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61859B - 基于Revit的道路、桥梁、隧道的建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Revit的道路、桥梁、隧道的建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61859B
CN116561859B CN202310520968.6A CN202310520968A CN116561859B CN 116561859 B CN116561859 B CN 116561859B CN 202310520968 A CN202310520968 A CN 202310520968A CN 116561859 B CN116561859 B CN 1165618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adaptive
self
component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2096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61859A (zh
Inventor
张方晴
徐晨
陈威
胡洪龙
陈心梦
潘沛
季锦章
谢涛
周伟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2096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618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618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618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618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618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20Configuration CAD, e.g. designing by assembling or positioning modules selected from libraries of predesigned modu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evit的道路、桥梁、隧道的建模方法。本发明可在Revit中一边进行工程设计、一边进行数字化,从而实现正向设计,提升了整个数字化的效率,实现了构件之间的参数联动,尤其是路线构件和其他物理构件间的参数联动,实现了当路线构件几何属性发生改变时,物理构件自动适应这些改变,按照预先设置好的逻辑关系自动调整重新排布;且构件的定位不再依赖于平面坐标系,可以利用路线以及路线桩号来定位,更符合工程人员的习惯提高了公路工程、市政交通工程数字化的可操作性;此外,可基本不需要利用Dynamo、excel或者基于Revit自行开发的插件程序,就可以完成工程设计及数字化过程,降低工程人员的操作难度。

Description

基于Revit的道路、桥梁、隧道的建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市政交通、公路工程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Revit的道路、桥梁、隧道的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BIM技术作为工程数字化的重要支撑技术,在道路、桥梁、隧道工程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发展与应用。将BIM技术与专业技术进行结合,利用BIM进行道路、桥梁、隧道、设计,并且同时生成设计阶段的工程数字模型(BIM正向设计),这样在提升设计效率的同时,可以提升工程数字化的推广效率,一直以来是BIM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Revit软件作为一款建筑工程核心建模软件,是人们在进行BIM建模的主要选择之一。由于该软件主要针对建筑领域,在利用Revit进行市政交通、公路工程建模时,存在诸多不便之处,需要基于原有软件创新一套合适的方法与流程,提高建模的精度与速度。
目前基于Revit的公路工程建模主要方法与流程总结如下:首先,利用Revit自身功能,依据市政交通与公路工程的设计图纸等设计成果,开发道路、桥梁相关构件,其次应用Dynamo,excel或自行开发的产检工具,从设计图纸等设计成果中提取坐标、角度、桩号等位置信息,最终将信息传递给构实例化后的构件,生成相应的市政交通、公路工程BIM模型。(申请号201910217171.2一种高速公路隧道项目的建模方法及装置)(申请号201910324046.1一种基于Revit二次开发的梁桥快速化建模设计方法)(授权公告号:CN108842640 B利用Dynamo建立公路装配式梁桥病害及加固模型的方法)
该流程方法存在以下几个不足与问题:(1)需要通过设计图纸等设计成果获取信息,在没有完整设计成果的情况下,无法有效建立模型,即无法利用这些方法将模型建立工作与设计工作同步进行(正向设计);(2)构件的之间的信息没有相互关联,无法实现BIM技术的优势之一:参数联动;构件的调整依赖于提取外部信息的更改,只有在外部数据更改后,模型才会更改,对外部数据具有很强的依赖性(3)大多现行方法利用笛卡尔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行构件的定位,无法实现依靠工程上常用的路线桩号对构件进行定位,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存在障碍;(4)现行方法在获取设计信息大多需要利用Dynamo、excel或自行开发的程序,这些工具的制作、使用大多需要编程背景,通常不能被设计人员所熟练掌握,工程技术人员在实际使用时存在障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Revit的道路、桥梁、隧道的建模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基于Revit的道路、桥梁、隧道的建模方法,与路线相关联的构件、子构件均采用“公制自适应构件”作为开发模板,下文中所述的XY平面为水平面,YZ与XZ平面为铅锤面;X方向为路线方向。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构建路线组数据库;
步骤2,采用嵌套模型构建参数化构件,包括带状构件和点状定位构件;所述带状构件包括一般带状构件、变高截面带状构件、双路线控制带状构件,点状定位构件包括三点点状定位构件;
步骤3,基于步骤1的路线和所述参数化构件进行组合定位,实现道路、桥梁、隧道建模。
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构建路线组数据库,具体过程包括:
构建路线数据组并封装成为路线构件,具体地:
步骤1-1,获取道路、桥梁、隧道所需的多条路线的几何信息,按预设间隔确定路线上的点坐标,绘制曲线,并组合成路线组;所述多条路线包括平面线、空间线、地面线,其中平面线为道路平曲线或道路设计时需要作为参考的特征平面线,是路线特征空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空间线为道路平面线形,结合道路竖曲线,在空间中的几何表达;地面线为道路平曲线延铅锤方向向地形曲面投影所得空间投影线。
步骤1-2,将不同的路线组封装成revit构件,并设置路线所需的相应属性参数。
进一步地,与路线相关联的构件、子构件均采用“公制自适应构件”作为开发模板;XY平面为水平面,YZ与XZ平面为铅锤面;X方向为路线方向;
步骤2所述一般带状构件的构建包括:
(1)构建骨架
构件包含若干个自适应点,将自适应点分为A、B两组,并将两组自适应点在空间中上下布置,其中A组在上、B组在下;顺序将两组自适应点分别用样条曲线连接,形成带状构件骨架;
将上排自适应点方向属性设置为“实例”,下排自适应点方向设置为“全局”;上排自适应点用于拟合路线组平面线,下排自适应点用于拟合路线组空间线;构件自带的“其他”属性勾选“总是垂直”;
(2)构建正向定位线子构件
在“公制自适应构件”开发模板的中心设置一个自适应点作为基准点,在该基准点形成的XY平面上,过该点引一条平行于X轴或Y轴的直线,记为正向定位线;
(3)构建参数化轮廓子构件
在“公制自适应构件”开发模板的中心设置一个自适应点作为基准点,该自适应点的方向设置为“实例”,拾取自适应点的XY、YZ或XZ平面作为参考平面,在该参考平面上绘制轮廓,并进行参数化,设置长度、宽度几何尺寸参数并对几何元素进行相应约束;
(4)进行水平采样
将所述骨架中的上排曲线划分若干等分;
将正向定位线子构件载入,并将基准点放在每一个等分点上,且使正向定位线铅锤,形成一个水平采样的骨架;
(5)进行垂直采样
在每个正向定位线设置一个定位点,在Revit中对这个定位点设置“以交点为主体”,相交对象设置为下排曲线;这样,无论下排曲线几何形态如何变化,该点始终位于骨架下排曲线与该处正向点位线的交点处;
(6)轮廓定位
将参数化轮廓子构件载入,放在所述定位点所确定的XY、YZ或XZ平面上;
(7)实体形成
利用上述形成的轮廓,通过扫描放样方法依次连接,形成BIM构件实体;
(8)实体嵌套
将上述方法形成的带骨架的构件实体封装成一个构件模块,该模块的输入条件为双线骨架的自适应控制点位置;
多个构件模块可与同一个双线骨架建立自适应控制点一一对应关系,形成一个嵌套的、由多个独立构件模块组合而成的、由同一组双线控制的父构件模块。
进一步地,步骤2所述变高截面带状构件的构建包括:
(1)构建骨架
构件包含若干个自适应点,将自适应点分为A、B、C三组,并将三组自适应点在空间中成上中下布置,其中A组在上、B组在中、C组在下;顺序将两组自适应点分别用样条曲线连接,形成带状构件骨架,记为A曲线、B曲线、C曲线;
将上排自适应点方向属性设置为“实例”,中排自适应点方向设置为“全局”,下排自适应点设“全局”;上排自适应点用于拟合路线组平面线,中排自适应点用于拟合路线组空间线,下排自适应点于拟合地面线或其他路线组中其他用来控制轮廓宽度的曲线;构件的“其他”属性勾选“总是垂直”;
(2)构建正向定位线子构件
在“公制自适应构件”开发模板的中心设置一个自适应点作为基准点,在该基准点形成的XY平面上,过该点引一条平行于X轴或Y轴的直线,记为正向定位线;
(3)构建参数化变高轮廓子构件
在“公制自适应构件”开发模板的中心设置一个自适应点A作为基准点,该自适应点的方向设置为“主体”;在该基准点下方设置第二个自适应点B,该自适应点的方向设置为“全局”;在自适应点B的下方设置自适应点C,该自适应点的方向设置为“全局”;拾取自适应点A的YZ平面作为参考平面,在参考平面上绘制轮廓,并进行参数化;将自适应点A上XY平面到自适应点B的距离以及到自适应点C的距离参数化,并设置为“报告参数”,并将该参数与需要控制的轮廓宽度参数相关联;从而实现A、B、C三点之间的距离控制轮廓变高;
(4)进行水平采样
将所述骨架中的上排曲线划分若干等分;
将正向定位线的基准点放在每一个等分点上,且使正向定位线铅锤,形成一个水平采样的骨架;
(5)进行垂直采样
在每个正向定位线上设置两个定位点,记为M、N;在Revit中对这两个点设置“以交点为主体”,相交主体分别设置为中排曲线即B曲线和下排曲线即C曲线;这样,无论B、C曲线几何形态如何变化,这两个点始终在这两个曲线与正向点位线的交点处;
(6)轮廓定位
将参数化变高轮廓子构件的自适应点A放在所述定位点N所确定的水平或者垂直平面上,自适应点B放置在定位点M上,自适应点C定位在交点N上;所述骨架中的上排曲线控制轮廓的水平位置,中排曲线控制轮廓顶位置,下排曲线控制轮廓底位置;
(7)实体形成
利用上述形成的轮廓,通过扫描放样方法依次连接,形成BIM构件实体;
(8)实体嵌套
将上述过程形成的带骨架的构件实体封装成一个构件模块,该模块的输入条件为变高截面带状构件骨架的自适应控制点位置;
多个构件模块可与同一个变高截面带状构件骨架建立自适应控制点一一对应关系,形成一个嵌套的、由多个独立构件模块组合而成的、由同一组双线控制的父构件模块。
进一步地,步骤2所述双路线带状构件的构建包括:
(1)构建骨架
构件包含若干个自适应点,将自适应点分为A、B、C三组,并将三组自适应点在空间中成三角布置(如图M1),其中A组在上、B组在下、C组在侧,A组、C组在一个平面高度上;顺序将三组自适应点分别用样条曲线连接,形成带状构件骨架;
将上排自适应点方向属性设置为“实例”,下排自适应点方向设置为“全局”,侧排自适应点设“实例”;上排自适应点用于拟合路线组平面线,下排自适应点用于拟合路线组空间线,侧排自适应点用于拟合其他路线组中用来控制实体轮廓高度的曲线;构件自带的“其他”属性勾选“总是垂直”;
(2)构建正向定位线子构件
在“公制自适应构件”开发模板的中心设置一个自适应点作为基准点,在该基准点形成的XY平面上,过该点引一条平行于X轴或Y轴的直线,记为正向定位线;
(3)构建参数化变高轮廓子构件
在“公制自适应构件”开发模板的中心设置一个自适应点A作为基准点,该自适应点的方向设置为“主体”;在该基准点一侧设置第二个自适应点B,该自适应点的方向设置为“主体”;拾取自适应点A的XY平面作为参考平面,在参考平面上绘制轮廓,并进行参数化;将自适应点A的XZ平面到自适应点B的距离设置为参数,参数类型为“报告参数”,并将该参数与需要控制的轮廓高度参数相关联;
(4)进行水平采样
将所述骨架中的上排曲线划分若干等分;
在每一个等分点的不同平面上放置两组正向定位线A、B,正向定位线的基准自适应点与等分点的位置一致并关联,使一组正向定位线A铅锤,一组正向定位线B平行于Y方向(水平且与路线垂直),形成一个水平采样的骨架;在每个正向定位线B上设置一个定位点M,在Revit中对这两个点设置“以交点为主体”,相交主体设置为侧排曲线即C组曲线;
(5)进行垂直采样
在每个等分点上的正向定位线A上设置一个定位点,记为N;在Revit中对这两个点设置“以交点为主体”,相交主体设置为下排曲线即B组曲线;
(6)轮廓定位
将多个参数化变宽轮廓子构件的自适应点A放在所述每个正向定位线A的定位点N所确定的水平或垂直平面上,自适应点B放置在每个正向定位线B的定位点M上;所述骨架中的上排曲线控制轮廓的水平位置,下排曲线控制轮廓垂直位置,侧曲线控制轮廓宽度偏移;
(7)实体形成
利用上述形成的轮廓,通过扫描放样方法依次连接,形成BIM构件实体;
(8)实体嵌套
将上述方法形成的带骨架的构件实体封装成一个构件模块,该模块的输入条件为双线骨架的自适应控制点位置;
多个构件模块可与同一个双线骨架建立自适应控制点一一对应关系,形成一个嵌套的、由多个独立构件模块组合而成的、由同一组双线控制的父构件模块。
进一步地,步骤2所述点状定位构件的构建包括:
(1)构建骨架
构件包括三个自适应点,分别记为a、b、c,其中a点、c点的“定向到”属性设置为“先全局,后主体”,b点的“定向到”属性设置为“全局”,该构件的“总是垂直”参数设置为“是”;a点用于拟合构件在某一路线上指定桩号的平面位置,b点用于拟合路线组空间线上的高度位置,c点用于拟合路线组地面线上的高度位置;
(2)构建正向定位线子构件
在“公制自适应构件”开发模板的中心设置一个自适应点作为基准点,在该基准点形成的XY平面上,过该点引一条平行于X轴或Y轴的直线,记为正向定位线;
(3)基准线定位
以自适应点a为基点,在过a点的铅锤面(XZ或者YZ)做正向定位线;设定b点所形成的XY平面到c点所形成的XY平面的距离为“报告参数”Ha;在正向定位线上设置一个点d,d主体属性设置为“以交点为主体”,相交主体为b上形成的XY平面;
(4)实体载入
载入其他Revit构件模块,族放置在点d所形成的XY平面上,基点设置为点d,Ha作为载入族模块的参数进行引用。
进一步地,所述点状定位构件中的正向定位线的长度大于该构件所在位置路线组平面线到地面线之间的最大距离。
进一步地,步骤3所述基于步骤1的路线和所述参数化构件进行组合定位,实现道路、桥梁、隧道建模,具体过程包括:
步骤3-1,在具有平曲线、空间线、地面线的路线组合构件的项目中载入参数化构件;
步骤3-2,通过依次设置的方式,将不同种类参数化构件中的自适应点定位到路线构件不同曲线不同位置上;
对于一般带状构件,将上排自适应点设置在路线组合平面曲线的某一区间内,以参数化构件中某一方向顺序的第一个点为开始,最后一个点结束,中间根据实际情况间隔设置,实现构件上排曲线对平面曲线区间的拟合;将下排自适应点设置为空间曲线上的点,以第一个点开始,最后一个点结束,中间点根据实际情况间隔设置,实现下排曲线对空间曲线的拟合;
对于变高截面带状构件,将上排自适应点设置为路线组合平面线上的某一区间上的点,以第一个点为开始,最后一个点结束,中间根据实际情况间隔设置,实现构件上排曲线对平面曲线区间的拟合;将中排曲线设置在路线组合地面曲线或需要拟合的路线组合中的其他曲线的某一区间内,以参数化构件中某一方向顺序的第一个点为开始,最后一个点结束,中间根据实际情况间隔设置,实现构件中排曲线对地面曲线或需要拟合的路线组合中的其他曲线某一区间的拟合;将下排自适应点设置为路线组合空间线或需要拟合的路线组合中的其他曲线上的某一区间上的点,以第一个点为开始,最后一个点结束,中间根据实际情况间隔设置,实现构件下排曲线对路线组合空间线或需要拟合的路线组合中的其他曲线的拟合;
对于双路线控制带状构件,将上排自适应点设置在某个路线组合平面曲线的某一区间内,以参数化构件中某一方向顺序的第一个点为开始,最后一个点结束,中间根据实际情况间隔设置,实现构件上排曲线对平面曲线区间的拟合;将下排自适应点设置为该路线组合空间曲线上的点,以第一个点开始,最后一个点结束,中间点根据实际情况间隔设置,实现下排曲线对空间曲线的拟合;将侧排曲线设置在另一个路线组合平面曲线的某一区间内,以参数化构件中某一方向顺序的第一个点为开始,最后一个点结束,中间根据实际情况间隔设置,实现构件侧排曲线对另一个路线组合平面曲线区间的拟合;
对于点状定位构件,将构件中的自适应点a设置为路线组合平面线上的点、自适应点b设置为路线组合空间线上的点、自适应点c设置为路线组合地面线上的点,自适应点b与自适应点c对齐到构件内过自适应点a的铅垂线上。
进一步地,经过步骤3-2中上排线起始自适应点引铅垂线得到其与下排线的交点e,交点e应在下排起始自适应点外侧;经过上排终止自适应点引铅垂线得到其与下排线的交点f,交点f应在下排终止自适应点的外侧。
进一步地,步骤3-2中点状定位构件通过调整自适应点a的属性组“曲线上的点参数”来改变放置桩号;其他构件通过调整上排起始、终止自适应点的属性组“曲线上的点参数”来改变构件放置的起点桩号和终点桩号即拟合起点和拟合终点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1)可在Revit中一边进行工程设计、一边进行数字化,从而实现正向设计,提升整个数字化的效率;2)实现了构件之间的参数联动,尤其是路线构件和其他物理构件之间的参数联动,实现了当路线构件几何属性发生改变的时候,物理构件自动适应这些改变,按照预先设置好的逻辑关系自动调整重新排布;3)构件的定位不再依赖于平面坐标系,可以利用路线以及路线桩号来定位,更符合工程人员的习惯提高了公路工程、市政交通工程数字化的可操作性;4)可基本不需要利用Dynamo、excel或者基于Revit自行开发的插件程序,就可以完成工程设计及数字化过程,降低工程人员的操作难度。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于Revit的道路、桥梁、隧道的建模方法流程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模板与一般带状构件骨架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一般带状构件正向定位线子构件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一般带状构件参数化轮廓子构件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一般带状构件水平采样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一般带状构件中垂直采样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一般带状构件中轮廓定位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一般带状构件中实体形成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模板与变高截面带状构件骨架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变高截面带状构件正向定位线子构件示意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变高截面带状构件参数化轮廓子构件示意图。
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变高截面带状构件水平采样示意图。
图13为一个实施例变高截面带状构件中垂直采样示意图。
图14为一个实施例变高截面带状构件中轮廓定位示意图。
图15为一个实施例变高截面带状构件中实体形成示意图。
图16为一个实施例中模板与双路线带状构件骨架示意图。
图17为一个实施例中双路线控制带状构件正向定位线子构件示意图。
图18为一个实施例中双路线控制带状构件参数化轮廓子构件示意图。
图19为一个实施例中双路线控制带状构件水平采样示意图。
图20为一个实施例中双路线控制带状构件中垂直采样示意图。
图21为一个实施例中双路线控制带状构件中轮廓定位示意图。
图22为一个实施例中双路线控制带状构件中实体形成示意图。
图23为一个实施例中实体嵌套示意图。
图24为一个实施例中点状定位构件骨架示意图。
图25为一个实施例中实体载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1,提供了一种基于Revit的道路、桥梁、隧道的建模方法,主要为双路线控制构件的定位放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构建路线组数据库;
步骤2,采用嵌套模型构建参数化构件,包括带状构件和点状定位构件;所述带状构件包括一般带状构件、变高截面带状构件、双路线控制带状构件,点状定位构件包括三点点状定位构件;
步骤3,基于步骤1的路线和所述参数化构件进行组合定位,实现道路、桥梁、隧道建模。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所述构建路线组数据库,具体过程包括:
步骤1-1,利用Dynamo或者自编程序,直接或以excel文件进行中转,从相应的路线设计软件中,获取道路、桥梁、隧道所需要的路线信息,形成路线组;所述路线信息包括平面线、空间线、地面线,其中平面线为道路平曲线,是道路空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道路空间线为道路平面线形,结合道路竖曲线,在空间中的几何表达;地面线为道路平曲线延铅锤方向向地形曲面投用所得空间投影线;
这里,路线组可以是道路中心线、道路边界线、偏移中心线等公路工程在设计时所必须要参考的路线;
步骤1-2,路线信息几何信息以Revit内置样条曲线承载,将不同的路线组封装成revit构件,并设置路线所需的相应属性参数。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2所述一般带状构件的构建包括:
与路线相关联的构件、子构件均采用“公制自适应构件”作为开发模板;XY平面为水平面,YZ与XZ平面为铅锤面;X方向为路线方向;
(1)构建骨架
构件包含若干个自适应点,将自适应点分为A、B两组,并将两组自适应点在空间中上下布置,其中A组在上、B组在下;顺序将两组自适应点分别用样条曲线连接,形成带状构件骨架,如图2所示;
将上排自适应点方向属性设置为“实例”,下排自适应点方向设置为“全局”;上排自适应点用于拟合路线组平面线,下排自适应点用于拟合路线组空间线;构件自带的“其他”属性勾选“总是垂直”;
(2)构建正向定位线子构件
在“公制自适应构件”开发模板的中心设置一个自适应点作为基准点,在该基准点形成的XY平面上,过该点引一条平行于X轴或Y轴的直线,记为正向定位线,如图3所示;
(3)构建参数化轮廓子构件
在“公制自适应构件”开发模板的中心设置一个自适应点作为基准点,该自适应点的方向设置为“实例”,拾取自适应点的XY、YZ或XZ平面作为参考平面,在该参考平面上绘制轮廓,并进行参数化,设置长度、宽度几何尺寸参数并对几何元素进行相应约束,如图4所示;
(4)进行水平采样
如图5所示,将所述骨架中的上排曲线划分若干等分;
将正向定位线子构件载入,并将基准点放在每一个等分点上,且使正向定位线铅锤,形成一个水平采样的骨架;
(5)进行垂直采样
如图6所示,在每个正向定位线设置一个定位点,在Revit中对这个定位点设置“以交点为主体”,相交对象设置为下排曲线;
(6)轮廓定位
如图7所示,将参数化轮廓子构件载入,放在所述定位点所确定的XY、YZ或XZ平面上;
(7)实体形成
如图8所示,利用上述形成的轮廓,通过扫描放样方法依次连接,形成BIM构件实体;
(8)实体嵌套
将上述方法形成的带骨架的构件实体封装成一个构件模块,该模块的输入条件为双线骨架的自适应控制点位置;
多个构件模块可与同一个双线骨架建立自适应控制点一一对应关系,形成一个嵌套的、由多个独立构件模块组合而成的、由同一组双线控制的父构件模块。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向定位线的长度大于带状构件骨架上、下曲线之间的最大z值差。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点以正向定位线为主体,并相交于下排曲线。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2所述变高截面带状构件的构建包括:
与路线相关联的构件、子构件均采用“公制自适应构件”作为开发模板;XY平面为水平面,YZ与XZ平面为铅锤面;X方向为路线方向;
(1)构建骨架
构件包含若干个自适应点,将自适应点分为A、B、C三组,并将三组自适应点在空间中成上中下布置,其中A组在上、B组在中、C组在下;顺序将两组自适应点分别用样条曲线连接,形成带状构件骨架,记为A曲线、B曲线、C曲线,如图9所示;
将上排自适应点方向属性设置为“实例”,中排自适应点方向设置为“全局”,下排自适应点设“全局”;上排自适应点用于拟合路线组平面线,中排自适应点用于拟合路线组空间线,下排自适应点于拟合地面线或其他路线组中其他用来控制轮廓宽度的曲线;构件的“其他”属性勾选“总是垂直”;
(2)构建正向定位线子构件
在“公制自适应构件”开发模板的中心设置一个自适应点作为基准点,在该基准点形成的XY平面上,过该点引一条平行于X轴或Y轴的直线,记为正向定位线,如图10所示;
(3)构建参数化变高轮廓子构件
如图11所示,在“公制自适应构件”开发模板的中心设置一个自适应点A作为基准点,该自适应点的方向设置为“主体”;在该基准点下方设置第二个自适应点B,该自适应点的方向设置为“全局”;在自适应点B的下方设置自适应点C,该自适应点的方向设置为“全局”;拾取自适应点A的YZ平面作为参考平面,在参考平面上绘制轮廓,并进行参数化;将自适应点A上XY平面到自适应点B的距离以及到自适应点C的距离参数化,并设置为“报告参数”,并将该参数与需要控制的轮廓宽度参数相关联;
(4)进行水平采样
如图12所示,将所述骨架中的上排曲线划分若干等分;
将正向定位线的基准点放在每一个等分点上,且使正向定位线铅锤,形成一个水平采样的骨架;
(5)进行垂直采样
如图13所示,在每个正向定位线上设置两个定位点,记为M、N;在Revit中对这两个点设置“以交点为主体”,相交主体分别设置为中排曲线即B曲线和下排曲线即C曲线;
(6)轮廓定位
如图14所示,将参数化变高轮廓子构件的自适应点A放在所述定位点N所确定的水平或者垂直平面上,自适应点B放置在定位点M上,自适应点C定位在交点N上;所述骨架中的上排曲线控制轮廓的水平位置,中排曲线控制轮廓顶位置,下排曲线控制轮廓底位置;
(7)实体形成
如图15所示,利用上述形成的轮廓,通过扫描放样方法依次连接,形成BIM构件实体;
(8)实体嵌套
将上述过程形成的带骨架的构件实体封装成一个构件模块,该模块的输入条件为变高截面带状构件骨架的自适应控制点位置;
多个构件模块可与同一个变高截面带状构件骨架建立自适应控制点一一对应关系,形成一个嵌套的、由多个独立构件模块组合而成的、由同一组双线控制的父构件模块。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2所述变双路线带状构件的构建包括:
(1)构建骨架
构件包含若干个自适应点,将自适应点分为A、B、C三组,并将三组自适应点在空间中成三角布置,其中A组在上、B组在下、C组在侧,A组、C组在一个平面高度上;顺序将三组自适应点分别用样条曲线连接,形成带状构件骨架,如图16所示;
将上排自适应点方向属性设置为“实例”,下排自适应点方向设置为“全局”,侧排自适应点设“实例”;上排自适应点用于拟合路线组平面线,下排自适应点用于拟合路线组空间线,侧排自适应点用于拟合其他路线组中用来控制实体轮廓高度的曲线;构件自带的“其他”属性勾选“总是垂直”;
(2)构建正向定位线子构件
在“公制自适应构件”开发模板的中心设置一个自适应点作为基准点,在该基准点形成的XY平面上,过该点引一条平行于X轴或Y轴的直线,记为正向定位线,如图17所示;
(3)构建参数化变高轮廓子构件
如图18所示,在“公制自适应构件”开发模板的中心设置一个自适应点A作为基准点,该自适应点的方向设置为“主体”;在该基准点一侧设置第二个自适应点B,该自适应点的方向设置为“主体”;拾取自适应点A的XY平面作为参考平面,在参考平面上绘制轮廓,并进行参数化;将自适应点A的XZ平面到自适应点B的距离设置为参数,参数类型为“报告参数”,并将该参数与需要控制的轮廓高度参数相关联;
(4)进行水平采样
如图19所示,将所述骨架中的上排曲线划分若干等分;
在每一个等分点的不同平面上放置两组正向定位线A、B,正向定位线的基准自适应点与等分点的位置一致并关联,使一组正向定位线A铅锤,一组正向定位线B平行于Y方向,形成一个水平采样的骨架;在每个正向定位线B上设置一个定位点M,在Revit中对这两个点设置“以交点为主体”,相交主体设置为侧排曲线即C组曲线;
(5)进行垂直采样
如图20所示,在每个等分点上的正向定位线A上设置一个定位点,记为N;在Revit中对这两个点设置“以交点为主体”,相交主体设置为下排曲线即B组曲线;
(6)轮廓定位
如图21所示,将多个参数化变宽轮廓子构件的自适应点A放在所述每个正向定位线A的定位点N所确定的水平或垂直平面上,自适应点B放置在每个正向定位线B的定位点M上;所述骨架中的上排曲线控制轮廓的水平位置,下排曲线控制轮廓垂直位置,侧曲线控制轮廓宽度偏移;
(7)实体形成
如图22所示,利用上述形成的轮廓,通过扫描放样方法依次连接,形成BIM构件实体;
(8)实体嵌套
如图23所示,将上述方法形成的带骨架的构件实体封装成一个构件模块,该模块的输入条件为双线骨架的自适应控制点位置;
多个构件模块可与同一个双线骨架建立自适应控制点一一对应关系,形成一个嵌套的、由多个独立构件模块组合而成的、由同一组双线控制的父构件模块。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2所述点状定位构件的构建包括:
(1)构建骨架
构件包括三个自适应点,分别记为a、b、c,其中a点、c点的“定向到”属性设置为“先全局,后主体”,b点的“定向到”属性设置为“全局”,该构件的“总是垂直”参数设置为“是”;a点用于拟合构件在某一路线上指定桩号的平面位置,b点用于拟合路线组空间线上的高度位置,c点用于拟合路线组地面线上的高度位置;
结合图24,以自适应点a为基点,在过a点的铅锤面做正向定位线,该构件的“总是垂直”参数设置为“是”;
设定b点所形成的XY平面到c点所形成的XY平面的距离为测量参数Ha;结合图11,在正向定位线上设置一个点d,d主体属性设置为“以交点为主体”,该交点为正向定位线和点b所形成的XY平面的交点;
(2)构建正向定位线子构件
在“公制自适应构件”开发模板的中心设置一个自适应点作为基准点,在该基准点形成的XY平面上,过该点引一条平行于X轴或Y轴的直线,记为正向定位线;
(3)基准线定位
以自适应点a为基点,在过a点的铅锤面做正向定位线;设定b点所形成的XY平面到c点所形成的XY平面的距离为“报告参数”Ha;在正向定位线上设置一个点d,d主体属性设置为“以交点为主体”,相交主体为b上形成的XY平面;
(4)实体载入
如图25所示,载入其他Revit构件模块,族放置在点d所形成的XY平面上,基点设置为点d,Ha作为载入族模块的参数进行引用;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点状定位构件中的正向定位线的长度大于该构件所在位置路线组平面线到地面线之间的最大距离。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3所述基于步骤1的路线和所述参数化构件进行组合定位,实现道路、桥梁、隧道建模,具体过程包括:
步骤3-1,在具有平曲线、空间线、地面线的路线组合构件的项目中载入参数化构件;
步骤3-2,通过依次设置的方式,将不同种类参数化构件中的自适应点定位到路线构件不同曲线不同位置上;
对于一般带状构件,将上排自适应点设置在路线组合平面曲线的某一区间内,以参数化构件中某一方向顺序的第一个点为开始,最后一个点结束,中间根据实际情况间隔设置,实现构件上排曲线对平面曲线区间的拟合;将下排自适应点设置为空间曲线上的点,以第一个点开始,最后一个点结束,中间点根据实际情况间隔设置,实现下排曲线对空间曲线的拟合;
对于变高截面带状构件,将上排自适应点设置为路线组合平面线上的某一区间上的点,以第一个点为开始,最后一个点结束,中间根据实际情况间隔设置,实现构件上排曲线对平面曲线区间的拟合;将中排曲线设置在路线组合地面曲线或需要拟合的路线组合中的其他曲线的某一区间内,以参数化构件中某一方向顺序的第一个点为开始,最后一个点结束,中间根据实际情况间隔设置,实现构件中排曲线对地面曲线或需要拟合的路线组合中的其他曲线某一区间的拟合;将下排自适应点设置为路线组合空间线或需要拟合的路线组合中的其他曲线上的某一区间上的点,以第一个点为开始,最后一个点结束,中间根据实际情况间隔设置,实现构件下排曲线对路线组合空间线或需要拟合的路线组合中的其他曲线的拟合;
对于双路线控制带状构件,将上排自适应点设置在某个路线组合平面曲线的某一区间内,以参数化构件中某一方向顺序的第一个点为开始,最后一个点结束,中间根据实际情况间隔设置,实现构件上排曲线对平面曲线区间的拟合;将下排自适应点设置为该路线组合空间曲线上的点,以第一个点开始,最后一个点结束,中间点根据实际情况间隔设置,实现下排曲线对空间曲线的拟合;将侧排曲线设置在另一个路线组合平面曲线的某一区间内,以参数化构件中某一方向顺序的第一个点为开始,最后一个点结束,中间根据实际情况间隔设置,实现构件侧排曲线对另一个路线组合平面曲线区间的拟合;
对于点状定位构件,将构件中的自适应点a设置为路线组合平面线上的点、自适应点b设置为路线组合空间线上的点、自适应点c设置为路线组合地面线上的点,自适应点b与自适应点c对齐到构件内过自适应点a的铅垂线上。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经过步骤3-2中上排线起始自适应点引铅垂线得到其与下排线的交点e,交点e应在下排起始自适应点外侧;经过上排终止自适应点引铅垂线得到其与下排线的交点f,交点f应在下排终止自适应点的外侧。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3-2中点状定位构件通过调整自适应点a的属性组“曲线上的点参数”来改变放置桩号;其他构件通过调整上排起始、终止自适应点的属性组“曲线上的点参数”来改变构件放置的起点桩号和终点桩号即拟合起点和拟合终点。
示例性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验证说明。结合图1,提供了一种基于Revit的道路、桥梁、隧道的建模方法,主要为双路线控制构件的定位放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路线组构建。将路线组曲线的逐桩XYZ坐标,填入Excel表格中。其中一个路线组数据为一个Sheet,包含X、Y、C、H、Hd四列数据,其中X、Y为平面坐标值;C=Max(H)+50,为常数;H为路线高程坐标值;Hd为地面线高程坐标值(可选)。路线组中,平面曲线由表格中X、Y、C坐标值构成的点序列形成;空间曲线由表格中的X、Y、H坐标值构成的点序列形成;地面曲线由表格中的X、Y、Hd坐标值构成的点序列形成。
步骤1-2,封装为路线构件。一共有两组曲路线,一条为主线M,一条辅线为LD。通过相应方法将这些数据导入Revit,将不同曲线所对应的点顺序连接,形成相应曲线,并根据不同线路封装在不同的构件中,一个为主线M.rfa,一个为辅线LD.rfa;
步骤2-1,构建参数化构件骨架。在上部设置5个自适应点,下部设置5个自适应点,侧部设置5个自适应点,共计15个自适应点,按上、下、侧部位分为三组,分别为A、B、C三组,每组中按照自适应点顺序分别依次用样条曲线连接。
将A组自适应点方向属性设置为“实例”,B组自适应点排自适应点方向设置为“全局”,C组自适应点设“实例”;构件自带的“其他”属性勾选“总是垂直”;
步骤2-2,构建正向定位线子构件。在“公制自适应构件”开发模板的中心设置一个自适应点作为基准点,在该基准点形成的XY平面上,过该点引一条平行于X轴或Y轴的直线,直线长度大于100米;
步骤2-3,构建参数化变宽轮廓子构件,在“公制自适应构件”开发模板的中心设置一个自适应点A作为基准点,该自适应点的方向设置为“主体”;在该基准点一侧设置第二个自适应点B,改自适应点的方向设置为“主体”。拾取自适应点A的XY平面作为参考平面,在参考平面上绘制矩形,并对其长度、宽度进行参数化;将自适应点A的XZ平面,到自适应点B的距离设置为参数,参数类型为“报告参数”,并将该参数与需要控制的轮廓长度参数相关联。
步骤2-4,进行水平采样。将所述骨架中的上排曲线划分10等分;将在每一个等分点的不同平面上放置两组正向定位线A、B,正向定位线的基准自适应点与等分点的位置一致并关联,使一组正向定位线A铅锤,一组正向定位线B平行于Y方向(水平且与路线垂直),形成一个水平采样的骨架;在每个正向定位线B上设置一个定位点M,在Revit中对这两个点设置“以交点为主体”,相交主体设置为侧排曲线(C组曲线)。
步骤2-5,进行垂直采样。在每个等分点上的正向定位线A上设置一个定位点,记为N。在Revit中对这两个点设置“以交点为主体”,相交主体设置为下排曲线(B组曲线);
步骤2-6,轮廓定位。将多个参数化变宽轮廓子构件(步骤(3)的自适应点A放在所述每个正向定位线A的定位点N所确定的水平或者垂直平面上,自适应点B放置在每个正向定位线B上定位点M上。
步骤2-6,实体形成。利用上述形成的轮廓,通过扫描放样方法依次连接,形成BIM构件实体,并封装成参数化构件,命名为汇流段构件;
步骤3-1,将主线M.rfa、辅线LD.rfa这两个路线组件载入项目,将汇流段构件载入到项目,并激活放置模式;
步骤3-2,在汇流段构件的放置模式下,通过依次点击的方式(点击的目的就是点在击位置放置构件中自适应点位置,并通过自适应点位置生成构件的几何形状)将上排自适应点设置在某个路线组合平面曲线的某一区间内,以参数化构件中某一方向顺序的第一个点为开始,最后一个点结束,中间根据实际情况间隔设置;将下排自适应点设置为该路线组合空间曲线上的点,以参数化构件中某一方向顺序的第一个点开始,最后一个点结束,中间点根据实际情况间隔设置;将侧排曲线设置在另一个路线组合平面曲线的某一区间内,以参数化构件中某一方向顺序的第一个点为开始,最后一个点结束,中间根据实际情况间隔设置。在所有自适应点的位置确认后,实现构件对路线的拟合,生成构件的实体模型;
步骤3-3,调整起止桩号。可通过调整上排起始、终止自适应点的属性“曲线上的点参数”来改变构件放置的起点桩号和终点桩号即拟合起点和拟合终点。
针对道路、桥梁、隧道的不同组成部分的构造及特征,本发明将道路、桥梁、隧道BIM模型中需要使用到的构件归纳为了一般带状构件、变高带状构件、双线控制带状构件、点定位构件等多种类型构件,分别提出了这些构件的建立、组合、与路线构件关联定位,并最终组合成为BIM模型的方法路径。本发明可在Revit中进行道路、桥梁、隧道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同步实现工程BIM模型的建立,实现基于BIM技术的正向设计;实现了构件之间的参数联动,尤其是路线构件和其他物理构件间的参数联动,实现当路线构件几何属性发生改变时,物理构件自动适应这些改变,按照预先设置好的逻辑关系自动调整重新排布,提升了整个数字化的效率;构件的定位不再依赖于平面坐标系,可以利用路线构件以及路线桩号来定位,更符合工程人员的习惯提高了公路工程、市政交通工程BIM建模的可操作性;该方法可在不依赖与dynamo、excel或者二次开发程序的条件下,利用Revit软件自身功能就可以完成工程设计及BIM模型的建立,降低工程人员的操作难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基于Revit的道路、桥梁、隧道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构建路线组数据库;
与路线相关联的构件、子构件均采用“公制自适应构件”作为开发模板;XY平面为水平面,YZ与XZ平面为铅锤面;X方向为路线方向;
步骤2,采用嵌套模型构建参数化构件,包括带状构件和点状定位构件;所述带状构件包括一般带状构件、变高截面带状构件、双路线控制带状构件,点状定位构件包括三点点状定位构件;
步骤2所述一般带状构件的构建包括:
(1)构建骨架
构件包含若干个自适应点,将自适应点分为A、B两组,并将两组自适应点在空间中上下布置,其中A组在上、B组在下;顺序将两组自适应点分别用样条曲线连接,形成带状构件骨架;
将上排自适应点方向属性设置为“实例”,下排自适应点方向设置为“全局”;上排自适应点用于拟合路线组平面线,下排自适应点用于拟合路线组空间线;构件自带的“其他”属性勾选“总是垂直”;
(2)构建正向定位线子构件
在“公制自适应构件”开发模板的中心设置一个自适应点作为基准点,在该基准点形成的XY平面上,过该基准点引一条平行于X轴或Y轴的直线,记为正向定位线;
(3)构建参数化轮廓子构件
在“公制自适应构件”开发模板的中心设置一个自适应点作为基准点,该自适应点的方向设置为“实例”,拾取自适应点的XY、YZ或XZ平面作为参考平面,在该参考平面上绘制轮廓,并进行参数化,设置长度、宽度几何尺寸参数并对几何元素进行相应约束;
(4)进行水平采样
将所述骨架中的上排曲线划分若干等分;
将正向定位线子构件载入,并将基准点放在每一个等分点上,且使正向定位线铅锤,形成一个水平采样的骨架;
(5)进行垂直采样
在每个正向定位线设置一个定位点,在Revit中对这个定位点设置“以交点为主体”,相交对象设置为下排曲线;
(6)轮廓定位
将参数化轮廓子构件载入,放在所述定位点所确定的XY、YZ或XZ平面上;
(7)实体形成
利用上述形成的轮廓子构件,通过扫描放样方法依次连接,形成BIM构件实体;
(8)实体嵌套
将上述方法形成的带骨架的构件实体封装成一个构件模块,该模块的输入条件为双线骨架的自适应控制点位置;
多个构件模块可与同一个双线骨架建立自适应控制点一一对应关系,形成一个嵌套的、由多个独立构件模块组合而成的、由同一组双线控制的父构件模块;
步骤2所述变高截面带状构件的构建包括:
(1)构建骨架
构件包含若干个自适应点,将自适应点分为A、B、C三组,并将三组自适应点在空间中成上中下布置,其中A组在上、B组在中、C组在下;顺序将两组自适应点分别用样条曲线连接,形成带状构件骨架,记为A曲线、B曲线、C曲线;
将上排自适应点方向属性设置为“实例”,中排自适应点方向设置为“全局”,下排自适应点设“全局”;上排自适应点用于拟合路线组平面线,中排自适应点用于拟合路线组空间线,下排自适应点于拟合地面线或其他路线组中其他用来控制轮廓宽度的曲线;构件的“其他”属性勾选“总是垂直”;
(2)构建正向定位线子构件
在“公制自适应构件”开发模板的中心设置一个自适应点作为基准点,在该基准点形成的XY平面上,过该基准点引一条平行于X轴或Y轴的直线,记为正向定位线;
(3)构建参数化变高轮廓子构件
在“公制自适应构件”开发模板的中心设置一个自适应点A作为基准点,该自适应点的方向设置为“主体”;在该基准点下方设置第二个自适应点B,该自适应点的方向设置为“全局”;在自适应点B的下方设置自适应点C,该自适应点的方向设置为“全局”;拾取自适应点A的YZ平面作为参考平面,在参考平面上绘制轮廓,并进行参数化;将自适应点A上XY平面到自适应点B的距离以及到自适应点C的距离参数化,并设置为“报告参数”,并将该参数与需要控制的轮廓宽度参数相关联;
(4)进行水平采样
将所述骨架中的上排曲线划分若干等分;
将正向定位线的基准点放在每一个等分点上,且使正向定位线铅锤,形成一个水平采样的骨架;
(5)进行垂直采样
在每个正向定位线上设置两个定位点,记为M、N;在Revit中对这两个点设置“以交点为主体”,相交主体分别设置为中排曲线即B曲线和下排曲线即C曲线;
(6)轮廓定位
将参数化变高轮廓子构件的自适应点A放在所述定位点N所确定的水平或者垂直平面上,自适应点B放置在定位点M上,自适应点C定位在交点N上;所述骨架中的上排曲线控制轮廓的水平位置,中排曲线控制轮廓顶位置,下排曲线控制轮廓底位置;
(7)实体形成
利用上述形成的轮廓子构件,通过扫描放样方法依次连接,形成BIM构件实体;
(8)实体嵌套
将上述过程形成的带骨架的构件实体封装成一个构件模块,该模块的输入条件为变高截面带状构件骨架的自适应控制点位置;
多个构件模块可与同一个变高截面带状构件骨架建立自适应控制点一一对应关系,形成一个嵌套的、由多个独立构件模块组合而成的、由同一组双线控制的父构件模块;
步骤2所述双路线控制带状构件的构建包括:
(1)构建骨架
构件包含若干个自适应点,将自适应点分为A、B、C三组,并将三组自适应点在空间中成三角布置,其中A组在上、B组在下、C组在侧,A组、C组在一个平面高度上;顺序将三组自适应点分别用样条曲线连接,形成带状构件骨架;
将上排自适应点方向属性设置为“实例”,下排自适应点方向设置为“全局”,侧排自适应点设“实例”;上排自适应点用于拟合路线组平面线,下排自适应点用于拟合路线组空间线,侧排自适应点用于拟合其他路线组中用来控制实体轮廓高度的曲线;构件自带的“其他”属性勾选“总是垂直”;
(2)构建正向定位线子构件
在“公制自适应构件”开发模板的中心设置一个自适应点作为基准点,在该基准点形成的XY平面上,过该基准点引一条平行于X轴或Y轴的直线,记为正向定位线;
(3)构建参数化变高轮廓子构件
在“公制自适应构件”开发模板的中心设置一个自适应点A作为基准点,该自适应点的方向设置为“主体”;在该基准点一侧设置第二个自适应点B,该自适应点的方向设置为“主体”;拾取自适应点A的XY平面作为参考平面,在参考平面上绘制轮廓,并进行参数化;将自适应点A的XZ平面到自适应点B的距离设置为参数,参数类型为“报告参数”,并将该参数与需要控制的轮廓高度参数相关联;
(4)进行水平采样
将所述骨架中的上排曲线划分若干等分;
在每一个等分点的不同平面上放置两组正向定位线A、B,正向定位线的基准自适应点与等分点的位置一致并关联,使一组正向定位线A铅锤,一组正向定位线B平行于Y方向,形成一个水平采样的骨架;在每个正向定位线B上设置一个定位点M,在Revit中对这两个点设置“以交点为主体”,相交主体设置为侧排曲线即C组曲线;
(5)进行垂直采样
在每个等分点上的正向定位线A上设置一个定位点,记为N;在Revit中对这两个点设置“以交点为主体”,相交主体设置为下排曲线即B组曲线;
(6)轮廓定位
将多个参数化变宽轮廓子构件的自适应点A放在所述每个正向定位线A的定位点N所确定的水平或垂直平面上,自适应点B放置在每个正向定位线B的定位点M上;所述骨架中的上排曲线控制轮廓的水平位置,下排曲线控制轮廓垂直位置,侧曲线控制轮廓宽度偏移;
(7)实体形成
利用上述形成的轮廓子构件,通过扫描放样方法依次连接,形成BIM构件实体;
(8)实体嵌套
将上述方法形成的带骨架的构件实体封装成一个构件模块,该模块的输入条件为双线骨架的自适应控制点位置;
多个构件模块可与同一个双线骨架建立自适应控制点一一对应关系,形成一个嵌套的、由多个独立构件模块组合而成的、由同一组双线控制的父构件模块;
步骤2所述点状定位构件的构建包括:
(1)构建骨架
构件包括三个自适应点,分别记为a、b、c,其中a点、c点的“定向到”属性设置为“先全局,后主体”,b点的“定向到”属性设置为“全局”,该构件的“总是垂直”参数设置为“是”;a点用于拟合构件在某一路线上指定桩号的平面位置,b点用于拟合路线组空间线上的高度位置,c点用于拟合路线组地面线上的高度位置;
(2)构建正向定位线子构件
在“公制自适应构件”开发模板的中心设置一个自适应点作为基准点,在该基准点形成的XY平面上,过该基准点引一条平行于X轴或Y轴的直线,记为正向定位线;
(3)基准线定位
以自适应点a为基点,在过a点的铅锤面做正向定位线;设定b点所形成的XY平面到c点所形成的XY平面的距离为“报告参数”Ha;在正向定位线上设置一个点d,d主体属性设置为“以交点为主体”,相交主体为b上形成的XY平面;
(4)实体载入
载入其他Revit构件模块,族放置在点d所形成的XY平面上,基点设置为点d,Ha作为载入族模块的参数进行引用;
步骤3,基于步骤1的路线和所述参数化构件进行组合定位,实现道路、桥梁、隧道建模;具体过程包括:
步骤3-1,在具有平曲线、空间线、地面线的路线组合构件的项目中载入参数化构件;
步骤3-2,通过依次设置的方式,将不同种类参数化构件中的自适应点定位到路线构件不同曲线不同位置上;
对于一般带状构件,将上排自适应点设置在路线组合平面曲线的某一区间内,以参数化构件中某一方向顺序的第一个点为开始,最后一个点结束,中间根据实际情况间隔设置,实现构件上排曲线对平面曲线区间的拟合;将下排自适应点设置为空间曲线上的点,以第一个点开始,最后一个点结束,中间点根据实际情况间隔设置,实现下排曲线对空间曲线的拟合;
对于变高截面带状构件,将上排自适应点设置为路线组合平面线上的某一区间上的点,以第一个点为开始,最后一个点结束,中间根据实际情况间隔设置,实现构件上排曲线对平面曲线区间的拟合;将中排曲线设置在路线组合地面曲线或需要拟合的路线组合中的其他曲线的某一区间内,以参数化构件中某一方向顺序的第一个点为开始,最后一个点结束,中间根据实际情况间隔设置,实现构件中排曲线对地面曲线或需要拟合的路线组合中的其他曲线某一区间的拟合;将下排自适应点设置为路线组合空间线或需要拟合的路线组合中的其他曲线上的某一区间上的点,以第一个点为开始,最后一个点结束,中间根据实际情况间隔设置,实现构件下排曲线对路线组合空间线或需要拟合的路线组合中的其他曲线的拟合;
对于双路线控制带状构件,将上排自适应点设置在某个路线组合平面曲线的某一区间内,以参数化构件中某一方向顺序的第一个点为开始,最后一个点结束,中间根据实际情况间隔设置,实现构件上排曲线对平面曲线区间的拟合;将下排自适应点设置为该路线组合空间曲线上的点,以第一个点开始,最后一个点结束,中间点根据实际情况间隔设置,实现下排曲线对空间曲线的拟合;将侧排曲线设置在另一个路线组合平面曲线的某一区间内,以参数化构件中某一方向顺序的第一个点为开始,最后一个点结束,中间根据实际情况间隔设置,实现构件侧排曲线对另一个路线组合平面曲线区间的拟合;
对于点状定位构件,将构件中的自适应点a设置为路线组合平面线上的点、自适应点b设置为路线组合空间线上的点、自适应点c设置为路线组合地面线上的点,自适应点b与自适应点c对齐到构件内过自适应点a的铅垂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evit的道路、桥梁、隧道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构建路线组数据库,具体过程包括:
构建路线数据组并封装成为路线构件,具体地:
步骤1-1,获取道路、桥梁、隧道所需的多条路线的几何信息,按预设间隔确定路线上的点坐标,绘制曲线,并组合成路线组;所述多条路线包括平面线、空间线、地面线,其中平面线为道路平曲线或道路设计时需要作为参考的特征平面线,是路线特征空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空间线为道路平面线形,结合道路竖曲线,在空间中的几何表达;地面线为道路平曲线延铅锤方向向地形曲面投影所得空间投影线;
步骤1-2,将不同的路线组封装成revit构件,并设置路线所需的相应属性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evit的道路、桥梁、隧道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状定位构件中的正向定位线的长度大于该点状定位构件所在位置路线组平面线到地面线之间的最大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evit的道路、桥梁、隧道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步骤3-2中上排线起始自适应点引铅垂线得到其与下排线的交点e,交点e应在下排起始自适应点外侧;经过上排终止自适应点引铅垂线得到其与下排线的交点f,交点f应在下排终止自适应点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evit的道路、桥梁、隧道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2中点状定位构件通过调整自适应点a的属性组“曲线上的点参数”来改变放置桩号;其他构件通过调整上排起始、终止自适应点的属性组“曲线上的点参数”来改变构件放置的起点桩号和终点桩号即拟合起点和拟合终点。
CN202310520968.6A 2023-05-10 2023-05-10 基于Revit的道路、桥梁、隧道的建模方法 Active CN1165618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20968.6A CN116561859B (zh) 2023-05-10 2023-05-10 基于Revit的道路、桥梁、隧道的建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20968.6A CN116561859B (zh) 2023-05-10 2023-05-10 基于Revit的道路、桥梁、隧道的建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61859A CN116561859A (zh) 2023-08-08
CN116561859B true CN116561859B (zh) 2023-12-19

Family

ID=87503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20968.6A Active CN116561859B (zh) 2023-05-10 2023-05-10 基于Revit的道路、桥梁、隧道的建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618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63877B (zh) * 2024-02-21 2024-05-07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plm平台的钢节点通用参数化建模方法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21686A1 (zh) * 2016-12-29 2018-07-05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基于bim风机盘管模块参数化设计方法
CN110688701A (zh) * 2019-09-30 2020-01-14 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ynamo的隧道结构模型建模方法
CN113297649A (zh) * 2021-05-26 2021-08-24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evit的装配式市政桥梁施工模型快速建造方法
WO2022257099A1 (zh) * 2021-06-09 2022-12-15 青岛理工大学 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智能出图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21686A1 (zh) * 2016-12-29 2018-07-05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基于bim风机盘管模块参数化设计方法
CN110688701A (zh) * 2019-09-30 2020-01-14 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ynamo的隧道结构模型建模方法
CN113297649A (zh) * 2021-05-26 2021-08-24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evit的装配式市政桥梁施工模型快速建造方法
WO2022257099A1 (zh) * 2021-06-09 2022-12-15 青岛理工大学 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智能出图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IM技术在张渚服务区结构正向设计的应用;郭晶晶 等;江苏建筑;全文 *
Systematic approach to generate Historica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 (HBIM) in architectural restoration project;Moyano, J等;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全文 *
基于Autodesk Civil 3D建立隧道参数化BIM模型的探索;曾庆桓;戴琪;;中国公路(第05期);全文 *
复杂桥梁BIM建模与工程应用研究;王鹏波;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摘要,正文第19,7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61859A (zh) 2023-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66581B (zh) 一种采用Dynamo软件建立桥梁BIM模型的方法
CN109408912B (zh) 基于Revit二次开发的异形构件参数化建模方法
CN116561859B (zh) 基于Revit的道路、桥梁、隧道的建模方法
CN105138788B (zh) 一种道路三维模型全参数化建立方法
CN108875177B (zh) 基于bim模型创建单波束测点下内河航道疏浚图形的方法
CN109614699A (zh) 桥梁工程下部结构参数化bim模型一键式精准组装方法
CN114021226B (zh) 一种空间线性工程bim建模及整合方法
WO2024000762A1 (zh) 基于Revit的桥梁下部结构建模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0427653A (zh) 基于bim的参数化碰撞检测及修正的方法
CN113239429A (zh) 混凝土节段预制拼装桥梁的制造方法
CN110096828A (zh) 基于bim技术的楼层框架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的建模及施工方法
CN113221221A (zh)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预制梁上预应力管道定位方法
CN113505424B (zh) 一种线性工程派生构件交互式建造方法
CN113378268A (zh) 一种基于bim的地下管廊变形缝钢筋精细化电算方法及系统
CN110188947B (zh) 盾构纠偏中当前环目标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15292784A (zh) 一种嵌入路线曲线算法的桥梁bim快速建模方法
CN115114716B (zh) 一种基于bim的地铁盾构区间联络通道预拼装方法
CN113779684B (zh) 一种基于Revit的路基边坡格构梁施工模型建造方法
CN114357576A (zh) 一种基于Revit和Dynamo变截面桥梁栏杆立柱的创建方法
CN109466690A (zh) 一种船舶锚台部件的安装方法
CN108492277A (zh) 一种建立轨道板外观检测尺寸检测特征的方法
CN114880752B (zh) 基于bim的盘扣支架快速布置及工程算量的实现方法
CN117876612B (zh) 一种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路线拟合设计方法
CN117972829A (zh) 一种地铁轨道道床体积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18246098A (zh) 一种基于三维空间信息拟建桥梁工程构筑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ng Fangqing

Inventor after: Xu Chen

Inventor after: Chen Wei

Inventor after: Hu Honglong

Inventor after: Chen Xinmeng

Inventor after: Pan Pei

Inventor after: Ji Jinzhang

Inventor after: Xie Tao

Inventor after: Zhou Weiwei

Inventor before: Xu Chen

Inventor before: Zhang Fangqing

Inventor before: Chen Wei

Inventor before: Hu Honglong

Inventor before: Chen Xinmeng

Inventor before: Pan Pei

Inventor before: Ji Jinzhang

Inventor before: Xie Tao

Inventor before: Zhou Weiwei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