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61246A - 增益控制方法、装置、无线信号接收电路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增益控制方法、装置、无线信号接收电路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61246A
CN116761246A CN202310723154.2A CN202310723154A CN116761246A CN 116761246 A CN116761246 A CN 116761246A CN 202310723154 A CN202310723154 A CN 202310723154A CN 116761246 A CN116761246 A CN 1167612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in
signal strength
data packet
target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2315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stechnic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stechnic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stechnic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stechnic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2315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6124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61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612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52TPC using AGC [Automatic Gain Control] circuits or ampl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04B1/12Neutralising,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arrangements
    • H04B1/123Neutralising,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arrangements using adaptive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4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according to signal strengt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增益控制方法、装置、无线信号接收电路及相关设备,增益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对数据包的解调结果,所述解调结果表征对所述数据包是否解调成功;根据所述解调结果预测下一次数据包的目标信号强度;从预设的信号强度与增益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信号强度对应的目标接收增益;根据所述目标接收增益对增益电路进行调控。通过该增益控制方法,可以提高对数据包进行接收与解调的抗干扰能力,降低无线通信的误包率和丢包率。

Description

增益控制方法、装置、无线信号接收电路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增益控制方法、装置、无线信号接收电路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终端的天线接收到无线信号之后,会通过对无线信号进行增益调整,以使无线信号能够被正常解调。当无线通信终端处于移动状态时,无线通信终端与无线接入点之间的距离会发生变化,距离变化会影响无线通信终端与AP(Access Point,无线接入点)之间信号传输的损耗,从而使得无线通信终端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会受到影响。
目前,对无线信号进行调整时所使用的增益通常固定,由于接收到无线信号不稳定,使用固定的增益对无线信号进行增益调整,可能会导致输入的无线信号过大或者过小,最终影响解调性能,导致误报率或者丢包率过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增益控制方法、装置、无线信号接收电路及相关设备,以对无线通信终端对信号的接收增益进行调整,降低无线通信的误包率和丢包率,提高对数据包进行接收与解调的抗干扰能力。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增益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对数包的解调结果,所述解调结果表征对所述数据包是否解调成功;根据所述解调结果预测下一次数据包的目标信号强度;从预设的信号强度与增益的对应关系中确定所述目标信号强度对应的目标接收增益;根据所述目标接收增益对增益电路进行调控。
相邻数据包的信号强度通常变化较小,因此,可以基于当前数据包来预测下一次数据包的信号强度。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导致解调成功与否可能是由于数据包的不同信号强度导致的,通过解调结果预测下一次数据包的目标信号强度,可以使得预测的目标信号强度更符合下一次数据包的实际情况,提高目标信号强度的准确性,进而使得所确定的目标接收增益更准确,以该目标接收增益对增益电路进行调控,使得数据包在经增益电路调整后,数据包的信号强度能够满足正常解调的需求,从而降低丢包率和误包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是对下一次数据包的接收增益进行调整,即可以相当于针对每一数据包均确定一对应的接收增益,由此,所确定的接收增益是实时、连续性变化的,由此,可以有效减少因接收增益确定不及时或不准确导致的丢包、误包发生,提高对数据包接收与解调的抗干扰能力。
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解调结果预测下一次数据包的目标信号强度,包括:若所述解调结果表征对所述数据包解调成功,则将所述数据包的对应信号强度确定为所述目标信号强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解调成功,则将当前数据包的对应信号强度确定为目标信号强度,以当前数据包的对应信号强度确定对下一次数据包的接收增益,由此,可以实现对增益的实时、连续性调整,从而减少增益解调不及时导致的误包率、丢包率等,提高对数据包接收与解调的抗干扰能力。
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解调结果预测下一次数据包的目标信号强度,包括:若所述解调结果表征对所述数据包解调失败,则获取计时值;所述计时值为所述数据包从收包到解调失败的时间;基于所述计时值、预设阈值和所述目标信号强度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信号强度,所述预设阈值为预设的处理所述数据包的等待时间。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计时值与预设阈值,可以确定数据包解调失败的原因,根据该解调失败的原因确定目标信号强度,可以使得目标信号强度更为准确,从而提高所确定的目标接收增益的准确性。
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计时值、预设阈值和所述目标信号强度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信号强度,包括:若所述计时值小于所述预设阈值,则将上一数据包的信号强度确定为所述目标信号强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一数据包的信号强度对应的接收增益为当前数据包的接收增益。若计时值小于预设阈值,则表征被解调数据包的信号强度足够被解调,则可以继续以当前的增益继续接收下一次数据包,由此,降低增益调整对数据包的解调造成影响,避免增益进一步调整使得数据包无法解调的情况发生,降低误包率和丢包率。
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计时值、预设阈值和所述目标信号强度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信号强度,包括:若所述计时值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则将所述数据包的信号强度与预设步值之间的差值确定为所述目标信号强度;在所述预设的信号强度与增益的对应关系中,所述数据包的信号强度对应的接收增益小于所述差值对应的接收增益。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计时值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则表征当前被解调的数据包信号强度太小,解调时间过长。将当前数据包的信号强度与预设步值之间的差值确定为目标信号强度,当前数据包的信号强度对应的接收增益小于差值对应的接收增益,由此,可以使用更大的增益对下一次数据包的接收进行增益处理,从而提高下一次数据包的信号强度,以使得能够被正常解调,从而减少误包率,以及提高数据包接收的抗干扰能力。
一实施例中,所述信号强度与增益的对应关系包括连续的多个信号强度范围及每一所述信号强度范围对应的增益值;所述基于预设的信号强度与增益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信号强度对应的目标接收增益,包括:基于所述预设的信号强度与增益的对应关系,确定出所述目标信号强度所在的目标信号强度范围对应的增益值;其中,所述目标信号强度范围对应的增益值为所述目标接收增益。
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连续的多个信号强度范围,并设置每一信号强度范围对应的增益,由此,针对所确定的每一目标信号强度,均可以落入对应的信号强度范围中,并确定出相应的目标接收增益,减少无法确定目标信号强度对应接收增益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对数据包进行接收与解调的准确性,进而降低误包率与丢包率,提高对数据包进行接收与解调的抗干扰能力。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增益控制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对数据包的解调结果,所述解调结果表征对所述数据包是否解调成功;预测模块,根据所述解调结果预测下一次数据包的目标信号强度;增益模块,用于基于预设的信号强度与增益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信号强度对应的目标接收增益;调控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接收增益对增益电路进行调控。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增益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增益控制电路,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增益控制方法。
一实施例中,所述增益控制电路还包括:定时器,所述定时器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定时器用于记录所述数据包自收包到解调失败的时间。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线信号接收电路,包括第四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增益控制电路;增益电路,与所述增益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增益电路用于基于所述增益控制电路的控制,根据所述增益控制电路确定的目标接收增益对下一次数据包进行接收。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五方面所述的无线信号接收电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增益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强度目标信号强度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增益关系表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增益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增益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无线信号接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增益控制装置200;获取模块210;预测模块220;增益模块230;调控模块240;计时模块250;增益控制电路300;处理器310;定时器320;无线信号接收电路400;增益电路410;主体接收电路420;天线430;无线通信系统500;电子设备510;无线交换机52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增益方法,该增益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可以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终端上,例如,手机、电脑等设备,或是应用于音箱、耳机等IOT(Internet ofThings,物联网)设备,该无线通信终端与AP通信连接,使得无线通信终端可以与AP进行数据传输,AP可以是无线交换机、路由器等。
其中,无线通信终端与AP之间的通信质量可能发生变化,使得无线通信终端接收到的数据包信号强度发生变化,例如,无线通信终端与AP之间的距离变化,二者之间存在干扰信号传输的物质等。示例性地,当AP与无线通信终端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无线通信终端接收到AP发送的数据包的强度可能发生变化,例如,终端逐渐远离AP,终端所收到的数据包的信号强度会逐渐减弱,相反地,当无线通信终端逐渐靠近AP,则无线通信终端所接收到的数据包信号强度也会增强,再例如,无线通信终端与AP之间存在着多堵墙等,也会影响二者之间的通信质量,从而影响接收到的数据包的信号强度。
无线通信终端对不同信号强度的数据包解调能力不同,例如,信号强度过大的数据包,其后端线路饱和,线性度下降,均可能影响数据包的解调,或信号强度较小的数据包,其后端电路信噪比下降,同样会影响数据包的解调。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无线通信终端接收数据包的接收电路和处理数据包的模块之间设置增益电路,以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增益,调整需解调的数据包的信号强度。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增益控制方法,该增益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与数据包的接收电路和数据包的解调模块连接的模块上,且该模块可以电路连接,通过增益控制方法对增益电路的调整,从而使得增益电路可以对数据包的信号强度进行更为准确地调整,从而降低解调时的误包率。例如,在本申请所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增益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无线通信终端AGC(Automatic Gain Control,自动增益控制)模块上,AGC模块与增益电路连接,AGC模块可以控制增益电路对无线通信终端所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增益。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益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增益控制方法包括:
S110,获取对数据包的解调结果。
本实施例中,数据包可以是信号。解调结果表征对数据包是否解调成功,即无线通信终端中对数据包进行解调的模块是否对数据包进行解调成功。
可以理解,解调的模块无论解调成功与否,均会向前端反馈解调的完成的信息,即反馈对数据包的解调结果。例如,解调成功表征该数据包被无线通信终端成功接收并解调,此时,解调的模块可以向前端的接收电路反馈解调成功的信息,以使接收电路可以进行下一次数据包的接收。解调失败表征无线通信终端对数据包进行长时间的解调,均未完成对数据包的解调,此时,解调的模块可以向前端的接收电路反馈解调失败的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对数据包的解调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表征着无线通信终端接收数据包的信号强度与增益之间关系是否在正常范围内,例如,解调成功表征着无线通信终端能够对数据包进行正常解调,也表明该数据包在经增益后,其信号强度处于能够被正常解调的范围内,则此时增益电路的增益较为符合当前的通信需求。反之,若解调失败,则表明当前所接收到的数据包的信号强度在经当前的增益进行调整后,该数据包的信号强度不处于能够被正常解调的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解调的模块不反馈解调结果,还可以对解调的模块对数据包的解调进行监测,以获取解调结果。可以理解,获取解调结果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因此,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获取对数据包的解调结果判断当前增益电路对数据包的增益是否符合需求。
S120,根据解调结果预测下一次数据包的目标信号强度。
无线通信终端与AP之间的通信质量通常是持续性变化的,例如,用户手持终端设备在空间内移动,而在无线通信中,信号的接收具有较高的实时性,接收与解调数据包频率较快,接收连续两个数据包时,两个数据包的信号强度通常不会发生较大变化,二者的解调结果也不会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可以用当前数据包的解调结果来预测下一次数据包的信号强度。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确定目标信号强度的流程图。
一实施例中,若解调结果表征对当前数据包解调成功,则将当前数据包的对应信号强度确定为目标信号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若解调结果表征对数据包解调成功,则表征当前的增益对数据包进行增益调整后,能够满足解调的模块对信号强度的要求。然而,由于无线通信设备可能实时移动的,当前所使用的增益可能是无线通信设备处于上一位置时所确定,若无线通信设备继续移动,则当前所使用的增益值对下一位置接收的数据包进行增益后,数据包的信号强度无法满足被准确解调的需求,从而出现解调失败的情况,从而发生误包、丢包。因此,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即使对数据包解调成功,仍需重新确定目标信号强度以确定对应的增益。
其中,下一次数据包的接收位置相较于当前数据包的接受位置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较大变化,两个数据包之间的信号强度一般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若对当前的数据包解调成功,则可以将当前数据包的信号强度预测为下一次数据包的信号强度,即将当前数据包的信号强度确定为目标信号强度,以根据目标信号强度确定对下一次数据包的接收增益。
示例性地,为便于理解,在此距离对上述过程进行说明。
若存在连续接收的A、B、C三个数据包,在接收A、B、C三个数据包时,无线通信设备朝同一方向移动。A的信号强度为a,B的信号强度b,C的信号强度为c,若对A解调成功,则将a作为对B的预测的目标信号强度,并以a确定对B的接收增益;在B解调成功后,则将b作为对C的预测的目标信号强度,并以b确定对C的接收增益。
在上述实施例中,若无线通信设备与AP之间的通信质量是连续变化的,则所确定的增益也将会根据不同时刻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不同的调整,从而使得不同时刻接收到的数据包均有一对应的增益,使得该数据包在经对应的增益调整后,该数据包能够被准确的解调,从而提高无线通信设备接收数据包的抗干扰能力,以及降低丢包和误包等情况的发生。
解调时,数据包的信号强度过大或过小均有可能导致解调失败,而信号强度过大或过小使得所需的增益不同,例如,信号强度过大时,解调失败的原因通常与信号强度无关,此时无需调整增益;反之,信号过小可能导致数据包无法准确解调,因此需增大增益。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确定目标信号强度时,可以针对不同的解调失败原因预测下一次数据包的目标信号强度。
在无线通信设备中,若前端的接收电路长时间未收到后端解调的模块对数据包解调成功的反馈信息,则可以确定解调失败,可能出现丢包、误包等情况。而在解调的模块仅能反馈对数据包解调失败的信息,而不会反馈解调失败的具体原因,或反馈解调失败的原因是否为数据包的信号强度过小或其他原因。因此,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些判断解调失败具体原因的方式。
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若解调结果表征对数据包解调失败,则可以获取计时值,并基于计时值和预设阈值确定解调失败的原因。
由于数据包信号强度过大或过小在解调时耗费的时间不同,例如,信号强度较小,则解调的时间会较长,直至超出最大的解调时间,信号强度过大,数据包的解调时间处于正常范围内,但可能是由后端线路饱和、数据包线性度降低等原因导致的解调失败。因此,可以通过解调时间来判断具体的解调失败原因。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预先设定一个预设阈值,若解调的时间超过该预设阈值,则表征当前数据包经增益后依然存在着信号强度过小的问题,则应增大对下一数据包的接收增益。反之,若解调的时间未该预设阈值但仍出现解调失败的情况,则可能是存在一些其他原因,该原因与增益无关。
其中,预设阈值可以根据不同无线通信设备对数据包的解调时间进行合理设置,不同的无线通信设备分别设置不同的预设阈值,其中,预设阈值可以为预设的处理数据包的等待时间,处理数据包的等待时间也可以被称为处理信号下降的等待时间。
在无线通信设备中,若对数据包的解调时间过长,则可能需反馈响应信息以使AP重传该数据包,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预设阈值还可以大于处理数据包的等待时间,且小于确定重传数据包的时间。由此,可以根据由此确定出的预设阈值,在重传前确定出目标信号强度,从而不影响该数据包的重传,使得重传的数据包能够被准确解调,降低误包率。
接着,在本实施例,可以记录解调的模块从收包到解调失败的时间,得到计时值,由此,可以将该计时值与预设阈值进行对比,从而可以根据对比结果判断对应的解调失败原因,以确定相应的目标信号强度控制下一数据包的接收增益。例如,计时值大于预设阈值,则表征解调失败的原因为信号强度过小,则可以增大下一数据包的接收增益,反之,若计时值小于等于预设阈值,则解调失败的原因为信号强度过大,则可以不改变增益。
在上述实施例中,计时值和预设阈值之间的关系可以表征解调失败的可能原因,则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若解调失败,可以基于计时值、预设阈值和目标信号强度之间的关系,确定目标信号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记录数据包经增益后的信号强度,并将增益后的强度与预设范围的端点值进行对比,若信号强度小预设范围的最小值,则确定解调失败的原因为增益过小,反之,若信号强度大于预设范围的最大值,则可能是增益以外的原因导致,其中预设范围为能够数据包被正常解调的信号强度范围。由此,可以根据所确定的解调失败的原因,确定对应的目标强度。
一实施例中,若解调失败的原因与增益或信号强度无关,如计时值小于等于预设阈值,则可以将上一数据包的信号强度确定为目标信号强度。
计时值小于等于预设阈值,表征被解调的数据包并非是因为信号强度过小导致长时间的解调,而是一些其他的原因导致,且该原因通常与数据包的信号强度无关,例如,同步算法导致或者其他原因导致,这也表征当前的增益是符合对当前数据包进行解调的增益需求的,因此,可以继续以当前的增益继续对下一数据包进行解调。
其中,当前的增益是由上一数据包的信号强度所确定的,则可以将上一数据包的信号强度确定为目标信号强度。为便于理解,在此继续以数据包A、B、C进行说明。当A解调成功之后,以a为目标信号强度配置对B的接收增益;当B解调失败后,可以继续根据A的信号强度a为目标信号强度配置对C的接收增益。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计时值小于等于预设阈值,还可以将当前数据包对应的信号强度或大于当前数据包对应的信号强度的值确定为目标信号强度,以确定出相较于当前接收增益更小的值为接收增益,以更小的接收增益对下一数据包进行接收,从而降低数据包信号强度过大对解调的影响。
一实施例中,若解调失败的原因为被解调数据包的信号强度过小,如计时值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则将数据包的信号强度与预设步值之间的差值确定为目标信号强度;其中,在预设的信号强度与增益的对应关系中,当前数据包的信号强度对应的接收增益小于该差值对应的接收增益。
若被解调数据包的信号强度过小,则可以增大下一次数据包的接收增益。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当前数据包的信号强度的基础上减去预设步值,从而获得二者之间的差值,该差值小于当前数据包的信号强度,利用该差值确定的增益会大于利用当前数据包信号强度所确定的增益,从而对下一次数据包进行增益后,可以有效提高增益后数据包的信号强度,从而使得下一次数据包能够被准确接收。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在接收到数据包的解调结果之后,可以重置计时值,以便于后续能够准确确定目标信号强度。
在本申请中,接收的数据包信号强度通常是连续性变化的,增益在每次接收数据包后均会重新调整,当出现一次解调失败时,则其上一次数据包通常是解调成功的,因此,可以将上一数据包的信号强度确定的增益为当前数据包对应的增益,即增益不发生变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确定对应的目标信号强度,上述方式仅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些实施例,在其他的确定目标信号强度的方式中,只需满足:若对当前数据包解调成功,则可以基于当前数据包的信号强度确定增益,若对当前数据包解调失败,当解调失败的原因非信号强度原因过大,则保持目标信号强度不变,当解调失败的原因为信号强度过小时,则降低预测的下一次数据包的目标信号强度。
S130,基于预设的信号强度与增益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信号强度对应的目标接收增益。
本实施例中,信号强度与增益的对应关系实现为信号强度与增益之间的关系表、增益与信号强度的关系式等,在不同的场景中可以设置不同类型的信号强度与增益的对应关系,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强度与增益的对应关系可以包括的是信号强度与接收增益之间的反比关系。例如,信号强度越大,对应的接收增益越小,反之,信号强度越小,对应的接收增益越大。由此,可以使得数据包的信号强度在经增益后,新的信号强度在解调模块能够正常解调的数据包信号范围内。
其中,在一般情况下,接收数据包的信号强度连续性变化,而对应的增益值也将会重新确定。而在一些情况中,数据包的信号强度变化过大,而针对不同的信号强度范围,设置一个对应的增益值,若上一预测的目标信号强度与实际信号强度不在同一增益对应的信号强度范围内,则可以使得增益后的数据包信号强度不在能够被正常解调的信号强度范围内,从而出现解调失败的情况。例如,能够被正常解调的信号强度范围为20-40,预测的信号强度为15,落在范围10-20之内,对应的增益为2,而实际信号强度为25,若以2对25进行增益,增益后的信号强度为50,此时无法被正常解调,此时,而所接收数据包的信号强度无法直接控制,则可以考虑将增益减小。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信号强度与增益之间设置为反比关系。上述仅为示例,不作为对本申请的显示。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信号强度与增益的对应关系可以包括连续的多个信号强度范围及每一信号强度范围对应的增益值。
示例性地,信号强度与增益的对应关系可以包括信号强度范围[a,b]、(b,c]、(c,d]分别对应的增益为g1、g2和g3。可以理解,在信号强度与增益的对应关系更多的信号强度范围及其对应的增益,上述仅为示例,不应称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实施例中,设置连续多个信号强度范围及对应的增益,可以使得所确定的每一目标信号强度均有一对应的增益,从而使得下一次数据包能经增益后能够被准确解调,减少目标信号强度无对应的增益从而使得下一次数据包无法被准确进行增益与解调的情况发生,减少误包率,提高无线通信设备接收数据包的抗干扰能力。
相应地,从预设的信号强度与增益的对应关系中确定目标信号强度对应的目标接收增益,可以包括:从信号强度与增益的对应关系中确定出目标信号强度所在的目标信号强度范围,其中,目标信号强度范围对应的增益值为目标接收增益。
示例性地,信号强度与增益的对应关系包括信号强度范围[a,b]、(b,c]、(c,d],分别对应的增益为g1、g2和g3,当目标信号强度为a1时,a1大于a且小于b,则确定该目标信号强度对应的增益为g1。上述仅为示例,不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增益关系表的示意图。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信号强度与增益的对应关系可以为增益关系表,增益关系表可以包括八个档位,分别为0、1、2、3、4、5、6、7,每一个档位分别对应不同的信号强度范围,每一个档位对应有一个接收增益,分别为stage0至stage7,其中,0最小,7最大,J0为0档和1档之间的交接点,同理,JP1至JP6分别为不同档位的交接点。每一个档位范围中,包括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大值为交接点,当目标信号强度处于交接点和该档位最小值之间时,则确定该目标信号强度落入该档位,将该档位对应的增益确定为目标接收增益。例如,若目标信号强度小于JP0,则可以将stage0确定为目标接收增益,如果目标信号强度介于JP0和JP1之间,那么stage1将被选为下一个接收增益,依此类推。
其中,交接点JP0至JP7可以根据不同无线通信设备能够正常解调数据包的信号强度范围进行配置,以满足不同无线通信设备的需求,提高不同无线通信设备接收数据包的抗干扰能力。
S140,根据目标接收增益对增益电路进行调控。
本实施例中,在得到目标接收增益后,可以根据该目标接收增益对数据包的增益电路进行增益调整,从而使得数据包在经增益后能够被准确解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解调结果预测下一次数据包的目标信号强度,使得预测的目标信号强度更准确,进而使得所确定的目标接收增益更准确,以该目标接收增益对增益电路进行调控,使得数据包在经增益电路增益后的强度能够满足正常解调的需求,从而降低丢包率和误包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是对下一次数据包的接收增益进行调整,即针对每一数据包均确定一对应的接收增益,由此,所确定的接收增益是实时、连续性变化的,由此,可以有效减少因接收增益确定不及时或不准确导致的丢包、误包发生,提高对数据包接收与解调的抗干扰能力。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增益控制装置200。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增益控制装置200的结构示意图,增益控制装置200包括:获取模块210、预测模块220、增益模块230和调控模块240。
获取模块210,用于获取对数据包的解调结果,解调结果表征对所述数据包是否解调成功。
预测模块220,根据解调结果预测下一次数据包的目标信号强度。
增益模块230,用于基于预设的信号强度与增益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信号强度对应的目标接收增益。
调控模块240,用于根据目标接收增益对增益电路进行调控。
一实施例中,预测模块220还用于若解调结果表征对数据包解调成功,则将数据包的对应信号强度确定为目标信号强度。
一实施例中,增益控制装置200还包括计时模块250,计时模块250用于记录数据包从收包到解调失败的时间,得到计时值。预测模块220还用于若解调结果表征对数据包解调失败,则获取计时值,基于计时值、预设阈值和目标信号强度之间的关系,确定目标信号强度,预设阈值为预设的处理所述数据包的等待时间。
一实施例中,预测模块220还用于若计时值小于等于预设阈值,则将上一数据包的信号强度确定为目标信号强度。
一实施例中,预测模块220还用于若计时值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则将数据包的信号强度与预设步值之间的差值确定为目标信号强度;在预设的信号强度与增益的对应关系中,数据包的信号强度对应的接收增益小于差值对应的接收增益。
一实施例中,信号强度与增益的对应关系包括连续的多个信号强度范围及每一信号强度范围对应的增益值,增益模块230还用于从基于预设的信号强度与增益的对应关系,确定出目标信号强度所在的目标信号强度范围对应的增益值;其中,目标信号强度范围对应的增益值为目标接收增益。
可以理解,增益控制装置200所实现的功能与增益控制方法的内容相对应,具体内容可以参考前述增益控制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本申请提供的增益控制装置200与本申请提供的增益控制方法对应,为使说明书简洁,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参照增益控制方法部分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增益控制装置200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服务器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服务器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该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单元、微处理器、单片机等。
上述增益控制方法或增益控制装置200可以实现为一种计算机可读指令的形式,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增益控制方法。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增益控制电路300,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益控制电路300的结构示意图,增益控制电路300包括:处理器310,该处理器310可以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增益控制方法。
本实施例中,处理器310可以被配置为与无线通信设备中接收数据包的接收电路连接,以及将该处理器310配置为与无线设备中对数据包进行解调的模块连接。其中,接收数据包的接收电路可以包括对数据包进行增益的增益电路或进行增益的器件,且处理器310与增益电路或增益器件连接,以根据所确定的目标接收增益对增益电路或增益器件的增益进行调控。
其中,增益电路可以是与无线终端设备的接收电路连接,也可以是接收电路的部分器件或模块,例如,增益电路可以包括接收电路中的低噪声放大器。
本实施例中,处理器310为中央处理器或微处理器等具有处理功能的器件,处理器还可以为无线通信设备中部分模块中的处理器,例如,通信模块、AGC模块等,处理器310的具体结构与连接方式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一实施例中,增益控制电路300还可以包括:定时器320,定时器320与处理器310连接,并被配置为与对数据包进行解调的模块连接。定时器320可以记录数据包解调的模块自收包到解调失败的时间,得到计时值,处理器310可以从定时值获取计时值,以根据计时值确定目标信号强度。定时器320的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线信号接收电路400。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信号接收电路400的结构示意图。无线信号接收电路400包括:增益控制电路300和增益电路410。
增益控制电路300可以是上述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增益控制电路300或具有相似功能的电路。
增益电路410,与增益控制电路300连接。
本实施例中,增益电路410用于基于增益控制电路300的控制,根据增益控制电路300确定的目标接收增益对下一次数据包进行增益。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信号接收电路400还可以包括主体接收电路420和天线430,无线信号接收电路400可以通过主体接收电路420和天线430对AP发送的数据包进行接收。
其中,增益电路410可以设置于主体接收电路420内,以主体接收电路420中部分电路或部分具有增益功能的器件出现。在一些实施例中,增益电路410可以是独立于主体接收电路420之外,且与主体接收电路420连接,并被配置为与数据包解调的模块连接,增益电路410可以对主体接收电路420输出的数据包进行增益处理,并输出至数据包解调的模块。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无线信号接收电路400。
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是计算机、服务器等可直接使用并提供服务的设备,此外也可以是设置有该无线信号接收电路400,并可作为各种设备的部件而生产与应用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电子设备可以是上述实施例所提及的无线通信设备。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500,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无线通信系统500的结构示意图,无线通信系统500包括:无线交换机520和电子设备510。
无线交换机520,被配置为与有线网络连接,并为与该无线交换机520通信连接的设备提供无线网络。无线交换机520的实现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展开。
电子设备510,与无线交换机通信连接,以通过无线交换机520接入有线网络。其中,电子设备可以是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或具有相似功能的设备,或上述实施例所提及的无线通信设备。
以上各实施例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得到新的实施例。
以上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增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对数据包的解调结果,所述解调结果表征对所述数据包是否解调成功;
根据所述解调结果预测下一次数据包的目标信号强度;
基于预设的信号强度与增益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信号强度对应的目标接收增益;
根据所述目标接收增益对增益电路进行调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解调结果预测下一次数据包的目标信号强度,包括:
若所述解调结果表征对所述数据包解调成功,则将所述数据包的对应信号强度确定为所述目标信号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解调结果预测下一次数据包的目标信号强度,包括:
若所述解调结果表征对所述数据包解调失败,则获取计时值;所述计时值为所述数据包从收包到解调失败的时间;
基于所述计时值、预设阈值和所述目标信号强度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信号强度,所述预设阈值为预设的处理所述数据包的等待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计时值、预设阈值和所述目标信号强度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信号强度,包括:
若所述计时值小于等于所述预设阈值,则将上一数据包的信号强度确定为所述目标信号强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计时值、预设阈值和所述目标信号强度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信号强度,包括:
若所述计时值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则将所述数据包的信号强度与预设步值之间的差值确定为所述目标信号强度;在所述预设的信号强度与增益的对应关系中,所述数据包的信号强度对应的接收增益小于所述差值对应的接收增益。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增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强度与增益的对应关系包括连续的多个信号强度范围及每一所述信号强度范围对应的增益值;
所述基于预设的信号强度与增益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信号强度对应的目标接收增益,包括:
基于所述预设的信号强度与增益的对应关系,确定出所述目标信号强度所在的目标信号强度范围对应的增益值;其中,所述目标信号强度范围对应的增益值为所述目标接收增益。
7.一种增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对数据包的解调结果,所述解调结果表征对所述数据包是否解调成功;
预测模块,根据所述解调结果预测下一次数据包的目标信号强度;
增益模块,用于基于预设的信号强度与增益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信号强度对应的目标接收增益;
调控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接收增益对增益电路进行调控。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增益控制方法。
9.一种增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增益控制方法。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增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增益控制方法;
所述增益控制电路还包括:定时器,所述定时器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定时器用于记录所述数据包自收包到解调失败的时间。
11.一种无线信号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增益控制电路;
增益电路,与所述增益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增益电路用于基于所述增益控制电路的控制,根据所述增益控制电路确定的目标接收增益对下一次数据包进行增益。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信号接收电路。
13.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线交换机;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与所述无线交换机通信连接。
CN202310723154.2A 2023-06-16 2023-06-16 增益控制方法、装置、无线信号接收电路及相关设备 Pending CN1167612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23154.2A CN116761246A (zh) 2023-06-16 2023-06-16 增益控制方法、装置、无线信号接收电路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23154.2A CN116761246A (zh) 2023-06-16 2023-06-16 增益控制方法、装置、无线信号接收电路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61246A true CN116761246A (zh) 2023-09-15

Family

ID=87960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23154.2A Pending CN116761246A (zh) 2023-06-16 2023-06-16 增益控制方法、装置、无线信号接收电路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6124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94129A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base station for use therein
EP1001556B1 (en) CDMA transmissoin power control capable of preventing call disconnection and degradation of capacity of subscribers
US2003003113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JP3852919B2 (ja) 無線受信機
US20020160799A1 (en)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apparatus and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US20100273518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of the same
EP1133070A2 (en) Transmit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995889A1 (en) Diversity reception device
US20020048267A1 (en) Selectively activated AGC signal measurement unit
EP1924011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EP2141826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2383323B (zh) 卫星扩频参数选择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JPS6165551A (ja) タイミング位相制御装置
KR20020089446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송신 전력 제어 방법
EP4195571A1 (en) Srs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US745418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ntenna selection diversity with dynamic gain control
US6834185B2 (en) Radio receiver and radio receiving method
US7542775B2 (en) Control device and radio control method
US20080194285A1 (en)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US20100240409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base station, wireless terminal station, and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using the same
US20060067268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ower and a transmission rate of a shared forward link data channe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6761246A (zh) 增益控制方法、装置、无线信号接收电路及相关设备
JP2001044928A (ja) 移動無線機、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信号送信方法
US6625465B1 (en) Backward closed loop power control apparatus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the same
EP3968705B1 (en) Gain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