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74862A - 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74862A
CN116774862A CN202210243353.9A CN202210243353A CN116774862A CN 116774862 A CN116774862 A CN 116774862A CN 202210243353 A CN202210243353 A CN 202210243353A CN 116774862 A CN116774862 A CN 1167748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ng electrode
layer
electrode unit
touch
touch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4335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74862B (zh
Inventor
郭大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4335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74862B/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7515 priority patent/WO2023169018A1/zh
Priority to EP22888612.3A priority patent/EP4266163A4/en
Publication of CN1167748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748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748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748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摸屏及电子设备,该触摸屏中的触控集成电路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绝缘层、第一金属层、第二绝缘层、第二金属层以及覆盖层;第一金属层位于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之间,第二金属层位于第二绝缘层和覆盖层之间,且第一绝缘层位于衬底层和第一金属层之间;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共同组成触控功能层,触控功能层至少包括:至少一个驱动电极单元以及多个感应电极单元;至少一个驱动电极单元与多个感应电极单元电绝缘,且每个感应电极单元呈锯齿状。这样,能够改善低温触控失效的问题,提升信号量与信号均匀性,提升主动笔线性度效果,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使用者的使用感。

Description

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触摸屏(Touch Screen Panel,TSP)已经逐渐遍及人们的生活中。目前,触摸屏按照工作原理可以分为: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式、表面声波式、电磁式、振波感应式以及受抑全内反射光学感应式。其中,电容式触摸屏以其独特的触控原理,凭借高灵敏度、长寿命、高透光率等优点,被业内广泛追捧。
相关技术中,电容式触摸屏常用的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图案一般为菱形触摸图案(diamond like sensor pattern),具体地,在单一触控Pitch(PT*PR)(其中,PT为Pitch Transmit,PR为Pitch Receive)中,一条TX(Transmit,驱动通道)对应两条RX(Receive接收通道),两条呈三角形的接收通道相对设置,且两条接收通道之间连接有架桥,以此形成菱形触摸图案。
然而,上述方案中,电容式触摸屏的发生信噪比(SNR)低,容易发生低温触控失效,且主动笔(active pen)线性度(linearity)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摸屏及电子设备,能够改善低温触控失效的问题,提升信号量与信号均匀性,提升主动笔线性度效果,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使用者的使用观感。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摸屏,该触摸屏至少包括:衬底层以及位于所述衬底层之上的触控集成电路层;所述触控集成电路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绝缘层、第一金属层、第二绝缘层、第二金属层以及覆盖层;所述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和所述覆盖层之间,且所述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衬底层和所述第一金属层之间;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共同组成触控功能层,所述触控功能层至少包括:至少一个驱动电极单元以及多个感应电极单元;所述至少一个驱动电极单元与所述多个感应电极单元电绝缘,且每个所述感应电极单元呈锯齿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该触摸屏通过设置衬底层和触控集成电路层,触控集成电路层位于衬底层的上方,触控集成电路层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绝缘层、第一金属层、第二绝缘层、第二金属层以及覆盖层,其中,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共同组成触控功能层,触控功能层至少包括至少一个驱动电极单元以及多个感应电极单元,至少一个驱动电极单元与多个感应电极单元电绝缘,且每个感应电极单元呈锯齿状。通过将触控功能层中的感应电极单元设计为锯齿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感应电极单元为菱形状,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改善低温触控失效的问题,提升信号量与信号均匀性,提升主动笔线性度效果,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使用者的使用观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衬底层包括:像素定义层以及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上的多个光源;所述触控功能层还包括:金属走线;所述金属走线分布在多个所述光源之间形成金属网格,以将每个所述光源与剩余光源分隔开。
这样,能够确保金属走线设计在像素定义层上除光源以外的位置处,且由金属走线彼此连接形成金属网格,避免金属走线与光源发生干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绝缘层上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通过所述第一缺口相连通。通过在第二绝缘层上开设第一缺口,能够确保位于第二绝缘层两侧的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通过第一缺口相连通,以确保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之间的电导通以及信号传递。另外,通过在第二绝缘层上开设第一缺口,还能够起到减小触控集成电路层的阻抗负载的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覆盖层的部分区域朝向所述第二金属层内延伸形成绝缘延伸层;且所述绝缘延伸层在所述第一金属层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第一缺口在所述第一金属层上的投影区域内。这样,能够保证覆盖层朝向第二金属层内延伸形成的绝缘延伸层位于第二绝缘层上的第一缺口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所采用的材料为有机材料;或者,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所采用的材料为无机材料。
在制作触控集成电路层时,无机材料的硬度比有机材料的硬度大,若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所采用的材料为无机材料,则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的厚度设计相对较薄,若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所采用的材料为有机材料,则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的厚度设计相对较厚,但无论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薄或厚,均可在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之间的第二绝缘层上开设第一缺口,以减小触控集成电路层的阻抗负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金属层由多个触控像素组成;每个所述触控像素包括:所述驱动电极单元以及分别与所述驱动电极单元电绝缘的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以及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感应电极单元,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感应电极单元;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感应电极单元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感应电极单元间隔且相对分布;且每个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单元和与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一个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相互连通。
当第二金属层作为多个触控像素时,驱动电极单元、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以及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均位于同一层,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至少一个感应电极单元与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至少一个感应电极单元一一对应,相互连通,这样,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与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之间能够形成至少一条子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包括:沿着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三个所述感应电极单元,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包括:沿着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三个所述感应电极单元;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三个所述感应电极单元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三个所述感应电极单元间隔且相对分布;且每个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单元和与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一个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相互连通;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互垂直。
驱动电极单元、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以及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均位于同一层,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三个感应电极单元与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三个感应电极单元一一对应,相互连通,这样,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与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之间能够形成三条子通道,三条子通道相接同一个信号源,即可确保每一个驱动电极单元相对的接收端通道由三条子通道组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控功能层还包括:多个架桥;每个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所述感应电极单元通过所述架桥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所述感应电极单元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层作为所述架桥。
架桥能够将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和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分成上下两部分,且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和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由架桥连接实现信号导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所述感应电极单元通过两个所述架桥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所述感应电极单元电连接。架桥数量为两个时,阻抗和连接信号量能够达到相平衡的最佳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所采用的材料为有机材料。在制作触控集成电路层时,无机材料的硬度比有机材料的硬度大,若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所采用的材料为有机材料,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的厚度设计较厚,此时触控集成电路层的阻抗负载较小,无需在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之间的第二绝缘层上开设第一缺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控功能层包括多个触控像素;每个所述触控像素包括:所述驱动电极单元以及分别与所述驱动电极单元电绝缘的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以及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感应电极单元,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感应电极单元;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感应电极单元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感应电极单元间隔且相对分布;且每个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单元和与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一个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相互连通;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层作为所述驱动电极单元,所述第二金属层作为所述感应电极单元。
当第一金属层作为驱动电极单元,第二金属层作为感应电极单元时,驱动电极单元位于一层,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和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位于另一层,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至少一个感应电极单元与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至少一个感应电极单元一一对应,相互连通,这样,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与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之间能够形成至少一条子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包括:沿着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三个所述感应电极单元,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包括:沿着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三个所述感应电极单元;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三个所述感应电极单元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三个所述感应电极单元间隔且相对分布;且每个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单元和与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一个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相互连通;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互垂直。
驱动电极单元位于一层,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和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位于另一层,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三个感应电极单元与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三个感应电极单元一一对应,相互连通,这样,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与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之间能够形成三条子通道,三条子通道相接同一个信号源,即可确保每一个驱动电极单元相对的接收端通道由三条子通道组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所述感应电极单元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所述感应电极单元直接电接触。由于无需在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之间的第二绝缘层上开设第一缺口,以实现过孔连接,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和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直接电接触即可实现电连接以及信号导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感应电极单元包括:第一本体部以及与所述第一本体部相连的多个第一锯齿部;每个所述第一锯齿部在沿着所述感应电极单元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为所述光源的像素间距的四倍以上;每个所述第一锯齿部在沿着所述感应电极单元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所述光源的像素间距的四倍以上;位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同一侧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锯齿部之间的间距为所述光源的像素间距的四倍以上。
通过上述数值设置,能够起到增强电容值的效果,从而能够进一步确保改善低温触控失效的问题,提升信号量与信号均匀性,提升主动笔线性度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控集成电路层上还具有多个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位于同一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相邻两个所述感应电极单元之间。通过在触控集成电路层上设置多个第二缺口,第二缺口位于同一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相邻两个感应电极单元之间,第二缺口作为虚拟走线,用作浮地端(DUMMY)无信号,能够起到减小电容负载以及改善低接地效益的作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缺口呈锯齿状;且所述第二缺口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感应电极单元的延伸方向一致。这样能够提高第二缺口与感应电极单元之间的相对面积,从而能够确保第二缺口作为浮地端时的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第二缺口包括:第二本体部以及与所述第二本体部相连的多个第二锯齿部;每个所述第二锯齿部在沿着所述第二缺口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为所述光源的像素间距的2倍以上;每个所述第二锯齿部在沿着所述第二缺口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所述光源的像素间距的2倍以上;位于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同一侧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锯齿部之间的间距为所述光源的像素间距的2倍以上。
通过上述数值设置,能够进一步确保减小电容负载以及改善低接地效益的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覆盖层为有机覆盖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薄膜封装层;所述薄膜封装层位于所述衬底层以及所述触控集成电路层之间。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至少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触摸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至少包括触摸屏,该触摸屏通过设置衬底层和触控集成电路层,触控集成电路层位于衬底层的上方,触控集成电路层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绝缘层、第一金属层、第二绝缘层、第二金属层以及覆盖层,其中,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共同组成触控功能层,触控功能层至少包括至少一个驱动电极单元以及多个感应电极单元,至少一个驱动电极单元与多个感应电极单元电绝缘,且每个感应电极单元呈锯齿状。通过将触控功能层中的感应电极单元设计为锯齿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感应电极单元为菱形状,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改善低温触控失效的问题,提升信号量与信号均匀性,提升主动笔线性度效果,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使用者的使用观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的微观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中单一触控Pitch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中单一触控Pitch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5中的任意一点处的微观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中单一触控Pitch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中单一触控Pitch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5为图11中的任意一点处的微观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触摸屏; 110-衬底层; 111-像素定义层;
112-RGB光源; 1121-红光光源; 1122-绿光光源;
1123-蓝光光源; 120-触控集成电路层; 121-第一绝缘层;
122-第二绝缘层; 1221-第一缺口; 123-覆盖层;
1231-绝缘延伸层; 124-第一金属层; 125-第二金属层;
130-触控功能层; 131-金属走线; 132-触控Pitch;
133-驱动电极单元; 134-感应电极单元; 1341-第一本体部;
1342-第一锯齿部; 134a-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 134b-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
135-架桥; 136-第二缺口; 1361-第二本体部;
1362-第二锯齿部; 140-薄膜封装层; L1-光源的像素间距;
D1-第一距离; D2-第二距离; D3-第三距离;
D4-第四距离; D5-第五距离; D6-第六距离;
200-电子设备; 210-显示屏; 211-第一开孔;
220-中框; 221-金属中板; 222-金属边框;
2221-顶边框; 2222-底边框; 2223-左侧边框;
2224-右侧边框; 230-电路板; 240-电池;
250-后壳; 251-第二开孔; 260-前置摄像模组;
270-后置摄像模组; H1-第一方向; H2-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对讲机、上网本、销售点(Point of sales,POS)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设备、无线U盘、蓝牙音响/耳机、或车载前装、行车记录仪、安防设备等具有显示屏的移动或固定终端。
其中,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手机为上述电子设备为例进行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可以为曲面屏手机也可以为平面屏手机,可以为直板手机也可以为折叠屏手机,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直板的平面屏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手机的整体结构和拆分结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的显示屏210可以为水滴屏、刘海屏、全面屏或者挖孔屏(参见图1所示),例如,显示屏210上开设有第一开孔211,下述描述以挖孔屏为例进行说明。
参见图2所示,手机可以包括:显示屏210、中框220、后壳250和位于中框220和后壳250之间的电池240,其中,电池240可以设在中框220朝向后壳250的一面上(如图2所示),或者电池240可以设置在中框220朝向显示屏210的一面上,例如中框220朝向后壳250的一面可以具有电池仓(图中未示出),电池240安装在电池仓中。
在一些其它的示例中,手机还可以包括电路板230,其中,电路板230可以设置在中框220上,例如,电路板230可以设置在中框220朝向后壳250的一面上(如图2所示),或者电路板230可以设置在中框220朝向显示屏210的一面上,显示屏210和后壳250分别位于中框220的两侧。
其中,电池240可以通过电源管理模块与充电管理模块和电路板230相连,电源管理模块接收电池240和/或充电管理模块的输入,并为处理器、内部存储器、外部存储器、显示屏210、摄像模组(例如图2中的前置摄像模组260和后置摄像模组270)以及通信模块等供电。电源管理模块还可以用于监测电池240容量,电池240循环次数,电池240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也可以设置于电路板230的处理器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和充电管理模块也可以设置于同一个器件中。
当手机为平面屏手机时,显示屏210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也可以为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当手机为曲面屏手机时,显示屏210可以为OLED显示屏。
继续参照图2,中框220可以包括金属中板221和边框222,边框222围绕金属中板221的外周设置一周。一般地,边框222可以包括顶边框2221、底边框2222、左侧边框2223和右侧边框2224,顶边框2221、底边框2222、左侧边框2223和右侧边框2224围成方环结构的边框222。其中,金属中板221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为铝板、铝合金、不锈钢、钢铝复合压铸板、钛合金或镁合金等。边框222可以为金属边框,也可以为陶瓷边框,还可以为玻璃边框。当边框222为金属边框时,金属边框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为铝合金、不锈钢、钢铝复合压铸板或钛合金等。其中,金属中板221和边框222之间可以卡接、焊接、粘合或一体成型,或者金属中板221与边框222之间可以通过注塑固定相连。
参照图2所示,顶边框2221和底边框2222相对设置,左侧边框2223与右侧边框2224相对设置,顶边框2221分别与左侧边框2223的一端和右侧边框2224的一端呈圆角连接,底边框2222分别与左侧边框2223的另一端和右侧边框2224的另一端呈圆角连接,从而共同形成一圆角矩形区域。后壳接地面设置于圆角矩形区域内,并分别与顶边框2221、底边框2222、左侧边框2223以及右侧边框2224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后壳接地面可以为手机的后壳250。
后壳250可以为金属后壳,也可以为玻璃后壳,还可以为塑料后壳,或者,还可以为陶瓷后壳,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后壳250的材质并不加以限定,也不限于上述示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示例中,手机的后壳250可以与边框222相连形成一体成型(Unibody)后壳,例如手机可以包括:显示屏210、金属中板221和后壳,后壳可以为边框222和后壳250一体成型(Unibody)形成的后壳,这样电路板230和电池240位于金属中板221和后壳围成的空间中。
另外,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后壳250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二开孔251,以作为后置摄像模组270的透光区。同样,显示屏210上的第一开孔211也可以作为前置摄像模组260的透光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设备也可以为如图3所示的平板电脑。具体地,参照图3所示,平板电脑至少可以包括:显示屏210以及中框220,其中,中框220可以包括:金属中板221和边框222,边框222围绕金属中板221的外周设置一周。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2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210可以采用触摸屏(例如电容式触摸屏)。相关技术中,电容式触摸屏常用的IC图案一般为菱形触摸图案,具体地,在单一触控Pitch(PT*PR)(其中,PT为Pitch Transmit,PR为Pitch Receive)中,一条TX(Transmit,驱动通道)对应两条RX(Receive,接收通道),两条呈三角形的接收通道相对设置,且两条接收通道之间连接有架桥,以此形成菱形触摸图案。然而,该方案中,由于菱形触摸图案设计对应的阴极电容负载大,且信号量较小,导致电容式触摸屏的发生信噪比(SNR)低,这样,当手指触摸于触摸屏上,因为手的温度改变了互容值造成现象,该现象在信号量或信噪比低时效果最差,因而容易发生低温触控失效。
另外,线性度来自于画线后,触控IC报点位的点位间最大偏移量,当信噪比差时,亦造成实际报点位置偏移,故偏移量变大造成主动笔(active pen)线性度(linearity)较差。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新的触摸屏以及具有该触摸屏的电子设备,该触摸屏可应用于电子设备(例如手机或电脑等)中,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以不同的实施例为例,对该触摸屏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参照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摸屏100,该触摸屏100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200中。具体地,该触摸屏100至少可以包括:衬底层110以及触控集成电路层120,其中,触控集成电路层120位于衬底层110之上。
继续参照图3所示,触控集成电路层120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绝缘层121、第一金属层124、第二绝缘层122、第二金属层125以及覆盖层123,其中,第一金属层124位于第一绝缘层121和第二绝缘层122之间,第二金属层125位于第二绝缘层122和覆盖层123之间,而且,第一绝缘层121位于衬底层110和第一金属层124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层124和第二金属层125共同组成触控功能层130(参见图4所示),具体地,参照图5所示,触控功能层130至少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驱动电极单元133以及多个感应电极单元134,其中,至少一个驱动电极单元133与多个感应电极单元134电绝缘,而且,每个感应电极单元134呈锯齿状。
通过设置衬底层110和触控集成电路层120,触控集成电路层120位于衬底层110的上方,触控集成电路层120可以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绝缘层121、第一金属层124、第二绝缘层122、第二金属层125以及覆盖层123,其中,第一金属层124和第二金属层125共同组成触控功能层130,触控功能层130至少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驱动电极单元133以及多个感应电极单元134,至少一个驱动电极单元133与多个感应电极单元134电绝缘,且每个感应电极单元134呈锯齿状。通过将触控功能层130中的感应电极单元134设计为锯齿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感应电极单元134为菱形状,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菱形触摸图案设计对应的阴极电容负载较小,信号量较大,使得电容式触摸屏的发生信噪比(SNR)得以提升,这样,能够改善低温触控失效的问题,提升信号量与信号均匀性。另外,当信噪比较好时,能够减小实际报点位置偏移,偏移量变小进而能够提升主动笔线性度效果,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使用者的使用观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绝缘层122上可以开设有第一缺口1221(参见图3所示),第一金属层124和第二金属层125通过第一缺口1221相连通。通过在第二绝缘层122上开设第一缺口1221,能够确保位于第二绝缘层122两侧的第一金属层124和第二金属层125通过第一缺口1221相连通,以确保第一金属层124和第二金属层125之间的电导通以及信号传递。
另外,通过在第二绝缘层122上开设第一缺口1221,还能够起到减小触控集成电路层120的阻抗负载的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覆盖层123的部分区域可以朝向第二金属层125内延伸形成绝缘延伸层1231(参见图3所示),且绝缘延伸层1231在第一金属层124上的投影区域位于第一缺口1221在第一金属层124上的投影区域内。这样,能够保证覆盖层123朝向第二金属层125内延伸形成的绝缘延伸层1231位于第二绝缘层122上的第一缺口1221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121和第二绝缘层122所采用的材料可以为有机材料,或者,第一绝缘层121和第二绝缘层122所采用的材料为无机材料(例如氮化硅)。
在制作触控集成电路层120时,无机材料的硬度比有机材料的硬度大,若第一绝缘层121和第二绝缘层122所采用的材料为无机材料,则第一绝缘层121和第二绝缘层122的厚度设计相对较薄,若第一绝缘层121和第二绝缘层122所采用的材料为有机材料,则第一绝缘层121和第二绝缘层122的厚度设计相对较厚,但无论第一绝缘层121和第二绝缘层122薄或厚,均可在第一金属层124和第二金属层125之间的第二绝缘层122上开设第一缺口1221,以减小触控集成电路层120的阻抗负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触控功能层130可以包括多个触控像素(Pitch)132,第二金属层125作为多个触控Pitch132。也就是说,第二金属层125可以由多个触控Pitch132组成。具体地,参见图5所示,每个触控Pitch132可以包括:驱动电极单元133、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134a以及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134b,其中,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134a以及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134b分别与驱动电极单元133电绝缘。
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134a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感应电极单元134,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134b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感应电极单元134,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134a中的至少一个感应电极单元134在第一方向H1上与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134b中的至少一个感应电极单元134间隔且相对分布。而且,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134a中的每个感应电极单元134和与其在第一方向H1上相对的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134b中的一个感应电极单元134相互连通。
具体地,参见图5所示,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134a可以包括:沿着第二方向H2间隔排布的三个感应电极单元134,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134b可以包括:沿着第二方向H2间隔排布的三个感应电极单元134,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134a中的三个感应电极单元134在第一方向H1上与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134b中的三个感应电极单元134间隔且相对分布。而且,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134a中的每个感应电极单元134和与其在第一方向H1上相对的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134b中的一个感应电极单元134相互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方向H2与第一方向H1相互垂直。
当第二金属层125作为多个触控Pitch132时,驱动电极单元133、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134a以及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134b均位于同一层,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134a中的三个感应电极单元134与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134b中的三个感应电极单元134一一对应,相互连通,这样,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134a与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134b之间能够形成三条子通道,三条子通道相接同一个信号源,即可确保每一个驱动电极单元133相对的接收端通道由三条子通道组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触控功能层130还可以包括:多个架桥135(参见图5或图6所示),每个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134a中的感应电极单元134可以通过架桥135与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134b中的感应电极单元134电连接,其中,第一金属层124可以作为架桥135。
架桥135能够将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134a和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134b分成上下两部分,且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134a和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134b由架桥135连接实现信号导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134a中的感应电极单元134可以通过两个架桥135与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134b中的感应电极单元134电连接。由于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134a中的感应电极单元134与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134b中的感应电极单元134之间的讯号连接和驱动电极单元133发生重叠干涉时,重叠干涉会产生互容负载,出于对阻抗和无效电容值的考量,仿真结果表征,架桥135数量为两个时,阻抗和连接信号量能够达到相平衡的最佳状态。
如图6所示,每个感应电极单元134可以包括:第一本体部1341以及多个第一锯齿部1342,其中,多个第一锯齿部1342与第一本体部1341相连。
而且,位于第一本体部1341的同一侧的相邻两个第一锯齿部1342之间的间距(即第一距离D1)可以为光源的像素间距的四倍以上,每个第一锯齿部1342在沿着感应电极单元134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即第二距离D2)可以为光源的像素间距的四倍以上,每个第一锯齿部1342在沿着感应电极单元134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即第三距离D3)可以为光源的像素间距的四倍以上。
第一锯齿部1342的数量越多,感应电极单元134的长度越长,则感应电极单元134的周长越大,这样,感应电极单元134与驱动电极单元133之间的接触面积也越大。因而,通过上述数值设置,能够起到增强电容值的效果,从而能够进一步确保改善低温触控失效的问题,提升信号量与信号均匀性,提升主动笔线性度效果。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7和图8所示,触控集成电路层120上还可以具有多个第二缺口136,第二缺口136位于同一感应电极单元134组中的相邻两个感应电极单元134之间。通过在触控集成电路层120上设置多个第二缺口136,第二缺口136位于同一感应电极单元134组中的相邻两个感应电极单元134之间,第二缺口136作为虚拟走线,用作浮地端(DUMMY)无信号,能够起到减小电容负载以及改善低接地(Low Ground Mass,LGM)效益的作用。
示例性地,第二缺口136可以呈锯齿状,而且,第二缺口136的延伸方向可以与感应电极单元134的延伸方向一致。这样能够提高第二缺口136与感应电极单元134之间的相对面积,从而能够确保第二缺口136作为浮地端时的性能。
如图8所示,每个第二缺口136可以包括:第二本体部1361以及多个第二锯齿部1362,其中,多个第二锯齿部1362与第二本体部1361相连。
而且,每个第二锯齿部1362在沿着第二缺口136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即第四距离D4)可以为光源的像素间距的2倍以上,位于第二本体部1361的同一侧的相邻两个第二锯齿部1362之间的间距(即第五距离D5)可以为光源的像素间距的2倍以上,每个第二锯齿部1362在沿着第二缺口136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即第六距离D6)可以为光源的像素间距的2倍以上。通过上述数值设置,能够进一步确保减小电容负载以及改善低接地效益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覆盖层123可以为有机覆盖层(organicovercoating)。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触摸屏100还可以包括:薄膜封装(Thin FilmEncapsulation,TFE)层,其中,薄膜封装层140可以位于衬底层110和触控集成电路层120之间。
如图9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衬底层110可以包括:像素定义层111以及多个光源,其中,多个光源位于像素定义层111上。
可以理解的是,光源可以为红光光源1121、绿光光源1122或者蓝光光源1123,红光光源1121、绿光光源1122以及蓝光光源1123共同形成RGB光源112。
需要说明的是,光源的像素间距L1指的是同一颜色的两个光源之间的间距,例如,图9中,光源的像素间距L1可以为两个红光光源1121之间的间距。
触控功能层130还可以包括:金属走线131,金属走线131分布在多个光源之间形成金属网格,以将每个光源与剩余光源分隔开。这样,能够确保金属走线131设计在像素定义层111上除光源以外的位置处,且由金属走线131彼此连接形成金属网格,避免金属走线131与光源发生干涉。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结构的触摸屏100,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二相比,两者的区别之处在于,第一绝缘层121和第二绝缘层122所采用的材料所采用的材料并不相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121和第二绝缘层122所采用的材料可以为有机材料。在制作触控集成电路层120时,无机材料的硬度比有机材料的硬度大,若第一绝缘层121和第二绝缘层122所采用的材料为有机材料,第一绝缘层121和第二绝缘层122的厚度设计较厚,此时触控集成电路层120的阻抗负载较小,无需在第一金属层124和第二金属层125之间的第二绝缘层122上开设第一缺口1221(参见图10所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触控功能层130可以包括多个触控Pitch132,具体地,参照图11所示,每个触控Pitch132可以包括:驱动电极单元133、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134a以及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134b,其中,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134a和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134b分别与驱动电极单元133电绝缘。
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134a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感应电极单元134,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134b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感应电极单元134,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134a中的至少一个感应电极单元134在第一方向H1上与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134b中的至少一个感应电极单元134间隔且相对分布。而且,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134a中的每个感应电极单元134和与其在第一方向H1上相对的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134b中的一个感应电极单元134相互连通。
其中,第一金属层124作为驱动电极单元133,第二金属层125作为感应电极单元134。
具体地,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134a可以包括:沿着第二方向H2间隔排布的三个感应电极单元134,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134b可以包括:沿着第二方向H2间隔排布的三个感应电极单元134,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134a中的三个感应电极单元134在第一方向H1上与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134b中的三个感应电极单元134间隔且相对分布。而且,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134a中的每个感应电极单元134和与其在第一方向H1上相对的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134b中的一个感应电极单元134相互连通。
当第一金属层124作为驱动电极单元133,第二金属层125作为感应电极单元134时,驱动电极单元133位于一层,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134a和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134b位于另一层,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134a中的三个感应电极单元134与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134b中的三个感应电极单元134一一对应,相互连通,这样,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134a与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134b之间能够形成三条子通道,三条子通道相接同一个信号源,即可确保每一个驱动电极单元133相对的接收端通道由三条子通道组成。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134a中的感应电极单元134与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134b中的感应电极单元134直接电接触。由于无需在第一金属层124和第二金属层125之间的第二绝缘层122上开设第一缺口1221,以实现过孔连接,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134a和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134b直接电接触即可实现电连接以及信号导通。
如图12所示,每个感应电极单元134可以包括:第一本体部1341以及多个第一锯齿部1342,其中,多个第一锯齿部1342与第一本体部1341相连。
而且,位于第一本体部1341的同一侧的相邻两个第一锯齿部1342之间的间距(即第一距离D1)可以为光源的像素间距的四倍以上,每个第一锯齿部1342在沿着感应电极单元134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即第二距离D2)可以为光源的像素间距的四倍以上,每个第一锯齿部1342在沿着感应电极单元134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即第三距离D3)可以为光源的像素间距的四倍以上。
通过上述数值设置,能够起到增强电容值的效果,从而能够进一步确保改善低温触控失效的问题,提升信号量与信号均匀性,提升主动笔线性度效果。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3和图14所示,触控集成电路层120上还可以具有多个第二缺口136,第二缺口136位于同一感应电极单元134组中的相邻两个感应电极单元134之间。通过在触控集成电路层120上设置多个第二缺口136,第二缺口136位于同一感应电极单元134组中的相邻两个感应电极单元134之间,第二缺口136作为虚拟走线,用作浮地端(DUMMY)无信号,能够起到减小电容负载以及改善低接地效益的作用。
示例性地,第二缺口136可以呈锯齿状,而且,第二缺口136的延伸方向可以与感应电极单元134的延伸方向一致。这样能够提高第二缺口136与感应电极单元134之间的相对面积,从而能够确保第二缺口136作为浮地端时的性能。
如图14所示,每个第二缺口136可以包括:第二本体部1361以及多个第二锯齿部1362,其中,多个第二锯齿部1362与第二本体部1361相连。
而且,每个第二锯齿部1362在沿着第二缺口136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即第四距离D4)可以为光源的像素间距的2倍以上,位于第二本体部1361的同一侧的相邻两个第二锯齿部1362之间的间距(即第五距离D5)可以为光源的像素间距的2倍以上,每个第二锯齿部1362在沿着第二缺口136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即第六距离D6)可以为光源的像素间距的2倍以上。
通过上述数值设置,能够进一步确保减小电容负载以及改善低接地效益的效果。
此外,如图15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衬底层110可以包括:像素定义层111以及多个光源,其中,多个光源位于像素定义层111上。
可以理解的是,光源可以为红光光源1121、绿光光源1122或者蓝光光源1123,红光光源1121、绿光光源1122以及蓝光光源1123共同形成RGB光源112。
需要说明的是,光源的像素间距L1指的是同一颜色的两个光源之间的间距,例如,图15中,光源的像素间距L1可以为两个红光光源1121之间的间距。
触控功能层130还可以包括:金属走线131,金属走线131分布在多个光源之间形成金属网格,以将每个光源与剩余光源分隔开。这样,能够确保金属走线131设计在像素定义层111上除光源以外的位置处,且由金属走线131彼此连接形成金属网格,避免金属走线131与光源发生干涉。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121、第二绝缘层122以及覆盖层123的厚度可以为1.5um~3um。示例性地,第一绝缘层121、第二绝缘层122以及覆盖层123的厚度可以为1.5um、1.8um、2.0um、2.5um、2.8um或3um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涉及的数值和数值范围为近似值,受制造工艺的影响,可能会存在一定范围的误差,这部分误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为忽略不计。
其它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可以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以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衬底层以及位于所述衬底层之上的触控集成电路层;
所述触控集成电路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绝缘层、第一金属层、第二绝缘层、第二金属层以及覆盖层;
所述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和所述覆盖层之间,且所述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衬底层和所述第一金属层之间;
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共同组成触控功能层,所述触控功能层至少包括:至少一个驱动电极单元以及多个感应电极单元;所述至少一个驱动电极单元与所述多个感应电极单元电绝缘,且每个所述感应电极单元呈锯齿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层包括:像素定义层以及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上的多个光源;
所述触控功能层还包括:金属走线;所述金属走线分布在多个所述光源之间形成金属网格,以将每个所述光源与剩余光源分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上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通过所述第一缺口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的部分区域朝向所述第二金属层内延伸形成绝缘延伸层;
且所述绝缘延伸层在所述第一金属层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第一缺口在所述第一金属层上的投影区域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所采用的材料为有机材料;
或者,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所采用的材料为无机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层由多个触控像素组成;
每个所述触控像素包括:所述驱动电极单元以及分别与所述驱动电极单元电绝缘的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以及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
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感应电极单元,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感应电极单元;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感应电极单元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感应电极单元间隔且相对分布;
且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每个所述感应电极单元和与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的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一个所述感应电极单元相互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包括:沿着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三个所述感应电极单元,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包括:沿着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三个所述感应电极单元;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三个所述感应电极单元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三个所述感应电极单元间隔且相对分布;
且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每个所述感应电极单元和与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的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一个所述感应电极单元相互连通;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互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功能层还包括:多个架桥;每个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所述感应电极单元通过所述架桥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所述感应电极单元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层作为所述架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所述感应电极单元通过两个所述架桥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所述感应电极单元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所采用的材料为有机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功能层包括多个触控像素;
每个所述触控像素包括:所述驱动电极单元以及分别与所述驱动电极单元电绝缘的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以及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
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感应电极单元,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感应电极单元;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感应电极单元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感应电极单元间隔且相对分布;
且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每个所述感应电极单元和与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的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一个所述感应电极单元相互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层作为所述驱动电极单元,所述第二金属层作为所述感应电极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包括:沿着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三个所述感应电极单元,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包括:沿着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三个所述感应电极单元;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三个所述感应电极单元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三个所述感应电极单元间隔且相对分布;
且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每个所述感应电极单元和与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的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一个所述感应电极单元相互连通;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互垂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所述感应电极单元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所述感应电极单元直接电接触。
14.根据权利要求3-13任一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感应电极单元包括:第一本体部以及与所述第一本体部相连的多个第一锯齿部;
每个所述第一锯齿部在沿着所述感应电极单元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为所述光源的像素间距的四倍以上;
每个所述第一锯齿部在沿着所述感应电极单元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所述光源的像素间距的四倍以上;
位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同一侧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锯齿部之间的间距为所述光源的像素间距的四倍以上。
15.根据权利要求6或1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集成电路层上还具有多个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位于同一感应电极单元组中的相邻两个所述感应电极单元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缺口呈锯齿状;且所述第二缺口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感应电极单元的延伸方向一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缺口包括:第二本体部以及与所述第二本体部相连的多个第二锯齿部;
每个所述第二锯齿部在沿着所述第二缺口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为所述光源的像素间距的2倍以上;
每个所述第二锯齿部在沿着所述第二缺口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所述光源的像素间距的2倍以上;
位于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同一侧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锯齿部之间的间距为所述光源的像素间距的2倍以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17任一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为有机覆盖层。
19.根据权利要求1-18任一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薄膜封装层;所述薄膜封装层位于所述衬底层以及所述触控集成电路层之间。
2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19任一所述的触摸屏。
CN202210243353.9A 2022-03-11 2022-03-11 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67748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43353.9A CN116774862B (zh) 2022-03-11 2022-03-11 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PCT/CN2022/137515 WO2023169018A1 (zh) 2022-03-11 2022-12-08 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EP22888612.3A EP4266163A4 (en) 2022-03-11 2022-12-08 TOUCH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43353.9A CN116774862B (zh) 2022-03-11 2022-03-11 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74862A true CN116774862A (zh) 2023-09-19
CN116774862B CN116774862B (zh) 2024-05-14

Family

ID=87036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43353.9A Active CN116774862B (zh) 2022-03-11 2022-03-11 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266163A4 (zh)
CN (1) CN116774862B (zh)
WO (1) WO2023169018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45106A (zh) * 2012-10-31 2013-02-27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内嵌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3049157A (zh) * 2012-12-14 2013-04-17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内嵌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3218097A (zh) * 2013-04-07 2013-07-24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内嵌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9213369A (zh) * 2018-08-06 2019-01-1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及oled显示面板
CN110034168A (zh) * 2019-03-29 2019-07-1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597418A (zh) * 2019-09-19 2019-12-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模组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屏、触控显示装置
US20200192525A1 (en) * 2018-12-14 2020-06-18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44532B1 (ko) * 2016-05-31 2023-06-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480089B1 (ko) * 2017-12-01 2022-12-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210094194A (ko) * 2020-01-20 2021-07-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한 표시장치
US11508785B2 (en) * 2020-04-08 2022-11-22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for improving touch effect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45106A (zh) * 2012-10-31 2013-02-27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内嵌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3049157A (zh) * 2012-12-14 2013-04-17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内嵌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3218097A (zh) * 2013-04-07 2013-07-24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内嵌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US20160188029A1 (en) * 2013-04-07 2016-06-30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apacitive in-cell touch screen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213369A (zh) * 2018-08-06 2019-01-1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及oled显示面板
US20200192525A1 (en) * 2018-12-14 2020-06-18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10034168A (zh) * 2019-03-29 2019-07-1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597418A (zh) * 2019-09-19 2019-12-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模组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屏、触控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69018A1 (zh) 2023-09-14
CN116774862B (zh) 2024-05-14
EP4266163A1 (en) 2023-10-25
EP4266163A4 (en) 2024-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63286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KR101613773B1 (ko) 터치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274649B1 (ko) 터치 패널 일체형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4613979B2 (ja) タッチパネル、入力機能付き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20090096763A1 (en) Touch panel, display device with input function,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160041643A1 (en) Touch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ouch screen, and display device
CN101943970B (zh) 触控平面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TW201020871A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TWM483477U (zh) 觸控面板
US12001637B2 (en) Touch module, touch display screen,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09098834A (ja) 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入力機能付き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TWI519848B (zh) 觸控面板及其形成方法
US9046707B2 (en) Touch-sensing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20190227672A1 (en) Capacitive touch panel
US10025131B2 (en) Touch-sensing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KR20130046348A (ko) 터치 패널
TW201211624A (en) Flat display touch panel and fabricating method of the same
US11194435B2 (en) Detection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625119B (zh)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JP2013077305A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3809319A (zh) 具有触控功能的彩色滤光片基板
CN116774862B (zh) 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CN113010042A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US20220137755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66599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