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69130A - 混合封端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混合封端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69130A
CN116769130A CN202310694332.3A CN202310694332A CN116769130A CN 116769130 A CN116769130 A CN 116769130A CN 202310694332 A CN202310694332 A CN 202310694332A CN 116769130 A CN116769130 A CN 1167691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cohol
fatty chain
isocyanate
ether
hou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9433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晓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ilang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ilan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ilang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ilan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9433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691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691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691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Abstract

混合封端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及制备方法,方法包括:将聚乙二醇加热,并抽真空脱水处理;降温,加入助剂和异氰酸酯,保温反应;依次加入若干种一元醇/多元醇封端剂,继续保温反应;对反应体系进行降温,稀释后放料包装。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合理设计的、含有三种及以上脂肪族一元醇封端剂的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的生产和制备工艺,可以较低成本制备出综合性能优异、黏度可调、应用场景广泛的水性聚氨酯缔合增稠剂。

Description

混合封端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合成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混合封端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以水为溶剂和分散剂的水性涂料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已在纺织、皮革、造纸、家居和木器等领域中得到应用。但是水性涂料用水性树脂的黏度基本与水接近,需要加入一定量的增稠剂来提高涂料黏度才能正常施工。传统的增稠剂(如无机增稠剂和碱溶胀型增稠剂)在应用中存在涂刷时刷痕较重、流平性差、辊涂易飞溅、增稠以后对电解质比较敏感、稳定性较差等缺点。
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类增稠剂,具有自身黏度低、增稠能力强、稳定性和流平性好、涂膜丰满度高等特点,现已成为水性涂料不可缺少的一种助剂。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具有和传统增稠剂完全不同的分子结构、增稠机理和流变学特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为含有亲油链段的水溶性低聚物,在溶液中的性质类似于表面活性剂,依靠分子链中的亲油链段在水体系中形成胶束,或亲油链段与高分子分散体/乳液粒子缔合而形成网状结构来增加体系黏度。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中亲水链段和亲水链段的分子量大小、结构都对最终增稠剂的性能具有决定性作用。
为了达到最优的增稠效果,业内采取了多种方案来提高所得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的性能。专利WO 2006/002813描述了用于在含水介质中的具有各种应用价值的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这些增稠剂使用了线性聚乙二醇和疏水性化合物如长链醇、双官能团的异氰酸酯等,通过调节线性聚乙二醇的分子量来获得不同性能的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后续有文献报道,以甘油、季异戊四醇等为核心,可制备出具有支化结构的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但多官能度的多元醇不仅易造成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制备过程中的交联,同时易自身成为球状胶束,不能与乳液、固体颗粒等缔合,形成空间立体网状结构,反而降低了增稠效果。专利申请CN 113603856 A公开了以氢化蓖麻油为支化点的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在一定程度了避免了常见多元醇支化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的弊端。通过调节结构中亲疏链段的分子量和比例也能有效调节所得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的黏度。
专利CN 201210426530.3公开了一种由40%-60%聚乙二醇、10%-30%二异氰酸酯、10%-30%封端剂来制备半封端预聚物,后继续使用小分子扩链剂增大分子量从而形成高分子量的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但是其缺点也显而易见,即最终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为固体,加水稀释后黏度仍较大,产品稳定性较差。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封端基的结构对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的黏度、性能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封端基结构中亲油链段的长短直接影响增稠剂缔合的强弱,亲油链段越长则增稠剂的缔合能力越强,增稠效果就越明显;目前常用的亲油端基为含8-22碳的线性饱和脂肪烃。另一方面,随着亲油链段长度的增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缔合作用增强,对低剪切粘度的贡献增大。对于中高剪切粘度,亲油链段长度的影响则较小。因此含有较长亲油链段的增稠剂表现出较强的假塑性,而含有较短亲油链段的增稠剂则接近牛顿流体,表现出好的流平性。
因此,应积极探索如何更有效地调节封端剂的结构,特别是对封端剂进行合理复配,以有效改善增稠剂的综合性能,并可以低成本地调节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的黏度和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品质稳定、综合性能可控可调、生产工艺简单的混合封端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及制备方法。该增稠剂为非离子型增稠剂,分子结构以聚乙二醇和异氰酸酯形成的预聚物为核心,再用不同脂肪链长的一元及多元醇以不同比例复配来完成封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其结构及反应方程式如下:
其中是混合封端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的结构。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
A.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优选1000~12000(聚合度n=16~200),更优选分子量为4000~8000(聚合度n=50~150)。
B.R为脂肪族或芳香族取代基,所用异氰酸酯为常见的商业化产品:异佛尔酮异氰酸酯(IPDI),六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五甲基二异氰酸酯(PDI),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苯二亚甲基
二异氰酸酯(XDI),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中的一种或几种。C.助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辛酸亚锡、有机铋等的一种或几种混合助剂。D.所用的一元及多元醇封端剂包括不同脂肪链长度的一元醇及含有支链的多
元脂肪醇,基本分子式为-(CH2)x(OCH2CH2)y-OH,其中结构式中的x=4~30,y=0~20。
烷基醇结构为丁醇,正戊醇,正己醇,正庚醇,正葵醇,十二烷基醇,异十三烷基醇,十四烷基醇,十六烷基醇,异十六烷基醇,十八烷基醇,异十八烷基醇,二十烷基醇,二十八醇、三十烷基醇等,所述烷基醚包括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乙二醇单十二烷醚,二乙二醇单丁醚,六乙二醇单丁醚,六乙二醇单十二烷醚等。
多元醇包括季异戊四醇、氢化蓖麻油等具有多个支链结构的醇类化合物。在制备过程中,少量的多元醇即可有效地提高增稠剂的黏度,同时避免交联聚合物和胶束的生成。
E.多种醇的复配包含至少三种具有不同脂肪族链长的醇类封端剂,其中两种及以上且其亲疏水性一般相差较大的直链一元醇。
本发明提供的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的制备方法,主要制备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聚乙二醇投入到反应釜中,用氮气吹扫反应釜并开始加热,开启真空泵,对聚乙二醇进行抽真空脱水处理至水分检验合格。
步骤二,打开夹套冷却水对步骤一中的反应釜降温,加入助剂和异氰酸酯,在该温度下保持反应一定时间。
步骤三,向步骤二中的反应体系中依次加入不同结构的一元醇/多元醇封端剂,继续保温反应。
步骤四,对步骤三中反应体系进行降温,并加水进行稀释,检验合格后进行放料包装。
在一些实施例的步骤一中,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为1000~12000(聚合度n=16~200),优选分子量为3000~8000(聚合度n=50~150)。
在一些实施例的步骤一中,反应釜的加热温度为80~150度,优选90~130度,更优选90~120度。
在一些实施例的步骤一中,反应釜的真空压力为0~0.1bar,优选0~0.05bar,更优选0~0.01bar。
在一些实施例的步骤一中,检验合格水分含量为0~0.1wt%,优选0~0.01wt%,更优选0~0.005wt%。
在一些实施例的步骤二中,反应釜降温至60~80度,优选70~80度。
在一些实施例的步骤二中,助剂为有机锡和有机铋化合物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有机锡助剂优选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有机铋助剂优选乙基已酸铋(BDMA)。更优选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乙基已酸铋复配助剂,优选30~70wt%DBTDL/70~30wt%BDMA,更优选40~50wt%DBTDL/60~50wt%BDMA。
在一些实施例的步骤二中,异氰酸酯为说明B中的商品化异氰酸酯,优选异佛尔酮异氰酸酯(IPDI)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
在一些实施例的步骤二和步骤一中,异氰酸酯和聚乙二醇的摩尔量之比为1.0~5.0,优选1.0~3.0,更优选1.2~2.0。异氰酸酯和聚乙二醇的质量比为2.4wt%~37.2wt%,优选为2.4wt%~22.3wt%,更优选为2.9wt%~14.9wt%。
在一些实施例的步骤二中,异氰酸酯和助剂的质量比为5.0~40.0,优选5.0~25.0,更优选5.0~15.0,更优选7.0~12.0。
在一些实施例的步骤二中,保温时间为0.5~5小时,优选1~4小时,更优选1~2.5小时。
在一些实施例的步骤二中,异氰酸酯的加料时长为0.5~2小时,优选0.5~1小时。
在一些实施例的步骤三中,所选一元醇和多元醇封端剂如说明D中所示;在一般操作中,优选三种及以上一元醇进行复配,加料基本顺序原则为长脂肪链一元醇-短脂肪链一元醇。对于特殊标号、有多元醇复配的增稠剂,加料顺序为长脂肪链一元醇-多元醇-短脂肪链一元醇。
在一些实施例的步骤三中,基本分子式为-(CH2)x(OCH2CH2)y-OH的一元醇封端剂,其中结构式中的x=4~30,y=0~20。优选x=4~20,更优选4~18;优选y=0~15,更优选y=0~10。
在一些实施例的步骤三中,采取长、短脂肪链一元醇封端剂复配的方案。长脂肪链一元醇优选包括十六烷基醇,异十六烷基醇,十八烷基醇,异十八烷基醇,二十烷基醇,十六烷醇聚氧乙烯醚,异十六烷基醇聚氧乙烯醚,十八烷基醇聚氧乙烯醚,异十八烷基醇聚氧乙烯醚,二十烷基醇聚氧乙烯醚。短脂肪链一元醇优选1-丁醇,1-己醇,乙二醇单丁醚,二乙二醇单丁醚,乙二醇单己醚。长脂肪链一元醇和短脂肪链一元醇封端剂的摩尔比为1~100,优选1~50,更优选1~25。
在一些实施例的步骤三中,多元醇封端剂包括季异戊四醇、氢化蓖麻油等具有多个支链结构的醇类化合物。
在一些实施例的步骤三中,复配的一元醇封端剂中含有至少两种及以上的长脂肪链一元醇。短脂肪链一元醇一部分作为封端剂参与反应,一部分作为溶剂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的步骤三中,一元醇封端剂与异氰酸酯的摩尔量之比为0.1~8.0,优选0.2~4.0,更优选0.4~2.0。其中,长脂肪链一元醇封端剂与异氰酸酯的摩尔量之比为0.05~6.0,优选0.1~3.0,更优选0.3~1.5。
在一些实施例的步骤三中,每次向反应釜中加入醇类化合物都要进行保温操作,保温时间为0.5~5小时,优选0.5~3小时,更优选1~2小时。
在一些实施例的步骤四中,在加入水后,聚氨酯缔合增稠剂的固含量为10wt%~80wt%,优选20wt%~70wt%,更优选35wt%~60wt%。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一种合理设计的、含有三种及以上脂肪族一元醇封端剂的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和制备方法,该方法可以较低成本制备出综合性能优异、黏度可调、应用场景广泛的水性聚氨酯缔合增稠剂。
通过调节分子结构简单、不同聚合度的聚乙二醇,实现增稠剂不同的亲水性,同时异氰酸酯选择也具有广泛的多样性,可以引入各种不同结构的二异氰酸酯,结合本发明提出的多种一元醇及多元醇封端剂的复配策略,可以得到对环境友好、增稠效果可控、具有广泛应用场景的产品。
所得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增稠效率高、储存稳定性好,可用于水性聚氨酯乳液、水性丙烯酸酯乳液及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等产品的增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子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详述如下:
实施例一:
在反应釜中加入200公斤聚乙二醇4000,开夹套蒸汽升温,打开浓缩冷凝器冷却水。当反应釜升温至80度时,打开真空系统开始减压浓缩,温度升温至110度时开始计时(最高温度不能超过130度),减压浓缩4小时后取样测水分(水分小于0.01wt%),水分检测合格后停止浓缩。
打开夹套冷却水降温至70度,氮气放空,在70~75度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0公斤,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助剂3公斤。加料完成后,升温至85~90度,当温度达到85度时开始计时,保温反应3小时。在此温度下,依次加入十六烷基醇12.5公斤和十六烷醇聚氧乙烯醚20公斤,搅拌保温1.5小时。保温结束后,向反应釜内加入乙二醇单丁醚100公斤,搅拌0.5小时使体系足够均匀。搅拌结束后,打开冷凝装置,使体系温度将至不高于50度,加入去离子水300公斤,搅拌完成后,开始放料包装。包装完成后取样检测固体含量。
实施例二:
在反应釜中加入300公斤聚乙二醇6000,开夹套蒸汽升温,打开浓缩冷凝器冷却水。当反应釜升温至80度时,打开真空系统开始减压浓缩,温度升温至110度时开始计时(最高温度不能超过130度),减压浓缩4小时后取样测水分(水分小于0.01wt%),水分检测合格后停止浓缩。
打开夹套冷却水降温至70度,氮气放空,在70~75度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1公斤,乙基已酸铋助剂4.5公斤。加料完成后,升温至85~90度,当温度达到85度时开始计时,保温反应3小时。
在此温度下,依次加入正葵醇10公斤和十六烷醇聚氧乙烯醚25公斤,搅拌保温1.5小时。保温结束后,向反应釜内加入二乙二醇单丁醚150公斤,搅拌0.5小时使体系足够均匀。
搅拌结束后,打开冷凝装置,使体系温度将至不高于50度,加入去离子水280公斤,搅拌完成后,开始放料包装。包装完成后取样检测固体含量。
实施例三:
在反应釜中加入330公斤聚乙二醇6000,开夹套蒸汽升温,打开浓缩冷凝器冷却水。当反应釜升温至80度时,打开真空系统开始减压浓缩,温度升温至120度时开始计时(最高温度不能超过130度),减压浓缩3小时后取样测水分(水分小于0.01wt%),水分检测合格后停止浓缩。
打开夹套冷却水降温至75度,氮气放空,在75~80度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5公斤,乙基已酸铋助剂2公斤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助剂2公斤。加料完成后,升温至85~90度,当温度达到85度时开始计时,保温反应3小时。在此温度下,依次加入异十六烷基醇16.5公斤和十六烷醇聚氧乙烯醚10公斤,搅拌保温1.5小时。保温结束后,向反应釜内加入二乙二醇单丁醚170公斤,搅拌0.5小时使体系足够均匀。
搅拌结束后,打开冷凝装置,使体系温度将至不高于50度,加入去离子水380公斤,搅拌完成后,开始放料包装。包装完成后取样检测固体含量。
实施例四:
在反应釜中加入250公斤聚乙二醇4000,开夹套蒸汽升温,打开浓缩冷凝器冷却水。当反应釜升温至80度时,打开真空系统开始减压浓缩,温度升温至110度时开始计时(最高温度不能超过130度),减压浓缩4小时后取样测水分(水分小于0.01wt%),水分检测合格后停止浓缩。
打开夹套冷却水降温至70度,氮气放空,在70~75度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8公斤,乙基已酸铋助剂2公斤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助剂2公斤。加料完成后,升温至85~90度,当温度达到85度时开始计时,保温反应3小时。在此温度下,依次加入十六烷基醇22.5公斤,搅拌保温1.5小时。向反应釜内加入异戊四醇0.5公斤,继续搅拌保温1小时。保温结束后,加入乙二醇单丁醚210公斤,搅拌0.5小时使体系足够均匀。
搅拌结束后,打开冷凝装置,使体系温度将至不高于50度,加入去离子水240公斤,搅拌完成后,开始放料包装。包装完成后取样检测固体含量。
实施例五:
在反应釜中加入420公斤聚乙二醇8000,开夹套蒸汽升温,打开浓缩冷凝器冷却水。当反应釜升温至80度时,打开真空系统开始减压浓缩,温度升温至120度时开始计时(最高温度不能超过130度),减压浓缩4小时后取样测水分(水分小于0.01wt%),水分检测合格后停止浓缩。
打开夹套冷却水降温至50度,氮气放空,在75~80度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2公斤,乙基已酸铋助剂6公斤。加料完成后,升温至85~90度,当温度达到85度时开始计时,保温反应3小时。
在此温度下,依次加入正葵醇15公斤和十六烷醇聚氧乙烯醚10公斤,搅拌保温1.5小时。保温结束后,向反应釜内加入乙二醇单己醚150公斤,搅拌0.5小时使体系足够均匀。
搅拌结束后,打开冷凝装置,使体系温度将至不高于50度,加入去离子水400公斤,搅拌完成后,开始放料包装。包装完成后取样检测固体含量。
实施例六:
在反应釜中加入330公斤聚乙二醇6000,开夹套蒸汽升温,打开浓缩冷凝器冷却水。当反应釜升温至80度时,打开真空系统开始减压浓缩,温度升温至120度时开始计时(最高温度不能超过130度),减压浓缩4小时后取样测水分(水分小于0.01wt%),水分检测合格后停止浓缩。打开夹套冷却水降温至70度,氮气放空,在70~75度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5公斤,乙基已酸铋助剂3公斤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助剂2公斤。加料完成后,升温至85~90度,当温度达到85度时开始计时,保温反应3小时。在此温度下,依次加入十六烷基醇8.5公斤、十六烷醇聚氧乙烯10公斤及二十烷基醇聚氧乙烯醚5公斤,搅拌保温2.5小时。保温结束后,向反应釜内加入乙二醇单丁醚120公斤,搅拌0.5小时使体系足够均匀。搅拌结束后,打开冷凝装置,使体系温度将至不高于50度,加入去离子水350公斤,搅拌完成后,开始放料包装。包装完成后取样检测固体含量。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提供了一类品质稳定、综合性能可控可调、生产工艺简单的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合成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为非离子型增稠剂,分子结构以聚乙二醇和异氰酸酯形成的预聚物为核心,再用不同比例复配的一元及多元醇封端剂以来完成封端。
特别是多种醇的复配,包含至少三种具有不同脂肪族链长的醇类封端剂,其中包含两种及以上且其亲疏水性一般相差较大的直链一元醇。所得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增稠效率高、储存稳定性好,可用于水性聚氨酯乳液、水性丙烯酸酯乳液及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等产品的增稠。
上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实施例给出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内熟练的技术人员可依据需要做出调整,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均在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混合封端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其特征在于:其结构为:
2.一种混合封端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将聚乙二醇加热,并抽真空脱水处理;
步骤二,对步骤一中的成品降温,加入助剂和异氰酸酯,保温反应;
步骤三,向步骤二中的反应体系中依次加入若干种一元醇/多元醇封端剂,继续保温反应;
步骤四,对步骤三中的反应体系进行降温,并加水进行稀释,合格后放料包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为1000~12000、聚合度n=16~200,或分子量为3000~8000、聚合度n=50~150;
和/或,反应釜的加热温度为80~150度、或90~130度、或90~120度;
和/或,反应釜的真空压力为0~0.1bar、或0~0.05bar、或0~0.01bar;
和/或,脱水后的水分含量为0~0.1wt%、或0~0.01wt%、或0~0.005w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降温至60~80度、或70~80度;
和/或,助剂为有机锡和有机铋化合物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和/或,有机锡助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
和/或,有机铋助剂为乙基已酸铋BDMA、或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乙基已酸铋复配助剂、或30~70wt%DBTDL/70~30wt%BDMA、或40~50wt%DBTDL/60~50wt%BDMA;
和/或,异氰酸酯为异佛尔酮异氰酸酯IPDI,六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五甲基二异氰酸酯PDI,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XDI,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中的一种或几种;
和/或,异氰酸酯和聚乙二醇的摩尔量之比为1.0~5.0、或1.0~3.0、或1.2~2.0;和/或,异氰酸酯和聚乙二醇的质量比为2.4wt%~37.2wt%、或2.4wt%~22.3wt%、或2.9wt%~14.9wt%;
和/或,异氰酸酯和助剂的质量比为5.0~40.0、或5.0~25.0、或5.0~15.0、或7.0~12.0;
和/或,保温的时间为0.5~5小时、或1~4小时、或1~2.5小时;
和/或,异氰酸酯的加料时长为0.5~2小时、或0.5~1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一元/多元醇封端剂包括不同脂肪链长度的一元醇及含有支链的多元脂肪醇,基本分子式为-(CH2)x(OCH2CH2)y-OH,其中结构式中的x=4~30,y=0~20;
和/或,烷基醇结构为丁醇、正戊醇、正己醇、正庚醇、正葵醇、十二烷基醇、异十三烷基醇、十四烷基醇、十六烷基醇、异十六烷基醇、十八烷基醇、异十八烷基醇、二十烷基醇、二十八醇、三十烷基醇中的一种或若干;
和/或,烷基醚包括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乙二醇单十二烷醚、二乙二醇单丁醚、六乙二醇单丁醚、六乙二醇单十二烷醚中的一种或若干;
和/或,多元醇包括季异戊四醇、氢化蓖麻油等具有多个支链结构的醇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若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三种及以上一元醇进行复配,加料的顺序为:长脂肪链一元醇-短脂肪链一元醇;
和/或,对于特殊标号、有多元醇复配的增稠剂,加料顺序为:长脂肪链一元醇-多元醇-短脂肪链一元醇;
和/或,基本分子式为-(CH2)x(OCH2CH2)y-OH的一元醇封端剂,x=4~20、或4~18;或y=0~15、或y=0~10。
和/或,采取长、短脂肪链一元醇封端剂复配的方案;长脂肪链一元醇包括十六烷基醇、异十六烷基醇、十八烷基醇、异十八烷基醇、二十烷基醇、十六烷醇聚氧乙烯醚、异十六烷基醇聚氧乙烯醚、十八烷基醇聚氧乙烯醚、异十八烷基醇聚氧乙烯醚、二十烷基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若干;
和/或,短脂肪链一元醇优选1-丁醇、1-己醇、乙二醇单丁醚、二乙二醇单丁醚、乙二醇单己醚中的一种或若干;
和/或,长脂肪链一元醇和短脂肪链一元醇封端剂的摩尔比为1~100、或1~50、或1~25。
7.根据权利要求1、5或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多元醇封端剂包括季异戊四醇、氢化蓖麻油具有多个支链结构的醇类化合物;
和/或,复配的一元醇封端剂中含有至少两种及以上的长脂肪链一元醇;短脂肪链一元醇的一部分作为封端剂参与反应,一部分作为溶剂使用;
和/或,一元醇封端剂与异氰酸酯的摩尔量之比为0.1~8.0、或0.2~4.0、或0.4~2.0;
和/或,长脂肪链一元醇封端剂与异氰酸酯的摩尔量之比为0.05~6.0、或0.1~3.0、或0.3~1.5;
和/或,每次向反应釜中加入醇类化合物均进行保温操作,保温时间为0.5~5小时、或0.5~3小时、或1~2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1、5或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多种醇的复配包含至少三种具有不同脂肪族链长的醇类封端剂,其中两种及以上且其亲疏水性一般相差较大的直链一元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在加入水后,聚氨酯缔合增稠剂的固含量为10wt%~80wt%、或20wt%~70wt%、或35wt%~60wt%。
CN202310694332.3A 2023-06-12 2023-06-12 混合封端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及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67691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94332.3A CN116769130A (zh) 2023-06-12 2023-06-12 混合封端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94332.3A CN116769130A (zh) 2023-06-12 2023-06-12 混合封端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69130A true CN116769130A (zh) 2023-09-19

Family

ID=87988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94332.3A Pending CN116769130A (zh) 2023-06-12 2023-06-12 混合封端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69130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55892A (en) * 1975-10-03 1979-05-22 Rohm And Haas Company Polyurethane thickeners for aqueous compositions
US4180491A (en) * 1976-12-01 1979-12-25 Rohm And Haas Company Nonionic polyurethane thickener with surfactant cothickener and organic diluent, clear concentrates, aqueous print pastes, coloring compositions, methods of making and printing
US5614604A (en) * 1991-02-08 1997-03-25 The Sherwin-Williams Company Coating thickeners comprised of silane-modified polyurethanes
US5973063A (en) * 1997-09-24 1999-10-26 Rheox, Inc. Polyurethane thickeners useful for clear and high gloss aqueous based systems a process for providing rheological properties to clear aqeous-based systems using such thickeners and clear aqueous-based systems containing such thickeners
US20080108775A1 (en) * 2004-07-01 2008-05-08 Ludwig Schieferstein Thickening Agent Based on Polyurethane
US20110130471A1 (en) * 2009-11-27 2011-06-02 Cognis Ip Management Gmbh Polyurethanes
CN102101908A (zh) * 2009-12-18 2011-06-22 广州熵能聚合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水溶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及其应用
CN106380572A (zh) * 2016-09-28 2017-02-08 安徽大学 一种星型水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的制备方法
CN113603856A (zh) * 2021-05-24 2021-11-05 华东师范大学 一种氢化蓖麻油支化聚氨酯缔合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55892A (en) * 1975-10-03 1979-05-22 Rohm And Haas Company Polyurethane thickeners for aqueous compositions
US4180491A (en) * 1976-12-01 1979-12-25 Rohm And Haas Company Nonionic polyurethane thickener with surfactant cothickener and organic diluent, clear concentrates, aqueous print pastes, coloring compositions, methods of making and printing
US5614604A (en) * 1991-02-08 1997-03-25 The Sherwin-Williams Company Coating thickeners comprised of silane-modified polyurethanes
US5973063A (en) * 1997-09-24 1999-10-26 Rheox, Inc. Polyurethane thickeners useful for clear and high gloss aqueous based systems a process for providing rheological properties to clear aqeous-based systems using such thickeners and clear aqueous-based systems containing such thickeners
US20080108775A1 (en) * 2004-07-01 2008-05-08 Ludwig Schieferstein Thickening Agent Based on Polyurethane
US20110130471A1 (en) * 2009-11-27 2011-06-02 Cognis Ip Management Gmbh Polyurethanes
CN102101908A (zh) * 2009-12-18 2011-06-22 广州熵能聚合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水溶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及其应用
CN106380572A (zh) * 2016-09-28 2017-02-08 安徽大学 一种星型水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的制备方法
CN113603856A (zh) * 2021-05-24 2021-11-05 华东师范大学 一种氢化蓖麻油支化聚氨酯缔合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ng et al. A whole-procedure solvent-free route to CO 2-based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by an elevated-temperature dispersing strategy
EP1169369B1 (de) Selbstvernetzende polyurethan-, polyurethan-polyharnstoff- bzw. polyharnstoff-dispersionen für schlichten
US5594087A (en) Polyurethane thickeners and their use for thickening aqueous systems
DE60315592T2 (de) Copolymere aus tetrahydrofuran; ethylenoxid und einem zusätzlichen cyclischen ether
CN102101909B (zh) 一种水溶性缔合型聚氨酯增稠剂及其反相聚合方法与应用
EP0741152B1 (en) Aqueous polyurethane dispersions based on polyether polyols of low monol content
CN106543402B (zh) 一种可交联嵌段-接枝型高分子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DE2752955A1 (de) Verdickende polymere zusammensetzung
CN109608605A (zh) 一种离子-非离子型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制备方法
US20070293625A1 (en) New polyurethanes and their use for thickening aqueous systems
KR101036077B1 (ko) 사슬 연장제로서 에틸렌 디아민/1,2-디아미노프로판을사용한 스판덱스 섬유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00473674C (zh) 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织物整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57089A (zh) 一种高附着水性聚氨酯镜面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108839A (zh) 基于可再生原料的新型聚氨酯分散体
JP3938937B2 (ja) 液体型増粘剤の製造
CN102101908B (zh) 一种水溶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及其应用
CN114853970A (zh) 一种封闭型阳离子水性聚氨酯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769130A (zh) 混合封端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及制备方法
CN111019078A (zh) 一种水性聚氨酯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746568A (zh) 一种超支化水溶性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
US6107394A (en) Polymeric thickeners for aqueous compositions
CN112225877A (zh) 一种三官能度异氰酸酯改性聚氨酯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286764B (zh) 一种非离子型水性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192072B (zh) 一种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WO2002046259A1 (de) Polyurethan-prepolymer und polyurethan-elastomere auf basis von 1,4-naphthalindiisocyana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