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45626B - 摄像头模组和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摄像头模组和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45626B
CN107645626B CN201710886972.9A CN201710886972A CN107645626B CN 107645626 B CN107645626 B CN 107645626B CN 201710886972 A CN201710886972 A CN 201710886972A CN 107645626 B CN107645626 B CN 1076456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hole
camera
camera module
trans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869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45626A (zh
Inventor
邱泽朔
姜宇
彭运辉
冉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8697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456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456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456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456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456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摄像头模组,包括盖板、静脉识别组件和摄像头组件,所述盖板包括本体、第一透光部和第二透光部,所述第一透光部和所述第二透光部相邻设置于所述本体上,且所述本体用于盖设于摄像头组件和闪光灯上,所述第一透光部对准所述摄像头组件并透过进入所述摄像头组件的光线,所述第二透光部对准所述静脉识别组件,以使得所述第二透光部用于静脉识别。本发明提供的摄像头模组通过将静脉识别组件和摄像头组件一同设置于同一块盖板上,使得装配摄像头模组和静脉识别组件时,只需要装配一次即可,装配省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

Description

摄像头模组和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摄像头模组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移动终端携带了较多用户的隐私,因此用户在选择移动终端时安全性成为了其考虑购买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有的移动终端上通过是通过指纹识别的方式进行移动终端的身份验证。指纹识别存在触摸不卫生,而且会受到手指的健康状态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省时的盖板、摄像头模组和移动终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摄像头模组,包括盖板、静脉识别组件和摄像头组件,所述盖板包括本体、第一透光部和第二透光部,所述第一透光部和所述第二透光部相邻设置于所述本体上,且所述本体用于盖设于摄像头组件和闪光灯上,所述第一透光部对准所述摄像头组件并透过进入所述摄像头组件的光线,所述第二透光部对准所述静脉识别组件,以使得所述第二透光部用于静脉识别。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摄像头模组,包括摄像头组件、闪光灯和盖板,所述本体盖设于摄像头组件和闪光灯上,所述摄像头组件和所述闪光灯分别对准所述第一透光部和所述第二透光部。
发明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摄像头模组。
本发明提供的摄像头模组和移动终端通过将静脉识别组件和摄像头组件一同设置于同一块盖板上,使得装配摄像头模组和静脉识别组件时,只需要装配一次即可,装配省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静脉识别组件的结构图;
图3是图1中的移动终端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移动终端的分解图;
图5是图4中的一种盖板的分解图;
图6是图5所示的盖板与静脉识别组件组合的示意图;
图7是图4中的另一种盖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移动终端100可以是任何具备通信和存储功能的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遥控器、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 puter,PC)、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网络电视、可穿戴设备等具有网络功能的智能设备。
请参照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100,包括摄像头模组10,摄像头模组10包括盖板1、静脉识别组件2和摄像头组件3,静脉识别组件2和摄像头组件3一同设置于同一块盖板1上,使得装配摄像头模组10和静脉识别组件2时,只需要装配一次即可,装配省时。
在一实施例中,摄像头组件3供移动终端100进行后置拍照或录像等。
可以理解的,请参照图2、图6和图7,所述静脉识别组件2包括控制器21、感应件22、发光件23和识别摄像头24,所述控制器21分别与所述感应件22、所述发光件23和所述识别摄像头24电连接,所述感应器设置于所述第二透光部13上,以使所述第二透光部13形成感应区,所述发光件23设置于所述第二透光部13的周侧,以使所述发光件23的光线入射至所述感应区上,所述识别摄像头24对准所述第一透光部12。
请参照图2,静脉识别组件2的工作过程为:第二透光部13形成感应区,则只要用户的手指放在第二透光部13的上方,则感应区发送感应信号给控制器21,控制器21接收到感应信号后,控制器21向发光件23发出闪光指令,发光件23按照指令发出光线,光线经过用户手指的投射,在识别摄像头24上形成了手指轮廓图像,识别摄像头24将包含手指轮廓图像的信号发送给控制器21,控制器21进行处理,从而实现静脉识别。静脉识别的识别方式识别精度高,且对手指的放置要求较低,识别效率较高。
在一实施例中,识别摄像头2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还可以为若干个。若识别摄像头24的数量为若干个,则若干个识别摄像头24围设成与感应区形状相同或类似的形状,其间,保持若干个识别摄像头24朝向感应区即可,即识别摄像头24能够形成手指轮廓图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感应件22为电感式振荡传感器,所述感应件22设置于所述第二透光部13上,所述控制器21根据所述感应电路发送的感应信号控制所述发光件23和所述识别摄像头24。
电感式振荡传感器使得用户的手指无需接触感应区即可实现静脉识别。其中,电感式振荡传感器的工作过程为:电感式振荡传感器产生一个交变磁场,当目标接近这一磁场,并达到感应距离时,在目标内产生涡流,从而导致振荡衰减,以至停振。电感式振荡传感器振荡及停振的变化被后级放大电路处理并转换成开关信号,触发驱动控制器21,从而达到非接触式之检测目的。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感应件22为感应电路,所述感应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二透光部13上。直接通过在第二透光部13上设置感应电路形成感应区,使得用户手指一接触感应区即可触发感应电路,并且感应电路沿着壳体的通孔20a的轴向的厚度较小,不占据移动终端100沿着壳体的通孔20a的轴向的空间。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感应件22还可以为按压式传感器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件23为红外光二极管。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6或图7,所述静脉识别组件2还包括滤光片25,所述滤光片25对准所述感应区,且所述滤光片25位于所述盖板1和所述识别摄像头24之间。在光线经过用户手指的投射,再经过滤光片25滤掉非红外光,在识别摄像头24上形成手指轮廓图像。滤光片25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识别的准确性。
可以理解的,请参照图1、图3和图4,所述移动终端100还包括后壳20,所述后壳2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条短边L1、和相对设置的两条长边L2,所述两条长边L2连接于所述两条短边L1之间,所述后壳20开设通孔20a,所述通孔20a靠近其中一条短边L1设置,所述摄像头模组10容置于所述后壳20的通孔20a中,且所述盖板1凸出于所述通孔20a的开口。
摄像头模组10设置于移动终端100的边角,使得用户在进行静脉识别时,只需将手持移动终端100的手指从移动终端100的边缘伸出即可进行静脉识别,提高静脉识别的便利性。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后壳20为移动终端100靠近电池的壳体,后壳20沿着后壳20的短边L1方向上开设与盖板1形状类似的通孔20a,摄像头模组10沿着短边L1方向布设于通孔20a中,摄像头模组10固定在后壳20上而不会发生移位。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盖板1凸出于通孔20a的开口,则用户在静脉识别时,在不将后壳20正对自己的时候,亦可以通过凸出的盖板1直接判断出能够在什么位置进行静脉识别。其中,通孔20a的开口若无特别提及,则默认为后壳20移动终端100使用时,用户可以直接接触到的表面即后壳20的外表面1a上的开口。
在一实施例中,该一条短边L1可以理解为移动终端100的顶端的短边L1。移动终端100的顶端可以理解为移动终端100正常使用时的上端,即远离扬声器的一端部。
可以理解的,请参照图1,所述后壳20具有天线缝20b,所述天线缝20b用于穿过天线信号,所述天线缝20b位于所述其中一条短边L1和所述通孔20a的边缘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天线缝20b的数量可以为一条,可以为多条。若为多条天线缝20b,则最靠近移动终端100的顶端的天线缝20b与移动终端100的顶端的短边L1之间的区域开设通孔20a。本实施例中的天线缝20b为两条,两条天线缝20b连贯的开设于壳体上,并临近移动终端100的顶端的短边L1设置,通孔20a开设于两条天线缝20b的下方,避免天线缝20b影响通孔20a的开设的面积。通孔20a为长椭圆孔,通孔20a的径向沿着一条长边L2自另一条长边L2的方向延伸。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后壳20具有天线缝20b,所述天线缝20b用于穿过天线信号,所述通孔20a位于所述其中一条短边L1和所述天线缝20b之间。则摄像头模组10位于移动终端100的天线缝20b和移动终端100的顶端的短边L1之间。该摄像头模组10于移动终端100的排布使得整条天线缝20b能够连贯的开设于壳体上,而避免中途被摄像头模组10所切断,提高了移动终端100的信号的辐射性能。
可以理解的,请参照图4至图6,所述盖板1包括本体11、第一透光部12和第二透光部13,所述第一透光部12和所述第二透光部13相邻设置于所述本体11上,且所述本体11用于盖设于摄像头组件3和静脉识别组件2上,所述第一透光部12对准所述摄像头组件3并透过进入所述摄像头组件3的光线,所述第二透光部13对准所述静脉识别组件2,以使得所述第二透光部13用于静脉识别。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盖板1即本体11整体呈长椭圆形。本体11包括相对设置的外表面1a和内表面1b,本体11的内表面1b连接于后壳20上,本体11的外表面1a暴露于空气中,以便于用于可以通过凸出的盖板1直接判断出能够在什么位置进行静脉识别。
所述本体11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边S1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边S2,所述两个第一边S1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边S2之间,本体11的第二边S2与后壳20的短边L1平行,所述第一透光部12与所述第二透光部13沿着所述第二边S2的延伸方向紧凑设置于所述本体11上,所述第一透光部12对准摄像头组件3,所述第二透光部13对准静脉识别组件2。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当摄像头模组10固定于后壳20上时,第二透光部13较之第一透光部12更靠近移动终端100的边缘,上述盖板1的结构设计,使得用户从移动终端100的边缘伸出手指时,会先经过第二透光部13,以便于进行静脉识别。
可以理解的,请参照图5,所述本体11设置第一透光孔111,所述第一透光部12为材料硬度硬于所述本体11的材料硬度的透光板,所述第一透光部12位于所述本体11的第一透光孔111中。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透光板的材料可以为蓝宝石玻璃,具有较佳的硬度,不易磨损,提高摄像头组件3的可靠性。第一透光部12粘接于第一透光孔111中,以便于摄像头组件3对准第一透光部12时,第一透光部12能够透过进入所述摄像头组件3的光线。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透光部12还可以为本体11对准摄像头组件3的区域的部分。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5,所述第一透光部12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透光孔111的孔深,所述第一透光部12的一端面与所述本体11的一端面平齐,即第一透光部12临近本体11的外表面1a的一面与本体11的外表面1a平齐,即本体11与第一透光部12形成的盖板1的表面为平齐的,便于盖板1的表面的清洁。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通过使得所述第一透光部12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透光孔111的孔深,从而使得第一透光孔111不会被第一透光部12填满,便于摄像头组件3伸入第一透光孔111,节省摄像头组件3在移动终端100中占据的空间。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所述第一透光部12的厚度与所述第一透光孔111的孔深相同,且所述第一透光部12相对设置的两端面与所述本体11的相对设置的两端面平齐。即第一透光部12填满第一透光孔111。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5,所述第一透光孔111为台阶孔,所述第一透光部12设置于所述第一透光孔111的台阶面111a上。其中,第一透光部12远离本体11的外表面1a的一面粘贴于第一透光孔111的台阶面111a上,第一透光部12靠近本体11的外表面1a的一面与本体11的外表面1a平齐,便于盖板1的清洁。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台阶孔形状的第一透光孔111便于第一透光部12于本体11的固定,进一步提高盖板1的可靠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第一透光孔111还可以其它形状,比如直筒状、锥状,等。
请参照图5至图7,下文涉及两种第二透光部13的结构形式:
可以理解的,请参照图5,所述本体11为非透明板,所述本体11设置第二透光孔112,所述第二透光部13为透光板,所述第二透光部13设置于所述本体11的第二透光孔112中。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本体11为非透明的塑料板,由于其不能够透光,使得发光件23于本体11上的正投影区域没办法出射发光件23的光,故在本体11上开设第二透光孔112,将第二透光部13即透明的塑料板设置于本体11的第二透光孔112中,便于发光件23出射光线。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感应件22即电感式振荡传感器直接设置于第二透光部13即透明的塑料板上,围绕塑料板的边缘设置。滤光片25、发光件23依次设置于第二透光孔112中,识别摄像头24设置于移动终端100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盖板1的外部,并识别摄像头24位于所述通孔20a沿着轴向的延伸范围内,即识别摄像头24上能够形成手指轮廓图像。控制器21可以设置于移动终端100的主板上。
可以理解的,请参照图7,所述本体11还可以为透明板,所述第二透光部13可以为大于或等于所述识别摄像头24于所述本体11上的正投影区域的部分。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7,本体11为透明的塑料板,由于本体11为透明材料,可以直接透光。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7,感应件22即电感式振荡传感器直接设置于第二透光部13即透明的塑料板上,围绕塑料板的边缘设置。滤光片25可以贴设于第二透光部13上,接着设置发光件23,与发光件23间隔一段距离设置识别摄像头24。控制器21可以设置于移动终端100的主板上。
上述两个第二透光部13的结构形式虽不同,但盖板1、后壳20、摄像头组件3和静脉识别组件2之间的关系大致相同:本体11的内表面1b连接于后壳20上,并将摄像头组件3和静脉识别组件2封闭于本体11与后壳20形成的封闭空间中,摄像头组件3和静脉识别组件2分别对准第一透光部12和第二透光部13透光。
为了进一步的改进,请参照图1,所述移动终端100还包括闪光灯30,所述后壳20开设闪光灯30孔20c,所述闪光灯30容置于所述闪光灯30孔20c中,以对所述摄像头组件3进行补光作用。
为了更进一步的改进,请参照图1,所述移动终端100还包括装饰圈40,所述装饰圈40套设于所述盖板1与所述后壳20的连接处。具体的,装饰圈40形状与盖板1大致相同,且装饰圈40略大于盖板1,以便于套设于本体11上,且粘接于后壳20上,对本体11与后壳20的连接处起到防水和装饰的作用,进一步提高移动终端100的可靠性。
当移动终端100开始装配时,首先将摄像头组件3和静脉识别组件2中的识别摄像头24分别固定于后壳20的通孔20a中,其中,若第二透光部13如图6所示,则将识别摄像头24固定于后壳20的通孔20a中,若第二透光部13如图7所示,则将第二透滤光片25、发光件23和识别摄像头24皆固定于后壳20的通孔20a中;接着将盖板1设置于后壳20的通孔20a上,且盖板1中的第一透光部12对准摄像头组件3,便于摄像头组件3透光;将感应件22设置于第二透光部13上;最后再将装饰圈40套设于盖板1且固定于后壳20上。
静脉识别组件2的工作过程为:第二透光部13设置感应件22形成感应区,则只要用户的手指放在第二透光部13的上方,则感应区发送感应信号给控制器21,控制器21接收到感应信号后,控制器21向发光件23发出闪光指令,发光件23按照指令发出光线,光线经过用户手指的投射,并经滤光片25滤掉非红外光,在识别摄像头24上形成了手指轮廓图像,识别摄像头24将包含手指轮廓图像的信号发送给控制器21,控制器21进行处理,从而实现静脉识别。静脉识别的识别方式识别精度高,且对手指的放置要求较低,识别效率较高。
本发明提供的摄像头模组10和移动终端100通过将静脉识别组件2和摄像头组件3一同设置于同一块盖板1上,使得装配摄像头模组10和静脉识别组件2时,只需要装配一次即可,装配省时。
以上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静脉识别组件和摄像头组件,所述盖板包括本体、第一透光部和第二透光部,所述本体为长椭圆形,所述第一透光部和所述第二透光部沿着所述本体的长度延伸方向相邻设置于所述本体上,且所述本体用于盖设于摄像头组件和所述静脉识别组件上,所述第一透光部对准所述摄像头组件并透过进入所述摄像头组件的光线,所述第二透光部对准所述静脉识别组件,以使得所述第二透光部用于静脉识别;所述静脉识别组件包括控制器、感应件、发光件和识别摄像头,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感应件、所述发光件和所述识别摄像头电连接,所述感应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透光部上,以使所述第二透光部形成感应区,所述发光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透光部的周侧,以使所述发光件的光线入射至所述感应区上,所述识别摄像头对准所述第二透光部;其中,识别摄像头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识别摄像头围设成与感应区形状相同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设置第一透光孔,所述第一透光部为材料硬度硬于所述本体的材料硬度的透光板,所述第一透光部位于所述本体的第一透光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部的厚度与所述第一透光孔的孔深相同,且所述第一透光部相对设置的两端面与所述本体的相对设置的两端面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透光孔的孔深,所述第一透光部的一端面与所述本体的一端面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孔为台阶孔,所述第一透光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透光孔的台阶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非透明板,所述本体设置第二透光孔,所述第二透光部为透光板,所述第二透光部设置于所述本体的第二透光孔中。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脉识别组件还包括滤光片,所述滤光片对准所述感应区,且所述滤光片位于所述盖板和所述识别摄像头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件为电感式振荡传感器,所述感应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透光部上,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感应电路发送的感应信号控制所述发光件和所述识别摄像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头模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后壳,所述后壳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条短边、和相对设置的两条长边,所述两条长边连接于所述两条短边之间,所述后壳开设通孔,所述通孔靠近其中一条短边设置,所述摄像头模组容置于所述后壳的通孔中,且所述盖板凸出于所述通孔的开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具有天线缝,所述天线缝用于穿过天线信号,所述天线缝位于所述其中一条短边和所述通孔的边缘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装饰圈,所述装饰圈套设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后壳的连接处。
CN201710886972.9A 2017-09-26 2017-09-26 摄像头模组和移动终端 Active CN1076456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86972.9A CN107645626B (zh) 2017-09-26 2017-09-26 摄像头模组和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86972.9A CN107645626B (zh) 2017-09-26 2017-09-26 摄像头模组和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45626A CN107645626A (zh) 2018-01-30
CN107645626B true CN107645626B (zh) 2020-08-18

Family

ID=61113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86972.9A Active CN107645626B (zh) 2017-09-26 2017-09-26 摄像头模组和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456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00660B (zh) * 2018-06-02 2021-03-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9572071U (zh) * 2018-12-07 2019-1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装饰圈、功能模组及移动终端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028309U (zh) * 2015-04-21 2016-02-10 识益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指静脉识别模块的手机
CN107197125A (zh) * 2017-05-25 2017-09-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盖板、摄像模组和移动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30321B2 (en) * 2007-06-28 2014-05-20 Accuvein, Inc. Automatic alignment of a contrast enhancement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028309U (zh) * 2015-04-21 2016-02-10 识益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指静脉识别模块的手机
CN107197125A (zh) * 2017-05-25 2017-09-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盖板、摄像模组和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45626A (zh) 2018-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969541U (zh) 环境光传感器和电子设备
EP3605387B1 (en) Optical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assembly, display apparatus and mobile terminal
US9629268B2 (en) Mobile terminal
KR101579388B1 (ko) 근접 센서
CN106462299B (zh) 触摸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0539710B2 (en) Proximity sensor, camera module comprising same, and mobile terminal comprising same
US8890844B2 (en) Optical navigation apparatus
US11281259B2 (en) Mobile terminal
TW201426563A (zh) 雜散光耦合式生物訊息感測模組及使用其之電子設備
CN107645626B (zh) 摄像头模组和移动终端
US10004140B2 (en) Three-dimensional circuit substrate and sensor module using three-dimensional circuit substrate
CN107203735B (zh) 一种指纹辨识机构及其电子装置
CN106774656B (zh) 传感器组件、盖板、移动终端及终端控制方法
CN109271058B (zh) 显示组件和电子设备
US20190130153A1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CN107148200A (zh) 散热结构及终端设备
CN207182342U (zh) 光学指纹识别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07945662B (zh) 显示屏、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KR101268340B1 (ko) 차단커버가 장착된 일체형 모션 감지 스위치
CN110196617A (zh) 移动终端
US10917510B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assistance device coupled to the same
EP3451227A1 (en) Fingerprint module, mobile terminal and fingerprint collection method
CN111337995B (zh) 光学式接近传感器以及便携终端装置
KR101148389B1 (ko) 레이져 네비게이션 모듈
CN107608001B (zh) 感测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523860 No. 18 Wusha Haibin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