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08646B - 设备协同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设备协同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设备协同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设备协同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08646B
CN116708646B CN202211467533.1A CN202211467533A CN116708646B CN 116708646 B CN116708646 B CN 116708646B CN 202211467533 A CN202211467533 A CN 202211467533A CN 116708646 B CN116708646 B CN 1167086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connection
module
electronic equipment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6753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08646A (zh
Inventor
许嘉
王鑫鹏
张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6753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086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086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86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086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86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5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for remote control of applia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7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geographic 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43OS processes, e.g. booting an STB, implementing a Java virtual machine in an STB or power management in an STB
    • H04N21/4432Powering on the client, e.g. bootstrap loading using setup parameters being stored locally or received from the serv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协同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设备协同控制系统,应用于电子技术领域。当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且第二电子设备处于未开机状态时,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开机广播信号,开机广播信号包括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遥控器识别码,第二电子设备根据开机广播信号中的遥控器识别码,执行系统开机操作,在第二电子设备开机后,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进行协同业务。因此,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主动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开机广播信号,以控制第二电子设备开机,则用户无需手动按压遥控器的开机键来控制第二电子设备开机,从而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步骤,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设备协同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设备协同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协同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设备协同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电子设备的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多,为了充分发挥不同电子设备的设备特点,可以在多个电子设备之间进行协同操作。例如,将手机上正在播放的视频接续到智慧屏上观看。
在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需要进行协同业务的情况下,若第二电子设备处于通电未开机状态,则需要用户手动按压遥控器的开机键,使得遥控器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出开机指令,进而控制第二电子设备开机,以在第二电子设备开机后,发起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跨设备协同操作。
但是,上述这种跨设备协同操作的方式,用户需要手动操作遥控器来控制第二电子设备开机,导致用户操作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协同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设备协同控制系统,在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且第二电子设备处于未开机状态时,第一电子设备主动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开机广播信号,以控制第二电子设备开机,并在开机后执行协同业务,从而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步骤。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设备协同控制方法,应用于设备协同控制系统,设备协同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第一电子设备是否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第一电子设备检测第二电子设备是否处于开机状态;当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且第二电子设备处于未开机状态时,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开机广播信号,开机广播信号包括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遥控器识别码;第二电子设备根据开机广播信号中的遥控器识别码,执行系统开机操作;在第二电子设备开机后,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进行协同业务,协同业务包括接续业务、投屏业务以及分享业务中的任一者。
这样,在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且第二电子设备处于未开机状态时,第一电子设备主动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开机广播信号,以控制第二电子设备开机,则用户无需手动按压遥控器的开机键来控制第二电子设备开机,从而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步骤,且可以快速启动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协同业务,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且第二电子设备处于未开机状态时,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开机广播信号,包括:当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且第二电子设备处于未开机状态时,第一电子设备确定第一电子设备的前台是否运行有协同应用,协同应用包括接续应用、投屏应用以及分享应用中的任一者;当第一电子设备的前台运行有协同应用时,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开机广播信号。这样,在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第二电子设备处于未开机状态,且第一电子设备的前台运行有协同应用时,第一电子设备才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开机广播信号,其可以更精确地控制第二电子设备开机,以降低第二电子设备误开机的可能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电子设备根据开机广播信号中的遥控器识别码,执行系统开机操作,包括:第二电子设备确定开机广播信号中的遥控器识别码,与第二电子设备内预先存储的遥控器识别码是否匹配;当开机广播信号中的遥控器识别码,与第二电子设备内预先存储的遥控器识别码匹配时,第二电子设备执行系统开机操作。这样,通过将开机广播信号中的遥控器识别码,与第二电子设备内预先存储的遥控器识别码进行比较,在开机广播信号中的遥控器识别码,与第二电子设备内预先存储的遥控器识别码匹配时才进行开机,以避免其他电子设备发送的开机广播信号而导致的误开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地理围栏模块和第一通信服务模块。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第一电子设备是否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包括:第一地理围栏模块获取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一位置信息;第一地理围栏模块将第一位置信息与地理围栏对应的第二位置信息进行比较;当第一位置信息与第二位置信息匹配时,第一地理围栏模块确定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第一地理围栏模块向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发送地理围栏触发通知,地理围栏触发通知用于指示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其中,第一位置信息包括小区特征、蓝牙特征、Wi-Fi特征以及GPS特征中的至少一者,其对应的地理围栏包括小区围栏、蓝牙围栏、Wi-Fi围栏以及GPS围栏中的至少一者。这样,通过将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一位置信息与地理围栏对应的第二位置信息进行比较,以准确判断第一电子设备是否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通信模组。第一电子设备检测第二电子设备是否处于开机状态,包括:第一通信服务模块通过调用第一通信模组,来扫描是否存在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广播信号;当不存在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广播信号时,第一通信服务模块确定第二电子设备处于未开机状态。这样,第一通信服务模块通过调用第一通信模组来进行广播信号的扫描,就可以确定第二电子设备是否处于开机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协同服务模块。在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开机广播信号之前,还包括:第一协同服务模块确定第一电子设备的前台是否运行有协同应用;当第一电子设备的前台运行有协同应用时,第一协同服务模块向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发送应用运行通知,应用运行通知用于指示第一电子设备的前台运行有协同应用。这样,第一协同服务模块可以感知第一电子设备的前台是否运行有协同应用,以将第一电子设备的前台运行有协同应用这个条件,加入第一通信服务模块是否发送开机广播信号的判断条件,其可以更精确地控制第二电子设备开机,以降低第二电子设备误开机的可能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电子设备包括第二通信模组、第二通信服务模块和设备内核服务。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开机广播信号,包括:第一通信服务模块通过调用第一通信模组,向第二通信模组发送开机广播信号,开机广播信号还包括启动类型,启动类型用于指示在第二电子设备开机后进入熄屏状态。第二电子设备根据开机广播信号中的遥控器识别码,执行系统开机操作,包括:第二通信模组确定开机广播信号中的遥控器识别码,与第二电子设备内预先存储的遥控器识别码是否匹配;当开机广播信号中的遥控器识别码,与第二电子设备内预先存储的遥控器识别码匹配时,第二通信模组向设备内核服务发送系统启动信号,系统启动信号包括启动类型;设备内核服务以系统启动信号中的启动类型,引导第二电子设备执行系统开机操作;在设备内核服务引导第二电子设备开机后,设备内核服务唤起第二通信服务模块;第二通信服务模块通过调用第二通信模组发送广播信号。这样,第二电子设备在确定开机广播信号中的遥控器识别码,与第二电子设备内预先存储的遥控器识别码匹配时,在控制第二电子设备开机后进入熄屏状态,从而节省第二电子设备的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协同应用和第一协同服务模块。在第二电子设备开机后,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进行协同业务,包括:在第一通信服务模块通过调用第一通信模组,向第二通信模组发送开机广播信号之后的预设时长后,第一通信服务模块通过调用第一通信模组,再次扫描是否存在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广播信号;当第一通信服务模块通过调用第一通信模组,扫描到第二通信模组发送的广播信号时,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向第一协同服务模块发送设备上线通知;第一协同服务模块向第一协同应用发送设备上线通知;第一协同应用响应于设备上线通知,以使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进行协同业务。这样,在第二电子设备开机后,可唤起第二通信服务模块,使得第二通信服务模块通过调用第二通信模组发送广播信号,因此,第一通信服务模块通过调用第一通信模组,就可以扫描到第二通信模组发送的广播信号,从而感知到第二电子设备开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设备协同控制系统还包括云端服务器,第二电子设备包括第二地理围栏模块。在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第一电子设备是否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之前,还包括:第二地理围栏模块获取第二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二位置信息;第二地理围栏模块将第二位置信息发送至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将第二位置信息发送至第一地理围栏模块,以生成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这样,第二电子设备可以将其所处的第二位置信息同步至第一电子设备中,以建立地理围栏,便于后续进行第一电子设备是否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的判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设备协同控制系统还包括遥控器和云端服务器。在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开机广播信号之前,还包括:在遥控器与第二通信模组配对连接后,遥控器将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遥控器识别码发送至第二通信模组;第二通信模组将遥控器识别码发送至第二通信服务模块;第二通信服务模块将遥控器识别码发送至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将遥控器识别码发送至第一通信服务模块。这样,第二电子设备可以将遥控器识别码同步至第一电子设备中,以便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携带遥控器识别码的开机广播信号,从而控制第二电子设备开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协同应用和第二协同服务模块。第一协同应用响应于设备上线通知,以使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进行协同业务,包括:第一协同应用响应于设备上线通知,获取协同数据;第一协同应用将协同数据发送至第一协同服务模块;第一协同服务模块通过第一通信服务模块、第一通信模组、第二通信模组和第二通信服务模块,向第二协同服务模块发送协同数据;第二协同服务模块控制第二电子设备的屏幕点亮、启动第二协同应用,并将协同数据发送至第二协同应用。这样,第一电子设备在控制第二电子设备开机后,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将协同数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实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协同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协同业务为接续业务,第一协同应用为第一接续应用,第一协同服务模块为第一接续服务模块,第二协同服务模块为第二接续服务模块,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接续提示模块。第一协同应用响应于设备上线通知,获取协同数据,包括:第一接续应用响应于设备上线通知,确定第一接续应用是否触发接续场景;当第一接续应用触发接续场景时,第一接续应用向第一接续服务模块发送接续提示通知,接续提示通知包括接续方式和接续应用信息;第一接续服务模块通过第一通信服务模块、第一通信模组、第二通信模组和第二通信服务模块,向第二接续服务模块发送接续提示通知;第二接续服务模块根据接续提示通知,确定第二电子设备是否符合接续条件;当第二电子设备符合接续条件时,第二接续服务模块通过第二通信服务模块、第二通信模组、第一通信模组和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向第一接续服务模块发送接续条件符合通知;第一接续服务模块响应于接续条件符合通知,向第一接续提示模块发送第一接续提示图标,第一接续提示图标包括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第一接续提示模块显示第一接续提示图标;第一接续提示模块响应于针对第一接续提示图标的第一操作,向第一接续服务模块发送图标触发通知;第一接续服务模块根据图标触发通知,向第一接续应用发送接续数据准备通知;第一接续应用根据接续数据准备通知获取接续数据。这样,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主动显示第一接续提示图标,用户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上显示的第一接续提示图标的引导下,将第一电子设备上的内容接续到第二电子设备上。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设备协同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第一电子设备是否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第一电子设备检测第二电子设备是否处于开机状态;当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且第二电子设备处于未开机状态时,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开机广播信号,开机广播信号包括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遥控器识别码,且开机广播信号中的遥控器识别码用于指示第二电子设备执行系统开机操作;在第二电子设备开机后,第一电子设备执行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协同业务对应的操作,协同业务包括接续业务、投屏业务以及分享业务中的任一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且第二电子设备处于未开机状态时,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开机广播信号,包括:当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且第二电子设备处于未开机状态时,第一电子设备确定第一电子设备的前台是否运行有协同应用,协同应用包括接续应用、投屏应用以及分享应用中的任一者;当第一电子设备的前台运行有协同应用时,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开机广播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地理围栏模块和第一通信服务模块。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第一电子设备是否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包括:第一地理围栏模块获取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一位置信息;第一地理围栏模块将第一位置信息与地理围栏对应的第二位置信息进行比较;当第一位置信息与第二位置信息匹配时,第一地理围栏模块确定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第一地理围栏模块向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发送地理围栏触发通知,地理围栏触发通知用于指示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通信模组。第一电子设备检测第二电子设备是否处于开机状态,包括:第一通信服务模块通过调用第一通信模组,来扫描是否存在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广播信号;当不存在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广播信号时,第一通信服务模块确定第二电子设备处于未开机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协同服务模块。在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开机广播信号之前,还包括:第一协同服务模块确定第一电子设备的前台是否运行有协同应用;当第一电子设备的前台运行有协同应用时,第一协同服务模块向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发送应用运行通知,应用运行通知用于指示第一电子设备的前台运行有协同应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协同应用和第一协同服务模块。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开机广播信号,包括:第一通信服务模块通过调用第一通信模组,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开机广播信号,开机广播信号还包括启动类型,启动类型用于指示在第二电子设备开机后进入熄屏状态。在第二电子设备开机后,第一电子设备执行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协同业务对应的操作,包括:在第一通信服务模块通过调用第一通信模组,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开机广播信号之后的预设时长后,第一通信服务模块通过调用第一通信模组,再次扫描是否存在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广播信号;当第一通信服务模块通过调用第一通信模组,扫描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广播信号时,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向第一协同服务模块发送设备上线通知;第一协同服务模块向第一协同应用发送设备上线通知;第一协同应用响应于设备上线通知,以使第一电子设备执行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协同业务对应的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第一电子设备是否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之前,还包括:第一地理围栏模块接收云端服务器发送的第二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二位置信息,以生成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在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开机广播信号之前,还包括:第一通信服务模块接收云端服务器发送的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遥控器识别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协同应用响应于设备上线通知,以使第一电子设备执行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协同业务对应的操作,包括:第一协同应用响应于设备上线通知,获取协同数据;第一协同应用将协同数据发送至第一协同服务模块;第一协同服务模块通过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和第一通信模组,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协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协同业务为接续业务,第一协同应用为第一接续应用,第一协同服务模块为第一接续服务模块,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接续提示模块。第一协同应用响应于设备上线通知,获取协同数据,包括:第一接续应用响应于设备上线通知,确定第一接续应用是否触发接续场景;当第一接续应用触发接续场景时,第一接续应用向第一接续服务模块发送接续提示通知,接续提示通知包括接续方式和接续应用信息;第一接续服务模块通过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和第一通信模组,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接续提示通知,接续提示通知用于指示第二电子设备确定其是否符合接续条件;第一接续服务模块通过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和第一通信模组,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接续条件符合通知;第一接续服务模块响应于接续条件符合通知,向第一接续提示模块发送第一接续提示图标,第一接续提示图标包括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第一接续提示模块显示第一接续提示图标;第一接续提示模块响应于针对第一接续提示图标的第一操作,向第一接续服务模块发送图标触发通知;第一接续服务模块根据图标触发通知,向第一接续应用发送接续数据准备通知;第一接续应用根据接续数据准备通知获取接续数据。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设备协同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开机广播信号,开机广播信号包括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遥控器识别码,且开机广播信号是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且第二电子设备处于未开机状态时发送的;第二电子设备根据开机广播信号中的遥控器识别码,执行系统开机操作;在第二电子设备开机后,第二电子设备执行与第一电子设备之间的协同业务对应的操作,协同业务包括接续业务、投屏业务以及分享业务中的任一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电子设备根据开机广播信号中的遥控器识别码,执行系统开机操作,包括:第二电子设备确定开机广播信号中的遥控器识别码,与第二电子设备内预先存储的遥控器识别码是否匹配;当开机广播信号中的遥控器识别码,与第二电子设备内预先存储的遥控器识别码匹配时,第二电子设备执行系统开机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电子设备包括第二通信模组、第二通信服务模块和设备内核服务。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开机广播信号,包括:第二通信模组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开机广播信号,开机广播信号还包括启动类型,启动类型用于指示在第二电子设备开机后进入熄屏状态。第二电子设备根据开机广播信号中的遥控器识别码,执行系统开机操作,包括:第二通信模组确定开机广播信号中的遥控器识别码,与第二电子设备内预先存储的遥控器识别码是否匹配;当开机广播信号中的遥控器识别码,与第二电子设备内预先存储的遥控器识别码匹配时,第二通信模组向设备内核服务发送系统启动信号,系统启动信号包括启动类型;设备内核服务以系统启动信号中的启动类型,引导第二电子设备执行系统开机操作;在设备内核服务引导第二电子设备开机后,设备内核服务唤起第二通信服务模块;第二通信服务模块通过调用第二通信模组发送广播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地理围栏模块。在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开机广播信号之前,还包括:第二地理围栏模块获取第二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二位置信息;第二地理围栏模块将第二位置信息发送至云端服务器;在第二通信模组与遥控器配对连接后,第二通信模组接收遥控器发送的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遥控器识别码;第二通信模组将遥控器识别码发送至第二通信服务模块;第二通信服务模块将遥控器识别码发送至云端服务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协同应用和第二协同服务模块。第二电子设备执行与第一电子设备之间的协同业务对应的操作,包括:第二协同服务模块通过第二通信服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组,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协同数据;第二协同服务模块控制第二电子设备的屏幕点亮、启动第二协同应用,并将协同数据发送至第二协同应用。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调用计算机程序,以执行第二方面对应的设备协同控制方法,或者,执行第三方面对应的设备协同控制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运行时,实现第二方面对应的设备协同控制方法,或者,实现第三方面对应的设备协同控制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二方面对应的设备协同控制方法,或者,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三方面对应的设备协同控制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设备协同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遥控器和云端服务器;设备协同控制系统用于执行第一方面对应的设备协同控制方法。
第二方面至第七方面各可能的实现方式,效果与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可能的设计中的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子设备(或第二电子设备)的硬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的软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慧屏未开机时的应用接续场景的界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智慧屏未开机时应用接续场景的界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二位置信息和遥控器识别码的同步过程中,第一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遥控器和云端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的过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子设备控制第二电子设备开机的过程中,各模块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的过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续场景中,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进行协同业务的过程中各模块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的一种过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续场景中,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进行协同业务的过程中各模块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的另一种过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投屏场景中,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进行协同业务的过程中各模块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的过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享场景中,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进行协同业务的过程中各模块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的过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协同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协同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例如,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仅仅是为了区分不同的芯片,并不对其先后顺序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电子设备的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多,一个用户或家庭中可能会拥有多个能够相互通信的电子设备。并且,各类电子设备一般具有各自的设备特点,例如,手机的便携性较好,而智慧屏的显示效果更好等。为了充分发挥不同电子设备的设备特点,可以在多个电子设备之间进行协同操作。
以手机作为第一电子设备,且以智慧屏作为第二电子设备为例。在一些使用场景中,当用户携带手机回到家或到达办公室时,智慧屏可能处于通电关机状态。
若用户想要将手机上正在播放的视频等内容接续到智慧屏上观看,则用户需要手动按压遥控器的开机键,使得遥控器向智慧屏发出开机指令,进而控制智慧屏开机,并在智慧屏开机后,用户才可发起手机与智慧屏之间的接续操作。或者,若用户想要将手机上正在播放的视频等内容投屏到智慧屏上观看,用户也需要手动按压遥控器的开机键,使得遥控器向智慧屏发出开机指令,进而控制智慧屏开机,并在智慧屏开机后,用户才可发起手机与智慧屏之间的投屏操作,以将手机上正在播放的视频投射到智慧屏上显示。或者,若用户想要将手机上正在显示的文档、图片或视频等文件分享到智慧屏上时,用户也需要手动按压遥控器的开机键,使得遥控器向智慧屏发出开机指令,进而控制智慧屏开机,并在智慧屏开机后,用户才可发起手机与智慧屏之间的分享操作。
综上,可以看出,在第二电子设备处于通电关机状态时,用户需要手动按压遥控器的开机键,使得遥控器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出开机指令,进而控制第二电子设备开机,并在第二电子设备开机后,用户才可发起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跨设备协同操作,从而导致用户操作较为繁琐,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接续、投屏以及分享等操作,均称为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跨设备协同操作。因此,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协同业务可以包括接续业务、投屏业务以及分享业务等。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协同控制方法,第一电子设备根据其所处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第一电子设备是否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第一电子设备检测第二电子设备是否处于开机状态,当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且第二电子设备处于未开机状态时,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开机广播信号,开机广播信号包括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遥控器识别码,第二电子设备根据开机广播信号中的遥控器识别码,执行系统开机操作,在第二电子设备开机后,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进行协同业务。因此,在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且第二电子设备处于未开机状态时,第一电子设备主动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开机广播信号,以控制第二电子设备开机,则用户无需手动按压遥控器的开机键来控制第二电子设备开机,从而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步骤,且可以快速启动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协同业务,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的设备协同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场景中。参照图1所示,该场景中可以包括第一电子设备100、第二电子设备200、云端服务器300和遥控器400。其中,第一电子设备100可以为手机,第二电子设备200可以为智慧屏。
当第一电子设备100检测到其进入第二电子设备200对应的地理围栏内,且检测到第二电子设备200处于未开机状态时,第一电子设备100向第二电子设备200发送开机广播信号,开机广播信号包括第二电子设备200对应的遥控器识别码,第二电子设备200根据开机广播信号中的遥控器识别码,执行系统开机操作,在第二电子设备200开机后,第一电子设备100与第二电子设备200之间进行协同业务。
而在第一电子设备100与第二电子设备200之间进行协同业务之前,遥控器400可以将第二电子设备200对应的遥控器识别码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200,第二电子设备200将其对应的遥控器识别码上传到云端服务器300,云端服务器300再将第二电子设备200对应的遥控器识别码下发至第一电子设备100。并且,在第一电子设备100与第二电子设备200之间进行协同业务之前,第二电子设备200可以采集其所处的第二位置信息,并将第二位置信息上传至云端服务器300,云端服务器300再将第二电子设备200所处的第二位置信息下发至第一电子设备10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100可以理解为协同业务的发起设备,其也可以称为源端设备等;第二电子设备200可以理解为协同业务的接收设备,其也可以称为对端设备等。并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协同控制方法可以用于进行应用接续,如应用于视频播放场景、音乐播放场景或游戏场景等场景的接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协同控制方法也可以用于进行投屏,如应用于视频播放场景或游戏场景等场景的投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协同控制方法还可以用于进行文件分享,如应用于文档、图片或视频等文件的分享。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第一电子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terminal)、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是具有接续功能的手机(mobile phone)、穿戴式设备、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电子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电子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上述的第二电子设备可以为通过遥控器控制其开机或关机的电子设备,例如,第二电子设备可以为智慧屏,智慧屏也可称为智能电视、智慧电视或大屏。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此外,上述的云端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电子设备(或第二电子设备)进行介绍。图2示出了第一电子设备(或第二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所示,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的结构可以相同;或者,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的结构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第一电子设备(或第二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identificationmodule,SIM)卡接口195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第一电子设备(或第二电子设备)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或第二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存储器中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充电管理模块1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其中,充电器可以是无线充电器,也可以是有线充电器。充电管理模块140为电池142充电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电源管理模块141为第一电子设备(或第二电子设备)供电。电源管理模块141用于连接电池142,充电管理模块140与处理器110。电源管理模块141接收电池142和/或充电管理模块140的输入,为处理器110,内部存储器121,显示屏194,摄像头193,和无线通信模块160等供电。
第一电子设备(或第二电子设备)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第一电子设备(或第二电子设备)中的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第一电子设备(或第二电子设备)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15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1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第一电子设备(或第二电子设备)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160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10。无线通信模块160还可以从处理器1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第一电子设备(或第二电子设备)通过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
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图像、显示视频和接收滑动操作等。显示屏194包括显示面板。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或第二电子设备)可以包括1个或多个显示屏194。
第一电子设备(或第二电子设备)可以通过ISP,摄像头1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
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第一电子设备(或第二电子设备)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120与处理器1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第一电子设备(或第二电子设备)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和/或存储在设置于处理器中的存储器的指令,执行第一电子设备(或第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第一电子设备(或第二电子设备)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指纹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骨传导传感器等。
触摸传感器,也称“触控器件”。触摸传感器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由触摸传感器与显示屏194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可以通过显示屏194提供与触摸操作相关的视觉输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也可以设置于第一电子设备(或第二电子设备)的表面,与显示屏194所处的位置不同。
按键190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按键190可以是机械按键。也可以是触摸式按键。第一电子设备(或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接收按键输入,产生与第一电子设备(或第二电子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
马达191可以产生振动提示。马达191可以用于来电振动提示,也可以用于触摸振动反馈。指示器192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SIM卡接口195用于连接SIM卡。SIM卡可以通过插入SIM卡接口195,或从SIM卡接口195拔出,实现和第一电子设备(或第二电子设备)的接触和分离。
第一电子设备(或第二电子设备)的软件系统可以采用分层架构,事件驱动架构,微核架构,微服务架构,或云架构等。本申请实施例以分层架构的Android系统为例,示例性说明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的软件结构。
示例性的,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的软件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将Android系统分为三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和内核层。
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如图3所示,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协同应用和接续提示模块等应用程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区分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中的协同应用,将第一电子设备中的协同应用称为第一协同应用,将第二电子设备中的协同应用称为第二协同应用。第一协同应用为第一电子设备中支持跨设备协同业务的应用程序的统称,第二协同应用为第二电子设备中支持跨设备协同业务的应用程序的统称。
在接续场景中,第一协同应用可以为第一接续应用,第一接续应用可以为第一电子设备中具有接续功能的应用程序的统称;第二协同应用可以为第二接续应用,第二接续应用可以为第二电子设备中具有接续功能的应用程序的统称。
例如,该第一接续应用可以为文档应用或视频播放应用等,第一接续应用可以包括接续服务软件开发工具包(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第一接续应用通过接续服务SDK接入接续服务;相应的,该第二接续应用也可以为文档应用或视频播放应用等,第二接续应用可以包括接续服务SDK,第二接续应用通过接续服务SDK接入接续服务。
在投屏场景中,第一协同应用可以为第一投屏应用,第一投屏应用可以为第一电子设备中具有投屏功能的应用程序的统称;相应的,第二协同应用可以为第二投屏应用,第二投屏应用可以为第二电子设备中具有投屏功能的应用程序的统称。
在分享场景中,第一协同应用可以为第一分享应用,第一分享应用可以为第一电子设备中具有分享功能的应用程序的统称;相应的,第二协同应用可以为第二分享应用,第二分享应用可以为第二电子设备中具有分享功能的应用程序的统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区分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中的接续提示模块,将第一电子设备中的接续提示模块称为第一接续提示模块,将第二电子设备中的接续提示模块称为第二接续提示模块。其中,第一接续提示模块为第一电子设备中主动向用户提示周边存在可以发起跨设备接续业务的第一接续提示图标,第二接续提示模块为第二电子设备中向用户提示周边存在可以发起跨设备接续业务的第二接续提示图标。
第一接续提示模块和第二接续提示模块可以为桌面启动器。在接续场景中,其可以通过悬浮球、任务栏、桌面图标、弹窗等用户交互方式,向用户展示来自其他设备的接续提示通知。并在接收到用户的触发操作后,通知其他模块展开后续的跨设备间的接续数据的传输处理逻辑。
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
如图3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协同服务模块、地理围栏模块和通信服务模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区分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中的协同服务模块,将第一电子设备中的协同服务模块称为第一协同服务模块,将第二电子设备中的协同服务模块称为第二协同服务模块。第一协同服务模块用于向第一协同应用提供协同服务,第二协同服务模块用于向第二协同应用提供协同服务。
在接续场景中,第一协同服务模块可以为第一接续服务模块,其用于向第一接续应用提供接续服务,并控制第一接续提示模块对第一接续提示图标的显示和消失;相应的,第二协同服务模块可以为第二接续服务模块,其用于向第二接续应用提供接续服务,并控制第二接续提示模块对第二接续提示图标的显示和消失。
在投屏场景中,第一协同服务模块可以为第一投屏服务模块,其用于向第一投屏应用提供投屏服务;相应的,第二协同服务模块可以为第二投屏服务模块,其用于向第二投屏应用提供投屏服务。
在分享场景中,第一协同服务模块可以为第一分享服务模块,其用于向第一分享应用提供分享服务;相应的,第二协同服务模块可以为第二分享服务模块,其用于向第二分享应用提供分享服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区分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中的地理围栏模块,将第一电子设备中的地理围栏模块称为第一地理围栏模块,将第二电子设备中的地理围栏模块称为第二地理围栏模块。
第一地理围栏模块用于提供地理围栏触发提醒业务,当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第一地理围栏模块则向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发送地理围栏触发通知。
第二地理围栏模块用于上传第二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二位置信息至云端服务器,使得云端服务器再将第二位置信息下发给第一电子设备后,以在第一电子设备中建立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从而使得在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提醒第一电子设备的近场有第二电子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区分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中的通信服务模块,将第一电子设备中的通信服务模块称为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将第二电子设备中的通信服务模块称为第二通信服务模块。
第一通信服务模块用于调用第一电子设备中的第一通信模组感知近场设备(如第二电子设备),以向第一协同服务模块提供近场设备上下线通知,并创建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通信的渠道,进而实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跨设备间的数据传输。
第二通信服务模块用于调用第二电子设备中的第二通信模组来发送广播信号,以使得第一电子设备感知到周边存在第二电子设备,以及创建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通信的渠道,进而实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跨设备间的数据传输。
其中,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和第二通信服务模块可以为近场通信服务模块,近场通信服务模块可以基于近场通信技术,如蓝牙、Wi-Fi等近场通信方式,来向其它业务模块提供近场的通信通道。
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包含显示驱动、蓝牙驱动和Wi-Fi驱动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区分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中的显示驱动,将第一电子设备中的显示驱动称为第一显示驱动,将第二电子设备中的显示驱动称为第二显示驱动。为了区分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中的蓝牙驱动,将第一电子设备中的蓝牙驱动称为第一蓝牙驱动,将第二电子设备中的蓝牙驱动称为第二蓝牙驱动。为了区分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中的Wi-Fi驱动,将第一电子设备中的Wi-Fi驱动称为第一Wi-Fi驱动,将第二电子设备中的Wi-Fi驱动称为第二Wi-Fi驱动。
此外,第二电子设备的内核层还包括设备内核服务(Kernel)。设备内核服务用于在接收到第二通信模组发出的系统启动信号后,启动引导第二电子设备执行系统开机操作,并在第二电子设备开机后进入熄屏待机状态。
硬件层可以包括显示屏、蓝牙芯片、Wi-Fi芯片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区分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中的显示屏,将第一电子设备中的显示屏称为第一显示屏,将第二电子设备中的显示屏称为第二显示屏。为了区分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中的蓝牙芯片,将第一电子设备中的蓝牙芯片称为第一蓝牙芯片,将第二电子设备中的蓝牙芯片称为第二蓝牙芯片。为了区分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中的Wi-Fi芯片,将第一电子设备中的Wi-Fi芯片称为第一Wi-Fi芯片,将第二电子设备中的Wi-Fi芯片称为第二Wi-Fi芯片。
其中,可以将第一电子设备的硬件层中的第一蓝牙芯片和第一Wi-Fi芯片统称为第一通信模组,第一通信模组用于为第一通信服务模块提供近场设备发现和数据传输服务。具体的,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可以调用内核层中相应的驱动,以触发第一通信模组执行相应的操作。例如,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可以调用内核层中相应的驱动,以触发第一通信模组进行近场设备发现以及进行数据传输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模组可以为第一蓝牙芯片,则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可以调用第一蓝牙驱动,以触发第一蓝牙芯片进行近场设备发现以及进行数据传输等。或者,第一通信模组可以为第一Wi-Fi芯片,则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可以调用第一Wi-Fi驱动,以触发第一Wi-Fi芯片进行近场设备发现以及进行数据传输等。
相应的,将第二电子设备的硬件层中的第二蓝牙芯片和第二Wi-Fi芯片统称为第二通信模组。第二通信模组用于为第二通信服务模块提供近场设备发现和数据传输服务,并且用于在第二电子设备接通电源但未开机的情况下,可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开机广播信号,该开机广播信号包括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遥控器识别码和启动类型。第二通信模组还用于比较开机广播信号中的遥控器识别码与第二电子设备内预先存储的遥控器识别码是否匹配,以及在匹配时,向设备内核服务发送系统启动信号,该系统启动信号包括启动类型,启动类型用于指示在第二电子设备开机后进入熄屏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子设备的软件结构中也可以包括其他层以及其他模块,第二电子设备的软件结构中也可以包括其他层以及其他模块,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并且,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可以相同,例如,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均为Android系统;或者,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一电子设备为Android系统,第二电子设备为Windows系统,或者,第一电子设备为Windows系统,第二电子设备为Android系统。
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独立实现,也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的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均可以属于同一信任环,且设备属于同一信任环可以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的设备协同控制方法的先决条件。
其中,属于同一信任环可以理解为:设备之间登录相同的设备个人账号、设备之间的距离满足一定阈值、并且设备之间均开启蓝牙(或Wi-Fi)。其中,设备个人账号可以用于在设备之间连接时进行设备鉴权;蓝牙(或Wi-Fi)可以用于设备之间进行设备发现和连接。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于蓝牙的带宽有限,设备之间也可以同时利用蓝牙进行设备发现、并利用WIFI进行设备连接,以保证设备之间建立连接的最优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协同控制方法,可以用于在第二电子设备处于通电未开机的状态下,通过第一电子设备主动控制第二电子设备开机,并在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进行应用接续、投屏或分享等协同业务。
示例性的,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慧屏未开机时的应用接续场景的界面示意图。该应用接续场景中可以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以第一电子设备为手机,第二电子设备为智慧屏为例进行示例说明。
用户可以在手机中打开视频播放应用中的视频内容,当手机接收到用户打开视频播放应用中的视频内容的操作时,手机可以显示如图4中的(a)所示的界面。
在图4中的(a)所示的界面中,该界面可以包括视频内容、用于退出视频播放的控件、用于暂停/播放视频的控件、用于指示视频进度的进度条、视频内容的标题、选集控件、简介控件、用于查看第1集至第9集的图标等。
当用户携带手机进入智慧屏对应的地理围栏内时,智慧屏可能处于如图4中的(b)所示的通电但未开机状态,即智慧屏连接有电源但其系统未开机。这种情况下,手机可以向智慧屏发送开机广播信号,该开机广播信号包括智慧屏对应的遥控器识别码和启动类型,则处于通电未开机状态的智慧屏在接收到手机发送的开机广播信号后,智慧屏对开机广播信号中的遥控器识别码进行识别,当开机广播信号中的遥控器识别码与智慧屏中预先存储的遥控器识别码一致时,则触发智慧屏启动开机操作,且智慧屏在开机后进入待机不亮屏状态,即此时的智慧屏处于如图4中的(c)所示的开机但保持黑屏的状态。
并且,在手机感知到智慧屏开机后,手机可以显示如图4中的(d)所示的界面,图4中的(d)所示的界面相对于图4中的(a)所示的界面,其包括第一接续提示图标401。其中,第一接续提示图标401包括智慧屏的设备图标、智慧屏的设备名称以及用于指示接续至智慧屏的文字信息。例如,智慧屏的设备名称可以为:XX智慧屏;用于指示接续至智慧屏的文字信息可以为:点击至智慧屏播放。
在图4中的(d)所示的界面中,用户可以对第一接续提示图标401进行触发操作,使得手机接收到用户对第一接续提示图标401的触发操作,则手机可以向智慧屏发送接续数据。智慧屏在接收到该接续数据后,控制其屏幕点亮、启动并运行对应的接续应用,以及加载并显示该接续数据,即此时的智慧屏处于如图4中的(e)所示的状态。
在图4中的(e)所示的界面中,该界面包括从手机中接续的视频内容、用于暂停/播放视频的控件以及用于指示视频进度的进度条等。并且,图4中的(e)所示的界面中显示的视频内容与图4中的(a)所示的界面中显示的视频内容相同,图4中的(e)所示的界面中的播放进度与图4中的(a)所示的界面中的播放进度相同。
因此,按照图4对应的操作方法,在智慧屏处于通电未开机的状态下,手机可以主动控制智慧屏开机且控制智慧屏在开机后处于熄屏状态,手机还可显示第一接续提示图标,用户在对第一接续提示图标进行触发操作后,可以将手机中的视频播放应用接续至智慧屏上,并点亮智慧屏的屏幕,使得用户可以在智慧屏上继续观看手机中的视频播放应用所播放的视频内容。
示例性的,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智慧屏未开机时应用接续场景的界面示意图。该应用接续场景中可以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以第一电子设备为手机,第二电子设备为智慧屏为例进行示例说明。
用户可以在手机中打开视频播放应用中的视频内容,当手机接收到用户打开视频播放应用中的视频内容的操作时,手机可以显示如图5中的(a)所示的界面。图5中的(a)所示的界面与图4中的(a)所示的界面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当用户携带手机进入智慧屏对应的地理围栏内时,智慧屏可能处于如图5中的(b)所示的通电但未开机状态,即智慧屏连接有电源但其系统未开机。这种情况下,手机可以向智慧屏发送开机广播信号,该开机广播信号包括智慧屏对应的遥控器识别码和启动类型,则处于通电未开机状态的智慧屏在接收到手机发送的开机广播信号后,智慧屏对开机广播信号中的遥控器识别码进行识别,当开机广播信号中的遥控器识别码与智慧屏中预先存储的遥控器识别码一致时,则触发智慧屏启动开机操作,且智慧屏在开机后进入待机不亮屏状态,即此时的智慧屏处于如图5的(c)所示的开机但保持黑屏的状态。
在智慧屏开机后处于黑屏状态的情况下,手机可以将接续提示通知发送至智慧屏,智慧屏可根据接续提示通知获取第二接续提示图标。在用户通过遥控器等输入设备控制智慧屏点亮后,智慧屏可能显示如图5中的(d)所示的界面,该界面可以为智慧屏的开机界面,开机界面可以为启动智慧屏时显示的界面。
在图5中的(d)所示的界面中,该界面包括接续提示通知对应的第二接续提示图标、用于指示接续的视频内容的标题、用于指示接续来自第一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以及用于指示立即播放继续的视频内容的控件(即立即播放控件)等。此外,图5中的(d)所示的界面还包括|:输入源应用的图标、音乐应用的图标以及畅联应用的图标等。
其中,第二接续提示图标可以包括视频播放应用的图标501,以及位于视频播放应用的图标501右上角的第一电子设备的形态图标502等。
例如,第一电子设备为手机,则在视频播放应用的图标501右上角显示的第一电子设备的形态图标502为手机图标。用于指示接续的视频内容的标题可以为:媒体标题;用于指示接续来自第一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可以为:来自“设备1”。
在图5中的(d)所示的界面中,用户可以对第二接续提示图标或立即播放控件进行触发操作,使得智慧屏接收到用户对第二接续提示图标或立即播放控件的触发操作,则智慧屏可显示如图5中的(e)所示的界面。
在图5中的(e)所示的界面中,该界面包括从手机中接续的视频内容、用于暂停/播放视频的控件以及用于指示视频进度的进度条等。并且,图5中的(e)所示的界面中显示的视频内容与图5中的(a)所示的界面中显示的视频内容相同,图5中的(e)所示的界面中的播放进度与图5中的(a)所示的界面中的播放进度也相同。
因此,按照图5对应的操作方法,在智慧屏处于通电未开机的状态下,手机可以主动控制智慧屏开机且控制智慧屏在开机后处于熄屏状态,并且手机可以将接续提示通知发送至智慧屏,智慧屏可根据接续提示通知获取第二接续提示图标。在用户通过遥控器等输入设备控制智慧屏点亮后,智慧屏可以在开机界面的底部显示接续提示通知对应的第二接续提示图标,用户在对第二接续提示图标进行触发操作后,可以在将手机中的视频播放应用接续至智慧屏上,使得用户可以在智慧屏上继续观看手机中的视频播放应用所播放的视频内容。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若第二电子设备处于通电未开机状态,为了使得第一电子设备可控制第二电子设备开机,第一电子设备可预先获取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和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遥控器识别码。
示例性的,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二位置信息和遥控器识别码的同步过程中,第一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遥控器和云端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的过程示意图。在图6对应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和第一地理围栏模块,第二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第二通信模组、第二通信服务模块和第二地理围栏模块,遥控器可以包括第三通信模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模组、第二通信模组和第三通信模组可以均为蓝牙芯片。
如图6所示,第二位置信息和遥控器识别码的同步过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601,遥控器与第二通信模组配对连接。
S602,在遥控器与第二通信模组配对连接后,遥控器将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遥控器识别码发送至第二通信模组。
S603,第二通信模组将遥控器识别码发送至第二通信服务模块。
S604,第二通信服务模块将遥控器识别码发送至云端服务器。
S605,云端服务器将遥控器识别码发送至第一通信服务模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智慧屏第一次开机时,遥控器中的第三通信模组可以与第二电子设备中的第二通信模组进行配对连接,在配对连接之后,遥控器中的第三通信模组可以将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遥控器识别码发送至第二通信模组,第二通信模组将遥控器识别码发送至第二通信服务模块,第二通信服务模块再将遥控器识别码上传至云端服务器。具体的,第二通信服务模块是将遥控器识别码上传至云端服务器中基于设备个人账号的设备云中。
云端服务器再将遥控器识别码下发到登录有相同设备个人账号的第一电子设备中。具体的,云端服务器是将遥控器识别码下发给该第一电子设备中的第一通信服务模块,第一通信服务模块记录遥控器识别码,完成遥控器识别码的学习。
S606,第二地理围栏模块获取第二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二位置信息。
S607,第二地理围栏模块将第二位置信息发送至云端服务器。
S608,云端服务器将第二位置信息发送至第一地理围栏模块,以生成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设备每联网一次,第二地理围栏模块就会获取一次第二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二位置信息,并将第二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二位置信息上传至云端服务器。具体的,第二地理围栏模块是将第二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二位置信息上传至云端服务器中基于设备个人账号的设备云中。
云端服务器再将第二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二位置信息下发到登录有相同设备个人账号的第一电子设备中。具体的,云端服务器是将第二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二位置信息下发给该第一电子设备中的第一地理围栏模块,第一地理围栏模块通过第二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二位置信息建立地理围栏。
地理围栏是基于位置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的一种新应用,就是用一个虚拟的栅栏围出一个虚拟地理边界。地理围栏可以是圆形、多边形或者不规则图形,本申请实施例对其不进行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地理围栏是以某个地点为中心的地理区域,或是包含某个地点或场所的地理区域。这些地点或场所可以是公司、用户的家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地理围栏模块采集的第二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二位置信息,实际上是可以以围栏特征来进行描述。上述围栏特征可以是围栏指代的地理区域所需符合的条件,也可以说每一类围栏特征可以指示一类地理围栏。围栏特征可以包括Wi-Fi特征、蓝牙特征、小区特征以及GPS特征等特征中的一者或多者的组合。
当第二位置信息包括Wi-Fi特征时,其对应的地理围栏可称为Wi-Fi围栏。Wi-Fi特征可以用于指示第二电子设备周边的Wi-Fi信号所覆盖的地理区域。示例性地,Wi-Fi特征可以包括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字段、接收的信号强度(received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开机时间(Boottime)及中心频率(Frequency)等。
其中,上述的MAC字段可以唯一指示无线接入点,如可以是基础服务设置ID(basicservice set ID,BSSID)。上述的RSSI可以是Wi-Fi信号的强度。上述的Boottime可以是无线接入点的开机时间。上述的Frequency可以是无线接入点(即发出Wi-Fi信号的设备)的中心频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的MAC字段、RSSI、Boottime及Frequenc中每一项都可以单独作为Wi-Fi特征,也可以组合后作为Wi-Fi特征。如,Wi-Fi特征可以包括MAC字段和RSSI的组合。再如,Wi-Fi特征可以包括MAC字段和Frequency的组合。对具体的组合方式不作具体限定。
当第二位置信息包括蓝牙特征时,其对应的地理围栏可称为蓝牙围栏。蓝牙特征可以用于指示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的蓝牙信号所覆盖的地理区域。示例性地,蓝牙特征可以包括蓝牙名称和蓝牙地址等信息。
当第二位置信息包括小区特征时,其对应的地理围栏可称为小区围栏。小区特征可以用于指示第二电子设备所连接的基站发出的基站信号所覆盖的地理区域,即小区特征可以是设备驻留的蜂窝小区的标识。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小区特征可以包括主区参数,如Boottime(即小区的开机时间)、移动国家码(mobile country code,MCC)、移动运营商码(mobile network codes,MNC)、地区码(location areacode,LAC)、小区ID、小区的RSSI、小区的网络制式(RAT)、小区的信道号(Channel Number)等。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小区特征还可以包括邻区参数,如邻区的Channel Number、邻区的物理ID以及邻区的RSSI等。
当第二位置信息包括GPS特征时,其对应的地理围栏可称为GPS围栏。示例性地,GPS特征可以包括纬度信息、经度信息、自适应巡航控制(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信息、速度以及方向角等。其中,速度和方向角为上述GPS特征中的可选项,也就是说,不对GPS特征中是否包括速度和方向角进行具体的限定。GPS特征可以指示的地理围栏是采用位置点(如纬度信息、经度信息、ACC信息所指示的点)为中心,覆盖一定面积的空间区域。
示例性的,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子设备控制第二电子设备开机的过程中,各模块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的过程示意图。在图7对应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第一地理围栏模块、第一通信服务模块、第一通信模组、第一协同服务模块和第一协同应用;第二电子设备包括第二通信模组、第二通信服务模块和设备内核服务。
如图7所示,第一电子设备控制第二电子设备开机的过程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701,第一地理围栏模块获取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一位置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中的移动通信模块可以实时或周期性地获取基站信号,并将基站信号发送至第一地理围栏模块,第一地理围栏模块可以从基站信号中提取小区特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从基站信号中提取的小区特征作为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一位置信息。
第一电子设备中的无线通信模块也可以实时或周期性地获取蓝牙信号,并将蓝牙信号发送至第一地理围栏模块,第一地理围栏模块可以从蓝牙信号中提取蓝牙特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从蓝牙信号中提取的蓝牙特征作为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一位置信息。
第一电子设备中的无线通信模块也可以实时或周期性地获取Wi-Fi信号,并将Wi-Fi信号发送至第一地理围栏模块,第一地理围栏模块可以从Wi-Fi信号中提取Wi-Fi特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从Wi-Fi信号中提取的Wi-Fi特征作为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一位置信息。
第一电子设备中的无线通信模块也可以实时或周期性地获取GPS信号,并将GPS信号发送至第一地理围栏模块,第一地理围栏模块可以从GPS信号中提取GPS特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从GPS信号中提取的GPS特征作为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一位置信息。
S702,第一地理围栏模块将第一位置信息与地理围栏对应的第二位置信息进行比较。
S703,当第一位置信息与第二位置信息匹配时,第一地理围栏模块确定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地理围栏模块可以将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一位置信息,与地理围栏对应的第二位置信息进行比较。当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一位置信息与地理围栏对应的第二位置信息匹配时,第一地理围栏模块确定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而当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一位置信息与地理围栏对应的第二位置信息不匹配时,第一地理围栏模块确定第一电子设备未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
例如,地理围栏为小区围栏,则第一地理围栏模块可以将从基站信号中提取的小区特征,与已经建立的小区围栏中的小区特征进行比较,如果从基站信号中提取的小区特征与小区围栏中的小区特征相同,则第一地理围栏模块确定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
或者,地理围栏为蓝牙围栏,则第一地理围栏模块可以将从蓝牙信号中提取蓝牙特征,与已经建立的蓝牙围栏中的蓝牙特征进行比较,如果从蓝牙信号中提取蓝牙特征与蓝牙围栏中的蓝牙特征相同,则第一地理围栏模块确定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
或者,地理围栏为Wi-Fi围栏,则第一地理围栏模块可以将从Wi-Fi信号中提取的Wi-Fi特征,与已经建立的Wi-Fi围栏中的Wi-Fi特征进行比较,如果从Wi-Fi信号中提取的Wi-Fi特征与Wi-Fi围栏中的Wi-Fi特征相同,则第一地理围栏模块确定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
或者,地理围栏为GPS围栏,则第一地理围栏模块可以将从GPS信号中提取的GPS特征,与已经建立的GPS围栏中的GPS特征进行比较,如果从GPS信号中提取的GPS特征与GPS围栏中的GPS特征相同,则第一地理围栏模块确定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
S704,第一地理围栏模块向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发送地理围栏触发通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地理围栏模块确定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时,第一地理围栏模块会触发围栏机制,从而向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发送地理围栏触发通知。其中,地理围栏触发通知用于指示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
S705,第一通信服务模块通过调用第一通信模组,来扫描是否存在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广播信号。
S706,当不存在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广播信号时,第一通信服务模块确定第二电子设备处于未开机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服务模块会通过调用第一通信模组,周期性地扫描周边的广播信号,以确定第一电子设备的周边是否存在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广播信号。
通常,当第二电子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时,如熄屏待机状态或亮屏运行状态,第二电子设备会周期性地发送广播信号,若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则第一通信服务模块调用第一通信模组,可扫描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广播信号。而当第二电子设备仅连接电源但系统处于未开机状态时,第二电子设备也就不会发送广播信号,这种情况下,若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第一通信服务模块调用第一通信模组在扫描广播信号时,就扫描不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广播信号。
因此,当第一通信服务模块调用第一通信模组扫描到周边存在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广播信号时,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可确定出第二电子设备处于开机状态,即发现处于开机状态的第二电子设备;而当第一通信服务模块调用第一通信模组扫描不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广播信号时,第一通信服务模块确定第二电子设备处于未开机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S701至S704所执行的确定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的步骤,与上述的S705和S706所执行的确定第二电子设备处于未开机状态的步骤,是并列执行的,其不存在固定的先后顺序。
S707,第一协同服务模块确定第一电子设备的前台是否运行有协同应用。
S708,当第一电子设备的前台运行有协同应用时,第一协同服务模块向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发送应用运行通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第一电子设备中的协同应用在前台运行时,其会使用第一协同服务模块相关的服务,因此,第一协同服务模块可以感知到第一电子设备的前台是否运行有协同应用。
当第一协同服务模块确定第一电子设备的前台运行有协同应用时,第一协同服务模块向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发送应用运行通知,应用运行通知用于指示第一电子设备的前台运行有协同应用。其中,应用运行通知可以包括第一协同应用的应用信息,如应用的包名、应用标识等信息。
S709,当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第二电子设备处于未开机状态,且第一电子设备的前台运行有协同应用时,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向第一通信模组发送开机广播信号;开机广播信号包括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遥控器识别码和启动类型,启动类型用于指示在第二电子设备开机后进入熄屏状态。
S710,第一通信模组将开机广播信号发送至第二通信模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得知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第二电子设备处于未开机状态,且第一电子设备的前台运行有协同应用时,其表明用户有操作第二电子设备执行协同业务的意图,因此,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可以向第一通信模组发送开机广播信号,第一通信模组再将开机广播信号发送至第二通信模组,从而使得第一通信服务模块通过调用第一通信模组,向第二通信模组发送开机广播信号。
其中,开机广播信号用于指示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开机操作。该开机广播信号包括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遥控器识别码和启动类型等信息。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遥控器识别码可以是云端服务器下发到第一通信服务模块中的;启动类型用于指示在第二电子设备开机后进入熄屏状态,启动类型也可称为启动原因。
在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也可以无需判断第一电子设备的前台是否运行有协同应用,即无需执行上述的S707和S708,当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得知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且第二电子设备处于未开机状态时,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就可以向第一通信模组发送开机广播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若将第一电子设备的前台运行有协同应用这个条件,加入第一通信服务模块是否发送开机广播信号的判断条件,其可以更精确地控制第二电子设备开机,以降低第二电子设备误开机的可能性。
此外,当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得知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第二电子设备处于开机状态,且第一电子设备的前台运行有协同应用时,可直接执行下面的S717及之后的步骤,即第一通信服务模块直接向第一协同服务模块发送设备上线通知。
S711,第二通信模组确定开机广播信号中的遥控器识别码,与第二电子设备内预先存储的遥控器识别码是否匹配。
S712,当开机广播信号中的遥控器识别码,与第二电子设备内预先存储的遥控器识别码匹配时,第二通信模组向设备内核服务发送系统启动信号;系统启动信号包括启动类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通信模组在接收到第一通信模组发送的开机广播信号之后,提取开机广播信号中的遥控器识别码和启动类型,并将开机广播信号中的遥控器识别码与第二电子设备内预先存储的遥控器识别码进行比较,以确定开机广播信号中的遥控器识别码与第二电子设备内预先存储的遥控器识别码是否匹配。
具体的,第二通信模组可确定开机广播信号中的遥控器识别码与第二电子设备内预先存储的遥控器识别码是否一致。当开机广播信号中的遥控器识别码与第二电子设备内预先存储的遥控器识别码一致时,确定开机广播信号中的遥控器识别码与第二电子设备内预先存储的遥控器识别码匹配;而当开机广播信号中的遥控器识别码与第二电子设备内预先存储的遥控器识别码不一致时,确定开机广播信号中的遥控器识别码与第二电子设备内预先存储的遥控器识别码不一致。
当第二通信模组确定开机广播信号中的遥控器识别码,与第二电子设备内预先存储的遥控器识别码匹配时,第二通信模组向设备内核服务发送系统启动信号。该系统启动信号包括开机广播信号中的启动类型。
S713,设备内核服务以系统启动信号中的启动类型,引导第二电子设备执行系统开机操作。
设备内核服务在接收到第二通信模组发送的系统启动信号之后,设备内核服务以系统启动信号中的启动类型,引导第二电子设备执行系统开机操作,使得第二电子设备在开机后进入待机不亮屏的状态。
S714,在设备内核服务引导第二电子设备开机后,设备内核服务唤起第二通信服务模块。
S715,第二通信服务模块通过调用第二通信模组发送广播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设备内核服务引导第二电子设备开机后,则设备内核服务可以唤起第二通信服务模块,即唤醒第二通信服务模块执行相应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的S701至S713的过程中,第二通信服务模块一直处于未唤醒状态,其不参与任何操作。
而在设备内核服务唤起第二通信服务模块之后,第二通信服务模块可通过调用第二通信模组周期性地发送广播信号。
例如,第一通信模组和第二通信模组可以均为蓝牙芯片,则第二通信服务模块可通过调用第二通信模组发送的广播信号可以为蓝牙广播信号,如低功耗蓝牙广播(bluetooth low energy,BLE)信号或经典蓝牙广播(basic rate/enhanced data rate,BR/EDR)信号等。
S716,在第一通信服务模块通过调用第一通信模组,向第二通信模组发送开机广播信号之后的预设时长后,第一通信服务模块通过调用第一通信模组,再次扫描是否存在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广播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在调用第一通信模组,向第二通信模组发送开机广播信号之后的预设时长后,即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在执行上述的S709之后等待预设时长,第一通信服务模块通过调用第一通信模组,再次扫描是否存在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广播信号。其中,预设时长可根据经验值确定。
若第一通信服务模块通过调用第一通信模组,向第二通信模组发送开机广播信号之后的预设时长内,第二通信服务模块被设备内核服务唤起,则第一通信服务模块通过调用第一通信模组,就可以扫描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广播信号,从而使得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实现近场设备的发现认证。
其中,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广播信号可以包含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如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device identification,DevID)、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类型、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名称等信息、第二电子设备的通用唯一识别码(universally uniqueidentifier,UUID)等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通信服务模块通过调用第一通信模组,向第二通信模组发送开机广播信号之后的预设时长后,第一通信服务模块通过调用第一通信模组,依旧未扫描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广播信号,这种情况下,不再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后续的步骤。
S717,当第一通信服务模块通过调用第一通信模组,扫描到第二通信模组发送的广播信号时,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向第一协同服务模块发送设备上线通知。
S718,第一协同服务模块向第一协同应用发送设备上线通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通信服务模块通过调用第一通信模组,扫描到第二通信模组发送的广播信号时,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向第一协同服务模块发送设备上线通知,第一协同服务模块再将该设备上线通知发送给第一协同应用。
其中,设备上线通知可以包括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UUID、设备类型、设备名称以及上线标识(online)等信息。
第一协同应用在接收到第一协同服务模块发送的设备上线通知之后,第一协同应用响应于该设备上线通知,以使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进行协同业务。
在接续场景中,协同业务为接续业务,第一协同应用为第一接续应用,第一协同服务模块为第一接续服务模块,第二协同应用为第二接续应用,第二协同服务模块为第二接续服务模块,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接续提示模块,第二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接续提示模块。
在投屏场景中,协同业务为投屏业务,第一协同应用为第一投屏应用,第一协同服务模块为第一投屏服务模块,第二协同应用为第二投屏应用,第二协同服务模块为第二投屏服务模块。
在分享场景中,协同业务为分享业务,第一协同应用为第一分享应用,第一协同服务模块为第一分享服务模块,第二协同应用为第二分享应用,第二协同服务模块为第二分享服务模块。
下面分别以接续场景、投屏场景和分享场景为例,示例性地说明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进行协同业务的具体过程。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续场景中,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进行协同业务的过程中各模块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的一种过程示意图。在图8对应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接续应用、第一接续服务模块、第一接续提示模块、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和第一通信模组;第二电子设备包括第二接续应用、第二接续服务模块、第二通信服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组。
如图8所示,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进行协同业务的过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801,第一接续应用响应于设备上线通知,确定第一接续应用是否触发接续场景。
在第一接续应用接收到设备上线通知之后,即上述的S718之后,第一接续应用响应于该设备上线通知,确定第一接续应用当前运行的状态是否触发接续场景。
例如,当第一接续应用为视频应用时,当第一接续应用当前显示的界面为主界面时,其不触发接续场景;而当第一接续应用当前显示的界面为视频播放界面时,其会触发接续场景。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接续应用的接续场景的触发条件可能不同。
S802,当第一接续应用触发接续场景时,第一接续应用向第一接续服务模块发送接续提示通知;接续提示通知包括接续方式和接续应用信息。
接续方式指的是将第一电子设备中的接续应用接续到第二电子设备上时,第二电子设备接续该接续应用时所采用的方式。例如,该接续方式可以包括应用-应用的接续方式,以及应用-浏览器的接续方式。若采用应用-应用的接续方式,则在将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第一接续应用接续到第二电子设备上时,第二电子设备采用第二接续应用来进行应用接续;若采用应用-浏览器的接续方式,则在将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第一接续应用接续到第二电子设备上时,第二电子设备采用浏览器来进行应用接续。
接续应用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接续应用的应用标识、第一接续应用的包名或进程名、第一接续应用的应用类型以及第一接续应用的摘要等。
此外,由于不同设备类型对应的接续方式可能有所不同,该接续提示通知也可以包括第一接续应用支持的预设设备类型。当第一接续应用支持的预设设备类型包括多种时,其对应的接续方式也可能包括多种。因此,该接续提示通知中包括多种预设设备类型及其对应的接续方式,第二电子设备在接收到该接续提示通知之后,可以根据其本身的设备类型从接续提示通知中获取对应的接续方式,来进行应用接续。
接续提示通知还可以包括接续应用的上架信息以及接续应用的版本要求等。第一接续应用的上架信息包括接续应用是否在应用市场中上架,若接续应用在应用市场中上架,接续应用的上架信息还包括接续应用上架时的应用市场名称等。接续应用的版本要求可以包括接续应用支持的最低版本号。
在接续提示通知中设置接续应用的上架信息和接续应用的版本要求,其主要是考虑到第二电子设备可能未安装有第二接续应用,或者安装的第二接续应用的版本号低于最低版本号的情况下,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根据接续提示通知中的接续应用的上架信息以及接续应用的版本要求,来指导第二电子设备下载安装第二接续应用。
S803,第一接续服务模块将接续提示通知发送至第一通信服务模块。
S804,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将接续提示通知发送至第一通信模组。
S805,第一通信模组将接续提示通知发送至第二通信模组。
S806,第二通信模组将接续提示通知发送至第二通信服务模块。
S807,第二通信服务模块将接续提示通知发送至第二接续服务模块。
因此,按照上述的S803至S807的方式,可以使得第一接续服务模块通过第一通信服务模块、第一通信模组、第二通信模组和第二通信服务模块,向第二接续服务模块发送接续提示通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通信模组在将接续提示通知发送至第二通信模组之前,还需要建立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的通信连接,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的建立过程在此不再详述。
S808,第二接续服务模块根据接续提示通知,确定第二电子设备是否符合接续条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鉴权模块,其位于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框架层。第二接续服务模块在接收到接续提示通知之后,第二接续服务模块可以向鉴权模块发送鉴权请求,鉴权模块根据该鉴权请求对第二接续应用进行合法性校验,并向第二接续服务模块返回鉴权结果,使得第二接续服务模块可根据该鉴权结果确定第二电子设备是否符合接续条件。
其中,鉴权结果可以为鉴权成功或鉴权失败。当鉴权结果为鉴权成功时,第二接续服务模块可确定第二电子设备符合接续条件。
进一步的,接续提示通知还可以包括接续应用的上架信息以及接续应用的版本要求。这种情况下,第二接续服务模块可根据第二电子设备上是否安装有第二接续应用,以及安装的第二接续应用的版本号是否高于或等于接续应用支持的最低版本号,来确定第二电子设备是否符合接续条件。
例如,当第二电子设备上安装有第二接续应用,且安装的第二接续应用的版本号高于或等于接续应用支持的最低版本号时,确定第二电子设备符合接续条件;或者,当第二电子设备上未安装有第二接续应用,但是接续应用在应用市场中上架时,也可以确定第二电子设备符合接续条件。而当接续应用未在应用市场中上架,且第二电子设备未安装有第二接续应用或安装的第二接续应用的版本号低于最低版本号时,确定第二电子设备不符合接续条件。
S809,当第二电子设备符合接续条件时,第二接续服务模块向第二通信服务模块发送接续条件符合通知。
S810,第二通信服务模块将接续条件符合通知发送至第二通信模组。
S811,第二通信模组将接续条件符合通知发送至第一通信模组。
S812,第一通信模组将接续条件符合通知发送至第一通信服务模块。
S813,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将接续条件符合通知发送至第一接续服务模块。
因此,按照上述的S809至S813的方式,可以使得第二接续服务模块通过第二通信服务模块、第二通信模组、第一通信模组和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向第一接续服务模块发送接续条件符合通知。
S814,第一接续服务模块响应于接续条件符合通知,向第一接续提示模块发送第一接续提示图标,第一接续提示图标包括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
S815,第一接续提示模块显示第一接续提示图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接续条件符合通知可以包括符合接续条件的结果信息、接续应用的应用标识以及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如设备名称)等信息。第一接续服务模块可根据接续条件符合通知中的相关信息获取第一接续提示图标,并将其发送至第一接续提示模块,第一接续提示模块可以在当前显示的界面中的任意位置处,显示该第一接续提示图标。
S816,第一接续提示模块接收用户针对第一接续提示图标的第一操作。
S817,第一接续提示模块响应于针对第一接续提示图标的第一操作,向第一接续服务模块发送图标触发通知。
当用户想要将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第一接续应用接续到第二电子设备上时,用户可以对第一电子设备上显示的第一接续提示图标进行第一操作,第一接续提示模块接收用户对第一接续提示图标的第一操作,并响应于该第一操作,向第一接续服务模块发送图标触发通知。
其中,图标触发通知用于告知第一接续服务模块,第一接续提示图标被用户触发。图标触发通知可以包括第一接续应用的应用标识等信息。该第一操作可以为点击操作、长按操作或者滑动操作等。
S818,第一接续服务模块根据图标触发通知,向第一接续应用发送接续数据准备通知。
S819,第一接续应用根据接续数据准备通知获取接续数据。
第一接续服务模块在接收到图标触发通知之后,其可以向第一接续应用发送接续数据准备通知,第一接续应用根据该接续数据准备通知获取接续数据。其中,接续数据准备通知可以包括接续数据请求指令和第一接续应用的应用标识等信息。接续数据包括接续内容以及接续内容中的接续进度信息等。
S820,第一接续应用将接续数据发送至第一接续服务模块。
S821,第一接续服务模块将接续数据发送至第一通信服务模块。
S822,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将接续数据发送至第一通信模组。
S823,第一通信模组将接续数据发送至第二通信模组。
S824,第二通信模组将接续数据发送至第二通信服务模块。
S825,第二通信服务模块将接续数据发送至第二接续服务模块。
因此,按照上述的S821至S825的方式,可以使得第一接续服务模块通过第一通信服务模块、第一通信模组、第二通信模组和第二通信服务模块,向第二接续服务模块发送接续数据。
S826,第二接续服务模块控制第二电子设备的屏幕点亮。
S827,第二接续服务模块启动第二接续应用,并将接续数据发送至第二接续应用。
第二接续服务模块在接收到接续数据之后,可控制第二电子设备的屏幕点亮,以及启动第二电子设备中的第二接续应用,并将接续数据发送至第二接续应用。
第二接续应用在接收到接续数据之后,加载并显示该接续数据,从而在第二电子设备上显示第一接续应用的界面。例如,可以将第一电子设备上显示的视频内容接续到第二电子设备上,且第二电子设备上的视频播放进度与第一电子设备上的视频播放进度相同。
综上,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主动显示第一接续提示图标,用户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上显示的第一接续提示图标的引导下,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接续数据;并且,在第二电子设备中的第二接续服务模块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接续数据后,点亮第二电子设备的屏幕,启动第二接续应用,并将接续数据发送至第二接续应用,从而实现将第一电子设备上的接续内容接续到第二电子设备上。
第二接续应用在完成接续数据的接收之后,其还可以通过第二接续服务模块、第二通信服务模块、第二通信模组、第一通信模组、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和第一接续服务模块,向第一接续应用返回接续成功通知消息。第一接续应用可根据该接续成功通知消息,退出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的第一接续应用的界面,即完成接续业务的恢复现场。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续场景中,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进行协同业务的过程中各模块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的另一种过程示意图。在图9对应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第一接续应用、第一接续服务模块、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和第一通信模组;第二电子设备包括第二接续应用、第二接续服务模块、第二接续提示模块、第二通信服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组。
如图9所示,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进行协同业务的过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901,第一接续应用响应于设备上线通知,确定第一接续应用是否触发接续场景。
S902,当第一接续应用触发接续场景时,第一接续应用向第一接续服务模块发送接续提示通知;接续提示通知包括接续方式和接续应用信息。
S903,第一接续服务模块将接续提示通知发送至第一通信服务模块。
S904,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将接续提示通知发送至第一通信模组。
S905,第一通信模组将接续提示通知发送至第二通信模组。
S906,第二通信模组将接续提示通知发送至第二通信服务模块。
S907,第二通信服务模块将接续提示通知发送至第二接续服务模块。
S908,第二接续服务模块根据接续提示通知,确定第二电子设备是否符合接续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S901至S908的具体实现过程,与上述S801至S808的具体实现过程类似,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S909,当第二电子设备符合接续条件时,第二接续服务模块向第二接续提示模块发送第二接续提示图标。
当第二接续服务模块确定第二电子设备符合接续条件时,第二接续服务模块可以根据接续提示通知中的应用标识等信息,获取接续提示通知对应的第二接续提示图标,并将第二接续提示图标发送至第二接续提示模块。第二接续提示图标用于指示第二电子设备接续第一电子设备中的第一接续应用。
S910,在第二电子设备的屏幕点亮后,第二接续提示模块显示第二接续提示图标。
在第二接续提示模块接收到第二接续服务模块发送的第二接续提示图标之后,第二电子设备的屏幕处于黑屏状态,则第二接续提示模块没有显示第二接续提示图标。用户可通过遥控器等输入设备控制第二电子设备的屏幕点亮后,则第二接续提示模块可以在桌面底部的任务栏显示第二接续提示图标。第二接续提示图标的具体显示位置和显示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例如,用户可通过按压遥控器上的任一按键来控制第二电子设备的屏幕点亮。
S911,第二接续提示模块接收用户针对第二接续提示图标的第二操作。
S912,第二接续提示模块响应于针对第二接续提示图标的第二操作,向第二接续服务模块发送接续应用启动请求。
当用户想要将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第一接续应用接续到第二电子设备上时,用户可以对第二电子设备上显示的第二接续提示图标进行第二操作,第二接续提示模块接收用户对第二接续提示图标的第二操作,并响应于第二操作,向第二接续服务模块发送接续应用启动请求。
接续应用启动请求用于启动第二电子设备中的第二接续应用。第二操作可以为点击操作、长按操作或者滑动操作等。
S913,第二接续服务模块根据接续应用启动请求,启动第二接续应用。
第二接续服务模块在接收到接续应用启动请求之后,根据该接续应用启动请求启动第二接续应用,则第二电子设备中的第二接续应用在启动后可加载过渡动效。
一种可能的场景中,当第二电子设备中未安装有第二接续应用,或者安装的第二接续应用的版本号低于最低版本号时,第二接续服务模块在接收到接续应用启动请求之后,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根据接续提示通知中的接续应用的上架信息和版本要求等信息,下载安装第二接续应用。第二电子设备在安装完成第二接续应用后,可执行启动第二接续应用的过程。
S914,第二接续服务模块向第二通信服务模块发送接续数据请求。
S915,第二通信服务模块将接续数据请求发送至第二通信模组。
S916,第二通信模组将接续数据请求发送至第一通信模组。
S917,第一通信模组将接续数据请求发送至第一通信服务模块。
S918,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将接续数据请求发送至第一接续服务模块。
第二接续服务模块在接收到接续应用启动请求之后,也会向第二通信服务模块发送接续数据请求。该接续数据请求用于请求获取第一电子设备中的接续数据,该接续数据请求中可以包括接续请求指令和第一接续应用的应用信息等。
接着,第二通信服务模块将接续数据请求发送至第二通信模组,第二通信模组再将接续数据请求发送至第一通信模组,第一通信模组再将接续数据请求发送至第一通信服务模块,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再将接续数据请求发送至第一接续服务模块。
因此,按照上述的S914至S918,可以使得第二接续服务模块通过第二通信服务模块、第二通信模组、第一通信模组和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向第一接续服务模块发送接续数据请求。
S919,第一接续服务模块将接续数据请求发送至第一接续应用。
S920,第一接续应用根据接续数据请求获取接续数据。
第一接续应用根据接续数据请求获取接续数据,并将接续数据进行打包加密。其中,接续数据包括接续内容以及接续内容中的接续进度信息等。
S921,第一接续应用将接续数据发送至第一接续服务模块。
S922,第一接续服务模块将接续数据发送至第一通信服务模块。
S923,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将接续数据发送至第一通信模组。
S924,第一通信模组将接续数据发送至第二通信模组。
S925,第二通信模组将接续数据发送至第二通信服务模块。
S926,第二通信服务模块将接续数据发送至第二接续服务模块。
因此,按照上述的S922至S926,可以使得第一接续服务模块通过第一通信服务模块、第一通信模组、第二通信模组和第二通信服务模块,向第二接续服务模块发送接续数据。
S927,第二接续服务模块将接续数据发送至第二接续应用。
第二接续服务模块在接收到接续数据之后,可以将接续数据发送至第二接续应用。第二接续应用在接收到接续数据之后,加载并显示该接续数据,从而在第二电子设备上显示第一接续应用的界面。
综上,用户在控制第二电子设备的屏幕点亮后,可以在第二电子设备上显示第二接续提示图标,用户可以在第二电子设备上显示的第二接续提示图标的引导下,将第一电子设备上的内容接续到第二电子设备上。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投屏场景中,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进行协同业务的过程中各模块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的过程示意图。在图10对应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第一投屏应用、第一投屏服务模块、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和第一通信模组;第二电子设备包括第二投屏应用、第二投屏服务模块、第二通信服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组。
如图10所示,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进行协同业务的过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001,第一投屏应用响应于设备上线通知,获取投屏数据。
S1002,第一投屏应用将投屏数据发送至第一投屏服务模块。
在第一投屏应用接收到设备上线通知之后,即上述的S718之后,第一投屏应用响应于该设备上线通知,获取投屏数据。投屏数据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当前显示的画面等内容。
S1003,第一投屏服务模块将投屏数据发送至第一通信服务模块。
S1004,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将投屏数据发送至第一通信模组。
S1005,第一通信模组将投屏数据发送至第二通信模组。
S1006,第二通信模组将投屏数据发送至第二通信服务模块。
S1007,第二通信服务模块将投屏数据发送至第二投屏服务模块。
因此,按照上述的S1003至S1007,可以使得第一投屏服务模块通过第一通信服务模块、第一通信模组、第二通信模组和第二通信服务模块,向第二投屏服务模块发送投屏数据。
S1008,第二投屏服务模块控制第二电子设备的屏幕点亮。
S1009,第二投屏服务模块启动第二投屏应用,并将投屏数据发送至第二投屏应用。
第二投屏服务模块在接收到投屏数据之后,可控制第二电子设备的屏幕点亮,以及启动第二电子设备中的第二投屏应用,并将投屏数据发送至第二投屏应用。
第二投屏应用在接收到投屏数据之后,加载并显示该投屏数据,从而将第一电子设备上显示的画面投屏至第二电子设备上进行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投屏应用在接收到设备上线通知之后,第一电子设备还可以显示投屏提示触点(如投屏控件等),第一电子设备在接收到用户对投屏提示触点的触发操作后,才获取投屏数据并将其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综上,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将投屏数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并且,在第二电子设备中的第二投屏服务模块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接续数据后,点亮第二电子设备的屏幕,启动第二投屏应用,并将投屏数据发送至第二投屏应用,从而实现将第一电子设备上显示的画面投屏至第二电子设备上进行显示。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享场景中,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进行协同业务的过程中各模块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的过程示意图。在图11对应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第一分享应用、第一分享服务模块、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和第一通信模组;第二电子设备包括第二分享应用、第二分享服务模块、第二通信服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组。
如图11所示,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进行协同业务的过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101,第一分享应用响应于设备上线通知,获取分享数据。
S1102,第一分享应用将分享数据发送至第一分享服务模块。
在第一分享应用接收到设备上线通知之后,即上述的S718之后,第一分享应用响应于该设备上线通知,获取分享数据。分享数据可以包括第一电子设备需要分享到第二电子设备上的文档、图片或视频等文件。
S1103,第一分享服务模块将分享数据发送至第一通信服务模块。
S1104,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将分享数据发送至第一通信模组。
S1105,第一通信模组将分享数据发送至第二通信模组。
S1106,第二通信模组将分享数据发送至第二通信服务模块。
S1107,第二通信服务模块将分享数据发送至第二分享服务模块。
因此,按照上述的S1103至S1107,可以使得第一分享服务模块通过第一通信服务模块、第一通信模组、第二通信模组和第二通信服务模块,向第二分享服务模块发送分享数据。
S1108,第二分享服务模块控制第二电子设备的屏幕点亮。
S1109,第二分享服务模块启动第二分享应用,并将分享数据发送至第二分享应用。
第二分享服务模块在接收到分享数据之后,可控制第二电子设备的屏幕点亮,以及启动第二电子设备中的第二分享应用,并将分享数据发送至第二分享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分享应用在接收到设备上线通知之后,第一电子设备还可以显示分享提示触点(如分享控件等),第一电子设备在接收到用户对分享提示触点的触发操作后,才获取分享数据并将其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综上,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将分享数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并且,在第二电子设备中的第二分享服务模块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分享数据后,点亮第二电子设备的屏幕,启动第二分享应用,并将分享数据发送至第二分享应用,从而实现将第一电子设备上的文档、图片或视频等文件,分享至第二电子设备。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进行协同业务,可以应用到接续场景、投屏场景以及分享场景中。在接续场景中,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接续数据;在投屏场景中,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投屏数据;在分享场景中,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分享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接续数据、投屏数据以及分享数据统称为协同数据,即在协同场景中,协同数据包括接续数据、投屏数据、分享数据中的任一者。
示例性的,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协同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设备协同控制方法可应用于设备协同控制系统,设备协同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
参照图12所示,该设备协同控制系统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201,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第一电子设备是否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电子设备判断其是否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的过程的介绍,可以参照上述S701至S704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1202,第一电子设备检测第二电子设备是否处于开机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子设备检测第二电子设备是否处于开机状态的过程的介绍,可以参照上述S705和S706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1203,当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且第二电子设备处于未开机状态时,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开机广播信号;开机广播信号包括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遥控器识别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开机广播信号的过程的介绍,可以参照上述S709和S710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且第二电子设备处于未开机状态时,第一电子设备确定第一电子设备的前台是否运行有协同应用,协同应用包括接续应用、投屏应用以及分享应用中的任一者;当第一电子设备的前台运行有协同应用时,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开机广播信号。
S1204,第二电子设备根据开机广播信号中的遥控器识别码,执行系统开机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电子设备根据开机广播信号中的遥控器识别码,执行系统开机操作的过程的介绍,可以参照上述S711至S715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第二电子设备确定开机广播信号中的遥控器识别码,与第二电子设备内预先存储的遥控器识别码是否匹配;当开机广播信号中的遥控器识别码,与第二电子设备内预先存储的遥控器识别码匹配时,第二电子设备执行系统开机操作。
S1205,在第二电子设备开机后,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进行协同业务;协同业务包括接续业务、投屏业务以及分享业务中的任一者。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子设备在发送开机广播信号后,确定第二电子设备是否开机的过程的介绍,可以参照上述S716至S718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接续场景中,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进行协同业务的过程的介绍,可以参照上述S801至S827的具体描述,或者参照上述S901至S927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在投屏场景中,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进行协同业务的过程的介绍,可以参照上述S1001至S1009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在分享场景中,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进行协同业务的过程的介绍,可以参照上述S1101至S1109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上面结合图4至图12,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协同控制方法进行了说明,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执行上述方法的装置进行描述。如图13所示,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协同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设备协同控制装置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电子设备,或第一电子设备内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或者,该设备协同控制装置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电子设备,或者第二电子设备内的芯片或芯片系统。
如图13所示,该设备协同控制装置1300包括:显示单元1301、处理单元1302和通信单元1303。其中,显示单元1301用于支持设备协同控制装置1300执行上述的显示步骤;处理单元1302用于支持设备协同控制装置1300执行上述的处理步骤;通信单元1303用于支持设备协同控制装置1300执行上述的数据发送及数据接收的步骤。其中,通信单元1303可以是输入或者输出接口、管脚或者电路等。
当设备协同控制装置1300为第一电子设备时,处理单元1302用于根据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第一电子设备是否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处理单元1302用于检测第二电子设备是否处于开机状态;通信单元1303用于当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且第二电子设备处于未开机状态时,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开机广播信号,开机广播信号包括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遥控器识别码,且开机广播信号中的遥控器识别码用于指示第二电子设备执行系统开机操作;在第二电子设备开机后,处理单元1302用于执行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协同业务对应的操作,协同业务包括接续业务、投屏业务以及分享业务中的任一者。
当设备协同控制装置1300为第二电子设备时,通信单元1303用于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开机广播信号,开机广播信号包括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遥控器识别码,且开机广播信号是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且第二电子设备处于未开机状态时发送的;处理单元1302用于根据开机广播信号中的遥控器识别码,执行系统开机操作;在第二电子设备开机后,处理单元1302用于执行与第一电子设备之间的协同业务对应的操作,协同业务包括接续业务、投屏业务以及分享业务中的任一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设备协同控制装置1300还包括存储单元1304。存储单元1304和处理单元1302通过线路相连。存储单元1304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存储器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设备、电路中用于存储程序或者数据的器件。存储单元1304可以独立存在,通过通信总线与处理单元1302相连。存储单元1304也可以和处理单元1302集成在一起。
存储单元1304可以存储电子设备中的方法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处理单元1302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存储单元1304可以是寄存器、缓存或者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等,存储单元1304可以和处理单元1302集成在一起。存储单元1304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者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存储单元1304可以与处理单元1302相独立。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芯片1400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处理器1401、通信线路1402和通信接口1403,可选的,芯片1400还包括存储器140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1404存储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1401中,或者由处理器1401实现。处理器14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4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14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微处理器或常规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晶体管逻辑器件或分立硬件组件,处理器1901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其中,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带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EPROM)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404,处理器1401读取存储器1404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处理器1401、存储器1404以及通信接口1403之间可以通过通信线路1402进行通信。
在上述实施例中,存储器存储的供处理器执行的指令可以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其中,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是事先写入在存储器中,也可以是以软件形式下载并安装在存储器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储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例如,可用介质可以包括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或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第一电子设备或第二电子设备所执行的设备协同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还可以包括任何可以将计算机程序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可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目标介质。
作为一种可能的设计,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紧凑型光盘只读储存器(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RAM、ROM、EEP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器;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磁盘存储器或其它磁盘存储设备。而且,任何连接线也可以被适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无线技术(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输软件,则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中。如本文所使用的磁盘和光盘包括光盘(CD),激光盘,光盘,DVD,软盘和蓝光盘,其中磁盘通常以磁性方式再现数据,而光盘利用激光光学地再现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并且相关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处理需要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并提供有相应的操作入口,供用户选择授权或者拒绝。
本申请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单元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单元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9)

1.一种设备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设备协同控制系统,所述设备协同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进入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检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是否处于开机状态;
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且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处于未开机状态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开机广播信号;所述开机广播信号包括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遥控器识别码;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开机广播信号中的所述遥控器识别码,执行系统开机操作;
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开机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进行协同业务;所述协同业务包括接续业务、投屏业务以及分享业务中的任一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且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处于未开机状态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开机广播信号,包括:
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且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处于未开机状态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前台是否运行有协同应用;所述协同应用包括接续应用、投屏应用以及分享应用中的任一者;
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前台运行有协同应用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开机广播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开机广播信号中的所述遥控器识别码,执行系统开机操作,包括: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确定所述开机广播信号中的所述遥控器识别码,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内预先存储的遥控器识别码是否匹配;
当所述开机广播信号中的所述遥控器识别码,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内预先存储的遥控器识别码匹配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执行系统开机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地理围栏模块和第一通信服务模块;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进入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包括:
所述第一地理围栏模块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一位置信息;
所述第一地理围栏模块将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与所述地理围栏对应的第二位置信息进行比较;
当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匹配时,所述第一地理围栏模块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
所述第一地理围栏模块向所述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发送地理围栏触发通知;所述地理围栏触发通知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通信模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检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是否处于开机状态,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服务模块通过调用所述第一通信模组,来扫描是否存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广播信号;
当不存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广播信号时,所述第一通信服务模块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处于未开机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协同服务模块;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开机广播信号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协同服务模块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前台是否运行有协同应用;
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前台运行有协同应用时,所述第一协同服务模块向所述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发送应用运行通知;所述应用运行通知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前台运行有协同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包括第二通信模组、第二通信服务模块和设备内核服务;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开机广播信号,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服务模块通过调用所述第一通信模组,向所述第二通信模组发送开机广播信号;所述开机广播信号还包括启动类型,所述启动类型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开机后进入熄屏状态;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开机广播信号中的所述遥控器识别码,执行系统开机操作,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模组确定所述开机广播信号中的所述遥控器识别码,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内预先存储的遥控器识别码是否匹配;
当所述开机广播信号中的所述遥控器识别码,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内预先存储的遥控器识别码匹配时,所述第二通信模组向所述设备内核服务发送系统启动信号;所述系统启动信号包括所述启动类型;
所述设备内核服务以所述系统启动信号中的所述启动类型,引导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执行系统开机操作;
在所述设备内核服务引导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开机后,所述设备内核服务唤起所述第二通信服务模块;
所述第二通信服务模块通过调用所述第二通信模组发送广播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协同应用和第一协同服务模块;所述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开机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进行协同业务,包括:
在所述第一通信服务模块通过调用所述第一通信模组,向所述第二通信模组发送开机广播信号之后的预设时长后,所述第一通信服务模块通过调用所述第一通信模组,再次扫描是否存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广播信号;
当所述第一通信服务模块通过调用所述第一通信模组,扫描到所述第二通信模组发送的广播信号时,所述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向所述第一协同服务模块发送设备上线通知;
所述第一协同服务模块向所述第一协同应用发送所述设备上线通知;
所述第一协同应用响应于所述设备上线通知,以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进行协同业务。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协同控制系统还包括云端服务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包括第二地理围栏模块;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进入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二地理围栏模块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二位置信息;
所述第二地理围栏模块将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云端服务器;
所述云端服务器将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地理围栏模块,以生成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协同控制系统还包括遥控器和云端服务器;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开机广播信号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遥控器与所述第二通信模组配对连接后,所述遥控器将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遥控器识别码发送至所述第二通信模组;
所述第二通信模组将所述遥控器识别码发送至所述第二通信服务模块;
所述第二通信服务模块将所述遥控器识别码发送至所述云端服务器;
所述云端服务器将所述遥控器识别码发送至所述第一通信服务模块。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协同应用和第二协同服务模块;所述第一协同应用响应于所述设备上线通知,以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进行协同业务,包括:
所述第一协同应用响应于所述设备上线通知,获取协同数据;
所述第一协同应用将所述协同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协同服务模块;
所述第一协同服务模块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服务模块、所述第一通信模组、所述第二通信模组和所述第二通信服务模块,向所述第二协同服务模块发送所述协同数据;
所述第二协同服务模块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屏幕点亮、启动所述第二协同应用,并将所述协同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协同应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协同业务为所述接续业务,所述第一协同应用为第一接续应用,所述第一协同服务模块为第一接续服务模块,所述第二协同服务模块为第二接续服务模块,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接续提示模块;所述第一协同应用响应于所述设备上线通知,获取协同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接续应用响应于所述设备上线通知,确定所述第一接续应用是否触发接续场景;
当所述第一接续应用触发接续场景时,所述第一接续应用向所述第一接续服务模块发送接续提示通知;所述接续提示通知包括接续方式和接续应用信息;
所述第一接续服务模块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服务模块、所述第一通信模组、所述第二通信模组和所述第二通信服务模块,向所述第二接续服务模块发送所述接续提示通知;
所述第二接续服务模块根据所述接续提示通知,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是否符合接续条件;
当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符合接续条件时,所述第二接续服务模块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服务模块、所述第二通信模组、所述第一通信模组和所述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向所述第一接续服务模块发送接续条件符合通知;
所述第一接续服务模块响应于所述接续条件符合通知,向所述第一接续提示模块发送第一接续提示图标;所述第一接续提示图标包括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
所述第一接续提示模块显示所述第一接续提示图标;
所述第一接续提示模块响应于针对所述第一接续提示图标的第一操作,向所述第一接续服务模块发送图标触发通知;
所述第一接续服务模块根据所述图标触发通知,向所述第一接续应用发送接续数据准备通知;
所述第一接续应用根据所述接续数据准备通知获取接续数据。
13.一种设备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检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是否处于开机状态;
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且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处于未开机状态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开机广播信号;所述开机广播信号包括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遥控器识别码,且所述开机广播信号中的所述遥控器识别码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执行系统开机操作;
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开机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执行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协同业务对应的操作;所述协同业务包括接续业务、投屏业务以及分享业务中的任一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且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处于未开机状态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开机广播信号,包括:
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且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处于未开机状态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前台是否运行有协同应用;所述协同应用包括接续应用、投屏应用以及分享应用中的任一者;
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前台运行有协同应用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开机广播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地理围栏模块和第一通信服务模块;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包括:
所述第一地理围栏模块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一位置信息;
所述第一地理围栏模块将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与所述地理围栏对应的第二位置信息进行比较;
当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匹配时,所述第一地理围栏模块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
所述第一地理围栏模块向所述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发送地理围栏触发通知;所述地理围栏触发通知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通信模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检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是否处于开机状态,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服务模块通过调用所述第一通信模组,来扫描是否存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广播信号;
当不存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广播信号时,所述第一通信服务模块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处于未开机状态。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协同服务模块;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开机广播信号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协同服务模块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前台是否运行有协同应用;
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前台运行有协同应用时,所述第一协同服务模块向所述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发送应用运行通知;所述应用运行通知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前台运行有协同应用。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协同应用和第一协同服务模块;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开机广播信号,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服务模块通过调用所述第一通信模组,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开机广播信号;所述开机广播信号还包括启动类型,所述启动类型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开机后进入熄屏状态;
所述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开机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执行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协同业务对应的操作,包括:
在所述第一通信服务模块通过调用所述第一通信模组,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开机广播信号之后的预设时长后,所述第一通信服务模块通过调用所述第一通信模组,再次扫描是否存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广播信号;
当所述第一通信服务模块通过调用所述第一通信模组,扫描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广播信号时,所述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向所述第一协同服务模块发送设备上线通知;
所述第一协同服务模块向所述第一协同应用发送所述设备上线通知;
所述第一协同应用响应于所述设备上线通知,以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执行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协同业务对应的操作。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进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地理围栏模块接收云端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二位置信息,以生成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
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开机广播信号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服务模块接收所述云端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遥控器识别码。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协同应用响应于所述设备上线通知,以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执行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协同业务对应的操作,包括:
所述第一协同应用响应于所述设备上线通知,获取协同数据;
所述第一协同应用将所述协同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协同服务模块;
所述第一协同服务模块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和所述第一通信模组,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协同数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协同业务为所述接续业务,所述第一协同应用为第一接续应用,所述第一协同服务模块为第一接续服务模块,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接续提示模块;所述第一协同应用响应于所述设备上线通知,获取协同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接续应用响应于所述设备上线通知,确定所述第一接续应用是否触发接续场景;
当所述第一接续应用触发接续场景时,所述第一接续应用向所述第一接续服务模块发送接续提示通知;所述接续提示通知包括接续方式和接续应用信息;
所述第一接续服务模块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和所述第一通信模组,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接续提示通知;所述接续提示通知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确定其是否符合接续条件;
所述第一接续服务模块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服务模块和所述第一通信模组,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接续条件符合通知;
所述第一接续服务模块响应于所述接续条件符合通知,向所述第一接续提示模块发送第一接续提示图标;所述第一接续提示图标包括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
所述第一接续提示模块显示所述第一接续提示图标;
所述第一接续提示模块响应于针对所述第一接续提示图标的第一操作,向所述第一接续服务模块发送图标触发通知;
所述第一接续服务模块根据所述图标触发通知,向所述第一接续应用发送接续数据准备通知;
所述第一接续应用根据所述接续数据准备通知获取接续数据。
22.一种设备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开机广播信号;所述开机广播信号包括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遥控器识别码,且所述开机广播信号是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地理围栏内,且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处于未开机状态时发送的;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开机广播信号中的所述遥控器识别码,执行系统开机操作;
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开机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执行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之间的协同业务对应的操作;所述协同业务包括接续业务、投屏业务以及分享业务中的任一者。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开机广播信号中的所述遥控器识别码,执行系统开机操作,包括: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确定所述开机广播信号中的所述遥控器识别码,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内预先存储的遥控器识别码是否匹配;
当所述开机广播信号中的所述遥控器识别码,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内预先存储的遥控器识别码匹配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执行系统开机操作。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包括第二通信模组、第二通信服务模块和设备内核服务;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开机广播信号,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模组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开机广播信号;所述开机广播信号还包括启动类型,所述启动类型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开机后进入熄屏状态;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开机广播信号中的所述遥控器识别码,执行系统开机操作,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模组确定所述开机广播信号中的所述遥控器识别码,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内预先存储的遥控器识别码是否匹配;
当所述开机广播信号中的所述遥控器识别码,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内预先存储的遥控器识别码匹配时,所述第二通信模组向所述设备内核服务发送系统启动信号;所述系统启动信号包括所述启动类型;
所述设备内核服务以所述系统启动信号中的所述启动类型,引导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执行系统开机操作;
在所述设备内核服务引导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开机后,所述设备内核服务唤起所述第二通信服务模块;
所述第二通信服务模块通过调用所述第二通信模组发送广播信号。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地理围栏模块;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开机广播信号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二地理围栏模块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二位置信息;
所述第二地理围栏模块将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发送至云端服务器;
在所述第二通信模组与遥控器配对连接后,所述第二通信模组接收所述遥控器发送的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遥控器识别码;
所述第二通信模组将所述遥控器识别码发送至所述第二通信服务模块;
所述第二通信服务模块将所述遥控器识别码发送至所述云端服务器。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协同应用和第二协同服务模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执行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之间的协同业务对应的操作,包括:
所述第二协同服务模块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服务模块和所述第二通信模组,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协同数据;
所述第二协同服务模块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屏幕点亮、启动所述第二协同应用,并将所述协同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协同应用。
2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3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协同控制方法,或者,执行如权利要求22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协同控制方法。
2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3至21中任一项所述设备协同控制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22至26中任一项所述设备协同控制方法。
29.一种设备协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遥控器和云端服务器;所述设备协同控制系统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协同控制方法。
CN202211467533.1A 2022-11-22 2022-11-22 设备协同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设备协同控制系统 Active CN1167086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67533.1A CN116708646B (zh) 2022-11-22 2022-11-22 设备协同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设备协同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67533.1A CN116708646B (zh) 2022-11-22 2022-11-22 设备协同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设备协同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8646A CN116708646A (zh) 2023-09-05
CN116708646B true CN116708646B (zh) 2024-03-12

Family

ID=87826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67533.1A Active CN116708646B (zh) 2022-11-22 2022-11-22 设备协同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设备协同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086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89642B (zh) * 2023-11-27 2024-04-1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外部控制的响应方法、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03849A (zh) * 2021-07-15 2021-11-2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投屏应用打开方法和装置
CN114245267A (zh) * 2022-02-27 2022-03-2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多设备协同工作的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4691064A (zh) * 2020-12-29 2022-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路投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980286A (zh) * 2022-04-29 2022-08-3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熄屏显示方法
JP2022141683A (ja) * 2018-05-31 2022-09-29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アプリケーション機能の実施方法及び電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41683A (ja) * 2018-05-31 2022-09-29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アプリケーション機能の実施方法及び電子装置
CN114691064A (zh) * 2020-12-29 2022-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路投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703849A (zh) * 2021-07-15 2021-11-2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投屏应用打开方法和装置
CN114245267A (zh) * 2022-02-27 2022-03-2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多设备协同工作的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4980286A (zh) * 2022-04-29 2022-08-3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熄屏显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8646A (zh) 2023-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91764B (zh) 一种内容接续系统
US10602559B2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connection between devices
US20160381629A1 (en) Virtual sim card for accessing operator network
EP3958533B1 (en) Method for accessing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nd terminal
KR101942797B1 (ko) 휴대단말들 간의 무선 랜 링크 형성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0602686B (zh) 一种使用远程sim模块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464689A (zh) 一种音频输出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4390501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EP4344268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6708646B (zh) 设备协同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设备协同控制系统
CN112738143A (zh) 一种账号绑定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2887926A (zh) 一种呼叫方法及装置
CN113207115B (zh) 一种移动终端和搜网控制方法
CN109041145B (zh) 通信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918110A (zh) 投屏交互方法、设备、系统、存储介质和产品
CN113407427A (zh) 校验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033342B (zh) 地理围栏的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340913A (zh) 登录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178906A (zh) 充电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22872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CN117062252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727612B (zh) 终端跟踪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US20220104003A1 (en)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7715014A (zh) 跨设备用网的方法和装置
CN117149128A (zh) 音频播放方法及相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