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86036A - 拼接屏及其显示补偿方法 - Google Patents

拼接屏及其显示补偿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86036A
CN116686036A CN202180004357.5A CN202180004357A CN116686036A CN 116686036 A CN116686036 A CN 116686036A CN 202180004357 A CN202180004357 A CN 202180004357A CN 116686036 A CN116686036 A CN 1166860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display
area
node
display are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0435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明毅
韩影
杨飞
王俪蓉
陈燚
王雨
许静波
李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6860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860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007Display of intermediate tones
    • G09G3/2074Display of intermediate tones using sub-pixe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2Composi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26Video wall, i.e. juxtaposition of a plurality of screens to create a display screen of bigger dimens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39Pixel structures
    • G09G2300/0452Details of colour pixel setup, e.g. pixel composed of a red, a blue and two green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33Improving the luminance or brightness uniformity across the scree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2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for control of overall brightnes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30/00Aspects of power supply; Aspects of display protection and defect management
    • G09G2330/02Details of power systems and of start or stop of display operation
    • G09G2330/021Power management, e.g. power sav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60/00Aspects of the architecture of display systems
    • G09G2360/16Calculation or use of calculated indices related to luminance levels in display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一种拼接屏及其显示补偿方法,该拼接屏显示补偿方法包括:获取待显示画面,待显示画面包括至少一个显示单元区(1),显示单元区(1)包括多个与子显示屏一一对应的子显示区(11)、(12)、(13)、(14),子显示区(11)、(12)、(13)、(14)显示于与其对应的子显示屏,显示单元区(1)还包括中心区域(15)和位于中心区域(15)周围的非中心区域(16);获取多个子显示区(11)、(12)、(13)、(14)中至少部分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根据至少部分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获取中心区域(15)的实际亮度增益,以及根据至少部分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获取非中心区域(16)中多个第一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根据多个第一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和中心区域上的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利用双线性内插法获取非中心区域(16)至少部分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其中,中心区域(15)的实际亮度增益大于等于非中心区域(16)的实际亮度增益;根据中心区域(15)和非中心区域(16)的实际亮度增益对待显示画面进行补偿。该拼接屏显示补偿方法可以改善拼接屏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拼接屏及其显示补偿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拼接屏及其显示补偿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拼接屏通过亮度增益补偿后无法达到较好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拼接屏显示补偿方法,用于补偿拼接屏,所述拼接屏包括多个子显示屏,其中,所述补偿方法包括:
获取待显示画面,所述待显示画面包括至少一个显示单元区,所述显示单元区包括多个与所述子显示屏一一对应的子显示区,所述子显示区显示于与其对应的子显示屏,所述显示单元区还包括中心区域和位于所述中心区域周围的非中心区域;
获取多个所述子显示区中至少部分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
根据至少部分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获取所述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以及根据至少部分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获取所述非中心区域中多个第一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
根据多个所述第一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和所述中心区域上的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利用双线性内插法获取所述非中心区域至少部分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
其中,所述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大于等于所述非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
基于所述待显示画面的实际亮度增益对所述待显示画面进行补偿以获取实际显示画面。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获取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包括:
根据所述子显示区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灰阶值获取所述子显示区显示于所述子显示屏的总亮度资讯为Lt;
获取所述子显示屏的最大功耗值为Lm;
获取所述子显示区的亮度比例值为Lt/Lm;
根据所述子显示区的亮度比例值利用预设的数据库获取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所述数据库包括所述子显示区的亮度比例值和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的映射关系。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子显示区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灰阶值获取所述子显示区显示于所述子显示屏的总亮度资讯,包括:
根据所述子显示区上每一像素单元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灰阶值获取每一像素单元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亮度值;
根据所述子显示区上每个像素单元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亮度值获取所述子显示屏上对应像素单元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亮度资讯;
加和所述子显示屏上所有子像素单元的亮度资讯以获取所述子显示区显示于所述子显示屏的的总亮度资讯。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子显示区上每一像素单元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灰阶值获取每一像素单元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亮度值,包括:
利用公式L=[GL/(2 i-1)] gam×(2 j-1),获取同一像素单元中R子像素单元的亮度值为Lr、G子像素单元的亮度值为Lg、B子像素单元的亮度值为Lb,其中,L表示亮度值,GL表示灰阶值,gam表示伽马值,i、j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当所述子显示区中像素单元包括括R子像素单元、G子像素单元、B子像素单元,所述子显示屏中像素单元包括R子像素单元、G子像素单元、B子像素单元、W子像素单元时,根据所述子显示区上每个像素单元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亮度值获取所述子显示屏上对应像素单元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亮度资讯,包括:
获取所述子显示屏上对应像素单元中:
W子像素单元的亮度资讯为L'w=Min(Lr、Lg、Lb);
R子像素单元的亮度资讯为L'r=Lr-L'w;
G子像素单元的亮度资讯为L'g=Lg-L'w;
B子像素单元的亮度资讯为L'b=Lb-L'w。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当所述子显示区中像素单元包括括R子像素单元、G子像素单元、B子像素单元,所述子显示屏中像素单元包括R子像素单元、G子像素单元、B子像素单元、W子像素单元时,获取所述子显示屏的最大功耗值为Lm,包括:
利用公式:Lm=K×2×(2 j-1)获取子显示屏的最大功耗值;
其中,Lm为子显示屏的最大功耗值,K为所述子显示屏上像素单元的个数。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同一所述显示单元区中,多个所述子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子显示区,所述中心区域与每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交叠,所述非中心区域与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交叠,根据至少部分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获取所述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包括:
根据每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获取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中的最大理论亮度增益;
将所述最大理论亮度增益与第一系数的乘积作为所述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所述第一系数大于等于1。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同一所述显示单元区中,多个所述子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子显示区,所述中心区域与每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交叠,所述非中心区域与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交叠;
根据至少部分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获取所述非中心区域中多个第一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包括:
获取多个所述第一节点,多个所述第一节点包括多个第一子节点和多个第二子节点,多个所述第一子节点分别位于第一图案的各个顶点,所述第二子节点位于所述第一图案的侧边,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围成所述第一图案;
获取所述第一子节点所在第一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与第二系数的乘积作为所述第一子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所述第二系数小于等于1;
根据两个所述第一子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通过线性插值法获取与该两个第一子节点位于所述第一图案同一侧边的第二子节点的实际亮度增 益。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同一所述显示单元区中,多个所述子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子显示区,所述中心区域与每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交叠,所述非中心区域与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交叠;
多个所述第一节点包括多个第一子节点和多个第二子节点,多个所述第一子节点分别位于第一图案的各个顶点,所述第二子节点位于所述第一图案的侧边,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围成所述第一图案;
根据多个所述第一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和所述中心区域上的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利用双线性内插法获取所述非中心区域至少部分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包括:
获取所述中心区域上的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和多个所述第一节点分别位于同一内插矩形的四个顶点且位于同一所述第一子显示区;
利用位于同一所述内插矩形四个顶点的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通过双线性内插法获取所述内插矩形中非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节点位于所述中心区域的边沿。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为矩形,所述显示单元区包括二乘二矩阵分布的四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四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形成矩形结构的所述第一图案;
所述中心区域为矩形,所述中心区域分别与四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部分交叠,且所述中心区域的四条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图案的四条侧边平行;
在同一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中,所述第一子节点包括第一亚节点,所述第二节点包括第二亚节点、第三亚节点、第四亚节点,所述第二亚节点位于所述中心区域的顶点上,所述第三亚节点、第四亚节点位于所述中心区域边沿和所述第一子显示区边沿的交界点上,所述第二子节点包括第五亚节点、第六亚节点、第七亚节点、第八亚节点;
所述第一亚节点、第五亚节点、第二亚节点、第六亚节点形成一所述内插矩形的四个顶点,所述第二亚节点、第三亚节点、第七亚节点、第五亚节点形成一所述内插矩形的四个顶点,所述第二亚节点、第六亚节点、第八亚节点、第四亚节点形成一所述内插矩形的四个顶点。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同一所述显示单元区中,多个所述子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子显示区,所述中心区域与每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交叠,所述非中心区域与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交叠,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包括位于所述非中心区域的拼接区和非拼接区,所述拼接区包括与其他第一子显示区拼接的侧边;
所述拼接区的实际亮度增益根据多个所述第一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和所述中心区域上的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利用双线性内插法获取;
所述非拼接区的实际亮度增益等于所述非拼接区所在第一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与第二系数的乘积,所述第二系数小于等于1。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同一所述显示单元区中,多个所述子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子显示区,所述中心区域与每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交叠,所述非中心区域与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交叠;
在同一所述显示单元区中,多个所述子显示区还包括多个与所述子显示屏一一对应的第二子显示区,所述第二子显示区显示于与其对应的子显示屏,所述第二子显示区位于所述非中心区域;
所述补偿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子显示区的实际亮度增益获取所述第二子显示区的实际亮度增益。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为矩形,所述显示单元区包括二乘二矩阵分布的四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四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形成矩形的第一图案;
所述中心区域为矩形,所述中心区域分别与四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部分交叠,且所述中心区域的四条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图案的四条侧边平行;
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包括与所述中心区域不相交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以及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相交的第一顶点;
所述第二子显示区形成的区域包括:
第一矩形区域,包括与所述第一侧边拼接的侧边;
第二矩形区域,包括与所述第二侧边拼接的侧边;
第三矩形区域,与所述第一矩形区域、第二矩形区域连接,且包括与 所述第一顶点拼接的顶点;
基于所述第一子显示区的实际亮度增益获取所述第二子显示区的实际亮度增益,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侧边上任意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为与该节点位于同一列的所述第一矩形区域中各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
获取所述第二侧边上任意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为与该节点位于同一行的所述第二矩形区域中各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
获取所述第一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为所述第三矩形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
所述第一侧边的延伸方向为行方向,所述第二侧边的延伸方向为列方向。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待显示画面包括多个所述显示单元区,每个所述显示单元区包括所述中心区域和位于所述中心区域周围的非中心区域。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同一所述显示单元区中,多个所述子显示区包括四个矩形的第一子显示区,四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以二乘二的矩阵结构分布;
所述中心区域与每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部分交叠,所述非中心区域与每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部分交叠;
根据至少部分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获取所述非中心区域中多个第一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包括:
获取多个所述第一节点,多个所述第一节点包括多个第一子节点和多个第二子节点,多个所述第一子节点分别位于第一图案的各个顶点,所述第二子节点位于所述第一图案的侧边,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围成所述第一图案;
获取以所述第一子节点为顶点的所述第一子显示区的最小理论亮度增益,获取所述最小理论亮度增益与第二系数的乘积作为所述第一子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所述第二系数小于等于1;
在同一所述显示单元区中,根据两个所述第一子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通过线性插值法获取与该两个第一子节点位于所述第一图案同一侧边的 第二子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所述待显示画面的实际亮度增益对所述待显示画面进行补偿以获取实际显示画面,包括:
将所述子显示屏上各个子像素单元的亮度资讯和与其对应的实际亮度增益的乘积作为所述子像素单元的实际亮度资讯;
根据所述子像素单元的实际亮度资讯获取所述子像素单元的实际灰阶值,所述子显示屏上每个子像素单元的实际灰阶值形成所述实际显示画面。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拼接屏,其中,所述拼接屏包括:
多个子显示屏;
系统电路,用于:
获取待显示画面,所述待显示画面包括至少一个显示单元区,所述显示单元区包括多个与所述子显示屏一一对应的子显示区,所述子显示区显示于与其对应的子显示屏,所述显示单元区还包括中心区域和位于所述中心区域周围的非中心区域;
获取多个所述子显示区中至少部分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
根据至少部分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获取所述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以及根据至少部分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获取所述非中心区域中多个第一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
根据多个所述第一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和所述中心区域上的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利用双线性内插法获取所述非中心区域至少部分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
其中,所述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大于等于所述非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
基于所述待显示画面的实际亮度增益对所述待显示画面进行补偿以获取实际显示画面;
多个源极驱动电路,与多个所述子显示屏一一对应设置;
多个栅极驱动电路,与多个所述子显示屏一一对应设置;
多个时序控制器,与多个所述源极驱动电路一一对应设置,且连接所述系统电路,所述时序控制器用于基于所述实际显示画面驱动所述源极驱 动电路、栅极驱动电路向所述子显示屏输入驱动信号。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获取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包括:
根据所述子显示区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灰阶值获取所述子显示区显示于所述子显示屏的总亮度资讯为Lt;
获取所述子显示屏的最大功耗值为Lm;
获取所述子显示区的亮度比例值为Lt/Lm;
根据所述子显示区的亮度比例值利用预设的数据库获取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所述数据库包括所述子显示区的亮度比例值和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的映射关系。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子显示区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灰阶值获取所述子显示区显示于所述子显示屏的总亮度资讯,包括:
根据所述子显示区上每一像素单元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灰阶值获取每一像素单元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亮度值;
根据所述子显示区上每个像素单元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亮度值获取所述子显示屏上对应像素单元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亮度资讯;
加和所述子显示屏上所有子像素单元的亮度资讯以获取所述子显示区显示于所述子显示屏的的总亮度资讯。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子显示区上每一像素单元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灰阶值获取每一像素单元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亮度值,包括:
利用公式L=[GL/(2 i-1)] gam×(2 j-1),获取同一像素单元中R子像素单元的亮度值为Lr、G子像素单元的亮度值为Lg、B子像素单元的亮度值为Lb,其中,L表示亮度值,GL表示灰阶值,gam表示伽马值,i、j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当所述子显示区中像素单元包括括R子像素单元、G子像素单元、B子像素单元,所述子显示屏中像素单元包括R子像素单元、G子像素单元、B子像素单元、W子像素单元时,根据所述子显示区上每个像素单元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亮度值获取所述子显示屏上对应像素单元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亮度资讯,包括:
获取所述子显示屏上对应像素单元中:
W子像素单元的亮度资讯为L'w=Min(Lr、Lg、Lb);
R子像素单元的亮度资讯为L'r=Lr-L'w;
G子像素单元的亮度资讯为L'g=Lg-L'w;
B子像素单元的亮度资讯为L'b=Lb-L'w。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当所述子显示区中像素单元包括括R子像素单元、G子像素单元、B子像素单元,所述子显示屏中像素单元包括R子像素单元、G子像素单元、B子像素单元、W子像素单元时,获取所述子显示屏的最大功耗值为Lm,包括:
利用公式:Lm=K×2×(2 j-1)获取子显示屏的最大功耗值;
其中,Lm为子显示屏的最大功耗值,K为所述子显示屏上像素单元的个数。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同一所述显示单元区中,多个所述子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子显示区,所述中心区域与每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交叠,所述非中心区域与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交叠,根据至少部分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获取所述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包括:
根据每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获取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中的最大理论亮度增益;
将所述最大理论亮度增益与第一系数的乘积作为所述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所述第一系数大于等于1。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同一所述显示单元区中,多个所述子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子显示区,所述中心区域与每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交叠,所述非中心区域与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交叠;
根据至少部分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获取所述非中心区域中多个第一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包括:
获取多个所述第一节点,多个所述第一节点包括多个第一子节点和多个第二子节点,多个所述第一子节点分别位于第一图案的各个顶点,所述第二子节点位于所述第一图案的侧边,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围成所述第一图案;
获取所述第一子节点所在第一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与第二系数 的乘积作为所述第一子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所述第二系数小于等于1;
根据两个所述第一子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通过线性插值法获取与该两个第一子节点位于所述第一图案同一侧边的第二子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同一所述显示单元区中,多个所述子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子显示区,所述中心区域与每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交叠,所述非中心区域与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交叠;
多个所述第一节点包括多个第一子节点和多个第二子节点,多个所述第一子节点分别位于第一图案的各个顶点,所述第二子节点位于所述第一图案的侧边,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围成所述第一图案;
根据多个所述第一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和所述中心区域上的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利用双线性内插法获取所述非中心区域至少部分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包括:
获取所述中心区域上的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和多个所述第一节点分别位于同一内插矩形的四个顶点且位于同一所述第一子显示区;
利用位于同一所述内插矩形四个顶点的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通过双线性内插法获取所述内插矩形中非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节点位于所述中心区域的边沿。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为矩形,所述显示单元区包括二乘二矩阵分布的四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四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形成矩形结构的所述第一图案;
所述中心区域为矩形,所述中心区域分别与四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部分交叠,且所述中心区域的四条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图案的四条侧边平行;
在同一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中,所述第一子节点包括第一亚节点,所述第二节点包括第二亚节点、第三亚节点、第四亚节点,所述第二亚节点位于所述中心区域的顶点上,所述第三亚节点、第四亚节点位于所述中心区域边沿和所述第一子显示区边沿的交界点上,所述第二子节点包括第五亚节点、第六亚节点、第七亚节点、第八亚节点;
所述第一亚节点、第五亚节点、第二亚节点、第六亚节点形成一所述 内插矩形的四个顶点,所述第二亚节点、第三亚节点、第七亚节点、第五亚节点形成一所述内插矩形的四个顶点,所述第二亚节点、第六亚节点、第八亚节点、第四亚节点形成一所述内插矩形的四个顶点。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同一所述显示单元区中,多个所述子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子显示区,所述中心区域与每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交叠,所述非中心区域与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交叠,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包括位于所述非中心区域的拼接区和非拼接区,所述拼接区包括与其他第一子显示区拼接的侧边;
所述拼接区的实际亮度增益根据多个所述第一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和所述中心区域上的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利用双线性内插法获取;
所述非拼接区的实际亮度增益等于所述非拼接区所在第一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与第二系数的乘积,所述第二系数小于等于1。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同一所述显示单元区中,多个所述子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子显示区,所述中心区域与每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交叠,所述非中心区域与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交叠;
在同一所述显示单元区中,多个所述子显示区还包括多个与所述子显示屏一一对应的第二子显示区,所述第二子显示区显示于与其对应的子显示屏,所述第二子显示区位于所述非中心区域;
所述系统电路还用于:
基于所述第一子显示区的实际亮度增益获取所述第二子显示区的实际亮度增益。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为矩形,所述显示单元区包括二乘二矩阵分布的四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四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形成矩形的第一图案;
所述中心区域为矩形,所述中心区域分别与四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部分交叠,且所述中心区域的四条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图案的四条侧边平行;
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包括与所述中心区域不相交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以及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相交的第一顶点;
所述第二子显示区形成的区域包括:
第一矩形区域,包括与所述第一侧边拼接的侧边;
第二矩形区域,包括与所述第二侧边拼接的侧边;
第三矩形区域,与所述第一矩形区域、第二矩形区域连接,且包括与所述第一顶点拼接的顶点;
基于所述第一子显示区的实际亮度增益获取所述第二子显示区的实际亮度增益,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侧边上任意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为与该节点位于同一列的所述第一矩形区域中各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
获取所述第二侧边上任意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为与该节点位于同一行的所述第二矩形区域中各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
获取所述第一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为所述第三矩形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
所述第一侧边的延伸方向为行方向,所述第二侧边的延伸方向为列方向。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待显示画面包括多个所述显示单元区,每个所述显示单元区包括所述中心区域和位于所述中心区域周围的非中心区域。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同一所述显示单元区中,多个所述子显示区包括四个矩形的第一子显示区,四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以二乘二的矩阵结构分布;
所述中心区域与每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部分交叠,所述非中心区域与每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部分交叠;
根据至少部分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获取所述非中心区域中多个第一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包括:
获取多个所述第一节点,多个所述第一节点包括多个第一子节点和多个第二子节点,多个所述第一子节点分别位于第一图案的各个顶点,所述第二子节点位于所述第一图案的侧边,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围成所述第一图案;
获取以所述第一子节点为顶点的所述第一子显示区的最小理论亮度增益,获取所述最小理论亮度增益与第二系数的乘积作为所述第一子节点 的实际亮度增益,所述第二系数小于等于1;
在同一所述显示单元区中,根据两个所述第一子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通过线性插值法获取与该两个第一子节点位于所述第一图案同一侧边的第二子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所述待显示画面的实际亮度增益对所述待显示画面进行补偿以获取实际显示画面,包括:
将所述子显示屏上各个子像素单元的亮度资讯和与其对应的实际亮度增益的乘积作为所述子像素单元的实际亮度资讯;
根据所述子像素单元的实际亮度资讯获取所述子像素单元的实际灰阶值,所述子显示屏上每个子像素单元的实际灰阶值形成所述实际显示画面。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和图2为一种二乘二拼接屏直接拼接情况下显示不同画面的状态图;
图3和图4为一种二乘二拼接屏采用第一种方法显示不同画面的状态图;
图5为一种二乘二拼接屏上各子显示屏的峰值亮度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拼接屏显示画面的显示状态图;
图7为一种二乘二拼接屏上各子显示屏的峰值亮度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拼接屏显示画面的显示状态图;
图9为本公开拼接屏显示补偿方法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公开拼接屏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待显示画面的状态图;
图11为本公开拼接屏显示补偿方法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亮度增益获取方法的流程图;
图12为本公开拼接屏显示补偿方法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获取子显示区显示于子显示屏的总亮度资讯的流程图;
图13为一种子显示屏中亮度比例值与亮度值的关系曲线图;
图14为待显示画面的示意图;
图15为拼接屏直接拼接显示图14所示待显示画面的显示状态图;
图16为采用本公开补偿方法后显示图14所示待显示画面的显示状态图;
图17为本公开拼接屏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待显示画面的状态图;
图18为本公开拼接屏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待显示画面的状态图;
图19为本公开拼接屏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待显示画面的状态图;
图20为本公开拼接屏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待显示画面的状态图;
图21为本公开拼接屏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待显示画面的状态图;
图22为本公开拼接屏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待显示画面的状态图;
图23为本公开拼接屏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例。然而,示例实施例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例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用语“一个”、“一”、“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 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
电致发光元件作为一种电流型发光器件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显示面板中。由于具备自发光特性,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不需要背光源,且具有对比度高、厚度薄、视角广、反应速度快、可弯曲、构造及制程简单等优点,因此电致发光显示面板逐渐成为下一代主流显示面板。一般来说,像素电路包括显示单元(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或是其他显示单元),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以及存储电容(Capacitance),通过固定的扫描波型开关TFT,将与显示数据相应的电压充电至电容器,通过电压的大小控制供显示单元,进而调整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
相关技术中,为了兼容产品的功耗和显示品质,通常采用峰值亮度算法获取每一帧的亮度增益,通过亮度增益对待显示画面进行亮度调整,从而使得显示面板在不增大功耗的情况下,提高显示对比度。然而在拼接屏中,由于每个子显示屏上画面的亮度增益不同,直接进行堆叠拼接会导致拼接屏拼接缝区域出现明显的拼接边界。例如,如图1、2所示,图1和图2为一种二乘二拼接屏直接拼接情况下显示不同画面的状态图。其中,图1为该拼接屏显示图像的显示状态图,图2为该拼接屏显示相同灰阶的显示状态图。如图1、2所示,由于子显示屏1、子显示屏2、子显示屏3、子显示屏4对应的亮度增益依次减小,从而导致该拼接屏拼接缝区域出现明显的拼接边界,即该拼接屏拼接缝区域出现明显的亮度差。
相关技术中,解决上述拼接边界的方法通常有两种。
第一种方法为:获取拼接屏中各个子显示屏上对应画面的亮度增益,将各个子显示屏对应亮度增益中的最小亮度增益设置为每个子显示屏上画面的亮度增益。如图3、4所示,图3和图4为一种二乘二拼接屏采用第一种方法显示不同画面的状态图。其中,图3所示显示状态图与图1所示状态图为同一拼接屏显示同一画面的显示状态图,图4所示显示状态图与图2所示状态图为同一拼接屏显示同一画面的显示状态图。根据图3、4可知,第一种方法虽然解决了拼接屏拼接缝区域出现拼接边界的问题,但是第一种方法会造成显示画面亮度、分辨率降低。
第二种方法为:获取拼接屏中各个子显示屏的峰值亮度值,将子显示屏交界位置采用线性内插法的方式将亮度的变化做成空间上的渐变,从而减少拼接区域的亮度差异。如图5、6所示,图5为一种二乘二拼接屏上各子显示屏的峰值亮度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拼接屏显示画面的显示状态图。如图5所示,不同子显示屏的峰值亮度分别为L A、L B、L C、L D,该拼接屏上不同子显示屏的峰值亮度具有不同的值,相应的,图6所示画面的拼接区域处有明显的亮度边界。如图7、8所示,图7为一种二乘二拼接屏上各子显示屏的峰值亮度示意图,图8为图7中拼接屏显示画面的显示状态图。图7中的拼接屏将子显示屏交界位置采用线性内插法的方式将亮度的变化做成空间上的渐变,从而使得图8所示画面的拼接边界亮度平滑过渡。
然而,虽然第二种方法解决了拼接屏拼接缝区域出现拼接边界以及显示亮度低的问题,但是在第二种方法中,显示画面的亮度最高位置并没有在画面的中心位置,从而导致显示效果较差。
基于此,本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拼接屏补显示偿方法,所述拼接屏可以包括多个子显示屏,其中,如图9所示,为本公开拼接屏显示补偿方法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所述补偿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1:获取待显示画面,所述待显示画面包括至少一个显示单元区,所述显示单元区包括多个与所述子显示屏一一对应的子显示区,所述子显示区显示于与其对应的子显示屏,所述显示单元区还包括中心区域和位于所述中心区域周围的非中心区域;
步骤S2:获取多个所述子显示区中至少部分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
步骤S3:根据至少部分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获取所述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以及根据至少部分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获取所述非中心区域中多个第一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
步骤S4:根据多个所述第一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和所述中心区域上的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利用双线性内插法获取所述非中心区域至少部分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
其中,所述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大于等于所述非中心区域的实际 亮度增益;
步骤S5:基于所述待显示画面的实际亮度增益对所述待显示画面进行补偿以获取实际显示画面。
该拼接屏显示补偿方法将显示单元区划分为中心区域和非中心区域,其中,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大于等于所述非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该设置可以实现较好的显示效果。此外,该拼接屏显示补偿方法利用双线性内插法获取至少部分所述非中心区域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从而可以使得中心区域和非中心区域的亮度平滑过渡。
以下本示例性实施例以二乘二的拼接屏为例,对上述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步骤S1:获取待显示画面。如图10所示,为本公开拼接屏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待显示画面的状态图。所述待显示画面可以包括一个显示单元区1,所述显示单元区1可以包括四个与所述子显示屏一一对应的子显示区11、子显示区12、子显示区13、子显示区14,所述子显示区显示于与其对应的子显示屏,所述显示单元区1还可以包括中心区域15和位于所述中心区域15周围的非中心区域16。其中,非中心区域16可以为显示单元区中除了中心区域15以外的所有区域。其中,中心区域15可以与每个子显示区交叠,非中心区域16可以与每一子显示区交叠。四个子显示区可以为相同形状大小的矩形,中心区域15也可以为矩形,中心区域15的四条侧边可以分别与任意子显示区的四条侧边平行。
步骤S2:获取多个所述子显示区中至少部分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如图10所示,步骤S2可以包括:获取子显示区11、子显示区12、子显示区13、子显示区14的理论亮度增益。如图11所示,为本公开拼接屏显示补偿方法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亮度增益获取方法的流程图。其中,获取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可以包括:
步骤S21:根据所述子显示区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灰阶值获取所述子显示区显示于所述子显示屏的总亮度资讯为Lt;
步骤S22:获取所述子显示屏的最大功耗值为Lm;
步骤S23:获取所述子显示区的亮度比例值为Lt/Lm;
步骤S24:根据所述子显示区的亮度比例值利用预设的数据库获取所 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所述数据库包括所述子显示区的亮度比例值和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的映射关系。
其中,如图12所示,为本公开拼接屏显示补偿方法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获取子显示区显示于子显示屏的总亮度资讯的流程图。根据所述子显示区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灰阶值获取所述子显示区显示于所述子显示屏的总亮度资讯,可以包括:
步骤S211:根据所述子显示区上每一像素单元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灰阶值获取每一像素单元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亮度值。本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利用公式L=[GL/(2 i-1)] gam×(2 j-1),获取同一像素单元中R子像素单元的亮度值为Lr、G子像素单元的亮度值为Lg、B子像素单元的亮度值为Lb,其中,L表示亮度值,GL表示灰阶值,gam表示伽马值,i、j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伽马值可以取2.2。2 i-1为该显示面板灰阶均一化后的最大灰阶值,例如,在8bit显示面板中,i可以等于8,该显示面板的最大灰阶值为255。2 j-1为该显示面板亮度均一化后的最大亮度值。
步骤S212:获取每个像素单元中各个子像素的亮度值后,可以根据所述子显示区上每个像素单元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亮度值获取所述子显示屏上对应像素单元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亮度资讯。例如,当所述子显示区中像素单元包括括R子像素单元、G子像素单元、B子像素单元,所述子显示屏中像素单元包括R子像素单元、G子像素单元、B子像素单元、W子像素单元时,根据所述子显示区上每个像素单元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亮度值获取所述子显示屏上对应像素单元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亮度资讯,可以包括:
获取所述子显示屏上对应像素单元中:
W子像素单元的亮度资讯为L'w=Min(Lr、Lg、Lb);
R子像素单元的亮度资讯为L'r=Lr-L'w;
G子像素单元的亮度资讯为L'g=Lg-L'w;
B子像素单元的亮度资讯为L'b=Lb-L'w。
其中,子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由子显示屏中相应的像素单元显示,上述的Lr、Lg、Lb为子显示区上同一像素单元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亮度值,L'w、L'r、L'g、L'b为子显示屏上相应的像素单元中各个子像素单元 的亮度资讯。
步骤S213:加和所述子显示屏上所有子像素单元的亮度资讯以获取所述子显示区的总亮度资讯Lt,即总亮度资讯Lt为子显示屏上所有子像素单元亮度资讯的总和。
步骤S22:获取所述子显示屏的最大功耗值为Lm,步骤S22可以包括:
利用公式Lm=K×2×(2 j-1)获取子显示屏的最大功耗值,其中,Lm为子显示屏的最大功耗值,其中,K为所述子显示屏上像素单元的个数。该最大功耗值即为子显示屏的最大总亮度资讯。根据上述子显示屏中子像素单元亮度资讯的计算方法可以看出,当子显示区上像素单元中两个子像素单元显示最大灰阶时,子显示屏对应像素单元的亮度资讯最大,对应像素单元的最大亮度资讯为2×(2 j-1),因此,子显示屏的最大功耗值为K×2×(2 j-1)。
步骤S24:根据所述子显示区的亮度比例值利用预设的数据库获取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所述数据库包括所述子显示区的亮度比例值和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的映射关系。数据库可以为查找表、关系曲线等数据类型。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数据库的获取方式可以包括:
首先,获取子显示屏的峰值亮度值、一般亮度值、混色亮度值,其中,峰值亮度值为子显示屏的最大亮度值;一般亮度值为子显示屏显示白画面的亮度值;混色亮度值为子显示屏最大功耗时的亮度值。峰值亮度值、一般亮度值、混色亮度值可以通过实测获取。然后,根据峰值亮度值、一般亮度值、混色亮度值,以及峰值亮度值、一般亮度值、混色亮度值各自对应的亮度比例值通过插值法获取子显示屏中亮度比例值与亮度值的关系曲线图。例如,如图13所示,为一种子显示屏中亮度比例值与亮度值的关系曲线图。其中,横坐标为亮度比例值,纵坐标为亮度值。如图13所示,该子显示屏的峰值亮度值L1可以为400尼特,一般亮度值L2可以为150尼特,混色亮度值L3可以为55尼特。其中,混色亮度值对应的亮度比例值为1,一般亮度值对应的亮度比例值为0.5,峰值亮度值对应的亮度比例值为L2×0.5/L1=0.1875。其中,峰值亮度值到一般亮度值区域之间的亮度值可以基于峰值亮度值、一般亮度值,以及峰值亮度值、一般亮度值各自对应的亮度比例值采用指数插值法获取,指数插值法可以确保亮 度值与功耗达到平衡;一般亮度值到混色亮度值之间亮度值可以基于一般亮度值、混色亮度值,以及一般亮度值、混色亮度值各自对应的亮度比例值采用线性插值法获取,线性插值法可以确保画面变化时亮度值不产生剧烈变化。获取如图13所示的关系曲线后,亮度比例值对应亮度值与峰值亮度值的比例即为该亮度比例值对应的理论亮度增益,例如,亮度比例值为0.5时,该亮度比例值对应的理论亮度增益为150/400。
应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实施例中,子显示屏还可以为其他像素结构,例如RGB、GGRB等。此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获取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
步骤S3:根据至少部分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获取所述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以及根据至少部分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获取所述非中心区域中多个第一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根据至少部分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获取所述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可以包括:获取子显示区11、子显示区12、子显示区13、子显示区14中的最大理论亮度增益;将该最大理论亮度增益与第一系数的乘积作为所述中心区域15的实际亮度增益,第一系数可以大于等于1。本实施例对最大理论亮度增益倍乘第一系数可以增加中心区域的亮度。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至少部分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获取所述非中心区域中多个第一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可以包括:
首先,获取非中心区域中的多个所述第一节点,多个所述第一节点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子节点和多个第二子节点,多个所述第一子节点分别位于第一图案的各个顶点,所述第二子节点位于所述第一图案的侧边,子显示区11、子显示区12、子显示区13、子显示区14围成所述第一图案。
其次,获取所述第一子节点所在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与第二系数的乘积作为所述第一子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所述第二系数小于等于1。如图10所示,第一子节点可以包括:第一亚节点N1、第九亚节点N9、第十亚节点N10,所述第二子节点可以包括第五亚节点N5、第六亚节点N6、第七亚节点N7、第八亚节点N8。其中,第一亚节点N1的实际亮度增益可以为子显示区12的理论亮度增益和第二系数的乘积,第九亚节点N9的实 际亮度增益可以为子显示区11的理论亮度增益和第二系数的乘积,第十亚节点N10的实际亮度增益可以为子显示区13的理论亮度增益和第二系数的乘积。其中,当第一系数为1时,第二系数也可以为1,当第一系数大于1时,第二系数可以小于1。第二系数的设置可以使得拼接屏的整体功耗不超过最大功耗。第五亚节点N5、第七亚节点N7的实际亮度增益可以基于第一亚节点N1和第九亚节点N9的实际亮度增益通过线性插值获取。第六亚节点N6、第八亚节点N8的实际亮度增益可以基于第一亚节点N1的实际亮度增益和第十亚节点N10的实际亮度增益通过线性插值获取。
应该理解的是,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至少部分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获取所述中心区域15的实际亮度增益,还可以有其他方式。例如,根据至少部分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获取所述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还可以包括:获取子显示区11、子显示区12、子显示区13、子显示区14中任一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值与第一系数的乘积作为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相应的,当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小于等于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时,该子显示区中的第一子节点的实际亮度值为其所在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值和第二系数的乘积;当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大于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时,该子显示区中的第一子节点的实际亮度值为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再例如,根据至少部分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获取所述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还可以包括:获取子显示区11、子显示区12、子显示区13、子显示区14对应四个理论亮度增益的平均值与第一系数的乘积作为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相应的,当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小于等于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时,该子显示区中的第一子节点的实际亮度值为其所在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和第二系数的乘积;当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大于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时,该子显示区中的第一子节点的实际亮度值为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
步骤S4:根据多个所述第一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和所述中心区域上的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利用双线性内插法获取所述非中心区域至少部分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步骤S4可以包括:
首先,获取所述中心区域上的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和多个所述第一节点分别位于同一内插矩形的四个顶点且位于同一子显示区。此外, 第二节点还可以位于中心区域15的边沿。例如,如图10所示,多个第二节点可以包括:第二亚节点N2、第三亚节点N3、第四亚节点N4,第二亚节点N2位于所述中心区域15的顶点上,所述第三亚节点N3、第四亚节点N4分别位于所述中心区域15边沿和子显示区12边沿的交界点上。第二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即为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第一亚节点N1、第五亚节点N5、第二亚节点N2、第六亚节点N6形成一内插矩形22的四个顶点,所述第二亚节点N2、第三亚节点N3、第七亚节点N7、第五亚节点N5形成一内插矩形21的四个顶点,所述第二亚节点N2、第六亚节点N6、第八亚节点N8、第四亚节点N4形成一内插矩形23的四个顶点。利用位于同一内插矩形四个顶点的实际亮度增益通过双线性内插法可以获取所述内插矩形中非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通过获取上述三个内插矩形的实际亮度增益可以获取子显示区12中非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同理,子显示区11、子显示区13、子显示区14中非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也可以利用上述方法获取。
需要说明的是,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一个节点包括一个像素单元,即像素单元为内插法中的最小节点。应该理解的是,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一个节点还可以包括多个像素单元,即该实施例可以以多个像素单元为节点进行插值,相应的,同一节点中多个像素单元获取的插值相同。
步骤S5:基于所述待显示画面的实际亮度增益对所述待显示画面进行补偿以获取实际显示画面。步骤S5可以包括:
首先,通过子显示屏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亮度资讯倍乘与其对应的实际亮度增益获取各个子像素单元补偿后的亮度值,再利用公式:
GL=(L/(2 j-1) 1/gam×(2 i-1)获取各个子像素单元的灰阶值。其中,L表示亮度值,GL表示灰阶值,gam表示伽马值,i、j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如图14、15、16所示,图14为待显示画面的示意图,图15为拼接屏直接拼接显示图14所示待显示画面的显示状态图,图16为采用本公开补偿方法后显示图14所示待显示画面的显示状态图。根据图14、15、16 可以看出,本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补偿方法不仅能够实现中心区域最亮的显示效果,而且还能够避免拼接缝区域出现拼接边界。
如图17所示,为本公开拼接屏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待显示画面的状态图。所述待显示画面可以包括一个显示单元区1,所述显示单元区1可以包括四个与所述子显示屏一一对应的子显示区11、子显示区12、子显示区13、子显示区14,所述子显示区显示于与其对应的子显示屏,所述显示单元区1还可以包括中心区域15和位于所述中心区域15周围的非中心区域16。其中,非中心区域16可以为显示单元区1中除了中心区域15以外的所有区域。且中心区域15与每个所述子显示区交叠,所述非中心区域16与每一子显示区交叠。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子显示区均可以包括位于所述非中心区域16的拼接区161和非拼接区162,所述拼接区161包括与其他子显示区拼接的侧边,非拼接区162不包括与其他子显示区拼接的侧边。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拼接区161的实际亮度增益可以通过上述方法获取,非拼接区162的实际亮度增益可以等于该非拼接区所在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与第二系数的乘积。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非拼接区的形状为矩形,应该理解的是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为本公开拼接屏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待显示画面的状态图。非拼接区的形状还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椭圆形等。
如图19所示,为本公开拼接屏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待显示画面的状态图。显示单元区1可以包括四乘四矩阵分布的16个子显示区,多个子显示区可以包括四个第一子显示区11和12个第二子显示区12,所述第一子显示区11显示于与其对应的子显示屏,每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11与心区域15、非中心区域16均交叠。所述第二子显示区12显示于与其对应的子显示屏,所述第二子显示区12位于所述非中心区域16。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补偿方法还可以包括:基于所述第一子显示区11的实际亮度增益获取所述第二子显示区12的实际亮度增益。例如,如图19所示,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11为相同形状大小的矩形,四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11二乘二矩阵分布。所述中心区域15可以为矩形,所述中心区域15分别与四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11部分交叠,且所述中心区域15的四条侧 边分别与任一第一子显示区11的四条侧边平行。所述第一子显示区11可以包括与所述中心区域15不相交的第一侧边111和第二侧边112,以及所述第一侧边111和第二侧边112相交的第一顶点N01。所述第二子显示区12形成的区域包括:第一矩形区域31、第二矩形区域32、第三矩形区域33,第一矩形区域31包括与第一侧边111拼接的侧边;第二矩形区域32包括与第二侧边112拼接的侧边;第三矩形区域33与所述第一矩形区域31、第二矩形区域32拼接,且所述第三矩形区域33的顶点与所述第一顶点N01拼接。
基于所述第一子显示区11的实际亮度增益获取所述第二子显示区12的实际亮度增益,可以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侧边111上任意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为与该节点位于同一列的所述第一矩形区域31中各个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
获取所述第二侧边112上任意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为与该节点位于同一行的第二矩形区域32中各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
获取所述第一顶点N01的实际亮度增益为所述第三矩形区域33的实际亮度增益;
其中,所述第一侧边111的延伸方向为行方向,所述第二侧边112的延伸方向为列方向。
如图19所示,第一矩形区域31、第二矩形区域32、第三矩形区域33分别与不同子显示区重合。应该理解的是,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单元区1还可以包括其他数量的子显示区,相应的,上述各矩形区域也可以与多个子显示区重合。
应该理解的是,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为本公开拼接屏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待显示画面的状态图。图20中显示单元区和图19中显示单元区形状相同。图20中中心区域15的实际亮度增益还可以为显示单元区1中所有子显示区中最大的理论亮度增益与第一系数的乘积。非中心区域上的第一节点可以位于显示单元区1的顶点和边沿。例如,非中心区域中内插矩形21中各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可以由节点N5、N7、N2、N3通过双线性内插获取;非中心区域中内插矩形22中各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可以由节点N1、N6、N2、N5通过双线性内插获取;非中心 区域中内插矩形23中各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可以由节点N6、N8、N4、N2通过双线性内插获取。其中,节点N1、N9、N10的实际亮度增益为其所在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和第二系数的乘积。节点N5、N7的实际亮度增益通过节点N1、N9内插获取,节点N6、N8的实际亮度增益可以通过节点N1、N10内插获取。节点N2、N3、N4的实际亮度增益为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
如图21所示,为本公开拼接屏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待显示画面的状态图。待显示画面可以包括多个显示单元区1,每个所述显示单元区1包括所述中心区域15和位于所述中心区域15周围的非中心区域16。每个显示单元区1中的子显示区可以为多个,同一显示单元区1中多个子显示区可以为任意形状,且以任意方式拼接。
如图22所示,为本公开拼接屏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待显示画面的状态图。待显示画面可以包括多个显示单元区1,每个显示单元区1可以包括四个矩形的子显示区11,四个所述子显示区11以二乘二的矩阵结构分布。其中,每个显示单元区1的实际亮度增益算法可以与图10所示待显示画面算法相同。此外,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为避免相邻显示单元区1边界存在亮度差,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获取相邻显示单元区1相交顶点的实际亮度增益时,可以获取该顶点所在子显示区中的最小理论亮度增益和第二系数的乘积作为该顶点的实际亮度增益。例如,图22中相邻显示单元区相交顶点N11的实际亮度增益可以为顶点N11所在四个子显示区中的最小理论亮度增益和第二系数的乘积;图22中相邻显示单元区相交顶点N12的实际亮度增益可以为顶点N12所在两个子显示区中的最小理论亮度增益和第二系数的乘积;图22中相邻显示单元区相交顶点N13的实际亮度增益可以为顶点N13所在两个子显示区中的最小理论亮度增益和第二系数的乘积。
本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拼接屏,其中,如图23所示,为本公开拼接屏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拼接屏包括:多个子显示屏11、系统电路2、多个源极驱动电路3、多个栅极驱动电路4、多个时序控制器5。系统电路2可以根据上述的补偿方法对所述待显示画面进行补偿以获取实际显示画面;多个源极驱动电路3与多个所述子显示屏11一一 对应设置;多个栅极驱动电路4与多个所述子显示屏11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时序控制器5与多个所述源极驱动电路3一一对应设置,且连接所述系统电路2,所述时序控制器5用于基于所述实际显示画面驱动所述源极驱动电路3、栅极驱动电路4向所述子显示屏输入驱动信号。该驱动信号可以包括由源极驱动电路提供的源极驱动信号和由栅极驱动电路提供的栅极驱动信号。其中,系统电路可以集成于拼接屏的系统芯片(SOC,System on Chip)上。
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系统电路也可以仅获取待显示画面的实际亮度增益,通过时序控制器5对所述待显示画面进行补偿以获取实际显示画面。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内容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32)

  1. 一种拼接屏显示补偿方法,用于补偿拼接屏,所述拼接屏包括多个子显示屏,其中,所述补偿方法包括:
    获取待显示画面,所述待显示画面包括至少一个显示单元区,所述显示单元区包括多个与所述子显示屏一一对应的子显示区,所述子显示区显示于与其对应的子显示屏,所述显示单元区还包括中心区域和位于所述中心区域周围的非中心区域;
    获取多个所述子显示区中至少部分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
    根据至少部分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获取所述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以及根据至少部分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获取所述非中心区域中多个第一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
    根据多个所述第一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和所述中心区域上的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利用双线性内插法获取所述非中心区域至少部分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
    其中,所述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大于等于所述非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
    基于所述待显示画面的实际亮度增益对所述待显示画面进行补偿以获取实际显示画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屏显示补偿方法,其中,获取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包括:
    根据所述子显示区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灰阶值获取所述子显示区显示于所述子显示屏的总亮度资讯为Lt;
    获取所述子显示屏的最大功耗值为Lm;
    获取所述子显示区的亮度比例值为Lt/Lm;
    根据所述子显示区的亮度比例值利用预设的数据库获取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所述数据库包括所述子显示区的亮度比例值和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的映射关系。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拼接屏显示补偿方法,其中,根据所述子显示区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灰阶值获取所述子显示区显示于所述子显示屏的总亮度资讯,包括:
    根据所述子显示区上每一像素单元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灰阶值获取每一像素单元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亮度值;
    根据所述子显示区上每个像素单元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亮度值获取所述子显示屏上对应像素单元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亮度资讯;
    加和所述子显示屏上所有子像素单元的亮度资讯以获取所述子显示区显示于所述子显示屏的的总亮度资讯。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拼接屏显示补偿方法,其中,根据所述子显示区上每一像素单元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灰阶值获取每一像素单元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亮度值,包括:
    利用公式L=[GL/(2 i-1)] gam×(2 j-1),获取同一像素单元中R子像素单元的亮度值为Lr、G子像素单元的亮度值为Lg、B子像素单元的亮度值为Lb,其中,L表示亮度值,GL表示灰阶值,gam表示伽马值,i、j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当所述子显示区中像素单元包括括R子像素单元、G子像素单元、B子像素单元,所述子显示屏中像素单元包括R子像素单元、G子像素单元、B子像素单元、W子像素单元时,根据所述子显示区上每个像素单元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亮度值获取所述子显示屏上对应像素单元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亮度资讯,包括:
    获取所述子显示屏上对应像素单元中:
    W子像素单元的亮度资讯为L'w=Min(Lr、Lg、Lb);
    R子像素单元的亮度资讯为L'r=Lr-L'w;
    G子像素单元的亮度资讯为L'g=Lg-L'w;
    B子像素单元的亮度资讯为L'b=Lb-L'w。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拼接屏显示补偿方法,其中,当所述子显示区中像素单元包括括R子像素单元、G子像素单元、B子像素单元,所述子显示屏中像素单元包括R子像素单元、G子像素单元、B子像素单元、W子像素单元时,获取所述子显示屏的最大功耗值为Lm,包括:
    利用公式:Lm=K×2×(2 j-1)获取子显示屏的最大功耗值;
    其中,Lm为子显示屏的最大功耗值,K为所述子显示屏上像素单元的个数。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屏显示补偿方法,其中,在同一所述显示单元区中,多个所述子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子显示区,所述中心区域与每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交叠,所述非中心区域与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交叠,根据至少部分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获取所述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包括:
    根据每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获取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中的最大理论亮度增益;
    将所述最大理论亮度增益与第一系数的乘积作为所述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所述第一系数大于等于1。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屏显示补偿方法,其中,在同一所述显示单元区中,多个所述子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子显示区,所述中心区域与每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交叠,所述非中心区域与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交叠;
    根据至少部分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获取所述非中心区域中多个第一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包括:
    获取多个所述第一节点,多个所述第一节点包括多个第一子节点和多个第二子节点,多个所述第一子节点分别位于第一图案的各个顶点,所述第二子节点位于所述第一图案的侧边,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围成所述第一图案;
    获取所述第一子节点所在第一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与第二系数的乘积作为所述第一子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所述第二系数小于等于1;
    根据两个所述第一子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通过线性插值法获取与该两个第一子节点位于所述第一图案同一侧边的第二子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屏显示补偿方法,其中,在同一所述显示单元区中,多个所述子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子显示区,所述中心区域与每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交叠,所述非中心区域与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交叠;
    多个所述第一节点包括多个第一子节点和多个第二子节点,多个所述第一子节点分别位于第一图案的各个顶点,所述第二子节点位于所述第一 图案的侧边,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围成所述第一图案;
    根据多个所述第一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和所述中心区域上的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利用双线性内插法获取所述非中心区域至少部分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包括:
    获取所述中心区域上的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和多个所述第一节点分别位于同一内插矩形的四个顶点且位于同一所述第一子显示区;
    利用位于同一所述内插矩形四个顶点的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通过双线性内插法获取所述内插矩形中非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拼接屏显示补偿方法,其中,所述第二节点位于所述中心区域的边沿。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拼接屏显示补偿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为矩形,所述显示单元区包括二乘二矩阵分布的四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四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形成矩形结构的所述第一图案;
    所述中心区域为矩形,所述中心区域分别与四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部分交叠,且所述中心区域的四条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图案的四条侧边平行;
    在同一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中,所述第一子节点包括第一亚节点,所述第二节点包括第二亚节点、第三亚节点、第四亚节点,所述第二亚节点位于所述中心区域的顶点上,所述第三亚节点、第四亚节点位于所述中心区域边沿和所述第一子显示区边沿的交界点上,所述第二子节点包括第五亚节点、第六亚节点、第七亚节点、第八亚节点;
    所述第一亚节点、第五亚节点、第二亚节点、第六亚节点形成一所述内插矩形的四个顶点,所述第二亚节点、第三亚节点、第七亚节点、第五亚节点形成一所述内插矩形的四个顶点,所述第二亚节点、第六亚节点、第八亚节点、第四亚节点形成一所述内插矩形的四个顶点。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屏显示补偿方法,其中,在同一所述显示单元区中,多个所述子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子显示区,所述中心区域与每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交叠,所述非中心区域与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交叠,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包括位于所述非中心区域的拼接区和非拼接区,所述拼接区包括与其他第一子显示区拼接的侧边;
    所述拼接区的实际亮度增益根据多个所述第一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和所述中心区域上的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利用双线性内插法获取;
    所述非拼接区的实际亮度增益等于所述非拼接区所在第一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与第二系数的乘积,所述第二系数小于等于1。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屏显示补偿方法,其中,在同一所述显示单元区中,多个所述子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子显示区,所述中心区域与每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交叠,所述非中心区域与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交叠;
    在同一所述显示单元区中,多个所述子显示区还包括多个与所述子显示屏一一对应的第二子显示区,所述第二子显示区显示于与其对应的子显示屏,所述第二子显示区位于所述非中心区域;
    所述补偿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子显示区的实际亮度增益获取所述第二子显示区的实际亮度增益。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拼接屏显示补偿方法,其中,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为矩形,所述显示单元区包括二乘二矩阵分布的四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四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形成矩形结构的第一图案;
    所述中心区域为矩形,所述中心区域分别与四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部分交叠,且所述中心区域的四条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图案的四条侧边平行;
    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包括与所述中心区域不相交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以及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相交的第一顶点;
    所述第二子显示区形成的区域包括:
    第一矩形区域,包括与所述第一侧边拼接的侧边;
    第二矩形区域,包括与所述第二侧边拼接的侧边;
    第三矩形区域,与所述第一矩形区域、第二矩形区域连接,且包括与所述第一顶点拼接的顶点;
    基于所述第一子显示区的实际亮度增益获取所述第二子显示区的实际亮度增益,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侧边上任意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为与该节点位于同一 列的所述第一矩形区域中各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
    获取所述第二侧边上任意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为与该节点位于同一行的所述第二矩形区域中各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
    获取所述第一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为所述第三矩形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
    所述第一侧边的延伸方向为行方向,所述第二侧边的延伸方向为列方向。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屏显示补偿方法,其中,所述待显示画面包括多个所述显示单元区,每个所述显示单元区包括所述中心区域和位于所述中心区域周围的非中心区域。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拼接屏显示补偿方法,其中,在同一所述显示单元区中,多个所述子显示区包括四个矩形的第一子显示区,四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以二乘二的矩阵结构分布;
    所述中心区域与每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部分交叠,所述非中心区域与每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部分交叠;
    根据至少部分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获取所述非中心区域中多个第一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包括:
    获取多个所述第一节点,多个所述第一节点包括多个第一子节点和多个第二子节点,多个所述第一子节点分别位于第一图案的各个顶点,所述第二子节点位于所述第一图案的侧边,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围成所述第一图案;
    获取以所述第一子节点为顶点的所述第一子显示区的最小理论亮度增益,获取所述最小理论亮度增益与第二系数的乘积作为所述第一子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所述第二系数小于等于1;
    在同一所述显示单元区中,根据两个所述第一子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通过线性插值法获取与该两个第一子节点位于所述第一图案同一侧边的第二子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拼接屏显示补偿方法,其中,基于所述待显示画面的实际亮度增益对所述待显示画面进行补偿以获取实际显示画面,包括:
    将所述子显示屏上各个子像素单元的亮度资讯和与其对应的实际亮度增益的乘积作为所述子像素单元的实际亮度资讯;
    根据所述子像素单元的实际亮度资讯获取所述子像素单元的实际灰阶值,所述子显示屏上每个子像素单元的实际灰阶值形成所述实际显示画面。
  17. 一种拼接屏,其中,所述拼接屏包括:
    多个子显示屏;
    系统电路,用于:
    获取待显示画面,所述待显示画面包括至少一个显示单元区,所述显示单元区包括多个与所述子显示屏一一对应的子显示区,所述子显示区显示于与其对应的子显示屏,所述显示单元区还包括中心区域和位于所述中心区域周围的非中心区域;
    获取多个所述子显示区中至少部分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
    根据至少部分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获取所述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以及根据至少部分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获取所述非中心区域中多个第一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
    根据多个所述第一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和所述中心区域上的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利用双线性内插法获取所述非中心区域至少部分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
    其中,所述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大于等于所述非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
    基于所述待显示画面的实际亮度增益对所述待显示画面进行补偿以获取实际显示画面;
    多个源极驱动电路,与多个所述子显示屏一一对应设置;
    多个栅极驱动电路,与多个所述子显示屏一一对应设置;
    多个时序控制器,与多个所述源极驱动电路一一对应设置,且连接所述系统电路,所述时序控制器用于基于所述实际显示画面驱动所述源极驱动电路、栅极驱动电路向所述子显示屏输入驱动信号。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拼接屏,其中,获取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包括:
    根据所述子显示区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灰阶值获取所述子显示区显示于所述子显示屏的总亮度资讯为Lt;
    获取所述子显示屏的最大功耗值为Lm;
    获取所述子显示区的亮度比例值为Lt/Lm;
    根据所述子显示区的亮度比例值利用预设的数据库获取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所述数据库包括所述子显示区的亮度比例值和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的映射关系。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拼接屏,其中,根据所述子显示区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灰阶值获取所述子显示区显示于所述子显示屏的总亮度资讯,包括:
    根据所述子显示区上每一像素单元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灰阶值获取每一像素单元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亮度值;
    根据所述子显示区上每个像素单元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亮度值获取所述子显示屏上对应像素单元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亮度资讯;
    加和所述子显示屏上所有子像素单元的亮度资讯以获取所述子显示区显示于所述子显示屏的的总亮度资讯。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拼接屏,其中,根据所述子显示区上每一像素单元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灰阶值获取每一像素单元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亮度值,包括:
    利用公式L=[GL/(2 i-1)] gam×(2 j-1),获取同一像素单元中R子像素单元的亮度值为Lr、G子像素单元的亮度值为Lg、B子像素单元的亮度值为Lb,其中,L表示亮度值,GL表示灰阶值,gam表示伽马值,i、j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当所述子显示区中像素单元包括括R子像素单元、G子像素单元、B子像素单元,所述子显示屏中像素单元包括R子像素单元、G子像素单元、B子像素单元、W子像素单元时,根据所述子显示区上每个像素单元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亮度值获取所述子显示屏上对应像素单元中各个子像素单元的亮度资讯,包括:
    获取所述子显示屏上对应像素单元中:
    W子像素单元的亮度资讯为L'w=Min(Lr、Lg、Lb);
    R子像素单元的亮度资讯为L'r=Lr-L'w;
    G子像素单元的亮度资讯为L'g=Lg-L'w;
    B子像素单元的亮度资讯为L'b=Lb-L'w。
  21.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拼接屏,其中,当所述子显示区中像素单元包括括R子像素单元、G子像素单元、B子像素单元,所述子显示屏中像素单元包括R子像素单元、G子像素单元、B子像素单元、W子像素单元时,获取所述子显示屏的最大功耗值为Lm,包括:
    利用公式:Lm=K×2×(2 j-1)获取子显示屏的最大功耗值;
    其中,Lm为子显示屏的最大功耗值,K为所述子显示屏上像素单元的个数。
  22.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拼接屏,其中,在同一所述显示单元区中,多个所述子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子显示区,所述中心区域与每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交叠,所述非中心区域与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交叠,根据至少部分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获取所述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包括:
    根据每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获取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中的最大理论亮度增益;
    将所述最大理论亮度增益与第一系数的乘积作为所述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所述第一系数大于等于1。
  23.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拼接屏,其中,在同一所述显示单元区中,多个所述子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子显示区,所述中心区域与每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交叠,所述非中心区域与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交叠;
    根据至少部分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获取所述非中心区域中多个第一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包括:
    获取多个所述第一节点,多个所述第一节点包括多个第一子节点和多个第二子节点,多个所述第一子节点分别位于第一图案的各个顶点,所述第二子节点位于所述第一图案的侧边,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围成所述第一图案;
    获取所述第一子节点所在第一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与第二系数的乘积作为所述第一子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所述第二系数小于等于1;
    根据两个所述第一子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通过线性插值法获取与该两个第一子节点位于所述第一图案同一侧边的第二子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
  24.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拼接屏,其中,在同一所述显示单元区中,多个所述子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子显示区,所述中心区域与每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交叠,所述非中心区域与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交叠;
    多个所述第一节点包括多个第一子节点和多个第二子节点,多个所述第一子节点分别位于第一图案的各个顶点,所述第二子节点位于所述第一图案的侧边,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围成所述第一图案;
    根据多个所述第一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和所述中心区域上的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利用双线性内插法获取所述非中心区域至少部分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包括:
    获取所述中心区域上的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和多个所述第一节点分别位于同一内插矩形的四个顶点且位于同一所述第一子显示区;
    利用位于同一所述内插矩形四个顶点的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通过双线性内插法获取所述内插矩形中非中心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
  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拼接屏,其中,所述第二节点位于所述中心区域的边沿。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拼接屏,其中,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为矩形,所述显示单元区包括二乘二矩阵分布的四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四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形成矩形结构的所述第一图案;
    所述中心区域为矩形,所述中心区域分别与四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部分交叠,且所述中心区域的四条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图案的四条侧边平行;
    在同一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中,所述第一子节点包括第一亚节点,所述第二节点包括第二亚节点、第三亚节点、第四亚节点,所述第二亚节点位于所述中心区域的顶点上,所述第三亚节点、第四亚节点位于所述中心区域边沿和所述第一子显示区边沿的交界点上,所述第二子节点包括第五亚节点、第六亚节点、第七亚节点、第八亚节点;
    所述第一亚节点、第五亚节点、第二亚节点、第六亚节点形成一所述 内插矩形的四个顶点,所述第二亚节点、第三亚节点、第七亚节点、第五亚节点形成一所述内插矩形的四个顶点,所述第二亚节点、第六亚节点、第八亚节点、第四亚节点形成一所述内插矩形的四个顶点。
  27.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拼接屏,其中,在同一所述显示单元区中,多个所述子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子显示区,所述中心区域与每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交叠,所述非中心区域与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交叠,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包括位于所述非中心区域的拼接区和非拼接区,所述拼接区包括与其他第一子显示区拼接的侧边;
    所述拼接区的实际亮度增益根据多个所述第一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和所述中心区域上的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利用双线性内插法获取;
    所述非拼接区的实际亮度增益等于所述非拼接区所在第一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与第二系数的乘积,所述第二系数小于等于1。
  2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拼接屏,其中,在同一所述显示单元区中,多个所述子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子显示区,所述中心区域与每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交叠,所述非中心区域与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交叠;
    在同一所述显示单元区中,多个所述子显示区还包括多个与所述子显示屏一一对应的第二子显示区,所述第二子显示区显示于与其对应的子显示屏,所述第二子显示区位于所述非中心区域;
    所述系统电路还用于:
    基于所述第一子显示区的实际亮度增益获取所述第二子显示区的实际亮度增益。
  29.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拼接屏,其中,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为矩形,所述显示单元区包括二乘二矩阵分布的四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四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形成矩形的第一图案;
    所述中心区域为矩形,所述中心区域分别与四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部分交叠,且所述中心区域的四条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图案的四条侧边平行;
    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包括与所述中心区域不相交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以及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相交的第一顶点;
    所述第二子显示区形成的区域包括:
    第一矩形区域,包括与所述第一侧边拼接的侧边;
    第二矩形区域,包括与所述第二侧边拼接的侧边;
    第三矩形区域,与所述第一矩形区域、第二矩形区域连接,且包括与所述第一顶点拼接的顶点;
    基于所述第一子显示区的实际亮度增益获取所述第二子显示区的实际亮度增益,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侧边上任意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为与该节点位于同一列的所述第一矩形区域中各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
    获取所述第二侧边上任意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为与该节点位于同一行的所述第二矩形区域中各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
    获取所述第一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为所述第三矩形区域的实际亮度增益;
    所述第一侧边的延伸方向为行方向,所述第二侧边的延伸方向为列方向。
  30.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拼接屏显示补偿方法,其中,所述待显示画面包括多个所述显示单元区,每个所述显示单元区包括所述中心区域和位于所述中心区域周围的非中心区域。
  31. 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拼接屏,其中,在同一所述显示单元区中,多个所述子显示区包括四个矩形的第一子显示区,四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以二乘二的矩阵结构分布;
    所述中心区域与每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部分交叠,所述非中心区域与每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部分交叠;
    根据至少部分所述子显示区的理论亮度增益获取所述非中心区域中多个第一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包括:
    获取多个所述第一节点,多个所述第一节点包括多个第一子节点和多个第二子节点,多个所述第一子节点分别位于第一图案的各个顶点,所述第二子节点位于所述第一图案的侧边,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围成所述第一图案;
    获取以所述第一子节点为顶点的所述第一子显示区的最小理论亮度增益,获取所述最小理论亮度增益与第二系数的乘积作为所述第一子节点 的实际亮度增益,所述第二系数小于等于1;
    在同一所述显示单元区中,根据两个所述第一子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通过线性插值法获取与该两个第一子节点位于所述第一图案同一侧边的第二子节点的实际亮度增益。
  32.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拼接屏,其中,基于所述待显示画面的实际亮度增益对所述待显示画面进行补偿以获取实际显示画面,包括:
    将所述子显示屏上各个子像素单元的亮度资讯和与其对应的实际亮度增益的乘积作为所述子像素单元的实际亮度资讯;
    根据所述子像素单元的实际亮度资讯获取所述子像素单元的实际灰阶值,所述子显示屏上每个子像素单元的实际灰阶值形成所述实际显示画面。
CN202180004357.5A 2021-12-30 2021-12-30 拼接屏及其显示补偿方法 Pending CN11668603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43235 WO2023123240A1 (zh) 2021-12-30 2021-12-30 拼接屏及其显示补偿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86036A true CN116686036A (zh) 2023-09-01

Family

ID=86997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04357.5A Pending CN116686036A (zh) 2021-12-30 2021-12-30 拼接屏及其显示补偿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53430A1 (zh)
CN (1) CN116686036A (zh)
WO (1) WO202312324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0445A (zh) * 2010-06-07 2011-12-07 普雷斯姆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拼接显示屏均匀性的邻域亮度匹配
US9240145B2 (en) * 2011-04-27 2016-01-1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ulti-display devic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KR20140016558A (ko) * 2012-07-30 2014-02-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영상표시장치의 휘도 보상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3531175B (zh) * 2013-10-31 2016-08-17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拼接显示装置屏幕亮度均匀性调节方法和系统
JP2015125243A (ja) * 2013-12-26 2015-07-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マルチ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画像表示装置、画面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6409206A (zh) * 2016-09-21 2017-02-15 北京京东方专用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画面的亮度补偿方法及补偿装置
CN107221306B (zh) * 2017-06-29 2019-07-16 上海顺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校正拼接设备屏幕中图像亮度的方法、装置及显示设备
KR102665352B1 (ko) * 2019-06-27 2024-05-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 패널의 구동 방법
CN111028809B (zh) * 2019-12-24 2020-12-04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拼接显示面板的mura现象补偿方法及拼接显示面板
CN113160757B (zh) * 2021-03-03 2023-04-28 华源智信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 mini-LED拼接背光装置的亮度处理方法及系统、自动亮度处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23240A1 (zh) 2023-07-06
US20240153430A1 (en) 2024-05-09
WO2023123240A9 (zh) 2024-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14074B1 (ko) 부화소 렌더링 방법, 구동 칩 및 표시 장치
US8547304B2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driving method of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5408252A (en) Active matrix-type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reduced number of data bus lines and generating no shift voltage
US888486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854739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chromatic and chromatic color conversion
US808957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2007328345A (ja) 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に搭載される集積回路チップ
JPWO2009144896A1 (ja) 信号変換回路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多原色液晶表示装置
US9182626B2 (en) Converting color i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different color filter arrangements for odd and even horizontal lines
EP3948838A1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riving array substrate
JPWO2010032488A1 (ja) 信号変換回路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多原色液晶表示装置
US11804171B2 (en) Pixel circuit that includes a first leakage compensation switching element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10650491B2 (en) Image up-scale device and method
US10943555B2 (en) Liquid-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rrecting image signal
JP2012078373A (ja) 表示装置の色度調整方法
KR20080088728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구동 방법
CN116686036A (zh) 拼接屏及其显示补偿方法
JP2001343636A (ja) マトリクス型カラー表示装置
US2023037752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image and screen driving board
CN113129796B (zh) 显示装置及其渲染方法
CN106328087B (zh) 显示控制单元、显示装置以及显示控制方法
TW200405242A (en) Image display element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US11386829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rive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70036936A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US11688328B2 (en) Display system including sub display apparatuses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