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20430A - 用于车辆的尾翼组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尾翼组件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620430A CN116620430A CN202310699194.8A CN202310699194A CN116620430A CN 116620430 A CN116620430 A CN 116620430A CN 202310699194 A CN202310699194 A CN 202310699194A CN 116620430 A CN116620430 A CN 11662043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il
- vehicle
- assembly
- piece
- tail w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5/00—Vehicl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streamlining
- B62D35/007—Rear spoil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7/00—Stabilising vehicle bodies without controlling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2D37/02—Stabilising vehicle bodies without controlling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by aerodynamic mea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2—Elements for improving aerodynam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尾翼组件及车辆,所述尾翼组件包括:第一尾翼,所述第一尾翼与所述车辆的车身连接;第二尾翼,所述第二尾翼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尾翼上以可选择地将所述尾翼组件由收缩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尾翼连接,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尾翼连接,所述支撑件一端与所述另一端之间可选择地产生在垂直于所述支撑件延伸方向上的形变以调整所述第二尾翼相对所述第一尾翼的角度。根据本申请的用于车辆的尾翼组件,该尾翼组件能够有效地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尾翼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车辆在高速行驶时会产生较大的空气阻力,空气阻力会导致燃油经济性下降和尾气排放的增加,因此,现有的车辆在尾端设置尾翼以减少空气阻力,但现有的尾翼通常为固定结构且无法调整角度,当车速过快时,过大的升力导致车辆的操作稳定性下降,引起车辆的发飘和失稳等问题,对行车安全造成重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尾翼组件,该尾翼组件能够有效地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尾翼组件的车辆。
根据本申请的用于车辆的尾翼组件,尾翼组件包括:第一尾翼,所述第一尾翼与所述车辆的车身连接;第二尾翼,所述第二尾翼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尾翼上以可选择地将所述尾翼组件由收缩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尾翼连接,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尾翼连接,所述支撑件一端与所述另一端之间可选择地产生在垂直于所述支撑件延伸方向上的形变以调整所述第二尾翼相对所述第一尾翼的角度。
根据本申请的用于车辆的尾翼组件,尾翼组件设置有支撑件,当车辆在高速行驶、过弯或者雨雪天气下行驶时,第二尾翼可以处于展开状态,支撑件可以通过在垂直于支撑件延伸方向上进行形变,进一步改变第二尾翼相对于第一尾翼的角度,使第二尾翼的迎风面积增加并产生负升力,有效地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尾翼连接;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二尾翼连接;柔性连接件,所述柔性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柔性驱动件,所述柔性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柔性连接件上,所述柔性驱动件适于驱动所述柔性连接件弯曲。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驱动件包括:第一压电片和第二压电片,所述第一压电片与所述第二压电片分别设置于所述柔性连接件厚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一压电片与所述第二压电片可选自地朝向厚度方向上的一侧或另一侧弯曲以驱动所述柔性连接件弯曲。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朝向彼此弯曲且至少部分贴合设置,所述第一压电片与所述第二压电片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贴合处背离彼此的两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尾翼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尾翼,所述第一驱动件适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靠近彼此。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尾翼上形成有多个第一连接梁,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梁上形成有导向孔;所述第二尾翼上形成有与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梁一一对应的第二连接梁,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梁依次穿过对应的所述导向孔;所述尾翼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适于驱动所述第二连接梁相对所述第一连接梁移动以在收缩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切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梁上形成有第一减重孔,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梁上形成有第二减重孔。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有第一输出轴;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尾翼上且与所述输出轴联动,所述传动组件适于在所述输出轴的带动下驱动所述第二尾翼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尾翼上且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轴同轴设置。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申请的车辆。
根据本申请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尾翼组件,由于本申请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尾翼组件,因此该车辆在高速行驶、过弯或者雨雪天气下行驶时,尾翼组件中的第二尾翼可以处于展开状态以提高迎风面积,并且尾翼组件可以调整第二尾翼相对于第一尾翼的角度,使第二尾翼的迎风面积增加并产生负升力,有效地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尾翼组件在收缩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尾翼组件在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尾翼组件的第一尾翼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尾翼组件的第二尾翼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尾翼组件的第二驱动件与第二尾翼的配合示意图;
图6是图1中尾翼组件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尾翼组件的安装板、第一驱动件和支撑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8是图1中尾翼组件的支撑件在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支撑件在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中支撑件在第三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尾翼组件;110、第一尾翼;111、安装板;1111、避让孔;112、第一连接梁;1121、导向孔;1122、第一减重孔;120、第二尾翼;121、第二连接梁;1211、第二减重孔;130、支撑件;131、第一支撑部;132、第二支撑部;1321、连接孔;133、柔性连接件;1331、第一连接杆;1332、第二连接杆;134、柔性驱动件;1341、第一压电片;1342、第二压电片;140、第一驱动件;141、移动支架;142、预紧杆;143、预紧块;150、第二驱动件;151、驱动电机;1511、第一输出轴;152、传动组件;1521、第二导向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10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尾翼组件100,尾翼组件100包括第一尾翼110、第二尾翼120和支撑件130,第一尾翼110与车辆的车身连接,第二尾翼120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尾翼110上以可选择地将尾翼组件100由收缩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支撑件130的一端与第一尾翼110连接,支撑件130的另一端与第二尾翼120连接,支撑件130一端与另一端之间可选择地产生在垂直于支撑件130延伸方向上的形变以调整第二尾翼120相对第一尾翼110的角度。
相关技术中,车辆在高速行驶时会产生较大的空气阻力,空气阻力会导致燃油经济性下降和尾气排放的增加,因此,现有的车辆在尾端设置尾翼以减少空气阻力,但现有的尾翼通常为固定结构且无法调整角度,当车速过快时,过大的升力导致车辆的操作稳定性下降,引起车辆的发飘和失稳等问题,对行车安全造成重大影响。
如图1和图2所示,具体而言,尾翼组件100包括第一尾翼110、第二尾翼120和支撑件130,其中,第一尾翼110可以与车辆的车身连接,第二尾翼120可以设置在第一尾翼110远离车身的一端,并且第二尾翼120可以具有收缩状态和展开状态,当第二尾翼120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二尾翼120可以收容于第一尾翼110内,在这种工况下,车辆可以处于低速行驶,尾翼组件100的占用空间小以减少空气阻力,当第二尾翼12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二尾翼120可以伸出第一尾翼110,且第二尾翼120的一端可以与第一尾翼110远离车身的一端止抵,在这种工况下,车辆可以高速行驶、过弯或者雨雪天气下行驶时,尾翼组件100可以增加迎风面积,提升车辆的操控性能。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尾翼110和第二尾翼120可以与车辆的尾翼外壳固定连接进而控制车辆的尾翼。
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件130的一端可以与第一尾翼110连接,支撑件130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二尾翼120连接,并且支撑件130可以产生弯曲形变,进一步地,支撑件130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可以产生垂直于支撑件130延伸方向上的形变,通过支撑件130的形变弯曲可以调整第二尾翼120相对于第一尾翼110的角度,即第二尾翼120相对于第一尾翼110间的倾斜度。
在具体工况中,车辆在高速行驶、过弯或者雨雪天气下行驶时,需要尾翼提供较大的下压力来提升操纵稳定性,第二尾翼120可以处于展开状态使尾翼组件100的迎风面积增大,支撑件130可以通过形变使第二尾翼120的迎风角度改变,从而使第二尾翼120与空气间产生负升力,防止车辆在高速行驶时因升力过大导致失控,进一步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
简言之,本申请的尾翼组件100设置有支撑件130,当车辆在高速行驶、过弯或者雨雪天气下行驶时,第二尾翼120可以处于展开状态,支撑件130可以通过在垂直于支撑件130延伸方向上进行形变,进一步改变第二尾翼120相对于第一尾翼110的角度,使第二尾翼120的迎风面积增加并产生负升力,有效地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
如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130可以包括第一支撑部131、第二支撑部132、柔性连接件133和柔性驱动件134,第一支撑部131可以与第一尾翼110连接,具体地,第一支撑部131与第一尾翼110之间可以通过螺栓和螺纹形成可拆卸连接,或者第一支撑部131与第一尾翼110之间可以通过卡接、插接而形成可拆卸连接,第二支撑部132可以与第二尾翼120连接。
如图6所示,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132上可以形成有连接孔1321,第二尾翼120的至少部分可以穿过连接孔1321并与第二支撑部132止抵,柔性连接件133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撑部131与第二支撑部132之间,并且柔性连接件133的一端可以与第二支撑部132固定连接,柔性连接件133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二支撑部132固定连接,在具体实施例中,柔性连接件133、第一支撑部131和第二支撑部132可以一体成型。其中,柔性连接件133可以通过弯曲形变以改变第二支撑部132的位置,柔性驱动件134可以设置于柔性连接件133上,并且柔性驱动件134可以驱动柔性连接件133弯曲,当柔性连接件133弯曲时可以带动第二支撑部132位置的改变,第二支撑部132与第二尾翼120连接,进而改变第二尾翼120相对于第一尾翼110的角度。
如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柔性驱动件134可以包括第一压电片1341和第二压电片1342,第一压电片1341和第二压电片1342可以分别设置在柔性连接件133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并且第一压电片1341与第二压电片1342可以朝向厚度方向上的一侧或另一侧弯曲以驱动柔性连接件133弯曲,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压电片1341和第二压电片1342可以构造为压电陶瓷,当第一压电片1341和第二压电片1342分别施加不同的电压时,第一压电片1341和第二压电片1342可以使柔性连接件133弯曲,需要解释的是,当第一压电片1341通电的电压增加,第二压电片1342通电的电压减小,第一压电片1341会伸长,第二压点片会收缩,从而使柔性连接件133朝向第二压电片1342侧弯曲,同理,当第一压电片1341通电的电压减小,第二压电片1342通电的电压增加,第一压电片1341会收缩,第二压点片会伸长,从而使柔性连接件133朝向第一压电片1341侧弯曲,如图8-图10所示为支撑件130的三种状态,第一状态下,车辆处于中低速行驶状态,支撑件130没有产生弯曲,第二状态下,支撑件130朝向第二压电片1342侧弯曲,第三状态下,支撑件130朝向第一压电片1341侧弯曲。
如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柔性连接件133可以包括第一连接杆1331和第二连接杆1332,第一连接杆1331和第二连接杆1332的两端可以分别与第一支撑部131和第二支撑部132连接,第一连接杆1331与第二连接杆1332可以朝向彼此弯曲设置,并且第一连接杆1331和第二连接杆1332的至少部分可以贴合设置,进而保证柔性驱动件134可以同时使第一连接杆1331和第二连接杆1332形变。第一压电片1341与第二压电片1342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杆1331与第二连接杆1332贴合处背离彼此的两侧,采用第一连接杆1331和第二连接杆1332可以使柔性连接件133的形变效果更加明显。
如图7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尾翼组件100还可以包括第一驱动件140,第一驱动件140可以设置在第一尾翼110,第一驱动件140能够驱动第一支撑部131和第二支撑部132靠近彼此,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140可以构造为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可以与移动支架141动力连接,移动支架141可以与电机的输出轴螺接,电机的输出轴在旋转时可以带动移动支架141在输出轴的轴向方向移动,移动支架141与预紧杆142固定连接,安装板111上可以形成有避让孔1111,预紧杆142可以穿过避让孔1111,第二支撑部132上可以设置有预紧块143,预紧杆142可以与预紧块143固定连接,当移动支架141移动时,移动支架141带动预紧杆142移动,预紧杆142拉动预紧块143进而使第二支撑部132靠近第一支撑部131,需要解释的是,柔性驱动件134可以对柔性连接件133提供形变力,为了防止形变力过小导致柔性连接件133形变量过小,预紧杆142可以通过拉动预紧块143使第二支撑部132受到朝向第一支撑部131的预紧力,当柔性连接件133同时受到柔性驱动件134提供的形变力和第二支撑块的预紧力时,柔性连接件133可以朝向两侧弯曲,从而实现第二尾翼120角度的变化。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尾翼110可以包括安装板111和第一连接梁112,第一连接梁112可以与安装板111固定连接,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梁112可以与安装板111螺接,第一连接梁112可以构造为多个,并且多个第一连接梁112可以间隔设置,每个第一连接梁112的自由端可以设置有导向孔1121,第二尾翼120上可以形成有与多个第一连接梁112一一对应的第二连接梁121,并且每个第二连接梁121依次穿过对应第一连接梁112的导向孔1121,进而实现第二尾翼120与第一尾翼110之间的连接,尾翼组件100还可以包括第二驱动件150,第二驱动件150可以驱动第二连接梁121相对第一连接梁112移动以在收缩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切换。
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一连接梁112上可以形成有第一减重孔1122,每个第二连接梁121上可以形成有第二减重孔1211,通过设置第一减重孔1122和第二减重孔1211可以进一步减小第一连接梁112和第二连接梁121的重量,实现轻量化,并且第一减重孔1122和第二减重孔1211还可以增加第一连接梁112和第二连接梁121的柔性,第一减重孔1122可以设置为多个,并且多个第一减重孔1122可以间隔设置在第一连接梁112,第一减重孔1122可以构造为长圆孔,同样地,第二减重孔1211可以设置为多个,并且多个第二减重孔1211可以间隔设置在第二连接梁121,第二减重孔1211可以构造为长圆孔。
如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150可以包括驱动电机151和传动组件152,驱动电机151可以设置有第一输出轴1511,传动组件152可以设置在第二尾翼120上,并且传动组件152可以与输出轴联动,传动组件152能够在输出轴的带动下驱动第二尾翼120移动,具体地,传动组件152上可以形成有第二导向孔1521,第二导向孔1521可以与第一输出轴1511传动连接,第二导向孔1521内可以设置有内螺纹,当第一输出轴1511转动时可以带动传动组件152沿第一输出轴1511的轴向方向移动,第二连接梁121可以与传动组件152固定连接,当传动组件152移动时可以带动第二连接梁121同步移动,从而实现第二尾翼120的收缩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的切换。
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140与第二驱动件150可以设置在第一尾翼110上,并且第一驱动件140的输出轴可以与第二驱动件150的输出轴同轴设置,从而保证第一驱动件140与第二驱动件150占用空间更小,使尾翼组件100结构更加紧凑,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140和第二驱动件150可以构造为一体结构,即一个电机具有两个输出轴,其中一个输出轴与第一驱动件140动力连接,另一个输出轴与第二驱动件150动力连接。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申请的车辆。
根据本申请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尾翼组件100,由于本申请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尾翼组件100,因此该车辆在高速行驶、过弯或者雨雪天气下行驶时,尾翼组件100中的第二尾翼120可以处于展开状态以提高迎风面积,并且尾翼组件100可以调整第二尾翼120相对于第一尾翼110的角度,使第二尾翼120的迎风面积增加并产生负升力,有效地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尾翼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尾翼,所述第一尾翼与所述车辆的车身连接;
第二尾翼,所述第二尾翼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尾翼上以可选择地将所述尾翼组件由收缩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尾翼连接,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尾翼连接,所述支撑件一端与所述另一端之间可选择地产生在垂直于所述支撑件延伸方向上的形变以调整所述第二尾翼相对所述第一尾翼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尾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
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尾翼连接;
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二尾翼连接;
柔性连接件,所述柔性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
柔性驱动件,所述柔性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柔性连接件上,所述柔性驱动件适于驱动所述柔性连接件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尾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驱动件包括:
第一压电片和第二压电片,所述第一压电片与所述第二压电片分别设置于所述柔性连接件厚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一压电片与所述第二压电片可选自地朝向厚度方向上的一侧或另一侧弯曲以驱动所述柔性连接件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尾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件包括:
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朝向彼此弯曲且至少部分贴合设置,所述第一压电片与所述第二压电片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贴合处背离彼此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尾翼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尾翼,所述第一驱动件适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靠近彼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尾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尾翼上形成有多个第一连接梁,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梁上形成有导向孔;
所述第二尾翼上形成有与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梁一一对应的第二连接梁,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梁依次穿过对应的所述导向孔;所述尾翼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适于驱动所述第二连接梁相对所述第一连接梁移动以在收缩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尾翼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梁上形成有第一减重孔,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梁上形成有第二减重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尾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有第一输出轴;
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尾翼上且与所述输出轴联动,所述传动组件适于在所述输出轴的带动下驱动所述第二尾翼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尾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尾翼上且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轴同轴设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尾翼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699194.8A CN116620430A (zh) | 2023-06-12 | 2023-06-12 | 用于车辆的尾翼组件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699194.8A CN116620430A (zh) | 2023-06-12 | 2023-06-12 | 用于车辆的尾翼组件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620430A true CN116620430A (zh) | 2023-08-22 |
Family
ID=87621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699194.8A Pending CN116620430A (zh) | 2023-06-12 | 2023-06-12 | 用于车辆的尾翼组件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620430A (zh) |
-
2023
- 2023-06-12 CN CN202310699194.8A patent/CN116620430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194224B (zh) | 主动式前导流器 | |
ES2709802T3 (es) | Sistema de accionador de borde de salida y método asociado | |
US8596583B2 (en) | Adjusting mechanism for kinematic guidance of an adjustable body during its adjustment on a supporting structural component, adjusting mechanism for kinematic adjustment of a high lift body, and high lift system comprising a like adjusting mechanism | |
EP1904349B2 (en) | Wiper blade assembly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 |
ITBO20000731A1 (it) | Autovettura con superfici aereodinamiche deportanti mobili | |
US20180134330A1 (en) | Variable Rear Spoiler Apparatus of Rear Bumper for Vehicle | |
US5458391A (en) | Front air spoiler apparatus for automotive vehicle | |
EP2155537B1 (en) | Tractor cabin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fairing with an air deflector. | |
CN112109877A (zh) | 一种基于压电驱动的新型变体机翼 | |
CN116620430A (zh) | 用于车辆的尾翼组件及车辆 | |
CN114940220A (zh) | 用于车辆的扰流板组件和车辆 | |
CN214823697U (zh) | 一种汽车电动升降折叠尾翼 | |
CN110450864B (zh) | 一种可移动开启的主动扰流板总成 | |
CN109562795B (zh) | 用于车辆的减小空气阻力的设备 | |
US20230202587A1 (en) | Movable spoiler device | |
CN219107224U (zh) | 一种驱动机构、气坝装置及车辆 | |
CN114954700A (zh) | 扰流板构造 | |
CN210912104U (zh) | 一种气动悬浮阀以及座椅 | |
CN112622547A (zh) | 一种旋翼车轮及飞行汽车 | |
CN114954704B (zh) | 用于车辆的扰流板组件和车辆 | |
US20230264761A1 (en) | Movable spoiler device | |
CN215706723U (zh) | 具有弹性平衡装置的电动尾翼系统及汽车 | |
CN220948252U (zh) | 一种汽车主动式扩散器及汽车 | |
KR101438936B1 (ko) | 자동차의 능동 제어 가변 스포일러 | |
CN115783070A (zh) | 一种车辆用气坝系统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