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16527A - 一种复合鞋底及鞋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鞋底及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16527A
CN116616527A CN202310811472.4A CN202310811472A CN116616527A CN 116616527 A CN116616527 A CN 116616527A CN 202310811472 A CN202310811472 A CN 202310811472A CN 116616527 A CN116616527 A CN 1166165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jection
heel
ejection portion
region
s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1147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剑光
傅凤琴
韦至恒
王旭
杨昌
彭力均
刘智才
任强
杨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 Ning China Sports Good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 Ning China Sports Good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 Ning China Sports Good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 Ning China Sports Good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1147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1652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165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165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02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3/12Soles with seve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02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3/12Soles with seve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 A43B13/125Soles with seve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midsole or middle lay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02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3/12Soles with seve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 A43B13/125Soles with seve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midsole or middle layer
    • A43B13/127Soles with seve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midsole or middle layer the midsole being multilay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8Resilient so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3/00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the us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复合鞋底,包括自上而下重叠设置的上层中底、硬质支撑层和下层中底。其中,硬质支撑层包括第一弹射部和第二弹射部,第一弹射部与第二弹射部的分叉位置设于前中足区域处,第一弹射部与第二弹射部自分叉位置处朝向鞋底后跟所在方向呈夹角设置,第一弹射部和第二弹射部之间设置有弹射添附部,弹射添附部位于鞋底的后跟处,第一弹射部、第二弹射部与弹射添附部之间形成中足镂空结构。本发明的复合鞋底及鞋,搭配峰值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力,增大中足镂空结构形变空间,提升中足区域缓震形成,减少地面对人体的冲击同时快速制动,为足部提供强有力的回弹势能,同时,让制动至蹬伸过程的过渡传导更顺畅并高效,提升对足部的弹射助推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鞋底及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鞋底及鞋。
背景技术
随着全民健身的兴起,跑者的体能与肌肉强度在日常训练和赛事中明显增强,肌肉能力增强能够提升跑者在跑步过程中的动作控制与保护的能力,目前各大运动品牌在竞速跑鞋的研发中更多的是以肌肉具备足够肌力为前提,在中底嵌入硬质支撑层来调整前掌杠杆支点和踝关节、跖趾关节作用力臂,叠加高弹中底材料进而提升前掌推进,发挥提升竞速跑鞋的运动表现。
而在长跑运动中,后半程跑者的体力会发生下降或疲劳,下肢及足部肌肉会出现疲劳,这将导致肌肉的肌力下降,而无法为后跟着地向中足过渡时提供足够的回弹势能和缓震效果。因此,设计一款能够代偿肌力做功为后跟着地向中足过渡时提供足够回弹势能的跑鞋对提升跑者运动表现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鞋底及鞋,搭配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力,增大中足镂空结构形变空间,提升中足区域缓震形成,降低地面对人体的冲击同时快速制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复合鞋底,包括自上而下重叠设置的上层中底、硬质支撑层和下层中底,硬质支撑层上设置有分割槽,分割槽在硬质支撑层上分割出第一弹射部和第二弹射部,分割槽靠近鞋底足尖的一端为第一弹射部与第二弹射部的分叉位置,分叉位置位于硬质支撑层的前中足区域处,第一弹射部与第二弹射部自分叉位置处朝向鞋底后跟所在方向呈夹角设置,第一弹射部和第二弹射部之间设置有弹射添附部,弹射添附部位于鞋底的后跟处,第一弹射部、第二弹射部与弹射添附部之间形成中足镂空结构。
进一步,中足镂空结构沿足尖指向后跟的方向自分叉位置处延伸至弹射添附部处。
进一步,第一弹射部和第二弹射部的分叉位置位于硬质支撑层后跟至前掌方向直线距离的55%-62%区域。
进一步,第一弹射部自硬质支撑层的前中足区域朝向后跟方向弧形向上延伸设置,第一弹射部呈半环形,中部形成有中空区域。
进一步,第二弹射部自硬质支撑层的前中足区域朝向后跟方向弧形向下延伸设置,位于第一弹射部中空区域的正下方。
进一步,硬质支撑层还包括前掌部位,第一弹射部和第二弹射部的分叉位置所在区域的刚性大于第二弹射部的刚性,第二弹射部的刚性大于第一弹射部的刚性,第一弹射部的刚性大于前掌部位的刚性。
进一步,第一弹射部和第二弹射部的分叉位置对应设置在人体足部的跖趾关节之后。
进一步,弹射添附部设置在上层中底的后跟底部,向下凸出于上层中底的下表面设置,弹射添附部自上层中底后跟底部由内外两侧向中间区域收窄。
进一步,弹射添附部穿过第一弹射部的中空区域,与第二弹射部上表面抵接,为第二弹射部提供支撑和回弹作用。
进一步,上层中底还包括承托部,承托部自前中足区域至后跟区域与第一弹射部的上表面贴合设置,对足部实现减震回弹作用。
进一步,下层中底包括支撑边墙,支撑边墙位于下层中底的前掌和中足之间的过渡区域处,位于下层中底的内外两侧,且凸出下层中底上表面设置,支撑边墙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自前掌至中足区域向上弯曲设置,与第一弹射部下表面贴合设置,第二部分沿中足至后跟方向向下倾斜设置,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形成中间凸起的稳定支撑结构。
进一步,下层中底自前中足区域至后跟区域的中间位置设有弧形向下的坡形过渡结构,过渡结构顺应第二弹射部下表面弧度向下弯曲,贴合于第二弹射部下表面设置。
一种鞋,包括以上所述的复合鞋底。
本发明的复合鞋底及鞋,第一弹射部、第二弹射部与弹射添附部之间形成中足镂空结构,将硬质支撑层的分叉位置设置在前中足区域,增大了中足镂空结构形变空间,进而提升中足区域缓震形成,减少落地足背和小腿前侧胫骨前肌的压力,降低地面对人体的冲击同时快速制动。运动时,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力所在区域落在硬质支撑层的分叉位置处,能够为中足镂空结构提供强有力的回弹势能,且第二弹射部在蹬伸过程中可获得最大的形变,提升后跟重力弹射力,将重力势能转换为前向推进动能,提升助力推进效果,同时让制动至蹬伸过程的过渡传导更加顺畅、高效,提升助力推进效果。此外,由于复合鞋底后跟区域采用收窄的结构设计,使整个鞋底的重量大幅度减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的复合鞋底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复合鞋底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上、下层中底及硬质支撑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中的硬质支撑层的主视图。
图4b为本发明中的硬质支撑层的立体图。
图5a为本发明中的分离式上层中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中的一体式上层中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6a为后跟着地时足部垂直地面的反作用图。
图6b为中足及前掌着地时足部垂直地面的反作用图。
图6c为跑者在触地期50%左右期间足底所受压力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复合鞋底及鞋进一步做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发明中的复合鞋底包括自上而下重叠设置的上层中底1、硬质支撑层2和下层中底3。其中,硬质支撑层2设置有弧形分割槽,分割槽将硬质支撑层2自前中足区域分割成第一弹射部21和第二弹射部22,前中足区域为硬质支撑层2对应于人体足部的前掌与中足之间的过渡区域。分割槽靠近鞋底足尖的一端为第一弹射部21与第二弹射部22的分叉位置24,分叉位置24位于硬质支撑层2的前中足区域处,第一弹射部21与第二弹射部22自分叉位置24处朝向鞋底后跟所在方向呈夹角设置;第一弹射部21和第二弹射部22之间设置有弹射添附部11,弹射添附部11位于鞋底的后跟处;第一弹射部21、第二弹射部22与弹射添附部11之间形成中足镂空结构4。
如图6a和6b所示,不同的着地方式带来的地面冲击特征有明显差异,随着速度的提升,地面的反作用也会随之增加。通过图6a-6b可知,无论是哪种着地方式,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力的作用时间均为触地期的50%左右,即在足平期(重心靠前);通过图6c得知,跑者在触地期50%左右期间足底所受压力6分布为足底第一跖骨到第五跖骨连接后端以及50%中足前端处,此时,足底所受压力的压力中心61位于后跟至前掌的60%左右的区域,该区域对应本申请复合鞋底的前中足区域。由此可见,上述将硬质支撑层2的分叉位置24设置在前中足区域的方式,能够增大中足镂空结构4的形变空间,提升中足区域缓震形成,进而减少落地足背和小腿前侧胫骨前肌的压力。此外,在足部落地过程中,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力所在区域落在硬质支撑层2的分叉位置24处,能够为中足镂空结构4提供强有力的回弹势能,将重力势能转换为前向推进动能,提升助力推进效果。
优选地,将第一弹射部21和第二弹射部22的分叉位置24进一步限定在硬质支撑层2后跟至前掌方向直线距离的55%-62%区域。其原因在于,无论哪种落地方式,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力均集中作用在硬质支撑层2的该区域内,将分叉位置24设置于该区域内时,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力所在区域对应第一弹射部21与第二弹射部22的分叉位置24。此时,在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力的作用下,第二弹射部22能够在蹬伸过程中获得最大的形变。
进一步,分叉位置24对应设置在人体足部的跖趾关节之后,跖趾关节为人体足部的前掌着地关节,在运动过程中,第二弹射部22的形变不会影响蹬伸力,同时,可最大化的提升鞋底后跟重力弹射力,为足部提供强有力的回弹势能。
如图4a-4b所示,第一弹射部21沿分叉位置24朝向后跟方向弧形向上延伸设置,第一弹射部呈半环形,中部形成有中空区域。第一弹射部21为中间软两侧硬的结构特点,即第一弹射部21对应人体足跟后侧部位的硬度小于第一弹射部21对应人体足跟内侧和外侧部位的硬度。第一弹射部21中间较软,能够较优的缓冲垂直地面反作用的第一峰值作用给后跟区域带来的冲击,同时提升落地到着地期15%左右落地阶段后跟的稳定性;第一弹射部21两侧较硬,能够增加着地期到支撑期的刚度,减少材料过渡形变,缩短过渡时间,第一弹性部21能够对足部后跟跟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第二弹射部22自分叉位置24朝向后跟方向弧形向下延伸设置,其结构为收窄的板状结构,位于第一弹射部21的弧形中空区域的正下方,第一弹射部21的后足区域紧贴下层中底3上表面设置,第二弹射部22作为支撑和回弹的辅助,搭配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力,在蹬伸时可获得最大的形变,提升弹射助推作用。
弹射添附部11设置在上层中底1的后跟底部,并向下凸出于上层中底1的下表面设置,弹射添附部11自上层中底1下表面由内外两侧向中间区域收窄。弹射添附部11采用高弹材料制成,可自上而下穿过第一弹射部21的弧形中空区域,与第二弹射部22后跟区域上表面抵接,以在运动过程中为第二弹射部22的弹射提供类似于踏板弹簧的作用。
中足镂空结构4沿足尖指向后跟的方向自第一弹射部21与第二弹射部22的分叉位置24处延伸至弹射添附部11处。中足镂空结构4的压缩形变可将能量进行储存,助力在支撑阶段将能量快速释放与储能,让运动回弹效果更快、更显著,并且有效降低膝关节与踝关节的受伤风险。
如图5a-5b所示,上层中底1还包括承托部12,承托部12周边包括边墙防护结构121,边墙防护结构121能够防止足内外翻现象的发生,承托部12自前中足区域与第一弹射部21贴合设置,在跑步过程中,为足部提供减震和回弹的作用,同时提供足够的支撑和保护作用。
弹射添附部11和承托部12可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为可分离式结构。优选地,将二者限定为一体式结构,避免因连接不稳定影响弹射添附部11的回弹性能。
如图3所示,下层中底3包括支撑边墙32和收窄的后跟31。支撑边墙32位于下层中底3上表面前掌及中足区域的两侧边,且凸出下层中底3上表面设置,支撑边墙32包括第一部分321和第二部分322,第一部分321自前掌至中足区域向上弯曲,贴合于第一弹射部21下表面;第二部分322沿中足至后跟方向斜向下设置,靠近后跟的一端与下层中底3的上表面重合,第一部分321和第二部分322形成中间凸起的稳定支撑结构,为第一弹射部21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护作用。
支撑边墙32的间隔区域设有相对支撑边墙32较缓坡度的过渡结构34,位于下层中底3上表面前掌及中足区域的中间位置处,该过渡结构34顺应第二弹射部22的下表面弧度向下弯曲,自上层中底1的前中足区域至后跟区域贴合第二弹射部22下表面设置,为第二弹射部22提供支撑和保护作用。
下层中底3后跟区域顺应第二弹射部22下表面形状,形成自鞋底的内外两侧向中间区域收窄结构31,该收窄结构31贴合于第二弹射部22下表面,保护第二弹射部22不与地面接触,起到一定的缓冲效果,提升落地的脚感。
综上,第二弹射部22作为收窄的后跟弹射部件,与第一弹射部21在硬质支撑层2前中足区域开始朝向后跟方向分叉,第一弹射部21的宽度大于第二弹射部22的宽度,保证落地到蹬伸过程的支撑性同时,提升弹射作用。第二弹射部22能够起到类似鞍马助跳器的起跳板作用,在跑步过程中,中前掌落地的跑者虽然在跑步过程中采用中足和前掌去落地,但是在马拉松后半程,体力下降或疲劳后,其落地方式会发生改变,变为混合落地方式,中前掌落地后,后跟会轻微下降,轻点地面后再向前过渡,在后跟轻微下降的过程中,第二弹射部22作为支撑和回弹的辅助结构,能够极大的提升中前掌落地跑者的跑步经济性,且在支撑期将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力通过中足镂空结构4的变形回弹将重力势能转换为前向推进动能,提升助力推进效果。同时,由于复合鞋底后跟区域采用收窄的结构设计,
下层中底3后跟区域顺应第二弹射部22的形状进行收窄设计,可使整个鞋底的重量大幅度减轻,同时能够调整跑者落地跑姿,减少落地时刻踝关节背屈角度、鞋与地面在矢状面的夹角,引导落地向中前掌着地,减少落地足背和小腿前侧胫骨前肌的肌肉做功,进一步,较优的缓冲后跟区域的最大冲击,即垂直地面反作用的第一峰值的作用,减少落地阶段地面冲击的峰值加载率和峰值加载率,减少下肢肌骨系统的损伤风险性。且弧形向下延伸的第二弹射部22逐步的增加着地期到支撑期的刚度,减少过渡的材形变,缩短过渡时间。
当人体足部踩踏使鞋底受力时,位于第一弹射部21与第二弹射部22之间的弹射添附部11能够利用其自身的高弹特性起到类似于弹簧的回弹效果,第一弹射部21朝向第二弹射部22下压使中足镂空结构4压缩形变,为人体足部提供减震和缓冲效果,同时存储能量;当脚部蹬伸时,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力作用于硬质支撑层2的分叉位置24处,第二弹射部22可产生最大形变,最大化的提升后跟重力弹射力,提供强有力的回弹势能,同时,让制动到蹬伸过程的过渡传导更顺畅并高效,更好的提供蹬伸推进效果。
硬质支撑层2的前掌部位23整体呈勺形,靠近足尖的一端向上翘起,形成蹬伸结构,有利于运动时人体足部的前掌向前滚动,进而提升运动表现。上层中底1和下层中底3的前掌区域均顺应硬质支撑层2前掌部位23的勺形结构设计,从而增加前掌区域的刚性,降低跖趾关节弯曲活动范围,硬质支撑层2搭配上层中底1和下层中底3的高弹材料,能够为蹬伸提供弹性和储能介质,使得前掌区域支点前移,从而增大跖趾关节力矩,进一步提升蹬伸效率。
上层中底1和下层中底3可通过超临界发泡或者化学发泡成型工艺,采用尼龙弹性体、聚氨酯、热塑性聚氨酯(包含芳香族型和脂肪族型)、浇注型聚氨酯、混炼型聚氨酯、热塑性聚醚酯弹性体、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高苯乙烯橡胶、溴化丁基橡胶、顺丁橡胶、硅橡胶、三元乙丙橡胶、天然橡胶、异戊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制成。其特征为硬度40-45C,密度为0.12-0.18g/cm3。材料轻质柔软有弹性,在跑动过程中,可为人体足部的中足部位至前掌部位提供极好的减震和回弹效果。
硬质支撑层2材料为特征为邵氏D硬度50-95,采用其他硬质材料制成的支撑板件,如酚醛树脂或热塑性树脂、热塑性聚氨酯、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尼龙弹性体、聚酯弹性体、聚酮、聚醚醚酮、聚醚酮酮、聚醚砜、聚苯硫醚、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其中至少一种或与无机填料或长纤维或短纤维(不限于碳纤维、玻纤、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芳酯纤维、玄武岩纤维、聚酯纤维等)所形成的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复合鞋底还包括大底5,其形状与下层中底3下表面形状一致且贴合设置在下层中底3的底部。大底5采用丁苯橡胶、溴化丁基橡胶、顺丁橡胶、硅橡胶、三元乙丙橡胶、天然橡胶、异戊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尼龙弹性体、聚氨酯(热塑性聚氨酯(包含芳香族型和脂肪族型)、浇注型聚氨酯、混炼型聚氨酯)、热塑性聚醚酯弹性体、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高苯乙烯橡胶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制成其中一种或者多种橡胶或者弹性体材料制成,根据合理的配方,使得大底5同时具备优异的止滑性和耐疲劳磨损性,用最薄的厚度即可满足实际的跑步运动需求,有效的降低了鞋底厚度及重量,实现鞋子轻量化的功能诉求,提供给穿着者更好的穿着体验。
实施例1:为配合硬质支撑层2提供最优的力反馈性能,上层中底1和下层中底3优选采用尼龙弹性体材料,优势在于其密度为0.12-0.14g/cm3,Shore C硬度为42±3,回弹率(Energy return)为80%,峰值加速度(Peak G)为10.1,能够提供轻质和高弹的效果。
硬质支撑层2优选为碳纤维/玻纤/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每层厚度0.12mm,总厚度1.0mm。
进一步,硬质支撑层四个区域的刚性排布为:第一弹射部21和第二弹射部22的分叉位置24所在区域的刚性大于第二弹射部22的刚性,第二弹射部22的刚性大于第一弹射部21的刚性,第一弹射部21的刚性大于前掌部位23的刚性。各区域的铺层方式如下:
第一弹射部21需要具备较好的支撑性和稳定性,该区域优选为碳纤维/玻纤/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每层厚度0.12mm,总厚度1.2mm,铺层方式:
(1)第一层3K碳纤斜纹
(2)第二层45度碳纤单向带
(3)第三层-45度碳纤单向带
(4)第四层90度碳纤单向带
(5)第五层90度碳纤单向带
(6)第六层90度碳纤单向带
(7)第七层90度碳纤单向带
(8)第八层-45度碳纤单向带
(9)第九层45度碳纤单向带
(10)第十层3K碳纤斜纹。
第二弹射部22提供回弹性,需要发生一定角度的变形,还需要提供足够的支撑,因此,需要有一定的韧性和足够的刚性,该区域优选为碳纤维/玻纤/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每层厚度0.12mm,总厚度1.4mm,铺层方式:
(1)第一层3K碳纤斜纹
(2)第二层45度碳纤单向带
(3)第三层60度碳纤单向带
(4)第四层-60度碳纤单向带
(5)第五层90度玻纤单向带
(6)第六层90度碳纤单向带
(7)第七层90度碳纤单向带
(8)第八层90度玻纤单向带
(9)第九层60度碳纤单向带
(10)第十层-60度碳纤单向带
(11)第十一层45度碳纤单向带
(12)第十二层3K碳纤斜纹
前掌部位23需要弯折,因此需要较低的刚性,该区域优选为碳纤维/玻纤/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每层厚度0.12mm,总厚度1.2mm,铺层方式:
(1)第一层3K碳纤斜纹
(2)第二层45度碳纤单向带
(3)第三层-45度碳纤单向带
(4)第四层90度玻纤单向带
(5)第五层90度碳纤单向带
(6)第六层90度碳纤单向带
(7)第七层90度玻纤单向带
(8)第八层-45度碳纤单向带
(9)第九层45度碳纤单向带
(10)第十层3K碳纤斜纹
分叉位置24受力最大,容易断裂,且需具备足够的支撑性,因此分叉位置24所在区域需要有最大的刚性,该区域优选为碳纤维/玻纤/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每层厚度0.12mm,总厚度1.6mm,铺层方式:
(1)第一层3K碳纤斜纹
(2)第二层45度碳纤单向带
(3)第三层-45度碳纤单向带
(4)第四层60度碳纤单向带
(5)第五层-60度碳纤单向带
(6)第六层90度玻纤单向带
(7)第七层90度碳纤单向带
(8)第八层90度碳纤单向带
(9)第九层90度玻纤单向带
(10)第十层-60度碳纤单向带
(11)第十一层60度碳纤单向带
(12)第十二层-45度碳纤单向带
(13)第十三层45度碳纤单向带
(14)第十四层3K碳纤斜纹
大底5可采用浇注型聚氨酯,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性能如下:硬度(邵尔A)62,密度1.20g/cm3,拉伸强度13.4MPa,断裂伸长率632%,直角撕裂强度59.6N/mm,阿克隆磨耗(1.61km)0.03cm3,DIN磨耗11mm3,耐黄变4级,耐老化4级。
本发明的复合鞋底及鞋,将地面反作用力与提升运动表现的设计结合起来,通过将硬质支撑层2的分叉位置24设置在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力所在区域处,使弹射部件能够获得最大的形变,且增加中足区域形变空间,提升中足区域缓震形成,减少了地面对人体的冲击同时快速制动。收窄底部后跟结构,可调整落地跑姿,引导落地向中前掌着地。收窄的后跟搭配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弹射助推压缩中足镂空结构形变为足部提供强有力的回弹势能,让制动到蹬伸过程的过渡传导更顺畅并高效,能更好的提供蹬伸推进效果。
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实施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Claims (13)

1.一种复合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重叠设置的上层中底、硬质支撑层和下层中底,硬质支撑层上设置有分割槽,分割槽在硬质支撑层上分割出第一弹射部和第二弹射部,分割槽靠近鞋底足尖的一端为第一弹射部与第二弹射部的分叉位置,分叉位置位于硬质支撑层的前中足区域处,第一弹射部与第二弹射部自分叉位置处朝向鞋底后跟所在方向呈夹角设置,第一弹射部和第二弹射部之间设置有弹射添附部,弹射添附部位于鞋底的后跟处,第一弹射部、第二弹射部与弹射添附部之间形成中足镂空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鞋底,其特征在于,中足镂空结构沿足尖指向后跟的方向自分叉位置处延伸至弹射添附部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鞋底,其特征在于,第一弹射部和第二弹射部的分叉位置位于硬质支撑层后跟至前掌方向直线距离的55%-62%区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鞋底,其特征在于,第一弹射部自硬质支撑层的前中足区域朝向后跟方向弧形向上延伸设置,第一弹射部呈半环形,中部形成有中空区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鞋底,其特征在于,第二弹射部自硬质支撑层的前中足区域朝向后跟方向弧形向下延伸设置,位于第一弹射部中空区域的正下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鞋底,其特征在于,硬质支撑层还包括前掌部位,第一弹射部和第二弹射部的分叉位置所在区域的刚性大于第二弹射部的刚性,第二弹射部的刚性大于第一弹射部的刚性,第一弹射部的刚性大于前掌部位的刚性。
7.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复合鞋底,其特征在于,第一弹射部和第二弹射部的分叉位置对应设置在人体足部的跖趾关节之后。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复合鞋底,其特征在于,弹射添附部设置在上层中底的后跟底部,向下凸出于上层中底的下表面设置,弹射添附部自上层中底后跟底部由内外两侧向中间区域收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鞋底,其特征在于,弹射添附部穿过第一弹射部的中空区域,与第二弹射部上表面抵接,为第二弹射部提供支撑和回弹作用。
10.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复合鞋底,其特征在于,上层中底还包括承托部,承托部自前中足区域至后跟区域与第一弹射部的上表面贴合设置,对足部实现减震回弹作用。
11.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复合鞋底,其特征在于,下层中底包括支撑边墙,支撑边墙位于下层中底的前掌和中足之间的过渡区域处,位于下层中底的内外两侧,且凸出下层中底上表面设置,支撑边墙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自前掌至中足区域向上弯曲设置,与第一弹射部下表面贴合设置,第二部分沿中足至后跟方向向下倾斜设置,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形成中间凸起的稳定支撑结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复合鞋底,其特征在于,下层中底自前中足区域至后跟区域的中间位置设有弧形向下的坡形过渡结构,过渡结构顺应第二弹射部下表面弧度向下弯曲,贴合于第二弹射部下表面设置。
13.一种鞋,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所述的复合鞋底。
CN202310811472.4A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复合鞋底及鞋 Pending CN1166165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11472.4A CN116616527A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复合鞋底及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11472.4A CN116616527A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复合鞋底及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16527A true CN116616527A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13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11472.4A Pending CN116616527A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复合鞋底及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1652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49773B2 (en) Running shoe
US6944972B2 (en) Energy return sole for footwear
US7062865B1 (en) Orthotic
US7900376B2 (en) Shoe spring and shock absorbing system
CN100522109C (zh) 具有可调整的性能的假脚
WO1998031245A1 (en) Exercise sole
CN112770646B (zh) 具有模子底的鞋类
WO1996039061A1 (en) Sculptured athletic footwear sole construction
MXPA01001710A (es) Construccion de suela para el almacenamiento y el rebote de energia.
JP5298130B2 (ja) 衝撃吸収性および反発弾性を有する弾性ソールおよびその靴
KR100720959B1 (ko) 측면공간부가 형성된 구름운동 건강신발 장착용 미드솔
CN214207383U (zh) 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鞋
CN220255830U (zh) 一种复合鞋底及鞋
GB2584955A (en) Footwear with plantar fascia reinforcement
CN116616527A (zh) 一种复合鞋底及鞋
JP7428691B2 (ja) シューズのソール
CN215075870U (zh) 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鞋
CN219515454U (zh) 提升推进力的支撑板、减震支撑鞋底及鞋
CN219813347U (zh) 复合鞋底及鞋
CN219645157U (zh) 复合鞋底结构及鞋
CN116035326A (zh) 提升推进力的支撑板、减震支撑鞋底及鞋
US20230180889A1 (en) Resilience enhancing footwear
JPS627123Y2 (zh)
CN215075855U (zh) 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鞋
CN215014050U (zh) 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