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91318A - 组合式承压平台及防渗漏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组合式承压平台及防渗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91318A
CN116591318A CN202310448161.6A CN202310448161A CN116591318A CN 116591318 A CN116591318 A CN 116591318A CN 202310448161 A CN202310448161 A CN 202310448161A CN 116591318 A CN116591318 A CN 1165913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top
stop plate
cast
leakage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4816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帅
申国奎
吴杰
丁菲
陈蕾
邓美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4816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9131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913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913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66Seal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66Sealings
    • E04B1/68Sealings of joints, e.g. expansion joi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66Sealings
    • E04B1/68Sealings of joints, e.g. expansion joints
    • E04B1/6806Waterstop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组合式承压平台及防渗漏方法。本申请的湿接缝包括上阶、底阶、连接面,整体上延长渗漏水的渗漏路径,起到了防止渗漏水的作用。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改进后的湿接缝断面,沿湿接缝竖向方向分为两阶,湿接缝横向方向通过底阶外挑延伸的方式,将左右侧的预制构件通过底阶左右连接拼接面实现密封连接,从而实现湿接缝施工过程中的免底模施工,一定程度上可加快施工进度。通过拼接面处设置的橡胶材质的止水带和防水胶,可有效防止现浇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漏浆问题,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浇筑后现浇混凝土的密实性。

Description

组合式承压平台及防渗漏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组合式承压平台及防渗漏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申请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并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湿接缝是先将面板分块预制,例如通过吊模浇筑湿接缝,在一些方式中可以在湿接缝处预留钢筋,拼接后对钢筋进行焊接。湿接缝在新旧混凝土、钢-混凝土等组合式结构中广泛存在。湿接缝浇筑混凝土时一般在底部安装模板,以往多采用在湿接缝下面搭设脚手架或挂篮,用以支撑湿接缝处的模板。由于湿接缝处是新旧混凝土、钢-混凝土的结合处,因混凝土配置、构造结构、施工工艺等原因,接触面会发生脱空,属于渗漏水的多发区域。例如,在一些现有技术中,针对上述渗漏的防治方法是湿接缝混凝土施工时,加强湿接缝混凝土的凿毛、洒水润湿的处理。采用上述措施对湿接缝混凝土渗漏进行防治,虽能起到一定的防渗漏作用,但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渗漏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组合式承压平台及防渗漏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或为技术问题的解决提供技术支持,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制构件,包括:
高度依次降低的上阶、底阶、拼接面,所述上阶低于所述预制构件的上台面;
其中,所述上阶与所述上台面之间形成连接面,所述上阶的一个端部与所述连接面连接,所述上阶的另一个端部朝远离所述连接面的横向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底阶的一个端部连接,所述底阶的另一个端部朝远离所述上阶的横向方向延伸且与所述拼接面连接,所述拼接面整体向下延伸;所述上阶与所述底阶用于承载现浇混凝土,所述连接面竖向或扩口状设置以提高浇筑所述现浇混凝土之后的混凝土饱和度,所述拼接面用于与配对的另一预制构件的拼接面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拼接面包括凹入所述预制构件的凹入段,或与所述凹入段相配的凸出所预制构件的凸出段,以延长渗漏水的渗漏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拼接面包括凹入所述预制构件的凹入段,所述凹入段为内弧形;或与所述凹入段相配的凸出所预制构件的凸出段,所述凸出段为外弧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阶为圆弧形以提高浇筑所述现浇混凝土之后的混凝土饱和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止水板,整体在竖向延伸;其中,止水板底部向下穿过所述上阶并与所述上阶固定连接,止水板顶部向上穿过所述上阶并用于与所述现浇混凝土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水板底部向连接面方向弯折,以提高所述止水板底部与所述上阶连接的牢固度以及减小所述现浇混凝土固化产生的收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水板顶部向连接面方向弯折,以提高所述止水板顶部与所述现浇混凝土连接的牢固度以及减小所述现浇混凝土固化产生的收缩和延长渗漏水的渗漏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上连接段穿过并伸出所述连接面,所述加强筋的下连接段穿过并伸出所述底阶,所述加强筋的中连接段将所述上连接段和所述下连接段连接,在所述现浇混凝土凝固之后所述中连接段与所述现浇混凝土凝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水板位于所述上连接段、所述下连接段、所述中连接段之间;其中,所述止水板顶部低于所述上连接段,所述止水板底部高于所述下连接段,所述中连接段远离所述止水板且位于所述底阶上方,以防止所述止水板与所述加强筋的冲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拼接面包括凹入所述预制构件的凹入段,所述凹入段为内弧形,或与所述凹入段相配的凸出所预制构件的凸出段,所述凸出段为外弧形;
所述底阶为圆弧形以提高浇筑所述现浇混凝土之后的混凝土饱和度;
还包括整体在竖向延伸的止水板,止水板底部向下穿过所述上阶并与所述上阶固定连接,止水板顶部向上穿过所述上阶并用于与所述现浇混凝土固定连接;所述止水板底部向连接面方向弯折,以提高所述止水板底部与所述上阶连接的牢固度以及减小所述现浇混凝土固化产生的收缩;所述止水板顶部向连接面方向弯折,以提高所述止水板顶部与所述现浇混凝土连接的牢固度以及减小所述现浇混凝土固化产生的收缩和延长渗漏水的渗漏路径。
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上连接段穿过并伸出所述连接面,所述加强筋的下连接段穿过并伸出所述底阶,所述加强筋的中连接段将所述上连接段和所述下连接段连接,在所述现浇混凝土凝固之后所述中连接段与所述现浇混凝土凝固定连接;所述止水板位于所述上连接段、所述下连接段、所述中连接段之间;其中,所述止水板顶部低于所述上连接段,所述止水板底部高于所述下连接段,所述中连接段远离所述止水板且位于所述底阶上方,以防止所述止水板与所述加强筋的冲突;
所述止水板顶部与所述止水板底部之间通过止水板中部连接,所述止水板中部在竖向延伸。
第二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组合式承压平台,包括防水层、现浇混凝土以及配对的两个预制构件;其中每个所述预制构件均包括:
高度依次降低的上阶、底阶、拼接面,所述上阶低于所述预制构件的上台面;所述上阶与所述上台面之间形成连接面,所述上阶的一个端部与所述连接面连接,所述上阶的另一个端部朝远离所述连接面的横向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底阶的一个端部连接,所述底阶的另一个端部朝远离所述上阶的横向方向延伸且与所述拼接面连接,所述拼接面整体向下延伸;所述上阶水平设置或倾斜向上设置;所述上阶与所述底阶用于承载所述现浇混凝土,所述连接面竖向或扩口状设置以提高浇筑所述现浇混凝土之后的混凝土饱和度,所述拼接面用于与配对的另一预制构件的拼接面连接,所述拼接面整体为曲线形;
两个所述预制构件的两个所述拼接面拼接后,两个所述连接面、两个所述上阶、两个所述底阶与所述现浇混凝土形成湿接缝;所述防水层铺设于两个所述上台面以及固化后的所述现浇混凝土之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止水带,所述止水带设置于拼接后的两个所述拼接面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所述预制构件的所述拼接面包括凹入所述预制构件的凹入段,所述凹入段为内弧形,另一个配对的所述预制构件的所述拼接面包括与所述凹入段相配的凸出所预制构件的凸出段,所述凸出段为外弧形,以延长渗漏水的渗漏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预制构件的两个所述拼接面拼接后,两个所述底阶形成半圆或劣弧,以提高浇筑所述现浇混凝土之后的混凝土饱和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预制构件还包括:
止水板,整体在竖向延伸;其中,止水板底部向下穿过所述上阶并与所述上阶固定连接,止水板顶部向上穿过所述上阶并用于与所述现浇混凝土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止水板底部向连接面方向弯折,以提高所述止水板底部与所述上阶连接的牢固度以及减小所述现浇混凝土固化产生的收缩;
其中,所述止水板顶部向连接面方向弯折,以提高所述止水板顶部与所述现浇混凝土连接的牢固度以及减小所述现浇混凝土固化产生的收缩和延长渗漏水的渗漏路径;
其中,所述止水板顶部与所述止水板底部之间通过止水板中部连接,所述止水板中部在竖向延伸,所述止水板顶部与所述止水板中部的夹角为α,所述止水板底部与所述止水板中部的夹角为β,其中135°≤α≤150°、135°≤β≤150°。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预制构件还包括:
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上连接段穿过并伸出所述连接面,所述加强筋的下连接段穿过并伸出所述底阶,所述加强筋的中连接段将所述上连接段和所述下连接段连接,在所述现浇混凝土凝固之后所述中连接段与所述现浇混凝土凝固定连接;
所述止水板位于所述上连接段、所述下连接段、所述中连接段之间;其中,所述止水板顶部低于所述上连接段,所述止水板底部高于所述下连接段,所述中连接段远离所述止水板且位于所述底阶上方,以防止所述止水板与所述加强筋冲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阶的顶部低于所述上连接端,以防止所述上阶与所述加强筋冲突。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预制构件的两个所述拼接面拼接后,一个所述预制构件的所述中连接段与另一个所述预制构件的所述中连接段交汇于拼接面的上方,且交汇区域的中心位于所述拼接面竖向连线上,以提高所述组合式承压平台的结构强度。
第三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二方面中任一实现方式组合式承压平台的防渗漏方法,包括:
设置防水层防水;其中,设置所述防水层铺设于两个预制构件的上台面以及固化后的现浇混凝土之上以阻挡渗漏水;
设置上阶防水;其中,设置所述上阶的高度低于所述预制构件的上台面,所述上阶与所述上台面之间形成连接面;渗漏水自所述防水层经所述连接面与所述现浇混凝土之间的缝隙到达所述上阶,所述上阶水平设置或倾斜向上设置以阻挡渗漏水和延长渗漏水的渗漏路径;
设置底阶防水;其中,设置所述底阶的高度低于所述上阶,所述底阶向远离所述上阶的方向延伸,以延长渗漏水的渗漏路径;
设置拼接面防水;其中,设置所述拼接面的高度低于所述底阶且为曲线型以延长渗漏水的渗漏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渗漏方法还包括:设置止水板防水;其中,设置所述止水板整体在竖向延伸及所述止水板顶部向连接面方向弯折,以提高所述止水板顶部与所述现浇混凝土连接的牢固度以及减小所述现浇混凝土固化产生的收缩和延长渗漏水的渗漏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渗漏方法还包括:设置密封防水;其中,将止水带设置于两个所述预制构件拼接后的凹入段与凸出段之间,在布置于所述凹入段和所述凸出段上方和下方的竖向段置入防水胶。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的湿接缝包括上阶、底阶、连接面,整体上延长渗漏水的渗漏路径,起到了防止渗漏水的作用。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改进后的湿接缝断面,沿湿接缝竖向方向分为两阶,湿接缝横向方向通过底阶外挑延伸的方式,将左右侧的预制构件通过底阶左右连接拼接面实现密封连接,从而实现湿接缝施工过程中的免底模施工,一定程度上可加快施工进度。通过拼接面处设置的橡胶材质的止水带和防水胶,可有效防止现浇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漏浆问题,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浇筑后现浇混凝土的密实性。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两个配对的预制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拼接后的两个预制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拼接后的两个预制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拼接后的两个预制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再一些实施例拼接后的两个预制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组合式承压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及渗漏水的渗漏途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拼接后的拼接面与止水带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止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预制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拼接后的两个预制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拼接后的两个预制构件的俯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1-组合式承压平台。
10-预制构件。
11-上阶。
12-底阶。
13-拼接面,131-凹入段,132-凸出段,133-止水带。
14-连接面。
15-止水板,151-止水板顶部,152-止水板中部,153-止水板底部。
16-加强筋,161-上连接段,162-中连接段,163-下连接段。
17-上台面。
20-现浇混凝土。
30-防水层,31-第一防水层,32-第二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其中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许多细节以助于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可能的技术实现,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并非全部实现可能。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部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本申请中的“第一”、“第二”等术语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本申请中“或/和”、“和/或”表示对象至少为其中之一,“或”表述对象为其中之一。
本申请中“上”、“下”、“前”、“后”、“竖向”、“高”、“低”是以图6作为基准叙述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术语“多个”的含义应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应当理解,本申请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示例性应用场景
在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之前,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应用场景进行介绍。
发明人发现,湿接缝渗漏水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一种是沿湿接缝与预制构件10施工缝位置渗水,另一种是沿湿接缝横向渗水。在湿接缝混凝土施工时,例如可以加强接缝混凝土的凿毛、洒水润湿的处理,并对接缝混凝土采用微膨胀混凝土,采取浇筑过程中加强振捣密实,浇筑后加强养护,减少混凝土收缩裂缝,并在预制构件10的上台面17设置防水层30。但随着使用期荷载的作用,以及混凝土的收缩徐变,湿接缝发生一定的变形,导致湿接缝与预制构件10接缝以及湿接缝本身会产生细微的裂缝,相应的伴随着防水层30出现裂隙渗水,导致湿接缝出现渗漏水、内部钢筋锈蚀等问题,这进一步加剧裂缝的扩大,可能出现严重的渗漏,影响湿接缝结构安全。
示例性技术方案
基于以上考虑,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预制构件10,包括:
高度依次降低的上阶11、底阶12、拼接面13,所述上阶11低于所述预制构件10的上台面17;
其中,所述上阶11与所述上台面17之间形成连接面14,所述上阶11的一个端部与所述连接面14连接,所述上阶11的另一个端部朝远离所述连接面14的横向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底阶12的一个端部连接,所述底阶12的另一个端部朝远离所述上阶11的横向方向延伸且与所述拼接面13连接,所述拼接面13整体向下延伸;所述上阶11与所述底阶12用于承载现浇混凝土20,所述连接面14竖向或扩口状设置以提高浇筑所述现浇混凝土20之后的混凝土饱和度,所述拼接面13用于与配对的另一预制构件10的拼接面13连接。
相比于竖直的湿接缝,本申请的湿接缝包括上阶11、底阶12、连接面14,整体上延长渗漏水的渗漏路径,起到了防止渗漏水的作用。具体地,所述连接面14整体在竖向方向延伸,所述上阶11整体在横向方向延伸,所述底阶12整体在横向方向延伸,增加了湿接缝横向距离,降低了渗漏水的泄漏。需要说明的是,上阶11的数量可以为图中所示的一个,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更多的上阶11;底阶12的数量可以为图中所示的一个,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更多的底阶12,可以理解的是,上阶11或底阶12数量的增多可以进一步延长渗漏水的渗漏路径以及进一步增加湿接缝横向距离,进一步降低渗漏水的泄漏。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两个上阶11与一个底阶12,或一个上阶11与两个底阶12。上阶11的形状可以为平面形或弧形,底阶12的形状可以为平面形或弧形,图3-图5示意性示出了一个平面形上阶11与一个圆弧形或平面形底阶12的组合方式,其中图3与图4中平面形上阶11从左至右倾斜向上,以进一步延长渗漏水的渗漏路径,增加渗漏水流过上阶11的难度,起到防渗漏效果。
本申请中,连接面14竖向或扩口状设置,以提高浇筑所述现浇混凝土20之后的混凝土饱和度,具体地作用表现在:一方面现浇混凝土20浇筑时不容易出现孔隙,另一方面利于现浇混凝土20浇筑后振捣。在本申请中,所述上阶11的一个端部与所述连接面14连接,所述上阶11的另一个端部朝远离所述连接面14的横向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底阶12的一个端部连接,所述底阶12的另一个端部朝远离所述上阶11的横向方向延伸且与所述拼接面13连接,这样上阶11不会伸入连接面14内导致上阶11与连接面14形成不易于现浇混凝土20注入的空间,同样地底阶12不会伸入上阶11内导致底阶12与上阶11形成不易于现浇混凝土20注入的空间,减少或防止了现浇混凝土20浇筑时出现的孔隙,提高了现浇混凝土20与预制构件10结合的紧实度以及防水性,提高了浇筑所述现浇混凝土20之后的混凝土饱和度,此处尤指现浇混凝土20与预制构件10结合处即湿接缝的混凝土饱和度。并且,经过上述设置,上阶11、底阶12、拼接面13以上的空间的投影面积不小于上阶11、底阶12、拼接面13的投影面积,不但有利于现浇混凝土20的浇筑,而且减少了后续对浇筑后对现浇混凝土20振捣提供了操作空间,进而提高了现浇混凝土20之后的混凝土饱和度。
可以理解地,当湿接缝或拼接缝为竖缝时防水效果的提升较小,所以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拼接面13包括凹入所述预制构件10的凹入段131,或与所述凹入段131相配的凸出所预制构件10的凸出段132,以延长渗漏水的渗漏路径。例如,拼接面13的形状可以为一次弯折或如图8所示意的二次弯折。在本申请图示实施例中,所述拼接面13包括凹入所述预制构件10的凹入段131,所述凹入段131为内弧形;或与所述凹入段131相配的凸出所预制构件10的凸出段132,所述凸出段132为外弧形。例如,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左侧预制构件10的拼接面13包括内弧形的凹入段131,右侧预制构件10的拼接面13包括外弧形的凸出段132。对于凸出段132而言,弧形可以有效防止运输或安装过程中凸出段132的损伤。另外,在拼接后的两个拼接面13之间设置止水带133时,尤其是入图1和图7所示止水带133设置于凹入段131与凸出段132之间时,内弧形的凹入段131与外弧形的凸出段132可以对止水带133施加更为均匀的压缩力,提高止水带133各处受力的均匀性,提高止水带133的密封防水效果。拼接面13还包括布置于凹入段131和凸出段132上方和下方的竖向段,竖向段可以涂覆或灌入防水胶,以提高拼接面13的密封防水效果。本申请中,一个预制构件10的竖向段及凹入段131与另一个预制构件10的竖向段及凸出段132拼接后形成拼接缝。
在图1、图2、图5所示实施例中,所述底阶12为圆弧形以提高浇筑所述现浇混凝土20之后的混凝土饱和度。在图3、图4所示实施例中,所述底阶12为弯折形,包括底面与竖向面,竖向面与上阶11连接。在这些实施例中,底阶12均非缩口形,从而有利于减少现浇混凝土20浇筑时出现的孔隙,以及利于现浇混凝土20浇筑后振捣。
本申请还包括特殊设计的止水板15,止水板15整体在竖向延伸。参考图1-图6、图8、图9-图10,止水板底部153向下穿过所述上阶11并与所述上阶11固定连接,止水板顶部151向上穿过所述上阶11并用于与所述现浇混凝土20固定连接,即止水板底部153埋设于上阶11的下方的预制构件10,止水板顶部151在拼接前伸出到上阶11上方的空间。止水板15阻断了渗漏水直接从上阶11流向底阶12,渗漏水需绕过止水板15,这延长了渗漏水的渗漏路径,止水板15也起到了阻挡渗漏水的作用。在图中,所述止水板底部153向连接面14方向弯折,以提高所述止水板底部153与所述上阶11连接的牢固度以及减小所述现浇混凝土20固化产生的收缩。可以理解的是,止水板底部153弯折增加了止水板15与上阶11下方的预制构件10的连接面14积,从而增加连接的牢固度。现浇混凝土20固化会产生收缩,止水板底部153向连接面14方向弯折可以减小这种收缩以及收缩引起的上阶11、底阶12、拼接面13与现浇混凝土20产生的空隙,提高了防水效果。另外,在材料选择方面可以选用收缩性小的现浇混凝土20。本申请中,止水板15两端弯折,但所起的作用不同。在图示实施例中,所述止水板顶部151向连接面14方向弯折,以提高所述止水板顶部151与所述现浇混凝土20连接的牢固度以及减小所述现浇混凝土20固化产生的收缩和延长渗漏水的渗漏路径。参考图6,止水板顶部151弯折,提高了渗漏水绕过止水板顶部151的难度,进而提高了防水效果。
本申请还包括与预制构件10固定连接的加强筋16,加强筋16包括三段,其中加强筋16的上连接段161穿过并伸出所述连接面14,所述加强筋16的下连接段163穿过并伸出所述底阶12,所述加强筋16的中连接段162将所述上连接段161和所述下连接段163连接,在所述现浇混凝土20凝固之后所述中连接段162与所述现浇混凝土20凝固定连接。加强筋16增加了组合式承压平台01的结构强度。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止水板15与加强筋16的配合设计:所述止水板15位于所述上连接段161、所述下连接段163、所述中连接段162之间;其中,所述止水板顶部151低于所述上连接段161,所述止水板底部153高于所述下连接段163,所述中连接段162远离所述止水板15且位于所述底阶12上方,以防止所述止水板15与所述加强筋16的冲突。参考图2-图6、图10-图11,两个预制构件10拼接后,至少两个预制构件10上加强筋16的中连接段162相互交错。以图2中左侧的止水板15为例,若止水板15横向设置,当止水板15覆盖拼接面13时则与右侧加强筋16的中连接段162相冲突,故而需要缩短左侧的止水板15,缩短后的止水板15无法覆盖拼接面13,无法对拼接面13的防水提供有利影响。本申请中,竖向设置的止水板15位于所述上连接段161、所述下连接段163、所述中连接段162之间,不但起到了防水效果,而且避免了止水板15与另一预制构件10上加强筋16的冲突。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第一方面中的各实施例及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申请示意性的给出一些组合的实施例来说明可能的组合方式:
一种预制构件10,包括高度依次降低的上阶11、底阶12、拼接面13,所述上阶11低于所述预制构件10的上台面17。
其中,所述上阶11与所述上台面17之间形成连接面14,所述上阶11的一个端部与所述连接面14连接,所述上阶11的另一个端部朝远离所述连接面14的横向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底阶12的一个端部连接,所述底阶12的另一个端部朝远离所述上阶11的横向方向延伸且与所述拼接面13连接,所述拼接面13整体向下延伸;所述上阶11与所述底阶12用于承载现浇混凝土20,所述连接面14竖向或扩口状设置以提高浇筑所述现浇混凝土20之后的混凝土饱和度,所述拼接面13用于与配对的另一预制构件10的拼接面13连接。
所述拼接面13包括凹入所述预制构件10的凹入段131,所述凹入段131为内弧形,或与所述凹入段131相配的凸出所预制构件10的凸出段132,所述凸出段132为外弧形。所述底阶12为圆弧形以提高浇筑所述现浇混凝土20之后的混凝土饱和度。
还包括整体在竖向延伸的止水板15,止水板底部153向下穿过所述上阶11并与所述上阶11固定连接,止水板顶部151向上穿过所述上阶11并用于与所述现浇混凝土20固定连接;所述止水板底部153向连接面14方向弯折,以提高所述止水板底部153与所述上阶11连接的牢固度以及减小所述现浇混凝土20固化产生的收缩;所述止水板顶部151向连接面14方向弯折,以提高所述止水板顶部151与所述现浇混凝土20连接的牢固度以及减小所述现浇混凝土20固化产生的收缩和延长渗漏水的渗漏路径。
还包括加强筋16,所述加强筋16的上连接段161穿过并伸出所述连接面14,所述加强筋16的下连接段163穿过并伸出所述底阶12,所述加强筋16的中连接段162将所述上连接段161和所述下连接段163连接,在所述现浇混凝土20凝固之后所述中连接段162与所述现浇混凝土20凝固定连接;所述止水板15位于所述上连接段161、所述下连接段163、所述中连接段162之间;其中,所述止水板顶部151低于所述上连接段161,所述止水板底部153高于所述下连接段163,所述中连接段162远离所述止水板15且位于所述底阶12上方,以防止所述止水板15与所述加强筋16的冲突。
所述止水板顶部151与所述止水板底部153之间通过止水板中部152连接,所述止水板中部152在竖向延伸。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组合式承压平台01,包括防水层30、现浇混凝土20以及配对的两个预制构件10;其中每个所述预制构件10均包括:
高度依次降低的上阶11、底阶12、拼接面13,所述上阶11低于所述预制构件10的上台面17;所述上阶11与所述上台面17之间形成连接面14,所述上阶11的一个端部与所述连接面14连接,所述上阶11的另一个端部朝远离所述连接面14的横向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底阶12的一个端部连接,所述底阶12的另一个端部朝远离所述上阶11的横向方向延伸且与所述拼接面13连接,所述拼接面13整体向下延伸;所述上阶11水平设置或倾斜向上设置;所述上阶11与所述底阶12用于承载所述现浇混凝土20,所述连接面14竖向或扩口状设置以提高浇筑所述现浇混凝土20之后的混凝土饱和度,所述拼接面13用于与配对的另一预制构件10的拼接面13连接,所述拼接面13整体为曲线形;
两个所述预制构件10的两个所述拼接面13拼接后,两个所述连接面14、两个所述上阶11、两个所述底阶12与所述现浇混凝土20形成湿接缝;所述防水层30铺设于两个所述上台面17以及固化后的所述现浇混凝土20之上。
本申请中,相比于上阶11与连接面14均为向下的设计,上阶11水平或倾斜向上设置可以提高防水效果。具体地,渗漏水自所述防水层30经所述连接面14与所述现浇混凝土20之间的缝隙到达所述上阶11,水平或倾斜向上设置的上阶11起到了减缓或阻挡渗漏水通过的作用。
所述拼接面13整体为曲线形,延长渗漏水的渗漏路径,起到了防止渗漏水的作用。并且,曲线形的拼接面13增大了拼接面13上的布置空间,可以使用面积更大的止水带133等密封件进行密封。具体地,拼接面13的形状可以为一次弯折形或如图8所示意的二次弯折形。再例如,如图1所示,拼接面13整体为弧形与直形组成的曲线形,其中直形为布置于凹入段131和凸出段132上方和下方的竖向段。
组合式承压平台01还包括止水带133,所述止水带133设置于拼接后的两个所述拼接面13之间。图1和图7所示止水带133设置于凹入段131与凸出段132之间时,内弧形的凹入段131与外弧形的凸出段132可以对止水带133施加更为均匀的压缩力,提高止水带133各处受力的均匀性,提高止水带133的密封防水效果。拼接面13还包括布置于凹入段131和凸出段132上方和下方的竖向段,竖向段可以涂覆或灌入防水胶,仅以提高拼接面13的密封防水效果。
组合式承压平台01中,一个所述预制构件10的所述拼接面13包括凹入所述预制构件10的凹入段131,所述凹入段131为内弧形,另一个配对的所述预制构件10的所述拼接面13包括与所述凹入段131相配的凸出所预制构件10的凸出段132,所述凸出段132为外弧形,以延长渗漏水的渗漏路径。
两个所述预制构件10的两个所述拼接面13拼接后,两个所述底阶12形成半圆或劣弧,这样半圆或劣弧均非缩口形,一方面现浇混凝土20浇筑时不容易出现孔隙,另一方面利于现浇混凝土20浇筑后振捣,由此提高浇筑所述现浇混凝土20之后的混凝土饱和度。
组合式承压平台01中,每个所述预制构件10还包括止水板15,止水板15整体在竖向延伸;其中,止水板底部153向下穿过所述上阶11并与所述上阶11固定连接,止水板顶部151向上穿过所述上阶11并用于与所述现浇混凝土20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止水板底部153向连接面14方向弯折,以提高所述止水板底部153与所述上阶11连接的牢固度以及减小所述现浇混凝土20固化产生的收缩;其中,所述止水板顶部151向连接面14方向弯折,以提高所述止水板顶部151与所述现浇混凝土20连接的牢固度以及减小所述现浇混凝土20固化产生的收缩和延长渗漏水的渗漏路径;其中,所述止水板顶部151与所述止水板底部153之间通过止水板中部152连接,所述止水板中部152在竖向延伸,所述止水板顶部151与所述止水板中部152的夹角为α,所述止水板底部153与所述止水板中部152的夹角为β,其中135°≤α≤150°、135°≤β≤150°。在一些实施例中,夹角α、β的角度相同,这样无需在预制构件10生产时区分止水板顶部151、止水板底部153,便于止水板15快速安装。如前文所述,止水板顶部151向连接面14方向弯折,提高了所述止水板顶部151与所述现浇混凝土20连接的牢固度以及减小所述现浇混凝土20固化产生的收缩和延长渗漏水的渗漏路径,但弯折处可能会在现浇混凝土20浇筑时出现孔隙。本申请α角度的选择,即135°≤α≤150°时,减小了现浇混凝土20浇筑时出现的孔隙的大小或数量。
组合式承压平台01中,每个所述预制构件10还包括加强筋16,所述加强筋16的上连接段161穿过并伸出所述连接面14,所述加强筋16的下连接段163穿过并伸出所述底阶12,所述加强筋16的中连接段162将所述上连接段161和所述下连接段163连接,在所述现浇混凝土20凝固之后所述中连接段162与所述现浇混凝土20凝固定连接;所述止水板15位于所述上连接段161、所述下连接段163、所述中连接段162之间;其中,所述止水板顶部151低于所述上连接段161,所述止水板底部153高于所述下连接段163,所述中连接段162远离所述止水板15且位于所述底阶12上方,以防止所述止水板15与所述加强筋16冲突。
本申请中,所述上阶11的顶部低于所述上连接端,以防止所述上阶11与所述加强筋16冲突。特别是在图4和图5所示实施例中上阶11倾斜向上设置,上阶11的顶部低于所述上连接端可以防止运输或安装过程中上连接端对上阶11造成损伤。
本申请中,两个所述预制构件10的两个所述拼接面13拼接后,一个所述预制构件10的所述中连接段162与另一个所述预制构件10的所述中连接段162交汇于拼接面13的上方,且交汇区域的中心位于所述拼接面13即拼接缝的竖向连线上,这样拼接缝两侧的交汇区域内的现浇混凝土20体积基本相同,避免了一侧现浇混凝土20体积较少导致的结构强度偏低的问题,通过这种设置提高了所述组合式承压平台01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所述预制构件10为钢构件或混凝土构件,例如所述组合式承压平台01为组合梁或组合桥面。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第二方面所述组合式承压平台01的防渗漏方法,包括:
设置防水层30防水;其中,设置所述防水层30铺设于两个预制构件10的上台面17以及固化后的现浇混凝土20之上以阻挡渗漏水。
设置上阶11防水;其中,设置所述上阶11的高度低于所述预制构件10的上台面17,所述上阶11与所述上台面17之间形成连接面14;渗漏水自所述防水层30经所述连接面14与所述现浇混凝土20之间的缝隙到达所述上阶11,所述上阶11水平设置或倾斜向上设置以阻挡渗漏水和延长渗漏水的渗漏路径。
设置底阶12防水;其中,设置所述底阶12的高度低于所述上阶11,所述底阶12向远离所述上阶11的方向延伸,以延长渗漏水的渗漏路径。
设置拼接面13防水;其中,设置所述拼接面13的高度低于所述底阶12且为曲线型以延长渗漏水的渗漏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渗漏方法还包括设置止水板15防水;其中,设置所述止水板15整体在竖向延伸及所述止水板顶部151向连接面14方向弯折,以提高所述止水板顶部151与所述现浇混凝土20连接的牢固度以及减小所述现浇混凝土20固化产生的收缩和延长渗漏水的渗漏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渗漏方法还包括设置密封防水;其中,将止水带133设置于两个所述预制构件10拼接后的凹入段131与凸出段132之间,在布置于所述凹入段131和所述凸出段132上方和下方的竖向段置入防水胶。
图6示出了渗漏水的渗漏途径示意图,在图6所示实施例中,本申请通过设置防水层30、设置上阶11、设置止水板15、设置底阶12设置拼接面13以及在拼接面13设置密封防水,起到了治理渗漏水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各实施例及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申请示意性的给出一些组合的实施例来说明可能的组合方式:
传统的预制构件10断面为矩形,新旧混凝土(预制件为旧混凝土、现浇混凝土20为新混凝土)接缝为竖直缝,湿接缝施工时大多采用吊模施工,模板以木模居多,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混凝土漏浆现象,由此可能会导致湿接缝混凝土密实性(饱满度)受到影响,进而造成后期的渗漏。
以图2为例,改进后的湿接缝断面,沿湿接缝竖向方向分为两阶,湿接缝横向方向通过底阶12外挑延伸的方式,将左右侧的预制构件10通过底阶12左右连接拼接面13实现密封连接,从而实现湿接缝施工过程中的免底模施工,一定程度上可加快施工进度。并通过拼接面13处设置的橡胶材质的止水带133和防水胶,可有效防止现浇混凝土20浇筑过程中的漏浆问题,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浇筑后现浇混凝土20的密实性。左右侧预制构件10的底阶12弧形的断面的设计,将增大新旧混凝土的结合面积,有利于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结合,提高组合式承压平台01的结构强度。此外,弧形的断面的拼接缝设计,增大了新旧混凝土的接缝长度,延长了拼接缝渗水路径,可减小渗出拼接缝的概率。
本申请现浇混凝土20为的材料为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英文Ultra-High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UHPC),该材料具有更强的密实性和抗渗性能。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由于强度更高,加强筋16的锚固长度(与现浇混凝土20连接的部分)可以适当缩小,能够适应更小宽度的预制构件10。
本申请底阶12弧形设计,底阶12与现浇混凝土20接触的宽度小于上方的两个上阶11宽度及两个连接面14的宽度,处于底阶12内的加强筋16的锚固长度也可以相应的减小,本申请使用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实现了较小的加强筋16锚固长度。
本申请将传统湿接缝左右侧环形加强筋16的焊接连接调整为交错非焊接连接方式,减少了加强筋16用量,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振捣更便利更有效,也更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增强抗渗漏能力。
传统的预制构件10断面为矩形,新旧混凝土接缝为竖直缝,接缝处设置止水板15时,钢板呈水平布置且处于竖向方向的中间位置,预埋的止水板15会导致其与竖直模板交界处出现漏浆问题。水平设置的止水板15与部分加强筋16存在冲突问题,且止水板15存在不宜固定的情况。本申请将止水板15由水平设置改为竖向设置,可有效避免止水板15与预制构件10的模板交接处的漏浆问题,另外也减少了与加强筋16的冲突,方便了止水板15的固定,施工过程中便于操作。止水板15设置为折线形,将止水板15的两端向迎水面进行适当弯折,形成类似包裹的效果,可有效的隔绝拼接缝处的渗漏水。本技术所采用的止水板15设置位置、设置方式、设置形式的调整,可有效解决传统设置方式的弊端。
参考图6,本申请的防水层30包括第一防水层31和第二防水层32,第二防水层32作为防水加强层覆盖两个连接面14之间的距离即可,第二防水层32可以为聚氨酯防水加强层,进一步增强防渗水性能。
经现浇混凝土20由上向下渗漏的渗漏途径为:
渗漏水→第一防水层31(第1道渗漏防线)→第二防水层32(第2道渗漏防线)→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第3道渗漏防线)→拼接缝处的防水胶及止水带133(第4道渗漏防线)。
经新旧混凝土界面渗漏的渗漏途径为:
渗漏水→第一防水层31(第1道渗漏防线)→第二防水层32(第2道渗漏防线)→上阶11(第3道渗漏防线)→止水板15(第4道渗漏防线)→底阶12(第5道渗漏防线)→拼接缝处的防水胶及止水带133(第6道渗漏防线).
本实施例具有如下效果:
本申请将无底模湿接缝与止水板15设置方式进行结合,将现浇混凝土20调整为密实性抗渗性好的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构件10表面增设防水加强层,对湿接缝渗漏起到了有效治理的效果,解决了传统湿接缝渗漏的难题。本申请提高了湿接缝防渗漏能力,避免因湿接缝渗漏水造成钢质加强筋16锈蚀导致影响结构安全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尺寸不反映真实大小和比例,而仅示意本申请实施例的内容。另外,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
除非有所知名为相反之意,本说明书及所附权利要求中的数值参数是近似值,能够根据通过本申请的内容所得的所需特性改变。具体而言,所有使用于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中表示组成的含量、反应条件等等的数字,应理解为在所有情况中是受到“约”的用语所修饰。一般情况下,其表达的含义是指包含由特定数量在一些实施例中±10%的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5%的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1%的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0.5%的变化。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正文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均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并未进行详细说明。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并非对本申请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他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组合式承压平台(01),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水层(30)、现浇混凝土(20)以及配对的两个预制构件(10);其中每个所述预制构件(10)均包括:
高度依次降低的上阶(11)、底阶(12)、拼接面(13),所述上阶(11)低于所述预制构件(10)的上台面(17);所述上阶(11)与所述上台面(17)之间形成连接面(14),所述上阶(11)的一个端部与所述连接面(14)连接,所述上阶(11)的另一个端部朝远离所述连接面(14)的横向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底阶(12)的一个端部连接,所述底阶(12)的另一个端部朝远离所述上阶(11)的横向方向延伸且与所述拼接面(13)连接,所述拼接面(13)整体向下延伸;所述上阶(11)水平设置或倾斜向上设置;所述上阶(11)与所述底阶(12)用于承载所述现浇混凝土(20),所述连接面(14)竖向或扩口状设置以提高浇筑所述现浇混凝土(20)之后的混凝土饱和度,所述拼接面(13)用于与配对的另一预制构件(10)的拼接面(13)连接,所述拼接面(13)整体为曲线形;
两个所述预制构件(10)的两个所述拼接面(13)拼接后,两个所述连接面(14)、两个所述上阶(11)、两个所述底阶(12)与所述现浇混凝土(20)形成湿接缝;所述防水层(30)铺设于两个所述上台面(17)以及固化后的所述现浇混凝土(20)之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承压平台(0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止水带(133),所述止水带(133)设置于拼接后的两个所述拼接面(1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2之一所述的组合式承压平台(01),其特征在于,
一个所述预制构件(10)的所述拼接面(13)包括凹入所述预制构件(10)的凹入段(131),所述凹入段(131)为内弧形,另一个配对的所述预制构件(10)的所述拼接面(13)包括与所述凹入段(131)相配的凸出所预制构件(10)的凸出段(132),所述凸出段(132)为外弧形,以延长渗漏水的渗漏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组合式承压平台(01),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预制构件(10)的两个所述拼接面(13)拼接后,两个所述底阶(12)形成半圆或劣弧,以提高浇筑所述现浇混凝土(20)之后的混凝土饱和度。
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组合式承压平台(01),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预制构件(10)还包括:
止水板(15),整体在竖向延伸;其中,止水板底部(153)向下穿过所述上阶(11)并与所述上阶(11)固定连接,止水板顶部(151)向上穿过所述上阶(11)并用于与所述现浇混凝土(20)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止水板底部(153)向连接面(14)方向弯折,以提高所述止水板底部(153)与所述上阶(11)连接的牢固度以及减小所述现浇混凝土(20)固化产生的收缩;
其中,所述止水板顶部(151)向连接面(14)方向弯折,以提高所述止水板顶部(151)与所述现浇混凝土(20)连接的牢固度以及减小所述现浇混凝土(20)固化产生的收缩和延长渗漏水的渗漏路径;
其中,所述止水板顶部(151)与所述止水板底部(153)之间通过止水板中部(152)连接,所述止水板中部(152)在竖向延伸,所述止水板顶部(151)与所述止水板中部(152)的夹角为α,所述止水板底部(153)与所述止水板中部(152)的夹角为β,其中135°≤α≤150°、135°≤β≤15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承压平台(01),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预制构件(10)还包括:
加强筋(16),所述加强筋(16)的上连接段(161)穿过并伸出所述连接面(14),所述加强筋(16)的下连接段(163)穿过并伸出所述底阶(12),所述加强筋(16)的中连接段(162)将所述上连接段(161)和所述下连接段(163)连接,在所述现浇混凝土(20)凝固之后所述中连接段(162)与所述现浇混凝土(20)凝固定连接;
所述止水板(15)位于所述上连接段(161)、所述下连接段(163)、所述中连接段(162)之间;其中,所述止水板顶部(151)低于所述上连接段(161),所述止水板底部(153)高于所述下连接段(163),所述中连接段(162)远离所述止水板(15)且位于所述底阶(12)上方,以防止所述止水板(15)与所述加强筋(16)冲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式承压平台(01),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阶(11)的顶部低于所述上连接端,以防止所述上阶(11)与所述加强筋(16)冲突;
两个所述预制构件(10)的两个所述拼接面(13)拼接后,一个所述预制构件(10)的所述中连接段(162)与另一个所述预制构件(10)的所述中连接段(162)交汇于拼接面(13)的上方,且交汇区域的中心位于所述拼接面(13)竖向连线上,以提高所述组合式承压平台(01)的结构强度。
8.一种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组合式承压平台(01)的防渗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防水层(30)防水;其中,设置所述防水层(30)铺设于两个预制构件(10)的上台面(17)以及固化后的现浇混凝土(20)之上以阻挡渗漏水;
设置上阶(11)防水;其中,设置所述上阶(11)的高度低于所述预制构件(10)的上台面(17),所述上阶(11)与所述上台面(17)之间形成连接面(14);渗漏水自所述防水层(30)经所述连接面(14)与所述现浇混凝土(20)之间的缝隙到达所述上阶(11),所述上阶(11)水平设置或倾斜向上设置以阻挡渗漏水和延长渗漏水的渗漏路径;
设置底阶(12)防水;其中,设置所述底阶(12)的高度低于所述上阶(11),所述底阶(12)向远离所述上阶(11)的方向延伸,以延长渗漏水的渗漏路径;
设置拼接面(13)防水;其中,设置所述拼接面(13)的高度低于所述底阶(12)且为曲线型以延长渗漏水的渗漏路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渗漏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止水板(15)防水;其中,设置所述止水板(15)整体在竖向延伸及所述止水板顶部(151)向连接面(14)方向弯折,以提高所述止水板顶部(151)与所述现浇混凝土(20)连接的牢固度以及减小所述现浇混凝土(20)固化产生的收缩和延长渗漏水的渗漏路径。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防渗漏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密封防水;其中,将止水带(133)设置于两个所述预制构件(10)拼接后的凹入段(131)与凸出段(132)之间,在布置于所述凹入段(131)和所述凸出段(132)上方和下方的竖向段置入防水胶。
CN202310448161.6A 2023-04-24 2023-04-24 组合式承压平台及防渗漏方法 Pending CN1165913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48161.6A CN116591318A (zh) 2023-04-24 2023-04-24 组合式承压平台及防渗漏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48161.6A CN116591318A (zh) 2023-04-24 2023-04-24 组合式承压平台及防渗漏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91318A true CN116591318A (zh) 2023-08-15

Family

ID=87588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48161.6A Pending CN116591318A (zh) 2023-04-24 2023-04-24 组合式承压平台及防渗漏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91318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67374A (zh) * 2018-08-02 2018-11-23 东南大学 一种免底模的桥面板u形钢筋湿接缝构造及施工方法
CN110344530A (zh) * 2019-06-20 2019-10-18 浙江大东吴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局部叠合板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CN212404825U (zh) * 2020-05-06 2021-01-26 上海林同炎李国豪土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自带底模的预制板接缝构造
CN112282069A (zh) * 2020-11-24 2021-01-29 海南威特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钢梁与预制楼板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5802619U (zh) * 2021-05-21 2022-02-11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防渗漏建筑物预制件
CN216664531U (zh) * 2020-12-28 2022-06-03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带托板的预制混凝土板湿接缝结构
CN217150703U (zh) * 2022-02-25 2022-08-09 泰兴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水结构
CN217150848U (zh) * 2022-01-10 2022-08-09 台州东部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抗火混凝土叠合楼板
CN220225746U (zh) * 2023-04-24 2023-12-22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组合式承压平台的预制构件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67374A (zh) * 2018-08-02 2018-11-23 东南大学 一种免底模的桥面板u形钢筋湿接缝构造及施工方法
CN110344530A (zh) * 2019-06-20 2019-10-18 浙江大东吴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局部叠合板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CN212404825U (zh) * 2020-05-06 2021-01-26 上海林同炎李国豪土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自带底模的预制板接缝构造
CN112282069A (zh) * 2020-11-24 2021-01-29 海南威特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钢梁与预制楼板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6664531U (zh) * 2020-12-28 2022-06-03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带托板的预制混凝土板湿接缝结构
CN215802619U (zh) * 2021-05-21 2022-02-11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防渗漏建筑物预制件
CN217150848U (zh) * 2022-01-10 2022-08-09 台州东部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抗火混凝土叠合楼板
CN217150703U (zh) * 2022-02-25 2022-08-09 泰兴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水结构
CN220225746U (zh) * 2023-04-24 2023-12-22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组合式承压平台的预制构件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浩;裴炳志;郭泽平;方志: "节段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宽箱梁后浇湿接缝的早龄期受力分析及开裂控制", 中外公路, vol. 40, no. 002, 31 December 2020 (2020-12-31) *
班玲;陈党建;蔡超;: "水池施工缝质量通病防治分析", 河南建材, no. 04, 20 August 2009 (2009-08-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404825U (zh) 一种自带底模的预制板接缝构造
CN220225746U (zh) 组合式承压平台的预制构件
CN109371836A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桥面板拼装结构
CN106639093A (zh) 一种密拼接缝式叠合板
CN108797638A (zh) 基于复合底板的一体化装配式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CN103981798A (zh) 一种新型铰接预制空心板梁桥铰缝接头及其施工方法
CN102995572B (zh) 桥梁顶升后薄壁空心墩与原墩柱的连接方法及其装置
CN106968330A (zh) 一种自模板预制率95%以上的多层装配建筑结构
CN111502255A (zh) 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接缝浇注体、浇筑吊模及其施工方法
CN108331181A (zh) 预制混凝土梁湿接缝连接结构
CN106836673A (zh) 部分预制钢筋混凝土防震楼梯及施工方法
CN107447676B (zh) 基于折形钢板闭口肋的钢-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梁的预制施工方法
CN101906757A (zh) 更换公路桥桥台上板式橡胶支座的组合装配法
CN116591318A (zh) 组合式承压平台及防渗漏方法
CN105821908A (zh) 一种多重止水带、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KR101625995B1 (ko) 프리캐스트 데크 및 그를 구비하는 교량용 슬래브
CN107083776A (zh) 一种地下室筏板基础后浇带施工方法
CN110539398A (zh) 预制桥面板钢混组合梁的施工方法
CN213952977U (zh) 一种防渗漏结构及浇筑模具
CN212896486U (zh) 后浇带侧边的防水装置
CN211714180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
CN215106419U (zh) 一种叠合楼板的拼缝连接节点
CN203855878U (zh) 一种新型铰接预制空心板梁桥铰缝接头
CN106401017B (zh) 带有预埋接缝梁段的l形柔性接缝连肢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07447675B (zh) 基于折形钢板闭口肋的钢-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梁的现浇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