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08631A - 一种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08631A
CN116708631A CN202211743142.8A CN202211743142A CN116708631A CN 116708631 A CN116708631 A CN 116708631A CN 202211743142 A CN202211743142 A CN 202211743142A CN 116708631 A CN116708631 A CN 1167086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sensor
key module
electronic device
key
infra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74314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令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74314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0863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086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86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3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 H04M1/236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including keys on side or rear fa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sensor for measuring a physical value, e.g. temperature or mo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ot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Pulse Characteristic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侧框和按键模组;所述侧框上设有凹槽,所述按键模组设置于所述凹槽内,以形成按压区域,所述按压区域用于接收用户的按压操作;所述按键模组包括压力感应件和红外传感器,所述目标感应件与所述红外传感器间隔设置,且所述目标感应件与所述红外传感器电连接,所述压力感应件用于获取所述按压操作的按压压力,所述红外传感器用于获取用户的手指与按压区域的第一距离以及活体信息;其中,在所述按压压力或者所述第一距离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且所述活体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触发所述按键模组的第一按键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半导体工业的不断进步,手机等电子设备迭代更新的速度不断提高。电子设备的侧框上通常设计有电源键、音量加键和音量减键等侧按键,主要承载了开关机、亮灭屏、音量调节、组合截屏、组合强制关机重启、快捷启动等功能。
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的侧按键大多采用实体的物理按键,通过按压锅仔片的方式实现按键的功能,也有极少数的电子设备使用压感或压感加触摸的按键形式,通过按压和滑动实现按键的功能。
然而,采用实体的物理按键极大地影响了手机整体的美观性,而压感或压感加触摸的按键形式的侧按键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按键不灵敏、容易误触发等的缺陷。也即,现有的电子设备中,按键很难兼顾美观性、灵敏性以及防误触的功能,极大的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的按键很难兼顾美观性、灵敏性以及防误触的功能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框体和按键模组;
所述框体包括框体本体和侧框,所述侧框与所述框体本体围合形成凹腔;
所述侧框上背离所述凹腔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按键模组连接于所述凹槽内,以形成按压区域,所述按压区域用于接收用户的按压操作;
所述按键模组包括目标感应件和红外传感器,所述目标感应件与所述红外传感器间隔设置,且所述目标感应件与所述红外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目标感应件用于获取所述按压操作的按压压力,所述红外传感器用于获取用户的手指与所述按压区域的目标距离以及活体信息;
其中,在所述按压压力或者所述目标距离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且所述活体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触发所述按键模组的按键功能。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侧框上形成按压区域即可获取用户的按压操作,并以此触发按键功能,这样,就可以避免了在侧框上设置物理按键的操作,提高了电子设备整体的美观性。同时,通过结合目标感应件的压力感应或红外传感器的距离感应,仅有在按压压力或者目标距离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且活体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才触发按键模组的按键功能,不仅提高了所述按键模组的灵敏度,还增强了所述按键模组的防误触能力。也即,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中,所述按键模组可以兼顾美观性、灵敏性以及防误触的功能,极大的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框体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框体的示意图之二;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按压模组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图3中圈示的A部纵剖图之一;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图3中圈示的A部纵剖图之二。
附图标记:
10、框体;101、框体本体;102、侧框;1021、凹槽;20、按键模组;201、目标感应件;2011、压力感应件;2012、触摸感应件;202、红外传感器;203、柔性电路板;204、红外导光柱;205、支架;206、双面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框体10和按键模组20;框体10包括框体本体101和侧框102,侧框102与框体本体101围合形成凹腔;侧框102上背离所述凹腔的一侧设有凹槽1021,按键模组20连接于凹槽1021内,以形成按压区域,所述按压区域用于接收用户的按压操作;按键模组20包括目标感应件201和红外传感器202,目标感应件201与红外传感器202间隔设置,且目标感应件201与红外传感器202电连接,目标感应件201用于获取所述按压操作的按压压力,红外传感器202用于获取用户的手指与所述按压区域的目标距离以及活体信息;其中,在所述按压压力或者所述目标距离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且所述活体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触发按键模组20的按键功能。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侧框上形成按压区域即可获取用户的按压操作,并以此触发按键功能,这样,就可以避免了在侧框上设置物理按键的操作,提高了电子设备整体的美观性。同时,通过结合目标感应件的压力感应或红外传感器的距离感应,仅有在按压压力或者目标距离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且活体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才触发按键模组的按键功能,不仅提高了所述按键模组的灵敏度,还增强了所述按键模组的防误触能力。也即,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中,所述按键模组可以兼顾美观性、灵敏性以及防误触的功能,极大的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框体10,框体10包括框体本体101和侧框102,侧框102与框体本体101连接,并且侧框102与框体本体101围合形成凹腔。所述凹腔可以用于安装电子设备的其他部件,例如:主板、屏幕、受话器、电池等,在侧框102上背离凹腔的一侧设有凹槽1021。在侧框102的凹槽1021内设置有按键模组20,按键模组20连接于凹槽1021内,在按键模组20的表面形成按压区域,所述按压区域用于接收用户的按压操作。这样,通过将按键组件20设置于凹槽1021内,可以取消物理按键,提高电子设备的美观性,同时也减少了由于增加物理按键所带来的结构复杂、防水不易处理等问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按键模组20包括目标感应件201和红外传感器202,目标感应件201可以包括压力感应件和触摸感应件。目标感应件201与红外传感器202间隔设置,且目标感应件201与红外传感器202电连接,目标感应件201用于获取所述按压操作的按压压力和触摸操作,红外传感器202用于获取用户的手指与所述按压区域的目标距离以及活体信息,在所述按压压力或者所述目标距离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且所述活体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触发按键模组20的按键功能。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按压压力达到目标感应件201预设的第一压力阈值,或者用户的手指与所述按压区域的目标距离达到预设的第一距离阈值,二者满足其一,即可触发按键功能,这样,可以提高按键模组的灵敏度;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波长范围内的红外线,即,红外传感器接收到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波长范围内的红外线时,判定为满足第二预设条件,从而可以仅在人体触摸按压区域的情况下,触发按键功能,可以提高按键模组的防误触能力。这样,所述按键模组可以通过目标感应件201获取的按压压力,同时红外传感器202获取的目标距离,并判断所述按压压力或所述目标距离是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在所述按压压力或者所述目标距离其中一项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即可触发按键模组20的按键功能,这样,弥补了现有技术中只有压力感应的触控按键形式存在的灵敏度不高,易失效的问题,提高了按键的灵敏度,同时,通过红外传感器202获取的活体信息,判断所述活体信息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从而增加了对人体的活体信息的采集和判断,增强了按键的防误触发能力,提升了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游戏机、智能手表等具有侧框102按键结构的电子设备,通常电子设备的侧框102按键结构可以用于电源开关或音量调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凹槽1021可以为两个,每个凹槽1021内均连接有一个按键模组20,每个按键模组20执行不同的按键功能。
对于每个按键模组20,目标感应件201和红外传感器202的数量可以各为一个,也可以均为多个,多个目标感应件201和多个红外传感器202间隔设置,且多个目标感应件201与多个红外传感器202电连接,通过多个目标感应件201和多个红外传感器202同时感应用户的按压操作,并基于多个目标感应件201和多个红外传感器202的感应结果,触发按键模组20的按键功能。其中,按键功能可以为电源开关功能、音量调节功能或电子设备的其他功能。所述按键功能的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并且,按键控制模块的具体设置可以参见相关技术中的内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感应件201和红外传感器202均还用于获取所述按压操作的轨迹,在所述轨迹满足第三预设条件,且所述活体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触发按键模组20的按键功能。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按键模组还可以通过触摸滑动操作实现对应的按键功能,丰富了实现按键功能的方式,使得按键操作更具人性化。
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利用目标感应件201和红外传感器202来感应用户在按压区域的按压操作的移动轨迹,在所述轨迹满足第三预设条件,且所述活体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依据预设的移动轨迹与按键功能的对应关系,进而实现按键模组20的按键功能。
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按压条件为目标感应件201获取的第一移动轨迹和红外传感器202获取第二移动轨迹的长度均大于预设长度值,也就是说,当用户的按压操作的移动轨迹的长度小于预设长度值时,不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判定为点触,当用户的按压操作的移动轨迹的长度大于预设长度值时,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判定为滑动。所述预设的移动轨迹与按键功能的对应关系为对应的移动轨迹的方向对应的按键功能,所述预设的移动轨迹与按键功能的对应关系可以依据用户需求自己设定。
例如:对于负责音量调节的按键模组20,当用户的按压操作的轨迹满足第三预设条件,且所述活体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若移动轨迹为自上而下,则对应的按键功能为减小音量;若移动轨迹为自下而上,则对应的按键功能为增大音量。对于负责开关调节的按键模组20,当用户的按压操作的轨迹满足第三预设条件,且所述活体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若移动轨迹为自上而下,则对应的按键功能为息屏,若移动轨迹为自下而上,则对应的按键功能为关机。可以理解的是,具体的移动轨迹与按键功能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或者习惯自己设定,并不限于上述对应关系。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按键模组20还包括红外导光柱204,红外导光柱204连接于凹槽1021,红外导光柱204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分别与目标感应件201和红外传感器202连接,所述第二侧与侧框102的外表面平齐。这样,通过红外导光柱可以减小红外光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同时红外导光柱的第二侧与侧框的外表面平齐,可以提高电子设备整体的美观性。
参照图1、图5和图6,红外导光柱204设置于凹槽1021内,红外导光柱204的一侧分别与目标感应件201和红外传感器202连接,且红外导光柱204的另一侧与电子设备的侧框102的外表面平齐,从而使凹槽1021被填充且与电子设备的侧框102的外形保持一致。其中,红外导光柱204用于对红外光进行导光,并减小红外光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这样,有效地提高了电子设备它整体外观的美观性,实现了隐藏按键的功能,便于用户进行按压操作,同时,可以便于红外传感器发射或者接收红外光,提高红外传感器的工作效率。
在实际加工中,可以采用双色注塑或者嵌件注塑的方式将红外导光柱204安装于凹槽1021内,使红外导光柱204与电子设备的侧框102形成封闭且保型的实体,从而达到既实现了导光的作用,又有利于防水,同时也提高了电子设备整体的美观度。
在实际应用中,红外导光柱204的材质为可以透过红外光的高分子聚合物,例如:PC(聚碳酸酯)塑料、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等,此处不做限制。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红外传感器202在背离所述凹腔的一侧设置有发射端和感应端,所述发射端用于发射红外信号,所述感应端用于接收所述发射端发出的红外信号经目标对象反射回来的红外信号;红外导光柱204设置在红外传感器202远离所述凹腔的一侧,且至少覆盖所述发射端和所述感应端。这样,通过发射端和感应端可以实现红外传感器对于目标对象的测距,从而可以结合目标感应件的压力感应实现提高所述按键模组的灵敏度的效果。
具体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于距离的获取,红外传感器202可以为红外测距传感器,红外测距传感器是一种以红外光为介质的测量装置,具有测量范围广,响应时间短的优点。红外测距传感器包括发射端和感应端,所述发射端和所述感应端均设置于背离所述凹腔的一侧,其中所述发射端用于发射红外信号,所述感应端用于接收所述发射端发出的红外信号经目标对象反射回来的红外信号。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发射端发射红外信号,当用户的手指靠近按压区域时,所述红外信号经用户手指反射,再由所述感应端接收到反射的红外信号,从而获取用户手指与红外传感器202之间的目标距离,进而判断所述目标距离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若满足,则判定用户手指已经按压于所述按压区域,进而触发所述按键模组的按键功能。红外导光柱204设置于远离所述凹腔的一侧,且至少覆盖所述发射端和所述感应端,以对所述红外信号进行传导。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发射端可以为红外信号发射二极管,所述感应端可以为红外信号接收二极管。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感应件201和红外传感器202间隔设置。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目标感应件和红外传感器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了按键模组的可靠性。
具体的,参照图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感应件201可以包括压力感应件2011和触摸感应件2012,压力感应件2011、触摸感应件2012和红外传感器202间隔设置,以避免不同电子元件之间相互干扰,导致目标感应件201或者红外传感器202的性能受到影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一个按键模组20中,目标感应件201和红外传感器202的数量均可以为多个,多个目标感应件201和多个红外传感器202间隔排布于凹槽1021内。通过多个目标感应件201和多个红外传感器202同时感应用户的按压操作,并基于多个目标感应件201和多个红外传感器202的感应结果共同触发按键模组20的按键功能,从而提高按键功能的精确度。当然,目标感应件201和红外传感器202的具体数量和具体排布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目标感应件201和多个红外传感器202可以穿插排布设置,即在凹槽1021内,每两个目标感应件201之间均穿插一个红外传感器202,且相邻的感应件之间相互隔离。这样,在形成的按压区域上,按压区域的不同位置获取用户按压操作的能力是相近的,可以使用户在按压区域的不同位置进行按压操作时,不同位置的目标感应件201和红外传感器202可以同时感应用户的按压操作,进而触发按键模组20的按键功能,从而避免局部按压失灵的情况,提高按键功能的精确度。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按键模组20还包括柔性电路板203,柔性电路板203设于框体本体101内,且部分嵌入凹槽1021,目标感应件201和红外传感器202分别电连接于柔性电路板203。这样,柔性电路板可将目标感应件和红外传感器的信号传输至所述电子设备的控制系统,进而对所述信号进行分析和判断,采用柔性电路板具有更好地适应性,可以有效节省电子设备内部的空间。
具体地,参照图1和图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203设于框体本体101内,且部分嵌入凹槽1021,柔性电路板203嵌入凹槽1021的一端与位于凹槽1021内的目标感应件201和红外传感器202电连接,柔性电路板203的另一端与设于框体本体101内的电子设备的主板连接,柔性电路板203用于将目标感应件201和红外传感器202获取的信息传递给电子设备的主板,通过主板上的按键控制模块处理所述信息,并执行相应的按键功能。
其中,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FPC)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照图4,柔性电路板203嵌入凹槽1021的一端包括多个贴片部,多个贴片部与多个目标感应件201和多个红外传感器202一一对应,且间隔设置。多个目标感应件201和多个红外传感器202通过多个贴片部连接于柔性电路板203。
具体地,参照图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目标感应件201和多个红外传感器202间隔穿插设置,且均匀排布,从而使得所述按压区域的各个位置获取用户按压操作的能力相近,提升了按压操作的灵敏度,避免各感应件分布不均导致按压失灵。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按键模组20还包括支架205,支架205设置于凹槽1021内,柔性电路板203连接于支架205,支架205用于支撑柔性电路板203。这样,可以通过支架为柔性电路板以及连接于柔性电路板上的目标感应件和红外传感器提供一个良好的支撑,并使其固定安装于所述凹槽内。
具体地,参照图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柔性电路板203嵌入凹槽1021的第一端设有多个贴片部,为了使所述贴片部可以获得稳定支撑,因此按键模组20还包括支架205,柔性电路板203嵌入凹槽1021的一端与支架205连接,以将柔性电路板203固定于支架205,可以保护柔性电路板203的贴片部,同时安装也比较方便。
其中,支架205包括边框和多个挡块,所述边框与所述多个挡块围合形成多个容置腔,所述多个容置腔的尺寸和位置与柔性电路板203的多个贴片部的尺寸和位置相对应,所述多个容置腔用于容纳所述多个贴片部,所述多个挡块用于对所述多个贴片部进行限位和隔离。这样,一方面便于安装时将柔性电路板203和支架205连接配合,另一方面可以隔离不同的贴片部,进而隔离不同的感应件,避免感应件之间相互影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203与支架205之间粘接。参照图4,在柔性电路板203和支架205之间包括双面胶206,双面胶206用于将柔性电路板203的贴片部与支架205的容置腔粘接,以使柔性电路板203粘接于支架205。
可以理解的是,图4所示的利用双面胶206粘接的方式仅是本申请一些可选地实施例,在本申请并不限于利用双面胶进行粘接,还可以利用胶水或其他胶粘剂进行粘接。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感应件201和红外传感器202分别与柔性电路板203焊接。这样,一方面可以固定目标感应件和红外传感器,同时可以实现目标感应件和红外传感器与柔性电路板的电连接。
具体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感应件201和红外传感器202与柔性电路板203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目标感应件201和红外传感器202可以为贴片芯片,可以先分别将多个目标感应件201和多个红外传感器202固定于柔性电路板203的对应的贴片部,然后将多个目标感应件201和多个红外传感器202的各个管脚焊接于柔性电路板203上,以实现与柔性电路板203的电连接。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凹槽102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凹槽1021沿侧框102间隔设置;按键模组20的数量与凹槽1021的数量对应,一个按键模组20连接于一个凹槽1021内。这样,可以实现针对不同的按键功能设定不同的按键区域,且不同的按键区域之间相互隔离,不易发生互相干扰,提高了按键的准确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依据电子设备侧键的功能可以在侧框102上开设多个凹槽1021,多个凹槽1021间隔设置,同时,设置多个按键模组20,按键模组20的数量与凹槽1021的数量相对应,且一个按键模组20连接于一个凹槽1021。这样,在按键模组20安装于凹槽1021后,每个按键模组20所形成的按键区域相互隔离,减小了用户在按键操作过程中不同按键区域之间的干扰,用户在其中一个按键模组20的按压区域进行按键操作时,不易导致误触其他按压区域,提高了按键的准确性。
可以理解的是,多个凹槽可以开设于侧框102的同一侧,也可以开设于侧框102的不同侧,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此处不做限制。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按键模组20与凹槽1021粘接。采用粘接的方式将按键模组连接于所述凹槽内,一方面在加工过程中比较方便操作,另一方面成本也比较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按键模组20与凹槽1021的连接方式为粘接。按键模组20设置于凹槽1021的容置腔内,按键模组20与凹槽1021的内壁粘接,这样,可以将按键模组20固定连接于凹槽1021内,以提高电子设备整体的连接稳定性。
具体的,可以通过双面胶、胶水或其他胶粘剂将按键模组20与凹槽1021进行粘接。利用这样的粘接方式,具有成本低,便于操作的优点。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相对于现有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侧框上形成按压区域即可获取用户的按压操作,并以此触发按键功能,这样,就可以避免了在侧框上设置物理按键的操作,提高了电子设备整体的美观性。同时,通过结合目标感应件的压力感应或红外传感器的距离感应,仅有在按压压力或者目标距离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且活体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才触发按键模组的按键功能,不仅提高了所述按键模组的灵敏度,还增强了所述按键模组的防误触能力。也即,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中,所述按键模组可以兼顾美观性、灵敏性以及防误触的功能,极大的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框体和按键模组;
所述框体包括框体本体和侧框,所述侧框与所述框体本体围合形成凹腔;
所述侧框上背离所述凹腔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按键模组连接于所述凹槽内,以形成按压区域,所述按压区域用于接收用户的按压操作;
所述按键模组包括目标感应件和红外传感器,所述目标感应件与所述红外传感器间隔设置,且所述目标感应件与所述红外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目标感应件用于获取所述按压操作的按压压力,所述红外传感器用于获取用户的手指与所述按压区域的目标距离以及活体信息;
其中,在所述按压压力或者所述目标距离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且所述活体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触发所述按键模组的按键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感应件和所述红外传感器均还用于获取所述按压操作的轨迹,在所述轨迹满足第三预设条件,且所述活体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触发所述按键模组的所述按键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模组还包括红外导光柱,所述红外导光柱连接于所述凹槽,所述红外导光柱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分别与所述目标感应件和所述红外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二侧与所述侧框的外表面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传感器在背离所述凹腔的一侧设置有发射端和感应端,所述发射端用于发射红外信号,所述感应端用于接收所述发射端发出的红外信号经目标对象反射回来的红外信号;
所述红外导光柱设置在所述红外传感器远离所述凹腔的一侧,且至少覆盖所述发射端和所述感应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感应件和所述红外传感器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模组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设于所述框体本体内,且部分嵌入所述凹槽,所述目标感应件和所述红外传感器电连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模组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支架用于支撑所述柔性电路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感应件和所述红外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焊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凹槽沿所述侧框间隔设置;
所述按键模组的数量与所述凹槽的数量对应,一个所述按键模组连接于一个所述凹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模组与所述凹槽粘接。
CN202211743142.8A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67086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43142.8A CN116708631A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43142.8A CN116708631A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8631A true CN116708631A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29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743142.8A Pending CN116708631A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0863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78119A (zh) * 2023-12-27 2024-01-30 深圳市华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指划区控制的智能开关面板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78119A (zh) * 2023-12-27 2024-01-30 深圳市华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指划区控制的智能开关面板及其控制方法
CN117478119B (zh) * 2023-12-27 2024-04-16 深圳市华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指划区控制的智能开关面板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50898B (zh) 一种移动终端
EP3605387B1 (en) Optical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assembly, display apparatus and mobile terminal
KR101387731B1 (ko) 포인팅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EP3503511B1 (en) Cover for a mobile device and mobile device having same
US8514177B2 (en) Transparent touch surface keyboard
US1083919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waterproof structure of sensor key assembly
RU2007123578A (ru) Портативный терминал
US1183741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key button
KR20100081052A (ko) 근접 센서를 이용한 감지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휴대 단말기
CN109451103B (zh) 电子装置
CN116708631A (zh) 一种电子设备
EP2661057B1 (en) Mounting structure for circuit boards
KR20080043906A (ko) 초슬림 광포인팅 장치 모듈
CN110138943B (zh) 电子设备及摄像头的控制方法
US8692146B2 (en) Touchpad of a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13209133U (zh) 电子设备
CN108848239A (zh) 呼吸灯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10196617B (zh) 移动终端
CN107645626B (zh) 摄像头模组和移动终端
CN209590698U (zh) 一种按键及移动终端
CN110286843B (zh) 电子设备及二维码的显示方法
CN210272132U (zh) 一种导光防水按键装置以及耳机
CN110198414B (zh) 电子设备及摄像头的控制方法
KR20140009781A (ko) 이동 단말기
KR101167061B1 (ko) 광 조이스틱 및 이를 갖는 휴대 단말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