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02318A - 一种乘员舱风噪仿真分析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乘员舱风噪仿真分析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02318A
CN116702318A CN202310641029.7A CN202310641029A CN116702318A CN 116702318 A CN116702318 A CN 116702318A CN 202310641029 A CN202310641029 A CN 202310641029A CN 116702318 A CN116702318 A CN 1167023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simulation
wind noise
outflow field
out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4102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理会
张剑
龚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ep Blu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ep Blu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ep Blu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ep Blu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4102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0231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023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23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5Vehicle, aircraft or watercraft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8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luid dynamics, e.g. using Navier-Stokes equations or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0Noise analysis or noise optimis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lgebra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风噪仿真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乘员舱风噪仿真分析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建立汽车的外流场模型;依据所述外流场模型进行稳态和瞬态计算,得到外流场仿真结果;对所述外流场仿真结果进行载荷提取的导出处理,得到激励源;依据所述外流场模型建立能量分析模型;将所述激励源对应加载至所述能量分析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乘员舱风噪的仿真结果。本发明利用外流场模型与能量分析模型进行仿真,可以在车辆开发前期便了解乘员舱的风噪水平。之后根据风噪水平对车辆外造型进行调整,以进行车辆的风险管控。本发明在车辆开发前期便实现了对风噪的管控,减少后期整改,可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开发的精度及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乘员舱风噪仿真分析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风噪仿真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乘员舱风噪仿真分析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汽车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即对风噪的要求也随之升高,尤其是风噪问题突出的电动车。那么在降低风噪前,需先了解车辆风噪的水平。单纯的外流场仿真虽能够对外造型风噪进行评估,但是不能直接判断乘员舱受到的风噪水平,不同的技术方案对比更是不能准确评估。而如果等到后期根据实车进行风噪验证,虽然准确,但是风险点几乎不能再做更改,时效性不能保证还可能会增加成本。所以能够在开发前期就准确的分析出乘员舱风噪水平已成为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现有专利“201910824832.8一种提升基于SNGR方法求解汽车风噪声精度的方法”提出的方法仅仅通过外流场仿真,对车身表面压力及分离区等仿真结果对乘员舱风噪进行评估不够直接准确;现有专利“202110862494.4一种车辆风噪隔声性能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提出的方法是在后期通过实车进行验证评估,虽然比较准确,但是已经处于项目后期阶段,无法在前期预先对风噪进行风险管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乘员舱风噪仿真分析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通过将外流场模型的仿真结果与能量分析模型结合进行仿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精准有效的了解乘员舱风噪的水平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乘员舱风噪仿真分析方法,包括:
建立汽车的外流场模型;
依据所述外流场模型进行稳态和瞬态计算,得到外流场仿真结果;
对所述外流场仿真结果进行载荷提取的导出处理,得到激励源;
依据所述外流场模型建立能量分析模型;
将所述激励源对应加载至所述能量分析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乘员舱风噪的仿真结果。
进一步,所述建立汽车的外流场模型的步骤包括:
建立所述汽车的三维整车CFD模型和风洞模型;
对所述三维整车CFD模型和所述风洞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得到所述外流场模型。
进一步,所述依据所述外流场模型进行稳态和瞬态计算,得到外流场仿真结果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外流场模型依次进行稳态计算和瞬态计算,得到稳态计算结果和瞬态计算结果;
根据所述稳态计算结果和所述瞬态计算结果得到所述外流场仿真结果。
进一步,所述外流场仿真结果包括几何信息和压力结果,所述压力结果根据所述外流场模型的仿真时间步进行输出。
进一步,所述对所述外流场仿真结果进行载荷提取的导出处理,得到激励源的步骤包括:
通过波数分解法对所述外流场仿真结果进行载荷提取的导出处理,得到湍流压和声压;
将所述湍流压和所述声压作为激励源。
进一步,所述依据所述外流场模型建立能量分析模型的步骤包括:
依据所述外流场模型的网格划分标准建立所述能量分析模型,使得所述能量分析模型的车外声腔与所述外流场模型的载荷提取区域对应,车内声腔与所述外流场模型的风噪目标区域一致。
进一步,所述将所述激励源对应加载至所述能量分析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乘员舱风噪的仿真结果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激励源加载至所述能量分析模型的所述车外声腔,并进行计算获得对应所述乘员舱的所述车内腔的所述仿真结果。
一种乘员舱风噪仿真分析系统,包括:
模型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汽车的外流场模型,还用于依据所述外流场模型建立能量分析模型;
外流场仿真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外流场模型进行稳态和瞬态计算,得到外流场仿真结果;
激励源导出模块,用于对所述外流场仿真结果进行载荷提取的导出处理,得到激励源;
仿真结果获取模块,用于将所述激励源对应加载至所述能量分析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乘员舱风噪的仿真结果。
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实现任一项所述乘员舱风噪仿真分析方法。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的处理器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任一项所述乘员舱风噪仿真分析方法。
本发明首先通过车辆的外流场模型得到外流场仿真结果,再根据外流场仿真结果导出激励源,将激励源加载至能量分析模型上并进行仿真,得到仿真结果即可确定车辆乘员舱的风噪水平。本发明利用外流场模型与能量分析模型对车辆风噪进行仿真,可以在车辆开发前期便分析得到乘员舱的风噪水平。之后可根据风噪水平对车辆外造型进行调整,以进行车辆的风险管控。本发明在车辆开发前期便实现了对风噪的管控,减少后期整改,提高了开发的精度及效率,可实现开发成本的降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者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乘员舱风噪仿真分析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乘员舱风噪仿真分析方法的具体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激励源加载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乘用舱风噪噪声分析结果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乘员舱风噪仿真分析方法的功能模块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中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示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在下文描述中,探讨了大量细节,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更透彻的解释,然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是显而易见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以方框图的形式而不是以细节的形式来示出公知的结构和设备,以避免使本发明的实施例难以理解。
请参阅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乘员舱风噪仿真分析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汽车的风噪水平评估一般是根据实体车进行风噪验证,然而若通过实体车获得车辆的风噪水平,测试的时间长,成本高,因为车辆的风噪水平过高时,也几乎无法进行风噪点的改进。若在车辆开发前期,便可以根据设计的车辆外造型进行评估后期高速行驶状态下,车辆乘员舱受到的风噪水平,将大大提高车辆开发的效率并可提高车辆的市场竞争力,因此能够在开发前期就准确的分析出乘员舱风噪水平已成为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本发明通过对汽车的外流场进行仿真,提取汽车受到的压力作为激励源,加载到汽车的SEA模型中并进行仿真分析,即可得到汽车乘员舱的风噪水平。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乘员舱风噪仿真分析方法的具体流程图,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建立汽车的外流场模型。
在一具体实施中,该步骤包括:建立所述汽车的三维整车CFD模型和风洞模型;对所述三维整车CFD模型和所述风洞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得到所述外流场模型。
具体地,首先可获取汽车的三维数据,并导入CFD(Computational FluidDynamics,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如STAR-CCM)和外流场分析软件,建立车辆的车外CAS(Concept ASurface,前期外表面数模)模型;对建立的车外CAS模型进行优化处理,设定三维整车CFD模型数据的简化规则,将对本车风噪仿真结果可忽略不计的特征进行简化处理,保留外CAS相关数据以保证车辆的主要造型特征,得到汽车的三维整车CFD模型。其中重点区域不可简化,需保留具体的细节特征,原因是需要精确获得车身周围的流场信息。车外CAS是在汽车设计中用于表达造型意图且体现一定工程信息的三维数字模型。建立车外CAS模型需要提供车辆的效果图、三视图、约束边界等条件。车外CAS模型建成后,除了需要简化处理还需进行模型校核,例如对重要部件的结构、尺寸或边界条件等进行校核,其中边界条件代表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分为载荷和约束。对三维整车CFD模型进行网格划分时可由软件自动执行,若三维整车CFD模型中存在网格交叉或者重叠的错误划分情况,则需对建立的三维整车CFD模型进行检查并修补错误划分情况,直至网格划分质量满足要求。其中为保证计算精度,重点区域的网格需划分得足够小,重点区域包括不限于车辆的前保迎风面、A柱、后视镜、前侧窗等关键区域。在外流场软件中建立风洞模型并进行网格划分,包括边界层体网格划分,也可以通过软件进行自动划分。同理,在重点区域划分体网格时也需增加密度,重点区域包括但不限于后视镜、A柱、前侧窗、前风挡玻璃、前风挡玻璃与顶棚搭接处、天线、后扰流板等区域。同时,建立三维整车CFD模型和风洞模型时应提前考虑外流场模型之后与能量分析模型的对应关系,以确保最终的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步骤S22:依据所述外流场模型进行稳态和瞬态计算,得到外流场仿真结果。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该步骤包括:对所述外流场模型依次进行稳态计算和瞬态计算,得到稳态计算结果和瞬态计算结果;根据所述稳态计算结果和所述瞬态计算结果得到所述外流场仿真结果。
具体地,建立外流场模型后即可对模型仿真参数进行设置,并进行稳态和瞬态计算,得到稳态计算结果和瞬态计算结果后,根据稳态计算结果和瞬态计算结果计算得到外流场仿真结果。仿真参数包括但不限于边界条件和仿真时间步等参数,时间步的设定需满足后期能量分析模型的计算时长。计算时可以采用非定常可压缩空气计算,瞬态计算的时间不低于0.3s,时间步长不大于4e-5。其中,非定常是指气体中存在压力时,速度和密度中任意一个物理量会随时间而变化。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外流场仿真结果包括几何信息和压力结果,所述压力结果根据所述外流场模型的仿真时间步进行输出。
具体地,外流场仿真计算的结果收敛,且在仿真开始时的0.1s后开始输出结果;外流场仿真结果包括几何信息和压力结果,其中,仿真结果中的几何信息只输出一次,而压力结果在仿真的每个时间步都输出一次,且每个时间步包含4到10次的迭代。几何信息主要反应车辆的几何结构,压力结果实时反应车辆受到的压力作用。外流场模型仿真输出的结果可以是.case格式文件,其中包含.Pressure压力结果,以及.geo的几何信息。
步骤S23:对所述外流场仿真结果进行载荷提取的导出处理,得到激励源。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该步骤包括:通过波数分解法对所述外流场仿真结果进行载荷提取的导出处理,得到湍流压和声压;将所述湍流压和所述声压作为激励源。
具体地,得到外流场仿真结果后,通过波数分解法对其进行导出处理获得激励源,以便后期直接加载到能量分析模型上进行仿真。车辆在高速行驶时所受到的压力可分解为湍流壁面脉动压力和声壁面脉动压力,湍流部分与湍流漩涡和边界层结构相关的小尺度结构有关,声学部分由汽车附近的气动声源产生,具有较大的波长特征。波数分解法是对平面表面压力场进行空间傅里叶变换,得到含有对应于不同波长的波数成分的信息谱结果,从中识别“声波”和“湍流波”,即声压和湍流压。将声压和湍流压两种载荷作为激励源用于加载至后期的能量分析模型。在优选实施方案中,载荷提取时单位制应与外流场计算时保持一致,一般为m-kg-sec(SI);提取载荷的外流场结果不应超过0.2s,不低于0.1s,时间较长会导致结果较大,无法复制到整车SEA模型中,时间较短包含的信息不够,会导致分析结果不准确;在快速傅里叶变换时应调整数据分段,使提取的数据频谱带宽接近45Hz;提取时所选择的波数分解窗口应不小于所需提取载荷的网格模型大小。
步骤S24:依据所述外流场模型建立能量分析模型。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该步骤包括:依据所述外流场模型的网格划分标准建立所述能量分析模型,使得所述能量分析模型的车外声腔与所述外流场模型的载荷提取区域对应,车内声腔与所述外流场模型的风噪目标区域一致。
具体地,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进行外流场模型计算及仿真结果提取时,可以进行车辆能量分析模型的建立。能量分析模型即SEA(Statistical Energy Analysis,统计能量分析)模型是基于SEA方法对噪声进行仿真分析。SEA方法主要是通过把研究对象分为很多的子系统,研究子系统之间的能量传递,通过子系统之间的能量平衡方程组获得各个子系统的能量值,从而反映子系统振动情况,最终对整个研究对象做出判断。建立SEA模型时需结合外流场模型的建立标准,尤其对于车内声腔建立并进行网格划分时,在重点区域即风噪目标区域的网格划分要与外流场模型的重点区域的网络划分保持一致,比如风噪目标区域定的是主驾头部,那么SEA模型的车内声腔在主驾头部就一定要有一个声腔,这样仿真才能算到主架头部声腔的声压;车外声腔的网格划分也要与外流场模型的载荷提取区域一一对应,以保证激励加载的准确性,对外流场仿真结果的载荷进行提取时也是按照区域提取的,比如提取的是车窗玻璃区域的载荷,那么SEA模型的车外声腔对应玻璃位置就要有一个声腔对应。SEA模型建立时需考虑泄露问题,尤其是前车窗等对风噪分析影响较大的区域;模型的声学包参数需与设计状态一致;模型的玻璃参数须通过试验进行事先获取;最后需对SEA模型进行调校,以保证模型的精度。
步骤S25:将所述激励源对应加载至所述能量分析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乘员舱风噪的仿真结果。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该步骤包括:将所述激励源加载至所述能量分析模型的所述车外声腔,并进行计算获得对应所述乘员舱的所述车内腔的所述仿真结果。
具体地,将激励源对应加载至SEA模型的车外声腔,模拟车辆在高速行驶时受到气流作用以产生的风噪影响,并根据SEA模型的仿真计算得到乘员舱的风噪水平。将激励源对应加载至SEA模型时,尤其关注的重点区域有前侧窗,后侧窗,前风挡,顶棚,车门,后侧围等,如图3所示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激励源加载示意图。对模型进行计算,得到乘员舱三分之一倍频程频谱,对仿真结果进行准确度评估,并根据仿真结果进行模型调校。将评估准确的仿真结果输出,可根据最终输出的仿真结果对汽车的造型进行调整或开发。如图4所示是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乘用舱风噪噪声分析结果示意图,分析图中数据,激励源频率在200Hz至6300Hz时,噪声分贝在65dB至8dB。由该组数据可以得出,该实施例仿真的汽车乘员舱的风噪水平较低,因此该汽车的外造型设计为较优方案。
本发明首先通过车辆的外流场模型得到外流场仿真结果,再根据外流场仿真结果导出激励源,将激励源加载至能量分析模型上并进行仿真,得到仿真结果即可确定车辆乘员舱的风噪水平。本发明利用外流场模型与能量分析模型对车辆风噪进行仿真,可以在车辆开发前期便分析得到乘员舱的风噪水平。之后可根据风噪水平对车辆外造型进行调整,以进行车辆的风险管控。本发明在车辆开发前期便实现了对风噪的管控,减少后期整改,提高了开发的精度及效率,可实现开发成本的降低。
如图5所示是本发明的乘员舱风噪仿真分析系统的较佳的实施例的功能模块图。所述乘员舱风噪仿真分析系统包括:模型建立模块51、外流场仿真模块52、激励源导出模块53和仿真结果获取模块5。
所述模型建立模块51,用于建立汽车的外流场模型,还用于依据所述外流场模型建立能量分析模型;
所述外流场仿真模块52,用于依据所述外流场模型进行稳态和瞬态计算,得到外流场仿真结果;
所述激励源导出模块53,用于对所述外流场仿真结果进行载荷提取的导出处理,得到激励源;
所述仿真结果获取模块54,用于将所述激励源对应加载至所述能量分析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乘员舱风噪的仿真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乘员舱风噪仿真分析系统是与上述乘员舱风噪仿真分析方法相对应的装置,乘员舱风噪仿真分析系统中的功能模块或者分别对应乘员舱风噪仿真分析方法中的相应步骤。本实施例的乘员舱风噪仿真分析系统可与乘员舱风噪仿真分析方法相互相配合实施。相应地,本实施例的乘员舱风噪仿真分析系统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上述乘员舱风噪仿真分析方法中。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各功能模块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模块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用软件的形式实现,部分模块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或以上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实现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提供的乘员舱风噪仿真分析方法。
图6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6示出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600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6所示,计算机系统6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6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602中的程序或者从储存部分6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6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例如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在RAM603中,还存储有系统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601、ROM602以及RAM603通过总线6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接口605也连接至总线6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6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6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607;包括硬盘等的储存部分608;以及包括诸如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609。通信部分6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6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605。可拆卸介质6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6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储存部分608。
特别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6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6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601执行时,执行本申请的系统中限定的各种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计算机程序。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计算机程序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其中,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的处理器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如前所述的乘员舱风噪仿真分析方法。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提供的乘员舱风噪仿真分析方法。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乘员舱风噪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汽车的外流场模型;
依据所述外流场模型进行稳态和瞬态计算,得到外流场仿真结果;
对所述外流场仿真结果进行载荷提取的导出处理,得到激励源;
依据所述外流场模型建立能量分析模型;
将所述激励源对应加载至所述能量分析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乘员舱风噪的仿真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员舱风噪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汽车的外流场模型的步骤包括:
建立所述汽车的三维整车CFD模型和风洞模型;
对所述三维整车CFD模型和所述风洞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得到所述外流场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员舱风噪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外流场模型进行稳态和瞬态计算,得到外流场仿真结果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外流场模型依次进行稳态计算和瞬态计算,得到稳态计算结果和瞬态计算结果;
根据所述稳态计算结果和所述瞬态计算结果得到所述外流场仿真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员舱风噪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流场仿真结果包括几何信息和压力结果,所述压力结果根据所述外流场模型的仿真时间步进行输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员舱风噪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外流场仿真结果进行载荷提取的导出处理,得到激励源的步骤包括:
通过波数分解法对所述外流场仿真结果进行载荷提取的导出处理,得到湍流压和声压;
将所述湍流压和所述声压作为激励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员舱风噪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外流场模型建立能量分析模型的步骤包括:
依据所述外流场模型的网格划分标准建立所述能量分析模型,使得所述能量分析模型的车外声腔与所述外流场模型的载荷提取区域对应,车内声腔与所述外流场模型的风噪目标区域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乘员舱风噪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激励源对应加载至所述能量分析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乘员舱风噪的仿真结果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激励源加载至所述能量分析模型的所述车外声腔,并进行计算获得对应所述乘员舱的所述车内腔的所述仿真结果。
8.一种乘员舱风噪仿真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型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汽车的外流场模型,还用于依据所述外流场模型建立能量分析模型;
外流场仿真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外流场模型进行稳态和瞬态计算,得到外流场仿真结果;
激励源导出模块,用于对所述外流场仿真结果进行载荷提取的导出处理,得到激励源;
仿真结果获取模块,用于将所述激励源对应加载至所述能量分析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乘员舱风噪的仿真结果。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乘员舱风噪仿真分析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的处理器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乘员舱风噪仿真分析方法。
CN202310641029.7A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乘员舱风噪仿真分析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67023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41029.7A CN116702318A (zh)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乘员舱风噪仿真分析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41029.7A CN116702318A (zh)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乘员舱风噪仿真分析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2318A true CN116702318A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27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41029.7A Pending CN116702318A (zh)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乘员舱风噪仿真分析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0231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334420A1 (en) Driving simul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Nefske et al. Structural-acoustic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the automobile passenger compartment: a review of current practice
US20130204602A1 (en) Simul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verifying hybrid system
Lepley et al. A computational approach to evaluate the vehicle interior noise from greenhouse wind noise sources
CN108009326B (zh) 一种列车车内气动噪声预测的方法及列车
CN111007837A (zh) 一种对tcms进行测试的测试系统和方法
JP2022066143A (ja) 車両道路からの騒音を除去するためのシミュレーションテスト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14021330A (zh) 一种仿真交通场景搭建方法及系统、智能体车辆控制方法
Blanchet et al. Wind noise source characterization and how it can be used to predict vehicle interior noise
CN103544358A (zh) 车辆的制动性能的计算方法和装置
US8751094B2 (en) Method for validation of a graphically based executable control specification using model extraction
CN116702318A (zh) 一种乘员舱风噪仿真分析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Wang et al. A hybrid prediction for wind buffeting noises of vehicle rear window based on LES-LAA method
Lafont et al. Application of Statistical Energy Analysis on a car: from the vehicle modeling to parts targeting
Graf et al. A computational approach to evaluate the vehicle interior noise from greenhouse wind noise sources-Part II
Van Herpe et al. Vibro-acoustic simulation of side windows and windshield excited by realistic CFD turbulent flows including car cavity
Ganty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noise transmission from A-pillar induced turbulence into a simplified car cabin
An et al. Attempts for reduction of rear window buffeting using CFD
US8751093B2 (en) Hierarchical accumulated validation system and method
Glandier et al. Coupling CFD with vibroacoustic FE models for vehicle interior low-frequency wind noise prediction
Oettle et al. A Computational Process to Effectively Design Seals for Improved Wind Noise Performance
Manera et al. Aero-acoustic predictions of industrial dashboard HVAC systems
CN112149323A (zh) 一种卫星噪声预示的方法及装置
Chaudhari et al. Noise and Vibration Prediction and Validation for Off-Highway Vehicle Cab Using Hybrid FE-SEA Methodology
CN111625904B (zh) 一种螺旋桨飞机舱内噪声低频仿真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