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53608A - 空气调节设备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53608A
CN116753608A CN202310638858.XA CN202310638858A CN116753608A CN 116753608 A CN116753608 A CN 116753608A CN 202310638858 A CN202310638858 A CN 202310638858A CN 116753608 A CN116753608 A CN 1167536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door
temperature
return air
compressor
ai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3885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明
黄永村
张德凯
鹿术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3885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536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536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536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24F11/67Switching between heating and cooling mo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气调节设备,包括内部设置有压缩机的室外单元:其回风口设置有室外回风温度传感器以生成室外环境温度,送风口设置有室外送风温度传感器以生成室外送风温度;室外环境温度可用于计算压缩机运行频率或确定压缩机启停时刻;回流判断部,其配置为在运行过程中检测设定回流条件是否满足以确定是否发生室外单元的送风回流至回风口的情况;运转控制部,其配置为在发生室外单元的送风回流至回风口的情况时,控制不按照基于室外环境温度计算的压缩机运行频率或者确定的压缩机启停时刻运行,而自行按照基于校正室外送风温度计算的应急压缩机运行频率或者确定的应急压缩机启停时刻运行;本发明提供一种补偿应急控制方式,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设备。
背景技术
空气调节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应当实现的控制目标包括:保证制冷循环安全、高效地运行,也即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包括不同的气候状态、不同的运行模式、模式间的切换、正常操作与误操作等情况下,设备及自动控制系统都不受到硬件损伤,同时还需要保持高效,达到节约能源绿色环保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多种控制方法,例如为了避免压缩机长期在高温环境下运行使得线圈烧毁或者管道破裂,通常设计在室外单元温度较高等恶劣工况下进行停机保护(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15789905A中所公开的内容)。
在部分机型中,通过设置在室外单元的回风口处的温度传感器采样回风温度作为室外单元的环境温度。但是,在空气调节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室外单元的送风一部分或者全部回流至回风口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短暂的天气现象引起的,也可以能是由于在室外单元外侧加装罩壳等设备引起的(例如为保证整个建筑物的外立面美观);夏季制冷时,控制系统对室外环境温度的采样值偏高,容易进入停机保护状态;冬季制热时,加剧室外单元的结霜,也会增加除霜运行的频次;由于部分机型的除霜需要控制压缩机停机,也会影响用户体验。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针对以室外单元回风口处的温度采样值作为室外环境温度,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室外单元的送风回流至回风口,导致室外环境温度偏差大,进一步导致压缩机停机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设计并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设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空气调节设备包括内部设置有压缩机的室外单元,其回风口设置有室外回风温度传感器以生成室外环境温度,送风口设置有室外送风温度传感器以生成室外送风温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室外环境温度可用于计算压缩机运行频率或确定压缩机启停时刻。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空气调节设备包括回流判断部和运转控制部;其中回流判断部配置为在运行过程中检测设定回流条件是否满足,以确定是否发生室外单元的送风回流至所述回风口的情况;运转控制部配置为在发生室外单元的送风回流至所述回风口的情况时,控制不按照基于室外环境温度计算的压缩机运行频率或者确定的压缩机启停时刻运行,而自行按照基于校正室外送风温度计算的应急压缩机运行频率或者确定的应急压缩机启停时刻运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空气调节设备包括室内单元,室内单元的进风口设置有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开机阶段,所述回流判断部配置为:比较所述室外回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和所述室外送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时刻,计算所述室外回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和所述室外送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的室外温度差;根据在不同时刻计算出的所述室外温度差来计算所述室外温度差的变化;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时刻获取所述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根据在不同时刻获取的所述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来计算室内回风温度的变化。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流判断部配置为在同时满足:所述室外回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不同于所述室外送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所述室外温度差的变化在设定的室外温差波动阈值之下且所述室内回风温度的变化在设定的室内回风温度波动阈值之下的条件时,推定设定回流条件满足。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空气调节设备还包括计算部;计算部配置为计算用户设定的室内环境目标温度和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之间的设定温差,并基于所述设定温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比例系数的乘积计算压缩机运行频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运转控制部配置为在发生室外单元的送风回流至所述回风后的情况时,控制不按照基于所述设定温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比例系数的乘积计算压缩机运算频率,而自行按照基于校正室外送风温度计算的应急压缩机运行频率运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空气调节设备还包括存储部;所述存储部配置为存储历史运行数据,所述历史运行数据至少包括经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的,未发生室外单元的送风回流至所述回风口的情况下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送风温度之间的线性模型,其中,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作为输出,所述室外送风温度作为输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空气调节设备还包括校正部;所述校正部配置为以所述线性模型的斜率和发生室外单元的送风回流至所述回风口的情况下的室外送风温度的乘积作为校正室外送风温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运转控制部配置为在发生室外单元的送风回流至所述回风后的情况时,控制不按照基于所述设定温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比例系数的乘积计算压缩机运算频率,而自行基于所述设定温差、所述校正室外送风温度和比例系数的乘积计算应急压缩机运算频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空气调节设备还包括确定部;所述确定部配置为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和容差区间的大小关系确定压缩机启停时刻;其中,所述容差区间的至少一个边界值为校正设定温度、校正系数和室外环境温度的乘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运转控制部配置为在发生室外单元的送风回流至所述回风口的情况时,控制不按照所述确定部确定的压缩机启停时刻运行,而自行按照基于校正室外送风温度确定的应急压缩机启停时刻运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运转控制部配置为在发生室外单元的送风回流至所述回风口的情况时,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和校正容差区间的大小关系确定应急压缩机启停时刻;所述校正容差区间的至少一个边界值为校正设定温度、校正系数和校正室外送风温度的乘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制冷模式下,所述确定部配置为:在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高于容差区间的上限边界值时,确定为压缩机启动时刻;在基于室内回风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低于容差区间的下限边界值时,确定为压缩机停机时刻;基于室内回风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在容差区间的上限边界值和下限边界值之间时,保持压缩机维持当前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制热模式下,所述确定部配置为:在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高于容差区间的上限边界值时,确定为压缩机停机时刻;在基于室内回风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高于容差区间的下限边界值时,确定为压缩机启动时刻;基于室内回风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在容差区间的上限边界值和下限边界值之间时,保持压缩机维持当前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容差区间的上限边界值为校正设定温度、第一校正系数和室外环境温度的乘积;所述容差区间的下限边界值为设定温度、第二校正系数和室外环境温度的乘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制冷模式下,所述运转控制部配置为:在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高于校正容差区间的上限边界值时,确定为压缩机启动时刻;在基于室内回风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低于校正容差区间的下限边界值时,确定为压缩机停机时刻;基于室内回风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在校正容差区间的上限边界值和下限边界值之间时,压缩机维持当前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制热模式下,所述运转控制部配置为:在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高于校正容差区间的上限边界值时,确定为压缩机停机时刻;在基于室内回风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高于校正容差区间的下限边界值时,确定为压缩机启动时刻;基于室内回风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在校正容差区间的上限边界值和下限边界值之间时,保持压缩机维持当前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校正容差区间的上限边界值为校正设定温度、第一校正系数和校正室外送风温度的乘积;所述容差区间的下限边界值为设定温度、第二校正系数和校正室外送风温度的乘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室外单元中还设置有室外风机;制冷模式下,所述运转控制部还配置为在发生室外单元的送风回流至所述回风口的情况时,自行增加所述室外风机的转速以降低室外单元内部温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运转控制部还配置为在发生室外单元的送风回流至所述回风口的情况时,自行增加所述室外风机的转速至最大转速,且在达到最大转速后,自行执行减少基于校正室外送风温度计算的应急压缩机运行频率的控制以降低室外单元内部温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在发生室外单元的送风回流至回风口的情况时,可自行按照合理稳定的应急模式运行,在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同时,确保空气调节设备不受到不可逆的硬件损伤,提升设备的稳定性。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空气调节设备的制冷循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4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8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9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10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11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流程图;
图13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流程图;
图14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流程图;
图15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流程图;
图16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流程图;
图17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流程图;
图18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时序图;
图19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时序图;
图20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时序图;
图21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针对在空气调节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室外单元的送风一部分或者全部回流至回风口,导致夏季制冷时室外环境温度采样值偏高,容易导致压缩机进入停机保护状态;冬季制热时,加剧室外单元结霜,增加除霜运行频次的问题,如图所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设计并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设备,在出现上述情况时,可自行执行应急控制,满足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
图1是空气调节设备10中制冷循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1所示的空气调节设备10是通过使用压缩机12、冷凝器、节流装置18和蒸发器来执行空气调节设备10的制冷循环的系统。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对室内空间进行制冷或制热。
从原理角度,低温低压制冷剂进入压缩机12,压缩机12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节流装置18使在冷凝器中冷凝形成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节流装置18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12。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气调节设备10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如图2所示,空气调节设备10的室外单元26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12和室外换热器14的部分,空气调节设备10的室内单元置于空调房间内,包括室内换热器20,并且,节流装置18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和/或室外单元26中。
室内换热器20和室外换热器14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换热器20用作冷凝器时,空气调节设备10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换热器20用作蒸发器时,空气调节设备10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一台室外单元26中可设置一台压缩机12。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一台室外单元26中可设置多台压缩机12(未图示)。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空气调节设备10的运行过程中,压缩机12的转速不变,不进行制冷剂流量的调节,对空调房间的温度的调节通过压缩机12的启动和停止实现。
具体来说,室外单元26中设置有室外控制电路。室外控制电路通常设置于封闭性能良好的电器盒中。室外控制电路包括处理器、存储单元、输入\输出接口、通信接口等元器件。处理器可以是专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单元(CPU)等。处理器可以访问存储单元以执行在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指令或应用程序以实现相关功能。存储单元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与设置于室外单元26中的各类传感器和压缩机12通信连接,以接收设置于室外单元26中的传感器的检测值,并且向压缩机12输出启动或停止指令。例如通过控制继电器的吸合及断开来控制压缩机12的运行及停止,示例性地输出高电平时启动,输出低电平时停止。通信接口可以支持不同的无线通信协议,例如WiFi、蓝牙、近场通信、NB-IoT等,使得室外控制电路可以与其他电子设备通信连接。其它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云服务器、计算机(上位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DA、智能控制工装、可穿戴设备和车载设备等等。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空气调节设备10的运行过程中,通过控制压缩机12的制冷剂循环量和进入室内换热器20的制冷剂流量,适时地满足室内冷热负荷要求。空气调节设备10依据室内负荷的大小,在不同转速下连续运行,与之匹配的,同时通过控制节流装置18的开启度,随时改变制冷剂的流量,使得压缩机12的输送量与通过节流装置18的供应量相适应,使得过热度适配,蒸发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实现制冷系统的最佳控制。
具体来说,在室外控制电路中还设置有变频模块,变频模块接收处理器输出的控制指令,使得压缩机12的运行频率在一个频率范围内连续变化。
室外单元26中还设置有室外风机16和四通阀24。室外风机16可以为轴流风机、贯流风机或者其它可选的风机形式,通常设置于室外换热器14附近。输入\输出接口还与室外风机16通信连接,通过控制继电器的吸合及断开来控制室外风机16的启停以及风速,例如当高风速控制引脚输出高电平时,室外风机16高风速运转,当中风速控制引脚输出高电平时,室外风机16中风速运转,当低风速控制引脚输出高电平时,室外风机16低风速运转。
四通阀24是根据空气调节设备10的运转模式来切换制冷剂流向的阀,即在制冷模式下,压缩机12的排出侧经四通阀24等管路连接室外换热器14的一端,压缩机12的吸入侧经由四通阀24等管路连接室内换热器20的一端。由此,室外换热器14作为冷凝器而发挥功能,而室内换热器20作为蒸发器而发挥功能。类似的,在制热模式下,压缩机12的排出侧经由四通阀24、配管连接到室内换热器20的一端,压缩机12的吸入侧经由四通阀24等配管连接到室外换热器14的一端。由此,室内换热器20作为冷凝器而发挥功能,而室外换热器14作为蒸发器而发挥功能。
在此之外,还可以设置气液分离器等其它常规零部件。气液分离器是用于使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的壳状部件,通常设置于压缩机12的吸入侧。
节流装置18可以选用毛细管或者电子膨胀阀,对流入其中的制冷剂进行减压。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外单元26中设置有多个温度传感器;具体包括设置于回风口的室外回风温度传感器28,室外回风温度传感器28用于生成室外环境温度;送风口设置有室外送风温度传感器30以生成送风温度。室外控制电路基于输入条件生成压缩机运行频率,或者通过对输入条件与设定条件的比较确定压缩机启停时刻。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外环境温度可作为输入条件的一个参数,用于计算压缩机运行频率或确定压缩机启停时刻。室外单元26中还可设置有压缩机排气温度传感器、室外换热器管温传感器等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空气调节设备10可以包括一台室外单元26;在本申请另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空气调节设备10可以包括多台室外机,每一台室外机可以单独工作,也可以构造成按组工作的形式;例如两台室外单元26为一组,每一台或者每一组室外机配套设置有与其对应的室内单元。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室内单元可以采用独立的送风结构,例如采用壁挂式送风结构、落地式送风结构、风管式送风结构、或者内嵌于天花板中的送风结构等等。送风结构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吸入空气的回风口和将换热后的空气送入空调房间的送风口。室内风机22和室内换热器20设置于壳体中,室内风机22设置于室内换热器20附近。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室内单元设置有线控器,线控器固定安装于空调房间的墙壁上。线控器上设置有供输入设定温度、运转模式的操作界面以及显示空调房间实时温度、空调设备运行状态的显示界面。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室内单元设置有遥控器。通过遥控器可以输入设定温度和运转模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室内单元与移动控制终端通信连接,移动控制终端具有应用界面,可以通过应用界面输入设定温度和运转模式,并显示空调房间实时温度。移动控制终端可以是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以及其它的智能家电。
室内单元中设置有室内控制电路,室内控制电路优选设置有室内控制器。室内控制器构造为驱动室内风机22工作、显示各项参数、实现人机交互、接收、处理各种传感器的采样信号以及实现必要的通信功能。室内控制器可以是专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单元等。室内控制电路还包括存储单元、输入/输出接口、通信接口等元器件。存储单元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单元配置为存储与室内单元至少一个元器件相关联的指令或数据,例如存储应用程序。室内处理器可以访问存储单元以执行在存储单元中所存储的指令以实现相关功能。
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与设置于空气处理单元中的各类传感器通信连接,以接收设置于空气处理单元中的各类传感器的检测值。如图2所示,示例性的,室内单元的进风口设置有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34以生成室内环境温度。室内单元中还可设置有室内换热器20管温传感器等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通信接口可以是支持不同无线通信协议的软件接口,例如WiFi和蓝牙等。室内控制电路上通常设置有电源电路,以提供12V和5V电压。
室外控制电路和室内控制电路通信连接,共同执行空气调节设备10的控制。例如,室外环境温度可作为输入条件的一个参数,室内环境温度和设定温度的温差可作为输入条件的另一个参数,用于计算压缩机运行频率或确定压缩机启停时刻。
为提供一种应急控制策略,空气调节设备10还包括回流判断部102和运转控制部104,如图3所示。以下介绍回流判断部102和运转控制部104的功能构成:回流判断部102配置为在空气调节设备10的运行过程中检测设定回流条件是否满足,以确定是否发生室外单元26的送风回流至回风口的情况。运转控制部104则配置为在发生室外单元26的送风回流至回风口的情况时,控制不按照基于室外环境温度计算的压缩机运行频率或者确定的压缩机启停时刻运行,而自行按照基于校正室外送风温度计算的应急压缩机运行频率或者确定的应急压缩机启停时刻运行。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空气调节设备10中,正常运行状态下的输入条件即融合了基于室外回风传感器生成的室外环境温度,所计算的压缩机运行频率或者确定的压缩机启停时刻部分依赖室外环境温度,也即部分由室外回风温度传感器28生成的室外环境温度决定;与正常运转相比,应急压缩机运行频率和应急压缩机启停时刻部分依赖校正室外送风温度,也即部分由校正室外送风温度决定,是对空气调节设备10的能力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在限制能力下使得空气调节设备10可以在故障状态和空调能力之间达到一种相对均衡的状态,使得空气调节设备10可以在相对异常的状态下保持一段时间的应急运行,直至设定回流条件在自然状态或者人工干预的状态下自动解除。
以下介绍回流判断部102和运转控制部104的处理过程,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开机阶段,回流判断部102配置为:比较室外回风温度传感器28的检测值和室外送风温度传感器30的检测值;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时刻,计算室外回风温度传感器28的检测值和室外送风温度传感器30的检测值的室外温度差;根据在不同时刻计算出的室外温度差来计算室外温度差的变化;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时刻获取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值,根据在不同时刻获取的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值来计算室内回风温度的变化;
回流判断部102配置为在同时满足:室外回风温度传感器28的检测值不同于室外送风温度传感器30的检测值,室外温度差的变化在设定的室外温差波动阈值之下且室内回风温度的变化在设定的室内回风温度波动阈值之下的条件时,推定设定回流条件满足。
如图4所示,在开机阶段,空气调节设备10配置为按照制冷模式开始工作(如步骤S100所示),首先判断室外送风温度传感器30的检测值是否大于室外回风温度传感器28的检测值/>以确定空气调节设备10的运行是否正常,排除其它硬件故障(如步骤S101所示);如果/>,则启动设定时长计时,同时并行执行:计算设定时长开始时,室外回风温度传感器28的检测值和室外送风温度传感器30的检测值之间的室外温度差,(如步骤S102所示);获取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值/>(如步骤S103所示);保持制冷模式运行(如步骤S104所示);判断设定时长是否结束(如步骤S105所示);如果设定时长结束,则再次并行执行以下步骤:计算设定时长结束时,室外回风温度传感器28的检测值和室外送风温度传感器30的检测值之间的室外温度差,/>(如步骤S106所示);获取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值/>(如步骤S107所示);进一步计算室外温度差的变化,/>(如步骤S108所示);同时计算室内回风温度的变化(如步骤S109所示);进一步判定室外温度差的变化是否在设定的室外温差波动阈值之下,即是否有/>(如步骤S110所示);同时判定室内回风温度的变化是否在设定的室内回风温度波动阈值之下,即是否有/>(如步骤S111所示);在同时满足且/>时,推定设定回流条件满足(如步骤S112所示);其中/>代表设定时长的起始时刻,/>代表设定时长的结束时刻,设定时长为[/>]的时间区段,优选设置为开机后的一小段时间(以数分钟为例,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更长或者更短),/>代表制冷模式下设定的室外温差波动阈值,/>代表制冷模式下室内回风温度波动阈值。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选的设置为2℃,/>可选的设置为1℃。
在如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是通过设定时长的起始时刻和结束时刻的两组值判断室外温度差和室内回风温度的变化,也可以利用更多组数值判断室外温度差和室内回风温度的变化,滤除数据波动带来的误差。
在制热模式下,则如图5所示,有如图所示的多个流程。
如图5所示,在开机阶段,空气调节设备10配置为按照制热模式开始工作(如步骤S200所示),首先判断室外送风温度传感器30的检测值是否小于室外回风温度传感器28的检测值/>以确定空气调节设备10的运行是否正常,排除其它硬件故障(如步骤S201所示);如果/>,则启动设定时长计时,同时并行执行:计算设定时长开始时,室外回风温度传感器28的检测值和室外送风温度传感器30的检测值之间的室外温度差,(如步骤S202所示);获取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值/>(如步骤S203所示);保持制热模式运行(如步骤S204所示);判断设定时长是否结束(如步骤S205所示);如果设定时长结束,则再次并行执行以下步骤:计算设定时长结束时,室外回风温度传感器28的检测值和室外送风温度传感器30的检测值之间的室外温度差,/>(如步骤S206所示);获取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值/>(如步骤S207所示);进一步计算室外温度差的变化,/>(如步骤S208所示);同时计算室内回风温度的变化(如步骤S209所示);进一步判定室外温度差的变化是否在设定的室外温差波动阈值之下,即是否有/>(如步骤S110所示);同时判定室内回风温度的变化是否在设定的室内回风温度波动阈值之下,即是否有/>(如步骤S111所示);在同时满足且/>时,推定设定回流条件满足(如步骤S112所示);其中/>代表设定时长的起始时刻,/>代表设定时长的结束时刻,设定时长为[/>]的时间区段,优选设置为开机后的一小段时间(以数分钟为例,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更长或者更短),/>代表制热模式下设定的室外温差波动阈值,/>代表制热模式下室内回风温度波动阈值。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选的设置为2℃,/>可选的设置为1℃。
在如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是通过设定时长的起始时刻和结束时刻的两组值判断室外温度差和室内回风温度的变化,也可以利用更多组数值判断室外温度差和室内回风温度的变化,滤除数据波动带来的误差。
上述计算方法也可以基于绝对值进行判断,此为常见的数学方法,在此不再进一步详细介绍。设定时长为开机后的一小段时间,即回流判断部102推定短时间内室外环境温度与室外出风温度十分接近,并且室内回风温度并没有随着室外回风温度大幅度变化,说明室外回风温度处于忽然变化状态,室外送风回流吸入。
针对根据负荷调节压缩机12转速的方案,在如图4和图5的处理中,回流判断部102在空气调节设备10正常运行(可排除其它硬件设备的故障),室外温度差的变化在设定的室外温差波动阈值之下且室内回风温度的变化在设定的室内回风温度波动之下时,推定设定回流条件满足,并将推定结果输出至运转控制部104,由运转控制部104执行应急处理。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运转控制部104配置为在接收到设定回流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可先执行压缩机12停机的控制并生成维修预警信号,且在接收到用户生成的,再启动确认信号后自行按照基于校正室外送风温度计算的应急压缩机运行频率或者确定的应急压缩机启停时刻运行。或者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运转控制部104配置为在接收到设定回流条件满足的情况下自行按照基于校正室外送风温度计算的应急压缩机运行频率或者确定的应急压缩机启停时刻运行,同时自动生成预约维修信号至云服务器,为空气调节设备10自动提交维护请求。
如图6所示,空气调节设备10中还设置有运转控制部104,基于图6介绍设置有运转控制部104的空气调节设备10。
运转控制部104配置为计算用户设定的室内环境目标温度和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值之间的设定温差,并基于设定温差、室外环境温度和比例系数的乘积计算压缩机运行频率。如图6所示,回流判断部102在运行过程中检测设定回流条件是否满足(如图6中步骤S300所示)。在回流条件满足时,按照基于校正室外送风温度计算的应急压缩机运行频率运行(如图6中步骤S301所示);在回流条件不满足时,压缩机运行频率/>满足;其中/>为比例系数,为一个常数,/>在压缩机12的工作频率之内,例如15Hz至120Hz(如图6中步骤S302所示)。
如图7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空气调节设备10中还设置有存储部308和校正部310。其中存储部308配置为存储历史运行数据,历史运行数据至少包括经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的,未发生室外单元26的送风回流至回风口的情况下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送风温度之间的线性模型,其中,室外环境温度作为输出,室外送风温度作为输入。校正部310配置为以线性模型的斜率和发生室外单元26的送风回流至回风口的情况下的室外送风温度的乘积作为校正室外送风温度。
因为空气调节设备10是一个耦合的系统,则在未发生室外单元26的送风回流至回风口的情况下,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送风温度是相关的,以制冷为例,当室外环境温度越高时,所计算的压缩机运行频率越高,室外送风温度对应同样呈现增高的趋势。因此,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则可以得到一个拟合的线性模型体现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送风温度之间的关系。拟合的线性模型可以表示为;通过拟合的线性模型,可以基于室外送风温度得到一个与之对应的室外环境温度。这是基于未发生室外单元26的送风回流至回风口的情况计算的,是稳定且进行限制后的温度。
在发生室外单元26的送风回流至回风口的情况下,校正部310则配置为以线性模型的斜率和发生室外单元26的送风回流至回风口时的室外送风温度的乘积作为校正室外送风温度,也即,应急压缩机运行频率/>满足/>。由于设定时长为开机后的一小段时间,在已排除其它硬件故障的前提下,/>不会(或者说极小概率)直接跃变至临界状态,根据线性模型计算出的应急压缩机运行频率/>处于较低的频率范围,空气调节设备10可以在应急模式下暂时稳定运行一段时间,为维修人员维护提供窗口期,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存储部308中的线性模型可以在实验条件下获得,也可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计算获得,也可以由通信连接的云服务器传输获得。
除上述方法外,校正室外送风温度还可以通过查表的方式获得,还可以设定为一个常数,通过直接调用的方式获得。
针对压缩机12转速不变的方案,如图9所示,空气调节设备10还包括确定部406。确定部406配置为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值和容差区间的大小关系确定压缩机启停时刻。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容差区间的至少一个边界值为校正设定温度、校正系数和室外环境温度的乘积。运转控制部104配置为在发生室外单元26的送风回流至室外单元26的回风口的情况时,控制不按照确定部406确定的压缩机启停时刻运行,而自行按照基于校正室外送风温度确定的应急压缩机启停时刻运行。
如图11所示,回流判断部102在运行过程中检测设定回流条件是否满足(如图11中步骤S400所示)。在回流条件满足时,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值和容差区间的大小关系确定压缩机启停时刻(如图11中步骤S401所示);在回流条件不满足时,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值和容差区间的大小关系确定压缩机启停时刻(如图11中步骤S402所示)。容差区间的至少一个边界值为校正设定温度、校正系数和室外环境温度的乘积,容差区间的边界值可以表示为,/>;/>为校正系数,为一个常数;/>可以为预先设定的常数,/>可以为2℃。
更具体地说,如图12和图18所示,制冷模式下,确定部406配置为在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值高于容差区间的上限边界值时(如图12中步骤S501所示),确定为压缩机12启动时刻(如图12中步骤S502所示);在基于室内回风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值低于容差区间的下限边界值时(如图12中步骤S503所示),确定为压缩机12停机时刻(如图12中步骤S505所示);基于室内回风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值在容差区间的上限边界值和下限边界值之间时,保持压缩机12维持当前状态(如图12中步骤S504所示)。
如图14和图20所示,制热模式下,在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值高于容差区间的上限边界值时(如图14中步骤S701所示),确定为压缩机12停机时刻(如图14中步骤S702所示);在基于室内回风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值高于容差区间的下限边界值时(如图14中步骤S703所示),确定为压缩机12启动时刻(如图14中步骤S705所示);基于室内回风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值在容差区间的上限边界值和下限边界值之间时,保持压缩机12维持当前状态(如图14中步骤S704所示)。
容差区间的上限边界值为校正设定温度、第一校正系数/>和室外环境温度的乘积,即/>;容差区间的下限边界值为设定温度/>、第二校正系数/>和室外环境温度/>的乘积/>;/>为常数。
如图10所示,与确定部406配合的,存储部308和校正部310可以实现与上述另一个实施例的类似的功能,运转控制部104配置为在发生室外单元26的送风回流至回风口的情况时,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值和校正容差区间的大小关系确定应急压缩机启停时刻,校正容差区间的至少一个边界值为校正设定温度、校正系数和校正室外送风温度的乘积,也即
如图13和图19所示,在制冷模式下,运转控制部104配置为:在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值高于校正容差区间的上限边界值时(如图13中步骤S601所示),确定为压缩机12启动时刻(如图13中步骤S602所示);在基于室内回风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值低于校正容差区间的下限边界值时(如图13中步骤S603所示),确定为压缩机12停机时刻(如图13中步骤S605所示);基于室内回风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值在校正容差区间的上限边界值和下限边界值之间时,压缩机12维持当前状态(如图13中步骤S604所示)。
如图15和图21所示,在制热模式下,运转控制部104配置为:在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值高于校正容差区间的上限边界值时(如图15中步骤S801所示),确定为压缩机12停机时刻(如图15中步骤S802所示);在基于室内回风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值高于校正容差区间的下限边界值时(如图15中步骤S803所示),确定为压缩机12启动时刻(如图15中步骤S805所示);基于室内回风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值在校正容差区间的上限边界值和下限边界值之间时,保持压缩机12维持当前状态(如图15中步骤S804所示)。
校正容差区间的上限边界值为校正设定温度、第一校正系数和校正室外送风温度的乘积,即;容差区间的下限边界值为设定温度、第二校正系数和校正室外送风温度的乘积,/>
通过上述方法,将压缩机的启动和停止时刻,限制在更为稳定的区间,确保空气调节设备在应急状态下稳定使用一段时间。
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6所示,制冷模式下,运转控制部104在按照基于校正室外送风温度计算的应急压缩机运行频率运行后,自行增加室外风机16的转速以降低室外单元26内部温度(如图16步骤S904所示),避免高温引发进一步的硬件故障。
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运转控制部104还配置为在发生室外单元26的送风回流至回风口的情况时,首先按照基于校正室外送风温度计算的应急压缩机运行频率运行,然后自行增加室外风机16的转速以降低室外单元26内部温度(如图17步骤S914所示),进一步判断是否增大至最大转速(如图17步骤S915所示),则已增大至最大转速后,自行执行减少基于校正室外送风温度计算的应急压缩机运行频率的控制以降低室外单元26内部温度(如图17步骤S916所示),保证电器盒中的电子部件正常工作。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空气调节设备,包括内部设置有压缩机的室外单元,其回风口设置有室外回风温度传感器以生成室外环境温度,送风口设置有室外送风温度传感器以生成室外送风温度;
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可用于计算压缩机运行频率或确定压缩机启停时刻;所述空气调节设备还包括:
回流判断部,其配置为在运行过程中检测设定回流条件是否满足,以确定是否发生室外单元的送风回流至所述回风口的情况;和
运转控制部,其配置为在发生室外单元的送风回流至所述回风口的情况时,控制不按照基于室外环境温度计算的压缩机运行频率或者确定的压缩机启停时刻运行,而自行按照基于校正室外送风温度计算的应急压缩机运行频率或者确定的应急压缩机启停时刻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室内单元,所述室内单元的进风口设置有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
在开机阶段,所述回流判断部配置为:比较所述室外回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和所述室外送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时刻,计算所述室外回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和所述室外送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的室外温度差;根据在不同时刻计算出的所述室外温度差来计算所述室外温度差的变化;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时刻获取所述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根据在不同时刻获取的所述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来计算室内回风温度的变化;
所述回流判断部配置为在同时满足:所述室外回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不同于所述室外送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所述室外温度差的变化在设定的室外温差波动阈值之下且所述室内回风温度的变化在设定的室内回风温度波动阈值之下的条件时,推定设定回流条件满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计算部,所述计算部配置为计算用户设定的室内环境目标温度和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之间的设定温差,并基于所述设定温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比例系数的乘积计算压缩机运行频率;
所述运转控制部配置为在发生室外单元的送风回流至所述回风后的情况时,控制不按照基于所述设定温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比例系数的乘积计算压缩机运算频率,而自行按照基于校正室外送风温度计算的应急压缩机运行频率运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存储部,所述存储部配置为存储历史运行数据,所述历史运行数据至少包括经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的,未发生室外单元的送风回流至所述回风口的情况下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送风温度之间的线性模型,其中,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作为输出,所述室外送风温度作为输入;和
校正部,所述校正部配置为以所述线性模型的斜率和发生室外单元的送风回流至所述回风口的情况下的室外送风温度的乘积作为校正室外送风温度;
所述运转控制部配置为在发生室外单元的送风回流至所述回风后的情况时,控制不按照基于所述设定温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比例系数的乘积计算压缩机运算频率,而自行基于所述设定温差、所述校正室外送风温度和比例系数的乘积计算应急压缩机运算频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部,所述确定部配置为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和容差区间的大小关系确定压缩机启停时刻;其中,所述容差区间的至少一个边界值为校正设定温度、校正系数和室外环境温度的乘积;
所述运转控制部配置为在发生室外单元的送风回流至所述回风口的情况时,控制不按照所述确定部确定的压缩机启停时刻运行,而自行按照基于校正室外送风温度确定的应急压缩机启停时刻运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存储部,所述存储部配置为存储历史运行数据,所述历史运行数据至少包括经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的,未发生室外单元的送风回流至所述回风口的情况下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送风温度之间的线性模型,其中,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作为输出,所述室外送风温度作为输入;和
校正部,所述校正部配置为以所述线性模型的斜率和发生室外单元的送风回流至所述回风口的情况下的室外送风温度的乘积作为校正室外送风温度;
所述运转控制部配置为在发生室外单元的送风回流至所述回风口的情况时,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和校正容差区间的大小关系确定应急压缩机启停时刻;所述校正容差区间的至少一个边界值为校正设定温度、校正系数和校正室外送风温度的乘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制冷模式下,所述确定部配置为:在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高于容差区间的上限边界值时,确定为压缩机启动时刻;在基于室内回风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低于容差区间的下限边界值时,确定为压缩机停机时刻;基于室内回风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在容差区间的上限边界值和下限边界值之间时,保持压缩机维持当前状态;
在制热模式下,所述确定部配置为:在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高于容差区间的上限边界值时,确定为压缩机停机时刻;在基于室内回风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高于容差区间的下限边界值时,确定为压缩机启动时刻;基于室内回风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在容差区间的上限边界值和下限边界值之间时,保持压缩机维持当前状态;
所述容差区间的上限边界值为校正设定温度、第一校正系数和室外环境温度的乘积;所述容差区间的下限边界值为设定温度、第二校正系数和室外环境温度的乘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制冷模式下,所述运转控制部配置为:在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高于校正容差区间的上限边界值时,确定为压缩机启动时刻;在基于室内回风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低于校正容差区间的下限边界值时,确定为压缩机停机时刻;基于室内回风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在校正容差区间的上限边界值和下限边界值之间时,压缩机维持当前状态;
在制热模式下,所述运转控制部配置为:在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高于校正容差区间的上限边界值时,确定为压缩机停机时刻;在基于室内回风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高于校正容差区间的下限边界值时,确定为压缩机启动时刻;基于室内回风基于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在校正容差区间的上限边界值和下限边界值之间时,保持压缩机维持当前状态;
所述校正容差区间的上限边界值为校正设定温度、第一校正系数和校正室外送风温度的乘积;所述容差区间的下限边界值为设定温度、第二校正系数和校正室外送风温度的乘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单元中还设置有室外风机;
制冷模式下,所述运转控制部还配置为在发生室外单元的送风回流至所述回风口的情况时,自行增加所述室外风机的转速以降低室外单元内部温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转控制部还配置为在发生室外单元的送风回流至所述回风口的情况时,自行增加所述室外风机的转速至最大转速,且在达到最大转速后,自行执行减少基于校正室外送风温度计算的应急压缩机运行频率的控制以降低室外单元内部温度。
CN202310638858.XA 2023-05-31 2023-05-31 空气调节设备 Pending CN1167536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38858.XA CN116753608A (zh) 2023-05-31 2023-05-31 空气调节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38858.XA CN116753608A (zh) 2023-05-31 2023-05-31 空气调节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53608A true CN116753608A (zh) 2023-09-15

Family

ID=87959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38858.XA Pending CN116753608A (zh) 2023-05-31 2023-05-31 空气调节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5360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60103B (zh) 多联机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具有其的系统
EP2148147B1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air conditioner
CN106958958B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11780362B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KR101739407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CN109059201B (zh) 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
KR101235546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CN109716035B (zh) 用于空气调节和热水供给的系统
KR20130073973A (ko) 냉동 장치의 실외 유닛
CN113739344B (zh) 一种内机膨胀阀的控制方法、空调、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100059522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CN108800421B (zh) 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
CN109716033B (zh) 用于空气调节和热水供给的系统
US20120117995A1 (en) Energy Sav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oling And Heating Apparatus
KR20110013979A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1151321B1 (ko)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운전방법
KR20100048194A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동작방법
US11493226B2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16753608A (zh) 空气调节设备
CN112178894B (zh) 控制方法、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0565995B1 (ko) 실내기 설치 위치에 따른 멀티형 에어컨의 운전 방법
KR20140112681A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CN109790984B (zh) 用于空气调节和热水供给的系统
KR20210135043A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US11965665B2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