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58972A - 基于用户分类的供热二网户间平衡调控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用户分类的供热二网户间平衡调控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58972A
CN116658972A CN202310652939.5A CN202310652939A CN116658972A CN 116658972 A CN116658972 A CN 116658972A CN 202310652939 A CN202310652939 A CN 202310652939A CN 116658972 A CN116658972 A CN 1166589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deviation
users
heating
back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5293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658972B (zh
Inventor
高晓宇
吴向东
余粉英
杨涛
刘晓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Gongda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Gongda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Gongda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Gongda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5293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589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6589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589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6589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589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 F24D19/100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用户分类的供热二网户间平衡调控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对热力站任一机组供热二级网系统覆盖的采暖建筑内的所有用户按冷墙数量以及上下邻室采暖状态一致进行分类,得到不同用户类型;分别计算不同用户类型的平均回水温度,并针对任一用户类型,以该用户类型平均回水温度作为目标回水温度,调节该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的实际回水温度与目标回水温度一致;以基准用户类型中所有典型用户的实际室温平均值为基准目标室温,调节非基准用户类型中所有典型用户的实际室温与基准目标室温一致,确定供热二级网系统内所有用户达到热力平衡,典型用户为具有室温采集的用户。本申请能够有效提高二网平衡调控效果,实现热力平衡。

Description

基于用户分类的供热二网户间平衡调控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集中供热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用户分类的供热二网户间平衡调控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是北方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冬季能耗巨大,随着节能降耗等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由于水力失调、冷热不均,导致能耗大、供热质量不足,是目前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亟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二网系统,由于缺乏有效的自动调节手段,往往依赖于现场人工调节,很难实现供热平衡。近年来,随着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进步,在二网用户端回水管道上安装具有流量调节功能的智能阀,进行平衡调节,被认为是有效的二网平衡调节手段,具有较大应用前景。但是,目前用户智能阀的调控方法和调控策略还缺乏深入研究,普遍采用的是将所有用户的回水温度一致性作为平衡调控方案。实际工程应用发现,由于建筑物内用户所处位置不同,围护结构不同,维持室内温度所需的热负荷不同,特别是,邻室供热状态不同(停热)对其耗热量有较大影响。简单将所有用户的回水温度调节一致,用户室内温度是不相同的,仍会存在较大的冷热不均、热力失调。
综上,现有的二网的户间智能平衡的调控策略和方法,存在推广应用问题,未能实现有效的二网热力平衡,不利于集中供热系统提高供热质量,不利于实现节能减碳、节能降耗。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用户分类的供热二网户间平衡调控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供热二网智能平衡调节系统在工程应用中存在调控偏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用户分类的供热二网户间平衡调控方法,包括:
对热力站任一机组供热二级网系统覆盖的采暖建筑内的所有用户,按照冷墙数量以及上下邻室采暖状态一致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得到不同用户类型,所述冷墙数量为用户外围保护结构中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墙体结构的数量,所述上下邻室采暖状态为所述用户的楼上用户及楼下用户的供热采暖状态;
在每个预设调控周期结束后,分别计算所述不同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的平均回水温度,并针对任一用户类型,以该用户类型的平均回水温度作为下一预设调控周期的目标回水温度,调节该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的实际回水温度与所述目标回水温度一致,所述平均回水温度为同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实际回水温度的平均值;
在所述不同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的实际回水温度与对应用户类型的目标回水温度一致时,以基准用户类型的所有典型用户的实际室温平均值作为基准目标室温,调节非基准用户类型的所有典型用户的实际室温与所述基准目标室温一致,确定所述热力站任一机组供热二级网系统覆盖的采暖建筑内的所有用户达到热力平衡,所述基准用户类型为所有用户类型中的目标用户类型,所述非基准用户类型为所述基准用户类型之外的所有用户类型中的非目标用户类型,所述典型用户为具有室温采集的用户。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用户分类的供热二网户间平衡调控装置,包括:
用户分类模块,用于对热力站任一机组供热二级网系统覆盖的采暖建筑内的所有用户,按照冷墙数量以及上下邻室采暖状态一致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得到不同用户类型,所述冷墙数量为用户外围保护结构中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墙体结构的数量,所述上下邻室采暖状态为所述用户的楼上用户及楼下用户的供热采暖状态;
温度调节模块,用于在每个预设调控周期结束后,分别计算所述不同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的平均回水温度,并针对任一用户类型,以该用户类型的平均回水温度作为下一预设调控周期的目标回水温度,调节该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的实际回水温度与所述目标回水温度一致,所述平均回水温度为同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实际回水温度的平均值;
平衡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不同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的实际回水温度与对应用户类型的目标回水温度一致时,以基准用户类型的所有典型用户的实际室温平均值作为基准目标室温,调节非基准用户类型的所有典型用户的实际室温与所述基准目标室温一致,确定所述热力站任一机组供热二级网系统覆盖的采暖建筑内的所有用户达到热力平衡,所述基准用户类型为所有用户类型中的目标用户类型,所述非基准用户类型为所述基准用户类型之外的所有用户类型中的非目标用户类型,所述典型用户为具有室温采集的用户。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用户分类的供热二网户间平衡调控方法及装置,通过对热力站任一机组供热二级网系统覆盖的采暖建筑内的所有用户,按照冷墙数量以及上下邻室采暖状态一致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得到不同用户类型;在每个预设调控周期结束后,分别计算不同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的平均回水温度,并针对任一用户类型,以该用户类型的平均回水温度作为下一预设调控周期的目标回水温度,调节该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的实际回水温度与目标回水温度一致;在不同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的实际回水温度与对应用户类型的目标回水温度一致时,以基准用户类型的所有典型用户的实际室温平均值作为基准目标室温,调节非基准用户类型的所有典型用户的实际室温与基准目标室温一致,确定热力站任一机组供热二级网系统覆盖的采暖建筑内的所有用户达到热力平衡。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供热二网智能平衡调节系统在工程应用中存在调控偏差问题,可有效提高二网平衡调控效果,实现热力平衡,消除用户冷热不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用户分类的供热二网户间平衡调控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用户分类的供热二网户间平衡调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用户分类的供热二网户间平衡调控方法的实现流程图,详述如下:
在步骤101中,对热力站任一机组供热二级网系统覆盖的采暖建筑内的所有用户,按照冷墙数量以及上下邻室采暖状态一致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得到不同用户类型,冷墙数量为用户外围保护结构中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墙体结构的数量,上下邻室采暖状态为用户的楼上用户及楼下用户的供热采暖状态。
其中,热力站可以包括一个机组,也可以包括高中低三个机组,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用户为热力站(机组)供热二级网系统覆盖的所有采暖建筑内的用户。且,当热力站为一个机组时,对热力站机组供热二级网系统覆盖的采暖建筑内的所有用户进行分类;当热力站为高中低三个机组时,针对任一机组,对热力站该机组供热二级网系统覆盖的采暖建筑内的所有用户进行分类。而且,供热二级网系统覆盖的采暖建筑可以包括一个建筑,一个建筑包括几户用户或者几十户用户,甚至更多,也可以包括多于一个的建筑,则此时包括的用户可能几十甚至上百。本申请实施例中,对采暖建筑内的所有用户进行分类时,一个用户类型可以包括几户用户,也可以包括几十户甚至上百户用户,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热力站任一机组供热二级网系统覆盖的采暖建筑内的所有用户,利用冷墙数量以及上下邻室采暖状态一致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得到不同用户类型,其中,用户类型的数量多于一个,一个用户类型包括一个以上的用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冷墙数量可以包括一面冷墙、两面冷墙、三面冷墙和四面冷墙;上下邻室采暖状态可以包括楼上楼下邻室均供热、楼上邻室不供热或者楼下邻室不供热、楼上楼下邻室均不供热、楼上为室外大气环境且楼下邻室供热、楼上为室外大气环境且楼下邻室不供热、楼上邻室供热且楼下为地下室或地面和楼上邻室不供热且楼下为地下室或地面。
具体的,冷墙数量为用户四周外围保护中的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墙体结构的数量,具体可以分为四类:一面冷墙为I型,两面冷墙为II型,三面冷墙为III型,四面冷墙为IV型。
上下邻室采暖状态为用户的上楼下楼邻室供热状态,具体可以分为七种亚类:楼上楼下邻室均供热为1型,楼上邻室不供热或者楼下邻室不供热为2型,楼上楼下邻室均不供热为3型,楼上为室外大气环境(即顶层用户)且楼下邻室供热为4型,楼上为室外大气环境(即顶层用户)且楼下邻室不供热为5型,楼上邻室供热且楼下为地下室或地面(即底层用户)为6型,楼上邻室不供热且楼下为地下室或地面(即底层用户)为7型。
通过对上述冷墙数量和上下邻室采暖状态的分类的不同组合,可以将一个建筑区的用户分为28个类型,具体为:I1型,I2型,I3型,I4型,I5型,I6型,I7型,II1型,II2型,II3型,II4型,II5型,II6型,II7型,III1型,III2型,III3型,III4型,III5型,III6型,III7型,IV1型,IV2型,IV3型,IV4型,IV5型,IV6型,IV7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上述28个类型,一个采暖建筑内可以包括2个类型,3个类型或者更多,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划分,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采暖状态的类型还可以包括左右邻室采暖状态,还可以包括上下左右邻室采暖状态,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取。
在步骤102中,在每个预设调控周期结束后,分别计算不同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的平均回水温度,并针对任一用户类型,以该用户类型的平均回水温度作为下一预设调控周期的目标回水温度,调节该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的实际回水温度与目标回水温度一致,平均回水温度为同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实际回水温度的平均值。
其中,同一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的实际回水温度在达到平衡时的条件为:在同一个预设调控周期内,该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的实际回水温度,与该用户类型的平均回水温度之间的正偏差的偏差值或者负偏差的偏差值均小于等于预设回温偏差值,则表明该用户类型中的所有用户的实际回水温度均以平衡,比如,针对某一用户类型,该用户类型的平均回水温度为25℃,设置该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的实际回水温度均在平均回水温度±0.3℃内时,表明该用户类型已调平衡,即正偏差的偏差值小于等于0.3℃或者负偏差的偏差值等于0.3℃时,表明该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的实际回水温度与其目标回水温度一致。
对于不同用户类型,对应的平均回水温度不尽相同,比如,I1型的平均回水温度为T1,II5型的平均回水温度为T2,T1≠T2
对于预设调控周期,需要选定适当的供热二网平衡调控周期,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预设调控周期设置为2h,也可以设置为3h,具体的预设调控周期的设置可以根据调控需求进行设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步骤101分类得到的不同用户类型,在每个预设调控周期技术后,上位机分别计算不同用户类型的平均回水温度,作为各用户类型在下一预设调控周期的目标回水温度,调解该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的实际回水温度与其对应的目标回水温度一致。
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每个类型用户的平均回水温度作为该类型用户的目标回水温度,二网平衡调节采用不同类型用户不同目标回水温度的调控策略,目标是实现二网热力平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102可以包括:
在平衡调控系统启动时,针对任一用户类型,计算该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实际回水温度的平均值,作为当前预设调控周期目标回水温度;
分别计算该用户类型中各用户实际回水温度与当前预设调控周期目标回水温度的回温偏差;若各用户的回温偏差为正偏差且正偏差的偏差值小于等于预设回温偏差值,或,若各用户的回温偏差为负偏差且负偏差的偏差值小于等于预设回温偏差值,则确定该类型用户中所有用户的实际回水温度与当前预设调控周期目标回水温度一致,偏差值为正偏差或者负偏差的不带方向的偏差值;
若存在各用户的回温偏差为正偏差且正偏差的偏差值大于预设回温偏差值,则在当前预设调控周期调节该用户的智能阀开度关小预设步长,且,若存在各用户的回温偏差为负偏差且负偏差的偏差值大于预设回温偏差值,则在当前预设调控周期调节该用户的智能阀开度开大预设步长,且,若存在各用户的回温偏差为正偏差或负偏差,且正偏差的偏差值或负偏差的偏差值小于等于预设回温偏差值,则在当前预设调控周期调节该用户的智能阀开度维持不变;
在当前预设调控周期结束后,得到该用户类型中各用户实际回水温度,计算该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实际回水温度的平均值,作为下一预设调控周期的目标回水温度,并返回分别计算该用户类型中各用户实际回水温度与预设调控周期目标回水温度的回温偏差步骤继续执行,直至各用户的回温偏差为正偏差且正偏差的偏差值小于等于预设回温偏差值,或,若各用户的回温偏差为负偏差且负偏差的偏差值小于等于预设回温偏差值。
其中,智能阀开度包括全开度和非全开度,全开度为智能阀开度处于100%打开状态。对于每个用户的智能阀开度,在平衡调控系统启动时,智能阀开度为全开度,或者,在多个预设调控周期后,智能阀开度恢复到全开度,则遇到智能阀开度为全开度,却需要开大预设步长的调解时,不对当前智能阀开度进行变动,维持不变。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阀开度的调节步长可以设定为20%,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需要注意的是,若是在平衡调控系统启动时需要对智能阀的开度进行调节时,可以关小预设步长,可以开大预设步长,也可以维持现有开度不变。
具体的,在刚进入平衡调控系统时,针对任一用户类型,需要分别计算该用户类型中各个用户实际回水温度的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作为该用户类型在当前预设调控周期的目标回水温度。然后针对任一用户类型,分别计算该用户类型中各个用户的实际回水温度与档期预设调控周期该用户类型的目标回水温度的回温偏差。将回温偏差与预设回温偏差值进行判断,具体的判断过程如下:
若各用户的回温偏差为正偏差或者负偏差,且正偏差的偏差值或者负偏差的偏差值均小于等于预设回温偏差值,则确定该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的实际回水温度与该用户类型在当前预设调控周期的目标回水温度一致,即所有用户类型平衡。
若该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存在的回温偏差为正偏差且偏差值大于预设回温偏差值的,则在当前预设调控周期调解该用户的智能阀开度关小预设步长;存在的回温偏差为负偏差且负偏差的偏差值大于预设回温偏差值,则在当前预设调控周期调解该用户的智能阀开度开大预设步长,若此时该用户的智能阀开度处于全开度,则维持不变;存在的回温偏差为正偏差或者负偏差,且正偏差的偏差值或者负偏差的偏差值小于等于预设回温偏差值,则在当前预设调控周期调解该用户的智能阀开度维持不变。在当前预设调控周期结束后,得到该用户类型中各用户实际回水温度,并计算该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实际回水温度的平均值,作为下一预设调控周期该用户类型的目标回水温度,并返回分别计算该用户类型中各种用户实际回水温度与当前预设调控周期目标回水温度的回温偏差步骤继续执行,直至各用户的回温偏差为正偏差或者负偏差,且正偏差的偏差值或者负偏差的偏差值均小于等于预设回温偏差值,确定该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的实际回水温度与该用户类型在当前预设调控周期的目标回水温度一致。
示例性的,预设回温偏差值为0.3℃,预设步长为20%,I1型包括20个用户,计算得到的I1型的目标回水温度为T0,并分别计算20个用户的实际回水温度T1、T2、…、T20与目标回水温度的回温偏差为分别判断回温偏差的正负以及回温偏差对应的偏差值是否小于等于与预设回温偏差值,若在当前预设调控周期,的偏差值均小于等于预设回温偏差值,/>为正偏差且对应的偏差值大于预设回温偏差值,则在当前预设调控周期调解对应用户的智能阀开度关小预设步长,为负偏差且对应的偏差值大于预设回温偏差值,则在当前预设调控周期调解对应用户的智能阀开度开大预设步长,在当前预设调控周期结束后,得到I1型中各用户实际回水温度,计算得到新的目标回水温度T0 ,并重新计算回温偏差以及判断,直至/>的偏差值均小于等于预设回温偏差。
在步骤103中,在不同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的实际回水温度与对应用户类型的目标回水温度一致时,以基准用户类型的所有典型用户的实际室温平均值作为基准目标室温,调节非基准用户类型的所有典型用户的实际室温与基准目标室温一致,确定热力站任一机组供热二级网系统覆盖的采暖建筑内的所有用户达到热力平衡,基准用户类型为所有用户类型中的目标用户类型,非基准用户类型为基准用户类型之外的所有用户类型中的非目标用户类型,典型用户为具有室温采集的用户。
其中,本申请在进行步骤102后,实现各用户类型的所有用户的实际回水温度与其对应用户类型的目标回水温度一致,即实现实际回水温度调平衡后,再从各类型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用户类型作为基准用户类型,其他的用户类型为非基准用户类型,根据基准用户类型和非基准用户类型的所有典型用户的实际室温,确定热力站任一机组供热二级网系统覆盖的采暖建筑内的所有用户达到热力平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步骤102实现各用户类型的实际回水温度与目标回水温度一致后,获取基准用户类型中所有具有室温采集的典型用户的实际室温,并对实际室温计算平均值,得到该基准用户类型的基准目标室温,以该基准目标室温为基准,分别计算非基准用户类型中所有具有室温采集的典型用户的实际室温与基准目标室温的室温偏差,确定热力站任一机组供热二网系统覆盖的采暖建筑内的所有用户达到热力平衡。
示例性的,若I1用户类型为基准用户类型,I2用户类型和I3用户类型为非基准用户类型,计算I1的实际室温的平均值为基准目标室温分别计算I2用户类型和I3用户类型中所有典型用户的实际室温ti与基准目标室温/>的室温偏差μ1,根据室温偏差/>的判断,确定采暖建筑内的所有用户类型是否达到热力平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103可以包括:
分别计算非基准用户类型中各典型用户的实际室温与基准目标室温的室温偏差;
若各典型用户的室温偏差为正偏差且正偏差的偏差值小于等于预设室温偏差值,或,若各典型用户的室温偏差为负偏差且负偏差的偏差值小于等于预设室温偏差值,则确定热力站任一机组供热二级网系统覆盖的采暖建筑内的所有用户达到热力平衡,偏差值为正偏差或者负偏差的不带方向的偏差值;
若存在各典型用户的室温偏差为正偏差且正偏差的偏差值大于预设室温偏差值,则在当前预设调控周期调节该典型用户的智能阀开度关小预设步长,且,若存在各典型用户的室温偏差为负偏差且负偏差的偏差值大于预设室温偏差值,则在当前预设调控周期调节该典型用户的智能阀开度开大预设步长,且,若存在各典型用户的室温偏差为正偏差或负偏差,且正偏差的偏差值或负偏差的偏差值小于等于预设室温偏差值,则在当前预设调控周期调节该典型用户的智能阀开度维持不变;
在当前预设调控周期结束后,得到各用户类型中各用户实际回水温度,计算各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实际回水温度的平均值,作为各用户类型对应的下一预设调控周期的目标回水温度,并返回在每个预设调控周期结束后,分别计算不同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的平均回水温度步骤继续执行,直至各典型用户的室温偏差为正偏差且正偏差的偏差值小于等于预设室温偏差值,或,若各典型用户的室温偏差为负偏差且负偏差的偏差值小于等于预设室温偏差值。
其中,智能阀开度包括全开度和非全开度,全开度为智能阀开度处于100%打开状态。当智能阀开度处于全开度时,若当前的室温偏差为负偏差且偏差值大于预设室温偏差值,则调解该典型用户的智能阀开度维持不变。
具体的,在确定基准目标室温后,分别计算非基准用户类型中各典型用户的实际室温与基准目标室温的室温偏差。将室温偏差与预设室温偏差值进行判断,具体判断过程如下:
若各典型用户的室温偏差为正偏差或者负偏差,且正偏差的偏差值或者负偏差的偏差值均小于等于预设室温偏差值,则确定热力站任一机组供热二级网系统覆盖的采暖建筑内的所有用户达到热力平衡。
若各典型用户中,存在的室温偏差为正偏差且偏差值大于预设室温偏差值的,则在当前预设调控周期调解该典型用户的智能阀开度关小预设步长;存在的室温偏差为负偏差且负偏差的偏差值大于预设室温偏差值,则在当前预设调控周期调解该典型用户的智能阀开度开大预设步长,若当前该典型用户的智能阀开度处于全开度,则维持不变;存在的室温偏差为正偏差或者负偏差,且正偏差的偏差值或者负偏差的偏差值小于等于预设室温偏差值,则在当前预设调控周期调解该用户的智能阀开度维持不变。在当前预设调控周期结束后,得到该用户类型中各用户实际回水温度,并计算各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实际回水温度的平均值,作为各用户类型对应的下一预设调控周期的目标回水温度,并返回分别计算该用户类型中各种用户实际回水温度与当前预设调控周期目标回水温度的回温偏差步骤继续执行,直至各典型用户的室温偏差为正偏差或者负偏差,且正偏差的偏差值或者负偏差的偏差值均小于等于预设回温室温偏差值,确定热力站任一机组供热二级网系统覆盖的采暖建筑内的所有用户达到热力平衡。
其中,在变换到下一预设调控周期后,基准用户类型和非基准用户类型不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通过确定的基准用户类型计算的基准目标室温,通过多个预设调控周期后,非基准用户类型的所有典型用户的实际室温一直无法与基准目标室温一致,则需要重新调解各用户类型的智能阀开度,并重新选取基准用户类型,重复上述调控流程,直至实现非基准用户类型中的典型用户的实际室温与基准目标室温一致。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用户分类的供热二网户间平衡调控方法,通过对热力站任一机组供热二级网系统覆盖的采暖建筑内的所有用户,按照冷墙数量以及上下邻室采暖状态一致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得到不同用户类型;在每个预设调控周期结束后,分别计算不同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的平均回水温度,并针对任一用户类型,以该用户类型的平均回水温度作为下一预设调控周期的目标回水温度,调节该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的实际回水温度与目标回水温度一致;在不同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的实际回水温度与对应用户类型的目标回水温度一致时,以基准用户类型的所有典型用户的实际室温平均值作为基准目标室温,调节非基准用户类型的所有典型用户的实际室温与基准目标室温一致,确定热力站任一机组供热二级网系统覆盖的采暖建筑内的所有用户达到热力平衡。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供热二网智能平衡调节系统在工程应用中存在调控偏差问题,可有效提高二网平衡调控效果,实现热力平衡,消除用户冷热不均。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以下为本申请的装置实施例,对于其中未详尽描述的细节,可以参考上述对应的方法实施例。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用户分类的供热二网户间平衡调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如图2所示,基于用户分类的供热二网户间平衡调控装置2包括:
用户分类模块21,用于对热力站任一机组供热二级网系统覆盖的采暖建筑内的所有用户,按照冷墙数量以及上下邻室采暖状态一致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得到不同用户类型,冷墙数量为用户外围保护结构中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墙体结构的数量,上下邻室采暖状态为用户的楼上用户及楼下用户的供热采暖状态;
温度调节模块22,用于在每个预设调控周期结束后,分别计算不同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的平均回水温度,并针对任一用户类型,以该用户类型的平均回水温度作为下一预设调控周期的目标回水温度,调节该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的实际回水温度与目标回水温度一致,平均回水温度为同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实际回水温度的平均值;
差值计算模块23,用于在不同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的实际回水温度与对应用户类型的目标回水温度一致时,以基准用户类型的所有典型用户的实际室温平均值作为基准目标室温,调节非基准用户类型的所有典型用户的实际室温与基准目标室温一致,确定热力站任一机组供热二级网系统覆盖的采暖建筑内的所有用户达到热力平衡,基准用户类型为所有用户类型中的目标用户类型,非基准用户类型为基准用户类型之外的所有用户类型中的非目标用户类型,典型用户为具有室温采集的用户。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用户分类的供热二网户间平衡调控装置,通过对热力站任一机组供热二级网系统覆盖的采暖建筑内的所有用户,按照冷墙数量以及上下邻室采暖状态一致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得到不同用户类型;在每个预设调控周期结束后,分别计算不同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的平均回水温度,并针对任一用户类型,以该用户类型的平均回水温度作为下一预设调控周期的目标回水温度,调节该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的实际回水温度与目标回水温度一致;在不同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的实际回水温度与对应用户类型的目标回水温度一致时,以基准用户类型的所有典型用户的实际室温平均值作为基准目标室温,调节非基准用户类型的所有典型用户的实际室温与基准目标室温一致,确定热力站任一机组供热二级网系统覆盖的采暖建筑内的所有用户达到热力平衡。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供热二网智能平衡调节系统在工程应用中存在调控偏差问题,可有效提高二网平衡调控效果,实现热力平衡,消除用户冷热不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冷墙数量可以包括一面冷墙、两面冷墙、三面冷墙和四面冷墙;上下邻室采暖状态可以包括楼上楼下邻室均供热、楼上邻室不供热或者楼下邻室不供热、楼上楼下邻室均不供热、楼上为室外大气环境且楼下邻室供热、楼上为室外大气环境且楼下邻室不供热、楼上邻室供热且楼下为地下室或地面和楼上邻室不供热且楼下为地下室或地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冷墙数量包括一面冷墙、两面冷墙、三面冷墙和四面冷墙;上下邻室采暖状态包括楼上楼下邻室均供热、楼上邻室不供热或者楼下邻室不供热、楼上楼下邻室均不供热、楼上为室外大气环境且楼下邻室供热、楼上为室外大气环境且楼下邻室不供热、楼上邻室供热且楼下为地下室或地面和楼上邻室不供热且楼下为地下室或地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温度调节模块可以用于:
在平衡调控系统启动时,针对任一用户类型,计算该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实际回水温度的平均值,作为当前预设调控周期目标回水温度;
分别计算该用户类型中各用户实际回水温度与当前预设调控周期目标回水温度的回温偏差;若各用户的回温偏差为正偏差且正偏差的偏差值小于等于预设回温偏差值,或,若各用户的回温偏差为负偏差且负偏差的偏差值小于等于预设回温偏差值,则确定该类型用户中所有用户的实际回水温度与当前预设调控周期目标回水温度一致,偏差值为正偏差或者负偏差的不带方向的偏差值;
若存在各用户的回温偏差为正偏差且正偏差的偏差值大于预设回温偏差值,则在当前预设调控周期调节该用户的智能阀开度关小预设步长,且,若存在各用户的回温偏差为负偏差且负偏差的偏差值大于预设回温偏差值,则在当前预设调控周期调节该用户的智能阀开度开大预设步长,且,若存在各用户的回温偏差为正偏差或负偏差,且正偏差的偏差值或负偏差的偏差值小于等于预设回温偏差值,则在当前预设调控周期调节该用户的智能阀开度维持不变;
在当前预设调控周期结束后,得到该用户类型中各用户实际回水温度,计算该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实际回水温度的平均值,作为下一预设调控周期的目标回水温度,并返回分别计算该用户类型中各用户实际回水温度与预设调控周期目标回水温度的回温偏差步骤继续执行,直至各用户的回温偏差为正偏差且正偏差的偏差值小于等于预设回温偏差值,或,若各用户的回温偏差为负偏差且负偏差的偏差值小于等于预设回温偏差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智能阀开度可以包括全开度,全开度为智能阀开度处于100%打开状态,温度调节模块还可以用于:
若在当前预设调控周期该用户的智能阀开度处于全开度,则在当前预设调控周期调节该用户的智能阀开度维持不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平衡确定模块可以用于:
分别计算非基准用户类型中各典型用户的实际室温与基准目标室温的室温偏差;
若各典型用户的室温偏差为正偏差且正偏差的偏差值小于等于预设室温偏差值,或,若各典型用户的室温偏差为负偏差且负偏差的偏差值小于等于预设室温偏差值,则确定热力站任一机组供热二级网系统覆盖的采暖建筑内的所有用户达到热力平衡,偏差值为正偏差或者负偏差的不带方向的偏差值;
若存在各典型用户的室温偏差为正偏差且正偏差的偏差值大于预设室温偏差值,则在当前预设调控周期调节该典型用户的智能阀开度关小预设步长,且,若存在各典型用户的室温偏差为负偏差且负偏差的偏差值大于预设室温偏差值,则在当前预设调控周期调节该典型用户的智能阀开度开大预设步长,且,若存在各典型用户的室温偏差为正偏差或负偏差,且正偏差的偏差值或负偏差的偏差值小于等于预设室温偏差值,则在当前预设调控周期调节该典型用户的智能阀开度维持不变;
在当前预设调控周期结束后,得到各用户类型中各用户实际回水温度,计算各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实际回水温度的平均值,作为各用户类型对应的下一预设调控周期的目标回水温度,并返回在每个预设调控周期结束后,分别计算不同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的平均回水温度步骤继续执行,直至各典型用户的室温偏差为正偏差且正偏差的偏差值小于等于预设室温偏差值,或,若各典型用户的室温偏差为负偏差且负偏差的偏差值小于等于预设室温偏差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智能阀开度可以包括全开度,全开度为智能阀开度处于100%打开状态,平衡确定模块还可以用于:
若在当前预设调控周期该典型用户的智能阀开度处于全开度,则在当前预设调控周期调节该典型用户的智能阀开度维持不变。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的终端3包括:处理器30、存储器3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31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3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32。所述处理器3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32时实现上述各个基于用户分类的供热二网户间平衡调控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101至步骤103。或者,所述处理器3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32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的功能,例如图2所示模块21至23的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32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31中,并由所述处理器30执行,以完成本申请。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32在所述终端3中的执行过程。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32可以被分割成图2所示的模块21至23。
所述终端3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所述终端3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30、存储器3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3仅仅是终端3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终端3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终端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3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31可以是所述终端3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3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31也可以是所述终端3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终端3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3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终端3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31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终端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3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基于用户分类的供热二网户间平衡调控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用户分类的供热二网户间平衡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热力站任一机组供热二级网系统覆盖的采暖建筑内的所有用户,按照冷墙数量以及上下邻室采暖状态一致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得到不同用户类型,所述冷墙数量为用户外围保护结构中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墙体结构的数量,所述上下邻室采暖状态为所述用户的楼上用户及楼下用户的供热采暖状态;
在每个预设调控周期结束后,分别计算所述不同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的平均回水温度,并针对任一用户类型,以该用户类型的平均回水温度作为下一预设调控周期的目标回水温度,调节该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的实际回水温度与所述目标回水温度一致,所述平均回水温度为同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实际回水温度的平均值;
在所述不同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的实际回水温度与对应用户类型的目标回水温度一致时,以基准用户类型的所有典型用户的实际室温平均值作为基准目标室温,调节非基准用户类型的所有典型用户的实际室温与所述基准目标室温一致,确定所述热力站任一机组供热二级网系统覆盖的采暖建筑内的所有用户达到热力平衡,所述基准用户类型为所有用户类型中的目标用户类型,所述非基准用户类型为所述基准用户类型之外的所有用户类型中的非目标用户类型,所述典型用户为具有室温采集的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用户分类的供热二网户间平衡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墙数量包括一面冷墙、两面冷墙、三面冷墙和四面冷墙;所述上下邻室采暖状态包括楼上楼下邻室均供热、楼上邻室不供热或者楼下邻室不供热、楼上楼下邻室均不供热、楼上为室外大气环境且楼下邻室供热、楼上为室外大气环境且楼下邻室不供热、楼上邻室供热且楼下为地下室或地面和楼上邻室不供热且楼下为地下室或地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用户分类的供热二网户间平衡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每个预设调控周期结束后,分别计算所述不同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的平均回水温度,并针对任一用户类型,以该用户类型的平均回水温度作为下一预设调控周期的目标回水温度,调节该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的实际回水温度与所述目标回水温度一致,包括:
在平衡调控系统启动时,针对任一用户类型,计算该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实际回水温度的平均值,作为当前预设调控周期目标回水温度;
分别计算该用户类型中各用户实际回水温度与所述当前预设调控周期目标回水温度的回温偏差;若各用户的回温偏差为正偏差且正偏差的偏差值小于等于所述预设回温偏差值,或,若各用户的回温偏差为负偏差且负偏差的偏差值小于等于所述预设回温偏差值,则确定该类型用户中所有用户的实际回水温度与所述当前预设调控周期目标回水温度一致,所述偏差值为所述正偏差或者负偏差的不带方向的偏差值;
若存在各用户的回温偏差为正偏差且正偏差的偏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回温偏差值,则在所述当前预设调控周期调节该用户的智能阀开度关小预设步长,且,若存在各用户的回温偏差为负偏差且负偏差的偏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回温偏差值,则在所述当前预设调控周期调节该用户的智能阀开度开大预设步长,且,若存在各用户的回温偏差为正偏差或负偏差,且正偏差的偏差值或负偏差的偏差值小于等于所述预设回温偏差值,则在所述当前预设调控周期调节该用户的智能阀开度维持不变;
在所述当前预设调控周期结束后,得到该用户类型中各用户实际回水温度,计算该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实际回水温度的平均值,作为下一预设调控周期的目标回水温度,并返回所述分别计算该用户类型中各用户实际回水温度与所述预设调控周期目标回水温度的回温偏差步骤继续执行,直至各用户的回温偏差为正偏差且正偏差的偏差值小于等于所述预设回温偏差值,或,若各用户的回温偏差为负偏差且负偏差的偏差值小于等于所述预设回温偏差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用户分类的供热二网户间平衡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阀开度包括全开度,所述全开度为所述智能阀开度处于100%打开状态,所述若存在各用户的回温偏差为负偏差且负偏差的偏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回温偏差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在所述当前预设调控周期该用户的智能阀开度处于全开度,则在所述当前预设调控周期调节该用户的智能阀开度维持不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用户分类的供热二网户间平衡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基准用户类型的所有典型用户的实际室温平均值作为基准目标室温,调节非基准用户类型的所有典型用户的实际室温与所述基准目标室温一致,确定所述热力站任一机组供热二级网系统覆盖的采暖建筑内的所有用户达到热力平衡,包括:
分别计算所述非基准用户类型中各典型用户的实际室温与所述基准目标室温的室温偏差;
若各典型用户的室温偏差为正偏差且正偏差的偏差值小于等于预设室温偏差值,或,若各典型用户的室温偏差为负偏差且负偏差的偏差值小于等于所述预设室温偏差值,则确定所述热力站任一机组供热二级网系统覆盖的采暖建筑内的所有用户达到热力平衡,所述偏差值为所述正偏差或者负偏差的不带方向的偏差值;
若存在各典型用户的室温偏差为正偏差且正偏差的偏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室温偏差值,则在当前预设调控周期调节该典型用户的智能阀开度关小预设步长,且,若存在各典型用户的室温偏差为负偏差且负偏差的偏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室温偏差值,则在当前预设调控周期调节该典型用户的智能阀开度开大所述预设步长,且,若存在各典型用户的室温偏差为正偏差或负偏差,且正偏差的偏差值或负偏差的偏差值小于等于所述预设室温偏差值,则在当前预设调控周期调节该典型用户的智能阀开度维持不变;
在当前预设调控周期结束后,得到各用户类型中各用户实际回水温度,计算各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实际回水温度的平均值,作为各用户类型对应的下一预设调控周期的目标回水温度,并返回所述在每个预设调控周期结束后,分别计算所述不同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的平均回水温度步骤继续执行,直至各典型用户的室温偏差为正偏差且正偏差的偏差值小于等于预设室温偏差值,或,若各典型用户的室温偏差为负偏差且负偏差的偏差值小于等于所述预设室温偏差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用户分类的供热二网户间平衡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阀开度包括全开度,所述全开度为所述智能阀开度处于100%打开状态,所述若存在各典型用户的室温偏差为负偏差且负偏差的偏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室温偏差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在当前预设调控周期该典型用户的智能阀开度处于全开度,则在当前预设调控周期调节该典型用户的智能阀开度维持不变。
7.一种基于用户分类的供热二网户间平衡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分类模块,用于对热力站任一机组供热二级网系统覆盖的采暖建筑内的所有用户,按照冷墙数量以及上下邻室采暖状态一致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得到不同用户类型,所述冷墙数量为用户外围保护结构中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墙体结构的数量,所述上下邻室采暖状态为所述用户的楼上用户及楼下用户的供热采暖状态;
温度调节模块,用于在每个预设调控周期结束后,分别计算所述不同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的平均回水温度,并针对任一用户类型,以该用户类型的平均回水温度作为下一预设调控周期的目标回水温度,调节该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的实际回水温度与所述目标回水温度一致,所述平均回水温度为同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实际回水温度的平均值;
平衡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不同用户类型中所有用户的实际回水温度与对应用户类型的目标回水温度一致时,以基准用户类型的所有典型用户的实际室温平均值作为基准目标室温,调节非基准用户类型的所有典型用户的实际室温与所述基准目标室温一致,确定所述热力站任一机组供热二级网系统覆盖的采暖建筑内的所有用户达到热力平衡,所述基准用户类型为所有用户类型中的目标用户类型,所述非基准用户类型为所述基准用户类型之外的所有用户类型中的非目标用户类型,所述典型用户为具有室温采集的用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用户分类的供热二网户间平衡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墙数量包括一面冷墙、两面冷墙、三面冷墙和四面冷墙;所述上下邻室采暖状态包括楼上楼下邻室均供热、楼上邻室不供热或者楼下邻室不供热、楼上楼下邻室均不供热、楼上为室外大气环境且楼下邻室供热、楼上为室外大气环境且楼下邻室不供热、楼上邻室供热且楼下为地下室或地面和楼上邻室不供热且楼下为地下室或地面。
9.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的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基于用户分类的供热二网户间平衡调控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的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基于用户分类的供热二网户间平衡调控方法的步骤。
CN202310652939.5A 2023-06-04 2023-06-04 基于用户分类的供热二网户间平衡调控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66589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52939.5A CN116658972B (zh) 2023-06-04 2023-06-04 基于用户分类的供热二网户间平衡调控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52939.5A CN116658972B (zh) 2023-06-04 2023-06-04 基于用户分类的供热二网户间平衡调控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58972A true CN116658972A (zh) 2023-08-29
CN116658972B CN116658972B (zh) 2023-10-27

Family

ID=87727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52939.5A Active CN116658972B (zh) 2023-06-04 2023-06-04 基于用户分类的供热二网户间平衡调控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58972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82009A (ja) * 1996-04-12 1997-10-31 Toshiba Corp Dhcプラント計画装置
KR20130138159A (ko) * 2013-11-25 2013-12-18 김은기 지역난방 Plant 자동제어 시스템
KR101731543B1 (ko) * 2016-02-29 2017-05-02 린나이코리아 주식회사 각방 온도조절기의 방 표시 변경방법
CN111578370A (zh) * 2020-05-13 2020-08-25 济南普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供暖调控方法、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
CN211695141U (zh) * 2019-10-16 2020-10-16 中节能唯绿(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末端室温大数据的供热多级调控系统
CN112900613A (zh) * 2021-01-18 2021-06-04 合肥奕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复合保温材料层的地下室保温系统
CN113757788A (zh) * 2021-09-15 2021-12-07 河北工大科雅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站荷联动的二网平衡在线动态智能调控方法及系统
CN114777191A (zh) * 2022-04-19 2022-07-22 山东科技大学 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供暖系统户阀调控方法
CN115289530A (zh) * 2022-08-05 2022-11-04 西安思安云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室温不平衡率的全网供热平衡调节方法
CN116123597A (zh) * 2023-02-16 2023-05-16 工大科雅(天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庭院管网供热系统换热站循环泵自适应变频调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82009A (ja) * 1996-04-12 1997-10-31 Toshiba Corp Dhcプラント計画装置
KR20130138159A (ko) * 2013-11-25 2013-12-18 김은기 지역난방 Plant 자동제어 시스템
KR101731543B1 (ko) * 2016-02-29 2017-05-02 린나이코리아 주식회사 각방 온도조절기의 방 표시 변경방법
CN211695141U (zh) * 2019-10-16 2020-10-16 中节能唯绿(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末端室温大数据的供热多级调控系统
CN111578370A (zh) * 2020-05-13 2020-08-25 济南普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供暖调控方法、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900613A (zh) * 2021-01-18 2021-06-04 合肥奕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复合保温材料层的地下室保温系统
CN113757788A (zh) * 2021-09-15 2021-12-07 河北工大科雅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站荷联动的二网平衡在线动态智能调控方法及系统
CN114777191A (zh) * 2022-04-19 2022-07-22 山东科技大学 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供暖系统户阀调控方法
CN115289530A (zh) * 2022-08-05 2022-11-04 西安思安云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室温不平衡率的全网供热平衡调节方法
CN116123597A (zh) * 2023-02-16 2023-05-16 工大科雅(天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庭院管网供热系统换热站循环泵自适应变频调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58972B (zh) 2023-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77161B (zh) 空调能耗模型训练方法与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WO2020199648A1 (zh) 空调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5013861B (zh) 一种基于供热系统的室内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461466B (zh) 基于lstm时间序列的供暖户阀调节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0486793B (zh) 一种基于热网五级监控的智能分析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03884075A (zh)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和能量预测混合的温室节能控制方法
WO2023040694A1 (zh) 制冷机房能效计算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hang et al. Modeling and control of aggregated air conditioning loads under realistic conditions
CN112242703B (zh) 一种基于pso优化蒙特卡洛算法的配电网光伏消纳评估方法
CN111561733A (zh) 基于gbdt的供暖户阀调节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3191086A (zh)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电采暖热负荷需求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1476439B (zh) 基于灰色时间序列的供暖户阀调节方法、系统及设备
Shi et al. Evaluation of energy saving potential of HVAC system by operation data with uncertainties
CN112432227A (zh) 一种二次网供热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6658972B (zh) 基于用户分类的供热二网户间平衡调控方法及装置
CN112884358B (zh) 一种电采暖设备有序用电优化调度方法及终端
CN114543274A (zh) 一种建筑中央空调温湿度优化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7918424A (zh) 一种控制植物生长环境的方法及系统
CN113503749B (zh) 一种用于间接空冷系统的智能水温控制方法
CN114411165B (zh) Pem水电解制氢水体控温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4995543A (zh) 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控制环境调节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CN114517930A (zh) 一种融合机理和数据的热网换热站供热调节方法和装置
Oswiecinska et al. Towards energy efficient operation of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via advanced supervisory control design
CN115526370A (zh) 热量分配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8013626A (zh) 一种冷却塔辅助地源热泵系统的性能参数预测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