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09285A - 一种近距离无线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近距离无线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09285A
CN116709285A CN202310862677.5A CN202310862677A CN116709285A CN 116709285 A CN116709285 A CN 116709285A CN 202310862677 A CN202310862677 A CN 202310862677A CN 116709285 A CN116709285 A CN 1167092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transmission
information
wireless transmission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6267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阳
宗洪正
李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ikelin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ikelin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ikelin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ikelin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6267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0928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092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92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3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mutual or relative loc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multiple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 targets or of distance threshol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where the power saving management affects multipl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2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48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dependent on the time of the day, e.g. according to expected transmission activ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数据无线传输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近距离无线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根据传输距离与相应的第一终端标注序号配对,根据传输距离由大到小对第一终端进行排序生成初始化排序表;第二终端依次对初始化排序表中的第一终端发出唤醒指令,第一终端依据唤醒指令向第二终端发送响应数据包,生成唤醒第一终端的第一目标时间;基于第一终端的频带宽度、信噪比、传输距离、信号抖动率和第一目标时间获得第一终端对应的无线传输评估系数;依据第一终端的无线传输评估系数由大到小实时更新排序表,生成第一排序表;所有的所述第一终端依据第一排序表向第二终端近距离传输数据。

Description

一种近距离无线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无线传输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近距离无线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当前高空或地井设备所处环境比较恶劣,不便于人员管理和实时监控,且远程监控系统部署的成本高;又因为高空或地井设备只需要定期查看数据,不需要将数据实时发送,另外供电系统也并不完善,只能采用电池供电,因此在在不需要数据传输的时候,对于无线传输系统设置休眠功能,在需要数据传输时,则进行唤醒操作,唤醒时不可避免的出现睡眠延迟,严重影响使用者的体验。
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961835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无线传输方法及网络,对无线传输网络进行分区,采用睡眠调度机制为每个分区划分不同的睡眠调度策略;能够在带状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数据传输的低能耗和低延迟,特别适用于需要低延迟和低能耗的带状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
但是依然存在的问题是,分区设置的方式仅仅是从数据传送端考虑,且默认数据接收端的位置对数据传送端是没有影响的,因此只考虑无线传输网络如何配置,可以减少睡眠延迟造成的影响;但是在实际近距离传输应用中,如果无法快速响应设备终端的变化,数据传送端将采集的数据直接发送至数据接收端,会造成传输通道的堵塞,还会影响传输状态良好的数据传送端的传输效率,造成传输延迟,引起不必要的能量消耗;无法对无限传输系统灵活控制,而且无法保证数据传输安全的同时保证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近距离无线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近距离无线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近距离无线传输方法,适用于多个设备终端之间的无线传输系统,所述设备终端包括用于采集数据的第一终端和用于接受数据的第二终端;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以第二终端为中心的检测区域,计算每个第一终端到第二终端的传输距离,并根据传输距离与相应的第一终端标注序号配对,根据传输距离由大到小对第一终端进行排序生成初始化排序表;
第二终端依次对初始化排序表中的第一终端发出唤醒指令,第一终端依据唤醒指令向第二终端发送响应数据包,生成唤醒第一终端的第一目标时间;
采集每个第一终端的频带宽度、信噪比、传输距离、信号抖动率和第一目标时间;基于第一终端的频带宽度、信噪比、传输距离、信号抖动率和第一目标时间获得第一终端对应的无线传输评估系数;
依据第一终端的无线传输评估系数由大到小实时更新排序表,生成第一排序表;
所有的所述第一终端依据第一排序表向第二终端近距离传输数据。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初始化排序表的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基于第一终端的位置信息和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获得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传输距离CD;
将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传输距离CD与预设的检测传输距离YD比对分析;
若CD≥YD,则对应的第一终端在第二终端为中心的检测区域中,并将对应的第一终端进行标注;
若CD<YD,则对应的第一终端不在第二终端为中心的检测区域中,则删除对应的第一终端;
将标注的第一终端以及对应标注的第一终端到第二终端之间的传输距离进行配对,根据传输距离由大到小对第一终端进行排序生成初始化排序表;
所述初始化排序表标注为{A1,A2,…,An,…,AN},其中:n=1,2,3,…,N;N为标注的第一终端的总数量,N为正整数,完成对初始化排序表的处理。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目标时间的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步骤S201:获取初始化排序表,第二终端依次对初始化排序表中的第一终端发出唤醒指令,所述唤醒指令为事先存储在所述第一终端的存储器中,
步骤S202:所述第一终端依据唤醒指令启动WIFI模块,第一终端在成功在启动WIFI模块后,向第二终端发送响应数据包,记录第二终端发出唤醒指令到接收响应数据包的响应时间,将响应时间标记为第一目标时间;
重复步骤S201至步骤S202,直到对所有第一终端都发送了唤醒指令并记录第一目标时间。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无线传输评估系数的生成逻辑为:
将第n个第一终端An的频带宽度、信噪比、传输距离、信号抖动率和第一目标时间去除单位后,做无量纲处理,获得无量纲处理后的频带宽度、信噪比、传输距离、信号抖动率和第一目标时间,并将频带宽度、信噪比、传输距离、信号抖动率和第一目标时间标记为BPn、XZn、CDn、XDn和CSn
通过公式获得第一终端的无线传输评估系数具体表达式为:
式中,1>α1>α2>α3>α4>α5>0;α1、α2、α3、α4和α5分别为第n个第一终端对应的频带宽度、信噪比、传输距离、信号抖动率和第一目标时间的比例系数。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用于收集多个第一终端对应的带有时间戳的实测环境信息,将各项实测环境信息通过数模转换为环境数字信息,基于环境数字信息生成集成传感数据信息,所述集成传感数据信息存储在对应的第一终端内,所述集成传感数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文本数据信息、列表数据信息和图像数据信息。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文本数据信息的生成逻辑为:
获取实测环境信息中的关键字,根据检测时间统计关键字支持度和关键字共现度,其中,所述关键字支持度用于表示所述检测时间在所有实测环境信息中出现的总次数,所述关键字共现度用于表示所述检测时间在多少个实测环境信息中出现过,所述检测时间为第一终端采集实测环境信息的任意两个时间节点;
任意两个时间节点对应的关键字支持度大于预设的关键字支持度阈值,且所述关键字共现度大于预设的关键字共现度阈值的情况下,将对应的关键字作为所述实测环境信息中的目标数据;
将所有的目标数据通过文本形式呈现,具体文本包括但不限于一下文本方式的一种或多种:文本报告、日志或文本摘要。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图像数据信息的生成逻辑为:
各项实测环境信息通过数模转换为环境数字信息,基于环境数字信息生成第一加密数据流,将第一加密数据流与预设加密图像融合生成第一传输图像;
所述实测环境信息为各个传感器采集的传感电信号,将各个传感电信号通过数模转换器转换为传感数字信号,将带有时间戳的传感数字信号通过时间序列整合成环境数字信息;
解析所述环境数字信息,生成第一加密数据流,将所述第一加密数据流按照8个字节为一个数组进行封装,不足的补0,生成标准化第一加密数据流;
将标准化第一加密数据流和添加到预设加密图像对应的数据流中,生成第一目标传输数据流;
将第一目标传输数据流转换生成第一目标传输序列,通过第一目标传输序列生成得到融合图像后的图像数据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近距离无线传输系统,其基于上述的一种近距离无线传输方法的实现包括:
初始化模块,确定以第二终端为中心的检测区域,计算每个第一终端到第二终端的传输距离,并根据传输距离与相应的第一终端标注序号配对,根据传输距离由大到小对第一终端进行排序生成初始化排序表;
唤醒模块,第二终端依次对初始化排序表中的第一终端发出唤醒指令,第一终端依据唤醒指令向第二终端发送响应数据包,生成唤醒第一终端的第一目标时间;
采集模块,采集每个第一终端的频带宽度、信噪比、传输距离、信号抖动率和第一目标时间;
处理模块,基于第一终端的频带宽度、信噪比、传输距离、信号抖动率和第一目标时间获得第一终端对应的无线传输评估系数;
排序模块,依据第一终端的无线传输评估系数由大到小实时更新排序表,生成第一排序表;
无线传输模块,所有的所述第一终端依据第一排序表向第二终端近距离传输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供处理器调用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通过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一种近距离无线传输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储存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一种近距离无线传输方法。
本发明一种近距离无线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本发明首先通过传输距离、频带宽度、信噪比、信号抖动率以及第一目标时间等评估参数对第一终端进行排序,可以优化数据传输的顺序和优先级,从而提高传输效率,距离较近、传输能力较好的设备终端可以被优先传输数据,减少传输延迟,避免不必要的能量消耗;也能提高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并根据实际情况实时更新排序表,以适应设备终端的变化和网络环境的波动。通过动态调整排序表,可以快速响应设备终端的变化,并实现灵活的无线传输控制,可以提高传输效率、稳定性和能量消耗,并满足实时性需求,从而优化多个设备终端之间的无线传输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近距离无线传输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近距离无线传输方法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的近距离无线传输方法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种近距离无线传输系统,适用于多个设备终端之间的无线传输系统,所述设备终端包括用于采集数据的第一终端和用于接受数据的第二终端,多个第一终端通过无线传输通道连接至同一个第二终端;包括:初始化模块1、唤醒模块2、采集模块3、处理模块4、排序模块5和无线传输模块6,上述各个模块通过有线和/或无线连接的方式连接,实现各个模块间的数据传输;
初始化模块1,确定以第二终端为中心的检测区域,计算每个第一终端到第二终端的传输距离,并根据传输距离与相应的第一终端标注序号配对,根据传输距离由大到小对第一终端进行排序生成初始化排序表;将初始化排序表发送至唤醒模块2;
具体来说,根据高空或地井环境的具体需求配置相应的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在本实例中主要为传感器组合,具体根据当前高空或地井环境的检测需求,配置不同类型的传感器;第二终端为可移动的电子设备,其内可安装对应的应用APP,如手机、平板或传感应用设备,下面仅以手机APP为例,进行概述。
初始化排序表的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基于第一终端的位置信息和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获得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传输距离CD;
将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传输距离CD与预设的检测传输距离YD比对分析;
若CD≥YD,则对应的第一终端在第二终端为中心的检测区域中,并将对应的第一终端进行标注;
若CD<YD,则对应的第一终端不在第二终端为中心的检测区域中,则删除对应的第一终端;
将标注的第一终端以及对应标注的第一终端到第二终端之间的传输距离进行配对,根据传输距离由大到小对第一终端进行排序生成初始化排序表;
所述初始化排序表标注为{A1,A2,…,An,…,AN},其中:n=1,2,3,…,N;N为标注的第一终端的总数量,N为正整数,完成对初始化排序表的处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终端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手机APP可直接获取第一终端对应的坐标,另外手机通过其自带的GPS系统获取当前手机所在位置,手机APP获取当前手机所在位置,再计算每个第一终端到第二终端的传输距离,即可获取每个第一终端到第二终端的无线传输通道距离,原则上依据无线传输距离与第一终端到第二终端对应的传输时间成正比,因此通过第一终端到第二终端的传输距离生成初始化排序表,这里的初始化排序表相当于初始传输通道;依据初始化排序表的顺序,第一终端依次向第二终端进行传输数据。
唤醒模块2,第二终端依次对初始化排序表中的第一终端发出唤醒指令,第一终端依据唤醒指令向第二终端发送响应数据包,生成唤醒第一终端的第一目标时间;将第一目标时间发送至采集模块3;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目标时间为第一终端设备的唤醒时间,以评估第一终端因休眠设置引起的网络延迟。
第一目标时间的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步骤S201:获取初始化排序表,第二终端依次对初始化排序表中的第一终端发出唤醒指令,所述唤醒指令为事先存储在所述第一终端的存储器中,
步骤S202:所述第一终端依据唤醒指令启动WIFI模块,第一终端在成功在启动WIFI模块后,向第二终端发送响应数据包,记录第二终端发出唤醒指令到接收响应数据包的响应时间,将响应时间标记为第一目标时间;
重复步骤S201至步骤S202,直到对所有第一终端都发送了唤醒指令并记录第一目标时间。
具体来说:第一目标时间为每个第一终端的唤醒时间,即第二终端发出唤醒指令到第一终端响应的时间。第一目标时间用于评估第一终端的唤醒速度、计算平均响应时间等;作为后续无线传输评估系数的分析和评估。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采用的无线传输方法主要是特定的系统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采用的设备之间已经构建身份认证,第二终端具备采集第一终端数据的权限。
采集模块3,采集每个第一终端An的频带宽度、信噪比、传输距离、信号抖动率和第一目标时间;将采集的频带宽度、信噪比、传输距离、信号抖动率和第一目标时间发送至处理模块4;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频带宽度越大,信号衰减越小,传输速率影响下降越慢;信噪比越大,传输速率产生干扰越小,导致传输速率下降越慢;传输距离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传输距离越远,信号衰减越快,传输速率会影响越大;信号抖动率越大,传输速率产生干扰,导致传输速率下降越快;第一目标时间越越长,传输速率产生干扰,导致传输速率下降越快。
具体来说:传输距离可以通过手机APP中自带的定位装置获取,如GPS定位装置,频带宽度、信噪比均通过频谱仪实时采集;信号抖动率通过滤波法进行实时监测;第一目标时间由系统处理器对唤醒模块采集获取。
处理模块4,基于第一终端的频带宽度、信噪比、传输距离、信号抖动率和第一目标时间获得第一终端对应的无线传输评估系数;将无线传输评估系数发送至排序模块5
无线传输评估系数的生成逻辑为:
将第n个第一终端An的频带宽度、信噪比、传输距离、信号抖动率和第一目标时间去除单位后,做无量纲处理,获得无量纲处理后的频带宽度、信噪比、传输距离、信号抖动率和第一目标时间,并将频带宽度、信噪比、传输距离、信号抖动率和第一目标时间标记为BPn、XZn、CDn、XDn和CSn
通过公式获得第一终端的无线传输评估系数具体表达式为:
式中,1>α1>α2>α3>α4>α5>0;α1、α2、α3、α4和α5分别为第n个第一终端对应的频带宽度、信噪比、传输距离、信号抖动率和第一目标时间的比例系数。
排序模块5,依据第一终端的无线传输评估系数由大到小实时更新排序表,生成第一排序表;将第一排序表发送至无线传输模块6;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从每个第一终端获取其对应的无线传输评估系数。根据第一终端的无线传输评估系数,对排序表进行实时更新。将第一终端的评估系数与排序表中已有的终端进行比较。如果第一终端的评估系数较大,则将其插入到排序表的适当位置。如果第一终端的评估系数较小,则根据需要将其舍弃或插入到排序表的末尾。根据实时更新后的排序表,生成第一排序表。第一排序表按照第一终端的无线传输评估系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即评估系数较高的第一终端在排序表中位于前面,以优先传输给性能较好的第一终端。
无线传输模块6,所有的所述第一终端依据第一排序表向第二终端近距离传输数据。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有的第一终端可以根据第一排序表中的顺序,按照近距离传输的方式向第二终端进行数据传输。这样可以根据第一终端的性能评估结果,优化数据传输过程,提高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依次选择排序表中的下一个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传输,直到所有的第一终端都完成数据传输为止。具体的传输方式可能取决于系统设计和应用需求,可以是通过WI F I模块、蓝牙、红外线或其他无线传输技术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按照排序表的顺序传输数据,可以优先选择性能较好的终端进行传输。这样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对传输效率进行优化的步骤中,对第一终端采集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后,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实时发送至第二终端,这样可以保证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采集模块3还包括,用于收集多个第一终端对应的各项带有时间戳的实测环境信息;将实测环境信息发送至处理模块4;
具体来说,通过不同类型的传感器采集的环境监测值统称为实测环境信息,例如: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当前环境对应的温度值,湿度传感器采集的当前环境对应的湿度值,气体传感器采集的当前环境对应的气体浓度值,依次类推,这里对传感器的类型不做限定,具体通过导线固定在第一终端的集成电路板上即可。
处理模块4,将各项实测环境信息通过数模转换为环境数字信息,基于环境数字信息生成集成传感数据信息;所述集成传感数据信息存储在对应的第一终端内;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每次进行实测时,确保记录下采集到的实测环境信息的时间戳。时间戳用于标记每个数据点的采集时间,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将实测环境信息通过数模转换技术转换为环境数字信息。这包括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可以利用模数转换器(ADC)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形式,以便后续处理和存储。将转换得到的环境数字信息存储在对应的第一终端内。可以使用合适的存储介质,如内存、闪存等,将数字信息存储在第一终端的存储设备中。基于存储的环境数字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生成集成传感数据信息。这可能包括对环境参数的统计分析、数据滤波、特征提取等操作,以获得更具意义和可用性的数据信息。
将生成的集成传感数据信息通过无线传输,意味着接收方可以及时获取并处理最新的数据,使决策和应用能够更快速地进行,可以实时监测和远程访问,可以提供高效的数据传输速度,减少了数据传输的时间成本。此外,无线传输还可以节省物理连接所需的资源,如电缆、接口等。
所述集成传感数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文本数据信息、列表数据信息和图像数据信息;
文本数据信息的生成逻辑为:
获取实测环境信息中的关键字,根据检测时间统计关键字支持度和关键字共现度,其中,所述关键字支持度用于表示所述检测时间在所有实测环境信息中出现的总次数,所述关键字共现度用于表示所述检测时间在多少个实测环境信息中出现过,所述检测时间为第一终端采集实测环境信息的任意两个时间节点;
任意两个时间节点对应的关键字支持度大于预设的关键字支持度阈值,且所述关键字共现度大于预设的关键字共现度阈值的情况下,将对应的关键字作为所述实测环境信息中的目标数据;
将所有的目标数据通过文本形式呈现,具体文本包括但不限于一下文本方式的一种或多种:文本报告、日志或文本摘要。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实测环境信息中的关键字是指环境参数、设备状态、事件标记等与实测环境相关的重要词汇或特征。通过关键字支持度和关键字共现度的统计分析,可以从实测环境信息中提取出具有一定意义和重要性的目标数据,并通过文本形式将其呈现,文本包括生成一份文本报告、日志或文本摘要,其中包含检测时间节点以及对应的目标数据关键字。统计每个关键字支持度(即在检测时间出现的频率)和关键字共现度(即在同一个检测时间同时出现的频率)这样的数据处理方法有助于从大量的实测环境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收集到的数据。
所述图像数据信息的生成逻辑为:
各项实测环境信息通过数模转换为环境数字信息,基于环境数字信息生成第一加密数据流,将第一加密数据流与预设加密图像融合生成第一传输图像;
所述实测环境信息为各个传感器采集的传感电信号,将各个传感电信号通过数模转换器转换为传感数字信号,将带有时间戳的传感数字信号通过时间序列整合成环境数字信息;
解析所述环境数字信息,生成第一加密数据流,将所述第一加密数据流按照8个字节为一个数组进行封装,不足的补0,生成标准化第一加密数据流;
将标准化第一加密数据流和添加到预设加密图像对应的数据流中,生成第一目标传输数据流;
将第一目标传输数据流转换生成第一目标传输序列,通过第一目标传输序列生成得到融合图像后的图像数据信息。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将各项实测环境信息转为成第一传输图像,对数据流进行编码、压缩或其他处理,以得到特定的传输序列,过第一目标传输序列对图像进行融合。根据第一目标传输序列的信息,将其应用于原始图像数据,生成融合后的图像数据信息;将所有的实测环境信息压缩在第一传输图像中,可以减少无线传输的负载能力,同时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本发明首先通过传输距离、频带宽度、信噪比、信号抖动率以及第一目标时间等评估参数对第一终端进行排序,可以优化数据传输的顺序和优先级,从而提高传输效率,距离较近、传输能力较好的设备终端可以被优先传输数据,减少传输延迟,避免不必要的能量消耗;也能提高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并根据实际情况实时更新排序表,以适应设备终端的变化和网络环境的波动。通过动态调整排序表,可以快速响应设备终端的变化,并实现灵活的无线传输控制,可以提高传输效率、稳定性和能量消耗,并满足实时性需求,从而优化多个设备终端之间的无线传输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实施例3
请参阅图2所示,本实施例未详细叙述部分见实施例1描述内容,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近距离无线传输方法,适用于多个设备终端之间的无线传输系统,所述设备终端包括用于采集数据的第一终端和用于接受数据的第二终端;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以第二终端为中心的检测区域,计算每个第一终端到第二终端的传输距离,并根据传输距离与相应的第一终端标注序号配对,根据传输距离由大到小对第一终端进行排序生成初始化排序表;
第二终端依次对初始化排序表中的第一终端发出唤醒指令,第一终端依据唤醒指令向第二终端发送响应数据包,生成唤醒第一终端的第一目标时间;
采集每个第一终端的频带宽度、信噪比、传输距离、信号抖动率和第一目标时间;基于第一终端的频带宽度、信噪比、传输距离、信号抖动率和第一目标时间获得第一终端对应的无线传输评估系数;
依据第一终端的无线传输评估系数由大到小实时更新排序表,生成第一排序表;
所有的所述第一终端依据第一排序表向第二终端近距离传输数据。
初始化排序表的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基于第一终端的位置信息和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获得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传输距离CD;
将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传输距离CD与预设的检测传输距离YD比对分析;
若CD≥YD,则对应的第一终端在第二终端为中心的检测区域中,并将对应的第一终端进行标注;
若CD<YD,则对应的第一终端不在第二终端为中心的检测区域中,则删除对应的第一终端;
将标注的第一终端以及对应标注的第一终端到第二终端之间的传输距离进行配对,根据传输距离由大到小对第一终端进行排序生成初始化排序表;
所述初始化排序表标注为{A1,A2,…,An,…,AN},其中:n=1,2,3,…,N;N为标注的第一终端的总数量,N为正整数,完成对初始化排序表的处理。
第一目标时间的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步骤S201:获取初始化排序表,第二终端依次对初始化排序表中的第一终端发出唤醒指令,所述唤醒指令为事先存储在所述第一终端的存储器中,
步骤S202:所述第一终端依据唤醒指令启动WIFI模块,第一终端在成功在启动WIFI模块后,向第二终端发送响应数据包,记录第二终端发出唤醒指令到接收响应数据包的响应时间,将响应时间标记为第一目标时间;
重复步骤S201至步骤S202,直到对所有第一终端都发送了唤醒指令并记录第一目标时间。
无线传输评估系数的生成逻辑为:
将第n个第一终端An的频带宽度、信噪比、传输距离、信号抖动率和第一目标时间去除单位后,做无量纲处理,获得无量纲处理后的频带宽度、信噪比、传输距离、信号抖动率和第一目标时间,并将频带宽度、信噪比、传输距离、信号抖动率和第一目标时间标记为BPn、XZn、CDn、XDn和CSn
通过公式获得第一终端的无线传输评估系数具体表达式为:
式中,1>α1>α2>α3>α4>α5>0;α1、α2、α3、α4和α5分别为第n个第一终端对应的频带宽度、信噪比、传输距离、信号抖动率和第一目标时间的比例系数。
用于收集多个第一终端对应的带有时间戳的实测环境信息,将各项实测环境信息通过数模转换为环境数字信息,基于环境数字信息生成集成传感数据信息,所述集成传感数据信息存储在对应的第一终端内,所述集成传感数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文本数据信息、列表数据信息和图像数据信息。
文本数据信息的生成逻辑为:
获取实测环境信息中的关键字,根据检测时间统计关键字支持度和关键字共现度,其中,所述关键字支持度用于表示所述检测时间在所有实测环境信息中出现的总次数,所述关键字共现度用于表示所述检测时间在多少个实测环境信息中出现过,所述检测时间为第一终端采集实测环境信息的任意两个时间节点;
任意两个时间节点对应的关键字支持度大于预设的关键字支持度阈值,且所述关键字共现度大于预设的关键字共现度阈值的情况下,将对应的关键字作为所述实测环境信息中的目标数据;
将所有的目标数据通过文本形式呈现,具体文本包括但不限于一下文本方式的一种或多种:文本报告、日志或文本摘要。
所述图像数据信息的生成逻辑为:
各项实测环境信息通过数模转换为环境数字信息,基于环境数字信息生成第一加密数据流,将第一加密数据流与预设加密图像融合生成第一传输图像;
所述实测环境信息为各个传感器采集的传感电信号,将各个传感电信号通过数模转换器转换为传感数字信号,将带有时间戳的传感数字信号通过时间序列整合成环境数字信息;
解析所述环境数字信息,生成第一加密数据流,将所述第一加密数据流按照8个字节为一个数组进行封装,不足的补0,生成标准化第一加密数据流;
将标准化第一加密数据流和添加到预设加密图像对应的数据流中,生成第一目标传输数据流;
将第一目标传输数据流转换生成第一目标传输序列,通过第一目标传输序列生成得到融合图像后的图像数据信息。
实施例4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供处理器调用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通过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的一种近距离无线传输方法。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能够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s,CPU)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存储器,其中,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该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由该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股票算法交易方法。该电子设备还能够包括其他用于实现设备功能的部件,例如,该电子设备还能够具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以及输入输出接口等部件,以便进行输入输出。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5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擦写的计算机程序;
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的一种近距离无线传输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上述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由可由处理器执行以完成上述实施例中的一种近距离无线传输方法。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Read-Only Memory,简称: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能够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合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半导体介质可以是固态硬盘。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 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近距离无线传输方法,适用于多个设备终端之间的无线传输系统,所述设备终端包括用于采集数据的第一终端和用于接受数据的第二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以第二终端为中心的检测区域,计算每个第一终端到第二终端的传输距离,并根据传输距离与相应的第一终端标注序号配对,根据传输距离由大到小对第一终端进行排序生成初始化排序表;
第二终端依次对初始化排序表中的第一终端发出唤醒指令,第一终端依据唤醒指令向第二终端发送响应数据包,生成唤醒第一终端的第一目标时间;
采集每个第一终端的频带宽度、信噪比、传输距离、信号抖动率和第一目标时间;基于第一终端的频带宽度、信噪比、传输距离、信号抖动率和第一目标时间获得第一终端对应的无线传输评估系数;
依据第一终端的无线传输评估系数由大到小实时更新排序表,生成第一排序表;
所有的所述第一终端依据第一排序表向第二终端近距离传输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距离无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初始化排序表的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基于第一终端的位置信息和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获得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传输距离CD;
将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传输距离CD与预设的检测传输距离YD比对分析;
若CD≥YD,则对应的第一终端在第二终端为中心的检测区域中,并将对应的第一终端进行标注;
若CD<YD,则对应的第一终端不在第二终端为中心的检测区域中,则删除对应的第一终端;
将标注的第一终端以及对应标注的第一终端到第二终端之间的传输距离进行配对,根据传输距离由大到小对第一终端进行排序生成初始化排序表;
所述初始化排序表标注为{A1,A2,…,An,…,AN},其中:n=1,2,3,…,N;N为标注的第一终端的总数量,N为正整数,完成对初始化排序表的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近距离无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目标时间的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步骤S201:获取初始化排序表,第二终端依次对初始化排序表中的第一终端发出唤醒指令,所述唤醒指令为事先存储在所述第一终端的存储器中,
步骤S202:所述第一终端依据唤醒指令启动WIFI模块,第一终端在成功在启动WIFI模块后,向第二终端发送响应数据包,记录第二终端发出唤醒指令到接收响应数据包的响应时间,将响应时间标记为第一目标时间;
重复步骤S201至步骤S202,直到对所有第一终端都发送了唤醒指令并记录第一目标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近距离无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无线传输评估系数的生成逻辑为:
将第n个第一终端An的频带宽度、信噪比、传输距离、信号抖动率和第一目标时间去除单位后,做无量纲处理,获得无量纲处理后的频带宽度、信噪比、传输距离、信号抖动率和第一目标时间,并将频带宽度、信噪比、传输距离、信号抖动率和第一目标时间标记为BPn、XZn、CDn、XDn和CSn
通过公式获得第一终端的无线传输评估系数具体表达式为:
式中,1>α1>α2>α3>α4>α5>0;α1、α2、α3、α4和α5分别为第n个第一终端对应的频带宽度、信噪比、传输距离、信号抖动率和第一目标时间的比例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近距离无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收集多个第一终端对应的带有时间戳的实测环境信息,将各项实测环境信息通过数模转换为环境数字信息,基于环境数字信息生成集成传感数据信息,所述集成传感数据信息存储在对应的第一终端内,所述集成传感数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文本数据信息、列表数据信息和图像数据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近距离无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文本数据信息的生成逻辑为:
获取实测环境信息中的关键字,根据检测时间统计关键字支持度和关键字共现度,其中,所述关键字支持度用于表示所述检测时间在所有实测环境信息中出现的总次数,所述关键字共现度用于表示所述检测时间在多少个实测环境信息中出现过,所述检测时间为第一终端采集实测环境信息的任意两个时间节点;
任意两个时间节点对应的关键字支持度大于预设的关键字支持度阈值,且所述关键字共现度大于预设的关键字共现度阈值的情况下,将对应的关键字作为所述实测环境信息中的目标数据;
将所有的目标数据通过文本形式呈现,具体文本包括但不限于一下文本方式的一种或多种:文本报告、日志或文本摘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近距离无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数据信息的生成逻辑为:
各项实测环境信息通过数模转换为环境数字信息,基于环境数字信息生成第一加密数据流,将第一加密数据流与预设加密图像融合生成第一传输图像;
所述实测环境信息为各个传感器采集的传感电信号,将各个传感电信号通过数模转换器转换为传感数字信号,将带有时间戳的传感数字信号通过时间序列整合成环境数字信息;
解析所述环境数字信息,生成第一加密数据流,将所述第一加密数据流按照8个字节为一个数组进行封装,不足的补0,生成标准化第一加密数据流;
将标准化第一加密数据流和添加到预设加密图像对应的数据流中,生成第一目标传输数据流;
将第一目标传输数据流转换生成第一目标传输序列,通过第一目标传输序列生成得到融合图像后的图像数据信息。
8.一种近距离无线传输系统,其基于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近距离无线传输方法的实现,其特征在于,包括:
初始化模块,确定以第二终端为中心的检测区域,计算每个第一终端到第二终端的传输距离,并根据传输距离与相应的第一终端标注序号配对,根据传输距离由大到小对第一终端进行排序生成初始化排序表;
唤醒模块,第二终端依次对初始化排序表中的第一终端发出唤醒指令,第一终端依据唤醒指令向第二终端发送响应数据包,生成唤醒第一终端的第一目标时间;
采集模块,采集每个第一终端的频带宽度、信噪比、传输距离、信号抖动率和第一目标时间;
处理模块,基于第一终端的频带宽度、信噪比、传输距离、信号抖动率和第一目标时间获得第一终端对应的无线传输评估系数;
排序模块,依据第一终端的无线传输评估系数由大到小实时更新排序表,生成第一排序表;
无线传输模块,所有的所述第一终端依据第一排序表向第二终端近距离传输数据。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供处理器调用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通过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近距离无线传输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储存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近距离无线传输方法。
CN202310862677.5A 2023-07-13 2023-07-13 一种近距离无线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7092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62677.5A CN116709285A (zh) 2023-07-13 2023-07-13 一种近距离无线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62677.5A CN116709285A (zh) 2023-07-13 2023-07-13 一种近距离无线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9285A true CN116709285A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45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62677.5A Pending CN116709285A (zh) 2023-07-13 2023-07-13 一种近距离无线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0928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02238A (zh) * 2023-11-06 2023-12-08 张家港保税科技集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数据处理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02238A (zh) * 2023-11-06 2023-12-08 张家港保税科技集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数据处理方法
CN117202238B (zh) * 2023-11-06 2024-01-30 张家港保税科技集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数据处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83917B2 (ja) センサ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収集方法
EP3502878B1 (en) Method for preloading applic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6709285A (zh) 一种近距离无线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5081801A1 (en) Method, server, and system for information push
WO2017112147A1 (en) Selective measurement reporting from internet of things devices
CN109255937B (zh) 报警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2422542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通信系统
CN104053128A (zh) 一种基于蓝牙的信息推送和采集的系统及方法
CN112738538B (zh) 直播间挂机行为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17028555A (ja) データ圧縮装置,データ圧縮方法,データ圧縮プログラム
EP3522131A1 (en) Automatic inspection system, object to be inspected reading device for automatic inspection system, and automatic inspection system control method
EP3523607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pressing high fidelity motion data for transmission over a limited bandwidth network
CN112702219B (zh) 物联网网络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266259B1 (en) Enable access point availability prediction
US9215152B2 (en) High efficiency network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s
CN105743721A (zh) 数据上报方法、对上报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4349339A (zh) 移动智能终端Wi-Fi信号数据包的收集装置、方法及系统
CN113094408A (zh) 基于鸽群的空气质量监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206292947U (zh) 一种基于树莓派的民用地震云服务预警系统
CN111314177B (zh) 一种基于无线信号的作息时段识别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116189706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6822941B2 (ja) 通信端末、端末制御プログラム、端末制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08023880B (zh) 一种数据包处理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220585295U (zh) 一种电池监控模块
CN109917099A (zh) 一种基于广域无线网的分布式水质监控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