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75312B - 资源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资源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75312B
CN116775312B CN202311033217.8A CN202311033217A CN116775312B CN 116775312 B CN116775312 B CN 116775312B CN 202311033217 A CN202311033217 A CN 202311033217A CN 116775312 B CN116775312 B CN 1167753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resource usage
utilization rate
determining
mo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3321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75312A (zh
Inventor
韩志康
掌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Suzhou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Suzhou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Suzhou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3321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753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753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753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753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753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资源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属于云计算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源端主机的资源使用数据,所述资源使用数据包括所述源端主机在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N为大于1的整数;基于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确定目标主机在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率;输出所述第一资源使用率,所述第一资源使用率用于对所述目标主机进行资源配置。在本申请的资源处理方法中,根据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确定目标主机在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率,通过第一资源使用率可判断出目标主机的资源配置是否合理,从而确定目标主机合适的资源配置,从而避免目标主机出现资源浪费或负载较大而导致运行异常的情况。

Description

资源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云计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资源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主机迁移是一种将源端主机的资源迁移到目标主机上的迁移方式,可迁移物理服务器、虚拟机、云平台的主机资源至各类平台主机中。
现有技术中,在主机迁移过程中,只能通过实施人员人为地对目标主机的资源进行配置,导致出现目标主机的资源配置过多造成资源浪费,或出现目标主机资源配置较少造成目标主机运行异常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资源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目标主机进行资源配置不够准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资源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源端主机的资源使用数据,所述资源使用数据包括所述源端主机在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N为大于1的整数;
基于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确定目标主机在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率;
输出所述第一资源使用率,所述第一资源使用率用于对所述目标主机进行资源配置。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确定目标主机在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率,包括:
基于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和所述源端主机的第一规格参数确定所述源端主机在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
基于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确定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量;
基于所述第一资源使用量和所述目标主机的第二规格参数确定第一资源使用率。
可选地,在基于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和所述源端主机的第一规格参数确定所述源端主机在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之后,所述基于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确定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N个历史时刻的资源使用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回归系数;
在所述回归系数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执行所述基于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确定所述目标主机在所述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量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回归系数未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对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进行调整;
基于调整后的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确定所述第一资源使用量。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资源使用量和所述目标主机的第二规格参数确定第一资源使用率,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资源使用量和所述目标主机的第二规格参数确定第二资源使用率;
在所述第二资源利用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二规格参数进行调整;
基于所述第一资源使用量和调整后的所述第二规格参数确定第一资源使用率。
可选地,在所述获取源端主机的资源使用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N个历史时刻中包括第一时刻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进行填充,所述第一时刻为资源使用率缺失的时刻。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第一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进行填充,包括:
将第二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和第三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的均值,确定为所述第一时刻的资源使用率;或者,
将所述第二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或第三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确定为所述第一时刻的资源使用率;
其中,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N个历史时刻中所述第一时刻的上一时刻,所述第三时刻为所述N个历史时刻中所述第一时刻的下一时刻。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资源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源端主机的资源使用数据,所述资源使用数据包括所述源端主机在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N为大于1的整数;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确定目标主机在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率;
输出模块,用于输出所述第一资源使用率,所述第一资源使用率用于对所述目标主机进行资源配置。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和所述源端主机的第一规格参数确定所述源端主机在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确定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量;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资源使用量和所述目标主机的第二规格参数确定第一资源使用率。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还包括:
分析单元,用于对所述N个历史时刻的资源使用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回归系数;
在所述回归系数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确定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量。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还包括:
调整单元,用于在所述回归系数未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对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进行调整,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基于调整后的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确定所述第一资源使用量。
可选地,所述第三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资源使用量和所述目标主机的第二规格参数确定第二资源使用率;
调整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资源利用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二规格参数进行调整;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资源使用量和调整后的所述第二规格参数确定第一资源使用率。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填充模块,用于在N个历史时刻中包括第一时刻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进行填充,所述第一时刻为资源使用率缺失的时刻。
可选地,所述填充模块包括:填充单元,用于:
将第二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和第三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的均值,确定为所述第一时刻的资源使用率;或者,
将所述第二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或第三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确定为所述第一时刻的资源使用率;
其中,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N个历史时刻中所述第一时刻的上一时刻,所述第三时刻为所述N个历史时刻中所述第一时刻的下一时刻。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确定目标主机在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率,通过第一资源使用率可判断出目标主机的资源配置是否合理,从而确定目标主机合适的资源配置,从而避免目标主机出现资源浪费或负载较大而导致运行异常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资源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资源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执行图2所示的资源处理方法的资源处理架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资源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 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所示,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处理方法的流程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资源处理方法应用于服务器,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源端主机的资源使用数据,所述资源使用数据包括所述源端主机在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N为大于1的整数;
资源使用数据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使用数据、内存使用数据、磁盘使用数据等。CPU使用数据包括CPU核数、CPU主频、CPU使用率等数据。内存使用数据包括内存规格、内存大小、内存使用率等数据,磁盘使用数据包括磁盘大小、磁盘规格、磁盘使用率等数据。可以理解地,资源使用率具有多种类型,至少包括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磁盘使用率等。
步骤102,基于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确定目标主机在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率;
N个历史时刻具体为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1、2……N-1、N)个时刻,每个历史时刻均对应一个资源使用率,目标时刻为N个历史时刻的下一时刻,即(N+1)时刻。在本实施例的方法中,在将源端主机的资源迁移到目标主机上之前,根据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可采用时间序列预测分析法预测目标主机在(N+1)时刻的资源使用率,即第一资源使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预测出(N+1)时刻的资源使用率后,可以根据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和(N+1)时刻的资源使用率进一步预测出(N+2)时刻的资源使用率,并根据预测出的数据不断地向后一时刻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的数据可得出预测趋势图表。
由于资源使用率可以是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磁盘使用率,因此可以根据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CPU使用率确定目标主机的CPU在目标时刻的使用率、根据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内存使用率确定目标主机的内存在目标时刻的使用率、根据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磁盘使用率确定目标主机的磁盘在目标时刻的使用率。
步骤103,输出所述第一资源使用率,所述第一资源使用率用于对所述目标主机进行资源配置。
第一资源使用率可以反映目标主机的运行情况,根据运行情况对目标主机进行资源配置。示例性的,确定目标主机的CPU在目标时刻的使用率后,将CPU在目标时刻的使用率与预设范围进行对比,当CPU在目标时刻的使用率小于预设范围时,说明当前目标主机的CPU的使用率过低,减小目标主机的CPU配置,可减少资源浪费。当CPU在目标时刻的使用率大于预设范围时,说明当前目标主机的CPU的使用率过高,增大目标主机的CPU配置,可避免CPU运行异常。当CPU在目标时刻的使用率处于预设范围内时,说明目标主机的CPU运行平稳且资源配置合理,不会造成资源浪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资源处理方法,根据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确定目标主机在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率,通过第一资源使用率可判断出目标主机的资源配置是否合理,从而确定目标主机合适的资源配置,从而避免目标主机出现资源浪费或负载较大而导致运行异常的情况。
可选地,基于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确定目标主机在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率,包括:
基于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和所述源端主机的第一规格参数确定所述源端主机在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
基于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确定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量;
基于所述第一资源使用量和所述目标主机的第二规格参数确定第一资源使用率。
所述基于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和所述源端主机的第一规格参数确定所述源端主机在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可采用第一算法实现,第一算法:
其中,=(1、2……N-1、N),表示所述源端主机在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 使用量,表示所述源端主机的第一规格参数,表示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 率。第一规格参数可以是源端主机的CPU规格参数、内存规格参数、磁盘规格参数,第一规格 参数的类型与资源使用率的类型相对应。
所述基于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确定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量可由第二算法实现,第二算法:
其中,表示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量,需要说明的是,目标主机和源端主机 在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量相同。表示所述源端主机在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 使用量的方差。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资源使用量和所述目标主机的第二规格参数确定第一资源使用率可采用第三算法实现,第三算法:
其中,表示第一资源使用率,表示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量,表 示所述目标主机的第二规格参数。第二规格参数可以是目标主机的CPU规格参数、内存规格 参数、磁盘规格参数,第二规格参数的类型与第一资源使用率的类型相对应。
通过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较为准确地预测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量,再根据目标主机的第二规格参数确定目标主机在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率,通过上述方式保证了第一资源使用率的准确性,从而保证根据第一资源使用率来进行目标主机的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可选地,在基于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和所述源端主机的第一规格参数确定所述源端主机在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之后,所述基于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确定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N个历史时刻的资源使用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回归系数;
在所述回归系数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执行所述基于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确定所述目标主机在所述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量的步骤。
所述对所述N个时刻的资源使用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回归系数,可通过第四算法实现,第四算法:
其中,表示源端主机在第N时刻的资源使用量,表示回归系数,表示 源端主机的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
在通过第四算法确定了回归系数后,将回归系数与第一预设值进行比较,在回归系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认为回顾系数满足预设条件,直接根据源端主机的N个历史时刻的资源使用量确定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量。优选地,第一预设值为0.05。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源端主机在第N时刻的资源使用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在满足线性系数满足预设条件,即源端主机的N个历史时刻的资源使用量数据满足线性回归的情况下,可直接根据N个历史时刻的资源使用量预测第一资源使用量,从而保证了预测出的第一资源使用量的准确性。
可选地,在所述回归系数未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对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进行调整;
基于调整后的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确定所述第一资源使用量。
将回归系数与第一预设值进行比较,在回归系数大于第一预设值时,认为回归系数未满足预设条件,说明源端主机的N个历史时刻的资源使用量数据不满足线性回归,此时,对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进行调整。具体地,对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进行调整可通过第五算法实现,第五算法:
其中,表示源端主机的第(N-1)时刻的资源使用量,表示源端主机的第 (N-2)时刻的资源使用量,表示源端主机的第(N-3)时刻的资源使用量。表示调整 后的源端主机的第N时刻的资源使用量。
所述基于调整后的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确定所述第一资源使用 量,可以理解的,基于源端主机的第1时刻至第(N-1)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以及调整后的 源端主机的第N时刻的资源使用量,即()对第一资源使用量进行预 测。
在本实施例中,在回归系数未满足预设条件,即源端主机的N个历史时刻的资源使用量数据不满足线性回归,对源端主机的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进行调整,使得调整后的源端主机的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满足线性回归,从而保证预测得出的第一资源使用量的合理性。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资源使用量和所述目标主机的第二规格参数确定第一资源使用率,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资源使用量和所述目标主机的第二规格参数确定第二资源使用率;
在所述第二资源利用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二规格参数进行调整;
基于所述第一资源使用量和调整后的所述第二规格参数确定第一资源使用率。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资源使用量和所述目标主机的第二规格参数确定第二资源使用率可采用第六算法实现,第六算法:
其中,表示第二资源使用率,表示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量,表示所 述目标主机的第二规格参数。
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说明第二规格参数下的目标主机的资源 使用率过高,存在运行不稳定的隐患,因此需要调整第二规格参数,具体为增大第二规格参 数。
采用第七算法来确定第一资源使用率,第七算法:
其中,表示第一资源使用率,表示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量,表 示所述目标主机调整后的所述第二规格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第一资源使用量和所述目标主机的第二规格参数先确定第二资源使用率,在第二资源使用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即第二资源使用率过高时,调整目标主机的第二规格参数,从而得到第一资源使用率,使得第一资源使用率小于第二预设值,保证了源端主机的资源迁移到目标主机后,目标主机能够稳定运行。
可选地,在所述获取源端主机的资源使用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N个历史时刻中包括第一时刻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进行填充,所述第一时刻为资源使用率缺失的时刻。
在采集模块采集数据的过程中,可能因为采集时刻的问题,存在部分数据缺失的情况。在N个历史时刻中包括资源使用率缺失的第一时刻的情况下,先对第一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进行填充,后续再根据填充后的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来预测第一资源使用率,进一步保证了第一资源使用率的准确性。
具体的,所述对所述第一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进行填充,包括:
将第二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和第三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的均值,确定为所述第一时刻的资源使用率;或者,
将所述第二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或第三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确定为所述第一时刻的资源使用率;
其中,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N个时刻中所述第一时刻的上一时刻,所述第三时刻为所述N个时刻中所述第一时刻的下一时刻。
在第二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和第三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都存在的情况下,采用第八算法:
其中,表示第一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表示第二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表示第三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
在第二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存在、第三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不存在的情况下,采用第九算法:
在第三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存在、第二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不存在的情况下,采用第十算法:
通过上述方式对于第一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进行补充,从而保证后续步骤中所确定的第一资源使用率的准确性。
如图2和图3所示,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资源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图3是资源处理架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的资源处理架构为图2所示的资源处理方法的执行主体。
如图3所示的资源处理架构包括主机信息采集系统和主机信息分析系统,主机信息采集系统包括控制模块、采集模块、第一数据存储模块和数据上传模块,主机信息分析系统包括第二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分析模块、数据预测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
结合图2所示实施例的资源处理方法,首先,控制模块控制采集模块执行“采集源端主机的资源使用率数据”的步骤,资源使用率数据具体为源端主机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资源使用率具备多种类型,例如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磁盘使用率等。
将采集到的源端主机的资源使用率数据存储到第一数据存储模块中。第一数据存储模块可保证数据在程序退出或主机关机后数据不丢失,且可灵活配置最长数据存储时间,超出最长数据存储时间的数据将被覆盖,避免第一数据存储模块的负载过高,保证了第一数据存储模块的稳定运行。
进一步地,数据上传模块将第一数据存储模块中的资源使用率数据上传至第二数据存储模块中。在数据上传模块进行上传操作的过程中,可支持网络异常场景下的重试,重试的时间间隔根据重试次数进行延长。且数据上传模块还支持主机网络拥堵时的智能分析等待,实现在主机网络异常或拥堵过程中,智能化选择数据上传时间点,避免对已有业务功能造成影响。
数据分析模块获取第二数据存储模块中的资源使用率数据。由于在采集数据时,可能会出现N个历史时刻中存在第一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缺失的情况,因此,需要填充资源使用率数据中的缺失值,即填充第一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具体填充方式已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说明,在此不再赘述。数据分析模块执行完“填充资源使用率数据的缺失值”步骤后,可获取到N个历史时刻的资源使用率,并通过第二数据存储模块将N个历史时刻资源使用率发送至数据预测模块中。
数据预测模块根据源端主机的第一规格参数,对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进行转换,确定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
数据预测模块执行“判断N个历史时刻的资源使用量的可回归性”的步骤,在N个历史时刻的资源使用量可回归的情况下,预测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量,在N个历史时刻的资源使用量不可回归的情况下,调整N个历史时刻的资源使用量,再根据调整后的N个历史时刻的资源使用量预测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量。其中,判断N个历史时刻的资源使用量是否可回归、调整N个历史时刻的资源使用量的具体方式已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数据预测模块根据第一资源使用量和目标主机的第二规格参数,确定目标主机的第一资源使用率。
数据预测模块通过第二数据存储模块将第一资源使用量、第一资源使用率和第二规格参数发送到数据处理模块中,数据处理模块执行“判断第一资源使用率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的步骤。在第一资源使用率小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输出目标主机的第一资源使用率、第一资源使用量,并且可结合此时目标主机的第二规格参数来进行资源配置。在第一资源使用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调整目标主机的第二规格参数,根据调整后的目标主机的第二规格参数确定调整后的第一资源使用率,输出第一资源使用量、调整后的第一资源使用率,并且可结合调整后的第二规格参数来进行资源配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资源处理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资源处理装置,以资源处理装置执行资源处理方法为例,结合附图4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资源处理装置400,资源处理装置400包括:
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源端主机的资源使用数据,所述资源使用数据包括所述源端主机在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N为大于1的整数;
确定模块402,用于基于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确定目标主机在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率;
输出模块403,用于输出所述第一资源使用率,所述第一资源使用率用于对所述目标主机进行资源配置。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402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和所述源端主机的第一规格参数确定所述源端主机在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确定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量;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资源使用量和所述目标主机的第二规格参数确定第一资源使用率。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402还包括:
分析单元,用于对所述N个历史时刻的资源使用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回归系数;
在所述回归系数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确定所述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量。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402还包括:
调整单元,用于在所述回归系数未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对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进行调整;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基于调整后的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确定所述第一资源使用量。
可选地,所述第三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资源使用量和所述目标主机的第二规格参数确定第二资源使用率;
调整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资源利用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二规格参数进行调整;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资源使用量和调整后的所述第二规格参数确定第一资源使用率。
可选地,所述资源处理装置400还包括:
填充模块,用于在N个历史时刻中包括第一时刻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进行填充,所述第一时刻为资源使用率缺失的时刻。
可选地,所述填充模块包括填充单元,用于:
将第二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和第三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的均值,确定为所述第一时刻的资源使用率;或者,
将所述第二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或第三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确定为所述第一时刻的资源使用率;
其中,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N个时刻中所述第一时刻的上一时刻,所述第三时刻为所述N个时刻中所述第一时刻的下一时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资源处理装置,能够根据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确定目标主机在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率,通过第一资源使用率可判断出目标主机的资源配置是否合理,从而确定目标主机合适的资源配置,从而避免目标主机出现资源浪费或负载较大而导致运行异常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资源处理装置400能够实现上述资源处理方法的全部技术过程,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指示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具体的,参见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包括总线501、收发机502、天线503、总线接口504、处理器505和存储器506。
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服务器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506上并可在处理器505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505执行时可实现如下步骤:
获取源端主机的资源使用数据,所述资源使用数据包括所述源端主机在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N为大于1的整数;
基于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确定目标主机在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率;
输出所述第一资源使用率,所述第一资源使用率用于对所述目标主机进行资源配置。
进一步地,处理器505还用于基于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和所述源端主机的第一规格参数确定所述源端主机在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
基于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确定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量;
基于所述第一资源使用量和所述目标主机的第二规格参数确定第一资源使用率。
进一步地,处理器505还用于:
对所述N个历史时刻的资源使用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回归系数;
在所述回归系数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执行所述基于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确定所述目标主机在所述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量的步骤。
进一步地,处理器505还用于:
在所述回归系数未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对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进行调整;
基于调整后的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确定所述第一资源使用量。
进一步地,处理器505还用于:
基于所述第一资源使用量和所述目标主机的第二规格参数确定第二资源使用率;
在所述第二资源利用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二规格参数进行调整;
基于所述第一资源使用量和调整后的所述第二规格参数确定第一资源使用率。
进一步地,处理器505还用于:
在N个历史时刻中包括第一时刻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进行填充,所述第一时刻为资源使用率缺失的时刻。
进一步地,处理器505还用于:
将第二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和第三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的均值,确定为所述第一时刻的资源使用率;或者,
将所述第二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或第三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确定为所述第一时刻的资源使用率;
其中,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N个时刻中所述第一时刻的上一时刻,所述第三时刻为所述N个时刻中所述第一时刻的下一时刻。
在图5中,总线架构(用总线501来代表),总线501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501将包括由处理器505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506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501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504在总线501和收发机502之间提供接口。收发机502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经处理器505处理的数据通过天线503在无线介质上进行传输,进一步,天线503还接收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处理器505。
处理器505负责管理总线501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外围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而存储器506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505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505可以是CPU、ASIC、FPGA或CPLD。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重复传输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4)

1.一种资源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源端主机的资源使用数据,所述资源使用数据包括所述源端主机在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N为大于1的整数;
基于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确定目标主机在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率;
输出所述第一资源使用率,所述第一资源使用率用于对所述目标主机进行资源配置;
所述基于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确定目标主机在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率,包括:
基于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和所述源端主机的第一规格参数确定所述源端主机在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
yn=G源×xn
其中,n=(1、2……N-1、N),yn为所述源端主机在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G源为所述源端主机的第一规格参数,xn为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
基于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确定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量,
其中,TN+1为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量,σ为所述源端主机在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的方差;
基于所述第一资源使用量和所述目标主机的第二规格参数确定第一资源使用率,
其中,ZN+1为第一资源使用率,TN+1为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量,G目为所述目标主机的第二规格参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和所述源端主机的第一规格参数确定所述源端主机在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之后,所述基于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确定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N个历史时刻的资源使用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回归系数;
在所述回归系数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执行所述基于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确定所述目标主机在所述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量的步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回归系数未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对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进行调整;
基于调整后的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确定所述第一资源使用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资源使用量和所述目标主机的第二规格参数确定第一资源使用率,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资源使用量和所述目标主机的第二规格参数确定第二资源使用率;
在所述第二资源利用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二规格参数进行调整;
基于所述第一资源使用量和调整后的所述第二规格参数确定第一资源使用率。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源端主机的资源使用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N个历史时刻中包括第一时刻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进行填充,所述第一时刻为资源使用率缺失的时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进行填充,包括:
将第二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和第三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的均值,确定为所述第一时刻的资源使用率;或者,
将所述第二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或第三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确定为所述第一时刻的资源使用率;
其中,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N个历史时刻中所述第一时刻的上一时刻,所述第三时刻为所述N个历史时刻中所述第一时刻的下一时刻。
7.一种资源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源端主机的资源使用数据,所述资源使用数据包括所述源端主机在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N为大于1的整数;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确定目标主机在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率;
输出模块,用于输出所述第一资源使用率,所述第一资源使用率用于对所述目标主机进行资源配置;
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和所述源端主机的第一规格参数确定所述源端主机在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
yn=G源×xn
其中,n=(1、2……N-1、N),yn为所述源端主机在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G源为所述源端主机的第一规格参数,xn为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确定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量,
其中,TN+1为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量,σ为所述源端主机在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的方差;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资源使用量和所述目标主机的第二规格参数确定第一资源使用率,
其中,ZN+1为第一资源使用率,TN+1为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量,G目为所述目标主机的第二规格参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包括:
分析单元,用于对所述N个历史时刻的资源使用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回归系数;
在所述回归系数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确定目标时刻的第一资源使用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包括:
调整单元,用于在所述回归系数未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对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进行调整;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基于调整后的所述N个历史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量,确定所述第一资源使用量。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资源使用量和所述目标主机的第二规格参数确定第二资源使用率;
调整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资源利用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二规格参数进行调整;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资源使用量和调整后的所述第二规格参数确定第一资源使用率。
11.如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填充模块,用于在N个历史时刻中包括第一时刻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进行填充,所述第一时刻为资源使用率缺失的时刻。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模块包括填充单元,用于:将第二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和第三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的均值,确定为所述第一时刻的资源使用率;或者,
将所述第二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或第三时刻对应的资源使用率,确定为所述第一时刻的资源使用率;
其中,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N个历史时刻中所述第一时刻的上一时刻,所述第三时刻为所述N个历史时刻中所述第一时刻的下一时刻。
13.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资源处理方法的步骤。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资源处理方法的步骤。
CN202311033217.8A 2023-08-16 2023-08-16 资源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7753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33217.8A CN116775312B (zh) 2023-08-16 2023-08-16 资源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33217.8A CN116775312B (zh) 2023-08-16 2023-08-16 资源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75312A CN116775312A (zh) 2023-09-19
CN116775312B true CN116775312B (zh) 2023-11-21

Family

ID=88008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33217.8A Active CN116775312B (zh) 2023-08-16 2023-08-16 资源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7531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70555A1 (zh) * 2014-11-06 2016-05-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的获取、配置方法及装置,资源池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9388478A (zh) * 2018-11-01 2019-02-26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OpenStack环境中迁移虚拟机的方法和装置
CN115640167A (zh) * 2022-10-31 2023-01-24 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备份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934349A (zh) * 2022-12-29 2023-04-07 济南浪潮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70555A1 (zh) * 2014-11-06 2016-05-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的获取、配置方法及装置,资源池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9388478A (zh) * 2018-11-01 2019-02-26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OpenStack环境中迁移虚拟机的方法和装置
CN115640167A (zh) * 2022-10-31 2023-01-24 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备份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934349A (zh) * 2022-12-29 2023-04-07 济南浪潮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75312A (zh) 2023-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119412A1 (zh) 一种云平台上的资源伸缩方法和一种云平台
CN110120973A (zh) 一种请求控制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EP3932025B1 (en) Computing resource scheduling method, scheduler, internet of things system,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10417650A (zh) 多链路数据分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981744B (zh) 数据的分发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20170118088A1 (en) Service chain management apparatus, service chain management system, service chain management method, and program recording medium
CN111030945B (zh) 容灾方法、容灾网关、存储介质、装置以及系统
KR102612312B1 (ko) 전자 장치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CN111277640B (zh) 用户请求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506619B (zh) 作业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780244A (zh) 容器云资源弹性分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CN114500339B (zh) 一种节点带宽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210095687A (ko)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장치, 전자 디바이스 및 기록 매체
CN116775312B (zh) 资源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403070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ndwidth allocation
CN114205310A (zh) 一种基于时间敏感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981487B (zh) 一种数据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565391A (zh) 调整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实例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08900865B (zh) 服务器、转码任务的调度方法及执行方法
CN113254191A (zh) 用于运行应用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6170767B (zh) 一种确定虚拟机数量调整操作的装置和方法
CN112416888B (zh) 用于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动态负载均衡方法及系统
CN114936089A (zh) 资源调度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71149B (zh) 分布式视频转码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130933B (zh) 页面流量的预估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