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42373A - 卡缘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卡缘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42373A
CN116742373A CN202310750176.8A CN202310750176A CN116742373A CN 116742373 A CN116742373 A CN 116742373A CN 202310750176 A CN202310750176 A CN 202310750176A CN 116742373 A CN116742373 A CN 1167423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t
force arm
longitudinal direction
edge connector
abu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5017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昌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Yid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Yid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Yid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Yid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5017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4237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423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423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3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disengagement on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卡缘连接器,用以与电子卡对接,包括:绝缘本体、耳扣及解锁机构,绝缘本体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及插槽,插槽用以与电子卡插接配合;耳扣设于第二端部,耳扣相对绝缘本体在锁扣位置和解锁位置切换;解锁机构包括调节件及扭簧,调节件设于绝缘本体,且与第二端部距离设置,调节件包括抵持部,抵持部显露于插槽,用以与电子卡抵接;扭簧与耳扣连接,扭簧包括第一力臂、第二力臂及位于第一力臂与第二力臂之间的至少一簧体,第一力臂与调节件连接,第二力臂与第二端部连接;在抽动电子卡的过程中,电子卡让位抵持部,抵持部复位,而扭簧恢复形变推动耳扣从锁扣位置切换至解锁位置。如此,实现了电子卡在拔卡时的自动化解锁。

Description

卡缘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卡缘连接器,尤指一种涉及在拔卡时具有自动退卡功能的卡缘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电子卡与卡缘连接器的插接的稳定性,现有的卡缘连接器通常会设有耳扣,通过操作耳扣来锁定电子卡,如此能有效防止电子卡非人为的取出,为了更加便捷的插卡,现有技术中已经出现电子卡插入后自动锁定的锁扣结构,例如,中国专利CN200910249706.0公开的一种连接器及具有连接器的电子装置,包括本体,用以供板卡插置于其中;扣件,活动地设于本体;以及连接件,连接件的第一端连接于扣件,其中板卡插置于本体后施力于连接件的第二端,以移动扣件而解除扣件与板卡的卡扣关系。
在上述的电子装置中,在退卡时,需要操作者手动施力于连接件的第二端,例如操作者手动拉扯第二端,以解除耳扣对电子卡的锁扣,操作者再施力于电子卡将其拔出,如此操作比较麻烦,拔出电子卡需要两次对不同部件的施力才能完成。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在拔卡时具有自动退卡功能的卡缘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拔卡时具有自动解锁功能的卡缘连接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卡缘连接器,用以与一电子卡对接,所述电子卡具有一对接部,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沿纵长方向相对设置的一第一端部和一第二端部及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纵长延伸的一插槽,所述插槽用以与所述对接部沿一上下方向插接配合,所述上下方向垂直于所述纵长方向;一耳扣,所述耳扣设于所述第二端部,所述耳扣相对所述绝缘本体在一锁扣位置和一解锁位置切换,所述耳扣在所述锁扣位置扣持所述电子卡,用以挡止所述电子卡向上脱离所述绝缘本体,所述耳扣在所述解锁位置解除对所述电子卡的扣持;以及一解锁机构,包括一调节件及一扭簧,所述调节件设于所述第一端部,所述调节件包括一抵持部,所述抵持部显露于所述插槽,且用以与所述对接部抵接;所述扭簧与所述耳扣连接,所述扭簧包括一第一力臂、一第二力臂及位于所述第一力臂与第二力臂之间的至少一簧体,所述第一力臂与所述调节件连接,所述第二力臂与所述第二端部连接;在所述对接部向下插入所述插槽,所述对接部抵推凸伸入所述插槽的抵持部,带动所述抵持部在所述纵长方向上由近及远向远离所述第二端部的位置移动,及使得所述扭簧弹性形变,所述耳扣从所述解锁位置切换至所述锁扣位置;在抽动所述电子卡,使所述对接部在所述纵长方向上靠近所述第一端部的一端相对于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一端斜向上移动,所述对接部让位所述抵持部,所述抵持部在所述纵长方向上由远及近向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位置移动,而所述扭簧恢复形变推动所述耳扣从所述锁扣位置切换至所述解锁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件与所述第一端部枢接配合,相对所述绝缘本体绕一第一轴线旋转,所述第一轴线沿一横向方向延伸,所述横向方向垂直于所述纵长方向和所述上下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件在面向所述第二端部的侧面设有一导向面,所述导向面邻接所述插槽设置,所述对接部沿所述导向面插入所述插槽并与所述抵持部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卡缘连接器还包括多个导电端子,多个所述导电端子设于所述插槽沿一横向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横向方向垂直于所述纵长方向和所述上下方向,且所述导电端子设有显露于所述插槽的一接触部,所述导电端子在所述横向方向上与所述抵持部在所述插槽中的部分间隔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部在所述纵长方向上设有连通所述插槽与外界的一缺口,所述调节件设置在所述缺口处,且所述抵持部通过所述缺口显露于所述插槽。
进一步地,进一步包括覆盖在所述绝缘本体的一外壳,所述调节件与所述第一端部枢接配合,相对所述绝缘本体绕一第一轴线旋转,所述第一轴线沿一横向方向延伸,所述横向方向垂直于所述纵长方向与所述上下方向;所述调节件沿一安装方向安装于所述缺口处;所述外壳在与所述安装方向相反的方向对所述调节件进行限位,防止所述调节件脱离所述绝缘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件包括一衔接部,所述衔接部在所述纵长方向上相对所述抵持部远离所述第二端部设置,所述第一力臂与所述衔接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件还包括一枢接部及一连接部,所述枢接部与所述第一端部枢接配合,相对所述绝缘本体绕一第一轴线旋转,所述第一轴线沿一横向方向延伸,所述横向方向垂直于所述纵长方向与所述上下方向,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枢接部的下方,所述抵持部及所述衔接部分别凸设于所述连接部在所述纵长方向上的两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抵持部包括一倾斜面和位于所述倾斜面下方的一竖直面,所述倾斜面自上往下朝向所述第二端部倾斜设置,所述竖直面沿所述上下方向平直延伸,所述对接部在插入所述插槽的过程中,抵接所述倾斜面使所述抵持部在所述纵长方向上由近及远向远离所述第二端部的位置移动,在所述对接部完全插入所述插槽时,所述对接部插入所述插槽的部分与所述竖直面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力臂上设有一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在所述纵长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所述第一力臂在所述弯折部两端的部分之间的夹角小于180°。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挡止部以及一让位槽,定义垂直于所述纵长方向和所述上下方向的方向为一横向方向;所述挡止部以及所述让位槽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在所述横向方向上背离所述插槽的外侧,所述挡止部与所述让位槽在所述纵长方向上并排设置,所述弯折部通过所述第一力臂向上弯曲形成;所述耳扣处于所述锁扣位置时,所述挡止部向下抵接所述弯折部,所述耳扣处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弯折部容设于所述让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簧体在所述纵长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端部更靠近所述第二端部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扭簧推动所述耳扣从所述锁扣位置切换至所述解锁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耳扣与所述第二端部枢接配合,相对于所述绝缘本体绕一第二轴线旋转,所述第二轴线沿一横向方向延伸,所述横向方向垂直于所述纵长方向与所述上下方向;所述耳扣设有一上限位块及一下限位块,所述上限位块与所述下限位块相对间隔设置,且两者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二轴线更靠近所述第一端部设置;所述第一力臂穿设于所述上限位块及下限位块之间,所述第一力臂推动所述耳扣在所述锁扣位置与所述解锁位置之间切换,且在所述锁扣位置时,所述第一力臂抵持于所述下限位块,在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第一力臂抵持于所述上限位块。
进一步地,所述簧体仅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力臂包括连接所述簧体的一第一直段,所述第一直段与所述耳扣连接,所述第二力臂包括连接所述簧体的一第二直段,所述第一直段与所述第二直段之间形成有一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在所述耳扣处于所述锁扣位置时的角度大于所述第一夹角在所述耳扣处于所述解锁位置时的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簧体具有两个,包括一第一簧体及一第二簧体,所述扭簧还包括一第三力臂,所述第一簧体连接在所述第一力臂与所述第三力臂之间,所述第二簧体连接在所述第三力臂与所述第二力臂之间,所述第二簧体在所述上下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簧体高低错落设置;所述第二簧体与所述耳扣连接,所述第二簧体用以推动所述耳扣从所述锁扣位置切换至所述解锁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耳扣与所述第二端部枢接配合,相对于所述绝缘本体绕一第二轴线旋转,所述第二轴线沿一横向方向延伸,所述横向方向垂直于所述纵长方向与所述上下方向;所述耳扣设有一定位柱,所述定位柱沿所述横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簧体套设定位在所述定位柱上,所述定位柱相对于所述第二轴线更靠近所述第一端部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簧体高于所述第一簧体设置。
进一步地,在所述耳扣处于所述锁扣位置时,所述第一簧体在所述纵长方向上较所述第二簧体靠近所述第一端部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力臂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簧体的一第一直段,所述第二力臂包括连接所述第二簧体的一第二直段,所述第三力臂为直线结构,所述第一直段与所述第三力臂之间形成有一第二夹角,所述第二直段与所述第三力臂之间形成有一第三夹角,且所述第二夹角在所述耳扣处于所述锁扣位置时的角度大于所述第二夹角在所述耳扣处于所述解锁位置时的角度,所述第三夹角在所述耳扣处于所述锁扣位置时的角度大于所述第三夹角在所述耳扣处于所述解锁位置时的角度。
进一步地,进一步包括覆盖在所述绝缘本体的一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在一横向方向上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相对两侧的两个侧板,所述横向方向垂直于所述纵长方向与所述上下方向,所述第一力臂在所述横向方向上夹设于其中一个所述侧板与所述绝缘本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力臂包括一第一卡接段,所述第二力臂包括一第二卡接段,所述第一卡接段与所述第二卡接段均沿一横向方向延伸,所述横向方向垂直于所述纵长方向和所述上下方向,所述第一卡接段卡于所述调节件,所述第二卡接段卡于所述第二端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卡缘连接器,用以与一电子卡对接,所述电子卡具有一对接部,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沿纵长方向相对设置的一第一端部和一第二端部及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纵长延伸的一插槽,所述插槽用以与所述对接部沿一上下方向插接配合,所述上下方向垂直于所述纵长方向;一耳扣,所述耳扣设于所述第二端部,所述耳扣相对所述绝缘本体在一锁扣位置和一解锁位置切换,所述耳扣在所述锁扣位置扣持所述电子卡,用以挡止所述电子卡向上脱离所述绝缘本体,所述耳扣在所述解锁位置解除对所述电子卡的扣持;以及一解锁机构,包括一调节件及一扭簧,所述调节件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且与所述第二端部距离设置,所述调节件包括一抵持部,所述抵持部显露于所述插槽,用以与所述对接部抵接;所述扭簧与所述耳扣连接,所述扭簧包括一第一力臂、一第二力臂及位于所述第一力臂与第二力臂之间的至少一簧体,所述第一力臂与所述调节件连接,所述第二力臂与所述第二端部连接;在所述对接部向下插入所述插槽,所述对接部抵推凸伸入所述插槽的抵持部,带动所述抵持部移动,以使得所述扭簧弹性形变,所述耳扣从所述解锁位置切换至所述锁扣位置;在抽动所述电子卡,使所述对接部在所述纵长方向上靠近所述第一端部的一端相对于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一端斜向上移动,所述对接部让位所述抵持部,所述抵持部复位,而所述扭簧恢复形变推动所述耳扣从所述锁扣位置切换至所述解锁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部插入所述插槽抵接所述抵持部使其位移,从而带动所述扭簧施力于所述耳扣,使所述耳扣从所述解锁位置切换至所述锁扣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耳扣枢接于所述第二端部,相对于所述绝缘本体绕一第二轴线旋转,所述第二轴线沿一横向方向延伸,所述横向方向垂直于所述纵长方向与所述上下方向,所述耳扣具有一扣持部与一退卡部,所述扣持部用以在所述耳扣处于所述锁扣位置时锁扣所述电子卡,所述退卡部用以在所述耳扣从所述锁扣位置切换至所述解锁位置的过程中向上顶推所述电子卡,以及用以在所述耳扣从所述解锁位置切换至所述锁扣位置的过程,被所述电子卡向下抵推。
进一步地,所述卡缘连接器包括位于所述插槽中的一防呆部,所述防呆部将所述插槽沿所述纵长方向分隔为一长槽和一短槽,所述耳扣邻近所述长槽而远离所述短槽设置,所述抵持部在所述短槽显露于所述插槽。
进一步地,进一步包括覆盖在所述绝缘本体的一外壳,所述第一力臂在一横向方向夹设于所述外壳与所述绝缘本体之间,所述横向方向垂直于所述上下方向与所述纵长方向,所述外壳包括一顶板、两个侧板及多个接地脚。所述顶板覆盖在所述绝缘本体的顶面,所述顶板对应所述插槽设有一开口,所述对接部自上而下穿过所述开口进而插设于所述插槽内。两个所述侧板自所述顶板在所述横向方向的二相对的侧边向下弯折延伸形成,两个所述侧板覆盖在所述绝缘本体在所述横向方向两侧,所述侧板在所述纵长方向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接地脚,所述接地脚用以与一电路板连接形成接地,所述接地脚自对应的所述侧板沿所述横向方向弯折再向下延伸形成,所述外壳在其中一个所述侧板及与所述侧板对应的靠近所述第一端部的一个所述接地脚的连接处设有一让位孔,所述让位孔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向上贯穿连接处,所述第一力臂穿过所述让位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锁扣位置时,由于所述电子卡对所述调节件的抵推力,所述抵持部在所述纵长方向上从所述第二端部至所述第一端部的方向位移,使得所述扭簧形变,形变使得所述扭簧产生一定的弹力,而在所述电子卡退出的过程中,所述电子卡对所述调节件的抵推力减弱,所述扭簧逐渐恢复形变,释放形变产生的弹力,所述扭簧推动所述耳扣脱离所述电子卡的锁扣,实现了所述电子卡在拔卡时的自动化解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卡缘连接器实施例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卡缘连接器沿平行于横向方向与上下方向共同限定平面的一个平面剖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耳扣在另一立体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调节件沿横向方向视角观察卡缘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耳扣处于解锁位置且沿横向方向视角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中耳扣处于锁扣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7中去除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以及以虚线表示耳扣处于锁扣位置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一电子卡未完全插入卡缘连接器的插槽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一电子卡完全插入卡缘连接器的插槽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3至图14中调节件转换的对比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一电子卡未完全拔出卡缘连接器的插槽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实施例一电子卡完全拔出卡缘连接器的插槽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卡缘连接器实施例二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的立体组合图;
图20为图19中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19中卡缘连接器沿平行于横向方向与上下方向共同限定平面的一个平面剖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18中耳扣在另一立体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19中耳扣处于解锁位置且沿横向方向视角观察卡缘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23中F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23中耳扣处于锁扣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图25中G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图24和图26的对比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实施例二电子卡未完全插入卡缘连接器的插槽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实施例二电子卡完全插入卡缘连接器的插槽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图28再进一步插入电子卡但未至完全插入及与图29中调节件前后转换的对比结构示意图;
图31为实施例二电子卡未完全拔出卡缘连接器的插槽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实施例二电子卡完全拔出卡缘连接器的插槽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为方便描述,定义一纵长方向X,一横向方向Y及一上下方向Z,所述纵长方向X、所述横向方向Y以及所述上下方向Z之间两两相互垂直。
如图1和图13所示,为本发明的卡缘连接器100的第一实施例,所述卡缘连接器100安装于电路板(未图示)上,与一电子卡200插接,所述电子卡200沿所述上下方向Z与所述卡缘连接器100插接配合,所述电子卡200具有一对接部201及一卡掣部202,所述对接部201与所述卡掣部202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间隔设置,两者之间形成一配合缺口203,所述对接部201在所述横向方向Y的相对两侧均设置多个金手指(未图示)。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卡缘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多个导电端子2、一外壳3、一耳扣4及一解锁机构。多个所述导电端子2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电子卡200与所述绝缘本体1插接配合,且所述对接部201上的所述金手指(未图示)与所述导电端子2电性连接,所述外壳3覆盖在所述绝缘本体1上,所述耳扣4与所述解锁机构连接且均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上。
如图2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一第一端部11及一第二端部12、在所述第一端部11与所述第二端部12之间的一插槽13及在所述横向方向Y上位于所述插槽13相对两侧的两个侧壁14,即所述第一端部11、所述第二端部12及两个所述侧壁14围设形成所述插槽13,所述插槽13自所述绝缘本体1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所述插槽13沿所述纵长方向X在所述第一端部11与所述第二端部12之间纵长延伸,所述插槽13用以收容所述对接部201。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端部11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设有连通所述插槽13与外界的一缺口111,沿着所述纵长方向X上观察,所述缺口111呈“T”形,所述缺口111向上贯穿所述第一端部11,所述第一端部11在所述缺口111的横向两侧处设有两个承接面112,所述承接面112面向上设置,并为向下凹陷的弧形面。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端部12包括两个枢接臂121及位于两个所述枢接臂121之间的一收容槽122,所述枢接臂121沿所述纵长方向X延伸,且两个所述枢接臂121在所述横向方向Y上间隔设置,两个所述枢接臂121上分别设有沿所述横向方向Y相对的一枢接孔1211。每一所述枢接臂121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远离所述第一端部11的一侧还具有倾斜向下且向外延伸的一限位面1213,所述限位面1213用以限制所述耳扣4在退卡时过度打开。其中一个所述枢接臂121还设有一固持槽1212,所述固持槽1212沿所述横向方向Y贯穿对应的所述枢接臂121。
如图4和图12所示,每一所述侧壁14具有沿所述纵长方向X延伸排列的多个端子槽(未图示),每个所述端子槽在所述横向方向Y上均与所述插槽13连通。其中一个所述侧壁14在所述横向方向Y上背离所述插槽13的外侧设有一挡止部15及一让位槽16,所述挡止部15与所述让位槽16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并排设置。具体地,其中一个所述侧壁14的外侧面设有沿所述纵长方向X间隔排布的多个凸肋,所述挡止部15为靠近所述第二端部12的一个凸肋,所述让位槽16位于所述挡止部15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相对远离所述第一端部11的一侧。
如图1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还设有位于所述插槽13的一防呆部17,所述防呆部17将所述插槽13沿所述纵长方向X分隔为一长槽13a和一短槽13b,所述防呆部17用以与所述配合缺口203配合,用以防止所述电子卡200误插入所述插槽13。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外壳3上的一部分凸伸入所述插槽13,形成所述防呆部。
如图4所示,多个所述导电端子2一一对应收容于多个所述端子槽(未图示)内,每个所述导电端子2均包括用以与所述对接部201电性连接的一接触部21,所述接触部21在所述横向方向Y上显露于所述插槽1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部21凸伸入所述插槽13,多个所述导电端子2中部分用以传输信号。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外壳3优选为金属材料制成,用以屏蔽外界的信号干扰,一般为金属板材冲压成型。所述外壳3自上而下安装且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所述外壳3包括一顶板31、两个侧板32及多个接地脚33。所述顶板31覆盖在所述绝缘本体1的顶面,所述顶板31对应所述插槽13设有一开口311,所述对接部201自上而下穿过所述开口311进而插设于所述插槽13内。两个所述侧板32自所述顶板31在所述横向方向Y的二相对的侧边向下弯折延伸形成,两个所述侧板32一一对应覆盖在两个所述侧壁14在所述横向方向Y上背离所述插槽13的一侧,且其中一个所述侧板32与对应的所述侧壁14之间设有空隙。具体地,所述接地脚33设有四个,均匀连接在两个所述侧板32沿所述纵长方向X的两端的底部,所述接地脚33用以与所述电路板(未图示)连接形成接地,所述接地脚33与对应的所述侧板32位于两个大致相互垂直的面上,所述侧板32沿所述纵长方向X延伸,所述接地脚33自对应的所述侧板32沿所述横向方向Y弯折再向下延伸形成。所述外壳3在其中一个所述侧板32及与所述侧板32对应的靠近所述第一端部11的一个所述接地脚33的连接处设有一让位孔34,所述让位孔34沿上下方向Z延伸,且向上贯穿连接处。
如图2、图14和图17所示,所述耳扣4设于所述第二端部12,所述耳扣4邻近所述长槽13a而远离所述短槽13b设置,所述耳扣4相对所述绝缘本体1在一锁扣位置和一解锁位置切换,所述耳扣4在所述锁扣位置扣持所述电子卡200,用以挡止所述电子卡200向上脱离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耳扣4在所述解锁位置解除对所述电子卡200的扣持,使得所述电子卡200能从所述插槽13中被拔出。
如图5所示,所述耳扣4包括一主体部41、一扣持部43、一退卡部44、两个枢转部45及两个侧翼部46。
如图14所示,所述主体部41设有一卡槽42,在所述耳扣4处于所述锁扣位置时,所述卡槽42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贯穿所述主体部41,所述卡槽42在所述在上下方向Z上位于所述扣持部43及所述退卡部44之间,所述卡掣部202收容于所述卡槽42内。
如图14所示,所述扣持部43位于所述卡槽42的上部,用以扣持所述卡掣部202。
如图13和图14所示,所述退卡部44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22内,在所述耳扣4处于所述锁扣位置时,所述退卡部44沿所述纵长方向X相对所述主体部41朝向所述插槽13的方向凸伸,所述退卡部44与所述卡掣部202的底面抵接,以在退卡时顶推所述电子卡200,在所述耳扣4处于所述解锁位置,并插入所述电子卡200时,所述卡掣部202向下顶推所述退卡部44,使得所述耳扣4相对所述绝缘本体1转动,从所述解锁位置切换至所述锁扣位置。
如图5、图7和图8所示,两个所述枢转部45设于所述退卡部44在所述横向方向Y上的相对两侧,两个所述枢转部45一一对应收容于两个枢接孔1211而相互配合,从而使得所述耳扣4安装于所述第二端部12,使得所述耳扣4可以相对所述绝缘本体1绕一第二轴线O2旋转,所述第二轴线O2沿所述横向方向Y延伸。
如图1和图8所示,两个所述侧翼部46在所述横向方向Y上位于所述退卡部44的相对两侧及位于两个所述枢接臂121的外侧,两个所述侧翼部46的内侧面与两个所述枢接臂121的外侧面相互接触,在所述耳扣4处于所述锁扣位置时,所述侧翼部46的下侧面与对应所述枢接臂121的所述限位面1213抵接,如此以限制所述耳扣4的转动位置,防止所述耳扣4过度打开。
如图8和图10所示,所述耳扣4在其中一个所述侧翼部46凸设有一上限位块47及一下限位块48,所述上限位块47及所述下限位块48在所述横向方向Y于对应的所述侧翼部46背离所述退卡部44的外侧面凸设形成,在所述耳扣4处于所述锁扣位置时,所述上限位块47与所述下限位块48上下相对间隔设置,且两者分别相对于所述枢转部45更靠近所述第一端部11设置,换句话说,所述上限位块47与所述下限位块48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二轴线O2更靠近所述第一端部11设置。所述上限位块47与所述下限位块48相向的侧面都倾斜设置,且均由近及远向远离所述第一端部11的方向及向上倾斜设置。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耳扣4与所述第二端部12之间的连接方式还可以其他方式的连接,例如沿所述纵长方向X的滑动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解锁机构用以实现所述耳扣4的自动化解锁,也辅助实现所述耳扣4的自动化锁扣,所述解锁机构包括一调节件5及一扭簧6,所述调节件5设于所述第一端部11,所述扭簧6通过金属丝制成,例如钢丝制成,所述扭簧6连接所述耳扣4、所述调节件5以及所述第二端部12,所述扭簧6在所述电子卡200插入所述插槽13时形变产生的弹力,给所述解锁机构在退卡的过程中实现所述耳扣4自动化解锁提供弹力。
如图1和图6所示,所述调节件5包括一枢接部51、一连接部52、一抵持部53及一衔接部54。所述连接部52连接在所述枢接部51的下方,所述抵持部53及所述衔接部54分别凸设于所述连接部52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的两侧面,且所述抵持部53相对于所述衔接部54靠近所述第二端部12,即所述抵持部53凸设于所述连接部52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面向所述第二端部12的一侧,所述衔接部54凸设于所述连接部52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背离所述第二端部12的一侧,所述抵持部53与所述衔接部54均连接于所述连接部52的底部。
如图15所示,所述枢接部51为圆柱结构,且沿所述横向方向Y延伸,所述枢接部51设于所述缺口111,且受到所述承接面112的支撑,如此,所述调节件5相对所述第一端部11绕一第一轴线O1旋转,即所述调节件5与所述第一端部11枢接配合,所述第一轴线O1沿所述横向方向Y延伸。所述枢接部51可沿一安装方向安装于所述缺口111。
如图1和图2,所述安装方向为自上而下的方向,所述顶板31遮蔽在所述枢接部51的上方,挡止所述枢接部51,即所述外壳3在与所述安装方向相反的方向对所述调节件5进行限位,防止所述调节件5脱离所述绝缘本体1。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枢接部51可以沿所述纵长方向X安装于所述第一端部11。
如图15所示,所述抵持部53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通过所述缺口111显露于所述插槽13,且所述抵接部在所述短槽13b显露于所述插槽13,所述抵持部53用以与所述电子卡200抵持,所述抵持部53包括一倾斜面531和位于所述倾斜面531下方的一竖直面532,在所述耳扣4处于所述锁扣位置时,所述抵接部凸伸入所述插槽13内,且部分凸伸入两排所述导电端子2之间,所述倾斜面531自上往下朝向所述第二端部12倾斜设置,所述竖直面532沿所述上下方向Z平直延伸,在所述耳扣4处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竖直面532相对所述上下方向Z倾斜设置,且略微凸伸入所述插槽13,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竖直面532也可以与所述第一端部11面向所述插槽13一侧的表面齐平设置。
如图13和图14,所述电子卡200在插入所述插槽13的过程中,所述电子卡200的所述对接部201抵接凸伸入所述插槽13的所述倾斜面531,且沿着所述倾斜面531向下滑行,使所述抵持部53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由近及远向远离所述第二端部12的位置移动,在所述电子卡200的所述对接部201完全插入所述插槽13时,所述竖直面532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位于所述电子卡200的所述对接部201面向所述第一端部11的一侧,且与所述电子卡200的所述对接部201抵接。
如图16和图17,在抽动所述电子卡200靠近所述第一端部11的一侧,所述电子卡200让位所述抵持部53,由于所述扭簧6在所述电子卡200插入所述插槽13时形变产生的弹力,所述抵持部53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由远及近向靠近所述第二端部12的位置移动。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缺口111的尺寸刚好与所述调节件5的尺寸适配,如此,所述抵持部53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的移动过程中,所述缺口111可以限制所述调节件5在所述横向方向Y的过多位移,以免干涉到所述导电端子2。同时,所述抵持部53凸伸入所述插槽13中的部分与所述接触部21在所述横向方向Y上相互间隔开,如此也可以避免所述抵持部53与所述接触部21发生干涉。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衔接部54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向外凸伸出所述第二端部12,即所述衔接部54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朝背离所述插槽13的一侧凸伸出所述第二端部12,所述衔接部54设有一卡持槽541,所述卡持槽541设于所述衔接部54远离所述连接部52的一端,所述卡持槽541沿所述横向方向Y贯穿所述衔接部54。
如图15所示,所述连接部52及所述枢接部51在靠近所述第二端部12的侧面设有一导向面55,所述导向面55自上而下向远离所述第二端部12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导向面55用以在所述电子卡200的所述对接部201插入所述插槽13时导向。
如图13、图14和图15所示,所述电子卡200插入所述插槽13时抵推所述抵接部使其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由近及远向远离所述第二端部12的位置位移,从而带动所述扭簧6形变产生一定的弹力,同时所述扭簧6推动所述耳扣4从所述锁扣位置切换至所述解锁位置。
如图16和图17,在抽动所述电子卡200靠近所述第一端部11的一侧,所述电子卡200让位所述抵持部53,所述抵持部53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由远及近向靠近所述第二端部12的位置移动,所述扭簧6释放通过恢复形变产生的弹力,推动所述耳扣4从所述解锁位置切换至所述锁扣位置,如此,所述扭簧6在所述锁扣位置时保持弹力状态。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弹力状态可以是弹性压缩状态,也可以是弹性拉伸状态。
如图1所示,所述扭簧6包括一第一力臂61、一第二力臂62及位于所述第一力臂61及所述第二力臂62之间的一簧体63。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力臂61夹设在设有所述挡止部15与所述让位槽16的一个所述侧壁14及对应的一个所述侧板32之间,所述第一力臂61与所述耳扣4连接,且所述第一力臂61用以推动所述耳扣4在所述锁扣位置与所述解锁位置之间切换。所述第一力臂61包括一第一卡接段611、一长直段612、一弯折部613及一第一直段614。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卡接段611沿所述横向方向Y延伸,且卡于所述卡持槽541中,如此实现所述扭簧6与所述调节件5之间的连接,所述调节件5可绕着所述第一卡接段611的延伸方向转动。
如图11所示,所述长直段612连接在所述第一卡接段611及所述弯折部613之间,所述长直段612的一端通过所述让位孔34与所述第一卡接段6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弯折部613连接,所述长直段612可以沿所述纵长方向X相对所述让位孔34来回移动。
如图12所示,所述弯折部613连接在所述长直段612及所述第一直段614之间,所述弯折部613对应所述挡止部15及所述让位槽16设置,所述弯折部613向上弯折形成,所述耳扣4处于所述锁扣位置时,所述挡止部15向下抵接所述弯折部613,所述耳扣4处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弯折部613容设于所述让位槽16。所述弯折部613可以改变所述长直段612与所述第一直段614连接的角度,使得所述第一直段614相对于所述长直段612倾斜设置,即,所述第一直段614与所述长直段612之间的夹角小于180度,如此可以增加所述退卡部44在所述上下方向Z上顶推所述电子卡200的所述对接部201的位移量。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弯折部613也可以向下弯折形成,但是所述弯折部613向上弯折形成时更方便与所述挡止部15抵接。具体地,所述弯折部613使得所述第一直段614相对于所述长直段612向上倾斜延伸接地脚33。
如图7至图10所示,所述第一直段614远离所述弯折部613的一端与所述簧体63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直段614穿设于所述上限位块47及所述下限位块48之间,使得所述第一力臂61限位在所述上限位块47与所述下限位块48之间,所述第一直段614在所述锁扣位置时向下抵持于所述下限位块48,使得所述耳扣4保持所述锁扣位置;所述第一直段614在所述解锁位置时向上抵持于所述上限位块47,使得所述耳扣4保持所述解锁位置。如此,所述第一直段614可推动所述耳扣4在所述锁扣位置与所述解锁位置之间切换。由于所述上限位块47与所述下限位块48相向的侧面均为斜面,所述第一力臂61与所述上限位块47及所述下限位块48的接触均为线面接触,接触受力面积较大,如此,在所述第一力臂61沿所述纵长方向X的滑移的过程,所述第一力臂61不会过度弯折变形。
如图1和图8所示,所述第二力臂62包括一第二卡接段621及连接所述簧体63与所述第二卡接段621之间的一第二直段622。
如图9所示,所述第二卡接段621沿所述横向方向Y延伸,且卡于所述固持槽1212中,如此实现所述扭簧6与所述第二端部12之间的连接,所述第二力臂62可绕着所述第二卡接段621的延伸方向转动。
如图8、图10和图12所示,所述第一直段614及所述第二直段622之间形成有一第一角θ1,所述第一角θ1在所述耳扣4处于所述锁扣位置时的角度大于所述夹角在所述耳扣4处于所述解锁位置时的角度。
如图2所示,所述簧体63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相对于所述第一端部11更靠近所述第二端部12设置,如此,在所述簧体63恢复形变释放弹力时,所述扭簧6扭转,所述第一角θ1发生变化,进而顶推所述上限位块47促使所述耳扣4打开。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扭簧6的其他部位也可推动所述耳扣4从锁扣位置至解锁位置,例如,所述第二直段622、所述簧体63。
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所述电子卡200的所述对接部201向下插入所述插槽13的过程中,所述电子卡200的所述对接部201靠近所述第一端部11的侧边顺着所述调节件5的所述导向面55向下移动,并顶推所述抵持部53以使所述调节件5由近及远向远离所述第二端部12的方向移动,即所述抵持部53与所述衔接部54均由近及远向远离所述第二端部12的方向移动,进而所述衔接部54拉动所述第一力臂61,使得所述第一力臂61与所述第二力臂62之间的所述第一角θ1由初始角度逐渐增大到最终角度,使所述扭簧6受到扭力而形变,产生弹力。同时,所述卡掣部202向下顶推所述退卡部44,以使所述耳扣4相对于所述绝缘本体1绕着所述第二轴线O2转动,从所述解锁位置转动至所述锁扣位置,且所述第一力臂61向下压接所述耳扣4的所述下限位块48,以使所述耳扣4保持在所述锁扣位置。
如图16至图17所示,在所述电子卡200的所述对接部201退出所述插槽13的过程中,操作者可先抽动所述电子卡200,使所述对接部201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靠近所述第一端部11的一端相对于靠近所述第二端部12的一端斜向上移动,所述电子卡200的所述对接部201逐步让位所述抵持部53直至脱离接触所述抵持部53,所述抵持部53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凸伸入所述插槽13的长度逐渐增加,直至不能再凸伸,所述电子卡200作用于所述调节件5的抵推力减小直至为零,无法保持所述扭簧6产生的形变,故所述扭簧6释放形变产生的弹力,所述第一力臂61与所述第二力臂62之间形成的所述第一角θ1由最终角度逐渐减小到初始角度,所述第一力臂61与所述上限位块47抵接并顶推所述耳扣4,使得所述耳扣4相对于所述绝缘本体1绕所述第二轴线O2转动,由所述锁扣位置转动至所述解锁位置,所述扣持部43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移动至所述卡掣部202的外侧,所述卡掣部202脱离了所述耳扣4对其的锁扣,如此实现了所述电子卡200在插卡时的自动化锁扣及在拔卡时的自动化解锁。
如图18和图28所示,为本发明的卡缘连接器100的第二实施例,所述卡缘连接器100安装于电路板(未图示)上,与一电子卡200插接,所述电子卡200沿所述上下方向Z与所述卡缘连接器100插接配合,所述电子卡200具有一对接部201及一卡掣部202,所述对接部201与所述卡掣部202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间隔设置,两者之间形成一配合缺口203,所述对接部201在所述横向方向Y的相对两侧均设置多个金手指(未图示)。
如图18、图19和图21所示,所述卡缘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多个导电端子2、一外壳3、一耳扣4及一解锁机构。多个所述导电端子2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电子卡200与所述绝缘本体1插接配合,且所述对接部201上的所述金手指与所述导电端子2电性连接,所述外壳3覆盖在所述绝缘本体1上,所述耳扣4与所述解锁机构连接且均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上。
如图19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一第一端部11及一第二端部12、在所述第一端部11与所述第二端部12之间的一插槽13及在所述横向方向Y上位于所述插槽13相对两侧的两个侧壁14,即所述第一端部11、所述第二端部12及两个所述侧壁14围设形成所述插槽13,所述插槽13自所述绝缘本体1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所述插槽13沿所述纵长方向X在所述第一端部11与所述第二端部12之间纵长延伸,所述插槽13用以收容所述对接部201。
如图18和图19所示,所述第一端部11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设有连通所述插槽13与外界的一缺口111,沿着所述纵长方向X上观察,所述缺口111呈“T”形,所述缺口111向上贯穿所述第一端部11,所述第一端部11在所述缺口111的横向两侧处设有两个承接面112,所述承接面112面向上设置,并为向下凹陷的弧形面。
如图18所示,所述第二端部12包括两个枢接臂121及位于两个所述枢接臂121之间的一收容槽122,所述枢接臂121沿所述纵长方向X延伸,且两个所述枢接臂121在所述横向方向Y上间隔设置,两个所述枢接臂121上分别设有沿所述横向方向Y相对的一枢接孔1211。每一所述枢接臂121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远离所述第一端部11的一侧还具有倾斜向下且向外延伸的一限位面1213,所述限位面1213用以限制所述耳扣4在退卡时过度打开。其中一个所述枢接臂121还设有一固持槽1212,所述固持槽1212沿所述横向方向Y贯穿对应的所述枢接臂121。
如图18和图21所示,每一所述侧壁14具有沿所述纵长方向X延伸排列的多个端子槽(未图示),每个所述端子槽在所述横向方向Y上均与所述插槽13连通。
如图18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还设有位于所述插槽13的一防呆部17,所述防呆部17将所述插槽13沿所述纵长方向X分隔为一长槽13a和一短槽13b,所述防呆部17用以与所述配合缺口203配合,用以防止所述电子卡200误插入所述插槽13。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外壳3上的一部分凸伸入所述插槽13,形成防呆部。
如图21所示,多个所述导电端子2一一对应收容于多个所述端子槽(未图示)内,每个所述导电端子2均包括用以与所述对接部201电性连接的一接触部21。所述接触部21在所述横向方向Y上显露于所述插槽1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部21凸伸入所述插槽13,多个所述导电端子2中部分用以传输信号。
如图18、图19和图20所示,所述外壳3优选为金属材料,用以屏蔽外界的信号干扰,一般为金属板材冲压成型。所述外壳3自上而下安装且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所述外壳3包括一顶板31、两个侧板32及多个接地脚33。所述顶板31覆盖在所述绝缘本体1的顶面,所述顶板31对应所述插槽13设有一开口311,所述对接部201自上而下穿过所述开口311进而插设于所述插槽13内。两个所述侧板32在所述横向方向Y自所述顶板31的二相对的侧边向下弯折延伸形成,两个所述侧板32一一对应覆盖在两个所述侧壁14在所述横向方向Y上背离所述插槽13的一侧,且其中一个所述侧板32与对应的所述侧壁14之间设有空隙。具体地,所述接地脚33设有四个,均匀连接在两个所述侧板32沿所述纵长方向X的两端的底部,所述接地脚33用以与所述电路板(未图示)连接形成接地,所述接地脚33与对应的所述侧板32位于两个大致相互垂直的面上,所述侧板32沿所述纵长方向X延伸,所述接地脚33自对应的所述侧板32沿所述横向方向Y弯折再向下延伸形成。所述外壳3在其中一个所述侧板32与对应的两个所述接地脚33的连接处均设有一让位孔34,所述让位孔34沿上下方向Z延伸,且向上贯穿连接处。
如图19、图29和图32所示,所述耳扣4设于所述第二端部12,所述耳扣4邻近所述长槽13a而远离所述短槽13b设置,所述耳扣4相对所述绝缘本体1在一锁扣位置和一解锁位置切换,所述耳扣4在所述锁扣位置扣持所述电子卡200,用以挡止所述电子卡200向上脱离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耳扣4在所述解锁位置解除对所述电子卡200的扣持,使得所述电子卡200能从所述插槽13中拔出。
如图22所示,所述耳扣4包括一主体部41、一扣持部43、一退卡部44、两个枢转部45及两个侧翼部46。
如图29所示,所述主体部41设有一卡槽42,在所述耳扣4处于所述锁扣位置时,所述卡槽42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贯穿所述主体部41,所述卡槽42在上下方向Z上位于所述扣持部43及所述退卡部44之间,所述卡掣部202收容于所述卡槽42内,
如图29所示,所述扣持部43位于所述卡槽42的上部,用以扣持所述卡掣部202。
如图28和图29所示,所述退卡部44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22内,在所述耳扣4处于所述锁扣位置时,所述退卡部44沿所述纵长方向X相对所述主体部41朝向所述插槽13的方向凸伸,所述退卡部44与所述卡掣部202的底面抵接,以在退卡时顶推所述电子卡200。在所述耳扣4处于所述解锁位置,并插入所述电子卡200时,所述卡掣部202向下顶推所述退卡部44,使得所述耳扣4相对所述绝缘本体1转动,从所述解锁位置切换至所述锁扣位置。
如图22至24所示,两个所述枢转部45设于所述退卡部44在所述横向方向Y上的相对两侧,两个所述枢转部45一一对应收容于两个枢接孔1211而相互配合,从而使得所述耳扣4安装于所述第二端部12,使得所述耳扣4可以相对所述绝缘本体1绕一第二轴线O2旋转,所述第二轴线O2沿所述横向方向Y延伸。
如图18和图24所示,两个所述侧翼部46在所述横向方向Y上位于所述退卡部44的相对两侧及位于两个所述枢接臂121的外侧,两个所述侧翼部46的内侧面与两个所述枢接臂121的外侧面相互接触,在所述耳扣4处于所述锁扣位置时,所述侧翼部46的下侧面对应所述枢接臂121的所述限位面1213抵接,如此以限制所述耳扣4的转动位置,防止所述耳扣4过度打开。
如图24和图26所示,所述耳扣4在其中一个所述侧翼部46凸设有一定位柱49,所述定位柱49在所述横向方向Y于对应的所述侧翼部46背离所述退卡部44的外侧面凸设形成,所述定位柱49沿所述横向方向Y延伸,大致呈圆柱状,所述定位柱49相对于所述枢转部45更靠近所述第一端部11设置,换句话说,所述定位柱49相对于所述第二轴线O2更靠近所述第一端部11设置。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耳扣4与所述第二端部12之间的连接方式还可以其他方式的连接,例如沿所述纵长方向X的滑动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解锁机构用以实现所述耳扣4的自动化解锁,也辅助实现所述耳扣4的自动化锁扣,所述解锁机构包括一调节件5及一扭簧6,所述调节件5设于所述第一端部11,所述扭簧6通过金属丝制成,例如钢丝制成,所述扭簧6连接所述耳扣4、所述调节件5以及所述第二端部12,所述扭簧6在所述电子卡200插入所述插槽13时形变产生的弹力,给所述解锁机构在退卡的过程中实现所述耳扣4自动化解锁提供弹力。
如图1和图30所示,所述调节件5包括一枢接部51、一连接部52、一抵持部53及一衔接部54。所述连接部52连接在所述枢接部51的下方,所述抵持部53及所述衔接部54分别凸设于所述连接部52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的两侧面,且所述抵持部53相对于所述衔接部54靠近所述第二端部12。即所述抵持部53凸设于所述连接部52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面向所述第二端部12的一侧,所述衔接部54凸设于所述连接部52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背离所述第二端部12的一侧,所述抵持部53与所述衔接部54均连接于所述连接部52的底部。
如图30所示,所述枢接部51为圆柱结构,且沿所述横向方向Y延伸,所述枢接部51设于所述缺口111,且受到所述承接面112的支撑,如此,所述调节件5相对所述第一端部11绕一第一轴线O1旋转,即所述调节件5与所述第一端部11枢接配合,所述第一轴线O1沿所述横向方向Y延伸。所述枢接部51可沿一安装方向安装于所述缺口111。
如图18和图19,所述安装方向为自上而下的方向,所述顶板31遮蔽在所述枢接部51的上方,挡止所述枢接部51,即所述外壳3在与所述安装方向相反的方向对所述调节件5进行限位,防止所述调节件5脱离所述绝缘本体1。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枢接部51可以沿所述纵长方向X安装于所述第一端部11。
如图30所示,所述抵持部53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通过所述缺口111显露于所述插槽13,且所述抵接部在所述短槽13b显露于所述插槽13,所述抵持部53用以与所述电子卡200抵持,所述抵持部53包括一倾斜面531和位于所述倾斜面531下方的一竖直面532,在所述耳扣4处于所述锁扣位置时,所述抵接部凸伸入所述插槽13内,且部分凸伸入两排所述导电端子2之间,所述倾斜面531自上往下朝向所述第二端部12倾斜设置,所述竖直面532沿所述上下方向Z平直延伸,在所述耳扣4处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竖直面532相对所述上下方向Z倾斜设置,且略微凸伸入所述插槽13,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竖直面532也可以与所述第一端部11面向所述插槽13一侧的表面齐平设置。
如图28和图29,所述电子卡200在插入所述插槽13的过程中,所述电子卡200的所述对接部201抵接凸伸入所述插槽13的所述倾斜面531,且沿着所述倾斜面531向下滑行,使所述抵持部53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由近及远向远离所述第二端部12的位置移动,在所述电子卡200的所述对接部201完全插入所述插槽13时,所述竖直面532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位于所述电子卡200的所述对接部201面向所述第一端部11的一侧,且与所述电子卡200的所述对接部201抵接。
如图31和图32,在抽动所述电子卡200靠近所述第一端部11的一侧,所述电子卡200让位所述抵持部53,由于所述扭簧6在所述电子卡200插入所述插槽13时形变产生的弹力,所述抵持部53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由远及近向靠近所述第二端部12的位置移动。
如图20和图21所示,所述缺口111的尺寸刚好与所述调节件5的尺寸适配,如此,所述抵持部53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的移动过程中,所述缺口111可以限制所述调节件5在所述横向方向Y的过多位移,以免干涉到所述导电端子2。同时,所述抵持部53凸伸入所述插槽13中的部分与所述接触部21在所述横向方向Y上相互间隔开,如此也可以避免所述抵持部53与所述接触部21发生干涉。
如图19和图20所示,所述衔接部54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向外凸伸出所述第二端部12,即所述衔接部54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朝背离所述插槽13的一侧凸伸出所述第二端部12,所述衔接部54设有一卡持槽541,所述卡持槽541设于所述衔接部54远离所述连接部52的一端,所述卡持槽541沿所述横向方向Y贯穿所述衔接部54。
如图30所示,所述连接部52及所述枢接部51在靠近所述第二端部12的侧面设有一导向面55,所述导向面55自上而下向远离所述第二端部12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导向面55用以在所述电子卡200的所述对接部201插入所述插槽13时导向。
如图28、图29和图30所示,所述电子卡200插入所述插槽13时抵推所述抵接部使其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由近及远向远离所述第二端部12的位置位移,从而带动所述扭簧6形变产生一定的弹力,同时所述扭簧6推动所述耳扣4从所述锁扣位置切换至所述解锁位置。
如图31和图32,在抽动所述电子卡200靠近所述第一端部11的一侧,所述电子卡200让位所述抵持部53,所述抵持部53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由远及近向靠近所述第二端部12的位置移动,所述扭簧6释放通过恢复形变产生的弹力,推动所述耳扣4从所述解锁位置切换至所述锁扣位置,如此,所述扭簧6在所述锁扣位置时保持弹力状态,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弹力状态可以是弹性压缩状态,也可以是弹性拉伸状态。
如图18所示,所述扭簧6包括一第一力臂61、一第二力臂62、一第三力臂64、一第一簧体63a及一第二簧体63b。所述第一簧体63a连接在所述第一力臂61及所述第三力臂64之间,所述第二簧体63b连接在所述第三力臂64及所述第二力臂62之间。
如图19和图20所示,所述第一力臂61夹设在一个所述侧壁14及对应的一个所述侧板32之间,所述第一力臂61包括一第一卡接段611及一第一直段614。
如图20所示,所述第一卡接段611沿所述横向方向Y延伸,且卡于所述卡持槽541中,如此实现所述扭簧6与所述调节件5之间的连接,所述调节件5可绕着所述第一卡接段611的延伸方向转动。
如图20、图23及图24所示,所述第一直段614在所述上下方向Z上靠近所述绝缘本体1的底部设置,所述第一直段614的一端通过靠近所述第一端部11的所述让位孔34与所述第一卡接段611连接,另一端通过靠近所述第二端部12的所述让位孔311与所述第一簧体63a连接,所述第一直段614可以沿所述纵长方向X相对所述让位孔34来回移动。
如图25和图26所示,所述第二力臂62包括一第二卡接段621及连接所述第二簧体63b与所述第二卡接段621之间的一第二直段622。
如图24和图26所示,所述第二卡接段621沿所述横向方向Y延伸,且卡于所述固持槽1212中,如此实现所述扭簧6与所述第二端部12之间的连接,所述第二力臂62可绕着所述第二卡接段621的延伸方向转动。
如图27所示,所述第二簧体63b在所述上下方向Z上与所述第一簧体63a高低错落设置,具体地,所述第一簧体63a位于所述第二簧体63b的下方,所述第二簧体63b套设在所述耳扣4的所述定位柱49上,并且两者紧密配合,所述第二簧体63b推动所述耳扣4实现自动解锁。具有双所述簧体63的所述扭簧6的扭矩力相较于仅具有单所述簧体63的所述扭簧6的扭矩力较大,且在相同的力的作用下,具有双所述簧体63的所述扭簧6在推动所述退卡部44向上顶出所述电子卡200的位移量大于所述单所述簧体63的所述扭簧6在推动所述退卡部44向上顶出所述电子卡200的位移量。
如图24、图26和图27所示,所述第三力臂64为直线结构,所述第三力臂64与所述第一直段614之间形成有一第二角θ2,所述第三力臂64与所述第二直段622之间形成有一第三夹角θ3,所述第二角θ2在所述耳扣4处于所述锁扣位置时的角度大于所述第二角θ2在所述耳扣4处于所述解锁位置时的角度,所述第三角θ3在所述耳扣4处于所述锁扣位置时的角度大于所述第三角θ3在所述耳扣4处于所述解锁位置时的角度。
如图19所示,所述第一簧体63a及所述第二簧体63b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相对于所述第一端部11更靠近所述第二端部12设置,相较于设置在所述外壳3与所述绝缘本体1之间或者设置在所述调节件5的位置,如此设置,有利于结构的紧凑性,不容易与所述外壳3发生干涉。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扭簧6的其他位置也可以与所述耳扣4连接,例如所述第一簧体63a、所述第三力臂64及所述第二直段622。
如图28至图29所示,在所述电子卡200的所述对接部201向下插入所述插槽13的过程中,所述电子卡200的所述对接部201靠近所述第一端部11的侧边顺着所述调节件5的所述导向面55向下移动,并顶推所述抵持部53以使所述调节件5由近及远向远离所述第二端部12的方向移动,即所述抵持部53与所述衔接部54均由近及远向远离所述第二端部12的方向移动,进而所述衔接部54拉动所述第一力臂61,使得所述第一力臂61与所述第三力臂64之间的所述第二角θ2以及所述第二力臂62与所述第三力臂64之间的所述第三角θ3分别由初始角度逐渐增大到最终角度,使所述扭簧6受到扭力而形变,产生弹力。同时,所述卡掣部202向下顶推所述退卡部44,以使所述耳扣4相对于所述绝缘本体1绕着所述第二轴线O2转动,从所述解锁位置转动至所述锁扣位置,而所述第一扭簧6向下压接所述耳扣4的所述定位柱49,以使所述耳扣4保持在所述锁扣位置。
如图31至图32所示,在所述电子卡200的所述对接部201退出所述插槽13的过程中,操作者可先抽动所述电子卡200,使所述对接部201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靠近所述第一端部11的一端相对于靠近所述第二端部12的一端斜向上移动,所述电子卡200的所述对接部201逐步让位所述抵持部53直至脱离接触所述抵持部53,所述抵持部53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凸伸入所述插槽13的长度逐渐增加,直至不能再凸伸,所述电子卡200作用于所述调节件5的抵推力减小直至为零,无法保持所述扭簧6产生的形变,故所述扭簧6释放形变产生的弹力,所述第二角θ2及所述第三角θ3均由最终角度逐渐减小到初始角度,同时,所述第一簧体63a向上顶推所述耳扣4,使得所述耳扣4相对于所述绝缘本体1绕所述第二轴线O2转动,由所述锁扣位置转动至所述解锁位置,所述扣持部43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移动至所述卡掣部202的外侧,所述卡掣部202脱离了所述耳扣4对其的锁扣,如此实现了所述电子卡200在插卡时的自动化锁扣及在拔卡时的自动化解锁。
本发明的卡缘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所述电子卡200插入的过程中,所述对接部201抵推凸伸入所述插槽13的所述抵持部53,带动所述抵持部53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由近及远向远离所述第二端部12的位置移动,及使得所述扭簧6弹性形变,所述耳扣4从所述解锁位置切换至所述锁扣位置。而在所述电子卡200退出的过程中,所述对接部201对所述调节件5的抵推力减弱,所述扭簧6逐渐恢复形变,释放形变产生的弹力,所述扭簧6推动所述耳扣4脱离对所述卡掣部202的锁扣,如此,可实现本发明的在插卡时的自动化锁扣以及在拔卡时的自动化解锁。
2、沿着所述纵长方向X上观察,所述缺口111呈“T”形,所述缺口111向上贯穿所述第一端部11,且所述缺口111与所述插槽13的敞口方向相同,如此有利于所述绝缘本体1在注塑成型时的脱模。
3、所述承接面112设置在所述缺口111的横向两侧,所述承接面112面向上设置,并为向下凹陷的弧形面,所述调节件5的枢接部51为圆柱形结构,如此所述承接面112与所述枢接部51更为贴合,进而在转动时更灵活,且所述承接面112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限制所述枢接部51在所述纵长方向X上的移动。
4、所述外壳3罩设在所述绝缘本体1上,所述外壳3的所述顶板31覆盖在所述缺口111的上方,如此所述外壳3可对所述调节件5在所述上下方向Y上进行限位,避免所述电子卡200作用于所述调节件5时,所述调节件5脱离所述缺口111。
5、所述导向面55形成在所述连接部52及所述枢接部51在靠近所述第二端部12的侧面,所述导向面55自上而下向远离所述第二端部12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导向面55用以在所述对接部201插入所述插槽13时,方便所述电子卡200顺畅地向下插入,进而抵持所述抵持部53以使所述衔接部54在所述纵长方向X朝远离所述第二端部12的方向移动。
6、所述上限位块47与所述下限位块48相向的侧面均为斜面,所述第一力臂61与所述上限位块47及所述下限位块48的接触均为线面接触,接触受力面积较大,如此,在所述第一力臂61沿所述纵长方向X的滑移的过程,所述第一力臂61变形时不易于弯折,且所述第一力臂61对所述耳扣4的作用力比较大。
7、所述弯折部613可以改变所述长直段612与所述第一直段614连接的角度,使得所述第一直段614相对于所述长直段612倾斜设置,即,所述第一直段614与所述长直段612之间的夹角小于180度,如此可以增加所述退卡部44在所述上下方向Z上顶推所述电子卡200的所述对接部201的位移量。
8、所述弯折部613在所述锁扣位置时与所述挡止部15抵接,如此可让所述第一力臂61更往下移动,进而增加所述扭簧6在所述锁扣位置时的闭合效果。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发明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27)

1.一种卡缘连接器,用以与一电子卡对接,所述电子卡具有一对接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沿纵长方向相对设置的一第一端部和一第二端部及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纵长延伸的一插槽,所述插槽用以与所述对接部沿一上下方向插接配合,所述上下方向垂直于所述纵长方向;
一耳扣,所述耳扣设于所述第二端部,所述耳扣相对所述绝缘本体在一锁扣位置和一解锁位置切换,所述耳扣在所述锁扣位置扣持所述电子卡,用以挡止所述电子卡向上脱离所述绝缘本体,所述耳扣在所述解锁位置解除对所述电子卡的扣持;以及
一解锁机构,包括一调节件及一扭簧,所述调节件设于所述第一端部,所述调节件包括一抵持部,所述抵持部显露于所述插槽,且用以与所述对接部抵接;所述扭簧与所述耳扣连接,所述扭簧包括一第一力臂、一第二力臂及位于所述第一力臂与第二力臂之间的至少一簧体,所述第一力臂与所述调节件连接,所述第二力臂与所述第二端部连接;
在所述对接部向下插入所述插槽,所述对接部抵推凸伸入所述插槽的抵持部,带动所述抵持部在所述纵长方向上由近及远向远离所述第二端部的位置移动,及使得所述扭簧弹性形变,所述耳扣从所述解锁位置切换至所述锁扣位置;在抽动所述电子卡,使所述对接部在所述纵长方向上靠近所述第一端部的一端相对于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一端斜向上移动,所述对接部让位所述抵持部,所述抵持部在所述纵长方向上由远及近向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位置移动,而所述扭簧恢复形变推动所述耳扣从所述锁扣位置切换至所述解锁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与所述第一端部枢接配合,相对所述绝缘本体绕一第一轴线旋转,所述第一轴线沿一横向方向延伸,所述横向方向垂直于所述纵长方向和所述上下方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在面向所述第二端部的侧面设有一导向面,所述导向面邻接所述插槽设置,所述对接部沿所述导向面插入所述插槽并与所述抵持部抵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缘连接器还包括多个导电端子,多个所述导电端子设于所述插槽沿一横向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横向方向垂直于所述纵长方向和所述上下方向,且所述导电端子设有显露于所述插槽的一接触部,所述导电端子在所述横向方向上与所述抵持部在所述插槽中的部分间隔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在所述纵长方向上设有连通所述插槽与外界的一缺口,所述调节件设置在所述缺口处,且所述抵持部通过所述缺口显露于所述插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覆盖在所述绝缘本体的一外壳,所述调节件与所述第一端部枢接配合,相对所述绝缘本体绕一第一轴线旋转,所述第一轴线沿一横向方向延伸,所述横向方向垂直于所述纵长方向与所述上下方向;所述调节件沿一安装方向安装于所述缺口处;所述外壳在与所述安装方向相反的方向对所述调节件进行限位,防止所述调节件脱离所述绝缘本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包括一衔接部,所述衔接部在所述纵长方向上相对所述抵持部远离所述第二端部设置,所述第一力臂与所述衔接部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还包括一枢接部及一连接部,所述枢接部与所述第一端部枢接配合,相对所述绝缘本体绕一第一轴线旋转,所述第一轴线沿一横向方向延伸,所述横向方向垂直于所述纵长方向与所述上下方向,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枢接部的下方,所述抵持部及所述衔接部分别凸设于所述连接部在所述纵长方向上的两侧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部包括一倾斜面和位于所述倾斜面下方的一竖直面,所述倾斜面自上往下朝向所述第二端部倾斜设置,所述竖直面沿所述上下方向平直延伸,所述对接部在插入所述插槽的过程中,抵接所述倾斜面使所述抵持部在所述纵长方向上由近及远向远离所述第二端部的位置移动,在所述对接部完全插入所述插槽时,所述对接部插入所述插槽的部分与所述竖直面抵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力臂上设有一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在所述纵长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所述第一力臂在所述弯折部两端的部分之间的夹角小于180°。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挡止部以及一让位槽,定义垂直于所述纵长方向和所述上下方向的方向为一横向方向;所述挡止部以及所述让位槽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在所述横向方向上背离所述插槽的外侧,所述挡止部与所述让位槽在所述纵长方向上并排设置,所述弯折部通过所述第一力臂向上弯曲形成;所述耳扣处于所述锁扣位置时,所述挡止部向下抵接所述弯折部,所述耳扣处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弯折部容设于所述让位槽。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簧体在所述纵长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端部更靠近所述第二端部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推动所述耳扣从所述锁扣位置切换至所述解锁位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耳扣与所述第二端部枢接配合,相对于所述绝缘本体绕一第二轴线旋转,所述第二轴线沿一横向方向延伸,所述横向方向垂直于所述纵长方向与所述上下方向;
所述耳扣设有一上限位块及一下限位块,所述上限位块与所述下限位块相对间隔设置,且两者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二轴线更靠近所述第一端部设置;
所述第一力臂穿设于所述上限位块及下限位块之间,所述第一力臂推动所述耳扣在所述锁扣位置与所述解锁位置之间切换,且在所述锁扣位置时,所述第一力臂抵持于所述下限位块,在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第一力臂抵持于所述上限位块。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簧体仅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力臂包括连接所述簧体的一第一直段,所述第一直段与所述耳扣连接,所述第二力臂包括连接所述簧体的一第二直段,所述第一直段与所述第二直段之间形成有一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在所述耳扣处于所述锁扣位置时的角度大于所述第一夹角在所述耳扣处于所述解锁位置时的角度。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簧体具有两个,包括一第一簧体及一第二簧体,所述扭簧还包括一第三力臂,所述第一簧体连接在所述第一力臂与所述第三力臂之间,所述第二簧体连接在所述第三力臂与所述第二力臂之间,所述第二簧体在所述上下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簧体高低错落设置;所述第二簧体与所述耳扣连接,所述第二簧体用以推动所述耳扣从所述锁扣位置切换至所述解锁位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耳扣与所述第二端部枢接配合,相对于所述绝缘本体绕一第二轴线旋转,所述第二轴线沿一横向方向延伸,所述横向方向垂直于所述纵长方向与所述上下方向;
所述耳扣设有一定位柱,所述定位柱沿所述横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簧体套设定位在所述定位柱上,所述定位柱相对于所述第二轴线更靠近所述第一端部设置。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簧体高于所述第一簧体设置。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耳扣处于所述锁扣位置时,所述第一簧体在所述纵长方向上较所述第二簧体靠近所述第一端部设置。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力臂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簧体的一第一直段,所述第二力臂包括连接所述第二簧体的一第二直段,所述第三力臂为直线结构,所述第一直段与所述第三力臂之间形成有一第二夹角,所述第二直段与所述第三力臂之间形成有一第三夹角,且所述第二夹角在所述耳扣处于所述锁扣位置时的角度大于所述第二夹角在所述耳扣处于所述解锁位置时的角度,所述第三夹角在所述耳扣处于所述锁扣位置时的角度大于所述第三夹角在所述耳扣处于所述解锁位置时的角度。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覆盖在所述绝缘本体的一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在一横向方向上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相对两侧的两个侧板,所述横向方向垂直于所述纵长方向与所述上下方向,所述第一力臂在所述横向方向上夹设于其中一个所述侧板与所述绝缘本体之间。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力臂包括一第一卡接段,所述第二力臂包括一第二卡接段,所述第一卡接段与所述第二卡接段均沿一横向方向延伸,所述横向方向垂直于所述纵长方向和所述上下方向,所述第一卡接段卡于所述调节件,所述第二卡接段卡于所述第二端部。
23.一种卡缘连接器,用以与一电子卡对接,所述电子卡具有一对接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沿纵长方向相对设置的一第一端部和一第二端部及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纵长延伸的一插槽,所述插槽用以与所述对接部沿一上下方向插接配合,所述上下方向垂直于所述纵长方向;
一耳扣,所述耳扣设于所述第二端部,所述耳扣相对所述绝缘本体在一锁扣位置和一解锁位置切换,所述耳扣在所述锁扣位置扣持所述电子卡,用以挡止所述电子卡向上脱离所述绝缘本体,所述耳扣在所述解锁位置解除对所述电子卡的扣持;以及
一解锁机构,包括一调节件及一扭簧,所述调节件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且与所述第二端部距离设置,所述调节件包括一抵持部,所述抵持部显露于所述插槽,用以与所述对接部抵接;所述扭簧与所述耳扣连接,所述扭簧包括一第一力臂、一第二力臂及位于所述第一力臂与第二力臂之间的至少一簧体,所述第一力臂与所述调节件连接,所述第二力臂与所述第二端部连接;
在所述对接部向下插入所述插槽,所述对接部抵推凸伸入所述插槽的抵持部,带动所述抵持部移动,以使得所述扭簧弹性形变,所述耳扣从所述解锁位置切换至所述锁扣位置;在抽动所述电子卡,使所述对接部在所述纵长方向上靠近所述第一端部的一端相对于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一端斜向上移动,所述对接部让位所述抵持部,所述抵持部复位,而所述扭簧恢复形变推动所述耳扣从所述锁扣位置切换至所述解锁位置。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插入所述插槽抵接所述抵持部使其位移,从而带动所述扭簧施力于所述耳扣,使所述耳扣从所述解锁位置切换至所述锁扣位置。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扣枢接于所述第二端部,相对于所述绝缘本体绕一第二轴线旋转,所述第二轴线沿一横向方向延伸,所述横向方向垂直于所述纵长方向与所述上下方向,所述耳扣具有一扣持部与一退卡部,所述扣持部用以在所述耳扣处于所述锁扣位置时锁扣所述电子卡,所述退卡部用以在所述耳扣从所述锁扣位置切换至所述解锁位置的过程中向上顶推所述电子卡,以及用以在所述耳扣从所述解锁位置切换至所述锁扣位置的过程,被所述电子卡向下抵推。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缘连接器包括位于所述插槽中的一防呆部,所述防呆部将所述插槽沿所述纵长方向分隔为一长槽和一短槽,所述耳扣邻近所述长槽而远离所述短槽设置,所述抵持部在所述短槽显露于所述插槽。
2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覆盖在所述绝缘本体的一外壳,所述第一力臂在一横向方向夹设于所述外壳与所述绝缘本体之间,所述横向方向垂直于所述上下方向与所述纵长方向,所述外壳包括一顶板、两个侧板及多个接地脚,所述顶板覆盖在所述绝缘本体的顶面,所述顶板对应所述插槽设有一开口,所述对接部自上而下穿过所述开口进而插设于所述插槽内,两个所述侧板自所述顶板在所述横向方向的二相对的侧边向下弯折延伸形成,两个所述侧板覆盖在所述绝缘本体在所述横向方向两侧,所述侧板在所述纵长方向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接地脚,所述接地脚用以与一电路板连接形成接地,所述接地脚自对应的所述侧板沿所述横向方向弯折再向下延伸形成,所述外壳在其中一个所述侧板及与所述侧板对应的靠近所述第一端部的一个所述接地脚的连接处设有一让位孔,所述让位孔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向上贯穿连接处,所述第一力臂穿过所述让位孔。
CN202310750176.8A 2023-06-21 2023-06-21 卡缘连接器 Pending CN1167423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50176.8A CN116742373A (zh) 2023-06-21 2023-06-21 卡缘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50176.8A CN116742373A (zh) 2023-06-21 2023-06-21 卡缘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42373A true CN116742373A (zh) 2023-09-12

Family

ID=87905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50176.8A Pending CN116742373A (zh) 2023-06-21 2023-06-21 卡缘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4237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17239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5915987A (en) Latched electrical connector
EP0507215B1 (en) Latching and eject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20110159718A1 (en) Card edge connector
US4232926A (en) Locking mechanism for coupling and uncoupling electrical connectors
US6149450A (en) Smart card adapter latch
US20160285200A1 (en) Dual-Motion Mating Assisted Connector
JP2600949Y2 (ja) 回路基板挿着用電気コネクタ
CN212062707U (zh) 连接器
US11695235B2 (en) Wire end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US5609493A (en) Device for short-circuiting for use with connector
US11557859B2 (en) Board end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US5425654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cam lever lock mechanism
CN212209893U (zh) 连接器
CN219643212U (zh) 一种连接器锁定结构及连接器插头
US7192296B1 (en) Latch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6742373A (zh) 卡缘连接器
KR20040029066A (ko) 활주 작동식 결합 수단을 가진 케이블 커넥터
CN116191129A (zh) 一种储能连接器
US6544065B1 (en) ZIF socket connector
CN115275695A (zh) 免扎线网络模块、压线盖
JPH0323672Y2 (zh)
WO2022093217A1 (en) Receptacles with sliders to release connectors
US12034249B2 (en) Wire end connector with releasable latch and connector assembly
CN110661141A (zh) 一种线对板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