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07295A - 死区时间修正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死区时间修正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707295A CN116707295A CN202310756098.2A CN202310756098A CN116707295A CN 116707295 A CN116707295 A CN 116707295A CN 202310756098 A CN202310756098 A CN 202310756098A CN 116707295 A CN116707295 A CN 11670729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ime
- target
- timing
- voltage
- delay ti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935 Avera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8—Means for preventing simultaneous conduction of switches
- H02M1/385—Means for preventing simultaneous conduction of switches with means for correcting output voltage deviations introduced by the dead time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5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 H02M7/538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死区时间修正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基于死区时间修正方法获取三相逆变器中目标相桥臂的输出端电压,并检测目标相桥臂的第一输入波形状态,基于第一输入波形状态为下降沿状态时对应的第一计时时刻,以及所述输出端电压为第一预设电压时对应的第二计时时刻,确定目标关断延时时长,即以此可以了解不同时刻目标关断延时时长的变化情况,再根据不同时刻得到的目标关断延时时长动态确定相应的死区时间对应的设置参数,以此可以令死区时间对应的设置参数随目标关断延时时长的变化而随之变化,从而避免固定设置的死区时间不适合变化后的目标关断延时时长导致输出电流产生较大尖峰进而导致电源短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伺服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死区时间修正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三相电压型逆变器180°导通的工作方式中,任何时刻都有不同相的三只开关管导通,其中同一相的上下两个桥臂交替导通,各自导通半个周期(即180°),为了防止同一相上下两臂的开关管同时导通引起直流电源断路,通常采用上下两臂开关管分别先断后通的方式,即先给应关闭的开关管关断信号,待其关断后留一定时间裕量,再给应导通的开关管开通信号,中间这段延时称为死区时间。死区时间与开关管关断延时有关。
当开关管工作在高温、或者集电极电压发生变化等情况下,其关断延时会发生变化,但往往死区时间一旦设置好就不会发生变化,若设置的死区时间不适合变化后的关断延时,会导致输出电流产生较大的尖峰,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电源短路。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死区时间修正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以解决目标关断延时时长变化时固定设置的死区时间与之不匹配导致输出电流产生较大尖峰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死区时间修正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三相逆变器中目标相桥臂的输出端电压,并检测所述目标相桥臂的第一输入波形状态,其中,所述目标相桥臂为所述三相逆变器的三相桥臂中任一相桥臂;
基于所述第一输入波形状态为下降沿状态时的第一计时时刻,以及所述输出端电压为第一预设电压时的第二计时时刻,确定目标关断延时时长;
根据所述目标关断延时时长修正死区时间对应的设置参数。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死区时间修正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三相逆变器中目标相桥臂的输出端电压,并检测所述目标相桥臂的第一输入波形状态,其中,所述目标相桥臂为所述三相逆变器的三相桥臂中任一相桥臂;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输入波形状态为下降沿状态时的第一计时时刻,以及所述输出端电压为第一预设电压时的第二计时时刻,确定目标关断延时时长;
修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关断延时时长修正死区时间对应的设置参数。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中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中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基于死区时间修正方法获取三相逆变器中目标相桥臂的输出端电压,并检测目标相桥臂的第一输入波形状态,基于第一输入波形状态为下降沿状态时对应的第一计时时刻,以及所述输出端电压为第一预设电压时对应的第二计时时刻,确定目标关断延时时长,即以此可以了解不同时刻目标关断延时时长的变化情况,再根据不同时刻得到的目标关断延时时长动态确定相应的死区时间对应的设置参数,以此可以令死区时间对应的设置参数随目标关断延时时长的变化而随之变化,从而避免固定设置的死区时间不适合变化后的目标关断延时时长导致输出电流产生较大尖峰进而导致电源短路。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死区时间修正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相桥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死区时间修正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相桥臂开通时序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死区时间修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死区时间修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死区时间修正方法的应用环境图。参照图1,该死区时间修正方法应用于死区时间修正系统。该死区时间修正系统包括死区时间修正装置110和三相逆变器120。死区时间修正装置110和三相逆变器120电性连接。三相逆变器110包括三相桥臂,每相桥臂包括两个开关管,分别为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如图2所示,第一开关管的基极用于接收第一输入波形,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与电源P相连,第一开关管的发射极与第二开关管的集电极相连,且第一开关管的发射极还用于输送出输出端电压(UV),第二开关管的基极用于接收第二输入波形,第二开关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一输入波形和第二输入波形均为PWM波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死区时间修正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3,提供了一种死区时间修正方法。本实施例主要以该方法应用于上述图1中的死区时间修正装置110来举例说明,该死区时间修正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0,获取三相逆变器120中目标相桥臂的输出端电压,并检测所述目标相桥臂的第一输入波形状态,其中,所述目标相桥臂为所述三相逆变器120的三相桥臂中任一相桥臂。
具体的,目标相桥臂为三相桥臂中任意一相桥臂,针对每一相桥臂设置死区时间都是按照相同的控制方法进行。采集目标相桥臂中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连接处的输出端电压(UV),并检测目标相桥臂中输入第一开关管的第一输入波形状态,第一输入波形状态包括上升沿状态、高电平保持状态和下降沿状态,上升沿状态表示开关管刚接收到开启信号,高电平保持状态表示开关管处于导通状态,下降沿状态表示开关管接收到关闭信号,通常会周期性地为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分别输入第一输入波形和第二输入波形,因此第一波形状态也是周期性地变化,如图4所示,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处于不同的导通周期,即在第一开关管处于导通状态下第二开关管处于截止状态,而第二开关管处于导通状态下第一开关管处于截止状态,两个开关管不能同时处于导通状态。
步骤S220,基于所述第一输入波形状态为下降沿状态时的第一计时时刻,以及所述输出端电压为第一预设电压时的第二计时时刻,确定目标关断延时时长。
具体的,在第一输入波形状态为下降沿状态时,也就是第一开关管在接收到关闭信号时记录并保存该时刻,即第一计时时刻。在检测到输出端电压为第一预设电压时记录并保存该时刻,即第二计时时刻。根据第一计时时刻与第二计时时刻确定目标关断延时时长,目标关断延时时长记为off_delay,目标关断延时时长具体可以为第一计时时刻与第二计时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亦或者是不同轮询周期所得的第一计时时刻与第二计时时刻之间间隔时长的最小值、平均值或最大值。
步骤S230,根据所述目标关断延时时长修正死区时间对应的设置参数。
具体的,基于前述步骤先确定三相逆变器120当前状态下所对应的目标关断延时时长,利用三相逆变器120当前状态下对应的目标关断延时时长来控制死区时间对应的设置参数,相当于实时检测三相逆变器120中每一相桥臂对应的目标关断延时时长,再利用最新的目标关断延时时长来确定死区时间,以此可以动态地根据目标关断延时时长的变化情况对死区时间作出修正,令死区时间的设置参数与变化后的目标关断延时时长相匹配,从而保证三相逆变器120输出电流波形的稳定性,防止由于固定设置的死区时间不适合变化后的目标关断延时时长导致输出电流产生较大尖峰进而导致电源短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输入波形状态为下降沿状态时的第一计时时刻,以及所述输出端电压为第一预设电压时的第二计时时刻,确定目标关断延时时长,包括:
在所述第一输入波形状态为下降沿状态时,通过中断函数获取相应的所述第一计时时刻;
在所述输出端电压为第一预设电压时,通过中断函数获取相应的第二计时时刻;
将所述第二计时时刻与所述第一计时时刻之间的时间差,确定为所述目标关断延时时长。
具体的,在第一输入波形状态为下降沿状态时,触发中断函数,中断函数读取此时计时器数值得到第一计时时刻,并在保存该第一计时时刻后退出中断函数。在检测到输出端电压为第一预设电压时,触发中断函数,中断函数读取此时计时器数值得到第二计时时刻,并在保存该第二计时时刻后退出中断函数,第一预设电压为0的电压,用于指示逻辑信号0,输出端电压等于第一预设电压,表示输出端电压为零。即死区时间修正装置110内设置有计时器,当三相逆变器120开始运行时则启动该计时器,并在满足中断函数的触发条件时通过触发中断函数来读取计时器数值,以获取第一计时时刻和第二计时时刻。
将第二计时时刻与第一计时时刻作差,即可得到目标关断延时时长,如图4所示,PWM1波形呈下降沿时读取得到第一计时时刻,Q1波形下降至零时表示输出端电压为第一预设电压时读取得到第二计时时刻,第二计时时刻与第一计时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即为目标关断延时时长off_delay。
由于电子开关管本身的开关特性,在开通、关断时刻分别存在开通延时与目标关断延时时长,开通延时即为第一波形状态为上升沿状态时对应的第三计时时刻,与输出端电压为第二预设电压时对应的第四计时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如图4所示,开通延时即为PWM1波形状态为上升沿状态时对应的第三计时时刻与Q1波形上升至高电平状态时对应的第四计时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开通延时记为on_dealy。当Q1或Q2开关管开通时,其集电极电压波形如图4所示,其中on_dealy与off_delay分别为开关管的开通延时与目标关断延时时长,dead为所需设置的死区时间;pwm1为用于控制开关管Q1开通与关断的信号,pwm2为控制开关管Q2开通与关断的信号。
参照图4可以看出,若死区时间小于目标关断延时时长,则Q1与Q2的开通波形在时间轴上存在重合,表明Q1,Q2会同时开通,此时可能会出现短路、烧毁电路的危险。因此,需要设置死区时间大于目标关断延时时长;若死区时间设置过大,则Q1与Q2开通中间存在较大的时间空隙,此时会导致输出波形出现向下尖峰、断流的现象,输出波形产生较大的谐波,干扰负载运行。因此,需要合理设置死区时间,并在开关管目标关断延时时长发生变化时,实时对死区时间做出修正,保证逆变器输出电流波形正常。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输出端电压为第一预设电压时,通过中断函数获取相应的第二计时时刻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计时时刻与所述第一计时时刻之间的时间差,确定中间关断延时时长;
循环执行所述在所述第一输入波形状态为下降沿状态时,获取并保存相应的所述第一计时时刻,至所述基于所述第二计时时刻与所述第一计时时刻之间的时间差,确定中间关断延时时长的步骤,直至得到N个中间关断延时时长,将N个中间关断延时时长进行求平均得到所述目标关断延时时长,其中,N为正整数。
具体的,将第二计时时刻与第一计时时刻作差,确定中间关断延时时长,为了提高目标关断延时时长的计算精度,按照前述计算中间关断延时时长的方法多次计算得到多个中间关断延时时长,即循环执行前述在所述第一输入波形状态为下降沿状态时,获取并保存相应的所述第一计时时刻,至所述基于所述第二计时时刻与所述第一计时时刻之间的时间差,确定中间关断延时时长的步骤,直至循环上述方法步骤得到N个中间关断延时时长停止循环,N为大于1的正整数,例如2、3、4、5等等,但为了防止循环次数较多导致死区时间的修正耗时较长,则在本实施例中令N为3,即利用前述方法循环计算出3个中间关断延时时长则停止循环,并利用这3个中间关断延时时长的平均值,即将这三个中间关断延时时长相加再除以3,得到目标关断延时时长平均值,将该目标关断延时时长平均值作为最终的目标关断延时时长,以此可以提高目标关断延时时长的精度,也不会令死区时间的修正耗时过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关断延时时长修正死区时间对应的设置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关断延时时长与预设系数之间的乘积,确定所述死区时间对应的设置时长,其中,所述预设系数大于1,所述设置时长大于所述目标关断延时时长对应时长,所述设置参数包括所述设置时长。
具体的,为了令死区时间对应的设置时长大于目标关断延时时长对应时长,因此令预设系数大于1,这样目标关断延时时长与预设系数的乘积肯定大于目标关断延时时长,但为了防止死区时间设置过大时第一开关管与第二开关管开通之间会存在较大的时间孔隙,此时会导致输出波形出现向下尖峰、断流的现象,输出波形产生较大的谐波会干扰负载运行,因此令预设系数小于1.5或2,在本实施例中令预设系数为1.1,因此死区时间对应的设置时长为目标关断延时时长与1.1的乘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关断延时时长与预设系数之间的乘积,确定所述死区时间对应的设置时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以所述第一计时时刻为起止时刻,并按照所述设置时长确定截止时刻;
根据所述起止时刻和所述截止时刻确定所述死区时间对应的设置时间段,其中,所述设置参数还包括所述设置时间段。
具体的,在确定了死区时间对应的设置时长后,以第一计时时刻为起止时刻,从起止时刻延伸设置时长后得到截止时刻,将起止时刻至截止时刻的时间段作为死区时间对应的设置时间段。若目标关断延时时长是直接由第二计时时刻与第一计时时刻作差所得的,则以唯一的第一计时时刻作为起止时刻;若目标关断延时时长是由N个中间关断延时时长求平均所得的,则以N个中间关断延时时长中最晚计算得到的中间关断延时时长所对应的第一计时时刻作为起止时刻。
还可以在第一计时时刻之后的任意时刻作为起止时刻,同样从起止时刻延伸设置时长后确定截止时刻,以起止时刻至截止时刻的时间段作为死区时间对应的设置时间段,而在第一计时时刻之后选取起止时刻,为了防止死区时间相较于目标关断延时时长过大,则具体限定在第一计时时刻之后的预设时段内选取任意时刻作为起止时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三相逆变器120中目标相桥臂的输出端电压,并检测所述目标相桥臂的第一输入波形状态,包括:
按照预设周期定期获取三相逆变器120中目标相桥臂的输出端电压,并检测所述目标相桥臂中第一开关管的第一输入波形状态。
具体的,当三相逆变器120运行时,按照预设周期定期采集目标相桥臂的输出端电压,并检测目标相桥臂中第一开关管的第一输入波形状态,预设周期记为T,即周期性的对死区时间进行修正。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4,每次对死区时间进行修正的方法为:首先采集单相桥臂输出端电压UV的变化,当UV电压大于0时,表明Q1开通;UV电压等于0时,表示Q1关断;UV电压通过比较器电路进入芯片IO口,进入芯片IO口的逻辑信号为1或0;当UV电压大于0时,输入至芯片的逻辑信号为1;当UV电压等于0时,输入至芯片的逻辑信号为0。程序内设置有计时器,当检测到PWM1波形输出下降沿时刻,触发中断函数,该中断函数读取此时计时器数值,得到第一计时时刻,保存该数值后退出中断函数。接着当读取到输入IO口的逻辑信号为0时,继续触发该中断函数,并读取此时计时器数值,得到第二计时时刻,并且与之前保存的pwm1下降沿时刻计时器数值作差,得到开关管的中间关断延时时长off_delay。以同样的方法连续进行三次,得到三个中间关断延时时长值,将其相加并除以3,得到目标关断延时时长平均值off_delay_mean。在该目标关断延时时长平均值的基础之上乘1.1得到死区时间对应的设置时长,并基于设置时长确定设置时间段,即设置参数包括设置时长和设置时间段,将设置参数写入PWM控制寄存器中完成死区时间修正。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死区时间修正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3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3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死区时间修正装置110,包括:
获取模块310,用于获取三相逆变器120中目标相桥臂的输出端电压,并检测所述目标相桥臂的第一输入波形状态,其中,所述目标相桥臂为所述三相逆变器120的三相桥臂中任一相桥臂;
确定模块320,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输入波形状态为下降沿状态时的第一计时时刻,以及所述输出端电压为第一预设电压时的第二计时时刻,确定目标关断延时时长;
修正模块330,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关断延时时长修正死区时间对应的设置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获取模块310包括电压比较器311和逻辑芯片312,所述电压比较器311与所述三相逆变器120电性连接,用于将所述输出端电压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进行比较输出电压比较信号,并将该电压比较信号传递至所述逻辑芯片312,所述逻辑芯片312用于在所述电压比较信号指示所述输出端电压为所述第一预设电压时触发中断函数获取所述第一计时时刻,所述逻辑芯片312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输入波形状态为下降沿状态时触发中断函数获取所述第二计时时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320还用于:
基于所述第二计时时刻与所述第一计时时刻之间的时间差,确定中间关断延时时长;
循环执行所述在所述第一输入波形状态为下降沿状态时,获取并保存相应的所述第一计时时刻,至所述基于所述第二计时时刻与所述第一计时时刻之间的时间差,确定中间关断延时时长的步骤,直至得到N个中间关断延时时长,将N个中间关断延时时长进行求平均得到所述目标关断延时时长,其中,N为正整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修正模块330还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关断延时时长与预设系数之间的乘积,确定所述死区时间对应的设置时长,其中,所述预设系数大于1,所述设置时长大于所述目标关断延时时长对应时长,所述设置参数包括所述设置时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修正模块330还用于:
以所述第一计时时刻为起止时刻,并按照所述设置时长确定截止时刻;
根据所述起止时刻和所述截止时刻确定所述死区时间对应的设置时间段,其中,所述设置参数还包括所述设置时间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模块310还用于:
按照预设周期定期获取三相逆变器120中目标相桥臂的输出端电压,并检测所述目标相桥臂中第一开关管的第一输入波形状态。
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111、通信接口112、存储器113和通信总线114,其中,处理器111,通信接口112,存储器113通过通信总线11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113,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111,用于执行存储器113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前述任意一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死区时间修正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死区时间修正装置110可以实现为一种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计算机程序可在如图7所示的计算机设备上运行。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中可存储组成该死区时间修正装置110的各个程序模块,比如,图5所示的获取模块310、确定模块320和修正模块330。各个程序模块构成的计算机程序使得处理器执行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死区时间修正方法中的步骤。
图7所示的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如图5所示的死区时间修正装置110中的获取模块310执行获取三相逆变器120中目标相桥臂的输出端电压,并检测所述目标相桥臂的第一输入波形状态,其中,所述目标相桥臂为所述三相逆变器120的三相桥臂中任一相桥臂。计算机设备可通过确定模块320执行基于所述第一输入波形状态为下降沿状态时的第一计时时刻,以及所述输出端电压为第一预设电压时的第二计时时刻,确定目标关断延时时长。计算机设备可通过修正模块330执行根据所述目标关断延时时长修正死区时间对应的设置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任意一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死区时间修正方法的步骤。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死区时间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三相逆变器中目标相桥臂的输出端电压,并检测所述目标相桥臂的第一输入波形状态,其中,所述目标相桥臂为所述三相逆变器的三相桥臂中任一相桥臂;
基于所述第一输入波形状态为下降沿状态时的第一计时时刻,以及所述输出端电压为第一预设电压时的第二计时时刻,确定目标关断延时时长;
根据所述目标关断延时时长修正死区时间对应的设置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输入波形状态为下降沿状态时的第一计时时刻,以及所述输出端电压为第一预设电压时的第二计时时刻,确定目标关断延时时长,包括:
在所述第一输入波形状态为下降沿状态时,通过中断函数获取相应的所述第一计时时刻;
在所述输出端电压为第一预设电压时,通过中断函数获取相应的第二计时时刻;
将所述第二计时时刻与所述第一计时时刻之间的时间差,确定为所述目标关断延时时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输出端电压为第一预设电压时,通过中断函数获取相应的第二计时时刻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计时时刻与所述第一计时时刻之间的时间差,确定中间关断延时时长;
循环执行所述在所述第一输入波形状态为下降沿状态时,获取并保存相应的所述第一计时时刻,至所述基于所述第二计时时刻与所述第一计时时刻之间的时间差,确定中间关断延时时长的步骤,直至得到N个中间关断延时时长,将N个中间关断延时时长进行求平均得到所述目标关断延时时长,其中,N为正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关断延时时长修正死区时间对应的设置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关断延时时长与预设系数之间的乘积,确定所述死区时间对应的设置时长,其中,所述预设系数大于1,所述设置时长大于所述目标关断延时时长对应时长,所述设置参数包括所述设置时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关断延时时长与预设系数之间的乘积,确定所述死区时间对应的设置时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以所述第一计时时刻为起止时刻,并按照所述设置时长确定截止时刻;
根据所述起止时刻和所述截止时刻确定所述死区时间对应的设置时间段,其中,所述设置参数还包括所述设置时间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三相逆变器中目标相桥臂的输出端电压,并检测所述目标相桥臂的第一输入波形状态,包括:
按照预设周期定期获取三相逆变器中目标相桥臂的输出端电压,并检测所述目标相桥臂中第一开关管的第一输入波形状态。
7.一种死区时间修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三相逆变器中目标相桥臂的输出端电压,并检测所述目标相桥臂的第一输入波形状态,其中,所述目标相桥臂为所述三相逆变器的三相桥臂中任一相桥臂;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输入波形状态为下降沿状态时的第一计时时刻,以及所述输出端电压为第一预设电压时的第二计时时刻,确定目标关断延时时长;
修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关断延时时长修正死区时间对应的设置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包括电压比较器和逻辑芯片,所述电压比较器与所述三相逆变器电性连接,用于将所述输出端电压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进行比较输出电压比较信号,并将该电压比较信号传递至所述逻辑芯片,所述逻辑芯片用于在所述电压比较信号指示所述输出端电压为所述第一预设电压时触发中断函数获取所述第一计时时刻,所述逻辑芯片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输入波形状态为下降沿状态时触发中断函数获取所述第二计时时刻。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756098.2A CN116707295A (zh) | 2023-06-25 | 2023-06-25 | 死区时间修正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756098.2A CN116707295A (zh) | 2023-06-25 | 2023-06-25 | 死区时间修正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707295A true CN116707295A (zh) | 2023-09-05 |
Family
ID=87843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756098.2A Pending CN116707295A (zh) | 2023-06-25 | 2023-06-25 | 死区时间修正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707295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439398A (zh) * | 2023-12-20 | 2024-01-23 | 成都市易冲半导体有限公司 | 死区时间优化电路和方法及其控制电路、推挽输出电路 |
-
2023
- 2023-06-25 CN CN202310756098.2A patent/CN116707295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439398A (zh) * | 2023-12-20 | 2024-01-23 | 成都市易冲半导体有限公司 | 死区时间优化电路和方法及其控制电路、推挽输出电路 |
CN117439398B (zh) * | 2023-12-20 | 2024-03-01 | 成都市易冲半导体有限公司 | 死区时间优化电路和方法及其控制电路、推挽输出电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6707295A (zh) | 死区时间修正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US11874339B2 (en) | Insulation resistance determination apparatus | |
CN110799757B (zh) | 风扇的控制方法、风扇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 |
EP3109990B1 (en) |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dead time optimization | |
CN111585481B (zh) | 无刷直流电机的反电势过零点检测方法与检测装置 | |
CN111865054B (zh) | 基于栅极电压检测的动态驱动方法、电路及开关变换器 | |
CN111245367B (zh) | 一种iv曲线获取方法、装置及相关组件 | |
CN113270893A (zh) | 一种光伏关断系统控制方法及其应用系统 | |
CN113965053A (zh) | Pwm窄脉冲消除方法及单相和三相pwm窄脉冲消除装置 | |
US20230142038A1 (en) | Control circuit of npc-type three-level converter, npc-type three-level converter and wind power generator set | |
JP2017158373A (ja) | 多相昇圧コンバータの制御方法及び多相昇圧コンバータ | |
JP2018183018A (ja) | マトリクスコンバータ及び交流電動機の定数決定方法 | |
CN116780883A (zh) | Zvs自适应死区的控制方法、电路、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3964797B (zh) | 一种变频器的硬件限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8465357A (zh) | 一种相电流过零点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12615535B (zh) | 用于交错直流变换器的软启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8300484B (zh) | 一种电机节能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程序产品 | |
JP2001318721A (ja) | 定電流制御回路 | |
CN216490204U (zh) | 三电平变流器电路及变流器装置 | |
CN118232696B (zh) | 限流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4221529B (zh) | 桥式电路的驱动方法、装置、控制系统以及超声波设备 | |
CN109861588B (zh) | 软启动器触发电路 | |
CN111756221B (zh) | 一种抑制启动时的过高电压产生的方法和电路 | |
CN118500540B (zh) | 激光参数检测电路、方法以及激光器 | |
CN117341435A (zh) | 域控制器的控制方法、域控制器与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