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34371A - 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及其防冻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及其防冻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34371A
CN116734371A CN202211511419.4A CN202211511419A CN116734371A CN 116734371 A CN116734371 A CN 116734371A CN 202211511419 A CN202211511419 A CN 202211511419A CN 116734371 A CN116734371 A CN 1167343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recovery
indoor
fresh air
sub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1141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占庚
徐宏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chang Sende Hvac Equipment Co ltd
Zehnder Group International AG
Original Assignee
Dachang Sende Hvac Equipment Co ltd
Zehnder Group International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chang Sende Hvac Equipment Co ltd, Zehnder Group International AG filed Critical Dachang Sende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PCT/CN2023/08094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316957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7343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343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3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introduction of outside air to the room
    • F24F1/003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introduction of outside air to the room in combination with simultaneous exhaustion of insid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4Airborne particle cont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5Concentration of specific substances or contamina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5Concentration of specific substances or contaminants
    • F24F2110/70Carbon dioxi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及其防冻控制方法,该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包括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及热回收装置,上述方法包括:在室外环境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时,检测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是否存在结冰层;若不存在结冰层,或者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小于预设厚度阈值,则按照用户当前设置的控制参数控制所述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运行;若存在结冰层,且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厚度阈值,则执行预设的除冰操作,并在除冰操作完成后返回检测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是否存在结冰层。本申请可以拓展带有热回收装置的新风系统的低温适用范围,有效提升新风系统换热效率并降低新风系统的能耗。

Description

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及其防冻控制方法
本申请要求于2022年03月10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210240927.7、申请名称为“应用于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的防冻控制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风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及其防冻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新风系统通过将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进行置换或者部分置换,来更新室内空气。由于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存在一定的温差,因此,在保障室内温湿度恒定的情况下,现有的新风系统通常还具备热回收装置。例如,在室外空气低于室内空气时,热回收装置可以利用即将排出的室内热空气对即将进入室内的冷空气进行预热,从而降低能耗。
然而,当室外温度较低(如低于-5℃)时,即将排出的室内热空气遇到即将进入室内的冷空气时,很容易导致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结冰,进而影响热回收装置的换热效率,甚至会导致热回收装置被冻坏。
对于小型新风系统的应用,传统解决方案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当室外温度较低时,先将室外冷空气加热到某一温度(如0℃以上),然后再送入热回收装置。这种方案虽然可以避免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结冰导致冻坏的问题,但是这会降低热回收装置回收的热量,增加了建筑物的新风系统能耗。另外一种是采用间歇式通风的融冰方案,融冰时让热回收装置的新风和排风进行间歇性运行。这种方案的最大缺点是融冰时进入室内空气和排出室外空气不能保证实时平衡,严重制约了这类新风系统在节能建筑特别是气密性非常好的绿色建筑内的推广和应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及其防冻控制方法,在室外温度较低时,仍然可进行新风热回收(即深度热回收),可降低新风系统的最低使用温度,拓展了小型热回收装置的温度应用范围,使新风与排风进行充分热回收,能有效提高热回收效率和保障热回收装置的安全,能有效地降低新风系统的综合能耗。其中,本申请为带有热回收装置的新风产品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即使在除霜或除冰过程中,也能够保持进入房间的新鲜空气和从房间排出的废气风量平衡。该方案的应用将能使新风产品满足绿色建筑对新风与排风保持平衡的要求,这也将推动新风产品在该领域内的更广泛的使用。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的防冻控制方法,所述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包括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与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所述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与所述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均包括热回收装置;所述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用于将室内污浊空间的污浊空气处理后形成的第一热传递空气排到室外;所述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用于将室内洁净空间的洁净空气和室外的新鲜空气混合处理后形成的循环洁净空气送到室内空间;所述热回收装置用于将所述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处理后形成的第一过滤空气与所述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中从室外进入的新鲜空气经过过滤处理后形成的第二过滤空气进行热量传递;
所述防冻控制方法包括:
在室外环境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时,检测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是否存在结冰层;
若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不存在结冰层,或者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小于预设厚度阈值,则按照用户当前设置的控制参数控制所述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运行;
若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结冰层,且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厚度阈值,则执行预设的除冰操作,并在所述除冰操作完成后返回检测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是否存在结冰层。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还包括结冰检测子系统,所述结冰检测子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压差传感器;
所述检测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是否存在结冰层,包括:
利用所述至少一个压差传感器检测所述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排出所述第一热传递空气流经所述热回收装置时的风阻;
当所述风阻小于预设风阻阈值时,确定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不存在结冰层,或者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小于所述预设厚度阈值;
当所述风阻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风阻阈值时,确定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结冰层,且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厚度阈值。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还包括结冰检测子系统,所述结冰检测子系统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
所述检测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是否存在结冰层,包括:
利用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热回收装置的换热效率;
当所述热回收装置的换热效率大于预设效率阈值时,或当所述热回收装置的换热效率相较于初始无冰状态的换热效率下降的值小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不存在结冰层,或者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小于所述预设厚度阈值;
当所述热回收装置的换热效率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效率阈值,或当所述热回收装置的换热效率相较于初始无冰状态的换热效率下降的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结冰层,且结冰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厚度阈值。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执行预设的除冰操作,包括:
按照预设减小幅度减小所述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中新鲜空气的流量与所述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中的气体流量。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还包括除冰子系统,所述除冰子系统包括新风预热装置;所述执行预设的除冰操作,包括:
控制所述新风预热装置对所述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从室外引入的新鲜空气进行加热。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新风预热装置为电加热装置或预热盘管。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除冰子系统还包括新风旁通组件;所述执行预设的除冰操作,包括:
利用所述新风旁通组件,使加热后的所述新鲜空气不经过所述热回收装置送入所述室内空间。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除冰子系统还包括再热装置,用于对送入到所述室内空间的气体进行加热;所述执行预设的除冰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从室外引入的新鲜空气的温度和设定值,调节所述再热装置的加热功率,以使送入到所述室内空间的气体的温度处于预设温度范围内。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从室外引入的新鲜空气的温度和设定值,调节所述再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包括:
当将所述再热装置的加热功率调节至最大功率后,若送入到所述室内空间的气体的温度未处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则按照预设减小幅度所述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中新鲜空气的流量与所述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的气体流量。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再热装置为电加热装置或再热盘管。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执行预设的除冰操作,还包括:
控制所述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使所述室内洁净空间的洁净空气流经所述热回收装置除冰后,再送入室内空间。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还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位于所述热回收装置的排风出口位置的下方,用于收集除冰后的水,并排到室内管网。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该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包括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结冰检测子系统以及除冰子系统,所述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与所述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均包括热回收装置;
所述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用于将室内污浊空间的污浊空气处理后形成的第一热传递空气排到室外;
所述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用于将室内洁净空间的洁净空气和室外的新鲜空气混合处理后形成的循环洁净空气送到室内空间;
所述热回收装置用于将所述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处理后形成的第一过滤空气与所述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中从室外进入的新鲜空气经过过滤处理后形成的第二过滤空气进行热量传递;
所述结冰检测子系统用于在室外环境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时,检测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是否存在结冰层;
所述除冰子系统用于若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不存在结冰层,或者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小于预设厚度阈值,则按照用户当前设置的控制参数控制所述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运行;若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结冰层,且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厚度阈值,则执行预设的除冰操作。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结冰检测子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压差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排出所述第一热传递空气流经所述热回收装置时的风阻;
当所述风阻小于预设风阻阈值时,确定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不存在结冰层,或者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小于所述预设厚度阈值;
当所述风阻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风阻阈值时,确定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结冰层,且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厚度阈值。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结冰检测子系统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热回收装置的换热效率;
当所述热回收装置的换热效率大于预设效率阈值时,或当所述热回收装置的换热效率相较于初始无冰状态的换热效率下降的值小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不存在结冰层,或者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小于所述预设厚度阈值;
当所述热回收装置的换热效率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效率阈值,或当所述热回收装置的换热效率相较于初始无冰状态的换热效率下降的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结冰层,且结冰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厚度阈值。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除冰子系统用于:
当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结冰层,且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厚度阈值时,按照预设减小幅度减小所述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中新鲜空气的流量与所述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中的气体流量。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除冰子系统还包括新风预热装置,用于:
当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结冰层,且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厚度阈值时,控制所述新风预热装置对所述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从室外引入的新鲜空气进行加热。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新风预热装置为电加热装置或预热盘管。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除冰子系统还包括新风旁通组件;所述除冰子系统用于:
当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结冰层,且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厚度阈值时,利用所述新风旁通组件,使加热后的所述新鲜空气不经过所述热回收装置送入所述室内空间。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除冰子系统还包括再热装置;所述除冰子系统用于:
当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结冰层,且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厚度阈值时,根据所述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从室外引入的新鲜空气的温度和设定值,调节所述再热装置的加热功率,以使送入到所述室内空间的气体的温度处于预设温度范围内。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除冰子系统还用于:
当将所述再热装置的加热功率调节至最大功率后,若送入到所述室内空间的气体的温度未处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则按照预设减小幅度所述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中新鲜空气的流量与所述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的气体流量。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再热装置为电加热装置或再热盘管。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除冰子系统还用于:
控制所述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使所述室内洁净空间的洁净空气流经所述热回收装置除冰后,再送入室内空间。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包括:污浊空气入风口、污浊空气入口风阀、污浊空气过滤器、排风风机、排风阀及排风口;
所述污浊空气入风口用于从所述室内污浊空间引入污浊空气;
所述污浊空气入口风阀用于关闭或调整从所述室内污浊空间进入的污浊空气的流量;
所述污浊空气过滤器用于对所述污浊空气进行过滤处理,形成所述第一过滤空气;
所述排风风机,用于将所述第一过滤空气经过所述热回收装置后形成的所述第一热传递空气引到所述排风口;
所述排风阀,用于关闭室内向室外的排风风道;
所述排风口用于将所述第一热传递空气排到室外。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包括:新风口、新风阀、新风过滤器、洁净空气回风口、洁净空气回风阀、洁净空气过滤器、循环风机、高效过滤器、空气再处理装置、洁净空气送风口;
所述新风口用于从室外引入新鲜空气;
所述新风阀用于关闭室外空气进入室内的通道或者调整进入室内的新鲜空气的流量大小;
所述新风过滤器用于对所述新鲜空气进行过滤处理,形成所述第二过滤空气;
所述洁净空气回风口用于从所述室内洁净空间引入洁净空气;
所述洁净空气回风阀用于关闭室内洁净空气通道或者调整室内洁净空气流量大小;
所述洁净空气过滤器用于对所述洁净空气进行过滤处理,形成第三过滤空气;
所述循环风机用于将所述第二过滤空气经过所述热回收装置后形成的第二热传递空气与所述第三过滤空气混合处理后形成的循环洁净空气送到所述洁净空气送风口;
所述高效过滤器用于对所述第二过滤空气与所述第三过滤空气混合后的空气进行过滤形成第四过滤空气;
所述空气再处理装置用于对所述第四过滤空气进行再处理;
所述洁净空气送风口用于将所述循环洁净空气送到所述室内空间。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除冰子系统还包括第一旁通风阀与第二旁通风阀;所述除冰子系统用于:
当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结冰层,且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厚度阈值时,开启所述洁净空气回风阀、所述第一旁通风阀、所述排风风机、所述第二旁通风阀、所述新风阀、所述循环风机;关闭所述污浊空气入口风阀、所述排风阀、所述新风阀。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还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位于所述热回收装置的排风出口位置的下方,用于收集除冰后的水,并排到室内管网。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所述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包括室内回风子系统、室内回风处理子系统、新风处理子系统、结冰检测子系统以及除冰子系统,所述新风处理子系统与所述室内回风处理子系统均包括热回收装置;
所述室内回风子系统用于区分室内回风区的室内污浊空气与室内洁净空气;
所述室内回风处理子系统用于将室内回风处理后形成的第一热传递空气排到室外;
所述新风处理子系统用于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处理后形成第二过滤空气送到室内空间;
所述热回收装置用于对所述第一过滤空气与所述第二过滤空气进行热量传递;
所述结冰检测子系统用于在室外环境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时,检测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是否存在结冰层;
所述除冰子系统用于若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不存在结冰层,或者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小于预设厚度阈值,则按照用户当前设置的控制参数控制所述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运行;若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结冰层,且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厚度阈值,则执行预设的除冰操作。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室内回风子系统包括室内污浊空气子系统与室内洁净空气子系统;
所述室内污浊空气子系统至少包括污浊空气通风管道与污浊空气风阀;
所述室内洁净空气子系统至少包括洁净空气通风管道与洁净空气风阀。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室内回风处理子系统包括排风机、排风风阀;
所述新风处理子系统包括新风阀、新风旁通风阀、送风机。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除冰子系统还包括除霜第二旁通风阀;所述除冰子系统用于:
当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结冰层,且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厚度阈值时,开启所述洁净空气风阀、所述排风机、所述除霜第二旁通风阀、所述送风机;关闭所述污浊空气风阀、所述排风风阀、所述新风阀、所述新风旁通风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及其防冻控制方法,在室外温度较低时,若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不存在结冰层,或者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小于预设厚度阈值,则按照用户当前设置的控制参数控制所述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运行;若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结冰层,且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厚度阈值,则执行预设的除冰操作,并在除冰操作完成后返回检测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是否存在结冰层,不仅能够充分回收排出到室外的气体的热量,提升新风系统换热效率,还能够降低新风系统的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的防冻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的防冻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的防冻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的防冻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四;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的防冻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五;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虽然本申请中公开内容按照示范性一个或几个实例来介绍,但应理解,可以就这些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也可以单独构成一个完整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对于术语的简要说明,仅是为了方便理解接下来描述的实施方式,而不是意图限定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说明,这些术语应当按照其普通和通常的含义理解。
本申请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或同类的对象或实体,而不必然意味着限定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除非另外注明。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用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例如能够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图示或描述中给出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但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组件的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组件,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组件。
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模块”,是指任何已知或后来开发的硬件、软件、固件、人工智能、模糊逻辑或硬件或/和软件代码的组合,能够执行与该元件相关的功能。
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以及近几年频繁出现的风尘、扬沙及雾霾天气,逐渐改变了人们对室内空气环境的认识。为了满足人们在舒适、健康的室内空气环境中工作生活的需求,市场上逐渐出现了各种新风系统。
新风系统通过将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进行置换或者部分置换,来更新室内空气。由于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存在一定的温差,因此,在保障室内温湿度恒定的情况下,现有的新风系统通常还具备热回收装置。例如,在室外空气低于室内空气时,热回收装置可以利用即将排出的室内热空气对即将进入室内的冷空气进行预热,从而降低能耗。
然而,当室外温度较低(如低于-5℃)时,即将排出的室内热空气遇到即将进入室内的冷空气时,很容易导致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结冰,进而影响热回收装置的换热效率,甚至会导致其被冻坏。
对于小型新风系统的应用,传统解决方案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当室外温度较低时,先将室外冷空气加热到某一温度(如0℃以上),然后再送入热回收装置。这种方案虽然可以避免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结冰导致冻坏的问题,但是这会降低热回收装置回收的热量,增加了建筑物的新风系统能耗。另外一种是采用间歇式通风的融冰方案,融冰时让热回收装置的新风和排风进行间歇性运行。这种方案的最大缺点是融冰时进入室内空气和排出室外空气不能保证实时平衡,严重制约了这类新风系统在节能建筑特别是气密性非常好的绿色建筑内的推广和应用。
面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及其防冻控制方法,当室外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先按照用户当前设置的控制参数控制新风系统运行,并同时检测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是否存在结冰层;在检测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结冰层,且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厚度阈值时,进行除冰操作;在除冰之后仍旧按照用户当前设置的控制参数控制新风系统运行,并继续检测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是否存在结冰层。本申请实施例不仅能够充分回收排出室外的气体的热量,提升新风系统换热效率,还能够降低新风系统的能耗。下面采用详细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包括: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与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和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分别包括热回收装置1。
其中,图1中“→”构成的路径为污浊空气流经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并由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处理的路径,所以由“→”构成的路径流经的各个部件组成了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构成的路径为室内洁净空气空间的洁净空气流经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并由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处理的路径;“→”构成的路径为室外的新鲜空气流经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并由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处理的路径;/>构成的路径为室内洁净空气空间的洁净空气和室外的新鲜空气处理混合后流经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并由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处理的路径,所以由/>“→”和构成的路径流经的各个部件组成了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用于将室内污浊空气空间的污浊空气处理后形成的第一热传递空气排到室外。
其中,第一热传递空气为由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输出最终排到室外的空气。
可选的,室内污浊空气空间可以为厨房、卫生间等,对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用于将室内洁净空间的洁净空气和室外的新鲜空气处理混合后形成的洁净空气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后送到室内空间。
其中,室内洁净空气空间可以为卧室、书房或客厅等,对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其中,室内空间为室内任何一个或多个可以送风的局部空间的统称,对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热回收装置1用于将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中处理后形成的第一过滤空气与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中从室外进入的新鲜空气经过过滤处理后形成的第二过滤空气进行热量传递。
其中,第一过滤空气为对污浊空气过滤处理后形成的空气,第二过滤空气为对室外的新鲜空气进行过滤处理后形成的空气。
其中,热回收装置1用于空气与空气之间的热量传递,对热回收装置1的种类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在对室内污浊空气空间的污浊空气进行处理时,包括过滤处理、换热处理等。
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在将室内洁净空气空间的洁净空气和室外的新鲜空气处理混合时,包括过滤处理,换热处理、混合处理等。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上述两个子系统中设置热回收装置,使污浊空气进行处理形成的第一过滤空气排出室外前与进入室内洁净空间前的新鲜空气经处理形成的第二过滤空气进行热量传递,具有能量回收功能。
参照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包括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和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
其中,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除包括热回收装置1外,还包括:污浊空气入风口2、污浊空气过滤器3、排风风机4和排风口5。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除包括热回收装置1外,还包括:新风口6、新风过滤器7、洁净空气回风口8、洁净空气过滤器9、循环风机10和洁净空气送风口11。
具体地,在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中,污浊空气入风口2用于从室内污浊空气空间引入污浊空气;污浊空气过滤器3用于对污浊空气进行过滤处理,形成第一过滤空气;排风风机4用于将第一过滤空气经过空气能量换热器后形成的第一热传递空气引到排风口5;排风口5用于将第一热传递空气排到室外。
在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中,新风口6用于从室外引入新鲜空气;新风过滤器7用于对新鲜空气进行过滤处理,形成第二过滤空气;洁净空气回风口8用于从室内洁净空气空间引入洁净空气;洁净空气过滤器9用于对洁净空气进行过滤处理,形成第三过滤空气;循环风机10用于将第二过滤空气经过热回收装置1后形成的第二热传递空气与第三过滤空气混合处理后形成的循环洁净空气送到洁净空气送风口11;洁净空气送风口11用于将循环洁净空气送到室内洁净空气空间。
其中,由热回收装置、污浊空气入风口、污浊空气过滤器、排风风机和排风口构成的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完成了对室内污浊空气空间的过滤、换热、排出室外的处理,通过上述处理后,使室内污浊空气空间从室内洁净空间引入洁净空气,并使从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排出的空气能量得到回收,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由空气能量换热器、新风口、新风过滤器、洁净空气回风口、洁净空气过滤器、循环风机和洁净空气送风口构成的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完成了对新鲜空气的过滤、室内洁净空气的过滤、过滤后新鲜空气的换热、换热后的新鲜空气与过滤后的室内洁净空气的混合、循环到室内洁净空间的处理,通过上述处理后,使室内洁净空气空间的空气处于循环流动的状态,并达到节能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还包括:换热盘管或者蒸发器或者冷凝器。
当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包括换热盘管12时,换热盘管12内有换热循环介质,换热循环介质可以为冷水或热水或其他液体,对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定。其中,换热盘管12用于将混合后的第二热传递空气和第三过滤空气与换热介质进行热量传递,形成循环洁净空气。
当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包括蒸发器12时,蒸发器12用于对混合后的第二热传递空气和第三过滤空气进行降温或除湿处理,形成循环洁净空气。
当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包括冷凝器12时,冷凝器12用于对混合后的第二热传递空气和第三过滤空气进行加热处理,形成循环洁净空气。
本实施例中,在第二热传递空气和第三过滤空气混合后,对混合后的第二热传递空气和第三过滤空气与换热盘管中的换热介质进行热量传递,或经过蒸发器进行降温或除湿处理,或经过冷凝器进行加热处理,使室内空气处理系统能够承担部分或全部空调负荷,使进入到室内空间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更适宜。
可选地,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还包括过滤网13。其中,过滤网13用于对循环洁净空气进行过滤处理,使通过洁净空气送风口的空气无颗粒物和异味。
进一步地,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还包括新风风量调节阀14和室内洁净空气风量调节阀15。
其中,新风风量调节阀14用于对新风口的新鲜空气流量进行调节。室内洁净空气风量调节阀15用于对洁净空气回风口的洁净空气流量进行调节。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设置新风风量调节阀和室内洁净空气风量调节阀,实现了根据用户需求分别对新鲜空气流量和洁净空气的流量进行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包括:新风管道、送风管道、回风管道、排风管道及热回收装置;其中,回风管道和排风管道用于将室内气体排出到室外,新风管道和送风管道用于将室外气体送入室内;热回收装置用于将回风管道内的气体的热量传递给新风管道内的气体,完成热量交换。
参照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三。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包括:热回收装置10、接水盘11、排风口20、新风口30、新风预热电加热31、新风旁通风阀32、新风旁通风道33、回风口40、循环风口50、循环风机60、高效滤网70、送风口80、再热装置81、排风风机90。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在图3中,利用表示室内气体排出室外时的流动路径,利用“→”表示室外气体送入室内时的流动路径;利用/>表示室外气体通过新风旁通风道送入室内时的流动路径。
在新风系统工作时,室外空气从新风口30进入新风管道,之后经过热回收装置10后,从送风口80进入室内;室内空气从回风口40进入回风管道,之后经过热回收装置10后,从排风口20排出到室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新风系统工作时,室内洁净空气还可以由循环风口50进入上述新风系统后,与从室外流入新风系统的气体混合形成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在经过处理后,通过送风口80进入室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循环风机60用于将经过热回收装置10的室外空气与从循环风口50进入的室内洁净空气引到送风口80。高效滤网70用于对送入室内的气体进行过滤处理,使经过送风口80的气体无颗粒物和异味。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回收装置10在安装时其排风出口应为上述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最低位置,且其排风出口向下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
参照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四。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包括:
新风测量风口401、新风口402、新风阀403、新风过滤器404、电加热405、第二旁通风阀406、排风口407、排风阀408、排风测量风口409、接水盘410、排风风机411、热回收装置412、高效过滤器413、换热器接水盘414、循环风机415、换热盘管416、空气再处理装置417、洁净空气送风口418、控制箱419、循环风测量风口420、洁净空气回风口421、洁净空气回风阀422、洁净空气过滤器423、第一旁通风阀424、污浊空气入风口425、新风旁通通道426、污浊空气入口风阀427、污浊空气过滤器428、新风旁通阀429。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污浊空气入风口425用于从室内污浊空间引入污浊空气;污浊空气入口风阀427用于关闭或调整从室内污浊空间进入的污浊空气的流量;污浊空气过滤器428用于对所述污浊空气进行过滤处理,形成第一过滤空气。
排风风机411用于将所述第一过滤空气经过所述热回收装置412后形成的所述第一热传递空气引到所述排风口407。
排风阀408用于关闭室内向室外的排风风道。
排风口407用于将所述第一热传递空气排到室外。
新风口402用于从室外引入新鲜空气;新风阀403用于关闭室外空气进入室内的通道或者调整进入室内的新鲜空气的流量大小;新风过滤器404用于对所述新鲜空气进行过滤处理,形成所述第二过滤空气;洁净空气回风口421用于从所述室内洁净空间引入洁净空气;洁净空气回风阀422用于关闭室内洁净空气通道或者调整室内洁净空气流量大小;洁净空气过滤器423用于对所述洁净空气进行过滤处理,形成第三过滤空气;循环风机415用于将所述第二过滤空气经过所述热回收装置412后形成的第二热传递空气与所述第三过滤空气混合处理后形成的循环洁净空气送到所述洁净空气送风口418;高效过滤器413用于对所述第二过滤空气与所述第三过滤空气混合后的空气进行过滤形成第四过滤空气;空气再处理装置417用于对所述第四过滤空气进行再处理;洁净空气送风口418用于将所述循环洁净空气送到所述室内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除冰子系统用于:当热回收装置412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结冰层,且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厚度阈值时,开启洁净空气回风阀422、第一旁通风阀424、排风风机411、第二旁通风阀406、新风阀403、循环风机415;关闭污浊空气入口风阀427、排风阀408、新风阀403。
参照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的防冻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方法包括:
S501、新风系统启动。
S502、按照用户当前设置的控制参数控制新风系统运行。
S503、检测室外环境温度是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若是,继续执行S504,若否,则继续按照用户当前设置的控制参数控制新风系统运行。
其中,在按照用户当前设置的控制参数控制新风系统运行时,可以不去检测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是否存在结冰层。
S504、检测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是否存在厚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厚度阈值的结冰层。若否,则不进行任何处理,仍旧按照用户当前设置的控制参数控制新风系统运行。若是,则继续执行S505。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室外环境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如-5℃或0℃)时,在新风系统启动后,新风系统先按照用户当前设置的控制参数正常运行,即排风管道与新风管道均以正常风量工作。
其中,在新风系统运行过程中,实时检测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是否存在结冰层。
若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不存在结冰层,或者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小于预设厚度阈值,则不进行任何处理,仍旧按照用户当前设置的控制参数控制新风系统运行。
可以理解的是,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小于预设厚度阈值时,对热回收装置的热回收效率的影响较小,从而可以忽略不计,仍旧按照用户当前设置的控制参数控制新风系统运行。
若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结冰层,且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厚度阈值,则继续执行S505。
S505、执行预设的除冰操作,并在预设时长后返回执行S504。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结冰层,且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厚度阈值时,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的结冰层会对热回收装置的热回收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降低热回收装置的换热效率。此种情况下,通过执行预设的除冰操作来去除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的结冰层,可以使热回收装置能够充分利用回风管道内部气体的热量,对新风管道内部的冷空气进行预热。
另外,在执行预设的除冰操作达预设时长后,重新检测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是否存在结冰层,若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不存在结冰层,或者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小于预设厚度阈值,则取消除冰操作,并恢复至用户当前设置的控制参数控制新风系统运行。若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结冰层,且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厚度阈值,则执行预设的除冰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的防冻控制方法,当室外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在新风系统刚开始工作时,先按照用户当前设置的控制参数控制新风系统运行,并同时检测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是否存在结冰层;在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结冰层,且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厚度阈值时,进行除冰操作,并在除冰之后仍旧按照用户当前设置的控制参数控制新风系统运行,不仅能够充分回收回风管道内气体的热量,提升新风系统换热效率,还能够降低新风系统的能耗。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内容,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还包括结冰检测子系统,该结冰检测子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压差传感器。
可选的,上述至少一个压差传感器可以设置于上述排风管道内。
上述S501中检测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是否存在结冰层的方式包括:
利用上述至少一个压差传感器检测排风管道内部的风阻;当排风管道内部的风阻小于预设风阻阈值时,确定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不存在结冰层,或者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小于预设厚度阈值;当排风管道内部的风阻大于或等于上述预设风阻阈值时,确定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结冰层,且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上述预设厚度阈值。
可以理解的是,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的结冰层越厚时,排风管道在排除室内气体时受到的风阻越大。
可选的,上述压差传感器可以采用气压传感器。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气压传感器检测排风管道内部气体的气压变化,来确定排风管道内部的风阻。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参照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的防冻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应用于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的防冻控制方法包括:
S601、新风系统启动。
S602、按照用户当前设置的控制参数控制新风系统运行。
S603、检测室外环境温度是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若是,继续执行S604,若否,则继续按照用户当前设置的控制参数控制新风系统运行。
S604、检测排风管道内部的风阻是否大于预设风阻阈值。若否,则不进行任何处理,仍旧按照用户当前设置的控制参数控制新风系统运行。若是,则继续执行S605。
S605、执行预设的除冰操作,并在预设时长后返回执行S604。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结冰检测子系统还可以包括至少三个温度传感器。至少一个第一温度传感器、一个第二温度传感器及一个第三温度传感器。
可选的,上述至少一个第一温度传感器可以设置于上述回风管道内,上述至少一个第二温度传感器可以设置于新风管道内,上述至少一个第三温度传感器可以设置于排风管道内。
上述检测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是否存在结冰层的方式包括:
利用上述至少一个第一温度传感器、至少一个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至少第三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计算热回收装置的换热效率;当热回收装置的换热效率大于预设效率阈值时,确定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不存在结冰层,或者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小于预设厚度阈值;当热回收装置的换热效率小于或等于预设效率阈值时,确定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结冰层,且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厚度阈值。
可以理解的是,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的结冰层的厚度越大时,回风管道内部的热量越不容易传递到新风管道内的气体,热回收装置的换热效率就越低。
可选的,可以在新风管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各设置一个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新风管道内的气体在经过热回收装置之后的温度差。在排风管道内部设置一个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排风管道内部排出的气体的温度。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利用排风管道内部排出的气体的温度,以及上述温度差,确定出热回收装置的换热效率。
其中,上述温度差越大,热回收装置的换热效率越高。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参照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的防冻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提升新风系统换热效率的方法包括:
S701、新风系统启动。
S702、按照用户当前设置的控制参数控制新风系统运行。
S703、检测室外环境温度是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若是,继续执行S704,若否,则继续按照用户当前设置的控制参数控制新风系统运行。
S704、检测热回收装置的换热效率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效率阈值。若否,则不进行任何处理,仍旧按照用户当前设置的控制参数控制新风系统运行。若是,则继续执行S705。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检测热回收装置的换热效率比初始无冰状态的热回收效率下降的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若否,则不进行任何处理,仍旧按照用户当前设置的控制参数控制新风系统运行。若是,则继续执行S705。
S705、执行预设的除冰操作,并在预设时长后返回执行S704。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内容,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除冰操作可以是:
按照预设减小幅度减小上述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与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的气体流量。
可选的,可以按照预设减小幅度同时减小新风管道与排风管道内的气体流量。
其中,在减小新风管道与排风管道内的气体流量后,利用回风管道内的气体的热量,来溶解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的结冰层。
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还包括除冰子系统,该除冰子系统包括新风预热装置;上述除冰操作还可以包括:
控制上述新风预热装置对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从室外引入的新鲜空气进行加热。
可选的,可以控制上述新风预热装置对进入新风管道内的气体进行加热。
可以理解的是,在将新风管道内的气体进行预热后,回风管道内的气体与新风管道内的气体均可以加速溶解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的结冰层。
可选的,上述新风预热装置可以是电加热装置或预热盘管。
在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除冰子系统还包括新风旁通组件;上述除冰操作还可以包括:
利用上述新风旁通组件,使加热后的新鲜空气不经过上述热回收装置送入室内洁净空间。
其中,使新风管道内加热后的气体不经过热回收装置送入室内,该操作可以减少对进入新风管道的气体加热量,并提高除冰速度。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除冰子系统还包括再热装置,用于对送入到室内洁净空间的气体进行加热;上述除冰操作还包括:
根据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从室外引入的新鲜空气的温度和设定值,调节上述再热装置的加热功率,以使送入到室内洁净空间的气体的温度处于预设温度范围内。
示例性的,在对新风管道内的气体进行预热时,还可以实时检测新风管道送入室内的气体的温度;然后根据新风管道送入室内的气体的温度,调节再热装置的加热功率,以使新风管道送入室内的气体的温度处于预设温度范围内。
例如,在电加热过程中,可以实时检测新风管道送入室内的气体的温度,并根据该温度反馈调节再热装置的功率,使新风管道送入室内的气体的温度能够保持在预设温度(如16.5℃)。
再例如,假设室外气温为-20°,新风管道内的气体通过热回收装置后的温度达不到要求的温度(如16.5℃),如实际只能达到10℃,之间有6.5℃的温差,则上述电加热过程可以用来补偿这个温度差,保证输出的新鲜空气达到要求的温度。
在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实时检测进入送风管道内的气体的温度;根据进入送风管道内的气体的温度和设定值,调节再热装置的加热功率,以使送风管道送入到室内的气体的温度处于预设温度范围内。
在本申请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在将上述再热装置的加热功率调节至电加热组件的最大功率后,如果进入送风管道内的气体的温度未处于预设温度范围内,则按照预设减小幅度减小新风管道与所述排风管道内的气体流量,来使送风管道送入室内的气体的温度达到预设的温度范围。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参照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的防冻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四,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应用于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的防冻控制方法包括:
S801、新风系统启动。
S802、按照用户当前设置的控制参数控制新风系统运行。
S803、检测室外环境温度是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若是,继续执行S804,若否,则继续按照用户当前设置的控制参数控制新风系统运行。
S804、检测排风管道内部是否存在结冰层。若否,则不进行任何处理,仍旧按照用户当前设置的控制参数控制新风系统运行。若是,则继续执行S805。
S805、减小新风管道与排风管道内的气体流量。
S806、利用新风预热装置对新风管道内的气体进行加热。
S807、利用新风旁通组件,使新风管道内加热后的气体不经过热回收装置送入室内。
S808、确定新风管道送入室内的气体的温度是否处于预设温度范围。若是,则执行S8011;若否,则执行S809。
S809、启动再热装置,对送风管道送入到室内的气体进行加热,并确定再热装置的加热功率是否已达到最大功率。若否,则执行S8010;若是,则返回执行S805。
S8010、调节再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并返回执行S808。
S8011、确定是否满足除冰结束条件,若是,则退出除冰;若否,则返回执行S808。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室内空气来加热热回收装置的方式进行除冰。例如,控制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使室内洁净空间的洁净空气流经热回收装置后,重新送入室内洁净空间,由此可以利用室内空气的热量加热热回收装置进行除冰。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参照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的防冻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五,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应用于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的防冻控制方法包括:
S901、新风系统启动。
S902、按照用户当前设置的控制参数控制新风系统运行。
S903、检测室外环境温度是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若是,继续执行S904,若否,则继续按照用户当前设置的控制参数控制新风系统运行。
其中,在按照用户当前设置的控制参数控制新风系统运行时,可以不去检测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是否存在结冰层。
S904、检测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是否存在厚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厚度阈值的结冰层。若否,则不进行任何处理,仍旧按照用户当前设置的控制参数控制新风系统运行。若是,则继续执行S905。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新风系统运行过程中,实时检测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是否存在结冰层。若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不存在结冰层,或者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小于预设厚度阈值,则不进行任何处理,仍旧按照用户当前设置的控制参数控制新风系统运行。若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结冰层,且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厚度阈值,则继续执行S905。
可以理解的是,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小于预设厚度阈值时,对热回收装置的热回收效率的影响较小,从而可以忽略不计,仍旧按照用户当前设置的控制参数控制新风系统运行。
S905、控制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使室内洁净空间的洁净空气流经热回收装置除冰后,再送入室内空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结冰层,且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厚度阈值时,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的结冰层会对热回收装置的热回收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降低热回收装置的换热效率。此种情况下,通过采用室内空气来加热热回收装置的方式,可以去除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的结冰层,使热回收装置能够充分利用回风管道内部气体的热量。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包括室内回风子系统、室内回风处理子系统、新风处理子系统、结冰检测子系统以及除冰子系统,所述新风处理子系统与所述室内回风处理子系统均包括热回收装置。其中:
所述室内回风子系统用于区分室内回风区的室内污浊空气与室内洁净空气。
所述室内回风处理子系统用于将室内回风处理后形成的第一热传递空气排到室外。
所述新风处理子系统用于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处理后形成第二过滤空气送到室内空间。
所述热回收装置用于对所述第一过滤空气与所述第二过滤空气进行热量传递。
所述结冰检测子系统用于在室外环境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时,检测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是否存在结冰层。
所述除冰子系统用于若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不存在结冰层,或者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小于预设厚度阈值,则按照用户当前设置的控制参数控制所述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运行;若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结冰层,且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厚度阈值,则执行预设的除冰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内回风子系统包括室内污浊空气子系统与室内洁净空气子系统;所述室内污浊空气子系统至少包括污浊空气通风管道与污浊空气风阀;所述室内洁净空气子系统至少包括洁净空气通风管道与洁净空气风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内回风处理子系统包括排风机、排风风阀;所述新风处理子系统包括新风阀、新风旁通风阀、送风机。所述除冰子系统还包括除霜第二旁通风阀。
参照图10,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五。如图10所示,上述室内污浊空气子系统至少包括污浊空气通风管道121与污浊空气风阀122;上述室内洁净空气子系统至少包括洁净空气通风管道124与洁净空气风阀123。
上述室内回风处理子系统包括:回风口117、回风风阀116、回风空气过滤器118、热回收装置110、排风机111、排风风阀108、排风口107;上述新风处理子系统包括:新风口102、新风阀103、新风空气过滤器104、新风旁通风阀120、热回收装置110、送风机112、送风口114。上述除冰子系统包括除霜第二旁通风阀106。
上述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还包括新风测量风口101、电加热105、排风测量风口109、新风第一过滤器113、控制箱115、新风旁通通道119。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新风系统在正常运行时,以下组件处于打开状态:排风风阀108、新风阀103、排风机111、送风机112、污浊空气风阀122;以下组件处于关闭状态:除霜第二旁通风阀106、新风旁通风阀120、洁净空气风阀123。
新风系统在执行除冰操作时,以下组件处于打开状态:洁净空气风阀123、排风机111、除霜第二旁通风阀106、送风机112;以下组件处于关闭状态:污浊空气风阀122、排风风阀108、新风阀103、新风旁通风阀120。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31)

1.一种应用于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的防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包括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与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所述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与所述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均包括热回收装置;所述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用于将室内污浊空间的污浊空气处理后形成的第一热传递空气排到室外;所述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用于将室内洁净空间的洁净空气和室外的新鲜空气混合处理后形成的循环洁净空气送到室内空间;所述热回收装置用于将所述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处理后形成的第一过滤空气与所述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中从室外进入的新鲜空气经过过滤处理后形成的第二过滤空气进行热量传递;
所述防冻控制方法包括:
在室外环境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时,检测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是否存在结冰层;
若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不存在结冰层,或者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小于预设厚度阈值,则按照用户当前设置的控制参数控制所述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运行;
若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结冰层,且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厚度阈值,则执行预设的除冰操作,并在所述除冰操作完成后返回检测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是否存在结冰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还包括结冰检测子系统,所述结冰检测子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压差传感器;
所述检测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是否存在结冰层,包括:
利用所述至少一个压差传感器检测所述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排出所述第一热传递空气流经所述热回收装置时的风阻;
当所述风阻小于预设风阻阈值时,确定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不存在结冰层,或者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小于所述预设厚度阈值;
当所述风阻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风阻阈值时,确定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结冰层,且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厚度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还包括结冰检测子系统,所述结冰检测子系统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
所述检测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是否存在结冰层,包括:
利用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热回收装置的换热效率;
当所述热回收装置的换热效率大于预设效率阈值时,或当所述热回收装置的换热效率相较于初始无冰状态的换热效率下降的值小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不存在结冰层,或者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小于所述预设厚度阈值;
当所述热回收装置的换热效率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效率阈值,或当所述热回收装置的换热效率相较于初始无冰状态的换热效率下降的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结冰层,且结冰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厚度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预设的除冰操作,包括:
按照预设减小幅度减小所述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中新鲜空气的流量与所述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中的气体流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还包括除冰子系统,所述除冰子系统包括新风预热装置;所述执行预设的除冰操作,包括:
控制所述新风预热装置对所述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从室外引入的新鲜空气进行加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预热装置为电加热装置或预热盘管。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冰子系统还包括新风旁通组件;所述执行预设的除冰操作,包括:
利用所述新风旁通组件,使加热后的所述新鲜空气不经过所述热回收装置送入所述室内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冰子系统还包括再热装置,用于对送入到所述室内空间的气体进行加热;所述执行预设的除冰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从室外引入的新鲜空气的温度和设定值,调节所述再热装置的加热功率,以使送入到所述室内空间的气体的温度处于预设温度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从室外引入的新鲜空气的温度和设定值,调节所述再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包括:
当将所述再热装置的加热功率调节至最大功率后,若送入到所述室内空间的气体的温度未处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则按照预设减小幅度所述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中新鲜空气的流量与所述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的气体流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热装置为电加热装置或再热盘管。
11.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预设的除冰操作,还包括:
控制所述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使所述室内洁净空间的洁净空气流经所述热回收装置除冰后,再送入室内空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还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位于所述热回收装置的排风出口位置的下方,用于收集除冰后的水,并排到室内管网。
13.一种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包括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结冰检测子系统以及除冰子系统,所述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与所述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均包括热回收装置;
所述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用于将室内污浊空间的污浊空气处理后形成的第一热传递空气排到室外;
所述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用于将室内洁净空间的洁净空气和室外的新鲜空气混合处理后形成的循环洁净空气送到室内空间;
所述热回收装置用于将所述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处理后形成的第一过滤空气与所述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中从室外进入的新鲜空气经过过滤处理后形成的第二过滤空气进行热量传递;
所述结冰检测子系统用于在室外环境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时,检测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是否存在结冰层;
所述除冰子系统用于若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不存在结冰层,或者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小于预设厚度阈值,则按照用户当前设置的控制参数控制所述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运行;若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结冰层,且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厚度阈值,则执行预设的除冰操作。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冰检测子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压差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排出所述第一热传递空气流经所述热回收装置时的风阻;
当所述风阻小于预设风阻阈值时,确定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不存在结冰层,或者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小于所述预设厚度阈值;
当所述风阻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风阻阈值时,确定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结冰层,且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厚度阈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冰检测子系统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热回收装置的换热效率;
当所述热回收装置的换热效率大于预设效率阈值时,或当所述热回收装置的换热效率相较于初始无冰状态的换热效率下降的值小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不存在结冰层,或者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小于所述预设厚度阈值;
当所述热回收装置的换热效率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效率阈值,或当所述热回收装置的换热效率相较于初始无冰状态的换热效率下降的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结冰层,且结冰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厚度阈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冰子系统用于:
当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结冰层,且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厚度阈值时,按照预设减小幅度减小所述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中新鲜空气的流量与所述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中的气体流量。
17.根据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冰子系统还包括新风预热装置,用于:
当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结冰层,且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厚度阈值时,控制所述新风预热装置对所述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从室外引入的新鲜空气进行加热。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预热装置为电加热装置或预热盘管。
19.根据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冰子系统还包括新风旁通组件;所述除冰子系统用于:
当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结冰层,且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厚度阈值时,利用所述新风旁通组件,使加热后的所述新鲜空气不经过所述热回收装置送入所述室内空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冰子系统还包括再热装置;所述除冰子系统用于:
当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结冰层,且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厚度阈值时,根据所述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从室外引入的新鲜空气的温度和设定值,调节所述再热装置的加热功率,以使送入到所述室内空间的气体的温度处于预设温度范围内。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冰子系统还用于:
当将所述再热装置的加热功率调节至最大功率后,若送入到所述室内空间的气体的温度未处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则按照预设减小幅度所述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中新鲜空气的流量与所述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的气体流量。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热装置为电加热装置或再热盘管。
2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冰子系统还用于:
控制所述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使所述室内洁净空间的洁净空气流经所述热回收装置除冰后,再送入室内空间。
2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子系统包括:污浊空气入风口、污浊空气入口风阀、污浊空气过滤器、排风风机、排风阀及排风口;
所述污浊空气入风口用于从所述室内污浊空间引入污浊空气;
所述污浊空气入口风阀用于关闭或调整从所述室内污浊空间进入的污浊空气的流量;
所述污浊空气过滤器用于对所述污浊空气进行过滤处理,形成所述第一过滤空气;
所述排风风机,用于将所述第一过滤空气经过所述热回收装置后形成的所述第一热传递空气引到所述排风口;
所述排风阀,用于关闭室内向室外的排风风道;
所述排风口用于将所述第一热传递空气排到室外。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洁净空气处理子系统包括:新风口、新风阀、新风过滤器、洁净空气回风口、洁净空气回风阀、洁净空气过滤器、循环风机、高效过滤器、空气再处理装置、洁净空气送风口;
所述新风口用于从室外引入新鲜空气;
所述新风阀用于关闭室外空气进入室内的通道或者调整进入室内的新鲜空气的流量大小;
所述新风过滤器用于对所述新鲜空气进行过滤处理,形成所述第二过滤空气;
所述洁净空气回风口用于从所述室内洁净空间引入洁净空气;
所述洁净空气回风阀用于关闭室内洁净空气通道或者调整室内洁净空气流量大小;
所述洁净空气过滤器用于对所述洁净空气进行过滤处理,形成第三过滤空气;
所述循环风机用于将所述第二过滤空气经过所述热回收装置后形成的第二热传递空气与所述第三过滤空气混合处理后形成的循环洁净空气送到所述洁净空气送风口;
所述高效过滤器用于对所述第二过滤空气与所述第三过滤空气混合后的空气进行过滤形成第四过滤空气;
所述空气再处理装置用于对所述第四过滤空气进行再处理;
所述洁净空气送风口用于将所述循环洁净空气送到所述室内空间。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冰子系统还包括第一旁通风阀与第二旁通风阀;所述除冰子系统用于:
当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结冰层,且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厚度阈值时,开启所述洁净空气回风阀、所述第一旁通风阀、所述排风风机、所述第二旁通风阀、所述新风阀、所述循环风机;关闭所述污浊空气入口风阀、所述排风阀、所述新风阀。
2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还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位于所述热回收装置的排风出口位置的下方,用于收集除冰后的水,并排到室内管网。
28.一种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包括室内回风子系统、室内回风处理子系统、新风处理子系统、结冰检测子系统以及除冰子系统,所述新风处理子系统与所述室内回风处理子系统均包括热回收装置;
所述室内回风子系统用于区分室内回风区域的室内污浊空气与室内洁净空气;
所述室内回风处理子系统用于将室内回风处理后形成的第一热传递空气排到室外;
所述新风处理子系统用于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处理后形成第二过滤空气送到室内空间;
所述热回收装置用于对所述第一过滤空气与所述第二过滤空气进行热量传递;
所述结冰检测子系统用于在室外环境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时,检测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是否存在结冰层;
所述除冰子系统用于若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不存在结冰层,或者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小于预设厚度阈值,则按照用户当前设置的控制参数控制所述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运行;若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结冰层,且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厚度阈值,则执行预设的除冰操作。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回风子系统包括室内污浊空气子系统与室内洁净空气子系统;
所述室内污浊空气子系统至少包括污浊空气通风管道与污浊空气风阀;
所述室内洁净空气子系统至少包括洁净空气通风管道与洁净空气风阀。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回风处理子系统包括排风机、排风风阀;
所述新风处理子系统包括新风阀、新风旁通风阀、送风机。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冰子系统还包括除霜第二旁通风阀;所述除冰子系统用于:
当所述热回收装置排风侧的内部存在结冰层,且存在的结冰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厚度阈值时,开启所述洁净空气风阀、所述排风机、所述除霜第二旁通风阀、所述送风机;关闭所述污浊空气风阀、所述排风风阀、所述新风阀、所述新风旁通风阀。
CN202211511419.4A 2022-03-10 2022-11-29 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及其防冻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67343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3/080947 WO2023169576A1 (zh) 2022-03-10 2023-03-10 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及其防冻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40927 2022-03-10
CN2022102409277 2022-03-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34371A true CN116734371A (zh) 2023-09-12

Family

ID=87913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11419.4A Pending CN116734371A (zh) 2022-03-10 2022-11-29 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及其防冻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34371A (zh)
WO (1) WO202316957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28999B (zh) * 2013-12-23 2018-07-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换热器的防冻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4633780B (zh) * 2014-12-31 2017-10-13 森德(中国)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室内空气处理系统
CN107228465B (zh) * 2016-03-23 2021-08-27 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全热交换装置和全热交换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0595005A (zh) * 2019-09-29 2019-12-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热回收和换热量的机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机组
CN112665111B (zh) * 2019-10-15 2022-12-2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新风机控制方法、系统、新风机及存储介质
CN110925953B (zh) * 2019-12-11 2021-02-19 南京晶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排风热回收防冻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3513804A (zh) * 2021-07-22 2021-10-19 中山市万得福电子热控科技有限公司 空气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151860B (zh) * 2021-12-03 2023-01-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69576A1 (zh) 2023-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66670A (zh) 一种空调器自清洁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525221A (zh) 一种空调自清洁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525177B (zh) 家庭厨房新风系统
KR20190050211A (ko) 다기능 환기 유닛
KR102047754B1 (ko) 다기능 스마트 공조시스템
CN105953352A (zh) 一种全热交换器、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
CN105546673A (zh)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及建筑环境控制系统
CN104949255B (zh) 换气装置
CN109140651B (zh) 一种节能型室内空气交换系统及方法
CN104728985A (zh) 一种通风装置
CN104990321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化霜方法
CN106796042A (zh) 热交换换气装置
CN105910360A (zh) 空调系统及其防凝露控制方法
CN105222293A (zh) 用于双热源空调的盘管防冻裂系统及方法
CN207395056U (zh) 家庭厨房新风系统
CN114593500A (zh) 一种空调过滤网自清洁方法、装置、空调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7388658A (zh) 一种空调及自清洁的控制方法
CN104976706A (zh) 具有二次热回收的新风处理装置
CN116734371A (zh) 深度热回收新风系统及其防冻控制方法
CN104456838B (zh) 机房回风的冷却处理系统和方法
KR101562744B1 (ko) 환기 유니트와 연동되는 공조 시스템
CN205561162U (zh) 空气质量调节系统
CN213020401U (zh) 一种制热除霜空气源热水泵
CN203810600U (zh) 具有二次热回收的新风处理装置
CN207422524U (zh) 可消除制冷工况再热能耗的旁通式新风空气处理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