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42564A - 一种无人值守智能称重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人值守智能称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42564A
CN116642564A CN202310419194.8A CN202310419194A CN116642564A CN 116642564 A CN116642564 A CN 116642564A CN 202310419194 A CN202310419194 A CN 202310419194A CN 116642564 A CN116642564 A CN 1166425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unit
indication
abnormal
fluctu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1919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延光
成志鑫
刁目磊
徐亦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eng Nanjing Jinling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neng Nanjing Jinling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eng Nanjing Jinling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neng Nanjing Jinling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1919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425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42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425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19/00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 G01G19/02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for weighing wheeled or rolling bodies, e.g. vehic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3/0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 G01V3/08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produced or modified by objects or geological structures or by detecting devices
    • G01V3/1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produced or modified by objects or geological structures or by detecting devices using induction coil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2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 G07C9/22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ntity check of the pass holder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2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 G07C9/27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with central registr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人值守智能称重系统,涉及汽车称重领域,包括:入口模块:检测到有待进入车辆提醒车辆刷卡进入;位置检测模块:监测进入车辆基于汽车衡的停放位置,并将监测位置结果与标准位置结果进行比较,确定异常停放位置;指示模块:根据异常-指示映射表,调取与异常停放位置匹配的指示内容,并对进入车辆的指示行为进行位置调整监测以及位置调整过程中的重量监测;出口模块:当重量监测结果满足刷卡信息所对应的预设约束标准时,记录承重结果。通过自动化感应、监测及指示,实现对车辆位置的合理化调整,进而实现对车辆的有效称重,有效解决提出的人为观测导致的称量误差以及过大的人力消耗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无人值守智能称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称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人值守智能称重系统。
背景技术
现阶段在我国,传统的称重系统还是完全依靠人工记录车辆信息、入库和出库货物重量、汇总单据等,且在承重过程中容易出现如下情况:一当车辆称重时,车辆停靠位置的确认依靠目测,不可避免地产生人为观测错误导致位置上的误差。二从人力消耗角度看,每个计量点都需要不间断值班,产生了大量的固定人工费用。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无人值守智能称重系统。
发明内容
鉴于传统称重系统的诸多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人值守智能称重系统,全程通过自动化感应、监测及指示,实现对车辆位置的合理化调整,进而实现对车辆的有效称重,有效解决提出的人为观测导致的称量误差以及过大的人力消耗成本。
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值守智能称重系统,包括:
入口模块:当第一地感线圈检测到有待进入车辆时,提醒车辆刷卡进入,并在刷卡成功后,控制入口闸道打开;
位置检测模块:监测进入车辆基于汽车衡的停放位置,并将监测位置结果与标准位置结果进行比较,确定异常停放位置;
指示模块:根据异常-指示映射表,调取与所述异常停放位置匹配的指示内容,并对所述进入车辆的指示行为进行位置调整监测以及位置调整过程中的重量监测;
出口模块:当重量监测结果满足刷卡信息所对应的预设约束标准时,记录承重结果,并控制入口闸道关闭以及控制出口闸道打开,并根据第二地感线圈,记录车辆的离开时间。
优选的,一种无人值守智能称重系统,其入口模块,包括:
第一地感线圈:对车辆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有车辆经过时,向车牌识别单元发送工作信号;
车牌识别单元:接收到所述第一地感线圈传来的工作信号后,识别车牌信息;
无人值守智能单元:检测车牌信息是否在存储数据库中,若存在,则提醒进行自动刷卡处理;
道闸控制单元:自动刷卡成功后,控制入口道闸打开以及控制出口道闸关闭,提醒允许车辆进入。
优选的,一种无人值守智能称重系统,其入口模块,还包括:
记录单元:记录第一地感线圈在工作过程中的波动信号,并将工作过程中不同时刻下的波动信号转换为波动值,构建波动曲线;
矩阵构建单元:确定所述波动曲线的波动峰值、波动谷值、相邻波动峰值到波动谷值的第一时间间隔以及相邻波动谷值到波动峰值的第二时间间隔,构建波动矩阵B;
其中,ft01表示t01时刻的波动峰值;ft0n1表示t0n1时刻的波动峰值;gt02表示t02时刻的波动谷值;gt0n1+1表示t0n1+1时刻的波动谷值;t02-t01表示第1个第一时间间隔;t0n1+1-t0n1表示第n1个第一时间间隔;t02-t03表示第1个第二时间间隔;t0n1+1-t0n1+2表示第n1个第二时间间隔;
输出单元:将所述波动矩阵输入到波动分析模型中,得到输出结果;
触发单元:当所述输出结果与检测到车辆经过有关时,触发车牌识别单元工作。
优选的,一种无人值守智能称重系统,其位置检测模块,包括:
监测单元:设置在汽车衡对角位置的摄像头:拍摄所述汽车衡上的第一方位图以及第二方位图,其中,第一方位图为进入车辆的后方方位图;第二方位图为进入车辆的前方方位图;
第一分布单元:将所述第一方位图与第一标准测图进行位置匹配分析,确定基于第一标准测图的第一位置点分布;
第二分布单元:将所述第二方位图与第二标准测图进行位置匹配分析,确定基于第二标准测图的第二位置点分布;
放置信息确定单元: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点分布以及第二位置点分布,确定汽车衡上进入车辆的当前放置信息;
同时,从车辆数据库中获取与所述进入车辆的车辆型号一致的标准占位点;
数量比较单元:若所述第一位置点分布与第二位置点分布所对应的总位置点的分布是否在标准占位点构成分分布范围内,若是,判定所述进入车辆完全上磅;
否则,根据第一位置点分布与第二位置点分布所构成的实际占位点与标准占位点,确定异常停放位置。
优选的,一种无人值守智能称重系统,其入口模块,包括:
第一标定单元:基于所述异常停放位置,构建异常布局图,并根据前边轮胎的轮胎状态在所述异常布局图中进行第一标定以及根据后边轮胎的轮胎状态在所述异常布局图中进行第二标定;
位置延伸单元:按照车辆上磅方向以及第一位置点分布的分布轨迹,对第一位置点进行反方向位置延伸,同时,按照第二位置点分布的分布轨迹以及车辆上磅方向,对第二位置点进行正方向位置延伸;
第二标定单元:将所述反方向位置延伸在所述异常布局图中进行第三标定以及将所述正方向位置延伸在所述异常布局图中进行第四标定;
布局划分单元:基于第一标定结果、第二标定结果、第三标定结果以及第四标定结果,对所述异常布局图进行布局划分,来分别得到每个布局区域的异常序列;
内容获取单元:基于所述异常-指示映射表,获取与所述异常序列一致的指示内容;
内容调整单元:对所获取的所有指示内容,按照对应进入车辆的驾驶人员的驾驶行为习惯,对所有指示内容进行行为习惯调整,得到排序后的指示内容;
指示位置调整单元:按照排序后的指示内容,依次向所述进入车辆下发指示指令进行位置调整。
优选的,一种无人值守智能称重系统,其指示模块,还包括:
过程监测单元:实时监测每个指示内容进行位置调整的位置变化量以及重量变化量;
系数计算单元:根据所述位置变化量确定基于每个指示内容的位置修正量,同时,根据所述重量变化量,确定重量变化系数;
标准判断单元:判断所述位置修正系数与重量变化系数是否满足预设约束标准。
优选的,一种无人值守智能称重系统,其系数计算单元,包括:
修正集合构建块:构建位置修正集合:
其中,w01j表示按照第j个指示内容进行位置调整后的所有修正位置;w02j表示第j个指示内容所对应的未修正之前的待修正位置;W1表示位置修正集合;表示按照第j个指示内容进行位置调整后的单独修正系数;
修正系数计算单元:计算位置修正系数X1:
其中,∑w01j表示所有指示内容的总位置修正量;∑w02j表示所有指示内容所对应的待修正位置量;W1[n1/2],max表示对所有进行大小排序后获取前[n1/2]个单独修正系数进行累加得到的和;[]表示取整符号。
优选的,一种无人值守智能称重系统,其系数计算单元,还包括:
重量集合构建块:构建重量变化集合;
G1={g01j,j=1,2,...,n1}
其中,g01j表示按照第j个指示内容进行位置调整后的重量变化量;G1表示重量变化集合;
重量系数计算单元:计算重量变化系数X2;
其中,max{G1}表示获取重量变化集合中的最大重量变化量;g01n1表示重量变化集合中的最后一个重量测量值。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无人值守智能称重系统;
图2为本发明本实施例中位置检测模块摄像机安放位置;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标准监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反方向位置延伸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正方向位置延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人值守智能称重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
入口模块:当第一地感线圈检测到有待进入车辆时,提醒车辆刷卡进入,并在刷卡成功后,控制入口闸道打开;
位置检测模块:监测进入车辆基于汽车衡的停放位置,并将监测位置结果与标准位置结果进行比较,确定异常停放位置;
指示模块:根据异常-指示映射表,调取与所述异常停放位置匹配的指示内容,并对所述进入车辆的指示行为进行位置调整监测以及位置调整过程中的重量监测;
出口模块:当重量监测结果满足刷卡信息所对应的预设约束标准时,记录承重结果,并控制入口闸道关闭以及控制出口闸道打开,并根据第二地感线圈,记录车辆的离开时间。
该实施例中,入口模块对车辆检测包括:第一地感线圈的检测以及车牌的检测;
该实施例中,待进入车辆指的是入口模块对经过车辆进行检测后,对车辆车型进行识别,车辆车型包括不同大小型号的装在煤矿车。
该实施例中,车辆刷卡是根据车牌信息匹配存储数据库内信息后,自动刷卡,只有在刷卡成功之后,该车辆才可以进行后续的重量称量,存储数据库中存储有需要称重的各种车牌信息,主要是为了保证该车牌的车辆具备称重权限。
该实施例中,车辆基于汽车衡的停放位置指的是车辆行驶至汽车衡所在区域并停止运动后车辆的位置;
该实施例中,标准位置指的是汽车衡允许称重的位置范围,也就是在该范围内所车辆的车辆重量是准确的;
该实施例中,异常停放位置指的是该区块中车辆停放位置与汽车衡检测范围不重合的部分,也就是车辆未完全放置在称量精准的范围内,比如,车辆需要完全停放在A区域中,但是此时的车辆停放是超过A区域的边界线的,所以,就会存在不重合部分。
该实施例中,异常-指示映射表通过对异常位置进行识别后,根据识别的异常位置查找对应的指示内容,因为在指示车辆移动的过程中,会根据车辆当前的停放位置以及与标准放置位置的偏差位移以及角度,来提醒应该如何驾驶操作,最后将车辆停放到标准范围中。
该实施例中,指示内容指的是车辆异常位置到标准停放位置的移动距离和移动方向数据,指示行为指的是异常车辆基于指示内容,驾驶人员进行的具体操作,比如,指示内容是需要将车辆从位置1移动到位置2,此时,位置1到位置2的指示行为:先向左半圈方向盘,前进0.1米,后方向盘回正。
该实施例中,在位置调整的过程中,因为车辆是逐渐由偏离位置回归到标准范围内的,所以在位置上是会存在一定的变化的,同时,由于位置在变化,所采集到的重量也是会发生一定的变动。
该实施例中,重量监测是对车辆在按照指示内容进行调整过程中对车辆本身的总重量进行的监测;
该实施例中,对车辆位置识别是基于摄像头拍摄车辆,来进行位置识别;
该实施例中,预设标准约束范围是根据入口模块判断的车辆车型,根据查询数据,对车辆的最终停放位置以及最终称量重量进行约束,来保证车辆停放位置以及称重都是合理的。
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全程通过自动化感应、监测及指示,实现对车辆位置的合理化调整,进而实现对车辆的有效称重,有效解决提出的人为观测导致的称量误差以及过大的人力消耗成本。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人值守智能称重系统,其入口模块,包括:
第一地感线圈:对车辆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有车辆经过时,向车牌识别单元发送工作信号;
车牌识别单元:接收到所述第一地感线圈传来的工作信号后,识别车牌信息;
无人值守智能单元:检测车牌信息是否在存储数据库中,若存在,则提醒进行自动刷卡处理;
道闸控制单元:自动刷卡成功后,控制入口道闸打开以及控制出口道闸关闭,提醒允许车辆进入。
记录单元:记录第一地感线圈在工作过程中的波动信号,并将工作过程中不同时刻下的波动信号转换为波动值,构建波动曲线;
矩阵构建单元:确定所述波动曲线的波动峰值、波动谷值、相邻波动峰值到波动谷值的第一时间间隔以及相邻波动谷值到波动峰值的第二时间间隔,构建波动矩阵B;
其中,ft01表示t01时刻的波动峰值;ft0n1表示t0n1时刻的波动峰值;gt02表示t02时刻的波动谷值;gt0n1+1表示t0n1+1时刻的波动谷值;t02-t01表示第1个第一时间间隔;t0n1+1-t0n1表示第n1个第一时间间隔;t02-t03表示第1个第二时间间隔;t0n1+1-t0n1+2表示第n1个第二时间间隔;
输出单元:将所述波动矩阵输入到波动分析模型中,得到输出结果;
触发单元:当所述输出结果与检测到车辆经过有关时,触发车牌识别单元工作。
该实施例中,第一地感线圈通过环形线圈、线圈引线馈线(L)加上车辆检测器的电容(C)构成了LC振荡电路,地感线圈检测器检测的就是该LC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
该实施例中,金属车辆经过地感线圈时,会引起空间介质发生改变,导致振荡频率升高,通过对振荡频率的变化,判断车辆是否经过;
该实施例中,波动信号指的是工作时,地感线圈的振荡频率基于基准频率(即无车辆时,地感线圈的振荡频率)发生的变化。
该实施例中,第一地感线圈设有保护电路,防止多次工作后,电容累计电荷击穿电容,导致地感线圈无法正常工作;
该实施例中,从车辆存储数据库中获取与车牌信息一致的车辆车型。
该实施例中,无人值守智能单元可以通过车牌信息,对系统内车辆数据进行查找,当匹配到相应数据后,无人值守智能单元进行自动刷卡,并将检测数据录入系统,方便以后调用;
该实施例中,道闸控制单元可对入口道闸和出口道闸控制,包括:称重系统未工作时,入口道闸关闭,出口道闸开启,车辆进入时,入口道闸开启,出口道闸关闭,允许车辆进入;车辆称重完成后,入口道闸关闭,出口道闸开启,允许车辆离开,并表示系统空闲;
该实施例中,波动分析模型是基于不同载重下的不同型号的车辆使得地感线圈所产生的不同信号以及与该信号匹配的重量等为样本训练得到的,因此,可以获取得到地感线圈所测量的针对该车辆型号的波动信息,进而获取得到是否存在真实的待进入车辆,以此来控制道闸是否打开,保证称量的高效性。
该实施例中,输出结果是基于输入波动和波动分析模型,匹配与输入波形相似度最高的标准波形,确认相应的车辆型号并作为输出结果,是为了确定待进入车辆是否是真实的。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入口模块自动刷卡和车型识别,减少了了人工刷卡过程,精简了车辆过磅程序,提高了称量效率。
实施例3: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人值守智能称重系统,其位置检测模块,通过汽车衡对角摄像头对车辆停放位置进行监测,确认车辆是否完全上磅,包括:
监测单元:设置在汽车衡对角位置的摄像头:拍摄所述汽车衡上的第一方位图以及第二方位图,其中,第一方位图为进入车辆的后方方位图;第二方位图为进入车辆的前方方位图;
第一分布单元:将所述第一方位图与第一标准测图进行位置匹配分析,确定基于第一标准测图的第一位置点分布;
第二分布单元:将所述第二方位图与第二标准测图进行位置匹配分析,确定基于第二标准测图的第二位置点分布;
放置信息确定单元: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点分布以及第二位置点分布,确定汽车衡上进入车辆的当前放置信息;
同时,从车辆数据库中获取与所述进入车辆的车辆型号一致的标准占位点;
数量比较单元:若所述第一位置点分布与第二位置点分布所对应的总位置点的分布是否在标准占位点构成分分布范围内,若是,判定所述进入车辆完全上磅;
否则,根据第一位置点分布与第二位置点分布所构成的实际占位点与标准占位点,确定异常停放位置。
该实施例中,监测单元摄像机放置位置,如图2所示,对角摄像头只能够检测到车辆前后和左右各一侧,如:前侧和左侧、后侧和右侧,后方方位图表示摄像头观测到的车辆后侧图像数据,前方方位图表示摄像头观测到的车辆前侧图像数据,且第一方位图与第二方位图可以将车辆在汽车衡的占用面进行全展现。
该实施例中,第一标准测图指的是该车辆停放于汽车衡上检测标准位置时,后端摄像头能够观测到的车辆前方图,第二标准测图指的是该车辆停放于汽车衡上检测标准位置时,前端摄像头能够观测到的车辆后方图,如图3所示,a1为汽车衡,b1为针对前半部分的拍摄,来获取该前半部分的标准监测图,b2为针对后半部分的拍摄,来获取该后半部分的标准监测图。
该实施例中,一致的标准占位点指的是该车辆在汽车衡的可以准确测量到的位置范围,一般是汽车衡的中间区域。
该实施例中,判断是否在对应范围内主要是为了判断分布的位置点与标准的占位点的点位置关系,以此,来有效的确定异常停放位置。
该实施例中,第一位置点和第二位置点是通过对应方位图和标准测图,对图像进行位置匹配后,对位置重叠点进行提取,来确定位置重叠点在标准测图上的分布。
该实施例中,放置信息包括车辆放置角度偏差,车辆放置位置偏差;
该实施例中,位置检测单元摄像头对车辆方位图进行采集的同时,对称重车辆进行抓拍,通过视频抓拍,对车辆称重时的情况进行记录。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位置检测模块对车辆位置进行检测,来通过标准占位点与实际占位点的比较,有效保证车辆可以完全上磅,同时对车辆称重图像进行抓拍,保证了汽车衡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实施例4: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人值守智能称重系统,其指示模块,包括:
第一标定单元:基于所述异常停放位置,构建异常布局图,并根据前边轮胎的轮胎状态在所述异常布局图中进行第一标定以及根据后边轮胎的轮胎状态在所述异常布局图中进行第二标定;
位置延伸单元:按照车辆上磅方向以及第一位置点分布的分布轨迹,对第一位置点进行反方向位置延伸,同时,按照第二位置点分布的分布轨迹以及车辆上磅方向,对第二位置点进行正方向位置延伸;
第二标定单元:将所述反方向位置延伸在所述异常布局图中进行第三标定以及将所述正方向位置延伸在所述异常布局图中进行第四标定;
布局划分单元:基于第一标定结果、第二标定结果、第三标定结果以及第四标定结果,对所述异常布局图进行布局划分,来分别得到每个布局区域的异常序列;
内容获取单元:基于所述异常-指示映射表,获取与所述异常序列一致的指示内容;
内容调整单元:对所获取的所有指示内容,按照对应进入车辆的驾驶人员的驾驶行为习惯,对所有指示内容进行行为习惯调整,得到排序后的指示内容;
指示位置调整单元:按照排序后的指示内容,依次向所述进入车辆下发指示指令进行位置调整。
过程监测单元:实时监测每个指示内容进行位置调整的位置变化量以及重量变化量;
系数计算单元:根据所述位置变化量确定基于每个指示内容的位置修正量,同时,根据所述重量变化量,确定重量变化系数;
标准判断单元:判断所述位置修正系数与重量变化系数是否满足预设约束标准;
所述系数计算单元,包括:
修正集合构建块:构建位置修正集合;
其中,w01j表示按照第j个指示内容进行位置调整后的所有修正位置;w02j表示第j个指示内容所对应的未修正之前的待修正位置;W1表示位置修正集合;表示按照第j个指示内容进行位置调整后的单独修正系数;
修正系数计算单元:计算位置修正系数X1:
其中,∑w01j表示所有指示内容的总位置修正量;∑w02j表示所有指示内容所对应的待修正位置量;W1[n1/2],max表示对所有进行大小排序后获取前[n1/2]个单独修正系数进行累加得到的和;[]表示取整符号。
重量集合构建块:构建重量变化集合;
G1=g01j,j=1,2,...,n1}
其中,g01j表示按照第j个指示内容进行位置调整后的重量变化量;G1表示重量变化集合;
重量系数计算单元:计算重量变化系数X2;
其中,max{G1}表示获取重量变化集合中的最大重量变化量;g01n1表示重量变化集合中的最后一个重量测量值。
该实施例中,对车轮识别,通过对摄像机拍摄的原始图像进行预处理,避免噪声对原始图像的污染;以目标和背景的类间方差最大自适应选取阈值,进行阈值化分割和二值化得到效果图;基于形状特征,通过霍夫变换对效果图中车轮进行识别和定位;
该实施例中,轮胎状态包括车辆方向与轮胎角度偏差、轮胎位置与标准位置的距离偏差。
该实施例中,通过车辆前方车轮状态,对车辆前方车轮位置进行第一标定,通过车辆后方车轮状态,对车辆后方车轮位置进行第二标定,由于车辆的轮胎在汽车衡上是会存在与汽车衡的接触位置,进而可以有效的确定出接触方向,也就是,第一标定与第二标定的目的是为了直观的将轮胎在汽车衡上的当前状态进行直接展示,方便后续对异常布局图的拆分。
该实施例中,若第一位置点与对应标准占位点不重合,则将第一位置点进行第三标定,若第二位置点与对应标准占位点不重合,则将第二位置点进行第四标定;
该实施例中,分布轨迹指的是第一位置点和第二位置点在方位图与对应标准测图的重合点按照车辆由前到后顺序进行分布的情况;
该实施例中,正方向指的是车辆上磅后,处于标准停放位置时,车头朝向方向;同理,反方向指的是车辆上磅后,处于标准停放位置时,车尾朝向方向。
该实施例中,车辆上磅方向是由前轮从接触汽车衡开始到驾驶到汽车衡上,前轮的前进轨迹,由该前进轨迹所确定出来的上磅方向。
该实施例中,第一位置点分布指的是所拍摄得到的车辆基于汽车衡前半部分的位置占用情况,分布轨迹,指的是从该第一位置点分布中来获取代表性的轨迹,比如,是获取的第一位置点分布的中间点所连接得到的轨迹,且第二位置点分布的分布轨迹与第一位置点分布的分布轨迹原理类似。
该实施例中,反方向位置延伸指的是基于第一位置点分布的分布轨迹,向上磅方向的反方向进行延伸,且延伸轨迹是按照对应分布轨迹的第一个点的切线与该轨迹上的中间点的切线,基于两个切线的的中间角度进行延伸,来确定反向延伸方向。
正方向位置延伸指的是基于第二位置点分布的分布轨迹,向上磅方向的正方向进行延伸,且延伸轨迹是按照对应分布轨迹的最后个点的切线与该轨迹上的中间点的切线,基于两个切线的的中间角度进行延伸,来确定正向延伸方向,具体如图4和5所示。
在确定出反方向位置延伸、正方向位置延伸、基于轮胎状态的标定,可以有效的从标定组合-划分数据库中,调取对异常布局图的有效划分方案,来对布局图进行布局划分,且该数据库是预先由专家测量设定好的数据库库,是包括不同组合的标定以及划分方案在内的,因此,来获取异常序列,其中异常序列指的是每个划分区域的位置点与标准点的不匹配序列,比如,应该占用位置点1,但实际上并未占用,也就是序列是包含位置坐标以及位置坐标对应点是否被占用的情况组合得到的。
该实施例中,车辆在移动的过程中是通过对方向盘一步步操作,最后回归到标准范围内,也就是该过程是基于异常序列以及映射表来匹配得到指示内容,进而后续确定调整方案。
该实施例中,驾驶行为习惯指的是该驾驶人员的开车习惯,比如,驾驶员的开车习惯是喜欢前后移动,然后左右移动,所以,在规划方案的时候,可以先设定相关的前后移动的指示内容,后设定左右移动的指示内容,最后目的都是为了将车辆移动到标准范围内。
比如,指示内容:内容1-内容2-内容3-内容4,按照习惯调整后为:内容1-内容3-内容4-内容2。
该实施例中,第一标定结果、第二标定结果、第三标定结果以及第四标定结果,对所述异常布局图进行布局划分包括:第一标定结果、第二标定结果、第三标定结果以及第四标定结果将异常布局图划分为四部分,其中:基于第一标定结果和第二标定结果,将异常布局图中车轮划分为前后两部分,与基于标准停放位置,对车辆前方车轮和后方车轮的车轮状态进行异常检测,再基于第三标定结果和第四标定结果将异常布局图划对车辆左、右两侧进行划分和检测,根据车辆整体放置情况,识别车辆与标准检测位置的不重合部分与重合部分;
该实施例中,异常序列指的是基于异常布局图,将检测的异常数据按照车轮方向异常信息、车身方向异常信息、车轮位置异常信息进行排列;
该实施例中,指示内容指的是车辆异常车轮移动到标准停放位置,需要进行移动的方向和移动距离;
该实施例中,驾驶行为习惯指的是驾驶人员对车辆进行的操作行为,包括轮胎方向控制、车辆前进及后退;
该实施例中,异常-指示映射表通过对异常位置进行识别后,根据识别的异常位置查找对应的指示内容;
该实施例中,排序后的指示内容指的是异常车辆从异常位置移动到标准停放位置,驾驶人员需要进行的操作即:基于初始异常位置与标准停放位置的第一次车辆位置调整操作,基于第一次操作后的车辆位置与标准停放位置,进行的第二次车辆位置调整操作,以及直至车辆完全处于标准停放位置范围内的第N此车辆位置调整操作;
该实施例中,指示位置调整单元包括LED屏和语音播放设备,LED单元视觉冲击力前强,可有效提醒司机车辆状况和调整指示;
该实施例中,位置修正量包括距离修正量和方向修正量;
该实施例中,基于对角位置摄像头对车辆进行实时检测,实时确定车辆位置,保证车辆完全上磅,无作弊行为;
该实施例中,汽车衡多个边缘称重传感器围成依次排列的环形,所述环形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一个中心称重传感器,基于汽车衡传感器数值变化,对车辆重量变化进行实时检测;
该实施例中,修正集合构建块通过对修正位置和未修正位置的交集,即已修正的异常位置与待修正位置进行计算,表示车辆异常位置修正情况。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异常布局图进行四个维度的综合划分,来确定得到每个划分区域的异常序列,进而可以实现对车辆的精准指示,且通过对位置修正系数以及重量变化系数的有效计算,来对车辆的停放进行评估,确保车辆处于标准停放位置内部,提高了检测结果的精确度。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无人值守智能称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入口模块:当第一地感线圈检测到有待进入车辆时,提醒车辆刷卡进入,并在刷卡成功后,控制入口闸道打开;
位置检测模块:监测进入车辆基于汽车衡的停放位置,并将监测位置结果与标准位置结果进行比较,确定异常停放位置;
指示模块:根据异常-指示映射表,调取与所述异常停放位置匹配的指示内容,并对所述进入车辆的指示行为进行位置调整监测以及位置调整过程中的重量监测;
出口模块:当重量监测结果满足刷卡信息所对应的预设约束标准时,记录承重结果,并控制入口闸道关闭以及控制出口闸道打开,并根据第二地感线圈,记录车辆的离开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模块,包括:
第一地感线圈:对车辆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有车辆经过时,向车牌识别单元发送工作信号;
车牌识别单元:接收到所述第一地感线圈传来的工作信号后,识别车牌信息;
无人值守智能单元:检测车牌信息是否在存储数据库中,若存在,则提醒进行自动刷卡处理;
道闸控制单元:自动刷卡成功后,控制入口道闸打开以及控制出口道闸关闭,提醒允许车辆进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模块还包括:
记录单元:记录第一地感线圈在工作过程中的波动信号,并将工作过程中不同时刻下的波动信号转换为波动值,构建波动曲线;
矩阵构建单元:确定所述波动曲线的波动峰值、波动谷值、相邻波动峰值到波动谷值的第一时间间隔以及相邻波动谷值到波动峰值的第二时间间隔,构建波动矩阵B;
其中,ft01表示t01时刻的波动峰值;ft0n1表示t0n1时刻的波动峰值;gt02表示t02时刻的波动谷值;gt0n1+1表示t0n1+1时刻的波动谷值;t02-t01表示第1个第一时间间隔;t0n1+1-t0n1表示第n1个第一时间间隔;t02-t03表示第1个第二时间间隔;t0n1+1-t0n1+2表示第n1个第二时间间隔;
输出单元:将所述波动矩阵输入到波动分析模型中,得到输出结果;
触发单元:当所述输出结果与检测到车辆经过有关时,触发车牌识别单元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检测模块,包括:
监测单元:设置在汽车衡对角位置的摄像头:拍摄所述汽车衡上的第一方位图以及第二方位图,其中,第一方位图为进入车辆的后方方位图;第二方位图为进入车辆的前方方位图;
第一分布单元:将所述第一方位图与第一标准测图进行位置匹配分析,确定基于第一标准测图的第一位置点分布;
第二分布单元:将所述第二方位图与第二标准测图进行位置匹配分析,确定基于第二标准测图的第二位置点分布;
放置信息确定单元: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点分布以及第二位置点分布,确定汽车衡上进入车辆的当前放置信息;
同时,从车辆数据库中获取与所述进入车辆的车辆型号一致的标准占位点;
数量比较单元:若所述第一位置点分布与第二位置点分布所对应的总位置点的分布是否在标准占位点构成分分布范围内,若是,判定所述进入车辆完全上磅;
否则,根据第一位置点分布与第二位置点分布所构成的实际占位点与标准占位点,确定异常停放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模块,包括:
第一标定单元:基于所述异常停放位置,构建异常布局图,并根据前边轮胎的轮胎状态在所述异常布局图中进行第一标定以及根据后边轮胎的轮胎状态在所述异常布局图中进行第二标定;
位置延伸单元:按照车辆上磅方向以及第一位置点分布的分布轨迹,对第一位置点进行反方向位置延伸,同时,按照第二位置点分布的分布轨迹以及车辆上磅方向,对第二位置点进行正方向位置延伸;
第二标定单元:将所述反方向位置延伸在所述异常布局图中进行第三标定以及将所述正方向位置延伸在所述异常布局图中进行第四标定;
布局划分单元:基于第一标定结果、第二标定结果、第三标定结果以及第四标定结果,对所述异常布局图进行布局划分,来分别得到每个布局区域的异常序列;
内容获取单元:基于所述异常-指示映射表,获取与所述异常序列一致的指示内容;
内容调整单元:对所获取的所有指示内容,按照对应进入车辆的驾驶人员的驾驶行为习惯,对所有指示内容进行行为习惯调整,得到排序后的指示内容;
指示位置调整单元:按照排序后的指示内容,依次向所述进入车辆下发指示指令进行位置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模块,还包括:
过程监测单元:实时监测每个指示内容进行位置调整的位置变化量以及重量变化量;
系数计算单元:根据所述位置变化量确定基于每个指示内容的位置修正量,同时,根据所述重量变化量,确定重量变化系数;
标准判断单元:判断所述位置修正系数与重量变化系数是否满足预设约束标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数计算单元,包括:
修正集合构建块:构建位置修正集合:
其中,w01j表示按照第j个指示内容进行位置调整后的所有修正位置;w02j表示第j个指示内容所对应的未修正之前的待修正位置;W1表示位置修正集合;表示按照第j个指示内容进行位置调整后的单独修正系数;
修正系数计算单元:计算位置修正系数X1:
其中,∑w01j表示所有指示内容的总位置修正量;∑w02j表示所有指示内容所对应的待修正位置量;W1[n1/2],max表示对所有进行大小排序后获取前[n1/2]个单独修正系数进行累加得到的和;[]表示取整符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数计算单元,还包括:
重量集合构建块:构建重量变化集合;
G1={g01j,j=1,2,...,n1}
其中,g01j表示按照第j个指示内容进行位置调整后的重量变化量;G1表示重量变化集合;
重量系数计算单元:计算重量变化系数X2;
其中,max{G1}表示获取重量变化集合中的最大重量变化量;g01n1表示重量变化集合中的最后一个重量测量值。
CN202310419194.8A 2023-04-18 2023-04-18 一种无人值守智能称重系统 Pending CN1166425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19194.8A CN116642564A (zh) 2023-04-18 2023-04-18 一种无人值守智能称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19194.8A CN116642564A (zh) 2023-04-18 2023-04-18 一种无人值守智能称重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42564A true CN116642564A (zh) 2023-08-25

Family

ID=87638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19194.8A Pending CN116642564A (zh) 2023-04-18 2023-04-18 一种无人值守智能称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4256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16367A (zh) * 2023-11-27 2023-12-29 山东中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i的智能化诊断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16367A (zh) * 2023-11-27 2023-12-29 山东中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i的智能化诊断系统及方法
CN117316367B (zh) * 2023-11-27 2024-03-19 山东中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i的智能化诊断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0801B (zh) 车辆偏移的检知方法
CN109800658B (zh) 基于神经网络的泊车位类型在线识别与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05844959B (zh) 车辆入位的判定方法、装置及车辆出位的判定方法、装置
CN102646274B (zh) 车道边界检测装置以及车道边界检测方法
CN104029680A (zh) 基于单目摄像头的车道偏离预警系统及方法
JPH05225490A (ja) 車種判別装置
CN104574954B (zh) 一种基于自由流系统的车辆稽查方法、控制设备及系统
JPH10154292A (ja) 交通流監視装置
CN116642564A (zh) 一种无人值守智能称重系统
CN101750137A (zh) 动态汽车衡及其车重测量方法
CN103946101A (zh) 用于确定泊出轨迹的方法和装置
CN101882374A (zh) 一种车辆行程分布综合信息分析系统及方法
CN106373461A (zh) 驾培管理服务系统及其方法
CN207311425U (zh) 一种提高自动泊车成功率的控制系统
CN107097794A (zh) 道路车道线的侦测系统及其方法
CN115506216A (zh) 路面平整度分析方法以及养护巡查系统
CN113562478A (zh) 散装物料定量装车防作弊一体化系统
CN103426211B (zh) 车辆行驶状况分析系统、分析装置和分析方法
CN113071500A (zh) 车道线的获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903180B (zh) 一种高速公路检测车辆超速的方法及系统
CN113255469A (zh) 交通监控场景道路占有率的测定方法及装置
CN107292983A (zh) 一种驾驶培训的学时记录方法及记录系统
CN117173913A (zh) 基于不同时段车流量分析的交通控制方法及系统
JP7225993B2 (ja) 同一車両判定装置、同一車両判定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3004501B2 (ja) 車種判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