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85526A - 桨叶、螺旋桨、动力组件及多旋翼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桨叶、螺旋桨、动力组件及多旋翼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85526A
CN116685526A CN202180087997.7A CN202180087997A CN116685526A CN 116685526 A CN116685526 A CN 116685526A CN 202180087997 A CN202180087997 A CN 202180087997A CN 116685526 A CN116685526 A CN 1166855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soft
propeller
layer
h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8799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再龙
李齐
陈晓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6855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855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30/00Means for producing lift; Empennag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4U30/20Rotors; Rotor supports
    • B64U30/29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rotors or rotor support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27/00Rotorcraft; Rotors peculiar thereto
    • B64C27/32Rotors
    • B64C27/46Blades
    • B64C27/47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27/00Rotorcraft; Rotors peculiar thereto
    • B64C27/32Rotors
    • B64C27/46Blades
    • B64C27/47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B64C27/50Blades foldable to facilitate stowage of aircra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39/00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C39/02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use
    • B64C39/024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use of the remote controlled vehicle type, i.e. RPV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10/00Type of UAV
    • B64U10/10Rotorcrafts
    • B64U10/13Flying platforms
    • B64U10/14Flying platforms with four distinct rotor axes, e.g. quadcopters

Abstract

一种桨叶、螺旋桨、动力组件及多旋翼无人机,其中,桨叶(10)包括主体部(11)和边缘部(12),边缘部(12)围绕主体部(11)周围设置,至少部分边缘部(12)包括远离主体部(11)的软质层(121)和靠近主体部(11)的中间层(122),软质层(121)通过中间层(122)与主体部(11)连接,其中,中间层(122)沿桨叶宽度方向的截面或者沿桨叶长度方向的截面包括软质件(1221)和硬质件(1222)层叠设置的结构。上述桨叶通过在至少部分的边缘部设置软质层,当桨叶打到人体时,软质层可以形成缓冲作用,有效地降低对人体的伤害。

Description

桨叶、螺旋桨、动力组件及多旋翼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桨叶、螺旋桨、动力组件及多旋翼无人机。
背景技术
多数的多旋翼无人机没有保护罩,桨叶又多为硬质叶片,较为锋利,撞击到人体时,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且多数保护罩实际的防护效果也比较有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桨叶、螺旋桨、动力组件及多旋翼无人机。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桨叶,包括:
主体部;
围绕所述主体部周围设置的边缘部;至少部分所述边缘部包括远离所述主体部的软质层和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中间层;所述软质层通过所述中间层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其中,所述中间层沿所述桨叶宽度方向的截面或者沿所述桨叶长度方向的截面包括软质件和硬质件层叠设置的结构。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螺旋桨,包括桨毂和至少两个安装于所述桨毂的桨叶,所述桨叶包括:
主体部;
围绕所述主体部周围设置的边缘部;至少部分所述边缘部包括远离所述主体部的软质层和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中间层;所述软质层通过所述中间层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其中,所述中间层沿所述桨叶宽度方向的截面或者沿所述桨叶长度方向的截面包括软质件和硬质件层叠设置的结构。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动力组件,包括驱动件和螺旋桨,所述螺旋桨包括桨毂和至少两个安装于所述桨毂的桨叶,所述螺旋桨通过所述桨彀安装于所述驱动件,所述桨叶包括:
主体部;
围绕所述主体部周围设置的边缘部;至少部分所述边缘部包括远离所述主体部的软质层和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中间层;所述软质层通过所述中间层与所述 主体部连接;其中,所述中间层沿所述桨叶宽度方向的截面或者沿所述桨叶长度方向的截面包括软质件和硬质件层叠设置的结构。
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出一种多旋翼无人机,包括机身、机臂、驱动件以及螺旋桨,所述机臂与所述机身机械耦合,所述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机臂,所述螺旋桨包括桨毂和至少两个安装于所述桨毂的桨叶,所述螺旋桨通过所述桨彀安装于所述驱动件,所述桨叶包括:
主体部;
围绕所述主体部周围设置的边缘部;至少部分所述边缘部包括远离所述主体部的软质层和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中间层;所述软质层通过所述中间层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其中,所述中间层沿所述桨叶宽度方向的截面或者沿所述桨叶长度方向的截面包括软质件和硬质件层叠设置的结构。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第一方面提出的桨叶,通过在至少部分的边缘部设置软质层,当桨叶打到人体时,软质层可以形成缓冲作用,有效地降低对人体的伤害。且通过设置中间层沿桨叶宽度方向的截面包括软质件和硬质件层叠设置的结构,可以增加软质件和硬质件的接触面积,有效增加软质件和硬质件的结合强度,使得软质层不容易从主体部上脱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桨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1实施例的桨叶的硬质件设有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实施例的桨叶的硬质件设有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实施例的桨叶的硬质件设有凸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实施例的桨叶的硬质件设有粗糙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出的桨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出的桨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出的桨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出的桨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是图12实施例的桨叶的硬质件设有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2实施例的桨叶的硬质件设有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2实施例的桨叶的硬质件设有凸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2实施例的桨叶的硬质件设有粗糙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出的桨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所示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0是图18实施例的桨叶的硬质件设有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18实施例的桨叶的硬质件设有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18实施例的桨叶的硬质件设有凸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18实施例的桨叶的硬质件设有粗糙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出的桨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出的桨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图25中B-B的截面示意图;
图27是图25所示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28是图25实施例的桨叶的硬质件设有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图25实施例的桨叶的硬质件设有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图25实施例的桨叶的硬质件设有凸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图25实施例的桨叶的硬质件设有粗糙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出的桨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33是图32中C-C的截面示意图;
图34是图32所示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3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出的螺旋桨的结构示意图;
图3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出的动力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出的多旋翼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申请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申请。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图1至4所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桨叶10,该桨叶10包括主体部11和边缘部12,边缘部12围绕主体部11周围设置,至少部分边缘部12r包括远离主体部11的软质层121和靠近主体部11的中间层122,软质层121通过中间层122与主体部11连接,其中,中间层122沿桨叶10宽度方向W的截面包括软质件1221和硬质件1222层叠设置的结构。
本实施例提出的桨叶10,通过在至少部分的边缘部12r设置软质层121,当桨叶10打到人体时,软质层121可以形成缓冲作用,有效地降低对人体的伤害。且通过设置中间层122沿桨叶10宽度方向W的截面包括软质件1221和硬质件1222层叠设置的结构,可以增加软质件1221和硬质件1222的接触面积,有效增加软质件1221和硬质件1222的结合强度,使得软质层121不容易从主体部11上脱落。
边缘部12包括桨叶10的前缘12a、桨叶10的后缘12b以及桨叶10的桨尖12c,桨叶10转动时,气流从前缘12a流向后缘12b。
可选地,桨叶10的桨尖12c以及桨叶10的前缘12a靠近桨尖12c的一段设有软质层121和中间层122。
示例性地,设于桨叶10的前缘12a的软质层121的长度可以是桨叶10前缘12a长度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由于桨叶10的桨尖12c和桨叶10的前缘12a是比较容易接触到人体的部分,通过在桨叶10的桨尖12c和桨叶10的前缘12a靠近桨尖12c的一段设有软质层121,可以有效降低桨叶10打到人体时对 人体造成的伤害,同时,只在桨叶10的桨尖12c以及桨叶10的前缘12a靠近桨尖12c的一段设有软质层121和中间层122可以降低桨叶10的制造难度。
可选地,在桨叶10的厚度方向Z上,中间层122沿桨叶10宽度方向W的截面包括位于中间的硬质件1222和位于硬质件1222两侧的软质件1221。通过设置中间层122包括软质件1221和硬质件1222的层叠结构,可以有效增大软质件1221和硬质件1222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软质层121可以较为牢固地连接在主体部11,不容易脱落。
硬质件1222由主体部11延伸形成。在本实施例中,硬质件1222由主体部11的截面的中部延伸形成。当然,硬质件1222也可以不是由主体部11的截面的中部延伸形成,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由主体部11的截面的上部延伸形成,或者由主体部11的截面的下部延伸形成,或者由主体部11的截面的上部和下部延伸形成间隔的硬质件,或者由主体部11的截面直接延伸形成与主体部11上下表面齐平的硬质件,具体根据中间层122的结构而定。
可选地,硬质件1222与主体部11一体成型,也即硬质件1222和主体部11可以理解成一个部件,该设计方式可以增加硬质件1222与主体部11整体的强度,同时降低制造难度。进一步地,硬质件1222与主体部11采用同种材料一体成型,便于制造。当然,硬质件1222与主体部11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一体成型,例如,将含有两种材料的物件通过机加工形成主体部11和硬质件1222还需要说明的是,硬质件1222和主体部11设置为由分离的部件连接形成也是可以的。
可选地,软质件1221与软质层121采用同种材料一体成型。也即软质件1221和软质层121可以理解成一个部件,该设计方式可以增加软质件1221与软质层121整体的强度,同时降低制造难度。当然,软质件1221和软质层121设置为由分离的部件连接形成也是可以的。
如图5所示,可选地,在桨叶10的厚度方向Z上,硬质件1222设有凹槽13,通过设置凹槽13,软质件1221可以部分嵌入凹槽13中,增加了软质件1221和硬质件1222的结合强度,使得软质件1221和软质层121不容易脱落,特别是当桨叶10转动时,嵌入凹槽13中的软质件1221可以克服软质件1221的离心力,避免出现软质件1221离心力过大时从硬质件1222剥离的情况。凹槽1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凹槽13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凹槽13可以设置为沿着桨叶10的前缘12a和桨叶10的桨尖12c间隔排布。
如图6所示,可以理解地,不局限于在硬质件1222上设置凹槽13的方式以增加软质件1221和硬质件1222的结合强度,例如,在桨叶10的厚度方向Z上,也可以在硬质件1222上设有通孔14,软质件1221部分嵌入通孔14中,增加了软质件1221和硬质件1222的结合强度,特别是当桨叶10转动时,嵌入通孔14中的软质件1221可以克服软质件1221的离心力,避免出现软质件1221离心力过大时从硬质件1222剥离的情况。通孔1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同理,当通孔14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通孔14可以设置为沿着桨叶10的前缘12a和桨叶10的桨尖12c间隔排布。
如图7所示,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来增加软质件1221和硬质件1222的结合强度,例如,在桨叶10的厚度方向Z上,可以在硬质件1222设有凸台15,凸台15与主体部11间隔设置,当软质件1221成型在硬质件1222上时,软质件1221嵌在硬质件1222和主体部11之间的部分与硬质件1222之间可以形成倒扣结构,使得软质件1221和硬质件1222牢固地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当桨叶10转动时,嵌在硬质件1222和主体部11之间的软质件1221由于硬质件1221的阻挡,可以克服软质件122的离心力,避免出现软质件1221离心力过大时从硬质件1222剥离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凸台15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凸台15沿桨叶10的前缘12a和桨叶10的桨尖12c间隔设置。当然,凸台1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凸台15呈长条状并沿桨叶10的前缘12a和桨叶10的桨尖12c设置。
如图8所示,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来增加软质件1221和硬质件1222的结合强度,例如,在桨叶10的厚度方向Z上,可以在硬质件1222设有粗糙层16,粗糙层16可以增加硬质件1222和软质件1221的接触面积,增加硬质件1222和软质件1221之间的结合强度。
可选地,软质层121和主体部11通过双色注塑成型。也即软质层121和主体部11在同一台双色注塑机上注塑成型。具体地,双色注塑机包括相同的后模和两个不同的前模,注塑时,先用后模和其中一套前模合模注塑成型桨叶10的主体部11和硬质件1222,完成主体部11和硬质件1222的成型后,开模,然后将后模转动180°,合上另一套前模,注塑成型桨叶10的软质层121和软质件1221,如此循环往复即可不断地进行桨叶10的注塑成型。软质层121和主体部11采用双色注塑成型,生产效率高,而且,可以有效避免成型的桨叶10出现披锋、拉伤和断差等表面质量问题,产品的良品率高,产品的外观表现好。
当然,软质层121也可以通过二次注塑成型于主体部11。也即软质层121和主体部11在不同的注塑机上注塑成,具体地,先在其中一套注塑机的模具上注塑成型主体部11和硬质件1222,完成主体部11和硬质件1222的成型后将产品取出,放进另一套注塑机的模具上注塑成型软质层121和软质件1221。二次注塑对模具的设计要求较低,在小批量生产中具有成本低的优势。
可以理解地,软质层121也可以通过粘贴的方式固定于主体部11。具体地,在硬质件1222和/或软质件1221的表面涂抹胶水,将软质件1221粘接在硬质件1222上。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中,硬质件1222有两种设置方式,其中一种方式是,硬质件1222由主体部11的截面的中部延伸形成,硬质件1222的厚度小于主体部11的厚度,硬质件1222的外表面和主体部11的外表面不平齐。
另一种方式是,硬质件1222与主体部11的连接处,硬质件1222由主体部11直接延伸形成,硬质件1222的外表面与主体部11的外表面齐平。该实施方式可以理解为是在现有的桨叶上直接粘贴形成软质层121和软质件1221,即可将现有的桨叶改进为对人体的伤害较低的桨叶,改进成本低。
可选地,主体部11采用金属、碳纤维、木材、塑料以及玻璃纤维中的至少一种材料制成。金属、碳纤维、木材、塑料以及玻璃纤维的材料,强度较好,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可选地,软质层121采用泡沫、泡棉、橡胶及硅胶中的至少一种材料制成。泡沫、泡棉、橡胶及硅胶材料弹性好,在桨叶10撞击到人体时,可以形成较好的缓冲,有效降低桨叶10对人体形成的伤害。
可选地,中间层122与主体部11的连接处,中间层122的外表面与主体部11的外表面齐平,通过设置中间层122的外表面与主体部11的外表面齐平,一方面形成的桨叶的整体外观一致性好,另一方面中间层122的外表面或主体部11的外表面没有凸出的部分,不会对流经桨叶10表面的气流形成干扰,不会降低桨叶10的力效。
如图3所示,可选地,边缘部12的其他部分12s与主体部11一体成型,进一步地,边缘部12的其他部分12s与主体部11采用同种材料一体成型,当然,边缘部12的其他部分12s与主体部11采用不同的材料一体成型也是可以的,例如,将含有两种材料的物件通过机加工形成主体部11和边缘部12的其他部分12s。边缘部的其他部分12s可以理解为由主体部11直接延伸形成。该 实施方式可以增加主体部11和边缘部12s的其他部分的整体强度,同时降低制造难度。当然,边缘部的其他部分12s和主体部11设置为由分离的部件连接形成也是可以的。
需要说明的是,不局限于只在桨叶10的桨尖12c以及桨叶10的前缘12a靠近桨尖12c的一段设有软质层121和中间层122,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桨叶20只在桨尖22c设有软质层221和中间层222。桨叶20的桨尖22c是比较容易接触到人体的部位,通过在桨叶20的桨尖22c设有软质层221和中间层222,可以有效降低桨叶20打到人体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桨叶30也可以设置为只在前缘32a设有软质层321和中间层322,桨叶30的前缘32a也是比较容易接触到人体的部位,通过在桨叶30的前缘32a设有软质层321和中间层322,可以有效降低桨叶30打到人体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桨叶40也可以设置为在桨尖42c和前缘40a均设有软质层421和中间层422。通过在桨叶40的桨尖42c和前缘40a设有软质层421和中间层422,有效地降低了桨叶40打到人体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桨叶10的厚度方向Z上,中间层122沿桨叶10宽度方向W的截面不局限于设置为包括上述的位于中间的硬质件1222和位于硬质件1222两侧的软质件1221的方式,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至13所示,在桨叶50的厚度方向Z上,中间层522沿桨叶宽度方向W的截面包括位于中间的软质件5221和位于软质件5221两侧的硬质件5222。该实施方式,也可以有效增大软质件5221和硬质件5222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软质层521可以较为牢固地连接在主体部51,不容易脱落。
如图1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硬质件5222相向的面上设有凹槽53,通过设置凹槽53,软质件5221可以部分嵌入凹槽53中,增加了软质件5221和硬质件5222的结合强度,使得软质件5221和软质层521不容易脱落,特别是当桨叶10转动时,嵌入凹槽53中的软质件5221可以克服软质件5221的离心力,避免出现软质件5221离心力过大时从硬质件5222剥离。凹槽5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凹槽53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凹槽53可以设置为沿着桨叶50的前缘52a和桨叶50的桨尖52c间隔排布。
如图15所示,可以理解地,不局限于在硬质件5222上设置凹槽53的方式 以增加软质件5221和硬质件5222的结合强度,例如,在桨叶50的厚度方向Z上,也可以在硬质件5222上设有通孔54,软质件5221部分嵌入通孔54中,增加了软质件5221和硬质件5222的结合强度,特别是当桨叶50转动时,嵌入通孔54中的软质件5221可以克服软质件5221的离心力,避免出现软质件5221离心力过大时从硬质件5222剥离。通孔5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同理,当通孔54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通孔54可以设置为沿着桨叶50的前缘52a和桨叶50的桨尖52c间隔排布。
如图16所示,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来增加软质件5221和硬质件5222的结合强度,例如,在桨叶50的厚度方向Z上,可以在硬质件5221相向的面上设有凸台55,当软质件5221成型在硬质件5222上时,软质件5221嵌在硬质件5222和主体部51之间的部分与硬质件5222之间可以形成倒扣结构,使得软质件5221和硬质件5222牢固地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当桨叶50转动时,嵌在硬质件5222和主体部51之间的软质件5221由于硬质件5221的阻挡,可以克服软质件522的离心力,避免出现软质件5221离心力过大时从硬质件5222剥离。需要说明的是,凸台55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凸台55沿桨叶50的前缘52a和桨叶50的桨尖52c间隔设置。当然,凸台5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凸台55呈长条状并沿桨叶50的前缘52a和桨叶50的桨尖52c设置。
如图17所示,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来增加软质件5221和硬质件5222的结合强度,例如,在桨叶50的厚度方向Z上,可以在硬质件5222相向的面上设有粗糙层556,粗糙层56可以增加硬质件5222和软质件5221的接触面积,增加硬质件5222和软质件5221之间的结合强度。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至19所示,在桨叶60的厚度方向Z上,中间层622沿桨叶60宽度方向W的截面包括硬质件6221和与硬质件6221层叠的软质件6222。
如图2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硬质件6221朝向软质件6222的表面设有凹槽63,通过设置凹槽63,软质件6222可以部分嵌入凹槽63中,增加了软质件6222和硬质件6221的结合强度,使得软质件6222和软质层621不容易脱落。
如图21所示,可以理解地,不局限于在硬质件6221上设置凹槽63的方式以增加软质件6222和硬质件6221的结合强度,例如,在桨叶60的厚度方向Z上,也可以在硬质件6221上设有通孔64,软质件6222部分嵌入通孔64中,增加了软质件6222和硬质件6221的结合强度。
如图22所示,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来增加软质件6222和硬质件6221的结合强度,例如,在桨叶60的厚度方向Z上,可以在硬质件6221朝向软质件6222的表面上设有凸台65,当软质件6222成型在硬质件6221上时,软质件6222和硬质件6221之间可以形成倒扣结构,使得软质件6222和硬质件6221牢固地结合在一起。
如图23所示,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来增加软质件6222和硬质件6222的结合强度,例如,在桨叶60的厚度方向Z上,可以在硬质件6221朝向软质件6222的表面上设有粗糙层66,粗糙层66可以增加硬质件6221和软质件6222的接触面积,增加硬质件6221和软质件6222之间的结合强度。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在桨叶70的厚度方向Z上,中间层722沿桨叶70宽度方向W的截面包括软质件7221和与软质件7221呈锯齿交错的硬质件7222。通过设置软质件7221和硬质件7222呈锯齿交错设置,可以增大软质件7221和硬质件7222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软质件7221和硬质件7222之间连接牢固。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5至27所示,桨叶80的前缘82a、桨叶80的后缘82b以及桨叶80的桨尖82c设有软质层821和中间层822。该实施方式,通过在桨叶80的所有边缘部都设有软质层821,可以最大化地降低桨叶80打到人体时对人体形成的伤害。
在本实施例中,中间层822沿桨叶80长度方向L的截面包括多个硬质件8221和多个软质件8222,多个硬质件8221和多个软质件8222沿桨叶80的长度方向L交错设置。
具体地,多个硬质件8221设于主体部81的两侧并与主体部81呈夹角设置,位于主体部81同一侧的硬质件8221沿主体部81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软质件8222嵌于任意相邻的两个硬质件8221之间。
如图2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硬质件8221相向的面上设有凹槽83,通过设置凹槽83,软质件8222可以部分嵌入凹槽83中,增加了软质件8222和硬质件8221的结合强度,使得软质件8222和软质层821不容易脱落。
如图29所示,可以理解地,不局限于在硬质件8221上设置凹槽83的方式以增加软质件8222和硬质件8221的结合强度,例如,也可以在相邻两个硬质件8221相向的面上设有设有通孔84,软质件8222部分嵌入通孔84中,增加了软质件822和硬质件8221的结合强度。
如图30所示,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来增加软质件8222和硬质件8221的结合强度,例如,可以在相邻两个硬质件8221相向的面上设有凸台85,当软质件8222成型在硬质件8221上时,软质件8222和硬质件8221之间可以形成倒扣结构,使得软质件8222和硬质件8221牢固地结合在一起。
如图31所示,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来增加软质件8222和硬质件8221的结合强度,例如,可以在相邻两个硬质件8221相向的面上设有粗糙层86,粗糙层86可以增加硬质件8221和软质件8222的接触面积,增加硬质件8221和软质件8222之间的结合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中间层822不局限于设置为上述的沿桨叶80长度方向L的截面包括多个硬质件8221和多个软质件8222,多个硬质件8221和多个软质件8222沿桨叶80的长度方向L交错设置的设置方式,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2至34所示,在桨叶90的厚度方向Z上,中间层922沿桨叶90宽度方向W的截面包括位于中间的硬质件9221和位于硬质件9221两侧的软质件9222。通过设置中间层922包括软质件9222和硬质件9221的层叠结构,可以有效增大软质件9222和硬质件9221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软质层9222可以较为牢固地连接在主体部91,不容易脱落。
在本实施例中,硬质件92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硬质件9221沿桨叶90的前缘92a、桨叶90的桨尖92b以及桨叶90的后缘92c间隔设置。
当然,硬质件9221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硬质件9221沿桨叶90的前缘92a、桨叶90的桨尖92b以及桨叶90的后缘92c设置。
如图35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螺旋桨100,该螺旋桨100包括桨毂101和至少两个安装于桨毂101的桨叶102,所述桨叶102采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桨叶。由于该螺旋桨100采用上述的桨叶,因而也就具有当桨叶打到人体时,软质层可以形成缓冲作用,有效地降低对人体的伤害。且可以增加软质件和硬质件的接触面积,有效增加软质件和硬质件的结合强度,使得软质层不容易从主体部上脱落的优点。
如图36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动力组件200,该动力组件200包括驱动件201和螺旋桨202,螺旋桨202包括桨毂2021和至少两个安装于桨毂2021的桨叶2022,螺旋桨202通过桨彀2021安装于驱动件201,所述桨叶2022采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桨叶,驱动件201用于驱动螺旋桨202转动。由于该动力组件200采用上述的桨叶,因而也就具有当桨叶打到人体时, 软质层可以形成缓冲作用,有效地降低对人体的伤害。且可以增加软质件和硬质件的接触面积,有效增加软质件和硬质件的结合强度,使得软质层不容易从主体部上脱落的优点。
如图37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多旋翼无人机300,该多旋翼无人机300包括机身301、机臂302、驱动件303以及螺旋桨304,机臂302与机身301机械耦合,驱动件303安装于机臂302,螺旋桨304包括桨毂3041和至少两个安装于桨毂3041的桨叶3042,螺旋桨304通过桨彀3041安装于驱动件303,所述桨叶3042采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桨叶。由于多旋翼无人机300采用上述的桨叶,因而也就具有当桨叶打到人体时,软质层可以形成缓冲作用,有效地降低对人体的伤害。且可以增加软质件和硬质件的接触面积,有效增加软质件和硬质件的结合强度,使得软质层不容易从主体部上脱落的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出的桨叶不局限于在多旋翼无人机上使用,也可以在固定翼无人机上使用,当提出的桨叶在固定翼无人机上使用时,桨叶的根部直接连接于固定翼无人机的机身,作为机翼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8)

  1. 一种桨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部;
    围绕所述主体部周围设置的边缘部;至少部分所述边缘部包括远离所述主体部的软质层和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中间层;所述软质层通过所述中间层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其中,所述中间层沿所述桨叶宽度方向的截面或者沿所述桨叶长度方向的截面包括软质件和硬质件层叠设置的结构。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桨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部的其他部分与所述主体部一体成型。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桨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部包括所述桨叶的前缘、所述桨叶的后缘以及所述桨叶的桨尖;所述桨叶的桨尖和/或所述桨叶的前缘设有所述软质层和所述中间层。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桨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的桨尖以及所述桨叶的前缘靠近所述桨尖的一段设有所述软质层和所述中间层。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桨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桨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中间层沿所述桨叶宽度方向的截面包括位于中间的硬质件和位于所述硬质件两侧的软质件。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桨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桨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硬质件设有凹槽或者通孔或者凸台或者粗糙层。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桨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桨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中间层沿所述桨叶宽度方向的截面包括位于中间的软质件和位于所述软质件两侧的硬质件。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桨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件相向的面上设有凹槽或者通孔或者凸台或者粗糙层。
  9.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桨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桨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中间层沿所述桨叶宽度方向的截面包括硬质件和与所述硬质件层叠的软质件。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桨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件朝向所述软质件的表面设有凹槽或者通孔或者凸台或者粗糙层。
  11.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桨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桨叶的厚度方向上,所 述中间层沿所述桨叶宽度方向的截面包括软质件和与所述软质件呈锯齿交错的硬质件。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桨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部包括所述桨叶的前缘、所述桨叶的后缘以及所述桨叶的桨尖;所述桨叶的前缘、所述桨叶的后缘以及所述桨叶的桨尖设有所述软质层和所述中间层。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桨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沿所述桨叶长度方向的截面包括多个硬质件和多个软质件,所述多个硬质件和所述多个软质件沿所述桨叶的长度方向交错设置。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桨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硬质件相向的面上设有凹槽或者通孔或者凸台或者粗糙层。
  15.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桨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桨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中间层沿所述桨叶宽度方向的截面包括位于中间的硬质件和位于所述硬质件两侧的软质件。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桨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硬质件沿所述桨叶的前缘、所述桨叶的桨尖以及所述桨叶的后缘间隔设置。
  17.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桨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桨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硬质件设有凹槽或者通孔或者凸台或者粗糙层。
  1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桨叶,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层和所述主体部通过双色注塑成型。
  1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桨叶,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层通过二次注塑成型于所述主体部。
  2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桨叶,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层通过粘贴固定于所述主体部。
  2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桨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采用金属、碳纤维、木材、塑料以及玻璃纤维中的至少一种材料制成。
  2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桨叶,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层采用泡沫、泡棉、橡胶及硅胶中的至少一种材料制成。
  23. 一种螺旋桨,其特征在于,包括桨毂和至少两个安装于所述桨毂的桨叶,所述桨叶包括:
    主体部;
    围绕所述主体部周围设置的边缘部;至少部分所述边缘部包括远离所述主体部的软质层和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中间层;所述软质层通过所述中间层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其中,所述中间层沿所述桨叶宽度方向的截面或者沿所述桨叶长度方向的截面包括软质件和硬质件层叠设置的结构。
  24.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部的其他部分与所述主体部一体成型。
  25.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部包括所述桨叶的前缘、所述桨叶的后缘以及所述桨叶的桨尖;所述桨叶的桨尖和/或所述桨叶的前缘设有所述软质层和所述中间层。
  26.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的桨尖以及所述桨叶的前缘靠近所述桨尖的一段设有所述软质层和所述中间层。
  27.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桨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中间层沿所述桨叶宽度方向的截面包括位于中间的硬质件和位于所述硬质件两侧的软质件。
  28.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桨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硬质件设有凹槽或者通孔或者凸台或者粗糙层。
  29.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桨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中间层沿所述桨叶宽度方向的截面包括位于中间的软质件和位于所述软质件两侧的硬质件。
  30.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件相向的面上设有凹槽或者通孔或者凸台或者粗糙层。
  31.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桨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中间层沿所述桨叶宽度方向的截面包括硬质件和与所述硬质件层叠的软质件。
  32.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件朝向所述软质件的表面设有凹槽或者通孔或者凸台或者粗糙层。
  33.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桨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中间层沿所述桨叶宽度方向的截面包括软质件和与所述软质件呈锯齿交错的硬质件。
  34.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部包括所述桨叶的前缘、所述桨叶的后缘以及所述桨叶的桨尖;所述桨叶的前缘、所述桨叶的 后缘以及所述桨叶的桨尖设有所述软质层和所述中间层。
  35. 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沿所述桨叶长度方向的截面包括多个硬质件和多个软质件,所述多个硬质件和所述多个软质件沿所述桨叶的长度方向交错设置。
  36. 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硬质件相向的面上设有凹槽或者通孔或者凸台或者粗糙层。
  37. 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桨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中间层沿所述桨叶宽度方向的截面包括位于中间的硬质件和位于所述硬质件两侧的软质件。
  38. 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硬质件沿所述桨叶的前缘、所述桨叶的桨尖以及所述桨叶的后缘间隔设置。
  39. 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桨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硬质件设有凹槽或者通孔或者凸台或者粗糙层。
  40.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层和所述主体部通过双色注塑成型。
  41.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层通过二次注塑成型于所述主体部。
  42.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层通过粘贴固定于所述主体部。
  43.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采用金属、碳纤维、木材、塑料以及玻璃纤维中的至少一种材料制成。
  44.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层采用泡沫、泡棉、橡胶及硅胶中的至少一种材料制成。
  45. 一种动力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件和螺旋桨,所述螺旋桨包括桨毂和至少两个安装于所述桨毂的桨叶,所述螺旋桨通过所述桨彀安装于所述驱动件,所述桨叶包括:
    主体部;
    围绕所述主体部周围设置的边缘部;至少部分所述边缘部包括远离所述主体部的软质层和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中间层;所述软质层通过所述中间层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其中,所述中间层沿所述桨叶宽度方向的截面或者沿所述桨叶长 度方向的截面包括软质件和硬质件层叠设置的结构。
  46. 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部的其他部分与所述主体部一体成型。
  47. 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部包括所述桨叶的前缘、所述桨叶的后缘以及所述桨叶的桨尖;所述桨叶的桨尖和/或所述桨叶的前缘设有所述软质层和所述中间层。
  48. 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的桨尖以及所述桨叶的前缘靠近所述桨尖的一段设有所述软质层和所述中间层。
  49. 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桨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中间层沿所述桨叶宽度方向的截面包括位于中间的硬质件和位于所述硬质件两侧的软质件。
  50. 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桨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硬质件设有凹槽或者通孔或者凸台或者粗糙层。
  51. 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桨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中间层沿所述桨叶宽度方向的截面包括位于中间的软质件和位于所述软质件两侧的硬质件。
  52. 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件相向的面上设有凹槽或者通孔或者凸台或者粗糙层。
  53. 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桨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中间层沿所述桨叶宽度方向的截面包括硬质件和与所述硬质件层叠的软质件。
  54. 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件朝向所述软质件的表面设有凹槽或者通孔或者凸台或者粗糙层。
  55. 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桨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中间层沿所述桨叶宽度方向的截面包括软质件和与所述软质件呈锯齿交错的硬质件。
  56. 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部包括所述桨叶的前缘、所述桨叶的后缘以及所述桨叶的桨尖;所述桨叶的前缘、所述桨叶的后缘以及所述桨叶的桨尖设有所述软质层和所述中间层。
  57. 如权利要求56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沿所述桨叶长度方向的截面包括多个硬质件和多个软质件,所述多个硬质件和所述多个软质 件沿所述桨叶的长度方向交错设置。
  58. 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硬质件相向的面上设有凹槽或者通孔或者凸台或者粗糙层。
  59. 如权利要求56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桨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中间层沿所述桨叶宽度方向的截面包括位于中间的硬质件和位于所述硬质件两侧的软质件。
  60. 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硬质件沿所述桨叶的前缘、所述桨叶的桨尖以及所述桨叶的后缘间隔设置。
  61. 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桨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硬质件设有凹槽或者通孔或者凸台或者粗糙层。
  62. 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层和所述主体部通过双色注塑成型。
  63. 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层通过二次注塑成型于所述主体部。
  64. 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层通过粘贴固定于所述主体部。
  65. 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采用金属、碳纤维、木材、塑料以及玻璃纤维中的至少一种材料制成。
  66. 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层采用泡沫、泡棉、橡胶及硅胶中的至少一种材料制成。
  67. 一种多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机臂、驱动件以及螺旋桨,所述机臂与所述机身机械耦合,所述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机臂,所述螺旋桨包括桨毂和至少两个安装于所述桨毂的桨叶,所述螺旋桨通过所述桨彀安装于所述驱动件,所述桨叶包括:
    主体部;
    围绕所述主体部周围设置的边缘部;至少部分所述边缘部包括远离所述主体部的软质层和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中间层;所述软质层通过所述中间层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其中,所述中间层沿所述桨叶宽度方向的截面或者沿所述桨叶长度方向的截面包括软质件和硬质件层叠设置的结构。
  68. 如权利要求67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部的其他部分与 所述主体部一体成型。
  69. 如权利要求67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部包括所述桨叶的前缘、所述桨叶的后缘以及所述桨叶的桨尖;所述桨叶的桨尖和/或所述桨叶的前缘设有所述软质层和所述中间层。
  70. 如权利要求69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的桨尖以及所述桨叶的前缘靠近所述桨尖的一段设有所述软质层和所述中间层。
  71. 如权利要求70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桨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中间层沿所述桨叶宽度方向的截面包括位于中间的硬质件和位于所述硬质件两侧的软质件。
  72. 如权利要求71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桨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硬质件设有凹槽或者通孔或者凸台或者粗糙层。
  73. 如权利要求70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桨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中间层沿所述桨叶宽度方向的截面包括位于中间的软质件和位于所述软质件两侧的硬质件。
  74. 如权利要求73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件相向的面上设有凹槽或者通孔或者凸台或者粗糙层。
  75. 如权利要求70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桨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中间层沿所述桨叶宽度方向的截面包括硬质件和与所述硬质件层叠的软质件。
  76. 如权利要求75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件朝向所述软质件的表面设有凹槽或者通孔或者凸台或者粗糙层。
  77. 如权利要求70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桨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中间层沿所述桨叶宽度方向的截面包括软质件和与所述软质件呈锯齿交错的硬质件。
  78. 如权利要求67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部包括所述桨叶的前缘、所述桨叶的后缘以及所述桨叶的桨尖;所述桨叶的前缘、所述桨叶的后缘以及所述桨叶的桨尖设有所述软质层和所述中间层。
  79. 如权利要求78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沿所述桨叶长度方向的截面包括多个硬质件和多个软质件,所述多个硬质件和所述多个软质件沿所述桨叶的长度方向交错设置。
  80. 如权利要求79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硬质件相向 的面上设有凹槽或者通孔或者凸台或者粗糙层。
  81. 如权利要求78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桨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中间层沿所述桨叶宽度方向的截面包括位于中间的硬质件和位于所述硬质件两侧的软质件。
  82. 如权利要求81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硬质件沿所述桨叶的前缘、所述桨叶的桨尖以及所述桨叶的后缘间隔设置。
  83. 如权利要求81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桨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硬质件设有凹槽或者通孔或者凸台或者粗糙层。
  84. 如权利要求67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层和所述主体部通过双色注塑成型。
  85. 如权利要求67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层通过二次注塑成型于所述主体部。
  86. 如权利要求67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层通过粘贴固定于所述主体部。
  87. 如权利要求67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采用金属、碳纤维、木材、塑料以及玻璃纤维中的至少一种材料制成。
  88. 如权利要求67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层采用泡沫、泡棉、橡胶及硅胶中的至少一种材料制成。
CN202180087997.7A 2021-04-08 2021-04-08 桨叶、螺旋桨、动力组件及多旋翼无人机 Pending CN11668552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085981 WO2022213325A1 (zh) 2021-04-08 2021-04-08 桨叶、螺旋桨、动力组件及多旋翼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85526A true CN116685526A (zh) 2023-09-01

Family

ID=83545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87997.7A Pending CN116685526A (zh) 2021-04-08 2021-04-08 桨叶、螺旋桨、动力组件及多旋翼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25573A1 (zh)
CN (1) CN116685526A (zh)
WO (1) WO202221332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40912B2 (ja) * 2001-10-12 2005-04-20 東海興業株式会社 バンパスポイラ、及びその取付構造
US6960112B2 (en) * 2003-08-12 2005-11-01 Mattel, Inc. Airfoil blade with cushioned edge for powered toy aircraft
CN204942080U (zh) * 2015-08-12 2016-01-06 吴海 一种安全扇叶及吊扇
CN207106882U (zh) * 2017-07-31 2018-03-16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桨叶、螺旋桨、动力组件及无人飞行器
CN207631488U (zh) * 2018-03-07 2018-07-20 大英县东创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植保无人机螺旋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25573A1 (en) 2024-01-25
WO2022213325A1 (zh) 2022-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34927B (zh) 具有延长外壳部分的风力涡轮机叶片
US9573031B2 (en) I-beam construction in a hockey blade core
EP1862201B1 (en) Sport stick having a single, hollow primary tube
US20060038057A1 (en) Airfoil blade with cushioned edge for powered toy aircraft
CN105416567A (zh) 一种蒙皮、无人机机翼及制备方法、尾翼及制备方法
US20140023512A1 (en) Thermoplastic rotor blade
CN108025519A (zh) 具有防蚀护罩的风轮机叶片
EP3063378B1 (en) Fan blade composite ribs
US20130164141A1 (en) Blade with semi-rigid trailing edge
WO2008082437A3 (en) Composite wing slat for aircraft
CA2887281C (en) Rotor blade components for a wind turbine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same
US20010013140A1 (en) Composite helmet
CN104903570B (zh) 在平脊板附近具有外部粘合凸缘的风力涡轮机
CN112277343A (zh) 一种复合材料叶片包边方法及结构
CN116685526A (zh) 桨叶、螺旋桨、动力组件及多旋翼无人机
CN216762163U (zh) 桨叶、螺旋桨、动力组件及多旋翼无人机
US5248160A (en) Ski with foam filler
CN106762813B (zh) 一种风扇叶片
CN207876381U (zh) 一种高弹性高强度耐磨环保eva护角
CN208053616U (zh) 无人机及其螺旋桨
CN101497371A (zh) 用于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高性能翼型
US20170370233A1 (en) Enhanced durability nickel abrasion strip
CN216546693U (zh) 桨叶、螺旋桨、动力模组和无人飞行器
EP3659913B1 (en) Rotor for a hover-capable aircraft
CN217414680U (zh) 一种一体模塑发泡成型的护腿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