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07577A - 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干扰抑制方法、介质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干扰抑制方法、介质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07577A
CN116707577A CN202310971013.2A CN202310971013A CN116707577A CN 116707577 A CN116707577 A CN 116707577A CN 202310971013 A CN202310971013 A CN 202310971013A CN 116707577 A CN116707577 A CN 1167075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mediate frequency
zero intermediate
frequency architecture
voltage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7101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07577B (zh
Inventor
秦波
周迎春
罗德
王强
梁天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Realtim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Realti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Realtim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Realti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7101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075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075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75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075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75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2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 H04B1/525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leakage of transmitter signal in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003Software-defined radio [SDR] systems, i.e. systems wherein components typically implemented in hardware, e.g. filters or modulators/demodulators, are implented using software, e.g. by involving an AD or DA conversion stage such that at least part of the signal processing is performed in the digital domai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干扰抑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样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标准信息、零中频架构中的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获得零中频架构的正交频率源和零中频架构混频输出的射频表达式;通过正交频率源和射频表达式确认零中频架构的直流偏移,确定直流偏移对软线无线电中产生的误差向量幅度,以及误差向量幅度与软件无线电信噪比的关系;通过误差向量幅度与软件无线电信噪比的关系,设定电压检测阈值,并对零中频架构中电流进行跟踪,通过电路修正模块调整零中频架构中直流偏移;重复上述步骤,通过对零中频架构中基带信号的共模电压进行电压微调,减少零中频架构中的电路干扰,对直流偏移实现抑制。

Description

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干扰抑制方法、介质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干扰抑制方法、介质及系统。
背景技术
软件无线电,基本思想就是将宽带模数变换器及数模变换器尽可能地靠近射频天线;现有技术中,软件无线电技术广泛应用于无线电通信领域,由于软件无线电技术可将模拟信号的数字化过程尽可能地接近天线,即将AD转换器尽量靠近RF射频前端,利用DSP的强大处理能力和软件的灵活性实现信道分离、调制解调、信道编码译码等工作,从而可为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平滑过渡提供一个良好的无缝解决方案。
零中频架构,是在射频采样中将基带直接变为射频的一种方式,在零中频实现软件无线电,与超外差方案相比,减小了中频和本振射频电路、中频滤波器等的使用,因此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具有体积小、功耗低、便于集成等优点。
但零中频架构中射频与本振频率相等,本振信号通过内部直接馈通至射频,泄漏的本振与本振混频,出现本振泄露;而零中频架构中的本振泄漏会造成电路干扰,电路干扰会对软件无线电进行直流偏移,直流偏移会叠加在基带信号中,对基带造成干扰,同时直流偏移可能会导致电路饱和,无法放大。
所以,现在亟需一种技术,减少零中频架构的电路干扰,完成对软件无线电更好的信号传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干扰抑制方法、介质及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干扰抑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采样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标准信息;
以及,零中频架构中的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获得零中频架构的正交频率源和零中频架构混频输出的射频表达式;
步骤S2:通过正交频率源和射频表达式确认零中频架构的直流偏移,并确定直流偏移对软线无线电中产生的误差向量幅度,以及误差向量幅度与软件无线电信噪比的关系;
步骤S3:通过误差向量幅度与软件无线电信噪比的关系,设定电压检测阈值;
以及,对零中频架构中电流进行跟踪,通过电路修正模块调整零中频架构中直流偏移;
步骤S4:重复步骤S1至步骤S3,对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干扰实现抑制。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的具体表达式为:
式中,I为同相分量,Q为正交分量,E为电压级数,为同相分量的偏移角度,/>为同相分量的补偿角度,A为电流级数,/>为时间常数;需要说明的是,电压级数表示的是对电压的测量等级,一般电压级数分为:0.1、0.2、0.5、1.0、1.5、2.5、5.0,其中0.1精度级别最高,5.0精度最低,电压级数表示的是额定电流与使用电流的误差,譬如当电压级数为5.0时,100伏电压误差5伏;通过对电压误差也就是电压级数的限定,可以获得更精确的直流偏移,也可以对零中频架构中直流偏移进行更精确的修正。
可得零中频正交频率源表达式为:
式中,为同相分量的正交频率源,/>为正交分量的正交频率源,/>为在采样时间时的同相分量的偏移角度,/>为在采样时间时的同相分量的补偿角度,B为常数,D为在采样时间时的差分偏置;需要说明的是,电流级数也就是电流互感级数,是由零中频架构架设时电流选取的精度决定,一般电流级数分为:0.2、0.5、1.0、3.0等,电流级数表示的是额定电流与使用电流的允许误差,譬如电流级数为0.2时,电流互感器当使用电流在额定电流的5%、20%和100%时的电流误差为0.75、0.35和0.2;零中频架构在不同的电流级数内,其直流偏移也是不同的。
零中频架构混频输出的射频表达式为:
式中,为零中频架构混频输出的射频频率,/>是采样时间的差分偏置总和,是零中频架构的上边带,是泄漏的下边带,/>是直流偏移,/>是载波泄漏。
由上式得出载波泄漏是由直流偏移引起,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步骤获取的直流偏移,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通过现有技术中直流偏移对零中频架构造成的影响,可以更加精确的了解到需要对直流偏移调整的步骤,同时,也可以得出,调整零中频架构中的A和E,也就是对零中频架构中的电压和电流进行调整,可以有效的减少零中频架构中的直流偏移。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通过对零中频架构中电流进行跟踪,电路修正模块对零中频架构中直流偏移采用对消办法将基带信号的直流偏移消除。
进一步的,所述对消办法具体实施方式为:电路修正模块在基带信号的共模电压上加入微调电压实现降低直流偏移的影响。
进一步的,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标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标准电流信息、标准电压信息、标准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和标准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电压检测阈值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确定误差向量幅度与软件无线电信噪比的关系,其表达式如下:
式中,EVM为误差向量幅度,SNR为软件无线电信噪比,为直流偏移量;
通过采样的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标准信息,获得电压检测阈值标准值为:直流偏移对误差向量幅度影响为1.8%。
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干扰抑制系统,包括:
采样模块:用于采样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标准信息,零中频架构中的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零中频架构的直流偏移、误差向量幅度、软件无线电信噪比和电压检测阈值;
电路修正模块:用于对零中频架构中电流进行跟踪,并调整零中频架构中直流偏移。
进一步的,所述的电路修正模块包括电流追踪电路和电压微调电路;
所述电流追踪电路的输入端与零中频架构中基带信号的共模电压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流追踪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压微调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压微调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基带信号的共模电压的输入端电连接。
进一步的,电流追踪电路包括延时电容、动态放大电路和脉冲发射电路,动态放大电路包括动态放大器,动态放大器由延时电容控制;
从零中频架构中带信号的共模电压的输出端输出的电流输入延时电容,延时电容获取电流后导通动态放大电路中设置的MOS管M1,向脉冲发射电路输出动态调节电流Iss,脉冲发射电路通过动态调节电流Iss向电压微调电路输出电压Vp。
进一步的,所述电压微调电路接收电压Vp,所述电压Vp通过电阻R1和电阻R2分压后得到的电压值与基准电压Vref相比,通过比值触发晶体管M1,向基带信号的共模电压输出微调电压,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基准电压Vref为零中频架构中直流偏移对误差向量幅度影响为1.8%时基带信号的共模电压的电压值,可以通过基本信息采集获得,故对其值不进行赘述。
进一步的,还包括:
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以及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指令,执行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干扰抑制方法。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
程序,当所述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干扰抑制方法。
同时,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各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生成,接收,发送,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
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处理器和该存储器可以解耦,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设备上,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连接,或者处理器和该存储器也可以耦合在同一个设备上;
整体而言,本申请提供的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干扰抑制方法,通过对零中频架构中基带信号的共模电压进行电压微调,减少零中频架构中的电路干扰,对直流偏移实现抑制,从而抑制软件无线电的干扰;对零中频架构而言,本发明仅需从零中频架构中采集各类信息,不对其现有结构产生破坏,具有较广的使用范围,可以适用于各类零中频架构;对软件无线电而言,本发明从信号发射前对软件无线电的电路干扰进行消除,使其发射的信号更稳定,也更方便操作。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的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干扰抑制方法,可以进行持续采样,并通过电路,实现自动对基带信号的共模电压进行电压微调,仅需通过计算获取不同的阈值范围后,实现自主的电压微调,大大降低了人力检测的同时也保证了对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干扰抑制的持续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误差向量幅度与软件无线电信噪比的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电流追踪电路电路图;
图4为本发明电压微调电路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干扰抑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采样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标准信息;
以及,零中频架构中的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获得零中频架构的正交频率源和零中频架构混频输出的射频表达式;
步骤S2:通过正交频率源和射频表达式确认零中频架构的直流偏移,并确定直流偏移对软线无线电中产生的误差向量幅度,
以及误差向量幅度与软件无线电信噪比的关系;
步骤S3:通过误差向量幅度与软件无线电信噪比的关系,设定电压检测阈值,
以及,对零中频架构中电流进行跟踪,通过电路修正模块调整零中频架构中直流偏移;
步骤S4:重复步骤S1至步骤S3,对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干扰实现抑制。
进一步的,步骤S1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的具体表达式为:
式中,I为同相分量,Q为正交分量,E为电压级数,为同相分量的偏移角度,/>为同相分量的补偿角度,A为电流级数,/>为时间常数;
可得零中频正交频率源表达式为:
式中,为同相分量的正交频率源,/>为正交分量的正交频率源,/>为在采样时间时的同相分量的偏移角度,/>为在采样时间时的同相分量的补偿角度,B为常数,D为在采样时间时的差分偏置;
零中频架构混频输出的射频表达式为:
式中,为零中频架构混频输出的射频频率,/>是采样时间的差分偏置总和,是零中频架构的上边带,是泄漏的下边带,/>是直流偏移,/>是载波泄漏。
由上式得出载波泄漏是由直流偏移引起,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步骤获取的直流偏移,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通过现有技术中直流偏移对零中频架构造成的影响,可以更加精确的了解到需要对直流偏移调整的步骤,同时,也可以得出,调整零中频架构中的A和E,也就是对零中频架构中的电压和电流进行调整,可以有效的减少零中频架构中的直流偏移。
进一步的,对零中频架构中的电压和电流进行调整有效的减少零中频架构中的直流偏移的具体方法为:通过对零中频架构中电流进行跟踪,电路修正模块对零中频架构中直流偏移采用对消办法将基带信号的直流偏移消除。
进一步的,对消办法具体实施方式为:电路修正模块在基带信号的共模电压上加入微调电压实现降低直流偏移的影响。
进一步的,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标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标准电流信息、标准电压信息、标准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和标准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
进一步的,步骤S3电压检测阈值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确定误差向量幅度与软件无线电信噪比的关系,其表达式如下:
式中,EVM为误差向量幅度,SNR为软件无线电信噪比,为直流偏移量;
如图3所示,看出直流偏移性能-20dBc,对误差向量幅度的影响为10%;
直流偏移性能-35dBc,对误差向量幅度的影响为1.8%;
直流偏移性能-40dBc,对误差向量幅度的影响为1%;
为了保证系统的通信质量,需降低直流偏移;
需要说明的是,dBc是射频信号的相对功率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某一频点输出功率和载频输出功率的比值的对数表示形式,该数据的获取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进行赘述。
通过采样的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标准信息,通过软件无线电标准信息可以计算出,现有技术情况下,电压检测阈值标准值为:直流偏移对误差向量幅度影响为1.8%,也就是直流偏移性能为-35dBc,需要说明的是,直流偏移值不是固定的,故本申请中以直流偏移对误差向量幅度值作为对比数值,这样设置,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适用于不同功率的零中频架构。
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干扰抑制系统,包括:
采样模块:用于采样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标准信息,零中频架构中的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零中频架构的直流偏移、误差向量幅度、软件无线电信噪比和电压检测阈值;
电路修正模块:用于对零中频架构中电流进行跟踪,并调整零中频架构中直流偏移。
进一步的,的电路修正模块包括电流追踪电路和电压微调电路;
电流追踪电路的输入端与零中频架构中基带信号的共模电压的输出端电连接,电流追踪电路的输出端与电压微调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电压微调电路的输出端与基带信号的共模电压的输入端电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电流追踪电路包括延时电容、动态放大电路和脉冲发射电路,动态放大电路包括动态放大器,动态放大器由延时电容控制;
从零中频架构中带信号的共模电压的输出端输出的电流输入延时电容,延时电容获取电流后导通动态放大电路中设置的MOS管M1,向脉冲发射电路输出动态调节电流Iss,脉冲发射电路通过动态调节电流Iss向电压微调电路输出电压Vp;M1管为动态放大电路的尾电流管,实现动态放大电路的增益调控以及动态调节时的最大电流(ISS)限制。在动态放大电路MOS管不导通时,复位管M5,M6打开,VP,VN被充电至VIN,M2管关闭,动态放大电路与后级电压微调电路关断,电路处于低静态电流工作状态;在动态放大电路MOS管导通时,复位管M5,M6关闭,M2管开启,动态放大电路处于运算求值阶段,VP和VN的放电根据VREF -VFB的极性决定,从而在脉冲发生电路产生对应的脉冲,脉冲生成的逻辑表达式为:
当VREF - VFB>0,VP迅速放电,DN会产生一个由低到高的脉冲,从而电荷泵MDN管打开,功率管栅极电压拉低,以调节输出电压提升;若VREF - VFB<0,VN迅速放电,UP会产生一个由高到低的脉冲,从而电荷泵MUP管打开,功率管栅极电压拉高,以调节输出电压回落,其脉冲宽度T为:
其中,KVDT为电流追踪电路的动态增益,需要说明的是,动态增益是通过共模电压的大小决定,是作为后续电压微调电路的启动标准,其取值由零中频架构的共模电压决定,其值是不固定的,不同的零中频架构取值不一,但其计算方式适用于不同的零中频架构。
进一步的,电压微调电路接收电压Vp,电压Vp通过电阻R1和电阻R2分压后得到的电压值与基准电压Vref相比,通过比值触发晶体管M1,向基带信号的共模电压输出微调电压,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基准电压Vref为零中频架构中直流偏移对误差向量幅度影响为1.8%时基带信号的共模电压的电压值,可以通过基本信息采集获得,故对其值不进行赘述。
在一个例子中,以上任一装置中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这些集成电路形式中至少两种的组合。
再如,当装置中的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的处理器。再如,这些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在本申请中可能出现的对各种消息/信息/设备/网元/系统/装置/动作/操作/流程/概念等各类客体进行了赋名,可以理解的是,这些具体的名称并不构成对相关客体的限定,所赋名称可随着场景,语境或者使用习惯等因素而变更,对本申请中技术术语的技术含义的理解,应主要从其在技术方案中所体现/执行的功能和技术效果来确定。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等只是为了表示多个对象是不同的。例如第一时间窗和第二时间窗只是为了表示出不同的时间窗。而不应该对时间窗的本身产生任何影响,上述的第一、第二等不应该对本申请的实施例造成任何限制。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进一步的,还包括:
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以及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指令,执行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干扰抑制方法。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
程序,当所述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干扰抑制方法。
上述任一处提到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CPU,微处理器,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上述的反馈信息传输的方法的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处理器和该存储器可以解耦,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设备上,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连接,以支持该芯片系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种功能。或者,该处理器和该存储器也可以耦合在同一个设备上。
可选地,该计算机指令被存储在存储器中。
可选地,该存储器为该芯片内的存储单元,如寄存器、缓存等,该存储器还可以是该终端内的位于该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如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等。
可以理解,本申请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
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PROM,EEPROM)或闪存。
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RAM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采样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标准信息,所述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标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标准电流信息、标准电压信息、标准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和标准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
以及,零中频架构中的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获得零中频架构的正交频率源和零中频架构混频输出的射频表达式;
步骤S2:通过正交频率源和射频表达式确认零中频架构的直流偏移,并确定直流偏移对软线无线电中产生的误差向量幅度,以及误差向量幅度与软件无线电信噪比的关系;
步骤S3:通过误差向量幅度与软件无线电信噪比的关系,设定电压检测阈值;
以及,对零中频架构中电流进行跟踪,通过电路修正模块调整零中频架构中直流偏移;
步骤S4:重复步骤S1至步骤S3,实现对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干扰的抑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的具体表达式为:
式中,I为同相分量,Q为正交分量,E为电压级数,为同相分量的偏移角度,/>为同相分量的补偿角度,A为电流级数,/>为时间常数;
可得零中频正交频率源表达式为:
式中,为同相分量的正交频率源,/>为正交分量的正交频率源,/>为在采样时间时的同相分量的偏移角度,/>为在采样时间时的同相分量的补偿角度,B为常数,D为在采样时间时的差分偏置;
零中频架构混频输出的射频表达式为:
式中,为零中频架构混频输出的射频频率,/>是采样时间的差分偏置总和,是零中频架构的上边带,是泄漏的下边带,/>是直流偏移,/>是载波泄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通过对零中频架构中电流进行跟踪,电路修正模块对零中频架构中直流偏移采用对消办法将基带信号的直流偏移消除:电路修正模块在基带信号的共模电压上加入微调电压实现降低直流偏移的影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电压检测阈值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确定误差向量幅度与软件无线电信噪比的关系,其表达式如下:
式中,EVM为误差向量幅度,SNR为软件无线电信噪比,为直流偏移量;
通过采样的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标准信息,获得电压检测阈值标准值为:直流偏移对误差向量幅度影响为1.8%。
5.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干扰抑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样模块:用于采样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标准信息,零中频架构中的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零中频架构的直流偏移、误差向量幅度、软件无线电信噪比和电压检测阈值;
电路修正模块:用于对零中频架构中电流进行跟踪,并调整零中频架构中直流偏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干扰抑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路修正模块包括电流追踪电路和电压微调电路;
所述电流追踪电路的输入端与零中频架构中基带信号的共模电压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流追踪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压微调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压微调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基带信号的共模电压的输入端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干扰抑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追踪电路包括延时电容、动态放大电路和脉冲发射电路,动态放大电路包括动态放大器,动态放大器由延时电容控制;
从零中频架构中带信号的共模电压的输出端输出的电流输入延时电容,延时电容获取电流后导通动态放大电路中设置的MOS管M1,向脉冲发射电路输出动态调节电流Iss,脉冲发射电路通过动态调节电流Iss向电压微调电路输出电压Vp。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干扰抑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微调电路接收电压Vp,所述电压Vp通过电阻R1和电阻R2分压后得到的电压值与基准电压Vref相比,通过比值触发晶体管M1,向基带信号的共模电压输出微调电压。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干扰抑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以及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干扰抑制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
程序,当所述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干扰抑制方法。
CN202310971013.2A 2023-08-03 2023-08-03 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干扰抑制方法、介质及系统 Active CN1167075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71013.2A CN116707577B (zh) 2023-08-03 2023-08-03 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干扰抑制方法、介质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71013.2A CN116707577B (zh) 2023-08-03 2023-08-03 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干扰抑制方法、介质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7577A true CN116707577A (zh) 2023-09-05
CN116707577B CN116707577B (zh) 2023-11-03

Family

ID=87826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71013.2A Active CN116707577B (zh) 2023-08-03 2023-08-03 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干扰抑制方法、介质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07577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374291U (zh) * 2011-03-11 2012-08-08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偏置校准装置
CN103457616A (zh) * 2013-09-03 2013-12-18 广州润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直接变频发射机的正交失配校准方法和装置
US20180254786A1 (en) * 2017-03-03 2018-09-06 Analog Devic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alibrating radio frequency transmitters to compensate for common mode local oscillator leakage
US10382087B1 (en) * 2018-12-14 2019-08-1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Adaptation of zero intermediate frequency (ZIF) transmitter to correct local oscillator (LO) leakage
CN113376598A (zh) * 2021-07-16 2021-09-10 中山艾朗格科技有限公司 零中频接收机结构的单频连续波雷达的直流偏移抵消电路
CN115694714A (zh) * 2023-01-03 2023-02-03 成都实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式信号检测方法
CN115833957A (zh) * 2022-11-17 2023-03-2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零中频接收机iq不平衡的校正方法
CN115865115A (zh) * 2022-11-23 2023-03-28 中国民航大学 零中频架构软件无线电中镜像干扰的抑制系统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374291U (zh) * 2011-03-11 2012-08-08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偏置校准装置
CN103457616A (zh) * 2013-09-03 2013-12-18 广州润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直接变频发射机的正交失配校准方法和装置
US20180254786A1 (en) * 2017-03-03 2018-09-06 Analog Devic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alibrating radio frequency transmitters to compensate for common mode local oscillator leakage
US10382087B1 (en) * 2018-12-14 2019-08-1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Adaptation of zero intermediate frequency (ZIF) transmitter to correct local oscillator (LO) leakage
CN113376598A (zh) * 2021-07-16 2021-09-10 中山艾朗格科技有限公司 零中频接收机结构的单频连续波雷达的直流偏移抵消电路
CN115833957A (zh) * 2022-11-17 2023-03-2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零中频接收机iq不平衡的校正方法
CN115865115A (zh) * 2022-11-23 2023-03-28 中国民航大学 零中频架构软件无线电中镜像干扰的抑制系统和方法
CN115694714A (zh) * 2023-01-03 2023-02-03 成都实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式信号检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ARTIN JAHN 等: "DC-Offset Compensation Concept for Monostatic FMCW Radar Transceivers", 《IEEE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ERS》 *
佚名: ""射频架构-零中频"", pages 1 - 4, Retrieved from the Internet <URL:https://zhuanlan.zhihu.com/p/513191493> *
张长弓: "单片零中频无线发射器载波泄漏消除技术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库》 *
陈焱舒: "应用于GSM零中频接收机的基频电路设计",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库》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7577B (zh) 2023-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44196B2 (en) RF detector with crest factor measurement
US7929938B2 (en) DC-compensated IP2 calibration for WCDMA receiver
US7420410B2 (en) Variable gain amplifier circuit, method of correcting DC offset of the variable gain amplifying circuit, and radio receiving apparatus
EP2673880B1 (en) Group delay calibration method for power amplifier envelope tracking
US6535725B2 (en) Interference reduction for direct conversion receivers
KR101135411B1 (ko) 수동 믹서에 대한 오프셋 보정
US8717077B2 (en) Duty cycle adjustment for a local oscillator signal
KR20080058437A (ko) 가변 이득 주파수 체배기
US20090258640A1 (en) Device power detector
EP3140905A1 (en) Envelope tracking rf transmitter calibration
US9584175B2 (en) Radio frequency transceiver loopback testing
US20040157573A1 (en) Circuit and method for DC offset calibration and signal process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KR20100017740A (ko) 로컬 발진기 피드스루를 제어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US7302246B2 (en) Programmable gain amplifier with self-adjusting offset correction
US7336937B2 (en) Compensation of a DC offset in a receiver
US10224910B1 (en) DC offset calibration circuit
US9148184B2 (en) Power detection circuit and power detection method
US928185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librating time alignment
CN116707577B (zh) 零中频架构中软件无线电干扰抑制方法、介质及系统
CN114421977A (zh) 一种通信设备用晶体振荡器频率的快速校准装置和方法
JP6625564B2 (ja) コモンモード補償を用いた差動モード帯域幅拡張技法
US20180287570A1 (en) Amplification Device Incorporating Limiting
US10033364B1 (en) Low power compact peak detector with improved accuracy
US7027791B2 (en) Analog baseband signal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US8923443B2 (en) Wireless receiv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