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58216A - 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 - Google Patents

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58216A
CN116658216A CN202310532620.9A CN202310532620A CN116658216A CN 116658216 A CN116658216 A CN 116658216A CN 202310532620 A CN202310532620 A CN 202310532620A CN 116658216 A CN116658216 A CN 1166582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late
sleeve
hydraulic
road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3262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庞义辉
刘建军
关书方
姜志刚
凌鹏涛
王景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al Electrical Co ltd
KAILUAN (GROUP) CO Ltd
Shaanxi Coal And Chemical Industry Group Shenmu Hongliu Mining Industry Co ltd
CCTEG Coal Mining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al Electrical Co ltd
KAILUAN (GROUP) CO Ltd
Shaanxi Coal And Chemical Industry Group Shenmu Hongliu Mining Industry Co ltd
CCTEG Coal Mining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al Electrical Co ltd, KAILUAN (GROUP) CO Ltd, Shaanxi Coal And Chemical Industry Group Shenmu Hongliu Mining Industry Co ltd, CCTEG Coal Mining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Coal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3262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5821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582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582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19/00Provisional protective covers for working spac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15/00Props; Chocks, e.g. made of flexible containers filled with backfilling material
    • E21D15/14Telescopic props
    • E21D15/44Hydraulic, pneumatic, or hydraulic-pneumatic prop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15/00Props; Chocks, e.g. made of flexible containers filled with backfilling material
    • E21D15/50Component parts or details of prop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15/00Props; Chocks, e.g. made of flexible containers filled with backfilling material
    • E21D15/50Component parts or details of props
    • E21D15/502Prop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e.g. of specified cross-sec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15/00Props; Chocks, e.g. made of flexible containers filled with backfilling material
    • E21D15/50Component parts or details of props
    • E21D15/54Details of the ends of props
    • E21D15/55Details of the ends of props of prop heads or fee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包括支撑主体框架、支撑顶板和支撑侧板,所述框架包括支撑横梁、支撑套筒,所述支撑横梁和所述支撑套筒均可伸缩,所述支撑横梁的两端与所述支撑套筒相连,所述支撑顶板与所述支撑套筒相连,所述支撑侧板与所述支撑横梁相连,两个所述支撑主体框架相连,所述支撑顶板覆盖两个所述支撑主体框架的至少部分支撑横梁,所述支撑侧板覆盖两个所述支撑主体框架的至少部分支撑套筒。本发明提供的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具备结构精简、全封闭支护优点。

Description

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炭开采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井工煤矿进行巷道掘进、工作面回采过程均需要对巷道进行支护,传统技术主要采用“锚杆/锚索+金属网/树脂网”进行支护,巷道每掘进一个循环(0.8-1.0m),便需要进行一排支护,防止新揭露的巷道发生片帮、冒顶等安全事故。由于“锚杆/锚索+金属网/树脂网”技术支护工艺比较复杂,条件较复杂的煤矿需要人工进行支护,存在工人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差、安全系数低、锚杆/锚索与金属网/树脂网不能重复利用、经济性差等问题,极大的制约了巷道掘进效率,且由于上述掘进技术不能实现全封闭支护,导致极易发生巷道顶板冒落、煤壁侧帮漏冒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近年来,巷道超前液压支架、单元式液压支架等相关技术装备发展迅速,用于对巷道进行超前支护或临时支护,具有支护效率高、工人劳动强度低、安全系数高、可以重复利用等优势,但传统超前液压支架、单元式液压支架存在结构复杂、不能实现全封闭支护等问题,不能用于替代传统的“锚杆/锚索+金属网/树脂网”支护技术,难以解决煤层巷道临时支护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该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具有结构精简、全封闭支护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包括支撑主体框架、支撑顶板和支撑侧板,所述框架包括支撑横梁、支撑套筒,所述支撑横梁和所述支撑套筒均可伸缩,所述支撑横梁的两端与所述支撑套筒相连,所述支撑顶板与所述支撑套筒相连,所述支撑侧板与所述支撑横梁相连,两个所述支撑主体框架相连,所述支撑顶板覆盖两个所述支撑主体框架的至少部分支撑横梁,所述支撑侧板覆盖两个所述支撑主体框架的至少部分支撑套筒。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具有结构精简、全封闭支护的优点。本申请提出了利用全封闭式液压支架对巷道进行临时支护,用于取代传统“锚杆/锚索+金属网/树脂网”支护技术,并且能够弥补超前液压支架、单元式液压支架等存在的诸多不足,为实现巷道快速掘进及高效、可靠支护提供技术与装备支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横梁和所述支撑套筒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撑横梁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横梁和第二支撑横梁,第一支撑柱位于所述支撑横梁内部,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横梁和第二支撑横梁相连,所述支撑套筒包括第二支撑柱、第一支撑套筒和第二支撑底座,第二支撑柱位于所述支撑套筒内部,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套筒和第二支撑底座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横梁包括第一定向套筒、移动限位板、第一耳板、第二耳板,所述第一定向套筒的第一端设有移动限位板,两个所述移动限位板形成第一限位通道,所述第一耳板位于所述第一定向套筒的第一端的内部,所述第二耳板位于所述移动限位板相背离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横梁包括横梁移动杆、端部支撑帽、第三耳板、第四耳板,所述横梁移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端部支撑帽相连,所述第三耳板位于所述横梁移动杆的第一端内部,所述第四耳板与所述端部支撑帽相连,所述端部支撑帽远离所述横梁移动杆的一侧设置第二限位通道,所述第一定向套筒的第二端与所述横梁移动杆的第二端可滑动地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横梁移动杆的横截面小于所述第一定位套筒,所述端部支撑帽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定位套筒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套筒包括顶部支撑帽、导向杆,所述顶部支撑帽位于所述导向杆的第一端,所述支顶部撑帽与导向杆相连接,所述顶部支撑帽与支撑顶板相连接,所述导向杆第一端的侧面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二支撑底座包括底座本体、第五耳板,第六耳板和第七耳板,第五耳板位于所述底座本体的第一端侧面,第六耳板位于所述底座本体的侧面,所述第七耳板位于所述底座本体的第二端的内部,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于所述导向杆的连接孔和所述底座本体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顶板包括第一支撑顶板和第二支撑顶板,部分所述第一支撑顶板与所述第二支撑顶板搭接,另一部分所述第一支撑顶板与所述第二支撑顶板共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顶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支撑顶板包括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位于第一侧的一半板体的厚度是位于第二侧的一半板体的两倍,所述第二板体的位于第一侧的一半板体的厚度是位于第二侧的一半板体的两倍,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二侧搭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顶板还包括第八耳板和第九耳板,所述第八耳板位于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二侧,所述第九耳板位于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主体框架还包括第一水平横梁、第二水平横梁和第三水平横梁,所述第一水平横梁、第二水平横梁和第三水平横梁连接两个支撑主体框架,所述第一水平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支撑主体框架的第一支撑横梁,所述第二水平横梁的两端和第三水平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主体框架的第二支撑底座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主体框架还包括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水平横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八耳板或第九耳板相连,所述第四支撑柱的一端与第一水平横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水平横梁相连。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的前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的支撑主体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的第一支撑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的第二支撑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的第一支撑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的第二支撑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的第一支撑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的第二支撑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的第一水平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的第二水平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支撑横梁;101、定向套筒;102、移动限位板;103、第一耳板;104、第二耳板;2、第二支撑横梁;201、横梁移动杆;202、端部支撑帽;203、第三耳板;204、第四耳板;3、第一支撑套筒;301、顶部支撑帽;302、导向杆;303、支撑柱连接孔;4、第二支撑底座;401、底座本体;402、第五耳板;403、第六耳板;404、第七耳板;5、第一支撑顶板;501、第一板体;502、第八耳板;6、第二支撑顶板;601、第二板体;602、第九耳板;7、侧护支撑板;8、第一支撑柱;9、第二支撑柱;10、第三支撑柱;11、第四支撑柱;12、第一水平横梁;1201、第一支撑梁体;1202、第十耳板;1203、第一梁体铰接孔;13、第二水平横梁;14、第三水平横梁;1401、第二支撑梁体;1402、第十一耳板;1403、第二梁体铰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如图1至图12所示,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包括支撑主体框架、支撑顶板和支撑侧板,框架包括支撑横梁、支撑套筒,支撑横梁和支撑套筒均可伸缩,一个支撑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支撑套筒相连形成匚形框架,支撑顶板与支撑套筒相连,支撑侧板与支撑横梁相连,两个支撑主体框架相连,支撑顶板覆盖两个支撑主体框架的至少部分支撑横梁,支撑侧板覆盖两个支撑主体框架的至少部分支撑套筒。两个支撑主体框架相连形成了稳定的支撑,支撑主体框架对支撑侧板和支撑顶板的支撑实现对巷道的高效、可靠、全封闭式支护,提高巷道支护效率与围岩控制效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具有的结构精简、全封闭支护的优点。申请人提出了利用全封闭式液压支架对巷道进行临时支护,发明了一种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用于取代传统“锚杆/锚索+金属网/树脂网”支护技术,并且能够弥补超前液压支架、单元式液压支架等存在的诸多不足,为实现巷道快速掘进及高效、可靠支护提供技术与装备支撑。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8所示,支撑横梁和支撑套筒为中空结构,支撑横梁包括第一支撑柱8、第一支撑横梁1和第二支撑横梁2,第一支撑柱8位于支撑横梁内部,第一支撑柱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横梁1和第二支撑横梁2相连,支撑套筒包括第二支撑柱9、第一支撑套筒3和第二支撑底座4,第二支撑柱9位于支撑套筒内部,第二支撑柱9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套筒3和第二支撑底座4相连。
具体地,第一支撑横梁1、第二支撑横梁2均为中空结构,第二支撑横梁2置于第一支撑横梁1内,第一支撑柱8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横梁1连接,第一支撑柱8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横梁2连接,通过第一支撑柱8的伸缩动作,可以驱动第一支撑横梁1、第二支撑横梁2发生水平方向的相对移动。
第一支撑套筒3、第二支撑底座4均为中空结构,第一支撑套筒3置于第二支撑底座4内,第二支撑柱9的一端与第一支撑套筒3连接,第二支撑柱9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底座4连接,通过第二支撑柱9的伸缩动作,可以驱动第一支撑套筒3、第二支撑底座4发生垂直方向的相对移动。
第一支撑套筒3置于第一支撑横梁1内,限制第一支撑套筒3只能发生近似垂直方向的运动。由第一支撑横梁1、第二支撑横梁2、第一支撑套筒3、第二支撑底座4、第一支撑柱8、第二支撑柱9组成了一个支撑主体框架,见图4所示。
每个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由两个支撑主体框架组成,第一支撑顶板5分别与两个支撑主体框架的支撑套筒进行固定连接;第二支撑顶板6分别与两个支撑主体框架另外的两个支撑套筒进行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柱9进行伸缩动作,驱动第一支撑顶板5、第二支撑顶板6对巷道顶板进行支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支撑横梁1包括第一定向套筒101、移动限位板102、第一耳板103、第二耳板104,第一定向套筒101的第一端设有移动限位板102,两个移动限位板102形成第一限位通道,第一耳板103位于第一定向套筒101的第一端的内部,第二耳板104位于移动限位板102相背离的一侧,第二支撑横梁2包括横梁移动杆201、端部支撑帽202、第三耳板203、第四耳板204,横梁移动杆201的第一端与端部支撑帽202相连,第三耳板203位于横梁移动杆201的第一端内部,第四耳板204与端部支撑帽202相连,端部支撑帽202远离横梁移动杆201的一侧设置第二限位通道,第一定向套筒101的第二端与横梁移动杆201的第二端可滑动地相连。
具体地,耳板均为铰接耳板。移动限位板102与定向套筒101为固定连接,由两块移动限位板102组成限位通道,使导向支撑套筒只能沿垂直方向与左右方向移动,而不能进行前后方向的移动;第一耳板103置于定向套筒101内部,并与定向套筒101进行固定连接,通过第一耳板103可以使第一支撑横梁1与第一支撑柱8的一端进行铰接。
第二耳板104与移动限位板102进行固定连接,通过第二耳板104可以使第一支撑横梁1与第一水平横梁12的一端进行铰接。移动限位板102与侧护支撑板7进行固定连接。
第二支撑横梁2包括横梁移动杆201、端部支撑帽202、第三耳板203、第四耳板204,见图6所示;
横梁移动杆201与端部支撑帽202为固定连接,通过端部支撑帽202使第一支撑横梁1、第二支撑横梁2的支撑高度相同。
第三耳板203置于横梁移动杆201内部,且与横梁移动杆201内部进行固定连接,通过铰接耳板可以使第二支撑横梁2与第一支撑柱8的一端进行铰接。
第四耳板204与端部支撑帽202进行固定连接,通过铰接耳板可以使第二支撑横梁2与第一水平横梁12的一端进行铰接。端部支撑帽202与侧护支撑板7进行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横梁移动杆201的横截面小于第一定位套筒,端部支撑帽202的顶部与第一定位套筒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
具体地,横梁移动杆201与端部支撑帽202为固定连接,通过端部支撑帽202使第一支撑横梁1、第二支撑横梁2的支撑高度相同,能够保证第一支撑顶板5和第二支撑顶板6的平整搭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支撑套筒3包括顶部支撑帽301、导向杆302,顶部支撑帽301位于导向杆302的第一端,顶部支撑帽301与导向杆302相连接,顶部支撑帽301与支撑顶板相连接,导向杆302第一端的侧面设有连接孔,第二支撑底座4包括底座本体401、第五耳板402,第六耳板403和第七耳板404,第五耳板402位于底座本体401的第一端侧面,第六耳板403位于底座本体401的侧面,第七耳板404位于底座本体401的第二端的内部,第二支撑柱9的两端分别于导向杆302的连接孔和底座本体401相连。
具体地,见图7所示,顶部支撑帽301与导向杆302为固定连接,顶部支撑帽301与第一支撑顶板5或第二支撑顶板6进行固定连接。支撑柱连接孔303用于跟第二支撑柱9进行铰接。可以通过销轴穿过支撑柱连接孔303和第二支撑柱9实现铰接。支撑柱可以是液压伸缩柱。支撑柱用来实现直线方向上的往复运动。
支撑套筒底座包括底座本体401、第五耳板402、第六耳板403、第七耳板404;
第五耳板402底座本体401的侧壁进行固定连接,通过第五耳板402使支撑套筒底座与第二水平横梁13的一端进行连接。
第六耳板403与底座本体401的侧壁进行固定连接,通过第六耳板403使支撑套筒底座与第三水平横梁14的一端进行连接。
第七耳板404与底座本体401的底部进行固定连接,通过第七耳板404使支撑套筒底座与第二支撑柱9的一端进行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至图10所示,支撑顶板包括第一支撑顶板5和第二支撑顶板6,部分第一支撑顶板5与第二支撑顶板6搭接,另一部分第一支撑顶板5与第二支撑顶板6共面。
具体地,第一支撑顶板5和第二支撑顶板6的一部分重叠拼合形成一块完整的支撑顶板,第一支撑顶板5和第二支撑顶板6可以经过切割处理将搭接处减薄,使得第一支撑顶板5和第二支撑顶板6搭接后形成一个平整的平面,便于实现对巷道的支撑。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顶板5包括第一板体501,第二支撑顶板6包括第二板体601,第一板体501的位于第一侧的一半板体的厚度是位于第二侧的一半板体的两倍,第二板体601的位于第一侧的一半板体的厚度是位于第二侧的一半板体的两倍,第一板体501的第二侧与第二板体601的第二侧搭接。
具体地,第一板体501的一半切割去一半厚度,第二板体601的一半同样切去一半厚度,第一板体501和第二板体601相重叠使得重叠处没有高度差,形成一个完整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至图10所示,支撑顶板还包括第八耳板502和第九耳板602,第八耳板502位于第一板体501的第二侧,第九耳板602位于第二板体601的第一侧。
具体地,第八耳板502与第一板体501进行切割的一面进行固定连接。第九耳板602与第二板体601未进行切割的一面进行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支撑主体框架还包括第一水平横梁12、第二水平横梁13和第三水平横梁14,第一水平横梁12、第二水平横梁13和第三水平横梁14连接两个支撑主体框架,第一水平横梁12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支撑主体框架的第一支撑横梁1,第二水平横梁13的两端和第三水平横梁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主体框架的第二支撑底座4相连。
具体地,第一水平横梁12与第二水平横梁13的结构相同,包括第一支撑梁体1201、第十耳板1202、第一梁体铰接孔1203;第十耳板1202与第一支撑梁体1201布设第一梁体铰接孔1203的侧面进行固定连接。
第三水平横梁14包括第二支撑梁体1401、第十一耳板1402、第二梁体铰接孔1403;
第十一耳板1402与第二支撑梁体1401布设了第二梁体铰接孔1403的侧面进行固定连接。为了实现对巷道顶板、侧帮分别进行支护,同时提高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的稳定性及对顶板、侧帮的支护力,采用两个第一水平横梁12、两个第二水平横梁13、两个第三水平横梁14对两个支撑主体框架进行连接;
第一水平横梁12的一端与支撑主体框架的第一支撑横梁1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支撑主体框架的第一支撑横梁1连接;
第二水平横梁13、第三水平横梁14的两端分别与支撑主体框架的支撑套筒底座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支撑主体框架的支撑套筒底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主体框架还包括第三支撑柱10和第四支撑柱11,第三支撑柱10的一端与第三水平横梁14相连,另一端与第八耳板502或第九耳板602相连,第四支撑柱11的一端与第一水平横梁12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水平横梁13相连。
具体地,每个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具有两个第三支撑柱10,一个第三支撑柱10的一端与第三水平横梁14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撑顶板5连接;另一个第三支撑柱10的一端与第三水平横梁14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撑顶板6连接。
通过第三支撑柱10可以提高第一支撑顶板5、第二支撑顶板6对顶板的有效支护力,同时可以提高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的稳定性,每个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具有两个第四支撑柱11,每个第四支撑柱11的一端与第一水平横梁12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水平横梁13连接。两个第四支撑柱11同时进行伸缩动作,可以带动第一支撑横梁1、第二支撑横梁2、第一支撑顶板5、第二支撑顶板6、侧护支撑板7、第一支撑柱8进行移动,用于调整对巷道侧帮的支护位置。
本申请提出的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可以通过伸缩第一支撑柱8带动第一支撑横梁1、第二支撑横梁2、侧护支撑板7进行运动,实现对巷道侧帮的有效支护;通过伸缩第四支撑柱11可以调整对巷道侧帮的支护位置,对巷道最容易发生片帮的位置进行支护;通过同时伸缩第二支撑柱9、第三支撑柱10带动导向支撑套筒、第一支撑顶板5、第二支撑顶板6对巷道进行支护,通过第三支撑柱10可以提高对巷道中部位置的支护力,增强巷道围岩控制效果。
通过收缩第一支撑柱8、第二支撑柱9、第三支撑柱10、第四支撑柱11,可以使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进行收缩,占用体积小,方便运输;待巷道开挖后,将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运输至待支护区域,根据巷道断面尺寸调整第一支撑柱8、第二支撑柱9、第三支撑柱10、第四支撑柱11的伸出量,从而实现对巷道的高效、高可靠支护。
由于单台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的支护面积有限,随着巷道掘进速度逐渐增加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的数量,便可以实现对巷道的全长支护;待工作面回采期间,可以通过收缩第一支撑柱8、第二支撑柱9、第三支撑柱10、第四支撑柱11,对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进行回收,实现多次可重复使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发明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主体框架,所述框架包括支撑横梁、支撑套筒,所述支撑横梁和所述支撑套筒均可伸缩,所述支撑横梁的两端与所述支撑套筒相连;
支撑顶板,所述支撑顶板与所述支撑套筒相连;
支撑侧板,所述支撑侧板与所述支撑横梁相连;
两个所述支撑主体框架相连,所述支撑顶板覆盖两个所述支撑主体框架的至少部分支撑横梁,所述支撑侧板覆盖两个所述支撑主体框架的至少部分支撑套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横梁和所述支撑套筒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撑横梁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横梁和第二支撑横梁,第一支撑柱位于所述支撑横梁内部,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横梁和第二支撑横梁相连,所述支撑套筒包括第二支撑柱、第一支撑套筒和第二支撑底座,第二支撑柱位于所述支撑套筒内部,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套筒和第二支撑底座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横梁包括第一定向套筒、移动限位板、第一耳板、第二耳板,所述第一定向套筒的第一端设有移动限位板,两个所述移动限位板形成第一限位通道,所述第一耳板位于所述第一定向套筒的第一端的内部,所述第二耳板位于所述移动限位板相背离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横梁包括横梁移动杆、端部支撑帽、第三耳板、第四耳板,所述横梁移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端部支撑帽相连,所述第三耳板位于所述横梁移动杆的第一端内部,所述第四耳板与所述端部支撑帽相连,所述端部支撑帽远离所述横梁移动杆的一侧设置第二限位通道,所述第一定向套筒的第二端与所述横梁移动杆的第二端可滑动地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横梁移动杆的横截面小于所述第一定位套筒,所述端部支撑帽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定位套筒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套筒包括顶部支撑帽、导向杆,所述顶部支撑帽位于所述导向杆的第一端,所述顶部支撑帽与导向杆相连接,所述顶部支撑帽与支撑顶板相连接,所述导向杆第一端的侧面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二支撑底座包括底座本体、第五耳板,第六耳板和第七耳板,第五耳板位于所述底座本体的第一端侧面,第六耳板位于所述底座本体的侧面,所述第七耳板位于所述底座本体的第二端的内部,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于所述导向杆的连接孔和所述底座本体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支撑顶板包括第一支撑顶板和第二支撑顶板,部分所述第一支撑顶板与所述第二支撑顶板搭接,另一部分所述第一支撑顶板与所述第二支撑顶板共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顶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支撑顶板包括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位于第一侧的一半板体的厚度是位于第二侧的一半板体的两倍,所述第二板体的位于第一侧的一半板体的厚度是位于第二侧的一半板体的两倍,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二侧搭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八耳板和第九耳板,所述第八耳板位于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二侧,所述第九耳板位于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水平横梁、第二水平横梁和第三水平横梁,所述第一水平横梁、第二水平横梁和第三水平横梁连接两个支撑主体框架,所述第一水平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支撑主体框架的第一支撑横梁,所述第二水平横梁的两端和第三水平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主体框架的第二支撑底座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水平横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八耳板或第九耳板相连,所述第四支撑柱的一端与第一水平横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水平横梁相连。
CN202310532620.9A 2023-05-11 2023-05-11 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 Pending CN1166582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32620.9A CN116658216A (zh) 2023-05-11 2023-05-11 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32620.9A CN116658216A (zh) 2023-05-11 2023-05-11 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58216A true CN116658216A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16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32620.9A Pending CN116658216A (zh) 2023-05-11 2023-05-11 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5821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46639A (zh) * 2024-01-25 2024-03-05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矿用的便捷式全断面支护金属网临时支撑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46639A (zh) * 2024-01-25 2024-03-05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矿用的便捷式全断面支护金属网临时支撑装置及方法
CN117646639B (zh) * 2024-01-25 2024-04-02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矿用的便捷式全断面支护金属网临时支撑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43979B (zh) 用于巷道临时支护的液压支架及其架设、使用方法
WO2017063370A1 (zh) 一种基于并联机构的自移式端头液压支架及其应用
WO2019085819A1 (zh) 一种连掘工作面锚杆锚索支护工艺与装备
CN116658216A (zh) 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
CN110130965B (zh) 一种综合机械化掘进的超前支护支架及使用方法
WO2023077793A1 (zh) 掘进系统及其掘锚机
CN202483604U (zh) 一种用于斜顶巷道超前支护的液压支架
AU2022383218A1 (en) Bolter miner and tunnelling system
CN210370624U (zh) 掘锚一体化的六臂掘锚机
CN111828073A (zh) 一种新型巷道支护装置
CN201209457Y (zh) 斜顶巷道超前支护横向前移支架
CN113622976B (zh) 支护机构、临时支护装置及其临时支护方法
CN212774339U (zh) 支架结构及支护设备
CN210141146U (zh) 一种煤矿用窄体回转式四臂锚杆钻机
CN205349374U (zh) 一种tbm支护作业可移动保护盾
CN104533493B (zh) 一种用于掘进和回采的盾构支架
CA1235150A (en) Circular heading machine
CN209976564U (zh) 一种三级隔离膏体充填式液压支架
CN113653524A (zh) 一种破碎顶板综采面液压支架回撤三角区临时支护装置
CN106285755B (zh) 一种带有后掩护梁支护组件的充填支架
CN112219013A (zh) 安装在选择性联合机执行机构上的支架升降平台,以及形成可保障支撑连续性的支架悬伸部分的悬臂式金属拱架构件
CN107642372B (zh) 具有前探梁的掘进支架
CN202756000U (zh) 机载临时支架
CN110792464A (zh) 一种煤矿掘进巷道移动支护支架
CN219220427U (zh) 一种用于掘锚一体机的伸缩操作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