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99936A - 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装置和方法、光伏电站开站寻址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装置和方法、光伏电站开站寻址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99936A
CN116599936A CN202310709628.8A CN202310709628A CN116599936A CN 116599936 A CN116599936 A CN 116599936A CN 202310709628 A CN202310709628 A CN 202310709628A CN 116599936 A CN116599936 A CN 1165999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pack
battery
physical position
inverter
phys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0962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亢长犬
陈成
郑安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igeyu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igeyu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igeyu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igeyu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0962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999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99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999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38Address allocation for local use, e.g. in LAN or USB networks, or in a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5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concerning the insertion or the connection of the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06Architecture of a communication nod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10/00PV power plants; Combinations of PV energy systems with other systems for the 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2012/40208Bus network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bus standard
    • H04L2012/40215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1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 H04L61/00
    • H04L2101/60Type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9Types of network addresses u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e.g. room numb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装置和方法、光伏电站开站寻址方法,其中,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装置和方法简化了进行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的物理架构,通过专用地址总线实现地址自动分配,与传统的通过物理拨码开关或人工标定电池包地址相比较,具有更高的处理效率以及处置可靠性,能够有效提升电池包乃至光伏电站的安装效率,进而在执行开站操作时触发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实现电池包自动开机以及位置识别,减少开局用户操作,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与光伏电站配置开站参数等操作并行执行,可有效缩短开站时间,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装置和方法、光伏电站开站寻址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光伏电站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装置和方法、光伏电站开站寻址方法。
背景技术
光伏电站是指一种利用太阳光能、采用特殊材料诸如晶硅板构成的太阳能电池板、逆变器等电子元件组成的发电体系,并可与电网相连、与电网进行双向输送电力的光伏发电系统,光伏电站也是属于国家鼓励力度最大的绿色电力开发能源项目。在工作时,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直流电,并将其转换成交流电,然后将其应用于家庭或企业的用电系统,当太阳能储能设备发电量超过负载需求时,光伏系统就会将多余的电能存储到储能设备中,当太阳光不够或负载需求超过光伏系统发电量时,储能设备会主导供电,以保持负载的正常运行。
储能设备一般性地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电池包,为了方便对各个电池包进行管理和维护,需要对光伏电站储能设备中的电池包的物理位置实现快速定位。当前主要采用的方法为:针对每个电池包在其所在位置增设于内部控制器相连的拨码开关,通过调整拨码开关的位数,采用二进制编码的方式为各个控制器设置物理位置,但是该方式需要为每个电池包控制器进行单独设置,出错率高,而且设置效率低。另外也有出现一些自动进行电池包物理位置的方法,但是方法比较复杂,且电池包的物理位置识别确定完成后对于终端匹配电阻的安装仍要采用人工手动安装,导致安装效率仍然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是要提供一种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装置,其整体结构简单,实施成本低,但却能有效提高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是要提供一种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方法,能够自动化标定电池包物理位置,提升识别效率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是要提供一种光伏电站开站寻址方法,能够在光伏开站的同时完成电池包物理位置的自动化标定,提升识别效率、缩短光伏开站时间,提升用户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装置,用于具有光储设备的光伏电站,储能设备包括若干个电池包,光伏电站包括逆变器,所述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装置包括主控制器,其中:
所述若干个电池包通过功率线与逆变器电连接,并且电池包与逆变器通过地址标定线相连,所述地址标定线用于传输物理位置识别信号,所述主控制器通过通信总线与所述逆变器及各电池包通信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各个所述电池包间通过功率线顺序并联,各电池包的地址配置接口间通过地址标定线逐一顺序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各个所述电池包间通过功率线顺序并联,在各个电池包中分别设置有电池控制器,并且各个电池控制器的数字接口通过地址标定线顺序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逆变器通过功率线与所述若干个电池包中的至少一个电连接,所述逆变器具有逆变控制器,所述逆变控制器的数字接口通过地址标定线连接所述与逆变器相连的电池包的数字接口。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主控制器通过通信总线与所述逆变控制器及各个电池控制器通信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电池控制器具有至少一组数字接口,通过所述地址标定线连接两电池控制器的数字接口,用于将所述若干个电池包顺序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顺序连接后的所述若干个电池包中,位于端部的电池包的电池控制器的数字输入接口通过地址标定线与逆变器的数字输出接口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每组数字接口包括数字输入接口与数字输出接口,顺序连接后的所述若干个电池包中,一电池包的数字输入接口与前一电池包的数字输出接口通过地址标定线相连,一电池包的数字输出接口与后一电池包的数字输入接口通过地址标定线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各个电池包内分别配置有终端匹配电阻以及电控开关,终端匹配电阻与电控开关串联连接后并联接入所述通信总线。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在每个所述电池包中设置有可电控的启动开关,所述主控制器通过辅源控制线与每一所述启动开关分别相连,用于完成电池包的启动开机。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主控制器采用的是逆变器的逆变控制器,所述逆变控制器通过通信总线与各个电池控制器通信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通信总线为RS485总线或者CAN总线。
特别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方法,基于如上所述的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主控制器向逆变器下发启动设备搜索指令;
步骤S2:逆变器接收到所述设备搜索指令后向与其相连的第n个电池包下发物理位置初始识别信号;
步骤S3:所述第n个电池包根据所述逆变器下发的所述物理位置初始识别信号确定初始位置,并向与其相连的所述第(n+1)个电池包下发物理位置中间识别信号;
步骤S4:与所述第n个电池包相连的第(n+1)个电池包根据所述物理位置中间识别信号确定自身的物理位置,并且所述第(n+1)个电池包继续向与其相连的第(n+2)个电池包下发物理位置中间识别信号,进行第(n+2)个电池包的物理位置的确定,所述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还包括步骤S5:在所有电池包完成物理位置识别后,所述主控制器通过通信总线向最后确认自身物理位置的电池包发送终端电阻闭合触发信号,最后确认自身物理位置的所述电池包在接收到所述终端电阻闭合触发信号则闭合该电池包内的电控开关,所述通信总线接入尾端的终端匹配电阻。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通信总线的首端的终端匹配电阻位于所述主控制器中。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在步骤S1中,主控制器还通过辅源控制线向电池包中的启动开关下发黑启动信号,所述电池包中的启动开关接收到所述黑启动信号后闭合所述电池控制器的电源,用于完成电池包的开机。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主控制器通过通信总线对每个电池包分配虚拟地址,并且主控制器与完成虚拟地址分配的电池包保持通信,用于获取电池包数量。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已获取虚拟地址的电池包通过通信总线反馈自身的当前物理位置,如该电池包尚未分配物理位置则回传无效物理位置,用于检测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的完成率。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物理位置中间识别信号为方波信号,电池包根据接收的物理位置中间识别信号的频率或占空比来确定自身的物理位置。
特别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电站开站寻址方法,通过终端下达光伏开站指令并进行开站配置,在进行开站指令下达的同时,自动进行电池包物理位置的搜索与确定,电池包物理位置的搜索与确定的过程采用如上所述的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电池包物理位置的搜索与确定完成后,将各个电池包的物理位置经CAN总线上报至主控制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专利申请的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装置和方法、光伏电站开站寻址方法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的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装置和方法,其简化了进行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的物理架构,通过专用地址总线实现地址自动分配,与传统的通过物理拨码开关或人工标定电池包地址相比较,具有更高的处理效率以及处置可靠性,能够有效提升电池包乃至光伏电站的安装效率。
进一步地,在每个电池包中设置有终端匹配电阻,在全部电池包完成物理位置识别后通过CAN总线闭合尾端电池包处的终端匹配电阻,从而实现CAN总线的匹配电阻的自动化配置,保证CAN总线通信可靠性,无需传统人工手动安装最后一个终端匹配电阻,使得安装效率更高。
另外,本申请的光伏电站开站寻址方法,在执行开站操作时触发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实现电池包自动开机以及位置识别,减少开局用户操作,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与光伏电站配置开站参数等操作并行执行,可有效缩短开站时间,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装置的电路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装置的电路结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方法的主控制器侧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方法的逆变器侧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方法的电池包侧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伏电站开站寻址方法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主控制器,2、逆变器,31、第一电池包,32、第二电池包,33、第三电池包,4、电池控制器,51、第一终端匹配电阻,52、第二终端匹配电阻,53、电控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描述了一种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装置,用于具有光储设备的光伏电站,如图1所示,储能设备包括若干个电池包,光伏电站包括逆变器2,所述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装置包括主控制器1,其中,各个电池包间通过功率线顺序并联,各个电池包中分别设置有用于对电池包进行信息处理及控制的电池控制器4,各个电池控制器4之间通过通信总线通信连接,并且各个电池控制器4的数字接口分别通过地址标定线顺序连接;所述逆变器2通过功率线与所述若干个电池包中的一个电连接,所述逆变器2中设置有逆变控制器,所述逆变控制器的数字接口通过地址标定线连接所述与逆变器相连的电池包的电池控制器4的数字接口;所述主控制器1通过通信总线与所述逆变控制器及各个电池控制器4通信连接。
主控制器1可通过CAN总线向逆变器2下达控制指令,逆变器2中的逆变控制器在对指令处理后,可再向与其相连的电池包下达开启物理位置识别的指令,然后各个电池包逐一完成自身物理位置的确定。
作为一种优选设置的实施方式,各个所述电池包通过功率线将正负极顺序并联,并且各电池包的数字接口间通过地址标定线逐一顺序连接,顺序连接后的所述若干个电池包呈有序的串状排布,位于端部(首端)的电池包通过地址标定线与逆变器2的数字接口相连。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数字接口均为逆变器及各个电池包中的控制器的数字接口,本文为了说明顺畅,可能存在直接说明是某单元的数字接口,如以上“逆变器2的数字接口”,指的是逆变器2的逆变控制器的数字接口,请知悉。
具体说来,在每个所述电池包中设置的电池控制器4具有一组数字接口,这组数字接口即为电池控制器4的数字接口,每组数字接口包括数字输入接口与数字输出接口。
为了便于描述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装置,将与逆变器2相连的电池包1命名为第一电池包31,位于尾端的电池包N命名为第二电池包32,位于第一电池包31与第二电池包32之间的各所述电池包(电池包2、电池包3、……电池包N-1)命名为第三电池包33,如图1所示,图1示意性地说明了本发明一具体实现方式,并不对本发明保护范围有任何限制,N为大于等于的正整数。具体地:
在进行逆变器2与首端的第一电池包31的数字接口的对接时,所述逆变器2的数字输出接口通过所述地址标定线与第一电池包31的数字输入接口相连;
在进行第一电池包31与一第三电池包33的数字接口的对接时,所述第一电池包31的数字输出接口通过所述地址标定线与第三电池包33的数字输入接口相连;
在进行第三电池包33与尾端的第二电池包32的数字接口的对接时,所述第三电池包33的数字输出接口通过所述地址标定线与第二电池包32的数字输入接口相连;
在进行第三电池包33的数字接口的对接时,第三电池包33的数字输入接口通过所述地址标定线与前一电池包的数字输出接口顺序连接,第三电池包33的数字输出接口通过所述地址标定线与后一电池包的数字输入接口顺序连接。
通常而言在每个电池包中设置有一控制器单元,即前述的电池控制器4,所述电池控制器4处设置前述的数字接口。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为物理位置识别处理可在各电池包中单独设置控制器,而不是用的前述的电池包中进行控制处理的电池控制器4。申请人认为无论是利用每个电池包中所具有的电池控制器4,还是为进行物理位置识别处理单设的控制器,都应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所述通信总线为RS485总线或者CAN总线,本发明实施例择一选用即可。为了通信的可靠性,通常需要在通信总线的首端及尾端分别设置终端匹配电阻。
本实施例中以CAN总线为例,在CAN通信中匹配电阻的设置位置通常也是在CAN总线的两端,称为总线终端,也就是常说的终端匹配电阻,终端匹配电阻的目的是帮助减少信号反射和干扰,以确保信号能够正确地流经CAN总线。因此,CAN总线的首端的第一终端匹配电阻51位于主控制器1处,为闭合状态,而第二终端匹配电阻52则保持闭合状态设置于尾端的电池包中,传统的电池包处的第二终端匹配电阻52是通过在物理位置分配完成后在最末端的电池包手动安装一终端匹配电阻再闭合从而完成CAN总线的可靠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下,是在各个电池包内分别配置有第二终端匹配电阻52以及电控开关53,终端匹配电阻52与电控开关53串联连接后并联接入,当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完成后上报位置信息,同时尾端的电池包(前述的第二电池包32)闭合其内部与第二终端匹配电阻52相连的电控开关,将最后一个电池包的第二终端匹配电阻52接入CAN总线的尾端,如此自动化完成CAN总线的终端匹配电阻的正确配置,实现CAN总线通信的可靠信号传输。
另外,所述主控制器1通过辅源控制线与每个所述电池包中设置的启动开关分别相连,主控制器1通过辅源控制线与每一所述启动开关分别相连,所述主控制器1可通过辅源控制线向各个电池包下达控制指令,如黑启动信号,用于完成电池包的黑启动开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装置的整体架构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改进之处在于,无需单独设置主控制器,而是利用逆变器2中的逆变控制器进行控制指令以及物理位置初始识别指令的下发,从而简化了整体架构。也就是说,所述逆变控制器通过通信总线与各个电池控制器4通信连接,并且第一终端匹配电阻51位于所述逆变器2中。另外,所述逆变器2通过辅源控制线与每个所述电池包中设置的启动开关分别相连,逆变器2通过辅源控制线与每一所述启动开关分别相连,所述逆变器2可通过辅源控制线向各个电池包下达控制指令,如黑启动信号,用于完成电池包的黑启动开机。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描述了一种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方法,基于如实施例1或实施例2所述的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装置,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主控制器1向逆变器2下发启动设备搜索指令;
步骤S2:逆变器2接收到所述设备搜索指令后向与其相连的第一电池包31下发物理位置初始识别信号;
步骤S3:所述第一电池包31根据所述逆变器2下发的所述物理位置初始识别信号确定初始位置,并向与其相连的所述第三电池包33下发物理位置中间识别信号;
步骤S4:第三电池包33根据所述物理位置中间识别信号确定自身的物理位置,并且所述第三电池包33继续向与其相连的另一电池包继续下发物理位置中间识别信号,依次进行电池包的物理位置的确定,直至搜索到达尾端的电池包(即第二电池包32),完成所有电池包的物理位置识别。
下面具体阐述主控制器1侧、逆变器2侧以及电池包侧在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方法的过程中处理逻辑:
在主控制器1侧,如图3所示,当从外部接收到启动设备搜索指令后,主控制器1侧即向逆变器2下发启动设备搜索指令,并且通过辅源控制线向电池包下发黑启动信号,所述电池包中的启动开关接收到所述黑启动信号闭合即完成电池包开机。对于电池包的黑启动,可通过主控制器1下发指令启动,也可以现场通过人工控制进行启动,可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在电池包上电启动的情况下继续进行电池包的物理识别的动作。在下发电池包黑启动信号后,保持T1时间后关闭黑启动信号,以保证黑启动信号的下发成功,同时保证各个电池包能够成功开启,但T1也不能设置时间过长,防止长时间硬启动使得电池包无法进入休眠状态导致电池包亏电;再在T2时间后判断设备搜索是否完成,判断设备搜索是否完成是通过电池包对其物理位置的反馈进行的,藉此完成电池包的数量以及物理位置识别的完成率检测,如果判定搜索未完成则继续判断是否到达T3时间,如已到达T3时间则结束设备搜索,即结束电池包的物理位置识别,如尚未到达T3时间,则返回判断设备搜索是否完成的步骤,T3为超时设置,是为确保物理位置可以正常完成的最长时间,防止无法退出物理位置识别状态,影响后续开站流程。
对于T1、T2、T3这三个时间的设置,T1、T2、T3这三个时间的计时从同一蚀刻开始,开始计时的起始时间是从接收到启动设备搜索指令后开始计时。一般性地设置为T1<T2<T3,在本实施例中将T1设置为5S,将T2设置为30S,将T1设置为60S。
通过电池包对其物理位置的反馈过程,是经所述主控制器通过通信总线对每个电池包分配虚拟地址,并且主控制器与完成虚拟地址分配的电池包保持通信,用于获取电池包数量,如此能够完成对于电池包的数量统计。而已获取虚拟地址的电池包通过通信总线反馈自身的当前物理位置,如该电池包尚未分配物理位置则回传无效物理位置,用于检测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的完成率。
在逆变器2侧,如图4所示,逆变器2在接收到主控制器1下发的启动设备搜索指令后,即向与其相连的第一电池包31下发物理位置初始识别信号,启动电池包的物理位置识别动作,然后每个电池包逐一进行自身物理位置的识别确定,并在每个电池包确定其自身位置后不但会向下继续下发物理位置中间识别信号,还会将自身的物理位置逐一上传返回至逆变器2,由逆变器2统计已完成物理位置识别的电池包数量,当达到光伏电站的电池包要求后则表明物理位置识别结束,逆变器2通过CAN总线向主控制器1上报物理位置识别完成,同时上报各电池包物理位置以及电池包数量。
在电池包侧,如图5所示,电池包接通过辅源控制线接收到主控制器1下发的黑启动信号后,自动完成电池包的启动与初始化,完成电池包的开机,然后等待接收与其相连的逆变器2的物理位置初始识别信号或者前一电池包的物理位置中间识别信号,并且根据接收到的位置识别数据标识确定自身的物理位置,并且在此过程中向逆变器2反馈位置识别数据以确定位置识别是否结束,如未结束则继续向下方下发物理位置中间识别信号,直至判定位置识别结束并且明确最后一个电池包的物理位置,也就是第二电池包32的物理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下,将所述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方法还包括步骤S5:在所有电池包完成物理位置识别后,所述主控制器1通过CAN总线向最后确认自身物理位置的电池包发送终端电阻闭合触发信号,最后确认自身物理位置的所述电池包在接收到所述终端电阻闭合触发信号则闭合该电池包内的与终端匹配电阻相连的电控开关,将第二电池包32中的终端匹配电阻接入CAN总线,如此自动化完成CAN总线的终端匹配电阻的正确配置,实现CAN总线通信的可靠信号传输。
所述物理位置中间识别信号为方波信号,电池包根据接收的物理位置中间识别信号的占空比来确定自身的物理位置。也就是说,每经由一个电池包再次下发物理位置中间识别信号时所下发信号的占空比呈等比例的变化。如具有四个电池包的光伏电站中,包括第一电池包31、第二电池包32以及位于第一电池包31、第二电池包32的两个第三电池包33,第一电池包31向与其相连的第三电池包33下发的物理位置中间识别信号的占空比为5%,这一第三电池包33向与其相连的另一第三电池包33下发的物理位置中间识别信号的占空比为15%,另一第三电池包33向与其相连的第二电池包32下发的物理位置中间识别信号的占空比为25%,至于最终尾端的第二电池包32输出的物理位置中间识别信号的占空比为35%,并且第二电池包32将占空比为35%的物理位置中间识别信号反馈至逆变器2,可得出第二电池包32即为最尾端的电池包,电池包位置识别结束。
所述物理位置中间识别信号为方波信号,电池包根据接收的物理位置中间识别信号的频率来确定自身的物理位置。也就是说,每经由一个电池包再次下发物理位置中间识别信号时所下发信号的频率呈等比例的变化。如具有四个电池包的光伏电站中,包括第一电池包31、第二电池包32以及位于第一电池包31、第二电池包32的两个第三电池包33,第一电池包31向与其相连的第三电池包33下发的物理位置中间识别信号的频率为6Hz,这一第三电池包33向与其相连的另一第三电池包33下发的物理位置中间识别信号的频率为8Hz,另一第三电池包33向与其相连的第二电池包32下发的物理位置中间识别信号的频率为10Hz,至于最终尾端的第二电池包32输出的物理位置中间识别信号的频率为12Hz,并且第二电池包32将频率为12Hz的物理位置中间识别信号反馈至逆变器2,可得出第二电池包32即为最尾端的电池包,电池包位置识别结束。
经由本实施例的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装置和方法,其简化了进行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的物理架构,通过专用地址总线实现地址自动分配,与传统的通过物理拨码开关或人工标定电池包地址相比较,具有更高的处理效率以及处置可靠性,能够有效提升电池包乃至光伏电站的安装效率。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描述了一种光伏电站开站寻址方法,对前述各实施例进行了优化完善,如图6所示,优化之处在于:缩短了光伏电站的开站时间,通过APP终端下达光伏开站指令并进行开站配置,其中,在进行开站指令下达的同时,APP终端自动下发启动设备搜索的指令至主控制器1,并通过主控制器1监控设备搜索的完成情况,直至设备搜索完成。在用户通过APP终端进行光伏开站的基本参数设置自动进行电池包物理位置的搜索与确定,电池包物理位置的搜索与确定的过程采用如实施例3所述的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方法。
本实施例的光伏电站开站寻址方法,在执行开站操作时触发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实现电池包自动开机以及位置识别,减少开局用户操作,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与光伏电站配置开站参数等操作并行执行,可有效缩短开站时间,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实施方式下,电池包物理位置的搜索与确定完成后,将各个电池包的物理位置经CAN总线上报至主控制器1,再由主控制器1反馈至云端或者直接发送至APP终端。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装置,用于具有储能设备的光伏电站,其特征在于,储能设备包括若干个电池包,光伏电站包括逆变器,所述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装置包括主控制器,其中:
所述若干个电池包通过功率线与逆变器电连接,并且电池包与逆变器通过地址标定线相连,所述地址标定线用于传输物理位置识别信号,所述主控制器通过通信总线与所述逆变器及各电池包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电池包间通过功率线顺序并联,各电池包的地址配置接口间通过地址标定线逐一顺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电池包间通过功率线顺序并联,在各个电池包中分别设置有电池控制器,并且各个电池控制器的数字接口通过地址标定线顺序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通过功率线与所述若干个电池包中的至少一个电连接,所述逆变器具有逆变控制器,所述逆变控制器的数字接口通过地址标定线连接所述与逆变器相连的电池包的数字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器通过通信总线与所述逆变控制器及各个电池控制器通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控制器具有至少一组数字接口,通过所述地址标定线连接两电池控制器的数字接口,用于将所述若干个电池包顺序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顺序连接后的所述若干个电池包中,位于端部的电池包的电池控制器的数字输入接口通过地址标定线与逆变器的数字输出接口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数字接口包括数字输入接口与数字输出接口,顺序连接后的所述若干个电池包中,一电池包的数字输入接口与前一电池包的数字输出接口通过地址标定线相连,一电池包的数字输出接口与后一电池包的数字输入接口通过地址标定线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电池包内分别配置有终端匹配电阻以及电控开关,终端匹配电阻与电控开关串联连接后并联接入所述通信总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电池包中设置有可电控的启动开关,所述主控制器通过辅源控制线与每一所述启动开关分别相连,用于完成电池包的启动开机。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器采用的是逆变器的逆变控制器,所述逆变控制器通过通信总线与各个电池控制器通信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总线为RS485总线或者CAN总线。
13.一种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方法,基于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主控制器向逆变器下发启动设备搜索指令;
步骤S2:逆变器接收到所述设备搜索指令后向与其相连的第n个电池包下发物理位置初始识别信号;
步骤S3:所述第n个电池包根据所述逆变器下发的所述物理位置初始识别信号确定初始位置,并向与其相连的所述第(n+1)个电池包下发物理位置中间识别信号;
步骤S4:与所述第n个电池包相连的第(n+1)个电池包根据所述物理位置中间识别信号确定自身的物理位置,并且所述第(n+1)个电池包继续向与其相连的第(n+2)个电池包下发物理位置中间识别信号,进行第(n+2)个电池包的物理位置的确定,所述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S5:
在所有电池包完成物理位置识别后,所述主控制器通过通信总线向最后确认自身物理位置的电池包发送终端电阻闭合触发信号,最后确认自身物理位置的所述电池包在接收到所述终端电阻闭合触发信号则闭合该电池包内的电控开关,所述通信总线接入尾端的终端匹配电阻。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总线的首端的终端匹配电阻位于所述主控制器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主控制器还通过辅源控制线向电池包中的启动开关下发黑启动信号,所述电池包中的启动开关接收到所述黑启动信号后闭合所述电池控制器的电源,用于完成电池包的开机。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器通过通信总线对每个电池包分配虚拟地址,并且主控制器与完成虚拟地址分配的电池包保持通信,用于获取电池包数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已获取虚拟地址的电池包通过通信总线反馈自身的当前物理位置,如该电池包尚未分配物理位置则回传无效物理位置,用于检测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的完成率。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位置中间识别信号为方波信号,电池包根据接收的物理位置中间识别信号的频率或占空比来确定自身的物理位置。
20.一种光伏电站开站寻址方法,通过终端下达光伏开站指令并进行开站配置,其特征在于,在进行开站指令下达的同时,自动进行电池包物理位置的搜索与确定,电池包物理位置的搜索与确定的过程采用如权利要求13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方法。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伏电站开站寻址方法,其特征在于,电池包物理位置的搜索与确定完成后,将各个电池包的物理位置经CAN总线上报至主控制器。
CN202310709628.8A 2023-06-15 2023-06-15 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装置和方法、光伏电站开站寻址方法 Pending CN1165999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09628.8A CN116599936A (zh) 2023-06-15 2023-06-15 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装置和方法、光伏电站开站寻址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09628.8A CN116599936A (zh) 2023-06-15 2023-06-15 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装置和方法、光伏电站开站寻址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99936A true CN116599936A (zh) 2023-08-15

Family

ID=87595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09628.8A Pending CN116599936A (zh) 2023-06-15 2023-06-15 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装置和方法、光伏电站开站寻址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9993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35142A (zh) * 2023-10-26 2023-11-28 浙江大学 电动汽车电机柔性生产线性能测试的地址分配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35142A (zh) * 2023-10-26 2023-11-28 浙江大学 电动汽车电机柔性生产线性能测试的地址分配装置及方法
CN117135142B (zh) * 2023-10-26 2024-02-06 浙江大学 电动汽车电机柔性生产线性能测试的地址分配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50662B (zh) 自组网通讯管理机及组网方法、自组网通讯系统
CN107196604B (zh) 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及其组件iv曲线扫描方法
CN116599936A (zh) 电池包物理位置识别装置和方法、光伏电站开站寻址方法
CN107017836A (zh) 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及其组件iv曲线扫描方法
CN103178544A (zh) 并联型多单元光伏并网逆变器系统的启停控制方法
AU2020314029A1 (en) DC coupling off-network hydrogen production system and power supply device for control cabinet thereof, and control method
US1153923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location information of controller
CN107276632B (zh) 一种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09218155A (zh) 基于Modbus RTU协议的地址自动分配系统及方法
CN111404480A (zh) 光伏系统、光伏单元的分组方法、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1841235B (zh) 一种光伏逆变器智能轮换休眠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995580A (zh) 一种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追踪方法及系统
CN112271748A (zh) 一种面向移动储能电源的能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6130804B (zh) 一种用于储能系统的电池管理系统
CN213716948U (zh)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
CN213518238U (zh) 一种复用型光伏控制装置
CN113517687A (zh) 一种基于特征信号的低压台区拓扑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2583680B (zh)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及其从机地址自动标定方法
CN213780322U (zh) 一种锂电池模组测试系统
CN218071518U (zh) 一种自适应高压远供系统
CN115864479B (zh) 一种储能单元系统
JP6919300B2 (ja) 管理システム
CN117220323B (zh) 一种并离网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12342707U (zh) 电池模块自动定址系统及其电池模块
CN117879005A (zh) 一种风储智能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风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Kang Changquan

Inventor after: Chen Cheng

Inventor after: Liu Xinwei

Inventor before: Kang Changquan

Inventor before: Chen Cheng

Inventor before: Zheng Anzhe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