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53083A - 一种发动机及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及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53083A
CN116753083A CN202310745138.3A CN202310745138A CN116753083A CN 116753083 A CN116753083 A CN 116753083A CN 202310745138 A CN202310745138 A CN 202310745138A CN 116753083 A CN116753083 A CN 1167530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jacket
cylinder
water
flow
cylinder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4513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礼斌
黄灿
杨生华
陈永燕
张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cin Motor Co Ltd
Chongqing Longxin Eng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ncin Motor Co Ltd
Chongqing Longxin Eng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ncin Motor Co Ltd, Chongqing Longxin Eng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nci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4513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5308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530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530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02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 F02F1/1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for liquid cooling
    • F02F1/14Cylinders with means for directing, guiding or distributing liquid strea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cylinders or cylinder hea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5/00Pumping cooling-air or liquid coolants
    • F01P5/10Pumping liquid coolant; Arrangements of coolant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02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 F02F1/1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for liquid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24Cylinder heads
    • F02F1/26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 F02F1/36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for liquid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24Cylinder heads
    • F02F1/26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 F02F1/36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for liquid cooling
    • F02F1/40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for liquid cooling cylinder heads with means for directing, guiding, or distributing liquid strea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2003/001Cooling liq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cylinders or cylinder heads
    • F01P2003/028Cooling cylinders and cylinder heads in s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发动机及摩托车,包括冷却水泵、缸体水套、缸头水套,以及连通于冷却水泵的出水口与缸体水套的入水口之间的内置流道,还包括安装于缸体水套的入水口内的分流器,分流器上开设有导流槽,导流槽用于引导部分冷却液沿着缸体水套的周向流动,以在依次冷却各气缸后再进入缸头水套中。如此,通过分流器上的导流槽对冷却液的分流和导向作用,能够对各个气缸进行充分地冷却,尽量确保各个气缸的冷却效果趋于平衡,避免出现发动机各缸散热性能参差不齐及热负荷难以控制的情况,延长发动机的平均使用寿命。同时,利用垂向过流槽对部分冷却液形成单独流道进入缸头水套的排气鼻梁部,对高温区域进行重点冷却,合理控制排气鼻梁区的冷却液流量。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及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摩托车。
背景技术
在汽车工业领域,摩托车是广泛使用的一种车辆。
摩托车的发动机中配置有冷却系统,以对发动机进行冷却降温。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一般包括冷却水泵、水套、油水交换器、节温器、散热器等。其中,水套又可细分为缸体水套和缸头水套。
在传统的摩托车发动机中,冷却水泵的出水口与水套的入水口之间采用外置管路连接。外置管路可同时布置多根,因此可以将冷却液同时导入到水套的各个位置,以同时对各个气缸进行冷却。但是,此种结构使用的外置管路较多,连接关系较复杂,容易对发动机的布局造成不利影响。
作为改进,在现有技术中,部分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不再使用外置管路,而是使用内置流道,通过内置流道将冷却水泵的出水口与缸体水套的入水口相连,如此能够省出大量空间,有利于发动机的布局。然而,由于缸体水套的入水口一般设置在第一气缸附近,当采用内置流道导入冷却液时,大部分冷却液从缸体水套的入水口进入后流向第一气缸的附近区域,比如围绕第一气缸的缸体进气侧、缸体排气侧、排气鼻梁区等位置流动后,直接就向上流动至缸头水套中,如此导致大部分冷却液在还未对第二气缸(甚至更多气缸)进行冷却的情况下,就通过缸头水套流出,仅有小部分冷却液能够慢速地流入到第二气缸的附近区域,导致对第二气缸分配的冷却液流量严重不足,最终造成只有第一气缸的冷却效果较好,而其余气缸的冷却效果较差的情况。若发动机的各个气缸的冷却效果不均衡,温度不能保持一致,则发动机的整体散热效果无法满足要求,发动机热应力及做功均匀性难以控制,最终导致发动机的平均使用寿命下降。
因此,如何对各个气缸进行充分地冷却,尽量确保各个气缸的冷却效果趋于平衡,避免出现发动机各缸散热性能参差不齐及热负荷难以控制的情况,延长发动机的平均使用寿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面临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能够对各个气缸进行充分地冷却,尽量确保各个气缸的冷却效果趋于平衡,避免出现发动机各缸散热性能参差不齐及热负荷难以控制的情况,延长发动机的平均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冷却水泵、缸体水套、缸头水套,以及连通于所述冷却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缸体水套的入水口之间的内置流道,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缸体水套的入水口内的分流器,所述分流器上开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用于引导部分冷却液沿着所述缸体水套的周向流动,以在依次冷却各气缸后再进入所述缸头水套中。
优选地,所述缸体水套的入水口位于其排气侧部的远离所述缸头水套的出水口的端部,且所述导流槽的导流方向朝向所述排气侧部。
优选地,所述缸体水套的底部于入水口处设置有导流坡,所述导流槽设置于所述分流器的底部,且所述导流槽的形状与所述导流坡的形状匹配。
优选地,所述分流器的侧壁开设有垂向过流槽,所述垂向过流槽的底部与所述导流槽连通,所述垂向过流槽的顶部与所述缸头水套连通,以引导部分冷却液通过所述导流槽后向上流动至所述缸头水套的排气鼻梁部中。
优选地,所述缸头水套的排气鼻梁部设置有多个排气侧进水口,所述缸体水套的排气侧部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分别与各所述排气侧进水口连通的排气侧上水孔,且所述垂向过流槽的顶部与各所述排气侧上水孔连通。
优选地,所述缸头水套的进气鼻梁部设置有若干个进气侧进水口,所述缸体水套的进气侧部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分别与各所述进气侧进水口连通的进气侧上水孔。
优选地,所述缸头水套的上鼻梁部的远离所述缸头水套的出水口的端部设置有若干个远端进水口,所述缸体水套的排气侧部与进气侧部的连接区域设置有若干个分别与各所述远端进水口连通的末端上水孔。
优选地,所述分流器的顶部开设有横向过流槽,用于使流经所述缸体水套的进气侧部的部分冷却液流向各所述排气侧上水孔。
优选地,所述横向过流槽的一端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朝各所述排气侧上水孔延伸预设长度,且所述垂向过流槽的顶部在所述延伸部处与所述横向过流槽连通。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摩托车,包括车体和设置于所述车体内的发动机,其中,所述发动机具体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
本发明所提供的发动机,主要包括冷却水泵、缸体水套、缸头水套、内置流道和分流器。其中,冷却水泵主要用于泵送冷却液。缸体水套环套在各个气缸的缸体上,主要用于对各个气缸的缸体(包括进气侧和排气侧)进行冷却。在缸体水套上设置有入水口,以供冷却液流入。缸头水套罩设在各个气缸的缸头上,并与缸体水套连通,主要用于对各个气缸的缸头(包括进气道、排气道、燃烧室等)进行冷却。内置流道的一端与冷却水泵的出水口连通,内置流道的另一端与缸体水套的入水口连通,主要用于将冷却液引入到缸体水套内。分流器为核心部件,安装在缸体水套的入水口内,主要用于在冷却液流入缸体水套的入水口时对其进行分流、导向。在分流器上开设有导流槽,该导流槽主要用于对部分冷却液进行导流,以使部分冷却液通过导流槽的引导能够沿着缸体水套的周向方向流动,以围绕各个气缸形成环流,从而在流动过程中依次对各个气缸(排气侧和进气侧)进行冷却,直至绕缸体水套环绕一圈后再向上流动至缸头水套中,最后通过缸头水套的出水口排出。如此,通过分流器上的导流槽对冷却液的分流和导向作用,使得冷却液从缸体水套的入水口流入后,部分冷却液能够沿着缸体水套的周向进行环流,从而在环流过程中依次对各个气缸进行冷却,保证各个气缸均能得到充分地冷却。相比于现有技术,冷却液进入缸体水套的入水口后,通过导流槽的导向作用实现冷却液沿着缸体水套进行环流后向上流动至缸头水套内,不会出现流经第一气缸后即向上流动至缸头水套内的情况,冷却液的流动路径大幅延长,能够更加充分地带走各个气缸的热量。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发动机,能够对各个气缸进行充分地冷却,尽量确保各个气缸的冷却效果趋于平衡,避免出现发动机各缸散热性能参差不齐及热负荷难以控制的情况,延长发动机的平均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4为缸体水套的结构正视图。
图5为缸体水套的结构俯视图。
图6为缸头水套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分流器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9为图7的俯视图。
图10为图7的侧视图。
图11为图2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所示A-A截图剖视图。
其中,图1—图12中:
冷却水泵—1,缸体水套—2,缸头水套—3,内置流道—4,分流器—5,节温器—6,散热器—7,油水交换器—8;
排气侧部—201,进气侧部—202;
排气鼻梁部—301,进气鼻梁部—302,上鼻梁部—303;
导流坡—21,排气侧上水孔—22,进气侧上水孔—23,末端上水孔—24;
出水口—31,排气侧进水口—32,进气侧进水口—33,远端进水口—34;
导流槽—51,垂向过流槽—52,横向过流槽—53,延伸部—5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2、图3、图11,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另一视角示意图,图11为图2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发动机主要包括冷却水泵1、缸体水套2、缸头水套3、内置流道4和分流器5。此外,发动机还可包括节温器6、散热器7、油水交换器8等部件。
其中,冷却水泵1主要用于泵送冷却液。
缸体水套2设置与发动机的缸体内,主要用于对各个气缸的缸体(包括进气侧和排气侧)进行冷却。在缸体水套2上设置有入水口,以供冷却液流入。
缸头水套3设置在发动机的缸头内,并与缸体水套2连通,主要用于对各个气缸的缸头(包括进气道、排气道、燃烧室等)进行冷却。
内置流道4的一端与冷却水泵1的出水口连通,内置流道4的另一端与缸体水套2的入水口连通,主要用于将冷却液引入到缸体水套2内。
分流器5为核心部件,安装在缸体水套2的入水口内,主要用于在冷却液流入缸体水套2的入水口时对其进行分流、导向。在分流器5上开设有导流槽51,该导流槽51主要用于对部分冷却液进行导流,以使部分冷却液通过导流槽51的引导能够沿着缸体水套2的周向方向流动,以围绕各个气缸形成环流,从而在流动过程中依次对各个气缸(排气侧和进气侧)进行冷却,直至绕缸体水套2环绕一圈后向上流动至缸头水套3中,最后通过缸头水套3的出水口31排出。
一般的,当冷却液进入缸体水套2内时,冷却液的循环流动促使分流器5的顶面与缸体水套2的顶面保持紧密贴合。同时,分流器5的整体外形尺寸与缸体水套2的入水口的尺寸基本保持一致,且分流器5的整体外形与缸体水套2的入水口的环向间隙控制在1~3mm内,目的是让一小部分冷却液直接通过缸体水套2的入水口向上流动至缸头水套3的排气鼻梁部301中。
如此,通过分流器5上的导流槽51对冷却液的分流和导向作用,使得冷却液从缸体水套2的入水口流入后,部分冷却液能够沿着缸体水套2的周向进行环流,从而在环流过程中依次对各个气缸进行冷却,保证各个气缸均能得到充分地冷却。相比于现有技术,冷却液进入缸体水套2的入水口后,通过导流槽51的导向作用实现冷却液沿着缸体水套2进行环流后向上流动至缸头水套3内,不会出现大部分冷却液流经第一气缸后即向上流动至缸头水套3内的情况,冷却液流动更充分,保证多缸机各缸冷却水套流速分布均匀性,大幅度提升发动机的散热性,有效改善发动机热应力不均及各缸做功均匀性差异的问题。
因此,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动机,能够对各个气缸进行充分地冷却,尽量确保各个气缸的冷却效果趋于平衡,避免出现发动机各缸散热性能参差不齐及热负荷难以控制的情况,延长发动机的平均使用寿命。
缸体水套2与缸头水套3按照进气道、排气道的设置位置,均可划分为若干部分。其中,缸体水套2包括排气侧部201和进气侧部202,而缸头水套3包括排气鼻梁部301(排气道安装于其周围)、进气鼻梁部302(进气道安装于其周围)和连接于两者中间的上鼻梁部303(出水口31安装于上鼻梁部303的一端)。
如图4、图5所示,图4为缸体水套2的结构正视图,图5为缸体水套2的结构俯视图。
在关于缸体水套2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该缸体水套2的入水口具体设置在排气侧部201的远离缸头水套3的出水口31的端部位置,如图示2所示缸体水套2的左侧端部位置。同时,分流器5的导流槽51的导流方向朝向缸体水套2的排气侧部201。如此设置,当冷却液进入缸体水套2的入水口时,将首先对第一气缸的排气侧进行冷却,然后进行后续环流时,依次对第二气缸等的排气侧进行冷却,从而确保冷却液首先对各个气缸的温度较高的排气侧进行冷却,所有气缸的排气侧均冷却后才开始对各个气缸的进气侧进行冷却。
为便于使冷却液顺着缸体水套2的排气侧部201进行流动,本实施例中,在缸体水套2的底部于入水口位置处设置有导流坡21,同时,分流器5的导流槽51的形状与导流坡21的形状匹配。如此设置,当冷却液经过导流槽51的导向而分流时,将同时顺着导流坡21的坡度进行持续导向,以将冷却液稳定地引导进入缸体水套2的排气侧部201的深处。
进一步的,为提高冷却液在缸体水套2内的流动速度,本实施例中,导流坡21与导流槽51均呈弧形形状,从而可使冷却液顺着导流坡21与导流槽51的弧形面进行顺畅地流动,进而降低液阻,同时降低冷却液的损耗。
考虑到不仅气缸的缸体需要冷却,而且缸头上的进气道、排气道、燃烧室等部件也需要冷却,尤其是排气道,其温度很高,是需要重点进行冷却的部件。针对此,本实施例中,在分流器5的侧壁上开设有垂向过流槽52,该垂向过流槽52沿垂向方向(或分流器5的高度方向)延伸至分流器5的顶部,且垂向过流槽52的底部与导流槽51连通,顶部与缸头水套3连通。该垂向过流槽52同样用于对部分冷却液进行导流,以使部分冷却液通过垂向过流槽52的引导能够单独地直接流向缸头水套3的排气鼻梁部301,以对高温的缸头排气鼻梁区通过独立流道进行重点冷却。如此设置,当冷却液进入缸体水套2的入水口后,部分冷却液将顺着导流槽51和导向坡水平流动至缸体水套2的排气侧部201内,而另一部分冷却液将顺着垂向过流槽52向上流动,并直接进入到缸头水套3中——当然并不是直接让这部分冷却液排出,而是让这部分冷却液直接对缸头进行冷却,比如重点对缸头排气道附近区域进行充分冷却等。
如图6所示,图6为缸头水套3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进一步的,为了使冷却液顺着垂向过流槽52进入到缸头水套3后,能够形成独立流道直接对温度较高的缸头水套3的排气鼻梁部301进行冷却,本实施例在缸头水套3的排气鼻梁部301的底部位置设置了多个排气侧进水口32,比如3个或更多等。为便于使冷却液顺着缸头水套3排气鼻梁区流动,本实施例中,缸头水套3中的排气侧进水口32均为独立的流通通道,如此能够较易控制流入缸头水套3的排气鼻梁部301区域的冷却液流量,从而确保缸头水温度较高的排气侧区域的冷却。同时,本实施例还在缸体水套2的排气侧部201的顶面开设了多个排气侧上水孔22,并使各个排气侧上水孔22分别与排气鼻梁部301的各个排气侧进水口32连通。并且,垂向过流槽52的顶部与各个排气侧上水孔22连通。如此设置,当冷却液顺着垂向过流槽52上升至顶部时,将分成若干股分别进入到各个排气侧上水孔22中,之后再分别进入到各个排气侧进水口32中,实现从缸体水套2直接通过若干个独立流道进入到缸头水套3,无需进行环流运动,并在流动过程中对缸头水套3上的各个排气鼻梁部301进行冷却,保证对温度较高的各个排气鼻梁部301单独分配较高的冷却液流量。
当然,除了温度较高的排气鼻梁部301需要进行冷却,温度相对较低的进气鼻梁部302也同样需要冷却,只不过冷却液流量需求较低。针对此,本实施例中无需对缸头水套3上的各个进气鼻梁部302单独设置流道,只需在各个进气鼻梁部302的底部设置若干个进气侧进水口33,同时在缸体水套2的进气侧部202的顶面开设若干个进气侧上水孔23。具体的,各个进气侧进水口33的设置位置一般与各个排气侧进水口32相对,分别位于缸头水套3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高温侧及低温侧,且进气侧进水口33的数量一般少于排气侧进水口32的数量。相应的,各个进气侧上水孔23分别与对应的各个进气侧进水口33连通。如此设置,当部分进行环流的冷却液流动到缸体水套2的进气侧部202位置时,将有部分冷却液会通过各个进气侧上水孔23进入到各个进气侧进水口33中,进而进入到缸头水套3的低温侧或进气侧,以便在流动过程中对各个进气鼻梁部302进行冷却。
此外,缸头水套3的上鼻梁部303也需要进行冷却,当然,由于上鼻梁部303连接在进气鼻梁部302与排气鼻梁部301的中间,因此,上鼻梁部303的与排气鼻梁部301相连的一侧温度更高,需要重点冷却,而上鼻梁部303的与进气鼻梁部302相连的一侧温度较低,冷量需求较低。针对此,本实施例在上鼻梁部303的远离缸头水套3的出水口31的端部设置有若干个远端进水口34,各个远端进水口34基本上与出水口31分别分布在缸头水套3的长度方向两端。同时,本实施例还在缸体水套2的排气侧部201与进气侧部202的连接区域设置有若干个末端上水孔24,各个末端上水孔24在缸体水套2上的设置位置,与各个远端进水口34在缸头水套3上的设置位置互相对应,相当于位于整个环流的末端,且各个末端上水孔24分别与各个远端进水口34连通。如此设置,当进行环流的冷却液环绕缸体水套2基本流动一圈后,即可到达环流路径的末端,之后即可通过各个末端上水孔24进入到各个远端进水口34中,进而进入到缸头水套3中,且主要进入到缸头水套3的上鼻梁部303中,对上鼻梁部303进行冷却。
进一步的,如前所述,进入到上鼻梁部303中的冷却液除了对上鼻梁部303进行冷却之后,同时也必然对排气鼻梁部301、进气鼻梁部302进行冷却,而排气鼻梁部301的温度更高,针对此,本实施例在上鼻梁部303设置导流斜槽或导流圆柱槽等节流部件,以将上鼻梁部303中更多的冷却液流向排气鼻梁部301,进一步提高对缸头水套3的高温侧的冷却效果。
如图7、图8、图9、图10、图12所示,图7为分流器5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另一视角示意图,图9为图7的俯视图,图10为图7的侧视图,图12为图11中所示A-A截面剖视图。
基于同样的考虑,本实施例还在分流器5的顶部开设有横向过流槽53。具体的,该横向过流槽53在分流器5上沿水平横向延伸,其一端与缸体水套2的环流区域连通,而其另一端延伸至缸体水套2的排气侧部201的顶部,即各个排气侧上水孔22的所在位置。如此设置,当经过环流的冷却液到达末端时,部分冷却液通过末端上水孔24和远端进水口34进入到缸头水套3中,而部分冷却液通过分流器5的横向过流槽53继续进行环流,并进入到各个排气侧上水孔22中,最终通过各个排气侧进水口32进入到缸头水套3的排气鼻梁部301中,与另一部分独立流道中的冷却液一同对排气门等缸头水套3的高温侧进行冷却。
考虑到分流器5上的垂向过流槽52与横向过流槽53中均有冷却液通过,且目的地相同,针对此,本实施例中,在横向过流槽53的一端设置有延伸部54,该延伸部54朝各排气侧上水孔22延伸预设长度,以使沿着横向过流槽53继续进行环流的冷却液能够沿着延伸部54流动,并更加容易地进入到各个排气侧上水孔22中。同时,垂向过流槽52的顶部在延伸部54处与横向过流槽53连通,如此设置,沿着垂向过流槽52向上流动的冷却液,与沿着横向过流槽53进行环流的冷却液,将在延伸部54处汇合,并利用延伸部54的导向作用更加容易地一同进入到各个排气侧上水孔22中。
另外,为使分流器5达到最佳的分流效果,分流器5的具体结构设计及尺寸设计至关重要,具体的,设计要点如下:
①、分流器5的深度为缸体水套2深度的90%~100%;如缸体水套2深度为60mm,则分流器5的深度H的尺寸为54mm~60mm;
②、分流器5的横向过流槽53的深度h1的尺寸为3mm~5mm,长度L的尺寸为6~10mm;
③、分流器5的导流槽51的深度h2为缸体水套2深度的10%~20%,导流槽51的长度L2、L3的尺寸均为15mm~25mm。
④、分流器5的垂向过流槽52的深度D的尺寸为6mm~10mm,宽度W的尺寸为10~15mm;
⑤、分流器5的延伸部54的右侧偏向角β的范围为7~15°。
当然,上述分流器5的具体结构设计及尺寸设计并不固定,具体需要结合冷却液的具体流动路径、缸体水套2的入水导流方向和水套整体流动均匀性等因素进行实际调整。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摩托车,主要包括车体和设置于车体内的发动机,其中,该发动机的具体内容与上述相关内容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包括冷却水泵(1)、缸体水套(2)、缸头水套(3),以及连通于所述冷却水泵(1)的出水口与所述缸体水套(2)的入水口之间的内置流道(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缸体水套(2)的入水口内的分流器(5),所述分流器(5)上开设有导流槽(51),所述导流槽(51)用于引导部分冷却液沿着所述缸体水套(2)的周向流动,以在依次冷却各气缸后再进入所述缸头水套(3)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水套(2)的入水口位于其排气侧部(201)的远离所述缸头水套(3)的出水口(31)的端部,且所述导流槽(51)的导流方向朝向所述排气侧部(2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水套(2)的底部于入水口处设置有导流坡(21),所述导流槽(51)设置于所述分流器(5)的底部,且所述导流槽(51)的形状与所述导流坡(21)的形状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5)的侧壁开设有垂向过流槽(52),所述垂向过流槽(52)的底部与所述导流槽(51)连通,所述垂向过流槽(52)的顶部与所述缸头水套(3)连通,以引导部分冷却液通过所述导流槽(51)后向上流动至所述缸头水套(3)的排气鼻梁部(301)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头水套(3)的排气鼻梁部(301)设置有多个排气侧进水口(32),所述缸体水套(2)的排气侧部(201)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分别与各所述排气侧进水口(32)连通的排气侧上水孔(22),且所述垂向过流槽(52)的顶部与各所述排气侧上水孔(22)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头水套(3)的进气鼻梁部(302)设置有若干个进气侧进水口(33),所述缸体水套(2)的进气侧部(202)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分别与各所述进气侧进水口(33)连通的进气侧上水孔(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头水套(3)的上鼻梁部(303)的远离所述缸头水套(3)的出水口(31)的端部设置有若干个远端进水口(34),所述缸体水套(2)的排气侧部(201)与进气侧部(202)的连接区域设置有若干个分别与各所述远端进水口(34)连通的末端上水孔(24)。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5)的顶部开设有横向过流槽(53),用于使流经所述缸体水套(2)的进气侧部(202)的部分冷却液流向各所述排气侧上水孔(2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过流槽(53)的一端设置有延伸部(54),所述延伸部(54)朝各所述排气侧上水孔(22)延伸预设长度,且所述垂向过流槽(52)的顶部在所述延伸部(54)处与所述横向过流槽(53)连通。
10.一种摩托车,包括车体和设置于所述车体内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具体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
CN202310745138.3A 2023-06-21 2023-06-21 一种发动机及摩托车 Pending CN1167530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45138.3A CN116753083A (zh) 2023-06-21 2023-06-21 一种发动机及摩托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45138.3A CN116753083A (zh) 2023-06-21 2023-06-21 一种发动机及摩托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53083A true CN116753083A (zh) 2023-09-15

Family

ID=87958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45138.3A Pending CN116753083A (zh) 2023-06-21 2023-06-21 一种发动机及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5308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60137B2 (en) Integrated exhaust cylinder head
KR101936459B1 (ko) 배기측 블럭인서트, 이를 포함하는 실린더블럭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엔진 열관리 시스템
JP5846135B2 (ja) 内燃機関
CN101666272A (zh) 内燃机中的油路结构和气缸盖
CN110366636B (zh) 用于内燃机的气缸盖
US6758173B2 (en) Cooling structure in engine
JP4100279B2 (ja) シリンダヘッド先行冷却式のエンジン
KR102552019B1 (ko) 엔진의 냉각장치
JPH0240852B2 (zh)
KR100865608B1 (ko) 세로형 다기통 엔진의 수냉장치
CN107917012B (zh) 用于气缸盖的水套
CN116753083A (zh) 一种发动机及摩托车
KR100736991B1 (ko) 엔진의 냉각구조
KR20170127595A (ko) 차량용 egr쿨러장치
KR20200049982A (ko) 엔진의 냉각장치
JPH09228835A (ja) 双油冷却器装置
US11181033B2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body
KR102335323B1 (ko) 엔진용 냉각 시스템
JP6040658B2 (ja)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JP3817798B2 (ja) 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JP3885260B2 (ja) 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CN115135862B (zh) 用于内燃机的冷却系统
JP3820359B2 (ja) 立形多気筒水冷エンジン
JPH0128290Y2 (zh)
JP2009216008A (ja)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