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60881A - 一种参数测量方法,测距方法及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参数测量方法,测距方法及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60881A
CN116660881A CN202310963063.6A CN202310963063A CN116660881A CN 116660881 A CN116660881 A CN 116660881A CN 202310963063 A CN202310963063 A CN 202310963063A CN 116660881 A CN116660881 A CN 1166608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ration
data
power
sampling
radio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6306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660881B (zh
Inventor
唐能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6306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608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6608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608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6608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608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1/00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not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 G01S11/02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not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using radio wav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40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selective distribution or broadcas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参数测量方法,测距方法及通信设备,涉及通信领域,能够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前提下准确确定出通信设备发射通路的上电时长和接收通路的上电时长,并且根据该发射通路的上电时长和接收通路的上电时长减小测距过程中的误差,使测距结果更加精确。参数测量方法包括:获取m组采样数据。确定各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根据各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预先存储的n个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确定各通信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和第二上电时长。

Description

一种参数测量方法,测距方法及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参数测量方法,测距方法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发射设备将射频信号发射至接收设备的过程所需要的时长T1可以分为两段,分别为发射设备的上电时长T2,射频信号由发射设备至接收设备的传输时长TOF(Time offlight,飞行时间)。其中,参数TOF能够反映发射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距离,因此在测距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测距领域,参数TOF为待求解量,可以通过参数T1减去参数T2确定。然而,在实际测量中,通常只有参数T1能够直接测量得到,参数T2只能通过估计确定,或通过在射频通路中增加硬件测量确定。
通过估计确定参数T2,误差较大。而通过在射频通路中增加硬件测量参数T2,又会增加测量成本。因此,如何低成本,高精度地测量参数T2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参数测量方法,测距方法及通信设备,能够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前提下准确确定出通信设备发射通路的上电时长和接收通路的上电时长,并且根据该发射通路的上电时长和接收通路的上电时长减小测距过程中的误差,使测距结果更加精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参数测量方法,包括:获取m组采样数据,m组采样数据为n个通信设备之间进行第一采样得到。通信设备包括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发射通路用于发射射频信号,接收通路用于接收射频信号。第一采样是指,在第一时刻,第一设备的发射通路上电并发射射频信号,第二设备的接收通路上电并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采样,得到一组采样数据。在第二时刻,第二设备的发射通路上电并发射射频信号,第一设备的接收通路上电并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采样,得到一组采样数据。其中,n大于或等于3,m大于或等于2与n的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为n个通信设备中任意两个不同的通信设备。 确定各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根据各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预先存储的n个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确定各通信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和第二上电时长。第一上电时长为发射通路的上电时长。第二上电时长为接收通路的上电时长。
基于该方案,各通信设备中均未增加额外的硬件,只需根据n个通信设备之间进行第一采样得到的m组采样数据,就可以准确确定出通信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和第二上电时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各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预先存储的n个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确定各通信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和第二上电时长,包括:基于每组采样数据中第一时长和发射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之和等于第二时长与接收设备的第二上电时长之和,根据各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预先存储的n个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确定各通信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和第二上电时长。发射设备是指发射射频信号的通信设备。接收设备是指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采样的通信设备。第一时长是指射频信号由发射设备传播至接收设备所需要的时长。第二时长是指对应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基于该方案,可以根据m组采样数据中的信息快捷准确地确定各通信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和第二上电时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基于每组采样数据中第一时长和发射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之和等于第二时长与接收设备的第二上电时长之和,根据各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预先存储的n个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确定各通信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和第二上电时长,包括:根据m组采样数据确定至少2×n个等式关系。等式关系是指每组采样数据中第一时长和发射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之和等于第二时长与接收设备的第二上电时长之和。根据各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预先存储的n个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求解2×n个等式关系,得到各通信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和第二上电时长。基于该方案,可以根据m组采样数据对应的等式关系准确地确定各通信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和第二上电时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采样数据用于指示各采样点所采集的射频信号的相位。确定各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包括:对各组采样数据中射频信号的相位进行解缠绕,得到多组第一数据。确定各组第一数据中的第一采样点。第一采样点为对应第一数据中最后一个接收到噪声的采样点。第一采样点与第二采样点之间的射频信号的相位单调递增。第二采样点为对应的第一数据中最后一个采样点。根据各组第一数据中的第一采样点确定各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基于该方案,可以快速确定各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各组第一数据中的第一采样点确定各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包括:将第一采样点对应的时刻减去对应采样数据中开始采样的时刻,得到对应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确定各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包括:分别以采样数据中的各采样点为分界点,将采样数据分为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基于每次分出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的累计分布函数,计算各采样点对应的差异值。采样点对应的差异值用于指示以采样点为分界点时,对应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的数据分布差异。根据各采样点对应的差异值确定第一采样点,第一采样点为对应的差异值最大的采样点。根据第一采样点确定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基于每次分出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的累计分布函数,计算各采样点对应的差异值,包括:对每次分出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第一检验,得到各采样点对应的差异值。第一检验为以下任一种:Kolmogorov-Smirnov检验,Kuiper检验。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测距方法,用于测量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第一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第二设备的第二上电时长通过第一方面的参数测量方法确定。测距方法包括:在第一时刻,第一设备的发射通路上电并发射射频信号,第二设备的接收通路上电并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采样,得到第一采样数据。确定第一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根据第一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第一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第二设备的第二上电时长确定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第一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第一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第二设备的第二上电时长确定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包括:基于第一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和第一时长之和等于第二设备的第二上电时长与噪声时长之和,确定第一时长。第一时长是指射频信号由第一设备传播至第二设备所需要的时长。根据第二时长计算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
基于该方案,在计算出射频信号在通信设备之间传播的时间时,可以剔除第一上电时长和第二上电时长的影响,从而使计算得到的射频信号在通信设备之间传播的时间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如此,可以以较低的测距成本获得精度较高的测距结果。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通信设备包括天线,发射通路,接收通路,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天线通过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与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连接。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与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使得通信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的参数测量方法或第二方面的测距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如第一方面的参数测量方法或第二方面的测距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包括指令,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根据指令执行如第一方面的参数测量方法或第二方面的测距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第五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其技术特征均可对应到第一方面及其可能的设计中提供的参数测量方法,或对应到第二方面及其可能的设计中提供的测距方法,因此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在中心设备和外围设备之间建立蓝牙连接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一种中心设备和外围设备中射频通路的示意图;
图3为一种中心设备和外围设备之间测距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数测量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采样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采样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采样数据对应的波形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采样数据中射频信号的相位与采样点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射频信号的相位与采样点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射频信号的传输过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距方法的流程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和手表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限定特定顺序。此外,“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下面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背景予以介绍。
在测距领域,常用的测距方式包括激光测距,蓝牙测距等。下面以蓝牙测距为例,对测量两个通信设备之间距离的方法进行介绍。
在蓝牙测距中,两个通信设备可以分别称作中心设备(Central)和外围设备(Peripheral)。应当理解,测量中心设备和外围设备之间的距离之前,首先需要在中心设备和外围设备之间建立蓝牙连接。
请参考图1,为一种在中心设备和外围设备之间建立蓝牙连接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流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01、中心设备和外围设备进行初始化。
初始化可以包括设备上电,配置参数等过程。
S102、中心设备扫描蓝牙信号。
初始化完成后,中心设备可以对空间的蓝牙信号进行扫描,以便及时发现可连接的设备。
S103、外围设备注册蓝牙服务。
蓝牙服务用于向外界广播蓝牙信号。也就是说,外围设备注册完成蓝牙服务之后,就可以向外界广播蓝牙信号。
S104、外围设备广播蓝牙信号。
如此,中心设备就可以根据外围设备所广播的蓝牙信号发现该外围设备。
需要说明,上述S102可以在S103-S104之前执行,也可以与S103-S104并列执行,还可以在S103-S104之后执行,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S105、中心设备响应于扫描到外围设备广播的蓝牙信号,向外围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S106、外围设备响应于接收到中心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向中心设备发送连接响应。
S107、中心设备响应于接收到外围设备发送的连接响应,与外围设备成功建立蓝牙连接。
通过上述S101-S107,中心设备和外围设备之间即可成功建立蓝牙连接。
中心设备和外围设备建立蓝牙连接也就是建立数据传输通道。在此基础上,中心设备和外围设备之间即可进行测距。
下面提供两种较为常用的测距方法。
第一种为根据射频信号的相位变化测量中心设备和外围设备之间的距离。下面通过图2对该方法进行说明。
请参考图2,为一种中心设备和外围设备中射频通路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中心设备中,信号源1和锁相环5组成发射通路,滤波器4和锁相环5组成接收通路。外围设备中,信号源2和锁相环6组成发射通路,滤波器3和锁相环6组成接收通路。应当理解,中心设备的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中还可以包括其它器件,如信号放大器,模数转换器,数模转换器等等,外围设备同理。图2仅示出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器件。
在第一约定时刻,中心设备的发射通路上电。上电完成后,信号由信号源1出发,经锁相环5变频生成射频信号后发射。射频信号经过信道传播至外围设备。外围设备对经过锁相环6,滤波器3后的射频信号进行采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信道是指中心设备与外围设备之间的空间。
上述射频信号由信号源1至被采样的过程中,射频信号的相位变化为2πfτ+φ1+φ2。其中,f为射频信号经锁相环5变频之后的频率,τ为射频信号在信道中的传播时长。φ1为锁相环5的本振信号1引入的相位偏移量。φ2为锁相环6的本振信号2引入的相位偏移量。
在第二约定时刻,外围设备的发射通路上电。上电完成后,信号由信号源2出发,经锁相环6变频后生成射频信号发射。射频信号经过信道传播至中心设备。中心设备对经过锁相环5,滤波器4后的射频信号进行采样。
以中心设备至外围设备的方向为正方向。上述射频信号由信号源2至被采样的过程中,射频信号的相位变化为-2πfτ+φ1+φ2。其中f为射频信号经锁相环6变频之后的频率,这里定义为与上述射频信号经锁相环5变频之后的频率相等。
将射频信号由信号源1至被采样的过程中的相位变化,减去由信号源1至被采样的过程中的相位变化,可以得到射频信号的相位变化∆φ=4πfτ。
又因为τ=d/c,其中,d为中心设备与外围设备之间的距离,为待求解量,c为射频信号在信道中的传播速度(即光速)。可以得到(∆φ/f)×(c/4π)=d。
通过改变射频信号的频率重复上述过程,可以得到相位-频率曲线,通过求解相位曲线的斜率即可得到上述∆φ/f,进而计算出d。
然而,上述计算过程并未考虑射频信号在中心设备或外围设备内部传播时的相位变化,因此计算结果的误差较大,只能适用于对距离的计算精度要求较低的场景。
第二种为通过近似估计的方法测量中心设备和外围设备之间的距离。下面通过图3对该方法进行说明。
请参考图3,为一种中心设备和外围设备之间测距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301、中心设备向外围设备发送测距请求。
该测距请求中可以包括时钟信息,约定的时刻信息。其中,时钟信息用于指示外围设备与中心设备进行时钟对齐。约定的时刻信息用于指示外围设备与中心设备进行信号采样的时刻。
示例性地,约定的时刻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约定时刻和第二约定时刻。外围设备与中心设备进行信号采样可以为,在第一约定时刻,外围设备开始发送射频信号,中心设备开始对射频信号进行采样。在第二约定时刻,中心设备发射射频信号,外围设备对接收到的中心设备发送的射频信号进行采样。
S302、外围设备根据测距请求与中心设备进行时钟对齐。
应当理解,时钟对齐之后,外围设备与中心设备的时钟保持一致。
S303、在第一约定时刻,外围设备的发射通路上电。
示例性地,发射通路中可以包括信号源,放大器,模数转换器,锁相环等器件。
S304、在发射通路上电完成后,外围设备发射射频信号。
S305、在第一约定时刻,中心设备的接收通路上电。
示例性地,接收通路中可以包括滤波器,锁相环等器件。
S306、在接收通路上电完成后,中心设备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采样,得到第一采样数据。
应当理解,从中心设备的接收通路上电完成起,至中心设备接收到外围设备发射的射频信号,中心设备采样得到的数据均为噪声。换句话说,第一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代表中心设备的接收通路上电完成起至中心设备接收到外围设备发射的射频信号之间的时间。
S307、中心设备将第一采样数据发送至外围设备。
S308、在第二约定时刻,中心设备的发射通路上电。
S309、在发射通路上电完成后,中心设备发射射频信号。
S310、在第二约定时刻,外围设备的接收通路上电。
S311、在接收通路上电完成后,外围设备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采样,得到第二采样数据。
应当理解,从外围设备的接收通路上电完成起,至外围设备接收到中心设备发射的射频信号,外围设备采样得到的数据均为噪声。换句话说,第二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代表外围设备的接收通路上电完成起至外围设备接收到中心设备发射的射频信号之间的时间。
S312、外围设备将第二采样数据发送至中心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第一约定时刻和第二约定时刻的关系不做限定,即对上述S303-S307和S308-S312的执行顺序不做限定。也就是说,S303-S307可以在S308-S312之前执行,也可以在S308-S312之后执行,还可以与S308-S312并列执行。
S313、中心设备和外围设备根据第一采样数据和第二采样数据计算距离。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可以将第一采样数据或第二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近似为射频信号在中心设备和外围设备之间的传播时长,由此确定中心设备和外围设备之间的距离。
在另一些可能的方式中,还可以将第一采样数据中接收到有效射频信号的时刻与第一约定时刻之差近似为射频信号在中心设备和外围设备之间的传播时长,或将第二采样数据中接收到的有效射频信号的时刻与第二约定时刻之差近似为射频信号在中心设备和外围设备之间的传播时长,由此确定中心设备和外围设备之间的距离。
然而,由于上述近似带来的误差较大,因此通过上述方案得到的距离精度较低,只适用于对距离的计算精度要求较低的场景。
在另外一些可能的设计中,还可以在中心设备和外围设备中增加硬件回环电路,通过硬件回环电路测量中心设备和外围设备的发射通路的上电时长以及接收通路的上电时长,从而更精确地计算中心设备和外围设备之间的距离。然而,此种方案会增加较大的测量成本,难以广泛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参数测量方法,测距方法及通信设备,能够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前提下准确确定出通信设备发射通路的上电时长和接收通路的上电时长,并且根据该发射通路的上电时长和接收通路的上电时长减小测距过程中的误差,使测距结果更加精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车载设备等便携式终端,还可以为基站,服务器等。便携式终端可以搭载IOS®、Android®、Microsoft®或者其它操作系统,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考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通信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401和通信模块402。
其中,处理器4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401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流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1中。基带处理器可以用作前述实施例中的信号源1和信号源2。
控制器可以是通信设备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401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401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401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401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401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示例性地,处理器401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时,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数测量方法,测距方法中的各个步骤。
通信模块402可以包括发射通路412,接收通路422,天线432,天线442。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
发射通路412和接收通路422中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
通信模块402可以提供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通信设备的具体限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通信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下面结合上述对本申请实施例应用背景的介绍以及对通信设备结构的介绍,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数测量方法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数测量方法用于测量至少三个通信设备第一上电时长和第二上电时长。换句话说,通过本方案测量通信设备发射通路的上电时长的前提是,通信设备的数量为至少三个。其中,第一上电时长为发射通路的上电时长,第二上电时长为接收通路的上电时长。
在此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数测量方法和测距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至少三个通信设备中的任一个,也可以为至少三个通信设备之外的第三方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请参考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数测量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501、获取m组采样数据。
其中,m组采样数据可以为n个通信设备之间进行第一采样得到。第一采样是指,在第一时刻,第一设备的发射通路上电并发射射频信号,第二设备的接收通路上电并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采样,得到一组采样数据。在第二时刻,第二设备的发射通路上电并发射射频信号,第一设备的接收通路上电并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采样,得到一组采样数据。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为n个通信设备中任意两个不同的通信设备。n大于或等于3,m大于或等于2与n的积。
下面以n为3,采样数据的数量m为6为例,对第一采样的过程进行说明。请参考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采样的示意图。该示例中,三个通信设备分别为第三设备601,第四设备602,第五设备603。如图6所示,在第三设备601,第四设备602,第五设备603之间进行第一采样,得到6组采样数据的过程具体可以为:在第三时刻,第三设备601的发射通路上电并发射射频信号,第四设备602的接收通路上电并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采样,得到一组采样数据,第五设备603的接收通路上电并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采样,得到一组采样数据。在第四时刻,第四设备602的发射通路上电并发射射频信号,第三设备601的接收通路上电并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采样,得到一组采样数据,第五设备603的接收通路上电并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采样,得到一组采样数据。在第五时刻,第五设备603的发射通路上电并发射射频信号,第三设备601的接收通路上电并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采样,得到一组采样数据,第四设备602的接收通路上电并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采样,得到一组采样数据。如此,即得到6组采样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上述n为3的示例中第三时刻,第四时刻,第五时刻可以均为第一时刻,也可以均为第二时刻,还可以部分为第一时刻,部分为第二时刻。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下面以n为4,采样数据为8为例,对第一采样的过程进行说明。请参考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采样的示意图。该示例中,四个通信设备分别为第三设备701,第四设备702,第五设备703,第六设备704。如图7所示,在第三设备701,第四设备702,第五设备703,第六设备704之间进行第一采样,得到8组采样数据的过程具体可以为:在第三时刻,第三设备701的发射通路上电并发射射频信号,第四设备702的接收通路上电并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采样,得到一组采样数据,第五设备703的接收通路上电并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采样,得到一组采样数据。在第四时刻,第四设备702的发射通路上电并发射射频信号,第三设备701的接收通路上电并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采样,得到一组采样数据,第六设备704的接收通路上电并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采样,得到一组采样数据。在第五时刻,第五设备703的发射通路上电并发射射频信号,第三设备701的接收通路上电并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采样,得到一组采样数据,第六设备704的接收通路上电并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采样,得到一组采样数据。在第六时刻,第六设备704的发射通路上电并发射射频信号,第四设备702的接收通路上电并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采样,得到一组采样数据,第五设备703的接收通路上电并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采样,得到一组采样数据。如此,即得到8组采样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n为4的示例中第三时刻,第四时刻,第五时刻,第六时刻可以均为第一时刻,也可以均为第二时刻,还可以部分为第一时刻,部分为第二时刻。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n为其它数值时的第一采样过程与上述过程类似,在此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参数测量方法的执行主体为n个通信设备中的某一设备时,可以接收其它设备发送的采样数据,从而得到m组采样数据。
S502、确定各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
确定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有多种方案,下面以第一时刻,第一设备的发射通路上电并发射射频信号,第二设备的接收通路上电并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IQ(In-phaseQuadrature,同相正交)采样,得到第一采样数据为例,示出三种确定采样数据中噪声时长的方案作为示例性说明。其中,IQ采样也可以称作正交采样,是一种对一组相位正交的调制信号进行采样的方法。换句话说,IQ采样中,上述射频信号为一组相位正交的调制信号。
首先介绍一种根据采样数据中相邻采样点的相位差分布确定噪声时长的方法。
请参考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采样数据对应的波形图。如图8所示,横坐标为采样点,纵坐标为信号的幅值。曲线中较粗的部分代表无规律的射频信号,较细的部分代表第一设备发射的周期性的射频信号。应当理解,无规律的射频信号即为噪声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图8所示的波形图是由多个采样点对应的信号幅值平滑连接而成。由于第一设备发射的射频信号为周期性信号,因此第一设备发射的射频信号中,相邻采样点之间的相位变化应当相等,即相邻采样点之间的相位差的绝对值应当相等。例如,在采样率为6MHz,射频信号的频率为250KHz时,在射频信号的一个周期内采样点数为24。也就是说,射频信号的一个周期内会有24次采样。示例性地,若射频信号的周期为2π,则可以得到相邻采样点的相位差的绝对值为π/12。而在噪声信号中,相邻采样点之间的相位差呈无规律分布。
换句话说,在射频信号为第一设备所发射的周期性信号时,相邻采样点的相位差为确定的数值。在射频信号为空间中的杂波等噪声信号时,相邻采样点的相位差呈无规律分布。基于该原理,可以根据第一采样数据确定相邻采样点的相位差分布,进而根据相邻采样点的信号相位差分布标定出第一采样数据中的噪声,从而确定噪声时长。
请参考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采样数据中射频信号的相位与采样点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如图9所示,第一采样数据中,较粗部分的曲线中相邻采样点的相位差呈无规律分布,对应噪声信号。较细部分的曲线中相邻采样点的相位差的绝对值恒定,对应第一设备发射的射频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对第一采样数据中射频信号的相位解缠绕(unwarp)。以图9为例,令第一个相位由-π至π的采样周期为第一个采样周期,对相位解缠绕是指将采样周期内采样点的相位与2kπ相加,k用于指示当前采样点处于第几个采样周期。例如,当前采样点处于第一个采样周期,则将当前采样点与2π相加。
如此,可以得到图10所示的解缠绕之后的相位与采样点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如图10所示,对第一采样数据中射频信号的相位解缠绕后,第一设备发射的射频信号的相位呈单调递增分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对第一采样数据中射频信号的相位解缠绕后,相位的单调性确定第一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示例性地,对第一采样数据中射频信号的相位解缠绕后,可以将第一采样点作为最后一个接收到噪声的采样点。其中,第一采样点与第二采样点之间的相位单调递增。第二采样点为第一采样数据中的最后一个采样点。
在确定根据相位的单调性确定第一采样点之后,该第一采样点对应的时刻与开始采样的时刻之差即为第一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
下面介绍一种根据Kolmogorov-Smirnov检验(以下简称为K-S检验)确定噪声时长的方法。
K-S检验用于通过两部分数据的累计分布函数(Cumulative DistributionFunction,CDF)检验两部分数据的分布的差异性。其中,累计分布函数通常由经验分布函数(Empirical Distribution Function)估计。将第一部分数据的经验分布函数写作F_{1,n}(x),将第二部分数据的经验分布函数写作F_{2,m}(x),K-S检验的结果为D_{n,m},则有下述公式(1)。
公式(1)。
其中,D_{n,m}指的是两部分数据的累积分布函数的最大间隔距离。\sup在此表示取最大的差值。n,m是指两部分数据的大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第一采样数据中的采样点为分界点,将第一采样数据分为两部分数据,对该两部分数据进行K-S检验,得到两部分数据的累计分布函数的最大间隔距离。该两部分数据的累计分布函数的最大间隔距离用于指示该两部分数据分布的差异性。具体来说,该两部分数据的累计分布函数的最大间隔距离越大,说明该两部分数据分布的差异性越大。
基于上述说明,在确定第一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时,可以分别以第一采样数据中的各采样点为分界点将第一采样数据分为两部分数据,对每次分出的两部分数据进行K-S检验,得到与采样点数量对应的K-S检验结果。
应当理解,第一采样数据中,各K-S检验结果的最大值对应的采样点两边的数据分布差异最大。因此,可以将各K-S检验结果的最大值对应的采样点作为第一采样数据中的最后一个噪声点,将该最后一个噪声点对应的时刻减去第一采样数据中的初始时刻,即可得到第一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
下面介绍一种根据Kuiper检验(以下简称为K检验)确定噪声时长的方法。
K检验是K-S检验的一种替代方法,同样用于两部分数据的累计分布函数(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CDF)检验两部分数据的分布的差异性。
K检验与K-S检验的区别在于,K-S检验的检验结果为两部分数据累积分布函数的最大间隔距离。而K检验的检验结果为第一部分数据的累计分布函数与第二部分数据的累计分布函数之差的最大值,加上第二部分数据的累计分布函数与第一部分数据的累计分布函数之差的最大值。该检验结果同样能够体现两部分数据分布的差异性。K检验的检验结果越大,说明对应的两部分数据分布的差异性越大。
因此,与根据K-S检验确定噪声时长的方法类似,可以分别以第一采样数据中的各采样点为分界点将第一采样数据分为两部分数据,对每次分出的两部分数据进行K检验,得到与采样点数量对应的K检验结果。
应当理解,第一采样数据中,各K检验结果的最大值对应的采样点两边的数据分布差异最大。因此,可以将各K检验结果的最大值对应的采样点作为第一采样数据中的最后一个噪声点。将该最后一个噪声点对应的时刻减去第一采样数据中的初始时刻,即可得到第一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
以上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三种确定各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的方法。应当理解,各组采样数据的噪声时长可以均通过同一种方法确定,也可以部分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通过相位单调性确定,部分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通过K-S检验确定,部分采样数据中的噪声通过K检验确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S503、根据各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预先存储的n个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确定各通信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和第二上电时长。
示例性地,以n个通信设备中的某一通信设备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数测量方法的执行主体时,该通信设备中可以预先存储该n个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以第三方设备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数测量方法的执行主体时,该第三方设备中可以预先存储该n个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
这里以第一时刻,第一设备的发射通路上电并发射射频信号,第二设备的接收通路上电并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采样为例,对计算第一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和第二上电时长的过程进行说明。
请参考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射频信号的传输过程示意图。如图11所示,在第一时刻T_f,第一设备1101的发射通路上电,上电时长为T_1tx。上电完成后,第一设备1101的发射通路发射射频信号。另外,在第一时刻T_f,第二设备1102的接收通路上电,上电时长为T_2rx。上电完成后,第二设备1102的接收通路接收射频信号,第二设备1102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采样,得到第一采样数据。射频信号在第一设备1101和第二设备1102之间的传播时间为TOF1。
应当理解,在第二设备1102的接收通路上电完成之后,第一设备1101发射的射频信号到达第二设备1102之前,第二设备1102得到的采样数据均为噪声,噪声时长为T_n1,该噪声时长即为第一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
由图11可以得到下述等式(1)。
等式(1)。
该等式中,T_1tx,T_2rx为待求解量,T_n1,TOF为已知量。
也就是说,一组采样数据可以确定一个等式关系。该等式关系中包括两个待求解量。
由此,在第二时刻,第二设备的发射通路上电并发射射频信号,第一设备的接收通路上电并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采样时,可以根据得到的第二采样数据确定下述等式(2)。
等式(2)。
其中,T_2tx为第二设备的发射通路的上电时间,T_1rx为第一设备的接收通路的上电时间,T_n2为第二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T_2tx和T_1rx为待求解量,T_n2和TOF1为已知量。
将上述等式(1)和等式(2)联立,可以得到两个等式,四个待求解量。也就是说,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互相收发射频信号进行采样,根据得到的两组采样数据可以确定两个等式关系,该两个等式关系中包括四个待求解量,分别为第一设备的发射通路的上电时长,第一设备的接收通路的上电时长,第二设备的发射通路的上电时长,第二设备的接收通路的上电时长。
当通信设备的数量为3个时,待求解量为6个。3个通信设备互相收发射频信号进行采样,最多可以得到6组采样数据。6组采样数据可以确定6个等式关系。如此,通过该6个等式关系即可求解该6个待求解量。
示例性地,3个通信设备中可以包括第三设备以及上述示例中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将第三设备的发射通路的上电时间写作T_3tx,第三设备的接收通路的上电时间写作T_3rx。第一设备的发射通路上电并发射射频信号,第三设备的接收通路上电并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采样的过程中,得到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为T_n3,射频信号在第一设备和第三设备之间的传播时间为TOF2。第三设备的发射通路上电并发射射频信号,第一设备的接收通路上电并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采样的过程中,得到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为T_n4。第二设备的发射通路上电并发射射频信号,第三设备的接收通路上电并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采样的过程中,得到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为T_n5,射频信号在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之间的传播时间为TOF3。第三设备的发射通路上电并发射射频信号,第二设备的接收通路上电并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采样的过程中,得到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为T_n6。其中,T_3rx和T_3tx为待求解量。T_n3,TOF2,T_n4,T_n5,TOF3,T_n6均为已知量。
如此,可以得到下方程组(1)。
方程组(1)。
通过求解上述方程组(1)即可计算出各通信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和第二上电时长,即第一设备的发射通路的上电时长T_1tx,第二设备的发射通路的上电时长T_2tx,第三设备的发射通路的上电时长T_3tx,第一设备的接收通路的上电时长T_1rx,第二设备的接收通路的上电时长T_2rx,第三设备的接收通路的上电时长T_3rx。
在n为4,5,6等其它数值时,各通信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和第二上电时长的计算方法与n为3时同理,在此不做赘述。
应当理解,n个通信设备对应2n个待求解量,因此至少需要2n个等式关系才能求解出该2n个待求解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数测量方法中,对n个通信设备进行第一采样,得到m组采样数据。由于每组采样数据对应一个等式关系,且m大于或等于2n,因此m组采样数据对应至少2n个等式关系。根据该2n个等式关系即可求解出n个通信设备的2n个待求解。该2n个待求解量即为各通信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和第二上电时长。
基于以上说明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数测量方法,能够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前提下准确确定出通信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和第二上电时长。
下面基于该确定出的第一上电时长和第二上电时长,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距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该测距方法可以应用于图3中的S313。该测距方法用于测量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其中,第一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第二上电时长可以通过前述实施例中介绍的参数测量方法得到,第二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第二上电时长也可以通过前述实施例中介绍的参数测量方法得到。换句话说,第一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第一设备的第二上电时长,第二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第二设备的第二上电时长均为已知量。
另外,该测距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第一设备,也可以为第二设备,还可以为独立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外的第三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请参考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距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2所示,该测距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201、在第一时刻,第一设备的发射通路上电并发射射频信号,第二设备的接收通路上电并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采样,得到第一采样数据。
对于采样过程的说明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此处不做赘述。
S1202、确定第一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
确定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的方法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介绍,在此不做赘述。
S1203、根据第一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第一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第二设备的第二上电时长确定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
如上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第一设备的第二上电时长,第二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第二设备的第二上电时长均为已知量。因此,可以基于第一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和第一时长之和等于第二设备的第二上电时长与噪声时长之和,确定第一时长;第一时长是指射频信号由第一设备传播至第二设备所需要的时长。然后将第二时长与电磁波的传播速度c相乘,即可得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距方法,能够根据参数测量方法得出的通信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和第二上电时长。由此,在计算出射频信号在通信设备之间传播的时间时,可以剔除第一上电时长和第二上电时长的影响,从而使计算得到的射频信号在通信设备之间传播的时间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如此,可以以较低的测距成本获得精度较高的测距结果。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距方法的上述优点,该测距方法可以用于手机的自动解锁。示例性地,请参考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与手表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手机1302可以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距方法测量手表1301与自身的距离,在该距离小于预设阈值时,手机1302可以自动解锁。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距方法测距成本较低,测距精度较高,因此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降低手机由于测距不准误解锁的概率,提高手机的安全性,用户的使用体验较好。
图14示出了的一种芯片系统1400的组成示意图。该芯片系统1400可以设置于通信设备中。例如该芯片系统1400可以设置于手机中。示例性的,该芯片系统1400可以包括:处理器1401和通信接口1402,用于支持通信设备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功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芯片系统1400还包括存储器1403,用于保存通信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现方式中,该通信接口1402也可称为接口电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通信设备上运行时,使得通信设备执行上述相关方法步骤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相关步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
另外,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置,这个装置具体可以是芯片,组件或模块,该装置可包括相连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装置运行时,处理器可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芯片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芯片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主要从通信设备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其中涉及的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上述实施例中的功能或动作或操作或步骤等,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参数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m组采样数据,所述m组采样数据为n个通信设备之间进行第一采样得到;所述通信设备包括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所述发射通路用于发射射频信号,所述接收通路用于接收射频信号;所述第一采样是指,在第一时刻,第一设备的发射通路上电并发射射频信号,第二设备的接收通路上电并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采样,得到一组所述采样数据;在第二时刻,所述第二设备的发射通路上电并发射射频信号,所述第一设备的接收通路上电并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采样,得到一组所述采样数据;其中,n大于或等于3,m大于或等于2与n的积;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n个通信设备中任意两个不同的通信设备;
确定各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
根据所述各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预先存储的所述n个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确定各所述通信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和第二上电时长;所述第一上电时长为所述发射通路的上电时长;所述第二上电时长为所述接收通路的上电时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参数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各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预先存储的所述n个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确定各所述通信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和第二上电时长,包括:
基于每组采样数据中第一时长和发射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之和等于第二时长与接收设备的第二上电时长之和,根据所述各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预先存储的n个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确定各所述通信设备的所述第一上电时长和所述第二上电时长;
所述发射设备是指发射射频信号的通信设备;所述接收设备是指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采样的通信设备;所述第一时长是指所述射频信号由所述发射设备传播至所述接收设备所需要的时长;所述第二时长是指对应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参数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每组采样数据中第一时长和发射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之和等于第二时长与接收设备的第二上电时长之和,根据所述各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预先存储的n个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确定各所述通信设备的所述第一上电时长和所述第二上电时长,包括:
根据所述m组采样数据确定至少2×n个等式关系;所述等式关系是指每组采样数据中第一时长和发射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之和等于所述第二时长与接收设备的第二上电时长之和;
根据所述各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预先存储的n个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求解所述2×n个等式关系,得到各所述通信设备的所述第一上电时长和所述第二上电时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参数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数据用于指示各采样点所采集的射频信号的相位;
所述确定各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包括:
对各组采样数据中射频信号的相位进行解缠绕,得到多组第一数据;
确定各组第一数据中的第一采样点;所述第一采样点为对应第一数据中最后一个接收到噪声的采样点;所述第一采样点与第二采样点之间的射频信号的相位单调递增;所述第二采样点为对应的第一数据中最后一个采样点;
根据各组第一数据中的第一采样点确定各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参数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组第一数据中的第一采样点确定各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包括:
将所述第一采样点对应的时刻减去对应采样数据中开始采样的时刻,得到对应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参数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各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包括:
分别以采样数据中的各采样点为分界点,将所述采样数据分为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
基于每次分出的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的累计分布函数,计算所述各采样点对应的差异值;所述采样点对应的差异值用于指示以所述采样点为所述分界点时,对应的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分布差异;
根据所述各采样点对应的差异值确定第一采样点,所述第一采样点为对应的所述差异值最大的采样点;
根据所述第一采样点确定所述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参数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每次分出的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的累计分布函数,计算所述各采样点对应的差异值,包括:
对每次分出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第一检验,得到所述各采样点对应的差异值;所述第一检验为以下任一种:Kolmogorov-Smirnov检验,Kuiper检验。
8.一种测距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测量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上电时长通过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参数测量方法确定;所述测距方法包括:
在第一时刻,所述第一设备的发射通路上电并发射射频信号,所述第二设备的接收通路上电并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采样,得到第一采样数据;
确定所述第一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
根据所述第一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上电时长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上电时长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和第一时长之和等于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上电时长与所述噪声时长之和,确定所述第一时长;所述第一时长是指所述射频信号由所述第一设备传播至所述第二设备所需要的时长;
根据所述第一时长计算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
10.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天线,发射通路,接收通路,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天线通过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连接;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使得所述通信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参数测量方法或权利要求8-9任一项所述的测距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参数测量方法或权利要求8-9任一项所述的测距方法。
12.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包括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可以根据所述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参数测量方法或权利要求8-9任一项所述的测距方法。
CN202310963063.6A 2023-08-02 2023-08-02 一种参数测量方法,测距方法及通信设备 Active CN1166608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63063.6A CN116660881B (zh) 2023-08-02 2023-08-02 一种参数测量方法,测距方法及通信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63063.6A CN116660881B (zh) 2023-08-02 2023-08-02 一种参数测量方法,测距方法及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60881A true CN116660881A (zh) 2023-08-29
CN116660881B CN116660881B (zh) 2023-11-10

Family

ID=87710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63063.6A Active CN116660881B (zh) 2023-08-02 2023-08-02 一种参数测量方法,测距方法及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60881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86362A1 (en) * 2001-06-11 2002-12-12 Noriaki Shirai Distance measurement apparatus
CN102072718A (zh) * 2009-11-25 2011-05-25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成像位置差异以测距的测距装置及其校正方法
CN102809748A (zh) * 2012-07-09 2012-12-05 上海电机学院 基于时延估计的激光测距方法
CN104619020A (zh) * 2015-02-06 2015-05-13 合肥工业大学 基于rssi和toa测距的wifi室内定位方法
CN112578397A (zh) * 2020-12-01 2021-03-30 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 一种基于Tail-Gating技术提高成像分辨率的距离选通成像系统
CN113359126A (zh) * 2021-04-23 2021-09-07 安徽泗州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农田环境感知的农机无人驾驶导航系统
CN113552557A (zh) * 2020-04-15 2021-10-26 杭州萤石软件有限公司 飞行时间相机的测距校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214795206U (zh) * 2021-04-07 2021-11-19 上海禾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激光雷达
CN113891297A (zh) * 2021-05-31 2022-01-0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控制蓝牙连接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220026544A1 (en) * 2019-04-09 2022-01-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ang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WO2022109826A1 (zh) * 2020-11-25 2022-06-02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 距离测量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86362A1 (en) * 2001-06-11 2002-12-12 Noriaki Shirai Distance measurement apparatus
CN102072718A (zh) * 2009-11-25 2011-05-25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成像位置差异以测距的测距装置及其校正方法
CN102809748A (zh) * 2012-07-09 2012-12-05 上海电机学院 基于时延估计的激光测距方法
CN104619020A (zh) * 2015-02-06 2015-05-13 合肥工业大学 基于rssi和toa测距的wifi室内定位方法
US20220026544A1 (en) * 2019-04-09 2022-01-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ang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CN113552557A (zh) * 2020-04-15 2021-10-26 杭州萤石软件有限公司 飞行时间相机的测距校准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2109826A1 (zh) * 2020-11-25 2022-06-02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 距离测量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578397A (zh) * 2020-12-01 2021-03-30 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 一种基于Tail-Gating技术提高成像分辨率的距离选通成像系统
CN214795206U (zh) * 2021-04-07 2021-11-19 上海禾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激光雷达
CN113359126A (zh) * 2021-04-23 2021-09-07 安徽泗州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农田环境感知的农机无人驾驶导航系统
CN113891297A (zh) * 2021-05-31 2022-01-0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控制蓝牙连接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OBERT LANGE等: "Solid-State Time-of-Flight Range Camera", 《IEEE JOURNAL OF QUANTUM ELECTRONICS》, vol. 37, no. 3, pages 390 - 397, XP011052593 *
张红: "基于TOA估计的超宽带测距系统实现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月刊)》, no. 1, pages 136 - 69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60881B (zh) 2023-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07426B1 (ko) 포지셔닝 방법 및 관련 기기
US9398412B2 (en) Indoor position location using docked mobile devices
US9933509B2 (en) System for tracking an object using pulsed frequency hopping
CN111148146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8018883B2 (en) Wireless transmitter identity valid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20170201859A1 (en) Direction finding for legacy bluetooth devices
CN110958686B (zh) 信息处理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212546B2 (en) Collaborative positioning method and wireless terminal
WO2012094650A1 (en) Calibration of synthesizer phase using reference harmonic
CN110596657A (zh) 一种测试测距机/塔康运行的装置
CN112399329B (zh) 一种参考信号的合成发送与接收处理方法、设备及装置
Diouf et al. A USRP-based testbed for wideband ranging and positioning signal acquisition
Gunia et al. Setting up a phase-based positioning system using off-the-shelf components
CN116660881B (zh) 一种参数测量方法,测距方法及通信设备
US9913273B2 (en) LTE-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the M-LMS band
US9784815B2 (en) Separating ranging and data signals in a wireless positioning system
US10051606B1 (en) Efficient spectrum allo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8615031B2 (en)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correlator, software signal receiver by using code cycle
CN114080023A (zh) 定位方法、定位系统、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US1183221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cation determination of base station facilities and mobile user equipment (UE) devi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6033339A (zh) 一种信息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2546040A (zh) 测试通道时延差的方法和系统
CN114828069A (zh) 5g信号频谱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828216A (zh) 一种列车站台内的定位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1033295B (zh) 协作到达时间(CToA)测量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