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12121B - 植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植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12121B
CN116712121B CN202310983460.XA CN202310983460A CN116712121B CN 116712121 B CN116712121 B CN 116712121B CN 202310983460 A CN202310983460 A CN 202310983460A CN 116712121 B CN116712121 B CN 1167121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suture
force
rod body
implan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8346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12121A (zh
Inventor
成昌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Feichong Biological Sci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Feichong Biological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Feichong Biological Scie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Feichong Biological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8346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121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121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121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121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121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01Suture anchors, buttons or pledgets, i.e. means for attaching sutures to bone, cartilage or soft tissue; Instruments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suture anch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82Needle or suture gu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01Suture anchors, buttons or pledgets, i.e. means for attaching sutures to bone, cartilage or soft tissue; Instruments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suture anchors
    • A61B2017/0409Instruments for applying suture anch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01Suture anchors, buttons or pledgets, i.e. means for attaching sutures to bone, cartilage or soft tissue; Instruments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suture anchors
    • A61B2017/0464Suture anchors, buttons or pledgets, i.e. means for attaching sutures to bone, cartilage or soft tissue; Instruments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suture anchors for soft tissu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2017/0496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for tensioning sutur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植入装置,包括承载件、杆体组件及张力测试组件,承载件设置于杆体组件远端,用于将外部缝线预置于骨道内;杆体组件包括内杆体及外杆体,外杆体套设在内杆体的外周;张力测试组件套设于外杆体的外周,用于将外部缝线张紧至预设张紧力;在力的作用下,外杆体能够向远端挤压承载件,使处于预设张紧力的外部缝线被承载件固定在骨道内。本申请提供的植入装置能够将外部缝线保持在预设张紧力的状态下固定进骨道中,且外部缝线固定前后的张紧力能够得到精确的控制和同步,有效提高手术效果和手术效率。

Description

植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植入装置。
背景技术
在肌腱韧带修复手术或肩袖修复手术中,需要将软组织固定在骨上,此时需要将缝线拉紧至合适程度后进行固定,打结收紧的方式张紧度不足,且难以精确控制固定后缝线的张紧力,张紧力过大会导致组织坏死,影响软组织愈合,张紧力过小会导致手术失败,关节习惯性脱位,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植入装置既能够实现对缝线张紧力的精确控制又能够实现对缝线的有效固定。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植入装置。
一种植入装置,包括:
杆体组件,包括内杆体及外杆体,所述外杆体套设在所述内杆体的外周;
设置于所述杆体组件远端的承载件,用于将外部缝线预置于骨道内;以及
张力测试组件,所述张力测试组件套设于所述外杆体的外周,用于将外部缝线张紧至预设张紧力;在力的作用下,所述外杆体能够向远端挤压所述承载件,使处于所述预设张紧力的外部缝线被所述承载件固定在骨道内。
如此设置,本申请提供的植入装置能够通过杆体组件、承载件及张力测试组件之间的配合使外部缝线保持在预设张紧力的状态下固定进骨道中,且外部缝线固定前后的张紧力能够得到精确的控制和同步,有效提高手术效果和手术效率。
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件包括分体设置的钉头及锚体,所述钉头螺纹连接于所述内杆体的远端;所述锚体套设于所述内杆体并位于所述外杆体与所述钉头之间;
所述钉头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供外部缝线穿设,所述钉头能够通过所述通孔将外部缝线预置于骨道内。
如此设置,钉头能够先将部分外部缝线预置于骨道内,待调整好外部缝线的张紧度后,通过外杆体的敲挤,锚体就能够将外部缝线在预设张紧力的状态下完全固定进入骨道内,保证与缝线连接的软组织能够被牢靠的固定在骨组织上,钉头螺纹连接于内杆体的远端,便于外部缝线固定后,内杆体通过旋转与钉头脱离。
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张力测试组件包括依次配合的测力套筒、弹性件及固定套筒;所述外杆体开设有避让通槽,所述固定套筒通过所述避让通槽固连于所述内杆体,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固定套筒内并弹性作用于所述测力套筒;
在力的作用下,所述测力套筒能够转动收紧或者转动释放外部缝线,并向所述固定套筒内滑动以测试外部缝线的张力。
如此设置,转动测力套筒收卷外部缝线的过程中,外部缝线会同时拉拽测力套筒向植入装置的远端移动并挤压弹性件,进而能够精确控制和检测外部缝线的张紧力。
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力套筒包括相互连接的滑动部和操控部,所述滑动部相对远离所述操控部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弹性件,所述操控部位于所述固定套筒外,用于在测力套筒转动过程中收卷外部缝线。
如此设置,所述滑动部能够进入固定套筒内测力,所述操控部能够在固定套筒外稳定收卷外部缝线,外部缝线的收卷和张紧力的测试互不干扰,有效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控部包括连接于所述滑动部的绕线柱及设置在所述绕线柱近端的两个环形卡盘,两个所述环形卡盘之间形成环形卡线槽,每个所述环形卡盘至少开设有一个卡线口。
如此设置,外部缝线能够通过卡线口缠绕至环形卡线槽中,保证外部缝线的自由端的线体被限位,由于定向套筒不转动,因此穿线耳能够起到定向限位作用,保证操控部转动时,外部缝线能够一圈一圈缠绕至绕线柱上,避免出现线体打结、成团难以解开的情况。保证外部缝线的收卷和释放均顺畅无阻。
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环形卡盘各开设有一个V形的所述卡线口,两个V形的所述卡线口位置对应且沿所述植入装置的轴向相互平行。
如此设置,V形的卡线口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便于缝线卡入,外部缝线能够通过靠近远端的V形的卡线口进入环形卡线槽,与该卡线口相互平行的另一个V形的卡线口能够便于外部缝线在绕线柱缠绕至合适圈数后绕出环形卡线槽,便于植入装置近端的医生进行后续操作。
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植入装置还包括定向套筒,所述定向套筒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固定套筒的外周,所述定向套筒的近端抵接于所述操控部;所述定向套筒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穿线耳,外部缝线依次穿过所述承载件及所述穿线耳与所述操控部相连。
如此设置,定向套筒能够通过穿线耳为外部缝线的收紧提供导向和限位作用,便于外部缝线稳定整齐的收卷,以及避免外部缝线收卷至操控部之外的区域。
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向套筒的内周设置有第二滑动配合部,所述固定套筒的外周设置有第一滑动配合部,所述定向套筒通过所述第二滑动配合部与所述第一滑动配合部的配合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固定套筒。
如此设置,定向套筒与固定套筒之间的相对移动更加稳定。
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动配合部和所述第一滑动配合部的其中一者为导向块,另一者为导向槽。
如此设置,导向块和导向槽相互配合实现滑动的方式,简便快捷且易于加工实现。
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植入装置还包括导线器,所述导线器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外杆体上,用于将穿出所述通孔的外部缝线穿入所述穿线耳。
如此设置,通过导线器能够快速将外部缝线穿过穿丝耳的耳孔与测力套筒连接,便于医生实施手术以及减少手术用时,提高手术效率。
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部的外周壁设置有限位件,所述植入装置还包括防回转组件,所述防回转组件安装于所述定向套筒,所述防回转组件具有防回转状态;
在所述防回转状态下,所述防回转组件能够与所述限位件卡接,以阻止所述测力套筒沿反向转动释放所述缝线。
如此设置,植入装置能够通过防回转组件与限位件的配合防止测力套筒倒转,使得医生能够空出手敲锤外杆体,将处于预设张紧力的外部缝线通过锚体钉入骨道捏完成固定。
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回转组件还具有释放状态;在所述释放状态下,所述防回转组件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与所述限位件分离,以允许所述测力套筒沿反向转动释放所述缝线。
如此设置,当外部缝线张紧力过大的时候,可以通过外力作用使防回转组件与限位件分离,解除两者的配合,进而能够倒转测力套筒,释放部分外部缝线,使外部缝线达到预设张紧力。
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包括套设于所述滑动部外周壁的单向棘齿轮,所述防回转组件包括卡接齿;
在所述防回转状态下,所述卡接齿能够与所述单向棘齿轮的其中一处啮合,以阻止所述测力套筒沿反向转动释放所述缝线,并允许所述测力套筒沿正向转动收紧外部缝线;
在所述释放状态下,所述卡接齿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与所述单向棘齿轮分离,以允许所述测力套筒沿反向转动释放所述缝线。
如此设置,卡接齿与单向棘齿轮相互配合能够实现测力套筒单向自由转动,同时防止测力套筒倒转的功能,使得医生可以单手转动测力套筒调节缝线张力,且调节完成后不需要手一直按着测力套筒就能够保证外部缝线被可靠的保持在预设张紧力的状态下,大幅提高张力调节的便捷性和可靠性。
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回转组件包括扭力弹簧及卡接件,所述卡接件通过所述扭力弹簧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定向套筒;所述定向套筒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卡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卡接臂和施力臂,所述卡接齿凸设于所述卡接臂相对靠近所述限位件的一侧,所述卡接臂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孔,使所述卡接齿与所述限位件配合,所述施力臂与所述卡接臂之间具有倾角,所述施力臂与所述卡接臂的转动方向相反;
在所述防回转状态下,所述卡接臂能够与所述限位件卡接,以阻止所述测力套筒沿反向转动释放所述缝线;
在所述释放状态下,所述施力臂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卡接臂上的卡接齿与所述限位件分离,以允许所述测力套筒沿反向转动释放所述缝线。
如此设置,在通过外力旋转测力套筒调节外部缝线张力时,不需要在停止转动时用手一直压持测力套筒就能够保证外力撤除后,测力套筒保持在最后的旋转位置和状态。也即,如此设置,使得使用人员能够自由的转动测力套筒且不用担心测力套筒倒转影响外部缝线的张紧度,大幅提高了张力调节的便捷性和可靠性。
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滑动部相对靠近所述操控部的一侧,且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操控部的远端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定向套筒近端的内周壁上凸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能够卡接于所述间隙中,以保证所述定向套筒与所述滑动部同步滑动,且不影响所述滑动部在所述定向套筒内转动。
如此设置,能够保证定向套筒能够与滑动部同步移动,保证测力稳定。
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植入装置还包括敲压件,所述敲压件包括受力盘,所述受力盘的直径大于所述外杆体的外径,所述受力盘连接于所述外杆体的近端并凸出于所述张力测试组件,用于在力的作用下推挤所述外杆体相对于所述张力测试组件及所述内杆体向所述植入装置的远端移动。
如此设置,受力盘的面积大,便于使用人员敲击,避免施力位置出现偏移或者落空的情况,保证承载件能够快速有效的被外杆体挤压进入骨道,以及避免施力不均导致承载件歪斜或者受损的可能性。
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植入装置还包括助力架,所述助力架包括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包括相互连接的抵接部和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弯折段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延伸部和连接部,所述抵接部用于抵持组织,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张力测试组件,所述第一延伸部可调节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延伸部,能够调节所述抵持部与所述内杆体远端之间的距离。
如此设置,使用人员能够根据需求选择性使用助力架,以在收紧外部缝线时,避免承载件被拉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植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X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植入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Y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植入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Z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植入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植入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的植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植入装置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植入装置;10、承载件;11、钉头;111、通孔;12、锚体;121、挤压块;1211、压持部;1212、导向部;20、杆体组件;21、内杆体;211、小径段;212、中径段;213、大径段;214、第一导向段;215、第二导向段;216、外螺纹;22、外杆体;221、避让通槽;30、张力测试组件;31、测力套筒;311、滑动部;3111、限位件;312、操控部;3121、绕线柱;3122、卡盘;3123、卡线口;3124、环形卡线槽;3125、导向斜面;32、弹性件;33、固定套筒;331、标识部;332、第一滑动配合部;333、卡接槽;40、定向套筒;41、穿线耳;42、第二滑动配合部;43、限位部;50、导线器;51、弹性卡爪;52、握持部;53、导引针;60、防回转组件;61、卡接件;611、卡接臂;6111、卡接齿;612、施力臂;62、扭力弹簧;70、间隙;80、敲压件;81、连接杆体;82、受力盘;90、助力架;91、抵接部;911、抵接面;92、第一弯折部;93、第一延伸部;94、第二延伸部;95、第二弯折部;96、连接部;961、卡脚;97、调节件;971、旋拧部;972、螺纹部;973、让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医疗领域中,术语“远端”指相对远离医生的一端;“近端”指相对靠近医生的一端。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在肌腱韧带修复手术或肩袖修复手术中,需要将软组织固定在骨上,此时需要将缝线拉紧至合适程度后进行固定,打结收紧的方式张紧度不足,且难以精确控制固定后缝线的张紧力,张紧力过大会导致组织坏死,影响软组织愈合,张紧力过小会导致手术失败,关节习惯性脱位,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植入装置既能够实现对缝线张紧力的精确控制又能够实现对缝线的有效固定。
基于此,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植入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该植入装置100常见的应用领域为医疗领域,尤其是肌腱韧带修复及肩袖修复手术领域。
请再次参见图1,且一并参见图2至图8,图2为图1中X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植入装置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Y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植入装置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Z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植入装置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中植入装置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植入装置100包括承载件10、杆体组件20及张力测试组件30;承载件10设置于杆体组件20远端,用于将外部缝线预置于骨道内;杆体组件20包括内杆体21及外杆体22,外杆体22套设在内杆体21的外周;张力测试组件30套设于外杆体22的外周,用于将外部缝线张紧至预设张紧力;在力的作用下,外杆体22能够向远端挤压承载件10,使处于预设张紧力的外部缝线被承载件10固定在骨道内。
如此设置,本申请提供的植入装置100能够通过承载件10、杆体组件20及张力测试组件30之间的配合使外部缝线能够保持在预设张紧力的状态下固定进骨道中,无需对线体打结、预估长度等,外部缝线固定前后的张紧力能够得到精确的控制和同步,不易出现张紧力过大导致组织坏死,影响软组织愈合的情况,也不易出现张紧力过小会导致手术失败,关节习惯性脱位的情况,有效提高手术效果和手术效率。
承载件10包括分体设置的钉头11及锚体12,钉头11安装于内杆体21的远端;锚体12套设于内杆体21并位于外杆体22与钉头11之间;
钉头11开设有通孔111,通孔111用于供外部缝线穿设,钉头11能够通过通孔111将外部缝线预置于骨道内。
如此设置,钉头11能够先将部分外部缝线预置于骨道内,待调整好外部缝线的张紧度后,外杆体22能够在力的作用下将锚体12向钉头11的方向挤压,使处于预设张紧力的外部缝线被锚体12固定在骨道内。
换言之,钉头11起到预置部分外部缝线至骨道内的作用,通过外杆体22的敲挤,锚体12能够将外部缝线在预设张紧力的状态下完全固定进入骨道内,保证与外部缝线连接的软组织能够被牢靠的固定在骨组织上。
进一步的,钉头11螺纹连接于内杆体21的远端。如此设置,便于外部缝线完全固定后,内杆体21通过旋转与钉头11脱离。
需要强调的是,承载件10能够脱离杆体组件20留置在手术位置的骨道中,且本申请中的承载件10是通过敲击的方式沿施力方向垂直进入骨道内的,使用过程极为简便,只需将外部缝线穿线连接至张力组件后,转动张紧至预设张紧力,通过锤子等工具向外杆体22直接或者间接的施力,即可将锚体12和钉头11置入骨道内,牢固的固定外部缝线。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承载件10为一次性替换器件,杆体组件20和张力测试组件30可重复与多个承载件10使用。承载件10的规格在此不做限定,只需保证承载件10与杆体组件20及张力测试组件30相适配即可。
进一步的,本申请中锚体12沿轴向布设有多个压持部1211,压持部1211能够将外部缝线挤压固定在骨道内。如此设置,多个压持部1211能够提供多个固定位点,保证外部缝线能够被有效钉入并固定在骨道内。
可以理解,压持部1211可以通过面接触或者线接触的方式将外部缝线固定在骨道内。
请再次参见图2,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压持部1211间隔布设。
可选的,在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压持部1211为周向延伸的环形平面。如此能够增大抵接固定外部缝线的面积。
请再次参见图2,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锚体12包括多个轴向依次连接的挤压块121,每个挤压块12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压持部1211。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挤压块121包括相互连接的导向部1212和压持部1211,导向部1212自植入装置100的远端向近端逐渐增大。如此设置,压持部1211能够有效将外部缝线固定在骨道内,导向部1212能够减少锚体12进入骨道内的摩擦力,同时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便于锚体12快速进入骨道,提高手术效率。可以理解,每个挤压块121的压持部1211位于导向部1212相对靠近外套杆的一侧。
进一步的,承载件10优选为聚醚醚酮制件(PEEK:poly-ether-ether-ketone)。聚醚醚酮材料的强度高,射线可透,CT检查的时候影像较清楚,便于观测治疗后的修复情况。
请再次参见图1至图4,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钉头11螺纹连接于内杆体21的远端。如此便于内杆体21通过旋转与钉头11脱离。
进一步的,钉头11的外周壁包括周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平面(未标示)、第一弧形面(未标示)、第二平面(未标示)及第二弧形面(未标示)。如此设置,钉头11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能够防止钉头11在骨道内转动,便于内杆体21转动与钉头11脱离,且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能够提供导向作用,便于前期将钉头11置于骨道内。
请再次参见图3及图4,进一步的,内杆体21包括依次连接的小径段211、中径段212和大径段213,小径段211、中径段212和大径段213的外径依次增大;其中,小径段211的远端设置有用于连接钉头11的外螺纹216,中径段212的外径等于锚体12的内径,锚体12套设于中径段212,大径段213的外径等于外杆体22的内径,用于套设外杆体22。
请再次参见图4,进一步的,内杆体21还包括第一导向段214,第一导向段214位于小径段211与中径段212之间,第一导向段214的外径自中径段212向小径段211逐渐减小。如此设置,第一导向段214能够起到导向作用,降低摩擦力,便于锚体12从中径段212快速脱离至小径段211与钉头11抵接。
请再次参见图4,进一步的,内杆体21还包括第二导向段215,第二导向段215位于中径段212和大径段213之间,第二导向段215的外径自大径段213向小径段211逐渐减小。如此设置,第二导向段215也能够起到导向作用,降低摩擦力,便于外杆体22推挤锚体12移动。
请再次参见图1至图8,进一步的,张力测试组件30包括依次配合的测力套筒31、弹性件32及固定套筒33;外杆体22开设有避让通槽221,固定套筒33通过避让通槽221固连于内杆体21,弹性件32位于固定套筒33内并弹性作用于测力套筒31;
在力的作用下,测力套筒31能够转动收紧或者转动释放外部缝线,并向固定套筒33内滑动以测试外部缝线的张力。
如此设置,转动测力套筒31收卷外部缝线的过程中,外部缝线会同时拉拽测力套筒31向植入装置100的远端移动并挤压弹性件32,弹性件32受到的压力反作用于外部缝线上,因此能够精确控制和检测外部缝线的张紧力,且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弹性件32受到的压力也即外部缝线受到的张紧力。
请再次参见图5及图6,可以理解,避让通槽221沿外杆体22轴向延伸,且避让通槽221的延伸长度能够保证外杆体22在内杆体21上移动的距离足够使锚体12被钉入骨道中。
请再次参见图5,进一步的,测力套筒31包括相互连接的滑动部311和操控部312,滑动部311相对远离操控部312的一端抵接于弹性件32,操控部312位于固定套筒33外,用于在测力套筒31转动过程中收卷外部缝线。
如此设置,滑动部311能够进入固定套筒33内测力,操控部312能够在固定套筒33外稳定收卷外部缝线,外部缝线的收卷和张紧力的测试互不干扰,有效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请再次参见图1至图8,进一步的,植入装置100还包括定向套筒40,定向套筒40可滑动地套设于固定套筒33的外周,定向套筒40的近端抵接于操控部312;定向套筒4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穿线耳41,外部缝线依次穿过承载件10及穿线耳41与操控部312相连。
如此设置,定向套筒40能够通过穿线耳41为外部缝线的收紧提供导向和限位作用,便于外部缝线稳定整齐的收卷,以及避免外部缝线收卷至操控部312之外的区域。
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外部缝线依次穿过钉头11的通孔111及穿线耳41与操控部312相连。
请再次参见图1,进一步的,操控部312包括连接于滑动部311的绕线柱3121及设置在绕线柱3121近端的两个卡盘3122,两个卡盘3122之间形成环形卡线槽3124,每个卡盘3122至少开设有一个卡线口3123。如此设置,外部缝线能够通过卡线口3123缠绕至环形卡线槽3124中,保证外部缝线的自由端的线体被限位,由于定向套筒40不转动,因此穿线耳41能够起到定向限位作用,保证操控部312转动时,外部缝线能够一圈一圈缠绕至绕线柱3121上,避免出现线体打结、成团难以解开的情况。保证外部缝线的收卷和释放均顺畅无阻。
进一步的,两个卡盘3122各开设有一个V形的卡线口3123,两个V形的卡线口3123位置对应且沿植入装置100的轴向相互平行。
如此设置,V形的卡线口3123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便于外部缝线卡入,外部缝线能够通过靠近远端的V形的卡线口3123进入环形卡线槽3124,与该卡线口3123相互平行的另一个V形的卡线口3123能够便于外部缝线在绕线柱3121缠绕至合适圈数后绕出环形卡线槽3124,便于植入装置100近端的医生进行后续操作。
请再次参见图5,进一步的,绕线柱3121的直径大于滑动部311的直径,以使绕线柱3121靠近滑动部311的一侧形成台阶面,定向套筒40的近端抵接于台阶面。
请再次参见图1至图8,进一步的,定向套筒40的内周设置有第二滑动配合部42,固定套筒33的外周设置有第一滑动配合部332,定向套筒40通过第二滑动配合部42与第一滑动配合部332的配合可滑动地套设于固定套筒33。
如此设置,定向套筒40与固定套筒33之间的相对移动更加稳定。
可选的,第二滑动配合部42和第一滑动配合部332的其中一者为导向块,另一者为导向槽。可以理解,导向块和导向槽相互配合实现滑动的方式,简便快捷且易于加工实现。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滑动配合部42为凸设于定向套筒40内周壁的导向块,第一滑动配合部332为开设于固定套筒33外周壁的导向槽。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滑动配合部42也可为开设于定向套筒40内周壁的导向槽,第一滑动配合部332为凸设于定向套筒40外周壁的导向块。
请再次参见图1至图8,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套筒33外周壁相对的两侧均开设有一个导向槽,定向套筒40内周壁相对的两侧各凸设有一个导向块。如此设置,定向套筒40在固定套筒33上滑动时更平衡稳定。
请再次参见图8,进一步的,绕线柱3121的远端还设置有导向斜面3125,导向斜面3125用于为外部缝线的收卷导向,避免外部缝线收卷过程中缠绕至定向套筒40上。
请再次参见图1,进一步的,固定套筒33具有标识部331,标识部331用于反馈张力测试组件30测得缝线的张力。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标识部331包括刻在固定套筒33外周壁上的刻度线和数值。定向套筒40在固定套筒33上滑动时,张力越大定向套筒40遮盖的刻度范围越大,张力也就越大,观察定向套筒40远端沿径向到达的刻度线即可读取数值,获得测得的张力数据。
请再次参见图1至图8,进一步的,植入装置100还包括导线器50,导线器50可拆卸地安装在外杆体22上,用于将穿出通孔111的外部缝线穿入穿线耳41。
如此设置,通过导线器50能够快速将外部缝线穿过穿丝耳的耳孔与测力套筒31连接,便于医生实施手术以及减少手术用时,提高手术效率。
请再次参见图1,进一步的,导线器50包括至少一个弹性卡爪51,导线器50通过弹性卡爪51可拆卸的卡接于外杆体22。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导线器50包括握持部52,握持部52的一侧设置有三个弹性卡爪51,且其中一个弹性卡爪51的卡接方向与另外两个弹性卡爪51的卡接方向相反。如此能够提高卡接牢固性。
导线器50还包括导引针53,导引针53设置于握持部52的其中一侧。
请再次参见图1,导引针53为刚性弹性件32弯折形成的环状结构,外部缝线能够轻松穿入到导引针53中,进而导引针53能够变形进入穿线耳41的耳孔内,使缝线快速通过穿丝耳与操控部312相连。
刚性弹性件32具有形变能力的同时还具有形变后恢复能力,使用方便可靠,且使用寿命长。
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刚性弹性件32为镍钛合金件;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刚性弹性件32也可为其他记忆金属制件,记忆金属包括但不限于铜铝镍合金、铜金锌合金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请再次参见图1至图8,进一步的,滑动部311的外周壁设置有限位件3111,植入装置100还包括防回转组件60,防回转组件60安装于定向套筒40,防回转组件60具有防回转状态;
在防回转状态下,防回转组件60能够与限位件3111卡接,以阻止测力套筒31沿反向转动释放缝线。
如此设置,植入装置100能够通过防回转组件60与限位件3111的配合防止测力套筒31倒转,使得医生能够空出手敲锤外杆体22,将处于预设张紧力的外部缝线通过锚体12钉入骨道捏完成固定。
进一步的,防回转组件60还具有释放状态;在释放状态下,防回转组件60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与限位件3111分离,以允许测力套筒31沿反向转动释放缝线。
如此设置,当外部缝线张紧力过大的时候,可以通过外力作用使防回转组件60与限位件3111分离,解除两者的配合,进而能够倒转测力套筒31,释放部分外部缝线,使外部缝线达到预设张紧力。
请再次参见图5至图7,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3111包括套设于滑动部311外周壁的单向棘齿轮,防回转组件60包括卡接齿6111;
在防回转状态下,卡接齿6111能够与单向棘齿轮的其中一处啮合,以阻止测力套筒31沿反向转动释放缝线,并允许测力套筒31沿正向转动收紧外部缝线。
进一步的,在释放状态下,卡接齿6111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与单向棘齿轮分离,以允许测力套筒31沿反向转动释放缝线。
如此设置,卡接齿6111与单向棘齿轮相互配合能够实现测力套筒31单向自由转动,同时防止测力套筒31倒转的功能,使得医生可以单手转动测力套筒31调节缝线张力,且调节完成后不需要手一直按着测力套筒31就能够保证外部缝线被可靠的保持在预设张紧力的状态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正向即能够收紧外部缝线的方向,反向即能够释放外部缝线的方向。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顺时针方向为正向,逆时针方向为反向。
可选的,单向棘齿轮与滑动部311一体成型。换言之,限位件3111的外周壁沿周向布设于有多个单向棘齿,以保证测力套筒31受力沿正向转动收紧缝线的过程中不会被防回转组件60阻碍。同时,在缝线收紧至预设张紧力后,防回转组件60能够及时将测力套筒31保持在该位置,保证测力套筒31不会反向回转及反向滑动,也即保证缝线不会在力撤除后出现松弛。
请再次参见图1至图8,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防回转组件60包括扭力弹簧62及卡接件61,卡接件61通过扭力弹簧62可转动地安装于定向套筒40;定向套筒40开设有安装孔,卡接件61包括相互连接的卡接臂611和施力臂612,卡接齿6111凸设于卡接臂611相对靠近限位件3111的一侧,卡接臂611能够穿过安装孔,使卡接齿6111与限位件3111配合,施力臂612与卡接臂611之间具有倾角,施力臂612与卡接臂611的转动方向相反;
在防回转状态下,卡接臂611能够与限位件3111卡接,以阻止测力套筒31沿反向转动释放缝线;
在释放状态下,施力臂612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卡接臂611上的卡接齿6111与限位件3111分离,以允许测力套筒31沿反向转动释放缝线。
如此设置,在通过外力旋转测力套筒31调节外部缝线张力时,不需要在停止转动时用手一直压持测力套筒31就能够保证外力撤除后,测力套筒31保持在最后的旋转位置和状态。也即,如此设置,使得使用人员能够自由的转动测力套筒31且不用担心测力套筒31倒转影响外部缝线的张紧度,大幅提高了张力调节的便捷性和可靠性。
请再次参见图7,需要说明的是,卡接齿6111位于卡接臂611相对远离施力臂612的一端。扭力弹簧62通过销钉连接于安装孔中。
请再次参见图5,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3111设置于滑动部311相对靠近操控部312的一侧,且限位件3111与操控部312的远端之间具有间隙70,定向套筒40近端的内周壁上凸设有限位部43,限位部43能够卡接于间隙70中,以保证定向套筒40与滑动部311同步滑动,且不影响滑动部311在定向套筒40内转动。
如此设置,能够保证定向套筒40能够与滑动部311同步移动,保证测力稳定。
请再次参见图1至图8,进一步的,植入装置100还包括敲压件80,敲压件80包括受力盘82,受力盘82的直径大于外杆体22的外径,受力盘82连接于外杆体22的近端并凸出于张力测试组件30,用于在力的作用下推挤外杆体22相对于张力测试组件30及内杆体21向植入装置100的远端移动。如此设置,受力盘82的面积大,便于使用人员敲击,避免施力位置出现偏移或者落空的情况,保证锚体12能够快速有效的被外杆体22挤压进入骨道,以及避免施力不均导致锚体12歪斜或者受损的可能性。
请再次参见图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敲压件80还包括连接杆体81,外杆体22的远端位于测力套筒31内,受力盘82通过连接杆体81连接于外杆体22的远端。
请参见图9至图11,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的植入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调节件97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9中植入装置100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植入装置100还包括助力架90,助力架90包括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第一弯折段包括相互连接的抵接部91和第一延伸部93,第二弯折段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延伸部94和连接部96,抵接部91用于抵持骨组织,连接部96可拆卸地连接于张力测试组件30,第一延伸部93可调节地连接于第二延伸部94,第一延伸部93与第二延伸部94相互配合能够调节抵持部与内杆体21远端之间的距离。如此设置,在部分手术场景中,使用人员能够根据需求选择性使用助力架90,以在收紧外部缝线时,避免钉头11被拉出。
可选的,第一延伸部93和第二延伸部94中的其中一者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未标示),另一者至少部分可滑动地设置于滑槽。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延伸部94内轴向开设有滑槽,第一延伸部93可滑动地设置于滑槽。
请再次参见图9至图11,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弯折段还包括第一弯折部92,抵接部91通过第一弯折部92与第一延伸部93相连,第二弯折段还包括第二弯折部95,第二延伸部94通过第二弯折部95与连接部96相连。如此设置,便于第一延伸部93与抵接部91、第二延伸部94与连接部96之间的连接过渡,降低应力集中,避免出现局部断裂的情况。
请再次参见图9至图11,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抵接部91平行于连接部96,第一延伸部93和第二延伸部94垂直于抵接部91和连接部96。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套筒33开设有卡接槽333,连接部96包括间隔布设的两个卡脚961,两个卡脚961分别卡设于卡接槽333相对的两侧。如此设置,助力架90的安装简单便捷,无需使用时,拆卸难度也较低。
请再次参见图9至图11,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植入装置100还包括调节件97,调节件97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延伸部93及/或第二延伸部94;
调节件97具有调节状态和锁定状态,在调节状态下,调节件97能够与第一延伸部93及/或第二延伸部94分离,以允许第一延伸部93与第二延伸部94之间相对移动;在锁定状态下,调节件97能够连接第一延伸部93及第二延伸部94,以锁定第一延伸部93与第二延伸部94之间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调节件97包括锁紧螺母,第二延伸部94开设有连通于滑槽的螺纹孔(未标示),在锁定状态下,锁紧螺母能够转动伸出螺纹孔并与第一延伸部93抵接,使第一延伸部93与第二延伸部94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
请再次参见图9至图11,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螺纹孔开设于第一延伸部93相对远离连接部96的一侧。如此设置,能够避免出现锁紧螺母旋紧后无法抵接固定第一延伸部93的情况。
请再次参见图9至图11,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锁紧螺母包括相互连接的螺纹部972和旋拧部971,旋拧部971的直径大于螺纹部972的直径。如此设置,便于通过旋拧部971旋转锁紧螺母实现调节和固定。
进一步的,锁紧螺母还包括让位部973,让位部973的直径小于螺纹部972的直径,螺纹部972通过让位部973连接于旋拧部971。让位部973能够提供避让空间,便于使用人员完全拧紧螺纹部972。
请再次参见图9至图11,可选的,抵接部91具有多个抵接面911。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可以通过不同的抵接面911与手术位置的组织抵接,便于施力,便于更稳定的实施手术。
示例性地,本申请植入装置100的使用方法如下:
预先通过钻头工具在手术位置的骨组织处开设一个骨道,将肌腱修复需要张紧固定的外部缝线的自由端依次穿过钉头11的通孔111、定向线圈的穿线耳41及操控部312的卡线口3123后,缠绕至环形卡线槽3124内;然后将钉头11置于骨道内,并保持钉头11抵接于骨道的底壁。
顺时针转动环形卡盘3122,带动绕线柱3121和滑动部311转动,进而将外部缝线收卷至绕线柱3121上,滑动部311与定向套筒40同步向植入装置100的远端移动,观测定向套筒40的移动位置,当定向套筒40的远端的定向圈对应至固定套筒33上符合需求的张力数值刻度后,停止转动环形卡盘3122,外部缝线张紧至预设张紧力,卡接齿6111与单向棘齿轮的卡接保证外部缝线能够保持在该张紧状态。
进一步的,通过锤子等辅助工具敲击受力盘82,使得外杆体22在内杆体21上滑动推挤锚体12,锚体12脱离内杆体21的中径段212并沿骨道轴向方向钉入骨道内,使得外部缝线被挤压固定在锚体12和骨道内壁之间。完成锚体12的锚定后,旋转固定套筒33,由于固定套筒33与内杆体21之间为固连结构,因此,内杆体21的远端能够慢慢旋出钉头11,与钉头11分离,使得内杆体21能够从骨道中抽出,完成张紧和固定外部缝线的过程。可以理解,对于外部缝线裸露在骨道外的多余线头,可以在该步骤后进行,也可在锚体12钉入骨道步骤后进行。
本发明提供的植入装置100能够通过承载件10、杆体组件20及张力测试组件30三者的配合使外部缝线能够保持在预设张紧力的状态下固定进骨道中,无需对线体打结、预估长度等,且外部缝线固定前后的张紧力能够得到精确的控制和同步,有效提高手术效果和手术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杆体组件,包括内杆体及外杆体,所述外杆体套设在所述内杆体的外周;
设置于所述杆体组件远端的承载件,用于将外部缝线预置于骨道内;以及
张力测试组件,所述张力测试组件套设于所述外杆体的外周,用于将外部缝线张紧至预设张紧力;在力的作用下,所述外杆体能够向远端挤压所述承载件,使处于所述预设张紧力的外部缝线被所述承载件固定在骨道内;
所述张力测试组件包括依次配合的测力套筒、弹性件及固定套筒;所述测力套筒包括相互连接的滑动部和操控部;所述外杆体开设有避让通槽,所述固定套筒通过所述避让通槽固连于所述内杆体,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固定套筒内并弹性作用于所述滑动部相对远离所述操控部的一端,所述操控部位于所述固定套筒外,用于在所述测力套筒转动过程中收卷外部缝线;所述植入装置还包括定向套筒,所述定向套筒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固定套筒的外周,所述定向套筒的近端抵接于所述操控部;所述定向套筒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穿线耳,外部缝线依次穿过所述承载件及所述穿线耳与所述操控部相连;
所述滑动部的外周壁设置有限位件,所述植入装置还包括防回转组件,所述防回转组件具有防回转状态,在所述防回转状态下,所述防回转组件能够与所述限位件卡接,以阻止所述测力套筒沿反向转动释放所述缝线;
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滑动部相对靠近所述操控部的一侧,且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操控部的远端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定向套筒近端的内周壁上凸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能够卡接于所述间隙中,以保证所述定向套筒与所述滑动部同步滑动,且不影响所述滑动部在所述定向套筒内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包括分体设置的钉头及锚体,所述钉头螺纹连接于所述内杆体的远端;所述锚体套设于所述内杆体并位于所述外杆体与所述钉头之间;
所述钉头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供外部缝线穿设,所述钉头能够通过所述通孔将外部缝线预置于骨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力的作用下,所述测力套筒能够转动收紧或者转动释放外部缝线,并向所述固定套筒内滑动以测试外部缝线的张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部包括连接于所述滑动部的绕线柱及设置在所述绕线柱近端的两个环形卡盘,两个所述环形卡盘之间形成环形卡线槽,每个所述环形卡盘至少开设有一个卡线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环形卡盘各开设有一个V形的所述卡线口,两个V形的所述卡线口位置对应且沿所述植入装置的轴向相互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套筒的内周设置有第二滑动配合部,所述固定套筒的外周设置有第一滑动配合部,所述定向套筒通过所述第二滑动配合部与所述第一滑动配合部的配合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固定套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配合部和所述第一滑动配合部的其中一者为导向块,另一者为导向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回转组件安装于所述定向套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回转组件还具有释放状态;
在所述释放状态下,所述防回转组件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与所述限位件分离,以允许所述测力套筒沿反向转动释放所述缝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套设于所述滑动部外周壁的单向棘齿轮,所述防回转组件包括卡接齿;
在所述防回转状态下,所述卡接齿能够与所述单向棘齿轮的其中一处啮合,以阻止所述测力套筒沿反向转动释放所述缝线,并允许所述测力套筒沿正向转动收紧外部缝线;
在所述释放状态下,所述卡接齿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与所述单向棘齿轮分离,以允许所述测力套筒沿反向转动释放所述缝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回转组件包括扭力弹簧及卡接件,所述卡接件通过所述扭力弹簧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定向套筒;所述定向套筒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卡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卡接臂和施力臂,所述卡接齿凸设于所述卡接臂相对靠近所述限位件的一侧,所述卡接臂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孔,使所述卡接齿与所述限位件配合,所述施力臂与所述卡接臂之间具有倾角,所述施力臂与所述卡接臂的转动方向相反;
在所述防回转状态下,所述卡接臂能够与所述限位件卡接,以阻止所述测力套筒沿反向转动释放所述缝线;
在所述释放状态下,所述施力臂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卡接臂上的卡接齿与所述限位件分离,以允许所述测力套筒沿反向转动释放所述缝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装置还包括敲压件,所述敲压件包括受力盘,所述受力盘的直径大于所述外杆体的外径,所述受力盘连接于所述外杆体的近端并凸出于所述张力测试组件,用于在力的作用下推挤所述外杆体相对于所述张力测试组件及所述内杆体向所述植入装置的远端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装置还包括助力架,所述助力架包括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包括相互连接的抵接部和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弯折段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延伸部和连接部,所述抵接部用于抵持组织,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张力测试组件,所述第一延伸部可调节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延伸部,能够调节所述抵接部与所述内杆体远端之间的距离。
CN202310983460.XA 2023-08-07 2023-08-07 植入装置 Active CN1167121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83460.XA CN116712121B (zh) 2023-08-07 2023-08-07 植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83460.XA CN116712121B (zh) 2023-08-07 2023-08-07 植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12121A CN116712121A (zh) 2023-09-08
CN116712121B true CN116712121B (zh) 2023-11-21

Family

ID=87871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83460.XA Active CN116712121B (zh) 2023-08-07 2023-08-07 植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12121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9491A (zh) * 2015-05-27 2017-05-10 瑞特医疗技术公司 缝线锚定件管理
US11375992B1 (en) * 2021-04-08 2022-07-05 Integrity Orthopaedics, Inc. Cartridge device for suture anchor and suture management during implantation of a micro suture anchor array
CN217014124U (zh) * 2022-01-12 2022-07-22 北京天星博迈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全缝线锚钉植入器
CN116269568A (zh) * 2023-05-23 2023-06-23 杭州翡宠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推结张力器
CN116269567A (zh) * 2023-05-23 2023-06-23 杭州翡宠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缝线张紧装置
WO2023134556A1 (zh) * 2022-01-13 2023-07-20 北京天星博迈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全缝线锚钉及植入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60530B (zh) * 2010-09-21 2017-04-12 斯博特威尔丁股份有限公司 多个组织部分的连接
US9907548B2 (en) * 2014-03-03 2018-03-06 Tenjin LLC Implant placement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CN111467085A (zh) * 2020-05-29 2020-07-31 迈特锐吉(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锁线器和锁线器植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9491A (zh) * 2015-05-27 2017-05-10 瑞特医疗技术公司 缝线锚定件管理
US11375992B1 (en) * 2021-04-08 2022-07-05 Integrity Orthopaedics, Inc. Cartridge device for suture anchor and suture management during implantation of a micro suture anchor array
CN217014124U (zh) * 2022-01-12 2022-07-22 北京天星博迈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全缝线锚钉植入器
WO2023134556A1 (zh) * 2022-01-13 2023-07-20 北京天星博迈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全缝线锚钉及植入设备
CN116269568A (zh) * 2023-05-23 2023-06-23 杭州翡宠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推结张力器
CN116269567A (zh) * 2023-05-23 2023-06-23 杭州翡宠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缝线张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12121A (zh) 2023-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86178B2 (en) Knotless instability anchor
US20210121170A1 (en) Knotless suture anchor
AU2018203826B2 (en) Self-cinching suture anchors, systems and methods
AU2013348335B2 (en) Bone plate system and method
US5314433A (en) Suture throw holder and rundown system
US9622737B2 (en) Anchor element for knotless fixing of tissue to a bone
JP5329058B2 (ja) 張力緩和機構付き縫合糸留め具システム
US4966600A (en) Surgical securance method
US10765465B2 (en) Tensioning instrument
US20080275477A1 (en) Suture tensioning device
US20170042530A1 (en) Threaded knotless anchor
JP2002511281A (ja) 組織固定装置及び方法
AU2007203594A1 (en) Suture anchor with relief mechanism
JP2023145624A (ja) 内視鏡的縫合システム
CN116712121B (zh) 植入装置
US2023032083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planting bone anchor under controlled tension
KR20210136034A (ko) 봉합사 인장 및 고정 기기,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220104801A1 (en) Driver with brake system for adjusting suture tension while securing a knotless suture anchor in a bone tunnel
US20150088197A1 (en) Bone Anchor Inser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