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66780A - 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766780A CN116766780A CN202310269261.2A CN202310269261A CN116766780A CN 116766780 A CN116766780 A CN 116766780A CN 202310269261 A CN202310269261 A CN 202310269261A CN 116766780 A CN116766780 A CN 11676678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k
- light
- liquid
- medium
- hou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76 in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5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0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381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3973 pai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499 meniscu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755266 Kathetostoma gigante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05 input fun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78 irradi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07—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ink propert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41J2002/17573—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using optical means for ink level indication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一种记录装置,其目的在于解决如下技术问题:存在记录装置的用户从目视确认面等的目视确认窗确认油墨等的消耗品的时候,难以目视确认消耗品的情况。所述记录装置具备:记录部,通过向介质喷出液体,来进行记录;液体容纳部,容纳由所述记录部喷出的所述液体;以及壳体,包括容纳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容纳部外装,所述液体容纳部具有以能够目视确认所容纳的所述液体的方式构成的目视确认区域,所述壳体的所述容纳部外装具有:目视确认部,与所述目视确认区域相对,以能够目视确认所述液体的方式构成;以及采光部,从所述壳体的外侧获取光,在所述液体容纳部与所述容纳部外装之间具有供获取到的所述光穿过的光路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具有能够目视确认油墨罐所容纳的油墨等的消耗品的目视确认面的记录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具备固定于装置本体的油墨罐。油墨罐在容纳室中容纳油墨。构成容纳室的外壁具有能够从外部目视确认的目视确认面。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668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存在着记录装置的用户从目视确认面等的目视确认窗确认油墨等的消耗品的时候,难以目视确认消耗品的情况。此处所谓的消耗品,除了油墨,还包括介质等。
本申请的记录装置具备:记录部,通过向介质喷出液体,来进行记录;液体容纳部,容纳由所述记录部喷出的所述液体;以及壳体。包括容纳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容纳部外装,所述液体容纳部具有以能够目视确认所容纳的所述液体的方式构成的目视确认区域,所述壳体的所述容纳部外装具有:目视确认部,与所述目视确认区域相对,以能够目视确认所述液体的方式构成;以及采光部,从所述壳体的外侧获取光,在所述液体容纳部与所述容纳部外装之间具有供获取到的所述光穿过的光路径。
本申请的记录装置具备:记录部,通过向介质喷出液体,来进行记录;液体容纳部,容纳由所述记录部喷出的所述液体;壳体,包括容纳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容纳部外装;以及介质容纳部,具有以能够目视确认所述介质的方式构成的介质目视确认部,容纳所述介质,所述容纳部外装具有从所述壳体的外侧获取光的采光部、以及与所述介质容纳部相对的外装开口部,供用所述采光部获取到的所述光穿过的光路径设置在所述容纳部外装的内侧,所述介质容纳部具有与所述外装开口部相对的部件开口部,所述光路径经由所述外装开口部,与所述部件开口部连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打印机的外观的简要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打印机的剖面结构的图。
图3是示出油墨容器覆盖部与油墨容器覆盖部的周边的简要结构的图。
图4是示出油墨容器覆盖部的-Y方向的平面的图。
图5是示出包括油墨容器的油墨容器覆盖部的剖面结构的图。
图6是示出油墨容器覆盖部内部的简要结构的图。
图7是示出油墨容器覆盖部的简要结构的图。
图8是示出进纸盒的部分放大结构的图。
图9是示出进纸盒与油墨容器覆盖部的关系的图。
图10是示出用采光窗获取到的光去往进纸盒的路径的图。
图11是示出进纸盒的简要结构的图。
图12是示出进纸盒的简要结构的图。
图13是示出拆除进纸盒后的打印机的简要结构的图。
图14是示出在光路中设置LED的结构的图。
图15是示出具备导光部件的油墨容器的图。
图16是示出导光部件的简要结构的图。
图17是示出贮存第一水位的油墨的油墨容器的Y-Z剖面的图。
图18是示出贮存第一水位的油墨的油墨容器的X-Z剖面的图。
图19是示出贮存第二水位的油墨的油墨容器的Y-Z剖面的图。
图20是示出贮存第二水位的油墨的油墨容器的X-Z剖面的图。
图21是示出贮存第三水位的油墨的油墨容器的Y-Z剖面的图。
图22是示出贮存第三水位的油墨的油墨容器的X-Z剖面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读取单元,11…原稿载置部,13…原稿输送部,20…印刷单元,21…覆盖体,21a…油墨容器覆盖部,23…操作面板,25…油墨量确认窗,25C…青色油墨量确认窗,25K…黑色油墨量确认窗,25M…品红色油墨量确认窗,25Y…黄色油墨量确认窗,27…采光窗,29…覆盖部开口,30…印刷部,31…印刷头,33…滑架,34…油墨容器,34C…青色油墨容器,34K…黑色油墨容器,34M…品红色油墨容器,34Y…黄色油墨容器,35…油墨量显示部,35C…青色油墨量显示部,35K…黑色油墨量显示部,35M…品红色油墨量显示部,35Y…黄色油墨量显示部,36…油墨贮存室,36C…青色油墨贮存室,36M…品红色油墨贮存室,37…气液交换口,37C…青色容器气液交换口,38…缓冲室,38C…青色油墨缓冲室,40…进纸盒,40B…盒底面,40F…盒前表面,40S…盒侧表面,40T…盒上表面,41…盒前表面开口部,41T…上表面开口部,42…盒侧表面开口部,43…拾取辊,45…第一输送辊对,47…第二输送辊对,49…第三输送辊对,51…第四输送辊对,55…台板,57…排纸辊对,60…排纸托盘,60a…排纸托盘下表面,63…光路,65…反射部件,65a…第一反射板,65b…第二反射板,71…LED,80…导光部件,80M…品红色油墨导光部件,81…入光部,81M…品红色油墨用入光部,83…第一发光部,83M…品红色油墨用第一发光部,85…第二发光部,85M…品红色油墨用第二发光部,87…第三发光部,87M…品红色油墨用第三发光部,89…第四发光部,89M…品红色油墨用第四发光部,100…打印机,L…油墨,LC…青色油墨,LK…黑色油墨,LM…品红色油墨,LY…黄色油墨,M…印刷介质,VL1…第一假想线,VL2…第二假想线,VA…假想范围,WL1…第一水位,WL2…第二水位,WL3…第三水位。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打印机100的外观的简要结构。图1所示的打印机100是具备读取单元10、印刷单元20的多功能一体机。打印机100具有读取原稿的读取功能、以及对印刷介质M进行印刷的印刷功能。打印机100对应记录装置的一例。印刷介质M对应介质的一例。印刷对应记录的一例。
包括图1在内的多个图示出了XYZ坐标系。X轴、Y轴、以及Z轴相互正交。X轴是沿着打印机100的宽度的轴。-X方向对应使装置前表面与用户正对时从用户角度观察的右方向。+X方向对应使装置前表面与用户正对时从用户角度观察的左方向。此处,装置前表面是构成打印机100的周围的侧表面之中设置有操作面板23的侧表面。操作面板23将在后文说明。Y轴是沿着打印机100的进深的轴。+Y方向对应从装置前表面去往装置后方的方向。-Y方向对应从装置后方去往装置前表面的方向。Z轴是沿着打印机100的高度的轴。+Z方向对应铅垂上方。-Z方向对应铅垂下方。
读取单元10读取原稿。读取单元10设置在印刷单元20的上方。读取单元10具备原稿载置部11、原稿输送部13。原稿输送部13设置在原稿载置部11的上方。原稿输送部13以能够相对于原稿载置部11开闭的方式被支承。
原稿载置部11是平头型的扫描仪。原稿载置部11具有接触式图像传感器、以及原稿载置面。接触式图像传感器、以及原稿载置面未图示。原稿载置部11在原稿输送部13关闭的时候,支承原稿输送部13。原稿输送部13被用户打开时,原稿载置面露出。接触式图像传感器读取载置于原稿载置面的原稿。接触式图像传感器通过读取原稿,生成图像数据。
原稿输送部13输送原稿。原稿载置于原稿输送部13的上表面。原稿输送部13将已载置的原稿输送至与接触式图像传感器相对的位置。原稿输送部13是ADF(Auto DocumentFeeder,自动进纸器)。原稿输送部13把用接触式图像传感器读取到的原稿向排出口输送。排出口未图示。
印刷单元20对印刷介质M进行印刷。印刷单元20是通过向印刷介质M喷出油墨L而进行印刷的喷墨打印机。印刷单元20基于印刷数据进行印刷。印刷数据是从外部装置接收到的数据。印刷数据也可以是用读取单元10生成的图像数据。印刷单元20具备覆盖体21、操作面板23、进纸盒40、排纸托盘60。
覆盖体21覆盖配置在印刷单元20内的各种功能部。覆盖体21覆盖印刷单元20的外周部。覆盖体21由一个或多个覆盖部件构成。覆盖体21具有油墨容器覆盖部21a。覆盖体21对应壳体的一例。
油墨容器覆盖部21a覆盖后述的油墨容器34。油墨容器覆盖部21a由一个或多个覆盖部件构成。油墨容器覆盖部21a也可以由一个覆盖部件的一部分构成。油墨容器覆盖部21a具有油墨量确认窗25、以及采光窗27。油墨量确认窗25、以及采光窗27的详细内容将在后文说明。油墨容器覆盖部21a对应容纳部外装的一例。
操作面板23接受来自用户的操作。操作面板23设置在打印机100的装置前表面。操作面板23具有显示器、操作按钮等。显示器显示从用户接受到的操作结果。操作按钮是电源输入按钮等。操作面板23可以由具有触摸输入功能的触摸面板构成。操作面板23如果是能够接受用户的操作的结构,就不限定其结构。
进纸盒40容纳印刷介质M。容纳的印刷介质M由后述的印刷头31印刷。进纸盒40设置在油墨容器覆盖部21a的+X方向的位置。进纸盒40设置在与油墨容器覆盖部21a相邻的位置。进纸盒40以能够相对于印刷单元20拆装的方式构成。进纸盒40以能够相对于印刷单元20沿-Y方向抽取的方式构成。进纸盒40通过用户沿+Y方向移动进纸盒40,而装配于印刷单元20。进纸盒40具有盒前表面开口部41。盒前表面开口部41设置在进纸盒40的盒前表面40F。盒前表面开口部41的详细内容将在后文说明。进纸盒40对应介质容纳部的一例。
排纸托盘60载置用印刷头31印刷后的印刷介质M。排纸托盘60设置在进纸盒40的上方。以沿+Z方向依次为进纸盒40、排纸托盘60、操作面板23的顺序来配置进纸盒40、排纸托盘60、以及操作面板23。排纸托盘60以能够沿-Y方向拉出的方式构成。排纸托盘60能够通过用户的操作,沿-Y方向或+Y方向移动。排纸托盘60也可以是以能够通过未图示的托盘驱动机构而沿-Y方向或+Y方向移动的方式构成的。图1所示的排纸托盘60示出了收纳于印刷单元20内的状态。
图2示出了打印机100的剖面结构。图2示出了打印机100的Y-Z剖面。图2所示的印刷单元20具备印刷部30、多个输送辊对、台板55、进纸盒40、以及排纸托盘60。
图2所示的进纸盒40容纳多个印刷介质M。进纸盒40的内部设置有拾取辊43。拾取辊43将载置于进纸盒40的最上层的印刷介质M发往印刷单元20的内部。
多个输送辊对输送印刷介质M。图2所示的多个输送辊对是第一输送辊对45、第二输送辊对47、第三输送辊对49、第四输送辊对51、以及排纸辊对57。第一输送辊对45、第二输送辊对47、第三输送辊对49、以及第四输送辊对51从进纸盒40向印刷部30输送印刷介质M。排纸辊对57从印刷部30向排纸托盘60输送印刷介质M。
印刷部30对印刷介质M进行印刷。印刷部30通过对印刷介质M喷出油墨L,来对印刷介质M进行印刷。印刷部30对应记录部的一例。印刷部30具备印刷头31、以及滑架33。
印刷头31对印刷介质M喷出油墨L。印刷头31是喷出油墨L的喷墨头。印刷头31对印刷介质M喷出贮存于后述的油墨容器34的油墨L。贮存于油墨容器34的油墨L通过未图示的油墨流动机构,向印刷头31流动。流动到印刷头31的油墨L从未图示的喷嘴喷出。喷嘴排列在印刷头31的-Z方向的平面上。印刷头31喷出一种以上的油墨L。油墨L对应液体的一例。
滑架33载置印刷头31。滑架33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构成。滑架33通过未图示的滑架驱动机构,沿+X方向或-X方向移动。滑架33使所载置的印刷头31沿+X方向或-X方向移动。印刷头31在沿+X方向移动或者沿-X方向移动时喷出油墨L。印刷头31也可以在沿+X方向以及-X方向移动时喷出油墨L。
台板55支承用第四输送辊对51输送的印刷介质M。台板55设置在与印刷头31相对的位置。印刷头31对由台板55支承的印刷介质M喷出油墨L。台板55也可以与未图示的介质吸引机构连接。台板55支承由介质吸引机构吸引的印刷介质M。
排纸托盘60载置用印刷头31印刷的印刷介质M。图2示出了沿-Y方向拉出的排纸托盘60。排纸托盘60承接用排纸辊对57从印刷部30输送来的印刷介质M。
图3示出了油墨容器覆盖部21a与油墨容器覆盖部21a的周边的简要结构。图3示出了油墨容器覆盖部21a、操作面板23、进纸盒40、以及排纸托盘60。操作面板23、进纸盒40、以及排纸托盘60配置在相对于油墨容器覆盖部21a在+X方向上相邻的位置。油墨容器覆盖部21a在-Y方向的平面上,具有油墨量确认窗25、以及采光窗27。
图3所示的油墨量确认窗25由黑色油墨量确认窗25K、青色油墨量确认窗25C、品红色油墨量确认窗25M、以及黄色油墨量确认窗25Y构成。黑色油墨量确认窗25K、青色油墨量确认窗25C、品红色油墨量确认窗25M、以及黄色油墨量确认窗25Y是各自独立的开口。图3所示的油墨量确认窗25由四个开口构成,但不限定于此。油墨量确认窗25也可以由一个以上的开口构成。油墨量确认窗25上也可以设置透光的确认窗盖。通过在油墨量确认窗25设置确认窗盖,能够防止灰尘等入侵油墨容器覆盖部21a的内侧。油墨量确认窗25对应目视确认部的一例。黑色油墨量确认窗25K、青色油墨量确认窗25C、品红色油墨量确认窗25M、以及黄色油墨量确认窗25Y的任一个对应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的一例。
油墨量确认窗25以能够目视确认油墨量显示部35的方式构成。油墨量显示部35构成油墨容器34的壁面的一部分。油墨量显示部35以能够目视确认贮存于油墨容器34的内部的油墨L的方式构成。作为一例,油墨量显示部35由透光的材料构成。用户能够通过确认在油墨量显示部35目视确认的油墨L的水位,来把握油墨量。
黑色油墨量确认窗25K以能够目视确认黑色油墨量显示部35K的方式构成。黑色油墨量显示部35K构成黑色油墨容器34K的壁面的一部分。黑色油墨量显示部35K以能够目视确认贮存于黑色油墨容器34K的内部的黑色油墨LB的水位的方式构成。
青色油墨量确认窗25C以能够目视确认青色油墨量显示部35C的方式构成。青色油墨量显示部35C构成青色油墨容器34C的壁面的一部分。青色油墨量显示部35C以能够目视确认贮存于青色油墨容器34C的内部的青色油墨LC的水位的方式构成。
品红色油墨量确认窗25M以能够目视确认品红色油墨量显示部35M的方式构成。品红色油墨量显示部35M构成品红色油墨容器34M的壁面的一部分。品红色油墨量显示部35M以能够目视确认贮存于品红色油墨容器34M的内部的品红色油墨LM的水位的方式构成。
黄色油墨量确认窗25Y以能够目视确认黄色油墨量显示部35Y的方式构成。黄色油墨量显示部35Y构成黄色油墨容器34Y的壁面的一部分。黄色油墨量显示部35Y以能够目视确认贮存于黄色油墨容器34Y的内部的黄色油墨LY的水位的方式构成。
油墨量显示部35用在不区别地示出黑色油墨量显示部35K、青色油墨量显示部35C、品红色油墨量显示部35M、以及黄色油墨量显示部35Y的情况。黑色油墨量显示部35K、青色油墨量显示部35C、品红色油墨量显示部35M、以及黄色油墨量显示部35Y的任一个对应目视确认区域、以及第二目视确认区域的一例。
采光窗27将来自覆盖体21的外侧的光即外光获取至油墨容器覆盖部21a的内侧。采光窗27是获取外光的开口。采光窗27设置在油墨量确认窗25的下方。采光窗27设置在黑色油墨量确认窗25K、青色油墨量确认窗25C、品红色油墨量确认窗25M、以及黄色油墨量确认窗25Y的下方。如果采光窗27能够获取外光,则不限定其配置的位置。优选采光窗27设置在油墨量确认窗25的下方。这样能够有效活用油墨量确认窗25的下方的区域。采光窗27对应采光部的一例。
优选采光窗27设置在油墨量确认窗25的下方。
通过将采光窗27设置在油墨量确认窗25的下方,用户在油墨量确认窗25的上方进行作业时,采光窗27能够获取外光。
图4示出了油墨容器覆盖部21a的-Y方向的平面。图4示出了用户从-Y方向观察油墨容器覆盖部21a时的油墨容器覆盖部21a的前表面部。图4示出了油墨容器34。油墨容器34配置在比油墨容器覆盖部21a的前表面部更靠+Y方向的位置。
如图4所示,油墨容器覆盖部21a的前表面部具有油墨量确认窗25、以及采光窗27。图4所示的油墨量确认窗25由黑色油墨量确认窗25K、青色油墨量确认窗25C、品红色油墨量确认窗25M、以及黄色油墨量确认窗25Y构成。
如图4所示,相对于油墨量确认窗25配置有油墨量显示部35。相对于黑色油墨量确认窗25K配置有黑色油墨量显示部35K。相对于青色油墨量确认窗25C配置有青色油墨量显示部35C。相对于品红色油墨量确认窗25M配置有品红色油墨量显示部35M。相对于黄色油墨量确认窗25Y配置有黄色油墨量显示部35Y。
图4示出了黑色油墨容器34K、青色油墨容器34C、品红色油墨容器34M、以及黄色油墨容器34Y。油墨容器34用在不区别地示出黑色油墨容器34K、青色油墨容器34C、品红色油墨容器34M、以及黄色油墨容器34Y的情况。黑色油墨容器34K、青色油墨容器34C、品红色油墨容器34M、以及黄色油墨容器34Y的任两个对应液体容纳部、以及第二液体容纳部的一例。
黑色油墨容器34K容纳黑色油墨LB。黑色油墨容器34K在周面的一部分具有黑色油墨量显示部35K。黑色油墨量显示部35K以能够目视确认所容纳的黑色油墨LB的方式构成。黑色油墨容器34K配置在黑色油墨量确认窗25K的+Y方向的位置。黑色油墨容器34K向印刷头31供给黑色油墨LB。
青色油墨容器34C容纳青色油墨LC。青色油墨容器34C在周面的一部分具有青色油墨量显示部35C。青色油墨量显示部35C以能够目视确认所容纳的青色油墨LC的方式构成。青色油墨容器34C配置在青色油墨量确认窗25C的+Y方向的位置。青色油墨容器34C向印刷头31供给青色油墨LC。
品红色油墨容器34M容纳品红色油墨LM。品红色油墨容器34M在周面的一部分具有品红色油墨量显示部35M。品红色油墨量显示部35M以能够目视确认所容纳的品红色油墨LM的方式构成。品红色油墨容器34M配置在品红色油墨量确认窗25M的+Y方向的位置。品红色油墨容器34M向印刷头31供给品红色油墨LM。
黄色油墨容器34Y容纳黄色油墨LY。黄色油墨容器34Y在周面的一部分具有黄色油墨量显示部35Y。黄色油墨量显示部35Y以能够目视确认所容纳的黄色油墨LY的方式构成。黄色油墨容器34Y配置在黄色油墨量确认窗25Y的+Y方向的位置。黄色油墨容器34Y向印刷头31供给黄色油墨LY。黑色油墨LB、青色油墨LC、品红色油墨LM、以及黄色油墨LY之中的两个油墨L对应液体、以及第二液体的一例。
图4所示的油墨容器覆盖部21a容纳黑色油墨容器34K、青色油墨容器34C、品红色油墨容器34M、以及黄色油墨容器34Y,但不限定于此。油墨容器覆盖部21a收纳一个以上的油墨容器34。图4以沿+X方向依次为黑色油墨容器34K、青色油墨容器34C、品红色油墨容器34M、黄色油墨容器34Y的顺序,配置黑色油墨容器34K、青色油墨容器34C、品红色油墨容器34M、以及黄色油墨容器34Y,但不限定于此。多个油墨容器34的配置顺序能够适宜变更。一个以上的油墨容器34也可以贮存除了黑色油墨LB、青色油墨LC、品红色油墨LM、以及黄色油墨LY以外的油墨L。
油墨容器34也可以以能够从未图示的注入口补充油墨的方式构成。该情况下,期望在用户补充油墨L的时候也容易目视确认油墨容器34内的油墨L。
采光窗27设置在黑色油墨量确认窗25K、青色油墨量确认窗25C、品红色油墨量确认窗25M、以及黄色油墨量确认窗25Y的下方。图4所示的采光窗27沿X轴的宽度比四个油墨量确认窗25沿X轴的宽度的合计值更大。优选采光窗27沿X轴的宽度比各油墨量确认窗25的每一个沿X轴的宽度更大。优选采光窗27沿X轴的宽度比相邻的两个油墨量确认窗25沿X轴的宽度的合计值更大。采光窗27沿X轴的宽度以比一个油墨量确认窗25沿X轴的宽度更大的方式构成,从而,采光窗27更加容易获取外光。
另外,采光窗27也可以被分割为多个。在该情况下,所谓采光窗27沿X轴的宽度,示出的是多个采光窗27全体沿X轴的宽度。
图5示出了包括油墨容器34在内的油墨容器覆盖部21a的剖面结构。图5示出了油墨容器覆盖部21a的Y-Z剖面。图5示出了油墨容器覆盖部21a、以及油墨容器34。作为一例,图5所示的油墨容器34示出了青色油墨容器34C。青色油墨容器34C的剖面结构与黑色油墨容器34K、品红色油墨容器34M、以及黄色油墨容器34Y的剖面结构是相同的。
图5所示的油墨容器覆盖部21a具有青色油墨量确认窗25C、以及采光窗27。采光窗27设置在青色油墨量确认窗25C的-Z方向的位置。油墨容器覆盖部21a与青色油墨容器34C在沿Y轴的方向分离。
油墨容器34具有油墨量显示部35、油墨贮存室36、以及气液交换口37。油墨容器34的下方具备缓冲室38。缓冲室38可以以与油墨容器34为一体的方式构成,也可以以分体的方式构成。气液交换口37对应气液交换部的一例。缓冲室38对应贮存部的一例。作为油墨容器34的一例的青色油墨容器34C具有青色油墨量显示部35C、青色油墨贮存室36C、以及青色容器气液交换口37C。青色油墨容器34C的下方具备青色油墨缓冲室38C。
油墨量显示部35设置在与油墨量确认窗25相对的位置。油墨量显示部35设置在油墨容器34的一部分。油墨量显示部35以能够目视确认贮存于油墨贮存室36的油墨L的方式构成。
油墨贮存室36贮存将用印刷头31喷出的油墨L。青色油墨贮存室36C贮存将用印刷头31喷出的青色油墨LC。油墨贮存室36与气液交换口37连通。青色油墨贮存室36C与青色容器气液交换口37C连通。
气液交换口37进行气液交换。气液交换口37配置在比印刷头31的喷出口更靠-Z方向的位置。印刷头31的喷出口是喷出油墨L的喷嘴的开口。气液交换口37对喷出口施加与喷出口以及气液交换口37被配置的位置之间的沿Z轴的高度相应的水头差的负压。气液交换口37以保有油墨L的弯液面的开口面积构成。气液交换口37设置在缓冲室38的内部。作为气液交换口37的一例的青色容器气液交换口37C配置在比印刷头31的喷出口更靠-Z方向的位置。青色容器气液交换口37C对喷出口施加与喷出口以及青色容器气液交换口37C被配置的位置之间的沿Z轴的高度相应的水头差的负压。青色容器气液交换口37C以保有青色油墨LC的弯液面的开口面积构成。青色容器气液交换口37C设置在青色油墨缓冲室38C的内部。
缓冲室38能够容纳从气液交换口37流出的油墨L。存在着以下风险:油墨贮存室36内的空气由于气压变动、温度变化等膨胀时,形成于气液交换口37的弯液面被破坏。若形成于气液交换口37的弯液面被破坏,则贮存于油墨贮存室36的油墨L向缓冲室38流出。缓冲室38贮存从气液交换口37流出的油墨L,从而防止油墨L向油墨容器34的外部流出。作为缓冲室38的一例的青色油墨缓冲室38C能够贮存从青色容器气液交换口37C流出的青色油墨LC。
采光窗27设置在与缓冲室38相对的位置。采光窗27设置在缓冲室38的-Y方向的位置。作为一例,采光窗27设置在青色油墨缓冲室38C的-Y方向的位置。
油墨容器34具有进行气液交换的气液交换口37。打印机100具备容纳从气液交换口37流出的油墨L的缓冲室38。采光窗27设置在油墨容器覆盖部21a的与缓冲室38相对的位置。
缓冲室38设置在油墨贮存室36的下方,由此,油墨量显示部35设置在比缓冲室38靠上方的位置。与油墨量显示部35相对的油墨量确认窗25设置在比缓冲室38靠上方的位置。这样能够加大设置在油墨量确认窗25的下方的采光窗27的面积。
油墨容器覆盖部21a的前表面部与油墨容器34分离。油墨容器覆盖部21a与油墨容器34之间设置有空间。空间由延续至采光窗27的油墨容器覆盖部21a的内部的第一内部区域、以及在第一内部区域的上方的油墨容器覆盖部21a与油墨容器34之间的第二内部区域构成。用采光窗27获取到的光能够穿过空间内。以下,将空间表示为光路63。光路63是供用采光窗27获取到的光穿过的光穿过空间。光路63对应光路径的一例。
打印机100具备:印刷部30,通过向印刷介质M喷出油墨L,来进行印刷;油墨容器34,容纳由印刷部30喷出的油墨L;以及覆盖体21,包括容纳油墨容器34的油墨容器覆盖部21a。油墨容器34具有以能够目视确认所容纳的油墨L的方式构成的油墨量显示部35。覆盖体21的油墨容器覆盖部21a具有与油墨量显示部35相对且以能够目视确认油墨L的方式构成的油墨量确认窗25、以及从覆盖体21的外侧获取光的采光窗27。打印机100在油墨容器34与油墨容器覆盖部21a之间具有供获取到的光穿过的光路63。
通过从采光窗27获取光,由用户目视确认油墨容器34内的油墨L变得容易。通过外光目视确认油墨容器34内的油墨L变得容易,所以,打印机100实现低成本化、省电化。
作为一例,打印机100具备容纳黑色油墨LB的黑色油墨容器34K与容纳青色油墨LC的青色油墨容器34C。青色油墨容器34C具有以能够目视确认所容纳的青色油墨LC的方式构成的青色油墨量显示部35C。油墨量确认窗25具有与黑色油墨量显示部35K相对的黑色油墨量确认窗25K、以及与青色油墨量显示部35C相对的青色油墨量确认窗25C。采光窗27设置在黑色油墨量确认窗25K、以及青色油墨量确认窗25C的下方的位置。
用户目视确认黑色油墨容器34K内的黑色油墨量、以及青色油墨容器34C内的青色油墨量变得容易。
优选在光路63内设置有反射部件65。图5示出了在光路63内设置第一反射板65a的结构。第一反射板65a是反射部件65的一例。第一反射板65a把用采光窗27获取到的光反射至+Z方向的第二内部区域。第一反射板65a把光反射至油墨量显示部35。通过第一反射板65a把光反射至第二内部区域,用户目视确认油墨量显示部35变得容易。反射部件65对应反射部的一例。
打印机100具备设置于光路63且使光反射的第一反射板65a,第一反射板65a使光向油墨量显示部35反射。
通过设置第一反射板65a,用户目视确认油墨量显示部35变得容易。
在光路63内也可以设置第二反射板65b作为反射部件65。图6示出了油墨容器覆盖部21a内部的简要结构。图6示出了配置于延续至采光窗27的光路63的第一内部区域的部件。图6示出了第一反射板65a与第二反射板65b。第一反射板65a把用采光窗27获取到的光沿+Z方向反射。第二反射板65b把用采光窗27获取到的光沿+X方向反射。第二反射板65b朝向进纸盒40反射光。图6示出了第一反射板65a、以及第二反射板65b,但不限定于该结构。打印机100可以是具备第一反射板65a和第二反射板65b之中任一方的结构。优选打印机100具备第一反射板65a、以及第二反射板65b。
图7示出了油墨容器覆盖部21a的简要结构。图7示出了油墨容器覆盖部21a的+X方向的侧表面、以及前表面。油墨容器覆盖部21a的前表面具有油墨量确认窗25、以及采光窗27。油墨量确认窗25由黑色油墨量确认窗25K、青色油墨量确认窗25C、品红色油墨量确认窗25M、以及黄色油墨量确认窗25Y构成。
油墨容器覆盖部21a的+X方向的侧表面具有覆盖部开口29。油墨容器覆盖部21a的+X方向的侧表面是与进纸盒40相对的侧表面。覆盖部开口29设置在与进纸盒40相对的位置。覆盖部开口29设置在与光路63连接的位置。覆盖部开口29对应外装开口部的一例。
图8示出了进纸盒40的部分放大结构。图8所示的进纸盒40的一部分包括与油墨容器覆盖部21a的+X方向的侧表面相邻的区域。图8示出了盒前表面40F、盒侧表面40S、盒上表面40T、盒前表面开口部41、以及盒侧表面开口部42。
盒前表面40F是进纸盒40的-Y方向的侧表面。盒前表面40F是配置在进纸盒40被拔出的方向上的侧表面。在进纸盒40装配于打印机100时,盒前表面40F构成打印机100的前表面的一部分。盒前表面40F形成有盒前表面开口部41。盒前表面40F对应第一面的一例。
盒侧表面40S是进纸盒40的-X方向的侧表面。盒侧表面40S与油墨容器覆盖部21a的+X方向的侧表面相对。盒侧表面40S形成有盒侧表面开口部42。
盒上表面40T是进纸盒40的+Z方向的平面。在进纸盒40装配于打印机100时,盒上表面40T的与盒前表面40F连接的区域也可以配置在能够由用户目视确认的位置。
盒前表面开口部41以能够由用户目视确认容纳于进纸盒40的内部的印刷介质M的方式构成。盒前表面开口部41设置在盒前表面40F。图8所示的盒前表面开口部41设置在盒前表面40F的-X方向的位置。盒前表面开口部41设置在与油墨容器覆盖部21a相邻的区域。盒前表面开口部41对应介质目视确认部的一例。
盒侧表面开口部42设置于盒侧表面40S。进纸盒40装配于打印机100时,盒侧表面开口部42与覆盖部开口29相对。盒侧表面开口部42经由覆盖部开口29使穿过光路63的光穿过进纸盒40的内部。盒侧表面开口部42对应部件开口部的一例。
图9示出了进纸盒40与油墨容器覆盖部21a的关系。图9示出了打印机100的正面图的一部分。图9示出了进纸盒40的一部分、以及油墨容器覆盖部21a的一部分。图9所示的油墨容器覆盖部21a的结构与图4所示的油墨容器覆盖部21a的结构是相同的。
进纸盒40配置在油墨容器覆盖部21a的+X方向的相邻的位置。盒前表面开口部41配置在采光窗27的+X方向的位置。未图示的光路63设置在采光窗27的+Y方向的油墨容器覆盖部21a的内侧。
图9示出了第一假想线VL1、第二假想线VL2、以及假想范围VA。
第一假想线VL1是经过采光窗27的上端部而向+X方向延伸的假想线。
第二假想线VL2是经过采光窗27的下端部而向+X方向延伸的假想线。假想范围VA是在第一假想线VL1与第二假想线VL2之间的区域。
覆盖部开口29设置在包括假想范围VA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盒侧表面开口部42设置在包括假想范围VA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覆盖部开口29与盒侧表面开口部42设置在至少一部分重合的位置。覆盖部开口29与盒侧表面开口部42以能够供穿过光路63后的光穿过的位置构成。光路63经由覆盖部开口29与盒侧表面开口部42连通。
盒前表面开口部41设置在包括假想范围VA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从而,用户从-X方向观察时,采光窗27与盒前表面开口部41在+Z方向上重合。-X方向的位置是与覆盖部开口29相对的位置。
打印机100具备容纳印刷介质M的进纸盒40。油墨容器覆盖部21a具有与进纸盒40相对的覆盖部开口29。进纸盒40具有与覆盖部开口29相对的盒侧表面开口部42、以及以能够目视确认所容纳印刷介质M的方式构成的盒前表面开口部41。光路63经由覆盖部开口29,与盒侧表面开口部42连通。
由于从采光窗27获取的光,用户目视确认油墨容器34内的油墨量、以及容纳于进纸盒40的印刷介质M变得容易。
优选用户从与覆盖部开口29相对的位置观察时,采光窗27与盒前表面开口部41在+Z方向重合。
光路63使得用采光窗27获取到的光朝向盒前表面开口部41穿过时,光量的减少受到抑制。
图10示出了用采光窗27获取到的光去往进纸盒40的路径。图10示出了包括进纸盒40的一部分与油墨容器覆盖部21a的一部分的X-Y剖面。油墨容器覆盖部21a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反射板65b。第二反射板65b设置在光路63内。
如图10所示,覆盖部开口29与盒侧表面开口部42设置在相对的位置。覆盖部开口29设置在光路63内。光路63经由覆盖部开口29,与盒侧表面开口部42连通。
用采光窗27获取到的光向设置在油墨容器覆盖部21a的内侧的光路63入射。入射后的光由设置在光路63内的第二反射板65b朝向覆盖部开口29反射。反射后的光穿过覆盖部开口29、以及盒侧表面开口部42,向进纸盒40内部入射。由于向进纸盒40入射的光,用户目视确认从盒前表面开口部41容纳至进纸盒40的印刷介质M变得容易。
打印机100具备:印刷部30,通过对印刷介质M喷出油墨L,来进行印刷;油墨容器34,容纳由印刷部30喷出的油墨L;覆盖体21,包括容纳油墨容器34的油墨容器覆盖部21a;以及进纸盒40,具有以能够目视确认印刷介质M的方式构成的盒前表面开口部41,容纳印刷介质M。油墨容器覆盖部21a具有从覆盖体21的外侧获取光的采光窗27、以及与进纸盒40相对的覆盖部开口29。供用采光窗27获取到的光穿过的光路63设置在油墨容器覆盖部21a的内侧。进纸盒40具有与覆盖部开口29相对的盒侧表面开口部42。光路63经由覆盖部开口29,与盒侧表面开口部42连通。
由于从采光窗27获取到的光,用户目视确认从盒前表面开口部41容纳至进纸盒40的印刷介质M变得容易。由于外光,目视确认油墨容器34内的油墨L变得容易,所以,打印机100实现低成本化、以及省电化。
打印机100具备设置在光路63并使光反射的第二反射板65b。第二反射板65b使光向覆盖部开口29反射。
由第二反射板65b向进纸盒40的内部入射的光的光量增加,用户目视确认容纳于进纸盒40的印刷介质M变得容易。
盒前表面开口部41可以在盒上表面40T扩张而构成。图11示出了进纸盒40的简要结构。图11所示的进纸盒40具有在盒上表面40T被扩张的盒前表面开口部41。
进纸盒40装配于打印机100时,盒上表面40T的与盒前表面40F连接的区域配置在能够由用户目视确认的位置。图11所示的盒上表面40T设置有与形成于盒前表面40F的盒前表面开口部41相连的上表面开口部41T。上表面开口部41T构成盒前表面开口部41的一部分。盒上表面40T对应第二面的一例。
进纸盒40具有配置在被拔出的方向的盒前表面40F、以及配置在上方的盒上表面40T。盒前表面开口部41设置在盒前表面40F、以及盒上表面40T。
盒前表面开口部41设置在盒前表面40F、以及盒上表面40T,由此,用户目视确认容纳于进纸盒40的印刷介质M变得容易。另外,能够从上表面开口部41T获取外光,所以用户目视确认容纳于进纸盒40的印刷介质M变得更加容易。
优选对进纸盒40的内面施以表面处理。图12示出了进纸盒40的简要结构。图12示出了盒前表面40F、盒上表面40T、盒底面40B、盒侧表面40S、盒前表面开口部41、以及盒侧表面开口部42。图12示出了与油墨容器覆盖部21a相邻的盒侧表面40S的进纸盒40内的平面。
盒底面40B载置于印刷介质M。盒底面40B载置各种尺寸的印刷介质M。盒底面40B也可以具有引导印刷介质M的端面位置的引导部件。引导部件未图示。
盒底面40B、盒前表面40F、以及盒侧表面40S的进纸盒40内的平面构成盒内周面。盒内周面对应介质容纳部的内面的一例。优选对盒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施以镜面精加工作为表面处理。对盒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施以镜面精加工,由此,向进纸盒40内入射后的光变得难以衰减。用户目视确认容纳于进纸盒40的印刷介质M变得容易。
进纸盒40的盒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是镜面精加工的。
对盒内周面施以镜面精加工,由此,用户目视确认容纳于进纸盒40的印刷介质M变得容易。
也可以对盒内周面涂装白色涂料作为表面处理。由于涂装有白色涂料,向进纸盒40入射的光的衰减降低。另外,也可以在盒内周面特别是盒底面40B涂装黑色涂料作为表面处理。由于涂装有黑色涂料,印刷介质M与盒内周面的色差增大。用户通过对比度目视确认印刷介质M变得容易。
也可以对打印机100的排纸托盘下表面60a施以表面处理。图13示出了拆除进纸盒40后的打印机100的简要结构。图13示出了包括排纸托盘下表面60a的打印机100的简要结构。
排纸托盘下表面60a是排纸托盘60的-Z方向的平面,与进纸盒40相对。排纸托盘下表面60a至少在闭状态下,与容纳于进纸盒40的印刷介质M相对。排纸托盘下表面60a至少在闭状态下,构成盒内周面的一部分。也可以对排纸托盘下表面60a施以表面处理。
优选对排纸托盘下表面60a施以镜面精加工作为表面处理。对排纸托盘下表面60a施以镜面精加工,由此,向进纸盒40内入射后的光变得难以衰减。用户目视确认容纳于进纸盒40的印刷介质M变得容易。
也可以对排纸托盘下表面60a涂装白色涂料作为表面处理。由于涂装有白色涂料,向进纸盒40入射的光的衰减降低。
也可以在排纸托盘60与进纸盒40之间设置覆盖体21的一部分即底面覆盖部。在该情况下,底面覆盖部的下表面与容纳于进纸盒40的印刷介质M相对。另外,底面覆盖部的下表面构成盒内周面的一部分。此时,也可以对底面覆盖部的下表面施以表面处理。
作为表面处理,可以对底面覆盖部施以镜面精加工,也可以施以白色涂料。通过这些表面处理,得到与对排纸托盘下表面60a施以表面处理的同样的效果。
照射光的光源也可以设置在光路63。图14示出了在光路63设置有光源的结构。图14示出了在光路63设置LED71(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的结构。LED71是光源的例子,对应照明部的一例。
图14示出了在延续至采光窗27的光路63设置LED71的结构。LED71对形成于油墨容器覆盖部21a的内侧的光路63进行照射。LED71对油墨容器覆盖部21a与油墨容器34之间的光路63进行照射。LED71对油墨容器34的油墨量显示部35进行照射。图14将三个LED71配置于光路63。三个LED71在沿着X轴的方向配置。LED71的个数不限定为三个。也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LED71配置于光路63。LED71的位置不限定于图14所示的LED71的位置。优选LED71配置于使得用户容易目视确认在油墨量确认窗25处目视确认的油墨量显示部35的位置。优选LED71配置于使得用户容易目视确认在盒前表面开口部41处目视确认的印刷介质M的位置。
在延续至采光窗27的光路63也可以设置未图示的灯泡取代LED71。灯泡照射形成于油墨容器覆盖部21a的内侧的光路63。灯泡照射油墨容器覆盖部21a与油墨容器34之间的光路63。灯泡照射油墨容器34的油墨量显示部35。灯泡的个数不限定于一个。可以是多个灯泡配置于光路63。灯泡的位置不限定于图14所示的LED71的位置。优选灯泡配置于使得用户容易目视确认在油墨量确认窗25处目视确认的油墨量显示部35的位置。优选灯泡配置于使得用户容易目视确认在盒前表面开口部41处目视确认的印刷介质M的位置。灯泡对应照明部的一例。
像这样,优选打印机100具备设置于光路63且进行光照射的光源。
由于在光路63设置光源,用户目视确认贮存于油墨容器34的油墨量变得容易。用户目视确认容纳于进纸盒40的印刷介质M变得容易。
打印机100也可以具备将光导向油墨容器34的导光部件80。图15、以及图16示出了导光部件80的结构。图17、图18、图19、图20、图21、以及图22示出了贮存于油墨容器34的油墨量与导光部件80的关系。导光部件80对应导光部的一例。
图15示出了具备导光部件80的油墨容器34。图15示出了品红色油墨容器34M作为油墨容器34的一例。黑色油墨容器34K、青色油墨容器34C、以及黄色油墨容器34Y可以是与图15所示的品红色油墨容器34M相同的结构。
图15所示的油墨容器34具备导光部件80。导光部件80设置在光路63、以及油墨容器34内。导光部件80设置在油墨量显示部35的+Y方向的位置。导光部件80设置在油墨贮存室36内。作为油墨容器34的一例的品红色油墨容器34M具备品红色油墨导光部件80M。品红色油墨导光部件80M设置在光路63、以及品红色油墨容器34M内。品红色油墨导光部件80M设置在品红色油墨量显示部35M的+Y方向的位置。品红色油墨导光部件80M设置在品红色油墨贮存室36M内。
需要说明的是,导光部件80也可以仅设置在油墨容器34内。
图16示出了导光部件80简要结构。导光部件80的一端设置在光路63。导光部件80的另一端设置在油墨容器34的油墨贮存室36内。导光部件80具备入光部81、第一发光部83、第二发光部85、第三发光部87、以及第四发光部89。图16所示的导光部件80具有四个发光部,但不限定于此。导光部件80如果具有一个以上的发光部即可。一个以上的发光部设置在从油墨量显示部35分离的位置。
作为导光部件80的一例的品红色油墨导光部件80M的一端设置在光路63。品红色油墨导光部件80M的另一端设置在品红色油墨容器34M的品红色油墨贮存室36M内。品红色油墨导光部件80M具备品红色油墨用入光部81M、品红色油墨用第一发光部83M、品红色油墨用第二发光部85M、品红色油墨用第三发光部87M、品红色油墨用第四发光部89M。品红色油墨导光部件80M的结构与导光部件80的结构是相同的,详细内容将用导光部件80说明。
入光部81将光导入导光部件80的内部。入光部81构成导光部件80的一端。入光部81配置在导光部件80的-Z方向的下端。入光部81设置在光路63。入光部81将穿过光路63的光导入导光部件80的内部。
第一发光部83将用入光部81导入后的光发出。第一发光部83构成导光部件80的另一端。第一发光部83设置在入光部81的上方。第一发光部83设置在多个发光部的最上方。第一发光部83与油墨量显示部35相对。
第二发光部85将用入光部81导入后的光发出。第二发光部85设置在第一发光部83的下方。第二发光部85设置在入光部81的上方。第二发光部85在沿着Z轴的位置上设置在第一发光部83与入光部81之间的位置。第二发光部85与油墨量显示部35相对。
第三发光部87将用入光部81导入后的光发出。第三发光部87设置在第二发光部85的下方。第三发光部87设置在入光部81的上方。第三发光部87在沿着Z轴的位置上设置在第二发光部85与入光部81之间的位置。第三发光部87与油墨量显示部35相对。
第四发光部89将用入光部81导入后的光发出。第四发光部89设置在第三发光部87的下方。第四发光部89设置在入光部81的上方。第四发光部89在沿着Z轴的位置上设置在第三发光部87与入光部81之间的位置。第四发光部89与油墨量显示部35相对。
图17、以及图18示出了贮存第一水位WL1的油墨L的油墨容器34。图17示出了贮存第一水位WL1的油墨L的油墨容器34的Y-Z剖面。图18示出了贮存第一水位WL1的油墨L的油墨容器34的X-Z剖面。图18示出了油墨量显示部35与导光部件80之间的X-Z剖面。图17、以及图18示出了贮存作为油墨L的一例的品红色油墨LM的品红色油墨容器34M。详细内容将用油墨容器34、以及导光部件80说明。
如图17、以及图18所示,油墨容器34贮存第一水位WL1的油墨L。例如,第一水位WL1是油墨L以最大量贮存于油墨容器34时的水位。油墨容器34贮存第一水位WL1的油墨L时,导光部件80的第一发光部83、第二发光部85、第三发光部87、以及第四发光部89位于油墨L内。用第一发光部83、第二发光部85、第三发光部87、以及第四发光部89发出的光由于所贮存的油墨L,到达不了油墨量显示部35。或者,即使用第一发光部83、第二发光部85、第三发光部87、以及第四发光部89发出的光到达了,与没有油墨L的情况相比,光量也较小。用户不能够目视确认用第一发光部83、第二发光部85、第三发光部87、以及第四发光部89发出的光。或者,用户难以目视确认用第一发光部83、第二发光部85、第三发光部87、以及第四发光部89发出的光。用户能够通过目视确认油墨量显示部35,来确认贮存于油墨容器34的油墨L的水位为第一水位WL1。
图19、以及图20示出了贮存第二水位WL2的油墨L的油墨容器34。图19示出了贮存第二水位WL2的油墨L的油墨容器34的Y-Z剖面。例如,第二水位WL2是油墨L仅以最大量的一半贮存于油墨容器34时的水位。图20示出了贮存第二水位WL的油墨L的油墨容器34的X-Z剖面。图20示出了油墨量显示部35与导光部件80之间的X-Z剖面。图19、以及图20示出了贮存作为油墨L的一例的品红色油墨LM的品红色油墨容器34M。详细内容将用油墨容器34、以及导光部件80说明。
如图19、以及图20所示,油墨容器34贮存第二水位WL2的油墨L。油墨容器34贮存第二水位WL2的油墨L时,导光部件80的第一发光部83、以及第二发光部85位于比第二水位WL2更靠上方的位置。第一发光部83、以及第二发光部85露出。第三发光部87、以及第四发光部89位于油墨L内。用第一发光部83、以及第二发光部85发出的光成为能够用油墨量显示部35目视确认。用第三发光部87、以及第四发光部89发出的光由于所贮存的油墨L,到达不了油墨量显示部35。或者,即使用第三发光部87、以及第四发光部89发出的光到达了,与没有油墨L的情况相比,光量较小。用户能够目视确认用第一发光部83、以及第二发光部85发出的光。用户不能目视确认用第三发光部87、以及第四发光部89发出的光。或者,用户难以目视确认用第三发光部87、以及第四发光部89发出的光。用户能够通过目视确认油墨量显示部35,来确认贮存于油墨容器34的油墨L的水位为第二水位WL2。
图21、以及图22示出了贮存第三水位WL3的油墨L的油墨容器34。图21示出了贮存第三水位WL3的油墨L的油墨容器34的Y-Z剖面。例如,第三水位WL3是需要油墨L的补充的油墨量时的水位。图22示出了贮存第三水位WL3的油墨L的油墨容器34的X-Z剖面。图22示出了油墨量显示部35与导光部件80之间的X-Z剖面。图21、以及图22示出了贮存作为油墨L的一例的品红色油墨LM的品红色油墨容器34M。详细内容将用油墨容器34、以及导光部件80说明。
如图21、以及图22所示,油墨容器34贮存第三水位WL3的油墨L。油墨容器34贮存第三水位WL3的油墨L时,导光部件80的第一发光部83、第二发光部85、第三发光部87、以及第四发光部89位于比第三水位WL3靠上方的位置。用第一发光部83、第二发光部85、第三发光部87、以及第四发光部89发出的光成为能够用油墨量显示部35目视确认。用户能够目视确认用第一发光部83、第二发光部85、第三发光部87、以及第四发光部89发出的光。用户能够通过目视确认油墨量显示部35,来确认贮存于油墨容器34的油墨L的水位为第三水位WL3。将第三水位WL3的油墨L的油墨量确定为预先确定的油墨接近用完量、或者油墨用完量时,用户能够确认需要补充油墨L。
优选打印机100具备将光导向油墨容器34的导光部件80。
用户能够通过目视确认油墨量显示部35,来确认贮存于油墨容器34的油墨L的水位。
导光部件80的发光部也可以不是从油墨量显示部35分离,而是抵接于油墨量显示部35。在这样的结构中,能够不依据油墨量地确认发光部。另外,导光部件80也可以设置在油墨量显示部35的―Y方向的位置。即是说,也可以设置在油墨容器34的外部。在这样的结构中,能够更清楚地目视确认发光部的光。
Claims (14)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记录部,通过向介质喷出液体,来进行记录;
液体容纳部,容纳由所述记录部喷出的所述液体;以及
壳体,包括容纳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容纳部外装,
所述液体容纳部具有以能够目视确认所容纳的所述液体的方式构成的目视确认区域,
所述壳体的所述容纳部外装具有:
目视确认部,与所述目视确认区域相对,以能够目视确认所述液体的方式构成;以及
采光部,从所述壳体的外侧获取光,
在所述液体容纳部与所述容纳部外装之间具有供获取到的所述光穿过的光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采光部设置在所述目视确认部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容纳部具备:
气液交换部,进行气液交换;以及
贮存部,能够容纳从所述气液交换部流出的所述液体,
所述采光部设置在所述容纳部外装的与所述贮存部相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进一步具备反射部,所述反射部设置于所述光路径中,使所述光反射,
所述反射部使所述光向所述目视确认区域反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进一步具备照明部,所述照明部设置于所述光路径中,进行光照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进一步具备导光部,所述导光部将所述光导向所述液体容纳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进一步具备第二液体容纳部,所述第二液体容纳部容纳第二液体,
所述第二液体容纳部具有以能够目视确认所容纳的所述第二液体的方式构成的第二目视确认区域,
所述目视确认部具有与所述目视确认区域相对的第一区域、以及与所述第二目视确认区域相对的第二区域,
所述采光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以及所述第二区域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进一步具备介质容纳部,所述介质容纳部容纳所述介质,
所述容纳部外装具有与所述介质容纳部相对的外装开口部,
所述介质容纳部具有:
部件开口部,与所述外装开口部相对;以及
介质目视确认部,以能够目视确认所容纳的所述介质的方式构成,
所述光路径经由所述外装开口部,与所述部件开口部连通。
9.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记录部,通过向介质喷出液体,来进行记录;
液体容纳部,容纳由所述记录部喷出的所述液体;
壳体,包括容纳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容纳部外装;以及
介质容纳部,具有以能够目视确认所述介质的方式构成的介质目视确认部,容纳所述介质,
所述容纳部外装具有从所述壳体的外侧获取光的采光部、以及与所述介质容纳部相对的外装开口部,
供用所述采光部获取到的所述光穿过的光路径设置在所述容纳部外装的内侧,
所述介质容纳部具有与所述外装开口部相对的部件开口部,
所述光路径经由所述外装开口部,与所述部件开口部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进一步具备反射部,所述反射部设置在所述光路径中,使所述光反射,
所述反射部使所述光向所述外装开口部反射。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容纳部具有配置在拔出方向上的第一面、以及配置在上方的第二面,
所述介质目视确认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面、以及所述第二面。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从与所述外装开口部相对的位置观察时,所述采光部与所述介质目视确认部在铅垂方向上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容纳部的内面的至少一部分为镜面精加工。
14.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容纳部具备:
气液交换部,进行气液交换;以及
贮存部,能够容纳从所述气液交换部流出的所述液体,
所述采光部设置在所述容纳部外装的与所述贮存部相对的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2-042271 | 2022-03-17 | ||
JP2022042271A JP2023136542A (ja) | 2022-03-17 | 2022-03-17 | 記録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766780A true CN116766780A (zh) | 2023-09-19 |
Family
ID=87986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269261.2A Pending CN116766780A (zh) | 2022-03-17 | 2023-03-15 | 记录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294437A1 (zh) |
JP (1) | JP2023136542A (zh) |
CN (1) | CN116766780A (zh) |
-
2022
- 2022-03-17 JP JP2022042271A patent/JP2023136542A/ja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03-15 CN CN202310269261.2A patent/CN116766780A/zh active Pending
- 2023-03-16 US US18/185,128 patent/US20230294437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3136542A (ja) | 2023-09-29 |
US20230294437A1 (en) | 2023-09-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019697B2 (ja) | 印刷流体収容装置及び印刷流体供給装置 | |
EP1241011B1 (en) | Ink jet printer | |
JP5962144B2 (ja) | 印刷流体収容装置及び印刷流体供給装置 | |
JP5076798B2 (ja) | インク容器 | |
JP2019171735A (ja) |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システム | |
JP2018058263A (ja) | 印刷装置 | |
US12005714B2 (en) | System including a reservoir configured to store liquid and a tank to which the reservoir can be connected | |
US10081195B2 (en) | Liquid residual amount detection device, recording device, and liquid residual amount detection method | |
JP4990400B2 (ja) | カートリッジ・ホルダ | |
JP4743071B2 (ja)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
JP2023144119A (ja) | システム | |
CN116766780A (zh) | 记录装置 | |
JP2018122515A (ja) | 画像記録装置 | |
US11440327B2 (en) | Liquid ejection device including cartridge attachment portion and sheet roll holder positioned at front portion of casing | |
JP4862596B2 (ja)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
JP7077612B2 (ja) | 液体排出装置 | |
JP3501663B2 (ja) | 液体収納容器、及び、その液体収納容器を含む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そのカートリッジを用いる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記録装置 | |
JP7063065B2 (ja) | システム | |
JP7352127B2 (ja) | システム | |
US11065882B2 (en) | Image-recording device having first sensor for detecting liquid in cartridge and second sensor for detecting liquid in tank | |
JP2012000867A (ja) |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 |
US11548285B2 (en) | Image-recording device issuing notification concerning quantity of liquid in tank | |
JP7259340B2 (ja) | システム | |
JP3183793U (ja) |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 |
JP2006001272A (ja) | 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