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92215A - 一种高温管道多传感器监测及信息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温管道多传感器监测及信息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92215A
CN116592215A CN202310880005.7A CN202310880005A CN116592215A CN 116592215 A CN116592215 A CN 116592215A CN 202310880005 A CN202310880005 A CN 202310880005A CN 116592215 A CN116592215 A CN 1165922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mode
pipeline
control unit
central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8000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92215B (zh
Inventor
王可庆
�田�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ux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ux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88000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922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92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922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922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922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00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02Shape or form of insulating materials, with or without coverings integral with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 F16L59/029Shape or form of insulating materials, with or without coverings integral with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layer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3/00Heating of pipes or pipe systems; Cooling of pipes or pipe systems
    • F16L53/70Cooling of pipes or pipe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5/00Devices or appurtenances for use in, or in connection with, pipes or pipe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DPIPE-LINE SYSTEMS; PIPE-LINES
    • F17D5/00Protection or supervision of installations
    • F17D5/02Preventing, monitoring, or locating los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3/00Thermome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3/00Thermome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01K13/02Thermome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of moving fluids or granular materials capable of flow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11/00Measuring steady or quasi-steady pressure of a fluid or a fluent solid material by mea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G01L7/00 or G01L9/00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26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 G01M3/28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for pipes, cables or tubes; for pipe joints or seals; for valves ; for welds
    • G01M3/2807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for pipes, cables or tubes; for pipe joints or seals; for valves ; for welds for pipes
    • G01M3/2815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for pipes, cables or tubes; for pipe joints or seals; for valves ; for welds for pipes using pressure measur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ipeline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安全评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温管道多传感器监测及信息处理系统,包括:采集单元;调节单元;制冷单元;保温单元;检测单元;警报单元;中控单元,其用以根据采集的所述高温管道中各待测点位的温度依次对各待测点位进行标记,以及,在完成对各待测点位的标记时根据各标记的数量确定高温管道的运行是否符合标准,中控单元在判定高温管道的运行不符合标准时根据各待测点位的温度及压力确定高温管道运行不符合标准的原因并在完成对原因的确定时将对应单元中对应部件的参数调节至对应值,本发明提高了对所述高温管道的温度的控制精度,在保证高温管道的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了对高温管道监测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高温管道多传感器监测及信息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评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温管道多传感器监测及信息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高温管道技术是国家众多国民经济支柱行业中极其重要的过程装备,现有技术利用数字孪生模型建立了高温高压动力管道状态实时监测系统,解决了高温高压动力管道应力状态管理的问题,但对高温管道的温度的控制精度低,导致监测精度低,安全性低。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2011501342.3公开了一种高温高压动力管道状态监测系统,该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高压动力管道状态监测系统,所述监测系统包括前端数据采集模块、数字建模模块、在线监测模块和输出模块,所述前端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管道的状态数据,所述数字建模模块用于对所述状态数据进行处理并结合预建立的管道数字模型得到数字孪生模型,所述在线监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字孪生模型和所述状态数据对管道的状态进行安全性评估、得到安全性评估结果,所述输出模块用于输出所述安全性评估结果。该发明的高温高压动力管道状态监测系统利用数字孪生模型建立了高温高压动力管道状态实时监测系统,从根源上解决高温高压动力管道应力状态管理的问题;由此可见,所述高温高压动力管道状态监测系统存在以下问题:对高温管道的温度的控制精度低导致安全性低。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温管道多传感器监测及信息处理系统,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对高温管道的温度的控制精度低导致安全性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温管道多传感器监测及信息处理系统,包括:
采集单元,其设置于所述高温管道外若干待测点位,用以分别采集高温管道中各待测点位的温度;
调节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高温管道输入端的阀门,用以通过调节开度将高温管道中介质的流量调节至对应值;
制冷单元,其设置于所述高温管道外,用以将高温管道外的环境温度调节至对应值;
保温单元,其为一设置于所述高温管道外壁的保温层,用以降低高温管道的散热速度;
检测单元,其设置于所述高温管道外,用以检测待测点位的压力;
警报单元,其设置于所述高温管道外,用以发出警报信号;
中控单元,其分别与所述采集单元、所述调节单元、所述制冷单元、所述保温单元、所述检测单元以及所述警报单元相连,用以根据采集的所述高温管道中各待测点位的温度依次对各待测点位进行标记,以及,在完成对各待测点位的标记时根据各标记的数量确定高温管道的运行是否符合标准,中控单元在判定高温管道的运行不符合标准时根据各待测点位的温度及压力确定高温管道运行不符合标准的原因并在完成对原因的确定时将对应单元中对应部件的参数调节至对应值。
进一步地,所述制冷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高温管道外以将高温管道外的环境温度调节至对应值的换热管路;所述保温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高温管道外以降低高温管道的散热速度的保温层。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单元将所述采集单元测得的单个所述待测点位的温度记为T,并根据该待测点位的温度确定针对该待测点位的标记方式,其中:
第一标记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判定所述待测点位的温度低于中控单元设置的预设温度区间,并将该待测点位标记为低温点位;所述第一标记方式满足所述温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
第二标记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判定所述待测点位的温度处于所述预设温度区间,并将该待测点位标记为合格点位;所述第二标记方式满足所述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且小于等于第二预设温度;
第三标记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判定所述待测点位的温度高于所述预设温度区间,并将该待测点位标记为高温点位;所述第三标记方式满足所述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单元在第一预设条件下根据各所述待测点位的标记情况统计高温点位和低温点位的数量以计算该数量与待测点位总数的比值,并根据该比值初步判定检测所述高温管道的检测方式,其中:
第一检测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初步判定所述高温管道内部的介质压力不符合标准,中控单元控制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各所述低温点位的压力值并根据测得的压力值确定高温管道内部的介质压力不符合标准的原因;所述第一检测方式满足所述低温点位的数量与所述待测点位总数的比值大于预设比值;
第二检测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初步判定所述高温管道内部的温度不符合标准,中控单元控制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各所述高温点位的分布情况并根据分布情况确定高温管道内部的温度不符合标准的原因;所述第二检测方式满足所述高温点位的数量与所述待测点位总数的比值大于预设比值;
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中控单元完成对各所述待测点位的标记。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单元在所述第一检测方式下根据测得的各所述低温点位的压力值计算所述高温管道中各待测点位的压力平均值与压力值方差,并根据算得的方差判定低温点位的压力分布是否均匀的确定方式,其中:
第一确定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确定所述高温管道内部的介质压力不符合标准的原因为高温管道内介质的压力未达到预设标准,并根据预设压力平均值与求得的所述压力平均值的差值将所述高温管道的流量调节至对应值;所述第一确定方式满足所述压力方差小于等于预设压力方差且所述压力平均值小于等于所述预设压力平均值;
第二确定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确定所述高温管道内部的介质压力不符合标准的原因为所述高温管道所处环境温度低于预设标准,并根据所述低温点位的数量将所述保温单元的保温层厚度调节至对应值;所述第二确定方式满足所述压力方差小于等于所述预设压力方差且所述压力平均值大于所述预设压力平均值;
第三确定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确定所述高温管道内部的介质压力不符合标准的原因为所述高温管道泄露,并向警报单元发出泄露警报指令;所述第三确定方式满足所述压力方差大于所述预设压力方差。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单元在所述第一确定方式下控制所述调节单元将所述高温管道中介质的流量调节至对应值,中控单元将所述预设压力平均值与所述压力平均值的差值记为第一差值,并根据第一差值判定调节高温管道的流量的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选用第一调节系数α1将所述高温管道中介质的流量调节至对应值,设定调节后的流量为Q=Q0×α1,其中Q0为调节前高温管道的初始流量;所述第一调节方式满足所述第一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差值;
第二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选用第二调节系数α2将所述高温管道中介质的流量调节至对应值,设定调节后的流量为Q=Q0×α2;所述第二调节方式满足所述第一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差值。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单元在所述第二确定方式下将所述低温点位的数量和所述待测点位总数的比值与预设比值的差值记为第二差值,并根据第二差值确定针对所述保温层的厚度的修正方式,其中:
第一修正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选用第一修正系数β1将所述保温层的厚度修正至对应值,设定修正后的厚度Z=Z0×β1,其中Z0为修正前保温层的初始厚度;所述第一修正方式满足所述第二差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差值;
第二修正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选用第二修正系数β2将所述保温层的厚度修正至对应值,设定修正后的厚度Z=Z0×β2;所述第二修正方式满足所述第二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差值。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单元在所述第二检测方式下根据测得的各所述高温点位的分布情况判定高温点位是否均匀的均匀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均匀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判定所述高温点位分布均匀,介质温度高,并控制制冷单元将换热管中换热介质的流量调节至对应值;所述第一均匀判定方式满足分布密度大于等于预设分布密度;
第二均匀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判定所述高温点位分布不均匀,并初判所述高温管道存在安全隐患,中控单元控制所述检测单元检测高温点位的压力以对高温点位是否符合标准进行二次判定;所述第二均匀判定方式满足所述分布密度小于预设分布密度。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单元在所述第一均匀判定方式下控制所述调节单元将换热管中换热介质的流量调节至对应值,将所述分布密度与预设分布密度的差值记为第三差值,并根据第三差值判定对所述换热介质的流量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流量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选用第一流量调节系数γ1将所述换热介质的流量调节至对应值,设定调节后的换热介质的流量C=C0×γ1,其中C0为调节前的换热介质的初始流量;所述第一流量调节方式满足所述第三差值大于等于第三预设差值;
第二流量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选用第二流量调节系数γ2将所述换热介质的流量调节至对应值,设定调节后的换热介质的流量C=C0×γ2;所述第二流量调节方式满足所述第三差值小于所述第三预设差值。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单元在所述第二均匀判定方式下根据测得的所述高温点位的压力判定该高温点位是否符合标准的二次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二次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判定所述高温点位符合标准,并选用第三温度调节系数γ3控制所述制冷单元将冷却温度调节至对应值,设定调节后的冷却温度C=C0×γ3;所述第一二次判定方式满足所述高温点位的压力大于等于预设压力;
第二二次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判定所述高温点位不符合标准,并向警报单元发出管道损坏警报指令;所述第二二次判定方式满足所述高温点位的压力小于预设压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采集所述高温管道中各待测点位的温度对各待测点位进行标记,并根据各标记的数量确定高温管道的运行是否符合标准,中控单元在判定高温管道的运行不符合标准时根据各待测点位的温度及压力确定高温管道运行不符合标准的原因并在完成对原因的确定时将对应单元中对应部件的参数调节至对应值,提高了对所示高温管道的温度的控制精度,提高了高温管道的安全性,在保证高温管道的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了对高温管道监测的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设置制冷单元、保温单元,提高了对所示高温管道的温度的控制精度,进一步提高了高温管道的安全性,在保证高温管道的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了高温管道的监测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在判定所述待测点位的温度低于中控单元设置的预设温度区间时将该待测点位标记为低温点位,或,在判定所述待测点位的温度处于所述预设温度区间时将该待测点位标记为合格点位,或,在判定所述待测点位的温度高于所述预设温度区间时将该待测点位标记为高温点位,提高了对高温管道的各待测点的温度的控制精度。
进一步地,本发明根据各所述待测点位的标记情况统计高温点位和低温点位的数量判定所述高温管道内部的介质压力或温度是否符合标准,并在判定所述高温管道内部的介质压力不符合标准时控制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各所述低温点位的压力值并根据测得的压力值确定高温管道内部的介质压力不符合标准的原因,或,在初步判定所述高温管道内部的温度不符合标准时控制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各所述高温点位的分布情况并根据分布情况确定高温管道内部的温度不符合标准的原因,提高了对高温管道各待测点位的问度和压力的控制精度,在保证高温管道的安全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高温管道的监测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所述高温管道中各待测点位的压力平均值与压力值方差判定低温点位的压力分布是否均匀,并在确定所述高温管道内部的介质压力不符合标准的原因为高温管道内介质的压力未达到预设标准时根据预设压力平均值与求得的所述压力平均值的差值将所述高温管道的流量调节至对应值,或,在确定所述高温管道内部的介质压力不符合标准的原因为所述高温管道所处环境温度低于预设标准时根据所述低温点位的数量将所述保温单元的保温层厚度调节至对应值,提高了对高温管道中介质的流量和所处环境的温度的控制精度,进一步提高了高温管道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中控单元根据所述预设压力平均值与所述压力平均值的差值选用对应的调节系数,控制所述调节单元将所述高温管道中介质的流量调节至对应值,提高了对高温管道的压力的控制精度,进一步提高了高温管道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中控单元根据所述低温点位的数量和所述待测点位总数的比值选用对应的修正系数将所示保温层的厚度修正至对应值,提高了对保温层的温度的控制精度,进一步提高了高温管道的安全性,在保证高温管道的安全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高温管道监测的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中控单元根据测得的各所述高温点位的分布情况判定高温点位是否均匀,并在判定所述高温点位分布均匀,介质温度高时控制制冷单元将换热管中换热介质的流量调节至对应值,或,在判定所述高温点位分布不均匀时初判所述高温管道存在安全隐患,中控单元控制所述检测单元检测高温点位的压力以对高温点位是否符合标准进行二次判定,提高了对高温管道的环境温度的控制精度,在保证高温管道的安全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高温管道监测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高温管道多传感器监测及信息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针对待测点位的标记方式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针对检测所述高温管道的检测方式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针对低温点位的压力分布是否均匀的确定方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高温管道多传感器监测及信息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本发明实施例高温管道多传感器监测及信息处理系统,包括:
采集单元,其设置于所述高温管道外若干待测点位,用以分别采集高温管道中各待测点位的温度;
调节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高温管道输入端的阀门,用以通过调节开度将高温管道中介质的流量调节至对应值;
制冷单元,其设置于所述高温管道外,用以将高温管道外的环境温度调节至对应值;
保温单元,其为一设置于所述高温管道外壁的保温层,用以降低高温管道的散热速度;
检测单元,其设置于所述高温管道外,用以检测待测点位的压力;
警报单元,其设置于所述高温管道外,用以发出警报信号;
中控单元,其分别与所述采集单元、所述调节单元、所述制冷单元、所述保温单元、所述检测单元以及所述警报单元相连,用以根据采集的所述高温管道中各待测点位的温度依次对各待测点位进行标记,以及,在完成对各待测点位的标记时根据各标记的数量确定高温管道的运行是否符合标准,中控单元在判定高温管道的运行不符合标准时根据各待测点位的温度及压力确定高温管道运行不符合标准的原因并在完成对原因的确定时将对应单元中对应部件的参数调节至对应值。
本发明通过采集所述高温管道中各待测点位的温度对各待测点位进行标记,并根据各标记的数量确定高温管道的运行是否符合标准,中控单元在判定高温管道的运行不符合标准时根据各待测点位的温度及压力确定高温管道运行不符合标准的原因并在完成对原因的确定时将对应单元中对应部件的参数调节至对应值,提高了对所述高温管道的温度的控制精度,提高了高温管道的安全性,在保证高温管道的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了对高温管道监测的效率。
具体而言,所述制冷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高温管道外以将高温管道外的环境温度调节至对应值的换热管路;所述保温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高温管道外以降低高温管道的散热速度的保温层。
本发明通过设置制冷单元、保温单元,提高了对所示高温管道的温度的控制精度,进一步提高了高温管道的安全性,在保证高温管道的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了高温管道的监测效率。
请参阅图2所示,其为本发明针对待测点位的标记方式的流程图。
具体而言,所述中控单元将所述采集单元测得的单个所述待测点位的温度记为T,并根据该待测点位的温度确定针对该待测点位的标记方式,其中:
第一标记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判定所述待测点位的温度低于中控单元设置的预设温度区间,并将该待测点位标记为低温点位;所述第一标记方式满足所述温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
第二标记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判定所述待测点位的温度处于所述预设温度区间,并将该待测点位标记为合格点位;所述第二标记方式满足所述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且小于等于第二预设温度;
第三标记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判定所述待测点位的温度高于所述预设温度区间,并将该待测点位标记为高温点位;所述第三标记方式满足所述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温度为470度,第二预设温度为500度。
本发明通过在判定所述待测点位的温度低于中控单元设置的预设温度区间时将该待测点位标记为低温点位,或,在判定所述待测点位的温度处于所述预设温度区间时将该待测点位标记为合格点位,或,在判定所述待测点位的温度高于所述预设温度区间时将该待测点位标记为高温点位,提高了对高温管道的各待测点的温度的控制精度。
请参阅图3所示,其为本发明针对检测所述高温管道的检测方式的流程图。
具体而言,所述中控单元在第一预设条件下根据各所述待测点位的标记情况统计高温点位和低温点位的数量以计算该数量与待测点位总数的比值,并根据该比值初步判定检测所述高温管道的检测方式,其中:
第一检测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初步判定所述高温管道内部的介质压力不符合标准,中控单元控制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各所述低温点位的压力值并根据测得的压力值确定高温管道内部的介质压力不符合标准的原因;所述第一检测方式满足所述低温点位的数量与所述待测点位总数的比值大于预设比值;
第二检测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初步判定所述高温管道内部的温度不符合标准,中控单元控制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各所述高温点位的分布情况并根据分布情况确定高温管道内部的温度不符合标准的原因;所述第二检测方式满足所述高温点位的数量与所述待测点位总数的比值大于预设比值;
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中控单元完成对各所述待测点位的标记。
本发明实施例中预设比值为0.7。
本发明根据各所述待测点位的标记情况统计高温点位和低温点位的数量判定所述高温管道内部的介质压力或温度是否符合标准,并在判定所述高温管道内部的介质压力不符合标准时控制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各所述低温点位的压力值并根据测得的压力值确定高温管道内部的介质压力不符合标准的原因,或,在初步判定所述高温管道内部的温度不符合标准时控制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各所述高温点位的分布情况并根据分布情况确定高温管道内部的温度不符合标准的原因,提高了对高温管道各待测点位的问度和压力的控制精度,在保证高温管道的安全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高温管道的监测效率。
请参阅图4所示,其为本发明针对低温点位的压力分布是否均匀的确定方式的流程图
具体而言,所述中控单元在所述第一检测方式下根据测得的各所述低温点位的压力值计算所述高温管道中各待测点位的压力平均值与压力值方差,并根据算得的方差判定低温点位的压力分布是否均匀的确定方式,其中:
第一确定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确定所述高温管道内部的介质压力不符合标准的原因为高温管道内介质的压力未达到预设标准,并根据预设压力平均值与求得的所述压力平均值的差值将所述高温管道的流量调节至对应值;所述第一确定方式满足所述压力方差小于等于预设压力方差且所述压力平均值小于等于所述预设压力平均值;
第二确定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确定所述高温管道内部的介质压力不符合标准的原因为所述高温管道所处环境温度低于预设标准,并根据所述低温点位的数量将所述保温单元的保温层厚度调节至对应值;所述第二确定方式满足所述压力方差小于等于所述预设压力方差且所述压力平均值大于所述预设压力平均值;
第三确定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确定所述高温管道内部的介质压力不符合标准的原因为所述高温管道泄露,并向警报单元发出泄露警报指令;所述第三确定方式满足所述压力方差大于所述预设压力方差。
本发明实施例中预设压力平均值为70MPa,预设压力方差为10。
本发明通过所述高温管道中各待测点位的压力平均值与压力值方差判定低温点位的压力分布是否均匀,并在确定所述高温管道内部的介质压力不符合标准的原因为高温管道内介质的压力未达到预设标准时根据预设压力平均值与求得的所述压力平均值的差值将所述高温管道的流量调节至对应值,或,在确定所述高温管道内部的介质压力不符合标准的原因为所述高温管道所处环境温度低于预设标准时根据所述低温点位的数量将所述保温单元的保温层厚度调节至对应值,提高了对高温管道中介质的流量和所处环境的温度的控制精度,进一步提高了高温管道的安全性。
具体而言,所述中控单元在所述第一确定方式下控制所述调节单元将所述高温管道中介质的流量调节至对应值,中控单元将所述预设压力平均值与所述压力平均值的差值记为第一差值,并根据第一差值判定调节高温管道的流量的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选用第一调节系数α1将所述高温管道中介质的流量调节至对应值,设定调节后的流量为Q=Q0×α1,其中Q0为调节前高温管道的初始流量;所述第一调节方式满足所述第一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差值;
第二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选用第二调节系数α2将所述高温管道中介质的流量调节至对应值,设定调节后的流量为Q=Q0×α2;所述第二调节方式满足所述第一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差值。
本发明中中控单元根据所述预设压力平均值与所述压力平均值的差值选用对应的调节系数,控制所述调节单元将所述高温管道中介质的流量调节至对应值,提高了对高温管道的压力的控制精度,进一步提高了高温管道的安全性。
具体而言,所述中控单元在所述第二确定方式下将所述低温点位的数量和所述待测点位总数的比值与预设比值的差值记为第二差值,并根据第二差值确定针对所述保温层的厚度的修正方式,其中:
第一修正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选用第一修正系数β1将所述保温层的厚度修正至对应值,设定修正后的厚度Z=Z0×β1,其中Z0为修正前保温层的初始厚度;所述第一修正方式满足所述第二差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差值;
第二修正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选用第二修正系数β2将所述保温层的厚度修正至对应值,设定修正后的厚度Z=Z0×β2;所述第二修正方式满足所述第二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差值。
本发明中中控单元根据所述低温点位的数量和所述待测点位总数的比值选用对应的修正系数将所示保温层的厚度修正至对应值,提高了对保温层的温度的控制精度,进一步提高了高温管道的安全性,在保证高温管道的安全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高温管道监测的效率。
具体而言,所述中控单元在所述第二检测方式下根据测得的各所述高温点位的分布情况判定高温点位是否均匀的均匀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均匀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判定所述高温点位分布均匀,介质温度高,并控制制冷单元将换热管中换热介质的流量调节至对应值;所述第一均匀判定方式满足分布密度大于等于预设分布密度;
第二均匀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判定所述高温点位分布不均匀,并初判所述高温管道存在安全隐患,中控单元控制所述检测单元检测高温点位的压力以对高温点位是否符合标准进行二次判定;所述第二均匀判定方式满足所述分布密度小于预设分布密度。
本发明中中控单元根据测得的各所述高温点位的分布情况判定高温点位是否均匀,并在判定所述高温点位分布均匀,介质温度高时控制制冷单元将换热管中换热介质的流量调节至对应值,或,在判定所述高温点位分布不均匀时初判所述高温管道存在安全隐患,中控单元控制所述检测单元检测高温点位的压力以对高温点位是否符合标准进行二次判定,提高了对高温管道的环境温度的控制精度,在保证高温管道的安全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高温管道监测的效率。
具体而言,所述中控单元在所述第一均匀判定方式下控制所述调节单元将换热管中换热介质的流量调节至对应值,将所述分布密度与预设分布密度的差值记为第三差值,并根据第三差值判定对所述换热介质的流量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流量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选用第一流量调节系数γ1将所述换热介质的流量调节至对应值,设定调节后的换热介质的流量C=C0×γ1,其中C0为调节前的换热介质的初始流量;所述第一流量调节方式满足所述第三差值大于等于第三预设差值;
第二流量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选用第二流量调节系数γ2将所述换热介质的流量调节至对应值,设定调节后的换热介质的流量C=C0×γ2;所述第二流量调节方式满足所述第三差值小于所述第三预设差值。
具体而言,所述中控单元在所述第二均匀判定方式下根据测得的所述高温点位的压力判定该高温点位是否符合标准的二次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二次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判定所述高温点位符合标准,并选用第三温度调节系数γ3控制所述制冷单元将冷却温度调节至对应值,设定调节后的冷却温度C=C0×γ3;所述第一二次判定方式满足所述高温点位的压力大于等于预设压力;
第二二次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判定所述高温点位不符合标准,并向警报单元发出管道损坏警报指令;所述第二二次判定方式满足所述高温点位的压力小于预设压力。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高温管道多传感器监测及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单元,其设置于所述高温管道外若干待测点位,用以分别采集高温管道中各待测点位的温度;
调节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高温管道输入端的阀门,用以通过调节开度将高温管道中介质的流量调节至对应值;
制冷单元,其设置于所述高温管道外,用以将高温管道外的环境温度调节至对应值;
保温单元,其为一设置于所述高温管道外壁的保温层,用以降低高温管道的散热速度;
检测单元,其设置于所述高温管道外,用以检测待测点位的压力;
警报单元,其设置于所述高温管道外,用以发出警报信号;
中控单元,其分别与所述采集单元、所述调节单元、所述制冷单元、所述保温单元、所述检测单元以及所述警报单元相连,用以根据采集的所述高温管道中各待测点位的温度依次对各待测点位进行标记,以及,在完成对各待测点位的标记时根据各标记的数量确定高温管道的运行是否符合标准,中控单元在判定高温管道的运行不符合标准时根据各待测点位的温度及压力确定高温管道运行不符合标准的原因并在完成对原因的确定时将对应单元中对应部件的参数调节至对应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管道多传感器监测及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高温管道外以将高温管道外的环境温度调节至对应值的换热管路;所述保温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高温管道外以降低高温管道的散热速度的保温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温管道多传感器监测及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单元将所述采集单元测得的单个所述待测点位的温度记为T,并根据该待测点位的温度确定针对该待测点位的标记方式,其中:
第一标记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判定所述待测点位的温度低于中控单元设置的预设温度区间,并将该待测点位标记为低温点位;所述第一标记方式满足所述温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
第二标记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判定所述待测点位的温度处于所述预设温度区间,并将该待测点位标记为合格点位;所述第二标记方式满足所述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且小于等于第二预设温度;
第三标记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判定所述待测点位的温度高于所述预设温度区间,并将该待测点位标记为高温点位;所述第三标记方式满足所述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温管道多传感器监测及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单元在第一预设条件下根据各所述待测点位的标记情况统计高温点位和低温点位的数量以计算该数量与待测点位总数的比值,并根据该比值初步判定检测所述高温管道的检测方式,其中:
第一检测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初步判定所述高温管道内部的介质压力不符合标准,中控单元控制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各所述低温点位的压力值并根据测得的压力值确定高温管道内部的介质压力不符合标准的原因;所述第一检测方式满足所述低温点位的数量与所述待测点位总数的比值大于预设比值;
第二检测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初步判定所述高温管道内部的温度不符合标准,中控单元控制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各所述高温点位的分布情况并根据分布情况确定高温管道内部的温度不符合标准的原因;所述第二检测方式满足所述高温点位的数量与所述待测点位总数的比值大于预设比值;
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中控单元完成对各所述待测点位的标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温管道多传感器监测及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单元在所述第一检测方式下根据测得的各所述低温点位的压力值计算所述高温管道中各待测点位的压力平均值与压力值方差,并根据算得的方差判定低温点位的压力分布是否均匀的确定方式,其中:
第一确定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确定所述高温管道内部的介质压力不符合标准的原因为高温管道内介质的压力未达到预设标准,并根据预设压力平均值与求得的所述压力平均值的差值将所述高温管道的流量调节至对应值;所述第一确定方式满足所述压力方差小于等于预设压力方差且所述压力平均值小于等于所述预设压力平均值;
第二确定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确定所述高温管道内部的介质压力不符合标准的原因为所述高温管道所处环境温度低于预设标准,并根据所述低温点位的数量将所述保温单元的保温层厚度调节至对应值;所述第二确定方式满足所述压力方差小于等于所述预设压力方差且所述压力平均值大于所述预设压力平均值;
第三确定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确定所述高温管道内部的介质压力不符合标准的原因为所述高温管道泄露,并向警报单元发出泄露警报指令;所述第三确定方式满足所述压力方差大于所述预设压力方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温管道多传感器监测及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单元在所述第一确定方式下控制所述调节单元将所述高温管道中介质的流量调节至对应值,中控单元将所述预设压力平均值与所述压力平均值的差值记为第一差值,并根据第一差值判定调节高温管道的流量的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选用第一调节系数α1将所述高温管道中介质的流量调节至对应值,设定调节后的流量为Q=Q0×α1,其中Q0为调节前高温管道的初始流量;所述第一调节方式满足所述第一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差值;
第二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选用第二调节系数α2将所述高温管道中介质的流量调节至对应值,设定调节后的流量为Q=Q0×α2;所述第二调节方式满足所述第一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差值。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温管道多传感器监测及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单元在所述第二确定方式下将所述低温点位的数量和所述待测点位总数的比值与预设比值的差值记为第二差值,并根据第二差值确定针对所述保温层的厚度的修正方式,其中:
第一修正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选用第一修正系数β1将所述保温层的厚度修正至对应值,设定修正后的厚度Z=Z0×β1,其中Z0为修正前保温层的初始厚度;所述第一修正方式满足所述第二差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差值;
第二修正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选用第二修正系数β2将所述保温层的厚度修正至对应值,设定修正后的厚度Z=Z0×β2;所述第二修正方式满足所述第二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差值。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温管道多传感器监测及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单元在所述第二检测方式下根据测得的各所述高温点位的分布情况判定高温点位是否均匀的均匀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均匀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判定所述高温点位分布均匀,介质温度高,并控制制冷单元将换热管中换热介质的流量调节至对应值;所述第一均匀判定方式满足分布密度大于等于预设分布密度;
第二均匀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判定所述高温点位分布不均匀,并初判所述高温管道存在安全隐患,中控单元控制所述检测单元检测高温点位的压力以对高温点位是否符合标准进行二次判定;所述第二均匀判定方式满足所述分布密度小于预设分布密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温管道多传感器监测及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单元在所述第一均匀判定方式下控制所述调节单元将换热管中换热介质的流量调节至对应值,将所述分布密度与预设分布密度的差值记为第三差值,并根据第三差值判定对所述换热介质的流量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流量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选用第一流量调节系数γ1将所述换热介质的流量调节至对应值,设定调节后的换热介质的流量C=C0×γ1,其中C0为调节前的换热介质的初始流量;所述第一流量调节方式满足所述第三差值大于等于第三预设差值;
第二流量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选用第二流量调节系数γ2将所述换热介质的流量调节至对应值,设定调节后的换热介质的流量C=C0×γ2;所述第二流量调节方式满足所述第三差值小于所述第三预设差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温管道多传感器监测及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单元在所述第二均匀判定方式下根据测得的所述高温点位的压力判定该高温点位是否符合标准的二次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二次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判定所述高温点位符合标准,并选用第三温度调节系数γ3控制所述制冷单元将冷却温度调节至对应值,设定调节后的冷却温度C=C0×γ3;所述第一二次判定方式满足所述高温点位的压力大于等于预设压力;
第二二次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单元判定所述高温点位不符合标准,并向警报单元发出管道损坏警报指令;所述第二二次判定方式满足所述高温点位的压力小于预设压力。
CN202310880005.7A 2023-07-18 2023-07-18 一种高温管道多传感器监测及信息处理系统 Active CN1165922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80005.7A CN116592215B (zh) 2023-07-18 2023-07-18 一种高温管道多传感器监测及信息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80005.7A CN116592215B (zh) 2023-07-18 2023-07-18 一种高温管道多传感器监测及信息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92215A true CN116592215A (zh) 2023-08-15
CN116592215B CN116592215B (zh) 2023-11-07

Family

ID=87594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80005.7A Active CN116592215B (zh) 2023-07-18 2023-07-18 一种高温管道多传感器监测及信息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9221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91487A1 (zh) * 2011-12-19 2013-06-27 上海望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站锅炉高温管系炉内动态壁温监测的方法
CN113139353A (zh) * 2021-05-11 2021-07-20 东北大学 蒸汽管网动态计算及在线监测预警分析方法
CN116248737A (zh) * 2023-05-10 2023-06-09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管网的远程监测和控制的系统和方法以及电动阀门
CN116321569A (zh) * 2023-03-31 2023-06-23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分区led照明电源智能调控系统
CN116321571A (zh) * 2023-05-19 2023-06-23 苏州尚集思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组网式led消防应急灯
CN116379363A (zh) * 2023-04-10 2023-07-04 广州研测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燃气泄漏报警远程关阀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91487A1 (zh) * 2011-12-19 2013-06-27 上海望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站锅炉高温管系炉内动态壁温监测的方法
CN113139353A (zh) * 2021-05-11 2021-07-20 东北大学 蒸汽管网动态计算及在线监测预警分析方法
CN116321569A (zh) * 2023-03-31 2023-06-23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分区led照明电源智能调控系统
CN116379363A (zh) * 2023-04-10 2023-07-04 广州研测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燃气泄漏报警远程关阀装置
CN116248737A (zh) * 2023-05-10 2023-06-09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管网的远程监测和控制的系统和方法以及电动阀门
CN116321571A (zh) * 2023-05-19 2023-06-23 苏州尚集思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组网式led消防应急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92215B (zh) 2023-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72340B2 (en) Water leakage monitoring system
CN108360608B (zh) 一种供水系统输水管的爆管识别与定位方法
CN105485524B (zh) 一种负压波管道泄漏监测系统和方法
CN105651325A (zh) 在变送器中实现的劣化传感器检测
CN106838628A (zh) 一种多传感器热网泄漏预警监测方法
CN109854953B (zh) 一种特殊工况下的原油输送管线泄漏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0553152B (zh) 气体输送管网保压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8224097B (zh) 一种天然气管道泄漏报警系统和检测方法
CN110360461A (zh) 压力管道监测系统、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313033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传感器的供热管网数字监控系统
CN211717716U (zh) 一种660mw火电机组疏水阀门泄漏监测系统
CN113375620B (zh) 一种基于温度测量的盘管冰厚检测方法及传感器和系统
CN116592215B (zh) 一种高温管道多传感器监测及信息处理系统
CN106017808B (zh) 疏水阀内漏量的诊断方法
CN112883662B (zh) 一种蒸汽供热网络动态运行水力状态估计方法及系统
CN207895276U (zh) 一种热力法水电站冷却智能监控系统
CN106840733B (zh) 一种空调机组性能在线检测方法及其检测设备
CN108362329A (zh) 汽轮机组凝汽器端差异常诊断系统及方法
CN111412391B (zh) 一种管网泄漏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1518975A (zh) 高炉风口小套破损监测方法及系统
WO2023021606A1 (ja) 気密試験装置および気密試験方法
CN108980631B (zh) 一种基于在线仿真的负压波法管道泄漏检测系统
CN113311116A (zh) 一种基于低温绝热容器的静态蒸发率测试装置及方法
CN210664896U (zh) 在线氨泄漏检测系统
CN114331128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水务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