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38927A - 客车空调系统及客车 - Google Patents
客车空调系统及客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638927A CN116638927A CN202310409412.XA CN202310409412A CN116638927A CN 116638927 A CN116638927 A CN 116638927A CN 202310409412 A CN202310409412 A CN 202310409412A CN 116638927 A CN116638927 A CN 11663892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outlet
- static pressure
- conditioning system
- du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14 Corrugated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195 fasci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95 fuel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6 hydro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357—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H1/00371—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vehicles carrying large numbers of passengers, e.g. bus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1/00557—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 B60H1/00564—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of air duc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客车空调系统及客车,客车空调系统包括空调、静压箱、风道和盖板,空调设于车厢的顶部,空调上设有用于输出暖风或冷风的空调出风口,静压箱设于车厢的顶部,静压箱上设有彼此间隔的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以及与空调出风口连通的第一进风口,风道包括设于车厢的顶部的车顶风道,设于车厢的底部的车底风道,以及连通于车顶风道和车底风道之间的引风道,车顶风道与第一出风口连通,车底风道上设有多个彼此间隔设置的远端出风口,盖板可拆卸地盖设于第二出风口。上述客车空调系统,在制暖时将盖板装上第二出风口,使空调输出的暖风从远端出风口进入车厢内,由于避免了暖风从第二出风口漏出,提高了制暖时远端出风口的供热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空调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客车空调系统及客车。
背景技术
为了分别满足客车的车厢内的制冷需求和制暖需求,相关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客车空调系统,该系统在车厢的顶部上设有空调和与空调出风口连通的车顶风道,在车顶风道上开设有车顶出风口,以使空调制冷时冷风通过车顶出风口输送到车厢内。而为了在空调制暖时将暖风输送到乘客座椅处,还在车厢的底部上设有与车顶风道连通的车底风道,车底风道上设有远端出风口。
然而,相关技术中的客车空调系统,制暖时暖风从车顶出风口漏出,导致远端出风口的供热量较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相关技术中客车车厢底部的远端出风口的供热量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增大客车车厢底部的远端出风口的供热量的客车空调系统及客车。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客车空调系统,用于客车,所述客车包括车厢,所述客车空调系统包括:
空调,设于所述车厢的顶部,所述空调上设有用于输出暖风或冷风的空调出风口;
静压箱,设于所述车厢的顶部,所述静压箱上设有彼此间隔的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以及与所述空调出风口连通的第一进风口;
风道,包括设于所述车厢的顶部的车顶风道,设于所述车厢的底部的车底风道,以及连通于所述车顶风道和所述车底风道之间的引风道,所述车顶风道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车底风道上设有多个彼此间隔设置的远端出风口;以及
盖板,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第二出风口。
上述客车空调系统,通过设置静压箱,静压箱上设有第二出风口,盖板可拆卸地设于第二出风口,以在空调制冷时可通过拆下盖板,使空调输出的冷风从第二出风口进入车厢内。在空调制暖时,将盖板装上第二出风口,使空调输出的暖风通过第一出风口后依次经过车顶风道、引风道和车底风道之后,从远端出风口进入车厢内,由于避免了空调制暖时暖风从第二出风口漏出,提高了空调制暖时远端出风口的供热量。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静压箱包括用于与所述车厢的顶部相连的顶板、与所述顶板相对设置的底板,以及连接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第一侧板;
所述顶板上设有所述第一进风口;
所述底板上设有所述第二出风口;
所述第一侧板上设有所述第一出风口。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向与所述顶板指向所述底板的方向垂直,所述第一进风口从所述顶板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向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顶板的另一端,所述顶板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向的尺寸大于所述底板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向的尺寸,所述第一侧板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向垂直;
所述静压箱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向与所述第一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板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向之间的夹角小于九十度。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静压箱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静压箱的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向彼此平行,且两个所述静压箱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向依次布设,两个所述静压箱的所述第二侧板彼此面对;
所述车顶风道、所述引风道和所述车底风道均与所述静压箱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车顶风道与对应的所述静压箱的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每个所述引风道连通于对应的所述车顶风道和所述车底风道之间。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静压箱的内壁上设有吸音棉。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客车空调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远端出风口的风扇。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风扇包括直流调速风扇;
所述客车空调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远端出风口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远端出风口处的温度;
所述直流调速风扇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感测到的所述远端出风口处的温度调节所述直流调速风扇的转速。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客车空调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远端出风口的散热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包括水暖散热器或电加热散热器。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客车,包括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客车空调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客车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客车空调系统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静压箱和车顶风道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静压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静压箱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静压箱的爆炸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风扇、第一壳体和导风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风扇和散热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实施例中风扇和散热器的俯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客车空调系统;10、空调;11、空调出风口;20、静压箱;20a、第一出风口;20b、第二出风口;20c、第一进风口;21、顶板;22、底板;23、第一侧板;24、第二侧板;30、风道;31、车顶风道;32、车底风道;321、远端出风口;33、引风道;40、盖板;50、风扇;60、散热器;60a、进水口;60b、出水口;61、翅片;70、导风件;71、导风出口;80、第一壳体;81、第一腔体;82、风扇进风口;83、风扇出风口;90、第二壳体;91、第二腔体;92、散热器进风口;
200、客车;201、车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客车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客车空调系统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静压箱和车顶风道的俯视图;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静压箱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静压箱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静压箱的爆炸图。
参阅图1-3,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的客车空调系统100,用于客车200,客车200包括车厢201,客车空调系统100包括空调10、静压箱20、风道30和盖板40。
空调10设于车厢201的顶部,空调10上设有用于输出暖风或冷风的空调出风口11,静压箱20设于车厢201的顶部,结合图4-6所示,静压箱20上设有彼此间隔的第一出风口20a、第二出风口20b,以及与空调出风口11连通的第一进风口20c。风道30包括设于车厢201的顶部的车顶风道31,设于车厢201的底部的车底风道32,以及连通于车顶风道31和车底风道32之间的引风道33,车顶风道31与第一出风口20a连通,车底风道32上设有多个彼此间隔设置的远端出风口321。盖板40可拆卸地盖设于第二出风口20b。
上述客车空调系统100,通过设置空调10,以向车厢201内输出暖风或冷风。静压箱20的第一进风口20c与空调出风口11连通,静压箱20上设有第二出风口20b,盖板40可拆卸地盖设于第二出风口20b,以使空调10输出冷风时,可通过将盖板40拆卸,使空调10输出的冷风经静压箱20从第二出风口20b进入车厢201,而由于静压箱20设置于车厢201的顶部,使空调10输出的冷风能够向下与车厢201内温度较高的空气混合,提高制冷效果。当空调10输出暖风时,将盖板40盖设于第二出风口20b,使空调10输出的冷风经过静压箱20后,从第一出风口20a依次流经车顶风道31、引风道33和车底风道32,从远端出风口321进入车厢201内,且由于远端出风口321位于车厢201的底部,使暖风向上与车厢201内温度较低的空气混合,提高制暖效果。通过设置盖板40,避免空调10输出的暖风从第二出风口20b漏出,因此提高了空调10制暖时远端出风口321的供热量。此外,通过设置静压箱20,减少了客车空调系统100中的噪声,并能够获得均匀的静压出风,减少动压损失。
可选地,如图5所示,盖板40通过紧固件与底板22可拆卸地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4和图6所示,静压箱20包括用于与车厢201(请见图2)的顶部相连的顶板21、与顶板21相对设置的底板22,以及连接于顶板21和底板22之间的第一侧板23。顶板21上设有第一进风口20c,底板22上设有第二出风口20b,第一侧板23上设有第一出风口20a。如此,使第二出风口20b位于第一进风口20c下方,使空调10输出冷风时,冷风直接下沉经过静压箱20后通过第二出风口20b进入车厢201内,从而减少了冷风损失。并且由于将盖板40设置于静压箱20朝向车厢201的底部的底板22上,使盖板40方便拆卸,通过将第一出风口20a设置于第一侧板23上,便于静压箱20和车顶风道31在车厢201内的布设以及彼此连接。
具体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静压箱20的顶板21与车厢201的顶部连接,且静压箱20的第一进风口20c与空调出风口11对接,避免空调出风口11输出的冷风或暖风从第一进风口20c和空调出风口11的对接处漏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5所示,第一出风口20a的轴向与顶板21指向底板22的方向垂直,第一进风口20c从顶板21沿第一出风口20a的轴向的一端延伸至顶板21的另一端,顶板21沿第一出风口20a的轴向的尺寸大于底板22沿第一出风口20a的轴向的尺寸,第一侧板23的内壁与第一出风口20a的轴向垂直。静压箱20还包括连接于顶板21和底板22之间的第二侧板24,第二侧板24沿第一出风口20a的轴向与第一侧板23相对设置,第二侧板24的内壁与第一出风口20a的轴向之间的夹角小于九十度。
如此,通过设置第一出风口20a的轴向与顶板21指向底板22的方向垂直,有利于减少空调10输出的暖风从静压箱20进入车顶风道31时的气流损失,例如,可以使车顶风道31沿第一出风口20a的轴向延伸设置,使空调10输出的暖风能够沿第一出风口20a的轴向从静压箱20进入车顶风道31,然后沿着车顶风道31的延伸方向输送。并且由于与第一出风口20a相对的第二侧板24的内壁与第一出风口20a的轴向之间的夹角小于九十度,顶板21沿第一出风口20a的轴向的尺寸大于底板22沿第一出风口20a的轴向的尺寸,使第二侧板24与底板22连接的一端相比第二侧板24与顶板21连接的一端沿第一出风口20a的轴向与第一侧板23距离更近,从而在空调10制暖时,第二侧板24为通过第一进风口20c进入静压箱20内的暖风提供朝向第一出风口20a的导向作用,减小了暖风气流在静压箱20的底板22上反弹引起的气流损失。此外,还在空调10制冷时,通过第二侧板24将空调10输出的冷风导向靠近第一侧板23的一侧,有利于提高空调10输出的冷风沿第一出风口20a的轴向在车厢201内的输送距离,从而进一步提高对车厢201的制冷效果。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出风口20a的轴向可以与客车200的纵梁的延伸方向平行。车底风道32沿第一出风口20a的轴向延伸设于车厢201的底部,从而贴近车厢201的地面,有利于从远端出风口321进入车厢201内的暖风与车厢201内温度较低的空气混合,进一步提高制暖效果。如图1-2所示,多个远端出风口321沿第一出风口20a(图4)的轴向彼此间隔设置,从而使多个远端出风口321沿客车200的纵梁的延伸方向间隔布设,以提高对车厢201内不同位置的供暖均匀性。
具体地,第二出风口20b从底板22沿第一出风口20a的轴向的一端延伸至底板22的另一端,以避免空调10制冷时输出的冷风被底板22阻挡。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静压箱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静压箱20的第一出风口20a的轴向彼此平行,且两个静压箱20沿第一出风口20a的轴向依次布设,两个静压箱20的第二侧板24(见图4)彼此面对。车顶风道31、引风道33和车底风道32均与静压箱20一一对应设置,每个车顶风道31与对应的静压箱20的第一出风口20a连通,每个引风道33连通于对应的车顶风道31和车底风道32之间。如此,通过设置两个静压箱20,使空调10输出的暖风分别经过两个静压箱20后,分别从对应的第一出风口20a沿相反的方向流出,再经由对应的引风道33进入对应的车底风道32内,从而提高暖风在车厢201内的输送距离,有利于提高多个远端出风口321对车厢201内不同位置的供暖效果。
例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将两个静压箱20均设置于车厢201的中部,使与两个静压箱20对应的车顶风道31沿第一出风口20a的轴向的尺寸差距较小,从而提高对车厢201的前部和后部制冷或制暖效果的均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静压箱20的内壁上设有吸音棉(图中未示出)。如此,进一步减少了客车空调系统100使用时的噪声,且由于采用吸音棉,避免对空调10输出至静压箱20的冷风或暖风的风速造成影响。
可选地,吸音棉与静压箱20的内壁粘接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引风道33沿静压箱20的顶板21指向底板22的方向延伸。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引风道33设置于客车200的车厢201的侧面,车底风道32设置于客车200的座椅下方。可选地,引风道33和车底风道32均位于客车200的侧围护板内。
为了便于车顶风道31连通于静压箱20的第一出风口20a和引风道33之间(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车顶风道31可以采用耐高温波纹塑料管。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7所示,客车空调系统100还包括设置于远端出风口321的风扇50。如此,通过设置风扇50,使从远端出风口321输送至车厢201内的暖风循环更好,使车厢201内的暖风分布更加均匀,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车厢201内的制暖效果。
可选地,风扇50包括直流调速风扇,客车空调系统100还包括设于远端出风口321的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温度传感器用于感测远端出风口321处的温度。直流调速风扇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并被配置为根据温度传感器感测到的远端出风口321处的温度调节直流调速风扇的转速。如此,使风扇50的转速能够根据远端出风口321处的温度调节,以满足不同温度下的取暖需求,提高乘客的舒适性。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直流调速风扇被配置为当温度传感器感测到的远端出风口321处的温度升高时转速降低,当温度传感器感测到的远端出风口321的温度降低时转速升高。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风扇、第一壳体和导风件的装配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远端出风口321的轴向与车底风道32的延伸方向垂直。结合图8所示,客车空调系统100还包括与车底风道32连接的第一壳体80,第一壳体80内设有第一腔体81,风扇50设于第一腔体81内,第一壳体80沿远端出风口321的轴向靠近车底风道32的一侧设有与第一腔体81连通的风扇进风口82,第一壳体80的另一侧设有与第一腔体81连通的风扇出风口83,且风扇进风口82与远端出风口321连通。如此,通过设置第一壳体80,以便于安装风扇50。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远端出风口321的轴向可以与客车200的横梁的延伸方向平行。
具体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第一壳体8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客车空调系统100还包括沿弧线延伸的导风件70,导风件70的一端与第一壳体80设有风扇出风口83的一侧连接。导风件70上设有沿导风件70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导风通道,导风件70沿其延伸方向的一端上设有与导风通道连通的导风进口(图中未示出),导风件70沿其延伸方向的另一端上设有与导风通道连通的导风出口71,导风进口与风扇出风口83连通。如此,通过设置导风件70,远端出风口321输出的暖风经过导风通道后从导风出口71输送至车厢201内,从而改变从远端出风口321输出的暖风的流动方向,以便于进一步适应于取暖需求。例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使导风出口71朝向车厢201的地面,以使从导风件70输出至车厢201内的暖风更加接近地面,进一步提高制暖效果。
可选地,导风进口的轴线与风扇出风口83的轴线彼此重合。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客车空调系统100还包括设于远端出风口321(见图1-2)的散热器60,以在需要时能够提供更大的供热量,从而提高了客车空调系统100对于不同取暖需求的适用性。使用时,从远端出风口321输出的暖风经过散热器60后进入车厢201内,使输送进车厢201内的暖风的温度进一步提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器60包括水暖散热器。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风扇和散热器的装配示意图。
可选地,如图9-10所示,散热器60上设有进水口60a和出水口60b,用于供换热介质流经散热器60并进行热量交换。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将散热器60的进水口60a和出水口60b分别与客车200的加热器连通,以使客车200的加热器内的换热介质能够流经散热器60,从而避免散热器60需要消耗客车200的燃油。
进一步地,如图9-10所示,散热器60上设有翅片61,以提高散热器60的散热效率。可以理解的是,翅片61的数量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设置,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器60包括电加热散热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客车空调系统100还包括于车底风道32(见图1-2)连接的第二壳体90,第二壳体90内设有第二腔体91,散热器60设于第二腔体91内,第二壳体90沿远端出风口321的轴向靠近车底风道32的一侧设有与第二腔体91连通的散热器进风口92,第二壳体90的另一侧设有与第二腔体91连通的散热器出风口(图中未示出),且散热器进风口92与远端出风口321连通。如此,便于散热器60的安装与固定。
图11为图10所示实施例中风扇和散热器的俯视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10-11所示,第一壳体80借助于第二壳体90与车底风道32连接。具体地,第一壳体80设有风扇进风口82(见图8)的一侧与第二壳体90设有散热器出风口的一侧连接,且风扇进风口82与散热器出风口连通。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空调出风口11输出的暖风经过静压箱20从第一出风口20a进入车顶风道31,在依次经过引风道33和车底风道32后,从远端出风口321进入第一壳体80,经过散热器60后,再进入第二壳体90,由风扇50吹进导风件70送入车厢201。
可以理解的是,当客车空调系统100不采用散热器60时,第一壳体80可以直接与车底风道32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客车200,包括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客车空调系统10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客车空调系统,用于客车,所述客车包括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客车空调系统包括:
空调,设于所述车厢的顶部,所述空调上设有用于输出暖风或冷风的空调出风口;
静压箱,设于所述车厢的顶部,所述静压箱上设有彼此间隔的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以及与所述空调出风口连通的第一进风口;
风道,包括设于所述车厢的顶部的车顶风道,设于所述车厢的底部的车底风道,以及连通于所述车顶风道和所述车底风道之间的引风道,所述车顶风道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车底风道上设有多个彼此间隔设置的远端出风口;以及
盖板,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第二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压箱包括用于与所述车厢的顶部相连的顶板、与所述顶板相对设置的底板,以及连接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第一侧板;
所述顶板上设有所述第一进风口;
所述底板上设有所述第二出风口;
所述第一侧板上设有所述第一出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向与所述顶板指向所述底板的方向垂直,所述第一进风口从所述顶板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向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顶板的另一端,所述顶板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向的尺寸大于所述底板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向的尺寸,所述第一侧板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向垂直;
所述静压箱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向与所述第一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板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向之间的夹角小于九十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客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压箱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静压箱的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向彼此平行,且两个所述静压箱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向依次布设,两个所述静压箱的所述第二侧板彼此面对;
所述车顶风道、所述引风道和所述车底风道均与所述静压箱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车顶风道与对应的所述静压箱的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每个所述引风道连通于对应的所述车顶风道和所述车底风道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压箱的内壁上设有吸音棉。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客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客车空调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远端出风口的风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客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直流调速风扇;
所述客车空调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远端出风口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远端出风口处的温度;
所述直流调速风扇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感测到的所述远端出风口处的温度调节所述直流调速风扇的转速。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客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客车空调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远端出风口的散热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客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水暖散热器或电加热散热器。
10.一种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客车空调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409412.XA CN116638927A (zh) | 2023-04-17 | 2023-04-17 | 客车空调系统及客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409412.XA CN116638927A (zh) | 2023-04-17 | 2023-04-17 | 客车空调系统及客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638927A true CN116638927A (zh) | 2023-08-25 |
Family
ID=87617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409412.XA Pending CN116638927A (zh) | 2023-04-17 | 2023-04-17 | 客车空调系统及客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638927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560583A (zh) * | 2024-08-01 | 2024-08-30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顶模块、车顶装置及车辆 |
-
2023
- 2023-04-17 CN CN202310409412.XA patent/CN116638927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560583A (zh) * | 2024-08-01 | 2024-08-30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顶模块、车顶装置及车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668909B2 (en) | Air-conditioning device for motor vehicle | |
KR101595170B1 (ko) | 가열, 방출 및 공기 조화 시스템을 위한 보충적인 가열 및 냉각 공급원들 | |
CN116638927A (zh) | 客车空调系统及客车 | |
US11628703B2 (en) | Compact dual-zone console HVAC system for automobiles | |
US4773473A (en) | Heat-exchanger for fuel in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US9587850B2 (en) | HVAC temperature stratification improvement technique | |
KR101998172B1 (ko) | 차량용 공조장치 | |
CN113525022B (zh) | 具有改进的空气处理的加热和/或空调设施及其方法 | |
US6651453B2 (en) | Air-conditioning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 |
US20130008971A1 (en) |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with a foot vent | |
US20010017203A1 (en) | Automotive air-conditioner having scroll casing | |
US20220332171A1 (en) | Vehicle with air blowing vents carried by the front seats | |
US20120291986A1 (en) | Hvac device with footwell outlet | |
KR20150073322A (ko) | 차량용 루프형 공조장치 | |
CN212765579U (zh) | 一种汽车空调分配箱 | |
CN101454169B (zh) | 车辆用空调单元 | |
KR20150025961A (ko) | 열전소자 모듈을 구비한 차량용 공조장치 | |
CN215826432U (zh) | 车辆的空调系统和车辆 | |
JP7570518B2 (ja) | 車両用の換気、暖房および/または空調設備 | |
US20230406074A1 (en) | Ventilation, heating and/or air conditioning installation for a vehicle | |
EP1728656A1 (en) | Heating and/or air-conditioning installation | |
US20230029297A1 (en) | Ventilation Device For A Vehicle Cabin | |
JP2006527130A (ja) | 空調設備のための構造配置 | |
US11578643B2 (en) | Vehicular heat accumulating system | |
KR20230070837A (ko) | 차량용 공조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