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74552A - 加热装置、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热装置、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74552A
CN116774552A CN202310259676.1A CN202310259676A CN116774552A CN 116774552 A CN116774552 A CN 116774552A CN 202310259676 A CN202310259676 A CN 202310259676A CN 116774552 A CN116774552 A CN 1167745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member
temperature
heating device
heating
rotat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5967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藤贵之
醒井雅裕
盐寺广太
加幡利幸
吉永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218565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3138283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7745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745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25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lubricating and/or cleaning the fixing unit, e.g. applying offset preventing fluid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抑制微粒的产生的加热装置、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该加热装置(20)包括:被保持为能够旋转的旋转体(21);加热旋转体(21)的加热源(23);保持旋转体(21)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旋转体保持部件(27),以及附着于旋转体保持部件(27)的液状或半固体状的具有润滑性的物质,旋转体保持部件(27)的温度低于液状或半固体状的具有润滑性的物质的微粒的产生温度。

Description

加热装置、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热装置、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搭载在复印机或打印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加热装置的一例,已知有对纸张等记录介质进行加热来使记录介质上的未定影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的定影装置。
在这样的定影装置中,为了降低相对于带等的旋转体相对地滑动的夹持部形成部件及带保持部件(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等部件与旋转体之间产生的滑动阻力,一般使用油或润滑脂等具有润滑性的物质(以下称为“润滑剂”)。具有润滑性的物质是指通过介于部件与部件之间来减少这些部件间的摩擦阻力的物质。
在国外,特别是在欧洲,对环境的关心非常高,在使用电子照相处理的复印机、多功能外围设备、打印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存在着对图像形成时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臭氧、粉尘、微粒等的各种认证标准,特别是在德意志政府的研究机关中,有着称为“蓝色天使标记(blue angel mark)”的环保标记制度,仅在受到认证的产品及服务中允许使用标记。
虽然即使未受过“蓝色天使标记”的认证的产品,也不是不能销售的,但未接受认证的情况大多被认为是不考虑环境的产品,特别是在公共机关,该倾向更强。因此,有没有“蓝色天使标记”的认证会对产品的销售有很大的影响。
“蓝色天使标记”的认证需要通过各种试验,但特别是微粒的试验非常严格。具体地说,要求在用粒子测量器FMPS(快速迁移率粒径谱仪)测量由图像形成装置产生的5.6nm~560nm的微粒时得到的微粒的数量少于3.5×1011个/10分钟,预计将来会成为更严格的基准值。该情况下的微粒的数量与形成微粒的物质的种类及状态没有区别,例如,既没有无机物/有机物的区别,也没有固体/液体(雾)的区别。归根到底仅与微粒的大小和数量有关。
微粒由构成图像形成装置的各种部件产生,但因为仅启动定影装置,微粒的产生量就会大幅上升,因此可知定影装置是微粒的主要产生原因。实际上,由于将上述润滑剂加热到高温时会检测到微粒,因此润滑剂是微粒的产生源之一。这是因为,通过将润滑剂加热到高温,使得润滑剂的极少一部分的成分作为高温的气体挥发后,该气体被冷却后凝结而成为微粒。因此要求润滑剂不暴露于高温环境中,来抑制来自图像形成装置的微粒的产生。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644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微粒的产生。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被保持为能够旋转的旋转体;加热所述旋转体的加热源;保持所述旋转体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旋转体保持部件,以及附着于所述旋转体保持部件的液状或半固体状的具有润滑性的物质,所述旋转体保持部件的温度低于所述液状或半固体状的具有润滑性的物质的微粒的产生温度。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微粒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图2所示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中央部剖视图。
图3所示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立体图。
图4所示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端部剖视图。
图5所示是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沿着定影带的长度方向切断的端部侧的剖视图。
图6所示是第二遮蔽部件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
图7所示是本实施方式和以往例中的带保持部件的温度上升的比较图。
图8所示是本实施方式和以往例中的微粒的产生速度的比较图。
图9所示是本实施方式和以往例中的微粒的产生个数的比较图。
图10所示是打印速度与微粒的产生个数的关系的图。
图11所示是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沿着定影带的长度方向切断的端部侧的剖视图。
图12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端部剖视图。
图13所示是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沿着定影带的长度方向切断的端部侧的剖视图。
图14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和以往例中的微粒的产生速度的比较图。
图15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和以往例中的微粒的产生个数的比较图。
图16所示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构成示意图。
图17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构成示意图。
图18所示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构成示意图。
图19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构成示意图。
图20所示是可以适用本发明的其他的定影装置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21是图20所示定影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2所示是可以适用本发明的另一定影装置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23是图22所示定影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4所示是可以适用本发明的另一定影装置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25是图24所示定影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6所示是可以适用本发明的另一定影装置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27是将图26所示的定影装置沿定影带的长度方向切断的剖视图。
图28所示是可以适用本发明的另一定影装置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29是图28所示定影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0所示是可以适用本发明的另一定影装置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31是图30所示加压辊的保持构造的剖视图。
图32所示是可以适用本发明的另一定影装置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33是图32所示定影装置的立体图。
图34所示是润滑剂的温度与微粒的产生浓度的关系图。
图35所示是试样容器的立体图。
图36所示是将以往的定影装置沿着定影带的长度方向切断的端部侧的剖视图。
图37所示是以往例中的带保持部件的温度上升的图。
图38所示是以往例中的微粒的产生速度的图。
图39所示是具备干燥装置的喷墨式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方式的图。
图40所示是干燥装置的一个例示图。
图41所示具备层压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方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另外,在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各图面中,对于具有同一功能或形状的构件或构成零件等的构成要素,只要能够判别,就通过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经过一次说明后省略其再次的说明。
图1所示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构成图。这里,本说明书中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印刷机、或者组合了它们中的两个以上的多功能外围设备等。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图像形成”不仅是指形成具有文字及图形等的有意义的图像,还指形成不具有图案等的意义的图像。首先,参照图1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全体构成及动作。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在纸张等片材状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200、使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的定影部300、向图像形成部200供给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供给部400,以及向装置外排出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排出部500。
在图像形成部200中设置有作为成像单元的四个处理单元1Y、1M、1C、1Bk、在各处理单元1Y、1M、1C、1Bk所具有的感光体2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装置6、将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装置8。
各处理单元1Y、1M、1C、1Bk除了收容与彩色图像的颜色分解成分对应的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不同颜色的调色剂(显影剂)以外,基本上是相同的结构。具体而言,各处理单元1Y、1M、1C、1Bk具有作为在表面承载图像的图像载体的感光体2、使感光体2的表面带电的充电部件3、向感光体2的表面供给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而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装置4、清扫感光体2的表面的清洁部件5。
转印装置8中间转印带11、一次转印辊12、二次转印辊13。中间转印带11是环状的带部件,通过多个支承辊来张紧架设。在中间转印带11的内侧设有四个一次转印辊12。通过各一次转印辊12隔着中间转印带11与感光体2的接触,在中间转印带11与各感光体2之间形成了一次转印夹持部。二次转印辊13与中间转印带11的外周面接触,形成二次转印夹持部。
在定影部300中,设置有作为对转印有图像的记录介质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的定影装置20。定影装置20具有对记录介质上的图像进行加热的定影带21和与定影带21接触而形成夹持部(定影夹持部)的加压辊22等。
在记录介质供给部400中设置有收容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P的供纸卡盒14和从供纸卡盒14送出纸张P的供纸辊15。以下,将“记录介质”作为“纸张”来说明,但“记录介质”并不限定于纸(纸张)。“记录介质”不仅包括纸(纸张),还包括OHP片材或布帛、金属片材、塑料膜、或者在碳纤维中预先浸渍树脂而成的半固化片材等。另外,“纸张”除了普通纸以外,还包括厚纸、明信片、信封、薄纸、涂敷纸(铜版纸及美术纸等)、描图纸等。
在记录介质排出部500中设置有将纸张P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外的一对排纸辊17、和载置由排纸辊17排出的纸张的排纸盘18。
接着,参照图1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打印动作。
图像形成装置100开始打印动作时,各处理单元1Y、1M、1C、1Bk的感光体2及转印装置8的中间转印带11开始旋转。另外,供纸辊15开始旋转,并从供纸卡盒14送出纸张P。被送出的纸张P通过与一对时机辊16接触而静止,纸张P的输送暂时停止,直到形成转印到纸张P上的图像。
在各处理单元1Y、1M、1C、1Bk中,首先,通过充电部件3使感光体2的表面带电为均匀的高电位。接着,曝光装置6根据由原稿读取装置读取的原稿的图像信息、或从终端来指示打印的打印图像信息,对各感光体2的表面(带电面)进行曝光。由此,被曝光的部分的电位降低后,就在各感光体2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然后,显影装置4对该静电潜像供给调色剂,并在各感光体2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当形成在各感光体2上的调色剂图像随着各感光体2的旋转到达一次转印夹持部(一次转印辊12的位置)时,被依次重叠地转印到旋转的中间转印带11上。如此一来,就在中间转印带11上形成了全色调色剂图像。另外,也可以使用各处理单元1Y、1M、1C、1Bk中的任意一个来形成单色图像,或者使用任意两个或三个处理单元来形成两色或三色的图像。另外,在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上后,通过清洁部件5除去各感光体2上的残留调色剂等。
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上的调色剂图像随着中间转印带11的旋转而被输送到二次转印夹持部(二次转印辊13的位置),并被转印到通过时机辊16输送来的纸张P上。之后,纸张P被输送去定影装置20,并通过定影带21和加压辊22对纸张P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和加压,来使得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用纸P上。然后,纸张P被输送到记录介质排出部500,并通过排纸辊17排出到排纸托盘18。由此,一系列的打印动作结束。
接着,根据图2及图3,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基本构成进行说明。图2所示是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在定影带21的长度方向中央部M(参照图3)切断的中央部剖视图。另外,这里所说的定影带的“长度方向”是图3中的箭头X所示的方向,是指加压辊22的旋转轴方向、或者与通过定影带21和加压辊22之间(夹持部)的纸张的宽度方向(与纸张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为相同的方向。另外,以下的说明中的“长度方向”也是相同的意思。
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20除了定影带21及加压辊22之外,还包括加热管23、夹持部形成部件24、支撑件25、反射部件26(参照图2)、带保持部件27(参照图3)、温度传感器28(参照图2)。
定影带21是与纸张P的未定影调色剂载置面接触而使未定影调色剂(未定影图像)定影在纸张P上的旋转体(第一旋转体或定影部件)。
具体地说,定影带21由从内周面侧向外周面侧依次层叠基体材料、弹性层、脱模层的环状带来构成。基体材料的层厚为30~50μm,由镍、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或聚酰亚胺等树脂材料形成。弹性层的层厚为100~300μm,由硅橡胶、发泡性硅橡胶、氟素橡胶等的橡胶材料形成。通过定影带21具有弹性层,在夹持部中的定影带21的表面不会形成微小的凹凸,因此热容易均匀地传递到纸张P上的调色剂图像。脱模层的层厚为10~50μm,由PFA(四氟乙烯与全氟烷氧基乙烯基酸的共聚物、PTFE(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PES(聚醚砜)等的材料形成。定影带21通过具有脱模层,来确保对调色剂(调色剂图像)的脱模性(剥离性)。另外,定影带21为了小型化及低热容量化,优选其整体厚度为1mm以下,直径为30mm以下。
加压辊22是与定影带21的外周面相向而对地来配置的旋转体(第二旋转体或对置部件)。
具体地说,加压辊22由实心的铁制芯材、设置在该芯材的外周面上的弹性层、设置在弹性层的外周面上的脱模层构成。芯材也可以是中空的部件。弹性层由硅橡胶、发泡性硅橡胶、或氟素橡胶等形成。脱模层由PFA或PTFE等的氟树脂形成。
加热管23是加热定影带21的加热源。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加热管23,使用卤素加热器。另外,加热管23除了卤素加热器以外,也可以是碳发热管或陶瓷加热器等的其他辐射热式的加热器,也可以是电磁感应加热方式的加热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定影带21的内侧配置有两个加热管23,但加热管23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
夹持部形成部件24配置在定影带21的内侧,是受到加压辊22的加压力而在定影带21和加压辊22之间形成夹持部N的部件。夹持部形成部件24具有基垫29和滑动片材30。
基垫29沿定影带21的纵向方向X连续布置,并固定到支撑件25。基垫29通过承受加压辊22的加压力,来确定夹持部N的形状。作为基垫29的材料,优选使用耐热温度为200℃以上的耐热性部件。例如,可以例举有聚醚砜树脂(PES)、聚苯硫醚(PPS)、液晶聚合物(LCP)、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酰胺-酰亚胺(PAI)或聚醚醚酮(PEEK)等的一般的耐热性树脂。通过使用这种耐热材料作为基垫29的材料,可以防止基垫29在定影温度范围内的热变形,并且可以稳定夹持部N的形状。夹持部N的形状除了图2所示的凹形状以外,也可以是平坦状或除此以外的形状。
滑动片材30是介于基垫29和定影带21的内周面之间的低摩擦性的部件。通过将滑动片材30夹在基垫29和定影带21之间,来降低定影带21相对于基垫29的滑动阻力。还有,当基垫29本身是由低摩擦性的构件来形成时,也可以是没有滑动片材30的构成。
支撑件25是从与加压辊22一侧为相反侧来支撑夹持部形成部件24的支撑部件。通过支撑件25支撑夹持部形成部件24,来抑制加压辊22的加压引起的夹持部形成部件24的挠曲(特别是定影带21的整个长度方向上的挠曲)。由此,能够得到宽度均匀的夹持部N。作为支撑件25的材料,为了确保刚性,优选SUS或SECC等的铁系金属材料。
反射部件26是反射从加热管23放射的辐射热(红外线)的部件。从加热管23放出的辐射热通过反射部件26向定影带21反射,从而有效地加热定影带21。另外,反射部件26介于支撑件25和加热管23之间,还兼有抑制向支撑件25的热传递的功能。由此,能够抑制热向不直接参与定影的部件的流动,因此能够实现能量消耗的效率化。作为反射部件26的材料,可以使用铝或不锈钢等的金属材料。特别是,反射部件26是在铝制的基体材料的表面蒸镀反射率高的银而构成的情况下,加热效率进一步提高。
带保持部件27是可旋转地保持定影带21的一对旋转体保持部件。如图3所示,带保持部件27在定影带21的长度方向两端部插入到其内侧,从内侧可旋转地保持定影带21。另外,这里所说的定影带21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以及以下说明中的定影带21的“长度方向端部”,不限于仅指定影带21的长度方向的最端部的端缘的情况。在“长度方向两端部”及“长度方向端部”中,除了定影带21的长度方向的最端部的端缘以外,还包括在将定影带21沿长度方向三等分的情况下的从端缘到三分之一的长度的范围内的任意位置。因此,带保持部件27除了保持含有定影带21的长度方向的最端部的端缘的区域(长度方向端部)的情况之外,也可以保持不包含定影带21的端缘的区域(长度方向端部)的情况。
具体地说,带保持部件27具有插入到定影带21的长度方向端部内的截面为C字状的插入部27a、形成为外径比插入部27a大的限制部27b、固定在后述的侧板上的固定部27c。限制部27b形成为至少比定影带21的外径大,在定影带21产生长度方向X的偏靠(向长度方向的移动)的情况下,限制该偏靠。插入部27a通过插入定影带21的长度方向端部内,来从内侧可旋转地保持定影带21。
温度传感器28是检测量影带21的温度的温度检测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温度传感器28,使用相对于定影带21的外周面被非接触地配置的非接触式的温度传感器。在这种情况下,温度传感器28将定影带21的外周面附近的周边温度作为定影带21的表面温度来检测。另外,温度传感器28不限于非接触式的传感器,也可以是与定影带21接触而检测表面温度的接触式的传感器。作为温度传感器28,例如可以使用热电堆、恒温器、热敏电阻或NC传感器等公知的温度传感器。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20的动作如下。
当通过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的驱动源的驱动,加压辊22向图2中的箭头方向旋转时,伴随加压辊22的旋转,定影带21从动旋转。另外,加热管23发热,并通过加热管23来加热定影带21。此时,根据由温度传感器28检测到的定影带21的温度来控制加热管23的发热量,由此将定影带21的温度控制为规定的定影温度(能够进行图像定影的温度)。然后,在定影带21的温度成为定影温度的状态下,当承载未定影图像的纸张P被输送到定影带21和加压辊22之间(夹持部N)时,纸张P被定影带21和加压辊22加热和加压,纸张P上的图像被定影在纸张P上。
这里,在具有上述那样的夹持部形成部件24的定影装置中,当定影带21旋转时,由于定影带21相对于夹持部形成部件24滑动,所以在定影带21和夹持部形成部件24之间产生滑动阻力。为了降低此时的滑动阻力,在定影带21和夹持部形成部件24之间,一般是以夹设硅油、润滑脂、氟润滑脂、氟油等的润滑剂的方式来涂布的。润滑剂例如包含在配置于夹持部形成部件24的基垫29和定影带21的内周面之间的滑动片材30(参照图2)中,通过润滑剂从滑动片材30渗出,在夹持部形成部件24和定影带21之间夹设润滑剂。
另外,如上所述,在通过一对带保持部件27保持定影带21的构成中,当定影带21旋转时,定影带21相对于各带保持部件27滑动。此时,由于在各带保持部件27和定影带21之间也产生滑动阻力,所以为了降低该滑动阻力,在各带保持部件27和定影带21之间也夹设上述那样的润滑剂。
这样,在具有夹持部形成部件24及带保持部件27等滑动部件的构成中,为了提高定影带21的滑动性,一般使用硅油、硅润滑脂、氟润滑脂、氟油等的润滑剂。但是,随着定影装置的温度上升,润滑剂的低分子的一部分的成分挥发,并因大气冷却而凝聚时,会产生微粒,因此有可能从定影装置放出微粒。在此,“微粒”是指通过用于调查后述的图34所示的关系的测量条件测量的微粒及超微粒(以下称为“FP/UFP”),是粒径为5.6nm~560nm的粒子。
近年来,随着对环境问题的意识的提高,期望抑制从产品释放的FP/UFP的产生的对策,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也要求开发FP/UFP产生少的产品。
于是,本发明的工作者们在探讨研究抑制来自定影装置的FP/UFP的产生的对策时,首先进行了调查作为润滑剂使用的硅油和氟润滑脂的温度上升与由这些润滑剂产生的FP/UFP的产生浓度(每1cm3的FP/UFP的产生个数)的关系的试验。其结果如图34所示。
本试验是在依照JISA1901的1立米腔室(换气次数:5次)内,加热样品容器内的液状或半固体状的润滑性物质。如图35所示,样品容器1000使用的是在50mm×50mm×5mm的铝板中设置φ22mm、深度2mm的凹陷1000a的容器,并在该凹陷1000a中放置样品。将放置有样品的样品容器1000放置在加热装置(ASONE制清洁热板MH-180CS、ASONE制控制器MH-3CS)的热板上,以设定温度250℃来加热样品。一边监视热板的温度,一边使用测量装置(高速响应型粒度分析仪FMPS:快速迁移率粒径谱仪,TSI;Model3091)测量腔室内的FP/UFP个数浓度(输出时的使用平均间隔:30秒)。作为润滑剂,使用氟润滑脂和硅油,样品量为36μ l。图34中的实线表示由氟润滑脂产生的FP/UFP的个数浓度,该图中的点划线表示由硅油产生的FP/UFP的个数浓度。另外,在图34中,横轴表示热板的温度,但由于热板的温度上升与润滑剂的温度上升大致同步地变化,因此在此将热板的温度视为润滑剂的温度。
如图34所示,在用实线表示的氟润滑脂中,从温度达到185℃附近开始产生FP/UFP,从温度超过194℃附近时,所产生的FP/UFP的个数浓度急剧上升。另一方面,在用点划线表示的硅油中,从温度达到200℃附近开始产生FP/UFP,从温度超过210℃附近时,所产生的FP/UFP的个数浓度急剧上升。将该浓度急剧上升的温度作为微粒产生温度,并作为腔室内的FP/UFP个数浓度为4000个/cm3以上的温度。
这样,在氟润滑脂中,温度达到185℃时产生FP/UFP,在硅油中,温度达到200℃时产生FP/UFP,因此,在可能成为超过200℃的温度的定影装置中,有可能从润滑剂产生FP/UFP。因此,为了有效地降低这样的FP/UFP,抑制容易产生FP/UFP的部分的温度上升是重要的。
但是,到目前为止,还不能确定FP/UFP是从定影装置的哪个部分来较多产生的。因此,本发明的工作者们对FP/UFP的主要产生源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主要是由附着在带保持部件上的润滑剂产生大量的FP/UFP。以下对其理由及产生的机制进行说明。
图36所示是以往的定影装置中的定影带的长度方向端部侧的构成的剖视图。
如图36所示,以往的定影装置与上述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相同,都具有保持定影带210的长度方向端部的带保持部件270。为了降低定影带210的滑动阻力,在带保持部件270的外周面涂敷有润滑剂。还有,即使在带保持部件270的外周面上没有积极地涂敷润滑剂的情况下,夹设在定影带和夹持部形成部件之间的润滑剂随着定影带的旋转而流动,因此也会附着到带保持部件270的外周面上。
这里,在以往的定影装置中,在多张纸张连续通过纸张而连续进行定影处理时,在比最大宽度的纸张通过的最大通过纸张区域(最大记录介质通过区域)W更靠外侧的非通过纸张区域中,由于伴随通过纸张的热量难以被消耗,所以定影带210因蓄热而温度上升。然后,当该定影带210的热量传递到保持定影带210的长度方向端部的带保持部件270时,带保持部件270受到定影带210的热量的影响而温度上升。另外,如图36所示,在加热管230的发热部H延长到最大通过纸张区域W的外侧的构成中,由于非通过纸张区域中的定影带210的温度上升变得更显著,所以带保持部件270的温度上升也有变得显著的倾向。如此,在以往的定影装置中,随着作为定影带210的非通过纸张区域的长度方向端部侧的温度上升,保持该长度方向端部侧的带保持部件270的温度有可能过度上升,因此,如图36所示,采取了在定影带210内设置遮蔽部件310来抑制温度上升的对策。遮蔽部件310设置在非通过纸张区域中的加热管230与定影带210之间、以及加热管230与带保持部件270之间,遮蔽从加热管230向定影带210及带保持部件270的辐射热。
但是,由于遮蔽部件310直接受到从加热管230放出的辐射热而成为高温,所以可知遮蔽部件310的温度上升成为导致带保持部件270的温度上升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小型的定影装置中,由于定影带210的直径小,所以遮蔽部件310和带保持部件270相互接近,处于带保持部件270容易受到遮蔽部件310的热的影响的环境。然后,通过这样的遮蔽部件310的热的影响和定影带210的非通过纸张区域中的热的影响,当带保持部件270的温度超过上述的FP/UFP的发生温度时,附着在带保持部件270上的润滑剂的温度上升,就从润滑剂产生了FP/UFP。如此,在以往的定影装置中,由于不能有效地抑制带保持部件270的温度上升,所以随着带保持部件270的温度上升,有时从润滑剂产生FP/UFP。
这里,本发明的工作者们进行了在以往的定影装置中调查FP/UFP的发生速度(每单位时间的发生个数)的试验。图37所示是使用以往的定影装置连续通过纸张10分钟来进行定影处理时的带保持部件的温度上升,图38所示是在该连续通过纸张10分钟中由以往的定影装置产生的FP/UFP的产生速度。
首先,对图37所示的带保持部件的温度上升进行说明,该温度上升是使用热电偶对连续通过纸张10分钟中的带保持部件的温度进行测量的结果。根据图37所示的结果,在以往的定影装置中,在连续通过纸张开始后经过3分钟左右,带保持部件的温度超过来源于硅油的FP/UFP急剧增加的温度即210℃,进一步地,经过10分钟上升到235℃。另外,此时,遮蔽部件的温度上升到340℃。这样,从图37所示的结果可知,在以往的定影装置中,由于遮蔽部件成为高温,带保持部件受到遮蔽部件的热的影响而成为超过FP/UFP产生温度的温度。
接着,图38所示的FP/UFP的产生速度表示的是将具备以往的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设置在试验室(容积2.18m3的腔室)内,将纸张连续通过纸张10分钟,以白纸的状态输出时的FP/UFP的产生速度(每1秒的FP/UFP的产生个数)的测量结果。此时的连续通过纸张时的打印速度为60ppm(每分钟页数:PageParMinutes)。另外,以白纸的状态输出纸张是为了使由调色剂中的蜡等产生的FP/UFP不包含在测量对象中。另外,测量对象以蓝色天使标准中规定的粒径为5.6[nm]~560[nm]的FP/UFP为对象。
从图38可知,在搭载以往的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从带保持部件的温度超过200℃的经过3分钟左右后(参照图37),开始产生FP/UFP,之后,随着带保持部件的温度进一步上升,FP/UFP的产生个数(产生速度)也增加。其结果是,10分钟内的FP/UFP的产生个数超过4.0×1011个。
这样,从图37及图38所示的试验结果可知,在以往的定影装置及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定影装置运转10分钟来对纸张进行连续通过纸张时,随着带保持部件的温度上升,FP/UFP的产生个数会大幅度增加。由此,可以说附着在带保持部件上的润滑剂成为FP/UFP的发生源。因此,为了有效地减少从定影装置排出的FP/UFP的个数,抑制带保持部件的温度上升、抑制附着于带保持部件的润滑剂的温度上升是重要的。
于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抑制带保持部件的温度上升,采取以下的对策。
图4所示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在定影带的长度方向端部切断的端部剖视图,图5所示是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沿着定影带的长度方向切断的端部侧的剖视图。
如图4及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20与图36所示的以往的定影装置相同,在加热管23与带保持部件27之间具有遮蔽部件31。该遮蔽部件31的构成和功能基本上与图36所示的遮蔽部件310的构成和功能相同。作为补充,遮蔽部件31被固定在支撑件25上,并沿着定影带21的内周面形成为圆弧状。
这里,方便起见将上述遮蔽部件31称为“第一遮蔽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遮蔽部件31与带保持部件27之间还进一步地设有作为其他遮蔽部件的第二遮蔽部件32。在图4及图5中,仅表示了定影带21的长度方向X的一端侧的结构,但在另一端侧也同样地,除了第一遮蔽部件31以外,还设置有第二遮蔽部件32。
第二遮蔽部件32具有沿着定影带21的内周面形成为圆弧状的遮蔽部32a和夹在带保持部件27与侧板33(参照图5)之间来安装的安装部32b。如图6所示,在安装部32b中设置有作为卡合部的孔部32c,该孔部32c与设置在带保持部件27的固定部27c上的凸部27d卡合。通过将带保持部件27的凸部27d插入该孔部32c,将第二遮蔽部件32安装到带保持部件27上。进一步地,通过将螺钉34插入贯通到设置在带保持部件27的固定部27c和第二遮蔽部件32的各螺钉插通孔27e、32d里,并将螺钉34紧固到侧板33,来将第二遮蔽部件32夹入到带保持部件27和侧板33之间并固定。
第一遮蔽部件31由不锈钢制的板材构成,通过遮蔽从加热管23向带保持部件27释放的辐射热(红外线),抑制对带保持部件27的热的传递。另一方面,第二遮蔽部件32由热传导率比第一遮蔽部件31好的铜板构成,在遮蔽从第一遮蔽部件31向带保持部件27的热的移动的同时,使受到的热向侧板33逃逸,抑制对带保持部件27的热的传递。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侧板33是由热传导率比由耐热性的树脂材料等构成的带保持部件27更好的金属材料构成,所以能够使第二遮蔽部件32的热有效地向侧板33逃逸。
如此,第一遮蔽部件31和第二遮蔽部件32均用作抑制从加热管23向带保持部件27的热的传递的热传递抑制部件。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对带保持部件27的热的传递,并能够比以往更高度地抑制带保持部件27的温度上升。
图7所示是使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来进行连续通过纸张时的连续通过纸张10分钟中的带保持部件的温度上升,图8所示是此时的FP/UFP的产生速度(每单位时间的产生个数)。在图7及图8的各图中,实线是本实施方式的结果,虚线是为了比较而表示的以往例的结果。另外,本试验的实施条件是与上述图37及图38所示的以往的定影装置中的试验条件为相同的条件。
从图7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以往例相比,能够大幅度地抑制带保持部件的温度上升。在以往例中,带保持部件的温度超过来自硅油的FP/UFP急剧增加的温度即210℃,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带保持部件的温度没有超过210℃。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带保持部件的温度也没有超过来自氟润滑脂的FP/UFP急剧增加的温度即194℃。
因此,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以往相比,能够有效地抑制FP/UFP的产生。在以往例中,从通过纸张开始后大约经过3分钟开始产生FP/UFP,之后,FP/UFP的产生个数(产生速度)进一步增加,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纸张开始后3分钟以后也能够有效地抑制FP/UFP的产生。
另外,图9所示是比较表示本实施方式和以往例中的微粒子(FP/UFP)的产生个数(累积数)的图,从图9所示的结果也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以往例相比,能够大幅降低FP/UFP的产生个数。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抑制带保持部件的温度上升的机构(热传递抑制部件),定影装置除了配置在加热管23与带保持部件27之间的第一遮蔽部件31(第一热传递抑制部件)以外,还具有配置在第一遮蔽部件31与带保持部件27之间的第二遮蔽部件32(第二热传递抑制部件),因此,能够将连续打印10分钟中的带保持部件的温度抑制在来源于硅油的FP/UFP急剧增加的210℃以下。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与以往例相比,能够大幅减少由硅油产生的FP/UFP的产生个数。
另外,从更切实地降低由带保持部件上的润滑剂产生的FP/UFP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进行打印期间的带保持部件的温度也比带保持部件上的润滑剂的FP/UFP产生温度低。一般来说,市场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大多是几分钟以内的连续打印,很少进行5分钟以上的连续打印。因此,为了抑制FP/UFP的发生,只要能够使连续打印10分钟中的带保持部件的温度低于带保持部件上的润滑剂的FP/UFP产生温度就足够了。
另外,为了更有效地抑制来自硅油的FP/UFP的产生,优选的是将连续打印10分钟中的带保持部件的温度抑制在作为来自硅油的FP/UFP的产生温度的200℃以下。进一步地,如果将连续打印10分钟中的带保持部件的温度抑制在194℃以下,则也能够抑制来自氟润滑脂的FP/UFP的产生。另外,如果将连续打印10分钟中的带保持部件的温度抑制在185℃以下,则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来自氟润滑脂的FP/UFP的产生。另外,在使用硅润滑脂来代替硅油的情况下,通过与硅油的情况相同地控制带保持部件的温度,能够得到相同的效果。另外,在使用氟油来代替氟润滑脂的情况下,通过与氟润滑脂的情况相同地控制带保持部件的温度,也能够得到相同的效果。
这里,上述“连续打印10分钟中的带保持部件的温度”是指通过以下步骤测量的带保持部件的温度。温度测量的顺序如下:首先,将搭载有定影装置(加热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设置在23℃环境的测量室内,接通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源开启后,经过待机时间(例如60分钟)后进行打印指示。打印条件是打印速度为默认设定,设定为打印速度最快的模式。另外,使用的纸张是克重为70g/m2的A4尺寸或信纸尺寸,可横向通过纸张的为横向通过纸张,不能横向通过纸张的为纵向通过纸张。这里所说的“横向通过纸张”是指纸张的长边在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被输送,“纵向通过纸张”是指纸张的短边在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被输送。然后,将排出第一张纸张的时刻作为打印开始,通过热电偶来测量10分钟期间的带保持部件的温度。其中,因排纸托盘容量或供纸托盘容量的关系而使得可连续打印的时间为10分钟以下时,就测量可连续打印的时间内的带保持部件的温度。另外,除了上述规定的测量方法以外,也可以通过依照蓝色天使的微粒标准的装置和条件来测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中,为了能够有效地抑制带保持部件的温度上升,具有如下的结构。
具体而言,如图4及图5所示,在第二遮蔽部件32的遮蔽部32a与第一遮蔽部件31之间设有间隙S。因此,即使第一遮蔽部件31被加热管23加热而温度上升,由于第一遮蔽部件31与第二遮蔽部件32之间的空气层(间隙S)的隔热效果,第一遮蔽部件31的热量也难以向第二遮蔽部件32传递。由此,由于第二遮蔽部件32的温度难以上升,所以也能够有效地抑制带保持部件27的温度上升。
另外,上述间隙S优选的是至少设置在定影带21的长度方向X上的配置有加热管23的发热部H的范围内。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加热管23的“发热部”是指收容在卤素加热器的玻璃管内的钨丝的主要产生发热的部分,具体而言,是指钨丝卷绕的部分。严格来说,即使在未卷绕钨丝的直线状部分中也因为通电而稍微发热,但这样的主要不发热的部分不包含在发热部里。
在配置有这样的加热管23的发热部H的范围内,由于第一遮蔽部件31直接受到从加热管23放出的辐射热而容易温度上升,所以优选的是在配置有发热部H的范围内,第一遮蔽部件31和第二遮蔽部件32相互隔着间隙S来(非接触)配置。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热从第一遮蔽部件31向第二遮蔽部件32的移动,也能够有效地抑制带保持部件27的温度上升。
另外,为了确保第一遮蔽部件31与第二遮蔽部件32之间的间隙S,优选的是第一遮蔽部件31和第二遮蔽部件32由尽可能薄的板材来构成。例如,第二遮蔽部件32的厚度优选为0.15mm以上0.6mm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遮蔽部件31由厚度为0.3mm的不锈钢板构成,第二遮蔽部件32由厚度为0.15mm的铜板构成。
另外,第二遮蔽部件32的材质除了铜以外,也可以是不锈钢(SUS)等的钢、铝等。另外,第二遮蔽部件32优选的是由热传导率为10W/m·k以上的材料构成,以使热有效地逃逸。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通过将第二遮蔽部件32夹入并安装在带保持部件27的固定部27c与侧板33之间,第二遮蔽部件32相对于带保持部件27的插入部27a被保持为非接触。如此,由于第二遮蔽部件32相对于带保持部件27的插入部27a为非接触,第二遮蔽部件32的热就变得难以传递到插入部27a,所以也能够有效地抑制附着于插入部27a的外周面的润滑剂的温度上升。
在以上的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作为产生FP/UFP的物质,例举了氟润滑脂、氟油、硅油、硅润滑脂,但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使用这些以外的液状或半固体状的润滑性物质(具有润滑性的物质)的情况。另外,在本发明中,润滑性物质(具有润滑性的物质)是指通过夹设在零件与零件之间来减少这些零件之间的摩擦阻力的物质。即使在定影装置内收容有氟润滑脂、氟油、硅油、硅润滑脂以外的液状或半固体状的润滑性物质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也能够抑制带保持部件的温度上升,并抑制附着在带保持部件上的润滑性物质的温度上升,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FP/UFP的产生。另外,在带保持部件上附着有两种以上的润滑剂的情况下,优选进行的控制是,使得连续打印10分钟期间的带保持部件的温度低于这些润滑剂的FP/UFP产生温度中的低的一方的产生温度。
另外,成为FP/UFP的产生原因的带保持部件的温度上升,在每单位时间的通过纸张页数越多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越显著,因此,本发明尤其在适用于通过纸张页数多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能够期待较大的效果。根据表示打印速度与FP/UFP的产生个数的关系的图10,连续打印10分钟中从定影装置产生的FP/UFP的个数,从打印速度超过5Oppm(每分钟页数)附近开始变得特别多。因此,在将本发明适用于打印速度为50ppm以上的定影装置或图像形成装置时,能够期待更大的效果。另外,如图5所示,在加热管23配置在带保持部件27的内侧的构成的情况下,带保持部件27的温度也容易上升,因此即使在这种构成的定影装置中,通过适用本发明也能够期待较大的效果。
接着,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主要说明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除此以外的部分因为基本上是相同的构成,所以适当省略说明。
图11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构成示意图。
在图11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二遮蔽部件32经由作为安装部件的托架35来安装在侧板33上。详细地说,托架35被固定在侧板33的与带保持部件27一侧的面为相反侧的面上,并在该托架35的与固定在侧板33上的面为相反侧里安装有第二遮蔽部件32的安装部32b。
这时,由于第二遮蔽部件32不像上述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地夹在侧板33与带保持部件27之间来安装,因此能够抑制从第二遮蔽部件32向带保持部件27的热的移动。即,由于第二遮蔽部件32相对于带保持部件27被非接触地(不直接接触地)配置,所以能够抑制第二遮蔽部件32的热传递到带保持部件27。因此,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就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带保持部件27的温度上升。
图12及图13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构成示意图。
在图12和图13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二遮蔽部件32不是由上述第一实施方式那样的热传导率高的部件构成,而是由热传导率低的部件构成。在该情况下,通过将热传导率低的部件构成的第二遮蔽部件32夹设第一遮蔽部件31和带保持部件27之间,第一遮蔽部件31的热就难以向带保持部件27传递。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带保持部件27的温度上升。即,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第二遮蔽部件32通过其隔热效果,作为抑制向带保持部件27的热的传递的热传递抑制部件(第二热传递抑制部件)发挥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遮蔽部件32被第一遮蔽部件31和带保持部件27夹入并保持,但第二遮蔽部件32也可以通过一体地固定在第一遮蔽部件31上来保持。另外,如图13所示,第二遮蔽部件32除了与第一遮蔽部件31及带保持部件27接触的情况以外,也可以相对于第一遮蔽部件31及带保持部件27被配置为非接触。为了有效地抑制对带保持部件27的热传递,第二遮蔽部件32的热传导率优选为0.05W/m·k以下。例如,第二遮蔽部件32优选由玻璃棉等的热传导率低且具有耐热性的部件来构成。
图14及图15所示是使用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时的连续通过纸张10分钟中的FP/UFP的产生速度和产生个数(累积数)。在这种情况下,试验条件也与上述以往的定影装置中的试验条件相同。另外,在图14及图15的各图中,实线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果,虚线表示以往例的结果。
如图14及图15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与以往例相比,也能够大幅降低FP/UFP的产生个数。因此,如第三实施方式那样,即使在使用具有绝热功能的第二遮蔽部件32的构成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作为抑制带保持部件的温度上升的方法,以下的构成和方法也是有效的。
在图16所示的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冷却带保持部件27的冷却装置36。冷却装置36具有作为气流产生部件的吸引风扇37和导管38。导管38的吸气口38a被配置成与配置有带保持部件27的定影带21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相向而对。
另外,如图1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控制装置101,其具有对连续打印张数进行计数的计数部102、存储作为是否使冷却装置36运转的判定基准的规定的连续打印张数的存储部103、根据从计数部102和存储部103得到的信息来判定是否使冷却装置36运转的判定部104。通过存储部103存储的连续打印张数根据实验等得到的连续打印张数与带保持部件27的温度的相关关系、或者连续打印张数与带保持部件27上的润滑剂的温度的相关关系,来预先确定能够从带保持部件27上的润滑剂产生FP/UFP的连续打印张数,并设定为比该确定的连续打印张数少的值。例如,在使用硅油作为润滑剂的情况下,确定带保持部件27的温度成为能够产生来自硅油的FP/UFP的210℃的连续打印张数,并将比该确定的连续打印张数少的张数设定为作为判定基准的规定的连续打印张数。
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由计数部102对连续打印张数进行计数,并在所计数的连续打印张数达到存储在存储部103中的规定的连续打印张数的情况下,根据判定部104的指令使冷却装置36运转。由此,吸引风扇37开始旋转驱动,并经由导管38来吸引带保持部件27附近的空气(热气)。另外,由此在带保持部件27的周围产生气流,因此带保持部件27被空气冷却,带保持部件27的温度上升得到抑制。另外,作为在带保持部件27的周围产生气流的气流产生部件,除了上述那样的吸引风扇37以外,也可以是向定影装置20(带保持部件27)送风的送风风扇。
如此,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在所计数的连续打印张数达到规定的连续打印张数的情况下,由于冷却装置36运转,所以在连续打印张数成为能够从带保持部件27上的润滑剂产生FP/UFP的连续打印张数之前,能够降低带保持部件27的温度。这里,上述“所计数的连续打印张数达到规定的连续打印张数的情况”是指,除了所计数的连续打印张数达到规定的连续打印张数的瞬间以外,还指所计数的连续打印张数超过规定的连续打印张数且不超过能够从带保持部件27上的润滑剂产生FP/UFP的连续打印张数的时机。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从带保持部件27上的润滑剂产生FP/UFP之前,降低带保持部件27的温度,能够将FP/UFP的产生防患于未然。
另外,如图17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那样,作为判定冷却装置36的运转时机的信息,也可以使用温度传感器39的检测温度。在该情况下,作为温度检测部件的温度传感器39以与加压辊22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相向而对的方式来配置,并检测加压辊22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表面温度。另外,在存储部103中存储有不从带保持部件27上的润滑剂产生FP/UFP的加热辊的温度。即,存储在存储部103中的加压辊22的温度根据加压辊22的温度与带保持部件27的温度的相关关系、或者加压辊22的温度与带保持部件27上的润滑剂的温度的相关关系,来确定能够从带保持部件27上的润滑剂产生FP/UFP的加压辊22的温度,并设定为比该确定的加压辊22的温度低的值的温度。另外,也可以使用检测定影带21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28(参照图2)的检测温度来代替加压辊22的温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温度传感器39的检测温度上升后达到存储在存储部103中的规定的温度时,就根据判定部104的指令使冷却装置36运转。由此,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带保持部件27被空气冷却,带保持部件27的温度上升得到抑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装置36既可以具备吸引风扇,也可以具备送风风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检测温度达到规定的温度时,由于冷却装置36运转,在加压辊22成为能够从带保持部件27上的润滑剂产生FP/UFP的加压辊22的温度之前,能够降低带保持部件27的温度。这里,上述“检测温度达到规定的温度的情况”是指,除了检测温度达到规定的温度的瞬间以外,还指检测温度超过规定的温度且不超过能够从带保持部件27上的润滑剂产生FP/UFP的加压辊22的温度的时机。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事先避免FP/UFP的产生。
在上述图16和图17所示的各实施方式中,为了降低带保持部件27的温度而使用冷却装置36,但也可以采用降低打印速度(每单位时间的打印张数)的方法来代替使用冷却装置36的方法。
图18所示的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是使用了降低打印速度的方法的实施方式。这时,控制装置101除了对连续打印张数进行计数的计数部102之外,还具有存储预先设定的规定的连续打印张数的存储部103,和根据从计数部102和存储部103得到的信息来判定是否降低打印速度的判定部104。在存储部103中存储的连续打印张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被设定为比设想从带保持部件27上的润滑剂产生FP/UFP的连续打印张数少的值。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计数的连续打印张数达到存储在存储部103中的连续打印张数时,根据判定部104的指令使打印速度降低。即,除了图像形成部200中的图像形成动作、记录介质供给部400中的供纸动作以外,还控制纸张输送装置的输送速度等。另外,伴随于此,还控制加压辊22的旋转驱动及加热管23的发热量。
这样,通过降低打印速度,定影装置20中的每单位时间的通过纸张页数减少,因此就能够降低加热管23的发热量。由此,能够抑制带保持部件27的温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在从润滑剂产生FP/UFP之前使打印速度降低,所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能够将FP/UFP的产生避免于未然。
另外,如图19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那样,也可以基于由温度传感器39检测出的加压辊22的温度来判定是否降低打印速度。在本实施方式的存储部103中,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存储有被设定为比设想从带保持部件27上的润滑剂产生FP/UFP的加压辊22的温度要低的值的温度。这时,当温度传感器39的检测温度上升后达到存储在存储部103中的规定的温度时,就降低打印张数。由此,能够在产生FP/UFP之前降低带保持部件27的温度,因此能够将FP/UFP的产生防患于未然。另外,即使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用检测定影带21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28的检测温度来代替加压辊22的温度。
以上,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构成,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抑制从加热管23向带保持部件27传递辐射热的热传递抑制部件,设置有第一遮蔽部件31和第二遮蔽部件32,但只要能够将连续打印10分钟中的带保持部件27的温度抑制在210℃以下,也可以省略第一遮蔽部件31。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构成的定影装置,也可以适用于各种构成的定影装置。以下,例示几个可适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的构成。
图20及图21所示的定影装置40包括作为第一旋转体的定影带41、作为第二旋转体的加压辊42、作为加热源的加热器43、作为加热源保持部件的加热器保持件44、作为支撑部件的加压支撑件45、作为温度检测部件的热敏电阻48、作为旋转体保持部件的凸缘47(参照图21)。
图20所示的定影带41和加压辊42的功能和构成与上述图2所示的定影带21和加压辊22基本相同。
加热器43是具有板状基板和设置在该基板上的阻抗发热体的陶瓷加热器,通过向阻抗发热体通电而发热。加热器43被配置成与定影带41的内周面接触,当加热器43发热时,定影带41从内侧被加热。另外,加热器43还兼有作为夹持部形成部件的功能,与加压辊42一起夹着定影带41来形成夹持部N。
加热器保持件44是保持加热器43的加热源保持部件。加热器保持件44例如由耐热性的树脂来构成。这时,由于加热器保持件44沿着定影带41的内周面形成为半圆弧状的截面,所以定影带41的旋转轨道被加热器保持件44规定限制。
加压支撑件45是支撑加热器保持件44的支撑部件。通过加压支撑件45支撑加热器保持件44,由于加压辊42的加压而引起的加热器保持件44和加热器43的挠曲得到抑制,并且在加压辊42和定影带41之间形成宽度均匀的夹持部N。为了确保刚性,加压支撑件45优选由不锈钢(SUS)等的金属材料来构成。
另外,在加压支撑件45上设有作为温度检测部件的热敏电阻48。热敏电阻48通过与定影带41的内周面接触或非接触地相向而对来检测量影带41的温度。
凸缘47与上述带保持部件27相同,是保持定影带41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一对保持部件。该凸缘47也具有作为插入到定影带41内的插入部的支承部47a和作为限制定影带41的长度方向的移动的限制部的凸缘部47b。这时,各凸缘47通过弹簧等施力部件朝向定影带41的各端部被施力,以插入定影带41内的状态被保持。
在这种构成的定影装置40中,当加热器43发热时,凸缘47的温度上升,附着在凸缘47上的润滑剂的温度上升,就有可能产生FP/UFP。因此,通过在图20及图21所示的定影装置40中也适用本发明,能够抑制凸缘47的温度上升并抑制FP/UFP的产生。
接着,图22及图23所示的定影装置50与上述图20及图21所示的定影装置40相同,是具有陶瓷加热器(加热器53)的定影装置。具体而言,图22及图23所示的定影装置50包括作为第一旋转体的定影带51、作为第二旋转体的加压部件52、作为加热源的加热器53、作为加热源保持部件的加热器保持件54、作为支撑部件的加强部件55、作为旋转体保持部件的带保持部57(参照图23)、作为温度检测部件的热敏体58(参照图23)、以及罩盖部件59(参照图23)。
图22及图23所示的定影带51、加压部件52、加热器53、加热器保持件54、加强部件55、带保持部57的各自的功能及构成,与上述图20及图21所示的定影带41、加压辊42、加热器43、加热器保持件44、加压支撑件45、凸缘47基本相同。
热敏体58设置在加热器保持件54的与保持加热器53的面为相反的一侧,并经由加热器保持件54检测加热器53的温度。根据热敏体58的检测温度来控制加热器53的发热,由此将定影带51维持在规定的定影温度里。
罩盖部件59是耐热树脂制的箱状的部件。通过将罩盖部件59在定影带51内以隔着热敏体58与加热器保持件54对置的方式来配置,对应的热敏体58就被罩盖部件59覆盖了。
如此,适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也可以具备检测加热器53的温度的热敏体58和覆盖热敏体58的罩盖部件59。
接着,图24及图25所示的定影装置60与上述图2及图3所示的定影装置20相同,是具有卤素加热器(加热器63)来作为加热源的定影装置。具体而言,图24及图25所示的定影装置60包括作为第一旋转体的定影带61、作为第二旋转体的加压辊62、作为加热源的加热器63、夹持部形成部件64、作为支撑部件的支撑部65、作为反射部件的反射板66、作为旋转体保持部件的保持框67(参照图25)、作为滑动部件的环68(参照图25)。
图24及图25所示的定影带61、加压辊62、加热器63、夹持部形成部件64、支撑部65、反射板66、保持框67的各自的功能及构成,与图2及图3所示的定影带21、加压辊22、加热管23、夹持部形成部件24、支撑件25、反射部件26、带保持部件27基本相同。此外,夹持部形成部件64具有金属制的基垫640和夹设在基垫640与定影带61的内周面之间的氟素树脂制的滑动片材641。
环68被安装在作为插入定影带61内的保持框67的插入部的筒状部67a的外周面上,并夹设在定影带61的长度方向端缘和作为保持框67的限制部件的固定板67b之间。当定影带61旋转时,环68随定影带61一起旋转,或者通过定影带61相对于低摩擦性的环68的滑动,来降低定影带61和保持框67之间产生的滑动阻力。
如此,适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也可以是具有环68的装置。
接着,图26及图27所示的定影装置70与上述图2及图3所示的定影装置20相同,是具有卤素加热器73来作为加热源的定影装置。具体而言,图26及图27所示的定影装置70包括作为第一旋转体的定影带71、作为第二旋转体的加压辊72、作为加热源的卤素加热器73、夹持部形成部件74、反射部件76、作为旋转体保持部件的带支撑部件77(参照图27)、作为温度检测部件的温度传感器78、引导部件79。
图26及图27所示的定影带71、加压辊72、卤素加热器73、夹持部形成部件74、反射部件76、带支撑部件77、温度传感器78具有与图2及图3所示的定影带21、加压辊22、加热管23、夹持部形成部件24、反射部件26、带保持部件27、温度传感器28基本相同的功能。
但是,图26及图27所示的反射部件76将从卤素加热器73放出的辐射热(红外线)不是反射到定影带71,而是主要反射到夹持部形成部件74。反射部件76以覆盖卤素加热器73的外侧的方式来形成为截面U字形,反射部件76的与卤素加热器73对置的内侧的面76a成为反射率高的反射面。因此,从卤素加热器73放出辐射热时,辐射热通过反射部件76的反射面76a向夹持部形成部件74反射。
由此,夹持部形成部件74通过从卤素加热器73向夹持部形成部件74放出的辐射热和反射部件76向夹持部形成部件74反射的辐射热来加热。然后,夹持部形成部件74的热在夹持部N中向定影带21传递。即,在这种情况下,夹持部形成部件74除了形成夹持部N之外,还作为在夹持部N中向定影带71传递热的传热部件来发挥作用。因此,夹持部形成部件74由热传导率良好的铜或铝等的金属材料来构成。
另外,反射部件76还兼具作为支撑夹持部形成部件74的支撑部件(支撑件)的功能。反射部件76通过在定影带71的长度方向上支撑夹持部形成部件74,抑制夹持部形成部件74的挠曲,并在定影带71和加压辊72之间形成宽度均匀的夹持部N。反射部件76为了确保作为支撑部件的功能,优选由SUS、SECC等的刚性高的金属材料来构成。
引导部件79配置在定影带71的内侧,是从内侧来引导旋转的定影带71的部件。引导部件79具有沿着定影带71的内周面弯曲的引导面79a,通过沿着该引导面79a引导定影带71,定影带71不会伴随着大的变形而顺畅地旋转。
如此,适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也可以是经由热传导性良好的夹持部形成部件74来传递卤素加热器73的热量,并加热定影带71的构成。
接着,图28及图29所示的定影装置80与上述图20及图21所示的定影装置40相同,是具有陶瓷加热器(加热器83)来作为加热源的定影装置。具体地说,图28及图29所示的定影装置80具有作为第一旋转体的定影带81、作为第二旋转体的加压辊82、作为加热源的加热器83、作为加热源保持部件的保持部件84、作为支撑部件的支撑件85、作为旋转体保持部件的圆弧状引导件87(参照图29)、作为热传递部件的热扩散部件88、作为绝热部件的保热板89。
图28及图29所示的定影带81、加压辊82、加热器83、保持部件84、支撑件85、圆弧状引导件87具有与图20及图21所示的定影带41、加压辊42、加热器43、加热器保持件44、加压支撑件45、凸缘47基本相同的功能。另外,保持部件84除了加热器83以外,还以重叠的状态保持热扩散部件88和保热板89。
热扩散部件88由不锈钢、铝合金、铁等的金属材料构成。热扩散部件88配置成与定影带81的内周面接触,将从加热器83产生的热向定影带81传递,同时经由定影带81与加压辊82接触,并形成夹持部N。另外,在加热器83与热扩散部件88之间涂敷有热传导润滑脂,来提高从加热器83向热扩散部件88的热传递效率。另一方面,为了抑制加热器83的热传递到保持部件84和支撑件85,在加热器83的热扩散部件88一侧的面的相反侧配置有保热板89。
当定影带81旋转时,由于定影带81相对于热扩散部件88会滑动,所以在定影带81与热扩散部件88之间涂敷有用于提高滑动性的润滑剂。另外,在与定影带81接触的热扩散部件88的滑动面上,形成了具有低摩擦且耐磨损性的玻璃涂层或硬质镀铬等的表面层。
即使在这样的定影装置中,如果因加热器83的发热而使圆弧状引导件87的温度上升,则附着在圆弧状引导件87上的润滑剂的温度上升,就有可能产生FP/UFP,因此通过适用本发明,能够抑制FP/UFP的产生。
接着,图30及图31所示的定影装置90是具备作为第一旋转体的环状的带91、作为加热部件的加热辊96、作为加热源的加热器93、作为第二旋转体的加压辊92、夹持部形成部件94、支承部件95、引导部件98、作为润滑剂供给部件的润滑剂涂敷部件99、轴承97(参照图31)的定影装置。
如图30所示,带91卷绕在加热辊96、夹持部形成部件94和引导部件98上。加热辊96通过弹簧等在离开夹持部形成部件94的方向上被施力,由此对带91赋予规定的张力。在该状态下,通过加压辊92的旋转驱动,带91从动旋转。
夹持部形成部件94具有按压部件940和夹设在按压部件940与带91的内周面之间的低摩擦性的滑动片材941。通过支撑部件95对按压部件940的支撑,按压部件940受到加压辊92的加压力,从而形成夹持部N。
加热器93是卤素加热器等,配置在加热辊96内。当加热器93发热时,加热辊96被加热,加热辊96的热量向带91传递。
润滑剂涂敷部件99与带91的内周面接触,对带91的内周面供给提高滑动性的润滑剂。供给到带91的内周面的润滑剂随着带91的旋转而夹设在引导部件98与带91之间以及夹持部形成部件94与带91之间,从而使带91能够顺畅地旋转。
这里,加热辊96通常由滑动轴承或滚珠轴承等的轴承97来保持,以便能够旋转。作为这种旋转体保持部件的轴承97被安装在加热辊96的轴向两端部(长度方向两端部),并在轴承上涂敷有降低加热辊96旋转时的滑动阻力或旋转转矩的润滑剂。
因此,当加热辊96被加热,并且轴承97受到该热的影响时,附着在轴承97上的润滑剂的温度上升,从而有可能产生FP/UFP。因此,即使在图30所示的定影装置中也优选适用本发明。例如,通过在加热辊96的内侧配置作为上述那样的热传递抑制部件的第一遮蔽部件31及第二遮蔽部件32,就能够有效地抑制从加热器93向保持加热辊96的旋转体保持部件(轴承97)的热的传递。由此,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能够减少FP/UFP的产生个数。
另外,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图32及图33所示的构成的定影装置110。
图32及图33所示的定影装置110包括作为第一旋转体的定影带111、定影辊116、作为第二旋转体的加压辊112、作为加热源的加热器113、作为夹持部形成部件的加压垫114、引导部件115、支撑部件117、作为温度检测部件的温度传感器118、热传递部件119、作为旋转体保持部件的带保持部件122(参照图33)。
图32所示的定影带111卷绕在定影辊116、加压垫114、引导部件115和热传递部件119上。定影辊116通过加压辊112的旋转驱动而从动旋转。
加热器113是陶瓷加热器等的面状或板状的加热器,设置在热传递部件119上。热传递部件119夹设在加热器113和定影带111之间,是将加热器113的热传递到定影带111的部件。另外,热传递部件119通过安装在支撑部件117上的弹簧120的施力来与定影带111的内周面接触。
加压垫114通过安装在支撑部件117上的其他的弹簧121的施力来与定影带111的内周面接触。由此,加压垫114隔着定影带111压接到加压辊112上,并在定影带111与加压辊112之间形成夹持部N。
引导部件115被安装并支撑在支撑部件117上。另外,在引导部件115中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18,通过温度传感器118来检测定影带111的温度。
即使在图32所示的定影装置110中,也设置有保持定影带111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带保持部件122,因此,当定影带111被加热时,通过附着在带保持部件122上的润滑剂的温度上升,就有可能产生FP/UFP。因此,即使在这样的定影装置110中,通过适用本发明,也能够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地有效地抑制FP/UFP的产生。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适用于搭载在上述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影装置的情况。例如,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搭载在喷墨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涂敷在纸张上的墨液等液体干燥的干燥装置等的定影装置以外的加热装置。
图39所示是具备干燥装置的喷墨式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方式的图。
图39所示的喷墨式图像形成装置2000具备图像读取装置202、图像形成部203、片材供给装置204、干燥装置206和片材排出部207。另外,在喷墨式图像形成装置2000的旁边配置有片材对齐装置3000。
在该喷墨式图像形成装置2000中,当有打印动作开始的指令时,从片材供给装置204供给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等的片材。当片材被输送到图像形成部203时,根据由图像读取装置202读取的原稿的图像信息或来自终端的打印指令的打印信息,从图像形成部203的液体喷出头214向片材喷射墨液,并在片材上形成图像。
形成有图像的片材有选择地引导至通过干燥装置206的输送路径222或不通过干燥装置206的输送路径223。当片材被引导去干燥装置206时,通过干燥装置206促进片材上的墨液的干燥,片材被引导去片材排出部207或片材对齐装置3000。另一方面,片材被引导去不通过干燥装置206的输送路径223时,片材直接被引导去片材排出部207或片材对齐装置3000。另外,当片材被引导至片材对齐装置3000时,片材被对齐并载置。
如图40所示,上述干燥装置206具有作为第一旋转体的加热带291、作为第二旋转体的加热辊292、作为对加热带291进行加热的加热源的第一加热器293、作为对加热辊292进行加热的加热源的第二加热器294、夹持部形成部件295、作为支撑部件的支撑件296、反射部件297,以及作为将加热带291保持为能够旋转的旋转体保持部件的带保持部件298。
夹持部形成部件295隔着加热带291与加热辊292的外周面接触,并在加热带291与加热辊292之间形成夹持部N。如图40所示,当承载图像(墨液I)的片材250被输送到干燥装置206的夹持部N时,通过在图中箭头方向上旋转的加热带291和加热辊292,片材250一边被输送一边被加热。由此,促进片材250上的油墨I的干燥。
在图40所示的干燥装置206中,由于加热带291通过被配置在其长度方向两端部的一对带保持部件298保持为能够旋转,当加热带291被加热、带保持部件298温度上升时,有可能从附着在带保持部件298上的润滑剂产生FP/UFP。因此,即使在这样的干燥装置206中,通过适用本发明,也能够抑制带保持部件298的温度上升,能够有效地抑制FP/UFP的产生。
另外,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具有如图41所示的层压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4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4000除了层压处理装置401之外,还包括具有多个成像单元411C、411M、411Y、411Bk、曝光装置412及转印装置413的图像形成部402、定影装置403、作为记录介质供给部的供纸部404。
层压处理装置401是在两张片材之间插入有纸张的状态下对它们进行加热及加压来将片材热压接到纸张上的加热装置。具体地说,层压处理装置401具有供给片材450的片材供给部420、将片材供给部420供给的片材剥离成两张片材的片材剥离部430,以及在被剥离的两张片材之间插入有纸张的状态下,作为对纸张和片材一边加热及加压一边输送的旋转体的热加压辊440。热加压辊440通过加热器等的加热源来加热。另外,热加压辊440的长度方向两端部通过一对轴承等的旋转体保持部件被保持为能够旋转。
在图4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4000中,从供纸部404向图像形成部402供给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P时,在图像形成部402中形成图像,并对所供给的纸张P转印图像。然后,转印了图像的纸张P被输送去定影装置403,进行图像的定影处理。另外,图像形成部402中的图像形成动作及转印动作(各成像单元411C、411M、411Y、411Bk、曝光装置412及转印装置413的各动作)、及定影装置403中的定影动作与上述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进行了定影处理的纸张P接着被输送到层压处理装置401,并插入到被剥离的两张片材之间。然后,纸张P在被两张片材夹着的状态下通过热加压辊440来加热及加压,片材和纸张P被热压接后排出到装置外。
此时,当热加压辊440通过加热器等的加热源被加热,并且支撑热加压辊440的轴承的温度上升时,则有可能从附着于轴承的润滑剂产生FP/UFP。因此,通过在具备这样的热加压辊440的层压处理装置401中也适用本发明,能够抑制保持热加压辊440的轴承的温度上升,能够有效地抑制FP/UFP的产生。
总结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方式,在本发明中包括至少具有下述构成的加热装置、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第1构成]
第1构成是一种加热装置,其包括:被保持为能够旋转的旋转体;加热所述旋转体的加热源;保持所述旋转体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旋转体保持部件,以及附着于所述旋转体保持部件的液状或半固体状的具有润滑性的物质,所述旋转体保持部件的温度低于所述液状或半固体状的具有润滑性的物质的微粒的产生温度。
[第2构成]
第2构成是一种加热装置,其包括:被保持为能够旋转的旋转体;加热所述旋转体的加热源;保持所述旋转体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旋转体保持部件,以及附着于所述旋转体保持部件的液状或半固体状的具有润滑性的物质,连续打印10分钟中的所述旋转体保持部件的温度为210℃以下。
[第3构成]
第3构成是在所述第2构成中的加热装置,连续打印10分钟中的所述旋转体保持部件的温度为200℃以下。
[第4构成]
第4构成是在所述第2构成中的加热装置,连续打印10分钟中的所述旋转体保持部件的温度为194℃以下。
[第5构成]
第5构成是在所述第2构成中的加热装置,连续打印10分钟中的所述旋转体保持部件的温度为185℃以下。
[第6构成]
第6构成是在所述第2构成或第3构成中的加热装置,所述液状或半固体状的具有润滑性的物质包含硅油、硅润滑脂中的至少一种。
[第7构成]
第7构成是在所述第4构成或第5构成中的加热装置,所述液状或半固体状的具有润滑性的物质包含硅油、硅润滑脂、氟油、氟润滑脂中的至少一种。
[第8构成]
第8构成是在上述第1至第7的任一构成中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源被配置在所述旋转体保持部件的内侧。
[第9构成]
第9构成是在上述第1至第8的任一构成中的加热装置,具备热传递抑制部件来抑制从所述加热源向所述旋转体保持部件的热的传递。
[第10构成]
第10构成是在上述第9构成中的加热装置,所述热传递抑制部件具有配置在所述加热源与所述旋转体保持部件之间的第一热传递抑制部件,和配置在所述第一热传递抑制部件与所述旋转体保持部件之间的第二热传递抑制部件。
[第11构成]
第11构成是在上述第10构成中的加热装置,所述第一热传递抑制部件和所述第二热传递抑制部件至少在所述旋转体的长度方向上的配置有所述加热源的发热部的范围内被配置为相互不接触。
[第12构成]
第12构成是在上述第10或第11构成中的加热装置,所述第二热传递抑制部件被配置成不与所述旋转体保持部件直接接触。
[第13构成]
第13构成是在上述第10至第12的任一构成中的加热装置,所述第二热传递抑制部件由热传导率为10W/m·k以上的部件构成。
[第14构成]
第14构成是在上述第10或第11构成中的加热装置,所述第二热传递抑制部件由热传导率为0.05W/m·k以下的部件构成。
[第15构成]
第15构成是在上述第1至第14的任一构成中的加热装置,具备冷却所述旋转体保持部件的冷却装置,在连续打印张数达到规定张数的情况下,使所述冷却装置运转。
[第16构成]
第16构成是在上述第1至第14的任一构成中的加热装置,包括:冷却所述旋转体保持部件的冷却装置,以及检测所述加热装置的温度的温度检测部件,在所述温度检测部件的检测温度上升达到规定的温度时,使所述冷却装置运转。
[第17构成]
第17构成是在上述第1至第14的任一构成中的加热装置,在连续打印张数达到规定的张数时,降低打印速度。
[第18构成]
第18构成是在上述第1至第14的任一构成中的加热装置,包括:检测所述加热装置的温度的温度检测部件,在所述温度检测部件的检测温度上升达到规定的温度时,降低打印速度。
[第19构成]
第19构成是在上述第2至第7的任一构成中的加热装置,所述连续打印10分钟中的打印的速度为50ppm以上。
[第20构成]
第20构成是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所述第1至第19中任一构成的加热装置来加热承载未定影图像的记录介质,并使所述未定影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
[第21构成]
第21构成是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所述第1至第19中任一构成的加热装置或所述第20构成的定影装置。

Claims (21)

1.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被保持为能够旋转的旋转体;
加热所述旋转体的加热源;
保持所述旋转体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旋转体保持部件,以及
附着于所述旋转体保持部件的液状或半固体状的具有润滑性的物质,
所述旋转体保持部件的温度低于所述液状或半固体状的具有润滑性的物质的微粒的产生温度。
2.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被保持为能够旋转的旋转体;
加热所述旋转体的加热源;
保持所述旋转体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旋转体保持部件,以及
附着于所述旋转体保持部件的液状或半固体状的具有润滑性的物质,
连续打印10分钟中的所述旋转体保持部件的温度为210℃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连续打印10分钟中的所述旋转体保持部件的温度为200℃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连续打印10分钟中的所述旋转体保持部件的温度为194℃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连续打印10分钟中的所述旋转体保持部件的温度为185℃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状或半固体状的具有润滑性的物质包含硅油、硅润滑脂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状或半固体状的具有润滑性的物质包含硅油、硅润滑脂、氟油、氟润滑脂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源被配置在所述旋转体保持部件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热传递抑制部件来抑制从所述加热源向所述旋转体保持部件的热的传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传递抑制部件具有配置在所述加热源与所述旋转体保持部件之间的第一热传递抑制部件,和配置在所述第一热传递抑制部件与所述旋转体保持部件之间的第二热传递抑制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热传递抑制部件和所述第二热传递抑制部件至少在所述旋转体的长度方向上的配置有所述加热源的发热部的范围内被配置为相互不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热传递抑制部件被配置成不与所述旋转体保持部件直接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热传递抑制部件是热传导率为10W/m·k以上的部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热传递抑制部件是热传导率为0.05W/m·k以下的部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冷却所述旋转体保持部件的冷却装置,
在连续打印张数达到规定张数的情况下,使所述冷却装置运转。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却所述旋转体保持部件的冷却装置,以及
检测所述加热装置的温度的温度检测部件,
在所述温度检测部件的检测温度上升达到规定的温度时,使所述冷却装置运转。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连续打印张数达到规定的张数时,降低打印速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所述加热装置的温度的温度检测部件,
在所述温度检测部件的检测温度上升达到规定的温度时,降低打印速度。
1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续打印10分钟中的打印的速度为50ppm以上。
20.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用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来加热承载未定影图像的记录介质,并使所述未定影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
2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
CN202310259676.1A 2022-03-16 2023-03-13 加热装置、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1677455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41406 2022-03-16
JP2022185656A JP2023138283A (ja) 2022-03-16 2022-11-21 加熱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85656 2022-11-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74552A true CN116774552A (zh) 2023-09-19

Family

ID=88012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59676.1A Pending CN116774552A (zh) 2022-03-16 2023-03-13 加热装置、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7455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246029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eventing excessive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of fixing device
US8630572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JP345062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100228B2 (ja) 画像加熱装置
US754269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detecting members for determining when set width is wrong
JP5943616B2 (ja) 像加熱装置
JP5375540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720362B2 (en) Hea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4296188A (ja) 加熱装置
JP2002246151A (ja) 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20158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00004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38919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6774552A (zh) 加热装置、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20071344A (ja) 定着装置
JP2006322996A (ja) 加熱装置
US11959039B2 (en) Heating device configured to limit a temperature rise of a lubricant,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23138283A (ja) 加熱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4005888A (ja) 加熱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138284A (ja) 加熱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4005889A (ja) 加熱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49013A (ja) 加熱装置、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00006A (ja) 加熱装置
US20230297015A1 (en) Heating device,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4273629A1 (en) Heating device,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