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75373B - 一种智能地锁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地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75373B
CN116575373B CN202310838605.7A CN202310838605A CN116575373B CN 116575373 B CN116575373 B CN 116575373B CN 202310838605 A CN202310838605 A CN 202310838605A CN 116575373 B CN116575373 B CN 1165753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ffle
hole
mounting frame
plate
baffl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3860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75373A (zh
Inventor
周明高
周子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Tongyua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Tongyua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Tongyua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Tongyua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3860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753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753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753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753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753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地锁,包括安装架以及安装在安装架上部的盖板,在其盖板的上部位置设置有贯穿式的槽孔;所述安装架的内侧安装有连接轴,在所述连接轴的外侧转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底部沿挡板的长边方向开设有腔体,所述挡板摆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的内侧,当挡板转动至水平方向时,挡板的上端面与盖板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本发明当车辆即将进入车位内时,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数据,将启动电机的电源,进而带动挡板转动升起,给司机起到警示,防止误入车位,车位车主离开后,地锁隐藏式设置在地面以下,位于公共区域的车位上没有障碍物,老人以及小孩在通过时,不会出现撞击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地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地锁。
背景技术
地锁,即车位锁,是一种机械装置,作用是防止别人占用自己的汽车车位,让自己的汽车随到随停;
现有技术中的地锁,在车位所用者驾车离开车位后,将地锁立起,立起的地锁为了防止其他车主将车辆停进该车位,因此在车主离开的这段时间内,地锁是竖直立在车位内的;
这些停车位大部分都处在公共区域,有的甚至就设置在小区内的便道旁、绿地边,有些虽然在公共停车场内,却与非固定车位犬牙交互,空车位上树立的地锁都带有尖锐边缘,过往的路人,尤其老人、儿童不小心很容易被碰伤、绊倒,造成意外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地锁对过往的路人,尤其老人、儿童不小心很容易被碰伤、绊倒,造成意外伤害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智能地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智能地锁,包括安装架以及安装在安装架上部的盖板,在其盖板的上部位置设置有贯穿式的槽孔;
所述安装架的内侧安装有连接轴,在所述连接轴的外侧转动设置有挡板,在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挡板的底部沿挡板的长边方向开设有腔体,且连接轴位于腔体的内侧,所述挡板摆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的内侧,当挡板转动至水平方向时,挡板的上端面与盖板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挡板的一侧安装有壳体,壳体位于连接板的上方,所述挡板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当挡板处于竖直状态时,第一通孔位于第二通孔的上方,且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均与壳体的内侧相互连通,所述壳体内填充有润滑液,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隔片,所述隔片将壳体内部分为两个空间,两个分割的空间留有间隙相互流通,且挡板与隔片相互垂直设置,所述挡板的内部开设有交换流道,交换流道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以及腔体相互连通,所述第二通孔的下部开设有容置腔室,在所述容置腔室内放置有球体,靠近所述壳体的第二通孔内设置有若干凸起,所述壳体内的第二通孔端部位置固定有过滤网,当所述挡板呈水平状态设置时,球体从容置腔室内滑出,并通过凸起将球体的位置限定,所述球体在位于第二通孔内侧时,将第二通孔的两侧进行阻隔。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侧壁与所述挡板设置有动力传输结构,动力传输结构具体包括动力输出结构以及连接结构。
优选的,所述动力输出结构包括电机、转板、第一传动齿轮以及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安装架的侧壁上,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安装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传动齿轮设置在安装架上,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之间相互啮合,所述第一传动齿轮远离电机的一侧安装有转板。
优选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转轴、连杆、连接板以及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转板的其中一个端部位置,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与连杆的端部铰接在一起,所述连杆与连接板一体成型设置,连杆位于连接板的底部,所述转轴沿连接板长边方向固定在安装架上,所述连接板转动设置在所述转轴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转轴与连杆之间相互保持平行的关系。
优选的,所述传动杆在运动时,其运动轨迹所在的平面与安装架的两侧壁之间相互平行。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地锁,有益效果在于:该智能地锁,当车辆即将进入车位内时,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数据,将启动电机的电源,进而带动挡板转动升起,给司机起到警示,防止误入车位,车位车主离开后,地锁隐藏式设置在地面以下,位于公共区域的车位上没有障碍物,老人以及小孩在通过时,不会出现撞击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地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地锁的结构等二轴侧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地锁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地锁的结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地锁的C-C截面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地锁的盖板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地锁的壳体竖直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地锁的壳体水平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提出的一种智能地锁的A部的结构放大图。
图10为图8提出的一种智能地锁的B部的结构放大图。
图1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地锁的工作时系统框图。
图中:安装架1、电机2、转板3、第一传动齿轮4、第二传动齿轮5、挡板6、密封圈7、连接轴8、壳体9、转轴10、连杆11、连接板12、传动杆13、隔片14、腔体15、盖板16、槽孔17、第一通孔18、交换流道19、凸起20、第二通孔21、容置腔室22、球体23、过滤网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6,一种智能地锁,包括安装架1以及安装在安装架1上部的盖板16,在其盖板16的上部位置设置有贯穿式的槽孔17,在车位的周围地面会设置相应的警示贴语,对非车位车主起到事先警示的作用。
参考图11,地锁的整个控制流程为,车辆即将进入车位时,安装在车位进入口一侧的压力传感器将接收到的信号传递至中央处理器进行处理,信号处理后,将指令传递至电机2中,电机2电源启动后,通过电机2带动挡板6的运动,当挡板6运动到位时,电机2停止工作,如果时车主的车进入自家的车位时,车主通过手机移动端,控制电机2的电源开关,进入时,远程切断电机2的电源开关,使得自家的车辆能够顺利的进入车位,且挡板6不会升起。
参照图1-4,安装架1的内侧安装有连接轴8,在连接轴8的外侧转动设置有挡板6,在连接轴8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密封圈7,挡板6的底部沿挡板6的长边方向开设有腔体15,且连接轴8位于腔体15的内侧,挡板6摆动设置在安装架1的内侧,当挡板6转动至水平方向时,挡板6的上端面与盖板16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安装架1侧壁与挡板6设置有动力传输结构,动力传输结构具体包括动力输出结构以及连接结构,动力输出结构包括电机2、转板3、第一传动齿轮4以及第二传动齿轮5,电机2安装在安装架1的侧壁上,第二传动齿轮5安装在电机2的输出轴上,第一传动齿轮4设置在安装架1上,第一传动齿轮4与第二传动齿轮5之间相互啮合,第一传动齿轮4远离电机2的一侧安装有转板3;
参照图1-5,连接结构包括转轴10、连杆11、连接板12以及传动杆13,传动杆13的一端铰接在转板3的其中一个端部位置,传动杆13的另一端与连杆11的端部铰接在一起,连杆11与连接板12一体成型设置,连杆11位于连接板12的底部,转轴10沿连接板12长边方向固定在安装架1上,连接板12转动设置在转轴10的外侧,转轴10与连杆11之间相互保持平行的关系。
安装架1嵌设在地面上,而挡板6呈水平的状态位于槽孔17的内侧,上端的盖板16、挡板6与地面之间的高度相互齐平,且严丝合缝,当非车位所有者车辆即将进入车位时,压力传感器间接促发电机2的电源开关开启,电机2的输出轴带动第二传动齿轮5转动,转动中由于第二传动齿轮5与第一传动齿轮4之间相互啮合,进而带动第一传动齿轮4,当第一传动齿轮4转动时,带动转板3的转动,转板3与传动杆13之间构成一个连杆的结构,在转板3转动的过程中,通过传动杆13的一端与连接板12底部的连杆11铰接关系,通过传动杆13带动连接板12以及转轴10所在的位置为圆心,进行摆动,摆动时,有连接板12与挡板6的底部之间相互连接,进而使得在连接板12的带动下,挡板6通过摆动的形式延伸至槽孔17的外侧,阻碍非车位车辆进入车位内,这样的设置能够防止车主的车位不会被恶意的占用,同时将挡板6利用隐藏式的方式设置在槽孔17的内侧,这样在公共区域的停车位安装此类型的地锁时,不会对过往的老人以及玩耍的儿童造成行动路线上的阻碍,保证空间的利用最大化。
实施例2
当挡板6频繁的在连接轴8的外侧转动,周而复始频繁的转动势必会导致连接轴8的外表面出现磨损,磨损出现时会造成挡板6转动过程受到阻碍,进而增大连接轴8磨损;
参考图7和图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之间的区别在于,挡板6的一侧安装有壳体9,壳体9位于连接板12的上方,挡板6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18以及第二通孔21,当挡板6处于竖直状态时,第一通孔18位于第二通孔21的上方,且第一通孔18以及第二通孔21均与壳体9的内侧相互连通,壳体9内填充有润滑液,壳体9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隔片14,隔片14将壳体9内部分为两个空间,两个分割的空间留有间隙相互流通,且挡板6与隔片14相互垂直设置;
为此,在壳体9内侧加入润滑液,润滑液在挡板6由负角度状态向竖直状态转变时,壳体9内侧的润滑液会随着第二通孔21以及交换流道19进入腔体15内,对腔体15内侧的润滑油进行补充,当挡板6由竖直状态向负角度状态转变时,润滑液会通过第二通孔21以及第一通孔18回流到壳体9的内侧,实现润滑液的循环流动,不断的对连接轴8的外表面进行覆盖以及浸湿。
实施例3
在实现实施例2的过程中,连接轴8与腔体15之间相对转动的过程中,产生少量的杂质,这些杂质会混入润滑液内,并进入壳体9内,随着挡板6的位置形态的变化,带有杂质的润滑液有重新进入腔体15内,造成杂质在腔体15内集聚的问题;
参考图8和图1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之间的区别在于,挡板6的内部开设有交换流道19,交换流道19与第一通孔18、第二通孔21以及腔体15相互连通,第二通孔21的下部开设有容置腔室22,在容置腔室22内放置有球体23,靠近壳体9的第二通孔21内设置有若干凸起20,壳体9内的第二通孔21端部位置固定有过滤网24。
当挡板6呈水平状态设置时,球体23从容置腔室22内滑出,并通过凸起20将球体23的位置限定,球体23在位于第二通孔21内侧时,将第二通孔21的两侧进行阻隔;
在壳体9内侧加入润滑液,润滑液在挡板6由负角度状态向竖直状态转变时,壳体9内侧的润滑液会随着第二通孔21以及交换流道19进入腔体15内,对腔体15内侧的润滑油进行补充,当挡板6由竖直状态向负角度状态转变时,因为挡板6翻倒时,原先位于容置腔室22的球体23受到重力的作用,滚动到第二通孔21的内侧,多个凸起20将球体23进行位置的限定,球体23将第二通孔21的通道进行堵塞,进而保证润滑液不会从第二通孔21回流到壳体9的内侧,进而润滑液只会通过第一通孔18回流到壳体9的内侧,而壳体9内侧的第二通孔21端部设置实现过滤网24,过滤网24的设置为了防止挡板6在向竖直状态转化时,壳体9内的杂质回流到腔体15内侧,润滑液只会从第二通孔21进入腔体15内侧,进而保证润滑液的循环流动,不断的对连接轴8的外表面进行覆盖以及浸湿的同时,将转动摩擦产生的杂质全部收集在壳体9内;
润滑液的流动轨迹为:
挡板6向负角度状态变化时,只会从第一通孔18进入壳体9内,此时第二通孔21处于闭塞的状态;挡板6向竖直状态变化时,液面高度较低,润滑液位于隔片14的下端,此时,球体23回到容置腔室22内,第二通孔21被打开,润滑液只能穿过过滤网24以及第二通孔21进入腔体15内,将转动摩擦产生的杂质全部收集在壳体9内。
该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地锁的整个控制流程为,车辆即将进入车位时,安装在车位进入口一侧的压力传感器将接收到的信号传递至中央处理器进行处理,信号处理后,将指令传递至电机2中,电机2电源启动后,通过电机2带动挡板6的运动,当挡板6运动到位时,电机2停止工作,如果时车主的车进入自家的车位时,车主通过手机移动端,控制电机2的电源开关,利用手机移动端对电机的电源开关进行控制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常用的手段,在此不过多赘述,进入时,远程切断电机2的电源开关,使得自家的车辆能够顺利的进入车位,且挡板6不会升起;
安装架1嵌设在地面上,而挡板6呈水平的状态位于槽孔17的内侧,上端的盖板16、挡板6与地面之间的高度相互齐平,且严丝合缝,当非车位所有者车辆即将进入车位时,压力传感器间接促发电机2的电源开关开启,电机2的输出轴带动第二传动齿轮5转动,转动中由于第二传动齿轮5与第一传动齿轮4之间相互啮合,进而带动第一传动齿轮4,当第一传动齿轮4转动时,带动转板3的转动,转板3与传动杆13之间构成一个连杆的结构,在转板3转动的过程中,通过传动杆13的一端与连接板12底部的连杆11铰接关系,通过传动杆13带动连接板12以及转轴10所在的位置为圆心,进行摆动,摆动时,有连接板12与挡板6的底部之间相互连接,进而使得在连接板12的带动下,挡板6通过摆动的形式延伸至槽孔17的外侧,阻碍非车位车辆进入车位内,这样的设置能够防止车主的车位不会被恶意的占用,同时将挡板6利用隐藏式的方式设置在槽孔17的内侧,这样在公共区域的停车位安装此类型的地锁时,不会对过往的老人以及玩耍的儿童造成行动路线上的阻碍,保证空间的利用最大化;
在壳体9内侧加入润滑液,润滑液在挡板6由负角度状态向竖直状态转变时,壳体9内侧的润滑液会随着第二通孔21以及交换流道19进入腔体15内,对腔体15内侧的润滑油进行补充,当挡板6由竖直状态向负角度状态转变时,润滑液会通过第二通孔21以及第一通孔18回流到壳体9的内侧,实现润滑液的循环流动,不断的对连接轴8的外表面进行覆盖以及浸湿;
在壳体9内侧加入润滑液,润滑液在挡板6由负角度状态向竖直状态转变时,壳体9内侧的润滑液会随着第二通孔21以及交换流道19进入腔体15内,对腔体15内侧的润滑油进行补充,当挡板6由竖直状态向负角度状态转变时,因为挡板6翻倒时,原先位于容置腔室22的球体23受到重力的作用,滚动到第二通孔21的内侧,多个凸起20将球体23进行位置的限定,球体23将第二通孔21的通道进行堵塞,进而保证润滑液不会从第二通孔21回流到壳体9的内侧,进而润滑液只会通过第一通孔18回流到壳体9的内侧,而壳体9内侧的第二通孔21端部设置实现过滤网24,过滤网24的设置为了防止挡板6在向竖直状态转化时,壳体9内的杂质回流到腔体15内侧,润滑液只会从第二通孔21进入腔体15内侧,进而保证润滑液的循环流动,不断的对连接轴8的外表面进行覆盖以及浸湿的同时,将转动摩擦产生的杂质全部收集在壳体9内;
润滑液的流动轨迹为:
挡板6向负角度状态变化时,只会从第一通孔18进入壳体9内,此时第二通孔21处于闭塞的状态;挡板6向竖直状态变化时,液面高度较低,润滑液位于隔片14的下端,此时,球体23回到容置腔室22内,第二通孔21被打开,润滑液只能穿过过滤网24以及第二通孔21进入腔体15内,将转动摩擦产生的杂质全部收集在壳体9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智能地锁,包括安装架(1)以及安装在安装架(1)上部的盖板(16),在其盖板(16)的上部位置设置有贯穿式的槽孔(17),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架(1)的内侧安装有连接轴(8),在所述连接轴(8)的外侧转动设置有挡板(6),在所述连接轴(8)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密封圈(7),所述挡板(6)的底部沿挡板(6)的长边方向开设有腔体(15),且连接轴(8)位于腔体(15)的内侧,所述挡板(6)摆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的内侧,当挡板(6)转动至水平方向时,挡板(6)的上端面与盖板(16)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挡板(6)的一侧安装有壳体(9),壳体(9)位于连接板(12)的上方,所述挡板(6)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18)以及第二通孔(21),当挡板(6)处于竖直状态时,第一通孔(18)位于第二通孔(21)的上方,且第一通孔(18)以及第二通孔(21)均与壳体(9)的内侧相互连通,所述壳体(9)内填充有润滑液,壳体(9)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隔片(14),所述隔片(14)将壳体(9)内部分为两个空间,两个分割的空间留有间隙相互流通,且挡板(6)与隔片(14)相互垂直设置,所述挡板(6)的内部开设有交换流道(19),交换流道(19)与第一通孔(18)、第二通孔(21)以及腔体(15)相互连通,所述第二通孔(21)的下部开设有容置腔室(22),在所述容置腔室(22)内放置有球体(23),靠近所述壳体(9)的第二通孔(21)内设置有若干凸起(20),所述壳体(9)内的第二通孔(21)端部位置固定有过滤网(24),当所述挡板(6)呈水平状态设置时,球体(23)从容置腔室(22)内滑出,并通过凸起(20)将球体(23)的位置限定,所述球体(23)在位于第二通孔(21)内侧时,将第二通孔(21)的两侧进行阻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地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侧壁与所述挡板(6)设置有动力传输结构,动力传输结构具体包括动力输出结构以及连接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地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出结构包括电机(2)、转板(3)、第一传动齿轮(4)以及第二传动齿轮(5),所述电机(2)安装在所述安装架(1)的侧壁上,所述第二传动齿轮(5)安装在电机(2)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传动齿轮(4)设置在安装架(1)上,所述第一传动齿轮(4)与第二传动齿轮(5)之间相互啮合,所述第一传动齿轮(4)远离电机(2)的一侧安装有转板(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地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转轴(10)、连杆(11)、连接板(12)以及传动杆(13),所述传动杆(13)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转板(3)的其中一个端部位置,所述传动杆(13)的另一端与连杆(11)的端部铰接在一起,所述连杆(11)与连接板(12)一体成型设置,连杆(11)位于连接板(12)的底部,所述转轴(10)沿连接板(12)长边方向固定在安装架(1)上,所述连接板(12)转动设置在所述转轴(10)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地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0)与连杆(11)之间相互保持平行的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地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13)在运动时,其运动轨迹所在的平面与安装架(1)的两侧壁之间相互平行。
CN202310838605.7A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智能地锁 Active CN1165753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38605.7A CN116575373B (zh)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智能地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38605.7A CN116575373B (zh)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智能地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75373A CN116575373A (zh) 2023-08-11
CN116575373B true CN116575373B (zh) 2023-09-19

Family

ID=87536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38605.7A Active CN116575373B (zh)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智能地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75373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04004363U1 (de) * 2004-03-19 2004-06-03 Jeske, Horst W., Dipl.-Ing. (FH) Parkplatzsperre
KR20060023465A (ko) * 2004-09-09 2006-03-14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사판식 압축기의 사판과 베어링 윤활구조
ES1155459U (es) * 2016-03-18 2016-04-29 José García Tirado Bolardo mecánico de alta seguridad UPN
CN109930517A (zh) * 2019-02-27 2019-06-25 杭州如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下沉式停车位车锁
CN109944192A (zh) * 2019-04-25 2019-06-28 常熟虞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限制陌生人停车的阻碍装置
CN213681856U (zh) * 2020-10-19 2021-07-13 胡孟牛 一种停车地锁
CN217260376U (zh) * 2022-01-20 2022-08-23 汶上齐力机械加工有限公司 一种履带引导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04004363U1 (de) * 2004-03-19 2004-06-03 Jeske, Horst W., Dipl.-Ing. (FH) Parkplatzsperre
KR20060023465A (ko) * 2004-09-09 2006-03-14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사판식 압축기의 사판과 베어링 윤활구조
ES1155459U (es) * 2016-03-18 2016-04-29 José García Tirado Bolardo mecánico de alta seguridad UPN
CN109930517A (zh) * 2019-02-27 2019-06-25 杭州如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下沉式停车位车锁
CN109944192A (zh) * 2019-04-25 2019-06-28 常熟虞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限制陌生人停车的阻碍装置
CN213681856U (zh) * 2020-10-19 2021-07-13 胡孟牛 一种停车地锁
CN217260376U (zh) * 2022-01-20 2022-08-23 汶上齐力机械加工有限公司 一种履带引导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75373A (zh) 2023-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78384U (zh) 一种立体式停车库
CN116575373B (zh) 一种智能地锁
CN211684735U (zh) 一种可旋转起降的地埋式电动汽车充电桩
CN207799905U (zh) 一种智能公路巡检仪
CN208783413U (zh) 一种利用雨水回收的自动喷灌机构
CN112012072B (zh) 一种随水深抬升路面的桥洞限高积水指示装置
CN2670514Y (zh) 地面车位锁
CN214274443U (zh) 一种电梯门机装置
CN112408148B (zh) 一种别墅用电梯使用方法
CN112267421A (zh) 一种设置于地下车库入口的智能防洪设备
CN109779352B (zh) 一种基于汽车自动力驱动的双层停车装置
CN207825828U (zh) 一种三行星车轮系结构
CN110159019A (zh) 一种可升降的模块化生态智能停车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5590636U (zh) 一种智能汽车用具有自动驾驶提醒功能的车载中控
CN205663268U (zh) 汽车移动停车装置
CN212317602U (zh) 一种箱式楼层车库
CN210466425U (zh) 一种人脸识别智能门禁
CN110777697B (zh) 一种隔离墩
CN105672167A (zh) 一种自动车位锁
CN111823849A (zh) 驱动装置及机器人
CN212966535U (zh) 一种高速公路车流监测机构
CN213114399U (zh) 一种车辆进出口道闸机构
CN214144085U (zh) 一种固液分流式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
CN217298721U (zh) 机动车停车位智能地锁
CN220132770U (zh) 一种带有警示灯的阻车路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