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74612A - 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74612A
CN116774612A CN202310474358.7A CN202310474358A CN116774612A CN 116774612 A CN116774612 A CN 116774612A CN 202310474358 A CN202310474358 A CN 202310474358A CN 116774612 A CN116774612 A CN 1167746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regenerant
amount
soft
peri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7435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瑛
瞿亚明
陶峰
黄东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ature Health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nature Health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ature Health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nature Health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7435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746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746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746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49/00Regeneration or reactivation of ion-exchangers; Apparatus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ion-exchan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5/00Softening water; Preventing scale; Adding scale preventatives or scale removers to water, e.g. adding sequestering agents
    • C02F5/08Treatment of water with complexing chemicals or other solubilising agents for softening, scale prevention or scale removal, e.g. adding sequestering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14Maintenance of water treatment installatio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reatment Of Water By Ion Exchan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方法,包括:获取软水机工作参数;若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大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大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减少软水再生剂用量;若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小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小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增加软水再生剂用量;第一预设范围通过指定周期的制水量或工作交换容量表征。本发明在保证水质的前提下,能合理的调整再生剂用量,避免浪费再生剂,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Description

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软水机使用的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方法。以及,一种软水机使用的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系统和一种内部存储有一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用于实现所述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方法中的步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水处理过程中,通常使用离子交换树脂技术作为软水剂实现水质的软化,即通过离子交换,去除水中的硬度,进行水质的软化。当消耗完离子交换树脂的工作交换容量时,需要使用再生剂对树脂进行再生,恢复树脂的交换能力。
1、美国专利US6814872B2 Controll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regeneration of a water softener。
该专利文件提供了一种再生控制器和用于控制软水器再生的方法。控制器包括水表,该水表被配置为输出指示由软水器接收的流入水的体积的信号。水硬度指示器,例如电导率计或离子选择性电极,被配置为输出指示流入水的硬度的信号。耦合处理器以接收来自水表和硬度指示器的相应信号。处理器还被配置为计算指示由软水器移除的总硬度水平的值。比较器被耦合以接收指示软水器的树脂容量的信号。比较器还被配置为接收指示总硬度的值,以基于比较树脂容量相对于总硬度值来发出再生命令。
2、韩国专利KR100851776B1软化装置及其再生控制方法。
该专利文件提供一种训练装置和用于检测供水的硬度的再生控制方法,其用作基于检测值来控制再现定时的供水的硬度。该方案是测量用于测量供水的硬度的入口直径测量装置(10),以供应到致动器(1)和工艺量测量装置(11)以测量操作水的流量(11)用于检测盐浓度的盐水浓度的盐水浓度检测装置(8),以及用于检测再生时的盐水消耗的盐水消耗检测装置(9)。另外,用于在通过操作系统(1)并检测硬度泄漏后,用于测量处理水的硬度并检测硬度泄漏的硬度泄漏检测装置12。
3、美国专利US4917794A Regeneration sensing device。
该专利文件公开内容描述了一种用于确定水软化罐中的水软化材料和水的状态的装置,以确定何时需要水软化材料的再生。顶部和底部主要导电探针组在预定距离处使用,在水软化材料内一个在另一个之上,探针面向水软化材料和水。顶部和底部第二组导电探针也在软化材料内以预定距离使用,次级组的探针仅暴露于水。顶部主要组的探针设置在顶部次要组的探针旁边,而底部主要组的探针设置在底部次要组的探针附近。当次级组的探针的电阻或测量值基本上彼此相等时,顶部初级组的探针被定义为标准,底部初级组上的探针与该标准物进行比较以确定何时需要再生。
4、加拿大CA1299701C Regeneration sensing device。
该专利文件公开内容描述了一种用于确定水软化罐中的水软化材料和水的状态的装置,以确定何时需要水软化材料的再生。顶部和底部主要导电探针组在预定距离处使用,在水软化材料内一个在另一个之上,探针面向水软化材料和水。顶部和底部第二组导电探针也在软化材料内以预定距离使用,次级组的探针仅暴露于水。顶部主要组的探针设置在顶部次要组的探针旁边,而底部主要组的探针设置在底部次要组的探针附近。当次级组的探针的电阻或测量值基本上彼此相等时,顶部初级组的探针被定义为标准,底部初级组上的探针与该标准物进行比较以确定何时需要再生。
5、美国专利US20210300785A1 Longitudinal in-situ impedance and resinmonitoring sensor,and method of measuring and tracking the movement ofhardness in a water softener utilizing the same。
该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传感器系统和过程,其利用阻抗/电导率测量来跟踪离子交换介质中硬度的运动。阻抗/电导率传感器是垂直,纵向指向的轴向纵向电极系统,其具有放置在离子交换材料床内并用水和离子交换材料分离的电极。电极通常彼此平行地延伸。将硬水引入水软化器并被离子交换材料软化。传感器跟踪硬度梯度,并且当确定离子交换材料耗尽或耗尽时,开始再生。
6、美国专利US11209413B2 Method for determining hardness concentrationusing a monovalent ion selective electrode
该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施用方法,以提供一种用于在离子交换塔的流出或出口处跟踪水的相对硬度来跟踪利用离子选择性的水的硬度。单价阳离子交换膜(离子选择性电极)将硬水和软化水区分开在水流流中。在膜上施加电压,促进钠的运动,虽然膜(使得阴离子和除垢离子被排除),并且测量电流。电流的变化(Delta电流)用于确定流入流中的硬水浓度或硬度水平。第二应用估计或检测离子交换器的耗尽,和/或通过使用离子选择性膜来确定离子交换器的再生时间/循环。流入的硬水和流出物软水的混合允许使用者控制流出物的硬度水平。
7、US7966097B2 Method for regeneration of a water softener。
该专利文件一种需求引发的再生软水器的方法,该软水器在一定容量范围内操作软化剂离子交换床,其中树脂通过暴露于盐水而最有效地恢复。软化剂的储备容量根据自上次再生以来使用的软化能力的量进行调整,以及用于下一次再生的饱和盐水的量,其在超过储备容量时计划,或者剩余的可用容量不足以满足一周中第二天的预期使用量。当自上次再生以来使用的树脂床的交换容量加上第二天使用的交换容量的变化加上第二天使用的树脂床的平均交换容量大于所选择的时,该方法安排再生。设计交流能力。
8、US5544072A Method for regeneration of a water softener。
该专利文件一种需求引发的再生软水器的方法,该软水器在一定容量范围内操作软化剂离子交换床,其中树脂通过暴露于盐水而最有效地恢复。软化剂的储备容量根据自上次再生以来使用的软化能力的大小进行调整,以及用于下一次再生的饱和盐水的量,该量是在超过储备容量时计划的,或者是剩余的可用容量不足以在一周的第二天正常使用。
现有技术解决软水剂再生控制的主要方式如下;
1、按指定时间间隔(比如7天再生一次),控制再生(时间型控制—延时或立即再生);
2、按指定每个星期固定的一天(比如每周二再生),控制再生(时间型控制—延时或立即再生);
3、预设若干个(通常为1-3个)再生剂用量,分别对应固定值的工作交换容量(工作交换容量定义为:软水机在一个工作周期内所能提供的离子交换能力),除以进水硬度,计算相应的周期制水量,控制再生(流量型—延时或立即再生);
4、流量型升级方案:预设若干个(通常为1-3个)再生剂用量,分别对应固定值的工作交换容量,除以进水硬度,计算周期制水量,每天定时统计计算已使用的水量,与统计的次日用水量比较(或为预设固定值的预留水量)。当剩余水量<次日水量,则计算待补水量,并于当日指定时间进行再生(流量型—延时或立即再生);
5、同时采用如上时间型和流量型模式,按照优先原则,控制再生(混合型);
6、在离子交换设备进出水口,或者树脂床内(轴向)设置传感系统,通常为检测阻抗/电导率/钠离子浓度/硬度数值或比值,控制再生。
现有技术的各种软水剂再生控制方案中均未考虑终端用户的用水规律差别,设备预留水量的和预设时间的合理性、有效性和环保性。而通过传感器监控设备再生时,其安装的位置固定,同样存在设备运行工况的适应性差或者冗余量过多的情况。现有技术所提供的软水剂再生控制方案会造成设备使用率低下,浪费再生剂和水资源,用户使用成本高,甚至会发生产水硬度泄露的情况。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该简化形式的概念均为本领域现有技术简化,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根据软水机实际工况自适应调整软水再生剂用量的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根据软水机实际工况预测下一个制水周期供水情况(用水情况至少包括用水量和/或流量),并根据预测制水周期供水情况调整软水再生剂用量的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方法及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软水机工作参数;
S2,若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大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大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减少软水再生剂用量;
若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小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小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增加软水再生剂用量;
第一预设范围通过指定周期的制水量或工作交换容量表征。
第一预设范围初始值通常为软水机厂商指定,第一预设范围最小值通常根据用户所能容忍的再生周期和软水机的工作参数决定,例如:用户能容忍一天再生一次,还是三天再生一次;可进一步根据时间换算成所需的周期制水量或工作交换容量。
第一预设范围最大值根据设备需求指定,例如:设备反冲洗需求、设备清除悬浮物需求等;
也就是说,第一预设范围的最小值是动态变化的,根据用户喜好调整,最大值则相对稳定,只根据设备设计需求调整;
示例性的,通过用户指定3天再生一次,则可以获得通过制水量或工作交换容量表征的第一预设范围的最小值;
通过设备需求指定7天再生一次,则可以获得通过制水量或工作交换容量表征的第一预设范围的最大值;
上述初步计算得到的第一预设范围,进一步结合软水机的工作参数,其重合部分为最终第一预设范围。
例如,初步计算得到的第一预设范围结合基于设计的软水机耗盐量基准范围计算软水机的供给能力重合的部分作为最终采用的第一预设范围。
此步骤可以理解为对于获得第一预设范围的一种优选方案,不应被理解为获得第一预设范围的限定,第一预设范围允许直接指定。
制水周期,两次软水再生的间隔时长,一个制水周期的起点是软化单元上一次再生结束时刻,一个制水周期的终点是软化单元下一次再生开始时刻;
再生周期,是软化单元执行再生所需的时长,一个再生周期的起点是软化单元再生开始时刻,一个再生周期的终点是软化单元再生结束时刻。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方法,还包括:
S3,若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位于第一预设范围内,则重新计算软水再生剂用量,使下一个再生周期内软化水单位成本最低。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方法,还包括:
S4,根据至少前一个制水周期的用户用水情况,计算获得下一个制水周期用户预估用水情况,根据用户预估用水情况获得对应预估软水机工作参数计算更新第一预设范围;
进一步的说明:预估软水机工作参数能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计算获得,也可以通过标定获得;
S5,若预估软水机工作参数大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大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减少软水再生剂用量;
若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小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小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增加软水再生剂用量。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方法,还包括:
S4,根据至少前一个制水周期的用户用水情况,计算获得下一个制水周期用户预估用水情况,根据用户预估用水情况获得对应预估软水机工作参数计算更新第一预设范围;
S5′,若预估软水机工作参数大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大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减少软水再生剂用量;
若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小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小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增加软水再生剂用量;
若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位于第一预设范围内,则再次重新计算软水再生剂用量,使下一个再生周期内软化水单位成本最低。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方法,实施步骤S3时,软化水单位成本计算至少包括以下计算方式之一;
软化水单位成本=(周期再生剂成本+周期再生耗水成本)/周期制水量;
软化水单位成本=周期再生耗水成本/周期制水量;
软化水单位成本=周期再生剂成本/周期制水量。
再生剂成本:用于获得软水机树脂的周期制水量/制水周期工作交换容量,其再生过程所消耗的再生剂的成本;
再生耗水成本:用于获得软水机树脂的周期制水量/制水周期工作交换容量,其再生过程所消耗的水的总成本;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方法,软水机工作参数包括:周期制水量、制水周期工作交换容量或制水周期至少其中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选择哪种参数作为工作参数,在执行后续方案时可通过计算将它们转化到相同的评价标准上执行判断;即,任何能通过指定周期的制水量或工作交换容量表征的软水机工作参数均能转换计算应用于本发明;相应的,选择本发明提供下述示例之外的软水机工作参数实施本发明,只要该选择的软水机工作参数能利用制水量或工作交换容量表征均应视为本发明所述软水机工作参数,兹提供以下示例性转换关系;
周期制水量:软水机再生后,开始投运制水至失效这一时间内所制取的软化水总量,周期制水量=工作流量*工作时长;
制水周期工作交换容量,其用于表征软水机在一个工作周期内所能提供的离子交换能力。
示例性,制水周期工作交换容量=工作流量*工作时长*进水硬度。示例公式为简化算法,亦可使用其他计算方式获得,比如微积分等方式准确计算得到。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方法,增加或减少软水再生剂用量为指定值或标定值。
相应的,软水再生剂用量也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计算获得,该数学模型不是本申请的必要技术特征,基于指定值或标定值即可解决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数学模型为优选技术特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内部存储有一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任意一项所述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系统,包括:
控制模块,其预存有第一预设范围,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大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大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减少软水再生剂用量;
若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小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小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增加软水再生剂用量;,该控制模块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的控制器,例如MCU等;
其中,第一预设范围通过指定周期的制水量或工作交换容量或制水周期表征。
控制模块所需要的软水机工作参数能通过单独设置采集模块获得,该采集模块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的传感器,例如流量计等;软水机工作参数也可以通过预留控制接口从外部输入,相应的可选择本地输入或通过远程输入(云端等)。
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小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小值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系统,控制模块还执行以下控制;
若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位于第一预设范围内,则重新计算软水再生剂用量,使下一个再生周期内软化水单位成本最低。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系统,控制模块还执行以下控制;
根据至少前一个制水周期的用户用水量,计算获得下一个制水周期用户预估用水量,根据用户预估用水量获得对应预估软水机工作参数;
若预估软水机工作参数大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大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减少软水再生剂用量;
若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小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小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增加软水再生剂用量;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系统,控制模块还执行以下控制;
根据至少前一个制水周期的用户用水量,计算获得下一个制水周期用户预估用水量,根据用户预估用水量获得对应预估软水机工作参数;
若预估软水机工作参数大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大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减少软水再生剂用量;
若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小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小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增加软水再生剂用量;
若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位于第一预设范围内,则重新计算软水再生剂用量,使下一个再生周期内软化水单位成本最低。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系统,软化水单位成本计算至少包括以下计算方式之一;
软化水单位成本=(周期再生剂成本+周期耗水成本)/周期制水量;
软化水单位成本=周期耗水成本/周期制水量;
软化水单位成本=再生剂成本/周期制水量。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系统,软水机工作参数包括:周期制水量、制水周期工作交换容量、或制水周期至少其中之一。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系统,增加或减少软水再生剂用量为指定值或标定值。
本发明至少能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再生剂用量调整均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进行,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可以是出厂设置的多种再生剂用量档位,例如:高、中、低,并对各档位设计对应的再生剂用量。
进一步说明,软水机还存在设计基准再生剂用量范围,设计基准再生剂用量范围是保障软水机正常工作的极限范围,其由厂商设计软水机时指定。任何能正常工作的软水机,其再生剂用量必然在设计基准再生剂用量范围内。
1、本发明不同于现有技术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方案(参考背景技术),能根据软水机实际工况(工作参数)动态调整下一个再生周期软水再生剂用量,能克服现有技术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方案固定参数再生(定量/定时)的缺陷。在保证水质的前提下,能合理的调整再生剂用量,避免浪费再生剂,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2、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中,在实现上述第1点技术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再生剂用量控制方案。在保证水质且第一次优化调整再生剂用量(使再生剂用量合理,但未必使用成本最低)的前提下,能根据用户对软水消耗品敏感度选择参数,例如,更注重耗水量还是再生剂用量;计算第二次优化调整再生剂用量,保证下一个再生周期内软化水单位成本最低,进一步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3、本发明的再一步优化方案中,在实现上述第2点技术效果的基础上再一步优化再生剂用量控制方案。在保证水质、第一次优化调整再生剂用量以及第二次优化调整再生剂用量后,再根据用户至少上一个制水周期的用水情况(通过周期制水量、/制水周期工作交换容量表征/流量)预测下一个制水周期的用户预估用水情况,并根据用户预估用水情况获得对应预估软水机工作参数计算更新第一预设范围,根据用户预估用水情况和第一预设范围比较(即对于第二次优化调整再生剂用量进一步优化调整)。经过上述三次优化调整再生剂用量,能保证水质及用户用水量同时,合理的调整再生剂用量,避免浪费,进一步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4、本发明的又一步优化方案中,在实现上述第3点技术效果的基础上又一步优化再生剂用量控制方案。在保证水质、第一次优化调整再生剂用量以及第二次优化调整再生剂用量后,再根据用户至少上一个制水周期的用水情况(通过周期制水量、制水周期工作交换容量表征和/或流量)预测下一个制水周期的用户预估用水情况,并根据用户预估用水情况获得对应预估软水机工作参数,根据用户预估用水情况和第一预设范围比较(即对于第二次优化调整再生剂用量进一步优化调整);第三次优化调整再生剂用量后再根据用户对软水消耗品敏感度选择参数,例如,更注重耗水成本还是再生剂成本,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的软水消耗品敏感度选择参数可与第二次优化调整再生剂用量时选择的软水消耗品敏感度选择参数相同也可以不同,计算第四次优化调整再生剂用量(即对于第三次优化调整再生剂用量进一步调整)。经过上述四次优化调整再生剂用量,能保证水质及用户用水量同时,合理的调整再生剂用量,避免浪费再生剂,进一步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本发明附图旨在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方法、结构和/或材料的一般特性,对说明书中的描述进行补充。然而,本发明附图是未按比例绘制的示意图,因而可能未能够准确反映任何所给出的实施例的精确结构或性能特点,本发明附图不应当被解释为限定或限制由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所涵盖的数值或属性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技术效果。本发明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加以应用,在没有背离发明总的设计思路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发明下述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得本发明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具体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
第一实施例;
参考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软水机工作参数;
软水机工作参数包括:周期制水量、制水周期工作交换容量或制水周期至少其中之一,亦可以是两种以上的组合;
S2,若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大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大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减少软水再生剂用量;
若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小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小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增加软水再生剂用量;
第一预设范围通过指定周期的制水量或工作交换容量表征;如果软水机工作参数采用制水周期则可以通过计算转换为制水周期内的制水量或工作交换容量;
需要说的是,减少的软水再生剂用量或增加的软水再生剂用量可以是指定值,该指定值可以通过厂商指定、标定或模型运算等获取;
也可以是通过外部引入的输入值,例如远端指令输入(远程网络指令输出、本地云端输入等)和/或本地指令输入(手持智能设备或专用设备等);
对于两次调整软水再生剂用量,减少的软水再生剂用量和增加的软水再生剂用量彼此之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本次减少的软水再生剂用量为A,下次减少的软水再生剂用量可以是A或B,下次增加的软水再生剂用量也可以是A或B。
采用以下参数进一步说明第一实施例的技术效果;
例如,现有技术根据机器设置4口之家,人均日用水量0.15吨,计算用户日均用水量0.6吨,当地自来水硬度为500毫克/升(以CaCO3计),再生模式为混合型,即流量型和时间型,任一先到则启动再生。用户能容忍一天再生一次,设备需要七天再生一次,则软水机需要提供0.6-4.2吨才可满足用户的需求。
以开能健康0935型软水机为例,基于设计的软水机耗盐量基准范围计算得到软水机工作参数最小值为1.7吨(工作交换容量852克),最大值设置为3.6吨(工作交换容量1801克),该数据能基于设计的软水机耗盐量基准范围计算得到。则第一预设范围最小值为1.7吨(工作交换容量852克),最大值为3.6吨(工作交换容量1801克)。
若再生剂用量设置为“高”,软水机每次再生时,再生剂用量为4.639千克,再生过程耗水量为116升,周期制水量3.6吨。
当用户实际日均用水量为0.5吨时,软水机运行至第7天时,制水量为3.5吨,则于指定时间,即再生为时间型控制,再生时,再生剂用量为“高”进行再生。
本案例情况下,使用第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第一预设范围最大值设置为3.6吨,当软水机实际提供的软水大于用户7天的实际用水量时,会减少再生剂用量;一方面,可减少软水机每次再生时的再生剂和耗水量,另一方面,调整再生为流量型控制,时间型控制为再生的备用方案。
当再生剂用量设置为“低”,则软水机每次再生时,再生剂用量为1.154千克,再生过程耗水量为84升,周期制水量1.7吨。
当用户实际日均用水量为2.0吨时,软水机运行1天内,制水量达到1.7吨时,立即或于指定时间进行再生,即再生为流量型控制,再生时,再生剂用量为“低”进行再生。
本案例情况下,使用第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第一预设范围最小值设置为1.7吨,当实际客户日用水量大于1.7吨时,导致提供软水量小于1天时,会增加再生剂用量,确保软水机制水周期处于第一预设范围内。避免由于软水机立即进行再生时,无法继续提供软水,用户仅能使用自来水;或者软水机于当晚指定时间(通常设置为用户不用水的时间),当软水机已经达到额定的周期制水量或工作交换容量,其产水硬度会逐渐上升而不合格,甚至软水机继续运行一段时间后,树脂可能达到饱和,此时,产水硬度和进水硬度一致,而影响用户的使用,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实施例可以动态调整再生剂满足客户的需求,避免影响使用。
第二实施例;
参考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方法,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实现,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还包括以下步骤:
S3,若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位于第一预设范围内,则重新计算软水再生剂用量,使下一个再生周期内软化水单位成本最低。
对于软水单位成本的计算方式可以是厂商或用户指定的,软水单位成本的计算可根据厂商或用户对于影响软水单位成本参数的敏感度选择,软化水单位成本计算至少包括以下计算方式之一,亦可以是两种以上的组合;
软化水单位成本=(周期再生剂成本+周期耗水成本)/周期制水量;
软化水单位成本=周期耗水成本/周期制水量;
软化水单位成本=周期再生剂成本/周期制水量。
继续以第一实施例中软水机为例,当再生剂用量设置为“高”,则软水机每次再生时,再生剂用量为4.639千克,再生过程耗水量为116升,周期制水量3.6吨。当客户实际日均用水量为0.6吨时,软水机运行至第6天时,制水量达到3.6吨,则于指定时间进行再生,即再生为流量型控制。
本案例情况下,使用第二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根据机器的再生周期的设置,相应的第一预设范围最小值0.6吨,最大值3.6吨,实际可提供软水为3.6吨,介于第一预设范围内,则进一步优化,使软化水单位成本最低。
(1)若软化盐按照65元/10公斤计,水费按照5元/吨计,则该用户的软化水单位成本如下:
软化水单位成本=(周期再生剂成本+周期耗水成本)/周期制水量,则为8.53元/吨;
软化水单位成本=周期耗水成本/周期制水量,则为0.17元/吨;
软化水单位成本=周期再生剂成本/周期制水量,则为8.36元/吨。
设计再生剂用量范围为48克盐/升树脂—192克盐/升树脂,计算不同再生剂用量时的软化水单位成本。
以再生剂用量为48克盐/升树脂为例,其每次再生时,再生剂用量为1.154千克,再生过程耗水量为84升,周期制水量1.70吨,软化水单位成本如下:
软化水单位成本=(周期再生剂成本+周期耗水成本)/周期制水量,则为4.64元/吨;
软化水单位成本=周期耗水成本/周期制水量,则为0.25元/吨;
软化水单位成本=周期再生剂成本/周期制水量,则为4.39元/吨。
若客户选择敏感度参数为“软化水单位成本=(周期再生剂成本+周期耗水成本)/周期制水量”,且再生剂用量为48克盐/升树脂时成本最低,客户实际日均用水量为0.6吨,计算再生时间为2天,满足用户需求,处于第一预设范围内,则据此确定再生剂用量为48克盐/升树脂,并在下次再生时使用该再生剂用量。
(2)若软化盐按照13元/10公斤计,水费按照55元/吨计,则该用户的软化水单位成本如下:
软化水单位成本=(周期再生剂成本+周期耗水成本)/周期制水量,则3.53元/吨;
软化水单位成本=周期耗水成本/周期制水量,则为1.86元/吨;
软化水单位成本=周期再生剂成本/周期制水量,则为1.67元/吨。
本案例情况下,使用第二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如第一预设范围最小值设置为0.6吨,最大值设置为3.6吨,实际可提供软水3.6吨,介于第一预设范围内,则进一步优化,使软化水单位成本最低。
设计再生剂用量范围为48g盐/升树脂—192g盐/升树脂,计算不同再生剂用量时的软化水单位成本。
以再生剂用量为96克盐/升树脂为例,其每次再生时,再生剂用量为2.308千克,再生过程耗水量为95升,周期制水量2.71吨,软化水单位成本如下:
软化水单位成本=(周期再生剂成本+周期耗水成本)/周期制水量,则为3.07元/吨;
软化水单位成本=周期耗水成本/周期制水量,则为1.97元/吨;
软化水单位成本=周期再生剂成本/周期制水量,则为1.11元/吨。
以再生剂用量为48克盐/升树脂为例,其每次再生时,再生剂用量为1.154千克,再生过程耗水量为84升,周期制水量1.70吨,软化水单位成本如下:
软化水单位成本=(周期再生剂成本+周期耗水成本)/周期制水量,则为3.62元/吨;
软化水单位成本=周期耗水成本/周期制水量,则为2.74元/吨;
软化水单位成本=周期再生剂成本/周期制水量,则为0.88元/吨。
若客户选择敏感度参数为“软化水单位成本=(周期再生剂成本+周期耗水成本)/周期制水量”,且再生剂用量为96克盐/升树脂时成本最低,客户实际日均用水量为0.6吨,计算再生时间为4天,满足客户需求,且处于第一预设范围内,则据此确定再生剂用量为96克盐/升树脂,并更新再生剂用量。
若客户选择敏感度参数为“软化水单位成本=周期耗水成本/周期制水量”,且再生剂用量为192克盐/升树脂时成本最低,客户实际日均用水量为0.6吨,计算再生时间为6天,满足客户需求,且处于第一预设范围内,则据此确定再生剂用量为192克盐/升树脂,并更新再生剂用量。
若客户选择敏感度参数为“软化水单位成本=周期再生剂成本/周期制水量”,且再生剂用量为48克盐/升树脂时成本最低,客户实际日均用水量为0.6吨,计算再生时间为2天,满足客户需求,且处于第一预设范围内,则据此确定再生剂用量为48克盐/升树脂,并更新再生剂用量。
第三实施例;
参考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方法,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实现,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还包括以下步骤:
S4,根据至少前一个制水周期的用户用水情况,计算获得下一个制水周期用户预估用水情况,根据用户预估用水情况获得对应预估软水机工作参数计算更新第一预设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多个制水周期的软水机工作参数作为基础计算时,软水机工作参数可以通过选择合理的现有计算公式(例如求平均、设置权重等)进行处理后使用,以获得更准确的预测;
S5,若预估软水机工作参数大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大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减少软水再生剂用量;
若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小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小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增加软水再生剂用量。
本案例情况下,继续以第一实施例中软水机为例,使用第三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根据预测的下一个周期制水量、周期制水范围或工作交换容量范围(预测量可以通过数学建模或标定方式获得),基于设计的软水机耗盐量基准范围计算更新软水机工作参数最小值为2.0吨(工作交换容量1022克),最大值为4.3吨(工作交换容量2161克)。则更新第一预设范围最小值为2.0吨(工作交换容量1022克),最大值为4.2吨(工作交换容量2071克)。
此时,再生剂用量设置为“高”,实际可提供软水4.3大于4.2吨(7天)时,则减少再生剂用量,一方面,可减少软水机每次再生时的再生剂成本和耗水成本,另一方面,调整再生为流量型控制,时间型控制为再生的备用方案。
第四实施例;
参考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方法,基于上述第二实施例实现,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还包括以下步骤:
S4,根据至少前一个制水周期的用户用水情况,计算获得下一个制水周期用户预估用水情况,根据用户预估用水情况获得对应预估软水机工作参数计算更新第一预设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多个制水周期的软水机工作参数作为基础计算时,软水机工作参数可以通过选择合理的现有计算公式(例如求平均、设置权重等)进行处理后使用,以获得更准确的预测;
S5,若预估软水机工作参数大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大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减少软水再生剂用量;
若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小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小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增加软水再生剂用量。
本案例情况下,继续以第二实施例中软水机为例,基于设置再生周期1-7天,且用户日均用水量0.6吨计算得到用户用水量最小值设置为0.6吨(1天),最大值设置为4.2吨(7天)。基于设计的软水机耗盐量基准范围计算得到软水机工作参数最小值为1.7吨(工作交换容量852克),最大值设置为3.6吨(工作交换容量1801克),该数据能基于设计的软水机耗盐量基准范围计算得到。则第一预设范围最小值为1.7吨(工作交换容量852克),最大值为3.6吨(工作交换容量1801克)。
若客户选择敏感度参数为“软化水单位成本=周期耗水成本/周期制水量”,且再生剂用量为192克盐/升树脂时成本最低,确定下次再生时再生剂用量设置为“高”,则软水机再生时,再生剂用量为4.639千克,再生过程耗水量为116升,周期制水量3.6吨。
根据预测的下一个周期制水量、周期制水范围或工作交换容量范围(预测量可以通过数学建模或标定方式获得),基于设计的软水机耗盐量基准范围计算得到软水机工作参数最小值为2.0吨(工作交换容量1022克),最大值为4.3吨(工作交换容量2161克)。则更新第一预设范围最小值为2.0吨(工作交换容量1022克),最大值为4.2吨(工作交换容量2071克)。
此时,再生剂用量设置为“高”,实际可提供软水4.3大于4.2吨(7天)时,则减少再生剂用量,一方面,可减少软水机每次再生时的再生剂成本和耗水成本,另一方面,调整再生为流量型控制,时间型控制为再生的备用方案。
第五实施例;
参考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方法,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实现,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还包括以下步骤:
S4,根据至少前一个制水周期的用户用水情况,计算获得下一个制水周期用户预估用水情况,根据用户预估用水情况获得对应预估软水机工作参数计算更新第一预设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前多个制水周期的软水机工作参数作为基础计算时,软水机工作参数可以通过选择合理的现有计算公式(例如求平均、设置权重等)进行处理后使用,以获得更准确的预测;
S5′,若预估软水机工作参数大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大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减少软水再生剂用量;
若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小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小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增加软水再生剂用量;
若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位于第一预设范围内,则再次重新计算软水再生剂用量,使下一个再生周期内软化水单位成本最低。
利用预测的下一个制水周期用户用水情况获得的周期制水量范围或工作交换容量范围,作为调整下一个再生周期软水再生剂用量的基础,避免出现软水再生剂用量过量或不足的情况;在完成调整下一个再生周期软水再生剂用量的基础上,第五实施例进一步考虑了如何基于预测的下一个制水周期的周期制水量范围或工作交换容量范围降低软化水单位成本,进一步的增加软化水单位成本作为条件,使下一个再生周期内软化水单位成本最低,即基于预测量调整后再选择软化水单位成本最低条件所对应的软水再生剂用量。
本案例情况下,继续以第一实施例中软水机为例,使用第五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根据预测的下一个周期制水量、周期制水范围或工作交换容量范围(预测量可以通过数学建模或标定方式获得),基于设计的软水机耗盐量基准范围计算得到软水机工作参数最小值为2.0吨(工作交换容量1022克),最大值为4.3吨(工作交换容量2161克)。则更新第一预设范围最小值为2.0吨(工作交换容量1022克),最大值为4.2吨(工作交换容量2071克)。
此时,再生剂用量设置为“高”,实际可提供软水4.3大于4.2吨(7天)时,则减少再生剂用量,一方面,可减少软水机每次再生时的再生剂成本和耗水成本,另一方面,调整再生为流量型控制,时间型控制为再生的备用方案。若客户选择敏感度参数为“软化水单位成本=周期耗水成本/周期制水量”,且经过计算得到再生剂用量为165克盐/升树脂时成本最低,计算再生时间为7天,处于第一预设范围内,则据此确定再生剂用量由之前的192克盐/升树脂调整为165克盐/升树脂,并更新再生剂用量。
第六实施例;
参考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方法,基于上述第二实施例实现,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还包括以下步骤:
S4,根据至少前一个制水周期的用户用水情况,计算获得下一个制水周期用户预估用水情况,根据用户预估用水情况获得对应预估软水机工作参数计算更新第一预设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前多个制水周期的软水机工作参数作为基础计算时,软水机工作参数可以通过选择合理的现有计算公式(例如求平均、设置权重等)进行处理后使用,以获得更准确的预测;
S5′,若预估软水机工作参数大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大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减少软水再生剂用量;
若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小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小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增加软水再生剂用量。
本案例情况下,继续以第二实施例中软水机为例,基于设置再生周期1-7天,且用户日均用水量0.6吨计算得到用户用水量最小值设置为0.6吨(1天),最大值设置为4.2吨(7天)。基于设计的软水机耗盐量基准范围计算得到软水机工作参数最小值为1.7吨(工作交换容量852克),最大值设置为3.6吨(工作交换容量1801克),该数据能基于设计的软水机耗盐量基准范围计算得到。则第一预设范围最小值为1.7吨(工作交换容量852克),最大值为3.6吨(工作交换容量1801克)。
若客户选择敏感度参数为“软化水单位成本=周期耗水成本/周期制水量”,且再生剂用量为192克盐/升树脂时成本最低,确定下次再生时再生剂用量设置为“高”,则软水机再生时,再生剂用量为4.639千克,再生过程耗水量为116升,周期制水量3.6吨。
根据预测的下一个周期制水量、周期制水范围或工作交换容量范围(预测量可以通过数学建模或标定方式获得),基于设计的软水机耗盐量基准范围计算得到软水机工作参数最小值为2.0吨(工作交换容量1022克),最大值为4.3吨(工作交换容量2161克)。则更新第一预设范围最小值为2.0吨(工作交换容量1022克),最大值为4.2吨(工作交换容量2071克)。
此时,再生剂用量设置为“高”,实际可提供软水4.3大于4.2吨(7天)时,则减少再生剂用量,一方面,可减少软水机每次再生时的再生剂成本和耗水成本,另一方面,调整再生为流量型控制,时间型控制为再生的备用方案。
若客户选择敏感度参数为“软化水单位成本=周期耗水成本/周期制水量”,且经过计算得到再生剂用量为165克盐/升树脂时成本最低,计算再生时间为7天,处于第一预设范围内,则据此确定再生剂用量由之前的192克盐/升树脂调整为165克盐/升树脂,并更新再生剂用量。
第七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内部存储有一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用于实现第一实施例~第六实施例任意一项所述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非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第八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一种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系统,其能基于现有技术中的硬件结构实现,包括:
采集模块,其用于采集软水机工作参数;软水机工作参数包括:周期制水量、制水周期工作交换容量、制水周期至少其中之一,亦可以是两种以上的组合;
控制模块,其预存有第一预设范围,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大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大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减少软水再生剂用量;
若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小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小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增加软水再生剂用量;
其中,第一预设范围通过指定周期的制水量或工作交换容量表征。
需要说的是,减少的软水再生剂用量或增加的软水再生剂用量可以是指定值,该指定值可以通过厂商指定、标定或模型运算等获取;
也可以是通过外部引入的输入值,例如远端指令输入(远程网络指令输出、本地云端输入等)和/或本地指令输入(手持智能设备或专用设备等);
相应的在远端输入情况下可以选择带有通信模块的控制器;
每次控制调整软水再生剂用量,减少的软水再生剂用量和增加的软水再生剂用量彼此之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本次减少的软水再生剂用量为A,下次减少的软水再生剂用量可以是A或B,下次增加的软水再生剂用量也可以是A或B。
第九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一种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系统,基于上述第七实施例实现,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可选择的控制模块还执行以下控制;
若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位于预设范围内,则重新计算软水再生剂用量,使下一个再生周期内软化水单位成本最低。
对于软水单位成本的计算方式可以是厂商或用户指定的,软水单位成本的计算可根据厂商或用户对于影响软水单位成本参数的敏感度选择,软化水单位成本计算至少包括以下计算方式之一,亦可以是两种以上的组合;
软化水单位成本=(周期再生剂成本+周期耗水成本)/周期制水量;
软化水单位成本=周期耗水成本/周期制水量;
软化水单位成本=周期再生剂成本/周期制水量。
第十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一种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系统,基于上述第七实施例实现,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可选择的控制模块还执行以下控制;
根据至少前一个制水周期的用户用水量,计算获得下一个制水周期用户预估用水量,根据用户预估用水量获得对应预估软水机工作参数计算更新第一预设范围;
若预估软水机工作参数大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大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减少软水再生剂用量;
若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小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小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增加软水再生剂用量。
第十一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一种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系统,基于上述第七实施例实现,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可选择的控制模块还执行以下控制;
根据至少前一个制水周期的用户用水量,计算获得下一个制水周期用户预估用水量,根据用户预估用水量获得对应预估软水机工作参数计算更新第一预设范围;
若预估软水机工作参数大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大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减少软水再生剂用量;
若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小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小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增加软水再生剂用量;
若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位于第一预设范围内,则再次重新计算软水再生剂用量,使下一个再生周期内软化水单位成本最低。
第十二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一种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系统,基于上述第八实施例实现,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可选择的控制模块还执行以下控制;
根据至少前一个制水周期的用户用水量,计算获得下一个制水周期用户预估用水量,根据用户预估用水量获得对应预估软水机工作参数计算更新第一预设范围;
若预估软水机工作参数大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大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减少软水再生剂用量;
若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小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小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增加软水再生剂用量。
第十三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一种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系统,基于上述第八实施例实现,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可选择的控制模块还执行以下控制;
根据至少前一个制水周期的用户用水量,计算获得下一个制水周期用户预估用水量,根据用户预估用水量获得对应预估软水机工作参数计算更新第一预设范围;
若预估软水机工作参数大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大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减少软水再生剂用量;
若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小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小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增加软水再生剂用量;
若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位于第一预设范围内,则再次重新计算软水再生剂用量,使下一个再生周期内软化水单位成本最低。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这里所使用的全部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都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意思相同的意思。还将理解的是,除非这里明确定义,否则诸如在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这类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语境中的意思相一致的意思,而不以理想的或过于正式的含义加以解释。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软水机工作参数;
S2,若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大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大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减少软水再生剂用量;
若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小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小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增加软水再生剂用量;
第一预设范围通过指定周期的制水量或工作交换容量表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S3,若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位于第一预设范围内,则重新计算软水再生剂用量,使下一个再生周期内软化水单位成本最低。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S4,根据至少前一个制水周期的用户用水情况,计算获得下一个制水周期用户预估用水情况,根据用户预估用水情况获得对应预估软水机工作参数计算更新第一预设范围;
S5,若预估软水机工作参数大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大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减少软水再生剂用量;
若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小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小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增加软水再生剂用量。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S4,根据至少前一个制水周期的用户用水情况,计算获得下一个制水周期用户预估用水情况,根据用户预估用水情况获得对应预估软水机工作参数计算更新第一预设范围;
S5′,若预估软水机工作参数大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大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减少软水再生剂用量;
若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小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小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增加软水再生剂用量;
若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位于第一预设范围内,则再次重新计算软水再生剂用量,使下一个再生周期内软化水单位成本最低。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实施步骤S3时,软化水单位成本计算至少包括以下计算方式之一;
软化水单位成本=(周期再生剂成本+周期耗水成本)/周期制水量;
软化水单位成本=周期耗水成本/周期制水量;
软化水单位成本=周期再生剂成本/周期制水量。
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软水机工作参数包括:周期制水量、制水周期工作交换容量或制水周期至少其中之一。
7.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增加或减少软水再生剂用量为指定值或标定值。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内部存储有一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9.一种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模块,其预存有第一预设范围,若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大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大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减少软水再生剂用量;
若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小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小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增加软水再生剂用量;
其中,第一预设范围通过指定周期的制水量或工作交换容量表征,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小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小值。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模块还执行以下控制;
若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位于第一预设范围内,则重新计算软水再生剂用量,使下一个再生周期内软化水单位成本最低。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模块还执行以下控制;
根据至少前一个制水周期的用户用水情况,计算获得下一个制水周期用户预估用水情况,根据用户预估用水情况获得对应预估软水机工作参数计算更新第一预设范围;
若预估软水机工作参数大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大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减少软水再生剂用量;
若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小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小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增加软水再生剂用量。
12.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模块还执行以下控制;
根据至少前一个制水周期的用户用水情况,计算获得下一个制水周期用户预估用水情况,根据用户预估用水情况获得对应预估软水机工作参数计算更新第一预设范围;
若预估软水机工作参数大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大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减少软水再生剂用量;
若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小于第一预设范围最小值,则下一个再生周期在软水机指定再生剂用量基础上增加软水再生剂用量;
若当前制水周期软水机工作参数位于第一预设范围内,则再次重新计算软水再生剂用量,使下一个再生周期内软化水单位成本最低。
13.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软化水单位成本计算至少包括以下计算方式之一;
软化水单位成本=(周期再生剂成本+周期耗水成本)/周期制水量;
软化水单位成本=周期耗水成本/周期制水量;
软化水单位成本=周期再生剂成本/周期制水量。
14.如权利要求9-13任意一项所述的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软水机工作参数包括:周期制水量、制水周期工作交换容量或制水周期至少其中之一。
15.如权利要求9-13任意一项所述的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增加或减少软水再生剂用量为指定值或标定值。
CN202310474358.7A 2023-04-27 2023-04-27 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7746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74358.7A CN116774612A (zh) 2023-04-27 2023-04-27 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74358.7A CN116774612A (zh) 2023-04-27 2023-04-27 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74612A true CN116774612A (zh) 2023-09-19

Family

ID=87995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74358.7A Pending CN116774612A (zh) 2023-04-27 2023-04-27 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74612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36057A (ja) * 2001-11-02 2003-05-13 Kurita Water Ind Ltd 軟水設備の運用支援システム
US20070199900A1 (en) * 2006-02-28 2007-08-30 Ecowater Systems Llc Method for regeneration of a water softener
CN106219673A (zh) * 2016-08-18 2016-12-14 南京福碧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软化水处理设备的软化树脂再生控制方法
CN108622980A (zh) * 2017-03-20 2018-10-09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浴室镜及软水机中软水材料再生剂的添加提示方法
CN109704440A (zh) * 2017-10-25 2019-05-03 居道水再生有限公司 用于运行具有存放容器称重装置的水软化设备的方法
CN112875801A (zh) * 2021-01-12 2021-06-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软水机的盐量检测方法、装置和处理器
CN115490299A (zh) * 2022-09-05 2022-12-2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水质软化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36057A (ja) * 2001-11-02 2003-05-13 Kurita Water Ind Ltd 軟水設備の運用支援システム
US20070199900A1 (en) * 2006-02-28 2007-08-30 Ecowater Systems Llc Method for regeneration of a water softener
CN106219673A (zh) * 2016-08-18 2016-12-14 南京福碧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软化水处理设备的软化树脂再生控制方法
CN108622980A (zh) * 2017-03-20 2018-10-09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浴室镜及软水机中软水材料再生剂的添加提示方法
CN109704440A (zh) * 2017-10-25 2019-05-03 居道水再生有限公司 用于运行具有存放容器称重装置的水软化设备的方法
CN112875801A (zh) * 2021-01-12 2021-06-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软水机的盐量检测方法、装置和处理器
CN115490299A (zh) * 2022-09-05 2022-12-2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水质软化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83666B2 (en) Water soften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generation control thereof
EP0630202B1 (en) Self-optimizing detergent controller
CN109319885B (zh) 家用软水系统的智能控制再生周期的方法、装置及软水机
JP7137566B2 (ja) 軟水化装置及び軟水化装置の操作方法
CA2794278C (en) Proportional regeneration for water treatment systems
US8608963B2 (en) Twin tank water treatment system and method
CN101808563A (zh) 包括水软化装置的载水家用电器
CN110436569A (zh) 一种智能软水机及其控制方法
US6814872B2 (en) Controll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regeneration of a water softener
JPH0818019B2 (ja) 再生水を連続的に提供する方法及び水処理システム
CN104620105A (zh) 处理通过操作液体处理系统获取的数据
US7966097B2 (en) Method for regeneration of a water softener
CN109645924A (zh) 一种具有水硬度检测功能的用水家电及水硬度控制方法
CN116774612A (zh) 软水再生剂用量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JP6256143B2 (ja) イオン交換装置の遠隔管理制御システム
EP295248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nitoring the operation of a liquid treatment apparatus including a replaceable liquid treatment cartridge
CN112875801A (zh) 软水机的盐量检测方法、装置和处理器
CN113651402A (zh) 一种水处理加氯控制方法和装置
CN213112624U (zh) 一种软水机自动变频再生装置
CN110204021B (zh) 一种基于用户反馈的龙头水水质保障方法
CN111624015A (zh) 一种净水机的产水效率自动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17891283B (zh) 水箱进水控制方法、控制器和控制系统
JP2885062B2 (ja) 塩水タンクの水位および塩補充時期検知装置
CN211595104U (zh) 一种水软化装置缺盐诊断装置
CN206494779U (zh) 一种自动加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