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44611B - 一种双模通信模块自动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模通信模块自动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44611B
CN116744611B CN202311025767.5A CN202311025767A CN116744611B CN 116744611 B CN116744611 B CN 116744611B CN 202311025767 A CN202311025767 A CN 202311025767A CN 116744611 B CN116744611 B CN 1167446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plate
clamping
rod
d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2576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44611A (zh
Inventor
高鹏强
高立
张荣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uapeng Intelligent Instru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uapeng Intelligent Instru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uapeng Intelligent Instru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uapeng Intelligent Instru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2576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446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446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446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446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446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50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02Details
    • H04B3/46Monitoring; 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54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via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3Cov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6Hermetically-sealed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6Hermetically-sealed casings
    • H05K5/069Other details of the casing, e.g. wall structure, passage for a connector, a cable, a sha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模块测试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双模通信模块自动检测装置,包括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内部底端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装置外壳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端面上固定连接有伸缩套杆、分隔板和中心筒,所述伸缩套杆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伸缩套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防护盖板,所述防护盖板的底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橡胶板,所述防护盖板内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限位滑动连接在所述防护盖板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检测装置不能够同时对多个双模通信模块进行测试,且不能够对双模通信模块进行自动稳定的夹持定位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双模通信模块自动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模块测试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双模通信模块自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双模通信模块采用HPLC+HRF技术,是低压电网领域最关键的通信技术,譬如公开号为CN116527430A的中国专利披露的一种HPLC和HRF双模通信网络接入方法中提到的电表双模模块;在基于HPLC+HRF技术的双模通信模块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检测装置对每一双模通信模块进行测试,现有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人工检测,效率较低,二是通过使用大而复杂的检测平台和表架进行检测,第二种检测方式只能够对双模通信模块进行逐个测试,不能够同时对多个双模通信模块进行测试,工作效率低下,且对双模通信模块测试时,不能够对双模通信模块进行自动稳定的夹持定位,同时不能够将装置整体便捷稳定的吸附固定在工作台面上,因此在后续测试过程中,工作人员操作检测装置时,检测装置受到触碰极易导致装置发生晃动,进而导致模块上的连接接头与检测装置的连接线缆发生松动,致使检测装置与模块接触不良,影响后续检测结果的准确;由于双模通信模块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周围会出现或强或弱的电磁干扰,而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够实际模拟复杂的工作环境,无法更好的贴近实际工作环境,进而无法准确的检测出通信模块的通信性能,实用性较差,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双模通信模块自动检测装置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双模通信模块自动检测装置,它能够同时对多个双模通信模块进行测试,能够对双模通信模块进行自动稳定的夹持定位,同时能够将装置整体便捷稳定的吸附固定在工作台面上,还能够模拟复杂的工作环境。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模通信模块自动检测装置,包括装置外壳、防护框和固定管,所述装置外壳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端面上安装有伸缩套杆、分隔板和中心筒,所述伸缩套杆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伸缩套杆的顶端设置有防护盖板,所述防护盖板的底端面上设置有橡胶板,所述防护盖板内设置有第二弹簧,并且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防护盖板相连,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限位滑动连接在所述防护盖板上,所述装置外壳内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限位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所述防护盖板上连接有自动定位组件,所述自动定位组件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自动定位组件适于连接双模通信模块,所述装置外壳的外壁上安装有检测仪器,所述检测仪器上连接有连接线缆,所述连接线缆的端部连接有接头,所述分隔板上安装有环境模拟组件,所述装置外壳上开设有卡槽,所述防护框上滑动连接有卡杆,所述卡杆的一端适于卡合连接所述卡槽,所述卡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衔接板,所述衔接板和所述防护框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所述防护框内固定连接有橡胶气囊,所述装置外壳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托板,所述托板上固定连接有弹性伸缩软管,所述弹性伸缩软管的底端固定连接在防护框的内部底端面上,所述弹性伸缩软管内连接有第五弹簧,所述弹性伸缩软管的顶端与所述橡胶气囊的底端相贴合,所述弹性伸缩软管的底部连接有导气软管,所述导气软管的顶端连接在所述橡胶气囊上,所述托板上固定连接有塞杆,所述塞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橡胶活塞,所述橡胶活塞限位滑动连接在固定管内,所述固定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吸盘,所述固定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网板,所述塞杆贯穿滑动连接在所述连接网板上,所述固定管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防护框的底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防护盖板的侧端面与所述装置外壳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第二弹簧对称分布在所述防护盖板内部两侧,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顶杆一一对应,所述顶杆向着所述滑动杆的一端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固定杆的顶部呈倾斜状,所述滑动杆向着所述顶杆的一端的横截面呈等腰三角形,所述固定杆的侧端端点与所述滑动杆的侧端端点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自动定位组件包括牵引绳、蜗杆和转动轴,所述牵引绳的顶端连接在所述防护盖板的底端面上,所述牵引绳的底部缠绕在固定线圈上,所述固定线圈连接在蜗杆上,所述蜗杆转动连接在所述中心筒内,所述中心筒内设置有限位框,所述限位框内连接有涡卷弹簧,所述涡卷弹簧的内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蜗杆上,所述蜗杆上啮合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固定连接在转动轴的顶端,所述转动轴的底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限位框对称分布在所述中心筒内部两侧,所述中心筒的中心轴线、转动轴的中心轴线和装置外壳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竖直中心线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上贯穿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限位滑动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上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贯穿滑动连接在所述中心筒内,所述推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垫,所述装置外壳内壁上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转动轴固定在转盘的中心部位,所述导向槽等角度分布在所述转盘上,所述导向槽呈倾斜状,所述导向槽通过所述导向杆与所述推杆一一对应,所述推杆固定在所述第一夹持板的中间部位,所述第一夹持板的底端面与所述固定板的顶端面相贴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板内设置有第三弹簧,并且第三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相连,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限位滑动连接在所述连接板内,所述滑动块上固定连接有夹持块,所述夹持块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垫,所述夹持块限位滑动连接在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槽贯穿开设在第二夹持板和第三橡胶垫上,所述第三橡胶垫固定连接在第二夹持板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夹持板相平行,所述第三弹簧对称分布在所述连接板内部两侧,所述第三弹簧通过所述滑动块与所述夹持块一一对应,所述夹持块呈直角梯形结构,所述连接板限位滑动连接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连接板的端部凸起直径大于所述限位槽的宽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环境模拟组件包括滑槽和定位槽,所述滑槽和定位槽均开设在所述分隔板内,所述滑槽和所述定位槽相连通,所述滑槽内限位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上固定连接有橡胶块和连接杆,所述橡胶块卡合连接在所述定位槽内,所述连接杆限位滑动连接在所述分隔板内,所述滑槽对称分布在所述分隔板的两侧,所述定位槽等距分布在所述滑槽上,所述定位槽和所述橡胶块均呈半圆形,所述连接杆的顶端高度大于所述分隔板的顶端高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滑板上固定连接有屏蔽框,所述屏蔽框内安装有电磁干扰器,所述屏蔽框侧端贯穿开设有通槽,所述屏蔽框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屏蔽板,所述滑板固定在所述屏蔽框的中间部位,所述屏蔽框与所述分隔板相贴合,所述屏蔽框与所述屏蔽板相贴合,所述屏蔽板的横截面呈“L”形,所述屏蔽板的宽度大于所述通槽的长度,所述通槽等距分布在所述屏蔽框上,所述螺纹杆连接在所述屏蔽板的顶部中间部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分隔板等角度分布在所述中心筒上,所述分隔板的顶端面与所述中心筒的顶端面平齐,所述卡杆对称分布在所述衔接板的两侧,所述第四弹簧固定在所述衔接板的中间部位,所述弹性伸缩软管与所述塞杆相间分布,所述橡胶吸盘的底端高度小于所述防护框的底端高度。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中设置有防护盖板和顶杆,通过重复按压防护盖板,利用顶杆、固定杆和滑动杆之间的配合,能够便捷稳定的完成防护盖板的卡合闭合和脱离开启工作,且在防护盖板闭合过程中,能够驱动自动定位组件对各个双模通信模块同时进行定位夹持固定,保证后续检测工作的便捷和高效,同理,当防护盖板开启时,能够驱动自动定位组件自动脱离各个双模通信模块,进而能够保证各个双模通信模块后续取放工作的便捷,并且利用防护盖板的闭合,能够保证检测装置后续携带转运工作的稳定和安全,增加了检测装置的使用便捷性和安全性。
2、本发明中设置有自动定位组件,防护盖板开启时,通过伸缩套杆内的第一弹簧能够推动防护盖板向上运动,此时工作人员可将各个双模通信模块放置在固定板上,并与连接线缆上的接头相连接,而当开始检测时,只需将防护盖板按压闭合,此时利用涡卷弹簧能够带动蜗杆自动转动,通过蜗轮上的转动轴能够带动转盘稳定转动,利用各个导向槽上的导向杆能够带动各个推杆上的第一夹持板同时向外运动,配合相应的第二夹持板以及第二夹持板两侧的夹持块,能够对双模通信模块进行自动稳定的全方位夹持定位,进而能够保证双模通信模块后续检测工作的稳定,避免双模通信模块在检测过程中,出现晃动导致接口出现松动,导致接触不良,影响后续检测结果的准确,增加了检测装置的使用高效性和检测准确性。
3、本发明中设置有环境模拟组件,通过拨动屏蔽框,屏蔽框利用橡胶块和定位槽的配合,能够对屏蔽框进行便捷稳定的调节定位,进而能够对电磁干扰器与双模通信模块之间的距离进行便捷调节,且通过转动螺纹杆,能够带动螺纹连接的屏蔽板向上或向下运动,进而能够便捷调节遮挡通槽的数量,通过调节通槽的遮挡数量以及电磁干扰器与双模通信模块之间的距离,能够对干扰信号的远近和强度进行便捷调节,从而能够实际模拟双模通信模块在不同干扰环境下的工作状态,通过控制变量,能够检测双模通信模块在不同干扰环境下的实际工作状态,进而能够准确评估双模通信模块的电场抗干扰能力。
4、本发明中设置有防护框、橡胶气囊和橡胶吸盘,利用卡槽和卡杆的配合,能够将防护框与装置外壳之间进行重叠状态的卡合和伸展状态的卡合,当检测装置开始工作时,将防护框与装置外壳卡合至伸展状态,此时利用塞杆能够带动橡胶活塞在固定管中向上运动,配合橡胶吸盘能够将检测装置便捷稳定的吸附固定在工作台面上,进而能够保证检测装置后续工作状态的稳定,避免检测装置操作过程中,受到触碰导致晃动,进而导致双模通信模块接口处发生松动导致接触不良,影响后续检测结果的准确,而当防护框与装置外壳之间进行重叠状态的卡合工作时,通过挤压弹性伸缩软管能够对橡胶气囊进行自动充气,配合防护盖板能够便捷稳定的完成装置整体的密封防护工作,进而能够保证检测装置后续携带转运工作的稳定和安全,增加了检测装置的使用便捷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分隔板和中心筒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整体主剖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图3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伸缩套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整体俯剖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图6中B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蜗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涡卷弹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二夹持板主剖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连接板俯剖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中心筒仰剖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屏蔽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分隔板俯剖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分隔板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橡胶气囊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固定管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导气软管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弹性伸缩软管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外壳;2、蓄电池;3、固定板;4、伸缩套杆;5、第一弹簧;6、防护盖板;7、橡胶板;8、第二弹簧;9、顶杆;10、固定杆;11、滑动杆;12、自动定位组件;1201、牵引绳;1202、固定线圈;1203、蜗杆;1204、涡卷弹簧;1205、限位框;1206、蜗轮;1207、转动轴;1208、转盘;1209、导向槽;1210、导向杆;1211、推杆;1212、第一夹持板;1213、第一橡胶垫;1214、连接板;1215、第三弹簧;1216、滑动块;1217、夹持块;1218、第二橡胶垫;1219、限位槽;1220、第二夹持板;1221、第三橡胶垫;13、检测仪器;14、连接线缆;15、接头;16、分隔板;17、环境模拟组件;1701、滑槽;1702、定位槽;1703、滑板;1704、橡胶块;1705、连接杆;1706、屏蔽框;1707、电磁干扰器;1708、通槽;1709、螺纹杆;1710、屏蔽板;18、卡槽;19、卡杆;20、衔接板;21、第四弹簧;22、防护框;23、托板;24、橡胶气囊;25、弹性伸缩软管;26、第五弹簧;27、塞杆;28、橡胶活塞;29、固定管;30、橡胶吸盘;31、连接网板;32、中心筒;33、双模通信模块;34、导气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如图1~图19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双模通信模块自动检测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防护框22和固定管29,装置外壳1内部底端安装有蓄电池2,装置外壳1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固定板3的顶端面上安装有伸缩套杆4、分隔板16和中心筒32,伸缩套杆4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5,伸缩套杆4的顶端设置有防护盖板6,防护盖板6的底端面上设置有橡胶板7,防护盖板6内设置有第二弹簧8,并且第二弹簧8的一端与防护盖板6相连,第二弹簧8的另一端连接有顶杆9,顶杆9限位滑动连接在防护盖板6上,装置外壳1内连接有固定杆10,固定杆10上限位滑动连接有滑动杆11,防护盖板6上连接有自动定位组件12,自动定位组件12安装在固定板3上,自动定位组件12适于连接双模通信模块33,装置外壳1的外壁上安装有检测仪器13,检测仪器13上连接有连接线缆14,连接线缆14的端部连接有接头15,分隔板16上安装有环境模拟组件17,装置外壳1上开设有卡槽18,防护框22上滑动连接有卡杆19,卡杆19的一端适于卡合连接卡槽18,卡杆1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衔接板20,衔接板20和防护框22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21,防护框22内固定连接有橡胶气囊24,装置外壳1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托板23,托板23上固定连接有弹性伸缩软管25,弹性伸缩软管25的底端固定连接在防护框22的内部底端面上,弹性伸缩软管25内连接有第五弹簧26,弹性伸缩软管25的顶端与橡胶气囊24的底端相贴合,弹性伸缩软管25的底部连接有导气软管34,导气软管34的顶端连接在橡胶气囊24上,托板23上固定连接有塞杆27,塞杆2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橡胶活塞28,橡胶活塞28限位滑动连接在固定管29内,固定管2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吸盘30,固定管2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网板31,塞杆27贯穿滑动连接在连接网板31上,固定管29的底部固定连接在防护框22的底部,通过重复按压防护盖板6,利用顶杆9、固定杆10和滑动杆11之间的配合,能够便捷稳定的完成防护盖板6的卡合闭合和脱离开启工作,且在防护盖板6闭合过程中,能够驱动自动定位组件12对各个双模通信模块33同时进行定位夹持固定,保证后续检测工作的便捷和高效,同理,当防护盖板6开启时,能够驱动自动定位组件12自动脱离各个双模通信模块33,进而能够保证各个双模通信模块33后续取放工作的便捷,并且利用防护盖板6的闭合,能够保证检测装置后续携带转运工作的稳定和安全,且在装置工作过程中,利用环境模拟组件17能够实际模拟双模通信模块33在不同干扰环境下的工作状态,通过控制变量,能够检测双模通信模块33在不同干扰环境下的实际工作状态,进而能够准确评估双模通信模块33的电场抗干扰能力,并且利用卡槽18和卡杆19的配合,能够将防护框22与装置外壳1之间进行重叠状态的卡合和伸展状态的卡合,当检测装置开始工作时,将防护框22与装置外壳1卡合至伸展状态,此时利用塞杆27能够带动橡胶活塞28在固定管29中向上运动,配合橡胶吸盘30能够将检测装置便捷稳定的吸附固定在工作台面上,进而能够保证检测装置后续工作状态的稳定,避免检测装置操作过程中,受到触碰导致晃动,进而导致双模通信模块33接口处发生松动导致接触不良,影响后续检测结果的准确。
实施例2,如图1~图19所示,基于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构思,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双模通信模块自动检测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防护盖板6的侧端面与装置外壳1的内壁相贴合,第二弹簧8对称分布在防护盖板6内部两侧,第二弹簧8与顶杆9一一对应,顶杆9向着滑动杆11的一端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固定杆10的顶部呈倾斜状,滑动杆11向着顶杆9的一端的横截面呈等腰三角形,固定杆10的侧端端点与滑动杆11的侧端端点位于同一竖直线上,通过重复按压防护盖板6,利用顶杆9、固定杆10和滑动杆11之间的配合,能够便捷稳定的完成防护盖板6的卡合闭合和脱离开启工作,进而能够保证装置后续密封防护工作的稳定,从而能够保证装置整体后续携带转运工作的稳定和安全。
在本实施例中,自动定位组件12包括牵引绳1201、蜗杆1203和转动轴1207,牵引绳1201的顶端连接在防护盖板6的底端面上,牵引绳1201的底部缠绕在固定线圈1202上,固定线圈1202连接在蜗杆1203上,蜗杆1203转动连接在中心筒32内,中心筒32内设置有限位框1205,限位框1205内连接有涡卷弹簧1204,涡卷弹簧1204的内端固定连接在蜗杆1203上,蜗杆1203上啮合连接有蜗轮1206,蜗轮1206固定连接在转动轴1207的顶端,转动轴1207的底端转动连接在固定板3上,限位框1205对称分布在中心筒32内部两侧,中心筒32的中心轴线、转动轴1207的中心轴线和装置外壳1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竖直中心线上,转动轴1207上固定连接有转盘1208,转盘1208上贯穿开设有导向槽1209,导向槽1209内限位滑动连接有导向杆1210,导向杆1210上固定连接有推杆1211,推杆1211贯穿滑动连接在中心筒32内,推杆1211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持板1212,第一夹持板121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垫1213,装置外壳1内壁上连接有连接板1214,转动轴1207固定在转盘1208的中心部位,导向槽1209等角度分布在转盘1208上,导向槽1209呈倾斜状,导向槽1209通过导向杆1210与推杆1211一一对应,推杆1211固定在第一夹持板1212的中间部位,第一夹持板1212的底端面与固定板3的顶端面相贴合,防护盖板6开启时,通过伸缩套杆4内的第一弹簧5能够推动防护盖板6向上运动,此时工作人员可将各个双模通信模块33放置在固定板3上,并与连接线缆14上的接头15相连接,而当开始检测时,只需将防护盖板6按压闭合,此时利用涡卷弹簧1204能够带动蜗杆1203自动转动,通过蜗轮1206上的转动轴1207能够带动转盘1208稳定转动,利用各个导向槽1209上的导向杆1210能够带动各个推杆1211上的第一夹持板1212同时向外运动,进而能够保证后续夹持定位工作的自动和高效。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1214内设置有第三弹簧1215,并且第三弹簧1215的一端与连接板1214相连,第三弹簧12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动块1216,滑动块1216限位滑动连接在连接板1214内,滑动块1216上固定连接有夹持块1217,夹持块1217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垫1218,夹持块1217限位滑动连接在限位槽1219内,限位槽1219贯穿开设在第二夹持板1220和第三橡胶垫1221上,第三橡胶垫1221固定连接在第二夹持板1220上,连接板1214与第一夹持板1212相平行,第三弹簧1215对称分布在连接板1214内部两侧,第三弹簧1215通过滑动块1216与夹持块1217一一对应,夹持块1217呈直角梯形结构,连接板1214限位滑动连接在限位槽1219内,连接板1214的端部凸起直径大于限位槽1219的宽度,各个推杆1211上的第一夹持板1212同时向外运动过程中,配合相应的第二夹持板1220以及第二夹持板1220两侧的夹持块1217,能够对双模通信模块33进行自动稳定的全方位夹持定位,进而能够保证双模通信模块33后续检测工作的稳定,避免双模通信模块33在检测过程中,出现晃动导致接口出现松动,导致接触不良,影响后续检测结果的准确,增加了检测装置的使用高效性和检测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环境模拟组件17包括滑槽1701和定位槽1702,滑槽1701和定位槽1702均开设在分隔板16内,滑槽1701和定位槽1702相连通,滑槽1701内限位滑动连接有滑板1703,滑板1703上固定连接有橡胶块1704和连接杆1705,橡胶块1704卡合连接在定位槽1702内,连接杆1705限位滑动连接在分隔板16内,滑槽1701对称分布在分隔板16的两侧,定位槽1702等距分布在滑槽1701上,定位槽1702和橡胶块1704均呈半圆形,连接杆1705的顶端高度大于分隔板16的顶端高度,通过拨动屏蔽框1706,屏蔽框1706利用橡胶块1704和定位槽1702的配合,能够对屏蔽框1706进行便捷稳定的调节定位,进而能够对电磁干扰器1707与双模通信模块33之间的距离进行便捷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滑板1703上固定连接有屏蔽框1706,屏蔽框1706内安装有电磁干扰器1707,屏蔽框1706侧端贯穿开设有通槽1708,屏蔽框1706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螺纹杆1709,螺纹杆1709上螺纹连接有屏蔽板1710,滑板1703固定在屏蔽框1706的中间部位,屏蔽框1706与分隔板16相贴合,屏蔽框1706与屏蔽板1710相贴合,屏蔽板1710的横截面呈“L”形,屏蔽板1710的宽度大于通槽1708的长度,通槽1708等距分布在屏蔽框1706上,螺纹杆1709连接在屏蔽板1710的顶部中间部位,通过转动螺纹杆1709,能够带动螺纹连接的屏蔽板1710向上或向下运动,进而能够便捷调节遮挡通槽1708的数量,通过调节通槽1708的遮挡数量以及电磁干扰器1707与双模通信模块33之间的距离,能够对干扰信号的远近和强度进行便捷调节,从而能够实际模拟双模通信模块33在不同干扰环境下的工作状态,通过控制变量,能够检测双模通信模块33在不同干扰环境下的实际工作状态,进而能够准确评估双模通信模块33的电场抗干扰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分隔板16等角度分布在中心筒32上,分隔板16的顶端面与中心筒32的顶端面平齐,卡杆19对称分布在衔接板20的两侧,第四弹簧21固定在衔接板20的中间部位,弹性伸缩软管25与塞杆27相间分布,橡胶吸盘30的底端高度小于防护框22的底端高度,当防护框22与装置外壳1之间进行重叠状态的卡合工作时,通过挤压弹性伸缩软管25能够对橡胶气囊24进行自动充气,配合防护盖板6能够便捷稳定的完成装置整体的密封防护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为一种双模通信模块自动检测装置,首先,工作人员可通过使用防护盖板6上的把手,将检测装置整体放置在工作台面上,随后工作人员可通过向外拉动衔接板20,此时在衔接板20的运动作用下,能够带动卡杆19运动脱离装置外壳1上的卡槽18,此时在第五弹簧26的弹性作用下,通过弹性伸缩软管25上的托板23能够推动装置外壳1自动向上运动,直至装置外壳1底部的卡槽18运动至防护框22上的卡杆19处,此时在第四弹簧21的弹性作用下,通过衔接板20能够带动卡杆19移动并卡和至装置外壳1底部的卡槽18内,此时装置外壳1与防护框22之间处于伸展状态,与此同时,在装置外壳1向上运动过程中,能够拉伸弹性伸缩软管25,此时弹性伸缩软管25内部容量增加,因此橡胶气囊24在自身弹性作用下,通过导气软管34能够将橡胶气囊24内部的空气能够输送至弹性伸缩软管25内,此时橡胶气囊24体型减小,因此装置外壳1外壁上的检测仪器13能够稳定运动至外部,且在装置外壳1向上运动过程中,通过托板23能够带动塞杆27底部的橡胶活塞28在固定管29中自动向上运动,此时在橡胶活塞28的运动作用下,通过固定管29能够将橡胶吸盘30内部空气抽吸,此时橡胶吸盘30内部形成负压,在各个橡胶吸盘30的负压吸附作用下,能够将检测装置便捷稳定的吸附固定在工作台面上,保证检测装置后续工作状态的稳定;
随后工作人员可通过向下按压装置外壳1内的防护盖板6,此时在滑动杆11的阻挡作用下,结合滑动杆11的端部倾斜面,能够推动第二弹簧8上的顶杆9自动向防护盖板6内运动,直至防护盖板6带动顶杆9运动至滑动杆11底部,随后在各个伸缩套杆4内部第一弹簧5的弹性作用下,能够带动防护盖板6自动向上运动,此时在防护盖板6的运动作用下,通过顶杆9能够拨动没有阻力的滑动杆11向上运动,直至滑动杆11运动至固定杆10处,此时在固定杆10的阻挡作用下,再次利用滑动杆11的端部倾斜面,能够再次推动第二弹簧8上的顶杆9自动向防护盖板6内运动,直至防护盖板6带动顶杆9运动至固定杆10上方,此时防护盖板6能够便捷脱离装置外壳1,并上升至一定高度,随后工作人员可将需要检测的双模通信模块33放置在固定板3上,并将其接口与连接线缆14上的接头15相连接,然后工作人员只需再次向下按压防护盖板6,利用固定杆10顶部倾斜面的导向作用下,能够推动第二弹簧8上的顶杆9自动向防护盖板6内运动,直至防护盖板6带动顶杆9运动至固定杆10顶部下方,此时在第二弹簧8的弹性作用下,能够带动顶杆9自动向外运动复位,此时顶杆9的顶端平面能够稳定卡合至固定杆10顶部下方,进而能够便捷完成防护盖板6的密封闭合工作;
而在防护盖板6向上运动开启时,通过牵引绳1201能够带动固定线圈1202上的蜗杆1203自动转动,此时限位框1205内的涡卷弹簧1204处于压缩状态,而在蜗杆1203转动作用下,通过啮合连接的蜗轮1206能够带动转动轴1207上的转盘1208自动转动,此时在转盘1208的转动作用下,能够带动各个导向槽1209同时转动,通过导向杆1210能够拨动各个推杆1211上的第一夹持板1212同时向中间运动,进而能够保证双模通信模块33后续放置状态的稳定,而当双模通信模块33放置稳定后,防护盖板6向下运动闭合时,在涡卷弹簧1204的弹性作用下,能够带动蜗杆1203自动反向转动,通过蜗轮1206上的转动轴1207能够带动转盘1208反向转动,利用各个导向槽1209上的导向杆1210能够带动各个推杆1211在中心筒32内同时向外运动,进而能够带动各个第一夹持板1212同时向外运动,也就是向第二夹持板1220处运动,此时在第一夹持板1212的运动作用下,能够推动双模通信模块33向第二夹持板1220运动,此时双模通信模块33与第二夹持板1220上的第三橡胶垫1221相接触,随后在双模通信模块33的继续运动作用下,能够推动第二夹持板1220向连接板1214运动,此时在第二夹持板1220的运动作用下,通过限位槽1219能够拨动两侧的夹持块1217同时向中间运动,直至两侧的夹持块1217与双模通信模块33相贴合,此时在第一夹持板1212、第二夹持板1220和两侧夹持块1217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对双模通信模块33进行自动稳定的全方位夹持定位,进而能够保证双模通信模块33后续检测工作的稳定,避免双模通信模块33在检测过程中,出现晃动导致接口出现松动,导致接触不良,影响后续检测结果的准确,同时能够保证后续电磁干扰调节工作的准确;
且在防护盖板6闭合前,工作人员可通过拨动屏蔽框1706,此时在滑板1703能够在滑槽1701中稳定运动,且滑板1703能够带动连接杆1705在分隔板16内稳定滑动,且在滑板1703滑动过程中,能够带动橡胶块1704在各个定位槽1702内运动,利用橡胶块1704的弹性,能够稳定卡合至任一定位槽1702中,能够对屏蔽框1706进行便捷稳定的调节定位,进而能够对电磁干扰器1707与双模通信模块33之间的距离进行便捷调节,且工作人员可通过转动屏蔽框1706上的螺纹杆1709,此时在螺纹杆1709的转动作用下,能够带动螺纹连接的屏蔽板1710向上或向下运动,进而能够便捷调节遮挡通槽1708的数量,通过调节通槽1708的遮挡数量以及电磁干扰器1707与双模通信模块33之间的距离,能够对干扰信号的远近和强度进行便捷调节,从而能够实际模拟双模通信模块33在不同干扰环境下的工作状态,通过控制变量,能够检测双模通信模块33在不同干扰环境下的实际工作状态,随后在防护盖板6闭合后,利用检测仪器13能够准确评估双模通信模块33的电场抗干扰能力,且蓄电池2能够为检测仪器13提供电力,能够保证检测仪器13工作状态的稳定,且在防护盖板6闭合后,利用橡胶板7能够挤压连接杆1705,进一步提升屏蔽框1706的定位稳定性;
检测装置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只需再次向下按压防护盖板6便能够完成防护盖板6的开启工作,此时各个第一夹持板1212同时向内运动,并脱离双模通信模块33,与此同时,利用连接板1214内的第三弹簧1215能够带动滑动块1216上的夹持块1217运动复位,此时夹持块1217通过限位槽1219能够拨动第二夹持板1220运动复位,保证检测装置后续重复使用的稳定,双模通信模块33拆卸后,可再次按压防护盖板6,完成装置外壳1的密封闭合工作,随后工作人员可通过向外拉动衔接板20,此时在衔接板20的运动作用下,能够带动卡杆19运动脱离装置外壳1底部的卡槽18,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可通过向下按压装置外壳1,直至卡杆19运动至装置外壳1顶部的卡槽18处,此时卡杆19能够稳定卡合至装置外壳1顶部的卡槽18中,此时能够便捷完成装置外壳1与防护框22的重叠收纳工作,且在装置外壳1与防护框22进行重叠收纳时,能够对各个弹性伸缩软管25进行自动挤压,此时弹性伸缩软管25内的空气能够通过导气软管34稳定输送至橡胶气囊24,进而能够对橡胶气囊24进行自动充气,完成密封收纳工作,从而能够保证检测装置后续携带转运工作的稳定和安全。
在本实施例中,双模通信模块33和检测仪器13均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对其不做赘述,检测仪器13在公开号为CN115987412A的中国专利披露的一种用于HPLC和HRF双模通信单元检测方法和公开号为CN116346249A的中国专利披露的一种双模通信单元的检测系统及方法中均有所提及。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双模通信模块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外壳(1)、防护框(22)和固定管(29),所述装置外壳(1)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的顶端面上安装有伸缩套杆(4)、分隔板(16)和中心筒(32),所述伸缩套杆(4)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5),所述伸缩套杆(4)的顶端设置有防护盖板(6),所述防护盖板(6)的底端面上设置有橡胶板(7),所述防护盖板(6)内设置有第二弹簧(8),并且第二弹簧(8)的一端与所述防护盖板(6)相连,所述第二弹簧(8)的另一端连接有顶杆(9),所述顶杆(9)限位滑动连接在所述防护盖板(6)上,所述装置外壳(1)内连接有固定杆(10),所述固定杆(10)上限位滑动连接有滑动杆(11),所述防护盖板(6)上连接有自动定位组件(12),所述自动定位组件(12)安装在所述固定板(3)上,所述自动定位组件(12)适于连接双模通信模块(33),所述装置外壳(1)的外壁上安装有检测仪器(13),所述检测仪器(13)上连接有连接线缆(14),所述连接线缆(14)的端部连接有接头(15),所述分隔板(16)上安装有环境模拟组件(17),所述装置外壳(1)上开设有卡槽(18),所述防护框(22)上滑动连接有卡杆(19),所述卡杆(19)的一端适于卡合连接所述卡槽(18),所述卡杆(1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衔接板(20),所述衔接板(20)和所述防护框(22)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21),所述防护框(22)内固定连接有橡胶气囊(24),所述装置外壳(1)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托板(23),所述托板(23)上固定连接有弹性伸缩软管(25),所述弹性伸缩软管(25)的底端固定连接在防护框(22)的内部底端面上,所述弹性伸缩软管(25)内连接有第五弹簧(26),所述弹性伸缩软管(25)的顶端与所述橡胶气囊(24)的底端相贴合,所述弹性伸缩软管(25)的底部连接有导气软管(34),所述导气软管(34)的顶端连接在所述橡胶气囊(24)上,所述托板(23)上固定连接有塞杆(27),所述塞杆(2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橡胶活塞(28),所述橡胶活塞(28)限位滑动连接在固定管(29)内,所述固定管(2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吸盘(30),所述固定管(2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网板(31),所述塞杆(27)贯穿滑动连接在所述连接网板(31)上,所述固定管(29)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防护框(22)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通信模块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板(6)的侧端面与所述装置外壳(1)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第二弹簧(8)对称分布在所述防护盖板(6)内部两侧,所述第二弹簧(8)与所述顶杆(9)一一对应,所述顶杆(9)向着所述滑动杆(11)的一端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固定杆(10)的顶部呈倾斜状,所述滑动杆(11)向着所述顶杆(9)的一端的横截面呈等腰三角形,所述固定杆(10)的侧端端点与所述滑动杆(11)的侧端端点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通信模块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定位组件(12)包括牵引绳(1201)、蜗杆(1203)和转动轴(1207),所述牵引绳(1201)的顶端连接在所述防护盖板(6)的底端面上,所述牵引绳(1201)的底部缠绕在固定线圈(1202)上,所述固定线圈(1202)连接在蜗杆(1203)上,所述蜗杆(1203)转动连接在所述中心筒(32)内,所述中心筒(32)内设置有限位框(1205),所述限位框(1205)内连接有涡卷弹簧(1204),所述涡卷弹簧(1204)的内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蜗杆(1203)上,所述蜗杆(1203)上啮合连接有蜗轮(1206),所述蜗轮(1206)固定连接在转动轴(1207)的顶端,所述转动轴(1207)的底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板(3)上,所述限位框(1205)对称分布在所述中心筒(32)内部两侧,所述中心筒(32)的中心轴线、转动轴(1207)的中心轴线和装置外壳(1)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竖直中心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模通信模块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1207)上固定连接有转盘(1208),所述转盘(1208)上贯穿开设有导向槽(1209),所述导向槽(1209)内限位滑动连接有导向杆(1210),所述导向杆(1210)上固定连接有推杆(1211),所述推杆(1211)贯穿滑动连接在所述中心筒(32)内,所述推杆(1211)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持板(1212),所述第一夹持板(121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垫(1213),所述装置外壳(1)内壁上连接有连接板(1214),所述转动轴(1207)固定在转盘(1208)的中心部位,所述导向槽(1209)等角度分布在所述转盘(1208)上,所述导向槽(1209)呈倾斜状,所述导向槽(1209)通过所述导向杆(1210)与所述推杆(1211)一一对应,所述推杆(1211)固定在所述第一夹持板(1212)的中间部位,所述第一夹持板(1212)的底端面与所述固定板(3)的顶端面相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模通信模块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214)内设置有第三弹簧(1215),并且第三弹簧(1215)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1214)相连,所述第三弹簧(12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动块(1216),所述滑动块(1216)限位滑动连接在所述连接板(1214)内,所述滑动块(1216)上固定连接有夹持块(1217),所述夹持块(1217)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垫(1218),所述夹持块(1217)限位滑动连接在限位槽(1219)内,所述限位槽(1219)贯穿开设在第二夹持板(1220)和第三橡胶垫(1221)上,所述第三橡胶垫(1221)固定连接在第二夹持板(1220)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模通信模块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214)与所述第一夹持板(1212)相平行,所述第三弹簧(1215)对称分布在所述连接板(1214)内部两侧,所述第三弹簧(1215)通过所述滑动块(1216)与所述夹持块(1217)一一对应,所述夹持块(1217)呈直角梯形结构,所述连接板(1214)限位滑动连接在所述限位槽(1219)内,所述连接板(1214)的端部凸起直径大于所述限位槽(1219)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通信模块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模拟组件(17)包括滑槽(1701)和定位槽(1702),所述滑槽(1701)和定位槽(1702)均开设在所述分隔板(16)内,所述滑槽(1701)和所述定位槽(1702)相连通,所述滑槽(1701)内限位滑动连接有滑板(1703),所述滑板(1703)上固定连接有橡胶块(1704)和连接杆(1705),所述橡胶块(1704)卡合连接在所述定位槽(1702)内,所述连接杆(1705)限位滑动连接在所述分隔板(16)内,所述滑槽(1701)对称分布在所述分隔板(16)的两侧,所述定位槽(1702)等距分布在所述滑槽(1701)上,所述定位槽(1702)和所述橡胶块(1704)均呈半圆形,所述连接杆(1705)的顶端高度大于所述分隔板(16)的顶端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模通信模块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1703)上固定连接有屏蔽框(1706),所述屏蔽框(1706)内安装有电磁干扰器(1707),所述屏蔽框(1706)侧端贯穿开设有通槽(1708),所述屏蔽框(1706)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螺纹杆(1709),所述螺纹杆(1709)上螺纹连接有屏蔽板(1710),所述滑板(1703)固定在所述屏蔽框(1706)的中间部位,所述屏蔽框(1706)与所述分隔板(16)相贴合,所述屏蔽框(1706)与所述屏蔽板(1710)相贴合,所述屏蔽板(1710)的横截面呈“L”形,所述屏蔽板(1710)的宽度大于所述通槽(1708)的长度,所述通槽(1708)等距分布在所述屏蔽框(1706)上,所述螺纹杆(1709)连接在所述屏蔽板(1710)的顶部中间部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通信模块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16)等角度分布在所述中心筒(32)上,所述分隔板(16)的顶端面与所述中心筒(32)的顶端面平齐,所述卡杆(19)对称分布在所述衔接板(20)的两侧,所述第四弹簧(21)固定在所述衔接板(20)的中间部位,所述弹性伸缩软管(25)与所述塞杆(27)相间分布,所述橡胶吸盘(30)的底端高度小于所述防护框(22)的底端高度。
CN202311025767.5A 2023-08-15 2023-08-15 一种双模通信模块自动检测装置 Active CN1167446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25767.5A CN116744611B (zh) 2023-08-15 2023-08-15 一种双模通信模块自动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25767.5A CN116744611B (zh) 2023-08-15 2023-08-15 一种双模通信模块自动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44611A CN116744611A (zh) 2023-09-12
CN116744611B true CN116744611B (zh) 2023-10-13

Family

ID=87902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25767.5A Active CN116744611B (zh) 2023-08-15 2023-08-15 一种双模通信模块自动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446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10667B (zh) * 2023-10-20 2023-12-26 江苏华鹏智能仪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供电领域的采集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8648830U (zh) * 2022-11-07 2023-03-17 浙江清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载波模块的测试工具
CN115833964A (zh) * 2022-11-14 2023-03-21 北京智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双模通信模块的性能测试方法和性能测试系统
CN115865766A (zh) * 2022-11-24 2023-03-28 航天中电(重庆)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通讯模块批量测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64731B2 (en) * 2015-01-30 2017-05-30 Motorola Mobility Llc Dual RF test connection in portable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8648830U (zh) * 2022-11-07 2023-03-17 浙江清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载波模块的测试工具
CN115833964A (zh) * 2022-11-14 2023-03-21 北京智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双模通信模块的性能测试方法和性能测试系统
CN115865766A (zh) * 2022-11-24 2023-03-28 航天中电(重庆)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通讯模块批量测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44611A (zh) 2023-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744611B (zh) 一种双模通信模块自动检测装置
CN208297688U (zh) 一种自动检测电池分容装置
CN109500799A (zh) 一种双向调节的移动机器人
CN208999458U (zh) 一种食品加工用水流速度检测装置
CN209513107U (zh) 塑胶件组装压合力检测装置
CN204376318U (zh) 高精确度自动穿线器
CN208126374U (zh) 笔记本电脑功能测试机
CN206835095U (zh) 一种新型计算机网络检测装置
CN216051990U (zh) 一种汽车充电口新型耐久测试台架
CN203054163U (zh) 用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绝缘耐压自动测试装置
CN109737870A (zh) 一种用于检测安装在飞轮上的齿圈的检具
CN114706011A (zh) 一种led灯串检测仪
CN207472950U (zh) 一种电容电压监测装置
CN209478179U (zh) 包括水平移动部的移动机器人
CN216525391U (zh) 一种试验摩擦片摩擦的装置
CN217505584U (zh) 一种建材防水测试装置
CN221332631U (zh) 一种试水装置
CN215178133U (zh) 便于安装的三轴振动传感器
CN218732136U (zh) 一种亮化工程用的安全控制组件
CN109500797A (zh) 包括水平移动部的移动机器人
CN215296690U (zh) 一种建筑通风检测装置
CN212674683U (zh) 一种路桥工程混凝土路面磨耗实验装置
CN214173699U (zh) 一种治具跌落测试装置
CN219890691U (zh) 一种手机桌面跌落试验机
CN214953535U (zh) 一种砂浆水分检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