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21635A -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21635A
CN116721635A CN202310613342.XA CN202310613342A CN116721635A CN 116721635 A CN116721635 A CN 116721635A CN 202310613342 A CN202310613342 A CN 202310613342A CN 116721635 A CN116721635 A CN 1167216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backlight
time
compensation
bright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1334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雷
袁海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1334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2163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216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216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33Improving the luminance or brightness uniformity across the scree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显示模组用于执行画面显示,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背光驱动电路,显示模组还包括转换控制单元。转换控制单元接收并将显示信号转换生成控制信号,根据控制信号以及预存的亮度补偿数据生成背光控制信号输出至背光驱动电路。背光驱动电路接收并根据背光控制信号为显示面板当前帧显示依次提供相应补偿时间具有相应补偿亮度的背光以适应不同刷新率的停顿时间,直至接收到下一帧的背光控制信号。在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分别控制显示时间和停顿时间的背光亮度,根据不同刷新率停顿时间的长短补偿背光亮度,消除刷新率切换时显示面板由于漏电程度不同产生的亮暗变化。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以及一种包含该显示模组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面板一帧通常分为显示时间(Active区)和进入下一帧前的停顿时间(Blank区),在显示变频技术(Freesync)中,通过改变显示面板一帧的停顿时间(Blank区)的时间行数,以改变刷新率。
然而,刷新率越低,显示面板的一帧的Blank区的停顿时间就越长。显示面板在切换不同刷新率时,维持液晶两侧压差的电容出现的漏电现象由于刷新率不同而不同,进而导致显示面板出现不同程度的亮暗变化,影响显示效果。尤其是,较高刷新率与较低刷新率切换时,其对应的一帧时长相差较多,如240Hz切换至48Hz,较高刷新率与较低刷新率对应的一帧时长相差5倍,显示面板出现的亮暗变化会更为明显,严重影响显示效果。
鉴于此,如何在显示面板切换不同刷新率时避免出现不同程度的亮度变化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分别控制显示时间和停顿时间的背光亮度,根据不同刷新率停顿时间的长短补偿背光亮度,消除刷新率切换时显示面板由于漏电程度不同产生的亮暗变化。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用于执行画面显示。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光驱动电路,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模组的背光驱动电路均电性连接的转换控制单元;所述转换控制单元接收显示信号,并将所述显示信号转换生成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以及预存的亮度补偿数据生成相应的背光控制信号,并将所述背光控制信号输出至所述背光驱动电路;所述背光驱动电路接收所述背光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背光控制信号为所述显示面板当前帧显示依次提供相应补偿时间具有相应补偿亮度的背光以适应不同刷新率的停顿时间,直至接收到下一帧的背光控制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当前帧的显示亮度等于显示时间的显示亮度与停顿时间的显示亮度的等效均值亮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换控制单元包括数据处理电路和时序控制电路,所述时序控制电路与所述数据处理电路、所述显示面板以及所述背光驱动电路均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处理电路接收所述显示信号,并将所述显示信号转换生成所述控制信号,并将生成的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时序控制电路;所述时序控制电路根据所述亮度补偿数据以及所述控制信号生成所述背光控制信号,并将所述背光控制信号输出至所述背光驱动电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变化显示第一刷新率、第二刷新率至第N刷新率,且所述第一刷新率、所述第二刷新率至所述第N刷新率依次降低;所述第一刷新率、所述第二刷新率至第N刷新率均自同一时刻开启,所述第一刷新率的停顿时间的开始时刻至结束时刻为第一显示亮度和第一补偿时间,所述第一刷新率的停顿时间的结束时刻至第二刷新率的停顿时间的结束时刻为第二显示亮度和第二补偿时间,所述第N-1刷新率的停顿时间的结束时刻至第N刷新率的停顿时间的结束时刻对应为第N显示亮度和第N补偿时间,其中,N为大于2的正整数;所述亮度补偿数据包括依次存储的所述第一显示亮度、所述第二显示亮度至所述第N显示亮度,以及与之对应的所述第一补偿时间、所述第二补偿时间至所述第N补偿时间;所述时序控制电路根据所述控制信号以及所述亮度补偿数据向所述背光驱动电路输出所述背光控制信号,所述背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背光模组依次按所述第一补偿时间、所述第二补偿时间至所述第N补偿时间提供具有所述第一补偿亮度、所述第二补偿亮度至所述第N补偿亮度的背光给所述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补偿亮度等于所述第一显示亮度乘以预设背光补偿倍数,所述第二补偿亮度等于所述第二显示亮度乘以所述预设背光补偿倍数,所述第N补偿亮度等于所述第N显示亮度乘以所述预设背光补偿倍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背光补偿倍数等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透光率的倒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N补偿时间中的第m补偿时间的开始时刻的背光亮度为第一亮度,第m补偿时间的结束时刻的背光亮度为第二亮度,且所述第一亮度小于所述第二亮度,所述背光驱动电路根据所述背光控制信号控制背光亮度在所述第m补偿时间内自所述第一亮度增长至所述第二亮度,且所述第m补偿时间内的平均亮度等于第m补偿亮度,其中,m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N的正整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N补偿时间中的第m补偿时间的开始时刻的背光亮度为第一亮度,第m补偿时间的结束时刻的背光亮度为第二亮度,且所述第一亮度小于所述第二亮度,所述背光驱动电路根据所述背光控制信号控制背光亮度在所述第m补偿时间内自所述第一亮度振荡并增高至所述第二亮度,且所述第m补偿时间内的平均亮度等于第m补偿亮度,其中,m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N的正整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驱动单元,所述时序控制电路与所述显示驱动单元电性连接,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输出显示控制信号至所述显示驱动单元,所述显示控制信号包含控制所述显示面板的液晶分子偏转的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驱动单元包括电源管理电路、时序电路、伽马电路和驱动电路,其中,所述电源管理电路与所述时序控制电路、所述时序电路、所述伽马电路以及所述驱动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管理电路从所述时序控制电路接收所述显示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显示控制信号为所述时序电路、所述伽马电路和所述驱动电路分配电能供应,所述时序控制电路还用于将所述显示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时序电路;所述时序电路还与所述时序控制电路、所述伽马电路以及所述驱动电路电性连接,所述时序电路从所述时序控制电路接收所述显示控制信号,并据所述显示控制信号包含的时序信息控制所述伽马电路和所述驱动电路的信号传输时序;所述伽马电路还与所述驱动电路电性连接,所述伽马电路从所述电源管理电路接收所述显示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显示控制信号中的数据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将所述模拟信号传输至所述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根据接收的所述模拟信号驱动所述显示面板执行画面显示。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信号单元以及上述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信号单元为所述显示模组执行画面显示提供显示信号。
综上所述,在本申请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中,利用显示面板的漏电在停顿时间上呈线性变化,分开控制显示时间和停顿时间的背光亮度。同时,显示同一画面时,所述第二刷新率的停顿时间在T2至T3时段的漏电情况与所述第一刷新率的停顿时间即T2至T3时段的漏电情况一致,根据不同刷新率的停顿时间的时长不同,分段控制所述显示面板的一帧的补偿时间的背光亮度,避免由于不同刷新率切换时漏电程度不同产生的明显的亮暗变化减轻甚至消除,即可实时补偿由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漏电造成显示亮度明显降低的问题。进一步地,避免了当接收到该帧显示信号时,再根据该帧显示信号中包含的背光亮度信息整体调节背光亮度,造成背光亮度调节存在延时而出现显示面板明暗变化明显的问题,本申请实现了无延迟调节背光亮度,进而提升了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显示面板的像素架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像素架构的控制原理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显示面板的刷新率与显示亮度的关系曲线图;
图5为图1所示显示面板不同刷新率下一帧时长的组成对比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显示装置的显示模组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显示装置中显示模组的不同刷新率的关系图;
图9为图7所示显示模组中显示驱动单元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6所示显示装置的驱动效果示意图;
图11为图6所示显示装置的另一种驱动效果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20-显示面板;25-显示驱动单元;42-电源管理电路;43-时序电路;44-伽马电路;46-驱动电路;200-显示模组;1000-显示装置;300-显示信号单元;30-背光模组;35-背光驱动电路;60-转换控制单元;62-数据处理电路;63-时序控制电路;2-彩膜公共电极层;3-像素电极层;4-像素公共电极层;5-绝缘通道;6-液晶层通道;7-数据线;8-驱动电路通道;10a-第一色像素单元;10b-第二色像素单元;10c-第三色像素单元;F1-第一方向;F2-第二方向;data-数据信号;Scan-扫描信号;C-存储单元;M-控制单元;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vcom-公共显示信号;Avcom-补偿显示信号;m1、m2、m3、m4-一帧的时长;a-显示时间;b、c、d、e-停顿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申请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本申请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可以包括”、“包含”、或“可以包含”表示公开的相应功能、操作、元件等的存在,并不限制其他的一个或多个更多功能、操作、元件等。此外,术语“包括”或“包含”表示存在说明书中公开的相应特征、数目、步骤、操作、元素、部件或其组合,而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目、步骤、操作、元素、部件或其组合,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还需要理解的是,本文中描述的“至少一个”的含义是一个及其以上,例如一个、两个或三个等,而“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或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步骤1”、“步骤2”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请参阅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10包括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图未全示)和阵列基板,以及位于所述彩膜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图未标)。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像素电极层3和像素公共电极层4,其中,所述像素电极3与所述像素公共电极层4相对设置,且所述像素电极层3和所述像素公共电极层4之间设置有绝缘层(图未示)。所述彩膜基板包括彩膜公共电极层2,所述彩膜公共电极层2和所述像素电极层3相对设置,所述液晶层位于所述彩膜公共电极层2和所述像素电极层3之间。
具体技术中,所述显示面板10中具有绝缘通道5、液晶层通道6和驱动电路通道8,所述绝缘通道5贯穿所述绝缘层,且延伸至所述液晶层和所述像素公共电极层4。所述液晶层通道6贯穿所述液晶层,且延伸至所述彩膜公共电极层2。驱动电路通道8连通数据线7和所述像素电极层3。其中,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数据线7以及所述像素电极层3电性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像素电极层3所处的电压值。即就是数据信号通过所述数据线7经所述驱动电路传输至所述像素电极层3以控制其处于不同电压。通过控制彩膜公共电极层2和像素电极层3处于不同电压值,进而为所述液晶层的多个液晶分子供电,使多个液晶分子不同程度偏转。然而,由于液晶层中的杂质会出现漏电现象。即就是,液晶层中的杂质会沿图1所示的液晶层通道6漏电至所述彩膜公共电极层2。此外,由于所述绝缘层的绝缘效果具有一定的相对性,故所述液晶层中的杂质会通过所述绝缘通道5漏电至所述像素公共电极层4。
相应地,所述显示面板10通过驱动电路控制像素电极层3所处的电压值,驱动电路充电后也会出现漏电,所述驱动电路沿驱动电路通道8漏电至所述数据线7。
请参阅图2,图2为图1所示显示面板10的像素架构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每一列的像素单元对应与所述数据线7电性连接。具体而言,多个所述像素单元可以包括多个第一色像素单元10a、多个第二色像素单元10b和多个第三色像素单元10c,其中,位于同一行的所述第一色像素单元10a、所述第二色像素单元10b和所述第三色像素单元10c依次间隔排列,位于同一列的像素单元均为所述第一色像素单元10a、所述第二色像素单元10b或所述第三色像素单元10c。所述显示面板10可以采用双极性电压驱动,即每一列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像素单元由不同极性的电压驱动,可以通过将每一列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像素单元电性连接至用于传输极性相反的两数据信号的数据线7上。例如,图2中第一列的第一个像素单元由正数据信号驱动,而第一列的第二个像素单元由负数据信号驱动。
请参阅图3,图3为图2所示像素架构的控制原理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显示面板10的内部互相呈网格状设置有沿着第一方向F1延伸的多条扫描线(Scan line)和沿着第二方向F2延伸的多条数据线(Data line)。其中,所述第一方向F1与所述第二方向F2相互垂直,并且多条所述扫描线之间、多条所述数据线之间、以及所述扫描线与所述数据线之间均相互绝缘。也即,多条所述扫描线之间间隔排列设置且相互绝缘,多条所述数据线之间间隔排列设置且相互绝缘,多条所述扫描线与多条所述数据线之间相互绝缘设置。
如图3所示,多条所述扫描线和所述数据线的交叉部均对应设置有像素单元。具体为,任意相邻的两条所述扫描线和任意相邻的两条所述数据线之间设置有所述像素单元,位于同一行的所述像素单元均与同一条所述扫描线电性连接,位于同一列的相邻两个所述像素单元与传输极性相反的数据信号data对应的数据线电性连接。
每一个所述像素单元中,包含驱动元件与液晶层(图未示)。所述液晶层在所述驱动元件的驱动下出射光线。所述像素单元在所述扫描线的控制下在预定时间段接收所述数据线提供的模拟信号的数据电压,所述像素单元的驱动元件根据该数据电压驱动所述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偏转相应的角度,进而达到液晶分子依据图像数据出射相应亮度的光线,以使得所述显示面板10进行图像显示。
请参阅图3,所述驱动元件包括存储单元C和控制单元M。所述控制单元M电性连接至所述数据线、所述扫描线和所述存储单元C。所述控制单元M至少可以包括控制晶体管,所述控制晶体管包括控制端、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控制晶体管的控制端电性连接至所述扫描线,并接收扫描信号Scan,所述控制晶体管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数据线,用于接收所述数据信号data,所述控制晶体管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所述存储单元C。所述控制晶体管接收所述扫描信号Scan,并根据所述扫描信号Scan选择性控制所述数据信号data传输至所述存储单元C,所述存储单元C用于存储电能并维持所述液晶层相对两侧的电压。
所述存储单元C可以包括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其中,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控制晶体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用于接收公共显示信号vcom。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控制晶体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用于接收补偿显示信号Avcom。其中,所述第二电容c2用于减轻所述第一电容c1的漏电现象。
请参阅图4和图5,图4为图1所示显示面板10的刷新率与显示亮度的关系曲线图,图5为图1所示显示面板10不同刷新率下一帧时长的组成对比示意图。如图4所示,逐渐调节所述显示面板10的刷新率自144Hz下降至48Hz,所述显示面板10的显示亮度逐渐降低。如图5所示,m1、m2、m3、m4分别用于指示刷新率为144Hz、120Hz、72Hz和48H时所述显示面板10一帧的时间长度。a用于指示所述显示面板10的一帧的显示时间的时间长度。b、c、d、e分别用于指示刷新率分别为144Hz、120Hz、72Hz和48H时所述显示面板10一帧的停顿时间的时间长度。
随着刷新率切换至更低,例如图4和图5所示的144Hz下降至48Hz,所述显示面板10的显示亮度逐渐降低。这是由于,所述显示面板10的刷新率越低,一帧的停顿时间的时间长度就越长。在切换不同刷新率时,所述显示面板10维持液晶两侧压差的电容出现的漏电现象由于刷新率不同而不同,这会导致显示面板出现不同程度的亮暗变化,影响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尤其是,较高刷新率与较低刷新率切换时,其对应的一帧时长相差较多,如从240Hz切换至48Hz,较高刷新率与较低刷新率对应的一帧时长可相差5倍,如图4可见,所述显示面板出现的亮暗变化会更为明显,严重影响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基于上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200,所述显示模组200可根据当前的刷新率实时调节背光亮度,以补偿在刷新率切换时由于存储单元的漏电程度不同造成的显示画面亮暗变化的问题。
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0包括显示模组200和显示信号单元300,所述显示信号单元300为所述显示模组200执行画面显示提供显示信号,其中,所述显示信号包含用于执行画面显示的信息。其中,所述显示模组200包括显示面板20、背光模组30以及与所述显示面板20和所述背光模组30均电性连接的转换控制单元60,所述转换控制单元60还与所述显示信号单元300电性连接。所述转换控制单元60用于接收所述显示信号单元300传输的显示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所述显示面板20和所述背光模组30可以识别的各种控制信号。所述背光模组30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为所述显示面板20提供背光。所述显示面板20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利用所述背光显示不同画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显示信号单元300可以是所述显示装置1000的主机,具体可以包括显卡,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转换控制单元60可以为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又称系统级芯片,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可以理解地,所述显示装置1000可用于包括但不限于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电子设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显示装置1000的具体种类不受特别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应用所述显示装置1000的具体的使用要求进行相应地设计,在此不再赘述。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驱动板、电源板、高压板以及按键控制板等其他必要的部件和组成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所述显示装置1000的具体类型和实际功能进行相应地补充,在此不再赘述。
请一并参阅图7,图7为图6所示显示装置1000的显示模组200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20包括显示驱动单元25,所述显示驱动单元25与所述转换控制单元60电性连接,所述背光模组30包括背光驱动电路35,所述转换控制单元60包括数据处理电路62和时序控制电路63。所述数据处理电路62与所述时序控制电路63和所述显示装置1000的显示信号单元300电性连接,并自所述显示信号单元300接收显示信号,其中,所述显示信号包含用于执行画面显示的信息。所述数据处理电路62将所述显示信号转换为所述时序控制电路63能够识别的多种控制信号,即就是对所述显示信号格式转换生成所述控制信号,并将生成的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时序控制电路63。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时序控制电路63与所述显示驱动单元25以及所述背光驱动电路35电性连接,所述时序控制电路63根据预存的亮度补偿数据以及接收的控制信号生成相应的背光控制信号,并将所述背光控制信号输出至所述背光驱动电路35,所述背光驱动电路35接收所述背光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背光控制信号为所述显示面板20当前帧显示依次提供相应补偿时间具有相应补偿亮度的背光以适应变化刷新率时的停顿时间,直至再次接收到背光控制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背光驱动电路35中至少可以包括定时控制器(TimingControl,TCON),又称时序控制器,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时序控制电路63,根据刷新率调节每一帧的停顿时间的背光亮度,使得刷新率切换时所述显示面板20由于漏电程度不同产生的明显的亮暗变化减轻甚至消除,即可实时补偿由于所述显示面板20的漏电造成显示亮度明显降低的问题,提升了显示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8,图8为图6所示显示装置1000中显示模组200的不同刷新率的关系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20的每一帧包括显示时间(Active区)和停顿时间(Blank区),每一帧显示时间的结束时刻为停顿时间的开始时刻。所述显示面板20变化显示第一刷新率、第二刷新率至第N刷新率,且所述第一刷新率、所述第二刷新率至所述第N刷新率依次降低。
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刷新率、所述第二刷新率至第N刷新率均自同一时刻T1开启。T2时刻为不同刷新率的显示时间的结束时刻,即就是停顿时间的开始时刻。即T1-T2时刻为所述第一刷新率、所述第二刷新率至第N刷新率的显示时间。
T3为第一刷新率的停顿时间的结束时刻,T4为第二刷新率的停顿时间的结束时刻,即就是T2-T3时刻为所述第一刷新率的停顿时间,T2-T4时刻为所述第二刷新率的停顿时间,以此类推,TN为第N刷新率的停顿时间的结束时刻,即就是T2-TN时刻为所述第N刷新率的停顿时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分别控制显示时间和停顿时间的背光亮度。由于不同刷新率下,显示时间内存储单元C的漏电情况相同,故显示时间内漏电不会造成不同刷新率的显示亮度的差异。故,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同一画面时,在所述第一刷新率、所述第二刷新率至第N刷新率下,控制背光在显示时间的背光亮度均相同。
然而,不同刷新率下,由于停顿时间的时长不同,存储单元C在停顿时间的总漏电程度不同。尽管如此,但漏电在停顿时间上呈线性变化,即就是,随停顿时间的延续,所述存储单元C均匀漏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漏电在停顿时间上呈线性变化,根据不同刷新率的停顿时间的长度,根据漏电程度相应调节背光。将第N刷新率的停顿时间按照第一刷新率、所述第二刷新率至第N-1刷新率的停顿时间切分为N个分段。具体而言,N个分段分别为第一刷新率的停顿时间的开始时刻至第一刷新率的停顿时间的结束时刻,即T2至T3时段。第一刷新率的停顿时间的结束时刻至第二刷新率的停顿时间的结束时刻,即T3至T4时段。第N-1刷新率的停顿时间的结束时刻至第N刷新率的停顿时间的结束时刻,即TN-1至TN时段。
可以理解的是,显示同一画面时,所述第二刷新率的停顿时间在T2至T3时段的漏电情况与所述第一刷新率的停顿时间即T2至T3时段的漏电情况一致,以此类推。
本申请据此控制所述背光模组30分段为所述显示面板20提供背光,不论下一帧是哪种刷新率,都可以依次提供每一分段对应的背光,避免了在所述显示模组200切换不同刷新率时出现不同程度的亮度变化。进一步地,避免了当接收到该帧显示信号时,再根据该帧显示信号中包含的背光亮度信息整体调节背光亮度,造成背光亮度调节存在延时而出现显示面板明暗变化明显的问题,本申请实现了无延迟的背光亮度补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刷新率、所述第二刷新率至第N刷新率均自同一时刻T1开启,则所述第一刷新率的停顿时间的开始时刻至结束时刻(T2~T3)对应为第一显示亮度和第一补偿时间。所述第一刷新率的停顿时间的结束时刻至第二刷新率的停顿时间的结束时刻(T3~T4)对应为第二显示亮度和第二补偿时间,所述第N-1刷新率的停顿时间的结束时刻至第N刷新率的停顿时间的结束时刻(TN-1~TN)对应为第N显示亮度和第N补偿时间,N为大于二的正整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显示亮度为所述第一刷新率时停顿时间的开始时刻至结束时刻的显示亮度的亮度衰减值,所述第二显示亮度为所述第一刷新率的停顿时间的结束时刻至第二刷新率的停顿时间的结束时刻的显示亮度的亮度衰减值,以此类推。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亮度衰减值包含了表征所述显示面板20的漏电程度的信息。
所述时序控制电路63存储有所述显示模组200的亮度补偿数据,所述亮度补偿数据包括依次存储的第一显示亮度、第二显示亮度至第N显示亮度,以及与所述第一显示亮度、所述第二显示亮度至所述第N显示亮度对应的第一补偿时间、第二补偿时间至第N补偿时间。
所述时序控制电路63根据所述控制信号以及所述亮度补偿数据向所述背光驱动电路35输出所述背光控制信号,所述背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背光模组30依次按第一补偿时间、第二补偿时间至第N补偿时间提供具有第一补偿亮度、第二补偿亮度至第N补偿亮度的背光给所述显示面板20,当接收到下一帧的背光控制信号时,重新执行上述提供背光的操作。具体而言,所述背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背光模组30依次提供第一补偿亮度、第二补偿亮度至第N补偿亮度的背光,提供第一补偿亮度、第二补偿亮度至第N补偿亮度的背光的时间依次为第一补偿时间、第二补偿时间至第N补偿时间,当接收到下一帧的背光控制信号时,重新执行上述提供背光的操作。
例如,所述背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背光模组30在第一补偿时间内提供第一补偿亮度的背光、在第二补偿时间内提供第二补偿亮度的背光时,接收到下一帧的背光控制信号,则在提供显示时间对应的背光亮度后,重新依次按第一补偿时间、第二补偿时间至第N补偿时间提供具有第一补偿亮度、第二补偿亮度至第N补偿亮度的背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补偿亮度等于所述第一显示亮度乘以预设背光补偿倍数,所述第二补偿亮度等于所述第二显示亮度乘以所述预设背光补偿倍数。
在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背光补偿倍数可以等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透光率的倒数。
在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背光补偿倍数与所述显示面板20的透光率有关,透光率由所述显示面板20本身制程、元件参数等决定,例如偏光片的选择、制作工艺等。
具体举例而言,当所述显示面板20的透光率为5%时,所述预设背光补偿倍数可以确定为20,当所述显示面板20的透光率为4%时,所述预设背光补偿倍数可以确定为25,当所述显示面板20的透光率为6%时,所述预设背光补偿倍数可以确定为17。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显示面板20的透光率越低,所述预设背光补偿倍数越大,本申请对不同透光率对应的预设背光补偿倍数没有具体限制,不作具体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显示面板20显示亮度越高,所述显示面板20的液晶分子的折射率越高,出光率也越高,而所述显示驱动单元25的漏电程度越明显,故所述预设背光补偿倍数无需根据显示面板20显示画面的亮度做调整。
请一并参阅图7和图9,图9为图7所示显示模组200中显示驱动单元25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时序控制电路63还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输出显示控制信号至所述显示驱动单元25,其中,所述显示控制信号包含控制所述显示面板20的液晶分子偏转的信息,所述显示驱动单元25接收并根据所述显示控制信号控制液晶分子不同程度偏转,具体可以是控制液晶分子两侧的电极层产生压差以驱动液晶分子偏转相应角度,以出射相应光线,进而显示相应画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示显示信号单元300输出并传输显示信号至所述数据处理电路62,所述数据处理电路62将显示信号转换为多个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时序控制电路63,所述时序控制电路63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输出相应的显示控制信号至所述显示驱动单元25,所述显示驱动单元25接收所述显示控制信号,并对所述显示控制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后用于驱动所述显示面板20的画面显示。具体地,所述显示驱动单元25可以对所述显示控制信号执行数模转换(Digital to Analog,DA),输出模拟信号的灰阶电压至所述显示面板20内,以驱动所述显示面板20进行画面显示。
如图9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驱动单元25包括电源管理电路42、时序电路43、伽马电路44和驱动电路46。所述电源管理电路42和所述时序电路43均与所述时序控制电路63电性连接,所述电源管理电路42还与所述伽马电路44和所述驱动电路46电性连接,所述时序电路43还与所述伽马电路44和所述驱动电路46电性连接。所述显示面板20在所述显示驱动单元25的控制下显示相应画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时序控制电路63传输所述显示控制信号至所述时序电路43和所述电源管理电路42。所述电源管理电路42接收所述显示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显示控制信号为所述时序电路43、所述伽马电路44和所述驱动电路46分配电能供应。
所述时序电路43接收所述显示控制信号,并据所述显示控制信号包含的时序信息控制所述伽马电路44和所述驱动电路46的信号传输时序。
所述伽马电路44接收所述显示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显示控制信号中的数据信号data转换为模拟信号,并将所述模拟信号传输至所述驱动电路46,所述驱动电路46根据接收的所述模拟信号驱动所述显示面板20执行画面显示。
请参阅图10,图10为图6所示显示装置1000的驱动效果示意图。如图10所示,t1到t2时间段为不同刷新率时下一帧的显示时间,t2到t3时间段对应刷新率为144Hz时一帧的停顿时间,t2到t4时间段对应刷新率为120Hz时一帧的停顿时间,t2到t5时间段对应刷新率为48Hz时一帧的停顿时间。此时,第一补偿时间对应为t2-t3时段,第二补偿时间为t3-t4时段,第三补偿时间为t4-t5时段。
在此,将第m补偿时间的开始时刻的背光亮度记为第一亮度,第m补偿时间的结束时刻的背光亮度记为第二亮度,且所述第一亮度小于所述第二亮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背光驱动电路35根据所述背光控制信号控制背光亮度在第m补偿时间内自所述第一亮度逐渐增长至所述第二亮度,则所述第m补偿时间内的平均亮度等于所述第m补偿亮度,m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N的正整数。具体而言,上述逐渐增长可以为均匀增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显示时间内,所述背光亮度在一峰值和一谷值之间来回振荡,则所述显示面板20一帧的显示亮度为所述显示时间的显示亮度与所述停顿时间的显示亮度的等效均值亮度。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显示时间的显示亮度可为显示时间来回振荡的背光亮度折射出所述显示面板的亮度的等效平均值。所述停顿时间的显示亮度可为所述第m补偿亮度折射出所述显示面板的亮度。
请参阅图11,图11为图6所示显示装置1000的另一种驱动效果示意图。如图11所示,t1到t2时间段为不同刷新率时下一帧的显示时间,t2到t3时间段对应刷新率为144Hz时一帧的停顿时间,t2到t4时间段对应刷新率为120Hz时一帧的停顿时间,t2到t5时间段对应刷新率为48Hz时一帧的停顿时间。此时,第一补偿时间对应为t2-t3时段,第二补偿时间为t3-t4时段,第三补偿时间为t4-t5时段。
在此,将第m补偿时间的开始时刻的背光亮度记为第一亮度,第m补偿时间的结束时刻的背光亮度记为第二亮度,且所述第一亮度小于所述第二亮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背光驱动电路35根据所述背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背光亮度在第m补偿时间内自所述第一亮度振荡并逐渐增高至所述第二亮度,则所述停顿时间内的平均亮度等于所述第m补偿亮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显示时间内,所述背光亮度在一峰值和一谷值之间来回振荡,则所述显示面板20一帧的显示亮度为所述显示时间的显示亮度与所述停顿时间的显示亮度的等效均值亮度。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显示时间的显示亮度为显示时间来回振荡的背光亮度折射出所述显示面板的亮度的平均值。所述停顿时间的显示亮度为所述第m补偿亮度折射出所述显示面板的亮度。
可以理解的是,图10、图11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举例阐述,所述显示装置1000也可以用于在其他刷新率下进行画面显示,工作原理与图10和图11所示出的相似,在此不做赘述。
综上所述,在本申请的显示模组200和显示装置1000中,通过设置所述时序控制电路63,利用显示面板20的漏电在停顿时间上呈线性变化,分开控制显示时间和停顿时间的背光亮度。同时,显示同一画面时,所述第二刷新率的停顿时间在T2至T3时段的漏电情况与所述第一刷新率的停顿时间即T2至T3时段的漏电情况一致,根据不同刷新率的停顿时间的时长不同,分段控制所述显示面板20的一帧的补偿时间的背光亮度,避免由于不同刷新率切换时漏电程度不同产生的明显的亮暗变化减轻甚至消除,即可实时补偿由于所述显示面板20的漏电造成显示亮度明显降低的问题。进一步地,避免了当接收到该帧显示信号时,再根据该帧显示信号中包含的背光亮度信息整体调节背光亮度,造成背光亮度调节存在延时而出现显示面板明暗变化明显的问题,本申请实现了无延迟调节背光亮度,进而提升了所述显示装置1000的显示效果。
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模组,用于执行画面显示,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光驱动电路,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模组的背光驱动电路均电性连接的转换控制单元;
所述转换控制单元接收显示信号,并将所述显示信号转换生成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以及预存的亮度补偿数据生成相应的背光控制信号,并将所述背光控制信号输出至所述背光驱动电路;所述背光驱动电路接收所述背光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背光控制信号为所述显示面板当前帧显示依次提供相应补偿时间具有相应补偿亮度的背光以适应不同刷新率的停顿时间,直至接收到下一帧的背光控制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当前帧的显示亮度等于显示时间的显示亮度与停顿时间的显示亮度的等效均值亮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控制单元包括数据处理电路和时序控制电路,所述时序控制电路与所述数据处理电路、所述显示面板以及所述背光驱动电路均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处理电路接收所述显示信号,并将所述显示信号转换生成所述控制信号,并将生成的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时序控制电路;
所述时序控制电路根据所述亮度补偿数据以及所述控制信号生成所述背光控制信号,并将所述背光控制信号输出至所述背光驱动电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变化显示第一刷新率、第二刷新率至第N刷新率,且所述第一刷新率、所述第二刷新率至所述第N刷新率依次降低;
所述第一刷新率、所述第二刷新率至第N刷新率均自同一时刻开启,所述第一刷新率的停顿时间的开始时刻至结束时刻为第一显示亮度和第一补偿时间,所述第一刷新率的停顿时间的结束时刻至第二刷新率的停顿时间的结束时刻为第二显示亮度和第二补偿时间,所述第N-1刷新率的停顿时间的结束时刻至第N刷新率的停顿时间的结束时刻对应为第N显示亮度和第N补偿时间,其中,N为大于2的正整数;
所述亮度补偿数据包括依次存储的所述第一显示亮度、所述第二显示亮度至所述第N显示亮度,以及与之对应的所述第一补偿时间、所述第二补偿时间至所述第N补偿时间;
所述时序控制电路根据所述控制信号以及所述亮度补偿数据向所述背光驱动电路输出所述背光控制信号,所述背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背光模组依次按所述第一补偿时间、所述第二补偿时间至所述第N补偿时间提供具有所述第一补偿亮度、所述第二补偿亮度至所述第N补偿亮度的背光给所述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补偿亮度等于所述第一显示亮度乘以预设背光补偿倍数,所述第二补偿亮度等于所述第二显示亮度乘以所述预设背光补偿倍数,所述第N补偿亮度等于所述第N显示亮度乘以所述预设背光补偿倍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背光补偿倍数等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透光率的倒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N补偿时间中的第m补偿时间的开始时刻的背光亮度为第一亮度,第m补偿时间的结束时刻的背光亮度为第二亮度,且所述第一亮度小于所述第二亮度,所述背光驱动电路根据所述背光控制信号控制背光亮度在所述第m补偿时间内自所述第一亮度增长至所述第二亮度,且所述第m补偿时间内的平均亮度等于第m补偿亮度,其中,m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N的正整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N补偿时间中的第m补偿时间的开始时刻的背光亮度为第一亮度,第m补偿时间的结束时刻的背光亮度为第二亮度,且所述第一亮度小于所述第二亮度,所述背光驱动电路根据所述背光控制信号控制背光亮度在所述第m补偿时间内自所述第一亮度振荡并增高至所述第二亮度,且所述第m补偿时间内的平均亮度等于第m补偿亮度,其中,m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N的正整数。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驱动单元,所述时序控制电路与所述显示驱动单元电性连接,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输出显示控制信号至所述显示驱动单元,所述显示控制信号包含控制所述显示面板的液晶分子偏转的信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驱动单元包括电源管理电路、时序电路、伽马电路和驱动电路,其中,
所述电源管理电路与所述时序控制电路、所述时序电路、所述伽马电路以及所述驱动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管理电路从所述时序控制电路接收所述显示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显示控制信号为所述时序电路、所述伽马电路和所述驱动电路分配电能供应,所述时序控制电路还用于将所述显示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时序电路;
所述时序电路还与所述时序控制电路、所述伽马电路以及所述驱动电路电性连接,所述时序电路从所述时序控制电路接收所述显示控制信号,并据所述显示控制信号包含的时序信息控制所述伽马电路和所述驱动电路的信号传输时序;
所述伽马电路还与所述驱动电路电性连接,所述伽马电路从所述电源管理电路接收所述显示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显示控制信号中的数据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将所述模拟信号传输至所述驱动电路;
所述驱动电路根据接收的所述模拟信号驱动所述显示面板执行画面显示。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信号单元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信号单元为所述显示模组执行画面显示提供显示信号。
CN202310613342.XA 2023-05-27 2023-05-27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67216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13342.XA CN116721635A (zh) 2023-05-27 2023-05-27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13342.XA CN116721635A (zh) 2023-05-27 2023-05-27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21635A true CN116721635A (zh) 2023-09-08

Family

ID=87865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13342.XA Pending CN116721635A (zh) 2023-05-27 2023-05-27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2163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1588C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US8471802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435963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及び装置
US20070132697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EP0674207B1 (en) Display device
US20060061535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JP2004013153A (ja) Lcdパネルのフリッカーを減少させる方法と回路
US742997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a driving method thereof
JP330593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7969403B2 (en) Driving circuit, driving method,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same
JP4654070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メモリ性液晶パネルの駆動回路
KR101385202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의 구동방법
JP2002525661A (ja) マトリックス表示装置
US7439967B2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driving circuit thereof,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electro-optical device
JP2008216893A (ja) 平面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表示方法
KR100949499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의 구동방법 및 그의 구동회로
CN116721635A (zh)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US20120287179A1 (en) Method for Writing an Image in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100783704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와 이의 구동 장치 및 방법
US5917466A (en) Matrix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liquid crystal hysteresis characteristics for still picture display
US7804548B2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KR100656916B1 (ko) 초기 벤드 배향을 고속화하기 위한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이의 구동 장치와 방법
WO2006035798A1 (ja) 液晶駆動回路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KR20050066720A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의 구동방법
JP2006195387A (ja)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