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46908A -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46908A
CN116746908A CN202311027542.3A CN202311027542A CN116746908A CN 116746908 A CN116746908 A CN 116746908A CN 202311027542 A CN202311027542 A CN 202311027542A CN 116746908 A CN116746908 A CN 1167469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assage
gas
flow
exha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2754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46908B (zh
Inventor
胡佳乐
胡思哲
李丹
陈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Nuol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Nuol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Nuol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Nuol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2754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469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469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469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469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469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8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for evaluating the respiratory organs
    • A61B5/082Evaluation by breath analysis, e.g. determination of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exhaled breath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0Other methods or instruments for diagnosis, e.g. instruments for taking a cell sample, for biopsy, for vaccination diagnosis; Sex determination; Ovulation-period determination; Throat striking imp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8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for evaluating the respiratory organs
    • A61B5/097Devices for facilitating collection of breath or for directing breath into or through measur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0Other methods or instruments for diagnosis, e.g. instruments for taking a cell sample, for biopsy, for vaccination diagnosis; Sex determination; Ovulation-period determination; Throat striking implements
    • A61B2010/0083Other methods or instruments for diagnosis, e.g. instruments for taking a cell sample, for biopsy, for vaccination diagnosis; Sex determination; Ovulation-period determination; Throat striking implements for taking gas samples
    • A61B2010/0087Breath samp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涉及气体浓度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检测系统使用时,在呼吸辅助通路配合下,能更容易地对合适流速的呼出气进行检测,呼气成功率高,检测准确性高,检测效率高;可以实现对呼出气中一氧化氮浓度的实时监测,合适流速的呼出气直接进入检测模块的反应模块中进行化学发光反应,检测光强以获得呼出气中NO浓度,无需气容收集采样呼出气,检测准确性高,响应时间快,设备体积小;功能丰富、适用范围广,通过合理的通路布置,可实现单次呼吸检测用于可配合的患者;通过泵的位置及管路设计,仅通过一个泵即可控制检测系统各气体通路功能的有效执行,功能高度集成化。

Description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浓度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NO气体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在人体多个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人体呼出气体中NO浓度的检测可以确定气道炎症的性质和程度,协助哮喘同时还可以预测肺动脉高压治疗的反应等,因此人体呼出NO浓度检测对于临床诊断及疾病发展和疗效监控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发展了许多种针对NO气体的检测方法,其中包括电化学法,激光光谱法,气体冷凝法等。但是上述方式都无法实现对NO气体高精度,高灵敏度以及快速响应的检测。化学发光原理是NO和O3反应生成激发态的NO2,当激发态的NO2跃迁回基态过程中释放能量并发射光子,发射光波长带宽约为600-3000nm,是连续光谱,峰值波长1200nm。其中在O3浓度过量的条件下,NO的浓度与光信号成线性相关。反应产生的光信号经过光电探测器,实现光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将得到的电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等一系列的处理最终通过电子设备进行显示。化学发光检测相比于其他检测方式,NO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以及相应时间快等优点。
呼出气化学发光法检测的精度、准确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合适的呼气流速是获得有参考意义的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现有的检测设备呼气难度较高、适配人群有限,同时,检测精度也有待提高。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系统,通过气路改进,降低呼气难度,提高呼气成功率,提高气体检测准确性,并具有结构简洁、功能集成度高的作用,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系统使用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系统,包括:
臭氧气路、进气通路、出气通路、检测模块、采样通路和泵;
所述检测模块包括反应模块和光电倍增管,反应模块用于进行化学发光反应,光电倍增管用于捕获反应模块产生的光子;
所述臭氧气路用于向反应模块通至少含臭氧的气体;
所述进气通路用于向反应模块通至少含人呼出气的气体;
所述出气通路用于将反应模块的废气排出;
所述泵用于驱动所述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系统各个气路中气体的流动;
所述采样通路用于采集人呼出气,并将人呼出气输送至进气通路;采样通路包括呼吸子通路、吸气子通路和呼气辅助通路;
呼吸子通路一端用于与人气道连通,另一端连通进气通路;
吸气子通路一端与呼吸子通路连通,另一端连通环境;
所述呼气辅助通路包括并联的第二电磁阀和流量控制器;第二电磁阀和流量控制器的一端均与环境连通,另一端并联后连通呼吸子通路;第二电磁阀和流量控制器根据呼吸子通路中呼出气的流量大小进行调控。
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呼气辅助通路还包括第二单向阀,第二电磁阀和流量控制器的另一端并联后连通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仅允许气体从呼气辅助通路流向呼吸子通路。
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臭氧气路上设置有渗透式干燥器、臭氧制备装置和空气过滤器,所述空气过滤器位于所述渗透式干燥器的上游;渗透式干燥器位于臭氧制备装置上游;渗透式干燥器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与臭氧气路连通。
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一气路;
所述第一气路的进气口设置于渗透式干燥器和臭氧制备装置之间的臭氧气路上,第一气路的出气口与渗透式干燥器外管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渗透式干燥器的外管的出气口连通于出气通路上。
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二气路;
所述第二气路的进气口设置于渗透式干燥器和臭氧制备装置之间的臭氧气路上,第二气路的出气口连通于检测模块的光电倍增管,用于光电倍增管的散热和冷凝水的处理。
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气路上设置有第一限流器,用于限制通过第一气路的干燥空气的流量;
所述第二气路上设置有第二限流器,用于限制通过第二气路的干燥空气的流量;
所述臭氧气路还包括第三限流器,所述第三限流器位于所述臭氧制备装置的下游,用于限制进入反应模块的含臭氧气体的流量。
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限流器允许气体通过的流量范围是50~300ml/min;
所述第二限流器允许气体通过的流量范围是50~300ml/min;
所述第三限流器允许气体通过的流量为50~100ml/min。
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进气通路上还设置有第四限流器;所述第四限流器用于限制进入反应模块的含人呼出气气体的流量;
所述第四限流器包括第四限流器A,所述第四限流器A允许气体通过的流量为250~400ml/min。
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四限流器还包括第四限流器B,所述第四限流器B与第四限流器A并联;所述第四限流器B允许气体通过的流量为80~150ml/min。
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还包括排气通路;排气通路的进气口与所述光电倍增管连通,排气通路的出气口连通于出气通路上。
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泵设于出气通路上;
所述渗透式干燥器外管的出气口连通于泵上游的出气通路上;
所述排气通路的出气口连通于泵上游的出气通路上。
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沿呼出气流动方向,所述呼吸子通路依次设置有呼吸口、呼出气过滤器、呼出气流量计和呼出气进口;呼出气进口与所述进气通路连通。
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吸气子通路上设置有吸气进口、NO过滤器、第一单向阀和吸气出口;吸气进口连通环境;吸气出口与所述呼吸口连通;第一单向阀仅允许气体从吸气子通路流向呼吸子通路;NO过滤器用于去除流入吸气子通路气体中的NO。
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吸气子通路上还设置有鼓风机,鼓风机位于所述第一单向阀的上游。
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还包括校准气路,用于定期对监测模块进行校准;校准气路与所述进气通路连通;校准气路上依次设置有标气进气口、减压阀、第一电磁阀和第五限流器;
所述第五限流器下游的校准气路上开设标气排气口,用于排出多余的标气。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系统的使用方法,基于上述呼出气一氧化检氮检测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单次呼吸检测模式:a. 呼吸口与人口腔和/或鼻腔连通,鼓风机不工作,人先进行吸气动作,环境空气通过吸气进口进入,经NO过滤器去除其中的NO气体成分,经过吸气子通路上的第二单向阀,最后经过呼吸口通入人;b. 进行吹气动作,此时呼气辅助通路上的第二电磁阀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流量控制器根据呼吸子通路上呼出气流量计监测到的流量进行气阻调节动作,部分呼出气通过流量控制器排出,其余呼出气经过呼出气进口进入进气通路,以恒定流量进入反应模块;
和/或,潮式呼吸检测模式:c. 呼吸口与人口腔和/或鼻腔连通,鼓风机启动,环境空气通过吸气进口进入,经NO过滤器去除其中的NO气体成分,经过吸气子通路上的第二单向阀,最后经过呼吸口通入人;d. 进行呼气动作,此时呼吸辅助通路第二电磁阀完全打开,流量控制器完全打开,部分呼出气通过流量控制器排出,其余呼出气经过呼出气进口进入进气通路,以恒定流量进入反应模块;
和/或,鼻部NO检测模式:e. 呼吸口与人鼻腔及口腔连通,鼓风机不工作,人先进行吸气动作,环境空气通过吸气进口进入,经NO过滤器去除其中的NO气体成分,经过吸气子通路上的第二单向阀,最后经过呼吸口通入人口腔;f. 进行呼气动作,此时呼吸辅助通路第二电磁阀完全关闭,流量控制器根据呼吸子通路上呼出气流量计监测到的流量进行气阻调节动作,口腔呼出气通过流量控制器排出,鼻腔气体在泵的驱动下,通过呼吸口,经过呼出气进口进入进气通路,以恒定流量进入反应模块;
和/或,NO离线收集检测模式:g. 将预先采集好的人呼出气接通在进气通路的气进口上,在泵的驱动下,气体被抽进进气通路,以恒定流量进入反应模块。
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流量控制器为节流阀;
单次呼吸检测或鼻部NO检测时,当呼出气流量计监测到流量不在45~55ml/s时,流量控制器进行气阻调节动作。
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系统未上电时,所述流量控制器处于常开状态,当选定单次呼吸检测模式或鼻部NO检测模式时,流量控制器的开度调节至常开状态的35%~65%;
当呼出气流量计监测到流量大于55ml/s时,流量控制器减小开度,增大气阻,至呼出气流量计监测到的流量在45~55ml/s的区间内;
当呼出气流量计监测到流量小于45ml/s时,流量控制器增大开度,减小气阻,至呼出气流量计监测到的流量在45~55ml/s的区间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系统使用时,在呼吸辅助通路配合下,能更容易地对合适流速的呼出气进行检测,呼气成功率高,检测准确性高,检测效率高;
2.本发明的采样通路设计可以实现对呼出气中一氧化氮浓度的实时监测,合适流速的呼出气直接进入检测模块的反应模块中进行化学发光反应,检测光强以获得呼出气中NO浓度,无需气容收集采样呼出气,检测准确性高,响应时间快,设备体积小;
3.本发明的系统功能丰富、适用范围广,通过合理的通路布置,可实现单次呼吸检测用于可配合的患者,潮式呼吸检测用于不能配合的患者,鼻部NO检测、NO离线收集检测等;
4.本发明通过泵的位置及管路设计,仅通过一个泵即可控制检测系统各气体通路功能的有效执行,功能高度集成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检测系统各气路分布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检测系统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检测系统第一气路气体流向示意;
图4是本发明检测系统臭氧气路及出气通路气体流向示意;
图5是本发明检测系统进气通路及出气通路气体流向示意;
图6是本发明检测系统校准气路及出气通路气体流向示意;
图7是本发明检测系统第二气路及排气通路气体流向示意;
图8是本发明采样通路原理图;
图9是本发明在潮式呼吸检测、鼻部NO检测时的采样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在单次呼吸检测时的采样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在NO离线收集检测的采样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在小呼气量NO检测时的采样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进行零气校准时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检测模块的剖视图;
图15为图14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检测模块的爆炸图。
图标:1-反应模块;101-第一进气管路;102-第二进气管路;103-出气管路;104-预混室;105-反应室;106-滤光片;107-滤光片安装座;108-第一密封件;109-第二密封件;110-第三密封件;111-加热装置;112-温度计;2-隔热室;201-隔热箱体;202-光电倍增管;203-光电倍增管固定座;3-散热模块;301-帕尔贴;302-导热块;303-散热片;304-导流罩;305-风扇;4-保温室;401-保温箱体;402-保温箱体盖;501-基座;502-基座盖;6-臭氧气路;601-渗透式干燥器;602-臭氧制备装置;603-空气过滤器;604-第一流量计;605-第三限流器;7-进气通路;701-第二流量计;703-第四限流器A;704-第四限流器B;8-出气通路;801-泵;802-废气处理器;9-检测模块;10-第一气路;1001-第一限流器;11-第二气路;1101-第二限流器;12-校准气路;1201-标气进气口;1202-减压阀;1203-第一电磁阀;1204-第五限流器;1205-标气排气口;13-排气通路;14-采样通路;15-呼吸子通路;1501-呼吸口;1502-呼出气过滤器;1503-呼出气流量计;1504-呼出气进口;16-吸气子通路;1601-吸气进口;1602- NO过滤器;1603-第一单向阀;1604-吸气出口;1605-鼓风机;17-呼气辅助通路;1701-第二单向阀;1702-第二电磁阀;1703-流量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系统,包括:
臭氧气路6、进气通路7、出气通路8、检测模块9、采样通路14和泵801;
所述检测模块9包括反应模块1和光电倍增管202,反应模块1用于进行化学发光反应,光电倍增管202用于捕获反应模块1产生的光子;
所述臭氧气路6用于向反应模块1通至少含臭氧的气体;
所述进气通路7用于向反应模块1通至少含人呼出气的气体;
所述出气通路8用于将反应模块1的废气排出;
所述泵801用于驱动所述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系统各个气路中气体的流动;
所述采样通路14用于采集人呼出气,并将人呼出气输送至进气通路7;采样通路14包括呼吸子通路15、吸气子通路16和呼气辅助通路17;
呼吸子通路15一端用于与人气道连通,另一端连通进气通路7;
吸气子通路16一端与呼吸子通路15连通,另一端连通环境;
所述呼气辅助通路17包括并联的第二电磁阀1702和流量控制器1703;第二电磁阀1702和流量控制器1703的一端均与环境连通,另一端并联后连通呼吸子通路15;第二电磁阀1702和流量控制器1703根据呼吸子通路15中呼出气的流量大小进行调控。
在临床检测时,需要对呼出气的流速进行严格控制,以获得具有参考意义的呼出气NO指标(如ATS/ERS对FeNO的检测有严格的技术指标规范:呼气流速50ml/s),若呼出气流速不满足要求,即认为呼气失败,检测结果不准确,需要重新呼气进行测试,呼气成功率低、呼气难度高是现有设备存在的问题之一,现有设备通常是通过检测呼吸子通路中呼出气流速,在设备屏幕上显示并提示报警进而使患者自主控制流速大小,失败率较高。
本方案的呼气辅助通路,第二电磁阀和流量控制器配合使用,在单次呼气检测时,监测到患者呼气流量大时,增加呼气阻力,在监测到患者呼气流量小时,减小呼气阻力,配合传统设备的显示界面提示报警(呼气流量大时,会感受到阻力增加,配合设备界面提示,患者会更加及时的进行呼气流量调整动作,同时增大的呼气阻力有助于快速是呼气流量稳定至标准流速50ml/s,呼气流量小时同理),有助于患者高成功率的完成呼气。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呼气辅助通路17还包括第二单向阀1701,第二电磁阀1702和流量控制器1703的另一端并联后连通第二单向阀1701,第二单向阀1701仅允许气体从呼气辅助通路17流向呼吸子通路15。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臭氧气路6上设置有渗透式干燥器601、臭氧制备装置602和空气过滤器603,所述空气过滤器603位于所述渗透式干燥器601的上游,用于过滤进气中的颗粒物,以免影响后续通路中各结构的使用寿命及效果;渗透式干燥器601位于臭氧制备装置602上游;渗透式干燥器601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与臭氧气路6连通。
空气从进气口进入,经干燥器干燥后进入臭氧制备装置,空气中的O2被转化成O3,然后通过反应端的臭氧进气口通入反应端。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臭氧气路6上还设置有第一流量计604;所述第一流量计604位于所述臭氧制备装置602的上游,用于监控进入臭氧制备装置602的气体流量。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气路10;
所述第一气路10的进气口设置于渗透式干燥器601和臭氧制备装置602之间的臭氧气路6上,第一气路10的出气口与渗透式干燥器601外管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渗透式干燥器601的外管的出气口连通于出气通路8上。通过此连接方式,干燥器的内管和外管出现压力差,满足干燥器的运行条件。
本发明通过第一气路的设置,能够提高臭氧制备装置制备臭氧的效果,确保制备臭氧的浓度,同时也有效降低了进入反应端的含臭氧气体的水分,避免了对化学发光反应的影响,提高了检测准确性。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气路11,通过第二气路的设置,对PMT端形成吹扫,避免冷凝水损坏PMT,延长设备有效使用寿命。
所述第二气路11的进气口设置于渗透式干燥器601和臭氧制备装置602之间的臭氧气路6上,第二气路11的出气口连通于检测模块9的光电倍增管202,用于光电倍增管202的散热和冷凝水的处理。为了提高发光效率,达到反应的最佳效果,需要使反应模块保持在50℃的恒温条件下(可以用电加热控制反应端温度,温度计监测温度),同时为了降低PMT(光电倍增管)的暗基数,需要本方案中需要使PMT保持在5℃的恒温条件下,因此PMT端容易产生冷凝水,会影响PMT的有效使用寿命,因此设计第二气路,通过干燥的空气吹扫PMT端进而即时处理冷凝水。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气路10上设置有第一限流器1001,用于限制通过第一气路10的干燥空气的流量。若不设置限流器或限流器允许气体通过的流量过大,则会导致反应模块真空度不够(因为大多数干燥空气都通过第一气路进入外管然后排走了,其他气路真空度不够,影响其他气路的气体流动需求,反应端真空度不够,没有足够的含臭氧空气进入);若限流器允许气体通过的流量过小,则进入外管的干燥空气流量过小,对干燥器干燥效果的提升不明显。
所述第二气路11上设置有第二限流器1101,用于限制通过第二气路11的干燥空气的流量。若不设置限流器或限流器允许气体通过的流量过大,则会导致反应模块真空度不够(因为大多数干燥空气都通过第一气路进入外管然后排走了,其他气路真空度不够,影响其他气路的气体流动需求,反应端真空度不够,没有足够的含臭氧空气进入);若限流器允许气体通过的流量过小,则进入外管的干燥空气流量过小,对干燥器干燥效果的提升不明显。
所述臭氧气路6还包括第三限流器605,所述第三限流器605位于所述臭氧制备装置602的下游,用于限制进入反应模块1的含臭氧气体的流量。若允许通过的流量过大,会稀释进入反应端的呼出气中的NO浓度,会导致实际检测浓度偏低;若允许通过的流量太小,会导致O3与呼出气接触不充分,可能导致反应不完全,检测不准确。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流器1001允许气体通过的流量范围是50~300ml/min;
所述第二限流器1101允许气体通过的流量范围是50~300ml/min;
所述第三限流器605允许气体通过的流量为50~100ml/min。
本发明通过对第一限流器、第二限流器和第三限流器允许气体通过流量的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使得气体流量控制在合适范围内,保证各个气路正常工作的同时,提高检测准确度。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通路7上还设置有第四限流器;所述第四限流器用于限制进入反应模块1的含人呼出气气体的流量;
所述第四限流器包括第四限流器A703,所述第四限流器A703允许气体通过的流量为250~400ml/min。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限流器还包括第四限流器B704,所述第四限流器B704与第四限流器A703并联;所述第四限流器B704允许气体通过的流量为80~150ml/min。
限流器四A和限流器四B具有不同的气阻,适配不同人群情况下反应端的取样流量,如本方案中限流器四A允许气体通过的流量为250~400ml/min,对应正常人群的取样检测(正常人群较容易呼出大于330ml/min的流量,通过限流器四A即可确保能有恒定的呼出气进入反应端进行检测),限流器四B允许气体通过的流量为80~150ml/min,对应新生儿等特殊人群的小呼气量取样检测(对于难以呼出达到330ml/min流量的人群,如新生儿,可以通过三通阀将限流器四B接入进气通路,进而确保进入反应端的呼出气流量稳定)。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通路7上还设置有第二流量计701;所述第二流量计701用于监控进入反应模块1的含人呼出气气体的流量。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排气通路13;排气通路13的进气口与所述光电倍增管202连通,排气通路13的出气口连通于出气通路8上。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泵801设于出气通路8上。
所述渗透式干燥器601外管的出气口连通于泵801上游的出气通路8上。
所述排气通路13的出气口连通于泵801上游的出气通路8上。本发明排气通路的设置,使得泵能控制第二气路、排气通路中的气体流动,无需再设计新的气体驱动件。
本方案中各路气体的流动主要就是依靠泵的运作,使各路气路中产生负压,进而驱动对应的气体流动。本发明通过泵的位置布局,整个系统仅需一个泵即可使得各个气路(臭氧气路、进气通路、出气通路、第一气路、第二气路)中的气体按需流动,无需多个泵配合,节约成本,系统集成度更高。
呼出气检测系统对检测准确性有着高要求,而系统中各气路流量的准确控制对检测准确性有着很大的影响,本发明泵的位置布局,配合各限流器的设置,使得一个泵运行时即能满足各气路所需要的流量控制。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气通路8上还设置有废气处理器802;废气处理器802位于所述泵801的上游,主要目的是处理反应端排出气体中的臭氧,以免造成污染,同时避免臭氧对泵801内部结构产生侵蚀等损害影响泵801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沿呼出气流动方向,所述呼吸子通路15依次设置有呼吸口1501、呼出气过滤器1502、呼出气流量计1503和呼出气进口1504;呼出气进口1504与所述进气通路7连通。呼吸口1501与人的口/鼻连通,呼出气过滤器1502用于过滤呼出气中的水分、颗粒物。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吸气子通路16上设置有吸气进口1601、NO过滤器1602、第一单向阀1603和吸气出口1604;吸气进口1601连通环境;吸气出口1604与所述呼吸口1501连通;第一单向阀1603仅允许气体从吸气子通路16流向呼吸子通路15;NO过滤器1602用于去除流入吸气子通路16气体中的NO。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吸气子通路16上还设置有鼓风机1605,鼓风机1605位于所述第一单向阀1603的上游。
针对无法配合呼吸测试的患者,可以通过鼓风机配合NO过滤器持续产生不含NO的空气,辅助患者呼吸,即实现本系统潮式呼吸检测的功能。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校准气路12,用于定期对监测模块进行校准;校准气路12与所述进气通路7连通,更准确的说是连通于第四限流器上游的进气通路7上;校准气路12上依次设置有标气进气口1201、减压阀1202、第一电磁阀1203和第五限流器1204;
所述第五限流器1204下游的校准气路12上开设标气排气口1205,用于排出多余的标气。
在减压阀1202、第五限流器1204、第四限流器的作用下,确保进入反应模块1的标气恒压恒流,确保标气校准的有效性。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4-图16所示,所述检测模块9还包括隔热室2、散热模块3和保温室4;
所述反应模块1包括第一进气管路101、第二进气管路102、出气管路103、预混室104、反应室105和滤光片106;所述第一进气管路101的一端与预混室104连通,用于向预混室104中通入反应气,另一端与臭氧气路6连通;所述第二进气管路102的一端与预混室104连通,用于向预混室104中通入待测气体,另一端与进气通路7连通;所述出气管路103的一端与反应室105连通,用于排出反应室105中的气体,另一端与出气通路8连通;所述反应室105一端与预混室104连通,另一端敞口;所述滤光片106设置于反应室105的敞口端,用于滤除发光反应后的杂光。
所述预混室104的体积为2~10立方厘米。本方案中对于预混室的形状无特殊要求,例如可以为圆柱状,也可以为棱柱状、棱锥状、锥体状等。经发明人研究发现,预混室的形状设计对提高检测准确度、精度影响不大,影响因素主要为预混室的体积大小,体积过大,两股气体无法有效接触,影响反应效率,体积过小,气体停留时间短,便会通过出气通路排出,混合不充分。
所述隔热室2包括隔热箱体201和固定于隔热箱体201内部的光电倍增管202;所述光电倍增管202设置于滤光片106远离反应室105的一侧,用于接收被滤波后的光子;所述隔热箱体201用于降低反应模块1热量向光电倍增管202的传递。
所述散热模块3用于光电倍增管202的散热。
所述反应模块1和隔热室2位于保温室4内,用于维持反应模块1和隔热室2内温度的稳定。
本发明通过反应腔结构设计(预混室+反应室),能够使得反应更加充分,进而提高检测准确性、精度。反应腔结构设计还可进一步与温控结构(隔热室、散热模块及保温室)设计协同配合,使得反应模块的高温度以及PMT的低温度得以精确控制,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提高反应模块中反应效果,另一方面使得PMT在最佳工况下运行,提高对光信号的收集转化效率。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气管路103与反应室105连通的位置远离第一进气管路101、第二进气管路102与预混室的连通位置。
将出气管路接通位置远离进气位置,以免进气还未充分反应便通过出气管路排出,影响检测结果。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混室104的体积小于反应室105。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室105内表面镀金。
通过镀金层设计,增加对光信号的收集效率,以及反应室耐腐蚀性,进而也延长了检测系统有效使用寿命。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模块1还包括滤光片安装座107;
所述滤光片安装座107设置于所述反应室105的敞口端,并设有安装孔,用于固定滤光片106。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模块1还包括第一密封件108、第二密封件109和第三密封件110。
所述第一密封件108设置于反应室105与滤光片106之间,用于确保气密性,防止气体从反应模块1与滤光片106间隙逸散影响检测准确性。
所述第二密封件109设置于反应室105和滤光片安装座107之间;所述第三密封件110设置于隔热室2和滤光片安装座107之间。第二密封件109和第三密封件110用于确保光密性,避免反应室105与滤光片106之间漏光、滤光片106与光电倍增管202之间漏光,保证光电倍增管202不受环境干扰,漏光也会影响检测准确性及精度。
通过密封结构设计,确保气密性和光密性,避免了环境对检测模块的干扰,提高检测准确性、精度。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模块1还包括加热装置111,用于反应模块1的加热。
通过加热,以维持反应模块的温度为50℃。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室2还包括光电倍增管固定座203;
所述光电倍增管202安装在光电倍增管固定座203中。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模块3包括帕尔贴301、导热块302、散热片303、导流罩304和风扇305;
所述隔热箱体201设置开口,开口处安装帕尔贴301,帕尔贴301的一面贴附于光电倍增管固定座203的外侧,帕尔贴301的另一面、导热块302和散热片303依次连接;
所述散热片303外侧安装导流罩304,导流罩304一端设有风扇305,用于散热片303的散热。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箱体由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例如POM(聚甲醛))制成。
为了提高发光效率,达到反应的最佳效果,反应室105需要保持在50℃的恒温条件下,同时为了降低光电倍增管202的暗基数,光电倍增管202需要保持在5℃的恒温条件下,由于反应室105和光电倍增管202距离很近(距离增加会降低光信号的收集),很容易发生热传递,难以保证两部分结构的恒温,因此设计了保温结构。低导热系数材料制成的隔热室2在装配时直接与反应模块1接触,同时设置散热模块,可以大大降低反应室105处的高温传递,同时为了避免环境温度的影响,外侧通过保温室4隔热保温,能够有效维持两部分温度稳定在期望值。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保温室4包括保温箱体401和保温箱体盖402。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温室4由NBR保温棉制备得到。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基座501和基座盖502;
所述保温室4位于基座501内。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系统的使用方法,基于上述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单次呼吸检测模式:a. 呼吸口1501与人口腔和/或鼻腔连通,鼓风机1605不工作,人先进行吸气动作,环境空气通过吸气进口1601进入,经NO过滤器1602去除其中的NO气体成分,经过吸气子通路16上的第二单向阀1701,最后经过呼吸口1501通入人;b. 进行吹气动作,此时呼气辅助通路17上的第二电磁阀1702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流量控制器1703根据呼吸子通路15上呼出气流量计1503监测到的流量进行气阻调节动作,部分呼出气通过流量控制器1703排出,其余呼出气经过呼出气进口1504进入进气通路7,以恒定流量进入反应模块1;
和/或,潮式呼吸检测模式:c. 呼吸口1501与人口腔和/或鼻腔连通,鼓风机1605启动,环境空气通过吸气进口1601进入,经NO过滤器1602去除其中的NO气体成分,经过吸气子通路16上的第二单向阀1701,最后经过呼吸口1501通入人;d. 进行呼气动作,此时呼吸辅助通路第二电磁阀1702完全打开,流量控制器1703完全打开,部分呼出气通过流量控制器1703排出,其余呼出气经过呼出气进口1504进入进气通路7,以恒定流量进入反应模块1;
和/或,鼻部NO检测模式:e. 呼吸口1501与人鼻腔及口腔连通,鼓风机1605不工作,人先进行吸气动作,环境空气通过吸气进口1601进入,经NO过滤器1602去除其中的NO气体成分,经过吸气子通路16上的第二单向阀1701,最后经过呼吸口1501通入人口腔;f. 进行呼气动作,此时呼吸辅助通路第二电磁阀1702完全关闭,流量控制器1703根据呼吸子通路15上呼出气流量计1503监测到的流量进行气阻调节动作,口腔呼出气通过流量控制器1703排出,鼻腔气体在泵801的驱动下,通过呼吸口1501,经过呼出气进口1504进入进气通路7,以恒定流量进入反应模块1;
和/或,NO离线收集检测模式:g. 将预先采集好的人呼出气接通在进气通路7的气进口上,在泵801的驱动下,气体被抽进进气通路7,以恒定流量进入反应模块1。
和/或,小呼气量NO检测:h. 呼吸口1501与人口腔和/或鼻腔连通,鼓风机1605不工作,人先进行吸气动作,环境空气通过吸气进口1601进入,经NO过滤器1602去除其中的NO气体成分,经过吸气子通路16上的第二单向阀1701,最后经过呼吸口1501通入人;i. 进行吹气动作,此时呼气辅助通路17上的第二电磁阀1702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流量控制器1703根据呼吸子通路15上呼出气流量计1503监测到的流量进行气阻调节动作,部分呼出气通过流量控制器1703排出,其余呼出气经过呼出气进口1504进入进气通路7,以恒定流量进入反应模块1。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流量控制器1703为节流阀;
单次呼吸检测或鼻部NO检测时,当呼出气流量计监测到流量不在45~55ml/s时,流量控制器1703进行气阻调节动作。
以本发明实施例为例,本发明的节流阀在全开状态下,电机转280步后即到全闭状态,工作过程中,节流阀以5ms/步的速度工作,可以短时间内快速调节气阻。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系统未上电时,所述流量控制器1703处于常开状态,当选定单次呼吸检测模式或鼻部NO检测模式时,流量控制器1703的开度调节至常开状态的35%~65%;
当呼出气流量计监测到流量大于55ml/s时,流量控制器1703减小开度,增大气阻,至呼出气流量计监测到的流量在45~55ml/s的区间内;
当呼出气流量计监测到流量小于45ml/s时,流量控制器1703增大开度,减小气阻,至呼出气流量计监测到的流量在45~55ml/s的区间内。
在单次呼吸检测模式或鼻部NO检测模式下,监测到呼气流量过大时需要通过增大气阻的方式给呼气者直观的体感反馈,流量过小时需要通过减小气阻的方式给呼气者直观的体感反馈,而不同人的呼气特征(呼气力度)不同,开始呼气时,流量过大或过小的情况都可能发生,因此,在选定检测模式为单次呼吸检测模式或鼻部NO检测模式后,节流阀快速调节开度为常开时的一半或接近一半,此时无论呼气者是何呼气特征,都可以根据监测到的呼气流量,快速的对气阻进行合适的调整以尽快给到呼气者体感反馈,由此快速辅助其控制呼气流速至合适区间。
以本发明实施例为例,本发明的节流阀共280步,在选定检测模式为单次呼吸检测模式或鼻部NO检测模式后,节流阀开度大小调节至100步,也设置可调节为120步、150步、200步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仅是用于更详细地说明之用,而不应理解为用于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呼出气检测系统,如图1、图2和图8所示,包括:臭氧气路6、进气通路7、出气通路8、检测模块9、第一气路10、第二气路11、校准气路12、排气通路13和采样通路14;
沿进气方向,臭氧气路6上依次设置有:空气过滤器603、渗透式干燥器601、第一流量计604、臭氧制备装置602和第三限流器605;其中,渗透式干燥器601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与臭氧气路6连通;第三限流器605与反应模块1的第一进气管路101连通,允许气体通过的流量为50~100ml/min;
沿进气方向,进气通路7上依次设置有第二流量计701和第四限流器;第四限流器与反应模块1的第二进气管路102连通;其中,第四限流器包括并联的第四限流器A703和第四限流器B704;第四限流器A(703)允许气体通过的流量为250~400ml/min;第四限流器B(704)允许气体通过的流量为80~150ml/min;
沿排气方向,出气通路8上依次设置有废气处理器802和泵801;废气处理器802与反应模块1的出气管路103连通;
第一气路10的进气口设置于渗透式干燥器601和臭氧制备装置602之间的臭氧气路6上,第一气路10的出气口与渗透式干燥器601的外管的进气口连通;渗透式干燥器601的外管的出气口连通于泵801上游的出气通路8上;第一气路10上设置有第一限流器1001,允许气体通过的流量为50~300ml/min;
第二气路11的进气口设置于渗透式干燥器601和臭氧制备装置602之间的臭氧气路6上,第二气路11的出气口连通于检测模块9的光电倍增管202,用于光电倍增管202的散热和冷凝水的处理;第二气路11上设置有第二限流器1101,允许气体通过的流量为50~300ml/min;
沿进气方向,校准气路12上依次设置有标气进气口1201、减压阀1202、第一电磁阀1203和第五限流器1204;第五限流器1204与第二流量计701上游的进气通路7连通;第五限流器1204下游的校准气路12上开设标气排气口1205;
排气通路13的进气口与光电倍增管202连通,排气通路13的出气口连通于所述泵801上游的出气通路8上;
采样通路14用于采集人呼出气,并将人呼出气输送至进气通路7;采样通路14包括呼吸子通路15、吸气子通路16和呼气辅助通路17;
沿呼出气流动方向,所述呼吸子通路15依次设置有呼吸口1501、呼出气过滤器1502、呼出气流量计1503和呼出气进口1504;呼出气进口1504与所述进气通路7连通;
吸气子通路16上设置有吸气进口1601、NO过滤器1602、第一单向阀1603、吸气出口1604和鼓风机1605;吸气进口1601连通环境;吸气出口1604与所述呼吸口1501连通;第一单向阀1603仅允许气体从吸气子通路16流向呼吸子通路15;NO过滤器1602用于去除流入吸气子通路16气体中的NO;鼓风机1605位于所述第一单向阀1603的上游;
呼气辅助通路17包括第二单向阀1701,以及并联的第二电磁阀1702和流量控制器1703;第二电磁阀1702和流量控制器1703根据呼吸子通路15中呼出气的流量大小进行调控;第二电磁阀1702和流量控制器1703的一端均与环境连通,另一端并联后连通第二单向阀1701;第二单向阀1701仅允许气体从呼气辅助通路17流向呼吸子通路15;
检测模块9,如图14-图16所示,包括反应模块1、隔热室2、散热模块3、保温室4、基座501和基座盖502;
反应模块1为铝合金材质,包括第一进气管路101、第二进气管路102、出气管路103、预混室104、反应室105、滤光片106和滤光片安装座107,其中,第一进气管路101的一端与预混室104连通,用于向预混室104中通入待测气体;第二进气管路102的一端与预混室104连通,用于向预混室104中通入臭氧;出气管路103的一端与反应室105连通,用于排出反应室105中的气体;出气管路103与反应室105连通的位置远离第一进气管路101、第二进气管路102与预混室的连通位置;反应室105一端与预混室104连通,另一端敞口;滤光片106波长范围为700~2600nm;滤光片安装座107设置于反应室105的敞口端,并设有安装孔,滤光片106固定于安装孔内;所述预混室104形状呈圆柱状,直径3mm,高3.5mm,其体积小于反应室105;反应室105形状呈半球状,镀金层平均厚度约为0.5μm,表面光滑。
反应模块1还包括第一密封件108、第二密封件109、第三密封件110和加热装置111;第一密封件108设置于反应室105与滤光片106之间;第二密封件109设置于反应室105和滤光片安装座107之间;第三密封件110设置于隔热室2和滤光片安装座107之间;加热装置用于反应模块1的加热。
隔热室2包括隔热箱体201、光电倍增管202和光电倍增管固定座203;光电倍增管202采用日本滨松H10682系列(其波长范围是230nm~870nm),设置于滤光片106远离反应室105的一侧,用于接收被滤波后的光子;光电倍增管固定座203采用6061-T6型铝合金制备得到,将光电倍增管202固定于隔热箱体201内;隔热箱体201采用聚甲醛塑料制备得到。
反应模块1和隔热室2中分别设置有温度计112,分别用于反应室105和光电倍增管202温度的测量。
散热模块3包括帕尔贴301、导热块302、散热片303、导流罩304和风扇305;隔热箱体201设置开口,开口处安装帕尔贴301,帕尔贴301的一面贴附于光电倍增管固定座203的外侧,帕尔贴301的另一面、导热块302和散热片303依次连接;散热片303外侧安装导流罩304,导流罩304一端设有风扇305,用于散热片303的散热。
保温室4由NBR保温棉制备得到,包括保温箱体401和保温箱体盖402;反应模块1和隔热室2位于保温室4内,用于维持反应模块1和隔热室2内温度的稳定。
保温室4位于基座501内。
检测模块9的检测原理如下:呼出气和臭氧分别通过第一进气管路101、第二进气管路102进入反应模块1的预混室104,在预混室104发生混合,然后在反应室105中发生发光反应,然后气体会通过出气管路103排出;反应产生的光被滤光片106滤除杂波后由光电倍增管202捕捉,根据光电倍增管202捕捉到的光子数即可进行呼出气中NO浓度的检测。
该检测系统,各通路在泵的作用下的气体流向如图3-图7所示,运行时:
呼出气输入:在泵801的驱动下,采集到的呼出气进入进气通路7,以恒定流量进入检测模块9的反应模块1中;本实施例的第四限流器允许气体通过的流量为330ml/min。
臭氧输入:在泵801的驱动下,空气进入臭氧气路6,空气经空气过滤器603将5μm以上的颗粒物过滤后进入渗透式干燥器601内管中,在内外管压差作用下,水蒸气从内管壁渗透到外管,经过干燥器后的干燥空气,一路进入臭氧制备装置602,进入臭氧制备装置602的干燥空气中的O2被转化为O3,通过第三限流器605后进入检测模块9的反应模块1中,第三限流器605允许气体通过的流量为90ml/min。
回流吹扫:经过干燥器后的干燥空气,还有一路在泵801的驱动下通过第一气路10回流至渗透式干燥器601外管中,第一气路10的第一限流器1001允许气体通过的流量为70ml/min。
干燥吹扫:经过干燥器后的干燥空气,还有一路在泵801的驱动下通过第二气路11传输至光电倍增管202进行吹扫,第二气路11的第二限流器1101允许气体通过的流量为70ml/min。
排气:反应模块1反应后的废气在泵801的驱动下通过反应模块1的出气口排出,经过废气处理器802处理后,经过泵801,最终从出气口排出;
回流吹扫的气体在泵801的驱动下从渗透式干燥器601外管的出气口排出,经过泵801,最终从出气口排出;
干燥吹扫的气体在泵801的驱动下从光电倍增管202的出气口排出,经过排气通路13、废气处理器802、泵801,最终从出气口排出。
该检测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
如图10所示,单次呼吸检测模式:a. 呼吸口1501与人口腔和/或鼻腔连通,鼓风机1605不工作,人先进行吸气动作,环境空气通过吸气进口1601进入,经NO过滤器1602去除其中的NO气体成分,经过吸气子通路16上的第二单向阀1701,最后经过呼吸口1501通入人;b.进行吹气动作,此时呼气辅助通路17上的第二电磁阀1702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流量控制器1703根据呼吸子通路15上呼出气流量计1503监测到的流量进行气阻调节动作,部分呼出气通过流量控制器1703排出,其余呼出气经过呼出气进口1504进入进气通路7,以恒定流量进入反应模块1;
如图9所示,潮式呼吸检测模式:c. 呼吸口1501与人口腔和/或鼻腔连通,鼓风机1605启动,环境空气通过吸气进口1601进入,经NO过滤器1602去除其中的NO气体成分,经过吸气子通路16上的第二单向阀1701,最后经过呼吸口1501通入人;d. 进行呼气动作,此时呼吸辅助通路第二电磁阀1702完全打开,流量控制器1703完全打开,部分呼出气通过流量控制器1703排出,其余呼出气经过呼出气进口1504进入进气通路7,以恒定流量进入反应模块1;
如图9所示,鼻部NO检测模式:e. 呼吸口1501与人鼻腔及口腔连通,鼓风机1605不工作,人先进行吸气动作,环境空气通过吸气进口1601进入,经NO过滤器1602去除其中的NO气体成分,经过吸气子通路16上的第二单向阀1701,最后经过呼吸口1501通入人口腔;f.进行呼气动作,此时呼吸辅助通路第二电磁阀1702完全关闭,流量控制器1703根据呼吸子通路15上呼出气流量计1503监测到的流量进行气阻调节动作,口腔呼出气通过流量控制器1703排出,鼻腔气体在泵801的驱动下,通过呼吸口1501,经过呼出气进口1504进入进气通路7,以恒定流量进入反应模块1;
如图11所示,NO离线收集检测模式:g. 将预先采集好的人呼出气接通在进气通路7的气进口上,在泵801的驱动下,气体被抽进进气通路7,以恒定流量进入反应模块1;
如图12所示,小呼气量NO检测:h. 呼吸口1501与人口腔和/或鼻腔连通,鼓风机1605不工作,人先进行吸气动作,环境空气通过吸气进口1601进入,经NO过滤器1602去除其中的NO气体成分,经过吸气子通路16上的第二单向阀1701,最后经过呼吸口1501通入人;i.进行吹气动作,此时呼气辅助通路17上的第二电磁阀1702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流量控制器1703根据呼吸子通路15上呼出气流量计1503监测到的流量进行气阻调节动作,部分呼出气通过流量控制器1703排出,其余呼出气经过呼出气进口1504进入进气通路7,经第四限流器B704以110ml/min的恒定流量进入反应模块1;
此外,系统未上电时,流量控制器1703处于常开状态,当选定单次呼吸检测模式或鼻部NO检测模式时,流量控制器1703的开度调节至常开状态的35~65% ;
当呼出气流量计监测到流量大于55ml/s时,流量控制器1703减小开度,增大气阻,至呼出气流量计监测到的流量在45~55ml/s的区间内;
当呼出气流量计监测到流量小于45ml/s时,流量控制器1703增大开度,减小气阻,至呼出气流量计监测到的流量在45~55ml/s的区间内。
如图6所示,标气校准:标气接通标气进气口1201,标气依次经过经减压阀1202、第一电磁阀1203,部分标气经第五限流器1204从标气排气口1205排出,另一部分标气进入进气通路7,经过第四限流器A703进入反应模块1,执行检测动作,基于检测结果进行校准。
如图13所示,零气校准:接通吸气子通路16和进气通路7,在泵801的驱动下,空气进入吸气子通路16被去除其中的NO成分,不含NO的空气进入进气通路7,经第四限流器A703进入反应模块1,执行检测动作,基于检测结果进行零点校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臭氧气路(6)、进气通路(7)、出气通路(8)、检测模块(9)、采样通路(14)和泵(801);
所述检测模块(9)包括反应模块(1)和光电倍增管(202),反应模块(1)用于进行化学发光反应,光电倍增管(202)用于捕获反应模块(1)产生的光子;
所述臭氧气路(6)用于向反应模块(1)通至少含臭氧的气体;
所述进气通路(7)用于向反应模块(1)通至少含人呼出气的气体;
所述出气通路(8)用于将反应模块(1)的废气排出;
所述泵(801)用于驱动所述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系统各个气路中气体的流动;
所述采样通路(14)用于采集人呼出气,并将人呼出气输送至进气通路(7);采样通路(14)包括呼吸子通路(15)、吸气子通路(16)和呼气辅助通路(17);
呼吸子通路(15)一端用于与人气道连通,另一端连通进气通路(7);
吸气子通路(16)一端与呼吸子通路(15)连通,另一端连通环境;
所述呼气辅助通路(17)包括并联的第二电磁阀(1702)和流量控制器(1703);第二电磁阀(1702)和流量控制器(1703)的一端均与环境连通,另一端并联后连通呼吸子通路(15);第二电磁阀(1702)和流量控制器(1703)根据呼吸子通路(15)中呼出气的流量大小进行调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呼气辅助通路(17)还包括第二单向阀(1701),第二电磁阀(1702)和流量控制器(1703)的另一端并联后连通第二单向阀(1701),第二单向阀(1701)仅允许气体从呼气辅助通路(17)流向呼吸子通路(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气路(6)上设置有渗透式干燥器(601)、臭氧制备装置(602)和空气过滤器(603),所述空气过滤器(603)位于所述渗透式干燥器(601)的上游;渗透式干燥器(601)位于臭氧制备装置(602)上游;渗透式干燥器(601)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与臭氧气路(6)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气路(10);
所述第一气路(10)的进气口设置于渗透式干燥器(601)和臭氧制备装置(602)之间的臭氧气路(6)上,第一气路(10)的出气口与渗透式干燥器(601)外管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渗透式干燥器(601)的外管的出气口连通于出气通路(8)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气路(11);
所述第二气路(11)的进气口设置于渗透式干燥器(601)和臭氧制备装置(602)之间的臭氧气路(6)上,第二气路(11)的出气口连通于检测模块(9)的光电倍增管(202),用于光电倍增管(202)的散热和冷凝水的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路(10)上设置有第一限流器(1001),用于限制通过第一气路(10)的干燥空气的流量;
所述第二气路(11)上设置有第二限流器(1101),用于限制通过第二气路(11)的干燥空气的流量;
所述臭氧气路(6)还包括第三限流器(605),所述第三限流器(605)位于所述臭氧制备装置(602)的下游,用于限制进入反应模块(1)的含臭氧气体的流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流器(1001)允许气体通过的流量范围是50~300ml/min;
所述第二限流器(1101)允许气体通过的流量范围是50~300ml/min;
所述第三限流器(605)允许气体通过的流量为50~100ml/min。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路(7)上还设置有第四限流器;所述第四限流器用于限制进入反应模块(1)的含人呼出气气体的流量;
所述第四限流器包括第四限流器A(703),所述第四限流器A(703)允许气体通过的流量为250~400ml/min。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限流器还包括第四限流器B(704),所述第四限流器B(704)与第四限流器A(703)并联;所述第四限流器B(704)允许气体通过的流量为80~150ml/min。
10.根据权利要求5~9任一所述的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气通路(13);排气通路(13)的进气口与所述光电倍增管(202)连通,排气通路(13)的出气口连通于出气通路(8)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801)设于出气通路(8)上;
所述渗透式干燥器(601)外管的出气口连通于泵(801)上游的出气通路(8)上;
所述排气通路(13)的出气口连通于泵(801)上游的出气通路(8)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沿呼出气流动方向,所述呼吸子通路(15)依次设置有呼吸口(1501)、呼出气过滤器(1502)、呼出气流量计(1503)和呼出气进口(1504);呼出气进口(1504)与所述进气通路(7)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子通路(16)上设置有吸气进口(1601)、NO过滤器(1602)、第一单向阀(1603)和吸气出口(1604);吸气进口(1601)连通环境;吸气出口(1604)与所述呼吸口(1501)连通;第一单向阀(1603)仅允许气体从吸气子通路(16)流向呼吸子通路(15);NO过滤器(1602)用于去除流入吸气子通路(16)气体中的NO。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子通路(16)上还设置有鼓风机(1605),鼓风机(1605)位于所述第一单向阀(1603)的上游。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校准气路(12),用于定期对监测模块进行校准;校准气路(12)与所述进气通路(7)连通;校准气路(12)上依次设置有标气进气口(1201)、减压阀(1202)、第一电磁阀(1203)和第五限流器(1204);
所述第五限流器(1204)下游的校准气路(12)上开设标气排气口(1205),用于排出多余的标气。
16.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15任一所述的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单次呼吸检测模式:a. 呼吸口(1501)与人口腔和/或鼻腔连通,鼓风机(1605)不工作,人先进行吸气动作,环境空气通过吸气进口(1601)进入,经NO过滤器(1602)去除其中的NO气体成分,经过吸气子通路(16)上的第二单向阀(1701),最后经过呼吸口(1501)通入人;b.进行吹气动作,此时呼气辅助通路(17)上的第二电磁阀(1702)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流量控制器(1703)根据呼吸子通路(15)上呼出气流量计(1503)监测到的流量进行气阻调节动作,部分呼出气通过流量控制器(1703)排出,其余呼出气经过呼出气进口(1504)进入进气通路(7),以恒定流量进入反应模块(1);
和/或,潮式呼吸检测模式:c. 呼吸口(1501)与人口腔和/或鼻腔连通,鼓风机(1605)启动,环境空气通过吸气进口(1601)进入,经NO过滤器(1602)去除其中的NO气体成分,经过吸气子通路(16)上的第二单向阀(1701),最后经过呼吸口(1501)通入人;d. 进行呼气动作,此时呼吸辅助通路第二电磁阀(1702)完全打开,流量控制器(1703)完全打开,部分呼出气通过流量控制器(1703)排出,其余呼出气经过呼出气进口(1504)进入进气通路(7),以恒定流量进入反应模块(1);
和/或,鼻部NO检测模式:e. 呼吸口(1501)与人鼻腔及口腔连通,鼓风机(1605)不工作,人先进行吸气动作,环境空气通过吸气进口(1601)进入,经NO过滤器(1602)去除其中的NO气体成分,经过吸气子通路(16)上的第二单向阀(1701),最后经过呼吸口(1501)通入人口腔;f. 进行呼气动作,此时呼吸辅助通路第二电磁阀(1702)完全关闭,流量控制器(1703)根据呼吸子通路(15)上呼出气流量计(1503)监测到的流量进行气阻调节动作,口腔呼出气通过流量控制器(1703)排出,鼻腔气体在泵(801)的驱动下,通过呼吸口(1501),经过呼出气进口(1504)进入进气通路(7),以恒定流量进入反应模块(1);
和/或,NO离线收集检测模式:g. 将预先采集好的人呼出气接通在进气通路(7)的气进口上,在泵(801)的驱动下,气体被抽进进气通路(7),以恒定流量进入反应模块(1)。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器(1703)为节流阀;
单次呼吸检测或鼻部NO检测时,当呼出气流量计监测到流量不在45~55ml/s时,流量控制器(1703)进行气阻调节动作。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系统未上电时,所述流量控制器(1703)处于常开状态,当选定单次呼吸检测模式或鼻部NO检测模式时,流量控制器(1703)的开度调节至常开状态的35%~65%;
当呼出气流量计监测到流量大于55ml/s时,流量控制器(1703)减小开度,增大气阻,至呼出气流量计监测到的流量在45~55ml/s的区间内;
当呼出气流量计监测到流量小于45ml/s时,流量控制器(1703)增大开度,减小气阻,至呼出气流量计监测到的流量在45~55ml/s的区间内。
CN202311027542.3A 2023-08-16 2023-08-16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167469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27542.3A CN116746908B (zh) 2023-08-16 2023-08-16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27542.3A CN116746908B (zh) 2023-08-16 2023-08-16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46908A true CN116746908A (zh) 2023-09-15
CN116746908B CN116746908B (zh) 2023-10-24

Family

ID=87948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27542.3A Active CN116746908B (zh) 2023-08-16 2023-08-16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46908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9600743D0 (sv) * 1996-02-26 1996-02-26 Lars Erik Gustafsson Anordning för att kunna mäta andelen NO-gas i en gasblandning
US20020137228A1 (en) * 2001-03-23 2002-09-26 Kurt Weckstrom Chemiluminescent gas analyzer
US6612306B1 (en) * 1999-10-13 2003-09-02 Healthetech, Inc. Respiratory nitric oxide meter
CN201041549Y (zh) * 2007-05-10 2008-03-26 沈阳东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氮氧化物分析的装置
CN101162200A (zh) * 2007-05-10 2008-04-16 沈阳东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氮氧化物分析的系统
CN101354394A (zh) * 2008-09-08 2009-01-28 无锡尚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呼气一氧化氮检测装置
US20130245483A1 (en) * 2010-12-08 2013-09-19 Rudiger Eichler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collection of samples of exhaled air
US20150025407A1 (en) * 2011-08-23 2015-01-22 Aerocrine Ab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an artificial exhalation profile
US20160081589A1 (en) * 2014-09-23 2016-03-24 Robert Bosch Gmbh Device for Analyzing Exhaled Air, and Use of the Device
WO2016189053A1 (de) * 2015-05-28 2016-12-01 Vasema Diagnostics Ag Sensoranordnung
CN114652298A (zh) * 2022-05-26 2022-06-24 南京诺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检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8391088U (zh) * 2022-02-16 2023-01-31 南京诺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呼吸道的气体检测系统
CN218823940U (zh) * 2022-08-19 2023-04-07 南京堪畅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全密封防水发光法测定氮的一次仪表结构
CN116019438A (zh) * 2022-12-26 2023-04-28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一种动态呼出气一氧化氮监测仪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9600743D0 (sv) * 1996-02-26 1996-02-26 Lars Erik Gustafsson Anordning för att kunna mäta andelen NO-gas i en gasblandning
US6612306B1 (en) * 1999-10-13 2003-09-02 Healthetech, Inc. Respiratory nitric oxide meter
US20020137228A1 (en) * 2001-03-23 2002-09-26 Kurt Weckstrom Chemiluminescent gas analyzer
CN201041549Y (zh) * 2007-05-10 2008-03-26 沈阳东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氮氧化物分析的装置
CN101162200A (zh) * 2007-05-10 2008-04-16 沈阳东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氮氧化物分析的系统
CN101354394A (zh) * 2008-09-08 2009-01-28 无锡尚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呼气一氧化氮检测装置
US20130245483A1 (en) * 2010-12-08 2013-09-19 Rudiger Eichler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collection of samples of exhaled air
US20150025407A1 (en) * 2011-08-23 2015-01-22 Aerocrine Ab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an artificial exhalation profile
US20160081589A1 (en) * 2014-09-23 2016-03-24 Robert Bosch Gmbh Device for Analyzing Exhaled Air, and Use of the Device
WO2016189053A1 (de) * 2015-05-28 2016-12-01 Vasema Diagnostics Ag Sensoranordnung
CN218391088U (zh) * 2022-02-16 2023-01-31 南京诺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呼吸道的气体检测系统
CN114652298A (zh) * 2022-05-26 2022-06-24 南京诺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检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8823940U (zh) * 2022-08-19 2023-04-07 南京堪畅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全密封防水发光法测定氮的一次仪表结构
CN116019438A (zh) * 2022-12-26 2023-04-28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一种动态呼出气一氧化氮监测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46908B (zh) 2023-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48280B2 (en) Sidestream gas sampling system with closed sample circuit
CN105388274B (zh) 一种呼气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浓度的测量装置
EP249058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a gas in exhaled air
CN114449957A (zh) 利用呼出气诊断结核病和其他疾病
CN109938736B (zh) 一种便携式呼出气采集装置及方法
US11759124B2 (en) Real-time dynamic and quantitative detection device for carbon dioxide in human exhaled air
KR20140104406A (ko) 호기-말 가스 모니터링 장치
CN102803943A (zh) 呼吸冷凝液取样器和检测器以及呼吸/呼吸冷凝液取样器和检测器
EP2818107B1 (en) On-airway pulmonary function tester
CN205263092U (zh) 一种呼气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浓度的测量装置
US20200093399A1 (en) Breath analyzer device
US20230266244A1 (en) Ndir sensor, sampl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breath analysis
WO2023046169A1 (zh) 分离气道的肺泡气浓度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7595323A (zh) 一种便携式管式呼咳气体冷凝收集装置及其系统
CN116746908B (zh)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KR102268711B1 (ko) 검진 시스템 및 날숨 검진 장치
CN111407280B (zh) 一种无创呼吸机的呼气末co2监测装置及方法
CN110522451B (zh) 多组分气体中co弥散量的测量方法和系统
CN212059899U (zh) 一种人体呼出气体二氧化碳实时动态定量检测装置
SE519779C2 (sv) Anordning vid kvantitativ analys av andningsgaser
CN116840217A (zh) 呼出气检测单元和检测方法
WO2023046165A1 (zh) 分离气道的呼气末气体采集装置
CN220795030U (zh) 一种碳13同位素分析仪
CN111265217A (zh) 气体离线采样装置、呼出气体采集系统及呼气no检测系统
CN108709984A (zh) 呼气式癌症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915

Assignee: Changsha Nuosh Bio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Nanjing nuoling Biotechnology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80042741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Exhaled nitric oxide detection system and its usage method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0927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