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83936A - 天线模式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天线模式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83936A
CN116683936A CN202310517811.8A CN202310517811A CN116683936A CN 116683936 A CN116683936 A CN 116683936A CN 202310517811 A CN202310517811 A CN 202310517811A CN 116683936 A CN116683936 A CN 1166839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mode
client
channel
current
init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1781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夏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Lianzhou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Lianzhou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Lianzhou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Lianzhou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1781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839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83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839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1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indicating operat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91Modelling the propagation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04L43/0888Throughpu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天线模式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基于获取到的客户端的信道环境的当前参数更新客户端的当前信道概率模型;结合目标无线设备的配置参数和更新后的当前信道概率模型,预估目标无线设备的至少一种天线模式的吞吐量,选择吞吐量最大的天线模式作为客户端的目标天线模式。由此,通过对信道环境进行预建模,并通过信道环境的当前参数获取对应的吞吐量最大的天线模式作为客户端的目标天线模式,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基于固定速率档,采用定时或者条件探测方式获取最优天线模式,导致寻优时间长,无法及时根据信道环境或客户端变化做出调整,且需要设置多个阈值条件等问题,有效改善通信性能。

Description

天线模式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天线模式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过程中,当信道环境发生变化、客户端自身位置发生变动,或通信天线的极化模式发生调整时,如果能够及时切换合适的天线模式,可以大大改善整体通信性能。
相关技术中,在进行天线模式选择时,一般先固定速率档,然后遍历各个天线模式,获取各天线模式下的吞吐量或接收信号强度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Indicator,接收信号强度)等质量衡量指标,再通过阈值判断当前的PER(Packet ErrorRate,误包率)、EVM(Error Vector Magnitude,误差向量幅度)等,从而决定是否重新调整速率进行遍历,直到满足收敛条件,并从中选择性能最优的天线模式,同时设置定时探测或阈值条件探测。
然而,相关技术的天线模式选择存在以下问题:(1)在固定速率档进行遍历过程中,可能存在多个方向的误包率或信号强度指标相近的情况,此时无法进行较好的区分;(2)定时探测或阈值条件探测,在两个探测间隔之间,环境或客户端自身发生变化时,不能被及时觉察并做出天线调整;(3)需要设置多个阈值条件,并且无线环境复杂多变,难以找到统一有效的阈值,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天线模式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基于固定速率档,采用定时或者条件探测方式获取最优天线模式,导致寻优时间长,无法及时根据信道环境或客户端变化做出调整,且需要设置多个阈值条件等问题,有效改善通信性能。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模式选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客户端的信道环境的当前参数;基于所述信道环境的当前参数更新所述客户端的当前信道概率模型;结合目标无线设备的配置参数和更新后的所述当前信道概率模型,预估所述目标无线设备的至少一种天线模式的吞吐量,选择吞吐量最大的天线模式作为所述客户端的目标天线模式。
可选地,在基于所述信道环境的当前参数更新所述客户端的当前信道概率模型之前,还包括:获取所述客户端的初始信道环境参数;根据所述初始信道环境参数得到初始信道模型,并基于预设的多个后验概率值对所述初始信道模型进行更新,得到所述当前信道概率模型。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初始信道环境参数得到初始信道模型,包括:基于所述初始信道环境参数,确定所述客户端的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和接收信号初始步长,并根据所述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和所述接收信号初始步长得到初始接收信号强度量化结果;基于所述初始信道环境参数,确定所述客户端的传输速率,并将所述传输速率按照预设的调制编码方案表进行映射,得到初始传输速率量化结果;结合所述初始接收信号强度量化结果和所述初始传输速率量化结果得到所述初始信道模型。
可选地,在选择所述吞吐量最大的天线模式作为所述客户端的目标天线模式之后,还包括:基于预设的归一化策略,分别对所述预设的多个后验概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根据归一化处理后的所述预设的多个后验概率值更新所述初始信道模型,得到新的当前信道概率模型。
可选地,所述结合目标无线设备的配置参数和更新后的所述当前信道概率模型,预估所述目标无线设备的至少一种天线模式的吞吐量,包括:根据所述目标无线设备的配置参数和所述更新后的所述当前信道概率模型,得到当前接收信号强度量化结果和当前传输速率量化结果;基于预设的条件概率公式,根据所述接收信号强度量化结果和所述当前传输速率量化结果预估所述目标无线设备的至少一种天线模式的吞吐量。
可选地,所述目标无线设备的配置参数包括所述目标无线设备支持的天线模式和/或速率档。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模式选择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客户端的信道环境的当前参数;更新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信道环境的当前参数更新所述客户端的当前信道概率模型;选择模块,用于结合目标无线设备的配置参数和更新后的所述当前信道概率模型,预估所述目标无线设备的至少一种天线模式的吞吐量,选择吞吐量最大的天线模式作为所述客户端的目标天线模式。
可选地,在基于所述信道环境的当前参数更新所述客户端的当前信道概率模型之前,所述更新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客户端的初始信道环境参数;根据所述初始信道环境参数得到初始信道模型,并基于预设的多个后验概率值对所述初始信道模型进行更新,得到所述当前信道概率模型。
可选地,所述更新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初始信道环境参数,确定所述客户端的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和接收信号初始步长,并根据所述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和所述接收信号初始步长得到初始接收信号强度量化结果;基于所述初始信道环境参数,确定所述客户端的传输速率,并将所述传输速率按照预设的调制编码方案表进行映射,得到初始传输速率量化结果;结合所述初始接收信号强度量化结果和所述初始传输速率量化结果得到所述初始信道模型。
可选地,在选择所述吞吐量最大的天线模式作为所述客户端的目标天线模式之后,所述选择模块,还用于:基于预设的归一化策略,分别对所述预设的多个后验概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根据归一化处理后的所述预设的多个后验概率值更新所述初始信道模型,得到新的当前信道概率模型。
可选地,所述选择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无线设备的配置参数和所述更新后的所述当前信道概率模型,得到当前接收信号强度量化结果和当前传输速率量化结果;基于预设的条件概率公式,根据所述接收信号强度量化结果和所述当前传输速率量化结果预估所述目标无线设备的至少一种天线模式的吞吐量。
可选地,所述目标无线设备的配置参数包括所述目标无线设备支持的天线模式和/或速率档。
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以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天线模式选择方法。
本申请第四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用于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天线模式选择方法。
本申请基于信道环境的当前参数更新客户端的当前信道概率模型,结合目标无线设备的配置参数和更新后的当前信道概率模型,预估目标无线设备的至少一种天线模式的吞吐量,选择吞吐量最大的天线模式作为客户端的目标天线模式。由此,通过对信道环境进行预建模,并通过信道环境的当前参数获取对应的吞吐量最大的天线模式作为客户端的目标天线模式,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基于固定速率档,采用定时或者条件探测方式获取最优天线模式,导致寻优时间长,无法及时根据信道环境或客户端变化做出调整,且需要设置多个阈值条件等问题,有效改善通信性能。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模式选择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天线模式选择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模式选择装置的示例图;
图4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模式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心提到的相关技术中基于固定速率档,采用定时或者条件探测方式获取最优天线模式,导致寻优时间长,无法及时根据信道环境或客户端变化做出调整,且需要设置多个阈值条件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天线模式选择方法,在该方法中,基于信道环境的当前参数更新客户端的当前信道概率模型,结合目标无线设备的配置参数和更新后的当前信道概率模型,预估目标无线设备的至少一种天线模式的吞吐量,选择吞吐量最大的天线模式作为客户端的目标天线模式。由此,通过对信道环境进行预建模,并通过信道环境的当前参数获取对应的吞吐量最大的天线模式作为客户端的目标天线模式,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基于固定速率档,采用定时或者条件探测方式获取最优天线模式,导致寻优时间长,无法及时根据信道环境或客户端变化做出调整,且需要设置多个阈值条件等问题,有效改善通信性能。
具体而言,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天线模式选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天线模式选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101中,获取客户端的信道环境的当前参数。
其中,信道环境的当前参数包括客户端支持的速率、接收信号强度RSSI及误包率PER等参数。
应当理解的是,在获取客户端的信道环境的当前参数可以采用方法有很多种。
作为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采用确定参数估计算法获取客户端的信道环境的当前参数。
作为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采用参数子空间估计算法获取客户端的信道环境的当前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通过确定参数估计算法、参数子空间估计算法获取客户端的信道环境的当前参数仅为示例性的,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信道参数获取算法获取客户端的信道环境的当前参数,为避免冗余,在此不做详细赘述。
在步骤S102中,基于信道环境的当前参数更新客户端的当前信道概率模型。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申请的理解,首先对当前信道概率模型的生成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基于信道环境的当前参数更新客户端的当前信道概率模型之前,还包括:获取客户端的初始信道环境参数;根据初始信道环境参数得到初始信道模型,并基于预设的多个后验概率值对初始信道模型进行更新,得到当前信道概率模型。
其中,初始信道环境参数即为客户端最初的参数,如初始支持速率(对传输速率进行限制)、初始RSSI和初始PER,根据初始信道环境参数得到初始信道模型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作为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初始信道环境参数得到初始信道模型,包括:基于初始信道环境参数,确定客户端的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和接收信号初始步长,并根据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和接收信号初始步长得到初始接收信号强度量化结果;基于初始信道环境参数,确定客户端的传输速率,并将传输速率按照预设的调制编码方案表进行映射,得到初始传输速率量化结果;结合初始接收信号强度量化结果和初始传输速率量化结果得到初始信道模型。
其中,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可以是用户预先设定的范围,也可以是通过有限次实验获取的范围,也可以是通过有限次计算机仿真得到的范围,接收信号初始步长可以是用户预先设定的步长,也可以是通过有限次实验获取的步长,也可以是通过有限次计算机仿真得到的步长,即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和接收信号初始步长均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定义。
应当理解的是,在得到初始信道模型时,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主要以RSSI和txRate(TRANSFER RATE,传输速率)进行映射。例如,默认客户端的初始RSSI范围为[-82,-20],初始步长设置为3dbm,由此即可利用相关技术中的量化策略,根据初始RSSI范围为[-82,-20]和初始步长设置为3dbm得到初始接收信号强度量化结果;进一步将客户端的传输速率按照预设的调制编码方案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编码方案)表进行映射,比如客户端的参数为(11n,20M,2NSS),MCS范围为[0,15],即可得到初始传输速率量化结果。
由此,即可结合初始接收信号强度量化结果和初始传输速率量化结果得到初始信道模型,其中,初始信道模型如下式(1)所示:
Ck=γkk; (1)
其中,Ck为信道环境k,γk为k信道的初始接收信号强度量化结果,ηk为k信道的初始传输速率量化结果。
举例而言,假设k信道的初始接收信号强度量化结果为[-82,-20],k信道的初始传输速率量化结果为[0,15],则Ck的取值为[-82,-5]。
需要说明的是,Ck的取值可通过其它操作进行变化,比如上述[-82,-5]可全部加上82将范围变为[0,77],这里不做任何变换限制,或者仅取初始接收信号强度量化结果或初始传输速率量化结果作为信道模型的描述。优选地,考虑到性能与当前客户端的接收信号强度和传输速率均有相关性,采用两者的结合。
进一步地,在得到初始信道模型之后,为得到当前信道概率模型,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采用预设的多个后验概率值对初始信道模型进行更新,其中,当前信道概率模型可以如式(2)和式(3)所示:
其中,为信道k的第i个取样点更新的成功概率值,/>为更新前的成功概率,Pk(s|ai,Ck,i)为信道k上第i个取样点、天线模式为ai时的条件概率值,s为1时表示传输成功,否则表示传输失败,ri为第i个取样点时的发送速率。
由此,基于步骤S101获取到信道环境的当前参数后,即基于信道环境的当前参数更新客户端的当前信道概率模型,从而保证每一次的传输均及时更新了对应的信道概率模型,进而能够准确地预测各天线模式的性能表现。
在步骤S103中,结合目标无线设备的配置参数和更新后的当前信道概率模型,预估目标无线设备的至少一种天线模式的吞吐量,选择吞吐量最大的天线模式作为客户端的目标天线模式。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无线设备的配置参数包括目标无线设备支持的天线模式和/或速率档。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目标无线设备的配置参数和更新后的当前信道概率模型,预估目标无线设备的至少一种天线模式的吞吐量,包括:根据目标无线设备的配置参数和更新后的当前信道概率模型,得到当前接收信号强度量化结果和当前传输速率量化结果;基于预设的条件概率公式,根据接收信号强度量化结果和当前传输速率量化结果预估目标无线设备的至少一种天线模式的吞吐量。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根据目标无线设备支持的天线模式和速率档,以及更新后的当前信道概率模型,由接收方的ACK(Acknowledge character,确认字符)或BLOCKACK帧得到当前接收信号强度量化结果,由发送端的速率得到当前传输速率量化结果,从而得到当前所处的Ck,i,并通过预设的条件概率公式计算目标无线设备的至少一种天线模式的吞吐量:
Tj=P(1|aj,Ck,i)rj; (4)
其中,P(1|aj,Ck,i)为Ck,i为信道k上第i个取样点、天线模式为aj时传输成功的条件概率值。
最后,本申请实施例选择吞吐量最大的天线模式作为客户端的目标天线模式。
进一步地,为进一步了解本申请的天线模式选择方法,下面进行举例阐述。
举例而言,当客户端第一次发送信道环境的当前参数时,目标无线设备支持的天线模式为A1,客户端接收信号强度为R1,将本次发送结果更新到(A1,R1)对应的概率值,信道概率模型依据更新的概率值更新信道概率模型;
当客户端第二次发送信道环境的当前参数时,目标无线设备支持的天线模式和客户端接收信号强度不变,与第一次发送相同,将本次发送结果更新到(A1,R1)对应的概率值,信道概率模型依据更新的概率值更新信道概率模型;
当客户端第三次发送信道环境的当前参数,目标无线设备支持的天线模式改变为A2,客户端接收信号强度改变为R2,将发送结果更新到(A2,R2)对应的概率值上,信道概率模型依据更新的概率值更新信道概率模型。
即使本次传输时的客户端的信道环境的当前参数或目标无线设备支持的天线模式没有发生变化,但每一次的传输结果均及时更新了对应的信道概率模型。
因此,当信道环境发生变化时,通过将每次的传输结果及时更新至信道概率模型中,无需设置探测间隔或固定速率阈值等调参,可自动根据信道概率模型的预测重新选择天线模式,提高了天线选择算法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度和选择的准确率,从而避免统计概率的滞后性。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选择吞吐量最大的天线模式作为客户端的目标天线模式之后,还包括:基于预设的归一化策略,分别对预设的多个后验概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根据归一化处理后的预设的多个后验概率值更新初始信道模型,得到新的当前信道概率模型。
其中,作为一种可实现的预设的归一化策略可以为线性归一化策略,将采样的预设的多个后验概率值归一化,使预设的多个后验概率值经过归一化后,通过权重将其限制在(0,1]范围内,以避免一段时间后概率值过低或过高,并根据归一化后的预设的多个后验概率值更新初始信道模型,得到新的当前信道概率模型。
作为另一种可实现的预设的归一化策略可以为归一化算法策略,将采样的预设的多个后验概率值归一化,使预设的多个后验概率值经过归一化后通过权重将其限制在(0,1]范围内,以避免一段时间后概率值过低或过高,并根据归一化后的预设的多个后验概率值更新初始信道模型,得到新的当前信道概率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的归一化策略可以为线性归一化策略,也可以为归一化算法策略等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制,本领域相关人员可以采用不同的归一化策略使预设的多个后验概率值经过归一化后通过权重将其限制在(0,1]范围内。
为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模式选择方法,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天线模式选择方法的流程图,该天线模式选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201中,获取目标无线设备的配置参数,其中,配置参数包括目标无线设备支持的天线模式和/或速率档。
在步骤202中,获取客户端的信道环境参数,其中,信道环境参数包括客户端支持的速率、接收信号强度及误包率等参数,作为初始状态。
在步骤203中,根据相关参数确定量化及映射规则,得到初始信道模型。
在步骤204中,使用预设的多个后验概率值更新信道概率模型。
在步骤205中,根据更新后的信道概率模型预估吞吐量,并选择吞吐量最大的天线模式。
在步骤206中,定时对预设的多个后验概率值重新归一化处理。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天线模式选择方法,基于信道环境的当前参数更新客户端的当前信道概率模型,结合目标无线设备的配置参数和更新后的当前信道概率模型,预估目标无线设备的至少一种天线模式的吞吐量,选择吞吐量最大的天线模式作为客户端的目标天线模式。由此,通过对信道环境进行预建模,通过信道环境的当前参数获取对应的吞吐量最大的天线模式作为客户端的目标天线模式,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基于固定速率档,采用定时或者条件探测方式获取最优天线模式,导致寻优时间长,无法及时根据信道环境或客户端变化做出调整,且需要设置多个阈值条件等问题,有效改善通信性能。
其次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天线模式选择装置。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模式选择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如图3所示,该天线模式选择装置10包括:获取模块100、更新模块200和选择模块300。
其中,获取模块100,用于获取客户端的信道环境的当前参数;更新模块200,用于基于信道环境的当前参数更新客户端的当前信道概率模型;选择模块300,用于结合目标无线设备的配置参数和更新后的当前信道概率模型,预估目标无线设备的至少一种天线模式的吞吐量,选择吞吐量最大的天线模式作为客户端的目标天线模式。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基于信道环境的当前参数更新客户端的当前信道概率模型之前,更新模块200,还用于:获取客户端的初始信道环境参数;根据初始信道环境参数得到初始信道模型,并基于预设的多个后验概率值对初始信道模型进行更新,得到当前信道概率模型。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更新模块200,还用于:基于初始信道环境参数,确定客户端的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和接收信号初始步长,并根据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和接收信号初始步长得到初始接收信号强度量化结果;基于初始信道环境参数,确定客户端的传输速率,并将传输速率按照预设的调制编码方案表进行映射,得到初始传输速率量化结果;结合初始接收信号强度量化结果和初始传输速率量化结果得到初始信道模型。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选择吞吐量最大的天线模式作为客户端的目标天线模式之后,选择模块300,还用于:基于预设的归一化策略,分别对预设的多个后验概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根据归一化处理后的预设的多个后验概率值更新初始信道模型,得到新的当前信道概率模型。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选择模块300,还用于:根据目标无线设备的配置参数和更新后的当前信道概率模型,得到当前接收信号强度量化结果和当前传输速率量化结果;基于预设的条件概率公式,根据接收信号强度量化结果和当前传输速率量化结果预估目标无线设备的至少一种天线模式的吞吐量。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无线设备的配置参数包括目标无线设备支持的天线模式和/或速率档。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对天线模式选择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该实施例的天线模式选择装置,此处不再赘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天线模式选择装置,基于信道环境的当前参数更新客户端的当前信道概率模型,结合目标无线设备的配置参数和更新后的当前信道概率模型,预估目标无线设备的至少一种天线模式的吞吐量,选择吞吐量最大的天线模式作为客户端的目标天线模式。由此,通过对信道环境进行预建模,通过信道环境的当前参数获取对应的吞吐量最大的天线模式作为客户端的目标天线模式,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基于固定速率档,采用定时或者条件探测方式获取最优天线模式,导致寻优时间长,无法及时根据信道环境或客户端变化做出调整,且需要设置多个阈值条件等问题,有效改善通信性能。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
存储器401、处理器402及存储在存储器401上并可在处理器4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402执行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天线模式选择方法。
进一步地,电子设备还包括:
通信接口403,用于存储器401和处理器402之间的通信。
存储器401,用于存放可在处理器4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存储器401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如果存储器401、处理器402和通信接口403独立实现,则通信接口403、存储器401和处理器402可以通过总线相互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为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Component,简称为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简称为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4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可选的,在具体实现上,如果存储器401、处理器402及通信接口403,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实现,则存储器401、处理器402及通信接口403可以通过内部接口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处理器402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为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为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的天线模式选择方法。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N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N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N个用于实现定制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申请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N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申请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N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天线模式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客户端的信道环境的当前参数;
基于所述信道环境的当前参数更新所述客户端的当前信道概率模型;以及
结合目标无线设备的配置参数和更新后的所述当前信道概率模型,预估所述目标无线设备的至少一种天线模式的吞吐量,选择吞吐量最大的天线模式作为所述客户端的目标天线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所述信道环境的当前参数更新所述客户端的当前信道概率模型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客户端的初始信道环境参数;
根据所述初始信道环境参数得到初始信道模型,并基于预设的多个后验概率值对所述初始信道模型进行更新,得到所述当前信道概率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初始信道环境参数得到初始信道模型,包括:
基于所述初始信道环境参数,确定所述客户端的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和接收信号初始步长,并根据所述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和所述接收信号初始步长得到初始接收信号强度量化结果;
基于所述初始信道环境参数,确定所述客户端的传输速率,并将所述传输速率按照预设的调制编码方案表进行映射,得到初始传输速率量化结果;
结合所述初始接收信号强度量化结果和所述初始传输速率量化结果得到所述初始信道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选择所述吞吐量最大的天线模式作为所述客户端的目标天线模式之后,还包括:
基于预设的归一化策略,分别对所述预设的多个后验概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
根据归一化处理后的所述预设的多个后验概率值更新所述初始信道模型,得到新的当前信道概率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目标无线设备的配置参数和更新后的所述当前信道概率模型,预估所述目标无线设备的至少一种天线模式的吞吐量,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无线设备的配置参数和所述更新后的所述当前信道概率模型,得到当前接收信号强度量化结果和当前传输速率量化结果;
基于预设的条件概率公式,根据所述接收信号强度量化结果和所述当前传输速率量化结果预估所述目标无线设备的至少一种天线模式的吞吐量。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无线设备的配置参数包括所述目标无线设备支持的天线模式和/或速率档。
7.一种天线模式选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客户端的信道环境的当前参数;
更新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信道环境的当前参数更新所述客户端的当前信道概率模型;以及
选择模块,用于结合目标无线设备的配置参数和更新后的所述当前信道概率模型,预估所述目标无线设备的至少一种天线模式的吞吐量,选择吞吐量最大的天线模式作为所述客户端的目标天线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基于所述信道环境的当前参数更新所述客户端的当前信道概率模型之前,所述更新模块,还用于:
获取所述客户端的初始信道环境参数;
根据所述初始信道环境参数得到初始信道模型,并基于预设的多个后验概率值对所述初始信道模型进行更新,得到所述当前信道概率模型。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天线模式选择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天线模式选择方法。
CN202310517811.8A 2023-05-09 2023-05-09 天线模式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6839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17811.8A CN116683936A (zh) 2023-05-09 2023-05-09 天线模式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17811.8A CN116683936A (zh) 2023-05-09 2023-05-09 天线模式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83936A true CN116683936A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79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17811.8A Pending CN116683936A (zh) 2023-05-09 2023-05-09 天线模式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8393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30754B2 (ja) デバイス再開のためのアウターループリンク適応
JP5246204B2 (ja) ハンドオーバ制御装置、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112645B2 (en) Channel control based on error correction values
US999827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modulation and coding selection (MCS) level in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771024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re-selecting cell in accordance of residual amount of battery
US20220281350A1 (en) Method for updating ocv-soc curve of battery pack,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vehicle
US20060069553A1 (e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adaptive thresholds in codec selection
US952602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control of an averaging parameter for PCINR and RSSI
CN113965291B (zh) 通信控制方法、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US7502330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program
CN113922893B (zh) Gsm射频前端功率校准方法及装置
CN112468264B (zh) 高速网络中吞吐量和发射功率优化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US20220038154A1 (en) Csi calculation method, user terminal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6683936A (zh) 天线模式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00027437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Link Quality
US11212750B1 (en) Method, device, and medium for spatial frequency reuse in wireless networks
US8145154B2 (en) Approximation method for signal-to-noise ratio soft information for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099043B2 (en) Transmit channel in wideband high frequency wireless system using multiple transmit antenna, and method thereof
US7505429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acket data rat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039834B (zh)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JP5335095B2 (ja) リンクアダプテーションのシステムと方法
CN113452481A (zh)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修正方法及装置
EP2748940B1 (en) Method, network node,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determining rank
TWI528743B (zh) 求取無線頻道之電場強度的無線通信裝置及無線通信方法
WO2023084680A1 (ja) 無線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