一种线上贸易订单物流监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流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上贸易订单物流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贸易物流是指贸易活动中商品实体的运动,即商品使用价值的运动过程。
然而,目前的贸易物流在运输过程中,物流运输设备往往与贸易后台管理端不存在固定的联系,物流运输设备运输货物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无法被贸易后台管理端预见,以至于影响到贸易订单的物流运输过程安全性、即时性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上贸易订单物流监测系统,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线上贸易订单物流监测系统,包括:
控制终端,是系统的主控端,用于发出执行命令;
输入模块,用于输入贸易订单的物流参数信息;
区分模块,用于接收输入模块中输入的贸易订单物流参数信息,基于贸易订单物流参数信息对贸易订单进行区分,应用贸易订单区分结果生成贸易订单监测队列;
识别模块,用于获取当前系统运行时间戳,以获取到的当前系统运行时间戳所处日期,于区分模块中生成的贸易订单监测队列中查找与当前系统运行时间戳所处日期相同的贸易订单;
监测模块,用于接收识别模块中查找到的贸易订单,以查找到的贸易订单作为监测目标,监测贸易订单对应物流的当前位置信息;
反馈模块,用于接收监测模块中监测到的贸易订单对应物流的当前位置信息,并对贸易订单对应物流的当前位置信息向控制终端转发;
其中,系统端用户通过网络访问系统中控制终端,于控制终端中对反馈模块反馈的数据内容进行读取。
更进一步地,所述输入模块下级设置有子模块,包括:
储存单元,用于接收输入模块中输入的贸易订单物流参数信息,对贸易订单物流参数信息进行储存;
分析单元,用于读取贸易订单物流参数信息,基于贸易订单物流参数信息分析贸易订单物流完成时间;
其中,贸易订单物流参数信息包括:货物允许运输配速、货物运输起始时间、货物运输距离、货物数量、货物名称及货物规格参数,分析单元运行阶段分析贸易订单物流完成时间时,以分析单元当前运行时间戳作为参照,求取贸易订单物流距离完成所需时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贸易订单物流完成时间通过下式进行求取,公式为:
;
式中:T为贸易订单物流完成时间;n为货物运输路径中路段的集合;为第x组路段的长度;/>为第x组路段的运输设备配速;/>为修正系数;其中,/>,/>的取值服从货物运输路径中路段数量越多/>的值越大。
更进一步地,所述修正系数通过下式进行求取,公式为:
;
式中:为货物运输路径中路段的数量;/>为低速路段数量;/>为当前货物运输路径使用次数。
更进一步地,所述贸易订单物流距离完成所需时间计算公式为:
;
式中:为贸易订单物流完成时间;/>为分析单元当前运行时间戳;/>为货物运输起始时间;
其中,贸易订单物流距离完成所需时间在完成求取后,进一步触发区分模块运行。
更进一步地,所述区分模块运行阶段,对各贸易订单的完成时间进行预测,基于贸易订单完成时间预测结果,对处于同日的贸易订单进行区分储存,并以区分储存后,各储存区间对应日期的先后进行贸易订单监测队列的生成;
其中,区分模块对各贸易订单的完成时间进行预测,基于贸易订单完成时间预测结果,对处于同日的贸易订单进行区分储存的操作,即,区分模块中基于贸易订单物流参数信息对贸易订单进行区分的操作,贸易订单完成时间预测逻辑为:,且所述对处于同日的贸易订单进行区分储存的操作与储存单元中完成。
更进一步地,所述识别模块中通过系统端用户手动设定有运行周期,识别模块根据运行周期实时运行查找与当前系统运行时间戳所处日期相同的贸易订单;
其中,识别模块运行周期初始设定为30min,识别模块于周期内未查找到与当前系统运行时间戳所处日期相同的贸易订单时,进入周期等待状态,并在进入下一周期后,再次执行与当前系统运行时间戳所处日期相同的贸易订单的查找操作,且识别模块在查找到与当前系统运行时间戳所处日期相同的贸易订单时,进一步触发监测模块运行。
更进一步地,贸易订单对应货物运输设备上部署有GPS卫星定位器,所述监测模块中监测贸易订单对应物流的当前位置信息的操作,通过GPS卫星定位器完成位置信息的获取,所述监测模块内部设置有子模块,包括:
判定单元,用于判定贸易订单对应货物的运输设备是否能够于贸易订单物流完成时间T内完成运输任务;
其中,判定单元运行时,通过贸易订单对应物流的当前位置信息识别贸易订单对应货物的运输设备当前所处路段,进一步基于贸易订单物流完成时间T、判定单元运行时间戳、及剩余路段长度及配速,判定贸易订单对应货物的运输设备是否能够于贸易订单物流完成时间T内完成运输任务。
更进一步地,所述反馈模块运行阶段,转发至控制终端的数据内容中还包括判定单元的判定结果。
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终端通过介质电性与输入模块相连接,所述输入模块下级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储存单元及分析单元,所述输入模块通过介质电性与区分模块及识别模块相连接,所述区分模块通过介质电性与储存单元相连接,所述识别模块通过介质电性与监测模块相连接,所述监测模块内部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判定单元,所述监测模块通过介质电性与反馈模块相连接。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一种线上贸易订单物流监测系统,该系统运行过程中采用对贸易订单的参数分析来对贸易订单进行区分储存的操作,进一步的基于区分储存结果来生成贸易订单监测队列,以此来实现贸易订单的有序监测,确保贸易订单的监测过程更加安全稳定,且具逻辑性。
2.本发明中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对贸易订单对应物流的完成时间、贸易订单对应物流距离完成所需时间及贸易订单对应物流是否能够在贸易订单对应物流的完成时间内完成,进行计算及预测,且在对贸易订单对应物流的完成时间的计算过程中,使贸易订单对应物流的应用路径中各路段参数参与了计算,从而使得贸易订单对应物流的完成时间的计算结果更加准确。
3.本发明中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采用设定周期并执行跳转的方式,使得该系统的运行能够依据设定周期持续运行,从而使得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更高,系统管理方面的人工需求量更小,有利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线上贸易订单物流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控制终端;2、输入模块;21、储存单元;22、分析单元;3、区分模块;4、识别模块;5、监测模块;51、判定单元;6、反馈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一种线上贸易订单物流监测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
控制终端1,是系统的主控端,用于发出执行命令;
输入模块2,用于输入贸易订单的物流参数信息;
区分模块3,用于接收输入模块2中输入的贸易订单物流参数信息,基于贸易订单物流参数信息对贸易订单进行区分,应用贸易订单区分结果生成贸易订单监测队列;
识别模块4,用于获取当前系统运行时间戳,以获取到的当前系统运行时间戳所处日期,于区分模块3中生成的贸易订单监测队列中查找与当前系统运行时间戳所处日期相同的贸易订单;
监测模块5,用于接收识别模块4中查找到的贸易订单,以查找到的贸易订单作为监测目标,监测贸易订单对应物流的当前位置信息;
反馈模块6,用于接收监测模块5中监测到的贸易订单对应物流的当前位置信息,并对贸易订单对应物流的当前位置信息向控制终端1转发;
其中,系统端用户通过网络访问系统中控制终端1,于控制终端1中对反馈模块6反馈的数据内容进行读取;
输入模块2下级设置有子模块,包括:
储存单元21,用于接收输入模块2中输入的贸易订单物流参数信息,对贸易订单物流参数信息进行储存;
分析单元22,用于读取贸易订单物流参数信息,基于贸易订单物流参数信息分析贸易订单物流完成时间;
其中,贸易订单物流参数信息包括:货物允许运输配速、货物运输起始时间、货物运输距离、货物数量、货物名称及货物规格参数,分析单元22运行阶段分析贸易订单物流完成时间时,以分析单元22当前运行时间戳作为参照,求取贸易订单物流距离完成所需时间;
贸易订单物流完成时间通过下式进行求取,公式为:
;
式中:T为贸易订单物流完成时间;n为货物运输路径中路段的集合;为第x组路段的长度;/>为第x组路段的运输设备配速;/>为修正系数;
其中,,/>的取值服从货物运输路径中路段数量越多/>的值越大;
控制终端1通过介质电性与输入模块2相连接,输入模块2下级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储存单元21及分析单元22,输入模块2通过介质电性与区分模块3及识别模块4相连接,区分模块3通过介质电性与储存单元21相连接,识别模块4通过介质电性与监测模块5相连接,监测模块5内部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判定单元51,监测模块5通过介质电性与反馈模块6相连接;
贸易订单物流距离完成所需时间计算公式为:
;
式中:为贸易订单物流完成时间;/>为分析单元22当前运行时间戳;/>为货物运输起始时间;
其中,贸易订单物流距离完成所需时间在完成求取后,进一步触发区分模块3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终端1控制输入模块2输入贸易订单的物流参数信息,区分模块3同步的接收输入模块2中输入的贸易订单物流参数信息,基于贸易订单物流参数信息对贸易订单进行区分,应用贸易订单区分结果生成贸易订单监测队列,识别模块4后置运行获取当前系统运行时间戳,以获取到的当前系统运行时间戳所处日期,于区分模块3中生成的贸易订单监测队列中查找与当前系统运行时间戳所处日期相同的贸易订单,再由监测模块5接收识别模块4中查找到的贸易订单,以查找到的贸易订单作为监测目标,监测贸易订单对应物流的当前位置信息,最后通过反馈模块6接收监测模块5中监测到的贸易订单对应物流的当前位置信息,并对贸易订单对应物流的当前位置信息向控制终端1转发;
通过输入模块2下级设置的子模块,能够对输入模块2中输入的贸易订单物流参数信息进行储存,并实现了进一步的分析处理,进而为系统中后续模块的运行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持;
此外,通过上述记载的公式计算,能够对贸易订单物流完成时间进行计算求取,从而为系统中后续的贸易订单物流距离完成所需时间的求取,提供了必要的先要条件。
实施例二:在具体实施层面,在实施例 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参照图1对实施例 1中一种线上贸易订单物流监测系统做进一步具体说明:
修正系数通过下式进行求取,公式为:
;
式中:为货物运输路径中路段的数量;/>为低速路段数量;/>为当前货物运输路径使用次数。
通过上述公式计算,能够为贸易订单物流完成时间计算公式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如图1所示,区分模块3运行阶段,对各贸易订单的完成时间进行预测,基于贸易订单完成时间预测结果,对处于同日的贸易订单进行区分储存,并以区分储存后,各储存区间对应日期的先后进行贸易订单监测队列的生成;
其中,区分模块3对各贸易订单的完成时间进行预测,基于贸易订单完成时间预测结果,对处于同日的贸易订单进行区分储存的操作,即,区分模块3中基于贸易订单物流参数信息对贸易订单进行区分的操作,贸易订单完成时间预测逻辑为:,且对处于同日的贸易订单进行区分储存的操作与储存单元21中完成。
通过上述设置,进一步基于系统中模块的运行,实现了贸易订单监测队列的配置,进而以此实现系统的运行更加趋于稳定可靠。
如图1所示,识别模块4中通过系统端用户手动设定有运行周期,识别模块4根据运行周期实时运行查找与当前系统运行时间戳所处日期相同的贸易订单;
其中,识别模块运行周期初始设定为30min,识别模块4于周期内未查找到与当前系统运行时间戳所处日期相同的贸易订单时,进入周期等待状态,并在进入下一周期后,再次执行与当前系统运行时间戳所处日期相同的贸易订单的查找操作,且识别模块4在查找到与当前系统运行时间戳所处日期相同的贸易订单时,进一步触发监测模块5运行。
通过上述设置,为系统的运行提供了持续运行的跳转逻辑,从而以此实现了系统的内部循环,进而通过此种方式降低了系统对用户管理的需求度,使系统的运行更加智能。
在具体实施层面,在实施例 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参照图1对实施例 1 中一种线上贸易订单物流监测系统做进一步具体说明:
贸易订单对应货物运输设备上部署有GPS卫星定位器,监测模块5中监测贸易订单对应物流的当前位置信息的操作,通过GPS卫星定位器完成位置信息的获取,监测模块5内部设置有子模块,包括:
判定单元51,用于判定贸易订单对应货物的运输设备是否能够于贸易订单物流完成时间T内完成运输任务;
其中,判定单元51运行时,通过贸易订单对应物流的当前位置信息识别贸易订单对应货物的运输设备当前所处路段,进一步基于贸易订单物流完成时间T、判定单元51运行时间戳、及剩余路段长度及配速,判定贸易订单对应货物的运输设备是否能够于贸易订单物流完成时间T内完成运输任务。
通过上述设置,为系统进一步带来了贸易订单对应货物的运输设备是否能够于贸易订单物流完成时间T内完成运输任务的判定功能,进一步使得该系统运行所提供的功能性更加全面。
如图1所示,反馈模块6运行阶段,转发至控制终端1的数据内容中还包括判定单元51的判定结果。
综上而言,上述实施例中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采用对贸易订单的参数分析来对贸易订单进行区分储存的操作,进一步的基于区分储存结果来生成贸易订单监测队列,以此来实现贸易订单的有序监测,确保贸易订单的监测过程更加安全稳定,且具逻辑性;且,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对贸易订单对应物流的完成时间、贸易订单对应物流距离完成所需时间及贸易订单对应物流是否能够在贸易订单对应物流的完成时间内完成,进行计算及预测,且在对贸易订单对应物流的完成时间的计算过程中,使贸易订单对应物流的应用路径中各路段参数参与了计算,从而使得贸易订单对应物流的完成时间的计算结果更加准确;同时,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采用设定周期并执行跳转的方式,使得该系统的运行能够依据设定周期持续运行,从而使得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更高,系统管理方面的人工需求量更小,有利于推广使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