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61038A - 串口通信方法、设备、串口通信系统以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串口通信方法、设备、串口通信系统以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61038A
CN116561038A CN202310477269.8A CN202310477269A CN116561038A CN 116561038 A CN116561038 A CN 116561038A CN 202310477269 A CN202310477269 A CN 202310477269A CN 116561038 A CN116561038 A CN 1165610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ud rate
equipment
signal
output port
working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7726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苗书立
肖婷
赵琮
侯健
熊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7726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6103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610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610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 G06F13/428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serial bus, e.g. I2C bus, SPI b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4Reset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9/00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 H03K19/0175Coupling arrangement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H03K19/017545Coupling arrangements; Impedance matching circuits
    • H03K19/017572Coupling arrangements; Impedance matching circuits using opto-electronic devices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串口通信方法、设备、串口通信系统及介质。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第一设备的输入端口通过第一隔离器件与第二设备的输出端口连接,第一设备的输出端口通过第二隔离器件与第二设备的输入端口连接,第二隔离器件的允许通信速率高于第一隔离器件的允许通信速率,方法包括:通过第一设备的输入端口,接收由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波特率的信号;通过第一设备的输出端口,向第二设备发送高于第一波特率的第二波特率的信号。通过本方法只需在计量芯片与微控制单元间设置允许通信速率较高的第二隔离器件和允许通信速率较低的第一隔离器件,计量芯片即可输出实时波形数据,降低了计量芯片输出实时波形数据的成本。

Description

串口通信方法、设备、串口通信系统以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串口通信方法、设备、串口通信系统以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规模的日益扩大,人们对用电安全和用电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人们对电网故障的检测、预警和分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电网故障的检测、预警和分析通常需要采集用户端的电能表的实时波形数据。
电能表通常包括计量芯片、隔离器件以及微控制单元。目前通常在计量芯片上设置高通讯速率的输入端口和高通讯速率的输出端口来实现实时波形数据的输出,而设置高通讯速率的输入端口和高通讯速率的输出端口则需要在计量芯片和微控制单元之间设置两个允许通信速率较高的隔离器件,而允许通信速率越高的隔离器件的成本也越高,因此增加了计量芯片输出实时波形数据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一种串口通信方法、设备、串口通信系统以及介质,以解决现有的计量芯片输出实时波形数据的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串口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的输入端口通过第一隔离器件与第二设备的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一设备的输出端口通过第二隔离器件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二隔离器件的允许通信速率高于所述第一隔离器件的允许通信速率,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输入端口,接收由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波特率的信号;
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输出端口,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波特率的信号,所述第二波特率高于所述第一波特率。
可选的,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复位信号后,控制所述第一设备进入第一工作模式;
当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模式切换指令后,控制所述第一设备进入第二工作模式。
可选的,所述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输出端口,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波特率的信号,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
若所述第一设备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为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则在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指令后,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输出端口,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波特率的信号;
若所述第一设备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为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则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输出端口,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波特率的信号。
可选的,所述若所述第一设备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为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则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输出端口,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波特率的信号,包括:
若所述第一设备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为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且未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复位信号,则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输出端口,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波特率的信号;
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设备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为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且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复位信号,则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输出端口,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波特率的信号。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串口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所述第二设备的输出端口通过第一隔离器件与第一设备的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二设备的输入端口通过第二隔离器件与所述第一设备的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二隔离器件的允许通信速率高于所述第一隔离器件的允许通信速率,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设备的输出端口,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波特率的信号;
通过所述第二设备的输入端口,接收由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波特率的信号,所述第二波特率高于所述第一波特率。
可选的,当所述第二设备上电后,通过所述第二设备的输出端口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一复位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一设备进入第一工作模式;
在确认所述第一设备成功配置参数之后,通过所述第二设备的输出端口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模式切换指令,以控制所述第一设备进入第二工作模式;当所述第一设备处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通过所述第二设备的输出端口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数据传输指令,以控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输出端口,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波特率的信号;发送所述第一波特率的信号、所述第一复位信号、所述模式切换指令以及所述数据传输指令的是所述第二设备的同一个输出端口;
所述通过所述第二设备的输入端口,接收由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波特率的信号,包括:
当所述第一设备处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时,通过所述第二设备的输入端口,接收由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波特率的信号。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串口通信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二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串口通信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串口通信系统,包括如第三方面所述的第一设备和如第四方面所述的第二设备。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串口通信方法中的各步骤。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串口通信方法中的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串口通信方法、设备、串口通信系统以及介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串口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第一设备的输入端口通过第一隔离器件与第二设备的输出端口连接,第一设备的输出端口通过第二隔离器件与第二设备的输入端口连接,第二隔离器件的允许通信速率高于第一隔离器件的允许通信速率,方法包括:通过第一设备的输入端口,接收由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波特率的信号;通过第一设备的输出端口,向第二设备发送高于第一波特率的第二波特率的信号。可以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串口通信方法应用于计量芯片中,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串口通信方法的第一设备可以为计量芯片,第二设备可以为微控制单元。在传统的实现计量芯片输出实时波形数据的方法中,通常需要在计量芯片与微控制单元间设置两个允许通信速率较高的隔离器件,计量芯片才可以输出实时波形数据,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串口通信方法只需在计量芯片与微控制单元间设置允许通信速率较高的第二隔离器件和允许通信速率较低的第一隔离器件,计量芯片即可输出实时波形数据,由于允许通信速率较高的隔离器件成本较高,因此降低了计量芯片输出实时波形数据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串口通信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连接关系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波特率的信号的实现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串口通信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至少一个”、“一个或多个”是指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串口通信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当该串口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时,该串口通信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第一设备;当该串口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时,该串口通信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第二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串口通信方法的第一设备可以为电能表中的计量芯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串口通信方法的第二设备可以为电能表中的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
当用户想要采集电能表的实时波形数据时,需要电能表中的计量芯片输出实时波形数据至电能表中的MCU,用户再从电能表中的MCU中采集实时波形数据。其中,实时波形数据可以包括电压和电流的波形数据,也可以包括计量芯片的计量结果数据和计量的配置参数值等。
在传统的实现计量芯片输出实时波形数据的方法中,通常是在计量芯片上设置高通讯速率的输入端口和高通讯速率的输出端口来实现实时波形数据的输出,而设置高通讯速率的输入端口和高通讯速率的输出端口则需要在计量芯片和微控制单元之间设置两个允许通信速率较高的隔离器件,而允许通信速率越高的隔离器件的成本越高,因此增加了计量芯片输出实时波形数据的成本,进而增加了采集电能表的实时波形数据的成本。
在用户需要较低成本地采集电能表的实时波形数据时,可以令计量芯片和MCU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串口通信方法的各个步骤,从而能够较低成本地采集电能表的实时波形数据。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串口通信方法的实现流程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串口通信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设备。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连接关系图,如图2所示,第一设备的输入端口通过第一隔离器件与第二设备的输出端口连接,第一设备的输出端口通过第二隔离器件与第二设备的输入端口连接,其中,第二隔离器件的允许通信速率高于第一隔离器件的允许通信速率,第一设备的输入端口、第一设备的输出端口、第二设备的输入端口以及第二设备的输出端口的数量可以均为1个。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为电能表中的计量芯片,第二设备可以为电能表中的MCU;第一设备的输入端口、第一设备的输出端口、第二设备的输入端口以及第二设备的输出端口可以均为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第一隔离器件和第二隔离器件均可以为光耦合器(OpticalcouplerEquipment,OCEP)。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串口通信方法可以包括S101~S102,详述如下:
在S101中,通过第一设备的输入端口,接收由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波特率的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计量芯片可以通过计量芯片的输入端口接收由MCU的输出端口发送的低波特率的第一波特率的信号。
在S102中,通过第一设备的输出端口,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波特率的信号。
其中,第二波特率高于第一波特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计量芯片可以通过计量芯片的输出端口向MCU的输入端口发送高波特率的第二波特率的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计量芯片的输入端口可以接收由MCU发送的低波特率的第一波特率的信号,计量芯片的输出端口可以向MCU的输入端口发送高波特率的第二波特率的信号,因此只需要在计量芯片的输入端口和MCU的输出端口之间设置一个允许通信速率较低的第一隔离器件,在计量芯片的输出端口和MCU的输入端口之间设置一个允许通信速率较高的第二隔离器件,即可以令计量芯片输出实时波形数据。
以上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串口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第一设备的输入端口通过第一隔离器件与第二设备的输出端口连接,第一设备的输出端口通过第二隔离器件与第二设备的输入端口连接,第二隔离器件的允许通信速率高于第一隔离器件的允许通信速率,方法包括:通过第一设备的输入端口,接收由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波特率的信号;通过第一设备的输出端口,向第二设备发送高于第一波特率的第二波特率的信号。可以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串口通信方法应用于计量芯片中,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串口通信方法的第一设备可以为计量芯片,第二设备可以为微控制单元。在传统的实现计量芯片输出实时波形数据的方法中,通常需要在计量芯片与微控制单元间设置两个允许通信速率较高的隔离器件,计量芯片才可以输出实时波形数据,采用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串口通信方法只需在计量芯片与微控制单元间设置允许通信速率较高的第二隔离器件和允许通信速率较低的第一隔离器件,计量芯片即可输出实时波形数据,由于允许通信速率较高的隔离器件成本较高,因此降低了计量芯片输出实时波形数据的成本。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串口通信方法可以还包括步骤a和步骤b,详述如下:
在步骤a中,当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复位信号后,控制第一设备进入第一工作模式。
在计量芯片接收到MCU发送的第一复位信号后,计量芯片可以进入第一工作模式,在第一工作模式中,计量芯片可以通过计量芯片的输出端口向MCU发送波特率低的第一波特率的信号。
在步骤b中,当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模式切换指令后,控制第一设备进入第二工作模式。
在计量芯片接收到MCU发送的模式切换指令后,计量芯片可以进入第二工作模式,在第二工作模式中,计量芯片可以通过计量芯片的输出端口向MCU发送波特率高的第二波特率的信号。
基于此,可以通过图3所示的S201~S203来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波特率的信号。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波特率的信号的实现流程图。
在S201中,确定第一设备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计量芯片的工作模式可以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在第一工作模式中,计量芯片向MCU发送第一波特率(低波特率)的信号,在第二工作模式中,计量芯片向MCU发送第二波特率(高波特率)的信号。
在S202中,若第一设备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为第一工作模式,则在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指令后,通过第一设备的输出端口,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波特率的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计量芯片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为第一工作模式,则计量芯片可以在接收到MCU发送的数据传输指令后,通过计量芯片的输出端口,向MCU发送第一波特率(低波特率)的信号。
在S203中,若第一设备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为第二工作模式,则通过第一设备的输出端口,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波特率的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计量芯片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为第二工作模式,且未接收到MCU发送的第二复位信号,则计量芯片可以在接收到MCU发送的数据传输指令后,通过计量芯片的输出端口,向MCU发送第二波特率(高波特率)的信号。
若计量芯片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为第二工作模式,且接收到MCU发送的第二复位信号,则计量芯片可以在接收到MCU发送的第二复位信号后,通过计量芯片的输出端口,向MCU发送第一波特率(低波特率)的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复位信号可以为持续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阈值的低电平信号,示例性的,第一预设时间阈值可以为25毫秒。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复位信号可以为持续时间大于第二预设时间阈值且小于第一预设时间阈值的低电平信号,示例性的,第二预设时间阈值可以为10毫秒。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串口通信方法的实现流程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串口通信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二设备。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串口通信方法中,第二设备的输出端口通过第一隔离器件与第一设备的输入端口连接,第二设备的输入端口通过第二隔离器件与第一设备的输出端口连接,第二隔离器件的允许通信速率高于第一隔离器件的允许通信速率,该串口通信方法可以包括S301~S302,详述如下:
在S301中,通过第二设备的输出端口,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波特率的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MCU可以通过MCU的输出端口向计量芯片发送第一波特率(低波特率)的信号。
在S302中,通过第二设备的输入端口,接收由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波特率的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计量芯片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为第二工作模式时,MCU可以通过MCU的输入端口接收由计量芯片发送的第二波特率(高波特率)的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串口通信方法可以还包括步骤c、步骤d以及步骤e,详述如下:
在步骤c中,当第二设备上电后,通过第二设备的输出端口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复位信号,以控制第一设备进入第一工作模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MCU上电时,MCU可以向计量芯片发送第一复位信号以控制计量芯片进入第一工作模式。在第一工作模式中,MCU可以通过MCU的输出端口向计量芯片发送波特率低的第一波特率的信号。
在步骤d中,在确认第一设备成功配置参数之后,通过第二设备的输出端口向第一设备发送模式切换指令,以控制第一设备进入第二工作模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MCU控制计量芯片进入第一工作模式后,MCU可以向计量芯片发送配置参数,以令计量芯片进行配置参数操作,MCU并可以确认计量芯片配置参数是否成功,若确认计量芯片成功配置参数之后,可以向计量芯片发送模式切换指令,以控制计量芯片进入第二工作模式。在第二工作模式中,MCU可以通过MCU的输出端口向计量芯片发送波特率高的第二波特率的信号。
在步骤e中,当第一设备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通过第二设备的输出端口向第一设备发送数据传输指令,以控制第一设备通过第一设备的输出端口,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波特率的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计量芯片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MCU可以向计量芯片发送数据传输指令,以控制计量芯片通过计量芯片的输出端口,向MCU发送第一波特率(低波特率)的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串口通信方法可以还包括步骤f、步骤g以及步骤h,详述如下:
步骤f可以在步骤d之后,在步骤f中,将第二设备的输入端口的串口波特率调整为第二波特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MCU向计量芯片发送模式切换指令控制计量芯片进入第二工作模式之后,MCU可以将自身的输入端口的串口波特率调整至第二波特率以匹配计量芯片的输出端口的串口波特率,以使MCU能够正确接收到计量芯片发送的第二波特率的信号。
在步骤g中,若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信号,则通过第二设备的输出端口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复位信号,以控制第一设备执行复位操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MCU若监测到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计量芯片发送的信号,则可以认为MCU与计量芯片的通讯发生异常,则MCU可以向计量芯片发送第一复位信号,以控制计量芯片执行复位操作,在计量芯片执行复位操作后,计量芯片进入第一工作模式。其中,预设时长可以基于实际应用设置,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在步骤g中,若符合预设条件,则通过第二设备的输出端口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复位信号,以控制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波特率(低波特率)的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符合预设条件,MCU可以向计量芯片发送第二复位信号,以控制计量芯片向MCU发送第一波特率(低波特率)的信号。在实际应用中,示例性的,预设条件可以为预设的用于表示用户无需采集电能表的实时波形数据而设置的条件。预设条件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具体设置,此处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第一波特率的信号、配置参数、第一复位信号、第二复位信号、模式切换指令以及数据传输指令的可以是MCU的同一个输出端口。基于此,计量芯片的同一个输入端口用于接收第一波特率的信号、配置参数、第一复位信号、第二复位信号、模式切换指令以及数据传输指令。
基于以上实施例,下面对该实施例的具体的流程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电能表上电(即计量芯片、隔离器件以及MCU上电)后,MCU可以向计量芯片发送第一复位信号,在计量芯片接收到MCU发送的第一复位信号后,计量芯片可以进入第一工作模式。在计量芯片进入第一工作模式后,MCU可以向计量芯片发送配置参数,以令计量芯片进行配置参数操作,在计量芯片成功配置参数之后,MCU可以向计量芯片发送模式切换指令,以控制计量芯片进入第二工作模式。
在计量芯片进入第二工作模式后,MCU可以将自身的输入端口的串口波特率调整至第二波特率以匹配计量芯片的输出端口的串口波特率,以使MCU能够正确接收到计量芯片发送的第二波特率的信号。
在第二工作模式中,MCU的输出端口无需向计量芯片输入端口发送信号,计量芯片便可以主动地通过计量芯片的输出端口向MCU的输入端口发送高波特率的第二波特率的信号,MCU的输入端口可以接收计量芯片发送的高波特率的第二波特率的信号,用户可以从MCU中采集电能表的实时波形数据。
MCU若监测到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计量芯片发送的信号,则可以认为MCU与计量芯片的通讯发生异常,则MCU可以通过MCU的输出端口向计量芯片的输入端口发送第一复位信号,以控制计量芯片执行复位操作,在计量芯片执行复位操作,在进行复位操作后,计量芯片可以进入第一工作模式,MCU与计量芯片可以执行参数配置、模式切换以及传输信号等相应操作。
MCU也可以通过MCU的输出端口向计量芯片的输入端口发送第二复位信号,以控制计量芯片向MCU发送第一波特率(低波特率)的信号,当然,在此时,用户无法从MCU中采集实时波形数据。
计量芯片的输入端口与MCU的输出端口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当计量芯片的输入端口与MCU的输出端口的数量为一个时,计量芯片通过同一个输入端口接收第一波特率的信号、配置参数、第一复位信号、第二复位信号、模式切换指令以及数据传输指令等,MCU通过同一个输出端口输出第一波特率的信号、配置参数、第一复位信号、第二复位信号、模式切换指令以及数据传输指令等。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串口通信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进一步给出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第一设备50可以包括第一接收单元51和第一发送单元52,第一设备50的输入端口通过第一隔离器件与第二设备60的输出端口连接,第一设备50的输出端口通过第二隔离器件与第二设备60的输入端口连接,第二隔离器件的允许通信速率高于第一隔离器件的允许通信速率。其中:
第一接收单元51用于通过第一设备的输入端口,接收由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波特率的信号。
第一发送单元52用于通过第一设备的输出端口,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波特率的信号,第二波特率高于第一波特率。
可选的,第一设备50可以还包括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其中: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当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复位信号后,控制第一设备进入第一工作模式。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当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模式切换指令后,控制第一设备进入第二工作模式。
可选的,第一发送单元52可以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第二发送单元以及第三发送单元。其中: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设备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若第一设备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为第一工作模式,则在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指令后,通过第一设备的输出端口,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波特率的信号;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若第一设备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为第二工作模式,则通过第一设备的输出端口,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波特率的信号。
可选的,第三发送单元可以包括第四发送单元和第五发送单元,其中:
第四发送单元用于若第一设备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为第二工作模式,且未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复位信号,则通过第一设备的输出端口,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波特率的信号。
第五发送单元用于若第一设备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为第二工作模式,且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复位信号,则通过第一设备的输出端口,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波特率的信号。
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第二设备60可以包括第六发送单元61和第七发送单元62,第二设备60的输出端口通过第一隔离器件与第一设备50的输入端口连接,第二设备的输入端口通过第二隔离器件与第一设备50的输出端口连接,第二隔离器件的允许通信速率高于第一隔离器件的允许通信速率。其中:
第六发送单元61用于通过第二设备的输出端口,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波特率的信号。
第七发送单元62用于通过第二设备的输入端口,接收由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波特率的信号,第二波特率高于第一波特率。
可选的,第二设备60还包括第三控制单元、第四控制单元以及第五控制单元。其中:
第三控制单元用于当第二设备上电后,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复位信号,以控制第一设备进入第一工作模式。
第四控制单元用于在确认第一设备成功配置参数之后,向第一设备发送模式切换指令,以控制第一设备进入第二工作模式。
第五控制单元用于当第一设备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向第一设备发送数据传输指令,以控制第一设备通过第一设备的输出端口,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波特率的信号。
可选的,第六发送单元61具体用于:当第一设备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时,通过第二设备的输入端口,接收由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波特率的信号。
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7可以包括:处理器70、存储器71以及存储在存储器71中并可在处理器7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72。例如串口通信方法对应的程序。处理器70执行计算机程序72时实现上述应用于串口通信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S101~S102和图3所示的S201~S203,处理器70执行计算机程序72时实现上述第一设备50对应的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5所示的单元51~52的功能。
示例性的,计算机程序72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存储器71中,并由处理器70执行,以完成本申请。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计算机程序72在第一设备7中的执行过程。例如,计算机程序72可以被分割成第一接收单元51和第一发送单元52,各单元的具体功能请参阅图5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仅仅是第一设备7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第一设备7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
请参阅图8,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设备8可以包括:处理器80、存储器81以及存储在存储器81中并可在处理器8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82。例如串口通信方法对应的程序。处理器80执行计算机程序82时实现上述应用于串口通信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4所示的S301~S302,处理器80执行计算机程序82时实现上述第二设备60对应的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6所示的单元61~62的功能。
示例性的,计算机程序82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存储器81中,并由处理器80执行,以完成本申请。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计算机程序82在第二设备8中的执行过程。例如,计算机程序82可以被分割成第六发送单元61和第七发送单元62,各单元的具体功能请参阅图5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仅仅是第二设备8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第二设备8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
处理器70和处理器8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71和存储器81可以是终端设备7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第一设备7和第二设备8的硬盘或内存。存储器71和存储器81也可以是第一设备7和第二设备8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终端设备7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或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存储器71和存储器81还可以既包括第一设备7和第二设备8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存储器71和存储器8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以及电子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存储器71和存储器8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完成,即将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串口通信系统,该串口通信系统可以包括第一设备7和第二设备8。示例性的,该串口通信系统可以为电能表,第一设备7可以为计量芯片、第二设备8可以为MCU。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照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串口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的输入端口通过第一隔离器件与第二设备的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一设备的输出端口通过第二隔离器件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二隔离器件的允许通信速率高于所述第一隔离器件的允许通信速率,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输入端口,接收由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波特率的信号;
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输出端口,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波特率的信号,所述第二波特率高于所述第一波特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口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复位信号后,控制所述第一设备进入第一工作模式;
当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模式切换指令后,控制所述第一设备进入第二工作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串口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输出端口,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波特率的信号,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
若所述第一设备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为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则在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指令后,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输出端口,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波特率的信号;
若所述第一设备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为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则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输出端口,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波特率的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串口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第一设备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为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则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输出端口,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波特率的信号,包括:
若所述第一设备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为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且未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复位信号,则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输出端口,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波特率的信号;
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设备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为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且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复位信号,则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输出端口,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波特率的信号。
5.一种串口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的输出端口通过第一隔离器件与第一设备的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二设备的输入端口通过第二隔离器件与所述第一设备的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二隔离器件的允许通信速率高于所述第一隔离器件的允许通信速率,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设备的输出端口,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波特率的信号;
通过所述第二设备的输入端口,接收由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波特率的信号,所述第二波特率高于所述第一波特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串口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第二设备上电后,通过所述第二设备的输出端口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一复位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一设备进入第一工作模式;
在确认所述第一设备成功配置参数之后,通过所述第二设备的输出端口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模式切换指令,以控制所述第一设备进入第二工作模式;
当所述第一设备处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通过所述第二设备的输出端口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数据传输指令,以控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输出端口,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波特率的信号;发送所述第一波特率的信号、所述第一复位信号、所述模式切换指令以及所述数据传输指令的是所述第二设备的同一个输出端口;
所述通过所述第二设备的输入端口,接收由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波特率的信号,包括:
当所述第一设备处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时,通过所述第二设备的输入端口,接收由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波特率的信号。
7.一种第一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串口通信方法。
8.一种第二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5至6任一项所述的串口通信方法。
9.一种串口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第一设备和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第二设备。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串口通信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5至6任一项所述的串口通信方法。
CN202310477269.8A 2023-04-26 2023-04-26 串口通信方法、设备、串口通信系统以及介质 Pending CN1165610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77269.8A CN116561038A (zh) 2023-04-26 2023-04-26 串口通信方法、设备、串口通信系统以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77269.8A CN116561038A (zh) 2023-04-26 2023-04-26 串口通信方法、设备、串口通信系统以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61038A true CN116561038A (zh) 2023-08-08

Family

ID=87490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77269.8A Pending CN116561038A (zh) 2023-04-26 2023-04-26 串口通信方法、设备、串口通信系统以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61038A (zh)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06176A (ja) * 1998-01-05 1999-07-30 Hitachi Ltd 圧縮機用インバータ装置
US20080292325A1 (en) * 2007-05-21 2008-11-27 Lei Chen High immunity clock regeneration over optically isolated channel
KR20130067519A (ko) * 2011-12-14 2013-06-25 전자부품연구원 Pwm 신호 운용 회로 및 신호 제어 방법
JP2014225997A (ja) * 2013-05-17 2014-12-04 コーセル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及び電源装置内部の通信方法
US20150015156A1 (en) * 2013-07-10 2015-01-15 Osram Gmbh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US9225423B1 (en) * 2014-07-15 2015-12-29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Optical engines and optical cable assemblies capable of low-speed and high-speed optical communication
WO2016166539A1 (en) * 2015-04-15 2016-10-20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Isolator with automatic speed selection for usb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6483414A (zh) * 2016-12-12 2017-03-08 广州市诚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can信号光电转换装置及can信号光电隔离系统
CN106664510A (zh) * 2014-09-30 2017-05-10 X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反向散射通信的接收器
CN206650404U (zh) * 2017-04-07 2017-11-17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阿勒泰供电公司 一种电力线路除雪装置
US9979306B1 (en) * 2016-05-17 2018-05-22 Flex Ltd. Phase feed-forward control for output voltage AC line ripple suppression in digital power supply
CN108923780A (zh) * 2018-08-13 2018-11-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隔离电路和具有其的光耦通讯电路
CN208796075U (zh) * 2018-10-23 2019-04-26 成都瑞特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宽带线性隔离采集器
CN109818780A (zh) * 2018-12-28 2019-05-28 江苏驷源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单元及组网方法
CN111142504A (zh) * 2019-12-30 2020-05-12 深圳移航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总线检测装置和方法
CN111900976A (zh) * 2020-08-10 2020-11-06 河南许继仪表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通信隔离电路
US20210157347A1 (en) * 2019-11-27 2021-05-27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High-Speed Optocoupler Circuits
CN214174475U (zh) * 2020-11-04 2021-09-10 杭州万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相智能电表及其计量模组
CN114884627A (zh) * 2022-07-12 2022-08-09 珠海普林芯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波特率同步方法
US20220350766A1 (en) * 2021-04-30 2022-11-0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Isolated Universal Serial Bus Repeater with High Speed Capability
CN115308567A (zh) * 2022-07-01 2022-11-08 北京比特大陆科技有限公司 计算设备上故障芯片的定位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06176A (ja) * 1998-01-05 1999-07-30 Hitachi Ltd 圧縮機用インバータ装置
US20080292325A1 (en) * 2007-05-21 2008-11-27 Lei Chen High immunity clock regeneration over optically isolated channel
KR20130067519A (ko) * 2011-12-14 2013-06-25 전자부품연구원 Pwm 신호 운용 회로 및 신호 제어 방법
JP2014225997A (ja) * 2013-05-17 2014-12-04 コーセル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及び電源装置内部の通信方法
US20150015156A1 (en) * 2013-07-10 2015-01-15 Osram Gmbh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US9225423B1 (en) * 2014-07-15 2015-12-29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Optical engines and optical cable assemblies capable of low-speed and high-speed optical communication
CN106664510A (zh) * 2014-09-30 2017-05-10 X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反向散射通信的接收器
WO2016166539A1 (en) * 2015-04-15 2016-10-20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Isolator with automatic speed selection for usb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979306B1 (en) * 2016-05-17 2018-05-22 Flex Ltd. Phase feed-forward control for output voltage AC line ripple suppression in digital power supply
CN106483414A (zh) * 2016-12-12 2017-03-08 广州市诚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can信号光电转换装置及can信号光电隔离系统
CN206650404U (zh) * 2017-04-07 2017-11-17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阿勒泰供电公司 一种电力线路除雪装置
CN108923780A (zh) * 2018-08-13 2018-11-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隔离电路和具有其的光耦通讯电路
CN208796075U (zh) * 2018-10-23 2019-04-26 成都瑞特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宽带线性隔离采集器
CN109818780A (zh) * 2018-12-28 2019-05-28 江苏驷源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单元及组网方法
US20210157347A1 (en) * 2019-11-27 2021-05-27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High-Speed Optocoupler Circuits
CN111142504A (zh) * 2019-12-30 2020-05-12 深圳移航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总线检测装置和方法
CN111900976A (zh) * 2020-08-10 2020-11-06 河南许继仪表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通信隔离电路
CN214174475U (zh) * 2020-11-04 2021-09-10 杭州万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相智能电表及其计量模组
US20220350766A1 (en) * 2021-04-30 2022-11-0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Isolated Universal Serial Bus Repeater with High Speed Capability
CN115308567A (zh) * 2022-07-01 2022-11-08 北京比特大陆科技有限公司 计算设备上故障芯片的定位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884627A (zh) * 2022-07-12 2022-08-09 珠海普林芯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波特率同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54253B1 (en) Charger, charging terminal, charg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charging
US20130088237A1 (en) Battery-monitoring device
US20120290761A1 (en) USB Converter and Related Method
CN107005062B (zh) 充电方法、移动终端和充电装置
CN107592250B (zh) 基于航空fc总线多速率自适应测试设备
CN104348236A (zh) 无线充电装置和方法
CN103475747A (zh) 一种自动发送地址信息的电能表组网系统及其发送方法
CN102820970B (zh) 电子装置及其电池模块的认证方法
CN202634377U (zh) 一种设置终端电阻阻值的装置及时序控制器
CN113312284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05404450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3574663U (zh) 一种自动波特率检测模块
EP3334036A1 (en) Photovoltaic assembly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ic power system
CN116561038A (zh) 串口通信方法、设备、串口通信系统以及介质
CN105305536A (zh) 电池管理系统单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7453425A (zh) 无线充放电方法与装置
KR102403478B1 (ko) 충전 방법, 단말 및 컴퓨터 저장 매체
CN103885910A (zh) 多设备在主模式下进行iic通信的方法及系统
CN102545953B (zh) Uart功能扩展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JP7223835B2 (ja) 指令時間のテスト方法及びシステム、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
CN114441978A (zh) 电池簇的故障诊断方法、装置、终端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0177035B (zh) 数据接收和发送方法、装置及数据收发系统
CN108388481B (zh) Olt设备的智能看门狗电路系统
EP2498062A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Device Specific Data Over an 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 (AMI) Network
CN108107787A (zh) 一种电源监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