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78703A - 输送带制样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送带制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78703A
CN116678703A CN202310722094.2A CN202310722094A CN116678703A CN 116678703 A CN116678703 A CN 116678703A CN 202310722094 A CN202310722094 A CN 202310722094A CN 116678703 A CN116678703 A CN 1166787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conveying
driving
support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2209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学峰
吕舜
张克亮
王佩
齐晓东
张宇
黄江瑞
李洋
王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dong Coal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Guoneng Shendong Co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dong Coal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Guoneng Shendong Co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dong Coal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Guoneng Shendong Co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dong Coal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2209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787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787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787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28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 G01N1/286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involving mechanical work, e.g. chopping, disintegrating, compacting, homogenis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02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 G01N1/04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in the solid state, e.g. by cutting
    • G01N1/06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in the solid state, e.g. by cutting providing a thin slice, e.g. microtom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28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 G01N1/286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involving mechanical work, e.g. chopping, disintegrating, compacting, homogenising
    • G01N2001/2873Cutting or cleav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送带制样装置,用于对待制样输送带进行制样,待制样输送带包括相互连接的待刨削段和破坏段;该输送带制样装置包括:传送部件、支撑部件以及刨削部件,传送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传送结构和支撑结构,支撑结构支撑在破坏段的下方,传送结构设置在支撑结构的上方,传送结构的传送部可转动地设置,传送部与支撑结构的至少部分相对设置,传送部压设在破坏段上以对破坏段进行传送;支撑部件与传送部件间隔设置,支撑部件支撑在待刨削段的下方。该输送带制样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有效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采用手工割取方式进行制样导致制样合格率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输送带制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带检测试验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输送带制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了解输送带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所承受的力和压力,以及预测其使用寿命,通常在输送带投入市场之前,会对输送带的覆盖层进行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撕裂力等(即物理性能)试验。在进行试验前需要依照标准进行制样。
然而,现有技术中常采用手工割取方式进行制样,即利用美工裁刀在输送带上割取厚度、长度以及宽度分别在规定尺寸内的条形覆盖层试样2-3条。该制样方式需要工作人员精力高度集中且劳动强度大,而且还无法保证割取下来的每一条条形覆盖层试样厚度均匀且厚度尺寸在规定范围内,从而导致制样合格率变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变大以及工作效率变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送带制样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采用手工割取方式进行制样导致制样合格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输送带制样装置,用于对待制样输送带进行制样,待制样输送带包括相互连接的待刨削段和破坏段;输送带制样装置包括:传送部件、支撑部件以及刨削部件,传送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传送结构和支撑结构,支撑结构支撑在破坏段的下方,传送结构设置在支撑结构的上方,传送结构的传送部可转动地设置,传送部与支撑结构的至少部分相对设置,传送部压设在破坏段上以对破坏段进行传送;支撑部件与传送部件间隔设置,支撑部件支撑在待刨削段的下方;刨削部件设置在传送部件和支撑部件之间,刨削部件的刨削刀片朝向待刨削段和破坏段的连接处设置,以对待刨削段进行刨削制样。
进一步地,支撑部件沿待制样输送带的厚度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通过支撑部件将待刨削段调整至预设位置。
进一步地,支撑部件包括:调节件和第一滚动件,调节件沿待制样输送带的厚度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第一滚动件套设在调节件上,第一滚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调节件上,待刨削段的至少部分与第一滚动件的外缘接触。
进一步地,支撑结构可活动地设置以靠近或远离传送部,以使支撑结构和传送部对破坏段进行夹紧。
进一步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以及第一驱动结构,第一支撑件的一端具有第一支撑部,第一支撑件可转动地设置在破坏段的下方,第一支撑件的转轴位于第一支撑部和第一支撑件的另一端之间,第一支撑件的转轴和第一支撑件的另一端之间形成第一驱动段;第二支撑件的一端具有第二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与第一支撑部间隔设置,第二支撑部可转动地设置在破坏段的下方,第二支撑件的转轴位于第二支撑部和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之间,第二支撑件的转轴和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之间形成第二驱动段;第一驱动结构的驱动部可伸缩地设置,第一驱动结构的驱动部的两侧分别与第一驱动段和第二驱动段抵接,以通过第一驱动段和第二驱动段对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位置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输送带制样装置还包括架体,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均可转动地设置在架体上,架体上设置有螺纹通孔,第一驱动结构包括:驱动杆和操作轮,驱动杆上设置有与螺纹通孔相适配的外螺纹段,驱动杆与驱动部连接,第一驱动结构的驱动部设置在驱动杆的一端,驱动杆位于破坏段的侧部,驱动杆的另一端凸出于破坏段的上方设置;操作轮设置在驱动杆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传送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传送部和第二传送部,第一传送部与第一支撑部相对设置,第二传送部与第二支撑部相对设置;和/或,第一支撑部为第一支撑滚轮,第二支撑部为第二支撑滚轮,传送部为传送滚轮。
进一步地,输送带制样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结构,第二驱动结构的驱动部可转动地设置,第二驱动结构的驱动部与传送部驱动连接,以通过第二驱动结构的驱动部带动传送部转动。
进一步地,传送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传送部和第二传送部,第二驱动结构包括:第一驱动轴、第二驱动轴和传动部件,第一驱动轴绕其轴线可转动地设置,第一传送部固定套设在第一驱动轴上,以通过第一驱动轴带动第一传送部转动;第二驱动轴绕其轴线可转动地设置,第二传送部固定套设在第二驱动轴上,以通过第二驱动轴带动第二传送部转动;传动部件的传动输入端与第一驱动轴连接,传动部件的传动输出端与第二驱动轴连接,以使第一驱动轴通过传动部件带动第二驱动轴转动。
进一步地,传动部件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二锥形齿轮、传动轴以及相互啮合的第三锥形齿轮和第四锥形齿轮,第一锥形齿轮固定套设在第一驱动轴上,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一传送部沿第一驱动轴的轴线延长方向间隔设置;第二锥形齿轮固定安装在传动轴的一端,传动轴绕其轴线可转动地设置;第三锥形齿轮固定安装在传动轴的另一端,第四锥形齿轮固定套设在第二驱动轴上,第四锥形齿轮与第二传送部沿第二驱动轴的轴线延长方向间隔设置。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输送带制样装置通过简单设置传送部件、支撑部件和刨削部件,能够使待制样输送带的破坏段和待刨削段分别放置在传送部件的支撑结构上和支撑部件上,与此同时,在传送部的转动下带动破坏段进行运动,以使待刨削段朝向刨削部件的刨削刀片处运动,进而使刨削刀片对待刨削段进行刨削,由于传送部压设在破坏段上,进而避免了传送部对待刨削段的表面的磨损和避免了待制样输送带出现压不紧导致待制样输送带在刨削时跑偏的情况发生,并且在传送部的均匀转动下,能够使刨削刀片受力均匀,接触面积横定,并且给待制样输送带提供足够的直线运动力,进而使刨削下来的覆盖层试样厚度均匀、光滑平整,从而提高了制样合格率。该输送带制样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有效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采用手工割取方式进行制样导致制样合格率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输送带制样装置的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输送带制样装置的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待制样输送带;101、待刨削段;102、破坏段;2、传送部件;201、传送结构;2010、传送部;2011、第一传送部;2012、第二传送部;202、支撑结构;2020、第一支撑件;2021、第一支撑部;2022、转轴;2023、第二支撑件;2024、第二支撑部;2025、转轴;3、支撑部件;301、调节件;302、第一滚动件;4、刨削部件;401、刨削刀片;402、刀架;5、架体;6、第一驱动结构;601、驱动部;602、驱动杆;603、操作轮;7、第二驱动结构;701、驱动部;702、第一驱动轴;703、第二驱动轴;704、传动部件;705、第一锥形齿轮;706、第二锥形齿轮;707、第三锥形齿轮;708、第四锥形齿轮;709、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请参考图1至图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送带制样装置,该输送带制样装置用于对待制样输送带1进行制样,待制样输送带1包括相互连接的待刨削段101和破坏段102;输送带制样装置包括:传送部件2、支撑部件3以及刨削部件4,传送部件2包括相对设置的传送结构201和支撑结构202,支撑结构202支撑在破坏段102的下方,传送结构201设置在支撑结构202的上方,传送结构201的传送部2010可转动地设置,传送部2010与支撑结构202的至少部分相对设置,传送部2010压设在破坏段102上以对破坏段102进行传送;支撑部件3与传送部件2间隔设置,支撑部件3支撑在待刨削段101的下方;刨削部件4设置在传送部件2和支撑部件3之间,刨削部件4的刨削刀片401朝向待刨削段101和破坏段102的连接处设置,以对待刨削段101进行刨削制样。
可见,本发明提供的输送带制样装置通过简单设置传送部件2、支撑部件3和刨削部件4,能够使待制样输送带1的破坏段102和待刨削段101分别放置在传送部件2的支撑结构202上和支撑部件3上,与此同时,在传送部2010的转动下带动破坏段102进行运动,以使待刨削段101朝向刨削部件4的刨削刀片401处运动,进而使刨削刀片401对待刨削段101进行刨削,由于传送部2010压设在破坏段102上,进而避免了传送部对待刨削段101的表面的磨损和避免了待制样输送带1出现压不紧导致待制样输送带1在刨削时跑偏的情况发生,并且在传送部2010的均匀转动下,能够使刨削刀片401受力均匀,接触面积横定,并且给待制样输送带1提供足够的直线运动力,进而使刨削下来的覆盖层试样厚度均匀、光滑平整,从而提高了制样合格率。该输送带制样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有效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采用手工割取方式进行制样导致制样合格率较低的问题。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刨削刀片401的刀刃部靠近待刨削段101和破坏段102的连接处,刨削刀片401水平放置,并且刨削刀片401位于破坏段102的上方。
其中,待刨削段101为待制样输送带1整个长度中未对待制样输送带1的覆盖层进行刨削的一段。破坏段102为待制样输送带1整个长度中已对待制样输送带1的覆盖层进行刨削的一段,即破坏段102包括刨削后剩余厚度不均的一段和刨削后剩余厚度均匀的一段,与此同时,破坏段102和待刨削段101的长度会随着制样过程中变化,即破坏段102的长度变长时待刨削段101的长度减少。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在制样准备工作时先将待制样输送带1从一端沿其长度方向手工刨削下来一段具有一定厚度的覆盖层,进而使待制样输送带1在正式取样前有一段长度的覆盖层是破坏了的(即破坏段102),有一段长度是未刨削的(即待刨削段101)。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刨削刀片401根据标准从待刨削段101和破坏段102的连接处水平深入到待制样输送带1的覆盖层的中间段,从而获取预设厚度的覆盖层试样。与此同时,刨削后的这一段由于内部结构比较粗糙,进而增大了传送部2010咬合力,从而避免了传送带打滑的情况发生,以便于传送部2010带动破坏段102运动。
进一步地,制样准备工作时在对待制样输送带1先手工刨削一段长度时,该段所刨削下来的覆盖层大于或等于要获取的覆盖层试样的厚度,以使待刨削的上表面到破坏后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要获取的覆盖层试样的厚度。优选地,刨削后能够裸露待制样输送带1的织物芯或钢丝绳。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提高传送部2010与待制样输送带1之间的摩擦力,确保在制样过程中传送部2010不会出现打滑的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撑部件3沿待制样输送带1的厚度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通过支撑部件3将待刨削段101调整至预设位置。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当将待刨削段101放置到支撑部件3上后,调整支撑部件3使其沿着待制样输送带1的厚度的延伸方向移动,进而带动待刨削段101移动,以使刨削刀片401的刀刃部处在要获取的覆盖层试样的厚度的位置处,待刨削段101此时所处的位置即为预设位置。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支撑部件3包括:调节件301和第一滚动件302,调节件301沿待制样输送带1的厚度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第一滚动件302套设在调节件301上,第一滚动件302可转动地设置在调节件301上,待刨削段101的至少部分与第一滚动件302的外缘接触。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第一滚动件302可转动地设置在调节件301上,以使传送部2010带动破坏段102运动时,第一滚动件302起辅助作用协助待刨削段101朝向刀片运动,与此同时第一滚动件302还起定位作用,以保证待刨削段101在朝向刀片运动时一致处于在预设位置上。
优选地,调节件301为支撑轴,第一滚动件302为滚轴。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输送带制样装置还包括架体5,调节件301远离第一滚动件302的一端穿设在架体5上,并且调节件301沿待制样输送带1的厚度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架体5上,支撑部件3还包括锁紧件,锁紧件位于架体5远离第一滚动件302的一侧,当调节件301将待刨削段101调整至预设位置后,锁紧件与调节件301远离第一滚动件302的一端连接,将调节件301固定在架体5上。
优选地,调节件301远离第一滚动件302的一端设有一定长度的螺纹段,锁紧件为与螺纹段相匹配的螺母。
本发明提供的调节件301和架体5连接方式的第一种实施例中,架体5上设有阶梯条形孔,阶梯条形孔沿待制样输送带1的厚度方向延伸,调节件301远离第一滚动件302的一端穿设在阶梯条形孔内,并且调节件301在阶梯条形孔内沿阶梯条形孔的延伸方向进行移动,当将待刨削段101调整至预设位置后,锁紧件在架体5远离第一滚动件302的一侧与调节件301远离第一滚动件302的一端连接,直到锁紧件卡设在阶梯条形孔内,以使锁紧件与阶梯条形孔相互抵接,进而将调节件301固定在架体5上,从而保证调节件301在架体5上固定不动,确保在刨削时待刨削段一直位于预设位置处,使其刨削下来的覆盖层试样厚度均匀并且在标准试验要求的尺寸的范围内。
本发明提供的调节件301和架体5连接方式的第二种实施例中,架体5上沿其高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与调节件301相适配的定位孔,调节件301远离第一滚动件302的一端选择插设在多个定位孔的一个,以将待刨削段101调整至预设位置,然后锁紧件在架体5远离第一滚动件302的一侧与调节件301远离第一滚动件302的一端连接,进而将调节件301固定在架体5上,从而保证调节件301在架体5上固定不动,确保在刨削时待刨削段一直位于预设位置处,使其刨削下来的覆盖层试样厚度均匀并且在标准试验要求的尺寸的范围内。
优选地,在架体5上设有阶梯条形孔,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只需将锁紧件从阶梯条形孔内移出,然后将调节件301沿阶梯条形孔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即可,避免了调节件301从架体5上来回拆卸,并且调节方便能够快速将待刨削段101调整至预设位置处。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结构202可活动地设置以靠近或远离传送部2010,以使支撑结构202和传送部2010对破坏段102进行夹紧。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支撑结构202的具体结构为,如图1所示,支撑结构202包括:第一支撑件2020、第二支撑件2023以及第一驱动结构6,第一支撑件2020的一端具有第一支撑部2021,第一支撑件2020可转动地设置在破坏段102的下方,第一支撑件2020的转轴2022位于第一支撑部2021和第一支撑件2020的另一端之间,第一支撑件2020的转轴2022和第一支撑件2020的另一端之间形成第一驱动段;第二支撑件2023的一端具有第二支撑部2024,第二支撑部2024与第一支撑部2021间隔设置,第二支撑部2024可转动地设置在破坏段102的下方,第二支撑件2023的转轴2025位于第二支撑部2024和第二支撑件2023的另一端之间,第二支撑件2023的转轴2025和第二支撑件2023的另一端之间形成第二驱动段;第一驱动结构6的驱动部601可伸缩地设置,第一驱动结构6的驱动部601的两侧分别与第一驱动段和第二驱动段抵接,以通过第一驱动段和第二驱动段对第一支撑部2021和第二支撑部2024的位置进行调节。
其中,第一支撑部2021为第一支撑滚轮,第二支撑部2024为第二支撑滚轮。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以便于传送部2010在传送时,使破坏段102的下表面与第一支撑部2021和第二支撑部2024之间的摩擦力减小,并且起了辅助传送作用,提高了传送部2010的传送力。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均可转动地设置在架体5上,架体5上设置有螺纹通孔,第一驱动结构6包括:驱动杆602和操作轮603,驱动杆602上设置有与螺纹通孔相适配的外螺纹段,驱动杆602与驱动部601连接,第一驱动结构6的驱动部601设置在驱动杆602的一端,驱动杆602位于破坏段102的侧部,驱动杆602的另一端凸出于破坏段102的上方设置;操作轮603设置在驱动杆602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件2020还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一转动臂,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转动臂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杆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第一转动臂的长度延伸方向具有第一预设角度,并且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朝向破坏段102的宽度方向设置,第一支撑部2021可转动地套设在第一连接杆上,第一支撑件2020的转轴2022插设在第一转动臂的一端和第一转动臂的另一端之间,第一转动臂绕第一支撑件2020的转轴2022的轴线可转动地设置。第一转动臂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件2020的转轴2022之间形成了第一驱动段,并且在第一驱动结构6的驱动作用下,第一驱动段带动第一转动臂绕第一支撑件2020的转轴2022的轴线转动。
与此同时,第二支撑件2023还包括第二连接杆和第二转动臂,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二转动臂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杆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第二转动臂的长度延伸方向具有第二预设角度,并且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朝向破坏段102的宽度方向设置,第二支撑部2024可转动地套设在第二连接杆上,第二支撑件2023的转轴2025插设在第二转动臂的一端和第二转动臂的另一端之间,第二转动臂绕第二支撑件2023的转轴2025的轴线可转动地设置。第二转动臂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件2023的转轴2025之间形成了第二驱动段,并且在第一驱动结构6的驱动作用下,第二驱动段带动第二转动臂绕第二支撑件2023的转轴2025的轴线转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支撑件2020的转轴2022可以与第一转动臂固定设置,并且第一支撑件2020的转轴2022穿设过第一转动臂可转动地设置在架体5上,以通过第一支撑件2020的转轴2022转动带动第一转动臂转动。或者,第一支撑件2020的转轴2022穿设过第一转动臂固定设置在架体5上,且第一转动臂相对于第一支撑件2020的转轴2022可转动地设置。
与此同时,第二支撑件2023的转轴2025可以与第二转动臂固定设置,并且第二支撑件2023的转轴2025穿设过第二转动臂可转动地设置在架体5上,以通过第二支撑件2023的转轴2025转动带动第二转动臂转动。或者,第二支撑件2023的转轴2025穿设过第二转动臂固定设置在架体5上,且第二支撑件2023的转轴2025可转动地设置。
优选地,第一支撑件2020的转轴2022穿设过第一转动臂固定设置在架体5上,且第一转动臂相对于第一支撑件2020的转轴2022可转动地设置。第二支撑件2023的转轴2025穿设过第二转动臂固定设置在架体5上,且第二支撑件2023的转轴2025的可转动地设置。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首先在制样前先将待制样输送带1的破坏段102放置在第一支撑部2021上和第二支撑部2024上,然后转动操作轮603,使驱动杆602朝向第一驱动段和第二驱动段的方向运动,以使驱动部601将第一驱动段和第二驱动段朝下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动臂绕第一支撑件2020的转轴2022的轴线朝上转动和第二转动臂绕第二支撑件2023的转轴2025的轴线朝上转动(即为杠杆原理),从而带动第一支撑部2021和第二支撑部2024朝向传送部2010的方向运动,以使破坏段102朝向传送部2010的方向运动,以使第一支撑部2021和第二支撑部2024与传送部2010之间形成了夹设空间,将破坏段102进行夹设,以使传送部2010压设在破坏段102上,使其增大了传送部2010的咬合力,从而避免了传送带打滑的情况发生,以便于传送部2010带动破坏段102运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传送部201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传送部2011和第二传送部2012,第一传送部2011与第一支撑部2021相对设置,第二传送部2012与第二支撑部2024相对设置。
其中,传送部2010为传送滚轮。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传送滚轮的外表面设有牙齿部。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当支撑结构202带动破坏段102朝向传送部2010上运动时,以将牙齿部的至少部分嵌入到破坏段102内,进而使传送部2010与破坏段102获得适当的咬合力。
在本实施例中,输送带制样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结构7,第二驱动结构7的驱动部701可转动地设置,第二驱动结构7的驱动部701与传送部2010驱动连接,以通过第二驱动结构7的驱动部701带动传送部2010转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2所示,第二驱动结构7包括:第一驱动轴702、第二驱动轴703以及传动部件704,第一驱动轴702绕其轴线可转动地设置,第一传送部2011固定套设在第一驱动轴702上,以通过第一驱动轴702带动第一传送部2011转动;第二驱动轴703绕其轴线可转动地设置,第二传送部2012固定套设在第二驱动轴703上,以通过第二驱动轴703带动第二传送部2012转动;传动部件704的传动输入端与第一驱动轴702连接,传动部件704的传动输出端与第二驱动轴703连接,以使第一驱动轴702通过传动部件704带动第二驱动轴703转动。
优选地,第二驱动结构7的驱动部701为转动手柄,转动手柄与第一驱动轴702可拆卸连接。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传动部件704的具体结构为,如图2所示,传动部件704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锥形齿轮705和第二锥形齿轮706,第一锥形齿轮705固定套设在第一驱动轴702上,第一锥形齿轮705与第一传送部2011沿第一驱动轴702的轴线延长方向间隔设置;传动轴709,第二锥形齿轮706固定安装在传动轴709的一端,传动轴709绕其轴线可转动地设置;相互啮合的第三锥形齿轮707和第四锥形齿轮708,第三锥形齿轮707固定安装在传动轴709的另一端,第四锥形齿轮708固定套设在第二驱动轴703上,第四锥形齿轮708与第二传送部2012沿第二驱动轴703的轴线延长方向间隔设置。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刨削部件4还包括用于支撑刨削刀片401的刀架402,刀架402固定在架体5上,刀架402上设有容纳刨削刀片401的容纳空间,刨削刀片401的至少部分放置在容纳空间上,以通过固定件将刨削刀片401固定在刀架402上。
优选地,固定件为螺钉。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输送带制样的工作过程为:
以获取厚度为2.5mm-3mm的覆盖层试样为例说明,首先根据试验标准要求选择适合长度和宽度的待制样输送带1,并将该待制样输送带1的一端刨削去一段长度的上覆盖层(该长度即为破坏段),该刨削的长度大于第二传送部2012和支撑部件3之间的距离,并且刨削后的上表面能够露出织物芯或钢丝绳。
其次,驱动第一驱动结构6,使第一支撑部2021和第二支撑部2024远离第一传送部2011和第二传送部2012,以使第一支撑部2021和第二支撑部2024与第一传送部2011和第二传送部2012之间的距离大于破坏段102的厚度,然后将破坏段102放置在第一支撑部2021和第二支撑部2024上(破坏段102的破坏面朝向第一传送部2011和第二传送部2012),以及将待刨削段101的至少部分放置在第一滚动件302上,然后驱动第一驱动结构6使第一支撑部2021和第二支撑部2024靠近第一传送部2011和第二传送部2012,以使第一传送部2011和第二传送部2012上的牙齿部的至少部分嵌入到破坏段102上,从而获取足够的咬合力,并且避免了第一传送部2011和第二传送部2012对待刨削段101的表面的磨损和避免了待制样输送带1出现压不紧导致待制样输送带1在刨削时跑偏的情况发生。
在调节完第一支撑部2021和第二支撑部2024的位置后,调节支撑部件3的位置(即使支撑部件3沿着阶梯条形孔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以通过支撑部件3的移动将待刨削段101调整至预设位置,以使刨削刀片401的刀刃处在待刨削段101的上表面向下2.5mm-3mm的位置处,调整完毕后紧固螺母,以使紧固螺母与阶梯条形孔之间相互抵接,以使支撑部件3中的调节件301固定在架体5上。
最后,在第二驱动结构7的带动下,以使第一传送部2011和第二传送部2012转动,进而在第一支撑部2021和第二支撑部2024辅助作用下带动破坏段102往远离刨削刀片401的方向运动,进而使待刨削段101朝向刨削刀片401的方向运动,进而使刨削刀片401沿着待刨削段101的长度方向对待刨削段101进行刨削,进而获取2.5mm-3mm内任意一个厚度的覆盖层试样,并且该覆盖层试样厚度均匀,以便于后面对覆盖层试样的处理。
其中,第二驱动结构7的运动过程为,首先将转动手柄(即为第二驱动结构7的驱动部701)与第一驱动轴702连接,然后通过转动手柄带动第一驱动轴702转动,以使第一驱动轴702带动带动第一传送部2011和第一锥形齿轮705转动,例如当第一锥形齿轮705逆时针转动时,由于第一锥形齿轮705和第二锥形齿轮706相互啮合,以使第二锥形齿轮706顺时针转动,进而通过传动轴709带动第三锥形齿轮707同样顺时针转动,从而使与第三锥形齿轮707啮合的第四锥形齿轮708逆时针转动,以使第二驱动轴703逆时针转动,由此能够使第一传送部2011和第二传送部2012的旋转方向相同,并且在第一传送部2011和第二传送部2012的传送下,使破坏段102朝向远离刨削刀片401的方向做直线运动。
与此同时,为了保证第一传送部2011和第二传送部2012与破坏段102之间具有适合的咬合力,若在刨削过程中出现咬合力不足的情况下或咬合力过大,不足以将在刨削过程中产生的破坏段102通过第一传送部2011和第二传送部2012与第一支撑部2021和第二支撑部2024之间的缝隙,可及时驱动第一驱动结构6,以使第一支撑部2021和第二支撑部2024带动破坏段102靠近或远离第一传送部2011和第二传送部2012的方向运动,进而调整第一传送部2011和第二传送部2012与破坏段102之间的咬合力,以获得适合的咬合力,避免了第一传送部2011和第二传送部2012与破坏段102在刨削过程中产生打滑的现象或者避免了无法带动破坏段102运动的现象。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输送带制样装置,该输送带制样装置用于对待制样输送带1进行制样,待制样输送带1包括相互连接的待刨削段101和破坏段102;输送带制样装置包括:传送部件2、支撑部件3以及刨削部件4,传送部件2包括相对设置的传送结构201和支撑结构202,支撑结构202支撑在破坏段102的下方,传送结构201设置在支撑结构202的上方,传送结构201的传送部2010可转动地设置,传送部2010与支撑结构202的至少部分相对设置,传送部2010压设在破坏段102上以对破坏段102进行传送;支撑部件3与传送部件2间隔设置,支撑部件3支撑在待刨削段101的下方;刨削部件4设置在传送部件2和支撑部件3之间,刨削部件4的刨削刀片401朝向待刨削段101和破坏段102的连接处设置,以对待刨削段101进行刨削制样。
可见,本发明提供的输送带制样装置通过简单设置传送部件2、支撑部件3和刨削部件4,能够使待制样输送带1的破坏段102和待刨削段101分别放置在传送部件2的支撑结构202上和支撑部件3上,与此同时,在传送部2010的转动下带动破坏段102进行运动,以使待刨削段101朝向刨削部件4的刨削刀片401处运动,进而使刨削刀片401对待刨削段101进行刨削,由于传送部2010压设在破坏段102上,进而避免了传送部对待刨削段101的表面的磨损和避免了待制样输送带1出现压不紧导致待制样输送带1在刨削时跑偏的情况发生,并且在传送部2010的均匀转动下,能够使刨削刀片401受力均匀,接触面积横定,并且给待制样输送带1提供足够的直线运动力,进而使刨削下来的覆盖层试样厚度均匀、光滑平整,从而提高了制样合格率。该输送带制样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有效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采用手工割取方式进行制样导致制样合格率较低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输送带制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制样装置用于对待制样输送带(1)进行制样,所述待制样输送带(1)包括相互连接的待刨削段(101)和破坏段(102);所述输送带制样装置包括:
传送部件(2),所述传送部件(2)包括相对设置的传送结构(201)和支撑结构(202),所述支撑结构(202)支撑在所述破坏段(102)的下方,所述传送结构(201)设置在所述支撑结构(202)的上方,所述传送结构(201)的传送部(2010)可转动地设置,所述传送部(2010)与所述支撑结构(202)的至少部分相对设置,所述传送部(2010)压设在所述破坏段(102)上以对所述破坏段(102)进行传送;
支撑部件(3),与所述传送部件(2)间隔设置,所述支撑部件(3)支撑在所述待刨削段(101)的下方;
刨削部件(4),设置在所述传送部件(2)和所述支撑部件(3)之间,所述刨削部件(4)的刨削刀片(401)朝向所述待刨削段(101)和所述破坏段(102)的连接处设置,以对所述待刨削段(101)进行刨削制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带制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3)沿所述待制样输送带(1)的厚度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通过所述支撑部件(3)将所述待刨削段(101)调整至预设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带制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3)包括:
调节件(301),所述调节件(301)沿所述待制样输送带(1)的厚度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
第一滚动件(302),套设在所述调节件(301)上,所述第一滚动件(30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调节件(301)上,所述待刨削段(101)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滚动件(302)的外缘接触。
4.根据所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带制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202)可活动地设置以靠近或远离所述传送部(2010),以使所述支撑结构(202)和所述传送部(2010)对所述破坏段(102)进行夹紧。
5.根据所述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带制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202)包括:
第一支撑件(2020),所述第一支撑件(2020)的一端具有第一支撑部(2021),所述第一支撑件(202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破坏段(102)的下方,所述第一支撑件(2020)的转轴(2022)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2021)和所述第一支撑件(2020)的另一端之间,所述第一支撑件(2020)的转轴(2022)和所述第一支撑件(2020)的另一端之间形成第一驱动段;
第二支撑件(2023),所述第二支撑件(2023)的一端具有第二支撑部(2024),所述第二支撑部(2024)与所述第一支撑部(2021)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支撑部(2024)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破坏段(102)的下方,所述第二支撑件(2023)的转轴(2025)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部(2024)和所述第二支撑件(2023)的另一端之间,所述第二支撑件(2023)的转轴(2025)和所述第二支撑件(2023)的另一端之间形成第二驱动段;
第一驱动结构(6),所述第一驱动结构(6)的驱动部(601)可伸缩地设置,所述第一驱动结构(6)的驱动部(601)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段和所述第二驱动段抵接,以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段和所述第二驱动段对所述第一支撑部(2021)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024)的位置进行调节。
6.根据所述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带制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制样装置还包括架体(5),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均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架体(5)上,所述架体(5)上设置有螺纹通孔,所述第一驱动结构(6)包括:
驱动杆(602),所述驱动杆(602)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通孔相适配的外螺纹段,所述驱动杆(602)与所述驱动部(601)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结构(6)的驱动部(601)设置在所述驱动杆(602)的一端,所述驱动杆(602)位于所述破坏段(102)的侧部,所述驱动杆(602)的另一端凸出于所述破坏段(102)的上方设置;
操作轮(603),设置在所述驱动杆(602)的另一端。
7.根据所述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带制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部(201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传送部(2011)和第二传送部(2012),所述第一传送部(2011)与所述第一支撑部(2021)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传送部(2012)与所述第二支撑部(2024)相对设置;和/或,
所述第一支撑部(2021)为第一支撑滚轮,所述第二支撑部(2024)为第二支撑滚轮,所述传送部(2010)为传送滚轮。
8.根据所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输送带制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制样装置还包括:
第二驱动结构(7),所述第二驱动结构(7)的驱动部(701)可转动地设置,所述第二驱动结构(7)的驱动部(701)与所述传送部(2010)驱动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二驱动结构(7)的驱动部(701)带动所述传送部(2010)转动。
9.根据所述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带制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部(201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传送部(2011)和第二传送部(2012),所述第二驱动结构(7)包括:
第一驱动轴(702),所述第一驱动轴(702)绕其轴线可转动地设置,所述第一传送部(2011)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一驱动轴(702)上,以通过所述第一驱动轴(702)带动所述第一传送部(2011)转动;
第二驱动轴(703),所述第二驱动轴(703)绕其轴线可转动地设置,所述第二传送部(2012)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二驱动轴(703)上,以通过所述第二驱动轴(703)带动所述第二传送部(2012)转动;
传动部件(704),所述传动部件(704)的传动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轴(702)连接,所述传动部件(704)的传动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驱动轴(703)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驱动轴(702)通过所述传动部件(704)带动所述第二驱动轴(703)转动。
10.根据所述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送带制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件(704)包括:
相互啮合的第一锥形齿轮(705)和第二锥形齿轮(706),所述第一锥形齿轮(705)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一驱动轴(702)上,所述第一锥形齿轮(705)与所述第一传送部(2011)沿所述第一驱动轴(702)的轴线延长方向间隔设置;
传动轴(709),所述第二锥形齿轮(706)固定安装在所述传动轴(709)的一端,所述传动轴(709)绕其轴线可转动地设置;
相互啮合的第三锥形齿轮(707)和第四锥形齿轮(708),所述第三锥形齿轮(707)固定安装在所述传动轴(709)的另一端,所述第四锥形齿轮(708)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二驱动轴(703)上,所述第四锥形齿轮(708)与所述第二传送部(2012)沿所述第二驱动轴(703)的轴线延长方向间隔设置。
CN202310722094.2A 2023-06-16 2023-06-16 输送带制样装置 Pending CN1166787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22094.2A CN116678703A (zh) 2023-06-16 2023-06-16 输送带制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22094.2A CN116678703A (zh) 2023-06-16 2023-06-16 输送带制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78703A true CN116678703A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78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22094.2A Pending CN116678703A (zh) 2023-06-16 2023-06-16 输送带制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7870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2841C (zh) 管子切割刀具
US20090013539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utting rubber portion of conveyer belt
US5499565A (en) Belt cutting apparatus
CN116678703A (zh) 输送带制样装置
US957328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propagate crack growth in a workpiece
WO2003059829A3 (de) Vorrichtung zum schneiden von glas
KR20110037599A (ko) 피복 절단수단 교환장치 및 이를 장착한 전선탈피장치
CN115255209A (zh) 一种基于更换绝缘子的扎丝剪切工具及其操作方法
CN214412104U (zh) 一种电缆环切装置
US6742426B2 (en) Precision cutter for elastomeric cable
CN215698328U (zh) 一种液压闸式剪板机
CN212945775U (zh) 长条形零件定位切割装置
CN211762159U (zh) 一种均匀切割木材的装置
CN110394721B (zh) 一种角磨机定位工装
CN112927865A (zh) 预分支电缆生产加工系统
AT396893B (de) Spann- und zuführvorrichtung für die bearbeitung von baumstämmen
CN108512110B (zh) 电缆切割器
CN210819663U (zh) 一种复合材料加工装置
CN216181704U (zh) V型锯石机
CN114393681B (zh) 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切割系统
CN213256851U (zh) 一种电缆切割机用送料机构
CN207801354U (zh) 一种电缆线剥皮机的割刀机构
CN219503654U (zh) 一种电线电缆绝缘厚度检测用切片仪
JP2954888B2 (ja) スライス装置
CN209929872U (zh) 切箔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