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08134B - 基于流量控制的点对点网络传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流量控制的点对点网络传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08134B
CN116708134B CN202310848870.3A CN202310848870A CN116708134B CN 116708134 B CN116708134 B CN 116708134B CN 202310848870 A CN202310848870 A CN 202310848870A CN 116708134 B CN116708134 B CN 1167081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et
transmission
module
mode
differenc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4887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08134A (zh
Inventor
杨晓鹏
王枝宁
陈妙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84887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081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081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81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081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81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31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root cause analysis; using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notifications, alarms or events based on decision criteria, e.g. hierarchy, tree or time analysi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6Bandwidth or capacity management, i.e. automatically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capac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04L43/0829Packet lo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网络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流量控制的点对点网络传输系统,包括用以对网络运行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的采集模块,用以划分成数据包的处理模块,用以传输数据包的传输模块,用以接收数据包的接收模块,用以检测所述数据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参数的检测模块,用以根据根据检测模块测的单条所述通道的丢包率判定针对该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中控模块,用以根据中控模块判定的结果将所述系统运行中对应的模块的运行参数调节至对应值的调节模块,以及用以根据中控模块判定的结果发出提醒的警示模块,解决了无法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和传输效率的问题。

Description

基于流量控制的点对点网络传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流量控制的点对点网络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点对服务器技术基于用户对服务器,是最经典的一种下载协议。“点”即网络节点或终端,通常可以理解为用户计算机。用户(即网络节点)直接到某个大型的下载网站去下载文件,文件存储在网站服务器上,因此速度可以得到保证。传统的点对点网络中待发送的数据流被分成多个数据段,接收节点可以从不同的种子节点分别接收不同的数据段,以组成完整的数据流,同时接收节点也作为其他节点的种子节点。每个中间节点只是单纯的转发数据段,不对数据段进行任何处理。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6233142A,公开了一种面向联网的点对点信息传输系统,包括:对无线网络的数据信息传输进行控制管理;进行无线网络的数据信息传输感知优化分析处理;对无线网络的工作运行进行控制处理。所述对无线网络的数据信息传输进行控制管理包括:根据数据信息所需的传输距离,对无线网络的射频能量传输进行管理;在无线能量信息传输过程中,对传输时间进行控制管理;对无线通信网络接收器的工作状态进行管理。所述进行无线网络的数据信息传输感知优化分析处理包括:对无线网络中感知网络的传输时隙进行管理分析;进一步对无线网络数据信息传输过程中,数据信息回传进行分析管理。可以看出,所述没有对传输的数据信息进行实时检测,并根据检测的结果及时调整传输系统中的对应运行参数,从而无法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和传输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流量控制的点对点网络传输系统,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没有对传输的数据信息进行实时检测,并根据检测的结果及时调整传输系统中的对应运行参数,从而无法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和传输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流量控制的点对点网络传输系统,包括:
采集模块,其用以对网络运行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
处理模块,其与所述采集模块相连,用以将采集的数据信息划分成数据包;
传输模块,其与所述处理模块相连,包括若干通道以及若干中转点,对于单条通道,其用以传输所述数据包;
接收模块,其与所述传输模块相连,用以接收传输模块传输的所述数据包;
检测模块,其分别与所述采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所述传输模块以及所述接收模块相连,用以检测所述数据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单条所述通道的丢包率、所述数据包的大小以及所述传输模块的时延;
中控模块,其与所述检测模块相连,用以根据检测模块测的单条所述通道的丢包率判定针对该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是否符合预设标准,并在判定不符合预设标准时控制检测模块检测所述数据包的大小,中控模块根据测得的单个数据包的大小与预设流量大小的比值确定针对单条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二次判定方式,或,根据测得的丢包率与第二预设丢包率之间的差值将该单条通道的带宽增加至对应值;
调节模块,其分别与所述中控模块、所述采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所述传输模块以及所述接收模块相连,用以根据中控模块判定的结果将所述系统运行中对应的模块的运行参数调节至对应值;
警示模块,其与所述中控模块相连,用以根据中控模块判定的结果发出提醒。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在第一预设条件下控制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单条所述通道的丢包率,并根据测得的丢包率确定针对该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单条所述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符合预设标准,并按照当前的传输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传输;所述第一判定方式满足所述丢包率小于第一预设丢包率;
第二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单条所述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不符合预设标准,并控制检测模块检测所述数据包的大小,中控模块根据测得的单个数据包的大小与预设流量大小的比值确定针对单条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二次判定方式;所述第二判定方式满足所述丢包率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丢包率且小于所述第二预设丢包率;
第三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单条所述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不符合预设标准,并根据测得的所述丢包率与所述第二预设丢包率之间的差值将该通道的带宽增加至对应值;所述第三判定方式满足所述丢包率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丢包率;
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满足所述接收模块完成所述传输模块传输的数据包。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在所述第二判定方式下计算单个数据包的大小与预设流量大小的比值,并将该比值记为通道比值,中控模块根据通道比值确定针对单条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二次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类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单条所述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符合预设标准,并按照当前的传输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传输;所述第一类判定方式满足所述通道比值小于第一预设通道比值;
第二类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单条所述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不符合预设标准,并根据所述通道比值与所述第一预设通道比值之间的差值将所述数据包的长度降低至对应值;所述第二类判定方式满足所述通道比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通道比值且小于第二预设通道比值;
第三类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单条所述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不符合预设标准,并根据所述通道比值与所述第二预设通道比值之间的差值将所述数据包的传输频率降低至对应值;所述第三类判定方式满足所述通道比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通道比值。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在所述第二类判定方式下计算所述通道比值与所述第一预设通道比值之间的差值,并将该差值记为长度差值,所述调节模块根据长度差值确定针对所述数据包长度的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长度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模块使用第一预设长度调节系数将所述数据包的长度降低至对应值;所述第一长度调节方式满足所述长度差值小于第一预设长度差值;
第二长度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模块使用第二预设长度调节系数将所述数据包的长度降低至对应值;所述第二长度调节方式满足所述长度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差值且小于第二预设长度差值;
第三长度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模块使用第三预设长度调节系数将所述数据包的长度降低至对应值;所述第三长度调节方式满足所述长度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长度差值。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在所述第三判定方式下计算测得的丢包率与所述第二预设丢包率之间的差值,并将该差值记为丢包率差值,所述调节模块根据丢包率差值确定针对单条所述通道的带宽的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带宽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模块使用第一预设带宽调节系数将单条所述通道的带宽增加至对应值;所述第一带宽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丢包率差值小于第一预设丢包率差值;
第二带宽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模块使用第二预设带宽调节系数将单条所述通道的带宽增加至对应值;所述第二带宽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丢包率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丢包率差值且小于第二预设丢包率差值;
第三带宽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模块使用第三预设带宽调节系数将单条所述通道的带宽增加至对应值;所述第三带宽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丢包率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丢包率差值。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在第二预设条件下根据所述传输模块中未调节带宽的通道的平均丢包率确定针对单条所述通道的带宽的调节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调节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单条所述通道的带宽的调节符合预设标准,并使用调节带宽后的通道完成数据包的传输;所述第一调节判定方式满足所述平均丢包率小于预设平均丢包率;
第二调节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单条所述通道的带宽的调节不符合预设标准,并根据所述平均丢包率与预设平均丢包率之间的差值将单条所述通道的带宽降低至对应值;所述第二调节判定方式满足所述平均丢包率大于等于所述预设平均丢包率;
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所述调节模块完成单个所述通道的带宽的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在第三预设条件下重新检测带宽调节后单条所述通道的丢包率,并计算调节前所述通道的丢包率与调节后所述通道的丢包率的差值,中控模块将其记为优化差值,并根据优化差值确定针对调节后的单条所述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种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调节后的单条所述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符合预设标准,并按照当前的传输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传输;所述第一种判定方式满足所述优化差值小于第一预设优化差值;
第二种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调节后的单条所述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不符合预设标准且不符合预设标准的原因为所述通道存在干扰,中控模块根据所述优化差值与所述第一预设优化差值之间的差值确定针对所述处理模块对数据包的处理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判定方式;所述第二种判定方式满足所述优化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优化差值且小于第二预设优化差值;
第三种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调节后的单条所述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不符合预设标准且不符合预设标准的原因是传输距离不合格,中控模块根据所述优化差值与所述第二预设优化差值之间的差值将所述传输模块中设置的中转点的数量增加至对应值,若不为整数则向上取整;所述第三种判定方式满足所述优化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二优化差值;
所述第三预设条件为所述调节模块完成单个所述通道的带宽的调节且调节后单条所述通道的丢包率小于调节前单条所述通道的丢包率。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在所述第二种判定方式下计算所述优化差值与所述第一预设优化差值之间的差值,并将该差值记为干扰差值,中控模块根据干扰差值确定针对所述处理模块对数据包的处理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数据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所述处理模块对数据包的处理符合预设标准,并按照当前的传输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判定方式满足所述干扰差值小于预设干扰差值;
第二数据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所述处理模块对数据包的处理不符合预设标准,并判定对所述数据包进行加密;所述第二数据判定方式满足所述干扰差值大于等于所述预设干扰差值。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在所述第三种判定方式下计算所述优化差值与所述第二预设优化差值之间的差值,并将其记为数量差值,所述调节模块根据数量差值确定针对所述传输模块中设置的中转点的数量的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数量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模块使用第一预设数量调节系数将所述传输模块中设置的中转点的数量增加至对应值,若不为整数则向上取整;所述第一数量调节方式满足所述数量差值小于第一预设数量差值;
第二数量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模块使用第二预设数量调节系数将所述传输模块中设置的中转点的数量增加至对应值,若不为整数则向上取整;所述第二数量调节方式满足所述数量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数量差值且小于第二预设数量差值;
第三数量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模块使用第三预设数量调节系数将所述传输模块中设置的中转点的数量增加至对应值,若不为整数则向上取整;所述第三数量调节方式满足所述数量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数量差值。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在第四预设条件下控制检测模块检测所述传输模块的时延,并根据测得的传输模块的时延时长确定针对所述传输模块的数据包传输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传输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所述传输模块的数据包传输符合预设标准,并按照当前的传输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传输;所述第一传输判定方式满足所述传输模块的时延时长小于第一预设时延时长;
第二传输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所述传输模块的数据包传输不符合预设标准,并根据所述传输模块的时延时长与所述第一预设时延时长之间的差值将所述传输模块中设置的中转点的数量降低至对应值;所述第二传输判定方式满足所述传输模块的时延时长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时延时长且小于第二预设时延时长;
第三传输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所述传输模块的数据包传输不符合预设标准且不符合预设标准的原因为所述网络传输系统的硬件存在故障,中控模块控制所述警示模块提醒存在硬件故障;所述第三传输判定方式满足所述传输模块的时延时长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时延时长;
所述第四预设条件为所述调节模块完成所述传输模块中设置的中转点的数量的增加。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设置用以检测所述数据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参数的检测模块,用以根据根据检测模块测的单条所述通道的丢包率判定针对该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中控模块,用以根据中控模块判定的结果将所述系统运行中对应的模块的运行参数调节至对应值的调节模块,以及用以根据中控模块判定的结果发出提醒的警示模块,从而根据检测的结果及时调整传输系统中的对应运行参数,从而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和传输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系统的中控模块根据检测模块测的单条所述通道的丢包率判定针对该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是否符合预设标准,并在判定不符合预设标准时控制检测模块检测所述数据包的大小,中控模块根据测得的单个数据包的大小与预设流量大小的比值确定针对单条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二次判定方式,或,根据测得的丢包率与第二预设丢包率之间的差值将该单条通道的带宽增加至对应值,从而通过丢包率量化了系统在数据信息传输不完整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的初步判定。
进一步地,当单条所述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不符合预设标准时,中控模块进一步计算单个数据包的大小与预设流量大小的比值,从而对应的将调节数据包的长度和数据包的传输频率,从而保证网络传输的完整性和传输效率。
进一步地,当单条所述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不符合预设标准是因为数据包的长度过大引起的,调节模块通过不同的调节形式将数据包的长度降低至对应值,从而解决了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不符合预设标准的问题。
进一步地,当单条通道的丢包率不达标时,调节模块设置有不同的预设调节系数,从而精准的将通道的带宽增加至对应值,从而降低该条通道的丢包率。
进一步地,当单条通道的带宽增大后,若对其他通道的带宽的传输的影响较大,导致其他通道的传输的丢包率出现增长时,调节模块将单条所述通道的带宽进行修正,从而保证整个传输模块传输数据的完整性。
进一步地,当调节模块完成单个所述通道的带宽的调节且调节后单条所述通道的丢包率小于调节前单条所述通道的丢包率时,中控模块通过计算调节前所述通道的丢包率与调节后所述通道的丢包率的差值判定针对调节后的单条所述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是否符合预设标准,从而完成了带宽调节验证是否解决问题。
进一步地,当中控模块判定通道的传输存在干扰导致丢包,则对数据包进行加密,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
进一步地,当中控模块判定传输模块中设置的中转点的数量不足导致带宽调节后仍不能解决丢包的问题时,中控模块进一步增加中转点的数量,从而解决因为距离过长导致数据信息传输丢包的问题,进一步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传输效率。
进一步地,当调节模块完成所述传输模块中设置的中转点的数量的增加后,中控模块根据时延时长判定针对所述传输模块的数据包传输是否符合预设标准,并在不符合预设标准时将所述传输模块中设置的中转点的数量降低至对应值,或控制警示模块提醒存在硬件故障,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数据信息传输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基于流量控制的点对点网络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单个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判定方式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数据包长度的调节方式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传输模块的数据包传输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判定方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所述中控模块在本次系统运行之前根据前三个月中累计采集的15258次单条所述通道的丢包率、所述数据包的大小以及所述传输模块的时延与通道带宽等信息综合确定针对本次系统运行的各项预设参数标准的数值。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针对单项上述参数的确定方式可以为根据数据分布选取占比最高的数值作为预设标准参数、使用加权求和以将求得的数值作为预设标准参数、将各历史数据代入至特定公式并将利用该公式求得的数值作为预设标准参数或其他选取方式,只要满足本发明能够通过获取的数值明确界定单项判定过程中的不同特定情况即可。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图3以及图4所示,其分别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基于流量控制的点对点网络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单个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判定方式的流程图;所述数据包长度的调节方式的流程图;所述传输模块的数据包传输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判定方式的流程图。
本发明实施例基于流量控制的点对点网络传输系统,包括:
采集模块,其用以对网络运行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
处理模块,其与所述采集模块相连,用以将采集的数据信息划分成数据包;
传输模块,其与所述处理模块相连,包括若干通道以及若干中转点,对于单条通道,其用以传输所述数据包;
接收模块,其与所述传输模块相连,用以接收传输模块传输的所述数据包;
检测模块,其分别与所述采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所述传输模块以及所述接收模块相连,用以检测所述数据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单条所述通道的丢包率、所述数据包的大小以及所述传输模块的时延;
中控模块,其与所述检测模块相连,用以根据检测模块测的单条所述通道的丢包率判定针对该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是否符合预设标准,并在判定不符合预设标准时控制检测模块检测所述数据包的大小,中控模块根据测得的单个数据包的大小与预设流量大小的比值确定针对单条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二次判定方式,或,根据测得的丢包率与第二预设丢包率之间的差值将该单条通道的带宽增加至对应值;
调节模块,其分别与所述中控模块、所述采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所述传输模块以及所述接收模块相连,用以根据中控模块判定的结果将所述系统运行中对应的模块的运行参数调节至对应值;
警示模块,其与所述中控模块相连,用以根据中控模块判定的结果发出提醒。
具体而言,所述中控模块在第一预设条件下控制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单条所述通道的丢包率,并根据测得的丢包率确定针对该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单条所述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符合预设标准,并按照当前的传输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传输;所述第一判定方式满足所述丢包率小于第一预设丢包率0.055%;
第二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单条所述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不符合预设标准,并控制检测模块检测所述数据包的大小,中控模块根据测得的单个数据包的大小与预设流量大小1.25MB的比值确定针对单条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二次判定方式;所述第二判定方式满足所述丢包率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丢包率且小于所述第二预设丢包率0.086%;
第三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单条所述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不符合预设标准,并根据测得的所述丢包率与所述第二预设丢包率之间的差值将该通道的带宽增加至对应值;所述第三判定方式满足所述丢包率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丢包率;
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满足所述接收模块完成所述传输模块传输的数据包。
具体而言,所述中控模块在所述第二判定方式下计算单个数据包的大小与预设流量大小1.25MB的比值,并将该比值记为通道比值,中控模块根据通道比值确定针对单条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二次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类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单条所述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符合预设标准,并按照当前的传输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传输;所述第一类判定方式满足所述通道比值小于第一预设通道比值8.00;
第二类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单条所述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不符合预设标准,并根据所述通道比值与所述第一预设通道比值之间的差值将所述数据包的长度降低至对应值;所述第二类判定方式满足所述通道比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通道比值且小于第二预设通道比值14.00;
第三类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单条所述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不符合预设标准,并根据所述通道比值与所述第二预设通道比值之间的差值将所述数据包的传输频率降低至对应值;所述第三类判定方式满足所述通道比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通道比值。
具体而言,所述中控模块在所述第二类判定方式下计算所述通道比值与所述第一预设通道比值之间的差值,并将该差值记为长度差值,所述调节模块根据长度差值确定针对所述数据包长度的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长度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模块使用第一预设长度调节系数0.98将所述数据包的长度降低至对应值;所述第一长度调节方式满足所述长度差值小于第一预设长度差值2.15;
第二长度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模块使用第二预设长度调节系数0.95将所述数据包的长度降低至对应值;所述第二长度调节方式满足所述长度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差值且小于第二预设长度差值4.40;
第三长度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模块使用第三预设长度调节系数0.90将所述数据包的长度降低至对应值;所述第三长度调节方式满足所述长度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长度差值。
具体而言,所述中控模块在所述第三判定方式下计算测得的丢包率与所述第二预设丢包率之间的差值,并将该差值记为丢包率差值,所述调节模块根据丢包率差值确定针对单条所述通道的带宽的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带宽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模块使用第一预设带宽调节系数1.01将单条所述通道的带宽增加至对应值;所述第一带宽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丢包率差值小于第一预设丢包率差值3.35;
第二带宽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模块使用第二预设带宽调节系数1.02将单条所述通道的带宽增加至对应值;所述第二带宽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丢包率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丢包率差值且小于第二预设丢包率差值6.86;
第三带宽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模块使用第三预设带宽调节系数1.06将单条所述通道的带宽增加至对应值;所述第三带宽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丢包率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丢包率差值。
具体而言,所述中控模块在第二预设条件下根据所述传输模块中未调节带宽的通道的平均丢包率确定针对单条所述通道的带宽的调节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调节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单条所述通道的带宽的调节符合预设标准,并使用调节带宽后的通道完成数据包的传输;所述第一调节判定方式满足所述平均丢包率小于预设平均丢包率0.050%;
第二调节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单条所述通道的带宽的调节不符合预设标准,并根据所述平均丢包率与预设平均丢包率之间的差值将单条所述通道的带宽降低至对应值;所述第二调节判定方式满足所述平均丢包率大于等于所述预设平均丢包率;
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所述调节模块完成单个所述通道的带宽的调节。
具体而言,所述中控模块在第三预设条件下重新检测带宽调节后单条所述通道的丢包率,并计算调节前所述通道的丢包率与调节后所述通道的丢包率的差值,中控模块将其记为优化差值,并根据优化差值确定针对调节后的单条所述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种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调节后的单条所述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符合预设标准,并按照当前的传输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传输;所述第一种判定方式满足所述优化差值小于第一预设优化差值0.015%;
第二种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调节后的单条所述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不符合预设标准且不符合预设标准的原因为所述通道存在干扰,中控模块根据所述优化差值与所述第一预设优化差值之间的差值确定针对所述处理模块对数据包的处理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判定方式;所述第二种判定方式满足所述优化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优化差值且小于第二预设优化差值0.032%;
第三种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调节后的单条所述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不符合预设标准且不符合预设标准的原因是传输距离不合格,中控模块根据所述优化差值与所述第二预设优化差值之间的差值将所述传输模块中设置的中转点的数量增加至对应值,若不为整数则向上取整;所述第三种判定方式满足所述优化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二优化差值;
所述第三预设条件为所述调节模块完成单个所述通道的带宽的调节且调节后单条所述通道的丢包率小于调节前单条所述通道的丢包率。
具体而言,所述中控模块在所述第二种判定方式下计算所述优化差值与所述第一预设优化差值之间的差值,并将该差值记为干扰差值,中控模块根据干扰差值确定针对所述处理模块对数据包的处理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数据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所述处理模块对数据包的处理符合预设标准,并按照当前的传输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判定方式满足所述干扰差值小于预设干扰差值0.008%;
第二数据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所述处理模块对数据包的处理不符合预设标准,并判定对所述数据包进行加密;所述第二数据判定方式满足所述干扰差值大于等于所述预设干扰差值。
具体而言,所述中控模块在所述第三种判定方式下计算所述优化差值与所述第二预设优化差值之间的差值,并将其记为数量差值,所述调节模块根据数量差值确定针对所述传输模块中设置的中转点的数量的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数量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模块使用第一预设数量调节系数1.1将所述传输模块中设置的中转点的数量增加至对应值,若不为整数则向上取整;所述第一数量调节方式满足所述数量差值小于第一预设数量差值0.009%;
第二数量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模块使用第二预设数量调节系数1.2将所述传输模块中设置的中转点的数量增加至对应值,若不为整数则向上取整;所述第二数量调节方式满足所述数量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数量差值且小于第二预设数量差值0.024%;
第三数量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模块使用第三预设数量调节系数1.3将所述传输模块中设置的中转点的数量增加至对应值,若不为整数则向上取整;所述第三数量调节方式满足所述数量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数量差值。
具体而言,所述中控模块在第四预设条件下控制检测模块检测所述传输模块的时延,并根据测得的传输模块的时延时长确定针对所述传输模块的数据包传输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传输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所述传输模块的数据包传输符合预设标准,并按照当前的传输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传输;所述第一传输判定方式满足所述传输模块的时延时长小于第一预设时延时长3.50μs;
第二传输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所述传输模块的数据包传输不符合预设标准,并根据所述传输模块的时延时长与所述第一预设时延时长之间的差值将所述传输模块中设置的中转点的数量降低至对应值;所述第二传输判定方式满足所述传输模块的时延时长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时延时长且小于第二预设时延时长10.50μs;
第三传输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所述传输模块的数据包传输不符合预设标准且不符合预设标准的原因为所述网络传输系统的硬件存在故障,中控模块控制所述警示模块提醒存在硬件故障;所述第三传输判定方式满足所述传输模块的时延时长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时延时长;
所述第四预设条件为所述调节模块完成所述传输模块中设置的中转点的数量的增加。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流量控制的点对点网络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模块,其用以对网络运行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
处理模块,其与所述采集模块相连,用以将采集的数据信息划分成数据包;
传输模块,其与所述处理模块相连,包括若干通道以及若干中转点,对于单条通道,其用以传输所述数据包;
接收模块,其与所述传输模块相连,用以接收传输模块传输的所述数据包;
检测模块,其分别与所述采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所述传输模块以及所述接收模块相连,用以检测所述数据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单条所述通道的丢包率、所述数据包的大小以及所述传输模块的时延;
中控模块,其与所述检测模块相连,用以根据检测模块测的单条所述通道的丢包率判定针对该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是否符合预设标准,并在判定不符合预设标准时控制检测模块检测所述数据包的大小,中控模块根据测得的单个数据包的大小与预设流量大小的比值确定针对单条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二次判定方式,或,根据测得的丢包率与第二预设丢包率之间的差值将该单条通道的带宽增加至对应值;
调节模块,其分别与所述中控模块、所述采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所述传输模块以及所述接收模块相连,用以根据中控模块判定的结果将所述系统运行中对应的模块的运行参数调节至对应值;
警示模块,其与所述中控模块相连,用以根据中控模块判定的结果发出提醒;
所述中控模块在第一预设条件下控制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单条所述通道的丢包率,并根据测得的丢包率确定针对该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单条所述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符合预设标准,并按照当前的传输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传输;所述第一判定方式满足所述丢包率小于第一预设丢包率;
第二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单条所述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不符合预设标准,并控制检测模块检测所述数据包的大小,中控模块根据测得的单个数据包的大小与预设流量大小的比值确定针对单条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二次判定方式;所述第二判定方式满足所述丢包率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丢包率且小于所述第二预设丢包率;
第三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单条所述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不符合预设标准,并根据测得的所述丢包率与所述第二预设丢包率之间的差值将该通道的带宽增加至对应值;所述第三判定方式满足所述丢包率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丢包率;
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满足所述接收模块完成所述传输模块传输的数据包;
所述中控模块在所述第二判定方式下计算单个数据包的大小与预设流量大小的比值,并将该比值记为通道比值,中控模块根据通道比值确定针对单条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二次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类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单条所述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符合预设标准,并按照当前的传输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传输;所述第一类判定方式满足所述通道比值小于第一预设通道比值;
第二类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单条所述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不符合预设标准,并根据所述通道比值与所述第一预设通道比值之间的差值将所述数据包的长度降低至对应值;所述第二类判定方式满足所述通道比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通道比值且小于第二预设通道比值;
第三类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单条所述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不符合预设标准,并根据所述通道比值与所述第二预设通道比值之间的差值将所述数据包的传输频率降低至对应值;所述第三类判定方式满足所述通道比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通道比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流量控制的点对点网络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在所述第二类判定方式下计算所述通道比值与所述第一预设通道比值之间的差值,并将该差值记为长度差值,所述调节模块根据长度差值确定针对所述数据包长度的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长度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模块使用第一预设长度调节系数将所述数据包的长度降低至对应值;所述第一长度调节方式满足所述长度差值小于第一预设长度差值;
第二长度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模块使用第二预设长度调节系数将所述数据包的长度降低至对应值;所述第二长度调节方式满足所述长度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差值且小于第二预设长度差值;
第三长度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模块使用第三预设长度调节系数将所述数据包的长度降低至对应值;所述第三长度调节方式满足所述长度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长度差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流量控制的点对点网络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在所述第三判定方式下计算测得的丢包率与所述第二预设丢包率之间的差值,并将该差值记为丢包率差值,所述调节模块根据丢包率差值确定针对单条所述通道的带宽的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带宽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模块使用第一预设带宽调节系数将单条所述通道的带宽增加至对应值;所述第一带宽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丢包率差值小于第一预设丢包率差值;
第二带宽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模块使用第二预设带宽调节系数将单条所述通道的带宽增加至对应值;所述第二带宽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丢包率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丢包率差值且小于第二预设丢包率差值;
第三带宽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模块使用第三预设带宽调节系数将单条所述通道的带宽增加至对应值;所述第三带宽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丢包率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丢包率差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流量控制的点对点网络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在第二预设条件下根据所述传输模块中未调节带宽的通道的平均丢包率确定针对单条所述通道的带宽的调节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调节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单条所述通道的带宽的调节符合预设标准,并使用调节带宽后的通道完成数据包的传输;所述第一调节判定方式满足所述平均丢包率小于预设平均丢包率;
第二调节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单条所述通道的带宽的调节不符合预设标准,并根据所述平均丢包率与预设平均丢包率之间的差值将单条所述通道的带宽降低至对应值;所述第二调节判定方式满足所述平均丢包率大于等于所述预设平均丢包率;
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所述调节模块完成单个所述通道的带宽的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流量控制的点对点网络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在第三预设条件下重新检测带宽调节后单条所述通道的丢包率,并计算调节前所述通道的丢包率与调节后所述通道的丢包率的差值,中控模块将其记为优化差值,并根据优化差值确定针对调节后的单条所述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种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调节后的单条所述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符合预设标准,并按照当前的传输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传输;所述第一种判定方式满足所述优化差值小于第一预设优化差值;
第二种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调节后的单条所述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不符合预设标准且不符合预设标准的原因为所述通道存在干扰,中控模块根据所述优化差值与所述第一预设优化差值之间的差值确定针对所述处理模块对数据包的处理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判定方式;所述第二种判定方式满足所述优化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优化差值且小于第二预设优化差值;
第三种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调节后的单条所述通道对数据包的传输不符合预设标准且不符合预设标准的原因是传输距离不合格,中控模块根据所述优化差值与所述第二预设优化差值之间的差值将所述传输模块中设置的中转点的数量增加至对应值,若不为整数则向上取整;所述第三种判定方式满足所述优化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优化差值;
所述第三预设条件为所述调节模块完成单个所述通道的带宽的调节且调节后单条所述通道的丢包率小于调节前单条所述通道的丢包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流量控制的点对点网络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在所述第二种判定方式下计算所述优化差值与所述第一预设优化差值之间的差值,并将该差值记为干扰差值,中控模块根据干扰差值确定针对所述处理模块对数据包的处理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数据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所述处理模块对数据包的处理符合预设标准,并按照当前的传输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判定方式满足所述干扰差值小于预设干扰差值;
第二数据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所述处理模块对数据包的处理不符合预设标准,并判定对所述数据包进行加密;所述第二数据判定方式满足所述干扰差值大于等于所述预设干扰差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流量控制的点对点网络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在所述第三种判定方式下计算所述优化差值与所述第二预设优化差值之间的差值,并将其记为数量差值,所述调节模块根据数量差值确定针对所述传输模块中设置的中转点的数量的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数量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模块使用第一预设数量调节系数将所述传输模块中设置的中转点的数量增加至对应值,若不为整数则向上取整;所述第一数量调节方式满足所述数量差值小于第一预设数量差值;
第二数量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模块使用第二预设数量调节系数将所述传输模块中设置的中转点的数量增加至对应值,若不为整数则向上取整;所述第二数量调节方式满足所述数量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数量差值且小于第二预设数量差值;
第三数量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模块使用第三预设数量调节系数将所述传输模块中设置的中转点的数量增加至对应值,若不为整数则向上取整;所述第三数量调节方式满足所述数量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数量差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流量控制的点对点网络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在第四预设条件下控制检测模块检测所述传输模块的时延,并根据测得的传输模块的时延时长确定针对所述传输模块的数据包传输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传输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所述传输模块的数据包传输符合预设标准,并按照当前的传输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传输;所述第一传输判定方式满足所述传输模块的时延时长小于第一预设时延时长;
第二传输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所述传输模块的数据包传输不符合预设标准,并根据所述传输模块的时延时长与所述第一预设时延时长之间的差值将所述传输模块中设置的中转点的数量降低至对应值;所述第二传输判定方式满足所述传输模块的时延时长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时延时长且小于第二预设时延时长;
第三传输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判定所述传输模块的数据包传输不符合预设标准且不符合预设标准的原因为所述网络传输系统的硬件存在故障,中控模块控制所述警示模块提醒存在硬件故障;所述第三传输判定方式满足所述传输模块的时延时长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时延时长;
所述第四预设条件为所述调节模块完成所述传输模块中设置的中转点的数量的增加。
CN202310848870.3A 2023-07-12 2023-07-12 基于流量控制的点对点网络传输系统 Active CN1167081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48870.3A CN116708134B (zh) 2023-07-12 2023-07-12 基于流量控制的点对点网络传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48870.3A CN116708134B (zh) 2023-07-12 2023-07-12 基于流量控制的点对点网络传输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8134A CN116708134A (zh) 2023-09-05
CN116708134B true CN116708134B (zh) 2024-05-14

Family

ID=87843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48870.3A Active CN116708134B (zh) 2023-07-12 2023-07-12 基于流量控制的点对点网络传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081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95277B (zh) * 2023-10-13 2024-04-12 广州锡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工控机与数据监测系统
CN117149746B (zh) * 2023-10-30 2024-02-02 山东海博科技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云原生和存算分离的数据仓库管理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5174A (zh) * 2011-07-14 2011-10-12 丁泉龙 自适应多媒体流链路传输方法
CN103533451A (zh) * 2013-09-30 2014-01-22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抖动缓存调节方法及其系统
CN106357453A (zh) * 2016-09-30 2017-01-25 邦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自适应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7395325A (zh) * 2017-07-10 2017-11-2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 一种服务于战术级通信网的自适应估计传输方法
CN110996351A (zh) * 2016-09-29 2020-04-10 杭州鸿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提高网络服务质量的方法
CN111628847A (zh) * 2020-05-06 2020-09-04 上海幻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438180A (zh) * 2021-06-02 2021-09-24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Udp数据包的传输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021870A (zh) * 2022-08-09 2022-09-06 杭州瀚陆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深海无缆自主机器人的无线数据传输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5174A (zh) * 2011-07-14 2011-10-12 丁泉龙 自适应多媒体流链路传输方法
CN103533451A (zh) * 2013-09-30 2014-01-22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抖动缓存调节方法及其系统
CN110996351A (zh) * 2016-09-29 2020-04-10 杭州鸿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提高网络服务质量的方法
CN106357453A (zh) * 2016-09-30 2017-01-25 邦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自适应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7395325A (zh) * 2017-07-10 2017-11-2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 一种服务于战术级通信网的自适应估计传输方法
CN111628847A (zh) * 2020-05-06 2020-09-04 上海幻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438180A (zh) * 2021-06-02 2021-09-24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Udp数据包的传输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021870A (zh) * 2022-08-09 2022-09-06 杭州瀚陆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深海无缆自主机器人的无线数据传输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8134A (zh) 2023-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708134B (zh) 基于流量控制的点对点网络传输系统
CN100583785C (zh) 用于表征基于分组的网络的端对端路径的方法和设备
US8667126B2 (en) Dynamic rate heartbeating for inter-node status updating
CN110647115B (zh) 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的数据采集方法
CN101489261B (zh) 无线通信设备和方法
CN103731173A (zh)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操作的收发机、网络传输系统和方法
CN102106112A (zh) 用于时变容量的连接的流速率适应
CN111245670A (zh) 一种测量链路实时丢包率的方法和系统
US11700082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active network maintenance
CN108023895B (zh) 海量数据定向分类传输方法及系统
US20150085651A1 (en) Analysis server and mobile network system
Plöger et al. Markov-modulated models to estimate the age of information in cooperative driving
CN111817917B (zh) 一种深度包检测的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Punal et al. RFRA: random forests rate adaptation for vehicular networks
CN116016278A (zh) Edca参数的动态调整的方法
Çakmak et al. A Review: Active queue management algorithm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CN105530302A (zh) 一种上行带宽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Yu et al. Data collection in radio frequency (RF) charging Internet of Things networks
Wang et al. A deep learning assisted approach for minimizing the age of information in a WiFi network
CN115002035A (zh) 基于业务级别的电力数据传输拥塞规避方法
CN104579812A (zh) 一种计算机网络可用带宽测量方法
WO2020188937A1 (ja) 情報処理装置、データ収集システム、通信設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が格納された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CN106330743B (zh) 一种流量均衡度度量的方法及装置
KR102388617B1 (ko) 클라이언트 기반 트래픽 조절 장치 및 방법
CN117395277B (zh) 工控机与数据监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