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54885A - 变电站设备热故障红外诊断装置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变电站设备热故障红外诊断装置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54885A
CN116754885A CN202311062263.0A CN202311062263A CN116754885A CN 116754885 A CN116754885 A CN 116754885A CN 202311062263 A CN202311062263 A CN 202311062263A CN 116754885 A CN116754885 A CN 1167548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main body
groove
fan
equipment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622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54885B (zh
Inventor
岳科宇
郑宇�
赵洪丹
高峰
贾越博
刘彦德
颜萌
王思佳
吕欢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JIZH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Liaoyua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Jilinsheng Electric Power Supply Co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JIZH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Liaoyua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Jilinsheng Electric Power Supply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JIZH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Liaoyua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Jilinsheng Electric Power Supply Co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JIZH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6226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548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548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548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548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548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45Means for directing air flow, e.g. ducts, deflectors, plenum or guid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096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for measuring wires, electrical contacts or electronic syste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8Test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e.g. by signal tracer
    • G01R31/2832Specific tests of electronic circuit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836Fault-finding or characterising
    • G01R31/2843In-circuit-tes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40/00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 Y04S40/12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characterised by data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electrical equipment
    • Y04S40/126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characterised by data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electrical equipment using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变电站设备热故障检测诊断技术领域,具体为变电站设备热故障红外诊断装置及其方法,包括壳体、混合干燥机构和检测安全机构,所述壳体的中部设置有设备主体,所述壳体的一端开设有散风口,所述壳体的顶端设置有冷气机,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中转箱,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风扇,所述风扇的一端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红外温度器,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红外温度器,所述降温通道的内壁均匀开设有排气口,所述设备主体的一端连接有电线主体。本装置对变电站设备诊断时,能够进行降温处理,亦能够对线路诊断时,进行安全有效的处理,从而能够保证电路的正常运行,降低危险性,减少事故的发生,进而降低用户的损失。

Description

变电站设备热故障红外诊断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电站设备热故障检测诊断技术领域,具体为变电站设备热故障红外诊断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变电站设备的故障和事故很多都是由本身过热引起的,变电站设备的热故障是引发变电站多种故障和异常的重要原因,及早发现过热并排除,可以大大减少电力系统的故障与事故,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保证正常供电;
现有变电站的热故障诊断设备在使用只能进行单一的检测工作,并不能够进行散热的作用,而且对于电线接头部分也没有设置专门的安全检测设备,电线接头长期使用后,在外界环境的干扰下,导致其电阻变大,进而发热严重,进一步加大使用的危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变电站设备热故障红外诊断装置及其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变电站的热故障诊断设备在使用只能进行单一的检测工作,并不能够进行散热的作用,而且对于电线接头部分也没有设置专门的安全检测设备,电线接头长期使用后,在外界环境的干扰下,导致其电阻变大,进而发热严重,进一步加大使用的危险性的问题,通过本方案能够在对变电站设备诊断时,能够进行降温处理,亦能够对线路诊断时,进行安全有效的处理,从而能够保证电路的正常运行,降低危险性,减少事故的发生,进而降低用户的损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变电站设备热故障红外诊断装置及其方法,该装置包括壳体、混合干燥机构和检测安全机构,所述壳体的中部设置有设备主体,所述壳体的一端开设有散风口,所述壳体的顶端设置有冷气机,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中转箱,且中转箱位于冷气机的一侧,所述冷气机的一端连接有连接管,且连接管的一端与中转箱相连接,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控制器,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风扇,且风扇位于设备主体的一侧,所述风扇的一端连接有进气管,且进气管的一端与中转箱的底端相连接,所述进气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红外温度器,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红外温度器,且第二红外温度器的位于设备主体和散风口之间,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降温通道,且降温通道的一端与风扇固定连接,所述降温通道的另一端位于设备主体的中部,所述降温通道的内壁均匀开设有排气口,所述设备主体的一端连接有电线主体。
优选的,所述风扇、第一红外温度器和第二红外温度器的控制端皆通过控制器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便于用户控制本装置进行工作。
优选的,所述降温通道尺寸最大的地方位于降温通道的一端,所述降温通道位于设备主体中部一端的尺寸小于设备主体一端降温通道的尺寸,所述降温通道一端的开口位于设备主体的一端,所述排气口和设备主体之间的夹角皆为四十五度,提高冷空气与设备主体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同时增大冷空气和设备主体接触的时间,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同时亦能够对冷空气进行定向流动。
优选的,所述混合干燥机构包括风网隔板、干燥片、风机、风管、补偿口、挡槽、转槽、补偿挡板、固定杆、扭力弹簧、排风口和长气孔,所述中转箱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风网隔板,所述风网隔板的底端均匀设置有干燥片,所述风网隔板的顶端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的输出端连接有风管,所述中转箱的一端开设有补偿口,所述补偿口的底端开设有挡槽,所述补偿口的顶端开设有转槽,所述补偿口的一侧设置有补偿挡板,且补偿挡板位于中转箱的内部,所述补偿挡板的一端位于转槽的内部,所述补偿挡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两端皆与转槽固定连接,所述补偿挡板的一端设置有扭力弹簧,且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补偿挡板和转槽固定连接,所述补偿挡板的底端位于挡槽的内部,所述风管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排风口,所述干燥片的内部皆均匀开设有长气孔,能够对冷空气进行干燥,同时亦能够使得冷空气与外界空气进行混合和干燥。
优选的,所述风机的控制端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风管为螺旋状,所述排风口相邻之间的夹角皆为四十五度,提高混合效率和效果,使得混合更加均匀。
优选的,所述干燥片上下相邻两组之间的长气孔皆为相互垂直,增大冷空气与干燥片接触时间,提高干燥效果,所述挡槽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五度,所述补偿挡板为倾斜状,便于提高密封效果。
优选的,所述检测安全机构包括底座、顶盖、第一活动槽、连接槽、第一活动板、第一弹簧、导电体、电流检测开关、温度检测开关、第二活动槽、第二活动板、第二弹簧、收槽、双推电磁铁、顶块、放置槽、切断器和锁扣,所述电线主体的底端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一端通过转轴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锁扣,所述电线主体位于底座和顶盖之间,所述顶盖的内部开对称设有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活动槽的内部皆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动板,所述顶盖的中部开设有连接槽,且连接槽的两端与第一活动槽相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板的顶端皆均匀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顶端皆与第一活动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槽的内部设置有导电体,且导电体的两端皆分别位于第一活动板的内部并延伸至其底部,所述第一活动板和导电体的底端皆与电线主体相适配,所述导电体的中部设置有电流检测开关,所述底座的中部设置有温度检测开关,所述底座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活动槽,所述第二活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动板,且第二活动板的顶端与连接槽的底端相贴合,所述第二活动板的底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底端皆与第二活动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板的两端皆开设有收槽,所述第二活动槽的中部设置有双推电磁铁,所述双推电磁铁的输出端皆固定连接有顶块,且顶块分别位于收槽的一侧,所述顶块的顶端与第二活动板的底端相贴合,所述底座的中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中部设置有切断器,且切断器的中部位于电线主体的连接处,能够对电线主体的连接处进行检测和安全控制,降低事故的发生,提高安全性,同时亦能够保证电路的正常运行。
优选的,所述温度检测开关的控制端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双推电磁铁的控制端通过温度检测开关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切断器的控制端通过电流检测开关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便于自动进行连接安全电路和切断问题电路,所述收槽和顶块相对应的一侧皆设置有相对应的斜面,便于复位,所述第一弹簧的弹力为第二弹簧弹力的两倍,便于安全电路的连接。
该装置的运行方法:
步骤一:设备主体的检测,用户将发热较为严重的设备主体安装在降温通道的内部,风扇产生风力,风力大部分进入降温通道的内部,小部分风力通过设备主体和降温通道之间的孔隙进入降温通道,冷气机产生的冷空气通过连接管进入中转箱的上半部分,然后穿过风网隔板和干燥片进入进气管,干燥的冷空气通过进气管时,通过第一红外温度器对干燥的冷空气进行温度检测并记录,然后冷空气通过降温通道内部的排气口吹向设备主体,升温后的空气通过散风口排出,同时通过第二红外温度器进行温度检测,通过两组温度的数据差来判断设备主体产生热量的多少,进而来判断设备主体是否存在问题;
步骤二:风力补偿,当风扇的功率增大时,冷气机排出的空气不足以风扇排出时,此时通过中转箱一侧的补偿口和补偿挡板能够对吸入空气进行补偿,在吸力的作用下补偿挡板打开,外界空气通过补偿口进入中转箱的上半部分,空气通过风机、风管和排风口在中转箱上半部分进行充分的混合,混合后的空气在通过风网隔板和干燥片进入进气管,通过干燥片同样进行干燥,通过第一红外温度器进行温度检测,通过降温通道和排气口将冷空气吹向设备主体,通过第二红外温度器温度检测后,再通过散风口排出,从而亦能够判断设备主体产生热量的情况,进而判断设备主体是否发生问题;
步骤三:电线主体连接处的检测,当电线主体的连接处电阻变大,产生热量较高时,此时通过温度检测开关能够使得双推电磁铁工作,从而带动顶块向两侧移动直至收槽的底端,此时第二活动板在第一活动板和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使得导电体的两端与电线主体连接处的两端进行连接,当电流检测开关检测到电流时,此时切断器能够将电线主体的连接处切断,从而阻断电线主体连接处的电路,进而使得电路通过导电体进行连接;
步骤四:诊断与提醒,无论是电线主体的连接处产生热故障还是设备主体产生的热故障都会被控制器检测到,通过控制器从而诊断出是设备还是电路产生的热故障,故障产生的同时控制器均会提醒用户,从而便于用户快速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用户将发热较为严重的设备主体安装在降温通道的内部,用户再将底座和顶盖安装在电线主体的连接处,此时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然用户控制本装置进行工作,工作的风扇产生风力,风力大部分进入降温通道的内部,小部分风力通过设备主体和降温通道之间的孔隙进入降温通道,风扇一端的进气管产生吸力,冷气机产生的冷空气通过连接管进入中转箱的上半部分,然后穿过风网隔板和干燥片进入进气管,冷风通过干燥片时,通过干燥片进行干燥,由于干燥片上下相邻两组之间的长气孔皆为相互垂直,从而进一步提高干燥效果,干燥的冷空气通过进气管时,通过第一红外温度器对干燥的冷空气进行温度检测并记录,然后冷空气通过降温通道内部的排气口吹向设备主体,通过热接触进而达到降温的效果,升温后的空气通过散风口排出,同时通过第二红外温度器进行温度检测,通过两组温度的数据差来判断设备主体产生热量的多少,进而来判断设备主体是否存在问题,当风扇的功率增大时,冷气机排出的空气不足以风扇排出时,此时通过中转箱一侧的补偿口和补偿挡板能够对吸入空气进行补偿,在吸力的作用下补偿挡板打开,外界空气通过补偿口进入中转箱的上半部分,同时风机工作,空气通过风机的顶端吸入,通过风管表面的排风口进行排出,由于风管为螺旋状,排风口相邻之间的夹角皆为四十五度,从而使得排出的空气在中转箱上半部分进行充分的混合,混合后的空气在通过风网隔板和干燥片进入进气管,通过干燥片同样进行干燥,通过第一红外温度器进行温度检测,然后通过降温通道和排气口将冷空气吹向设备主体,通过第二红外温度器温度检测后,再通过散风口排出,从而亦能够判断设备主体产生热量的情况,进而判断设备主体是否发生问题,当电线主体的连接处电阻变大,产生热量较高时,此时通过温度检测开关能够使得双推电磁铁工作,从而带动顶块向两侧移动直至收槽的底端,此时第二活动板在第一活动板和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从而使得第二活动板不再对第一活动板进行抵触,进而使得导电体的两端与电线主体连接处的两端进行连接,当电流检测开关检测到电流时,表示电路已经接通,此时控制切断器工作,切断器能够将电线主体的连接处切断,从而阻断电线主体连接处的电路,进而使得电路通过导电体进行连接,进而保证电路的安全性,避免高温产生事故,同时又能够保证电路的正常运行,无论是电线主体的连接处产生热故障还是设备主体产生的热故障都会被控制器检测到,通过控制器从而诊断出是设备还是电路产生的热故障,故障产生的同时控制器均会提醒用户,从而便于用户快速处理,本装置在对变电站设备诊断时,能够进行降温处理,亦能够对线路诊断时,进行安全有效的处理,从而能够保证电路的正常运行,降低危险性,减少事故的发生,进而降低用户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面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进气管、降温通道和排气口的剖面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中转箱、补偿挡板和干燥片的剖面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风管和排风口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顶盖和第一活动板的剖面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底座和收槽的剖面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长气孔和底座的剖面立体示意图。
图中:1、壳体;2、设备主体;3、散风口;4、冷气机;5、中转箱;6、风扇;7、进气管;8、第一红外温度器;9、第二红外温度器;10、降温通道;11、排气口;12、电线主体;13、风网隔板;14、干燥片;15、风机;16、风管;17、补偿口;18、挡槽;19、转槽;20、补偿挡板;21、固定杆;22、扭力弹簧;23、排风口;24、长气孔;25、底座;26、顶盖;27、第一活动槽;28、连接槽;29、第一活动板;30、第一弹簧;31、导电体;32、电流检测开关;33、温度检测开关;34、第二活动槽;35、第二活动板;36、第二弹簧;37、收槽;38、双推电磁铁;39、顶块;40、放置槽;41、切断器;42、锁扣;43、控制器;44、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8,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变电站设备热故障红外诊断装置及其方法,该装置包括壳体1、混合干燥机构和检测安全机构,壳体1的中部设置有设备主体2,壳体1的一端开设有散风口3,壳体1的顶端设置有冷气机4,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中转箱5,且中转箱5位于冷气机4的一侧,冷气机4的一端连接有连接管44,且连接管44的一端与中转箱5相连接,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控制器43,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风扇6,且风扇6位于设备主体2的一侧,风扇6的一端连接有进气管7,且进气管7的一端与中转箱5的底端相连接,进气管7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红外温度器8,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红外温度器9,且第二红外温度器9的位于设备主体2和散风口3之间,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降温通道10,且降温通道10的一端与风扇6固定连接,降温通道10的另一端位于设备主体2的中部,降温通道10的内壁均匀开设有排气口11,设备主体2的一端连接有电线主体12;
请参阅图2、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混合干燥机构包括风网隔板13、干燥片14、风机15、风管16、补偿口17、挡槽18、转槽19、补偿挡板20、固定杆21、扭力弹簧22、排风口23和长气孔24,中转箱5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风网隔板13,风网隔板13的底端均匀设置有干燥片14,风网隔板13的顶端设置有风机15,风机15的输出端连接有风管16,中转箱5的一端开设有补偿口17,补偿口17的底端开设有挡槽18,补偿口17的顶端开设有转槽19,补偿口17的一侧设置有补偿挡板20,且补偿挡板20位于中转箱5的内部,补偿挡板20的一端位于转槽19的内部,补偿挡板20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杆21,且固定杆21的两端皆与转槽19固定连接,补偿挡板20的一端设置有扭力弹簧22,且扭力弹簧22的两端分别与补偿挡板20和转槽19固定连接,补偿挡板20的底端位于挡槽18的内部,风管16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排风口23,干燥片14的内部皆均匀开设有长气孔24,冷气机4产生的冷空气通过连接管44进入中转箱5的上半部分,然后穿过风网隔板13和干燥片14进入进气管7,冷风通过干燥片14时,通过干燥片14进行干燥,由于干燥片14上下相邻两组之间的长气孔24皆为相互垂直,从而进一步提高干燥效果,当风扇6的功率增大时,冷气机4排出的空气不足以风扇6排出时,此时通过中转箱5一侧的补偿口17和补偿挡板20能够对吸入空气进行补偿,在吸力的作用下补偿挡板20打开,转动的补偿挡板20能够对扭力弹簧22进行压缩,外界空气通过补偿口17进入中转箱5的上半部分,同时风机15工作,空气通过风机15的顶端吸入,通过风管16表面的排风口23进行排出,由于风管16为螺旋状,排风口23相邻之间的夹角皆为四十五度,从而使得排出的空气在中转箱5上半部分进行充分的混合,混合后的空气在通过风网隔板13和干燥片14进入进气管7,通过干燥片14同样进行干燥,当冷气机4排出的冷气量和风扇6的吸入量达到平衡时,此时补偿挡板20在扭力弹簧22自身回弹力的作用下进行复位,此时补偿挡板20的一端位于挡槽18的内部,从而起到密封效果,能够对冷空气进行干燥,同时亦能够使得冷空气与外界空气进行混合和干燥;
请参阅图2、图6、图7和图8,本实施例中,检测安全机构包括底座25、顶盖26、第一活动槽27、连接槽28、第一活动板29、第一弹簧30、导电体31、电流检测开关32、温度检测开关33、第二活动槽34、第二活动板35、第二弹簧36、收槽37、双推电磁铁38、顶块39、放置槽40、切断器41和锁扣42,电线主体12的底端设置有底座25,底座25的一端通过转轴连接有顶盖26,顶盖2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锁扣42,电线主体12位于底座25和顶盖26之间,顶盖26的内部开对称设有第一活动槽27,第一活动槽27的内部皆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动板29,顶盖26的中部开设有连接槽28,且连接槽28的两端与第一活动槽27相连接,第一活动板29的顶端皆均匀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30,且第一弹簧30的顶端皆与第一活动槽27的内壁固定连接,连接槽28的内部设置有导电体31,且导电体31的两端皆分别位于第一活动板29的内部并延伸至其底部,第一活动板29和导电体31的底端皆与电线主体12相适配,导电体31的中部设置有电流检测开关32,底座25的中部设置有温度检测开关33,底座25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活动槽34,第二活动槽3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动板35,且第二活动板35的顶端与连接槽28的底端相贴合,第二活动板35的底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二弹簧36,且第二弹簧36的底端皆与第二活动槽34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活动板35的两端皆开设有收槽37,第二活动槽34的中部设置有双推电磁铁38,双推电磁铁38的输出端皆固定连接有顶块39,且顶块39分别位于收槽37的一侧,顶块39的顶端与第二活动板35的底端相贴合,底座25的中部开设有放置槽40,放置槽40的中部设置有切断器41,且切断器41的中部位于电线主体12的连接处,当电线主体12的连接处电阻变大,产生热量较高时,此时通过温度检测开关33能够使得双推电磁铁38工作,双推电磁铁38的两端推动顶块39向相互远离的一侧进行运动,当顶块39移动直至收槽37的底端时,此时第二活动板35不再对第一活动板29进行抵触,第一活动板29在第一弹簧30自身回弹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第一活动板29带动导电体31和第二活动板35向下移动,下移的第二活动板35对顶盖26进行压缩,直至导电体31的两端与电线主体12连接处的两端相抵触,同时第二活动板35在长气孔24的内部向下滑动,此时顶块39处于收槽37的内部,使得导电体31的两端与电线主体12连接处的两端进行连接,当电流检测开关32检测到电流时,表示电路已经接通,此时控制切断器41工作,切断器41能够将电线主体12的连接处切断,从而阻断电线主体12连接处的电路,进而使得电路通过导电体31进行连接,能够对电线主体12的连接处进行检测和安全控制,降低事故的发生,提高安全性,同时亦能够保证电路的正常运行,当用户需要维修电线主体12的连接处时,用户将整个电路和设备关闭,通过锁扣42打开顶盖26,此时便可对电线主体12的连接处进行维修,顶盖26打开后第二活动板35在第二弹簧36自身回弹力的作用下进行复位,同时顶块39也进行复位,维修完毕后,用户再将底座25和顶盖26安装在电线主体12的两侧即可,此时第一活动板29再次与第二活动板35抵触,同时第一弹簧30亦处于压缩状态,以便于下次的安全防护;
需要说明的是,风扇6、第一红外温度器8和第二红外温度器9的控制端皆通过控制器43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便于用户控制本装置进行工作,降温通道10尺寸最大的地方位于降温通道10的一端,降温通道10位于设备主体2中部一端的尺寸小于设备主体2一端降温通道10的尺寸,降温通道10一端的开口位于设备主体2的一端,排气口11和设备主体2之间的夹角皆为四十五度,提高冷空气与设备主体2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同时增大冷空气和设备主体2接触的时间,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同时亦能够对冷空气进行定向流动风机15的控制端与控制器43电性连接,风管16为螺旋状,排风口23相邻之间的夹角皆为四十五度,提高混合效率和效果,使得混合更加均匀,干燥片14上下相邻两组之间的长气孔24皆为相互垂直,增大冷空气与干燥片14接触时间,提高干燥效果,挡槽18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五度,补偿挡板20为倾斜状,便于提高密封效果,温度检测开关33的控制端与控制器43电性连接,双推电磁铁38的控制端通过温度检测开关33与控制器43电性连接,切断器41的控制端通过电流检测开关32与控制器43电性连接,便于自动进行连接安全电路和切断问题电路,收槽37和顶块39相对应的一侧皆设置有相对应的斜面,便于复位,第一弹簧30的弹力为第二弹簧36弹力的两倍,便于安全电路的连接;
该装置运行方法:
步骤一:设备主体2的检测,用户将发热较为严重的设备主体2安装在降温通道10的内部,风扇6产生风力,风力大部分进入降温通道10的内部,小部分风力通过设备主体2和降温通道10之间的孔隙进入降温通道10,冷气机4产生的冷空气通过连接管44进入中转箱5的上半部分,然后穿过风网隔板13和干燥片14进入进气管7,干燥的冷空气通过进气管7时,通过第一红外温度器8对干燥的冷空气进行温度检测并记录,然后冷空气通过降温通道10内部的排气口11吹向设备主体2,升温后的空气通过散风口3排出,同时通过第二红外温度器9进行温度检测,通过两组温度的数据差来判断设备主体2产生热量的多少,进而来判断设备主体2是否存在问题;
步骤二:风力补偿,当风扇6的功率增大时,冷气机4排出的空气不足以风扇6排出时,此时通过中转箱5一侧的补偿口17和补偿挡板20能够对吸入空气进行补偿,在吸力的作用下补偿挡板20打开,外界空气通过补偿口17进入中转箱5的上半部分,空气通过风机15、风管16和排风口23在中转箱5上半部分进行充分的混合,混合后的空气在通过风网隔板13和干燥片14进入进气管7,通过干燥片14同样进行干燥,通过第一红外温度器8进行温度检测,通过降温通道10和排气口11将冷空气吹向设备主体2,通过第二红外温度器9温度检测后,再通过散风口3排出,从而亦能够判断设备主体2产生热量的情况,进而判断设备主体2是否发生问题;
步骤三:电线主体12连接处的检测,当电线主体12的连接处电阻变大,产生热量较高时,此时通过温度检测开关33能够使得双推电磁铁38工作,从而带动顶块39向两侧移动直至收槽37的底端,此时第二活动板35在第一活动板29和第一弹簧30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使得导电体31的两端与电线主体12连接处的两端进行连接,当电流检测开关32检测到电流时,此时切断器41能够将电线主体12的连接处切断,从而阻断电线主体12连接处的电路,进而使得电路通过导电体31进行连接;
步骤四:诊断与提醒,无论是电线主体12的连接处产生热故障还是设备主体2产生的热故障都会被控制器43检测到,通过控制器43从而诊断出是设备还是电路产生的热故障,故障产生的同时控制器43均会提醒用户,从而便于用户快速处理。
工作原理:用户将发热较为严重的设备主体2安装在降温通道10的内部,用户再将底座25和顶盖26安装在电线主体12的连接处,此时第一弹簧30处于压缩状态,然用户控制本装置进行工作,工作的风扇6产生风力,风力大部分进入降温通道10的内部,小部分风力通过设备主体2和降温通道10之间的孔隙进入降温通道10,风扇6一端的进气管7产生吸力,冷气机4产生的冷空气通过连接管44进入中转箱5的上半部分,然后穿过风网隔板13和干燥片14进入进气管7,冷风通过干燥片14时,通过干燥片14进行干燥,由于干燥片14上下相邻两组之间的长气孔24皆为相互垂直,从而进一步提高干燥效果,干燥的冷空气通过进气管7时,通过第一红外温度器8对干燥的冷空气进行温度检测并记录,然后冷空气通过降温通道10内部的排气口11吹向设备主体2,通过热接触进而达到降温的效果,升温后的空气通过散风口3排出,同时通过第二红外温度器9进行温度检测,通过两组温度的数据差来判断设备主体2产生热量的多少,进而来判断设备主体2是否存在问题,当风扇6的功率增大时,冷气机4排出的空气不足以风扇6排出时,此时通过中转箱5一侧的补偿口17和补偿挡板20能够对吸入空气进行补偿,在吸力的作用下补偿挡板20打开,转动的补偿挡板20能够对扭力弹簧22进行压缩,外界空气通过补偿口17进入中转箱5的上半部分,同时风机15工作,空气通过风机15的顶端吸入,通过风管16表面的排风口23进行排出,由于风管16为螺旋状,排风口23相邻之间的夹角皆为四十五度,从而使得排出的空气在中转箱5上半部分进行充分的混合,混合后的空气在通过风网隔板13和干燥片14进入进气管7,通过干燥片14同样进行干燥,通过第一红外温度器8进行温度检测,然后通过降温通道10和排气口11将冷空气吹向设备主体2,通过第二红外温度器9温度检测后,再通过散风口3排出,从而亦能够判断设备主体2产生热量的情况,进而判断设备主体2是否发生问题,当冷气机4排出的冷气量和风扇6的吸入量达到平衡时,此时补偿挡板20在扭力弹簧22自身回弹力的作用下进行复位,此时补偿挡板20的一端位于挡槽18的内部,从而起到密封效果,当电线主体12的连接处电阻变大,产生热量较高时,此时通过温度检测开关33能够使得双推电磁铁38工作,双推电磁铁38的两端推动顶块39向相互远离的一侧进行运动,当顶块39移动直至收槽37的底端时,此时第二活动板35不再对第一活动板29进行抵触,第一活动板29在第一弹簧30自身回弹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第一活动板29带动导电体31和第二活动板35向下移动,直至导电体31的两端与电线主体12连接处的两端相抵触,同时第二活动板35在长气孔24的内部向下滑动,此时顶块39处于收槽37的内部,使得导电体31的两端与电线主体12连接处的两端进行连接,当电流检测开关32检测到电流时,表示电路已经接通,此时控制切断器41工作,切断器41能够将电线主体12的连接处切断,从而阻断电线主体12连接处的电路,进而使得电路通过导电体31进行连接,进而保证电路的安全性,避免高温产生事故,同时又能够保证电路的正常运行,无论是电线主体12的连接处产生热故障还是设备主体2产生的热故障都会被控制器43检测到,通过控制器43从而诊断出是设备还是电路产生的热故障,故障产生的同时控制器43均会提醒用户,从而便于用户快速处理,本装置在对变电站设备诊断时,能够进行降温处理,亦能够对线路诊断时,进行安全有效的处理,从而能够保证电路的正常运行,降低危险性,减少事故的发生,进而降低用户的损失。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9)

1.变电站设备热故障红外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混合干燥机构和检测安全机构,所述壳体(1)的中部设置有设备主体(2),所述壳体(1)的一端开设有散风口(3),所述壳体(1)的顶端设置有冷气机(4),所述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中转箱(5),且中转箱(5)位于冷气机(4)的一侧,所述冷气机(4)的一端连接有连接管(44),且连接管(44)的一端与中转箱(5)相连接,所述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控制器(43),所述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风扇(6),且风扇(6)位于设备主体(2)的一侧,所述风扇(6)的一端连接有进气管(7),且进气管(7)的一端与中转箱(5)的底端相连接,所述进气管(7)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红外温度器(8),所述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红外温度器(9),且第二红外温度器(9)的位于设备主体(2)和散风口(3)之间,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降温通道(10),且降温通道(10)的一端与风扇(6)固定连接,所述降温通道(10)的另一端位于设备主体(2)的中部,所述降温通道(10)的内壁均匀开设有排气口(11),所述设备主体(2)的一端连接有电线主体(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设备热故障红外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6)、第一红外温度器(8)和第二红外温度器(9)的控制端皆通过控制器(43)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设备热故障红外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通道(10)尺寸最大的地方位于降温通道(10)的一端,所述降温通道(10)位于设备主体(2)中部一端的尺寸小于设备主体(2)一端降温通道(10)的尺寸,所述降温通道(10)一端的开口位于设备主体(2)的一端,所述排气口(11)和设备主体(2)之间的夹角皆为四十五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设备热故障红外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干燥机构包括风网隔板(13)、干燥片(14)、风机(15)、风管(16)、补偿口(17)、挡槽(18)、转槽(19)、补偿挡板(20)、固定杆(21)、扭力弹簧(22)、排风口(23)和长气孔(24),所述中转箱(5)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风网隔板(13),所述风网隔板(13)的底端均匀设置有干燥片(14),所述风网隔板(13)的顶端设置有风机(15),所述风机(15)的输出端连接有风管(16),所述中转箱(5)的一端开设有补偿口(17),所述补偿口(17)的底端开设有挡槽(18),所述补偿口(17)的顶端开设有转槽(19),所述补偿口(17)的一侧设置有补偿挡板(20),且补偿挡板(20)位于中转箱(5)的内部,所述补偿挡板(20)的一端位于转槽(19)的内部,所述补偿挡板(20)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杆(21),且固定杆(21)的两端皆与转槽(19)固定连接,所述补偿挡板(20)的一端设置有扭力弹簧(22),且扭力弹簧(22)的两端分别与补偿挡板(20)和转槽(19)固定连接,所述补偿挡板(20)的底端位于挡槽(18)的内部,所述风管(16)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排风口(23),所述干燥片(14)的内部皆均匀开设有长气孔(2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电站设备热故障红外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15)的控制端与控制器(43)电性连接,所述风管(16)为螺旋状,所述排风口(23)相邻之间的夹角皆为四十五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电站设备热故障红外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片(14)上下相邻两组之间的长气孔(24)皆为相互垂直,所述挡槽(18)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五度,所述补偿挡板(20)为倾斜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设备热故障红外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安全机构包括底座(25)、顶盖(26)、第一活动槽(27)、连接槽(28)、第一活动板(29)、第一弹簧(30)、导电体(31)、电流检测开关(32)、温度检测开关(33)、第二活动槽(34)、第二活动板(35)、第二弹簧(36)、收槽(37)、双推电磁铁(38)、顶块(39)、放置槽(40)、切断器(41)和锁扣(42),所述电线主体(12)的底端设置有底座(25),所述底座(25)的一端通过转轴连接有顶盖(26),所述顶盖(2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锁扣(42),所述电线主体(12)位于底座(25)和顶盖(26)之间,所述顶盖(26)的内部开对称设有第一活动槽(27),所述第一活动槽(27)的内部皆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动板(29),所述顶盖(26)的中部开设有连接槽(28),且连接槽(28)的两端与第一活动槽(27)相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板(29)的顶端皆均匀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30),且第一弹簧(30)的顶端皆与第一活动槽(27)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槽(28)的内部设置有导电体(31),且导电体(31)的两端皆分别位于第一活动板(29)的内部并延伸至其底部,所述第一活动板(29)和导电体(31)的底端皆与电线主体(12)相适配,所述导电体(31)的中部设置有电流检测开关(32),所述底座(25)的中部设置有温度检测开关(33),所述底座(25)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活动槽(34),所述第二活动槽(3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动板(35),且第二活动板(35)的顶端与连接槽(28)的底端相贴合,所述第二活动板(35)的底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二弹簧(36),且第二弹簧(36)的底端皆与第二活动槽(34)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板(35)的两端皆开设有收槽(37),所述第二活动槽(34)的中部设置有双推电磁铁(38),所述双推电磁铁(38)的输出端皆固定连接有顶块(39),且顶块(39)分别位于收槽(37)的一侧,所述顶块(39)的顶端与第二活动板(35)的底端相贴合,所述底座(25)的中部开设有放置槽(40),所述放置槽(40)的中部设置有切断器(41),且切断器(41)的中部位于电线主体(12)的连接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电站设备热故障红外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开关(33)的控制端与控制器(43)电性连接,所述双推电磁铁(38)的控制端通过温度检测开关(33)与控制器(43)电性连接,所述切断器(41)的控制端通过电流检测开关(32)与控制器(43)电性连接,所述收槽(37)和顶块(39)相对应的一侧皆设置有相对应的斜面,所述第一弹簧(30)的弹力为第二弹簧(36)弹力的两倍。
9.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变电站设备热故障红外诊断装置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设备主体(2)的检测,用户将发热较为严重的设备主体(2)安装在降温通道(10)的内部,风扇(6)产生风力,风力大部分进入降温通道(10)的内部,小部分风力通过设备主体(2)和降温通道(10)之间的孔隙进入降温通道(10),冷气机(4)产生的冷空气通过连接管(44)进入中转箱(5)的上半部分,然后穿过风网隔板(13)和干燥片(14)进入进气管(7),干燥的冷空气通过进气管(7)时,通过第一红外温度器(8)对干燥的冷空气进行温度检测并记录,然后冷空气通过降温通道(10)内部的排气口(11)吹向设备主体(2),升温后的空气通过散风口(3)排出,同时通过第二红外温度器(9)进行温度检测,通过两组温度的数据差来判断设备主体(2)产生热量的多少,进而来判断设备主体(2)是否存在问题;
步骤二:风力补偿,当风扇(6)的功率增大时,冷气机(4)排出的空气不足以风扇(6)排出时,此时通过中转箱(5)一侧的补偿口(17)和补偿挡板(20)能够对吸入空气进行补偿,在吸力的作用下补偿挡板(20)打开,外界空气通过补偿口(17)进入中转箱(5)的上半部分,空气通过风机(15)、风管(16)和排风口(23)在中转箱(5)上半部分进行充分的混合,混合后的空气在通过风网隔板(13)和干燥片(14)进入进气管(7),通过干燥片(14)同样进行干燥,通过第一红外温度器(8)进行温度检测,通过降温通道(10)和排气口(11)将冷空气吹向设备主体(2),通过第二红外温度器(9)温度检测后,再通过散风口(3)排出,从而亦能够判断设备主体(2)产生热量的情况,进而判断设备主体(2)是否发生问题;
步骤三:电线主体(12)连接处的检测,当电线主体(12)的连接处电阻变大,产生热量较高时,此时通过温度检测开关(33)能够使得双推电磁铁(38)工作,从而带动顶块(39)向两侧移动直至收槽(37)的底端,此时第二活动板(35)在第一活动板(29)和第一弹簧(30)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使得导电体(31)的两端与电线主体(12)连接处的两端进行连接,当电流检测开关(32)检测到电流时,此时切断器(41)能够将电线主体(12)的连接处切断,从而阻断电线主体(12)连接处的电路,进而使得电路通过导电体(31)进行连接;
步骤四:诊断与提醒,无论是电线主体(12)的连接处产生热故障还是设备主体(2)产生的热故障都会被控制器(43)检测到,通过控制器(43)从而诊断出是设备还是电路产生的热故障,故障产生的同时控制器(43)均会提醒用户,从而便于用户快速处理。
CN202311062263.0A 2023-08-23 2023-08-23 变电站设备热故障红外诊断装置及其方法 Active CN1167548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62263.0A CN116754885B (zh) 2023-08-23 2023-08-23 变电站设备热故障红外诊断装置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62263.0A CN116754885B (zh) 2023-08-23 2023-08-23 变电站设备热故障红外诊断装置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54885A true CN116754885A (zh) 2023-09-15
CN116754885B CN116754885B (zh) 2023-10-20

Family

ID=87953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62263.0A Active CN116754885B (zh) 2023-08-23 2023-08-23 变电站设备热故障红外诊断装置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5488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77544A (zh) * 2023-10-18 2023-12-05 深圳市鼎硕同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电源状态监控装置和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307327A (ja) * 1989-05-22 1990-12-20 Toshiba Corp 限流装置
CN201740080U (zh) * 2010-07-28 2011-02-09 东莞市前锋电子有限公司 多头电磁炉的散热结构
KR101732060B1 (ko) * 2017-01-23 2017-05-04 (주)국제전기 변전기기 장치의 제어시스템
CN208566773U (zh) * 2018-07-04 2019-03-01 中山市泰克森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精确控温电磁炉装置
CN218674356U (zh) * 2022-08-09 2023-03-21 孙月卿 一种农产品农残检测用取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307327A (ja) * 1989-05-22 1990-12-20 Toshiba Corp 限流装置
CN201740080U (zh) * 2010-07-28 2011-02-09 东莞市前锋电子有限公司 多头电磁炉的散热结构
KR101732060B1 (ko) * 2017-01-23 2017-05-04 (주)국제전기 변전기기 장치의 제어시스템
CN208566773U (zh) * 2018-07-04 2019-03-01 中山市泰克森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精确控温电磁炉装置
CN218674356U (zh) * 2022-08-09 2023-03-21 孙月卿 一种农产品农残检测用取样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印江辉;葛云龙;吴东兴;: "如何解决变电站电气一次设备中的故障", 科技展望, no. 27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77544A (zh) * 2023-10-18 2023-12-05 深圳市鼎硕同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电源状态监控装置和方法
CN117177544B (zh) * 2023-10-18 2024-01-12 深圳市鼎硕同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电源状态监控装置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54885B (zh) 2023-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754885B (zh) 变电站设备热故障红外诊断装置及其方法
CN206864959U (zh) 一种电气用中置柜
CN206834572U (zh) 一种散热除潮高压开关柜
CN210073901U (zh) 一种电注入机台
CN112523978B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的智能冷却设备
CN115693471A (zh) 一种耐高温型分割式智能配电柜
CN215448884U (zh) 一种大流量低浓度烟尘烟气测试仪
CN114976941A (zh) 一种散热防潮式高低压开关柜
CN114924125A (zh) 一种绝缘电阻测试装置及绝缘电阻测试方法
CN208094028U (zh) 一种10kV环网柜
CN110854768A (zh) 一种自动降温分接箱
CN215185083U (zh) 一种减少元件受潮损坏的廊内输变电用强电配电箱
CN219513527U (zh) 一种美式箱变装置
CN218648359U (zh) 一种双电源箱的防护装置
CN219611159U (zh) 一种电力设备箱及其监控装置
CN115395375B (zh) 一种电力设备防潮密封装置
CN215645527U (zh) 一种节能安全电力柜
CN213753488U (zh) 一种具有烘干去湿结构的高低压配电柜
CN220341742U (zh) 一种具有除湿防潮结构的电气柜
CN220042625U (zh) 一种户外端子箱防潮去湿系统
CN218005572U (zh) 一种除湿装置结构
CN213661824U (zh) 一种通信工程用可防潮的设备保护外罩
CN112087928A (zh) 一种5g基站用高空安装设备箱
CN218067798U (zh) 一种用于可燃气体的多功能监测装置
CN220857420U (zh) 一种智能降温除湿的开关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