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71162A - 一种用于建筑加固的抗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建筑加固的抗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771162A CN116771162A CN202311003112.8A CN202311003112A CN116771162A CN 116771162 A CN116771162 A CN 116771162A CN 202311003112 A CN202311003112 A CN 202311003112A CN 116771162 A CN116771162 A CN 11677116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ilding
- rod
- plate
- earthquake
- suppor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XBWAZCLHZCFCGK-UHFFFAOYSA-N 7-chloro-1-methyl-5-phenyl-3,4-dihydro-2h-1,4-benzodiazepin-1-ium;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Cl-].C12=CC(Cl)=CC=C2[NH+](C)CCN=C1C1=CC=CC=C1 XBWAZCLHZCFCGK-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08000033999 Device damag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2—Repairing, e.g. filling cracks; Restoring; Altering; Enlarging
- E04G23/0218—Increasing or restoring the load-bearing capacity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elemen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92—Protection against other undesired influences or dangers
- E04B1/98—Protection against other undesired influences or dangers against vibrations or shocks; against mechanical destruction, e.g. by air-raid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2—Repairing, e.g. filling cracks; Restoring; Altering; Enlarging
- E04G23/0218—Increasing or restoring the load-bearing capacity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elements
- E04G23/0229—Increasing or restoring the load-bearing capacity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elements of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wall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4—Propping of endangered or damaged buildings or building parts, e.g. with respect to air-raid action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02—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withstanding earthquake or sinking of ground
- E04H9/021—Bearing, supporting or connecting constru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buil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抗震加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建筑加固的抗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在建筑物的一侧挖出放置底座的坑洞,坑洞的底部在建筑物地基的下侧;将底座掩埋在泥土中,并将加固装置固定在底座的上侧,使底座对加固装置进行支撑;调整加固装置的结构,使加固装置对建筑物地基的底部进行支撑,并在支撑建筑物地基的过程中,对建筑物的侧边进行支撑。本发明将加固装置的下端设置在泥土中,通过托杆对建筑物的底部进行支撑,再通过顶板对建筑物的侧边进行支撑,使建筑物下陷的位置或靠近斜坡的位置被支撑,进而使装置对建筑物进行支撑,做到对建筑物地基的加固,提高建筑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抗震加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建筑加固的抗震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物在搭建完成后,其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地基的稳定性紧密相关,当发生地震时,建筑物因地震的晃动而会出现坍塌的情况,如此便会造成建筑物的损坏,而为了避免建筑物在地震中出现坍塌的情况,会对建筑物进行加固,如此来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不会出现坍塌。
目前在对建筑物进行加固时,通常是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如此来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但对于建立在斜坡附近的建筑物来说,当发生地震时,建筑物或斜坡上的泥土会向斜坡的方向移动,进而出现建筑物的地基暴露出来,导致建筑物坍塌,建筑物搭建的时间过长时,地基会出现下陷而倾斜的情况,如此情况也会使建筑物坍塌,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对斜坡或出现下陷情况的建筑物进行加固,提高建筑物在地震中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建筑加固的抗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加固的抗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建筑物的一侧挖出放置放置放置底座的坑洞,坑洞的底部在建筑物地基的下侧;
将底座掩埋在泥土中,并将加固装置固定在底座的上侧,使底座对加固装置进行支撑;
调整加固装置的结构,使加固装置对建筑物地基的底部进行支撑,并在支撑建筑物地基的过程中,对建筑物的侧边进行支撑;
其中,所述加固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靠近中部的位置铰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侧固定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上侧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对建筑物的侧壁进行支撑,所述支撑柱的一侧设置有斜顶件,所述斜顶件对滑杆进行支撑,并在支撑的过程中,对滑杆的位置进行定位,所述支撑柱远离斜顶件的另一侧设置有底托件,所述底托件对建筑物的底部进行托举,所述斜顶件在支撑滑杆的同时,斜顶件对底托件的位置进行定位。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包括若干个横杆和纵杆,若干个横杆之间平行设置,若干个纵杆之间平行设置,纵杆和横杆之间相互交错并通过螺钉连接,且横杆和纵杆之间留有间隙。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杆靠近顶板的一端固定有连接块,所述顶板的一端插接在连接块中。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斜顶件包括一端铰接在固定板上的支撑杆,所述固定板和支撑杆铰接的位置设置在固定板上侧靠近端部的位置,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滑套,所述滑套滑动设置在滑杆上,所述支撑杆通过旋转带动滑套在滑杆上移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套的一侧固定有连接卡板,所述连接卡板向下开口,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有销轴,销轴通过连接卡板的开口进入到连接卡板的内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托件包括铰接在固定板上侧另一端的托杆,所述托杆设置在泥土中,且所述托杆设置在建筑物的下侧,所述托杆成弧形,且所述托杆靠近上端的侧壁上铰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支撑柱上,所述支撑柱绕着和固定板铰接的位置旋转时,所述支撑柱通过推动推杆,使托杆绕着和固定板铰接的位置旋转。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托杆外表面的顶部和建筑物的底部相接触。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杆上开设有通口,所述通口中铰接有丝杠螺母,所述丝杠螺母中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两端均贯通通口并延伸出去,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铰接在固定板上,所述螺纹杆旋转时,通过螺纹杆和丝杠螺母的螺纹连接,使支撑杆带动滑套在滑杆上向着靠近支撑柱的方向移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托杆靠近上端的侧壁上铰接有托板,所述托板和建筑物的底部相接触。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若干个所述托杆之间通过连接条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条和建筑物的底部相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该用于建筑加固的抗震方法中,将加固装置的下端设置在泥土中,通过托杆对建筑物的底部进行支撑,再通过顶板对建筑物的侧边进行支撑,使建筑物下陷的位置或靠近斜坡的位置被支撑,进而使装置对建筑物进行支撑,做到对建筑物地基的加固,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当建筑物遇到地震时,建筑物可以提高抗震能力,避免地震带来的震动而使建筑物出现的坍塌情况。
2、该用于建筑加固的抗震方法中,通过设置的螺纹杆对支撑杆进行拉拽,使支撑杆对滑杆进行稳定的支撑,使顶板可以稳定的对建筑物的侧壁进行稳定的支撑,提高装置对建筑物支撑的稳定性。
3、该用于建筑加固的抗震方法中,通过设置的托板和建筑物的底部接触,来提高装置对建筑物地基支撑的稳定性,同时,通过托杆提高建筑物地基和装置的接触面积,避免装置因和建筑物地基接触过少而将地基损坏的情况,确保装置对建筑物的稳定支撑加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实施例1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加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加固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加固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加固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4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整体结构使用演示示意图。
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1、底座;
2、加固装置;
21、支撑柱;22、滑杆;23、连接块;24、顶板;25、支撑杆;251、滑套;252、连接卡板;253、护板;254、通口;26、托杆;261、托板;27、固定板;28、推杆;29、螺纹杆;291、丝杠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对建筑物进行加固时,通常是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如此来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但对于建立在斜坡附近的建筑物来说,当发生地震时,建筑物或斜坡上的泥土会向斜坡的方向移动,进而出现建筑物的地基暴露出来,导致建筑物坍塌,建筑物搭建的时间过长时,地基会出现下陷而倾斜的情况,如此情况也会使建筑物坍塌。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加固的抗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建筑物的一侧挖出放置放置放置底座1的坑洞,坑洞的底部在建筑物地基的下侧;
将底座1掩埋在泥土中,并将加固装置2固定在底座1的上侧,使底座1对加固装置2进行支撑;
调整加固装置2的结构,使加固装置2对建筑物地基的底部进行支撑,并在支撑建筑物地基的过程中,对建筑物的侧边进行支撑;
通过加固装置2来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提高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抗震性。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目的在于,如何使加固装置2对建筑物的稳定性进行加固,以下对装置的结构进行细化:
底座1包括若干个横杆和纵杆,若干个横杆之间平行设置,若干个纵杆之间平行设置,纵杆和横杆之间相互交错并通过螺钉连接,且横杆和纵杆之间留有间隙,底座1掩埋在泥土中,通过泥土填充在横杆和纵杆之间的间隙中,来提高底座1在泥土中的稳定性。
加固装置2包括固定板27,固定板27通过螺钉固定在横杆和纵杆上,固定板27上靠近中部的位置铰接有支撑柱21,支撑柱21的上侧固定有滑杆22,滑杆22的上侧设置有顶板24,顶板24对建筑物的侧壁进行支撑,为了使顶板24便于根据不同的建筑物的外表面形状进行更换,在滑杆22靠近顶板24的一端固定有连接块23,顶板24的一端插接在连接块23中,使顶板24固定在连接块23上,如此当需要更换顶板24时,通过更换和建筑物相适配的顶板24即可对建筑物的外表面进行支撑,做到装置对建筑物外表面支撑的适应性。
同时在支撑柱21的一侧设置有斜顶件,斜顶件对滑杆22进行支撑,并在支撑的过程中,对滑杆22的位置进行定位。
斜顶件包括一端铰接在固定板27上的支撑杆25,固定板27和支撑杆25铰接的位置设置在固定板27上侧靠近端部的位置,支撑杆25的另一端设置有滑套251,滑套251滑动设置在滑杆22上,支撑杆25通过旋转带动滑套251在滑杆22上移动,在滑杆22上移动的滑套251对滑杆22进行推动,使滑杆22带动顶板24的一端对建筑物外表面进行挤压,如此来使顶板24的一端和建筑物的外表面紧密贴合,使顶板24对建筑物的外表面进行支撑。
而为了使支撑杆25和滑套251之间便于安装,方便工人进行现场的操作,在滑套251的一侧固定有连接卡板252,连接卡板252向下开口,支撑杆25的一端固定有销轴,销轴通过连接卡板252的开口进入到连接卡板252的内部,并在连接卡板252的一侧固定有护板253,护板253将连接卡板252下侧的开口遮挡住,如此来避免销轴从连接卡板252中脱落。
支撑柱21远离斜顶件的另一侧设置有底托件,底托件对建筑物的底部进行托举,斜顶件在支撑滑杆22的同时,斜顶件对底托件的位置进行定位。
底托件包括铰接在固定板27上侧另一端的托杆26,托杆26设置在泥土中,且托杆26设置在建筑物的下侧,托杆26成弧形,托杆26外表面的顶部和建筑物的底部相接触,使托杆26对建筑物的底部进行支撑,且托杆26靠近上端的侧壁上铰接有推杆28,推杆28的另一端铰接在支撑柱21上,支撑柱21绕着和固定板27铰接的位置旋转时,支撑柱21通过推动推杆28,使托杆26绕着和固定板27铰接的位置旋转,因托杆26弧形的外表面,旋转的托杆26会对建筑物的底部进行挤压,使托杆26对建筑物的底部进行支撑。
使用方法:
在建筑物一侧的土地上挖出坑洞,坑洞的底部在地基的下侧,将底座1铺设在坑洞中,并在底座1铺设固定好后,将固定板27螺钉固定在底座1上,托杆26设置在底部的下侧,此时,通过下压支撑杆25,使支撑杆25带动滑套251在滑杆22上向着靠近支撑柱21的方向移动,使滑杆22带动顶板24的一端对建筑物的侧壁进行挤压,同时在滑杆22带动顶板24挤压建筑物侧壁的过程中,支撑柱21通过推动推杆28,使托杆26向着远离支撑柱21的方向旋转,弧形的托杆26和建筑物地基接触,使托杆26对建筑物地基进行挤压,使托杆26对建筑物地基进行支撑,并在加固装置2支撑好建筑物时,通过螺钉将滑套251的位置固定在滑杆22上。
实施例2
考虑到若通过人工按压,会存在支撑杆25无法下移的情况,为了方便支撑杆25的下移,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请参阅图4-图5所示,在支撑杆25上开设有通口254,通口254中铰接有丝杠螺母291,丝杠螺母291中螺纹连接有螺纹杆29,螺纹杆29的两端均贯通通口254并延伸出去,螺纹杆29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铰接在固定板27上,螺纹杆29旋转时,通过螺纹杆29和丝杠螺母291的螺纹连接,使支撑杆25带动滑套251在滑杆22上向着靠近支撑柱21的方向移动,通过螺纹杆29和丝杠螺母291的配合,来降低支撑杆25挤压滑杆22的难度,以此来提高顶板24对建筑物侧壁的挤压效果以及托杆26对建筑物地基的托举效果,提高对建筑物有效的加固效果。
实施例3
托杆26对建筑物地基进行挤压托举时,因托杆26和建筑物地基接触面积过小,会导致托杆26将建筑物地基损坏而无法有效的对建筑物地基托举的效果,为了确保装置对建筑物地基的有效托举,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请参阅图6-图7所示,托杆26靠近上端的侧壁上铰接有托板261,托板261和建筑物的底部相接触,通过托板261和建筑物地基接触,来增大加固装置2和建筑物地基的接触面积,以此来避免托杆26将建筑物地基损坏的情况,使装置对建筑物地基做到有效的托举。
实施例4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加固装置2对建筑物地基的托举效果,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请参阅图8-图9所示,若干个托杆26之间通过连接条进行连接,连接条和建筑物的底部相接触,通过连接条来扩大加固装置2和建筑物地基的接触面积,使若干个加固装置2对建筑物地基进行托举时,确保建筑物受力的均匀性,进而保证建筑在被加固装置2托举过程中的平稳性,避免建筑物因受托举力不均匀而出现裂缝,而降低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建筑加固的抗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建筑物的一侧挖出放置放置放置底座(1)的坑洞,坑洞的底部在建筑物地基的下侧;
将底座(1)掩埋在泥土中,并将加固装置(2)固定在底座(1)的上侧,使底座(1)对加固装置(2)进行支撑;
调整加固装置(2)的结构,使加固装置(2)对建筑物地基的底部进行支撑,并在支撑建筑物地基的过程中,对建筑物的侧边进行支撑;
其中,所述加固装置(2)包括固定板(27),所述固定板(27)上靠近中部的位置铰接有支撑柱(21),所述支撑柱(21)的上侧固定有滑杆(22),所述滑杆(22)的上侧设置有顶板(24),所述顶板(24)对建筑物的侧壁进行支撑,所述支撑柱(21)的一侧设置有斜顶件,所述斜顶件对滑杆(22)进行支撑,并在支撑的过程中,对滑杆(22)的位置进行定位,所述支撑柱(21)远离斜顶件的另一侧设置有底托件,所述底托件对建筑物的底部进行托举,所述斜顶件在支撑滑杆(22)的同时,斜顶件对底托件的位置进行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加固的抗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若干个横杆和纵杆,若干个横杆之间平行设置,若干个纵杆之间平行设置,纵杆和横杆之间相互交错并通过螺钉连接,且横杆和纵杆之间留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加固的抗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22)靠近顶板(24)的一端固定有连接块(23),所述顶板(24)的一端插接在连接块(23)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加固的抗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件包括一端铰接在固定板(27)上的支撑杆(25),所述固定板(27)和支撑杆(25)铰接的位置设置在固定板(27)上侧靠近端部的位置,所述支撑杆(25)的另一端设置有滑套(251),所述滑套(251)滑动设置在滑杆(22)上,所述支撑杆(25)通过旋转带动滑套(251)在滑杆(22)上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建筑加固的抗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251)的一侧固定有连接卡板(252),所述连接卡板(252)向下开口,所述支撑杆(25)的一端固定有销轴,销轴通过连接卡板(252)的开口进入到连接卡板(252)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加固的抗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件包括铰接在固定板(27)上侧另一端的托杆(26),所述托杆(26)设置在泥土中,且所述托杆(26)设置在建筑物的下侧,所述托杆(26)成弧形,且所述托杆(26)靠近上端的侧壁上铰接有推杆(28),所述推杆(28)的另一端铰接在支撑柱(21)上,所述支撑柱(21)绕着和固定板(27)铰接的位置旋转时,所述支撑柱(21)通过推动推杆(28),使托杆(26)绕着和固定板(27)铰接的位置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建筑加固的抗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杆(26)外表面的顶部和建筑物的底部相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建筑加固的抗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5)上开设有通口(254),所述通口(254)中铰接有丝杠螺母(291),所述丝杠螺母(291)中螺纹连接有螺纹杆(29),所述螺纹杆(29)的两端均贯通通口(254)并延伸出去,所述螺纹杆(29)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铰接在固定板(27)上,所述螺纹杆(29)旋转时,通过螺纹杆(29)和丝杠螺母(291)的螺纹连接,使支撑杆(25)带动滑套(251)在滑杆(22)上向着靠近支撑柱(21)的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建筑加固的抗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杆(26)靠近上端的侧壁上铰接有托板(261),所述托板(261)和建筑物的底部相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建筑加固的抗震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托杆(26)之间通过连接条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条和建筑物的底部相接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003112.8A CN116771162A (zh) | 2023-08-10 | 2023-08-10 | 一种用于建筑加固的抗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003112.8A CN116771162A (zh) | 2023-08-10 | 2023-08-10 | 一种用于建筑加固的抗震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771162A true CN116771162A (zh) | 2023-09-19 |
Family
ID=88006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003112.8A Pending CN116771162A (zh) | 2023-08-10 | 2023-08-10 | 一种用于建筑加固的抗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771162A (zh) |
-
2023
- 2023-08-10 CN CN202311003112.8A patent/CN116771162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540461B2 (en) | Circular pile head for underpinning a slab | |
CN116771162A (zh) | 一种用于建筑加固的抗震方法 | |
CN210684727U (zh) | 一种建筑安全支护结构 | |
CN215048118U (zh) | 一种模壳预制构件吊装辅助变位机 | |
CN214424106U (zh) | 建筑抗震加固结构 | |
CN211974330U (zh) | 一种建筑工程用组合式建筑浇筑模板 | |
CN210289188U (zh) | 一种简易型悬挑卸料平台 | |
CN110528956A (zh) | 一种智能电杆基座、安装装置和施工方法 | |
CN216515640U (zh) | 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渠道侧壁支撑设备 | |
KR101142756B1 (ko) | 탑다운 리프트의 마스트 지지 및 승하강장치 | |
CN220747742U (zh) | 一种建筑装配式墙体的临时支撑装置 | |
CN218231682U (zh) | 一种坑道用摆臂起重架 | |
CN220927873U (zh) | 建筑工程施工用基坑支护 | |
CN221664355U (zh) | 一种深基坑施工梯笼底部的架设装置 | |
CN220059609U (zh) | 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挖掘防塌陷装置 | |
CN113585078B (zh) | 一种桥梁施工用顶升装置 | |
CN218092205U (zh) | 一种地下室顶板液压回顶装置 | |
CN221820572U (zh) | 一种建筑用材料堆放架 | |
CN217517535U (zh) | 一种软弱地基加固处理设备 | |
CN219410880U (zh) | 一种半逆作法基坑内支撑结构 | |
CN219274899U (zh) | 一种钢筋笼抗浮板焊接装置 | |
CN212534239U (zh) | 一种浅基础建筑物纠偏加固结构 | |
CN211709646U (zh) | 一种建筑搅拌设备用底座 | |
CN221943735U (zh) | 填埋场作业设备防倾覆装置 | |
CN220909160U (zh) | 一种建筑基础用钢筋支架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