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36347A - 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松土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松土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36347A
CN116636347A CN202310762634.XA CN202310762634A CN116636347A CN 116636347 A CN116636347 A CN 116636347A CN 202310762634 A CN202310762634 A CN 202310762634A CN 116636347 A CN116636347 A CN 1166363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rmentation
parts
soil
cylinder body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6263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Funong Modern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Funong Moder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Funong Modern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Funong Moder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6263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363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363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363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01B79/02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combined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e.g. fertilising, plan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CNITROGENOUS FERTILISERS
    • C05C5/00Fertilisers containing other nitrates
    • C05C5/02Fertilisers containing other nitrates containing sodium or potassium nitr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7/00Preparation of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treatment steps, e.g. composting or fermentation
    • C05F17/90Apparatus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05G3/80Soil condition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方案属于土壤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松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准备基料:枯草芽孢杆菌菌体20‑30份、地衣芽孢杆菌20‑40份、侧孢芽孢杆菌25‑35份和胶质芽孢杆菌菌体20‑26份;S20:准备培养基:将腐殖酸钠5~15份、麸皮30~50份、米糠30~50份、新鲜马尾藻2.5~7.5份和小球藻2.5~7.5份制成培养基;S30:将基料与培养基混合拌匀,在发酵罐中进行厌氧发酵,S40:曝气处理:将发酵完成后的基料进行曝气处理33‑48h;S50:肥料分洒;将得到的复合微生物肥料分洒至所需要进行松土处理的土壤中,每亩分洒40‑50L。本方案中的复合菌种在发酵产生的复合微生物肥料施入土壤后能吸附土壤颗粒,组成团粒结构,改善土壤板结状况。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松土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方案属于土壤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松土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植物种植期间,植物种植的土壤若长时间不进行翻耕就会出现结块现象,空气无法进入土壤中与植物的根进行接触,降低了根的透气性,如同把根密闭起来一样,因此需要定期人工对土壤进行翻耕松土处理,耕松之后,就会使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加大,空气就容易进入土壤中,增加了植物根细胞的呼吸,当植物的根细胞呼吸作用加强了,就可以加强蒸腾作用,促进了根毛与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的交换,这样的话,也就能促进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现在常用的松土方法一般为植物或农作物种植者直接使用工具对土壤进行翻动,此种方法虽然可以增加植物或农作物的根系的呼吸作用,但是其不仅工作效率较低,松土均匀度较差,同时还容易损伤植物或者农作物的根系,影响植物或农作物的生长,进而降低了植物或农作物的产量。
申请号为CN111777439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液体复合微生物肥料松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料准备:以秸秆作为主料,以人畜粪便作为辅料;基料混合:将浸泡后的秸秆段、匀浆后的人畜粪便中、4份EM和50-60份清水混合均匀;基料发酵:对混合后的基料进行发酵处理30-45d;曝气处理:将发酵完成后的基料进行曝气处理32-40h;液体肥料提取:向发酵并曝气处理后的基料加入水中混合搅拌20min,离心取上层清液;微生物配料:分别称取芽孢杆菌、乳酸菌、放线菌和绿色木霉菌混合均匀;微生物肥料混合;液体肥料分洒;沉渣铺垫;接种蚯蚓。
该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可以提高松土均匀度,同时减少对植物或农作物的根系的损伤,减少对植物或农作物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但是该方案整体生产过程复杂、且不能保证微生物菌种的存活率和代谢活性。
发明内容
本方案提供一种微生物菌种的存活率和代谢活性高的利用复合微生物松土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方案提供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松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准备基料:枯草芽孢杆菌菌体20-30份、地衣芽孢杆菌20-40份、侧孢芽孢杆菌25-35份和胶质芽孢杆菌菌体20-26份;
S20:准备培养基:将腐殖酸钠5~15份、麸皮30~50份、米糠30~50份、新鲜马尾藻2.5~7.5份和小球藻2.5~7.5份制成培养基;
S30:将基料与培养基混合拌匀,在发酵罐中进行厌氧发酵;
S40:曝气处理:将发酵完成后的基料进行曝气处理33-48h得到复合微生物肥料;
S50:肥料分洒;将得到的复合微生物肥料分洒至所需要进行松土处理的土壤中,每亩分洒40-50L。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
(1)本方案中的复合菌种在发酵产生的复合微生物肥料施入土壤后能吸附土壤颗粒,组成团粒结构,改善土壤板结状况。同时微生物菌种在土壤里面不断生长繁殖,对板结土壤起到一个长期的改善作用,可从根本上改善土壤板结,形成土壤系统的良性循环;具有良好的松土效果。其中枯草芽孢杆菌菌体和地衣芽孢杆菌菌体两者采用固体发酵的方式,发酵条件温和,在给定的发酵条件下,发酵效率相对较高,提高了微生物菌种的存活率和代谢活性。
(2)本方案中的符合微生物肥料通过各种复合成分搭配平衡供给肥料养分作为肥料之外,养料成分直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作为土壤微生物的营养源,促进微生物的增殖,改善土壤环境,增强作物抗病抗逆性;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大土壤孔隙度,使得土壤疏松透气、增加土壤含氧量;并且从根系代谢中能促进植株根系生长和根部呼吸,增加须根数量,促进作物生长;共同促进保水保肥,促进养分的吸收利用,减少肥料的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进一步,所述S20中,将麸皮粉碎后过40目筛,做高温杀菌处理后再做为基质使用。
进一步,所述S20中,所述培养基还包括鱼粉5-10份和硝酸钠15-20份。
进一步,所述S30中,厌氧发酵的光照强度为3000勒克斯、温度30-40℃,厌氧发酵的时间48小时。
进一步,所述S40中,得到的复合微生物肥料中有效微生物活菌数≥2000万/克。
进一步,所述S30中,所述发酵罐包括底座和设在底座上的发酵罐本体、热气管线和冷气管线;所述发酵罐本体上设有开口,用于进料和出料,发酵罐本体上设有用于盖住开口的盖体,所述发酵罐本体底部设有外壳,所述外壳和发酵罐本体之间组成空腔,所述热气管线和冷气管线均与外壳连通,所述热气管线用于向空腔内导入热气,所述冷气管线用于向空腔内导入冷气,所述外壳上设有出气阀门。
将液体发酵液从开口处倒入发酵罐本体中,然后液体发酵液在发酵罐本体中进行半厌氧发酵,夏天温度高,当发酵罐本体内的温度高于39℃时,从冷气管线中导入30℃的冷气至空腔内为发酵罐本体内的液体发酵液进行降温,当发酵罐内的温度为31℃时,停止导入冷气,并打开出气阀门,将空腔内多余的冷气排出,而空腔内的冷气会持续降温,使得发酵罐本体内的温度达到30℃或者接近30℃,使得发酵罐本体温度保持在30-40℃,而且空腔具有保温隔热的作用,使得发酵罐本体内的温度不容易受外界所影响。
如果当发酵罐本体内的温度高于40℃才开始导入冷气的话,那么在导入冷气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发酵罐本体内的温度持续升高,而导致温度高于40℃,进而对发酵罐本体内的液体造成影响;冬天温度低,当发酵罐本体内的温度低于31℃时,如果持续发酵,将会使得发酵罐内的温度逐渐降低,进而当发酵罐本体内的温度低于31℃时从热气管线中导入40℃热气至空腔内对发酵罐本体进行升温,进而对发酵罐本体内的液体发酵液进行升温,而空腔内的热气会持续升温,使得发酵罐本体内的温度达到40℃或者接近40℃,以使得发酵罐本体内的温度保持在30-40℃,当发酵罐内的温度为40℃时,升温完成,将出气阀门打开,将空腔内多余的热气排出。
进一步,所述底座上设有搅拌电机,所述发酵罐本体内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与搅拌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上设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与发酵罐本体和外壳转动密封连接,所述外壳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上通过弹簧固定连接有撞击块,所述撞击块用于撞击发酵罐本体,所述气缸壁的导热性比发酵罐本体的导热性低。
当发酵罐内温度低于31℃时,热气管线对空腔内通40℃热气,空腔内升温,然后发酵罐本体内的温度升高,持续通入热气使得空腔内的压强增大,因为气缸导热慢,且气缸侧壁与外界接触,进而气缸内温度低于空腔内的温度,并且,气缸内的压强小于空腔内的压强,进而活塞朝着靠近气缸底部的方向移动,当罐体内的温度为40℃,停止通入热气,因为外壳与外界接触,会与外界交换掉一部分热量,进而发酵罐内不会完全吸收40℃的热气,实际吸收的热量会低于40℃,同时,因为压强与温度是正比关系,压强越大温度也越高。因为持续的朝着空腔内通入热气,使得空腔内的压强增大,虽然通过外壳被外界消耗掉一部分热量,但是增大的压强起到温度补偿的作用,进而能够给发酵罐本体提供40℃的热气。当发酵罐本体内的温度达到39℃时,停止通入热气,打开出气阀门,空腔内的压强瞬间被减小,而气缸内的大于空腔内的压强,进而气缸的活塞快速朝着发酵罐本体运动,进而撞击块瞬间撞击发酵罐本体,进而使得发酵罐本体产生振动,使得与发酵罐本体内壁粘连的液体松动,然后打开搅拌机进行搅拌,使得液体更好的发酵,避免粘连在发酵罐本体内壁上的粘稠液体因为持续与侧壁接触导致温度过高而发酵失败,进而影响发酵罐内的所有液体。同时因为撞击块通过弹簧与活塞连接,进而撞击块反复撞击发酵罐本体,使得发酵罐本体将振动传递给所有的发酵液体,使得发酵液体搅拌效果更好,受热更均匀,发酵效果好,当撞击快停止撞击后,搅拌电机停止搅拌。
进一步,所述撞击块包括撞击球和第一永磁铁,所述第一永磁铁两端分别与弹簧和撞击球固定连接,所述撞击球用于撞击发酵罐,所述撞击球的材质为铸铁,所述活塞上设有与第一永磁铁的磁性相反的第二永磁铁,第二永磁铁一端与活塞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弹簧固定连接,所述发酵罐本体的材质为铝合金。
当发酵罐本体内的温度高于39℃时,冷气管线导入30℃的冷气至空腔内,空腔内降温,然后发酵罐本体内的温度降低,持续通入冷气使得空腔内的压强减小,因为气缸导热慢,且气缸侧壁与外界接触,进而气缸内温度高于空腔内的温度,并且,气缸内的压强高于空腔内的压强,进而活塞朝着远离气缸底部的方向移动,当罐体内的温度为30℃,停止通入冷气,因为外壳与外界接触,会与外界交换掉一部分热量,进而发酵罐内不会完全吸收30℃的冷气,实际吸收的温度会高于30℃,同时,因为压强与温度是正比关系,压强越小温度也越低。因为持续的朝着空腔内通入冷气,使得空腔内的压强减小,虽然通过外壳被外界消耗掉一部分冷源,但是减小的压强起到温度补偿的作用,进而能够给发酵罐本体提供30℃的冷气。当发酵罐本体内的温度达到31℃时,停止通入冷气,打开出气阀门,空腔内的压强瞬间被增大,而气缸内的小于空腔内的压强,进而气缸的活塞朝着气缸底部瞬间快速移动,第一永磁铁和撞击球一起靠近第二永磁铁,进而第一永磁铁受到第二永磁铁的排斥作用力,进而撞击球撞击发酵罐本体,进而使得发酵罐本体产生振动,使得与发酵罐本体内壁粘连的液体松动,然后打开搅拌机进行搅拌,使得液体更好的发酵,避免粘连在发酵罐本体内壁上的粘稠液体因为持续与侧壁接触导致温度过低而凝固导致发酵失败,进而避免影响发酵罐内的所有液体。同时因为第一永磁铁通过弹簧与活塞连接,进而撞击球反复撞击发酵罐本体,使得发酵罐本体将振动传递给所有的发酵液体,使得发酵液体搅拌效果更好,冷却更均匀,发酵效果好,当撞击快停止撞击后,搅拌电机停止搅拌。
进一步,所述发酵罐本体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底座上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反馈的温度信息,所述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反馈的信息对搅拌电机、出气阀门发出控制指令,开启或者关闭搅拌器,打开或者关闭出气阀门,所述冷气管线和热气管线上均设有电阀门,所述撞击块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撞击块撞击发酵罐本体时产生的压力,所述压力传感器设在靠近发酵罐本体的撞击快的那端,所述压力传感器将压力信号反馈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有温度传感器、搅拌电机、电阀门、出气阀门和压力传感器通讯连接。通过控制器来控制搅拌电机和电阀门,非常智能化。
进一步,气缸设有多个,多个气缸沿着外壳均匀设置。多个气缸上的撞击块均能撞击发酵罐本体,使得振动效果更好。
进一步,所述出气阀门设有多个,更好的进行排气,使得空腔内的压强瞬间减小或者增大,进而撞击球能够撞击发酵罐本体,并且第一次撞击发酵罐本体的力度非常大,因为液体经过发酵会比较粘稠,会粘在发酵罐本体的内壁上,进而第一次撞击力度大可以使得粘在发酵罐本体的内壁上的发酵物产生松动,使得搅拌的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发酵罐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标记包括:1、发酵罐本体;2、底座;3、搅拌电机;4、热气管线;5、冷气管线;6、外壳;7、气缸;8、第一永磁铁;9、盖体;10、搅拌叶片;11、第二永磁铁;12、活塞;13、出气阀门;14、支架;15、撞击球。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2所示:
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松土的方法,其发酵步骤依托于发酵罐本体实现,发酵罐包括底座2和设在底座2上的发酵罐本体1、热气管线4和冷气管线5;发酵罐本体1通过支架14设在底座2上,发酵罐本体1上设有开口,用于进料和出料,发酵罐本体1上设有用于盖住开口的盖体9,发酵罐本体1底部设有外壳6,外壳6和发酵罐本体1之间组成空腔,热气管线4和冷气管线5均与外壳6连通,热气管线4用于向空腔内导入热气,冷气管线5用于向空腔内导入冷气,热气管线4另一端与电加热锅炉连通,冷气管线5另一端与制冷机连通。电加热锅炉用于为热气管线4提供热气,制冷机用于为冷气管线5提供冷气。外壳6上设有出气阀门13,出气阀门13设有多个。底座2上设有搅拌电机3,发酵罐本体1内设有搅拌轴,搅拌轴与搅拌电机3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搅拌轴上设有搅拌叶片10,搅拌轴与发酵罐本体1和外壳6转动密封连接,外壳6上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气缸7,气缸7设有多个,多个气缸7沿着外壳6均匀设置。气缸7的活塞12上通过弹簧固定连接有撞击块,撞击块包括撞击球15和第一永磁铁8,第一永磁铁8两端分别与弹簧和撞击球15固定连接,撞击球15用于撞击发酵罐本体1,撞击球15的材质为铸铁,活塞12上设有与第一永磁铁8的磁性相反的第二永磁铁11,第二永磁铁11一端与活塞12固定连接,第二永磁铁11另一端与弹簧固定连接,发酵罐本体1的材质为铝合金。
气缸7壁的导热性比发酵罐本体1的导热性低。发酵罐本体1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底座2上设有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反馈的温度信息,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反馈的信息对搅拌电机3、出气阀门13发出控制指令,开启或者关闭搅拌器,打开或者关闭出气阀门13,冷气管线5和热气管线4上均设有电阀门,撞击球15上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撞击球15撞击发酵罐本体1时产生的压力,压力传感器设在靠近发酵罐本体1的撞击快的那端,压力传感器将压力信号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分别有温度传感器、搅拌电机3、电阀门、出气阀门13和压力传感器通讯连接。
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松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准备基料:枯草芽孢杆菌菌体20-30份、地衣芽孢杆菌20-40份、侧孢芽孢杆菌25-35份和胶质芽孢杆菌菌体20-26份;
S20:准备培养基:将腐殖酸钠5~15份、鱼粉5-10份、硝酸钠15-20份。麸皮30~50份、米糠30~50份、新鲜马尾藻2.5~7.5份和小球藻2.5~7.5份制成培养基;将麸皮粉碎后过40目筛,做高温杀菌处理后再做为基质使用;
S30:将基料与培养基混合拌匀,在发酵罐中进行厌氧发酵,厌氧发酵的光照强度为3000勒克斯、温度30-40℃,当发酵罐内温度低于31℃时,热气管线4对空腔内通40℃热气,空腔内升温,然后发酵罐本体1内的温度升高,持续通入热气使得空腔内的压强增大,因为气缸7导热慢,且气缸7侧壁与外界接触,进而气缸7内温度低于空腔内的温度,并且,气缸7内的压强小于空腔内的压强,进而活塞12朝着靠近气缸7底部的方向移动,当罐体内的温度为40℃,停止通入热气,因为外壳6与外界接触,会与外界交换掉一部分热量,进而发酵罐内不会完全吸收40℃的热气,实际吸收的热量会低于40℃,同时,因为压强与温度是正比关系,压强越大温度也越高。因为持续的朝着空腔内通入热气,使得空腔内的压强增大,虽然通过外壳6被外界消耗掉一部分热量,但是增大的压强起到温度补偿的作用,进而能够给发酵罐本体1提供40℃的热气。当发酵罐本体1内的温度达到39℃时,停止通入热气,打开出气阀门13,空腔内的压强瞬间被减小,而气缸7内的大于空腔内的压强,进而气缸7的活塞12快速朝着发酵罐本体1运动,进而撞击球15瞬间撞击发酵罐本体1,进而使得发酵罐本体1产生振动,使得与发酵罐本体1内壁粘连的液体松动,然后打开搅拌机进行搅拌,使得液体更好的发酵,避免粘连在发酵罐本体1内壁上的粘稠液体因为持续与侧壁接触导致温度过高而发酵失败,进而影响发酵罐内的所有液体。同时因为撞击球15和第一永磁铁8通过弹簧与第一永磁铁11和活塞12连接,进而撞击球15反复撞击发酵罐本体1,使得发酵罐本体1将振动传递给所有的发酵液体,使得发酵液体搅拌效果更好,受热更均匀,发酵效果好,当撞击快停止撞击后,搅拌电机3停止搅拌,然后控制器将出气阀门13关闭。
当发酵罐本体1内的温度高于39℃时,冷气管线5导入30℃的冷气至空腔内,空腔内降温,然后发酵罐本体1内的温度降低,持续通入冷气使得空腔内的压强减小,因为气缸7导热慢,且气缸7侧壁与外界接触,进而气缸7内温度高于空腔内的温度,并且,气缸7内的压强高于空腔内的压强,进而活塞12朝着远离气缸7底部的方向移动,当罐体内的温度为40℃,停止通入冷气,因为外壳6与外界接触,会与外界交换掉一部分热量,进而发酵罐内不会完全吸收30℃的冷气,实际吸收的温度会高于30℃,同时,因为压强与温度是正比关系,压强越小温度也越低。因为持续的朝着空腔内通入冷气,使得空腔内的压强减小,虽然通过外壳6被外界消耗掉一部分冷源,但是减小的压强起到温度补偿的作用,进而能够给发酵罐本体1提供30℃的冷气。当发酵罐本体1内的温度达到39℃时,停止通入冷气,打开出气阀门13,空腔内的压强瞬间被增大,而气缸7内的小于空腔内的压强,进而气缸7的活塞12朝着气缸7底部瞬间快速移动,撞击球15和第一永磁铁8靠近第二永磁铁,进而第一永磁铁8受到第二永磁铁11的排斥作用力,进而撞击球15撞击发酵罐本体1,进而使得发酵罐本体1产生振动,使得与发酵罐本体1内壁粘连的液体松动,然后打开搅拌机进行搅拌,使得液体更好的发酵,避免粘连在发酵罐本体1内壁上的粘稠液体因为持续与侧壁接触导致温度过低而凝固导致发酵失败,进而避免影响发酵罐内的所有液体。同时因为撞击球15和第一永磁铁8通过弹簧与第一永磁铁11和活塞12连接,进而撞击球15反复撞击发酵罐本体1,使得发酵罐本体1将振动传递给所有的发酵液体,使得发酵液体搅拌效果更好,冷却更均匀,发酵效果好,当撞击快停止撞击后,搅拌电机3停止搅拌。厌氧发酵的时间48小时,
S40:曝气处理:将发酵完成后的基料进行曝气处理33-48h后得到复合微生物肥料;得到的复合微生物肥料中有效微生物活菌数≥2000万/克。
S50:肥料分洒;将得到的复合微生物肥料分洒至所需要进行松土处理的土壤中,每亩分洒40-50L。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松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0:准备基料:枯草芽孢杆菌菌体20-30份、地衣芽孢杆菌20-40份、侧孢芽孢杆菌25-35份和胶质芽孢杆菌菌体20-26份;
S20:准备培养基:将腐殖酸钠5~15份、麸皮30~50份、米糠30~50份、新鲜马尾藻2.5~7.5份和小球藻2.5~7.5份制成培养基;
S30:将基料与培养基混合拌匀,在发酵罐中进行厌氧发酵,
S40:曝气处理:将发酵完成后的基料进行曝气处理33-48h后得到复合微生物肥料;
S50:肥料分洒;将得到的复合微生物肥料分洒至所需要进行松土处理的土壤中,每亩分洒40-50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松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0中,将麸皮粉碎后过40目筛,做高温杀菌处理后再做为基质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松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0中,所述培养基还包括鱼粉5-10份和硝酸钠15-20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松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0中,厌氧发酵的光照强度为3000勒克斯、温度30-40℃,厌氧发酵的时间48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松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0中,得到的复合微生物肥料中有效微生物活菌数≥2000万/克。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松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0中,采用的发酵罐包括底座(2)和设在底座(2)上的发酵罐本体(1)、热气管线(4)和冷气管线(5);所述发酵罐本体(1)上设有开口,用于进料和出料,发酵罐本体(1)上设有用于盖住开口的盖体(9),所述发酵罐本体(1)底部设有外壳(6),所述外壳(6)和发酵罐本体(1)之间组成空腔,所述热气管线(4)和冷气管线(5)均与外壳(6)连通,所述热气管线(4)用于向空腔内导入热气,所述冷气管线(5)用于向空腔内导入冷气,所述外壳(6)上设有出气阀门(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上设有搅拌电机(3),所述发酵罐本体(1)内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与搅拌电机(3)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上设有搅拌叶片(10),所述搅拌轴与发酵罐本体(1)和外壳(6)转动密封连接,所述外壳(6)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气缸(7),所述气缸(7)的活塞(12)上通过弹簧固定连接有撞击块,所述撞击块用于撞击发酵罐本体(1),所述气缸(7)壁的导热性比发酵罐本体(1)的导热性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撞击块包括撞击球(15)和第一永磁铁(8),所述第一永磁铁(8)的两端分别与弹簧和撞击球(15)固定连接,所述撞击球(15)用于撞击发酵罐本体(1),所述撞击球(15)的材质为铸铁,所述活塞(12)上设有与第一永磁铁(8)的磁性相反的第二永磁铁(11),第二永磁铁(11)一端与活塞(1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弹簧固定连接,所述发酵罐本体(1)的材质为铝合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发酵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酵罐本体(1)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底座(2)上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反馈的温度信息,所述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反馈的信息对搅拌电机(3)、出气阀门(13)发出控制指令,开启或者关闭搅拌器,打开或者关闭出气阀门(13),所述冷气管线(5)和热气管线(4)上均设有电阀门,所述撞击球(15)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撞击球(15)撞击发酵罐本体(1)时产生的压力,所述压力传感器设在靠近发酵罐本体(1)的撞击快的那端,所述压力传感器将压力信号反馈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有温度传感器、搅拌电机(3)、电阀门、出气阀门(13)和压力传感器通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7)设有多个,多个气缸(7)沿着外壳(6)均匀设置。
CN202310762634.XA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松土的方法 Pending CN1166363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62634.XA CN116636347A (zh)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松土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62634.XA CN116636347A (zh)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松土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36347A true CN116636347A (zh) 2023-08-25

Family

ID=87615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62634.XA Pending CN116636347A (zh)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松土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36347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17198A (zh) * 2012-03-31 2012-08-01 广东绿百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微生物肥料及其培养方法
CN110436977A (zh) * 2019-08-28 2019-11-12 汤江山 一种大闸蟹有机肥制备装置
KR20200041469A (ko) * 2018-10-12 2020-04-22 주식회사 평강비아이엠 히팅부 구조 개선형 음식물 쓰레기 처리장치
CN211814194U (zh) * 2020-03-02 2020-10-30 山东土秀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微生物发酵设备
CN112958556A (zh) * 2021-02-03 2021-06-15 邵莲侠 一种发酵罐清洗装置
CN114717006A (zh) * 2022-03-11 2022-07-08 四川爱隆植物营养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松土剂
US20220242799A1 (en) * 2021-02-04 2022-08-04 Open Mind Development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composting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17198A (zh) * 2012-03-31 2012-08-01 广东绿百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微生物肥料及其培养方法
KR20200041469A (ko) * 2018-10-12 2020-04-22 주식회사 평강비아이엠 히팅부 구조 개선형 음식물 쓰레기 처리장치
CN110436977A (zh) * 2019-08-28 2019-11-12 汤江山 一种大闸蟹有机肥制备装置
CN211814194U (zh) * 2020-03-02 2020-10-30 山东土秀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微生物发酵设备
CN112958556A (zh) * 2021-02-03 2021-06-15 邵莲侠 一种发酵罐清洗装置
US20220242799A1 (en) * 2021-02-04 2022-08-04 Open Mind Development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composting
CN114717006A (zh) * 2022-03-11 2022-07-08 四川爱隆植物营养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松土剂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17399B (zh) 一种利用秸秆微生物发酵合成速效缓释一体高效生态复合肥的智能制备系统及制备方法
CN102453676B (zh) 秸秆发酵剂及其在秸秆发酵中的应用方法
CN101880197A (zh) 一种微生物复合肥及其应用
CN102276367B (zh) 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及其制造方法
CN204702674U (zh) 利用秸秆微生物发酵生态复合肥的智能制备系统
CN107935758A (zh) 一种生物质炭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05097A (zh) 有机固体废弃物快速无害化处理工艺及资源化利用
CN108976030A (zh) 一种以虫粪为基质的草莓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1885640B (zh) 一种利用微生物复合菌制备蘑菇培养基质的方法
CN105130600A (zh) 一种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06995A (zh) 一种用食用菌菌渣堆肥好氧发酵制备生物有机菌肥的方法
CN100521914C (zh) 一种沼液栽培双孢菇的方法
CN109400352A (zh) 一种利用秸秆微生物发酵再利用的方法
CN108821867A (zh) 利用鱼鳞、鱼内脏及其清洗污水制备生物液态肥的方法
CN106148229A (zh) 一种弗氏链霉菌固体培养基、培养方法及农用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
CN109627099A (zh) 一种球状颗粒盐碱调理剂及其制备
CN107778101A (zh) 一种利用菌渣和秸秆制备生物有机肥的发酵方法
CN113149774A (zh) 一种茄果类蔬菜用抗病促生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160862A (zh) 一种氨基酸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522147A (zh) 经济型短周期栽培杏鲍菇的培养基及栽培方法
CN105503363A (zh) 一种魔芋专用复合微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6636347A (zh) 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松土的方法
CN102173879B (zh) 利用纤维素酶发酵废菌丝体和沼渣生产生物钾肥的方法
CN103146391A (zh) 秸秆腐熟剂及其生产工艺
CN109438009A (zh) 一种适用于大豆前中期的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