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46872A - 布线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布线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46872A
CN116646872A CN202310896478.6A CN202310896478A CN116646872A CN 116646872 A CN116646872 A CN 116646872A CN 202310896478 A CN202310896478 A CN 202310896478A CN 116646872 A CN116646872 A CN 1166468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ing
wire harness
harness
projection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9647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646872B (zh
Inventor
徐鸣
雷嘏喆
成金华
金历群
刘康鑫
张双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laxy Aerospace Technology Nant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laxy Aerospace Technology Nant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laxy Aerospace Technology Nant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laxy Aerospace Technology Nant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9647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468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6468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468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6468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468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6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laying cables, e.g. laying apparatus on vehicl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06Detail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56Ladders or other sup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提供布线系统及方法,其中所述布线系统包括:布线台,所述布线台包括布线面板,所述布线面板上配置有布线槽和线束固定装置,所述布线槽和所述线束固定装置用于布置目标线束;布线控制端,所述布线控制端运行布线应用,所述布线应用用于根据用户导入的布线走向图生成线束投影模型;布线投影设备,所述布线投影设备用于在所述布线面板上投影所述线束投影模型,且与所述布线控制端通信连接。实现在布线操作时,可以更加方便布线人员进行操作,提高布线效率。

Description

布线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布线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航天事业的大力发展,卫星批产成为建设空间基础设施体系的关键。低频电缆实现卫星各电子设备间或地面设备间供电与信号的传输,是卫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卫星批产的推进,电缆网批产制作任务日益繁重,而电缆布线成型是电缆网加工最耗时耗力的一环。传统电缆布线大多未借助工装,直接绑扎,对于复杂电缆网整体布局不清晰,更多借助的是操作人员的熟练度及经验工作,由于没有固定的流程,容易出现误联,由于没有规范化的步骤,导致不同工作人员加工同一种线缆的外观出现较大的差异,在不停的切换查看图纸和实物的过程中,影响了加工的进度和效率;因此亟需一种有效的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布线系统。本说明书同时涉及一种布线方法,一种计算设备,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布线系统,包括:
布线台,所述布线台包括布线面板,所述布线面板上配置有布线槽和线束固定装置,所述布线槽和所述线束固定装置用于布置目标线束;
布线控制端,所述布线控制端运行布线应用,所述布线应用用于根据用户导入的布线走向图生成线束投影模型;
布线投影设备,所述布线投影设备用于在所述布线面板上投影所述线束投影模型,且与所述布线控制端通信连接。
可选地,所述线束固定装置包括自粘式可调节扎带和线束固定器,所述自粘式可调节扎带和所述线束固定器粘贴固定在所述布线槽内,用于对直路导线线束固定,其中,所述自粘式可调节扎带用于固定直径大于设定值的线束,所述线束固定器用于固定直径小于等于设定值的线束;
所述布线面板可拆卸的安装在布线台上,且由多个布线子面板组成,其中,每个布线子面板的规格相同;
所述布线槽为环保阻燃型绝缘线槽,且底部开孔,通过螺栓固定在线槽吸盘上,与所述布线面板吸附固定;所述布线面板还配置有分支转接装置,所述分支转接装置用于转接待连通的至少两个布线槽,且对待连通的至少两个布线槽进行固定。
可选地,所述布线应用还用于根据用户导入的布线工艺数据生成线束信息表,所述线束信息表用于记录待布置线束对应的线束信息;
所述布线系统还包括线束下线设备和标识粘贴设备,其中,所述线束下线设备用于根据所述线束信息表中记录的线束信息进行线束下线,所述标识粘贴设备中的标识打印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线束信息表中记录的线束信息进行标识打印,所述标识粘贴设备中的标识粘贴装置用于将被打印的标识粘贴在待布置线束上。
可选地,所述布线系统还包括图像采集设备,所述图像采集设备用于采集所述布线面板上的布线结果,并发送至所述布线控制端进行布线结果检测。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布线方法,应用于布线系统,所述布线系统包括布线台、布线控制端和布线投影设备;其中,所述布线台包括布线面板,所述布线面板上配置有布线槽,所述布线控制端运行布线应用,所述布线投影设备与所述布线控制端通信连接;
所述布线控制端接收用户通过所述布线应用导入的布线走向图,根据所述布线走向图生成线束投影模型,并发送至所述布线投影设备;
所述布线投影设备在所述布线面板上投影所述线束投影模型;其中,所述线束投影模型中的目标线束投影对象对应目标投影效果,所述目标投影效果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线束投影对象对应的目标线束在布线槽内的布置方式。
可选地,所述布线控制端接收用户通过所述布线应用导入的三维布线走向图,将所述三维布线走向图转换为平面布线走向图,并根据所述平面布线走向图生成所述线束投影模型;其中,所述线束投影模型包括至少一个线束投影对象,每个线束投影对象对应至少一个待布置线束。
可选地,所述布线控制端接收用户通过所述布线应用导入的布线工艺数据,根据所述布线工艺数据生成线束信息表,并向所述用户展示所述线束信息表,其中,所述线束信息表用于记录待布置线束对应的线束信息。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线束下线设备和标识粘贴设备;
所述线束下线设备接收所述布线控制端下发的所述线束信息表,根据所述线束信息表中记录的线束信息进行线束下线,并将下线完成的待布置线束移动至所述标识粘贴设备;
所述标识粘贴设备接收所述布线控制端下发的所述线束信息表,调用标识打印装置根据所述线束信息表中记录的线束信息,针对下线完成的待布置线束进行标识打印,并通过标识粘贴装置将打印完成的标识粘贴在下线完成的待布置线束上。
可选地,所述布线系统还包括图像采集设备,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针对所述布线面板采集目标图像,并将所述目标图像发送至所述布线控制端;
所述布线控制端提取所述目标图像的第一线束特征,以及所述布线走向图的第二线束特征,基于所述第二线束特征对所述第一线束特征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布线检测结果,并向所述用户进行展示。
可选地,所述布线系统还包括检验端,所述检验端接收所述用户针对当前工序上传的工序附件,在所述工序附件满足检验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布线投影设备发送工序切换指令;在所述工序附件不满足校验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用户展示工序切换提醒信息;
所述布线投影设备在接收到所述工序切换指令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工序切换指令确定下一工序对应的工序信息,根据所述工序信息在所述线束投影模型中确定所述目标线束投影对象,并按照所述目标投影效果对所述目标线束投影对象进行投影;所述布线控制端在接收到所述布线投影设备下发的工序信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工序信息确定布线统计信息,基于所述布线统计信息生成布线统计界面并展示。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包括:
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时实现所述布线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布线方法的步骤。
本实施例提供的布线系统,由布线台、布线控制端和布线投影设备组成,其中,布线台包括布线面板,布线面板上配置有布线槽和线束固定装置,布线槽和线束固定装置用于布置目标线束,实现在通过布线台进行布置电缆线时,通过布线槽进行线束布置,且通过线束固定装置进行固定,可以确保布置的线束更加整洁。布线控制端运行有布线应用,布线应用可以根据用户导入的布线走向图生成线束投影模型,实现布线投影设备可以在布线面板上投影线束投影模型,以方便布线人员在进行布线操作时,不需要操作其他终端即可完成线束布置,有效的提高了布线人员的布线操作效率。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布线方法中,当布线控制端接收到用户通过布线应用导入的布线走向图后,可以先将布线走向图转换为线束投影模型,并将其发送至布线投影设备,此时布线投影设备即可在布线面板上投影线束投影模型,并且在投影线束投影模型时,线束投影模型中的目标线束投影对象将以目标投影效果实现投影,而目标投影效果为指示目标线束投影对象对应的目标线束在布线槽内的布置方式。因此在进行布线操作时,方便操作人员关注目标投影效果的目标线束投影对象,以此进行布线可以避免其他线束的影响,有效的提高了布线人员的线束布置效率,同时也能够确保线束布置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布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布线系统中布线槽的示意图;
图3是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布线系统中线束固定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布线系统中分支转接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布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布线系统中布线走向图的示意图;
图7是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布线系统中标识的示意图;
图8是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布线系统中工序切换的示意图;
图9是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布线系统中布线统计界面的示意图;
图10是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说明书。但是本说明书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说明书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说明书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也可以被称为第二,类似地,第二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在本说明书中,提供了布线系统,本说明书同时涉及布线方法,一种计算设备,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下面的实施例中逐一进行详细说明。
实际应用中,在进行电缆线布置时,大多数基于钉板图布线或者电子布线桌布线;其中,钉板图布线方式,布线前准备工作时间长,更换布线图纸相当麻烦,从布线图纸打印、晒图、图纸下发、图纸固定、工装定位都要重复进行,不能适应卫星批产对于电缆网的需求。且对于电缆网批产,传统布线方式生产利用率较低,布线工装布局是电缆网布线中耗时较多的工序,传统的工装布局方式不易留存,对于后续批产电缆需重复操作。而电子布线桌布线,该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布线效率,但是由于电子布线桌成本较高,布线工装固定之后,后续如有相同或类似电缆网布局要求需重新固定,不能重复利用布线工装布局,且使用场景较为单一,因此亟需一种有效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施例提供的布线系统,由布线台、布线控制端和布线投影设备组成,其中,布线台包括布线面板,布线面板上配置有布线槽和线束固定装置,布线槽和线束固定装置用于布置目标线束,实现在通过布线台进行布置电缆线时,通过布线槽进行线束布置,且通过线束固定装置进行固定,可以确保布置的线束更加整洁。布线控制端运行有布线应用,布线应用可以根据用户导入的布线走向图生成线束投影模型,实现布线投影设备可以在布线面板上投影线束投影模型,以方便布线人员在进行布线操作时,不需要操作其他终端即可完成线束布置,有效的提高了布线人员的布线操作效率。
图1是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布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布线系统包括:布线台102,所述布线台102包括布线面板112,所述布线面板112上配置有布线槽1122和线束固定装置1124,所述布线槽1122和所述线束固定装置1124用于布置目标线束;布线控制端104,所述布线控制端104运行布线应用,所述布线应用用于根据用户导入的布线走向图生成线束投影模型;布线投影设备106,所述布线投影设备106用于在所述布线面板112上投影所述线束投影模型,且与所述布线控制端104通信连接。
具体的,布线台具体是指用于布置电缆网导线的操作台,其包括布线面板,该布线面板配置有布线槽和线束固定装置,其中,布线面板用于安装布线槽,线束固定装置用户在布线槽内对导线进行固定,为了能够方便在电缆导线布置场景中的使用,布线面板可以采用防静电钢制材质制作,其厚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如面板设置为30mm厚。
相应的,布线槽为安装在布线面板上用于放置线束的装置,其可以预设多种尺寸规格,以在不同布线场景中可以选择不同尺寸规格的布线槽进行使用。相应的,线束固定装置用于在布线槽内固定被布线人员放置的线束,以避免布线面板移动时,造成线束的移动,从而影响后续的施工。
相应的,布线控制端具体是指为布线人员提供布线应用的终端,包括但不限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或者可移动智能终端等;相应的,布线应用具体是指在布线工序中,供布线人员进行使用的应用程序,通过布线应用可以将操作人员导入的布线走向图转换为线束投影模型,用于方便布线投影设备在布线面板上投影线束投影模型,从而方便布线人员进行布线操作。相应的,布线走向图具体是指操作人员导入布线应用中的布线绘制图,该图为对应电缆导线的三维视图,如果参照该图进行布线,可能需要一定的专业基础,因此可以将其转换为线束投影模型,以方便在投影后,根据投影结果即可完成布线操作。相应的,线束投用模型具体是指投影在布线面板上的导线走势模型,通过将线束投影模型投影在布线面板上,可以更直观的观看到不同类型线束的布置信息,布置信息能够确定每个位置应该布置的导线型号、导线长度和/或导线数量等,更方便布线人员进行布线操作;且在通过布线投影设备进行投影时,可以根据布置工序,对每个工序应该被布置的线束对应的模型进行高亮投影,比如线束投影模型中包括ABC三种类型导线,在第一布线工序中,需要对A类型导线进行布置,则可以将A类型导线进行红色高亮投影,而BC可以以灰色高亮投影,方便布线人员关注到A类型导线的布置。
相应的,布线投影设备具体是指在布线面板上投影线束投影模型的设备,确保布线投影设备的投影大小与布线面板相同,从而确保线束投影对象可以精准投影在布线面板上。其投影范围的长宽可调整,如宽度为1.2m;同时在高亮线束对应的模型时,可以在线束投影模型中定位导线的地址码,实现投影平面选择地址码对应的线束路径自动高亮,提示布线路径。同时为了确保投影清楚,可以设定投影成像平面的引导图像重合误差不超过2mm。
基于此,为了能够方便操作人员进行电缆导线的布置,可以通过布线控制端中运行的布线应用接收用户导入的布线走向图,之后根据图像走向图生成线束投影模型,此后将线束投影模型发送给布线投影设备,实现布线投影设备在布线台的布线面板上投影线束投影模型。当线束投影模型全部投影在布线面板上后,即可确定待布置线束的路径,因此可以对该路径选择不同尺寸规格的布线槽安装在布线面板上,此后再由操作人员根据不同工序高亮的线束模型进行布线操作,以将导线放置在布线槽内,并通过线束固定装置进行固定;以此类推,在每个布线工序中对每种类型的导线分别进行布置,即可得到电缆导线的工装,再交由下游业务使用,可以有效的提高电缆导线布置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布线系统,由布线台、布线控制端和布线投影设备组成,其中,布线台包括布线面板,布线面板上配置有布线槽和线束固定装置,布线槽和线束固定装置用于布置目标线束,实现在通过布线台布置电缆线时,通过布线槽进行线束布置,且通过线束固定装置进行固定,可以确保布置的线束更加整洁。布线控制端运行有布线应用,布线应用可以根据用户导入的布线走向图生成线束投影模型,实现布线投影设备可以在布线面板上投影线束投影模型,以方便布线人员在进行布线操作时,不需要操作其他终端即可完成线束布置,有效的提高了布线人员的布线操作效率。在此过程中,通过布线投影设备进行线束投影模型的投影,可以实现无纸化操作,有效避免图纸磨损对电缆布线的影响。
进一步的,为了能够方便布线操作完成后,可以进行工装保存,以及再进行新的布线处理,布线面板可以为安装在布线台上的可拆卸面板,即所述布线面板可拆卸的安装在布线台上,且由多个布线子面板组成,其中,每个布线子面板的规格相同。
具体的,考虑到不同布线场景中可能需要布置复杂程度不同的线束,因此为了能够应对不同布线场景,可以将布线面板设置为由多个布线子面板组成的结构,不同场景下可以通过拆卸或安装不同个数的布线子面板,从而得到不同尺寸的布线面板,且布线面板可拆卸的安装在布线台上,已在布线完成后,可以将布线面板拆卸下来使用,不影响后续的布线工序。同时可以有效避免电子布线时屏幕磨损引起布线操作辨识及成本增加的风险。
实际应用中,布线面板可以由7张尺寸长1800*宽1000*高760mm组成,总长度为12600mm,用于满足一般电缆导线布线敷设,且7张桌面相互独立,可以根据需求拼接或者安装,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
更进一步的,为了能够方便布线人员使用布线槽进行线束的布置操作,所述布线槽可以为环保阻燃型绝缘线槽,且底部开孔,通过螺栓固定在线槽吸盘上,与所述布线面板吸附固定。
也就是说,布线槽可以选择环保阻燃型绝缘材质制作,以达到安全且环保的目的。同时为了能够适配不同布线场景使用,布线槽底部可以开孔,以方便通过螺栓穿过孔位固定在线槽吸盘上,实现在布线槽底部安装吸盘,实现在将布线槽安装在布线面板上时,可以通过吸盘吸附在布线面板上,方便操作人员进行回收使用,且在布线槽拼接错误时,可以更方便进行替换。例如,参见图2所示的布线槽示意图,布线槽可以尺寸为W*H,其侧面具有开孔,开孔尺寸可以为S:4mm,或者M:6mm,或者L:8mm,再或者封孔,方便在不同场景下选择使用。
实际应用中,不同尺寸的布线槽可以安装不同个数的吸盘,比如布线槽长度50cm,可以安装3个吸盘,布线槽长度为1.2m,则可以安装6个吸盘,确保布线槽可以稳定的吸附在布线面板上,以在放置线束后,不会被轻易改变位置。
此外,考虑到不同场景下布置的线束直径不同,为了能够方便在不同场景下使用,布线槽的粗细也可以设置多种类型,方便根据不同场景下电缆线束的布置需求直接进行选择。
更进一步的,在通过线束固定装置对线束进行固定时,为了能够适配不同直径的线束,可以采用不同类型的固定器进行线束固定,即所述线束固定装置包括自粘式可调节扎带和线束固定器,所述自粘式可调节扎带和所述线束固定器粘贴固定在所述布线槽内,用于对直路导线线束固定,其中,所述自粘式可调节扎带用于固定直径大于设定值的线束,所述线束固定器用于固定直径小于等于设定值的线束。
其中,自粘式可调节扎带如图3中(a)所示,线束固定器如图3中(b)所示,自粘式可调节扎带可以用于在直路导线线束固定时使用,且用于固定直径大于设定值的线束。而线束固定器用于在直路导线线束固定时使用,且用于固定直径小于等于设定值的线束。其中,设定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比如8mm或者10mm等,本实施例在此不作任何限定。
实际应用中,考虑到自粘式可调节扎带和线束固定器都是应用在布线槽内的固定装置,其目的是为了能够对布置的线束进行固定,因此自粘式可调节扎带和线束固定器也需要先固定后,才能够通过其固定结构对线束进行固定;因此,自粘式可调节扎带和线束固定器可以在底部自带3M胶带,可粘贴在布线槽内部,用于实现对直路导线进行梳理固定。而自粘式可调节扎带和线束固定器也可以提供多种尺寸,用于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固定需求,需要说明的是,不同尺寸的自粘式可调节扎带和线束固定器需要适配不同的布线槽。
此外,考虑到实际布线场景中,走线可能多种多样,进而会存在转角等情况,为了能够使得在转角情况下对布线槽进行对接,可以通过分支转接装置实现,本实施例中,所述布线面板还配置有分支转接装置,所述分支转接装置用于转接待连通的至少两个布线槽,且对待连通的至少两个布线槽进行固定。
参见图4所示的分支转接装置的示意图,当需要对呈钝角的布线槽进行连通时,可以使用图4中(a)所示的分支转接装置,用于对两个布线槽进行对接,同时能够通过凹槽卡住布线槽底部,起到固定作用。当需要三个布线槽以三通形式连通时,可以使用图4中(b)所示的分支转接装置,用于对三个布线槽进行对接,同时能够通过凹槽卡住布线槽底部,起到固定作用。实际应用中,分支转接装置可以使用3D打印技术实现,同时针对不同布线场景可以设置不同的转接结构,用于支持不同布线场景的使用,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过多限定。
此外,为了能够方便操作人员在进行线束布置时,规范操作,且方便整理不同类型的线束布置信息,可以通过线束信息表记录当前布线场景中的线束信息,用于方便进行线束的下线和布置,本实施例中,所述布线应用还用于根据用户导入的布线工艺数据生成线束信息表,所述线束信息表用于记录待布置线束对应的线束信息。
具体的,布线工艺数据具体是指由布线人员导入布线应用中的数据,其记录有待布置线束的线束信息,线束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线束类型、线束地址、线束长度和/或线束数量等;相应的,线束信息表即为记录不同维度线束信息的表格。
也就是说,当布线应用接收到用户导入的布线工艺数据后,布线应用可以根据不同维度的布线规则对布线工艺数据进行整合和清洗,从而得到不同维度的布线信息,之后整理为线束信息表进行展示。如在电缆导线布置场景中,在布线人员导入工艺数据后,可以根据工艺数据生成如下表1的导线地址码参数表:
表1
具体实施时,考虑到同一布线工序中可能会涉及到大量的线束,为了方便布线人员区分不同的线束,可以正确的安装在布线槽内,可以通过线束下线设备和标识粘贴设备进行线束下线和粘贴标识,方便布线人员区分,本实施例中,所述布线系统还包括线束下线设备和标识粘贴设备,其中,所述线束下线设备用于根据所述线束信息表中记录的线束信息进行线束下线,所述标识粘贴设备中的标识打印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线束信息表中记录的线束信息进行标识打印,所述标识粘贴设备中的标识粘贴装置用于将被打印的标识粘贴在待布置线束上。
也就是说,当布线控制端将线束信息表生成并发送到线束下线设备和标识粘贴设备后,线束下线设备将按照表中记录的线束信息进行依次下线处理,且在下线后会移动到标识粘贴设备,而标识粘贴设备也是按照线束信息表进行标识的打印和粘贴,因此可以通过标识打印设备打印不同线束对应的标识,之后将标识通过标识粘贴设备粘贴在待布置线束上,方便布线人员进行选取使用。
实际应用中,标识打印设备可以是电线对折贴标机,且打印的标识可以包含导线始终端电连接器编号,导线的线号、导线的长度和数量,例如按照表1导线地址码内容打印。此外,为了能够方便布线人员进行导线的选择,可以在导线的两端都粘贴标识。
考虑到线束布置场景的复杂度,为了能够方便对线束布置结果进行检测,所述布线系统还包括图像采集设备,所述图像采集设备用于采集所述布线面板上的布线结果,并发送至所述布线控制端进行布线结果检测。
也就是说,在布线阶段,或者布线完成后,可以通过图像采集设备实时针对布线面板进行图像采集,从而得到布线结果,之后将布线结果发送至布线控制端,由布线控制端结合布线走向图和布线结果,对当前布线情况进行检测,从而分析出是否存在布线错误的情况,以及漏装的情况,实现全过程多媒体记录,更加方便布线人员进行布线操作。
与上述系统实施例相对应,本说明书还提供了一种布线方法实施例,图5是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布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布线方法应用于布线系统500,所述布线系统500包括布线台、布线控制端和布线投影设备;其中,所述布线台包括布线面板,所述布线面板上配置有布线槽,所述布线控制端运行布线应用,所述布线投影设备与所述布线控制端通信连接;
所述布线控制端510接收用户通过所述布线应用导入的布线走向图,根据所述布线走向图生成线束投影模型,并发送至所述布线投影设备;
所述布线投影设备520在所述布线面板上投影所述线束投影模型;其中,所述线束投影模型中的目标线束投影对象对应目标投影效果,所述目标投影效果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线束投影对象对应的目标线束在布线槽内的布置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布线方法中相关特征的描述均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描述内容,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过多赘述。
具体的,目标线束投影对象具体是指当前工序中需要投影的目标线束对应的投影模型,其属于线束投影模型中的一部分。相应的,目标投影效果具体是指目标线束投影对象对应的投影效果,该投影效果用于指示目标线束投影对象对应的目标线束在布线槽内的布置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布线投影设备至少包含两种投影效果,当目标线束投影对象以一种投影效果进行投影时,其他所有的线束投影对象都将以不同于该投影效果的其他投影效果进行投影。
基于此,在布线控制端接收到用户通过布线应用导入的布线走向图后,可以根据布线走向图生成线束投影模型,之后将线束投影模型发送至布线投影设备,此时布线投影设备可以解析出线束投影模型,之后将线束投影模型投影在布线面板上,而在投影时,不同布线工序对应的目标线束投影对象将对应目标投影效果,用于指示目标线束投影对象对应的目标线束在布线槽内的布置方式。实现布线人员可以根据目标投影效果对目标线束进行布置,且通过线束固定装置固定在布线槽内。
例如,布线人员通过终端运行的布线应用导入如图6中(a)所示的示意图,此时布线应用可以根据布线走向图生成如图6中(b)所示的线束投影模型,即电缆布线工装布局图,并发送给布线投影设备,布线投影设备接收到线束投影模型后,可以将线束投影模型投影在布线面板上,方便布线人员进行布线操作。
进一步的,当布线投影设备具有两种投影效果,一种是目标线束投影对象按照红色投影,其他线束投影对象按照灰色投影;在线束投影对象中包含ABC三种类型的线束投影对象,且A类线束投影对象为目标线束投影对象时,可以将A类线束投影对象按照红色投影在布线面板上的布线槽内,而BC类线束投影对象按照灰色投影在布线面板上的布线槽内,方便布线人员在当前时刻对A类线束进行布置。并在A类线束布置完成后,切换到B类线束时,按照对A类线束布置的过程进行布置,实现布线人员可以在按高亮类型依次对ABC类线束进行布置。
当布线投影设备具有多种投影效果,每种投影效果对应一种类型线束时,A类线束投影对象为目标线束投影对象,可以将A类线束投影对象按照红色投影在布线面板上的布线槽内;B类线束投影对象为目标线束投影对象,可以将B类线束投影对象按照绿色投影在布线面板上的布线槽内;C类线束投影对象为目标线束投影对象,可以将C类线束投影对象按照蓝色投影在布线面板上的布线槽内,实现布线人员可以在按高亮类型对ABC类线束进行布置。
具体实施时,也可以同时对三种类型的线束采用三种不同类型的效果同时高亮投影,实现布线人员可以并行对多种类型的线束进行布置,提高布线并发能力,提高布线效率。
实际应用中,布线人员在进行布线工装铺设时,可以先进行布线槽固定操作,即布线槽下料到布线面板上,根据投影面布线槽的长度进行下料,布线槽的长度通常为25mm的整数倍,可根据电缆线束的长度按照进一法原则选用。同时布线槽工装内可以粘贴软尺,便于后续绑扎间距时确认使用,此时布线人员即可按照投影的电缆工装布局图(线束投影模型)相应放置布线工装。
进一步的,在进行转接布线槽布置时,可以在电缆分支处根据电缆工装布局图放置对应的分支转接工装。布线槽工装与布线面板固定,通过投影信息,将布线槽放置在对应的布线面板上,而布线槽通过吸盘和手柄固定在布线面板上。在此过程中,如果布线槽紧密连接,则相邻布线槽可以不需要分支转接工装,在布线槽相邻面使用双面胶粘贴固定即可。
更进一步的,布线人员在进行线束固定时,可以根据电缆线束的直径,选用合适尺寸的线束固定器和/或自粘式可调节扎带,线束固定间距为200-300mm,确定线束固定装置及间距后,可以将其粘贴在布线槽内部底面,方便进行后续的布线操作。
而在布线操作时,布线人员可以根据布线工艺流程,将待布置路径(目标线束投影对象)显示高亮,根据投影面板显示的高亮路径将对应导线放置在对应布线槽内,在各分支处需要在分支转接装置上固定,在直路上使用线束固定装置固定线束;同时还可以根据观察投影面板上显示的终端连接器编号,校对导线线束布线的准确性。
导线布线完毕后对导线进行梳理时,可以使单根导线与线扎轴平行,不允许交叉,布线完成后按照工艺要求在电缆线束上进行捆扎,同时在电缆线束的始终端及分支处前后20mm处需增加一个固定点,以保证固定的线束不会被移动。
此外,在布线完成后,为了能够不影响后续的布线操作,可以将布线面板从布线台上取下即可完成拆卸,将布线面板整体放置在对应的货架上并编号,方便后续循环使用。
综上所述,当布线控制端接收到用户通过布线应用导入的布线走向图后,可以先将布线走向图转换为线束投影模型,并将其发送至布线投影设备,此时布线投影设备即可在布线面板上投影线束投影模型,并且在投影线束投影模型时,线束投影模型中的目标线束投影对象将以目标投影效果实现投影,而目标投影效果为指示目标线束投影对象对应的目标线束在布线槽内的布置方式。因此在进行布线操作时,方便操作人员关注目标投影效果的目标线束投影对象,以此进行布线可以避免其他线束的影响,有效的提高了布线人员的线束布置效率,同时也能够确保线束布置更加准确。
进一步的,在通过布线应用生成线束投影模型时,实则是将三维走向图转换为能够投影的模型,且投影效果为平面效果,方便布线人员使用,本实施例中,所述布线控制端接收用户通过所述布线应用导入的三维布线走向图,将所述三维布线走向图转换为平面布线走向图,并根据所述平面布线走向图生成所述线束投影模型;其中,所述线束投影模型包括至少一个线束投影对象,每个线束投影对象对应至少一个待布置线束。
具体的,三维布线走向图具体是指电缆导线装配图;相应的,平面布线走向图具体是指将三维布线走向图转换为二维的布线走向图,且转换过程中,会消除深度,确保在投影时,可以将各线束的投影结果都体现在线束投影模型上。相应的,线束投影对象具体是指线束投影模型中不同线束对应的投影对象,多个线束投影对象即可组成线束投影模型,每个线束投影对象对应至少一个待布线线束。
基于此,在布线控制端接收到用户通过布线应用导入的三维布线走向图后,为了能够方便在布线面板上进行布线操作,可以先将三维布线走向图转换为平面布线走向图,之后根据平面布线走向图生成线束投影模型,其中,线束投影模型包括至少一个线束投影对象,而每个线束投影对象对应至少一个待布置线束。以方便在投影时方便布线人员进行操作。
综上,通过将三维布线走向图转换为平面布线走向图,并基于平面布线走向图生成线束投影模型,可以确保线束投影对象的投影关系不会存在重叠,从而方便布线人员进行观察和布线操作。
更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布线人员进行布线操作,所述布线控制端接收用户通过所述布线应用导入的布线工艺数据,根据所述布线工艺数据生成线束信息表,并向所述用户展示所述线束信息表,其中,所述线束信息表用于记录待布置线束对应的线束信息。
具体的,布线工艺数据具体是指由布线人员导入布线应用中的数据,其记录有待布置线束的线束信息,线束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线束类型、线束地址、线束长度和/或线束数量等;相应的,线束信息表即为记录不同维度线束信息的表格。
基于此,当布线应用接收到用户导入的布线工艺数据后,布线应用可以根据不同维度的布线规则对布线工艺数据进行整合和清洗,从而得到不同维度的布线信息,之后整理为线束信息表进行展示。如在电缆导线布置场景中,在布线人员导入工艺数据后,可以根据工艺数据生成如上述表1的导线地址码参数表。
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同一布线工序中可能会涉及到大量的线束,为了方便布线人员区分不同的线束,可以正确的安装在布线槽内,可以通过线束下线设备和标识粘贴设备进行线束下线和粘贴标识,方便布线人员区分,本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线束下线设备和标识粘贴设备;所述线束下线设备接收所述布线控制端下发的所述线束信息表,根据所述线束信息表中记录的线束信息进行线束下线,并将下线完成的待布置线束移动至所述标识粘贴设备;所述标识粘贴设备接收所述布线控制端下发的所述线束信息表,调用标识打印装置根据所述线束信息表中记录的线束信息,针对下线完成的待布置线束进行标识打印,并通过标识粘贴装置将打印完成的标识粘贴在下线完成的待布置线束上。
也就是说,当布线控制端将线束信息表生成并发送到线束下线设备和标识粘贴设备后,线束下线设备将按照表中记录的线束信息进行依次下线处理,且在下线后会移动到标识粘贴设备,而标识粘贴设备也是按照线束信息表进行标识的打印和粘贴,因此可以通过标识打印设备打印不同线束对应的标识,之后将标识通过标识粘贴设备粘贴在待布置线束上,方便布线人员进行选取使用。
实际应用中,标识打印设备可以是电线对折贴标机,且打印的标识可以包含导线始终端电连接器编号,导线的线号、导线的长度和数量,例如按照表1导线地址码内容打印。此外,为了能够方便布线人员进行导线的选择,可以在导线的两端都粘贴标识,如图7所示。
综上,通过将线束信息表发送至线束下线设备和标识粘贴设备,实现线束下线设备和标识粘贴设备可以自动化完成线束的下线操作和标识打印粘贴,从而方便操作人员进行线束拿去时,可以根据标识完成,确保布线更准确。
此外,在进行布线操作时,考虑到线束布置场景的复杂度,为了能够方便对线束布置结果进行检测,可以通过图像采集设备进行图像采集后进行检测,本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图像采集设备,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针对所述布线面板采集目标图像,并将所述目标图像发送至所述布线控制端;所述布线控制端提取所述目标图像的第一线束特征,以及所述布线走向图的第二线束特征,基于所述第二线束特征对所述第一线束特征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布线检测结果,并向所述用户进行展示。
具体的,图像采集设备具体是指能够对布线面板进行图像采集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摄像机、照相机等。相应的,目标具体是指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图像,且该图像内容为布线面板中布线结果。相应的,第一线束特征具体是指当前时刻采集到的布线面板中线束布置的特征向量,相应的,第二线束特征具体是指布线走向图中线束布置的特征向量,且第二线束特征为基准线束特征,用于对第一线束特征进行检测。相应的,布线检测结果具体是指对当前时刻已经布线的内容进行检测的结果,检测结果包括通过或者不通过,用于提醒布线人员进行修正,或者继续进行布线操作。
基于此,在布线过程中,为了能够确保布线结果更准确,可以通过图像采集设备针对布线面板采集目标图像,并将目标图像发送至布线控制端;此时布线控制端可以根据目标图像采集当前时刻对应的第一线束特征,同时将基准的第二线束特征也进行提取,此后计算第一线束特征和第二线束特征之间的余弦相似度,用于检测第一线束特征是否贴近于第二线束特征,从而确定布线检测结果,并向用户进行展示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图像采集设备还可以进行漏装检测,即布线人员在忘记布置待布置线束的情况下,可以向布线人员反馈漏检检测结果,用于辅助布线人员进行待布置线束的补装。
也就是说,在布线阶段,或者布线完成后,可以通过图像采集设备实时针对布线面板进行图像采集,从而得到布线结果,之后将布线结果发送至布线控制端,由布线控制端结合布线走向图和布线结果,对当前布线情况进行检测,从而分析出是否存在布线错误的情况,以及漏装的情况,实现全过程多媒体记录,更加方便布线人员进行布线操作。
综上,通过图像采集设备进行漏装或者错装的检测,可以确保布线人员进行线束的正确布置,从而方便下游业务基于正确的工装进行施工。
此外,为了能够方便布线人员进行布线操作,且在每个布线工序周期内可以确保当前需要布置的线束被布置完整,可以设置检验节点进行强制检测,本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检验端,所述检验端接收所述用户针对当前工序上传的工序附件,在所述工序附件满足检验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布线投影设备发送工序切换指令;在所述工序附件不满足校验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用户展示工序切换提醒信息。
具体的,检验端具体是指方便布线人员进行操控的终端,可以是手势终端PAD;相应的,当前工序具体是指布线工序中当前布置线束对应的布线周期,相应的,工序附件具体是指针对当前布线结果上传的附件,用于进行跳转下一工序前的检验,如果不满足条件,额无法跳转到下一工序,需要进一步完成当前工序的布线内容;如果满足,则可以跳转到下一工序,继续进行下一工序的布线操作。相应的,工序切换提醒信息即为是否跳转到下一工序的提醒信息。
基于此,布线系统还包括检验端,当检验端接收到用户针对当前工序上传的工序附件的情况下,说明当前时刻用户认为已经完成了当前工序对应的布线操作,即针对当前工序中高亮的投影内容完成了线束布置,则此时可以根据工序附件检验是否满足检验条件,若满足,说明当前时刻完成了当前工序的布线操作,则可以向布线投影设备发送工序切换指令,用于实现布线投影设备可以切换到下一工序继续进行布线投影,辅助布线人员进行布线。
若不满足,说明当前时刻未完成当前工序的布线操作,无法进入下一布线工序,因此可以直接向用户展示工序切换提醒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进行当前工序的布线检验和完成。
也就是说,通过校验端可以对校验项目采集保存并将校验附件上传至smis系统,关联在对应的操作工序上。并设置卡控点,未上传该工序对应的附件时,则无法切换到下一工序,确保所需校验项目完成后,才可以进行工序切换。
此外,对于已经完成布线的线束,可通过系统自动记录,对于要求校验点上传完成后可自动切换到下一线束布线,并自动高亮,提示布线人员继续进行后续的布线操作。
更进一步的,在布线投影设备接收到工序切换指令时,实则是进行下一个工序中线束投影对象的投影,本实施例中,具体实现方式如下:所述布线投影设备在接收到所述工序切换指令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工序切换指令确定下一工序对应的工序信息,根据所述工序信息在所述线束投影模型中确定所述目标线束投影对象,并按照所述目标投影效果对所述目标线束投影对象进行投影。
具体的,工序信息具体是指指示布线投影设备在当前时刻需要投影的线束投影对象。基于此,布线投影设备在接收到工序切换指令的情况下,说明当前线束投影对象对应的线束已经布置完成,则此时可以根据工序切换指令确定下一工序对应的工序信息,之后根据工序信息在线束投影模型中确定目标线束投影对象,并按照目标投影效果对目标线束投影对象进行投影。
参见图8所示的示意图,当前工序中布线投影设备投影A类型线束对象,在A类型线束对象对应的线束被布置完成后,可以选择B类型线束对象进行投影,方便布线人员进行B类型线束的布置操作。
此外,为了方便对布线人员进行计件,可以在布线控制端接收到工序信息的情况下,根据工序信息确定当前已经完成的布线内容,并整理出布线统计信息,基于布线统计信息生成布线统计界面展示,实现布线进度的记录,本实施例中,所述布线控制端在接收到所述布线投影设备下发的工序信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工序信息确定布线统计信息,基于所述布线统计信息生成布线统计界面并展示。
参见图9所示的示意图,通过布线统计界面可以记录产品型号、当前型号任务数量、总任务数量、总完成度等信息,方便布线人员进行任务进度跟进,以及统计布线结果。
图10示出了根据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设备1000的结构框图。该计算设备1000的部件包括但不限于存储器1010和处理器1020。处理器1020与存储器1010通过总线1030相连接,数据库1050用于保存数据。
计算设备1000还包括接入设备1040,接入设备1040使得计算设备1000能够经由一个或多个网络1060通信。这些网络的示例包括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Public SwitchedTelephone Network)、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广域网(WAN,Wide AreaNetwork)、个域网(PAN,Personal Area Network)或诸如因特网的通信网络的组合。接入设备1040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的任何类型的网络接口(例如,网络接口卡(NIC,networkinterface controller))中的一个或多个,诸如IEEE802.11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无线接口、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接口、以太网接口、通用串行总线(USB,Universal Serial Bus)接口、蜂窝网络接口、蓝牙接口、近场通信(NFC,Near FieldCommunication)接口,等等。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计算设备1000的上述部件以及图10中未示出的其他部件也可以彼此相连接,例如通过总线。应当理解,图10所示的计算设备结构框图仅仅是出于示例的目的,而不是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增添或替换其他部件。
计算设备1000可以是任何类型的静止或移动计算设备,包括移动计算机或移动计算设备(例如,平板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膝上型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上网本等)、移动电话(例如,智能手机)、可佩戴的计算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或其他类型的移动设备,或者诸如台式计算机或个人计算机(PC,Personal Computer)的静止计算设备。计算设备1000还可以是移动式或静止式的服务器。
其中,处理器1020用于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时实现布线方法的步骤。
上述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计算设备的示意性方案。需要说明的是,该计算设备的技术方案与上述的布线方法的技术方案属于同一构思,计算设备的技术方案未详细描述的细节内容,均可以参见上述布线方法的技术方案的描述。
本说明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以用于布线方法。
上述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意性方案。需要说明的是,该存储介质的技术方案与上述的布线方法的技术方案属于同一构思,存储介质的技术方案未详细描述的细节内容,均可以参见上述布线方法的技术方案的描述。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所述计算机指令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地域,根据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便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说明书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说明书,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它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都是本说明书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公开的本说明书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说明书。可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说明书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说明书。本说明书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布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布线台,所述布线台包括布线面板,所述布线面板上配置有布线槽和线束固定装置,所述布线槽和所述线束固定装置用于布置目标线束;
布线控制端,所述布线控制端运行布线应用,所述布线应用用于根据用户导入的布线走向图生成线束投影模型;
布线投影设备,所述布线投影设备用于在所述布线面板上投影所述线束投影模型,且与所述布线控制端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固定装置包括自粘式可调节扎带和线束固定器,所述自粘式可调节扎带和所述线束固定器粘贴固定在所述布线槽内,用于对直路导线线束固定,其中,所述自粘式可调节扎带用于固定直径大于设定值的线束,所述线束固定器用于固定直径小于等于设定值的线束;
所述布线面板可拆卸的安装在布线台上,且由多个布线子面板组成,其中,每个布线子面板的规格相同;
所述布线槽为环保阻燃型绝缘线槽,且底部开孔,通过螺栓固定在线槽吸盘上,与所述布线面板吸附固定;所述布线面板还配置有分支转接装置,所述分支转接装置用于转接待连通的至少两个布线槽,且对待连通的至少两个布线槽进行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线应用还用于根据用户导入的布线工艺数据生成线束信息表,所述线束信息表用于记录待布置线束对应的线束信息;
所述布线系统还包括线束下线设备和标识粘贴设备,其中,所述线束下线设备用于根据所述线束信息表中记录的线束信息进行线束下线,所述标识粘贴设备中的标识打印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线束信息表中记录的线束信息进行标识打印,所述标识粘贴设备中的标识粘贴装置用于将被打印的标识粘贴在待布置线束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线系统还包括图像采集设备,所述图像采集设备用于采集所述布线面板上的布线结果,并发送至所述布线控制端进行布线结果检测。
5.一种布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布线系统,所述布线系统包括布线台、布线控制端和布线投影设备;其中,所述布线台包括布线面板,所述布线面板上配置有布线槽,所述布线控制端运行布线应用,所述布线投影设备与所述布线控制端通信连接;
所述布线控制端接收用户通过所述布线应用导入的布线走向图,根据所述布线走向图生成线束投影模型,并发送至所述布线投影设备;
所述布线投影设备在所述布线面板上投影所述线束投影模型;其中,所述线束投影模型中的目标线束投影对象对应目标投影效果,所述目标投影效果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线束投影对象对应的目标线束在布线槽内的布置方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线控制端接收用户通过所述布线应用导入的三维布线走向图,将所述三维布线走向图转换为平面布线走向图,并根据所述平面布线走向图生成所述线束投影模型;其中,所述线束投影模型包括至少一个线束投影对象,每个线束投影对象对应至少一个待布置线束。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线控制端接收用户通过所述布线应用导入的布线工艺数据,根据所述布线工艺数据生成线束信息表,并向所述用户展示所述线束信息表,其中,所述线束信息表用于记录待布置线束对应的线束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线束下线设备和标识粘贴设备;
所述线束下线设备接收所述布线控制端下发的所述线束信息表,根据所述线束信息表中记录的线束信息进行线束下线,并将下线完成的待布置线束移动至所述标识粘贴设备;
所述标识粘贴设备接收所述布线控制端下发的所述线束信息表,调用标识打印装置根据所述线束信息表中记录的线束信息,针对下线完成的待布置线束进行标识打印,并通过标识粘贴装置将打印完成的标识粘贴在下线完成的待布置线束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线系统还包括图像采集设备,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针对所述布线面板采集目标图像,并将所述目标图像发送至所述布线控制端;
所述布线控制端提取所述目标图像的第一线束特征,以及所述布线走向图的第二线束特征,基于所述第二线束特征对所述第一线束特征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布线检测结果,并向所述用户进行展示。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线系统还包括检验端,所述检验端接收所述用户针对当前工序上传的工序附件,在所述工序附件满足检验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布线投影设备发送工序切换指令;在所述工序附件不满足校验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用户展示工序切换提醒信息;
所述布线投影设备在接收到所述工序切换指令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工序切换指令确定下一工序对应的工序信息,根据所述工序信息在所述线束投影模型中确定所述目标线束投影对象,并按照所述目标投影效果对所述目标线束投影对象进行投影;所述布线控制端在接收到所述布线投影设备下发的工序信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工序信息确定布线统计信息,基于所述布线统计信息生成布线统计界面并展示。
11.一种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实现权利要求5至10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5至10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310896478.6A 2023-07-21 2023-07-21 布线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66468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96478.6A CN116646872B (zh) 2023-07-21 2023-07-21 布线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96478.6A CN116646872B (zh) 2023-07-21 2023-07-21 布线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46872A true CN116646872A (zh) 2023-08-25
CN116646872B CN116646872B (zh) 2023-10-10

Family

ID=87625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96478.6A Active CN116646872B (zh) 2023-07-21 2023-07-21 布线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46872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4178A (zh) * 2013-09-27 2013-12-25 天津长城精益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线束的制作方法及其装置
CN106024208A (zh) * 2016-06-20 2016-10-1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用于线束制造的三维模块化布线及检测一体化装置
CN111371040A (zh) * 2018-12-25 2020-07-03 北京风折科技有限公司 在布线基板上自动布置线缆的方法
JP2020135832A (ja) * 2019-02-26 2020-08-31 株式会社サタケ 制御盤の配線作業方法及び制御盤の配線作業補助装置
CN111859705A (zh) * 2020-07-30 2020-10-30 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一种可视化线束制作方法和系统
CN111917074A (zh) * 2019-07-01 2020-11-10 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电力车辆用布线槽
CN212033624U (zh) * 2020-04-21 2020-11-2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一种用于线束制造的激光投影辅助布线的装置
CN218040553U (zh) * 2022-05-06 2022-12-13 勒斯姆勒激光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布线的焊接照明电缆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4178A (zh) * 2013-09-27 2013-12-25 天津长城精益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线束的制作方法及其装置
CN106024208A (zh) * 2016-06-20 2016-10-1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用于线束制造的三维模块化布线及检测一体化装置
CN111371040A (zh) * 2018-12-25 2020-07-03 北京风折科技有限公司 在布线基板上自动布置线缆的方法
JP2020135832A (ja) * 2019-02-26 2020-08-31 株式会社サタケ 制御盤の配線作業方法及び制御盤の配線作業補助装置
CN111917074A (zh) * 2019-07-01 2020-11-10 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电力车辆用布线槽
CN212033624U (zh) * 2020-04-21 2020-11-2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一种用于线束制造的激光投影辅助布线的装置
CN111859705A (zh) * 2020-07-30 2020-10-30 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一种可视化线束制作方法和系统
CN218040553U (zh) * 2022-05-06 2022-12-13 勒斯姆勒激光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布线的焊接照明电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46872B (zh) 2023-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60940C2 (ru) Стенд для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кабельных жгутов
US6477266B1 (en) Vision comparison inspection system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TW409262B (en) Wire harness manufacturing system
CN105488783B (zh) 基于移动计算的电力二次压板状态检查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5182935A (zh) 一种生产产品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205616A (zh) 电力外勤人员移动作业管理系统及其便携式终端
CN105182277A (zh) 电能表接线检查系统
CN107728588A (zh) 一种智能制造及质量检测系统和方法
CN102495598B (zh)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05426854A (zh) 基于车辆识别代号和零部件编码的车辆零件识别与显示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智能眼镜
CN116646872B (zh) 布线系统及方法
CN107465915B (zh) 一种故障检测装置及系统
CN116959021A (zh) 布线识别系统及方法
CN112132704A (zh) 一种电力营销业扩移动作业系统及方法
CN205028335U (zh) 用于电力外勤人员移动作业的便携式终端
CN102332099A (zh) 服务器机柜内服务器资产自动清查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08399951U (zh) 对电路板的测试结果进行标记的设备及系统
CN110516368A (zh) 基于便携终端的航天器三维工艺展示及生产数据采集系统
JP2015188284A (ja) 端末、サーバ、作業支援システム、作業支援方法
CN115633147A (zh) 一种基于5g多视角的多人远程协作指导系统
CN111811424B (zh) 一种基于激光投影技术的设备及辅助制孔方法
CN109741422A (zh) 一种接线智能辅助方法及一种接线智能辅助系统
CN211786757U (zh) 一种模块化精定位装置
CN113709421A (zh) 一种基于视频图像识别的安全管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JPH10234110A (ja) 電線長計算装置及び電線加工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