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77854B - 一种防伪标签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伪标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77854B
CN116577854B CN202310687441.2A CN202310687441A CN116577854B CN 116577854 B CN116577854 B CN 116577854B CN 202310687441 A CN202310687441 A CN 202310687441A CN 116577854 B CN116577854 B CN 1165778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identification
particles
micro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8744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77854A (zh
Inventor
王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Enpot Barcode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Enpot Barcode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Enpot Barcode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Enpot Barcode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8744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778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778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778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778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778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3/00Labels, tag tickets, or similar identification or indication means; Seals; Postage or like stamps
    • G09F3/02Forms or construct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伪标签,所述所述防伪标签由微透镜阵列层、基材层以及附着层依次粘结成形,并由所述附着层的粘附面粘附于物品表面;所述微透镜阵列层包括多个聚焦用的微透镜单元;并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不同焦距的微透镜单元组成一个透镜组;多个所述透镜组重复组合构成微透镜阵列;用户通过将用户自身持有的标识层从定位槽推入附着层所在位置,用户在所述微透镜阵列层上方以稳定光源照射防伪标签,光线在透过微透镜阵列层的折射后,在标识层处反射,形成光反射信号;光反射信号折返后在微透镜阵列层射出;所述标识层由大量微粒构成标识图形;通过记录并核对光反射信号,从而确认所述防伪标签是否符合用户的防伪识别信号。

Description

一种防伪标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形数据读取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伪标签及其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消费需求的高速发展,对商品或货品的需求日益趋增。因此催生了一些无良的生产者,利用假冒伪劣或者以次充好的商品对消费者进行欺骗以谋取利益。尤其对于高价值商,无良生产者可以利用各种手段进行商品的伪装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并且连同商品原有的防伪辨识手段亦一起进行仿冒,对此类假冒商品的防伪难度较高。防伪标签作为一种常见的防伪手段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现在的防伪标签技术主要有二维码、条形码、RFID等,有效利用上互联网技术以及各类新型的电子技术进行真伪识别,但数码信息还是存在被盗用后直接被复制生产“仿冒”的防伪信息的风险。
根据已公开的技术方案,公开号为CN109003535B的技术方案提出一种防伪标签,包括基底层、分色层及粘覆层。在分色部中含有挥发性染料,层叠在分色层上的粘覆层包括第一胶粘层及隔离层,通过分色层与粘覆层在不同状态下颜色的变化,实现真伪的辨别;公开号为JP3188981U的技术方案提出一种具有双重二维码验证机制的防伪标签,通过分别验证商品的信息以及用户购买该商品时附带的购买信息,证实该商品的真伪;公开号为WO2014076720A2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商品的各项信息参数进行数字化代码处理后,并进一步采用哈希码加密验证的方式,利用近场通讯技术与用户进行交叉验证,以确定商品的真伪信息。
以上技术方案均可以通过一段的技术手段复制到防伪信息的具体内容,还是存在一定的被盗取信息的漏洞,因此还需要开始更为随机性的防伪手段以减低防伪信息被强行复制的风险。
背景技术的前述论述仅意图便于理解本发明。此论述并不认可或承认提及的材料中的任一种公共常识的一部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伪标签;所述防伪标签由微透镜阵列层、基材层以及附着层依次粘结成形,并由所述附着层的粘附面粘附于物品表面;所述微透镜阵列层包括多个聚焦用的微透镜单元;并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不同焦距的微透镜单元组成一个透镜组;多个所述透镜组重复组合构成微透镜阵列;用户通过将用户自身持有的标识层从定位槽推入附着层所在位置,用户在所述微透镜阵列层上方以稳定光源照射防伪标签,光线在透过微透镜阵列层的折射后,在标识层处反射,形成光反射信号;光反射信号折返后在微透镜阵列层射出;所述标识层由大量微粒构成标识图形;通过记录并核对光反射信号,从而确认所述防伪标签是否符合用户的防伪识别信号。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伪标签,所述防伪标签由微透镜阵列层、基材层以及附着层依次粘结成形,并由所述附着层的粘附面粘附于物品表面;所述微透镜阵列层包括多个聚焦用的微透镜单元;并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不同焦距的微透镜单元组成一个透镜组;多个所述透镜组周期性重复组合,构成微透镜阵列;
其中,用户进行防伪辨识操作时,通过将用户自身持有的标识层从防伪标签侧面的定位槽推入附着层所在位置并从防伪标签相对定位槽的另一侧推出附着层;
用户在所述微透镜阵列层上方以稳定光源照射防伪标签,光线在透过微透镜阵列层的折射后,穿过基材层并在标识层处反射,形成光反射信号;光反射信号再经过基材层,在微透镜阵列层射出;
所述标识层由多个微细的微粒随机或非随机地构成标识图形;通过记录所述标识层从推入定位槽后持续移动过程中由微粒产生的光反射信号,从而确认所述防伪标签是否符合用户的防伪识别信号;
优选地,所述微透镜阵列布置在阵列表面;阵列表面的法线方向n1平行于微透镜阵列层与基材层接触的底面的法线方向反向方向n2
优选地,所述微透镜单元为具有正光焦度的会聚透镜,每个所述微透镜单元具有焦距f,并且被配置为将基本沿所述微透镜单元的光轴行进的光聚焦到焦点;
优选地,每个透镜组至少包括一个微透镜单元被布置为所述微透镜单元的焦点位于插入防伪标签的所述标识层之中;
优选地,所述标识层的厚度H满足:
,式1
其中U为阵列表面到底面的厚度,D为基材层厚度;
优选地,所述标识层中分布有多个微粒;微粒为具有高反光率特性的颗粒、上转换发光颗粒、下转换发光颗粒、磷光微粒、微纳米晶体微粒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标识层中的微粒在微透镜阵列中多个所述微透镜单元的光锥中分布概率Pw的平均值,满足:
,式2
其中,Ps为由用户根据所需要的防伪难度设定的平均分布概率上限值,该上限值越高,微粒22的分布密度越大;并且,所述管理系统包括根据以下计算式,为用户计算Ps的建议值Ps´给与用户进行参考:
,式3;
上式中,n为正整数,表示一个预设周期T内用户必须完成的防伪验证频次;β为验证频次的修正系数,基于T的取值调整β的数值;b为预设上限值,由相关技术人员根据物品的性质设定,并且b优先设定为小于0.85;
优选地,所述定位槽在防伪标签实施防伪辨识操作前,由一道防护带进行保护遮盖;用户进行真伪辨识操作前,将所述防护带去除后,露出所述定位槽;
并且,所述防伪标签在所述定位槽的相邻两个侧面,设置为强化的导向槽,用于在所述标识层被插入防伪标签后,引导标识层在所述附着层的原有位置移动;
优选地,所述标识层以第一方向,推入所述定位槽;所述标识层与所述基材层在以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即y方向上具有相似的长度,分别设定为在第二方向所述基材层具有L1的长度,所述标识层具有L2的长度,并且L2略小于L1,使得所述基材层11能够在第二方向上完全覆盖所述标识层;
进一步的,包括提出一种防伪标签的生成方法,所述生成方法应用于本发明所述防伪标签;所述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依据一个基础模板,制作微透镜阵列层的第一模型,记录所述第一模型中,透镜组所形成的微透镜阵列的参数,包括在两个正交方向上的排布密度,以及透镜组中每个微透镜单元的光学参数;
S200:基于所述第一模型以及用户所设定的平均分布概率上限值Ps,由排布装置随机或非随机地、按层次地将微粒置于标识层,从而形成多个标识图形,制作完成所述标识层,并设定标识层的验证面;
S300:使用所述第一模型验证步骤S200中制作的标识层;若验证成功,则基于第一模型对每组透镜组中的一个或以上的微透镜单元的光学参数进行调整,获得第二模型;
S400:使用所述第二模型验证步骤S200中制作的标识层;若验证成功,则以所述第二模型制作微透镜阵列层,并在所述微透镜阵列层上粘结基材层;
S500:以L1和L2为基准,同向地将标识层置于基材层下方,并在微透镜阵列层上方设置稳定光源正向照射到微透镜阵列层;设定标识层以及的基材层的其中一端为起始端;将标识层以第一方向从基材层的起始端分阶段移动,以图像采集装置采集每个阶段中从微透镜阵列层上方指定位置所获取的光反射信号;
以上述步骤制作的微透镜阵列层将作为对应于指定用户的防伪标签的部分进行防伪标签的量产部件;
将所记录的多个光反射信号以及与每个光反射信号对应的标识层与基材层的相对位置整理为验证数据;将验证数据与对应的标识层提供到用户,使用户通过独有的标识层进行防伪标签的真伪识别。
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防伪标签分别具有为每个标签量产的微透镜阵列层,以及为用户独有的标识层,只有两者匹配后才能符合产生对应的光反射信号,从而使该防伪标签对于一个或多个用户均具有特独性和难以复制的特性;
本发明的防伪标签的标识层部分具备有随机性强的标识图案,并以此作为防伪信息的验证手段,难以再次复制和盗用;
本发明的防伪标签具有一次性验证用的防护带,该防户带可有效保护防伪标签的结构以及内容物,并且可作为防伪标签是否为全新未被验证过的验证手段;
本发明的防伪标签中标识层的制作可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实施具有相应验证难度的制作参数,以此平衡防伪性和制作难度,可适用于不同的防伪应用场景。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
图1为本发明防伪标签与标识层配合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防伪标签在初始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微透镜阵列层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材层下的俯视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记录防伪标签在光源照射下的光反射信号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微透镜阵列层在显微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附着层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防伪标签;2-物品;10-微透镜阵列层;11-基材层;13-附着层;14-微透镜单元;15-定位槽;25-焦点;17-底面;18-微透镜阵列表面;20-标识层;22-微粒;24-防护带;26-保护硬边;28-粘结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查阅以下详细描述之后,本实施例的其它系统、方法和/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旨在所有此类附加的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都包括在本说明书内。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并且受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在以下详细描述描述了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另外的特征,并且这些特征根据以下将详细描述将是显而易见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示例性地,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提出一种防伪标签,所述防伪标签1由微透镜阵列层10、基材层11以及附着层13依次粘结成形,并由所述附着层13的粘附面粘附于物品2表面;所述微透镜阵列层10包括多个聚焦用的微透镜单元14;并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不同焦距的微透镜单元14组成一个透镜组12;多个所述透镜组12周期性重复组合,构成微透镜阵列;
其中,用户进行防伪辨识操作时,通过将用户自身持有的标识层20从防伪标签1侧面的定位槽15推入附着层13所在位置并从防伪标签1相对定位槽15的另一侧推出附着层13;
用户在所述微透镜阵列层10上方以稳定光源照射防伪标签1,光线在透过微透镜阵列层10的折射后,穿过基材层11并在标识层20处反射,形成光反射信号;光反射信号再经过基材层11,在微透镜阵列层10射出;
所述标识层20由多个微细的微粒22随机或非随机地构成标识图形;通过记录所述标识层20从推入定位槽15后持续移动过程中由微粒22产生的光反射信号,从而确认所述防伪标签1是否符合用户的防伪识别信号;
优选地,如附图3所示,所述微透镜阵列布置在微透镜阵列表面18;其中,微透镜阵列表面18为微透镜阵列层10中多个微透镜单元14的底部相连形成的表面;微透镜阵列表面18的法线方向n1平行于微透镜阵列层10与基材层11接触的底面17的法线方向反向方向n2
优选地,所述微透镜单元1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会聚透镜,每个所述微透镜单元14具有焦距f,并且被配置为将基本沿所述微透镜单元的光轴24行进的光聚焦到焦点25;
优选地,每个透镜组12至少包括一个微透镜单元14被布置为所述微透镜单元14的焦点25位于插入防伪标签1的所述标识层20之中;
优选地,所述标识层20的厚度H满足:
,式1
其中U为微透镜阵列表面18到微透镜阵列层10与基材层接触的底面17的厚度,D为基材层11厚度;
优选地,所述标识层20中分布有多个微粒22;微粒22为具有高反光率特性的颗粒、上转换发光颗粒、下转换发光颗粒、磷光微粒、微纳米晶体微粒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标识层20中的微粒22在微透镜阵列中多个所述微透镜单元14的光锥体中分布概率Pw的平均值,满足:
,式2
其中,Ps为由用户根据所需要的防伪难度设定的平均分布概率上限值,该上限值越高,微粒22的分布密度越大;并且,所述管理系统包括根据以下计算式,为用户计算Ps的建议值Ps´给与用户进行参考:
,式3;
上式中,n为正整数,表示一个预设周期T内用户必须完成的防伪验证频次;β为验证频次的修正系数,基于T的取值调整β的数值;b为预设上限值,由相关技术人员根据物品的性质设定,并且b优先设定为小于0.85;
优选地,如附图4所示,所述定位槽15在防伪标签1实施防伪辨识操作前,由一道防护带24进行保护遮盖;用户进行真伪辨识操作前,将所述防护带24去除后,露出所述定位槽15;
并且,所述防伪标签1在所述定位槽15的相邻两个侧面,设置为强化的导向槽,用于在所述标识层20被插入防伪标签1后,引导标识层20在所述附着层13的原有位置移动;
优选地,所述标识层20以第一方向,即如附图4所示的x方向,推入所述定位槽15;所述标识层20与所述基材层11在以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即y方向上具有相似的长度,分别设定为在第二方向所述基材层11具有L1的长度,所述标识层20具有L2的长度,并且L2略小于L1,使得所述基材层11能够在第二方向上完全覆盖所述标识层20;
进一步的,包括提出一种防伪标签的生成方法,所述生成方法应用于本发明所述防伪标签;所述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依据一个基础模板,制作微透镜阵列层的第一模型,记录所述第一模型中,透镜组12所形成的微透镜阵列的参数,包括在两个正交方向上的排布密度,以及透镜组12中每个微透镜单元14的光学参数;
S200:基于所述第一模型以及用户所设定的平均分布概率上限值Ps,由排布装置随机或非随机地、按层次地将微粒22布置于标识层20,从而形成多个标识图形,制作完成所述标识层20,并设定标识层20的验证面;
S300:使用所述第一模型验证步骤S200中制作的标识层20;若验证成功,则基于第一模型对每组透镜组12中的一个或以上的微透镜单元14的光学参数进行调整,获得第二模型;
S400:使用所述第二模型验证步骤S200中制作的标识层20;若验证成功,则以所述第二模型制作微透镜阵列层10,并在所述微透镜阵列层10上粘结基材层11;
S500:以长度L1和长度L2为基准,同向地将标识层20置于基材层11下方,并在微透镜阵列层10上方设置稳定光源50正向照射到微透镜阵列层10,如附图5所示;设定标识层20以及的基材层11的其中一端为起始端;将标识层20以第一方向从基材层11的起始端分阶段移动,以图像采集装置51采集每个阶段中从微透镜阵列层10上方指定位置所获取的光反射信号;
以上述步骤制作的微透镜阵列层10将作为对应于指定用户的防伪标签的部分进行防伪标签的量产部件;
将所记录的多个光反射信号以及与每个光反射信号对应的标识层20与基材层11的相对位置整理为验证数据;将验证数据与对应的标识层20提供到用户,使用户通过独有的标识层进行防伪标签的真伪识别;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微透镜阵列层10为光敏树脂,通过将光敏树脂覆盖于以玻璃作为基材的基材层11,形成待加工的表层;并且,采用双光子光刻设备,在光敏树脂层进行加工形成微透镜单元,并进一步形成微透镜阵列层10;
而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微透镜阵列层10优选地为高分子薄膜,通过在高分子薄膜表面制作微透镜单元,形成微透镜阵列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高分子薄膜的基材可选地为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氯乙烯(PVC)或者聚苯乙烯(PS)薄膜;优选地为PC薄膜;高分子薄膜的厚度为125μm至200μ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采用微透镜单元之间的间距为30μm或更大,利用已确定的几何参数,包括微透镜单元透镜高度、栅距宽度等,进行印版加工,采用激光微刻加工方式进行开模,模版材料为镍;然后,采用压印转移的方式,在高分子薄膜上进行压印,从而形成微透镜矩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微透镜单元可以为六角形半球状透镜,或者圆形的半球状透镜如附图6所示,为一种六角形半球状透镜微透镜单元的示意图;
优选地,微透镜单元的优选的曲率半径为600μm~650μm,并且优选地为每个微透镜单元均具有统一的曲率半径以降低开模成本和设计成本;
优选地,多个微透镜单元可以以3x3、4x4、2x3或者其他组合方式,组合为一个透镜组12;在每个透镜组12中的多个微透镜单元具有相异的一个或多个光学参数,例如曲率半径的差异;最后将多个透镜组纵横排列,以形成所述微透镜阵列;
进一步的,所述基材层11的基材材质可以为高透光率玻璃;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材层11的基材材质可以为聚二甲基硅氧烷 (ROMS) ;
进一步的,示例性地说明所述标识层20的制作方法:
其中,标识层20由多个微粒22放置在基材中构成;
示例性地,基材可以为玻璃、树脂或者其他全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造;
可选地,标识层20包括透明的第一层基材,用于容纳多个微粒22;以及半透明或不透明的第二层基材,用于加强标识20的物理结构稳定性;其中,第二层基材可以为金属、塑料或者其他较硬材质;
示例性地,微粒可以通过多种工艺施加到第一层基材中,例如狭缝模头涂布、滚筒压强等工艺;并且可以通过多次多层的工艺方式,使微粒22处于标识层20的不同厚度中;
示例性地,微粒层也可以构造为微粒薄膜;涂覆的微粒薄膜可以在1至20000μm的范围内,最优选在500至1500μm之间;
进一步的,,微粒22可以为具有高反光率特性的颗粒、上转换发光颗粒、下转换发光颗粒、磷光微粒、微纳米晶体微粒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示例性地,具有高反光率特性的颗粒可以为金属颗粒、合金颗粒或者无机物晶体颗粒;
示例性地,微粒22可以为上转换发光材料颗粒;上转换发光即反-斯托克斯发光Anti-Stokes,指的是材料受到低能量的光激发,发射出高能量的光,即由波长相对较长、频率相对较低的光激发,材料发射出波长短、频率高的光;上转换发光材料在多光子激发下具有高效率的上转换纳米粒子;上转换纳米颗粒是具有1至100nm直径的纳米级颗粒,其表现出光子上转换,在光子上转换中,两个或多个能量相对较低的入射光子被吸收并转换为一个具有较高能量的发射光子;上转换纳米粒子在被光谱的近红外部分的光激发时具有很高的光化学稳定性,并且由于在短波光谱范围内的发光带很窄且彼此距离很远,因此很容易识别;
可选地,上转换发光材料可以为可以由硫氧化钆主体制成并掺杂镱(NIR 敏化剂)和铒(可见光发射体),微粒的直径分布可能集中在10μm左右;
相对地,微粒22包括可以为下转换发光材料;下转换则是指材料受到高能量的光激发,将高能光子转换为低能光子,从而发射出低能量的光,即由波长相对较短、频率相对较高的光激发,材料发射出波长长、频率低的光;
采用下转换发光材料的颗粒可以设定吸收光的波长在300nm~1000nm范围内,优选为360nm至1000 nm的选定区域吸收(通过主体或掺杂剂吸收)UV-VIS 光谱中的无机磷光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经过调整以吸收移动电话的手电筒发出的光的荧光粉;例如基430nm~470nm之间蓝光LED颜色转换的磷光体,例如基于GaN或InGaN;采用这种磷光体的下转换材料的可选实施方式包括Y3-xAl5O12:Cex;其中x在0~0.9的范围内;或者K2Si1-xF6Mnx,其中x在0~0.9的范围内;
并且,微粒22可以包含具有多个下转换特性的微粒的微粒层的获得优异对比度的反射光信号的图像;
进一步的,微粒22可以是持久性磷光微粒;该类微粒可以是无机磷光体,示例性的材料可以为Gd2-x02S:Eux,其中x为0~0.9范围内;或者Y2-xO2S:Eux,其中x在0~0.4的范围内,等等;
同样地,可以使用具有不同光吸收能力或发光能力的微粒形成具有良好对比度的反射光信号的图像;
示例性地,包括使用纳米晶体作为发光原料,包括 CulnS2/ZnS和InP/ZnS,将这些原料与粘合剂结合在一起形成微米级颗粒,然后再分散到基材层;其中,粘合剂可以是聚合物微粒;纳米晶体可以包括Gd2-xO2S:Eux,其中x为0~0.4的范围内,Y2-XO2S:EUX,其中x为0~0.4的范围内,等等;
示例性地,包括采用磷光体颗粒作为微粒22;磷光体颗粒可包括粒径优选大于500nm的无机材料;这些无机磷光体颗粒可以通过固态反应产生;磷光体颗粒还可以由有机染料、有机染料的混合物、纳米晶体、纳米晶体的混合物或有机染料和纳米晶体的混合物组成,这些混合物与结合基质保持在一起,使得包含有机染料和/或纳米颗粒的粘合剂的颗粒具有直径500nm以上;为了在粘合剂中制备有机染料和/或纳米晶体的颗粒,有机染料和/或纳米颗粒可以通过适当的溶液或熔融加工溶液浇铸、挤出引入到粘合剂材料中,然后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包括切割/碾碎来细化含粘合剂的颗粒的尺寸,
然后可以将直径优选大于500nm的磷光体颗粒引入基质材料中以形成微粒层;这可以通过在可熔融加工的主体中共挤出,或通过在基材上的成膜工艺,例如印刷或涂层来实现;基体材料可以在涂覆过程期间或之后发生反应,例如,在磷光体颗粒周围聚合;例如,含有染料的三聚氰胺树脂微球可以通过酸催化的水热缩聚反应产生。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应当理解为至少包含前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并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改进;
所述基材层11通过附着层13粘贴到物品2的表面上;
其中,如附图7所示,附着层13为多道平行于第一方向(x方向)的粘结条28;粘结条28优选地为软泡棉并以有机胶水产生附着力;多条粘结条28沿第二方向(y方向)分布,在产生足够的粘附力同时,使得在标识层20推入基材层11下方时,产生适当的阻力;
进一步的,为保护附着层13,以防止灰尘或水分渗入附着层13内部影响其附着力,优选地,设置一道防护带24在定位槽15处,并且在附着层13的除定位槽15一侧的其余三个侧面,设置有保护硬边24,以保护附着层13的内部清洁,并进一步加强防伪标签1的物理强度。
实施例三:本实施例应当理解为至少包含前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并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改进;
进一步的,标识层20中的微粒22可以通过预设的程序,基于指定的图案图形进行在标识层20中的布置,然而,每个微粒22在三个自由度上的角度均具有随机性,因此本身已具有高度的独特辨识度;
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随机地布置多个微粒22所处的位置,即其在x、y方向,甚至在标识层20的厚度方向,微粒22亦通过随机布置以产生更为多变的标识图形;
然而,为保证微粒22可以被有效地从微透镜阵列层10中被反映,因此需要保证具有足够的微粒22处于可被观察的位置,以使得光反射信号可以提供足够的可捕捉的具有识别性的信息;
因此,通过以下计算式,确定标识层20的厚度H
,式1;
其中U为微透镜阵列表面18到底面17的厚度,D为基材层11厚度;
并且,通过设置微粒22的分布概率,使得微粒22可以大概率地被所述微透镜单元14折射后的光线所涉及,因此,所述标识层20中的微粒22在微透镜阵列中多个所述微透镜单元14的光锥体中分布概率Pw的平均值,满足:
,式2;
其中,Ps为由用户根据所需要的防伪难度设定的平均分布概率上限值,该上限值越高,微粒22的分布密度越大;基于用户对于标识图形的分辨率要求,设置Ps的数值;防伪标签的生产人员,可以根据以下计算式,为用户计算Ps的建议值Ps´给与用户进行参考:
,式3;
上式中,n为正整数,表示一个预设周期T内用户必须完成的防伪验证频次;β为验证频次的修正系数,基于T的取值调整β的数值;b为预设上限值,由相关技术人员根据物品的性质设定,并且b优先设定为小于0.85。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虽然上面已经参考各种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许多改变和修改。也就是说上面讨论的方法,系统和设备是示例。各种配置可以适当地省略,替换或添加各种过程或组件。例如,在替代配置中,可以以与所描述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执行方法,和/或可以添加,省略和/或组合各种部件。而且,关于某些配置描述的特征可以以各种其他配置组合,如可以以类似的方式组合配置的不同方面和元素。此外,随着技术发展其中的元素可以更新,即许多元素是示例,并不限制本公开或权利要求的范围。
在说明书中给出了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包括实现的示例性配置的透彻理解。然而,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配置例如,已经示出了众所周知的电路,过程,算法,结构和技术而没有不必要的细节,以避免模糊配置。该描述仅提供示例配置,并且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适用性或配置。相反,前面对配置的描述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用于实现所描述的技术的使能描述。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元件的功能和布置进行各种改变。
综上,其旨在上述详细描述被认为是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并且应当理解,以上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的记载的内容之后,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

1.一种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标签(1)由微透镜阵列层(10)、基材层(11)以及附着层(13)依次粘结成形,并由所述附着层(13)的粘附面粘附于物品(2)表面;所述微透镜阵列层(10)包括多个聚焦用的微透镜单元(14);并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不同焦距的微透镜单元(14)组成一个透镜组(12);多个所述透镜组(12)周期性重复组合,构成微透镜阵列;
其中,用户进行防伪辨识操作时,通过将用户自身持有的标识层(20)从防伪标签(1)侧面的定位槽(15)推入附着层(13)所在位置并从防伪标签(1)相对定位槽(15)的另一侧推出附着层(13);
用户在所述微透镜阵列层(10)上方以稳定光源照射防伪标签(1),光线在透过微透镜阵列层(10)的折射后,穿过基材层(11)并在标识层(20)处反射,形成光反射信号;光反射信号再经过基材层(11),在微透镜阵列层(10)射出;
所述标识层(20)由多个微细的微粒(22)随机或非随机地构成标识图形;通过记录所述标识层(20)从推入定位槽(15)后持续移动过程中由微粒(22)产生的光反射信号,从而确认所述防伪标签(1)是否符合用户的防伪识别信号;附着层为多道平行于第一方向和沿第二方向分布的粘结条;粘结条为软泡棉并以有机胶水产生附着力;沿第二方向分布的粘结条在产生足够的粘附力同时,使得在标识层推入基材层下方时产生适当的阻力;设置一道防护带在定位槽处,并且在附着层的除定位槽一侧的其余三个侧面设置有保护硬边;
所述微透镜阵列布置在微透镜阵列表面(18);微透镜阵列表面(18)为微透镜阵列层(10)中多个微透镜单元(14)的底部相连形成的表面;微透镜阵列表面(18)的法线方向n1平行于微透镜阵列层(10)与基材层(11)接触的底面(17)的法线方向反向方向n2;所述微透镜单元(1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会聚透镜,每个所述微透镜单元(14)具有焦距f,并且被配置为将基本沿所述微透镜单元的光轴行进的光聚焦到焦点(25);
每个透镜组(12)至少包括一个微透镜单元(14)被布置为所述微透镜单元
(14)的焦点(25)位于插入防伪标签(1)的所述标识层(20)之中;
所述标识层(20)的厚度H满足:
其中U为微透镜阵列表面(18)到微透镜阵列层(10)与基材层接触的底面(17)的厚度,D为基材层(11)厚度;
所述标识层(20)中分布有多个微粒(22);微粒(22)为具有高反光率特
性的颗粒、上转换发光颗粒、下转换发光颗粒、磷光微粒、微纳米晶体微粒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标识层(20)中的微粒(22)在微透镜阵列中多个所述微透镜单元(14)
的光锥体中分布概率Pw的平均值,满足:
其中,Ps为由用户根据所需要的防伪难度设定的平均分布概率上限值,该上限值越高,微粒(22)的分布密度越大;并且,相关技术人员包括根据以下计算式,计算Ps的建议值Ps´给与用户进行参考:
上式中,n为正整数,表示一个预设周期T内用户必须完成的防伪验证频次;β为验证频次的修正系数,基于T的取值调整β的数值;b为预设上限值,由相关技术人员根据物品的性质设定,并且b优先设定为小于0.85;
所述定位槽(15)在防伪标签(1)实施防伪辨识操作前,由一道防护带(24)
进行保护遮盖;用户进行真伪辨识操作前,将所述防护带(24)去除后,露出所述定位槽(15);
并且,所述防伪标签(1)在所述定位槽(15)的相邻两个侧面,设置为强化的导向槽,用于在所述标识层(20)被插入防伪标签(1)后,引导标识层(20)在所述附着层(13)的原有位置移动;
所述标识层(20)以第一方向推入所述定位槽(15);所述标识层(20)与
所述基材层(11)在以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具有相似的长度,分别设定为在第二方向所述基材层(11)具有L1的长度,所述标识层(20)具有L2的长度,并且L2略小于L1,使得所述基材层(11)在第二方向上完全覆盖所述标识层(20)
所述防伪标签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依据一个基础模板,制作微透镜阵列层的第一模型,记录所述第一模型中,透镜组(12)所形成的微透镜阵列的参数,包括在两个正交方向上的排布密度,以及透镜组(12)中每个微透镜单元(14)的光学参数;
S200:基于所述第一模型以及用户所设定的平均分布概率上限值Ps,由排布装置随机或非随机地、按层次地将微粒(22)布置于标识层(20),从而形成多个标识图形,制作完成所述标识层(20),并设定标识层(20)的验证面;
S300:使用所述第一模型验证步骤S200中制作的标识层(20);若验证成功,则基于第一模型对每组透镜组(12)中的一个或以上的微透镜单元(14)的光学参数进行调整,获得第二模型;
S400:使用所述第二模型验证步骤S200中制作的标识层(20);若验证成功,则以所述第二模型制作微透镜阵列层(10),并在所述微透镜阵列层(10)上粘结基材层(11);
S500:以长度L1和长度L2为基准,同向地将标识层(20)置于基材层(11)下方,并在微透镜阵列层(10)上方设置稳定光源正向照射到微透镜阵列层(10);设定标识层(20)以及基材层(11)的一端为起始端;将标识层(20)以第一方向从基材层(11)的起始端分阶段移动,并采集每个阶段中从微透镜阵列层(10)上方指定位置所获取的光反射信号;
以上述步骤制作的微透镜阵列层(10)将作为对应于指定用户的防伪标签的部分进行防伪标签的量产部件;
将所记录的多个光反射信号以及与每个光反射信号对应的标识层(20)与基材层(11)的相对位置整理为验证数据;将验证数据与对应的标识层(20)提供到用户,使用户通过独有的标识层进行防伪标签的真伪识别。
CN202310687441.2A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防伪标签 Active CN1165778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87441.2A CN116577854B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防伪标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87441.2A CN116577854B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防伪标签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77854A CN116577854A (zh) 2023-08-11
CN116577854B true CN116577854B (zh) 2023-11-21

Family

ID=87543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87441.2A Active CN116577854B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防伪标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77854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74918A (ja) * 1999-09-02 2001-03-2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光拡散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472929B1 (ko) * 2014-08-12 2014-12-17 조성재 패턴이 움직이는 것 처럼 보이는 라벨
CN103358808B (zh) * 2012-03-28 2015-12-16 中钞特种防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防伪元件及使用该光学防伪元件的产品
WO2017184581A1 (en) * 2016-04-22 2017-10-26 Wavefront Technology, Inc. Optical switch devices
CN112233536A (zh) * 2020-11-02 2021-01-15 深圳市裕同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伪标签及其生产方法
CN112562489A (zh) * 2020-12-15 2021-03-26 武汉华工图像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的动态全息防伪标识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263301A1 (en) * 2021-06-15 2022-12-22 Karlsruher Institut für Technologie Label and system for verifying the authenticity of items and method for verifying authenticity of i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4029B (zh) * 2015-04-16 2016-09-28 上海天臣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双面成像的微光学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102439662B1 (ko) * 2020-08-11 2022-09-05 주식회사 나무가 무작위 패턴을 가지는 마이크로 렌즈 어레이 및 그 제조방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74918A (ja) * 1999-09-02 2001-03-2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光拡散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358808B (zh) * 2012-03-28 2015-12-16 中钞特种防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防伪元件及使用该光学防伪元件的产品
KR101472929B1 (ko) * 2014-08-12 2014-12-17 조성재 패턴이 움직이는 것 처럼 보이는 라벨
WO2017184581A1 (en) * 2016-04-22 2017-10-26 Wavefront Technology, Inc. Optical switch devices
CN112233536A (zh) * 2020-11-02 2021-01-15 深圳市裕同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伪标签及其生产方法
CN112562489A (zh) * 2020-12-15 2021-03-26 武汉华工图像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的动态全息防伪标识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263301A1 (en) * 2021-06-15 2022-12-22 Karlsruher Institut für Technologie Label and system for verifying the authenticity of items and method for verifying authenticity of item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77854A (zh) 2023-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3099C (zh) 真正性识别系统及真正性识别薄膜的使用方法
US20110215909A1 (en) Structure including at least two integrated microcircuit devices with contactless communication
TW200813852A (en) Forgery prevention IC label
JP5870506B2 (ja) 偽造防止用シートおよび偽造防止媒体
US20100272313A1 (en) Forgery prevention medium
JP2011509422A (ja) 再帰反射安全物品
JP2011227668A (ja) 偽変造防止用icラベル
CN102083633B (zh) 成角度发光的安全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JP2011081165A (ja) 画像形成体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形成体、並びに個人認証媒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個人認証媒体
CN1602454A (zh) 真实性证明用的光学构造体、真实性证明用记录媒体及确认方法
US20150224811A1 (en) Secure laiminate with security feature on the edge
JP2008185674A (ja) 偽造防止用icラベル
JP2012121177A (ja) 識別情報付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umar et al. Unclonable Anti‐Counterfeiting Labels Based on Microlens Arrays and Luminescent Microparticles
CN116577854B (zh) 一种防伪标签
AU2008213463A1 (en) Safety and/or valuable document having a photonic crystal
JP5880653B2 (ja) 微粒子含有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4743448B2 (ja) 真正性識別体、および真正性識別構造転写シート
JP2004117636A (ja) 偽造防止転写箔、偽造防止ステッカー、並びに偽造防止媒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133360A (ja) 偽造防止媒体、偽造防止シールおよびその読み取り方法
EP4105035A1 (en) Label and system for verifying the authenticity of items and method for verifying authenticity of items
KR101166172B1 (ko) 입체형 태그
JP5609070B2 (ja) 画像形成体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形成体、並びに個人認証媒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個人認証媒体
JP6884654B2 (ja) 複写防止情報記録用シート及び複写防止情報記録シート
JP4572659B2 (ja) 偽造防止カードおよびその読み取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