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70362A - 一种射频导管控制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射频导管控制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70362A
CN116570362A CN202310862926.0A CN202310862926A CN116570362A CN 116570362 A CN116570362 A CN 116570362A CN 202310862926 A CN202310862926 A CN 202310862926A CN 116570362 A CN116570362 A CN 1165703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frequency
catheter
mode
target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629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70362B (zh
Inventor
勾慧益
曹达微
陈志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otec Scientif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cotec Scientif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otec Scientif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cotec Scientif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6292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703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703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703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703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703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08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means of electrically-heated prob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315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treatment of particular body parts
    • A61B2018/00345Vascular system
    • A61B2018/00404Blood vessels other than those in or around the hea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57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achieving a particular surgical effect
    • A61B2018/00577Ab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636Sensing and controlling 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
    • A61B2018/0066Sensing and controlling 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 without feedback, i.e. open loop contro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射频导管控制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逻辑控制单元,用于接收目标指令,所述目标指令用于指示射频导管的目标模式,并根据所述目标指令产生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携带目标模式对应的至少一项射频参数信息;射频发生模块,与所述逻辑控制单元通信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在目标工作模式下的至少一项射频参数信息,控制射频导管在目标模式下工作。本发明的方案可以控制射频导管在保证消融效率的基础上,同时完成对下肢浅静脉和交通支静脉的射频闭合治疗。

Description

一种射频导管控制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射频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射频导管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治疗的射频闭合治疗设备存在以下问题:
1、单根射频导管无法同时完成下肢浅静脉和交通静脉的射频闭合治疗。术中需要使用不同的器械,导致产生器械更换的风险,而且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2、射频导管只有单一长度的加热线圈。当导管加热线圈长度长时,消融效率高,但无法完成短静脉段、小隐静脉、副隐静脉、分支穿支节段等的治疗。而当导管加热线圈长度短时,虽然能完成短静脉段的治疗,但消融效率低,极大的延长了手术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射频导管控制系统及方法,可以控制射频导管在保证消融效率的基础上,同时完成对下肢浅静脉和交通支静脉的射频闭合治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射频导管控制系统,包括:
逻辑控制单元,用于接收目标指令,所述目标指令用于指示射频导管的目标模式,并根据所述目标指令产生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携带目标模式对应的至少一项射频参数信息;
射频发生模块,与所述逻辑控制单元通信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在目标工作模式下的至少一项射频参数信息,控制射频导管在目标模式下工作。
可选的,射频导管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所述逻辑控制单元通信连接的上位机和/或外设接口;所述逻辑控制单元从所述上位机和/或外设接口接收所述目标指令,所述目标指令是上位机上的操作界面上的按钮被操作产生的和/或通过外设接口连接的物理开关输入的。
可选的,所述射频发生模块还用于接收射频启动指令或者接收射频终止指令,在目标模式下,根据射频启动指令启动射频信号的输出;或者,根据射频终止指令停止目标模式下的射频信号的输出。
可选的,所述目标模式是第一模式、第二模式、第三模式中的一种;
所述第一模式为所述射频导管的射频能量输出段的第一区域工作,所述第一区域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模式为所述射频导管的射频能量输出段的第二区域工作,所述第二区域包括第一加热线圈和第二加热线圈,所述第一加热线圈和所述第二加热线圈间隔设置;
所述第三模式为所述射频导管的射频能量输出段的第三区域工作,所述第三区域包括第一加热线圈;
其中,所述第一加热线圈与所述第二电极相邻设置。
可选的,所述射频发生模块在所述第一模式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控制信号产生目标射频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携带第一频率参数、第一功率参数、第一温度参数、第一负载参数、第一阻抗参数、第一输出功率参数和第一治疗时间参数;
所述射频发生模块在所述第二模式的情况下,根据第二控制信号产生目标射频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携带第二频率参数、第二功率参数、第二温度参数、第二负载参数、第二阻抗参数、第二输出功率参数和第二治疗时间参数;
所述射频发生模块在所述第三模式的情况下,根据第三控制信号产生目标射频信号,所述第三控制信号携带第三频率参数、第三功率参数、第三温度参数、第三负载参数、第三阻抗参数、第三输出功率参数和第三治疗时间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负载参数为人体组织,所述第二负载参数为第一加热线圈和第二加热线圈,所述第三负载参数为第一加热线圈。
可选的,所述射频发生模块还包括:
射频信号产生单元,用于产生射频信号;
射频正极,用于发送所述射频信号;
射频负极,用于接收从所述射频导管的能量作用端反馈的射频信号;
与射频正极连接的开关电路,在第一模式下,所述开关电路与射频导管的第一区域连通,形成第一通路;在第二模式下,与射频导管的第二区域连通,形成第二通路;在第三模式下,与射频导管的第三区域连通,形成第三通路。
可选的,所述开关电路包括:
第一开关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选择端与射频导管的第一区域形成第一通路;
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选择端与射频导管的第二区域形成第二通路;
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选择端与射频导管的第三区域形成第三通路。
可选的,所述开关电路包括:
第二开关电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包括:一级开关电路和二级开关电路,所述一级开关电路的第一选择端与射频导管的第一区域形成第一通路,所述一级开关电路的第二选择端与二级开关电路的第一选择端连通,并与射频导管的第二区域形成第二通路,所述一级开关电路的第三选择端与二级开关电路的第二选择端连通,并与射频导管的第三区域形成第三通路。
一种射频导管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目标指令,所述目标指令用于指示射频导管的目标模式;
根据所述目标指令产生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携带目标模式对应的至少一项射频参数信息;
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在目标工作模式下的至少一项射频参数信息,控制射频导管在目标模式下工作。
可选的,射频导管控制方法还包括:
接收射频启动指令或者射频终止指令;
在目标模式下,根据射频启动指令启动射频信号的输出;或者,根据射频终止指令停止目标模式下的射频信号的输出。
本发明的上述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方案,通过逻辑控制单元接收目标指令,所述目标指令用于指示射频导管的目标模式,并根据所述目标指令产生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携带目标模式对应的至少一项射频参数信息;射频发生模块,与所述逻辑控制单元通信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在目标工作模式下的至少一项射频参数信息,控制射频导管在目标模式下工作。可以控制射频导管在保证消融效率的基础上,同时完成对下肢浅静脉和交通支静脉的射频闭合治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射频导管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射频导管控制系统的作用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射频导管控制系统的射频导管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射频导管控制系统的逻辑控制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射频导管控制系统的上位机GUI操作界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射频导管控制系统的导管端头能量输出端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射频导管控制系统的信号控制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射频导管控制系统的串联方案电路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射频导管控制系统的并联方案电路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射频导管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射频导管控制系统,包括:
逻辑控制单元12,用于接收目标指令,所述目标指令用于指示射频导管的目标模式,并根据所述目标指令产生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携带目标模式对应的至少一项射频参数信息;
射频发生模块13,与所述逻辑控制单元12通信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在目标工作模式下的至少一项射频参数信息,控制射频导管在目标模式下工作。
该实施例通过逻辑控制单元接收目标指令,所述目标指令用于指示射频导管的目标模式,并根据所述目标指令产生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携带目标模式对应的至少一项射频参数信息;射频发生模块,与所述逻辑控制单元通信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在目标工作模式下的至少一项射频参数信息,控制射频导管在目标模式下工作。可以控制射频导管在保证消融效率的基础上,同时完成对下肢浅静脉和交通支静脉的射频闭合治疗。
如图2所示,上述的射频导管控制系统可以包括:射频能量发生器、射频导管集成线缆和射频导管手柄部分内集成电路,射频能量发生器包括上位机14、下位机11、电源以及其他外设。
其中下位机11包括逻辑控制单元12和射频发生模块13。所述逻辑控制单元12接收上位机14或其他外设接口15发送的目标指令,根据所述目标指令向射频发生模块13发送控制信号,并控制射频发生模块13中的逻辑开关处于目标档位。所述射频发生模块13根据控制信号的参数信息产生射频,射频经逻辑开关所处档位的目标电路发送至导管端头的能量作用端,产生目标模式下的预设治疗效果。
如图3所示,为所述射频导管结构示意图,包括管身、管身端部的能量输出段,设置于管身上的定位环、手柄、集成线缆和线缆接头。
其中所述能量输出段包括一个或两个环形电极,以及多个加热线圈沿轴向分布排列,该部位通过射频加热为需要治疗的血管病变处提供能量。
管身为一管体结构,外径为1-2.5mm。在管体外有不同长度和颜色的标记带,用于指示导管的相对位置,提示医生在完成一段血管的治疗后导管应退出的距离。管身内有多根线缆和热电偶线,用于传输射频电流和温度信号。管身材料为PEEK(聚醚醚酮)、PU(聚氨酯)和PEBAX(聚醚嵌段聚酰胺)等常用的医用高分子聚合物,标记带为医用油墨印刷,或高分子医用材料薄膜。
定位环为一圆环结构,可在导管管身上滑动,用于指示治疗时导管的位置,防止术者在完成一段加热治疗后,导管从患者体内退出过长或过短。使用材料为PEEK(聚醚醚酮)、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或PE(聚乙烯)等医用高分子聚合物。
手柄包括一个开关和多个指示灯。开关用于动态选择各加热元件的运行状态,控制射频能量的开启和关闭。指示灯用于提示术者当前导管的运行状态,便于医生在手术过程中的操作,减少导管使用错误的风险。
集成线缆内由多根射频能量传输线和热电偶补偿线组成,外边面有一绝缘层包裹,用于传输射频电流、温度信号和开关触发或调档信号。
线缆接头用于连接射频发生器接口,连接完成后射频发生器可向导管端头提供射频能量,导管端头的实时温度回传至射频发生器,从而控制射频能量输出的大小,保证导管能量输出段维持在一定的治疗温度。
本发明提供的射频导管控制系统配合如上所述射频导管,能够在保证高效率消融的基础上,同时完成对下肢浅静脉和交通静脉的射频闭合治疗。射频导管端头的能量输出段有一单电极或双电极,用于交通支的射频治疗,同时导管能量输出段上集成了多个加热线圈沿轴向分布,用于浅静脉的治疗。其中各加热线圈独立控制其能量输出,在使用时可进行动态选择工作模式。多个加热线圈动态选择能量输出意味着可以使用一根导管消融长静脉段和短静脉段,并且不降低消融效率。
本发明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射频导管控制系统还包括:
与所述逻辑控制单元12通信连接的上位机14和/或外设接口15;所述逻辑控制单元12从所述上位机14和/或外设接口15接收所述目标指令,所述目标指令是上位机上的操作界面上的按钮被操作产生的和/或通过外设接口15连接的物理开关输入的。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指令可以通过选择上位机GUI(图形用户界面)的按钮输入所述逻辑控制单元12。
或者,目标指令还可以通过外设接口15连接外设单元输入,所述外设单元可以为脚踏开关、手柄开关、状态指示灯、待机按钮及USB接口等。当然,根据具体工作模式及需要,所述目标指令也可在上位机14和外设接口15的共同作用下发送给逻辑控制单元12。
本发明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射频发生模块13还用于接收射频启动指令或者接收射频终止指令,在目标模式下,根据射频启动指令启动射频信号的输出;或者,根据射频终止指令停止目标模式下的射频信号的输出。
本实施例中,在通过上位机14或外设接口15选择目标模式后,还需要发送射频启动指令以激发射频发生模块13产生目标射频。本申请中,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以通过上位机GUI操作界面或外设接口15连接的其他外设设备控制射频发生模块13的启动与停止,也可通过上位机GUI操作界面和其他外设设备配合共同控制射频发生模块13的启动与停止。如当电源接通设备启动时,默认选择第一模式,此时在上位机GUI操作界面选择射频启动按钮激发射频能量生产。或者,当开机后需要选择第二模式或第三模式时,通过上位机GUI操作界面选择第二模式或第三模式的按钮后,再通过其他外设设备如脚踏开关等发送启动指令以激发射频能量生产。在通过其他外设设备单独控制射频的启动与停止时,外设接口15可以设置在导管手柄上,可以是保持式物理开关或自复式物理开关。当统一由GUI操作界面按钮控制射频的启动与停止时,为了防止用户误操作,界面启动按钮可以通过长按若干秒来实现,停止则无需长按。
本实施例中,在射频发生模块13输出射频能量期间,所述逻辑控制单元12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发出射频终止指令:
1)时间控制,达到能量输出时长上限;
2)接收到GUI操作界面或其他外设接口15的终止能量输出指令;
3)与射频发生模块13或其他模块通信中断,或者射频发生模块13射频能量输出机制不符合预期。本发明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模式是第一模式、第二模式、第三模式中的一种;
所述第一模式为所述射频导管的射频能量输出段的第一区域工作,所述第一区域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模式为所述射频导管的射频能量输出段的第二区域工作,所述第二区域包括第一加热线圈和第二加热线圈,所述第一加热线圈和所述第二加热线圈间隔设置;
所述第三模式为所述射频导管的射频能量输出段的第三区域工作,所述第三区域包括第一加热线圈;
其中,所述第一加热线圈与所述第二电极相邻设置。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将导管端头的能量输出段划分为三个区域,这三个区域能量输出不同时且相互独立。将导管远端单或双环形电极区域定义为第一区域,其在目标血管内能量输出的区域最小;将多个加热线圈同时工作的区域定义为第二区域,其在目标血管内能量输出的区域最大;将靠近单或双环形电极区域的单个加热线圈工作的区域定义为第三区域,其在目标血管内能量输出的区域介于两者之间。
当射频发生器处于第一模式时,第一区域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处于工作状态,射频从第一电极流出,经人体组织后从第二电极流回导管。导管端头与人体组织共同组成一个闭合回路,此时射频能量直接作用于人体组织来产生热效应。
当射频发生器处于第二模式时,第二区域的第一加热线圈和第二加热线圈处于工作状态,此时射频电流依次经过第一加热线圈和第二加热线圈,由于加热线圈的高电阻率会产生高温,此时能量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作用于血管内壁,完成消融。
当射频发生器处于第三模式时,射频经过第一加热线圈后回到射频能量发生器,此时导管端头只有第一加热线圈发生作用,能量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作用于血管内壁。
本实施例中,第一区域内还包括堵头,位于导管的最远端,介入手术时堵头与血管内壁最先直接接触,表面圆滑无毛刺,避免对血管内壁产生损伤,堵头另一作用为密封,避免体液进入管体内部,造成电信号间的短路。使用材料为光敏胶或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
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为环形结构体,使用材料为铂铱合金或不锈钢等金属材料,两电极相互绝缘。电极内壁分别连接一射频信号线缆,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的内壁上有一热电偶用于测温。工作时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为两种极性,射频能量通过一电极流经人体后到达另一电极,射频电流通过人体后产生高温,作用于血管内壁上。电极的外径为1-2.5mm,长度为0.5-2mm。两电极间距为0.2-2mm。
所述第一加热线圈和第二加热线圈为带绝缘层的高电阻率金属丝缠绕而成。为减小线圈自身电感,采用单丝中间弯折,双线并绕的工艺方式。金属丝材料为铜镍合金、镍铬、镍铬铁、铁铬铝;绝缘层材料为HDPE(高密度聚乙烯)、PTFE(聚四氟乙烯)和PI(聚酰亚胺)材质。金属丝直径为0.05-0.2mm。线圈间有一定的间距,间距在0.5mm-10mm,便于在超声下对不同加热线圈的识别。各加热线圈独立控制和输出能量,医生在使用时可进行动态选择工作的线圈。线圈在有电流通过时,由于高电阻率会产生高温,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作用于血管内壁,完成消融。多加热线圈意味着医生可以使用一根导管消融长静脉段和短静脉段,并且不降低消融效率。
所述第一加热线圈和第二加热线圈内均有一热电偶,用于测试线圈的实时温度。在导管端头能量作用端处于目标模式下对人体进行治疗时,热电偶实时向射频发生模块13反馈温度信号,所述射频发生模块13在所述温度信号和逻辑控制单元12发送的控制信号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目标射频,用以辅助逻辑控制单元12对射频能量输出的控制。
在所述第一加热线圈和第二加热线圈外还包裹有热收缩管,材质为氟塑料,如FEP(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和PTFE(聚四氟乙烯)。壁厚为0.05-0.5mm,在热收缩管两端有UV胶密封。导管在加热工作时,热收缩管起到了与人体组织绝缘和防粘连的作用。
本发明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射频发生模块13在所述第一模式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控制信号产生目标射频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携带第一频率参数、第一功率参数、第一温度参数、第一负载参数、第一阻抗参数、第一输出功率参数和第一治疗时间参数;
所述射频发生模块13在所述第二模式的情况下,根据第二控制信号产生目标射频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携带第二频率参数、第二功率参数、第二温度参数、第二负载参数、第二阻抗参数、第二输出功率参数和第二治疗时间参数;
所述射频发生模块13在所述第三模式的情况下,根据第三控制信号产生目标射频信号,所述第三控制信号携带第三频率参数、第三功率参数、第三温度参数、第三负载参数、第三阻抗参数、第三输出功率参数和第三治疗时间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负载参数为人体组织,所述第二负载参数为第一加热线圈和第二加热线圈,所述第三负载参数为第一加热线圈。
本实施例中,由于上述导管端头能量作用机制不同,决定了射频发生模块13的能量生成的机制或参数差异,如下表1所示:
表1,模式参数表
其中,当射频能量发生器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射频发生模块13产生的目标射频的参数有所不同,具体包括如上表1所示的工作频率参数、功率模式参数、目标温度参数、负载参数、阻抗范围参数、输出功率参数和治疗时间参数。
本发明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射频发生模块13包括:
射频信号产生单元,用于产生射频信号;
射频正极,用于发送所述射频信号;
射频负极(RF_负极),用于接收从所述射频导管的能量作用端反馈的射频信号;
与射频正极连接的开关电路,在第一模式下,所述开关电路与射频导管的第一区域连通,形成第一通路;在第二模式下,与射频导管的第二区域连通,形成第二通路;在第三模式下,与射频导管的第三区域连通,形成第三通路。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射频发生模块13内还集成有逻辑开关,如继电器、开关元件及主令控制元件等。在操作人员通过上位机GUI操作界面或外设接口15选择工作模式时,逻辑控制单元12接收目标指令,向射频发生模块13发送控制信号的同时,向继电器发送控制信号使得开关电路处于目标档位,与导管手柄内电路及导管端头形成闭合通路。通过射频能量发生器与导管手柄合理的硬件布局,实现三个工作模式共用一个射频发生模块13。
本发明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电路包括:
第一开关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选择端(RF_正极1)与射频导管的第一区域形成第一通路;
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选择端(RF_正极2)与射频导管的第二区域形成第二通路;
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选择端(RF_正极3)与射频导管的第三区域形成第三通路。
本实施例中,导管手柄内PCBA(印刷电路板装配)上不同的电路排布方式可以形成第一加热线圈和第二加热线圈串联或并联的效果。
如图8所示,通过导管手柄内PCBA板上的串联方式进行连接,将射频发生模块13的2路输出定义为RF_output+和RF_output-,将第一模式下的两路输入定义为RF_正极1和RF_负极,射频经RF_output+、RF_正极1、导管手柄PCBA板后从RF+输出,经人体后从RF-、导管手柄PCBA板、RF_负极后从RF_output-流回。
将第二模式下的两路输入定义为RF_正极2和RF_负极,射频经RF_output+、RF_正极2、导管手柄PCBA板、第二加热线圈和第一加热线圈后从RF_负极输出。
将第三模式下的两路输入定义为RF_正极3和RF_负极,射频经RF_output+、RF_正极3、导管手柄PCBA板、第一加热线圈后从RF_负极输出。
如图9所示,本发明另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电路包括:
第二开关电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包括:一级开关电路和二级开关电路,所述一级开关电路的第一选择端(RF_正极1)与射频导管的第一区域形成第一通路,所述一级开关电路的第二选择端与二级开关电路的第一选择端(RF_正极2)连通,并与射频导管的第二区域形成第二通路,所述一级开关电路的第三选择端与二级开关电路的第二选择端(RF_正极3)连通,并与射频导管的第三区域形成第三通路。
本实施例中,通过二级开关电路和导管手柄内PCBA上的电路排布形成第一加热线圈和第二加热线圈并联的方式。在RF_output+与RF_正极2连接时,同时二级开关电路闭合,即RF_正极2与RF_正极3建立连接。此时射频导管工作于第二模式下,射频经RF_output+输入后第一支路的射频经第二加热线圈、RF_负极后从RF_output-输出;第二支路的射频经RF_正极2、RF_正极3、第一加热线圈、RF_负极后从RF_output-输出。
当RF_output+与RF_正极3连接,同时二级开关电路断开时,此时射频导管工作于第三模式下,射频经RF_output+输入后经第一加热线圈、RF_负极后从RF_output-输出。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通过兼容的导丝和鞘管,将导管输送至血管的病变位置,环形电极位于病变的交通支静脉内,多个线圈则位于浅静脉内;
通过手柄开关按钮或射频发生器屏幕或脚踏开关,选择只触发区域A。通过手柄开关按钮或射频发生器屏幕或脚踏开关,启动射频消融。热消融一段时间后,完成对交通静脉的治疗。
通过手柄开关按钮或射频发生器屏幕或脚踏开关,选择触发区域B,通过手柄开关按钮或射频发生器屏幕或脚踏开关,启动射频消融。热消融持续一段时间后,完成了对区域B周围浅静脉段的治疗。选择区域B可提高导管的热消融效率。
根据标记带的提示,回撤导管一段距离,其余操作与步骤3的操作一致,完成对其余浅静脉段的治疗。
当剩余待治疗的浅静脉段长度小于多个线圈总长时,需继续调整工作段,选择触发区域C,完成对剩余短静脉段的治疗。
从患者体内撤出导管,包扎止血,完成手术。
在保证高消融效率的基础上,能够同时完成对下肢浅静脉和交通静脉的射频闭合治疗。在导管远端有一单电极或双电极,用于交通支静脉的射频治疗。导管上集成了多个加热线圈,用于浅静脉的治疗。各加热线圈独立控制和输出能量,医生在使用时可进行动态选择。多个加热线圈意味着医生可以使用一根导管消融长静脉段和短静脉段,并且不降低消融效率。导管可实现多功能原理的射频热消融,既可以完成双级或单级流经人体的射频热消融,也可以完成热传导式射频热消融。导管可实现快速交换或全程交换,便于导管精确介入至血管病变处。
如图10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射频导管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01,接收目标指令,所述目标指令用于指示射频导管的目标模式;
步骤102,根据所述目标指令产生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携带目标模式对应的至少一项射频参数信息;
步骤103,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在目标工作模式下的至少一项射频参数信息,控制射频导管在目标模式下工作。
本发明一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104,接收射频启动指令或者射频终止指令;
步骤105,在目标模式下,根据射频启动指令启动射频信号的输出;或者,根据射频终止指令停止目标模式下的射频信号的输出。
本实施例中,射频导管控制方法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1、GUI输入与输出或其他IO接口向逻辑控制单元12传输指令,确定射频导管远端能量输出段工作模式;
2、逻辑控制单元12确定具体工作模式后,根据核心算法对射频发生模块13进行参数设定并施加射频能量输出信号;
3、射频发生模块13根据参数设定,启动能量产生机制,通过导管接口向能量输出段输送射频能量。在信号反馈的辅助下,射频发生模块13可以是恒功率输出模式,也可以是恒温输出模式;
4、射频导管远端能量输出段将能量直接或者间接地作用在血管内目标组织进行治疗;
5、在射频发生模块13能量输出期间,逻辑控制单元12在目标情况下发出能量输出终止决策;
6、第一阶段能量输出治疗结束,调整血管内目标位置后,通过GUI或其他IO接口单元切换其他工作模式,以进入第二阶段治疗;
7、可以根据治疗需要,在某个阶段上重复上述指定工作模式的能量输出。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通过射频控制系统,实现了对射频导管三种工作模式的控制。利用一台射频能量发生器,通过合理的硬件布局,实现了不同工作模式下的治疗。降低了操作复杂度,增强便捷性。在保证消融效率的基础上,可以利用一个射频导管同时完成下肢浅静脉以及交通静脉血管的消融闭合治疗。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系统的实施例所有实现方法均适应于该方法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中,显然,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发明的等效方案。并且,执行上述系列处理的步骤可以自然地按照说明的顺序按时间顺序执行,但是并不需要一定按照时间顺序执行,某些步骤可以并行或彼此独立地执行。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能够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的全部或者任何步骤或者部件,可以在任何计算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等)或者计算装置的网络中,以硬件、固件、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加以实现,这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发明的说明的情况下运用他们的基本编程技能就能实现的。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在任何计算装置上运行一个程序或者一组程序来实现。所述计算装置可以是公知的通用装置。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也可以仅仅通过提供包含实现所述方法或者装置的程序代码的程序产品来实现。也就是说,这样的程序产品也构成本发明,并且存储有这样的程序产品的存储介质也构成本发明。显然,所述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公知的存储介质或者将来所开发出来的任何存储介质。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中,显然,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发明的等效方案。并且,执行上述系列处理的步骤可以自然地按照说明的顺序按时间顺序执行,但是并不需要一定按照时间顺序执行。某些步骤可以并行或彼此独立地执行。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射频导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逻辑控制单元(12),用于接收目标指令,所述目标指令用于指示射频导管的目标模式,并根据所述目标指令产生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携带目标模式对应的至少一项射频参数信息;
射频发生模块(13),与所述逻辑控制单元(12)通信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在目标工作模式下的至少一项射频参数信息,控制射频导管在目标模式下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导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所述逻辑控制单元(12)通信连接的上位机(14)和/或外设接口(15);所述逻辑控制单元(12)从所述上位机(14)和/或外设接口(15)接收所述目标指令,所述目标指令是上位机上的操作界面上的按钮被操作产生的和/或通过外设接口(15)连接的物理开关输入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导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发生模块(13)还用于接收射频启动指令或者接收射频终止指令,在目标模式下,根据射频启动指令启动射频信号的输出;或者,根据射频终止指令停止目标模式下的射频信号的输出。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射频导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模式是第一模式、第二模式、第三模式中的一种;
所述第一模式为所述射频导管的射频能量输出段的第一区域工作,所述第一区域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模式为所述射频导管的射频能量输出段的第二区域工作,所述第二区域包括第一加热线圈和第二加热线圈,所述第一加热线圈和所述第二加热线圈间隔设置;
所述第三模式为所述射频导管的射频能量输出段的第三区域工作,所述第三区域包括第一加热线圈;
其中,所述第一加热线圈与所述第二电极相邻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射频导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射频发生模块(13)在所述第一模式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控制信号产生目标射频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携带第一频率参数、第一功率参数、第一温度参数、第一负载参数、第一阻抗参数、第一输出功率参数和第一治疗时间参数;
所述射频发生模块(13)在所述第二模式的情况下,根据第二控制信号产生目标射频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携带第二频率参数、第二功率参数、第二温度参数、第二负载参数、第二阻抗参数、第二输出功率参数和第二治疗时间参数;
所述射频发生模块(13)在所述第三模式的情况下,根据第三控制信号产生目标射频信号,所述第三控制信号携带第三频率参数、第三功率参数、第三温度参数、第三负载参数、第三阻抗参数、第三输出功率参数和第三治疗时间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负载参数为人体组织,所述第二负载参数为第一加热线圈和第二加热线圈,所述第三负载参数为第一加热线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射频导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发生模块(13)包括:
射频信号产生单元,用于产生射频信号;
射频正极,用于发送所述射频信号;
射频负极,用于接收从所述射频导管的能量作用端反馈的射频信号;
与射频正极连接的开关电路,在第一模式下,所述开关电路与射频导管的第一区域连通,形成第一通路;在第二模式下,与射频导管的第二区域连通,形成第二通路;在第三模式下,与射频导管的第三区域连通,形成第三通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射频导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
第一开关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选择端与射频导管的第一区域形成第一通路;
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选择端与射频导管的第二区域形成第二通路;
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选择端与射频导管的第三区域形成第三通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射频导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
第二开关电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包括:一级开关电路和二级开关电路,所述一级开关电路的第一选择端与射频导管的第一区域形成第一通路,所述一级开关电路的第二选择端与二级开关电路的第一选择端连通,并与射频导管的第二区域形成第二通路,所述一级开关电路的第三选择端与二级开关电路的第二选择端连通,并与射频导管的第三区域形成第三通路。
9.一种射频导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射频导管控制系统,包括:
接收目标指令,所述目标指令用于指示射频导管的目标模式;
根据所述目标指令产生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携带目标模式对应的至少一项射频参数信息;
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在目标工作模式下的至少一项射频参数信息,控制射频导管在目标模式下工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射频导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射频启动指令或者射频终止指令;
在目标模式下,根据射频启动指令启动射频信号的输出;或者,根据射频终止指令停止目标模式下的射频信号的输出。
CN202310862926.0A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射频导管控制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65703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62926.0A CN116570362B (zh)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射频导管控制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62926.0A CN116570362B (zh)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射频导管控制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70362A true CN116570362A (zh) 2023-08-11
CN116570362B CN116570362B (zh) 2024-02-02

Family

ID=87545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62926.0A Active CN116570362B (zh)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射频导管控制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70362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86684A1 (en) * 2009-05-07 2010-11-11 Cary Hata Irrigated ablation catheter with multiple segmented ablation electrodes
CN205215353U (zh) * 2013-02-07 2016-05-11 上海魅丽纬叶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消融系统及其射频消融设备
EP3192465A2 (en) * 2016-01-15 2017-07-19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Medical device
CN111067617A (zh) * 2019-12-27 2020-04-28 苏州恒瑞宏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闭合导管及其制作方法
CN111772784A (zh) * 2020-08-24 2020-10-16 龙德勇 消融装置
US20210330370A1 (en) * 2020-04-24 2021-10-28 Venclose,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venous disease treatment
CN115590602A (zh) * 2021-06-28 2023-01-13 上海锐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Cn) 一种射频消融系统及方法
CN115969502A (zh) * 2022-01-21 2023-04-18 宁波辉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脉冲电场消融装置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86684A1 (en) * 2009-05-07 2010-11-11 Cary Hata Irrigated ablation catheter with multiple segmented ablation electrodes
CN205215353U (zh) * 2013-02-07 2016-05-11 上海魅丽纬叶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消融系统及其射频消融设备
EP3192465A2 (en) * 2016-01-15 2017-07-19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Medical device
CN111067617A (zh) * 2019-12-27 2020-04-28 苏州恒瑞宏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闭合导管及其制作方法
US20210330370A1 (en) * 2020-04-24 2021-10-28 Venclose,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venous disease treatment
CN111772784A (zh) * 2020-08-24 2020-10-16 龙德勇 消融装置
CN115590602A (zh) * 2021-06-28 2023-01-13 上海锐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Cn) 一种射频消融系统及方法
CN115969502A (zh) * 2022-01-21 2023-04-18 宁波辉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脉冲电场消融装置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70362B (zh) 2024-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77784B2 (en) Venous disease treatment
EP2521504B1 (en) Apparatus including a sensor and a switchable therapeutic energy application device
EP1105060B1 (en) Electrocatheter for inducing vessel stenosys having two arrays of diverging electrodes
AU2010224390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mart handset design in surgical instruments
US20020148476A1 (en) Method of ligating hollow anatomical structures
US20090054884A1 (en) Method of ligating hollow anatomical structures
CN104510525A (zh) 具有功率调制的电外科医疗装置
CN101484083A (zh) 用于消融生物组织的基于射频的导管系统和方法
US20210330370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venous disease treatment
CN116570362B (zh) 一种射频导管控制系统及方法
EP3072468B1 (en) Medical ablation system with reduced stray heating
CN116570363B (zh) 一种射频导管
CN210077843U (zh) 一种射频消融闭合微导管
US20210004145A1 (en) Ablation system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RU2771155C1 (ru) Обнаружение контакта и близости между абляционными электродами посредством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изменений в морфологии напряжения неактивированных электродов
CN114983516A (zh) 一种冲击波能量发射电极的控制系统
WO2023077054A1 (en) Systems, hubs, and connector assemblies for venous disease treatment
CN108066003A (zh) 消融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