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36576A -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36576A
CN116736576A CN202310717149.0A CN202310717149A CN116736576A CN 116736576 A CN116736576 A CN 116736576A CN 202310717149 A CN202310717149 A CN 202310717149A CN 116736576 A CN116736576 A CN 1167365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layer
liquid crystal
layer
display panel
pix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1714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剑涛
刘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uzho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uzho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uzho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1714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3657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36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365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4Diffusing, scattering, diffract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7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8Diffraction gr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2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a switchable viewing angl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6Lenses, e.g. microlenses or Fresnel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6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lacement of the optical elements
    • G02F1/133562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lacement of the optical elements on the viewer s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207/00Coding scheme for general features or characteristics of optical elements and systems of subclass G02B, but not including elements and systems which would be classified in G02B6/00 and subgroups
    • G02B2207/101Nanooptic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3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gra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绝缘层、液晶层、彩膜基板、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绝缘层设于衬底基板的一侧;液晶层设于绝缘层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彩膜基板设于液晶层背离绝缘层的一侧;第一电极层设于绝缘层与液晶层之间;第二电极层设于液晶层与彩膜基板之间,或设于衬底基板与绝缘层之间;其中,绝缘层、第一电极层或第二电极层朝向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的表面上形成有超表面光栅,且超表面光栅位于液晶层朝向出光侧的一侧;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超表面光栅被配置为将相邻的两个像素单元中一个像素单元的光束聚焦在左眼显示区域,将另一个像素单元的光束聚焦在右眼显示区域,实现了裸眼三维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显示器件只能呈现二维图像,这种缺乏深度的平面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类对广阔世界的探索与认知。研究显示,人类的大脑几乎50%的部分均用于参与视觉信息的处理,二维图像的呈现方式导致大脑利用率降低。裸眼三维(threedimensional,3D)显示在影视、游戏、教育、车载、航空、医疗、军事都有巨大的应用价值。以军事领域为例,从机械制造、战场分析、军队指挥、远程操作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三维图像的可视化,对工作效率提升将具有巨大影响。
因此,裸眼三维显示被誉为“下一代显示技术”,成为重要研究领域和诸多显示公司争相研究的技术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实现了裸眼3D显示效果。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
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液晶层,所述液晶层设于所述绝缘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彩膜基板,所述彩膜基板设于所述液晶层背离所述绝缘层的一侧;
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设于所述绝缘层与所述液晶层之间;
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设于所述液晶层与所述彩膜基板之间,或设于所述衬底基板与所述绝缘层之间;
其中,所述绝缘层、所述第一电极层或所述第二电极层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的表面上形成有超表面光栅,且所述超表面光栅位于所述液晶层朝向所述出光侧的一侧;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所述超表面光栅被配置为将相邻的两个所述像素单元中一个所述像素单元的光束聚焦在左眼显示区域,将另一个所述像素单元的光束聚焦在右眼显示区域。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层包括:
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衬底基板之间;
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
其中,当所述绝缘层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的表面上形成有超表面光栅,所述超表面光栅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层或所述第二绝缘层向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的表面上形。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彩膜基板背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为所述出光侧,所述第二电极层设于所述液晶层与所述彩膜基板之间,所述第二电极层背离所述液晶层的表面上形成有所述超表面光栅。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衬底基板背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为出光侧,且所述第二电极层设于所述衬底基板与所述绝缘层之间,所述绝缘层、所述第一电极层或所述第二电极层朝向所述衬底基板的表面上形成有所述超表面光栅。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衬底基板背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为出光侧,且所述第二电极层设于所述液晶层与所述彩膜基板之间,所述绝缘层或所述第一电极层朝向所述衬底基板的表面上形成有所述超表面光栅。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超表面光栅包括多个纳米柱结构,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与蓝色子像素,所述红色子像素、所述绿色子像素与所述蓝色子像素分别至少对应有一个所述纳米柱结构,一个所述像素单元中的所述红色子像素、所述绿色子像素与所述蓝色子像素的光束通过对应的所述纳米柱结构聚焦在同一位置。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红色子像素、所述绿色子像素与所述蓝色子像素对应的所述纳米柱结构的结构不同。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纳米柱结构包括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垂直。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纳米柱结构的长度和宽度为100nm~500nm,高度为100nm~400nm,旋转角度0°~180°。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本公开提供的显示面板,绝缘层、第一电极层或第二电极层朝向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的表面上形成有超表面光栅,且超表面光栅位于液晶层朝向出光侧的一侧,超表面光栅被配置为将相邻的两个像素单元中一个像素单元的光束聚焦在左眼显示区域,将另一个像素单元的光束聚焦在右眼显示区域,即基于超表面技术,在LCD的像素透光区域的膜层上制作超表面光栅,形成超透镜阵列,实现微观尺度下对光场的调控,利用超表面光栅所具有的透镜功能在二维空间上重构视角,可以实现全视差,使得常规LCD实现了裸眼3D显示效果。同时,超表面光栅形成于LCD的透光区域的膜层上,超表面光栅的形成与LCD工艺兼容性较高,同时使得实现裸眼3D显示效果的LCD具有超薄、平面化、低损耗和易集成等优点。此外,超表面光栅形成于液晶层的出光侧,背光源发出的光先经过液晶层,再经过超表面,避免了液晶双折射效应对聚焦光束产生影响。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三维图像采集和再现过程示意图;
图2为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超表面纳米柱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超表面纳米柱结构的主视图;
图4为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超表面光栅的第一纳米柱结构阵列示意图;
图5为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超表面光栅的第二纳米柱结构阵列示意图;
图6为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超表面光栅的第三米柱结构阵列示意图;
图7为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超表面光栅的第一纳米柱结构、第二纳米柱结构与第三米柱结构组合阵列示意图;
图8为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透射式同轴聚焦超透镜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9为公开的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TN显示模式下形成超表面光栅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公开的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TN显示模式下形成超表面光栅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公开的第三种实施例提供的TN显示模式下形成超表面光栅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公开的第四种实施例提供的ADS显示模式下形成超表面光栅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公开的第五种实施例提供的ADS显示模式下形成超表面光栅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公开的第六种实施例提供的ADS显示模式下形成超表面光栅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物体实物;12、透镜阵列;13、采集装置;14、三维显示装置;15、物体虚像;
100、超表面光栅; 110、第一纳米柱结构; 120、第二纳米柱结构;130、第三纳米柱结构;140、交叉点;
210、衬底基板;220、第一绝缘层;230、第二绝缘层;240、第一电极层;250、液晶层;260、第二电极层;270、彩膜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各方面。附图中所示的方框图仅仅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即,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用语“一个”、“一”、“该”、和“至少一个”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目前,基于视差屏障、柱透镜阵列、时空复用或集成光场等实现裸眼三维显示的机理和方法,均是利用具有周期性微纳结构的光学元件对显示光场进行相位调控,将不同视角图像信息以近似平行光束的方式投射至不同视角。尽管自由立体显示技术已取得巨大进展,裸眼三维显示技术尚未成功进入平板显示领域。眩晕感(辐辏调解矛盾)、图像串扰/鬼影、分辨率下降等显示问题,以及超薄化、光利用率等器件结构问题亟待解决。
然而,常规LCD为实现裸眼3D显示效果,采用液晶作为凸透镜,首先需要在玻璃基板上制作凹透镜,然后在凹透镜和另一侧玻璃基板上取向,滴注液晶成盒,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液晶偏转形成液晶透镜,该技术方案制作工艺相对复杂,与LCD工艺兼容性低,且需要更大的驱动电压。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图14所示,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210、绝缘层、液晶层250、彩膜基板270、第一电极层240和第二电极层260。绝缘层设于衬底基板210的一侧;液晶层250设于绝缘层背离衬底基板210的一侧;彩膜基板270设于液晶层250背离绝缘层的一侧;第一电极层240设于绝缘层与液晶层250之间;第二电极层260设于液晶层250与彩膜基板270之间,或设于衬底基板210与绝缘层之间。
其中,绝缘层、第一电极层240或第二电极层260朝向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的表面上形成有超表面光栅100,且超表面光栅100位于液晶层250朝向出光侧的一侧;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超表面光栅100被配置为将相邻的两个像素单元中一个像素单元的光束聚焦在左眼显示区域,将另一个像素单元的光束聚焦在右眼显示区域。其中,在人的眼睛与显示面板在预设距离的情况下,左眼显示区域即为通过左眼可观测到的像素单元的光束的区域,右眼显示区域即为通过右眼可观测到的像素单元的光束的区域。
本公开提供的显示面板,绝缘层、第一电极层240或第二电极层260朝向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的表面上形成有超表面光栅100,且超表面光栅100位于液晶层250朝向出光侧的一侧,超表面光栅100被配置为将相邻的两个像素单元中一个像素单元的光束聚焦在左眼显示区域,将另一个像素单元的光束聚焦在右眼显示区域,即基于超表面技术,在LCD的像素透光区域的膜层上制作超表面光栅100,形成超透镜阵列,实现微观尺度下对光场的调控,利用超表面光栅100所具有的透镜功能在二维空间上重构视角,可以实现全视差,使得常规LCD实现裸眼3D显示效果。同时,超表面光栅100形成于LCD的透光区域的膜层上,超表面光栅100的形成与LCD工艺兼容性较高,同时使得实现裸眼3D显示效果的LCD具有超薄、平面化、低损耗和易集成等优点。此外,超表面光栅100形成于液晶层250的出光侧,背光源发出的光先经过液晶层250,再经过超表面光栅100,避免了液晶双折射效应对聚焦光束产生影响。
具体地,如图1所示,图像记录物体实物11时,采集装置13通过透镜阵列12的多个微透镜单元记录下每个微透镜单元对应生成的不同视角图像;图像再现时,三维显示装置14的多视角图像元的出射光线在微型透镜阵列前方再现出来,通过微型透镜阵列的方法在二维空间上重构多达数千个视角实现全视差,进一步通过存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视差形成完整的物体虚像15的三维图像,并提供运动视差信息。
具体地,超表面光栅100由起谐振光学天线作用的表面亚波长结构单元密集排列组成。光波在超表面光栅100中发生共振,提供了操纵入射光波的能力。超表面光栅100不受传统几何光学理论的限制,可在更小尺度上,利用简单工艺制造出超薄、平坦、无像差的光学器件,代替笨重或难以制造的传统几何光学器件。通过合理的表面亚波长结构设计,超表面光栅100可以实现透镜功能。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中,超表面光栅100包括多个纳米柱结构,像素单元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与蓝色子像素,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与蓝色子像素分别至少对应有一个纳米柱结构,一个像素单元中的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与蓝色子像素的光束通过对应的纳米柱结构聚焦在同一位置。
其中,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与蓝色子像素对应的纳米柱结构的结构不同。不同的纳米柱结构对应为不同的表面亚波长结构。
其中,如图2和图3所示,设置有三种纳米柱结构,分别为第一纳米柱结构110、第二纳米柱结构120、第三纳米柱结构130,第一纳米柱结构110、第二纳米柱结构120、第三纳米柱结构130可分别对应于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与蓝色子像素。
其中,如图2和图3所示,纳米柱结构包括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垂直。第一纳米柱结构110呈十字形且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的交叉点140均位于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的中心位置;第二纳米柱结构120呈十字形且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的交叉点140位于第一延伸部的中心位置以及第二延伸部的非中心位置;第三纳米柱结构110呈T字形,交叉点140位于第一延伸部上。
其中,本公开的LCD显示面板中,单个子像素的尺寸例如为100μm~300μm,单个纳米柱结构的长度和宽度为100nm~500nm,高度为100nm~400nm,旋转角度0°~180°,纳米柱结构的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的交叉点140也为结构变量。如图4~图7所示,光栅阵列的长度、宽度、高度、旋转角度和纳米柱结构交叉点140均可根据所设计的相位面分布进行调节,多个自由度同时调节传输相位和几何相位,匹配聚焦相位面。
具体地,通过纳米结构阵列模拟出不同纳米柱结构的基础相位数据,预设超表面光栅100的光学参数,获取显示区不同位置的相位,根据相位分布匹配不同的多个纳米柱结构,并组成超表面纳米单元阵列,可通过软件计算得工作区域的光强,模拟多个视场下的光场追迹效果,最后根据选择的分区的数量和位置,制作超表面光栅100。
具体地,本公开的超表面光栅100可以使用电子束蒸发或电子束刻蚀技术进行制备,具体工艺制作流程例如为:首先在基底层上利用电子束旋涂抗蚀剂,然后利用电子束光刻制作超表面阵列图案,再沉积薄膜在图案上,此时薄膜不光沉积在抗蚀剂上也沉积在基底表面上;接着在离子蚀刻处理后采用剥离技术在基底层上获得超表面光栅100层。
如图8所示,超表面光栅100可将入射光中红(例如中心波长632nm)、绿(例如中心波长532nm)、蓝(例如中心波长473nm)三原色的光会聚到同一位置B。对应LCD显示装置一个像素单元由红色(R)、绿色(G)、蓝色(B)三个子像素构成,超表面光栅100上不同子像素的纳米柱阵列不一样,对应红色、绿色、蓝色子像素的相位分布分别为:
其中,(xa,ya)为红色子像素区域的坐标,(xb,yb)为绿色子像素区域的坐标,(xc,yc)为蓝色子像素区域的坐标,是红色子像素区域的坐标处与红光波长相对应的相位突变值,/>是绿色子像素区域的坐标处与绿光波长相对应的相位突变值,是蓝色子像素区域的坐标处与蓝光波长相对应的相位突变值,f0为超表面光栅100的焦距。λR为红光的波长,λG为绿光的波长,λB为蓝光的波长。对超表面光栅100的相位进行调整使得透射光束在前方聚焦以使相邻的两个像素单元中一个像素单元的光束聚焦在左眼显示区域,另一个像素单元的光束聚焦在右眼显示区域,实现裸眼3D显示效果。
在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图14所示,绝缘层包括:第一绝缘层220和第二绝缘层230,第一绝缘层220位于第一电极层240与衬底基板210之间,第二绝缘层230设于第一绝缘层220与第一电极层240之间;其中,当绝缘层朝向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的表面上形成有超表面光栅100,超表面光栅100形成于第一绝缘层220或第二绝缘层230向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的表面上形。
其中,第一绝缘层220可为栅绝缘层(GI),第二绝缘层230可为钝化层(PVX),栅绝缘层与钝化层的材料可相同或不同,栅绝缘层与钝化层的材料例如可为氮化硅。
在公开的第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当LCD采用TN/VA显示模式时,且当彩膜基板270朝上设置(靠近人眼一侧),超表面光栅100形成在第二电极层260上。背光源发出的光波依次经过衬底基板210、第一绝缘层220、第二绝缘层230、第一电极层240、液晶层250,再通过第二电极层260及在其第二电极层260上形成的超表面光栅100,经过彩膜基板270上色阻层,最后使得像素单元的光束在出光侧形成左眼显示区域和右眼显示区域,使人的左右眼产生不同的视差,利用双眼视差原理,实现裸眼三维显示效果。
在公开第二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当LCD采用TN/VA显示模式时,且当彩膜基板270朝下设置(靠近背光一侧),超表面光栅100形成在第二绝缘层230上。背光源发出的光波依次经过彩膜基板270、第二电极层260、液晶层250、第一电极层240,再通过第二绝缘层230及在第二绝缘层230上形成的超表面光栅100,经过第一绝缘层220和衬底基板210,最后使得像素单元的光束在出光侧形成左眼显示区域和右眼显示区域,使人的左右眼产生不同的视差,利用双眼视差原理,实现裸眼三维显示效果。
在公开第三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当LCD采用TN/VA显示模式时,且当彩膜基板270朝下设置(靠近背光一侧),超表面光栅100形成在第一绝缘层220上。背光源发出的光波依次经过彩膜基板270、第二电极层260、液晶层250、第一电极层240、第二绝缘层230,再通过第一绝缘层220及在第一绝缘层220上形成的超表面光栅100,经过衬底基板210,最后使得像素单元的光束在出光侧形成左眼显示区域和右眼显示区域,使人的左右眼产生不同的视差,利用双眼视差原理,实现裸眼三维显示效果。
在公开第四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当LCD采用ADS/IPS显示模式时,且当彩膜基板270朝下设置(靠近背光一侧),超表面光栅100形成在第二绝缘层230上。背光源发出的光波依次经过彩膜基板270、液晶层250、第一电极层240,再通过第二绝缘层230及在其膜层上形成的超表面光栅100,经过第一绝缘层220、第二电极层260和衬底基板210,最后使得像素单元的光束在出光侧形成左眼显示区域和右眼显示区域,使人的左右眼产生不同的视差,利用双眼视差原理,实现裸眼三维显示效果。
在公开第五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当LCD采用ADS/IPS显示模式时,且当彩膜基板270朝下设置(靠近背光一侧),超表面光栅100形成在第一绝缘层220上。背光源发出的光波依次经过彩膜基板270、液晶层250、第一电极层240、第二绝缘层230,再通过第一绝缘层220及在其膜层上形成的超表面光栅100,经过第二电极层260和衬底基板210,最后使得像素单元的光束在出光侧形成左眼显示区域和右眼显示区域,使人的左右眼产生不同的视差,利用双眼视差原理,实现裸眼三维显示效果。
在公开第六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当LCD采用ADS/IPS显示模式时,且当彩膜基板270朝下设置(靠近背光一侧),超表面光栅100形成在第二电极层260上。背光源发出的光波依次经过彩膜基板270、液晶层250、第一电极层240、第二绝缘层230、第一绝缘层220,再通过第二电极层260及在其膜层上形成的超表面光栅100,经过衬底基板210,最后使得像素单元的光束在出光侧形成左眼显示区域和右眼显示区域,使人的左右眼产生不同的视差,利用双眼视差原理,实现裸眼三维显示效果。
其中,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240可为像素电极层,第二电极层260可为公共电极层。其中,第一电极层240与第二电极层260可为ITO层。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例如可为手机、平板电脑、广告屏、车载显示屏等具有显示功能的装置,本公开在此不一一列举。本公开提供的显示装置,其中的显示面板的绝缘层、第一电极层240或第二电极层260朝向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的表面上形成有超表面光栅100,且超表面光栅100位于液晶层250朝向出光侧的一侧,超表面光栅100被配置为将相邻的两个像素单元中一个像素单元的光束聚焦在左眼显示区域,将另一个像素单元的光束聚焦在右眼显示区域,即基于超表面技术,在LCD的像素透光区域的膜层上制作超表面光栅100,形成超透镜阵列,实现微观尺度下对光场的调控,利用超表面光栅100所具有的透镜功能在二维空间上重构视角,可以实现全视差,使得常规LCD实现裸眼3D显示效果。同时,超表面光栅100形成于LCD的透光区域的膜层上,超表面光栅100的形成与LCD工艺兼容性较高,同时使得实现裸眼3D显示效果的LCD具有超薄、平面化、低损耗和易集成等优点。此外,超表面光栅100形成于液晶层250的出光侧,背光源发出的光先经过液晶层250,再经过超表面光栅100,避免了液晶双折射效应对聚焦光束产生影响。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其他更多地有益效果参见上述关于显示面板实施例中的论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基板;
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液晶层,所述液晶层设于所述绝缘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彩膜基板,所述彩膜基板设于所述液晶层背离所述绝缘层的一侧;
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设于所述绝缘层与所述液晶层之间;
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设于所述液晶层与所述彩膜基板之间,或设于所述衬底基板与所述绝缘层之间;
其中,所述绝缘层、所述第一电极层或所述第二电极层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的表面上形成有超表面光栅,且所述超表面光栅位于所述液晶层朝向所述出光侧的一侧;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所述超表面光栅被配置为将相邻的两个所述像素单元中一个所述像素单元的光束聚焦在左眼显示区域,将另一个所述像素单元的光束聚焦在右眼显示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包括:
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衬底基板之间;
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
其中,当所述绝缘层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的表面上形成有超表面光栅,所述超表面光栅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层或所述第二绝缘层向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的表面上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基板背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为所述出光侧,所述第二电极层设于所述液晶层与所述彩膜基板之间,所述第二电极层背离所述液晶层的表面上形成有所述超表面光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基板背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为出光侧,且所述第二电极层设于所述衬底基板与所述绝缘层之间,所述绝缘层、所述第一电极层或所述第二电极层朝向所述衬底基板的表面上形成有所述超表面光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基板背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为出光侧,且所述第二电极层设于所述液晶层与所述彩膜基板之间,所述绝缘层或所述第一电极层朝向所述衬底基板的表面上形成有所述超表面光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表面光栅包括多个纳米柱结构,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与蓝色子像素,所述红色子像素、所述绿色子像素与所述蓝色子像素分别至少对应有一个所述纳米柱结构,一个所述像素单元中的所述红色子像素、所述绿色子像素与所述蓝色子像素的光束通过对应的所述纳米柱结构聚焦在同一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子像素、所述绿色子像素与所述蓝色子像素对应的所述纳米柱结构的结构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柱结构包括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柱结构的长度和宽度为100nm~500nm,高度为100nm~400nm,旋转角度0°~180°。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310717149.0A 2023-06-16 2023-06-16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67365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17149.0A CN116736576A (zh) 2023-06-16 2023-06-16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17149.0A CN116736576A (zh) 2023-06-16 2023-06-16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36576A true CN116736576A (zh) 2023-09-12

Family

ID=87916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17149.0A Pending CN116736576A (zh) 2023-06-16 2023-06-16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3657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244216A1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方法和显示装置
KR101577238B1 (ko) 액정전계렌즈를 이용한 입체표시장치
US9372349B2 (en) Glasses-free 3D display for multiple viewers with a resonant subwavelength lens layer
RU2546553C2 (ru) Мультивидовое автостереоскоп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CN102073142B (zh) 立体显示单元
US10036894B2 (en) Image display and liquid crystal lens therefor
CN102109715B (zh) 自动立体显示装置
CN103918257B (zh) 显示设备和方法
KR100440956B1 (ko) 2d/3d 겸용 디스플레이
US8319828B2 (en) Highly efficient 2D-3D switchable display device
KR100477638B1 (ko) 2d/3d 겸용 디스플레이
CN104898292B (zh) 3d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3d显示装置
US20080204873A1 (en) Techniques for three dimensional displays
Krijn et al. 2‐D/3‐D displays based on switchable lenticulars
JP2015511730A (ja) レンチキュラーレンズ、液晶回折格子及びディスプレー装置
WO2018166207A1 (zh) 显示切换装置、显示器和电子设备
CN103163722B (zh) 基于微显示芯片阵列的三维图像显示系统和方法
CN112835205B (zh) 三维显示装置
US9625729B2 (en) Liquid crystal lens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liquid crystal lens
CN116736576A (zh)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KR102216174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용 초박막 픽셀 렌즈
CN202275240U (zh) 一种立体显示器系统
EP3299883B1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lens panel
WO2024119456A1 (zh) 三维显示设备以及相关的光束整形结构
Sun et al. Double-Layer Metasurface Integrated with Micro-LED for Naked-Eye 3D Displa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