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79470A - 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叠层式组件、车辆 - Google Patents

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叠层式组件、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79470A
CN116679470A CN202310548053.6A CN202310548053A CN116679470A CN 116679470 A CN116679470 A CN 116679470A CN 202310548053 A CN202310548053 A CN 202310548053A CN 116679470 A CN116679470 A CN 1166794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onductive layer
functional layer
electric signal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480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燕芬
林于财
林初新
林寿
严政
程紫阳
陈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4805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794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794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794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9/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 H02H9/04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voltag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4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based on 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s, e.g. microencapsulated liquid cryst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叠层式组件、车辆,该方法通过向光电玻璃功能层中第一功能层的第一导电层加载第一电信号;并向第一功能层的第二导电层加载第二电信号,第二电信号与第一电信号频率相同且方向相反,以驱动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的调光层。其中,第二导电层相较于第一导电层更靠近光电玻璃功能层的第二功能层,且第二电信号的电压有效值小于第一电信号的电压有效值,以减少第二功能层上的感应电量,从而抑制用户触摸第二功能层时的触电情况。

Description

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叠层式组件、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叠层式组件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叠层式组件、车辆、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叠层式组件配备有能够使叠层式组件功能化的功能元件,从而实现隔热、调光、显示等功能。目前,多通过对功能元件供电来实现相应功能,但申请人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功能元件得电过程中,会在叠层式组件表面聚集大量电荷,容易发生用户触电。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抑制叠层式组件表面感应电压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叠层式组件、车辆、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向叠层式组件中第一功能层的第一导电层加载第一电信号;
向第一功能层的第二导电层加载第二电信号,第二电信号与第一电信号频率相同且方向相反;
其中,第二导电层相较于第一导电层更靠近叠层式组件的第二功能层,且第二电信号的电压有效值小于第一电信号的电压有效值,以减少第二功能层上的感应电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信号为方波信号,第二电信号为半波信号或锯齿波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功能层还包括调光层,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用于共同驱动调光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在透明模式下,根据目标透明度,调节第二电信号的电压有效值大小,以匹配目标透明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在非透明模式下,向第二导电层加载第三电信号,第三电信号与第一电信号的频率相同、大小相同且方向相反。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一电压加载模块,用于向叠层式组件中第一功能层的第一导电层加载第一电信号;
第二电压加载模块,用于向第一功能层的第二导电层加载第二电信号,第二电信号与第一电信号频率相同且方向相反;
其中,第二导电层相较于第一导电层更靠近叠层式组件的第二功能层,且第二电信号的电压有效值小于第一电信号的电压有效值,以减少第二功能层上的感应电量。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叠层式组件,包括:透明基板、设置于透明基板上的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以及如上述的控制器;
第一功能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相较于第一导电层更靠近第二功能层;
控制器分别与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透明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层和第二基板层,且第一基板层和第二基板层形成一夹层空间;
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均设置在夹层空间,且直接或间接设置于第一基板层或第二基板层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包括供电端、接地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接地端用于接入地信号;
控制器用于从供电端接入供电电压,并将供电电压转换后分别经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加载至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功能层接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功能层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的调光层。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
车身;
一个或多个如上所述的叠层式组件,叠层式组件对应安装在车身的各安装位上。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控制方法的步骤。
上述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叠层式组件、车辆、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该方法通过向叠层式组件中第一功能层的第一导电层加载第一电信号;并向第一功能层的第二导电层加载第二电信号,第二电信号与第一电信号频率相同且方向相反,以驱动第一功能层进行其功能实现。其中,第二导电层相较于第一导电层更靠近叠层式组件的第二功能层,且第二电信号的电压有效值小于第一电信号的电压有效值,以减少第二功能层上的感应电量,从而抑制用户触摸第二功能层时的触电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a为一个实施例中方波信号的示意图;
图3b为一个实施例中半波信号的示意图;
图3c为一个实施例中锯齿波信号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信号为方波信号、第二电信号为半波信号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不同档位下,本申请提供的控制方法和传统技术中第一电信号、第二电信号均为方波信号时,第二功能层上感应电压有效值的对比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信号、第三电信号均为方波信号时,总电压基本为0且第二功能层上感应电压有效值与方波信号电压有效值基本一致的波形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为一个实例中控制器的内部结构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叠层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叠层式组件的部分电学结构示意图;
图11a为一实施例中叠层式组件的第二功能层接地前,第二功能层上的电荷分布示意图;
图11b为一实施例中叠层式组件的第二功能层接地后,第二功能层上的电荷分布示意图;
图11c为一实施例中叠层式组件的第二功能层接地前,第二功能层的波形示意图;
图11d为一实施例中叠层式组件的第二功能层接地后,第二功能层的波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叠层式组件包括控制器20、第一功能层40、第二功能层60,控制器20与第一功能层40电连接,第一功能层40至少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导电层42和第二导电层46。控制器20与第一导电层42和第二导电层46进行通信,为第一导电层42和第二导电层46提供驱动电压,以驱动第一功能层40进行功能实现。例如,第一功能层40可以包括调光层44,第一导电层42和第二导电层46提供的电压可驱动调光层44的透明度变化,从而改变叠层式组件的透明度。
第二功能层60可为含有金属的导电层,导电层可为具有金属元素的层结构,如金属膜层。当然,导电层不限于铜膜等金属单质形成的膜层,也可以是含有导电材质的膜层,由连续分布的材质构成的,又或者是具有网格等间隔结构。
例如,镀银层、低辐射(英文简称为LOW-E,英文全称为Low Emissivity)等具有导电性能的隔热层、抗辐射层、隔音层、调光层等均可作为第二功能层使用。其中,LOW-E层可由多种金属制备而成,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和透光性。
所以,第一导电层42、第二导电层44、第二功能层60均可以看做导体,由于其间或存在空气、调光层等绝缘介质,可构成电容器,所以,第一功能层40通交流电时,第二功能层60上也带电,用户触摸第二功能层60时,第二功能层60上的电经过人体接地,人体感知电流通过,感应到触电。所以如何降低第二功能层60上的感应电压,亟待解决。
针对上述问题,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S204,向叠层式组件中第一功能层的第一导电层加载第一电信号。
S206,向第一功能层的第二导电层加载第二电信号,第二电信号与第一电信号频率相同且方向相反;方向相反可理解为波形的开口方向相反。
其中,第二导电层相较于第一导电层更靠近叠层式组件的第二功能层,且第二电信号的电压有效值小于第一电信号的电压有效值,以减少第二功能层上的感应电量。
其中,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均为交流电。第一功能层在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的驱动下可进行功能实现。例如,第一功能层可实现调光、调温等功能,当对第一功能层施加的交流电流发生变化时,第一功能层自身的光线透过率、光线吸收率及光线反射率等可随之发生改变,从而可改变第一功能层自身的颜色或者改变第一功能层自身的温度等。
具体的,通过向靠近第二功能层所在侧的第二导电层加载有效值更小的电压,在第一导电层上增加传统技术中的方波信号等,基于两者频率相同且方向相反的特性,可支撑第一功能层的功能实现,同时,又降低第二功能层上的感应电压有效值,在不影响第一功能层的功能实现的前提下,实现第二功能层感应电压的减小,从而改善用户触摸第二功能层时的触电情况。
并且,该实现方式下,仅需改变控制逻辑,即可降低第二功能层上的感应电压有效值。即可不改变现有叠层式组件的布线结构,有利于对已生产的叠层式组件进行升级改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a-3c所示,第一电信号为方波信号,第二电信号为半波信号或锯齿波信号。
其中,半波信号在单周期内存在两个半波,且相邻两个半波的方向相反。半波信号和锯齿波信号的电压有效值均小于方波信号,所以,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共同加载在第一功能层上,可实现正弦交流驱动。可根据第一功能层的驱动需求,选择适配的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整体上,遵循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同频且方向相反、第一电信号的电压有效值大于第二电信号的电压有效值的原则。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功能层还包括调光层,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用于共同驱动调光层。其中,调光层的制备材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PDLC(polymer dispersed liquidcrystal,聚合物分散液晶)、SPD(Suspended Particle Device,悬浮粒子装置)、GHLC(Guest-Host Liquid Crystal,宾主效应型液晶)、EC(Electrochromic,电致变色器件)、LC(liquid crystal,液晶)、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隔热薄膜、变色薄膜、导光薄膜、显示薄膜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例如,当调光层的材料包括PDLC时,调光层为聚合物分散液晶层。通过在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施加交流电压,使液晶分子翻转达到调节玻璃雾度(与透明度有对应关系)的效果。当第一功能层包括SPD时,调光层为悬浮粒子层。当然,第一功能层还可以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外侧的第一基板层和第二基板层,以支撑第一功能层。第一功能层的层与层之间可通过粘接等方式实现组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透明模式下,根据目标透明度,调节第二电信号的电压有效值大小,以匹配目标透明度。
透明模式下,可进行透明度的无极或分阶调控。例如,可预存一映射曲线,映射曲线上每一透明度均对应一个第二电信号的有效值,可基于该映射曲线实现无极调控。再比如,可预存一映射表格,表格包括至少两列数据类型,一类是透明度,一类是第二电信号的电压有效值,表格的每一行存在一组透明度和电压有效值,根据目标透明度,通过查表的方式,可确定与其匹配的第二电信号的电压有效值。其中,对于无极调控方式下,透明度也可以用档位来表征,例如,1档、2档、3档、4档、……9档。每一档位对应一个透明度。
基于上述方式中的任一种或其他实现手段确定第二电信号的电压有效值,并调控第二电信号的波形,也使得叠层式组件的透明度与目标透明度相一致。这里的一致可以理解为无线接近该目标透明度。
如图4所示,当第二电信号AC2为半波信号,第一电信号AC1为同频的方波信号时,可通过调节图4中半波信号的有效值改变叠层式组件的透明度。第二电信号AC2的有效值增大,第一电信号AC1和第二电信号AC2合成的总电压就减少,透明度降低,第二功能层上的感应电压变大。所以,如图5所示,当档位大小与透明度呈反比时,即档位越小透明度越高,雾化程度越低,档位越大透明度越低,雾化程度越高。大档位下第二功能层上的感应电压有效值小于低档位下第二功能层上的感应电压有效值。
且如图5所示,在相同档位(电压/V AC表示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的总电压),相较于传统技术中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均加载方波信号的方式(即场景1)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第二功能层上的电压有效值(场景1-感应中的值)相较于传统技术下的电压有效值(场景2-感应中的值)更小,例如,对于9档来说,第二功能层上的感应电压有效值从19V降低至11V,得到了有效降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非透明模式下,向第二导电层加载第三电信号,第三电信号与第一电信号的频率相同、大小相同且方向相反。
非透明模式可以理解为用户需要雾化玻璃,通过保持低透明度来降低可视化程度的模式。例如,对于PDLC调光层来说,非透明模式可以是指液晶未发生偏转时的模式。该模式下,通过在第二导电层上加载第三电信号,第三电信号和第一电信号,使得加载在第一功能层上的总电压为0,此时叠层式组件处于不透明状态。第二功能层上感受的有效电压与第三电信号的有效电压值大致相同。
可选的,第一电信号和第三电信号可以为同频的方波信号,此时,第二功能层上感应的电压波形也大致为方波,且与第三电信号的方波有效电压值大致相同。例如,第一电信号AC1和第二电信号AC2均为有效值为26V的方波信号时,形成总电压基本为0的正弦波,如图6所示,第二功能层上感应的电压G如图6所示,大致也为有效值26V的方波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信号的电压有效值为0-100V,例如可以是26V。该电压有效值下适用于大部分车载叠层式组件的调光需求。但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信号的电压有效值和第二电信号的电压有效值,具体根据其应用的叠层式组件的功能实现所需而定,此处仅为举例说明,但不对本申请中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的具体电压值大小造成限定。
为更好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实现过程,在此举一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应该理解的是,此处举例旨在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方案的实现,而非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在非透明模式下,向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均加载有效值为26V的方波信号,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总电压为0。也可以是断电状态下使得第一功能层加载总电压为0,此时,叠层式组件处于不透明状态。
当用户需要玻璃处于一定的透明度时,向第一导电层加载有效值为26V的方波信号,向第二导电层加载有效值为26V的半波信号,根据其所需的目标透明度,通过增大或减小该方波信号的有效值,调节玻璃透明度。半波信号有效值电压增大,其与第一电信号合成正弦波的总电压就减小,透明度就低,第二功能层上感应的电压随半波信号有效值电压增大而增大。反之,半波信号有效值电压增大,其与第一电信号合成正弦波的总电压就增大,透明度就越高,第二功能层上感应的电压有效值减小。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涉及的控制方法的控制装置。该装置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控制装置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控制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如图7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电压加载模块720,第二电压加载模块740。
其中,第一电压加载模块720用于向叠层式组件中第一功能层的第一导电层加载第一电信号。第二电压加载模块740用于向第一功能层的第二导电层加载第二电信号,第二电信号与第一电信号频率相同且方向相反。第二导电层相较于第一导电层更靠近叠层式组件的第二功能层,且第二电信号的电压有效值小于第一电信号的电压有效值,以减少第二功能层上的感应电量。
通过第一电压加载模块720和第二电压加载模块740的协同作用,可有效降低第二功能层上的感应电量,使第二功能层上的感应电压较小且比较稳定,参见图4-5所示,第一电信号AC1和第二电信号AC2如图4所示的波形加载时,第二电信号的电压有效值小于第一电信号的电压有效值,如图5所示,第二功能层上的感应电压幅值(场景2-感应)低于传统方波驱动下的感应电压幅值(场景1-感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信号为方波信号,第二电信号为半波信号或锯齿波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功能层还包括调光层,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用于共同驱动调光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控制装置还包括:
透明度调节模块,用于在透明模式下,根据目标透明度,调节第二电信号的电压有效值大小,以匹配目标透明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控制装置还包括:
非透明控制模块,用于在非透明模式下,向第二导电层加载第三电信号,第三电信号与第一电信号的大小相同且方向相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信号的电压有效值为0-100V,例如,可以是26V,具体可根据第一功能层的功能实现所需的电压情况而定。
上述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控制器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控制器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控制器,该控制器可以是集成电路类的控制器,即小体积控制器,以便集成在叠层式组件中,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8所示。该控制器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通信接口和输入装置。其中,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通过系统总线连接,通信接口和输入装置通过输入/输出接口连接到系统总线。其中,该控制器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控制器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控制器的输入/输出接口用于处理器与外部设备之间交换信息。该控制器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移动蜂窝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控制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控制器的限定,具体的控制器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控制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控制方法的步骤,至少实现降低叠层式组件的第二功能层上感应电压的目的。此外,该控制器通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其他步骤,还可以实现相应的其他有益效果,在此不作以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叠层式组件,如图9所示,包括:透明基板(10、13)、设置于透明基板上的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60,以及上述控制器;
第一功能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层42和第二导电层46,第二导电层46相较于第一导电层42更靠近第二功能层60;
控制器分别与第一导电层42和第二导电层46电连接。
关于控制器实现供电控制的过程均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在此不作以赘述。叠层式组件还可以包括基材层等其他结构。可选的,透明基板可以是但不限于玻璃板、透明聚酰亚胺(Polyimide,PI)板、透明塑料板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中,如图10所示,透明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层10和第二基板层30,且第一基板层10和第二基板层30形成一夹层空间;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60均设置在夹层空间,且直接或间接设置于第一基板层10或第二基板层30上。
第一基板层10和第二基板层30可通过粘接层50实现粘接。例如,在第一基板层10的边缘处涂覆一圈粘接剂,以粘接第二基板层30,粘接剂有一定厚度,形成上述夹层空间。当然,第一基板层10和第二基板层30的连接实现,也可以通过玻璃制备过程中一体成型技术实现。
在其中一个实施中,控制器20包括供电端D1、接地端D2、第一输出端D3和第二输出端D4;接地端D2用于接入地信号;
控制器20用于从供电端D1接入供电电压,并将供电电压转换后分别经第一输出端D3、第二输出端D4加载至第一导电层42、第二导电层46。
在其中一个实施中,如图10所示,第二功能层60接地。如图11所示,接地设置前后第二功能层60上的电荷分布情况分别如图11a和图11b所示,接地设置下第二功能层60表面的电荷量大大减少。此外,对接地设置前后的第二功能层60及第二电信号AC2进行波形测试,得如图11c和图11d所示的波形图。如图11c所示,接地设置前,第二功能层60的波形G与第二电信号AC2的波形趋于一致,而参见图11d,接地设置后,第二功能层60上的电压G为0V。通过电荷分布和波形测试结果,均可看出,将第二功能层60接地,可使得第二功能层60上的感应电压幅值为0,以避免用户接触叠层式组件表面的第二功能层60时触电,提高用户体验和产品使用安全性。
其中,第二功能层60接地的实现方式,也可以通过连接控制器20的接地端D1来实现,共用接地点,减少叠层式组件中电性焊接点的数量,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减少对叠层式组件非透明区域的面积要求,例如,透明基板为玻璃板时,通常电器元件设置在玻璃黑边,减少接地点等焊接点的数量,有利于较小玻璃黑边的面积,使得叠层式组件中的采光面积更大。所以,可选的,第二功能层60接地的布线可设置在玻璃黑边。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功能层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导电层42和第二导电层46之间的调光层44。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以及一个或多个上述叠层式组件,叠层式组件对应安装在车身的各安装位上。
其中,透明基板可以为玻璃板,叠层式组件可以包括前挡玻璃、后挡玻璃、侧窗玻璃、天窗玻璃中的至少一种。叠层式组件设置在天窗位置时,可实现免遮阳帘的全景天幕技术,同时增加了隔热效果。
可选的,对于距离较近的多个叠层式组件可以共用一个控制器,此种情况下,控制器可设置有多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以实现对单个叠层式组件的独立控制。例如,对于同一侧的前侧窗、后侧窗,可在二者相互靠近的邻接区域设置控制器,并共用一个控制器。
当然,也可以单个控制器对应一个叠层式组件。具体可根据车身上的安装条件、布线空间等确定。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控制方法的步骤,并实现相应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作以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控制方法的步骤,并实现相应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作以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向叠层式组件中第一功能层的第一导电层加载第一电信号;
向所述第一功能层的第二导电层加载第二电信号,所述第二电信号与所述第一电信号频率相同且方向相反;
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层相较于所述第一导电层更靠近所述叠层式组件的第二功能层,且所述第二电信号的电压有效值小于所述第一电信号的电压有效值,以减少所述第二功能层上的感应电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信号为方波信号,所述第二电信号为半波信号或锯齿波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层还包括调光层,所述第一电信号和所述第二电信号用于共同驱动所述调光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透明模式下,根据目标透明度,调节所述第二电信号的电压有效值大小,以匹配所述目标透明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非透明模式下,向所述第二导电层加载第三电信号,所述第三电信号与所述第一电信号的频率相同、大小相同且方向相反。
6.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电压加载模块,用于向叠层式组件中第一功能层的第一导电层加载第一电信号;
第二电压加载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功能层的第二导电层加载第二电信号,所述第二电信号与所述第一电信号频率相同且方向相反;
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层相较于所述第一导电层更靠近所述叠层式组件的第二功能层,且所述第二电信号的电压有效值小于所述第一电信号的电压有效值,以减少所述第二功能层上的感应电量。
7.一种控制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8.一种叠层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基板、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上的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以及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器;
所述第一功能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相较于所述第一导电层更靠近所述第二功能层;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叠层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层和第二基板层,且所述第一基板层和所述第二基板层形成一夹层空间;
所述第一功能层和所述第二功能层均设置在所述夹层空间,且直接或间接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层或所述第二基板层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叠层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供电端、接地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接地端用于接入地信号;
所述控制器用于从所述供电端接入供电电压,并将所述供电电压转换后分别经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端加载至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功能层接地。
12.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层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的调光层。
1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
一个或多个如权利要求8-12任一项所述的叠层式组件,所述叠层式组件对应安装在所述车身的各安装位上。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310548053.6A 2023-05-16 2023-05-16 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叠层式组件、车辆 Pending CN1166794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48053.6A CN116679470A (zh) 2023-05-16 2023-05-16 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叠层式组件、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48053.6A CN116679470A (zh) 2023-05-16 2023-05-16 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叠层式组件、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79470A true CN116679470A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89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48053.6A Pending CN116679470A (zh) 2023-05-16 2023-05-16 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叠层式组件、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7947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57656B2 (en) Electrode plate having a metal mesh pattern, and electrochromic plate, electrochromic mirror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7103217B2 (ja) 調光モジュール
Murray et al. Electrically controllable light trapping for self-powered switchable solar windows
CN100460974C (zh) 压感电致变色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0032019A (zh) 电致变色器件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KR20140041117A (ko) 전기변색미러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0095914B (zh) 电致变色器件和电子设备
US10850666B1 (en) Windows with active layers
CN107422515B (zh) 显示装置
CN209821568U (zh) 变色器件和电子设备
US20210011315A1 (en) Variable Transparency Glass and Apparatus of Controlling Transparency of the Same
CN110161768A (zh) 电致变色器件和电子设备
CN211264011U (zh) 一种可实现局部擦除的液晶书写膜、写字板、黑板及画板
US10955719B2 (en) Transparent photovoltaic coating for an electro-chromic device
CN104880838A (zh) 一种电动调光车窗及制作方法
US20120176660A1 (en) Electrochromic device and storage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1142280A (zh) 一种可实现局部擦除的液晶书写膜、写字板、黑板及画板
CN116679470A (zh) 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叠层式组件、车辆
CN210465934U (zh) 超低透过率长寿命液晶调光膜玻璃
CN111856830A (zh) 具有分区段调控功能的玻璃以及玻璃分区段调控系统
CN210072274U (zh) 一种用于汽车上的电致变色玻璃结构
CN205674952U (zh) 一种防眩光基板、显示装置、防眩光后视镜和汽车
JP2020076879A (ja) 調光フィルムおよび駆動回路
CN108901191B (zh) 电磁屏蔽组件及显示装置
CN103941514B (zh) 一种电泳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电泳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