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97533A - 一种节能型中央空调自动调控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能型中央空调自动调控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97533A
CN116697533A CN202310794091.XA CN202310794091A CN116697533A CN 116697533 A CN116697533 A CN 116697533A CN 202310794091 A CN202310794091 A CN 202310794091A CN 116697533 A CN116697533 A CN 1166975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temperature
regulation
humidity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9409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汉宝
杨秋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iny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iny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iny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iny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9409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975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975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975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6Improving electric energy efficiency or sav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中央空调自动调控管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节能型中央空调自动调控管理系统,包括中央空调出风口设置信息提取模块、区域环境监测数据采集模块、区域环境二次监测模块、空调开关状态确认终端、区域温湿度调控需求分析模块、区域温度湿度调控解析模块、调控执行终端模块和数据库,本发明通过对人员数目层面、空间体积层面以及环境温湿度层面进行监测,并进行温湿度调控需求分析,当存在温度或者湿度需求调控时,进行调控解析,有效解决了当前单一维度进行调控解析存在的局限性问题,提高了温度或者湿度调控的适配性和精准性,同时也实现了中央空调不同控制区域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调控,确保了用户的体感舒适度。

Description

一种节能型中央空调自动调控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央空调自动调控管理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节能型中央空调自动调控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央空调在公共建筑中的普及应用越来越多,所产生的高耗能带来的负担也日益加剧,且中央空调系统通常以整个建筑物为单位进行控制,可能无法满足不同房间或不同用户的个体需求,导致一些房间存在过冷、过热、过湿或过干,使得室内人员的舒适度不佳,由此可见,对中央空调进行节能型地自动调控管理具有主要的意义。
目前,现有技术针对中央空调自动调控管理还存在一系列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1)在自动调控方面,现有中央空调系统仅根据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控,调控依据过于单一,使得温度和湿度调控的适配性和精准性不高。
(2)在用户体验方面,当前现有中央空调调控未根据对目标中央空调各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内的人员情况和空间状态进行针对性的监测,导致无法进行个性化的温度和湿度控制,从而可能降低用户的体感舒适度。
(3)在节能方面,当前中央空调调控都是用户自己手动调控,主观性较强,对人员的节能意识有一定的要求,存在忘记关闭中央空调设备以及长时间无人状态仍开启空调的可能,无法降低不必要的能源损耗,且使得电力资源的浪费量较大。
发明内容
鉴于此,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现提出一种节能型中央空调自动调控管理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发明提供一种节能型中央空调自动调控管理系统,包括:中央空调出风口设置信息提取模块,用于提取目标中央空调对应的各出风口的当前设置信息,包括开关状态和编号。
区域环境监测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对目标中央空调对应开关状态为开启状态的各出风口所在区域内的人员数目和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并将开关状态为开启状态的各出风口记为各开启出风口。
区域环境二次监测模块,用于设定监测时间段对人数为0的各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内的人员数目进行二次监测。
空调开关状态确认终端,用于对各开启出风口的需求开关状态进行确认,将需求状态为开启状态的开启出风口记为确认开启出风口,统计确认开启出风口数目,当某开启出风口的需求开关状态为关闭状态时,将该开启出风口记为确认关闭出风口,并发送确认关闭出风口的编号至调控执行终端。
区域温湿度调控需求分析模块,用于对各确认开启出风口进行温度和湿度调控需求分析,得到各确认开启出风口的温度调控需求指数和湿度调控需求指数。
区域温度湿度调控解析模块,用于当某确认开启出风口的温度调控需求指数或者湿度调控需求指数大于其设定值时,将该确认开启出风口记为目标出风口,对目标出风口进行温度或者湿度调控解析,得到目标出风口的温度调控数据或者湿度调控指数。
调控执行终端模块,用于对确认关闭出风口进行关闭,并根据目标出风口的温度调控数据和湿度调控数据进行对应调控。
数据库,用于存储中央空调各温度差对应的参照温控时长和各温控时长对应的参照维持时长,并存储中央空调各湿度差对应的参照控制时长。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环境信息包括各确认出风口所在区域的湿度、温度、空间体积和有效空间体积。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对各开启出风口的需求开关状态进行确认,其具体确认过程为:若某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内的采集的人员数目为0,且其在设定时间段内二次监测的人员数目也为0,则判定该开启出风口的需求开关状态为关闭状态。
若某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内的采集的人员数目不为0,则判定该开启出风口的需求开关状态为开启状态。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对各确认开启出风口进行温度调控需求分析,其具体分析过程为:提取当前各确认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内的人员数目,记为Ni,i表示各确认开启出风口的编号,i=1,2,...n。
从各确认开启出风口的环境信息中提取当前确认各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内的温度和空间体积,分别记为W i和Vi
计算各确认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对应的影响温度值,记为W影响 i
计算各确认开启出风口的温度调控需求指数αi
其中,ΔW表示设定参照的温度差,W适宜表示设定的人体适宜温度。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计算各确认开启出风口影响温度值,其具体过程为:将Ni和Vi导入公式计算各确认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对应的环境偏差评估指数λ偏差 i
其中,N′和V′分别表示设定的参照的人员数目和有效空间体积,a1和a2分别表示设定的人员数目和有效空间体积对应的环境偏差评估占比权重因子,η表示设定的环境偏差评估修正因子。
计算各确认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对应的影响温度值W影响 i,W影响 i=W0偏差 i
其中,W0表示设定的单位环境偏差指数对应的参照影响温度值。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对目标开启出风口进行温度调控解析,其具体调控解析过程为:A1:提取当前目标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内的温度和影响温度值,分别记为W目标和W目影,计算需要调控的温度差,记为W,W=W目标+W目影-W适宜
A2:若W<0,则判定目标开启出风口的温度调控方式为升温调控。
A3:提取当前目标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内的人员数目和空间体积,分别记为N′和V′,计算目标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的升温调控效率系数γ
其中,M′表示设定的温度影响状态下的参照人员密集度,d1、d2分别表示设定的人口密集度和温度差对应的升温调控效率评估权重因子,ε表示设定的升温调控效率修正因子。
A4:从数据库中提取各温度差对应的参照温控时长,根据目标开启出风口的需要调控的温度差,从数据库中定位出目标开启出风口对应适宜温度差的参照温控时长记为T,计算目标开启出风口的升温调控方式下的温控时长T温控,T温控=T-T0
其中,T0为设定的单位温升调控效率评估系数对应的参照浮动温控时长。
A5:从数据库中提取各温控时长对应的参照维持时长,根据目标开启出风口的目标温控时长,得到目标温控时长对应的参照维持时长,将目标开启出风口的目标温控时长和参照维持时长进行作比,得到目标开启出风口在升温调控方式下的温控时长比。
A6:若W>0,则判定目标开启出风口的温度调控方式为降温调控。
A7:计算目标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的降温调控效率系数γ
其中,d3、d4分别表示设定的人口密集度和温度对应的升温调控效率评估权重因子,ε2表示设定的升温调控效率修正因子。
A8:按照目标开启出风口在升温调控方式下的温控时长比的分析方式同理分析得到目标开启出风口在降温调控方式下的温控时长比。
A9:将温度调控方式和温度调控方式下的温控时长比作为温度调控数据。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对各确认开启出风口进行湿度调控需求分析,其具体分析过程为:从各确认开启出风口的环境信息中提取各确认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内的湿度,记为Si
计算各确认开启出风口的湿度调控需求评估指数βi
其中,M″表示设定的湿度影响状态下的参照人员密集度,b1、b2和b3分别表示设定的人员密集度、温度和湿度对应的湿度调控需求评估占比权重因子,S适宜表示设定的人体适宜湿度,ΔS表示设定的的参照湿度差,μ表示设定的湿度调控需求评估修正因子。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对目标出风口进行湿度调控解析,其具体调控解析过程为:B1:提取当前目标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内的温度,记为S湿
B2:计算需要调控的湿度差,记为S,S=S湿-S适宜
B3:若S湿<0,则判定目标中央空调某开启出风口的湿度调控方式为加湿调控。
B4:从数据库中提取各湿度差对应的参照控制时长,根据目标开启出风口的适宜湿度差,从数据库中定位出目标开启出风口对应的适宜湿度差的参照控制时长记为T湿
B5:计算目标开启出风口的湿度干扰评估系数,记为φ干扰
B6:计算目标开启出风口的加湿调控方式下对应的控制时长T控制,T控制=T湿-T干扰
其中,T干扰表示设定的单位湿度干扰评估系数对应的参照浮动控制长。
B7:按照加湿调控方式下对应的控制时长的分析方式同理分析得到除湿调控方式下的控制时长。
B8:将湿度调控方式和湿度调控方式下的控制时长作为湿度调控数据。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计算目标开启出风口湿度干扰评估系数,其具体计算过程为:从目标开启出风口的环境信息中提取有效空间体积,记为V
计算目标开启出风口的湿度干扰评估系数φ干扰
其中,c1和c2分别表示设定的温度和有效空间体积对应的湿度干扰评估占比权重因子,μ2表示设定的湿度干扰评估修正因子。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1、本发明有效实现了通过对人员数目层面、空间体积层面以及环境温湿度层面进行监测,并进行温湿度调控需求分析,当存在温度或者湿度需求调控时,进行调控解析,有效解决了当前单一维度进行调控解析存在的局限性问题,提高了温度或者湿度调控的适配性和精准性,同时也实现了中央空调不同控制区域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调控,确保了用户的体感舒适度。
2、本发明通过计算影响温度值,进而进行温度调控需求分析,同时根据人员信息以及空间信息进行湿度调控需求分析,有效拓展了区域空调调控的参照依据,使得区域空调调控分析结果更为可靠和合理,最大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体感需求。
3、本发明通过人员密集度、温度和湿度进行湿度调控需求分析,有效扩展了湿度控制的参照依据,使得区域空调调控分析结果更为精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户的体感。
4、本发明进行温度调控解析时,根据计算调控的温度差判断温度调控方式,对温控方式下的温控效率进行分析,进而获取了温度调控时所需温控时长和对应的维持时长,为后续温度的精准调控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提高了调控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从而降低了目标中央空调的不必要的能源损耗,减少了电力资源的浪费量。
5、本发明进行湿度调控解析时,根据需要调控的湿度差判断湿度调控方式,通过计算湿度调控方式下的湿度干扰系数确定湿度调控时需要的控制时长,为后续中央空调的智能湿度调控提供了铺垫,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体感舒适度,同时还降低了能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模块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节能型中央空调自动调控管理系统,该方法包括:中央空调出风口设置信息提取模块、区域环境监测数据采集模块、区域环境二次监测模块、空调开关状态确认终端、区域温湿度调控需求分析模块、区域温度湿度调控解析模块、调控执行终端模块和数据库。
上述中,所述区域环境二次监测模块分别与区域环境监测数据采集模块和空调开关状态确认终端连接,区域温湿度调控需求分析模块分别与空调开关状态确认终端、区域环境监测数据采集模块和区域温度湿度调控解析模块连接,空调开关状态确认终端分别与中央空调出风口设置信息提取模块和调控执行终端模块连接,区域温度湿度调控解析模块分别与数据库和调控执行终端模块连接。
所述中央空调出风口设置信息提取模块,用于提取目标中央空调对应的各出风口的当前设置信息,包括开关状态和编号。
所述区域环境监测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对目标中央空调对应开关状态为开启状态的各出风口所在区域内的人员数目和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并将开关状态为开启状态的各出风口记为各开启出风口。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人员数目、空间体积和有效空间体积均通过各出风口所在区域内安置的摄像头监测得到,温度通过各出风口所在区域内安置的温度传感器监测得到,湿度通过各出风口所在区域内安置的湿度传感器监测得到,其中有效空间体积指空间中剩余容纳体积,其未被物品占用区域的体积。
所述区域环境二次监测模块,用于设定监测时间段对人数为0的各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内的人员数目进行二次监测。
本发明在具体的实施例中,通过人员数目二次监测,有效解决了忘记关闭以及长时间无人状态仍开启空调导致的资源浪费问题,解放了用户的双手,降低了不必要的能源损耗,确保了节能效果。
空调开关状态确认终端,用于对各开启出风口的需求开关状态进行确认,将需求状态为开启状态的开启出风口记为确认开启出风口,统计确认开启出风口数目,当某开启出风口的需求开关状态为关闭状态时,将其记为确认关闭出风口,并发送确认关闭出风口的编号至调控执行终端。
具体地,所述对各开启出风口的需求开关状态进行确认,其具体确认过程为:
若某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内的采集的人员数目为0,且其在设定时间段内二次监测的人员数目也为0,则判定该开启出风口的需求开关状态为关闭状态。
若某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内的采集的人员数目为0,且其在设定时间段内二次监测的人员数目不为0,则判定该开启出风口的需求开关状态为开启状态,。
若某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内的采集的人员数目不为0,则判定该开启出风口的需求开关状态为开启状态。
所述区域温湿度调控需求分析模块,用于对各确认开启出风口进行温度和湿度调控需求分析,得到各确认开启出风口的温度调控需求指数和湿度调控需求指数。
具体地,所述对各确认开启出风口温度调控需求进行分析,其具体分析过程为:提取当前各确认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内的人员数目,记为Ni,i表示各确认开启出风口的编号,i=1,2,...n。
从各确认开启出风口的环境信息中提取当前确认各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内的温度和空间体积,分别记为W i和Vi
计算各确认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对应的影响温度值,记为W影响 i
计算各确认开启出风口的温度调控需求指数αi
其中,ΔW表示设定参照的温度差,W适宜表示设定的人体适宜温度。
具体地,所述计算各确认开启出风口的影响温度值,其具体过程为:将Ni和Vi导入公式计算各确认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对应的环境偏差评估指数λ偏差 i
其中,N′和V′分别表示设定的参照的人员数目和有效空间体积,a1和a2分别表示设定的人员数目和有效空间体积对应的环境偏差评估占比权重因子,η表示设定的环境偏差评估修正因子。
计算各确认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对应的影响温度值W影响 i,W影响 i=W0偏差 i
其中,W0表示设定的单位环境偏差指数对应的参照影响温度值。
本发明在具体的实施例中,通过计算影响温度值,进行温度调控需求分析,同时根据人员信息以及空间信息进行湿度调控需求分析,有效拓展了区域空调调控的参照依据,使得区域空调调控分析结果更为可靠和合理,最大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体感需求。
具体地,所述对各确认开启出风口湿度调控需求进行分析,其具体分析过程为:从各确认开启出风口的环境信息中提取各确认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内的湿度,记为Si
计算各确认开启出口的湿度调控需求评估指数βi
其中,M″表示设定的湿度影响状态下的参照人员密集度,b1、b2和b3分别表示设定的人员密集度、温度和湿度对应的湿度调控需求评估占比权重因子,S适宜表示设定的人体适宜湿度,ΔS表示设定的的参照湿度差,μ表示设定的湿度调控需求评估修正因子。
需要说明的是,表示各确认开启出口所在区域的的人员密集度;
所述区域温度湿度调控解析模块,用于当某确认开启出风口的温度调控需求指数或者湿度调控需求指数大于其设定值时,将该确认开启出风口记为目标出风口,对目标出风口进行温度或者湿度调控解析,得到目标出风口的温度调控数据或者湿度调控指数。
具体地,所述对目标开启出风口进行温度调控解析,其具体调控解析过程为:A1:提取当前目标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内的温度和温度影响值,分别记为W目标和W目影,计算需要调控的温度差,记为W,W=W目标+W目影-W适宜
A2:若W<0,则判定目标开启出风口的温度调控方式为升温调控。
A3:提取当前目标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内的人员数目和空间体积,分别记为N′和V′,计算目标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的升温调控效率系数γ
其中,d1、d2分别表示设定的人口密集度和温度差对应的升温调控效率评估权重因子,ε表示设定的升温调控效率修正因子。
需要说明的是,表示设定的目标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的人口密集度,
A4:从数据库中提取各温度差对应的参照温控时长,根据目标开启出风口的需要调控的温度差,从数据库中定位出目标开启出风口对应适宜温度差的参照温控时长记为T
A5:计算目标开启出风口升温调控对应的目标温控时长T温控,T温控=T-T0
其中,T0为设定的单位温升效率调控评估系数对应的参照浮动温控时长。
A6:从数据库中提取各温控时长对应的参照维持时长,根据目标开启出风口的目标温控时长,得到目标温控时长对应的参照维持时长,将目标开启出风口的目标温控时长和参照维持时长进行作比,得到目标开启出风口在升温调控方式下的温控时长比。
A7:若W>0,则判定目标开启出风口的温度调控方式为降温调控,计算目标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的降温调控效率系数γ
其中,d3、d4分别表示设定的人口密集度和温度对应的目标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的升温调控效率评估权重因子,ε2表示设定的目标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的升温调控效率修正因子。
A8:按照目标开启出风口在升温调控方式下的温控时长比的分析方式同理分析得到目标开启出风口在降温调控方式下的温控时长比;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同理分析得到目标开启出风口在降温调控方式下的温控时长比的具体分析过程为:
计算目标开启出风口降温调控对应的目标温控时长T′温控,T′温控=T-T′0
其中,T′0为设定的单位降温调控效率评估系数对应的参照浮动温控时长。
从数据库中提取各温控时长对应的参照维持时长,根据目标开启出风口的目标温控时长,得到目标温控时长对应的参照维持时长,将目标开启出风口的目标温控时长和参照维持时长进行作比,得到目标开启出风口在降温调控方式下的温控时长比;
A9:将温度调控方式和温度调控方式下的温控时长比作为温度调控数据。
本发明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在进行温度调控解析时,根据计算调控的温度差判断温度调控方式,对温控方式下的温控效率进行分析,进而获取了温度调控时所需温控时长和对应的维持时长,为后续温度的精准调控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提高了调控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从而降低了目标中央空调的不必要的能源损耗,减少了电力资源的浪费量。
具体地,所述对各确认开启出风口进行湿度调控需求分析,其具体分析过程为:从各确认开启出风口的环境信息中提取各确认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内的湿度,记为Si
计算各确认开启出风口的湿度调控需求评估指数βi
其中,M″表示设定的湿度影响状态下的参照人员密集度,b1、b2和b3分别表示设定的人员密集度、温度和湿度对应的湿度调控需求评估占比权重因子,S适宜表示设定的人体适宜湿度,ΔS表示设定的的参照湿度差,μ表示设定的湿度调控需求评估修正因子。
具体地,所述对目标出风口进行湿度调控解析,其具体调控解析过程为:B1:提取当前目标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内的温度,记为S湿
B2:计算需要调控的湿度差,记为S,S=S湿-S适宜
B3:若S<0,则判定目标中央空调某开启出风口的湿度调控方式为加湿调控。
B4:从数据库中提取各湿度差对应的参照控制时长,根据目标开启出风口的适宜湿度差,从数据库中定位出目标开启出风口对应的适宜湿度差的参照控制时长记为T湿
B5:计算目标开启出风口的湿度干扰评估系数,记为φ干扰
B6:计算目标开启出风口的加湿调控方式下对应的的目标控制时长T控制,T控制=T湿-T干扰
其中,T干扰表示设定的单位加湿干扰评估系数对应的参照浮动控制长。
B7:按照加湿调控方式下对应的控制时长的分析方式同理分析得到除湿调控方式下的控制时长;
B8:将加湿调控方式和除湿调控方式下的控制时长作为湿度调控数据。
本发明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在进行湿度调控解析时,根据需要调控的湿度差判断湿度调控方式,通过计算湿度调控方式下的湿度干扰系数确定湿度调控时需要的控制时长,为后续中央空调的智能湿度调控提供了铺垫,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体感舒适度,同时还降低了能源的浪费。
具体地,所述计算目标开启出风口的湿度干扰评估系数,其具体计算过程为:从各确认开启出风口环境信息中提取有效空间体积,记为V
计算目标开启出风口的湿度干扰评估系数φ干扰
其中,c1和c2分别表示设定的温度和有效空间体积对应的湿度干扰评估占比权重因子,μ2表示设定的湿度干扰评估修正因子。
所述调控执行终端模块,用于对需求开关状态为关闭状态的确认开启出风口进行关闭和对需求开关状态为开启状态的确认开启出风口进行开启,并根据得到的温度调控数据和湿度调控数据进行对应调控。
本发明在具体的实施例中,通过根据温度、空间信息进行干扰湿度值分析,同时根据人员密集度、温湿度进行湿度调控需求分析,有效扩展了湿度控制的参照依据,使得区域空调调控分析结果更为精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户的体感。
本发明在具体的实施例中,通过进行温度和湿度的自动化调控,提高了温度或者湿度调控的可靠性和贴合性,保障了用户的体验感,同时也有效防止了不适当调控导致的电力消耗较大现象的发生,从而避免了电力资源浪费,减少了不必要的能源开支。
数据库,用于存储中央空调各温度差对应的参照温控时长和各温控时长对应的参照维持时长,并存储中央空调各湿度差对应的参照控制时长和参照控制时长对应的参照维持时长。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的构思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构思或者超越本发明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节能型中央空调自动调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央空调出风口设置信息提取模块,用于提取目标中央空调对应的各出风口的当前设置信息,包括开关状态和编号。
区域环境监测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对目标中央空调对应开关状态为开启状态的各出风口所在区域内的人员数目和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并将开关状态为开启状态的各出风口记为各开启出风口。
区域环境二次监测模块,用于设定监测时间段对人数为0的各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内的人员数目进行二次监测。
空调开关状态确认终端,用于对各开启出风口的需求开关状态进行确认,将需求状态为开启状态的开启出风口记为确认开启出风口,统计确认开启出风口数目,当某开启出风口的需求开关状态为关闭状态时,将该开启出风口记为确认关闭出风口,并发送确认关闭出风口的编号至调控执行终端。
区域温湿度调控需求分析模块,用于对各确认开启出风口进行温度和湿度调控需求分析,得到各确认开启出风口的温度调控需求指数和湿度调控需求指数。
区域温度湿度调控解析模块,用于当某确认开启出风口的温度调控需求指数或者湿度调控需求指数大于其设定值时,将该确认开启出风口记为目标出风口,对目标出风口进行温度或者湿度调控解析,得到目标出风口的温度调控数据或者湿度调控指数。
调控执行终端模块,用于对确认关闭出风口进行关闭,并根据目标出风口的温度调控数据和湿度调控数据进行对应调控。
数据库,用于存储中央空调各温度差对应的参照温控时长和各温控时长对应的参照维持时长,并存储中央空调各湿度差对应的参照控制时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中央空调自动调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信息包括各确认出风口所在区域的湿度、温度、空间体积和有效空间体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中央空调自动调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各开启出风口的需求开关状态进行确认,其具体确认过程为:
若某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内的采集的人员数目为0,且其在设定时间段内二次监测的人员数目也为0,则判定该开启出风口的需求开关状态为关闭状态;
若某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内的采集的人员数目不为0,则判定该开启出风口的需求开关状态为开启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能型中央空调自动调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各确认开启出风口温度调控需求分析,其具体分析过程为:
提取当前各确认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内的人员数目,记为Ni,i表示各确认开启出风口的编号,i=1,2,...n;
从各确认开启出风口的环境信息中提取当前各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内的温度和空间体积,分别记为W温i和Vi;
计算各确认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对应的影响温度值,记为W影响 i
计算各确认开启出风口的温度调控需求指数αi
其中,ΔW表示设定参照的温度差,W适宜表示设定的人体适宜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节能型中央空调自动调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各确认开启出风口影响温度值,其具体过程为:
将Ni和Vi导入公式计算各确认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对应的环境偏差评估指数λ偏差 i
其中,N′和V′分别表示设定的参照的人员数目和有效空间体积,a1和a2分别表示设定的人员数目和有效空间体积对应的环境偏差评估占比权重因子,η表示设定的环境偏差评估修正因子;
计算各确认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对应的影响温度值W影响 i,W影响 i=W0偏差 i
其中,W0表示设定的单位环境偏差指数对应的参照影响温度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节能型中央空调自动调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目标开启出风口进行温度调控解析,其具体调控解析过程为:
A1:提取当前目标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内的温度和温度影响值,分别记为W目标和W目影,计算需要调控的温度差,记为W,W=W目标+W目影-W适宜
A2:若W<0,则判定目标开启出风口的温度调控方式为升温调控;
A3:提取当前目标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内的人员数目和空间体积,分别记为N′和V′,计算目标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的升温调控效率系数γ
其中,M′表示设定的温度影响状态下的参照人员密集度,d1、d2分别表示设定的人口密集度和温度差对应的升温调控效率评估权重因子,ε表示设定的升温调控效率修正因子;
A4:从数据库中提取各温度差对应的参照温控时长,根据目标开启出风口的需要调控的温度差,从数据库中定位出目标开启出风口对应适宜温度差的参照温控时长记为T,计算目标开启出风口的温升调控对应的目标温控时长T温控,T温控=T-T0
其中,T0为设定的单位温升效率评估系数对应的参照浮动温控时长;
A5:从数据库中提取各温控时长对应的参照维持时长,根据目标开启出风口的目标温控时长,得到目标温控时长对应的参照维持时长,将目标开启出风口的目标温控时长和参照维持时长进行作比,得到目标开启出风口在升温调控方式下的温控时长比;
A6:若W>0,则判定目标开启出风口的温度调控方式为降温调控;
A7:计算目标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的降温调控效率系数γ
其中,d3、d4分别表示设定的人口密集度和温度对应的升温调控效率评估权重因子,ε2表示设定的升温调控效率修正因子;
A8:按照目标开启出风口在升温调控方式下的温控时长比的分析方式同理分析得到目标开启出风口在降温调控方式下的温控时长比;
A9:将温度调控方式和温度调控方式下的温控时长比作为温度调控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节能型中央空调自动调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各确认开启出风口湿度调控需求分析,其具体分析过程为:
从各确认开启出风口的环境信息中提取各确认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内的湿度,记为Si
计算各确认开启出风口进行湿度调控需求评估指数βi
其中,M″表示设定的湿度影响状态下的参照人员密集度,b1、b2和b3分别表示设定的人员密集度、温度和湿度对应的湿度调控需求评估占比权重因子,S适宜表示设定的人体适宜湿度值,ΔS表示设定的的参照湿度差,μ表示设定的湿度调控需求评估修正因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节能型中央空调自动调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目标出风口进行湿度调控解析,其具体调控解析过程为:
B1:提取当前目标开启出风口所在区域内的温度,记为S湿
B2:计算需要调控的湿度差,记为S,S=S湿-S适宜
B3:若S<0,则判定目标中央空调某开启出风口的湿度调控方式为加湿调控;
B4:从数据库中提取各湿度差对应的参照控制时长,根据目标开启出风口的适宜湿度差,从数据库中定位出目标开启出风口对应的适宜湿度差的参照控制时长记为T湿
B5:计算目标开启出风口的湿度干扰评估系数,记为φ干扰
B6:计算目标开启出风口加湿调控方式下对应的目标控制时长T控制,T控制=T湿-T干扰
其中,T干扰表示设定的单位湿度干扰评估系数对应的参照浮动控制长;
B7:按照加湿调控方式下对应的控制时长的分析方式同理分析得到除湿调控方式下的控制时长;
B8:将湿度调控方式和湿度调控方式下的控制时长作为湿度调控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节能型中央空调自动调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目标开启出风口的湿度干扰评估系数,其具体计算过程为:
从目标开启出风口的环境信息中提取有效空间体积,记为V
计算目标开启出风口的湿度干扰评估系数φ干扰
其中,c1和c2分别表示设定的温度和有效空间体积对应的湿度干扰评估占比权重因子,μ2表示设定的湿度干扰评估修正因子。
CN202310794091.XA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节能型中央空调自动调控管理系统 Pending CN1166975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94091.XA CN116697533A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节能型中央空调自动调控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94091.XA CN116697533A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节能型中央空调自动调控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97533A true CN116697533A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43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94091.XA Pending CN116697533A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节能型中央空调自动调控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9753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06593A (zh) * 2023-09-28 2023-11-07 博纳环境设备(太仓)有限公司 基于需求的工业空调出风控制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06593A (zh) * 2023-09-28 2023-11-07 博纳环境设备(太仓)有限公司 基于需求的工业空调出风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7006593B (zh) * 2023-09-28 2023-12-08 博纳环境设备(太仓)有限公司 基于需求的工业空调出风控制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23119B (zh) 用于环境控制系统的辐射供热控制和方法
CN104764165A (zh) 控制睡眠环境的空调器及方法
CN116697533A (zh) 一种节能型中央空调自动调控管理系统
CN109140723A (zh) 一种分布式楼宇暖通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11895608B (zh) 空调器与通风机的联动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576015B (zh) 一种实现需求侧响应的建筑空调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425698A (zh) 一种用户偏好自学习的空调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974174B (zh) 一种基于神经模糊控制的数据机房散热系统及方法
CN107289589A (zh) 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197846A (zh) 一种建筑内冷热负荷自适应调节方法及系统
CN115435453A (zh) 一种建筑节能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5686095A (zh) 一种智能楼宇节能综合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5540114A (zh) 一种室内环境优化提升暖通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14619993U (zh) 一种空调智能控制节能系统
CN114240034A (zh) 一种建筑内的末端设备用能调控方法及系统
CN111998505B (zh) 基于RSM-Kriging-GA算法的泛园区空调系统能耗优化方法及系统
WO2023115917A1 (zh)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13137663B (zh) 一种vav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983659B (zh) 一种新风系统控制方法及其控制装置
TW202100915A (zh) 空調負荷調整系統及空調負荷調整方法
CN114576813A (zh) 基于电力云平台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CN112050443B (zh) 新风空调的净化控制方法
CN113317208A (zh) 一种楼房养殖结构及集中通风系统
CN115143601B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央空调冷热效果监测分析调控方法
CN112212481A (zh) 利用深度强化学习控制环境舒适度的系统及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